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鄉鎮2021年工作總結和2022年工作計劃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1W

【概述】

鄉鎮2021年工作總結和2022年工作計劃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汶震郎”為你整理了這篇鄉鎮2021年工作總結和2022年工作計劃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2021年,是本屆政府的收官之年,同時也擔負着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重要使命。回顧過去的五年,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鎮人大的監督支持下,深入實施“工業強鎮”“生態立鎮”“文化活鎮”“和諧優鎮”戰略,主動順應新格局、適應新常態、響應新號召,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幹,較好地完成了鎮十八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過去五年,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經濟增長蹄疾步穩。2021年,預計實現財政總收入2.6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億元,同比2017年底分別增長218.16%和213.97%,五年年均增長分別為33.56%和33.11%。2021年,規上工業總產值將突破20億元大關,規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實現5.75億元,五年年均增長分別為18.65%和11.45%。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9.9億元、工業投資26億元。

產業發展齊頭並進。“一產”優勢全面迸發。持續實施杭州市整鄉鎮推進山區農業產業項目,大力發展“水稻”“茶葉”“油茶”三大主導產業。累計實現農業總產值21.04億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86萬元。“二產”轉型全面推進。處置低效工業用地25家,整治“低散亂”企業38家,淘汰落後產能項目6個,完成數字化改造攻關項目10個。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級中小科技型企業20家,申報各類專利260餘件。杭州正和納米科技有限公司被認定為杭州市首批“未來工廠”體系、“數字化車間”培育企業。“三產”紅利全面釋放。做深農旅融合文章,推出水上樂園、稻田小火車等網紅打卡點,建德豐收稻香民俗風情精品線成功納入2020年浙江省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秋冬精品線;新昌老街火爆運營,打響“稻香奇妙夜”品牌,2021年國慶七天老街旅遊收入達1300萬元。五年來,全鎮共接待遊客105萬人次,旅遊收入達1.2億元。

重大項目有序推進。特色項目招引有力。赴上海、江蘇等地“敲門招商”120餘次,累計接待客商500餘批次,招引億元以上項目8個,總投資達17.55億元;總投資5.2億元的杭州絲綢服飾創新園項目,已完成一期投資1.33億元;投資2.25億元的中興PC構件項目和投資1.3億元的正發原料藥製造項目均已建成投產;投資3億元的興農發生豬養殖項目已實現高產;投資1700餘萬元的博馬生態農業觀光園一期、二期已建成投產;投資5000餘萬元的超啟青少年素質教育實踐基地開放運營,2021年國慶期間接待遊客數達3000人次。基礎項目推進有力。累計完成土地徵收485畝、房屋徵遷246户、非糧化整治400餘畝、拋荒田整治3400餘畝,有效保障基礎設施、重點產業、專項工程順利推進。完成世行貸款項目18個,生態治理成效凸顯。投資9800餘萬元完成河道整治52.5公里,投資8000餘萬元完成15個山塘水庫除險加固,保障農田水利灌溉。要素保障實施有力。紮實開展“空間先行頭雁工程”,累計完成建設用地復墾260畝、墾造耕地3700畝、低效用地盤活209畝。全力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省級示範鄉鎮創建,累計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驗收4400畝,旱地改水田項目驗收600畝,農村宅基地復墾項目驗收61畝,全面保障產業轉型發展項目的指標需求。

(二)過去五年,變革能力明顯提高、改革創新持續深入

稻香小鎮擴容提質。綜合能級大提升。累計投資2億元完成萬畝農田高效節水灌溉、清水平台遊步道等基礎設施提升項目30個;緊盯糧食保供,打造永久示範性保護農田5.1萬畝、省市縣三級糧食功能區面積1.5萬畝,連續十一年獲評“杭州市糧食生產先進鎮”,2021年獲省級糧食增產保供成績突出集體等榮譽稱號;編制完成稻香小鎮鄉村振興農創示範帶概念規劃和農創客專項規劃。聯盟共建大成效。成立“稻香小鎮”農創大黨委,建立農創聯盟,組建杭州稻香小鎮農創工場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建立“六中心”,實行“六統一”,擦亮稻香小鎮區域公用品牌;全域謀劃“13147”黨建聯盟發展模式,搭建片區共富抱團發展新格局。活動宣傳大名聲。成功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浙江慶豐收主場活動、長三角稻香生活節、首屆中國(建德)水稻產業發展論壇等系列活動和杭州市首站亞運進鄉村等重大賽事,稻香小鎮區域影響力、競爭力穩步提升;全方位、多層次暢通宣傳渠道,累計登上央視1套、4套、13套等中央媒體11次。

