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李開復演講稿(精選多篇)

欄目: 演講稿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87K

第一篇: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的演講稿

李開復演講稿(精選多篇)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的演講稿

非常感謝各位出席今天的發佈會。

大家上週肯定已經聽到了我離職的消息。網上的説法很多,今天我想還是跟大家交流一下。另外,更重要的是,向大家詳細説明我的下一步方向。

2014年,是我職業經理人生涯的第20個年頭。從蘋果、sgi到微軟和谷歌,我踏踏實實地走過了20年職業經理人生涯。但過去半年來,我的心中總有一種急迫感,心中常有個聲音告訴自己:是開始職業人生新篇章的時候了。經過反覆思考,我決定在北京創立創新工場。

大家都在追問我,為什麼?其實,我過去的20年職業生涯中,有過三次職業變動,但不變的是心中的一個追求、一個職業座標,那就是:盡我所能,改變可以改變的一切。而過去10年來,我接近中國、接近中國青年的夢想越來越清晰。同時,我也希望用最可以掌控的方式,推動科技創新。可以説,“創新”、“中國”、“青年”是深深打動我的主旋律。所以,今天的變動看起來是一個轉折,實際上卻是一種自然的延續,一種跳躍中的傳承。

今年4月,我與谷歌簽訂的四年合約期滿。4月20日,公司首席執行官eric schmidt和我的直接上司alan eustace約我談續約的事。總部對過去四年,谷歌中國取得的成績深表滿意。為了事業的穩步發展,公司自然希望中國領導層高度穩定。但對於我,公司正健康、穩步發展,功成身退,這是一個最佳時機。於是我非常坦誠地告訴他們,我可能不會續約。我的回答自然出乎他們的預料。但是,他們希望我能回去仔細考慮一下。

我原計劃6月底到總部正式辭職,並且當面感謝eric和alan對我多年來的支持和關照。但6月18日,一件事情打亂了我的計劃:谷歌中國碰到一個嚴峻的挑戰,也就是大家都已經瞭解的“涉黃”案。我雖然有個人的時間表,但我也明理:絕不能在公司面臨這麼大危機時離開。我也堅信,我可以帶領公司應對挑戰。

於是,我們以最快速度過濾搜索結果裏的相關鏈接。同時,最大程度地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7月中旬在和部委領導見面時,領導們一致肯定:谷歌中國在打擊低俗內容方面態度認真,而且非常有效,通過了政府的測試。7月中旬開始,谷歌中國重新回到平穩發展的軌道上。

得到這個好消息後,我馬不停蹄地帶着團隊做了一個新的品牌推廣計劃給總部,內容大致為:公司產品已經領先業界,萬事俱備,必須在推廣上下大力氣、花大工夫。這份關鍵的報告得到批准並且開始運行之後,我才決定重提個人計劃。8月初,我再次到總部和eric、alan和其他高管約談我的離職計劃。之前,他們已經給出了破例的條件挽留我,同時,他們看到我在六月危機時的超強度工作,以及在新推廣計劃設計上的嘔心瀝血,都以為我會接受續約的邀請。

但是,我對他們説:我非常感謝公司對我的安排。但我想我已經下定了決心,谷歌中國現在已經發展到一個平穩的階段,而我的人生還有一個缺憾沒有實現,我想去彌補它。我可能去創辦一個幫助中國青年創業的創新工場,和中國青年人一起打造新奇的技術奇蹟,我想用自己的主動性做一個掌控全局的工作,我想,我已經到了這個人生階段,再不去做,我真的很怕來不及了。這也是我從心的選擇。

我得到了他們真誠的祝福。今天,我仍然感謝谷歌讓我學到了很多,給了我這麼好的機會,在我熱愛的土壤上,創辦了這麼一個有朝氣、有創意的公司。我也非常捨不得這些員工。我對過去四年,對於公司,對於我的領導們充滿感激、感恩。但是新使命的召喚,讓我作出了新的選擇,我必須繼續向前。

我的創業計劃得到好友,美國中經合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劉宇環先生(peter liu)的大力支持。他執掌的中經合集團是中國風險投資的鼻祖。雖然目前整個經濟依然沒有走出陰影,但他爽快地投入了五百萬美金,作為創新工場的啟動資金。過去幾周,除了劉宇環先生之外,我們還獲得了柳傳志、郭台銘、俞敏洪、陳士駿等業界精英的投資,確保了我們在未來5年中用8億人民幣打造創新工場的計劃。同時,我也非常榮幸,獲得北京市政府和中關村管委會的支持。今天,苟仲文副市長能親臨現場,是對我的肯定和鼓勵。

下面,我想跟各位分享一下我的新事業 -- 創新工場這個新模式。

目前,在中國,創業者通常要面臨很多挑戰,比如,缺少創業和管理經驗、欠缺初期啟動資金、難以吸引卓越技術人才等,諸多因素使得創業實際成功率並不高。而美國硅谷這個創業者的搖籃,已經形成了從天使投資到中、後期風險投資的完整的、流水線式的體系。一個好的想法哪怕是在概念驗證期都可以獲得10~50萬美元天使資金的支持。而天使投資人又往往是前成功創業者或公司高管,有着深厚的業界經驗和背景,除了資金之外能夠給創新公司帶來他們的視野和業界關係,導入專業人員和管理經驗,之後風險投資會對天使項目後期跟進。2014年,美國的天使投資佔風險投資總體盤子的40%至50%,共有26萬多個活躍的天使投資人和組織。然而在中國,雖然2014年以來風險投資快速發展,但是天使投資羣體還未成熟,天使投資領域仍是一大塊空白。風險投資苦於找不到足夠多的、後期的好項目,創業者苦於找不到足夠的早期支持。

