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期地理備課組工作總結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1W

學期地理備課組工作總結多篇

【第1篇】2022學年第二學期國中地理備課組總結

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即將結束,我們地理組的每位老師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盡心盡力,圓滿的完成了各項教育教學工作任務,併力爭做好每一項工作。現將本學期所做過的工作作一小結。

一、研究新課程,實施新課程。

本學期是我校實施地理新課程標準,使用新教材的第二學年。如何實施新課程,這是擺在全組老師面前的一大課題。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此次課程改革所產生的深刻的變化將反映在我們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教學行為的改變上。開學時,組織全組老師對新課程教學進行精心安排,使全組老師初步把握新課程的基礎理念,理解新教材的基本內涵,老師們通過認真閲讀新教材,發現新教材的實用性,不但使用課本中的案例,還增加有説服力的案例,便學生理解和自學,更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課堂上,各位教師注重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尤其是適合地理學科的“直觀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

充分利用每一週一次的備課活動時間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研討、分析教材,逐步做到組內統一備課、統一進度、統一教案。所有教師都認真學習了教育理論和新課程標準,刻苦鑽研教材,充分利用教學專業報刊和互聯網,大家互相學習製作電子課件技術,分頭尋找資料,分工合作,做到了資源共享,每節課都製作了ppt,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的運用方面有了較大的收穫和提高,並且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激發了學生興趣,而且有利於本學科資料的積累和補充。並瞭解學科最新動態,提高理論水平和修養,高質量的完成了地理課的教學任務。

教學形式疑問化和開放化。該教學模式通過創設教學情景,設計程序式的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逐步進行探究發現,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一些新問題,向學生介紹問題的條件,指導學生觀察、分析,而不把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讓其自己去思考探索,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得出結論,教師及時點評小結,指出最佳途徑,揭示正確的規律和一般方法。這有利於展開學生思維,形成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習慣,通過案例學習促進學生形成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的培養及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教學內容地圖化。地圖(圖像)及各種圖幅是實現該教學模式的重要手段,要把地理信息通過圖片、圖像、音像等多媒體技術根據教學需要突現給學生,學生可以形象、直觀、地獲得一些難以直接觀察、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地理信息,從而能較快感知認識地理現象和地理規律。

二、加強學習,完善自我。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做到課堂教學的完全公開,在本備課組內開展教學研討,逐步形成了互相觀摩、積極研討的好氛圍。教師每聽一節課,都互相交流意見,肯定優點、指出缺點,使新教師得到了迅速地成長,教師在上好每堂課的基礎上,面對學生厭學,不重視地理學科的學習現狀,努力思考,尋找突破口,尋求新的教學策略,採用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以上是我組一學期來的工作小結,在取得一些成績的同時,我們也面臨着一些問題和挑戰,這裏我們提出幾個思考:如何讓我組老師更新知識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如何讓我組教師儘快地轉變觀念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能力?在下學期中,我組將繼續以積極姿態投入到教育教學中,爭取更大的成績。

xx年6月20日

【第2篇】2022學年下學期高一、高二地理備課組工作總結

本學期來,我們地理備課組三位老師:我、時常武老師和史麗萍老師認真積極地參加學校組織的政治及業務學習,在平時的工作中大力提倡堅持真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勇於吃苦的精神,立足崗位,與時俱進,履行職責,紮實搞好本職工作。把良好的師德化為實際的行動,把教學的高質量作為工作追求的目標,把教科研的能力作為自我培養的重點,力爭做到才學高、師德好、質量優、創新精神強。我們三位老師總是積極參加集體備課,共同討論問題,共同商議,做到期初有計劃,期中有小結,期末有總結。特總結如下幾點:

(一)研究新課程,實施新課程。

如何實施新課程,這是擺在全組老師面前的一大課題。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此次課程改革所產生的深刻的變化將反映在我們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教學行為的改變上。因為任何一項課程改革的設想,最終都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實現、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種新觀念的確立,都是對舊觀念的一種變革,而變革的往往是那些我們已經駕輕就熟的東西,這對許多人來説,不是沒有痛苦的。

開學時,我們組織全組老師對新課程教學進行精心安排,使全組老師初步把握新課程的基礎理念,理解新教材的基本內涵,老師們通過認真閲讀新教材,發現新教材的實用性,不但使用課本中的案例,還增加有説服力的案例,便學生理解和自學,更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課堂上,各位教師注重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尤其是適合地理學科的“直觀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

