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18年秋糧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2W

2018年,滑縣秋糧生產在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和上級業務部門的技術支持下,依靠科技,主攻單產,狠抓各項關鍵措施的落實,加快優良品種的示範與推廣步伐,加大“一密四改”、“延遲收穫”等高產高效優質配套技術的推廣力度,提高農業技術服務水平,增加農業科技含量,經過全縣廣大幹部羣眾的共同努力,今年秋糧生產工作圓滿完成。

2018年秋糧總結

一、秋糧生產情況

據農業部門調查統計,全縣秋糧種植面積104.56萬畝,較上年的104.7萬畝減少0.14萬畝,平均單產581.9公斤,較上年的617.8公斤減少35.9公斤,減5.8%,總產60.84萬噸,較上年的64.68萬噸減少3.84萬噸,減5.9%。其中,種植玉米101.0萬畝,比上年的101.2萬畝減0.2萬畝,平均單產587.4公斤,比上年的625.3公斤減少37.9公斤,減6.1%;總產59.33萬噸,比上年的63.28噸減3.95噸,減6.2%。紅薯種植1.85萬畝,比上年1.6萬畝增加0.25萬畝;大豆種植0.8萬畝,比上年的0.7萬畝增加0.1萬畝;水稻0.3萬畝,與上年0.3萬畝持平;秋雜糧0.61萬畝,比上年0.9萬畝減少0.29萬畝。

二、玉米生產特點

(一)主導品種突出。玉米品種結構佈局趨於合理,主導品種以耐密型品種為主,據統計以滑玉系列、隆平206、鄭單958、浚單20等耐密品種面積71.9萬畝,佔玉米播種面積的71.2%。

(二)播種質量進一步提高。根據近幾年小麥收穫推遲特點,我們繼續推廣夏玉米鐵茬直播和播後澆矇頭水技術,提高播種質量。據統計,今年全縣玉米直播面積佔總面積的100%。由於今年小麥遭受不同程度凍害,收穫較常年略偏早,6月8日前,玉米直播面積已達播種面積的90%以上,麥收後1-2天完成播種,6月9日降雨43毫米,滿足早播玉米出苗,為晚播玉米造足了底墒,玉米播種出苗情況良好。

(三)單產水平比去年略降。由於今年玉米種肥同播技術的全面應用,機械質量和機手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全縣玉米播種密度下降;玉米抽雄散粉期温度偏高,導致部分田塊玉米授粉不良,結實性差。據農技人員測產調查,全縣玉米平均畝穗數4070.8穗,較去年的4490穗,減419.2穗;穗粒數523.1粒、較去年的497.4粒,增25.7粒;千粒重324.6克,較去年的329.4克減4.8克;畝產587.4公斤,較去年的625.3公斤減37.9公斤。

(四)良種良法配套技術應用率高。今年全縣大力推廣良種良法配套、搶時早播、合理密植、測土配方施肥、科學運籌肥水、病蟲害綜合防治、延遲收穫等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合理密植面積達到85%,玉米田間長勢基本整齊一致,測土配方施肥和適期晚收技術基本實現了全覆蓋。

(五)氣候條件有利有弊。今年玉米生長時期內,氣候總體上呈“兩增一減”現象,即積温、光照較常年增加,雨水減少。6月-9月份積温3262.9℃,比常年的3022.5℃增加240.4℃;光照891.7小時,比常年的765.2小時增加126.5小時;降水349.7毫米,比常年的433.8毫米減少84.1毫米。

6-7月份光照多,積温多,利於玉米前期生長。7月25日氣温甚至高達38.5℃,嚴重影響了玉米花絲和花粉活性,不利於玉米授粉;7月26-28日降雨6.2毫米、7月30日降雨24毫米,造成花絲如披一層薄膜,影響花絲授粉。最終導致今年部分田塊玉米授粉不良,結實性差。8月18日-19日,受“温比亞”外圍雲系影響,部分鄉鎮出現大暴雨級降雨,致使個別處於風口處或剛澆過水的玉米田發生倒伏。9月中旬光照少,降雨多,陰雨寡照,導致玉米提前成熟,不利於千粒重增加。總體來説,滑縣今年氣候條件對玉米生長有利有弊。

三、採取的主要措施

(一)及早動手,確保種好種足秋糧。為確保以玉米為主的秋糧種好種足,爭取最大主動,在玉米播種前10天就通過電視遊走字幕、手機短信、發放技術明白紙等多形式加強對玉米播種技術、玉米“一密四改”技術、玉米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等廣泛宣傳,確保玉米科學播種。

(二)狠抓關鍵,提高生產科技含量。

1.科學運籌肥水

生產中,改“一炮轟”為“分期”施肥,既滿足了玉米生長需要,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全縣玉米田間施肥一般為2—3次:第一次為隨播種底施複合肥30-40公斤;第二次在玉米喇叭口期畝追施尿素20公斤,第三次於雌穗吐絲期追施尿素7公斤左右。為全縣秋糧豐收提供了堅實保障。據統計,全縣秋糧澆水188.2萬畝次,施肥188.2萬畝次。雜草發生95萬畝,化學除草101萬畝;病蟲害發生484.8萬畝,綜合防治516.3萬畝,確保全縣秋糧進行了科學管理。