像美國這樣一個大規模的天使投資羣體在中國不是能夠一蹴而就的,創新工場的誕生就是要填補這個空白,帶來規模化、產業化的天使投資,用一套完整、成熟的體系,甄選出最優秀的創意、創業者、工程師,把每一個創業環節和資源進行最佳整合,幫助創業者,確保其初期的良性發展。我們希望開創出最有市場價值和商業潛力的項目,加以研發和市場運營。當項目成熟到一定程度後,自然剝離母公司成為獨立子公司,直至最後上市或被收購。我希望能夠建立“天使投資 + 創新產品構建”這樣一個全新的創業投資模式。

創新工場將立足信息產業最熱門領域:即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雲計算,選擇相關技術作為創業起點。

創新工場的主要預期分為三部分:從人才培養的角度,我們希望看到越來越多的青年在我們的幫助下實現夢想、創造奇蹟;從公司商業運作的角度,希望每年能夠孵化出3-5個成熟的公司,看到他們一天天的成長;從投資者的角度,我們希望在幾年之後就能夠有對投資者有優厚的回報。

我相信,我的技術背景、我過去20年職業經理人生涯積累的工作經驗和產業關係、我在業內人才中的影響力、國際化的視野和溝通能力能夠很好的幫助創業者建立團隊、建立團隊文化、提升領導力、提高創業成功率。這也是我們創建創新工場的初衷。

提出離職後,我給潛在的投資人做過幾場有關創新工場商業模式的報告。我覺得我是幸運的,僅僅一個月就完成了這麼大型的融資,獲得了業界這麼多知名人士的鼎力支持。當然,這一方面表明投資者對我的信

任,但更重要的,反映的是他們對創新工場這個商業模式是看好的,是充滿信心的。這樣的認可,對於我和創新工場是莫大的鼓舞。

説到創新工場,我覺得,我有太多太多想跟大家分享。今天時間有限,我先介紹到這裏。

今天,我想利用這個機會,特別感謝各位過去多年來對我持續的關注、支持和幫助。在我面臨重大危機的時候,經常得到你們真誠的支持和鼓勵。有時,面臨互聯網上的謠言,因為有你們這些專業的、正直的媒體的存在,讓我感到温暖,感覺未來是有希望的。我希望以後你們會一如既往地關注我和我的工作。我們的友情是永遠的。

諸位肯定已經看見了,資料袋裏有我特別贈送的珍藏版新書《世界因我不同 – 李開復自傳》。書中真實記錄了我20年來從業的心路歷程、我的信念、我對未來的期許。這本書會在9月中旬在中國大陸公開發行。今天提前送給大家先睹為快,也表示我對大家的一個特別感謝!

謝謝大家!

第二篇:微軟全球副總裁李開復北大演講稿:從優秀到卓越

各位同學大家好很高興有機會又來到北大,每次來到北大都是很擔心,又是很快樂,快樂的是有一批非常聰明的學生,擔心的是又會有問題,把我考倒了。今天我講的題目是科技人才和教育,就像石校長所説的我在32年前,步入了美國的國土,在美國一共住了30年,因為中間扣掉兩年在北京工作的。所以在美國30年我經過了兩所大學讀書,從本科讀到博士,在美國不同的大學做過兼職或任教,在美國三個成名的成功的公司工作。得到了一些啟發,得到了一些感想,想想美國是怎麼成功的,今天我想把這些因素來和大家做一個介紹。當然任何的一個國家,它都有它的好處,有它的壞處,有它做的成功的地方,有它做的失敗的地方,當然今天在這兒我想如果要談美國的失敗,那麼我就是班門弄斧應該和各位做一種探討。所以我希望今天我並不是説美國都是對的,都是好的,但是我是把它好的,壞的裏面挑出一些對中國也許有一些啟發的。

為什麼要挑這個題目呢,因為今天中國的崛起是世界的一個奇蹟,不管是從神州五號,是從申奧成功,還是甚至從一些體育明星在美國的成就,都讓我們在海外的華人感覺自豪,也讓全世界的公民感到矚目。中國的崛起是為什麼成功的呢?我們看到的成功不止是這幾方面,還有中國的經濟的契機,中國的每年的公民每年的存儲,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機的市場,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的pc市場,而且很確定的是它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一個pc市場。這十幾年在中國成為一個公認的奇蹟,這個奇蹟有幾個原因了,一個是成本,一個是代價,也就是説中國的產品擁有很好的價格的優勢,中國的勞動市場當然是和這個是密切有關的,很多人把這個列為第一位,但是我認為這是最不重要的一點,更重要是中國市場的龐大,温家寶總理曾經提出,這個是13億市場的概念,這個概念是任何人都不敢忽視的,任何一個在國外做生意的都不敢忽視的,因為中國的市場會帶給國外的或者中國的所有的從商的無限的商業的想象力,也帶給他們無限的商機。

