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畢業論文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畢業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6.39K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論文 篇一

一、政府是公共事業管理的主體

1、對於否定政府是公共事業管理主體的反思。現在我國學術界對於公共事業管理方面的認識存在很大的不同意見,他們認為公共事業應該按照一定的規章而獨立的存在,這個概念應該包括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一些單位。即對行政的管理,應該是由政府來進行的,那麼對於公共事業的管理,其管理者就應該是非政府公共組織。理論上看,我們就可以發現,這種認為政府不是公共事業管理主體的觀念是難以有説服力的。理由如下:

第一,公共事業不單單指那些提供準公共物品的活動,還包含文化,科技和體育等方面的事業,這些既有公共的也有私人的。

第二,準公共用品不是必須全由非政府組織來提供,所以可以由政府來提供。

第三,我國的政府並不是對於準公共物品是低效的,所以那麼認為政府就是在這方面的低效的觀念是不成立的。

2、政府是公共事業管理主體的依據。我國在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中,經濟水平大幅度的提高,與之前我國的狀況相比,現在我國的政治和職能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例如在我國存在很久的官本位思想慢慢的變淡。與此同時,我國政府確立了作為公共管理中的主要職能,這樣便從確定了我國公共事業管理的主體應該是政府。為此我國在這樣的市場經濟下,公共事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為公共事業的管理提出了一些要求:

第一,公共事務的範圍變大,這提高了對公共事業管理的需求,也確定了我國公共事業管理的主體是政府,由於公共事務變得更加的淡化政治,所以,讓政府進行協調和處理更好,減少對資源的浪費。

第二,公共事業管理如果要變得更為法律化和規範化,就需要我們公共事業的管理主體是政府,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國對公共事業的管理方面有法可依,規定程序等來讓我國的公共事業管理變得更加的好。

二、我國政府在公共事業管理中的主要職責

1、公共事業的管理者職責。我國已經將公共事務大體的分為國際,國家,地區和社區的三類公共事業,我們大體來看,就是分為宏觀的和微觀的兩類,宏觀的為國際和國家公共事業,微觀的為地區和社區公共事業。不同的層面的公共事業我們需要不同的管理主體,便構成了多元化的公共事業管理主體,那麼,這就需要我們的政府來擔任在公共事業管理中的主體職責。我國的公共事業的目的是為滿足社會公共的需求的,所以為了避免美國奧爾森的集體行為的邏輯出現的現象,所以需要不同等級主體的公共權力,那麼只有政府才能夠管理宏觀的公共事業,所以政府必須要對宏觀的公共事業進行管理。在計劃經濟的時候,我國政府在宏觀和微觀公共事業管理的主體,但隨之後的發展,非政府的組織已經參與到微觀事業的管理中,這個改變並不是代表微觀公共事業管理中的主體不是政府,而是為了實現一些目標。我國政府對於微觀事業管理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間接管理方式,來更好的行駛監督和調控。所以政府也是需要承擔微觀公共事業的間接管理主要職責。所以,政府對於公共管理的職責的承擔,是為了完善政府的職責,也是為了社會的和諧。

2、公共事業的組織者職責。隨着社會的發展,我國的公共事業變得愈來愈廣泛,過去的政府包辦的狀況已經不能滿足許多的需求,所以我們要對的公共事業的管理進行改革,讓政府承擔起組織者的職責。作為公共事業的組織者們,我們就需要加大事業單位的改革,儘量的將事業單位分離出政府組織,將它們轉為非政府組織,實現它們的身份的轉化,來調整它們的利益。也要堅持將政府自己應辦的事業單位辦的更好,以便更好的滿足社會裏的公共需求。當然,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加強對新興的公共事業單位進行相應的培養,對於目前非政府組織扮演着愈來愈大的作用,成為新興的公共事業管理的主體的現象,由於非政府組織各方面的不完善的狀況,我們政府還是需要進行主要的管理。政府應該將一些政府不好做的和一些可以由非政府組織做的交給非政府組織,來讓在公共事業的管理中給非政府組織一些好的待遇。那麼對於非政府組織也應該準確的定位自己,其主要在提供準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和微觀公共事業管理層面,所以非政府組織,他們在參加宏觀事業的管理一定要遵循政府的管理,實現規範有序的進行。

