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創業演講稿(精品多篇)

欄目: 演講稿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76K

創業演講稿(精品多篇)

創新演講稿 篇一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在座的同志們:

大家好!

非常高興今天能夠站在這裏,與大家共同探討實踐科學發展觀、推動XX發展的話題。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開拓進取、大膽創新,推動XX又好又快發展”。

首先,我想給大家講這麼一個真實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浙江省臨安市。臨安市是浙江省山核桃的主產地,山核桃年產量佔了全國的70%。但是在前幾年,他們的銷售情況卻並不樂觀。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呀,很多消費者都覺得這個山核桃好吃,但是核桃殼卻很難咬開。如何才能打破這個制約銷售的瓶頸呢?經過一番思考,臨安市想出了一妙招。這個妙招説來其實很簡單,就是在山核桃深加工的基礎上,把它稍稍砸碎,在吃的時候用手輕輕一掰就可食用,非常方便。這種山核桃一上市,立即受到了大家歡迎。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妙招,讓臨安市當年就增收了3000多萬元。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面對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我們XX如何才能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我們的企業如何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我們個人如何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功浙江省臨安市砸碎核桃增收的事情,給我們一個重要啟示:創新是進步的源泉!只有開拓進取、大膽創新,才能不斷加快發展。正如江澤民同志所説“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也提出,全黨同志要“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

踐行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而創新是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支撐。那麼,何謂創新創新就是站在上升、前進、發展的立場上,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規、安於現狀的舊觀念,促進新事物的成長和壯大,實現事物的發展。創新要求敢於提出新問題、敢於解決新問題。

大家都知道,我們XX區距離瀘州市主城區有12公里,是典型的邊緣區,區域經濟總量小。選擇什麼樣的發展路子才能儘快擴張區域經濟總量呢?2015年,區委、區政府創新提出“1234”發展戰略,給全區經濟科學發展指明瞭道路。經過兩年的努力,區域經濟總量開始擴張。數據顯示,2015年,我區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家、其中億元企業就有4家。

瀘州市超強機械公司是我區的一家重點企業。該公司在改制前,是一家瀕臨破產的鄉鎮企業。如何拯救公司於水生火熱中呢?公司一班人大力實施體制改革,大膽創新管理制度,不斷培養技術人才,不斷開發新產品。新管理、新技術、新產品讓公司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得以絕路逢生。所以,公司能夠走向發展,能夠走向壯大,能夠成功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有消息傳來,目前公司已躍升為四川省500強企業。

在這裏,我還有一件喜事兒要和大家分享。今年,我區創新徵地工作機制和獎勵機制,強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在省重點項目“XX”的建設中,實現了和諧徵地穩定拆遷,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某某某書記和某某某市長親自籤批:XX在重點項目建設中,主動創新方法,效果很好,值得推廣。

XX發展創新的道路再次告訴我們:開拓進取、大膽創新是生存之道、是發展之基。那麼,如何才能實現創新呢?我認為,關鍵是要聚好“三股”勢。一要聚好善謀實幹之勢。

創新需要腳踏實地的落實。追求創新,不能停留在意識層面。創新是學習與工作的結合,是智慧與經驗的昇華,是理論聯繫實際的結晶。有了創新的意識,我們就應該在工作中大膽的實踐,多聽、多看、多思考。二要聚好誠實守信之勢。我們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要對得起自己的神聖職責,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XX經濟社會發展任重道遠,作為一名幹部,我們更應當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實踐工作中去,恪盡職守,誠實守信。三要聚好開拓進取之勢。小平同志曾經指出:“幹革命、搞建設,要有一批勇於思考、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闖將。”因循守舊,得過且過,安於現狀,是沒有事業追求、沒有理想抱負的表現。我們要爭做攻堅解難的闖將,要敢想、敢説、敢幹,要敢為天下先,不去抱殘守缺,不去隨波逐流。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分析問題有新視野,研究情況有新見解,部署工作有新思路,解決問題有新辦法。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幹部,作為人民的公僕,我們有責任立足現在的崗位,開拓進取,大膽創新,務求實幹,創造佳績。為了推動XX又好又快發展,你將如何創新自己的工作呢?

謝謝大家。

創新演講稿 篇二

創新和創造基本相同卻又略有區別,創新是技術進步加市場,而技術進步不是同一個概念。不能轉化為生產力的,不能叫技術創新。我們搞創新,不能只搞技術進步。搞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家,不是技術人員,這句話報紙上也常講。這表明必須從技術出發,回到市場,轉化為生產力,才能叫創新。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中關村出怪事。聯想將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炒了,香港方正也要將董事長、三院院士王選炒了。這就是技術創新和與技術進步之爭。為什麼聯想要炒倪光南?倪光南是工程師,主要成就就是聯想漢卡,獲得了巨大成功。柳傳志曾經説過:“倪光南説了算,倪光南説的就是對的。”這句話不對,市場才能説了算,市場説是才是對的,倪光南能跟市場比嗎?倪光南是工程師,關注於技術領域,並不擅長經營管理。倪光南給聯想帶來了近千萬元的損失,炒掉可不可以?當然可以,要保證技術轉化為生產力,除了基礎科學可以不管市場之外,應用理論都要搞“貿”字當頭。王選是三院院士,香港方正為什麼要炒?做董事長不稱職。王選剛上任時,方正在香港的股票價格高於聯想、四通,但當了一陣之後股票價格反而低於聯想、四通了。當然,方正最後並沒有炒王選,他還打算再繼續幹,到底怎麼樣時間會檢驗一切。