農業園區高位啟航。推動農業迭代升級。推廣稻鼈共養、稻蝦共養、稻魚共養等稻田綜合養殖模式,實現畝均增收5000元;落地全國首個疊盤暗出苗育秧技術,壓縮時間成本75%、降低畝均成本30%、提高畝均產量25%,稻香小鎮大米獲評“浙江好稻米”優質獎、“杭州十大好味道”金獎;全面啟動省級“三農新基建”項目,推廣數字化場景應用;成功列入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完成儒博生態園區等項目建設6個,推進在建項目19個,累計完成投資4.4億元。爭創綠色有機示範。投入生態環保資金300萬元打造核心區綠色防控有機示範區;推動農業面源精準治污,成功列入環保部首個有機食品全域試點鄉鎮,目前已認證有機產品企業13家,認證面積約2.2萬畝;有機茶葉中白4號每公斤單價最高達萬元以上,有機山茶油2021年實現銷售產值達2.2億元。大力扶持特色產業。投資1350萬元完成西鄉草莓園(一期)項目建設,建成面積213畝,引進兩家優質農企入駐園區,首批上市的“建德紅”草莓憑藉週期短、品質好、效益高等優勢入駐盒馬鮮生、京東生鮮等高端電商平台。

千年古城煥發新機。深究古城文化。啟動新昌古城復興計劃,對6處遺址進行復查,採集石器、陶片等200餘件,發現古墓葬5處,完成古碑拓印9塊,成功列入杭州市第一批千年古城復興試點。做好歷史風貌的保護工作,積極申報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深挖紅色文化。新建中共嚴衢工委紀念館,構建“四學八講·四聯六創”的學習主框架,切實把學習轉化為工作動力和發展成果。深耕稻作文化。立足農耕優勢,開展共享稻田認領活動,打響“你的第二課堂”研學品牌。

農創基地做大做強。持續壯大創客隊伍。出台扶持政策,破解物流成本高、融資難度大等問題,重點扶持電商、直播帶貨等新型業態。建成全省領先的農創客中心,打造杭州市首家“雙千”直播空間點,新建集倉儲、冷藏、物流為一體的電商基地,建設“一公里”驛站。截至目前,共孵化和培育農創客團隊117家、創業青年469人,2021年預計實現銷售額1.8億元。持續搭建校企合作。與浙江農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共建農創客培養基地,與浙江工業大學聯合舉辦中國?建德稻香小鎮綠色農產品包裝設計大賽。農創客中心被授予“杭州市大學生創業園”和“建德市青年人才驛站”等稱號,貴妃青創農場獲評省級示範性青創農場。持續推進活動升級。成功承辦長三角大學生農創日、杭州市第二屆農創客大賽等活動,全面激發農創客創業創新活力;成立省級“同德e創”網絡文化家園,為農創客開闢電商直播等新零售平台提供網絡服務;黃建發等3位副省級以上領導蒞臨指導,並給予高度評價。

(三)過去五年,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美麗城鎮精彩亮相。小城鎮整治強基礎。累計投資1.29億元完成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建設項目50個,整治改善“線亂拉、道亂佔、房亂建、車亂停”等現象,推動集鎮舊貌煥新顏,成功創成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省級樣板鎮。大項目實施見成效。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基礎上,又投資2.1億元完成壽昌江流域綜合治理、鄰里中心、城鎮客廳等美麗城鎮建設項目42個,提升全域市政設施、人居環境、全面賦能智慧治理;構建“衣食住行遊”的15分鐘優質生活圈,切實提升羣眾幸福感,成功創建杭州市美麗城鎮樣板鎮。集羣化聯動聚合力。發揮浙西鄉村區域優勢,構建大同、李家、航頭三鎮美麗城鎮集羣化發展模式,實現“黨建、產業、旅遊、文化、智治”的共建共享。國慶期間首次推出三鎮旅遊聯票,累計銷售3200套,增加旅遊收入80餘萬元。

