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食品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72W

農食品調研報告多篇

農食品調研報告篇1

加強農村食品藥品監管,確保農村羣眾飲食用藥安全,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的民生問題,也是近年來地方各級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積極深入探索,尋求根本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通過調查我市農村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現狀,總結推廣經驗,找準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加強和改進我市農村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提高農村飲食用藥安全保障水平的政策建議。

(一)農村食品生產流通消費情況

由於目前農產品生產主要以農户為單位,農業種養殖環節的污染嚴重,食品行業整體設施管理水平較低,農產品全過程質量監控難度大,食品生產企業相當一部分為家庭小作坊,特點是“小、散、亂、髒、差”,這種生產單位缺乏合格食品的基本條件,食品標準難以達到要求,食品安全難以保障。

目前,農村餐飲流通消費的主要形式有:

一是以集鎮為主的小餐飲店,主要針對場鎮居民、當地企事業單位接待和過往客人用餐。這些小餐飲店使用不合格食品,假冒偽劣和“三無”產品是其突出表現,變質的豬肉等食品大多都消費在這些地方。

二是農村“農家樂”,主要針對城市居民休閒度假用餐。居住在城市的人們週末去感受鄉村的寧靜已經是大多數城裏人度假的首選,加之政府積極鼓勵和扶持農家樂的發展,現在的農家樂經營規模較大,營業收入較高。而部分小型農家樂基礎設施落後,只有一個烹調間,拆菜、洗菜經常在院壩進行,服務人員多數為業主家裏人或親戚,不具備餐飲服務人員的要求,和集鎮小餐飲店一樣,也是不合格食品,假冒偽劣和“三無”產品的重災地。

三是農村自辦或請人承辦的家宴,主要針對農村一定範圍內的村民用餐。農村的這種聚餐普遍存在食品原料採購比較隨意,食品加工、保存不符合要求。這種形式的聚餐,人員集中、數量較大,極易發生大面積的食物中毒事件,其食品安全狀況令人擔憂。

四是農村中國小食堂,主要針對學校教師和學生用餐。由於校園學生集中,消費量可觀,加之學生辨別能力差、防範心理不強,學校部分餐飲管理人員和直接服務人員的個人利益驅使和“節約”的觀念,導致使用不合格食品、過期變質食品、剩飯盛菜較多。

五是景區特色餐飲,主要針對各地遊客旅遊用餐。我市的劍門關、昭化等景區特色餐飲服務火爆,雖然某些食品可以説是垃圾食品,但是他們還是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食用,因為他們代表了一種特色,一種味道。這些在景區景點附近的小型餐飲店中,環境衞生較差,經營者為了圖方便,用便宜的食材和油較為突出。

(二)農村藥品生產流通消費情況

主要是以鄉鎮中心衞生院、村衞生室以及單體藥店、連鎖藥店和個體診所的形式經營藥品,由於多年來農村實施了“兩網”建設,藥品的購銷都較為規範,村衞生室的藥品均由中心醫院提供,藥品質量得到了保證。

但在部分單體藥店、連鎖藥店和個體診所,特別是在村醫中,為了追求更多利潤,不從正規渠道採購藥品,出售、使用過期失效藥品現象還是較為突出。有的村醫和藥品零售商繼續使用明令淘汰的藥品,由於經常性的監管不到位,有的存在超範圍、超方式經營,一些過期藥品沒及時清退,繼續銷售給老百姓的現象。

目前,農村羣眾在藥品消費上,由於受經濟條件和文化素質的限制,大多數老百姓在就醫用藥時比較注重方便、便宜,主渠道仍以鄉、村醫療機構為主,而村級醫療機構規模偏小、品種不足,價格較高,給農村羣眾用藥帶來不便。加之農民對用藥安全缺乏足夠的重視,對用藥安全知識瞭解不多,購藥時不看説明,不看生產日期,一些老百姓還存在到集市上的遊醫藥販擺攤點購藥的現象,農村藥品安全隱患依然存在。

(一)xxxx市農村食品藥品監管取得的經驗

1、xxxx市食品藥品安全形勢總體較好,生產經營持證率不斷上升,監管頻率和監管力度不斷加強。近年來,沒有發生重特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切實保障了人民羣眾的飲食用藥安全。

2、創新食品藥品監管體系建設,初步探索出了適合農村食品藥品監管的模式。在青川縣初步建立以縣食品藥品監管局為統領,縣食品藥品監督稽查大隊和食品藥品檢驗所、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為執法和技術支撐,基層片區食品藥品監管機構為基礎的食品藥品監管體系架構。在劍閣縣食品藥品稽查大隊原內設機構變成獨立參公事業單位後,依據全縣地理特點和市場分佈,該大隊成立下寺、武連、普安、白龍、開封5箇中隊。青川縣的3個鄉鎮食品藥品監管站和劍閣的5箇中隊,對保證兩縣的基層食品藥品市場監管工作常態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xxxx市農村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現狀,