3、公共事業的目標責任者職責。我國公共事業管理的多元化造成公共事業管理目標也是多元化的,無歐陽為了更好是實現我國公共事業的正確管理,我們的政府需要肩負起目標責任者的職責。那麼政府就需要做好義務教育和社會的基本福利保障等,來讓人民羣眾一起分享公共事業改革的果實。對於損害我國人們的利益的行為,要減少,如看病難和讀書不公平對待等問題,各地的政府要加強對公共事業的管理,儘量減少這些現象。為了公共事業的目標,政府要對參與公共事業的各種組織進行幹了,在不同的領域,建立不同的關係,例如政府管制或者合作的關係。這樣對於各種組織者的有效管控將會讓政府管理的更加出色。對於目前那些從事公共事業的政府事業卻追求高利潤的企業行為已經變得普遍的現象,我們要對這些行為進行有效的管理,實現公共事業的公平。可以指定相關的法律,來實現公共事業的目標不是盈利而是為了社會的更好和更和諧。對於我國在《決定》中對公共事業管理的要求,我們要明確中國共產黨是我國公共事業的政治領導主體,這決定了我國政府要在公共事業管理中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對於公共事業的參與主體,我國實行民主制度。總而言之,只有對公共事業剛來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才能實現我國人們的更好生活,保證中國人們的利益,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

三、限定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職責

實踐證明真理,那麼通過我們這麼多年的實踐,政府如果什麼都管,還不如什麼都不管好,這就説明我國要建立大社會,小政府的公共事業管理體制。政府要在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總及時的進行各方面的調整,有些地方進行限制,來實現對政府的權利和智能的約束。那麼我們可以通過使政府淡出社會服務領域,來實現一些由政府管理的企業變成私人管理,也可以為基層放手一些權限以使各級單位整體提高工作的效率。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於我國政府在公共事業上的管理還是需要承擔主體的職責,無論是在為了社會的公平正義還是打造我們政府變成服務型的政府,還是在供給公共產品方面等許多方面,我們都應該明白,政府是我國公共事業管理中的主體職責,這種現狀就需要我國政府進行各方面的調整和改變,以實現社會的整體和諧。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論文 篇二

摘要:

特色專業建設是高校教育質量工程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各高校突顯教學資本的戰略舉措,在拓寬專業發展半徑的基礎上提煉特色,既注重專業的內涵建設又重視特色的外延拓展。醫藥院校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具有獨特的教學優勢與資源,將學校類型、專業教育、人才培養有效融合,更有力於促進特色專業建設。

關鍵詞:

公共事業管理;醫藥院校;培養目標;教育質量;競爭優勢

一、特色專業建設

專業,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重要單元,也是人才類型的劃分依據和培養模塊。專業建設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前提基礎和保障條件,能反映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與水平,體現高校綜合能力與教育競爭力。特色專業,顧名思義是獨特的專業,可以是一定地域範圍內的獨特,也可以是高校內部專業結構的獨特角色。高校根據自己所具備的優勢條件,經過歷史積澱與教學傳承創新,形成特點鮮明、獨特穩定、不易複製、資源稀缺等專業風格,達到“人有我優”的層級。特色專業的建設將引導教學理念、培養模式、人才產出一系列的改革,進而塑造獨樹一幟的專業面貌。高等學校建設特色專業,是基於發展戰略規劃進行的專業結構優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當前大多數高校實施擴張型戰略,專業沿着多元化快速地發展,特色專業建設便成為各高校求生存、謀發展的資本。《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確定要“全面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為特色專業建設指明瞭發展方向。

