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臨牀醫學論文(推薦【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8W

臨牀醫學論文(推薦【多篇】

對臨牀醫學專業,大家會帶來怎樣的論文?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是本站編輯幫大家收集的臨牀醫學論文範文(推薦【精選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臨牀醫學畢業論文 篇一

基本信息

姓 名:韋xx

性別:男

婚姻狀況:未婚

民族:漢

户 籍:廣東

年齡:29

現所在地:湛江

身高:

電子郵箱:xxx

求職意向

希望崗位:兒科醫生/臨牀醫學相關職業

工作年限: 職稱:無職稱

求職類型:全職

到崗時間:隨時

工作經驗

xx年3月—xx年7月 xx有限公司,擔任兒科醫生。主要工作是:

1、參與新生兒科重症監護室常見病重案例的診治;

2、參與兒科臨牀工作,如疾病的診治,協助手術操作等;

3、協助上級醫師完善病人的治療方案。

xx年3月—xx年7月 xx有限公司,擔任科室實習生。主要工作是:

1、醫院實習,理論結合實際,更深入瞭解相關疾病;

2、醫生助理工作,協助醫生接診,書寫住院病例;

3、與科室醫生進行配台手術,完成對患者的後期處理及相關治療。

教育背景

畢業院校:xx大學

最高學歷:本科

畢業日期:20xx-xx

專 業 :臨牀醫學

主修課程:生理學、生物化學、醫學微生物學、病理學、藥理學、外科學總論與手術學。

語言能力

英語水平:優秀

國語水平:優秀

粵語水平:優秀

技能證書

執業醫師資格證

大學英語六級(CET6)

個人自傳

本人在校期間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本科階段學習,並涉獵了許多醫學書刊及文獻,熟練的掌握了基礎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術,有很強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專業知識過硬,有旺盛的求知慾和廣泛愛好,時間觀念強;嚴於自律,吃苦耐勞;團隊親和力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

臨牀醫學論文 篇二

隨着網絡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應用已對口腔醫學實驗教學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口腔醫學實驗所需材料大多比較昂貴,因此,對實驗操作步驟、程序要求較高。雖然老師在示教時一再強調,但仍會有學生聽而不見,此時,將有些實驗從實驗室轉移到多媒體視聽教室進行,先進行多媒體演示,通過放大、慢放、定格、重播等效果,讓學生觀察、判斷,增強了可見度和動態感,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印象,同時降低了教學成本。我們將口腔醫學教學的精品課件和視頻拍攝後貯存在我院網絡平台上,同時在平台上連接國內外公開的教學視頻、課件,使學生了解國內著名院校的口腔醫學課以及國內外口腔醫學的新知識、新動態和新發展。

同時教學課件、視頻的網絡平台化可以使學生對所學課程隨時進行回顧以及師生間進行再探討。仿真頭模教學系統是口腔臨牀醫學專業本科生轉化口腔理論知識,連接臨牀實體操作的過渡和橋樑。為提高學生仿真頭模訓練的效率,首先為學生播放教學多媒體視頻,對各步驟進行定格、放大,使學生對整個操作程序有一個大體瞭解。然後,老師進行示教,再次對關鍵步驟進行講解,從而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隨後,讓學生進行仿真模擬訓練,帶教老師指導學生按照標準進行操作,讓學生在自己動手操作中,體會臨牀口內操作的侷限性,同時及時調整椅位,做到“手上有數”。有了這“兩個有數”,我們制定每個科目的教學計劃,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仿真操作訓練,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了解決臨牀實際操作機會少的問題,我們將原定每個科目(如全冠製備)1次訓練增加到3次。通過仿真頭模訓練使學生在臨牀實際操作中,上手快,操作準。實驗考核是實驗教學體系中一個比較重要的部分,不僅能檢驗實驗教學質量,也是考查學生臨牀操作是否規範熟練的渠道。

考核採取實驗課會考核和畢業考核相結合的方式。課會考核成績佔總成績的30%,帶教老師根據課程內容,制定每項考核內容的評分細則,指定考核內容讓學生操作,根據操作結果進行分數評定。考核分次進行,如牙體制洞考核分為牙合面洞和鄰牙合面洞的考核,基牙預備考核,分為全冠和嵌體預備。每次考核成績記錄彙總入總成績。畢業考核分科進行,考核形式為理論和操作相結合。實驗考核體系的製備,提高了學生對實驗技能的重視,檢驗了學生的操作能力與知識融會貫通能力。同時,在考核中反應出來的問題,反過來可以很好的指導教學,利於教師在授課時安放問題,形成良性循環,最終提高學生的臨牀技能水平。去年,我院教學中心還新引進了兩台口腔修復臨牀操作實時評測系統。擬將該系統用於本課程中學員牙體缺損修復、固定義齒修復等實踐課的教學考核,對學員的操作過程進行實時監控,並對牙體預備、冠橋預備等實際操作進行自動評分。

臨牀醫學畢業論文 篇三

摘要:本文分析了當前臨牀醫學專科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及原因,從專業建設的角度上,為改善畢業生就業提出瞭解決途徑。

關鍵詞:臨牀醫學專業;專科畢業生;就業狀況

引言

《xxx辦公廳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兩個文件中明確要求,“以市場為導向,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畢業生就業”。本文就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2015屆臨牀醫學專業專科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分析,把人才培養與就業緊密結合起來,根據崗位要求的變化,及時調整專業方向,通過更新、調整及增加必要的專業技術課程和實訓實習項目,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適應性。

1、調查研究結果

以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2015屆臨牀醫學專科畢業生為調查對象,就業情況如下:本校2015屆三年制臨牀醫學專業畢業生共87名,統計時間截止到9月底為止,綜合就業人數59,綜合就業率,靈活就業率8%,實際就業率為。靈活就業主要為通過“專升本”升入本科院校就讀。實際就業率中,面向三級醫院比例為,鄉鎮、社區醫院及以下比例為,未就業率。通過以上數據顯示,暫緩就業畢業生較多。選擇到縣以上醫院進修一年,等待助理執業醫師考試,希望拿到助理執業醫師資格證以後再到經濟效益好的城市大醫院就業的畢業生有近三分之一。還有近8%的學生選擇繼續深造。臨牀醫學專業的畢業生因為其獨特的專業特性,導致其就業渠道相對狹窄;其在校期間學習壓力巨大,與社會的溝通和信息交流能力較低,對就業信息的獲取或就業趨勢的瞭解不足,進一步加重了其就業困境。

2、應對策略

如何面對越來越沉重的畢業生就業壓力,是擺在所有高校,尤其是高職高專學校面前的嚴峻挑戰,如何應對壓力走出困境,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師都應思考的問題。

首先,加強就業工作的指導和服務力度,扭轉畢業生的擇業觀念,打開面向基層就業的廣闊空間和重要渠道。就全國醫療衞生人才需求情況分析,雖然以省會城市為代表的大中型城市對基礎人才的需求基本飽和,但從整體水平上考慮醫療機構對基礎人才的需求依然存在,廣闊的新型鄉鎮、社區及邊疆地區對臨牀醫學專業畢業生的需求依然巨大。隨着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開展,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急需大量的人才,它們擁有接納和吸收臨牀醫學專業專科畢業生的巨大潛力。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在促進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並構建了以面向基層就業為導向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作為一所高職高專醫學院校,從每年新生入校的第一堂就業指導課開始就為學生樹立面向基層就業的思想,強調服務基層、服務鄉村的醫療理念。針對三年制臨牀醫學專業畢業生在見習和實習階段,打破原有班級結構,以地域和學生自主報名為基礎,設置多個臨牀見習、實習基地,使學生的實習醫院和自身擬就業的場景靠近,有利於畢業生就近了解擬就業的醫療機構服務特點。在臨牀醫學專業班級的管理上,設置專業輔導員作為負責人,在學生入學到畢業的三年中一直負責學生的學習督促和就業指導,並將就業指導落實到系部每一位授課教師身上,在授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自我定位和確立正確的擇業觀。