1、執法人員數量已遠遠不能適應和承擔全市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需要

目前,我市共有各種餐飲服務單位9800餘家,現有藥品、醫療器械生產企業10家,藥品經營企業及門店2098家、醫療器械經營企業168家、涉藥涉械使用單位3697家。而全市現有食品藥品監管人員300人,這300人肩負着全市310萬人的飲食用藥安全,執法人員數量已遠遠不能適應和承擔全市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需要。

在農村,執法人員的數量更少,食品藥品監管乏力,農村的食品藥品生產經營户分佈比較散,執法人員要把轄區內農村食品藥品生產、經營户檢查一遍,需要很長的時間,甚至有的邊遠山區可能一年都難去一次;還有一些農村處於兩縣或幾縣交界地段,情況複雜,往往成了監管空白。正是由於監管週期較長,對農村季節性無證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流動食品小販,邊遠山區無證食品生產、經營户、餐飲店等到監管不到位或缺乏有效監管,導致假劣過期食品“轉戰”農村市場。

2、農村監管網絡缺失,與兄弟系統相差較大

目前,我市除青川分片區設立竹園、清溪、木魚三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外,其他縣區未設置鄉鎮派駐機構。由於我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人員少,監管範圍大,機構體制難以適應任務的要求。鄉(鎮)村級沒有監管機構,現有的制度對他們缺乏必要的制約力,他們對食品藥品監管工作認識不足,缺乏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加之配套政策不完善,因此實際上並不能很好的發揮作用。食品藥品監管在鄉鎮只是屬於安全生產的一個很小的部分,不受重視,甚至沒有納入大安全監管範圍,農村監管網絡嚴重缺失。

以青川縣和劍閣縣為例,青川縣工商行政管理局總編制100人,實有人數90人,在鄉鎮設置12個基層所(隊),總人數60人,平均每所(隊)5人,每所(隊)平均管轄3個鄉鎮,由省財政支付經費。青川縣食品藥監局在鄉鎮的監管能力是全市最強的一個縣,也僅有3個鄉鎮派駐機構,總人數10人,平均每個派駐機構管轄13個鄉鎮。

劍閣縣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基層設有10個所,另設有1個運輸所和1個經監大隊,基層管理人員在崗為62人,每個所為6人,監管力量對比為:工商平均1個所監管約6個鄉鎮,每1人監管約1個鄉鎮,1人監管1萬餘人。而劍閣縣食品藥監局沒有鄉鎮派駐機構,他們1箇中隊監管至少11個鄉鎮,1人監管8個鄉鎮,1人監管4萬餘人。劍閣縣餐飲和保化品過去的監管部門縣衞生部門,在擁有觸角延伸到村的醫療機構和較強的疾控監控系統(約70人)的情況下。其執法單位衞監所共有人員42人,是目前食藥監局總人數的135.5%。

3、食品安全配套法規立法滯後和監管體制不健全

一是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食品攤販的管理要省級人大常委會制定具體辦法,至今無相關法規出台,食品攤點無監管法律依據。保健食品的管理要國務院制定具體辦法,目前監管使用的《保健食品管理辦法》是1996年發佈的,此辦法依照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衞生法》而制定,而《食品安全法》出台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衞生法》同時廢止,《保健食品管理辦法》顯然已不實用。

二是《食品安全法》確定的多部門分段監管體制,看似實現了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各監管部門職能交叉,職責難以明確劃分,多頭監管現象突出,常常會出現一個經營使用單位由衞生部門辦理公共場所衞生許可證,由衞生部門監管,由工商部門辦理營業執照。食品藥監部門對產品質量進行監管,一個單位接受多部門監管,增大了經營者的負擔。多部門分段監管的體制在運行中客觀存在監管“縫隙”。相關部門分段監管銜接不緊密,相互推諉,既形成監管盲區,又難以形成工作合力。

4、監管保障能力滯後,嚴重影響監管工作順利開展。

一是執法裝備嚴重不足。各縣區執法車輛和裝備都是嚴重超負荷使用,不能同時滿足分片和快速應急處置,加大了執法監管週期,制約了監管工作的開展,日常監管、專項整治的有效性相對減弱。由於經費少,檢測手段比較簡單,有的甚至連檢測設備都沒有,僅憑眼觀、手摸,對於簡單的食品藥品標誌不清、不齊,未標註名稱、廠名、廠址,沒有生產日期或保質期,以及相關證照不全或無證等還能檢查識別,但對於食品添加劑是否符合規定、食品藥品的成分含量是否符合要求,衞生指標是否合格等卻沒有辦法檢測,極大削弱食品藥品監管效果。

二是監管隊伍建設亟需加強。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成立時間短,亟需加強執法隊伍的培訓;垂管前,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人、財、物不受地方管理,監管處罰力度較大,打假制劣威懾力較強,取消垂管方後,地方干撓,説情等現象增多,有處罰過輕或放鬆處罰的現象。