(二)實施“青藍”工程,培養新教師。

本學期開學初,在學校安排下,我和史麗萍老師分別與時常武老師結成師徒關係。新教師做到聽一節課,上一節課,學期總聽課已超額完成所規定的課數;我們每聽一節課,都相互交流意見,肯定優點、指出缺點,使我組的教師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三)加強教學科研工作。

青年教師充分利用我組的資料優勢,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並收到較好的效果。所有配合新課程的教學課件、錄像、影片均為本組教師收集和自制。

充分利用每週的集體備課活動時間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研討、分析教材,逐步做到組內統一備課、統一進度、統一作業、統一教案。所有教師都認真學習了教育理論和新課程標準,刻苦鑽研教材,充分利用教學專業報刊和互聯網,瞭解學科最新動態,提高理論水平和修養,高質量的完成了全級地理課的教學任務。

做到課堂教學的完全公開,在本備課組內安排我和史麗萍老師新課程教學研討課,逐步形成了互相觀摩、積極研討的好氛圍。

(四)加強課堂教學的模式化

教學內容地圖化。地圖(圖像)及各種圖幅是實現該教學模式的重要手段,要把地理信息通過圖片、圖像、音像等多媒體技術根據教學需要突現給學生,學生可以形象、直觀、地獲得一些難以直接觀察、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地理信息,從而能較快感知認識地理現象和地理規律。

教學形式疑問化和開放化。該教學模式通過創設教學情景,設計程序式的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逐步進行探究發現,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一些新問題,向學生介紹問題的條件,指導學生觀察、分析,而不把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讓其自己去思考探索,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得出結論,教師及時點評小結,指出最佳途徑,揭示正確的規律和一般方法。這有利於展開學生思維,形成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習慣,通過案例學習促進學生形成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的培養及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教學過程訓練化。教學本身就是通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掌握技能,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而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個認識、理解、練習、再認識、再理解、再練習……。最後達到熟練的過程。本模式以圖作為出發點,又以圖作為落腳點,整個教學過程就是幫助學生提高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及解決問題的技能過程。

(五)增加了教學評價的內容。

明確指出教學評價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對教師教學檢查、對學生學習檢查可採用多種方式,不單只是筆試。恰如其分地安排好地理作業(書面作業、製作模型、寫地理小論文、觀察月相等)對學生學習評價,不僅要關注課本學習的考查,還考查學生進行活動時的參與度。

在取得一些成績的同時,我們也面臨着一些問題和挑戰,這裏我們提出幾個思考:如何讓我組老師更新知識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如何讓我組教師儘快地轉變觀念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能力?

【第3篇】2010學年第二學期國中地理備課組總結範文

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即將結束,我們地理組的每位老師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盡心盡力,圓滿的完成了各項教育教學工作任務,併力爭做好每一項工作。現將本學期所做過的工作作一小結。

一、研究新課程,實施新課程。

本學期是我校實施地理新課程標準,使用新教材的第二學年。如何實施新課程,這是擺在全組老師面前的一大課題。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此次課程改革所產生的深刻的變化將反映在我們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教學行為的改變上。開學時,組織全組老師對新課程教學進行精心安排,使全組老師初步把握新課程的基礎理念,理解新教材的基本內涵,老師們通過認真閲讀新教材,發現新教材的實用性,不但使用課本中的案例,還增加有説服力的案例,便學生理解和自學,更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課堂上,各位教師注重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尤其是適合地理學科的“直觀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

充分利用每一週一次的備課活動時間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研討、分析教材,逐步做到組內統一備課、統一進度、統一教案。所有教師都認真學習了教育理論和新課程標準,刻苦鑽研教材,充分利用教學專業報刊和互聯網,大家互相學習製作電子課件技術,分頭尋找資料,分工合作,做到了資源共享,每節課都製作了ppt,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的運用方面有了較大的收穫和提高,並且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激發了學生興趣,而且有利於本學科資料的積累和補充。並瞭解學科最新動態,提高理論水平和修養,高質量的完成了地理課的教學任務。

教學形式疑問化和開放化。該教學模式通過創設教學情景,設計程序式的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逐步進行探究發現,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一些新問題,向學生介紹問題的條件,指導學生觀察、分析,而不把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讓其自己去思考探索,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得出結論,教師及時點評小結,指出最佳途徑,揭示正確的規律和一般方法。這有利於展開學生思維,形成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習慣,通過案例學習促進學生形成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的培養及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教學內容地圖化。地圖(圖像)及各種圖幅是實現該教學模式的重要手段,要把地理信息通過圖片、圖像、音像等多媒體技術根據教學需要突現給學生,學生可以形象、直觀、地獲得一些難以直接觀察、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地理信息,從而能較快感知認識地理現象和地理規律。