其次,幫助畢業生參加並順利通過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獲得醫師執業資格,合法上崗,提高用人單位使用醫學專科畢業生的積極性。全面優化課程結構,提高培育精度,針對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對學生進行專門培訓,提高參加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學校擬行在畢業生畢業後開設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考前輔導課程,協助學生考取助理醫師及醫師資格,為學生的高質量擇業再盡綿力。同時在課程體系建設中,以執業醫師考試大綱為藍本,確立三年制臨牀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應對實踐技能考試和綜合筆試為目標,組織編寫實用型校本教材。組織青年教師親身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從綜合複習和臨場應對中總結經驗,將第一手的應考經歷融合在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考前輔導教學中;再將輔導教學中總結提煉的歷年考點和知識點融匯在常規教學中,注重實踐能力和臨牀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從根本上提高臨牀專業專科畢業生的綜合能力,在就業和以後的臨牀工作中具有更好的適應性。

3、結語

綜上所述,引導畢業生轉變就業指導思路,將三年制臨牀醫學專業的培養目標與面向基層醫療機構就業的崗位設置相結合,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通過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反饋,徵求基層醫療一線專家意見,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而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學有所長的專業型醫療衞生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皓,肖愛平。關於臨牀醫學專業專科畢業生就業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醫學教育探索,2009,8(6):741-743.

[2]牛春紅,劉斌焰,李麗芬,等醫學畢業生就業現狀的調查分析及對策的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11):16-18.

臨牀醫學論文範文 篇四

1.1一般資料

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知道呼吸道MP感染患兒200例,其中有25例患者合併心肌損害,佔總病例的12.5%。25例中男15例,女10例,年齡~3歲9例,~6歲6例,~14歲10例。學齡前兒童佔60.00%(15/25)。本文選取的病例患兒的心肌損害臨牀症狀:①心電圖示患者ST-T變化或者心律失常;②心肌酶尤其是工酶(CK-MB)和心肌肌酸激酶升高。本文所有呼吸道MP感染病例的臨牀診斷標準均符合《實用兒科學》[1]。

1.2診斷方法

在本組的研究中,我們對確診的25例呼吸道MP感染合併心肌損害患兒進行了臨牀檢查,主要包含有心電圖、胸部X線與心肌酶譜檢查以及觀察其臨牀症狀。

具體方法為:利用酶法測定血清心肌酶譜;利用(ELISA)法檢測患兒的血清MP抗體均陽性;全部病例在入院24h內均檢測心肌酶譜包括肌酸激酶(CK)、CK-MB、α-羥丁酸脱氫酶(α-HBDH)、乳酸脱氫酶(LDH)。

2結果

2.1臨牀表現

患兒可有不同程度發熱、咳嗽、厭食、畏寒、頭疼、咽痛,出現肺炎者可有氣急,嬰兒可有喘鳴、呼吸困難,肺部(未或)聞及固定的細濕羅音及喘鳴音。在年齡較大的患兒中除呼吸道臨牀症狀以外,同時還伴有胸悶、心前區不適以及心悸等症狀。其中3例心動過緩,5例心動過速,2例期前收縮,4例心音低鈍;4例噁心嘔吐;4例多汗、面色蒼白;8例精神差、乏力;6例胸悶、心前區不適以及心悸。

2.2心肌酶譜改變

25例均有2項或多項心肌酶增高,全部病例心肌CK-MB均增高(30~156u/L),LDH增高20例(266~658u/L),α-HBDH增高13例(232~672u/L),CK增高25例(186~456u/L)。

2.3心電圖改變

心電圖檢查25例中,異常17例(68.00%),其中8例為ST-T改變,3例為肢體低電壓,2例為竇性心動過緩,6例為竇性心動過速,3例為室性早搏,3例為房室傳導阻滯。部分病例有多項心電圖異常。

2.4胸部X線片

在臨牀上患兒出現MP感染,可導致患兒併發肺炎,而其肺部X線表現出多樣性變化,25例患兒臨牀檢查顯示:12例雲絮狀點片狀陰影;20例雙肺紋理模糊、紊亂、增粗、增多;1例肺門淋巴結腫大並伴有少量的胸腔積液;3例一側肺節段性均勻片狀陰影。

3治療與轉歸

本文所有病例患者均使用阿奇黴素或者紅黴素治療,另外再加用大劑量維生素C、肌苷注射液、二磷酸果糖,需靜脈滴注8~16d。部分口服輔酶Q10。若患兒的病情較為嚴重時,可追加丙種球蛋白。所有病例患兒在住院治療3~6d後臨牀症狀消失,14d均恢復正常,並對患兒的心肌酶譜進行復查只有4例患兒存在異常。21d後複查所有患兒均恢復正常並治癒出院。

4討論

通過病理學分析,肺炎支原體是介於病毒與細菌之間的,且是目前已知的最小的非活性生長致病微生物,傳播的主要渠道為飛沫傳染,其已經成為小兒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體之一,尤其是在流行高峯期,由於MP感染所引起的肺炎佔到所有肺炎中的21%左右[2]。若為MP感染的肺炎,其併發症基本上是因呼吸道受到感染而引起的,主要有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血液系統、神經系統以及關節、皮膚、肌肉等其它身體器官的損害,其中發病率最高的肺外併發症為心肌損害[3]。在本文中一共收治了200例吸道MP感染患兒,其中就有25例患兒存在心肌損害,佔病例總數的12.5%,該病發病年齡主要集中在學齡前。

由於目前在醫學上對於因MP感染而引起的心血管系統損害機制尚不明朗,但是其主要是與MP直接侵入、產生毒素以及免疫介入等有密切關聯[4]:①免疫學機制。在人體免疫機制內MP抗原與人的腦、心、腎、肝、肺以及平滑肌組織等均存在相同的抗原,因而MP感染患者機體後便可自動產生相應的組織抗體,同時形成相應的免疫複合物,進而引發患者肺以外的其他靶器官出現病變症狀,最終損傷患兒的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②MP直接侵入患兒的心血管系統進而引發病變;③若從患兒的血液中分離出MP,經檢驗顯示存在類似病毒感染時便會出現病毒血症,進而引起患兒的心肌損害。

醫學臨牀論文 篇五

用中藥及鍼灸及其它方法、分別對中經絡對中腑的病例,按肝腎陰虛及肝陽止亢型,痰熱腑實及痰風上攏型、閉症及脱症、內閉外脱及後遺症的病機及治療做比較詳細的論述,治療中抓住有利時機、重點突破,通過三個療程的治療,取得了顯效率85%以上的療效。此方法純屬中醫方藥治療,方法簡單,療效顯著,無毒作用,對於中風的治方卻屬效好的方法值得推廣,以在實踐中充實提高。

[關鍵詞]:中風病/鍼灸/藥物的治療

[論文]:中風柰屬於現代醫學腦血管病的範疇之中,其中包括以下兩類:1、出血型的腦出血;殊(糹網)膜下腔出血等;2、缺血型的暫短腦缺血發生的動脈粥樣硬化性梗塞,腦血栓形成等,發展迅速,且病情複雜,嚴重而多變,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致殘的重要病種之一;現代醫學雖然對比病有比較充分的認識,但是對於解決本病對人類所造成的危害,目前還是個難題,探討祖國醫學之中藥和鍼灸方面,對於中風的發病機理,治療規律,還是有很大的成功之處,現將目前我對中風病的認識和治療,談一下我的膚淺之見,拋磚引玉,與廣大的同道和有志之士共同研究和提高。