(一)落實鄉鎮政府食品藥品安全責任。按照“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食品藥品安全責任體系要求,強化鄉鎮政府對轄區內食品藥品安全負總責的意識,全面擔負起對本行政區域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工作統一負責、領導、組織、協調的職責。強化第一責任人的責任,要讓鄉鎮真正把食品藥品監管作為安全生產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

(二)設立鄉鎮監管機構。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要求“強化基層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體系,推進食品安全工作重心下移、力量配置下移,強化基層食品安全管理責任”。急需建立一套從上到下的監管網絡體系,使日常管理常態化,實時開展隱患排查,違法案件舉報和科教宣傳等。借鑑青川縣的模式,在鄉鎮分片區成立食品藥品監管工作站,或者在鄉鎮限額內加掛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站牌子,也可依託鄉鎮安全生產辦公室增設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職能,增設食品藥品監管員人員編制1—2名。每個行政村要至少聘用食品藥品監督信息員1名,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方位覆蓋的食品藥品監管體系,切實保障廣大羣眾身體健康,實現發展成果全民共享。

(三)加強監管技術能力建設。按照填平補齊、適用適宜的原則,為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部門配備必需的檢驗檢測技術裝備、執法執勤裝備,提升基層快檢能力。加強重大節慶活動食品藥品安全指揮、監測和快速檢測裝備水平。加快監管部門信息化建設,加快實現食品藥品安全遠程監管、移動監管。

(四)保障經費投入。要進一步加大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經費投入力度,逐年提高經費保障水平。要把食品藥品安全保障的投入和經費列入當地財政預算,確保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和執法辦案等執法工作所需經費落實到位。

農食品調研報告篇2

為了全面瞭解我市食品安全狀況及發展態勢,充分發揮綜合監督,組織協調職能,更好地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當好政府的抓手和參謀,促進**食品經濟的健康發展,確保羣眾飲食安全,今年我局對全市食品安全的狀況、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調研。

一、食品安全基本狀況

1、食品產業狀況:

我們先後組織到農委、畜牧局、質監局、工商局、

衞生局等食品安全監管職能部門進行調查研究,到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進行座談,深入瞭解我市食品產業基本狀況,獲得了一些相關資料,對我市食品產業狀況和發展態勢有了較清晰的認識。

目前,我市糧食年產量22.9 萬噸,主要作物有水稻、玉米和大豆,截止20xx年8月,已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 4個,面積4.5 萬畝,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2 個,獲“綠色食品”使用權的3 種。畜牧養殖業主要以奶牛、生豬、蛋雞、林蛙、大鵝為主,食品生產加工企業143 家,其中小麥粉生產企業2家,大米生產企業52家,食用植物油生產企業13家,速凍米麪類2家;醬油生產企業2家;食用醋生產企業1家;乳製品生產加工企業2家;加工鹽生產企業1家;白酒生產企業5家;生豬屠宰加工企業6家;其他食品生產企業57家。

從生產人數和生產規模來看,我市大多數食品加工企業為家庭作坊式,佔到90%以上,且無證照者接近三分之一(全市豆腐加工企業56家,均無生產、衞生許可證、營業執照),集體、股份制企業所佔比重不足5%。

--人數多在1-5人,生產規模小,生產水平低,生產設備簡陋,工藝落後,98%的企業不具備檢驗設備,檢驗項目僅僅靠有關部門的檢驗把關,很難保證產品質量。

--由於企業規模較小,專業技術人員欠缺,大中專生幾乎沒有,產品只停留在傳統式的製作上,缺少創新意識,不能夠適應市場的要求,而且質量意識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

--季節性生產企業佔30%。

--有一定規模,設備比較先進,技術力量較強,管理體制健全,產品質量比較穩定的企業僅佔5%,主要有盛中乳品、集佳牧業、九合泉米業等,其中較為突出的應該是翠花蔬菜集團有限公司,現已發展為擁有固定資產5646.5萬元、種植面積2萬畝、年生產加工能力5000餘萬噸、8大系列100餘個品種、實現年均銷售收入692.3萬元、利税22.4萬元、產品遠銷7省30多個市地聞名全國的酸菜、山野菜、油豆角生產基地和集散地,目前已成為**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全市食品經營企業有633家,其中食品批發零售企業有35家(市內有規模副食超市9家);飲食服務業544家(星級酒店1家);食品攤點121家;學生食堂2家。

從調查情況可以看出,食品產業比重小、產值小、效益低。總體而言,我市食品生產加工行業大中型企業少,品種單一,生產加工能力差,絕大多數食品由外省市輸入;食品流通方面經營企業多集中於城區和鄉鎮所在地,並且存在規模小、素質低、管理差的問題,有待進一步規範提高;餐飲業具備一定的基礎,呈逐步擴展的趨勢。全市現有食品從業人員5645人。