光是市場和優秀的性能價格比是不足夠的,中國的改革開放有相當大的作用,讓中國,讓更多的國際性的公司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地在中國做生意,讓中國更多的從商的人員能夠有一個很好的市場競爭,經過市場競爭來決定什麼是成功的產品,什麼是中國的品牌。那麼這幾點都其實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在我在中國工作兩年,但我深深感覺到最重要的是中國人的勤奮、向上,毅力。這三點中國人不但得到了成功,得到了經濟的奇蹟,而且也贏得了世界的尊敬,這一點我希望各位同學,我們千萬不可以丟棄,因為這是一箇中國時代來臨的基礎,也是一個立於世界民族之(在好範 文 網搜索更多的文章:)林的根本。中國達到了經濟契機,今天面臨了一個十字路口,中國任何人都有信心,中國會成為一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它的生產能力將超過亞洲的四小龍,國民所得接近四小龍,它會在十年左右能夠達到擁有亞洲一流的企業、高校等等。但是在這五千年的歷史的今天,我們處於一個十字路口,因為在21世紀的中國,在下十年,二十年,中國會僅僅因為它的人口眾多,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還是它會從優秀跨入卓越,成為一個真正最強的,成為世界之最的一個超級強國。它擁有自己的自主的知識產權,傑出的學者,傑出的技術的領導人和一個強大的經濟。這兩者最大的關鍵就是在科技,在人才,在教育,我之所以認為這三點如此的重要,是我在美國看到了美國的成功,美國的成功可以説是由政府提供的強大的經費,贊助教育,贊助科研,從這個科研提煉出了成功的產品,從這個產品得到了世界公民的認可,得到了價值,將這個價值經過了政府的税收,又投入了教育,經過了售賣這些成功的產品,也投入了企業,也投入了科研,讓它成為了一個非常強的一個良性的循環。

這整個成功裏面,人才是佔最關鍵的地位,我回過來説,科技、人才、教育,三者裏當然人才是最重要的,但是科技總是大家想得第一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狀況呢?因為一個成功,一個世界之最的經濟它必須要有可以延續的優點,科技是唯一一個讓優點能夠成為一個可以延續的,因為你有這個technology,技術比別人做得好。而唯有技術的國家,有技術的公司,它才能夠有這個優點,才能夠有這個帶來財富,唯有人才的國家它才能夠創新的技術,唯有有最好的教育系統的過程,它才能夠創最好的人才,所以這三者是非常相關,相連的,甚至我們可以把它當做一件事來探討。我們提到首先第一件我想講的是科技、技術。技術為什麼這麼重要呢?技術的重要性,因為今天世界的成長和過去歷史已經不一樣了,下午我在人民大會堂做同樣的演講的時候,有一個很好的問題,它的問題是説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美國只有兩百年的歷史,為什麼不能夠利用這五千年悠久的歷史來做一個differenciation,來靠這個做更好的科技。我的答案是在很多學科裏面,不管是歷史、哲學都是靠時間的累計,你積越多的知識,五千年就比兩百年要多25倍的知識,但是科技的成長它不是靠時間的累計,而是靠differenciation的成長。它的成長我們舉一個,我最理解的例子,就是it和軟件,為什麼今天美國有每年兩千億it帶來的財富呢,那是因為它財富的累計造成一個循環,再創造新的財富,如果我們看美國的狀態,在1980年代初期,在美國做的研究,做了很多研究,這個藍的曲線是科研,橘紅色的曲線是帶來的產品和財富,我們可以看到藍色的曲線,左邊的藍色的曲線是操作系統的研究,它是計算機架構的研究,這些研究有很多在80年初期的研究,這些投入得到了結果,這個結果就是市場的接受,市場的應用,經過操作軟件,操作系統的研究,得到了這個differenciation,這些應用。那麼這些應用又被拿來當做投資,投資到了下一代的科研,下一代的科研當然是最經典的圖形用户界面,鼠標的研究,這些研究過幾年也結果了,結的果實就是differenciation,造成了更多的財富。這些財富又被這些公司拿來繼續地投資,又走到下一步,這個下一步當然是internet的來臨,新的研究包括internet的標準。這些技術和標準又造成了新一代的應用和財富,包括了瀏覽器,包括了e—mail電子郵件,今天經過了這一批財富,我們又有很多成功的公司把它投入了更新一代的研究,因為這不是一個技術的演講,所以我不再做更深入的解釋,但是你很清楚看到人才創造科技,科技創造產品,產品創造財富,然後循環到科技、人才,教育裏面,這就是美國經濟的成功,這就是中國未來的一個很大的關鍵,當然it只是一個環節,it很重要,因為它將帶給社會無比的效率,成為世界每一個世界每一個傳統企業和任何企業的一個核心,帶來無比的效率的好處,另外還有很多其他的領域,比如生命科學,這也是一個從農業到製藥業都會徹底改變人類未來的生活,比如説納米技術,從細菌大小的空間能夠創造物質,釋放無窮的力量會徹底改變落有的製造業,未來還有更多的例子,每一個例子都可以帶來數千億美元的財富,那麼這個財富就是任何一個國家它能把握這個科技,它有人才來生產這個科技,它有教育生產這個人才,他就可以成為世界之最的超級強國。

美國的科研,我想講幾個重點,下面我將談的是科研、人才、教育,在這三個領域我會談到的是美國是由哪一些很好的做法,也許值得中國借鑑,第一個我能想到的就是科技方面,科技方面有科研,研究的工作,有產品的工作,由科研到產品的轉化,還有一個企業文化,這四點我會有四章來解釋。在美國有一個現象,就是説在產業做科研,尤其我到了微軟,讓我深深體會的一點,就是不是為了技術而做技術,我曾經到一所大學做了一個演講,他們也有一個很奇怪的慣例,每一個演講者講完了以後,要給學生留下一句話,他們把它刻在一個木頭做的一個plug上面,臨時問我,我就講了這麼一句話,就是我們要做的目的不是創新,而是有用的創新,不能為了一個事情的新,沒有人做過,就大家一窩蜂去做它,我們要先理解這個事情做了以後對用户,對商業有什麼好處,這一點是我在微軟之前,沒有深深地理解,也做了很多浪費時間的,純粹的創新,到了微軟以後這是我學到了很大的一個教訓。