一般資料:

筆者自1981年至1994年治療的20例中,男八例、女十二例。36歲——50歲的七人,51——80歲的13人,當病至10天的八人;10日至30日的七人,一個月以上的五人。中經絡的七人,中臟腑的八人,後遺症的五人。

對本病的認識1、特點:突然發病、昏迷神志不清、不醒人事、進而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治療不當,往往致死致殘。

2、病因病機,誘發本病的病因:風、火、痰、毒、中風的發生和發展可涉及到心、肺、肝、腎四個臟器;由於以上四個臟器陰陽失調、平時房勞過度,勞累、嗜酒,生活無常,膏樑厚味,肉食過度而發生。

治療方法:(分類)

一經絡:

1、肝腎陰虛及肝陽上亢型:表現為頭暈頭疼、耳鳴、少寐多夢,腰痠腳軟、手腳麻木,逐漸發展為偏癱、口眼歪斜、舌實、語言障礙、舌質發紅、苔白或稍黃、脈象眩滑或弦細數脈。

治療原則:滋陰潛陽、熄風通絡為則。

治療方法:中藥、生龍骨30克,生牡物30克、代褚石15克、鈎藤30克、菊花15克、白芍15克、玄蔘10克、龜板10克、懷牛膝30克、天麻10克,生地30克。

每日一劑,每日分三次口服:若頭脹失眠,嚴重者加羚羊角粉1克沖服。

針炙:曲池、合谷、陽陵泉、足三裏、三陰交、通裏、用瀉法,一日一次或一日二次;第一次針患側,第二次針健側,如隔日一次,每次健患側均做針炙治療,語言不利的加廉泉,玉液、金津放血,口眼歪斜加針攢竹透魚腰、太陽透下關,醫風等。

體液療法,丹蔘液加大黃液靜滴、劑量可根據體質情況而定;另加小活絡丹內服,每日二次,每次一粒、黃酒送下。

2、痰熱腑實及風痰上擾型:表現為半身不遂,或半身麻木、口眼歪斜,大便乾燥或祕結、語言不利、舌苔黃膩、脈象弦滑而大。

治療原則:代痰通絡,祛痰活絡為利。

治療方法:中藥:膽南星15克、全瓜蔞10克,大黃10克、芝硝10克(沖服),服後如果大便每日3到5次,症狀逐漸好轉後,改用下例處方:膽南星10克、全瓜蔞30克、丹蔘30克、白芍6克、雞血藤30克;若頭昏嚴重者加鈎藤30克、菊花15克,珠珠母30克,(先前)若煩燥不安,徹夜不眠者,痰熱內藴,陰虛陽亢的加生地10克、沙蔘10克,夜交藤12克。

針炙:曲池、內關、合谷、陽陵泉,足三裏、三陰交、通裏、豐隆、陽陵泉用瀉法。每日一次或二次,第一天針刺患側,第二天針健側,若隔日治療一次,患健兩側均取;語言不流利的加廉泉,金津、玉液放血;口眼歪斜加刺攢竹透魚腰,四白透迎香,地倉透頰車,醫風、下關。

中成藥可選用牛黃清心丸,每日二次,每次一丸,早晚分服,白開水送下。

一、中腑腑:分閉證和脱證兩大類型。

1、閉證:由於陰陽元氣發生逆亂而得、症狀:表現為突然昏倒,不醒人事、牙關緊閉、口噤不開、口眼歪斜、兩手緊握、患肢拘急、強痙、煩躁不安、面赤身熱、氣粗、大便閉阻、痰聲漉漉、舌苔黃膩、脈象弦滑數。

治療原則:化痰開竅、平肝熄風

治療方法:1、急性期的搶救針炙:人中、十二井穴點刺放血、必然甦醒、甦醒後針刺以下穴位:廉泉、氵勇泉、豐隆、太沖、合谷均用瀉法。

2、中成藥灌服:安官牛黃丸、至寶丹,紫雪散、萬氏牛黃清心丸、根據病情可選一種應用、應採用先針刺後灌藥的方法進行治療,效果才更好。

1、中藥的應用:羚羊角粉1.5克(沖服),鈎藤30克(後下),竹瀝水20ml,半夏10克、醋膽南星10克,七節菖蒲10克、鬱金10克、天竹黃10克、黃連5克、夏穀草2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分次頻服。

若風痰偏盛、靜而不煩、面白脣紫,舌苔白膩、去黃連、夏穀草;另加蘇合香丸、每次1-2丸;若痰盛,喉間痰湧,加川貝母,或竹瀝水40ml灌服,每次間隔4-6小時一次。

若痰火重灼、面赤氣粗、身熱煩躁,嘔吐、呃逆、大便祕結,加龍膽草10克、大典10克、枳實10克、風化硝5克(衝轉貼於服)。

若風痰偏重,手足抽搐的加石決明30克,(先煎),全蟲5克、地龍15克、煎服,每日一劑。

1、脱證:表現為突然昏倒、不醒人事、半身肢體癱軟,口眼歪斜、目合口張、鼻幹、息微、手足撒開、二便失禁、汗多、肢冷、舌痿脈象微弱欲絕。

治療原則:回陽固脱為則。

治療方法:重用灸法;大推、神厥、丹田關元,隔姜50-300壯,大艾炷。甦醒後針氣海穴、關元穴。中國論文聯盟

2、內閉外脱症:

首先採用人中穴強刺激的方法進行治療,刺後加灸足三裏,氣海、百會、兼輕久刺激三陰交穴,用平補平瀉法。

中藥液靜滴;生脈散注射液或參附散注射液靜脈滴注。

中藥處方:小紅參10克、制附子10克、急前後灌服或鼻飼、用人蔘、附子湯也可以。

若汗多不止的加生龍骨30克,生牡(牛歷)30克、上兩味先煎、黃芪30克、五味子6克,煎石服。

3、後遺症的處理:治療一個月後,形成的偏癱,口眼歪斜症狀的患者、統按後遺症處理及治療。

氣滯血瘀型;症狀:肢體軟弱無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質紫、有瘀點、舌苔白、脈象細澀。

治療:鍼灸、陽白穴、下關穴、地倉穴、廉泉穴、曲池穴、外關穴、合谷穴、陽池穴、通裏穴、環跳穴、陽陵泉穴、足三裏穴、絕骨穴等。

一般的情況下,每次治療取面部二穴,上肢、下肢各取三穴、或用透穴法;儘量做到取穴少而精,以上穴位輪換使用;另外,每次治療加取心、肝、肺、腎的原穴:即太沖、太溪、內關、三陰交穴等。

每個病例堅持治療三個療程、評定效果。每日一次或一日二次鍼灸,上午針患側,下午刺健側。也可隔日一次治療,每次患健側雙側鍼灸穴位,二十天為一個療程,兩個療程之間相隔七天,再進行下一個療程。

上以穴位治療效果不理想時、可取啞門穴第一針先刺啞門穴、然後再配合其它穴位,每週針啞門穴一到三次。

中藥的應用:中成藥、人蔘再造丸、大活絡丹、牛黃清心丸、可任選一種或兩種運用。按説明書劑量服用。

中藥處方:(補陽還五湯加減)