2、食品安全狀況。

根據聯合執法檢查和市場暗訪調查瞭解,我市的食品安全存在着一定隱患。蔬菜等農產品中殘留有毒有害物質;食品加工企業生產條件達不到國家要求,質量管理意識不強,產品不精不細,特別是熟食加工、豆製品加工燒餅饅頭等麪食品加工都為小作坊式生產,濫用食品添加劑,粗製濫造,衞生環境差;流通環節企業管理不規範,80%的企業沒有建立起購銷台帳,不索證索票,來源去向不清,一些企業質量意識、誠信意識差,經銷過期變質食品和三無食品;餐飲業中大型企業和學校食堂基本能夠達到衞生標準,但一些小吃部、小飯店多數衞生環境差,餐具沒有按要求消毒,80%配置的消毒櫃未使用。

3、食品安全監管狀況。

20xx年7月,我市成立了由市政府副市長孟慶彬任組長的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負責對全市食品安全工作進行總體分析、部署。這個機構體系成立以來,定期組織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全市食品安全形勢、針對發現的問題整體部署專項整治工作,有效整合了各食品安全監管職能部門的執法資源和力量,同時大力加強制度建設,先後印發《**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會議制度》、《**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部門責任制》《**市食品安全責任追究制度》、《**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聯合檢查制度》、《**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信息報送制度》、《**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督察督辦制度》、《**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投訴舉報處理制度》等多項制度,隨後協助市政府制定了《**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市食品放心工程實施方案》、《**市食品放心工程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等。每逢“元旦”、“春節”、“五一”、“中秋”、“國慶”等重要節日,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辦公室都要精心組織成員()單位開展專項檢查和聯合檢查,規範整頓市場秩序,確保廣大羣眾飲食安全,尤其是今年6月開展的校園食品安全專項整治、7月份的旅遊市場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都取得了明顯成效。

**市的食品安全監管同其他市縣一樣按環節監管,按照一個監管環節由一個部門監管的原則,明確劃分了各部門的具體監管職責,較好的解決了交叉監管,多頭監管的問題。但在實際工

作中,依然存在職責不清的問題,諸如對前店後廠的熟食店,流動的小食品加工商販,既有加工環節,同時又屬於流通環節,日常監管應歸哪個職能部門不好確定,保健食品銷售按環節應歸工商部門,但管理法規執法主體為衞生行政部門。

二、我市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民在種植上為了防治病蟲害、除草、促使農作物增產增收、農藥、化肥的使用率較高。

2、小食品生產加工作坊無證生產的現象比較普遍,對所生產的產品不能檢測,衞生條件比較差。

3、從業人員素質低,技術力量薄弱,效率低下,不具備市場競爭能力,產品質量保證能力嚴重不足,給食品安全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

4、食品經營點、農貿市場還有無《衞生許可證》、《營業執照》經營食品的現象,食品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意識比較差,進貨制度不健全,沒有驗收記錄及索票證明。

5、餐飲食堂內衞生狀況較差、生熟不分,沒有必要的消毒設施;街頭飲食攤點和夜市大排檔的衞生狀況堪憂。隨着我市社會經濟的發展,許多有特色的街頭小吃攤點和夜市大排檔日益增多,在我市約有上百户。絕大多數的碗筷等用具消毒不夠,食用油的購進渠道不正,加之管理涉及各個部門,容易形成監督的盲點,是一個病從口入的隱患。

6、養殖場的條件較差,特別是肉食雞養殖,業主為了防止疾病流行和增加產量,違規大量使用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質,造成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殘留於畜、肉產品中,直接危害人民的飲食安全。

7、城鄉結合部和農村成為假劣食品的主要傾銷地,低價位的假劣食品有一定的生存土壤。

三、食品安全監管對策

食品安全涉及面廣,牽涉部門多,在目前監管體制下,做好這項工作具有長期性、複雜性和艱鉅性。在國家對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和食品安全法律體系未做出新的決策之前,針對我市食品安全現狀,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工作。

1、進一步理順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形成統一、權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監管模式。充分發揮政府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的作用,統一協調,整合監管資源,明確監管職責,加大食品綜合監管力度。整合現有執法力量,推進綜合執法和聯合執法,使各部門既各負其責又加強協作,解決各自為政,多頭執法、交叉執法問題。加強對各部門工作的督察督辦力度。

2、加強對食品安全源頭監督管理,把監管關卡前移 。一是加強食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做好農畜產品、水產品生產基地及加工基地的標準化建設。全面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對基地農畜產品實行標註產地編碼和標籤制度。二是嚴格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的登記審批,購進、銷售實行登記備查制度、索證索票制度,加強源頭污染治理。三是提高行業的市場準入門檻。制定符合地方實際的市場準入標準,實施資格強制認證制度。對新辦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發證時必須達標,原有企業限期達到標準。使企業上規模上檔次,把小作坊式、小工廠式食品企業逐步淘汰出局。四是變事後監督為事前控制。在食品生產加工行業分期分批逐步實施haccp制度,從源頭上有效防止食品危害的發生。