美麗鄉村頻現亮點。特色創建紮實推進。累計創建1個杭州市風情小鎮、4個杭州市精品村、2個建德市特色村、10個建德市達標村。26個行政村成功創建A級景區村,富塘村成功創建AAA級景區村,永平村順利通過AAA級景區村驗收。全力推動稻香農創線、浙人尋根線等“一廊十線”美麗鄉村示範線創建,串聯永平、高橋、胡村源等村打造的畲鄉風情線,勇奪全市“美麗鄉村示範帶大比武”第一名。環境提升高質高量。積極推進全域環境綜合治理,累計投資1760萬元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提標改造工程、集鎮和園區零直排工程;大同、富塘、郎家等7個村成功創建杭州市垃圾分類示範村;啟動國衞創建三年專項行動,順利通過杭州市國衞創建初驗。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總投資7000餘萬元完成“四好農村路”項目建設43個,2020年大同鎮被評為“杭州市四好農村路示範鄉鎮”。投資600萬元改造村級黨羣服務中心22個,成功培育星級文化禮堂24個。

專項行動碩果累累。無違建創建強勢推進,累計拆除存量違建30萬平方米,完成“兩路兩側”“四邊三化”等督辦點位整改788個;堅持帶圖審批、強化新違防控,從嚴推進“減庫存、控增量”,2020年成功創建杭州市“無違建鎮”。2021年成功創建浙江省“園林城鎮”。“五水共治”持續鞏固,強化流域治理,推進幸福河湖建設。認真開展“交通安全百日攻堅”行動,高分通過杭州市電動自行車專項整治工作驗收。

(四)過去五年,社會事業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持續向好

疫情防控常抓不懈。堅守一線防輸入。全面排查、盯住卡點、落實管控、守好“小門”,實現鎮域範圍新冠疫情零感染、零發生;加強國內中高風險地區、境外來建返建人員、冷凍食品鏈排查,突出重點場所、重點人員、重點機構防控。接種疫苗防擴散。構築安全免疫屏障,啟動疫苗接種方艙49次,累計接種疫苗成年人2.9萬人、未成年人3826人,已接種完成三針劑9700人,接種率達95.83%。從嚴監管防反彈。強化“市—鎮—村”三級防控信息對接,嚴格執行上級指令,保障全鎮防疫防控上下聯動、同頻共振;全面落實醫療防護、生活用品等各項應急物資準備保障。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民生工程有序推進。新建勞村幼兒園、大同中學籠式足球場,改擴建上馬國小、大同中學食堂;建成全國甲等衞生院大同中心衞生院、國家二級養老機構大同頤養院、四星級殘疾人之家;鎮源村未來鄉村衞生室入選省衞健委數字化改革基層創新項目儲備庫,衞生室建成以來累計服務村民2600餘人次。民生福祉有力保障。提升“最多跑一次”服務實效,實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一次辦結”服務模式,建德市便民服務中心大同分中心投入使用以來,受理辦件12.1萬件,辦結率達100%。累計發放困難人員救濟金8000餘萬元,覆蓋1.75萬人;投入城鄉醫保鎮級配套資金3036萬元,實施困難羣眾住房救助252户;開展衞計服務1100餘次,組織專項技能培訓55場,家庭醫生簽約2.3萬餘人。文化惠民不斷深入。連續舉辦五屆稻香小鎮開鐮節,成功打造地方農事節慶品牌;持續擦亮“西鄉講堂”宣講品牌,開展文化下鄉活動260餘場,鎮源村獲評浙江省戲曲之鄉;開辦暑期春泥計劃活動30餘場;大同書院成立10週年,累計服務本地中國小生3萬餘人次。