黃芪30克、當歸30克、雞血藤15克、丹蔘10克、赤芍10克、桑寄生15克、紅花6克、地龍10克、桂枝6克、每日一劑三次分服。

肝腎虧虛型:症狀:一般表現為上下肢軟弱偏癱,發酸、言語不利、流品水、頭暈面赤;神志呆痴,面色無華、無神、舌白、脈細微。

治療方法:鍼灸處方、四白、下關、地倉、廉泉、曲池、外關、合谷,陽池、通裏、環跳、陽陵泉、足三裏、絕骨、腎俞、膽俞、肝俞。

一般每次治病取面部二穴,上下肢各取三個穴位,或取透穴,以上穴位輪流使用、用補法或者灸法、每個病例治療三個療程評定治療效果十次或十天為一療程。

中成藥,可使用人蔘再造丸,或健步虎潛丸服用,每日二次,每次一丸。

中藥處方:地黃30克、巴戟天10克、石斛10克、肉蓯蓉10克、五味子10克、麥冬10克、熟附子8克、石菖蒲10克,遠志10克、每日一劑,早晚分二次口服。

民間卓驗方的治療:

1、生附子研未,用醋調和,貼雙湧前穴上每日一次,用於下肢冰冷型的患者。

治療效果評定標準:

思維正常,語言清楚流暢,四肢功能恢復或基本恢復,生活自理者為臨牀治癒。思維清楚,語言及四肢功能大部分恢復。生活基本可自理的為顯效。病情較前好轉;思維清楚,語言及四肢功能較前好轉為有效。同治療前後相比病避孕藥沒有變化或惡化者為無效。

治療效果:

臨牀醫學論文 篇六

摘要:

在患者的臨牀治療中,藥物會對患者的檢驗結果產生影響,只有對藥物的性質進行合理的分析,才可以最大 程度的降低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本文主要運用綜述的方式進行分析,以便醫師可以合理的認知藥物對臨牀檢驗結 果的影響,進而可以更好的提升治療效果。

關鍵詞:藥物;臨牀醫學;檢驗結果

引言

藥物的檢驗結果會使患者額外承受不必要的檢查費用,同時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近年來,隨着藥物種類的不斷增加,藥物檢驗結果對臨牀治療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加強對臨牀醫學檢驗結果的影響分析具有重要的價值。

1、藥物對臨牀醫學檢驗結果的影響原因

藥物會對臨牀醫學檢驗結果產生影響,主要是由於部分藥物的特性會改變人體的生理機能,繼而會對臨牀醫學的檢驗結果產生影響。徐華在《藥物對臨牀檢驗結果的影響分析及處理對策》(2013)中指出,患者在服藥期間,由於人體存在代謝作用,因而改變了人體的原有條件,同時,人體內殘留的藥物成分也可能改變臨牀醫學的檢驗結果。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藥物在使用的過程中,部分藥物的藥理會與人體發生不良反應,繼而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例如雌激素藥物可以影響患者的血脂含量。

(2)部分藥物由於本身具有熒光等特性,會影響藥物的測定。

(3)部分藥物具有化學性質,可以與患者體內的蛋白或者酶發生結合反應,繼而會影響臨牀醫學的檢驗結果。總之,檢驗人員只有對藥物的理化性質進行嚴格的分析,才可以準確的分析出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

2、常見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

在臨牀醫學中,常見的藥物會對檢驗結果產生影響,醫師和檢驗人員對常見藥物的性質和影響結果進行分析,可以減少藥物對臨牀醫學的檢驗結果的影響。歐陽平在《藥物對常用臨牀生化檢驗指標結果的影響及對策》(2015)中對常見的藥物影響結果進行分析,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激素類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在臨牀治療中。雌激素藥物可以影響人體的血脂含量,繼而會降低紅細胞數量,同時會增加體內肝臟轉氨酶的含量。

②抗菌類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在臨牀治療中,抗菌類藥物(如碘胺類藥物和青黴素類藥物)可以增加患者體內的尿酸,繼而會促使患者體內的尿糖或者蛋白質升高。

③解熱鎮痛類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在臨牀治療中,解熱和鎮痛類藥物會對患者的體內代謝產生影響,如水楊酸類藥物會增加患者體內的澱粉酶;鹽酸哌替啶可以改變患者的肝功能,從而會對檢驗結果產生影響。

④利尿類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在患者治療期間,呋塞米和利尿酸等藥物可以降低患者體內的鉀離子,如果長期使用,患者會出現氮質血癥和高尿酸血癥等症狀。由此可見,在臨牀醫學中,醫師和檢驗人員掌握常見藥物的理化性質,可以提升對藥物的檢驗效果,進而可以更好的對患者實施治療。

3、減少藥物對臨牀醫學檢驗結果影響的對策

隨着藥物事業的不斷髮展,我國的藥物種類和數量在不斷增加,因而會對患者的檢驗結果產生更為廣泛的影響,因此,對藥物影響機理進行研究,繼而針對性的制定解決方案,可以減少藥物對臨牀醫學檢驗結果的影響。其主要措施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加強信息技術和檢驗技術的引進。

對藥物的檢驗和查詢系統進行開發,可以減少藥物對臨牀醫學檢驗結果產生的影響。戴宗成在《臨牀用藥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研究》(2014)中指出,如果我國醫院可以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和檢驗技術,就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首先在信息技術的引進方面,醫院可以通過計算機技術可以查詢全國範圍內的假藥信息,繼而有利於降低藥物對檢驗結果產生的影響。其次,對檢驗技術的引進,可以提升檢驗效率,如快檢技術等。由此可見,醫院只有不斷的強化自身的建設,並且積極的引進先進的技術,才可以保證藥物檢驗的效率。

提升實驗室的檢測能力。

在臨牀檢驗中,實驗室是提升檢驗質量的重要手段。鄭紅霞在《藥物對常用臨牀生化檢驗指標結果的影響》(2014)中指出,醫院要通過各種措施來提升實驗室人員的工作能力,以便可以提升藥物的檢驗效果、例如可以通過技術比拼和素質培訓等措施來提升工作人員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實驗室的工作中,要開展應急檢驗工作,使技術人員在面臨應急任務時,可以及時的分析出藥物的反應機理。另外,通過藥物的應急演練,可以最好藥物的監督和保障工作。總而言之,只有檢驗人員的能力得到提升,才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檢驗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提升工作人員的應急分析能力。

在對患者的臨牀治療中,部分藥物的性質可能會與患者的身體產生一定程度的反應,繼而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是保證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李壯在《臨牀醫學檢驗質量控制措施的分析》(2014)中指出,如果要降低藥物對檢驗結果產生的影響,則需要提升工作人員的應急分析能力。使工作人員在臨牀治療中發現疑似病例時,可以及時準確的對藥物的影響可能性進行分析。這要求醫師要掌握臨牀治療中常見的反應症狀,以便可以為實驗室的檢測提供有力的依據,進而可以更好的減少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綜上所述,可以發現在臨牀醫學中,加強對信息技術和檢驗技術的引進,可以為藥物的檢驗提供有力的保證,同時提升醫師和檢驗人員的素質,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檢驗效率和質量,進而可以更好的降低藥物對臨牀檢驗結果的影響。

4、結論

通過本次綜述研究可以發現,在醫院的臨牀治療中,只有不斷的提升醫學人員的專業素質,使其對藥物性質產生合理的認知,並且不斷的引進先進的檢驗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才可以更好的減少藥物對臨牀檢驗結果的影響,進而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預後。

參考文獻

[1]徐華。藥物對臨牀檢驗結果的影響分析及處理對策[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02(18):36-37.

[2]歐陽平。藥物對常用臨牀生化檢驗指標結果的影響及對策[J].數理醫藥學雜誌,2015,06(16):907-908.

[3]戴宗成。臨牀用藥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研究[J].吉林醫學,2014,03(12):592-593.

