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以人為本 創新思路 強化技能培訓促就業

欄目: 勞動社保就業 / 發佈於: / 人氣:1.66W
以人為本  創新思路 強化技能培訓促就業
以人為本  創新思路 強化技能培訓促就業
 
***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局的關心指導下,我們充分發揮職能優勢,按照“圍繞兩個需求,做好三個結合,突出四個重點”的工作思路,以人為本,創新工作機制,完善工作措施,不斷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大力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了技能型人才的成長與發展,極大地拓寬了就業空間,穩定了全縣就業形勢。
一、圍繞兩個需求,明確任務,有的放矢地開展技能培訓
為增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我們着重根據實際需求和縣域經濟特點有的放矢地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一是圍繞社會需求加強技能培訓。每年年初我們都對全縣各鄉鎮的農村富餘勞動力情況和全縣企業用工需求進行充分調研,在此基礎上,確定培訓主題和培訓對象,制定培訓計劃,明確培訓內容。培訓中,我們以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為目的,按照“使用、管用”和“幹什麼、學什麼”的原則,實施各類技能培訓。今年年初,針對企業招工難現象,我們專門對全縣21家規模企業進行了調研,發現企業缺工的一個普遍原因是企業所求與勞動力本身無法形成有效對接。比如卡特重工計劃招50名熟練工,雖然月工資開到2000元,但符合條件的工人太少,應聘者寥寥無幾。針對這一現象,我們依託職業中專、現代技工等培訓學校開展車工、鉗工、電氣焊等技能培訓,以幫助進城務工人員增加技能儲備,提高就業能力,有效緩解了企業“招工難”問題。同時,我們積極指導企業根據自身需求,加強校企合作,自主開展培訓,實現人才資源的自我供給。我縣常林集團結合其產業特點,先後與***機械技校、***技術學院、山東大學、山東理工大學等學校聯合,培養了車工、鉗工等1100名專業技術人才,這些學員大都成長為優秀的技術工人,部分還成為企業生產及管理的骨幹。
二是圍繞縣域行業特點加強技能培訓。***縣各大特色產業的工人來源主要為當地農民,如何進一步提高農民技術水平,使其適應現代特色產業升級對人才素質的需求,成為當務之急。對此,我們針對我縣行業特點,有效開展技能培訓。比如,結合我縣杞柳產業突出的特點,每年依託縣職業中專、農廣校等培訓學校開展柳編技能培訓,培養柳編“技術能手”,並且走出了一條“學校+企業+農民”的培訓模式,每年柳編技能培訓近千人。2010年,我們共培訓各類人員2萬餘人,讓勞動者完成了角色轉變,成長為技能型工人,促進了就近就地就業。
二、做好三個結合,強化指導,切實增強技能培訓的實效
一是在培訓主體上公辦與民辦相結合。我們充分發揮人社、教育、農業等部門主渠道作用,加強部門聯動,積極整合各種培訓資源,凝聚起以政府為主導、公辦民辦職業學校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齊抓共管的教育力量,多層面開展技能人才培訓工作。重點加強了對縣職業中專的培育扶持,促其擴規模上水平,逐步把職業中專辦成集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職前職後培訓為一體的綜合性骨幹示範學校,切實發揮其在職業培訓中的主導作用。目前,該校累計培養合格畢業生9000餘人,培訓下崗失業人員、在職人員6000多人次,就業安置率連年保持在98%以上,近千名畢業生成長為各類企業的技術骨幹、廠長經理。同時,在加強公辦職校建設的基礎上,不斷加大對民辦職業學校的扶持力度。一方面,出台有關的優惠政策;另一方面,經常會同有關部門深入各辦學單位督促檢查,加強指導管理,全縣民辦職校已發展到16家。目前,全縣共有培訓基地30處,形成了“以職業中專為龍頭、公辦民辦互為補充有序競爭”的良好格局。
二是培訓與職業技能鑑定相結合。開展職業技能鑑定,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技能人才建設的一項戰略措施。為了把技能鑑定工作做得更好,激發企業和勞動者參加技能鑑定的積極性,我們積極與企業聯繫,與培訓機構聯繫,使企業和職工瞭解到上崗必須持證、就業必須先培訓的政策,有力地促進了職業技能鑑定工作。2010年,我縣共為5000多人開展了職業技能鑑定。
三是培訓與實現就業相結合。按照“培訓一人,就業一人”的原則,積極開展訂單式培訓、定向培訓、定崗培訓。培訓結束後,免費為培訓對象提供就業信息,推薦就業崗位,努力讓他們實現再就業,切實增強培訓的實效性。同時,積極開展首席技師評選、青工崗位練兵等活動,並組織人員參加全市“勞動之星”技能競賽,達到“以賽代訓,以訓促就”的目的。去年,我縣培訓下崗失業人員2200人,培訓後實現就業近2000人。
三、突出四個重點,統籌推進,全面提升勞動者就業能力
我們在推動企業加強在職職工培訓、指導各類職業學校做好培訓、引導民辦職業培訓健康發展的同時,理清思路,突出重點,針對不同羣體的不同需求提供培訓服務,並主動把職業教育向企業延伸,向農村延伸,向各類羣體延伸。
一是落實“金藍領”培訓計劃,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我們根據上級要求,積極向上爭取,連續六年在我縣開設培訓班次,組織人員就近參加培訓。先後把常林集團動五車間、金***集團化工車間作為培訓實踐基地,專門聘請有關院校高級專業技術人員,依據國家二級技師職業資格標準對學員進行培訓。近年來,共培訓“金藍領”746人,363人獲得了技師職業資格證書和“金藍領”培訓合格證書,5人享受市政府津貼。
二是大力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輸出聯動工程。縣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的意見》,制定了農村勞動力培訓補貼和獎勵政策,激發了農民工參與培訓的熱情。同時,不斷加大宣傳和監管力度,把農民工培訓宣傳到村、到户、到人,及時清理和打擊非法培訓機構,營造良好的培訓環境。去年,我們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市場需求和農民實際,依託職業中專和農廣校等農業技能培訓基地,舉辦了16期農民工培訓班,開設種植養殖、林果等多個專業,組織培訓農村勞動力16000多人,有效促進了農村勞動力技能的提升。
三是積極做好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再就業培訓工作。我們認真貫徹《山東省失業保險條例》,免費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技能培訓。為提高培訓質量,我們精心設置課程,聘請高級專業技術人才進行授課,制定了培訓班考勤制度和學員守則,嚴格請銷假制度。培訓結束後,為考核合格者頒發初級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並免費為他們提供就業信息,推薦就業崗位,努力讓他們實現再就業。2010年,我們依託現代技工學校等職業技能培訓基地開展了計算機應用、服裝製作、機械加工、汽車駕駛等多個培訓項目的再就業培訓19期,培訓下崗失業人員2200人。
四是切實做好創業培訓。對有創業願望和創業條件的各類人員積極開展創業培訓,讓他們掌握創業知識和創業技巧方法,提高創業能力。並將創業培訓與就業扶持政策緊密結合,為創業者提供培訓、政策、資金、技術、信息“一條龍”服務,發揮創業促進就業的倍增效應。近年來,我們共組織創業培訓班近40期,培訓學員2000餘人次,培訓後近千人起步創業,132人獲得小額貸款536萬元,基本實現了千人創業帶動萬人就業的目標。
我縣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上級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以本次會議為契機,明確責任,狠抓落實,不斷強化培訓宣傳,豐富培訓內容,提升培訓質量,為全縣技能人才培養和實現勞動力充分就業提供堅實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