二、醫藥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特徵

公共衞生事業的快速發展亟需大批既掌握基本醫學理論和管理知識,又具有良好人文修養和熟練專業技能的複合性應用人才,這為醫藥院校中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醫藥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目根據學校現有辦學條件及全國相同專業發展的相關情況,以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有關反饋,圍繞“管理、經濟、醫藥、政治”的知識結構,遵循“以管理為基礎,以醫藥為特色,以實踐為支撐,以市場為導向”辦學理念,專業建設的基本思路是: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突出辦學特色,緊扣關鍵環節,着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積極拓展專業方向。特色專業建設將發揮教育衍射作用,把特色專業教學內容和學科體系建設作為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工作,將有力推進特色專業教學改革、促進特色專業教育創新、提高特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特色專業具有比較優勢,一般選擇立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繼承發揚辦學傳統優勢、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這一基本路徑。醫藥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多數是以公共衞生事業管理為方向,依託醫學背景,打造管理專業特色,是醫學和管理學交叉融合的綜合性學科。主要研究公共衞生事業管理及公共衞生事業部門管理活動,培養髮展公共衞生事業、特別是中醫藥事業亟須的公共管理類人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培養適應21世紀社會主義公共衞生事業發展急需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掌握現代公共管理、醫藥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公共管理技術與方法以及醫藥學基礎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具有較強的知識遷移能力和應用能力,能夠快速將所學知識和業務技能運用於自己所從事的公共管理崗位,能夠很好適應社會需求和企業需求,能夠完全勝任公共衞生事業及相關領域的管理方面的實務工作,並且具有創新創業素質和能力的公共管理高級人才。

三、醫藥院校公共事業管理特色專業建設的四個維度

(一)學校醫藥院校的專業建設總體部署不僅決定教學水平及人才培養質量,還直接影響學校的品牌與形象。通過整體規劃,論證專業設置對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求,尋求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某些方面的與眾不同,適時調整專業結構及特色專業建設的方向,賦予該專業新的發展內涵和更優的品質,提高專業辦學水平及競爭力。在保持醫藥院校特色基礎上,強化並創新特色,以此作為學校專業建設工作突破口,帶動學校專業羣的整體優化提升。

(二)專業在專業方向設置上,醫藥院校選擇公共衞生方向作為自己的發展方向,能夠充分發揮醫藥院校的教學資源和能力優勢,借用SWOT分析法評價特色專業建設的內外部環境因素,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把握外部機會,規避劣勢與不利因素。高校的教育優劣勢體現於硬件資本、師資力量、教學科研軟能力、高校形象、專業聲譽等。高校的外部因素主要有PEST分析法包含的政治、經濟、社會、科技等因素。內外部因素匯聚成綜合複雜的專業建設與發展環境,也是特色專業方向選擇和特色定位的重要依據,在專業建設過程中,不斷調整持續改進以保證特色優勢。

(三)師生特色專業建設需要專業師資隊伍的保證,使得教學、科研與實踐整體素質得到穩步提高,逐步形成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並能可持續發展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衞生事業管理方向)人才培養機制。醫藥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一般在學校向綜合類高校提升時開始建設,專業辦學歷史短,師資隊伍相對薄弱,但師資隊伍年輕,充滿活力與自信,富有教學創新理念,需要進一步強化與引導。醫藥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綜合醫藥院校的優勢資源,在課程安排上既有專業課程也有醫藥基礎課程,着重培養學生的醫藥背景,提高學生未來就業擴展能力。改革教學管理,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在理論課授課中使主要基礎課、專業課、主幹課設置合理,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專業素質和基本訓練以適應未來職業需求。

(四)社會專業是聯繫高校與社會的重要紐帶,社會對特色專業建設的功能重點集中於兩個方面:需求與評價。隨着社會轉型跨越發展,社會緊缺複合型創新人才與應用人才,醫藥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能夠為社會提供大批既掌握醫藥理論,又有管理知識的複合應用型人才。社會評價是特色專業建設重要的外部評價之一,特色專業的辦學質量需要社會的認可,其知名度與美譽度是社會評價的體現。

四、促進醫藥院校公共事業管理特色專業建設

(一)依託醫藥院校傳統優勢,突出醫藥行業特色地方行業性綜合院校的特色專業建設具有學科特色與地方需要相契合的特點依託醫藥院校在醫藥行業的特殊地位,強化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行業背景,保持教學團隊與醫藥行業建立廣泛聯繫,在課程設置上增加行業特色課程模塊,將管理基礎、專業課程與醫藥知識有機融合,培養複合型人才。在認識“特色專業”中特色的基本特徵外,應結合專業把握特色的主要內涵。

(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在已有實踐的基礎上,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與教學計劃進一步地進行修訂、完善。在認真做好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召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邀請校內外及有關的專家學者重新評議、修訂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教學計劃,體現市場導向,彰顯辦學特色。通過課程體系的改革,增加學科發展的最新內容,保證學生既能掌握本專業必須的專業基礎知識,又能及時瞭解本專業的前沿動態,構建良好的教學與學習環境,使專業基礎課涉及面更加寬泛、更加合理、更加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於學生適應社會的需要。努力培養學生的特色專業素質,主要體現在專業能力與創新能力、專業興趣、專業自信與職業認同感。