[4]鄭紅霞。藥物對常用臨牀生化檢驗指標結果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4,06(15):136-137.

[5]李壯。臨牀醫學檢驗質量控制措施的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05(24):252-255

臨牀醫學論文範文 篇七

關鍵詞:臨牀醫學;金字塔;長征;基礎攀登;思維方法

老百姓有句口頭禪:薑是老的辣。病人就醫,也喜歡找老醫生,因為老醫生見多識廣,醫術好。年輕醫生進入醫院工作之初,可以説什麼都不會。當有了一定的年資和業績後成長為主治醫師,再後來成長為醫學專家,一步一個腳印,都知道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不是幾年、十年,而是幾十年的“萬里長征”,需要連續性的知識和經驗的積累。而且,如馬遂教授所言,這是一個“終生吃苦奉獻的過程”[1]。那麼,年輕醫生們是否瞭解這一過程,認識這一過程呢?這一過程是否可以縮短一些,更快捷一些呢?

這裏先説一箇中央電視台和全國各大報刊正在傳頌的普通人士的故事。王順友是四川木裏藏族自治縣一位苗族鄉郵員,一位馬班郵路上的小人物。他牽着一匹馬,一年330天行走在海拔5000米至1000米的險峻高山河谷之中,為邊遠鄉村的農牧民送去報刊和郵件。一趟郵班來回要走28天,20年來行程己達26萬多公里,相當於繞地球赤道6圈,走了21趟“長征”,成為中國郵政史上的絕唱。王順友的馬班郵路給予我們醫生們的最大啟示是:他每趟走着同樣的路,但每趟郵包裏的郵件都是新的。他知道“人在郵包在”的責任,執著地忠誠於自己的事業。我們醫生們每天都重複着同樣的門診、查房、手術,但是,我們每天面對的都是新病人或病情的新變化。工作的方式和內容不同,責任不同,苦和累也不同,也是為了一種事業。只有忠誠於自己的事業,達到事業的目標,這就是成功,但決沒有捷徑。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陸續有一些醫學專家的“自述”類文章,或是記者專訪見諸報刊(最先始自《中華內科雜誌》)或專著(如《名醫手記》),記述了他們幾十年從醫道路上艱辛、豐富而多彩的人生世界,他們的從醫之道、治學之道、成長之道,他們的仁愛之心、精神境界與思維方法。特別是吳英愷院士生前主編的《老專家談醫學成才之道》[2]一書,封面那巍峨壯觀的巨大金字塔圖案,似乎有着一種神奇的力量,深深地吸引着我們。它昭示我們,全國兩百多萬醫生從踏入醫院之門起就開始在這個金字塔上攀登,只是每個人所處的層面位置不同而己。事實上,只有一部份醫學專家們攀登到了金字塔高端的醫學聖殿。他們之所以取得成功,起重要乃至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應該是他們獨特的思維方法。從他們幾十年醫學人生耕耘、奉獻、奮鬥和創造的過程來看,可以將這種思維稱之為金字塔思維。這是教科書上、辭典上、百科全書上所沒有的寶貴財富。從根本上講,這是一種文化理念,是老專家們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結合。他們也曾經是平凡而普通的人,卻將人生中最不平凡的歷史印跡鐫刻在金字塔上。

這是在金字塔上完成的醫學人生長征。它不同於王順友式的長征,也不同於運動員在賽場上的長征。同樣需要有真誠的心靈、需要人的全部生命才能完成。這樣的長征從何開始?顯然,從基礎開始。

有人説,金字塔的頂端因它的基礎而存在。

建高樓、修路、架橋,都需要事先打好堅實的基礎。臨牀醫生在醫學金字塔上攀登,或者是構建自己的醫學人生金字塔,也必須從基礎作起,打好堅實的基礎。事實上“,打好基礎”常常是上級醫生、醫院對年輕醫生們告誡的一個重要話題。

對《本站·》每一位臨牀醫生來説,臨牀醫學的基礎有兩個概念。首先“,基礎”是一個有形無形的大平台,是一個過程,不是生來就有,而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應用自己從學校中帶來的有限“材料”即理性知識,通過艱苦的努力和奮鬥去構築。“材料”的質量、品種、數量不同,採取的方法、途徑不同,付出的努力程度不同,則每個人打下的基礎也就不同,未來發揮的作用也就不同。其二,這裏的基礎指的是從醫的知識、技能、醫德、素質等多個方面。集中體現在老專家們常常告誡醫師們的“三基三嚴”裏。她是黃家駟院士於1961年總結協和40年的辦學經驗時提出的24字方針,包括: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以及嚴格要求、嚴密方法、嚴肅態度[3]。這一方針在國內醫學界得到了普遍的認同,成為我國現代醫學教育的思想精髓,臨牀醫學工作和臨牀醫學人才培養的行為準則。

很顯然,醫學基礎是我們臨牀醫生賴以立足、生存的空間和根本,從事醫學活動的舞台。打好基礎的意義,一是基礎質量不高,則難以攀登,難以實踐和完成臨牀服務、學習進取、發展醫學的重任,難以成為一個好醫生。二是基礎堅實,將成為前進的後方基地,可以源源不斷地提供豐富的醫學知識“戰略儲備”。三是基礎厚廣,既有利於以後的攀登,也能促進個人的成長和成才,甚或出奇才。四是有了牢靠的基礎,也就有了前進的信心、動力、激情和活力,事業的成功就有了目標和希望,醫學人生也將受益良多。那麼,這樣的基礎或基礎攀登是怎樣一回事呢?年輕醫生們應該怎樣作,才能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呢?

前面説過,打基礎是一個過程。老醫學專家們認為,臨牀醫生們的這一過程需要5~10年時間才能完成,這10年間主要是作好住院醫師,如能作好住院醫師的鍛鍊,則將獲得很大收穫(包括晉升為主治醫生),奠定的醫學基礎質量最高,含金量最大。吳階平院士認為,這10年是醫生們的自然成長階段,主要是感性認識,逐步取得經驗積累和業務進步[4]。曾昭耆教授説,10年的關鍵“又在於第一年的起步要邁好”。照此看來,這10年還可細分為多個階段(階梯),好比是金字塔上的最初幾個台階。每一階段的內容、重點和目標有所不同,但又互為基礎,聯繫緊密,一邊打基礎,一邊在攀登,不斷獲得提高和進步。

現實中可以看到,年輕的醫生們無論是對第—年,還是對5~10年這個過程缺乏認識,缺乏思想準備。工作多年,收穫與進步不大,有不少人就停頓了、後退了,很難攀上第二個或第三個10年的高層階梯。相反,第一個10年的基礎打好了,就很容易攀上吳階平院士所説的醫學人生的第二個階段,即自覺成長階段。這裏介紹幾位老醫學專家們的故事,他們年輕時也是普通的人,很平凡,只是他們的基礎攀登很有特色,可以帶給我們許多啟迪。

吳階平院士講自己做實習醫生、住院醫生時的經歷,核心是“為做好醫生學本領”[4]。他自述21歲時還未“開竅”,成績平平,對學習沒有興趣,不勤奮。還因病休學了半年。進入臨牀學習階段,開始接觸病人,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其他同學差。父親希望自己做一名好醫生。這時認識到要學本領[5],做好醫生,解決實際問題。本論文由整理提供這就成了自覺要求、自覺努力學習的動力,學習興趣陡增,三年級結束時被評為全班兩名優秀生之一。