高效治理穩步推進。數字賦能優治理。投入500餘萬元打造城市大腦大同分平台——“雲上稻香”,有效破解權力運行監督難、羣防羣控落地難、集鎮長效管理難等問題。“雲上稻香”平台被評為杭州市城市社區智慧治理十佳案例。雲上調解破難題。研發“雲上調解”APP,組建中心、專家、法律服務三支專業化隊伍,通過“點單式”專家問診和“派單式”專業調解,實現信息多跑路、羣眾少跑腿,累計解決糾紛1524件。平安創建見成效。持續深化“平安大同”建設,穩步推進“掃黑除惡”等專項行動,圓滿完成新中國成立70週年、建黨100週年維穩安保工作。“人防+技防”守住安全底線,全面推行“安全碼”,實現大數據精準管控小流域山洪、地質災害、老舊房屋等重點領域危險區域人員轉移。

(五)過去五年,權力運行規範有序、政府建設高效廉潔

責任落實到底到邊。在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講政治、講擔當、講法治、講廉潔,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嚴格履行“一崗雙責”,持續整治“四風”頑疾。出台《大同鎮黨員幹部八管八愛圖解》等管理規定,用制度管人管事,源頭規範權力運行。堅持依法行政,認真執行人大決議決定,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主動接受鎮人大的工作監督,自覺接受社會輿論監督。

清廉建設有力有為。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抓好各項決策部署,開展廉政風險“除險加固”工程,完成市委巡察及經濟責任專項審計,將廉政風險點排查工作延伸到下屬行政村、企事業單位,作風建設不斷深化。不折不扣落實清廉鄉村基層小微權力運行,實現村級事務內容全公開、過程全管控。落實“五事三制”工作機制,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累計查辦黨員違紀案件78件,處理黨員幹部78人。

二、2022年主要目標和重點工作

2022年,我們將繼續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鎮第十六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在鎮黨委的帶領下,爭做浙西地區“共同富裕”的示範鎮。建議2022年,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0%,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投資增長8%;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增長8%,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

根據上述目標,重點打造“六個樣板”,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推進轉型升級,高質量打造質效雙升產業樣板

一產向精品農業轉型。主導產業提質擴面。推進杭州市整鄉鎮山區產業發展項目,擴大茶葉、油茶等主導產業種植面積,提高經濟效益。優化農業品種培育,提升社會化服務水平。深化發展稻田綜合養殖、生態茶園和綠色生態防控。農業試點加快創建。繼續推進“六中心”建設,完善“六統一”標準,構建全省領先的數字農業大腦,建設智慧農機服務中心及農機共享系統,配合智能無人機自動巡田、物聯網農田小氣候監測等智能化場景搭建,提高農業產出和農產品品質。農旅融合持續深入。圍繞“一心一廊一環三片多點”總體佈局,打造稻香農創、畲鄉風韻、浙人尋根等精品線路。挖掘農業生態、旅遊休閒、文化產業價值,構建生產、加工、物流、銷售、旅遊、科技於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條。

二產向高精尖新轉型。組建專班,加快項目招引。堅持招商引資“一號工程”不動搖,建立工作專班,主要領導帶頭、班子成員齊上、外派幹部蹲點、全體幹部參與,共同開展項目招引。做大做強碳酸鈣產業鏈,促進金石亞藥、農光互補新能源光伏發電等項目落地,加快推進總投資1.2億元的正創高分子新材料項目完工並投入使用。提檔升級,拓展園區空間。進一步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提升通用南路、永興路及全眾廠區大門西側路段道路工程,完成正創區塊、正和教練場區塊“三通一平”。精準對接,力促項目見效。充分利用臨平新區喬司街道絲綢服裝企業拆遷搬遷轉移契機,促進絲綢小微產業園項目(一期)廠房企業招引、(二期)廠房開工建設,力爭實現小微產業園高質量集聚化發展,形成上下游產業配套的工業體系。