第二我們可以談的是研究,我這裏説高校科研,也不見得是高校,也可能是national lab

這一類的地方,怎麼去做研究能夠做得更好,美國的系統有幾個地方我非常的欣賞,第一個匿名的評審,就是説你做的好不好,你這個工作做得好不好,研究做得好不好,不是看你有沒有名,不是看你關係好不好,不是看別人尊不尊敬你,而是看你這個工作的提議有沒有價值的存在,也就是説我把我的一個proposal提出去之後,把我的名字刪了給別人做評審,那個人做來的評審的結果我也看不到是誰的評審,這樣唯有這樣一個匿名的過程才能夠真的做一個assessment,也就是説最優者存,第二很客觀的評估,而且勇於認錯,這一點我想舉一個實例。

我曾經做過於語音方面的研究,但是語音方面在美國剛開始研究總是a説a做的好,b説b做的好,每人寫一篇文章都説誰做的好,最後可信度降低了,這個時候美國一個科研單位就説了話,你不可以這麼做,你如果拿我的經費,你必須每六個月一次用我的數據做客觀的評估,我的數據不可以讓你看到,而且保證是全新的,你從來沒有見過的數據,然後誰做的好,誰做的不好,我們做這個評估比賽就知道了。這一點是對語音界的一大福音,因為馬上就讓所有研究的結果,可信度變到百分之百,所以如果我是leader,我看做的研究結果比我好,我就向他學習,我就承認我是錯了,所以有了客觀的評估,就會讓每一個人勇於認錯,最後提升了每一個學校的,還有每一個研究單位的研究水平,這是第二點,第三點研究就是研究,研究不要和產品,和掙錢聯上關係,在美國的管理制度,你如果拿一個科研經費,這個科研經費是很神聖的,只能使用在這個項目上面的,是不可以帶回家的,是不可以分紅的,是不可變成一個橫向的題目了,如果一個教授想賺外塊可以的,每個星期可以到別的地方去可以拿很高的薪資既也可以拿很多的錢,你也可以僱傭很多學生,但是這個事情請離開校園去做,這個工作也非常客觀的把掙錢和科研分開了。

國家科研,我最敬仰的一位教授raj reddy先生,我在cmu讀書的時候,慢慢地理解了他對整個美國國家的科研的重要性,因為我常常看到他跟我講的一些道理,過了一陣就變成一個新的,為什麼呢?因為他是一個大師,美國的科研單位會請一些大師,説你幫我們定一些方向,你看看未來科技會怎麼走,是哪些研究大學現在沒有能力做,沒有金錢做,或者甚至企業都做不起的,但是會成為一個趨勢的。你告訴我們,我們大筆投錢進去,讓這個科研能夠往前走。最好的一個例子就是internet,internet是美國國防部支持的,在成為internet之前,它做過的一個工具,它不但讓很多學校,可以利用這個工具,來做一些研究,或者當你把這些學校串起來,串起來之後,慢慢的成為了一個平台,在這個平台上面,很多人做了很多工作。我們就談微軟和大學,微軟是怎麼發現internet的呢?有一年,應該是90年,有一批學生,他們對公司的一個回饋就是説我們來了微軟覺得軟件做的很好,但是你們居然不懂internet,這個時候公司很多高深的官員就説什麼叫做internet,從這幾個學生身上學到了internet,我們才知道internet的重要性,但是internet就是國防部有大師級的人告訴他做了internet的研究,沒有公司做得起internet,微軟要做internet不知道怎麼做,那個時候只有在redmond,只有在西雅圖有這個校園,我們總不能自己連串自己,所以它這個能夠把所有的大學串起來就成為了一個平台,讓大學生接觸到最前沿的技術,然後最後轉授給我們落後的這些技術公司。

本站範文網[]

第三篇:李開復

李開復《做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讀了李開復 《做最好的自己》這本書後,感覺很不同。《做最好的自己》一書用縝密的邏輯和真實的案例闡釋了成功的祕訣。李開復博士結合自己人生的經歷和事業成功的經驗,寫給中國的青少年,是幫助他們實現成功的方向指引。印象最深的是李開復先生提出的“成功同心圓”的理念。他是這樣闡釋的: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首先擁有正確的價值觀,這是“同心圓”的中心。

李開復老師闡述了“成功”一詞的真正含義,成功是多元化的,衡量成功的標準有很多種,但最根本的標準應該是:該行為是否對社會、對他人或對自己有益,是否能讓一個人在自主選擇的過程中,不斷超越自己,並由此獲得最大的快樂。真正的成功人士並不是僅僅靠知識、創意等外在素質贏得成功,他們成功的經驗在於,他們具備了某些最根本的、最有價值的素質或品格,他們獲得成功的內因幾乎都可以用“成功同心圓”來解釋。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先要學會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是指導所有態度和行為的根本因素。如果一個人的價值觀不正確,無論他怎樣努力,都會像南轅北轍的趕車人那樣離成功越來越遠;如果一個人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他就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端正自己的人生態度;如果一個人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就意味着他可以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