2.加強病蟲防控

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玉米播種後及時進行殺蟲除草,搞好一噴多防,提高玉米全苗率。在玉米生長關鍵時期,技術人員加強田間病蟲害監測。根據病蟲情報,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期指導農户進行玉米螟、頂腐病的防治;在玉米生長後期加強小斑病、鏽病的防治。據縣植保站統計,全縣玉米病蟲害發生484萬畝次,防治515萬畝次。其中,薊馬發生160萬畝,防治200萬畝次;玉米螟發生55萬畝,防治75萬畝次;玉米大小斑病發生30萬畝,防治10萬畝次;玉米頂腐病發生60萬畝,防治80萬畝次;玉米鏽病發生8萬畝,防治5萬畝次;大豆病蟲草害發生0.8萬畝次,防治1.3萬畝次。

(三)開展試驗示範,搞好技術儲備

為了增強農技推廣工作的活力與後勁,搞好技術儲備,充分發揮引導帶動作用,完成“玉米新品種展示篩選”、“玉米全程機械化高效生產技術集成示範”、“鮮食甜糯玉米引進比較試驗”、“滑縣測土配方施肥地力監測”等試驗。

(四)多措並舉,提高技術入户率

1.進村入户,加強技術措施落實

組織縣農技、土肥、植保、農機等專家成立了技術專家組,具體負責我縣糧食生產的技術方案制定、培訓等工作。由40名區域站和縣、鄉技術骨幹組成的技術指導小組,在專家組的指導下,通過實地調研,先後科學制定了“滑縣秋作物夏播技術意見”、“滑縣秋季糧油作物管理技術意見”等,明確了品種利用、水肥管理、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等管理技術要點,並把這些要點印發成技術明白紙,讓技術人員下鄉時發放到千家萬户,為農民科學生產提供依據。

今年秋糧生產期間,技術人員累計下鄉指導1000餘人次,受訓羣眾近30萬人次,發送技術短信1000餘條次,在推進科學管理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這對全面奪取今年糧食豐產豐收起到了關鍵性的決定作用。

2.利用信息技術,加快技術傳遞

通過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等,先後開發應用了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測土配方施肥專家系統、網上推薦系統、苗情和墒情實時監測系統,農技人員坐在辦公室內,就可隨時瞭解作物苗情長勢、田間小氣候等。只要具備上網條件,農民足不出户,即與專家可面對面的進行交流、諮詢,接受專家指導,極大地提升了指導的針對性與科學性。

(四)創新服務手段,手機成為“新農具”

為更好地為農民種地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技術和信息全程服務,着力解決當前農民種地過程中的實際困難,滑縣創新服務方式,在全縣3個鄉鎮的4個行政村設立試點,推出了“滑縣農管家”服務平台,為農民種地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務”。“滑縣農管家”服務平台,不但為農民提供與專家溝通的平台,為農户提供及時有效的技術指導和病蟲預報,同時還提供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機、農資等農業服務,實現了在手機上輕輕一點,技術、服務到田頭的快捷過程,真正實現了農技推廣“零距離”。

四、主推技術及應用成效

(一)主推技術:近幾年我們重點推廣了玉米種肥異位同播、合理密植、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適期晚收等先進適用技術。

(二)主推技術應用面積及成效

1、玉米種肥異位同播技術應用面積101萬畝,佔播種面積的100%,該項技術既節省勞動力,又實現了肥料深施,促使玉米苗後健壯生長。

2、玉米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應用,2017年在留固鎮東留固村虹陽農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了佔地200畝的玉米機械化密植輕簡栽培技術集成與示範方,經過精心組織安排,成效顯著。2018年,依託專業合作社,在全縣又建立了5個各佔地100畝的玉米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示範方。經調查,依靠機械化,實現勞動力替代,降低人工成本,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畝可節約成本60元;玉米全程機械化示範方畝穗數4297.9、穗粒數526.7粒、千粒重338.2克,85%折畝產650.7公斤,較全縣平均587.4公斤增63.3公斤,按1.72元/公斤計算,畝可增收108.9元;畝總節本增效168.9元。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和節本增效。

五、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1、土壤耕層淺,活土層薄,造成土壤通透性差,保肥保墒抗倒能力差,影響玉米生長髮育,導致地上地下生長不協調,限制了玉米產量的進一步提高。

2、自然災害頻發,農業防災、減災手段滯後,給秋糧生產帶來了一定的損失。近年來,農業生產中自然災害呈現多發態勢,防災、減災措施不多,農民種地風險加大,給秋糧生產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例如,乾旱、高温熱害、青枯等,引起減產。

3、當前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文化素質、科技素質普遍較低,接受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較差,參加培訓和田間勞動的以60歲以上的老人、婦女較多,中青年勞動力外出打工。較低的文化素質,很難領會和掌握農業新技術,給糧食單產提高帶來一定影響。

4、農業機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機械質量、農機手的操作水平、思想素質等有待進一步提高。

5、針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現實,突破植保和機械化收穫這兩項瓶頸,是實現玉米全程機械化的迫切需求。

Tags:秋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