三產向特色服務轉型。豐富老街業態。積極鞏固景區鎮創建成果,持續打造“稻香奇妙夜”特色街區品牌,做細做深“品夜宵、逛夜市、賞夜景、聽夜曲”四篇文章,合理佈局老街(二期)業態,配套公共基礎設施,提高景區鎮旅遊接待水平。打造研學基地。投入使用超啟素質拓展基地,完成水稻科普館、草莓果醬房等建設,打造集農業體驗、勞動教育、親子休閒為一體的農耕特色的研學體系。發展六次產業。以鄉村聯盟、聯合發展為突破口,實施千畝草莓精品園(二期)項目,促進草莓產業集羣化、規模化發展,引入“數字、觀光、訂單”等農業新概念,形成採摘體驗、科普教育、觀光旅遊於一體的農旅融合產業園。

(二)放大雙創優勢,高質量打造創新驅動創業樣板

加速創新驅動。出台硬核政策。針對“超級稻、雜交稻、狀元稻”三類35週歲以下的青年人才,出台“育秧”工程三年行動實施方案,通過“三種幫教模式”“四個培養階段”“十門公開課程”,全方位提高青年人才唯實惟先、敢闖敢拼、善作善成的綜合素質。加強院校合作。建立高層次人才聯絡站,鼓勵大同籍在外高層次人才成立鄉村振興顧問團隊,積極開展項目合作、專家服務。引進中國農業大學、中國水稻研究所、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支持企業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後(博士)科研工作站建設,引進更多“國”字號項目。升級賽事活動。舉辦全球農創客大賽、長三角大學生農創日暨農創項目路演活動、稻香生活節等活動(賽事),通過精準對接、路演評審,落地一批有發展前景和帶動效應的農創項目。

搭建創新平台。以農創夢工場為主窗口。持續放大“稻香小鎮·農創夢工場”區域公用品牌效應,以大聯盟合作運營模式深入打造農創品,彰顯農創創新效應、孵化效應和乘數效應。以生態有機示範為主抓手。完成綠色防控殺蟲燈全覆蓋,建設200畝生態種養標準地、生態溝渠,帶動農户生產高附加值的綠色有機農產品。以農創培養基地為主平台。全面完善能力培訓、要素保障的服務體系,繼續舉辦創業創新、職業技能培訓等各類活動,探索建立直播學院,計劃打造200餘畝農創產業示範基地,搭建功能更全的創業平台。

匯聚創業資源。探索“政府主導、行業集聚、企業抱團”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鼓勵企業間加強技術交流合作,共享創新成果。抓住三支隊伍,深入實施“千名農創、千名婦創、千名工匠”計劃,開發“浙有她”數字服務平台,聚焦“大同保姆”小切口,精準服務西鄉巾幗。提升勞務輸出質量,強化品牌宣傳和組織管理,充分對接供給端和消費端,以點帶面促進更多的閒置勞動力再就業,不斷壯大創業生力軍。

(三)致力品質宜居,高質量打造城鄉融合發展樣板

推進項目建設。繼續做好美麗城鎮建設項目,加快江濱安置房項目建設,投資1900萬元打造大同會館,配套建設遊客中心、特色文化展陳工程,保護、傳承老街文化。全面做好“土地整治、建設用地整治、生態環境整治”三大類項目,做好中央環保督察迎檢工作,推進風險排查和問題治理,不斷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發力拆違治水。完善建房體系,堅持帶圖審批,確保新建房屋合法合規。推進“拆、改、用”三篇文章相結合,切實改善鎮村面貌。投資3300萬元建設大同段“幸福河湖”工程,做好集鎮污水零直排創成區的長效運維管理工作,全力打造近水康養惠民的宜居之河、保障經濟持續發展的富民之河。

塑造全域美麗。着眼全域美麗,重點圍繞新老省道、大長線、勞田線開展立面整治、示範帶打造。投資500萬元實施永盛村浙江省一事一議項目、投資500萬元實施勞村村杭州市特色村項目、投資300萬元打造“13147”農旅風情示範精品線(一期)項目、投資200萬元修復“壽龍古道”,打造特色鮮明、內涵豐富、可遊可宿的美麗鄉村示範區。