做出正確的抉擇;如果一個人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就意味着他是一個有道德、講誠信、負責任的人,是一個值得信賴、值得託付的人。

在“真誠”這條貫穿全書的主線上,李開復博士向我們講述了許多影響自己成長或為自己的成功助力的真實故事,也第一次完整、全面地向我們公開了自己在人生旅途中面臨幾次重要抉擇時的心靈歷程。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有正確的人生態度。態度是一個人所具有的核心價值觀在現實社會和他人心目中的映射結果。現在社會需要積極向上、勇於參與、勇於挑戰的人,只要擁有積極的態度,樂觀面對人生;遠離被動的習慣,從小事做起;對自己負責,把握自己的命運;積極嘗試,邂逅機遇;充分準備,把握機遇;積極爭取,創造機遇;積極地推銷自己;要敢於面對失敗和挫折;融會中西,協調均衡,成功就不會太遠。

李開復認為:一個人的最重要的素質不是智力,而是品格。有容德乃大,無求品自高。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有追尋理想、發現興趣、有效執行、努力學習、人際交流和合作溝通等行為。我們在追尋成功的時候,要以勇氣指導自己追尋理想、以自信培養興趣、以自省指導有效執行、以積極的態度努力學習、以同理心指導人際交流、以寬廣的胸懷促進團隊合作與相互溝通。我們要善於接受不同的思想和意見,善於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缺陷,善於從各種不同的思

潮中汲取力量。我們要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可以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真正體現自我的價值。

在我們的平常生活裏,我們每個人都扮演的多個不同的角色,我們是孩子,是長輩,是同事,是同學,是朋友,是愛人,在每個角色圈裏都需要我們用心去相處,去呵護每個角色圈的氛圍。雖然我在今後的工作中不一定會做到完美,但這段經歷將記錄我人生最重要的歷程。我們工作的最終目的就是把工作做好,在相應的時間裏,實現最大的效益。我們的選擇、我們的態度,我們的超越、我們的熱情都建立在立即工作和立即行動上,只有行動才會讓這一切變成現實。我們應該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態度,積極主動、充滿自信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有效的執行領導給予的各項任務,學會與同事之間、合作溝通,保持終身的努力學習,為了電力事業的發展,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第四篇:李開復

李開復吐露了心聲:“我不想再有老闆了!”自己是自己老闆的李開復離職創業最大

的風險就是他自己

採訪 | 本刊記者 金錯刀 林濤

文 | 本刊記者 林濤 攝影 | 李冰

內部員工眼裏的李開復是一個好老闆。去年11月,他去印度出差,經過20小時的轉機飛行,他到達班加羅爾機場才發現祕書忘了給他辦理印度簽證,折回北京後,他沒對祕書發火,只是告訴她“下不為例”,祕書自己倒是哭得難以自持,一直耿耿於懷。為化解祕書的愧疚,李開復幾天之後在出發去崑崙飯店參加會議前,故意去問祕書,“請問崑崙飯店的簽證幫我申請了嗎?”大笑之後,是下屬被化開的心結。技術人員眼裏的李開復是個懂得工程師文化的管理者,他最經常對工程師説的一句話是,“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另一句話則是,“你有什麼想法?有什麼我可以幫助你的?”一位高管和兩個普通谷歌工程師都想到做音樂搜索卻得不到其他人支持,他們去找李開復,李對這個產品也很疑惑,但是他説,“如果你理解了其中的困難之後仍願意投入,那我就支持你。”後來音樂搜索成為谷歌

的一個重要產品。

這樣一個人有一天突然離開谷歌創業時會發生什麼情況?

第一、他的祕書堅定地要跟他走,他答應了。其他人也提出想跟他走,他婉拒了,因

為留在谷歌的待遇更加優厚。

第二、工程師們對其趨之若鶩,在李開復宣佈離職創業的當天,創新工場收到7000封

求職信。

第三、媒體對李開復創業的報道鋪天蓋地而來,即使是平日裏最尖刻的評論者,對於

李開復此次的辭職創業也只是提出善意的提醒。

第四、還有比這更完美的辭職創業案例嗎?

上一次李開復辭職同樣轟動全球,李開復也因此成為媒體封面人物,但那不是他的個

人意願,當時的李開復只是微軟和谷歌這兩大巨頭之間鬥爭的夾心餅。

在9月5日離職消息泄露之前的兩週,李開復每天晚上3點會醒來上網,除了查收投資人的郵件,更重要的事情是“看看網上有沒有負面新聞,消息有沒有泄露出去。”李開復顯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這次離職充滿了危機。”他感歎,隨後他反問,“你不覺得嗎?”