當時,不論在病房見習、聽課、讀書,吳老都懷着“學本領”的目的去進行。臨牀中的所見所聞,教師和上級醫生的言談舉止,分析問題的方法,各種學術活動(包括教師的學術討論,受到科學討論的薰陶),都進行觀察和思考,努力從中學到本領。他舉例説,診治了幾例闌尾炎後,感到臨牀表現、病理表現、手術難度有不少差異。遂給自己提出要求,術前儘量分析炎症的程度,腹膜腔內的反應,闌尾內有無糞石,闌尾的位置等,先在病歷中記錄對上述問題的看法、根據。為達目的,在病史採集、體檢、臨牀分析中更加細緻周到。同一個病例,有意識地對待後,所取得的經驗遠多於一個簡單的診斷。因此“,學本領”成為他成長的開始,也是人生轉折的開始。其他學本領也是有意識地學,學的意識強;勤奮學,苦練基本功。如:

•寫病歷:像寫論文一樣對待,鍛鍊了寫作能力。

•換藥:觀察研究怎樣揭除敷料、清理創面、如何包紮,使病人不痛。

•拆線不痛:反覆研究,改進拆線方法。

•手術鋪巾消毒:深思熟慮,碘酒酒精不亂流,鋪巾次序不亂、位置準確得當。

•當助手聚精會神:觀察手術步驟、細節,術者的一切操作和精髓,下來後閉目思“過”(另有一位心胸外科專家吳清玉教授早年的學醫生涯中,也是對每一例手術病人術後回家“過電影”,回想每一個手術細節,做手術筆記)。

•觀察:總結出兩類醫生手術的優缺點,走向自我,輕車熟路,從容不迫。

吳英愷院士做實習醫生、研究生、住院醫生時的作法和體會是,不着急、細心看、多思考、當好助手,從多幫達到多會。他常常在鞋盒和抽屜中練習深部打結的基本功。重視學會和掌握好“牀旁藝術”這一基本功,即細心地聽取病史,系統地進行體檢,反覆進行臨牀觀察,在此基礎上進行臨牀分析,做出臨牀判斷。他要求自己每前進一步都要在學術上有所進步,克難苦研,自強不息,勇於攀登[6]。

裘法祖院士和趙玉沛教授指出,青年醫生要像敲釘子一樣給自己施壓,不要“眼高手低”。他們還總結出打基礎的以下做法[3,7]:

•三多:多聽:聽查房、會診、病例討論、學術討論會、學術報告會,聽老一輩講述;多看:看病歷、看手術操作、看學術文獻、注意國外的新技術新進展、觀察病人的病情經過和變化;多做:多做各種操作、手術,不搶做大手術,尤其是不要單打一。

•三會:會做手術操作,特別是常規手術,更要做好術前準備、術後處理;會講自己的意見、論點,加強交流,共同提高;會寫病歷、科研文章、調查報告、臨牀病案分析,寫臨牀的點滴體會。

•三不:不要急於進入某一專科,不要急於在住院醫師期間做上大手術,不要急於成為某—專科的權威。初入醫門,第一個5~10年打基礎,就是紮根臨牀,根深葉茂;就是學本領,學的是臨牀專業技術的基本功,為病人做好診治的基本功,通過不斷的實踐,總結成自己的經驗。同時,還要兼顧其它多個方面的基礎學習和訓練(如科學思維能力、與同事和病人交流溝通的能力、應用臨牀流行病學、循證醫學等相關學科知識的能力、臨牀科研能力等),又不斷地從理論上提高認識。經驗和認識發生質變,就會使自己的臨牀水平躍上一個新的台階。客觀地説,在5~10年的臨牀過程中,每位成功的醫生都會有幾次或多次這樣的質變,每次都會登上一個新的台階。基礎攀登的過程,就是臨牀醫學人才的成長過程,在歲月的時空中不知不覺地逐步走完了它的歷程,醫生們也逐步地走向成熟,醫學人生在金字塔上的長征迎來了轉折,迎來了新的歷史階段。超級祕書網

趙玉沛教授曾談到美國醫學生、醫師的培養須經過“嚴酷的‘金字塔’式的淘汰制”。顯然,這是一種不進則退、能者上、庸者下的人才成長機制。在當今世界,醫生們必須認識到,人類正面臨着有史以來最深刻的鉅變和歷史性的創建,醫學正經受着越來越多新信息、新技術、新觀念的衝擊,醫生的從醫行為,正從過去傳統的理論知識+個人經驗與技能模式,向最佳醫學證據+高素質臨牀醫生的現代模式轉變,倡導醫學人文精神的呼聲也越來越高。醫院的發展正在從設備、物質、信息、人才競爭轉向更高層次的文化競爭。作為這個時代的醫務人員,尤其是廣大基層醫院的醫務人員,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生存、成長理念,路應該怎樣走,何處是歸程?令人深思。

金字塔就在我們眼前,我們就在金字塔上。“科技越多地引入我們的生活,我們就越想尋求高思維的平衡,尋求人性的穩定”。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説[8]。因此,用金字塔思維來指導我們每位醫生在金字塔上的“長征”吧,醫學是一項惠濟蒼生、功德無量的事業,夢想之根就在腳下,金字塔上可以演繹人生的精彩篇章、精彩故事。

參考文獻:

[1]馬遂。尊重科學規律,培養新一代優秀臨牀醫學人才[J].中華醫學雜誌,1998,78(1):11.

[2]吳英愷。老專家談醫學成才之道[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5.

[3]趙玉沛。為青年醫師成才把脈[N].健康報,2003-01-28(2).

[4]吳階平。對成長的體會[A].吳英愷。老專家談醫學成才之道[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5.140-153.

[5]王澍寰。我所走過的路[A].吳英愷。老專家談醫學成才之道[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5.33-43.

[6]吳英愷。談醫道[A].吳英愷。老專家談醫學成才之道[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5.154-163.

臨牀醫學論文 篇八

一、選題依據、目的和意義:

骨折不癒合是骨科臨牀常見病症,其中以四肢長骨多發,例如脛骨,股骨,肱骨等,針對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二次手術我院多才用植骨術配合lcp重新內固定。自體髂骨作為植骨材料具有較多的優點:如取材簡單、組織相容性好、無移植排斥反應、骨誘導作用強等,這些優點使得髂骨成為一種最佳的植骨供材,這在臨牀上已形成共識。植骨是治療骨折不癒合的重要方法,其機制是爬行替代所引起的支架作用與供給礦物質的作用,爬行替代順利進行的條件要求準確的復位、充分的植骨和堅強的固定。為達到充分的植骨,及早促進骨折癒合,我們採用髓內外360°植骨的方法,外用鋼絲環扎,配合lcp堅強內固定,術後3~12個月內進行隨訪,根據癒合情況和功能恢復情況分析手術的臨牀療效。選題目地在於探討治療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的手術改進方法和療效,為臨牀治療提供參考。

本課題以導師多年的臨牀資料為依據,通過對骨折不癒合手術治療的國內外文獻進行系統整理,結合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病房對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患者的隨訪調查及回顧性分析,根據骨科特殊生物力學特點和導師治療骨折不癒合的多年臨牀體會,分析治療效果,並對手術中的細節問題做初步探討與論述。同時也希望可以通過對導師的臨牀實踐的研究、總結,能為今後的臨牀工作提供一些幫助和指導。