3、進一步加大打擊製售假劣食品的力度,落實打假責任制。一是加大綜合執法和聯合執法的力度,積極開展專項檢查,樹立執法權威,堅決取締無證無照食品生產、經營窩點,嚴厲打擊製售假劣食品的違法行為。二是要加大處罰力度,不但要從經濟上對製假者處以重罰,增加其製假售假成本,而且對情節嚴重者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三是按分工負責制的原則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落實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加強對重點工作的督察督辦工作,定期對其工作進行考評考核,對工作不到位,造成惡劣影響的要追究主要領導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4、完善食品安全監管網絡,建立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一是繼續推進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建立健全重點監控機制、守信激勵機制、失信懲戒機制、嚴重失信淘汰機制,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制約機制。二是構建廣泛的社會監督體系。聘請食品安全協管員和信息員,建立縣、鄉、村三級監管網絡。創新投訴舉報工作,建立網上舉報中心,推行有獎舉報;

5、加大食品安全宣傳力度,營造濃烈社會氛圍。大力宣傳和普及食品安全知識,使廣大羣眾,特別是農村羣眾掌握鑑別假劣食品知識,瞭解食品監管的有關政策,把健康的消費觀念植根於羣眾心中,倡導消費者的綠色有機消費行為,形成“人人關注食品安全,人人關愛生命和健康”的濃烈社會氛圍。

農食品調研報告篇3

中國小校餐飲安全是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重點,事關民族和家庭的未來和幸福,事關社會的和諧穩定。根據縣人大常委會x年監督工作計劃,縣人大常委會組成調研組,在陳文主任的帶領下,於x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對我縣中國小校餐飲安全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聽取了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縣教育局、縣衞生局、縣工商局等部門和部分中國小校負責人彙報,並深入東鄉三中、實驗中學、東鄉一中、虎圩中學、佔圩國小認真查看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庫房管理、操作間衞生狀況、餐廳的設備設施等。通過召開座談會、查閲資料、實地察看等方式,比較深入和全面地瞭解了我縣中國小校餐飲安全工作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44所,設有學校食堂的學校89所,其中:中學食堂21所、國小食堂20所、幼兒園食堂48所。學校食堂從業人員數223人,供餐總人數8668人,其中:中學3953人、國小1401人、幼兒園3314人。東鄉三中、荊公國小、珀玕中學、小璜中心完小等12所學校食堂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學校周邊小餐飲單位共78家,已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的22家。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近年來,在縣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各有關部門主動作為,為我縣中國小校餐飲安全工作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保障了我縣中國小校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促進了我縣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廣泛宣傳,加強防範。一是大部分學校設立了知識宣傳欄、牆報,宣傳食品安全方面的科普知識。二是一些學校將食品安全教育列入日常教學內容,開設安全課,同時利用“安全生產月”和“一月一主題”、班會隊會、組織知識競賽、佈置安全教育作業等形式進行食品衞生安全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食品安全意識,培養良好的食品衞生習慣。三是舉辦食品安全知識培訓班。以推進餐飲量化分級管理為契機,以《食品衞生法》、《餐飲業衞生管理辦法》、《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及相關法律法規等為內容,對學校食堂負責人、從業人員進行培訓,提高餐飲行業從業人員素質和食品安全自律意識。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食品安全方面的科普知識,營造了良好的食品安全監管氛圍。

(二)增強意識,完善制度。一是縣委、政府成立了中國小校餐飲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分管副縣長擔任,成員為教育、藥監、工商等部門。制定下發了《東鄉縣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方案》。教育局成立了由局長任組長的學校食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各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學校食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二是將中國小校餐飲安全工作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人。藥監局與全縣學校食堂簽訂了《食品安全責任書》。每學期開學之際,教育局與各校校長、各校校長與各班班主任、中心國小校長與村小校長、學校與學生家長之間都要層層簽訂安全責任狀。三是相關部門定期不定期召開學校安全工作會議,傳達省市縣有關學校食品安全工作會議精神。四是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各學校建立健全了《學校食堂餐具用具清洗消毒制度》、《學校食堂食品採購“索證、索票”管理制度》、《食堂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學校食堂食品留樣制度》、《幼兒園衞生消毒及隔離制度》、《學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責任追究制度》等,學校餐飲管理有章可循。從領導機構,各項規章制度到管理措施,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管理體系。

(三)加大投入,夯實基礎。自x年校安工程啟動實施以來,我縣將中國小校包括食堂在內的各類校舍及附屬設施納入了校安工程,並逐年申報項目。截至目前,我縣共投入1430.2萬元,用於東鄉二中、東鄉三中、紅星中學、小璜中學、愉怡中國小等23所學校的食堂建設,建設面積共15970㎡,極大地改善了學校師生的用餐環境,有利於師生餐飲安全和身體健康。對於目前還無食堂的個別學校,今後也將積極籌措資金、向上爭取項目予以解決。一些學校自籌資金,高標準購置食堂配套設備設施,東鄉三中學校食堂已成為我縣學校食堂的標杆。