外界當然不會有這樣的感覺,翻閲各種媒體鋪天蓋地的對李開復的評價,使用的“最負面”的一個詞彙也只是“爭議”,而所謂“爭議”,不過是暗指李開復善於經營名聲,乃至有些炒作成分。李開復愛惜名譽眾所周知,在谷歌中國幾年,谷歌不時遭受明槍暗箭,最讓李開復難以釋懷的是對他個人私德的惡意攻擊,例如谷歌公司一次集體晚交個人税款被演繹成“李開復逃税”,這樣報道讓他“很受傷”。很難指責李開復愛惜名譽有什麼過錯,李開復經常去大學演講,如果事關谷歌的推廣和招聘,相關費用由公司支出,如果只是個人性

質演講,他會自己承擔費用。

李開復對個人品牌的小心呵護在他自立門户時收到了回報。他的創業計劃5年耗資8億人民幣,當他拿出自己的創業計劃時,風險投資商中經合集團立刻同意了投資入股,認識了8年的朋友,鴻海集團郭台銘也成為了李開復創業項目的最大股東,據説鴻海向李開復的

創新工場投資了500萬美元。

郭台銘甚至是李開復創業的一個重要推手,2014年他們溝通的一個重點是互聯網。在過去,製造業大佬郭台銘的思路是“硬的才是大生意”,軟件、互聯網不是大生意。2014年5月,郭台銘甚至專門跑到北京找李開復聊google的商業模式跟文化,“我都不是很確定軟件跟互聯網到底能不能賺很多錢,這次我相信了。”郭台銘曾經問李開復,你會不會出

來開這樣一個公司,我很想來支持你。

李開復又去找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youtube創始人陳士駿以及新東方集團董事長俞敏洪 時,也得到了他們的投資支持。柳傳志提了個問題給李開復:你把創業者跟創業想法分開了,會不會讓他欠缺激情?李開復做了一個簡要的回答。一個月時間,李開復已經湊齊

了前期所需的2億元資金。

採訪結束時,我們問李開復:“在你職業生涯中,哪一次是你最兇險的一跳?”

李開復説:“還是微軟那一次。”

但是,李開復的創業一跳,最“兇險”考驗在後面。

李開復從2014年夏天開始考慮結束自己的經理人生涯,從一個大學教師,到加盟蘋果、sgi、微軟,並最終成為谷歌的全球高級副總裁,李開復的職業經理人之路在谷歌已經走到了最高點。但是在度過開創谷歌中國的激情時期後,在谷歌的最後一年李開復萌生退意。與微軟一樣,谷歌在中國的商業運作被諸多政治因素所影響,而谷歌在全球的一貫做法又與中國當地的政策有着種種衝突,這導致谷歌在中國動輒被罰,微軟在中國受挫之後,比爾·蓋茨和鮑爾默還不時前來中國修補示好,而谷歌公司的兩位創始人布林與佩奇至今尚未踏上過

中國的土地。

他最初的選擇毫無懸念,像許多職業經理人那樣籌集一筆基金從事風險投資,就在他快要找到投資人的關口,雷曼兄弟轟然破產,計劃中的風險投資基金頓時沒了下文。不與谷歌續約又不去做投資,擺在李開復面前的路剩下三條:去另外一家跨國公司,去民營企業,

去創業。

這四條路徑也是“打工皇帝”唐駿眼中的明星ceo的關鍵退出路徑,甚至是“一種無奈”,唐駿向《中國企業家》解讀説,去跨國公司,“你必須要比原來的企業好一點,職位要稍微高一點,一般都是很難。關鍵是,你是微軟的,到ibm還不一定做得來,ibm還不要

你,hp的你到微軟來,微軟也不一定要你,這個很尷尬。”

去民營企業,唐駿説,“民企的道路是非常坎坷,艱難,而且是很不容易,不是一般

的水土不服,會有很大的差異,不能叫落差,巨大的差異。”

去創業,唐駿認為,“這是最艱難的路徑。要做出一個三到五家的相對來説有那麼一點點小成功的公司,是很難的一件事,也許一家都做不了。難題在這個公司是不是可持續的

商業模式,是不是可盈利的商業模式,是不是可複製的商業模式。”

選擇最險那條路的李開復在拍攝照片時,向我們吐露了心聲,“我不想再有老闆了!” 他想過用一小筆資金從事天使投資,這是因為他看到美國科技創業公司有40%的投資來自天使投資。美國硅谷的創業模式是建立在一個信息流暢、人脈資源豐富的環境之下,“因為聰明人都認識聰明人,很開放,願意分享信息,有idea找一個vc,有人幫你牽線,你自己牽線,一下就拿到錢”。而“中國人相對比較不願意分享信息,我有好的點子,我不告訴

你,我認識好的人,我自己留着,我不介紹給你”。

不過李開復並不甘於做單純的天使投資人,“可以説周鴻、雷軍,或者鄧鋒在扮演這個角色,李開復加入這個行列。但是從三個天使變成四個天使,幫助不大。”他想,“能不

能規模化天使?”

今年6月,李開復在住院的時候回想自己這一生,“哪些時代我最快樂?”得到的答案是“最快樂的時光就是創造google中國的時候,還有就是創建微軟研究院的時候,這兩

年是我最快樂的時候。”於是他想到了做“一個公司是我永遠在創造公司。”

兩者結合,他決定做一個創新工場,批量製造創新公司。而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信

息技術行業是創新工場重點關注的項目。

李開復的創新工場就像是一個科技公司和天使投資的混合體,他自己稱其為“有組織的天使投資和創新產品”,在這個平台上,李開復的任務是“整合”,“我分別要來優化好的想法,好的創業者,好的工程師。”他説,一旦項目孵化成熟,創新工場將會對其投資,並且將整個團隊剝離出公司,獨立出來的公司可以接受風險投資走上市的道路,也可以被出

售給其他公司。

這種模式可以充分發揮李開復在高科技項目上的管理經驗,各種資源整合優勢,正如他在谷歌所做的。不過這個看起來理想的模式目前看來也有着明顯缺陷,例如提出項目的人最後未必是項目的主導者,這顯然會傷害創業者的動力。還有,在創新工場平台上的創業者並不需要自己投資資金,相反,他們還能在創新工場裏拿到一筆足夠生活所需的工資,這樣會不會導致創業者的潛力得不到足夠的激發?“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李開復回答,“我覺得可以讓他出錢,但是我覺得要看個人的經濟狀況。”創新工場的模式還有很多盲點,李開復並非沒有看到,“我也可以考慮,但是這是未來的,現在什麼都考慮的話,我就沒有時間做事情了,其實就是説什麼事情都要理解一個道理,你不可能一網打盡。”他説。 這些問題並不真正值得擔心,商業模式的調整空間很大。最大的麻煩其實在於,李開復這個模範職業經理人,能夠在自己創業時找到狼性,有足夠“狠”勁嗎?