創新必須是正向的,即有利於社會發展的,而創造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負向的。電腦病毒可是創造,只要是前所未有的,就是創造,但這絕不是創新。創造可以是對原有事物的徹底否定,而創新只能是原有事物的辯證的否定,螺旋的上升,不是徹底的否定。創造可以是個人行為,也可以是集體行為,而創新必然是羣體行動、系統工程,一個人搞不行。技術創新、制度創新,一個人是做不到的,一個人不可能擁有市場需要的全部優勢,但團體可以。

市場經濟的本質是什麼?是創新。知識經濟的靈魂是什麼?創新。創業的核心是什麼?創新。有人説,我有學歷,我就是人才。學歷不是壞事情,但有文憑不等於是人才。人才需要發現,而在座的學歷都不低,要是有文憑就是人才了,人才還那麼難找嗎?人才必須有創新精神、能力,做出創新成果,這才叫人才。孔乙己和黃道婆,哪個是人才?孔乙己有文憑,秀才,但他甚至無法在社會上生存下去,這能叫人才嗎?黃道婆是童養媳,沒有學歷,沒有文憑,但她是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一定都要有文憑、學歷、只要有創新,就是人才,學歷不是壞事情,説明你有知識,但恐怕是書本知識多,實踐知識少。科學定必須跟企業家聯合。企業家是創新專家,能夠超常規地帶領企業在競爭中成功。靠什麼?靠創新。創新對於企業來説,是系統工程,三個系統,經營、管理、技術。三個系統,三個創新,只有搞好企業系統工程,企業才能成功。

很多人問我,創業成功有沒有捷徑?會創新、善於創新,這就是捷徑。現在是新經濟、電腦、網絡很熱,現在學校的學生創業也主要瞄準網絡行業,但失敗的居多。為什麼?片面追求網絡業,結果變成沒有特色。你搞我搞大家搞。但沒有技術含量,純屬低水平重複建設。西方有句格言:沒有特色不開店。最聰明的競爭就是不競爭,要走別人不走的,有市場前景的路。創新才是創業的捷徑。

創新演講稿 篇三

創新必須基於務實的基礎之上,才會是有效的創新。德魯克先生在書中告訴我們:“創新是有目的性的,是一門學科。”對於我們企業,我們創新的目的就是要幫助客户體現更大的價值,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書中德魯克先生還告誡我們:創新是否成功不在於它是否新穎、巧妙或具有科學內涵,而在於它是否能夠贏得市場。這就説明企業所倡導的創新應該是實用型的創新,對於我們企業,我們的創新必須是“聚焦客户的信息化的創新”,這就決定了我們在創新的過程中必須立足客户的需求,立足企業的實際情況,遵循市場發展的規律,只有這樣我們的創新成果才會對企業發展有意義和價值,才是真正有效果。

要想讓我們的創新真正做到是基於“實事求是”基礎的創新,我想首先要明確什麼是創新。德魯克先生在書中談到,對於“創新”的誤解,主要有這麼幾種,一是把“創新”與聰明的創意或發明混為一談;二是一提到它就想到科學性的創造發明;三是很多人認為凡開創一項新生意或者新事業就是創新。事實上,創新對於企業來説,主要是看能否為客户創造出新的價值,提供新的服務。

創新必須是主觀意願而不是偶然的機遇。書中德魯克先生告訴我們,創新的機會處處都有,創新的行為人人都可以做到,更為重要的是創新是可以學習、可以訓練的。這就是説,創新並不是偶然遇到的機遇,不是不可控制的,創新的思維、行為是隻要我們有這樣的主觀意願就可以學習得會,掌握得了,實踐得下去的。因此,面對創新的要求,我們必須養成正確的心態。

首先是要克服對於創新的畏難情緒,不要因為改變有可能遭受失敗就牴觸和抗拒;其次要有持續的韌性,創新的過程必然是曲折的,因此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來應對創新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挫折,要有健康的心理來調整創新實踐的思路和步驟;最後要有耐力,就算經歷了多次失敗,只要堅信方向是正確的就一定要堅持推行下去。

創新必須付諸於行動和實踐才有現實意義和價值。從創新的思維到付諸創新實踐,到取得創新成果,這中間的過程對於一些人來説可能是難以逾越的鴻溝。記得馬雲在演講中曾經這樣描述他的創業經歷,他説,很多人晚上想得是心潮澎湃,到了第二天早上就一切照舊,從產生思路,到付諸行動,往往需要非常的勇氣和決斷力。創新也是一樣,只有當我們把自己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付諸到實際的行為中,變成具體的工作思路,並推行下去,這些思路、意識才有實際的意義和價值,才有可能產生出創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