(四)嚴格管理,加強督查。一是要求學校食堂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及各項食品衞生安全制度的要求,着力抓好食堂衞生管理工作。清潔衞生專人負責,明確任務,時刻保持食堂內環境整潔,最大限度地消除餐飲安全隱患。二是食品藥品監督局等相關職能部門經常對學校食堂安全情況,單獨或組織聯合檢查組進行檢查或專項整治。對學校食堂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健康體檢、衞生狀況、進貨渠道、索證索票、台賬登記、食品加工環節等進行檢查。

三、存在問題

近年來,在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縣的中國小校餐飲安全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隱患。

(一)學校食堂及周邊小餐飲持證率低。全縣89所學校食堂,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的只有12所;周邊小餐飲單位78家取得餐飲許可證的僅有22家。按相關法律規定,無證經營應以取締,但取締的難度太大,一是每個學校少則幾十,多則幾百師生用餐極其不便,二是學校周邊餐飲店事關店主生計,取締不利於社會穩定。

(二)部分學校食堂硬件設施跟不上。近年來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新建、改建了很多學校食堂,但食堂配套設施,如不鏽鋼餐具、冷藏消毒設施等需要學校自己解決,不少學校無力解決。特別是部分村小食堂房屋陳舊,設施簡陋,衞生條件差,甚至有的做飯吃飯均在一個教室裏。

(三)管理不規範。部分學校將食堂對外承包,對承包人的管理不到位。一些學校食堂食品存放零亂,食品採購索證、索票及台帳登記不規範,食品留樣制度堅持不經常,沒有按要求做到分類、分架、離牆、離地、冷藏存放。特別是村小,食堂從業人員多為老人,食品安全知識缺乏,安全意識不強,沒有接受過培訓,更談不上持證上崗。

(四)學校周邊環境不容樂觀。調研中發現,學校周圍有很多小餐飲店和賣小吃的小攤位,其經營行為多為短期行為,且為無證經營,經營現狀是小、髒、亂、差。店主和攤主大多文化程度低,自身素質較差,缺乏食品安全意識,多經營三無食品和不合格食品,影響學生身體健康。

(五)監管能力有待加強。一是我省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未完全到位,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監管力度。二是執法力量薄弱。一方面人員少,高技能專業人才缺乏。另一方面執法技術支撐低,設備缺乏。

四、幾點建議

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建議縣政府在加大學校食堂建設投入的同時,要加大學校食堂配套設施的投入,確保學校食堂的功能完備,設施完善,加快學校食堂標準化建設進程。

(二)進一步加強對學校食堂監督管理。要處理好抓校長和校長抓的關係,層層抓好相關人員的責任落實,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鏈。要處理好抓監督與抓監管的關係,政府及相關部門要轉變思維方式,要考慮學校的實際情況,把更多的出發點放在為學校和師生服務上。學校要積極探索食堂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健全學校食堂管理制度,處理好贏利與服務的關係。提高監管能力,配足配強執法人員和執法裝備。

(三)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各學校領導要處理好抓教學質量與抓食品安全的關係,進一步加強對食堂食品衞生安全工作管理。相關部門要通過多種形式加大對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力度,提升學生和家長安全防範能力。要建立健全食堂從業人員上崗培訓制度,完善食堂培訓計劃,對培訓不合格人員要做到不準其上崗。

(四)進一步加大對校園周邊環境的整治力度。處理好治標與治本的關係,要堵疏並舉,標本兼治,規範合法,打擊非法。各職能部門要依法履職,定期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建立長效食品安全監管機制,確保學校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落到實處。要根據實際制定可操作的標準,規範校園周圍小餐飲店和小攤位的經營行為。

(五)進一步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制。建立食品安全應急預警機制,加強風險控制,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監管”,堅持“師生生命安全高於一切,堅持“預防為主,積極處置”的方針,盡一切努力杜絕學校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

農食品調研報告篇4

新的一年開始了,紅包頻頻地進入了同學們的口袋,裝得鼓鼓的。可是幾乎每天都有同學來到文具店,出來的時候口袋癟了,手上卻是空空如也。他們究竟是到文具店做什麼呢?

調查

每天上學放學,經過文具店,我都會刻意地觀察觀察。同學們進出文具店人流最多為早上、中午、下午和晚上。平均每個時間段會有45個同學買零食,一天下來一個文具店就有一百多個人買零食,每天約有三百多元進了商販的口袋。算上所有靠近學校的店鋪,每天約有六百多人買零食,浪費了一千多元!這是一個多大的數字啊!