二、加強學習,完善自我。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做到課堂教學的完全公開,在本備課組內開展教學研討,逐步形成了互相觀摩、積極研討的好氛圍。教師每聽一節課,都互相交流意見,肯定優點、指出缺點,使新教師得到了迅速地成長,教師在上好每堂課的基礎上,面對學生厭學,不重視地理學科的學習現狀,努力思考,尋找突破口,尋求新的教學策略,採用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以上是我組一學期來的工作小結,在取得一些成績的同時,我們也面臨着一些問題和挑戰,這裏我們提出幾個思考:如何讓我組老師更新知識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如何讓我組教師儘快地轉變觀念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能力?在下學期中,我組將繼續以積極姿態投入到教育教學中,爭取更大的成績。

xx年6月20日

【第4篇】高中地理備課組學期教學工作總結

高中地理備課組學期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一、基本情況分析

(1)我組共有五位成員,均為專業老師。

(2)本組教師工作量:周課時均在2課時左右。

二、指導思想:

在過去的一個學期裏,我們高一地理備課組齊心協力,以新課程理念為核心,以現代教學觀念和活動單導學模式為實踐指導,以推進中學地理素質教學為工作中心,切實落實學校在各項工作的要求,加強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研究探索。以創建優秀備課組為目標,和諧共處,總結經驗,發揮優勢,改進不足,集全組教師的工作力和創造力努力工作。

三、本學期以來所做的工作:

1、規範備課組活動制度

每週三上午第二、三、四節課為備課組活動,為提高活動的實效性,每次活動都先上課後評課,由於本組特殊性-人少,多個老師跨高二、高三,因此課型較全有新課、複習課、試卷評講課等。每次活動由一個人主講,就是具體的上課流程,然後由聽者進行評議,大家統一意見。在佈置相應作業時,強調題目要少而精,同時黃老師、金老師兩位老師幫助把握考試方向。我覺得我們這樣長期的堅持是有效果的。通過活動將地理教師凝結為一個整體,發揮整體作用,實現智慧互滲。

2、備課組活動中的研究性

俗語説,教而不研則疆,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尤其是新課程方面的內容並做好《課堂動態生成資源的實踐》讀書筆記,在教學中付諸實施。

3、加強教學科研工作。

(1)、我組準備研究的課題《高中地理課小組合作學習研究》在本學期初步落實了課題研究的具體工作,準備教學實驗的償試和理論研究。

(2)、青年教師充分利用我組的資料優勢,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並收到較好的效果。所有配合新課程的教學課件、錄像、影片均為本組教師收集和自制。

4、加強課堂教學的模式化

教學內容地圖化。地圖(圖像)及各種圖幅是實現該教學模式的重要手段,要把地理信息通過圖片、圖像、音像等多媒體技術根據教學需要突現給學生,學生可以形象、直觀、地獲得一些難以直接觀察、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地理信息,從而能較快感知認識地理現象和地理規律。

教學形式疑問化和開放化。該教學模式通過創設教學情景,設計程序式的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逐步進行探究發現,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一些新問題,向學生介紹問題的條件,指導學生觀察、分析,而不把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讓其自己去思考探索,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得出結論,教師及時點評小結,指出最佳途徑,揭示正確的規律和一般方法。這有利於展開學生思維,形成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習慣,通過案例學習促進學生形成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的培養及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教學過程訓練化。教學本身就是通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掌握技能,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而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個認識、理解、練習、再認識、再理解、再練習……。最後達到熟練的過程。本模式以圖作為出發點,又以圖作為落腳點,整個教學過程就是幫助學生提高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及解決問題的技能過程。

5、增加了教學評價的內容。

明確指出教學評價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對教師教學檢查、對學生學習檢查可採用多種方式,不單只是筆試。恰如其分地安排好地理作業(書面作業、製作模型、寫地理小論文、觀察月相等)對學生學習評價,不僅要關注課本學習的考查,還考查學生進行活動時的參與度。

最後我們也意識到在取得一些成績的同時,也面臨着一些問題和挑戰,這裏我們提出幾個思考:如何讓組內老師更新知識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如何讓我組教師儘快地轉變觀念以適應新的活動單導學模式的要求,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能力?