(三)加強實驗、實踐教學的建設加強專業的實訓、實驗教學能充分滿足人才培養計劃的要求。在原有的實習基地基礎上,力爭每年拓展1-2個新的實習基地,使該專業學生能儘可能多地進入公共衞生部門及知名醫院及醫藥企業;積極引導學生重視從業資格證書的獲取;加強與實踐基地的相互溝通協作,逐步建立學校、實習單位與學生三方面有機結合的實踐能力考評機制,正確評估學生的學習與實踐水平。加強就業觀念教育和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實訓教學的重點強調學生親自動手,在進入社會之前使學生熟練掌握本專業一線崗位關鍵職業技能在學校能觀能控的狀態下,按照專業課程設置的規格要求,對學生進行的職業技能訓練的教學活動。學校及教研室所擔負的科研工作,注重突出專業特色,並將其與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轉化為學生的知識能力。突出專業培養性,即該專業所具有的社會分工人才需求的特殊性,是該專業門類的優勢與特色。

(四)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師資隊伍是特色專業建設的根本保障,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的工作將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建設中的重中之重。在師資“進”“管”“出”環節上狠抓教師隊伍建設,向特色專業傾斜。創造條件並爭取學校的經費支持,積極鼓勵安排青年教師進修、訪問學者、積極鼓勵和支持教師參加醫科院校,特別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相關方面的的專業培訓和學術交流等,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融合多學科前沿知識。

參考文獻

[1]王保華,張婕。關於特色專業建設的幾個理論問題[J]。中國大學教學。2012(5):30-35.

[2]汪上。論高校特色專業建設[J]。高等農業教育。2008(11):53.

[3]龔詠梅。公共管理類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問題與思路[J]。學習月刊。2015(6)。

[4]何小菁。基於實訓促進公共衞生事業管理特色專業建設[J]。中國衞生事業管理。2011(6):461.

[5]任擁軍。論特色專業建設中特色專業素質的培養[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2010(8):104.

[6]牛國慶。對高校特色專業建設的思考[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2009(4):330.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論文 篇三

摘 要:在中國公共管理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和傳統的政府公共事業管理模式受到質疑的情況下,政府公共事業項目的管理引入項目管理模式能夠提高公共事業管理情效,改善公共服務質量和政府公共事業管理能力。

關鍵詞:政府公共事業項目公共事業;管理模式

一、引言

公共事業是市場經濟發展的要素資源,也是構成國民經濟宏觀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經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與公共事業發展呈正相關關係。隨着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資源優化配置的要求越來越高,公共事業管理的市場化、社會化運作成為一種必然趨勢。目前,我國公共事業的發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不適應,限制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與質量。我國公共事業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在於管理模式的落後和管理體制的約束。項目管理經過40多年的發展,其理論日臻完善和成熟。在歐美許多發達國家,項目管理的理論與方法逐漸被應用於軍事、工商企業、政府以及其他許多領域,並取得了顯著成效。在中國公共管理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和傳統的政府公共事業管理模式受到質疑的情況下,政府公共事業管理模式引入項目管理能夠有效克服現有的種種弊端,能提高公共事業管理績效,改善公共服務質量。政府通過公共事業項目這個橋樑介入公共事業領域,構建基於項目管理的政府公共事業項目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為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

二、公共事業的管理模式

公共事業是指介於政府組織與企業之間的為人民羣眾提供社會保障的各種福利及福利設施體系。公共事業項目是指對包括供水、節水、供熱、供氣、公共交通、排水、污水處理、道路與橋樑等在內的社會公共設施的投資建設、維護和經營。公共事業管理是部分行政組織和社會公共組織,依法對社會公共產品的生產、公共服務的提供、公共秩序的維護等所進行的規劃決策、組織協調和規劃控制的過程。公共事業項目的管理是公共事業管理的核心部分。

我國的公共事業管理過去一直沿襲計劃經濟時代的壟斷式管理模式,由於缺少競爭力,政府不會主動採用新技術、新方法加強管理,而是憑藉其壟斷優勢,限制競爭。雖然這種狀況在目前有所改觀,但政府依然是公共事業提供的壟斷者。