分析

1、同學們愛吃的零食大多名字新穎,外表奇特,如:五雜串、豆腐乾、“蒜”你狠……而經過加工的小吃,味道更是無與倫比。

2、這些零食製作材料包含着許多雜質,吃多了容易產生腹瀉、胃疼、嘔吐、厭食,甚至是因零食包含成分激素過多而身體提前發育、弄壞身體的情況。

結論

國小生購買零食的主要原因有:

1、因零食味道好而瞞着父母拿,甚至是偷錢來買零食。

2、因父母過度放縱而肆無忌憚地購買零食品嚐。

3、因家庭富裕而請客,請同學吃零食。

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大多數同學揮金如土,在品嚐美味零食的同時,也把父母賺錢的辛苦拋到了九霄雲外。

建議

藥監局局部應當加強監督情況,禁止商販在銷售垃圾食品,與商販簽訂合約,制定一些具體措施,做到售賣垃圾食品必罰,舉報銷售者必賞。

農食品調研報告篇5

一、我省綠色食品產業的現狀

一是綠色(無公害、有機)食品及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規模進一步擴大。全省綠色(無公害、有機)食品生產面積已達4380萬畝。其中,綠色(有機)食品種植面積2380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種植面積20xx萬畝。全省已建立42個地(市)、縣(含8個農墾分局)286個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全省

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已達到238個。全省各類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已達到200多個,其中,國家級和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就達到81個(國家級35個、省級46個)。通過農業標準化示範區試驗示範的帶動作用,全省已累計推行標準化種植面積7000多萬畝,農業標準覆蓋率已達到70%以上,其中,四大作物(大豆、水稻、玉米、小麥)、經濟作物、蔬菜等農業標準覆蓋率已達到75%以上;農墾系統農業標準化覆蓋率已達到100%。綠色畜禽飼養量1286萬頭(只)。綠色產業生產總量1581萬噸,產值498萬元。二是綠色農產品認證領域進一步拓寬。目前,我省有效使用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有機食品標誌的農產品已達787個,生產總量1110萬噸;無公害農產品238個,生產總量802萬噸。同時,認證領域已擴大到糧油、飲料、乳製品、豆製品、糖酒、畜禽、蔬菜、經濟作物、山野菜、食用菌、林特產品、生產資料等領域。三是綠色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我省制定實施綠色食品技術標準49項,綠色食品開發從投入品標準、生產技術操作標準到產品加工標準,堅持全程標準化,有效地提高了全省綠色食品標準化水平。四是綠色食品產業化體系初步形成。全省綠色食品龍頭企業305户,其中國家級和省級75户,全省綠色食品龍頭企業銷售收入173億元,佔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銷售收入的24.4%,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初步形成了貿工農、產供銷相連接的綠色玉米、大豆、大米、乳品、肉類、山產品、飲品和特色產品等8大產業體系。

二、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省綠色食品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還清醒地看到還存在不平衡和諸多不足之處。一是綠色食品產業規模化、產業化程度不夠。大部分的綠色食品的種養殖生產以家庭、個人為單元,規模、資金、產量上不去,各自為政,缺乏競爭力。龍頭企業自身不夠強大,引導和帶動作用不突出;二是品牌意識偏差、狹隘。產品生產者都想出自己的名、創自己的牌子,造成一個地域同個品種多個牌子,缺乏影響力和規模效益;三是產品生產者過分依賴天然優勢,科學種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夠。只顧眼前利益,單一追求產量,盲目濫用投入品,缺乏綠色、保持生態平衡、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誠信、自律意識;四是多數綠色食品科技含量低,生產標準不統一,操作技術不規範。原字號產品多、深加工產品少,統裝粗貨多、精包裝細貨少;五是缺乏系統的、分層次的檢驗、檢測系統。檢驗、檢測機構基本上集中在大中城市,縣級以下基本上沒有,適時的現場鑑別性檢驗、檢測根本沒有,批量檢驗、檢測的覆蓋率極低。全方位的安全和質量監測更是無從談起。沒有科學數據支持;六是綠色食品市場混亂。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無法可依、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時有發生,市場監管的力度和規範性,有待於加強和提高。魚龍混雜、冒名頂替、優質不優價,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綠色食品生產者的積極性。省內對外埠產品的准入滯後,缺少了公平競爭的前提。

三、進一步發展壯大我省綠色食品產業的意見

根據我局綜合監督、組織協調和依法組織查處重大事故的職能,結合我省的實際情況提出如下意見:

總體思路

全面貫徹《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精神,緊緊圍繞省委提出的努力快發展,全面建小康的奮鬥目標,堅持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發展戰略,按照突出重點,標本兼治的工作方針,深入開展食品放心工程和專項整治,組織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強化食品安全日常監管,做大作強綠色食品龍頭企業,加快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步伐,不斷探索食品安全長效機制,從而進一步促進全省綠色食品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具體措施

(一)加大對綠色農產品種植養殖環節的整治

1、加強產地生態環境建設

進一步加強食品產地環境監測和污染源監測,開展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業污染防治工作。

2、狠抓綠色農產品污染源頭治理

(1)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標準體系。根據國家有關標準、行業標準和參照國際農產品標準及技術要求,制定全省主要農作物和畜禽等安全農產品的生產技術規程,統一生產標準和技術措施。同時制定出枱安全農產品的農業種植、畜禽飼養等生產基地管理辦法,建立統一的農業生產管理檔案,以利於農產品質量跟蹤追溯制度的實施。加強對農業投入品、食品和飼料添加劑、綠色食品加工原料採購的監 管,以保證企業按標準和要求組織生產、依法規範企業使用安全食品質量認證標誌;