二、本課題目前國內外研究的動態、水平

治療骨折不癒合,可分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其中手術治療最重要的就是植骨術加更改斷端內固定。骨折不癒合應用自體骨移植治療效果顯著,已經形成共識。 植骨是治療骨不連的重要方法,植骨方式臨牀多采用髓內外聯合植骨。沿肌間隙進入, 骨膜下小心剝離顯露骨折部位, 取出內固定器械, 清除骨斷端間瘢痕, 咬除硬化骨, 打通髓腔, 修整骨折端, 手法復位, 按照骨缺損情況取骨。髓內植骨以比髓腔稍粗的骨棒,貼緊髓腔骨質;髓外上蓋植骨宜用螺絲釘固定植骨塊;骨碎屑充分填充殘餘的空隙,這樣才能確實達到植骨的目的和要求。自體皮- 鬆質骨植骨的爬行替代縮短了骨折癒合過程,新鮮的自體骨具有生物活性,不存在免疫排異,無傳染疾病的風險,同時存在骨傳導和骨誘導能力。

內固定物更換得堅持以下原則,原鋼板內固定者,可更換成交鎖髓內針或更長的鋼板置於張力側;原交鎖髓內針內固定者,可選用更大號髓內針或鋼板內固定;原先短鋼板內固定者,可改成較長的鋼板。所有病例均需植骨。更換內固定物後,,術後石膏外固定者,應及早進行肌肉收縮鍛鍊活動,骨痂生長良好後,去石膏開始關節屈伸功能鍛鍊。但是臨牀上醫師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可以根據骨痂生長情況酌情處理,出院時務必詳細醫囑病人注意事項,配合醫生,直到骨折完全癒合。lcp鋼板內固定適用於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可用拉力螺釘固定碎骨塊及移植骨塊, 並對斷端行軸向加壓鎖定。手術關鍵是將骨折端的瘢痕結締組織全部切除, 骨端硬化骨全部咬除, 露出正常骨質, 鑽通髓腔, 植入的骨塊必須牢固的嵌入缺損區, 間隙用鬆質骨填滿,。應積極正確指導術後功能鍛鍊, 嚴格定期隨訪及指導。避免過早的不正確的負重。綜上所述,對於骨折不癒合的治療,自體骨移植療效確切,安全穩妥,技術成熟,應用廣泛,值得提倡。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臨牀資料

病例來源

本研究病例均採集于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病房

(二)採集時間

2020xx年5月~2020xx年12月

(三)病例選擇

1.診斷標準[2]

(1)病史:明確的外傷史,骨折後6個月沒有癒合,並且沒有進一步癒合傾向已有3個月。

(2)症狀:患者骨折端成角、旋轉、側移位、短縮畸形或者節段性骨缺損、持重疼痛或不能持重、局部在應力下疼痛等。

(3)體徵:局部竇道形成、流膿、假關節形成或伴有局部軟組織瘢痕、缺損等

(4)輔助檢查:x線表現:骨端硬化,髓腔封閉;骨端萎縮疏鬆,中間存在較大的間隙;或骨端硬化,相互成為杵臼假關節等這三種形式中的任何一種就可以定為骨折不癒合。

2.納入病例標準:

(1)符合本病診斷標準;

(2)骨折平均癒合時間超過半年以上,有假關節形成;

(3)骨折平均癒合時間超過半年以上,多次複查x線拍片顯示,骨折線

清晰可見,未見內外骨痂或內外骨痂極少;

(4)拍片顯示骨折線增寬,骨折端骨面致密性硬化,骨髓腔封閉,骨質疏鬆,骨痂間無骨小樑形成,或伴有明顯的骨缺損;

(5)臨牀表現有骨的感染、缺損、畸形、肢體不等長、局部竇道形成、流膿等。

3.排除病例標準:

(1)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

(2)患者有嚴重的內科疾病,不能夠耐受手術者

(3)精神疾病患者

(4)資料不全影響判斷者

2.療效觀察方法

對骨不連癒合的評價應包括骨癒合和功能恢復雙重評價:

(1)骨癒合評價標準:本評價結果決定於四項指標:骨癒合、感染、畸形和肢體長度,其中骨癒合標準為x線示骨折線模糊,有連續骨痴通過骨折線,拆除或試行鬆動外固定物後骨折無異常活動,下肢可無痛行走,上肢持物骨折處有穩定感。 評價標準:

優:骨折癒合,無感染,斷端畸形<7°,雙側肢體不等長<2 cm。

良:骨折癒合及其他三標準中兩項。

可:骨折癒合及其他三標準中一項。

差:骨折未癒合或再骨折或雖癒合但不具備其他三標準中任何一個。

(2)功能評價標準

功能的評價分上肢與下肢的不同,上肢主要考慮其靈活性,而下肢主要功能為負重行走。

將下肢評價指標定為以下五項:①明顯跛行;②踝或膝任何一關節僵硬(完全伸膝或踝完全背伸時,活動範圍較正常或對側喪失15°以上):③軟組織情況不良;④有限制活動或影響睡眠的疼痛存在:⑤喪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

優:存在工作能力且無其他四項指標。

良:存在工作能力且具以上四指標中一至二項。

可:存在工作能力並具以上指標中三至四項。

差:喪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不考慮是否具備其他指標。

對上肢功能評價參照“steuart和hdlly對上肢功能評價標準”[3]

觀察指標為三項:疼痛、關節活動範圍、日常活動能力。

l:上肢功能評價標準

分數 痛疼 任一關節活動受限 日常活動

優 無<20° 完全不受限

良 用力或疲勞後 20~40° 輕微受限

差 持續性>40° 嚴重受限

5.課題進度及安排:

20xx-05——20xx-12 收集病例及隨訪

20xx-10——20xx-12 資料彙總及數據分析

20xx-01——20xx-03 撰寫論文、定稿

四、本課題特色、預期取得的結果

骨折不癒合應用自體骨移植治療效果顯著已經形成共識,治療過程中的經驗總結需要不斷的進行,更要求開展回顧性工作及進行系統的整理。因此,骨折不癒合的臨牀資料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

本課題通過蒐集整理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2009至2010年期間的患者臨牀資料,對於自體骨移植治療骨折不癒合的相關性問題進行臨牀研究與總結。應用統計分析評分進行術前、術後及相關方面比較,對自體骨移植治療骨折不癒合的臨牀療效獲得客觀、真實、準確的評價,並進一步指導臨牀工作。

五、可行性分析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是山東省中醫管理局評定的重點學科、重點科室,在省內知名度較高,病人來源廣泛。導師王明喜主任醫師從事臨牀工作30餘年,具有豐富的臨牀經驗,對治療骨折不癒合做過大量研究、臨牀工作,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課題蒐集整理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近幾年的臨牀資料,並在導師指導下對這些一手資料進行研究與總結。

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由於併發症較多,治癒比較困難,手術後功能恢復過程漫長,因此在治療過程中,經驗的總結是非常必需的,也是可行的。本課題主要研究山東省中醫院近年應用鋼絲環扎360°植骨配合lcp內固定治療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的治療效果分析情況,因此在選題上可行性較強。課題的研究也得到了學校、附院等各部門、科室的大力支持。相信可以圓滿地完成課題。

醫學臨牀論文 篇九

關鍵詞:臨牀醫學;專業教育;問題;解決方法

1949年以來,臨牀醫學專業在我國經歷了多次變革。學制年限從50年代的5年制,60年代6年制,再到90年代的多種學制並存。到2015年,許多高等學校臨牀醫學專業建立了“5+3”的人才培養模式(即5年臨牀醫學本科教育+3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從此形成了新的醫教協同醫學教育模式。目前,臨牀醫學專業有名的高校包括北京協和醫學院、南方醫科大學、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等。該專業的學生應該具備醫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接受人類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方面的訓練。與其他專業學生相比,臨牀專業學生承擔着更大、更多的責任。臨牀專業教育質量的好壞,教育水平的高低與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關係。所以,分析臨牀醫學專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並找到解決方法,對於提高教育的質量,為社會輸送具有較強醫療能力和職業素養的高層次醫學實用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1]。