以英美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的公共事業管理採用服務式管理模式,對公共事業的管理不是以行政手段為主而是以市場手段為主;公共事業的提供者,除了政府外,還可由私人企業參與提供和管理,私人企業較強的服務能力和較高的經營效率,起到了很好地聯結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的作用,從而使公共事業更好地服務於公眾。

本文將項目管理理念引入公共事業管理領域,目的是為公共事業從壟斷式管理向服務式管理轉變提供一個可借鑑的方法,使公共事業管理從以政府管理為主轉向以政府和企業的共同管理為主。

三、項目管理:政府公共事業管理的新工具

項目是要在一定的時間裏,在預算規定的範圍內,必須達到約定質量水平的一項一次性任務。在各種不同的項目中,項目本身有其共同的特點,這些特點可以概括如下:

(1)項目由多個部分組成,跨越多個組織,因此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完成;

(2)通常是為了追求一種新產物才組織項目;

(3)可利用資源預先要有明確的預算;

(4)有嚴格的時間界限,並公之於眾。公共事業具有一次性和獨特性的共同特徵,可以視為一個項目。

項目管理是通過項目經理和項目組織的努力,運用系統理論和方法對項目及其資源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旨在實現項目特定目標的管理方法體系。作為一種管理項目的理論與方法,項目管理已日趨成熟和完善,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並開始被世界各國廣泛應用於建築、軍事、銀行、電信、礦山、機械、石油開發等行業。

但是,人們往往把它理解為工程建設項目管理,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項目管理的適用範圍。工程建設項目管理只是項目管理在工程建設項目中的具體應用。公共事業可以視為一個項目,當然也可以用項目管理的方法來管理。因此,在公共事業管理中引入項目管理方式有助於政府對公共事業實行有效管理。

四、政府公共事業項目管理過程分析

政府公共事業項目管理過程可以看成是一個由不同階段組成的系統流程。政府公共事業管理按項目的生命週期分成幾個階段:項目立項與啟動階段、項目前評估與計劃階段、項目實施與控制階段、項目績效評價與收尾階段、項目維護和項目經營階段。每個階段均有其特定的內容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項目立項與啟動階段:

隨着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以及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對公共事業項目的需求也會日益迫切。公共事業也就會出現在政府部門構想和規劃中。將這種構想和規劃項目化後,就產生了公共事業項目。政府部門決策者通常會構思公共事業項目的主要內容和初步計劃,報上級部門立項。這個階段就是項目立項階段。這個階段的工作是為順利地開展公共事業管理打下基礎。項目正式立項後,進入啟動階段。公共事業項目的啟動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建立項目管理組織以開展項目的管理工作,解決的是項目管理組織的構建問題。這也是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在公共事業項目管理過程中,因為人們的處事準則差異很大,會存在着種種相互衝突、相互矛盾的觀點,如果沒有組建專業化的管理組織機構,將會出現混亂的局面,會使得公共事業管理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建立公共事業項目管理組織是非常必要的。

公共事業項目管理組織採用彈性方式,與傳統的管理模式不同,項目的管理不是通過等級命令體系來實施,而是通過所謂“扁平化”的結構,來自不同職能部門的專家因為某一個項目而組成團隊,這個團隊成員具有技術知識,而且對金融、預算、客户關係與合同以及後勤都有深入的瞭解。任務完成後他們又回到各自的部門。為了使公共事業管理工作保持明確的方向和連續性,這個組織需要配備足夠的人員,並明確每個成員的權利與職責。公共事業項目管理組織結構可以設計成三個不同層次:一個項目領導小組、一個項目管理小組和各種類型的工作小組。

第一層次是領導小組,由政府職能部門的領導組成。領導小組的建立要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是制定啟動戰略,確定下屬管理小組和各個工作小組的職責和任務,制定衡量公共事業項目的業績標準,以評估項目是否成功。其次是對政府公共事業管理工作提供戰略和政策方面的指導。領導小組成員並不是把全部時間都用於項目管理工作,而是通過定期開會來批准計劃和檢查公共事業項目進展情況。從宏觀上對項目進行控制。第三是在項目管理中起協調作用。部門領導的職位和地位對公共事業項目管理成功起非常關鍵的作用。通過部門領導之間的協調,項目管理工作中的個人或部門之間的溝通障礙或衝突比較容易克服,矛盾容易被化解。