歲月匆忙中,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即將結束了。欣喜的是在這匆忙的歲月流逝中,不僅留下了我們忙碌的身影,也留下了我們辛勤耕耘的足跡,留下了我們幸福,哀傷,快樂,痛苦的淚水。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五年級二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一學期來,我按照學校教學工作的要求,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同事請教,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

一、班級情況分析。

全班共有學生51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5人,從總體看,學習風氣良好,同學之間團結友愛、互相幫助,課堂上多數同學勤于思考、敢於質疑、勇於實踐,但語文成績還不是很理想,學生的發展也不是很平衡,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好的學生有樑貝貝,賀樸兒等同學,他們積極上進,刻苦認真,但也有姚家豪等同學一字不動的學生,成績極其差。針對這些情況,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搞好班級工作,我在本學期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努力。

(一)、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在對學生進行紮實的語文基本功訓練的同時,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教育,瞭解革命戰爭的艱苦,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學習革命前輩的遠大志向和***精神,從小樹立為祖國刻苦學習的理想;繼承和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受到尊敬師長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等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培養熱愛科學勇於實踐和創新的精神,培養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陶冶愛美情趣。

(二)、認真備課。

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儘量做到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課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並多方蒐集有關資料。

(三)、提高上課技能。

在課堂上,我力求講課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同時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同時,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與同年級教師協商,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改進工作。

(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讀課文、劃出生字詞、想想講了一件什麼事情、找問題、思考課後題),堅持課前預習,並讓學生在預習中發現問題,在學習課文時,大膽質疑,我充分鼓勵,並根據問題的難易讓他們進行獨立思考、同桌討論、前後桌討論、小組討論或全班爭論,我當引導者,最後還由個別同學上來做總結。這樣,就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排除學生作消極聽客的現象,而讓他們成為積極的求知者和主動的參與者,成為學生的主人,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又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既符合了教改特點,又提高了課堂效率。

(六)、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

俗話説,“磨刀不誤砍柴功”。最重要的學習莫過於方法的學習。搞好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有很大的好處的。有的同學為什麼老是玩,可成績卻不錯,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強調上課專心聽講,及時對知識進行鞏固,然後還要及時複習。有人説,聰明與否,在於是否思考。這是很關鍵的,我們要着重指導學生學會思考。睡前回顧當天所學,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方法多,但要適用,易行,便於操作,還要督促學生堅持。

(七)、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做好課後輔導。

本學期按照學校要求,對學生的作業佈置實行了實驗與研究,分必做題和選做題,基本上實行了作業超市,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和選擇權。

同時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並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並認真細緻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後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後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拌腳石,在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特別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鬆,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慾也會隨之增加。

一個學期來,我們六年級備課組的全體成員團結、互助、合作,不僅共同完成了學校佈置的各項工作,還按照開學初擬訂的備課組工作計劃落實了每一個工作要點。現將一個學期來我們所做的工作總結匯報如下:

1、統一課程進度,統一教學目標,統一命題,統一考試,體現了集體的智慧。

2、積極探索語文閲讀教學的多種途徑,嘗試生本教育教學模式,抓好課堂教學的主陣地。

3、我們備課組同仁們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精誠團結,樹立共同的目標,為學校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4、加強了集體備課活動,為了提高集體備課的效率,經常相互聽課、評課、磨課、交流、切磋。

5、組織好組內各成員積極參加學校的教學展示活動,高質量地開展好邀請課和公開課。

6、四位老師分為兩組,每週一、三輔導優生,二、四輔導差生,在對待培優補差的工作時,毫無怨言。

7、注重記錄反思,本期所有的老師都在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在實踐研究中,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8、認真領會生本理念,堅持一切“以生為本”的新型教學方法,努力使每一位學生成為善學習、能創造的人才。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和進行課堂教學。

9、我們互相學習好的教學方法,好的教學課件,好的教學經驗,發現問題及時探討。

10、自從學校為年級組配置一台電腦後,全體老師為了提高電腦知識與技能,努力學習,不斷地尋找機會學習使用電腦。如,從來沒有用過word文檔的李海燕老師在出複習資料時,親自出馬,慢慢地用拼音打着字,不懂就問,那種認真地學習精神讓人肅然起敬。

雖然工作的確做了不少,也做好了不少的工作,但是在工作的過程中也存有許多的不足之處。如:

1、培優補差,時間倉促,方法不對。六年級的最後總複習階段才進行這一項工作為時已晚,我認為這項工作要從低年級抓起。

2、年級間的語文活動開展太少,如作文競賽、讀書競賽、語文知識競賽活動等。活動是學生學習的載體,活動是學生學習的靈魂,活動是學生寫作的源泉。

3、互相聽課交流還是少了,本期作為備課組長的我上了五堂“生本”嘗試課,可是卻沒有認認真真在組裏面聽其他三位語文老師上的課,下期一定注意改進。

4、集體備課經驗不足,總感覺有時無法把握好到底怎麼做才是正確的。由於我們集體備課只是最後兩個單元作了安排,許多方面還有待探索改進。

【第5篇】下學期高一、高二地理備課組工作總結

下學期高一、高二地理備課組工作總結範文

本學期來,我們地理備課組三位老師:我、時常武老師和史麗萍老師認真積極地參加學校組織的政治及業務學習,在平時的工作中大力提倡堅持真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勇於吃苦的精神,立足崗位,與時俱進,履行職責,紮實搞好本職工作。把良好的師德化為實際的行動,把教學的高質量作為工作追求的目標,把教科研的能力作為自我培養的重點,力爭做到才學高、師德好、質量優、創新精神強。我們三位老師總是積極參加集體備課,共同討論問題,共同商議,做到期初有計劃,期中有小結,期末有總結。特總結如下幾點:

(一)研究新課程,實施新課程。

如何實施新課程,這是擺在全組老師面前的一大課題。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此次課程改革所產生的深刻的變化將反映在我們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教學行為的改變上。因為任何一項課程改革的設想,最終都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實現、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種新觀念的確立,都是對舊觀念的一種變革,而變革的往往是那些我們已經駕輕就熟的東西,這對許多人來説,不是沒有痛苦的。

開學時,我們組織全組老師對新課程教學進行精心安排,使全組老師初步把握新課程的基礎理念,理解新教材的基本內涵,老師們通過認真閲讀新教材,發現新教材的實用性,不但使用課本中的案例,還增加有説服力的案例,便學生理解和自學,更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課堂上,各位教師注重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尤其是適合地理學科的“直觀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

(二)實施“青藍”工程,培養新教師。

本學期開學初,在學校安排下,我和史麗萍老師分別與時常武老師結成師徒關係。新教師做到聽一節課,上一節課,學期總聽課已超額完成所規定的課數;我們每聽一節課,都相互交流意見,肯定優點、指出缺點,使我組的教師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三)加強教學科研工作。

青年教師充分利用我組的資料優勢,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並收到較好的效果。所有配合新課程的教學課件、錄像、影片均為本組教師收集和自制。

充分利用每週的集體備課活動時間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研討、分析教材,逐步做到組內統一備課、統一進度、統一作業、統一教案。所有教師都認真學習了教育理論和新課程標準,刻苦鑽研教材,充分利用教學專業報刊和互聯網,瞭解學科最新動態,提高理論水平和修養,高質量的完成了全級地理課的教學任務。

做到課堂教學的完全公開,在本備課組內安排我和史麗萍老師新課程教學研討課,逐步形成了互相觀摩、積極研討的.好氛圍。

(四)加強課堂教學的模式化

教學內容地圖化。地圖(圖像)及各種圖幅是實現該教學模式的重要手段,要把地理信息通過圖片、圖像、音像等多媒體技術根據教學需要突現給學生,學生可以形象、直觀、地獲得一些難以直接觀察、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地理信息,從而能較快感知認識地理現象和地理規律。

教學形式疑問化和開放化。該教學模式通過創設教學情景,設計程序式的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逐步進行探究發現,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一些新問題,向學生介紹問題的條件,指導學生觀察、分析,而不把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讓其自己去思考探索,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得出結論,教師及時點評小結,指出最佳途徑,揭示正確的規律和一般方法。這有利於展開學生思維,形成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習慣,通過案例學習促進學生形成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的培養及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教學過程訓練化。教學本身就是通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掌握技能,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而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個認識、理解、練習、再認識、再理解、再練習……。最後達到熟練的過程。本模式以圖作為出發點,又以圖作為落腳點,整個教學過程就是幫助學生提高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及解決問題的技能過程。

(五)增加了教學評價的內容。

明確指出教學評價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對教師教學檢查、對學生學習檢查可採用多種方式,不單只是筆試。恰如其分地安排好地理作業(書面作業、製作模型、寫地理小論文、觀察月相等)對學生學習評價,不僅要關注課本學習的考查,還考查學生進行活動時的參與度。

在取得一些成績的同時,我們也面臨着一些問題和挑戰,這裏我們提出幾個思考:如何讓我組老師更新知識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如何讓我組教師儘快地轉變觀念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能力?