我國臨牀醫學專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我國臨牀醫學本科專業教育存在的問題:①教學問題:目前,填鴨式教學仍是臨牀醫學教學採用的主要方法。教師仍然是教學的主體,學生仍然是被動接受。這種教學方式,教學效果一部分取決於學生的接受知識的能力,另外一部分取決於教師的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教學體系、學習思路等都是由老師決定的,學生只需要遵循老師的思維模式學習,這種“依葫蘆畫瓢”的學習方式嚴重限制了學生積極性和自主性。它強調的是,學生對單一知識點的掌握,不能將各個知識點進行有效的串聯和融合,往往會導致學生無法將知識點靈活地運用到實際臨牀問題當中。在全面推行新課程改革以後,許多老師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但在教學的過程中又沒法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會往這方面思考,使自己的講解更加通俗易懂,更加幽默,但效果仍然不佳。②學生問題:臨牀醫學專業對學生的專業理論和實踐素質要求較高。臨牀醫學專業要求學生專業理論知識方面特別廣泛,他們需要記住很多學科的專業知識,同時又要求他們特別精通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不僅需要瞬時記憶,更需要長期鞏固,永久記憶。所以臨牀醫學專業知識的學習是一個非常乏味的過程,時間一久,很多學生不能堅持下來,學習興趣慢慢降低。隨着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信息數量劇增,對於臨牀醫學專業的學生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學生所承受的壓力已經接近極限,身體負擔和心理負擔極其繁重。③評價問題:教學評價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學評價一直是教育界爭執不休的問題。教育改革以來,我國的考查制度和評價制度一直在尋求改變,但是改革的成效非常有限。現階段的考試製度仍然採取的是傳統的考試方法,考察的內容主要是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很少出現病例分析題,即使有病例分析題也只佔很少的分值。這就導致學生將大量的時間花費在記憶理論知識上,而不注重實際臨牀病例分析。對於考試結果的評價仍然採取的是唯分數論,並未強調學生臨牀素養的培養。我國臨牀醫學研究生專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①研究生專業學位教育與《執業醫師法》相違背:我國於1995年正式頒佈了《執業醫師法》,該法律規定,具有醫學專業本科以上學歷者,必須有執業醫師進行指導,並在醫療機構、防疫機構、保健機構實習1年以後,才可以參加資格考試,獲得醫師資格後方可擁有臨牀處方權。這個法律直接制約了學生臨牀能力的提高。臨牀醫學生本科畢業以後直接考取專業研究生,不能進行獨立醫學診斷,不能開具醫學處方以及醫學證明。②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培訓之間互不認可:目前,我國高校研究生教育由教育部門主管,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歸衞生部門主管。兩個部門政令不一,導致學校教育與醫師培訓之間互不認可,所以研究生工作以後還要進行醫師培訓,造成時間的浪費。③實踐過度,科研水平較低:臨牀醫學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許多高校為了提高研究生的臨牀實踐能力,保證研究生畢業後即能臨牀應用,大量減少研究生的課程,教學時間和課程內容較少,往往喜歡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實踐上,從而導致科研水平較低。另外,有些學校降低了專業研究生畢業要求,取消了的硬指標。學生自認為只要掌握應用技能即可,放低了對自己的要求,導致他們的科研能力不足。時間一久,會使研究生教育變成單純的職業技能培訓[2]。

我國臨牀醫學專業教育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

我國臨牀醫學本科專業教育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①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醫學院本科生的教育前4年都是理論和見習學習,再到醫院實習1年。這種教學方式往往造成理論和實踐相脱節,由於中間間隔很長時間,學生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沒有得到臨牀的檢驗,這種知識只是紙上談兵,缺乏實踐做後盾,更難以融會貫通,只是簡單瞭解知識的意思,而不求甚解。等到真正進入醫院實習,由於記憶的時效性,很多學生根本忘記所學的知識或者本身知識就缺乏,從而導致實踐效果不佳。所以應變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來制定教學方法。將前期的理論學習分段進行,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②學習應該以病例為中心:學生應該可以改變學習策略,以病例學習為中心,理論學習採取分段進行。本科學習前2年主要以理論學習為主,學習好理論知識以後,進入臨牀教學醫院實習,採取主治醫師手把手教的方式,對臨牀出現的各種現象進行理論和實踐的統一講解。通過發病機制、臨牀表現、診治原則等一系列完整的實戰訓練,提高學生與病患的溝通能力。基於現代“互聯網+”技術,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普遍的手段。對於那些無法現場實際觀察的案例,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或者相關的模型進行講解,學生可以重複觀看和反覆揣摩。對於遇到的難點知識,學生還可以通過查閲相關的網站獲得相應的論文、專利、專著等來解決問題。另外參加學術講座、國內外學術會議、科研項目啟動、中期、結題等學術研討活動也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識,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開拓視野。③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培養學生與病患溝通的能力:為了改善醫患關係,一方面需要提高醫生的職業素養,讓他們有更強的責任心。另一方面又需要對醫生與患者的溝通方式進行培訓。在現有的醫學隊伍裏面學生隊伍和醫生隊伍的素質都是參差不齊的。於學生而言,就業難、投入高、風險高、醫患關係差等導致了學生的厭學、迷茫、墮落等消極思想;於患者而言,費用高、效果差、身體不適等都會導致心情沉悶。醫生工作在最前線,每天需要和各種各樣的病患打交道,有效溝通是治療工作開展順利的前提。我國臨牀醫學研究生專業教育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①修訂《執業醫師法》:根據現行的研究生教育,《執業醫師法》中的條例阻礙了研究生的發展。醫師法規定的必須實習滿一年以後才能參加職業考試,雖然這是本着對生命負責的態度,以減少誤診、錯診的發生,但同時也阻礙了我國專業研究生的教育發展。因此,建議修訂一下《執業醫師法》,不能採取一刀切的做法,應該讓專業研究生擁有一定的處方權[3]。②專業研究生教育與醫師培訓同步進行:為了給廣大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為了給國家培養更加優秀的醫療人才,應該將研究生教育和醫師培訓兩者結合到一起。目前有一些高校已經開始實行了試點改革工作,將專業研究生教育與醫師培訓同時進行。例如,有些學校將臨牀專業研究生同時聘為本校的住院醫師,讓學生在研究生學習的同時,參與臨牀診斷,從而實現研究生教育與醫師培訓的有效融合。還有許多學校甚至將學位授予與醫師准入規定聯繫在一起,研究生要想取得學位證書,必須先達到醫師准入的標準。這樣,學生在畢業的時候就可以同時獲得畢業證、學位證、醫師培訓合格證和醫師執業資格證。③使理論和實踐結合更加緊密:現在的對醫學臨牀、對臨牀醫師的要求嚴苛。除了具備紮實的理論知識,還應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還應具備將理論有效轉化為實踐的能力。臨牀研究生不僅會開展臨牀科研工作,還應學會臨牀實踐工作。此外,學校還要儘可能為大家提供好的學術環境,開展學術講座,舉行學術競賽,提高科研獎勵等等,以促進大家進行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近年來,我國臨牀醫學教育飛速發展,對於本科生,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學習應該以病例為中心,同時應該努力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培養學生與病患溝通的能力;對於研究生,政府部門可以適當修訂《執業醫師法》,使專業研究生教育與醫師培訓同步進行,使理論和實踐結合更加緊密,才能有效地解決臨牀醫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宋春莉,呂冬梅,趙依璇,等。淺析臨牀醫學本科專業教學存在問題及應對措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6,(5):69.

[2]劉繼平,張彬。臨牀醫學專業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4,(S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