(四)集成改革牽引,高質量打造數智鄉村賦能樣板

加大產業數字基建。建設水稻全產業鏈數字化系統,採集糧食功能區、高標準農田、永久基本農田等空間和屬性數據,實現“田間地塊精準定位,耕地質量、種糧屬性與補貼發放”智能化管理。構建互聯網平台體系,培育電子商務、平台經濟、產業鏈金融等新業態,打造2家“數字化車間”,形成“雲”上產業鏈,提升工業產業的競爭力。大力推動智慧旅遊建設,提供景點購票、商品郵寄、景區活動、遊覽路線等線上服務,提升遊客智慧化旅遊的新體驗。

豐富治理應用場景。推進涉農服務,投資450萬元搭建“浙農碼”“浙樣貼”“浙樣種”等數字三農應用場景。在建村釘平台增設垃圾分類“智能化監管”功能,實現垃圾收運數字化管理。在“雲上調解”APP設置“巡防巡查、信訪信使、調解調和、聯防聯控、業務看板、績分績效”等六大版塊,形成矛盾糾紛“採集上報、分流派發、處理承辦、回訪反饋、考核評價”的工作閉環,讓基層治理更智能。

共享數字治理紅利。推動“152”和“141”體系的有機銜接,按照四平台的模塊建設要求,迭代升級“雲上稻香”數字平台,形成“監管執法、應急管理、糾紛化解”治理一件事,構建高效協同的辦理機制。根據數字化承接能力,推進全科網格建設重塑,探索推進“一支隊伍管執法”,提升網格治理能力。立足消費者對綠色農產品的需求,着眼富餘農產品,提升交通+農業“通通帶”載體,實現農產品“就地變現”。

(五)突出共建共享,高質量打造共同富裕示範樣板

強化兜底保障功能。加強對五保户、低保户、殘疾對象、優撫對象等羣體的關心關愛。加快推進農村養老照料中心、老年食堂建設和適老化改造工程,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強化社會組織在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等方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擦亮美好教育名片。優化教育教學環境,投資1986萬元建設大同一小綜合樓,投資700萬元建設中心幼兒園上馬分園(一期)工程,投資390萬元改造大同國中宿舍樓。認真貫徹落實義務教育“雙減”工作要求,繼續實施好教育鼓勵和補助政策,提升教育水平和羣眾教育滿意度。

提升智慧醫養水平。投資200萬元推進未來鄉村衞生室擴面提質,充分利用“中醫治未病”的理念,提升羣眾治早治小的健康意識。完善“醫共體”建設,投資2700餘萬元建設大同衞生院(二期)工程,滿足養老就醫的迫切需求。抓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種工作,推進全民參與基本醫療保險,築牢健康防線。

助推千年古城復興。藉助杭州市“千年古城”復興試點創建的契機,編制並完善古城規劃,進一步挖掘新昌縣城故事,傳承弘揚“尚同”文化。積極申報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做好歷史建築的修繕保護工作,高標準推進溪口、盤山、勞村歷史傳統村落建設,挖掘“建德人”至新石器時代部落文明。

探索聯動共富密碼。在黨建引領的作用下,發動統戰、工會、共青團、婦聯、人武、轄區各基層黨組織共同參與“尋機問策”“把脈獻策”“精準對策”大討論,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力量,不斷尋求共同富裕的解題之法。

(六)推進政府提能,高質量打造高效廉潔實幹樣板

打造服務型政府,將尊重民意、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貫穿始終,加強政府服務能力建設。優化鎮、村兩級政務服務體系,充分發揮鎮村黨羣服務中心功能。繼續開展“比拼競賽、亮榜奪旗”活動,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激發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打造廉潔型政府,紮緊制度的籬笆,規範議事程序,增強行政決策民主化、規範化。持續推進數字化監督改革,探索村級小微權力規範運行的新路徑,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積極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深化幹部作風建設,樹立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的新風正氣,不斷激發清廉因子的內生動力。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全面構建“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推動政治生態向善向好。

Tags:鄉鎮 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