第二個層次是管理小組,由政府職能部門和項目承包商中抽出的專職人員組成。小組建立的目的是編制項目計劃,制定衡量工作業績的標準,以評估項目進展過程是否成功。控制項目工作按既定的日程進行,並提供日常指導和決策。領導小組要指派一名來自項目承包商的小組成員作為項目經理,對項目的進展負總責。之所以要求來自項目承包商,是因為其熟悉專業知識,由於一般情況下,項目經理是責大於權的,所以要授予其指導全部項目活動的權力。同時,來自政府職能部門的成員要對其進行監督。為彌補項目經理能力和知識的不足,可以外聘專家、學者或經理人等作為項目經理助理。管理小組對領導小組負責,在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管理小組協調和處理下屬各工作小組提出的方案。

第三個層次是工作小組。由項目承包商企業人員組成。工作小組可能不止一個,各個小組負責資源、技術等方面的問題,如財務,採購小組,他們執行管理小組的指令,解決項目過程中一些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供管理小組決策,對管理小組負責。

項目計劃與實施控制階段:計劃階段的工作是根據政府公共事業管理項目的具體目標和要求,制定一個完整、系統的項目進度計劃。以保證公共事業項目按期完成。

進度計劃常用網絡圖或橫道圖表示。進度計劃必須確定各項重要工作的輕重緩急,恰當地分配資源,並對項目進行所涉及的預測、計劃、調度、資源分配及控制手段詳細説明。計劃階段還需要重新考察公共事業項目的風險,如果發現新的`風險,需要在評估報告中進行説明,並制定應急計劃和對策,以控制這些風險。此外,不論是即時的還是長期的資源需求,都應當予以量化。

但是事先制定出的計劃往往很難反映出實際項目進度,許多項目計劃隨着進度的深入,需要對原計劃進行頻繁的、重大的調整是常見的事情。計劃雖然制定了,而完成時間卻一再推遲。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進度計劃由於缺乏足夠的數據難以準確的編排、進度計劃難以協調各部門、各工作環節的進度、常用網絡圖或橫道圖表示的計劃不科學等。

針對這種情況,本文認為,可以利用關鍵鏈項目管理(CCPM)方法。CCPM步驟是形成項目網絡圖,因為某些資源的量是有限的,關鍵路徑上的工序的工期可能因為資源的有限而延長,所以項目的工期一般都要長於通過CPM法或PERT法得到的關鍵路徑。在此時形成的項目網絡圖中,就可以識別該項目的瓶頸,它是網絡圖中最長的那一條工序鏈,該鏈的長度就是整個項目的完成時間。這條鏈成為關鍵鏈,關鍵鏈上所需要的資源就是關鍵資源。對其進行優化產生新的計劃。這種計劃往往比用傳統方法編制的計劃要容易執行得多。

實施控制階段的工作是追蹤公共事業管理項目的進展,根據項目計劃的要求提出具體的改進對策,工作特點是診斷、分析和調整。項目管理小組要經常將實際進展與計劃進度相比較,監控項目工作的日程和預算執行情況,以便發現進度的偏差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協調一些複雜而又相互影響的工作。當某項工作進展顯示出可能延期時,要找出公共事業項目實施的關鍵路線,採取積極的應變措施,保證關鍵活動按時完成。進展情況報告是一項重要的制度,應當實行嚴格的執行,各個工作小組的組長要及時提交他們的最新報告。這些報告應有預先確定的格式,詳細敍述本組當前的工作情況。項目管理小組應使領導小組及時瞭解項目的進度。

項目收尾階段:收尾階段的內容是項目管理組織向相應的項目業主(政府職能部門)交接項目。收尾階段的工作包括項目竣工驗收,評估工作質量,分析項目成功或失敗的原因,以確定在今後的公共事業管理的內容;形成項目驗收或終止報告,及時結算資金。

公共事業項目實施評價,是對公共事業實施項目管理後的工作成績及效益效果進行評議和考核。評價的目的是通過考核、檢查實施項目管理後的成效以改進工作。公共事業項目實施業績評價是在項目各個階段完成的基礎上進行的,對項目的目的、效益、影響和執行等情況進行全面而系統的分析與評價,有助於提高宏觀決策和管理的水平。