“節省、拼命工作,你也可以把它當做一種狠。”李開復回答。他舉例説,當初在買創新工場域名時,對方開價2600美元,就是這個看起來完全可以接受的數字,李開復最後硬是把價格砍到了1000美元。公司的辦公場地也是他自己去談判。“我找回了我的激情。”

他説,“過去的一個星期左右,我每天只睡四個小時,但是我一點都不累。”

接下來,他用一長串排比句展示了自己“狠”的一面,“我能不能把表現不好的人fire(開除)掉?毫無疑問,過去我也可以。我能不能做一些不道德的事去欺負競爭對手?這個我不能。我能不能比較本土化的去做事情?我絕對可以。我會不會拼命工作,然後要求員工也拼命工作?我會。我會不會拍桌子罵人?我不會。但是我會不會用很嚴格的標準去告訴員

工,你如果達不到這個,會有嚴重的後果?這個我會。”

曾經創業過的唐駿,這樣看李開復的創業大敵,“最大的敵人是他自己。中國不缺市場,中國不缺人才,但是中國就是缺真的可能把握市場機遇的這些人。”

自己買域名、自己租場地、親自給工程師買盒飯,李開復從來沒有挺起身段擺譜,但

他能像中國的創業者敏鋭發現、野蠻生長嗎?

“其實我們的賭注就是我能看得清楚那些工程師、創業者和想法,然後我能把他們撮合在一起,這個是很少有人能比得上我的。”他説,“同時我也承認那種過度野蠻,尤其下

三濫的事情,可能是我比不上其他人的地方,我希望前者比後者遠遠更重要。”

不過他話鋒一轉,“我可能能做的那些野蠻的東西,超過你的想像。”

第五篇:李開復

從心選擇的智慧

——《李開復:從心選擇的智慧》讀後感

國際商學院 09307167 魏亞倩

人的一生將會面臨無數的選擇,每一步走出都決定着“人生下一步”這個嚴肅的命題。很多的中國青年都在不同的場合問我,怎樣才能擁有選擇的智慧,我的答案就是,反覆叩問自己的內心,向人生更遠的地方看去,而不是被眼前的喧囂所迷惑。

——李開復

對於李開復的身份我一直有着疑惑,最初知道這個人是因為他寫的幾本著作《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等,於是在我的認知裏他是一個學者、教育家的形象,事實證明,在中國大學生中,他確實以這樣的形象出現的機會居多。他總是致力於治療當代中國大學生出現的“疑難雜症”,幫助學生們解疑答惑,成為我們心靈的導師。但是後來才發現,他的真實身份是一個高級職業經理人,更令人吃驚的是,他大學所學的專業是計算機,是的,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專業技術人員,眾所周知的語音識別系統就有他的功勞在裏面。這真是一個矛盾的人,能文能武、懂文懂理,既能做研究,又能做管理,更甚者還能侃侃而談,成為一代教育家。在我心裏,他甚至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傳奇人物,為他的成就、為他的心。

提到李開復,不得不提到他在事業之路上所作的幾次關鍵性的選擇,我想正是由於這幾次正確的選擇,才成就了他的成功人生。正如李開復自己所言“你未來的人生之路,就在你的每一次選擇之中”,選擇,於己於他都有重要的影響,選擇的好與壞,決定了未來的人生成功或者失敗、輝煌或者平庸。我們先來看一下李開復的幾次重大抉擇,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幾次選擇對他未來發展之路的影響。

第一次產生於大學裏的專業選擇問題,李開復一開始進到哥倫比亞大學選擇的是法律專業,抱着子承父業的想法,想要在法律界、政界獲得一定的地位,但在後來的學習中,也像我們大家一樣有過迷茫和懷疑,不確定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但值得慶幸的是,迷茫過後李開復終於找到了自己興趣的落腳點,不是機關算盡的政治生活,不是脣槍舌劍的律師生涯,而是可以安靜做研究的計算機技術人員。於是李開復跳槽到了計算機系,儘管當時的計算機系非常簡陋,但找到方向的李開復還是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甚至為大學裏的教授所尊崇。與法律專業相比,計算機專業在當時屬於生僻領域,似乎看不到很好的發展就業前景。但李開復卻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它,也選擇了以後人生的發展方向。一片樹林裏分出了兩條路,而他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他的人生道路。

從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系畢業的李開復,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相繼修完碩士博士學位,並致力於在大學中從事教學研究工作,當時的李開復確實是想成為知名教授的, 1