【第6篇】2010學年下學期高一、高二地理備課組工作總結範文

本學期來,我們地理備課組三位老師:我、時常武老師和史麗萍老師認真積極地參加學校組織的政治及業務學習,在平時的工作中大力提倡堅持真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勇於吃苦的精神,立足崗位,與時俱進,履行職責,紮實搞好本職工作。把良好的師德化為實際的行動,把教學的高質量作為工作追求的目標,把教科研的能力作為自我培養的重點,力爭做到才學高、師德好、質量優、創新精神強。我們三位老師總是積極參加集體備課,共同討論問題,共同商議,做到期初有計劃,期中有小結,期末有總結。特總結如下幾點:

(一)研究新課程,實施新課程。

如何實施新課程,這是擺在全組老師面前的一大課題。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此次課程改革所產生的深刻的變化將反映在我們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教學行為的改變上。因為任何一項課程改革的設想,最終都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實現、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種新觀念的確立,都是對舊觀念的一種變革,而變革的往往是那些我們已經駕輕就熟的東西,這對許多人來説,不是沒有痛苦的。

開學時,我們組織全組老師對新課程教學進行精心安排,使全組老師初步把握新課程的基礎理念,理解新教材的基本內涵,老師們通過認真閲讀新教材,發現新教材的實用性,不但使用課本中的案例,還增加有説服力的案例,便學生理解和自學,更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課堂上,各位教師注重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尤其是適合地理學科的“直觀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

(二)實施“青藍”工程,培養新教師。

本學期開學初,在學校安排下,我和史麗萍老師分別與時常武老師結成師徒關係。新教師做到聽一節課,上一節課,學期總聽課已超額完成所規定的課數;我們每聽一節課,都相互交流意見,肯定優點、指出缺點,使我組的教師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三)加強教學科研工作。

青年教師充分利用我組的資料優勢,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並收到較好的效果。所有配合新課程的教學課件、錄像、影片均為本組教師收集和自制。

充分利用每週的集體備課活動時間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研討、分析教材,逐步做到組內統一備課、統一進度、統一作業、統一教案。所有教師都認真學習了教育理論和新課程標準,刻苦鑽研教材,充分利用教學專業報刊和互聯網,瞭解學科最新動態,提高理論水平和修養,高質量的完成了全級地理課的教學任務。

做到課堂教學的完全公開,在本備課組內安排我和史麗萍老師新課程教學研討課,逐步形成了互相觀摩、積極研討的好氛圍。

(四)加強課堂教學的模式化

教學內容地圖化。地圖(圖像)及各種圖幅是實現該教學模式的重要手段,要把地理信息通過圖片、圖像、音像等多媒體技術根據教學需要突現給學生,學生可以形象、直觀、地獲得一些難以直接觀察、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地理信息,從而能較快感知認識地理現象和地理規律。

教學形式疑問化和開放化。該教學模式通過創設教學情景,設計程序式的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逐步進行探究發現,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一些新問題,向學生介紹問題的條件,指導學生觀察、分析,而不把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讓其自己去思考探索,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得出結論,教師及時點評小結,指出最佳途徑,揭示正確的規律和一般方法。這有利於展開學生思維,形成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習慣,通過案例學習促進學生形成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的培養及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教學過程訓練化。教學本身就是通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掌握技能,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而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個認識、理解、練習、再認識、再理解、再練習……。最後達到熟練的過程。本模式以圖作為出發點,又以圖作為落腳點,整個教學過程就是幫助學生提高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及解決問題的技能過程。

(五)增加了教學評價的內容。

明確指出教學評價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對教師教學檢查、對學生學習檢查可採用多種方式,不單只是筆試。恰如其分地安排好地理作業(書面作業、製作模型、寫地理小論文、觀察月相等)對學生學習評價,不僅要關注課本學習的考查,還考查學生進行活動時的參與度。

在取得一些成績的同時,我們也面臨着一些問題和挑戰,這裏我們提出幾個思考:如何讓我組老師更新知識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如何讓我組教師儘快地轉變觀念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