公共事業項目實施評價屬於公共事業項目管理後評估,它以項目竣工驗收和項目效益後評估為基礎,結合其他相關資料,項目整個生命週期中各階段管理工作進行評估。項目管理後評估包括項目的過程後評估、項目綜合管理評估及項目管理者評估。重點要對項目的組織機構、管理機制、管理方式的合理性、運行效率進行評價。

政府要通過對項目各階段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瞭解目前項目管理的水平。吸取經驗和教訓,提高自身項目管理水平,以保證更好地完成以後項目管理工作,促使項目預期目標更好地完成。

本文認為,可以從宏觀上把公共事業項目績效評價指標按平衡計分卡的結構分為業績、成本和內部管理三個功能模塊。在具體設置每個功能模塊及其具體的指標內容時,按照政府公共事業管理職能和具體的工作部門來設計。首先界定地方政府公共事業管理的基本職能和工作目標,然後運用項目管理工作結構分析方式層層分解關鍵成功要素,在此基礎上設計各模塊的具體指標。在確定了指標體系後,應當立即收集數據,着手對指標進行權重確定和消除指標間差異的量化工作,然後代入相應的數學評價模型中進行計算,並取得計算結果。用這個計算結果同原有系統的相應計算結果進行比較,就可以得出系統改進的具體量化值。

項目經營和維護階段:項目維護和經營的內容是項目業主(政府職能部門)委託項目管理組織(公司或組織)維護和經營項目。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作的工作包括制定運營模式,設計運營方案、評估運營風險、討論運營中的會計問題。在經營或維護項目的過程中,公司要建立相對固定的管理隊伍。必要時政府要進行跟蹤檢查或參加管理隊伍。

公共事業項目也可以考慮國際上現在通行用BOT(建設―經營―轉讓)方式,即政府向社會招標產生項目投資業主,再由業主組建項目管理公司,項目管理公司負責項目融資建設、經營和維護,項目業主償還建設項目所需貸款本息。政府授予項目業主一定期限的特許專營權,在一定的經營期內政府給予固定的投資回報,經營期滿後,業主將項目設施無償轉讓給政府。

項目經營一段時間後,應該進行公共事業項目後評估。後評估將項目前期所確定的目標和各方面指標與項目實際結果進行對比,即以實際情況為基礎,對項目建設、運營現實存在的情況、產生的數據進行評價。項目後評價涉及到項目生命週期的各階段。政府作為評價的主體,對公共項目後評估主要注意在新的投資體制下項目評價的內容。按照國務院2004年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政府對項目投資報告,主要從維護經濟安全、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優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現壟斷等方面進行核准。因此,政府也要重點從這幾個方向來對項目進行後評估。

項目的持續性是指在項目的建設資金投入完成之後,項目是否可以繼續其既定目標,實現程度,是否可以持續地生存和發展下去,項目是否可在未來以同樣的方式建設同類項目。

由於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等組織高度重視持續性評價,把項目的可持續性視為項目成敗的關鍵之一,作為政府公共項目也應該進行單獨的持續性分析和評估。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公共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即能體現新投資體系下政府對項目核准的要求,又要反映公共項目持續性。

政府在項目後評價時必須保證公正、客觀,實事求是地做出評價。政府項目後評價的結果作為政府決策部門進行新項目的立項和評估的基礎以及調整投資計劃和制定政策的依據。同時,建立後評價結果和政府項目業主考核績效之間的聯繫,能夠使項目業主投資決策更加理性。亞洲開發銀行建立了後評價部門,通過出版物和建立項目後評價信息系統,將項目週期各階段的信息進行交流和反饋,系統地為後評價提供資料和向決策機構提供反饋信息。這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五、結論

項目管理是一種管理思想,同時也是一種高效的管理模式。政府公共事業管理領域中,項目管理思想和模式的引入,有利於改變現有公共事業管理組織規模膨脹和組織制度僵化的弊端,擺脱傳統公共事業管理資金短缺、資源匱乏的困境,提高公共事業管理績效,改善公共服務質量,必將有力地推動中國公共事業管理模式的創新,和中國公共事業管理的科學化、高效化、規範化與合理化。

參考文獻:

[1]呂志奎,孟慶國。公共管理轉型:協作性公共管理的興起[J]。學術研究,2010(12)。

[2]周燕。公共管理研究:傳統與前沿———一個學科框架的描述[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

[3]許暉。積極推動傳統行政向公共管理轉型[J]。管理觀察,201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