加上那是計算機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似乎大學教授這份工作是最適合、最穩妥的。但是當蘋果對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當蘋果問他“你要改變世界呢?還是用你的餘生寫那些論文?”李開復毫不猶豫作出了選擇——加盟蘋果,來到蘋果,由一名科學家成為一名工程師。做出這個選擇,一方面源於李開復目光遠大,看到蘋果所代表的未來計算機行業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也是他的性格使然,他是一個熱愛挑戰、不安於現狀的人。從此,李開復真正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也開始了從科學家到職業經理人的轉變之路。繼蘋果之後,李開復相繼任職於sgi、微軟、google幾個計算機行業的領頭公司,完成了從研究人員到職業經理人的完美蜕變。在這期間也曾多次來到中國,拓展職業發展領域,也同時為中國的大學生帶來指導與希望。

李開復第三次人生中的重要抉擇是在2014年9月7日,離開google,自己創辦了創新工場。真是一個大膽的選擇,不僅是因為他離開了谷歌這樣一個全球知名的公司、放棄了高位厚祿,更是因為他創辦了令人費解的所謂“創新工場”,恐怕李開復是這個行業的先驅了,很少有人弄清楚“創新工場”所代表的意義。李開復自己認為這是一項非常興奮的工作,因為他所做的工作在中國還沒有成功的先例,這是中國發展非常需要的,在這裏也可以看出李開復的中國情結,他對中國始終有着很深的感情。在創新工場裏,他把有想法、有技術能力的年輕人的各自特點組合起來,做出好的產品,然後幫他們找ceo,幫他們談投資,談合作,引進商務資源和公共關係,這對於中國年輕人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呀!

這三次選擇對於李開復的人生影響巨大,每一次都決定了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我們看到似乎每一次李開復都做出了對自己最好的選擇,雖然有些選擇的效果不能馬上看到,但事後來看,我們不得不佩服李開復的前瞻性。

正確的人生選擇需要用心、需要智慧,人生願景是做出正確選擇的前提。擁有美好的人生願景不僅可以擁有豐富的內心世界,而且能夠擁有高品質的生活質量。人生願景隨着年齡、知識、環境等不同處於不斷的進步和完善中。李開復的人生願景是這樣的“在我接觸中國的學生之前,我一直認為我的墓誌銘是:把複雜的技術做得讓人人可以使用。但是,當我發現我在學生中有很大的影響力的時候,我覺得,我可能更需要做的一件事情是,通過寫作、網絡、演講,幫助更多的青年學生找到他們自己的路,自己的心。如果今天我只能刻一句話,我希望我的墓誌銘上不是説李開復是科學家或企業家,而是説李開復是一個熱心教育者,他在中國崛起的時代,經過寫作、演講、網站,幫助了中國青年學生,他們親切地叫他‘開復老師’”。我們可以看到隨着經歷的豐富,他的目標從造福人類的技術人員到心靈導師也是在變化的。有正確的人生願景才能指導我們作出正確的人生選擇。

認識你自己能更好地從心開始選擇。李開復從法律系轉到計算機系、從大學跳槽到企業,這幾次選擇正是由於他對自己有清晰的人生定位、自我定位,明白自己的興

趣愛好、長處所在。他曾寫過一本很暢銷、很有名的書《做最好的自己》,打動和影響了數以百萬計的大學生和中國青年。他對自我意識的宣揚,與具有強烈自我意識和自我認知的西方文化背景有關。對於橫跨兩個文化斷面的李開復來説,他的這種跨文化的背景也讓他更好地幫助很多人認識自己。

良師益友對於我們作出正確的人生選擇具有重要意義。父親的民族精神使得愛國觀念在李開復頭腦中紮根,成為他一次次來到中國的動力;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教授的“make a difference”使他受益匪淺,李開復的一生都在致力於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他認為“人生只有一次,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響力,能夠幫助自己、幫助家庭、幫助國家、幫助世界、幫助後人,能夠讓他們的日子過得更有效率,能夠為他們帶來幸福和快樂”。另外,哥倫比亞大學的通才教育、卡內基梅隆大學學生選擇老師的行為以及喬布斯的言行都對李開復有莫大的影響。

回味失敗經歷能幫助做出更好的選擇。俗話説“失敗乃成功之母”,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超越失敗,是李開復迅速從蘋果和sgi的陰影中走出來的祕訣。來到當時美國人畏之為艱途的中國組建微軟研究院,是接受新的挑戰,更是以退為進,為自己贏得調整的時間和機會,才有了最後的成功。對於我們而言,最害怕的不是貧窮,而是失敗。謙虛地認識到可能遇到的困難,正確對待失敗並超越失敗,能使我們在生命的沉浮中得以順利生存,也是在成長過程的珍貴一課。

用心選擇,取得成功,更加需要永不言棄的精神,一旦選擇就要別無選擇的堅持下去。1948年,丘吉爾在牛津大學發表了他一生中最簡潔、也是最精彩的一次演講。面對學生們和各大媒體殷切的目光,丘吉爾説道:“我成功的祕訣有三個:第一是,絕不放棄;第二是,絕不、絕不放棄;第三是,絕不、絕不、絕不放棄!我的演講結束了。”説完他走下講台,會場上沉默了一分鐘後,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對於那些能夠取得傑出成就的人來説,我們不難發現他們的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堅持。堅持未必一定能成功,但沒有恆久的堅持則註定要失敗。李開復在堅持自己選擇的同時,也會遇到來自導師、上級、同事的不同意見的影響,在眾多的外部誘惑和干擾面前,如果稍有鬆懈,今天的李開復可能就會是另一個樣子。

用心選擇的智慧,最重要的是,擁有跟隨內心與直覺的勇氣,你的內心與直覺多少已經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