(2)嚴格生產標準和操作規程。按照國家及有關部門公佈的綠色食品生產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進行生產,特別是嚴把肥料、農藥、飼料、添加劑等使用關,在生產過程中,全面推行生產記錄檔案化管理,並嚴格監管措施,從而使農業生產者從傳統的無約束、隨機生產轉向標準化操作、規範化生產,以保證生產中全程質量控制;

(3)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監督體系。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省綠色食品管理條例》的規定,組織和協調有關部門聯合檢查監督,把禁用、限用農業投入品監督管理、質量認證標誌的監督管理和生產基地環境保護作為重點,加大執法力度,對違法違規行為予以嚴肅查處,依法維護全省農業經濟的發展和規範市場經濟行為;

(4)強化質量檢驗、檢測工作力度。加強農業生產投入品的登記、生產許可使用管理工作。加快高毒、高殘留農業投入品禁用、限用和淘汰進程。支持無公害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機構建設,配備現代化的檢驗手段,提高檢測能力和水平,逐步建立起內容與承擔任務相適應,建設佈局與無公害食品區域佈局相結合的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完善省、市、縣三級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基本形成以省級檢測為主,區域性檢測為輔,以重點市縣為基礎,各級檢測系統的配置水平達到國家農產品檢測指標的基本要求;

(5)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試點;

(6)深入開展農藥、獸藥、畜產品、水產品專項整治工作;

(7)嚴厲打擊製售假劣種子、農藥、肥料、飼料、獸藥的行為。

3、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制度

繼續實施對蔬菜農藥殘留、畜產品瘦肉精等污染和水產品氯黴素污染的監測工作。

4、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

以蔬菜等農產品為重點,探索ic卡管理、聯户聯保等多種形式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辦法。

(二)加大對綠色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整治

1、突出抓好重點品種、重點區域、重點企業的整治

嚴厲查處糧、肉、蔬菜、奶製品、豆製品、水產品、酒、飲料、兒童食品和保健食品等綠色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濫用食品添加劑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違法行為;認真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運用政府監管、市場引導、企業自律三管齊下的辦法,遏制無證生產行為;取締無證生產的小作坊,對有製假劣跡和質量不穩定的企業進行重點監管和整治,從嚴審查企業生產條件,督促企業嚴格按標準組織生產。

2、完善規章制度,強化日常監管

全面開展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建檔工作,逐一建立企業動態監管檔案,完善工作制度和運行規則,對食品生產企業實行動態管理。對高危、中危、低風險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分別實行、b、c分類分級監管。落實食品質量安全區域監管責任制,實施定責、定人、定區域、定企業的監管模式,對綠色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全面實行巡查、回訪、年審、定期檢驗、監督抽查、強制檢驗等措施,確保對綠色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日常監管到位;進一步完善預警制度、快速反應機制、獎勵舉報制度、行政轄區打假責任制、製假黑名單等五項執法打假制度;建立假劣綠色食品召回制度;建立綠色食品檢驗、檢測機構和人員資質審核、註冊管理制度。

3、展食品衞生許可證專項整治

規範綠色食品生產企業的食品衞生許可證發放和監督,清理無證和不符合衞生許可條件的生產企業,嚴格按照相應的綠色食品生產企業規範和食品衞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要求進行審核和監督,對不符合要求的企業嚴格依法予以查處。

(三)加大對綠色食品流通環節的整治

1、開展綠色食品質量安全和綠色食品包裝標識專項執法檢查

重點對飲料、酒、奶製品、兒童食品、保健食品、豆製品、醃熏製品、調味品、罐頭、食用油等綠色食品加大質量監測力度,逐步建立並強化實施市場準入制度,加強不合格綠色食品的退市監管,依法責令企業停止銷售和追回不合格食品,完善相關的處置措施。同時查處一批影響惡劣的食品假標識、假包裝、假商標案件。

2、健全食品流通服務體系,加強企業自檢體系建設

向社會推薦優秀企業和優質綠色產品;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冷鏈配送和電子商務,加快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步伐;加快推進企業自檢體系建設,積極督促大型畜禽屠宰加工和農產品經銷企業建立嚴格的進貨檢驗制度,配備必要的有害物殘留檢測設備,進一步完善委託檢驗制度,形成有害物超標食品市場退出機制。

(四)扶持壯大龍頭綠色食品企業

通過抓龍頭、抓源頭、抓典型,大力扶持龍頭綠色食品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從而實現綠色產業的壯大。抓龍頭就是要抓住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機遇,通過推薦誠信放心食品企業,推廣企業生產經營示範文本,推進食品全鏈條良好生產規範(mp、hccp)和建設綠色、特色食品工業基地等措施,提高我省綠色龍頭企業的食品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發展壯大食品支柱產業。抓源頭就是要抓住國家加大糧食主產區扶持力度的大好機遇,通過綠色龍頭企業的食品安全良性帶動,引導綠色龍頭企業與農户建立多樣化的利益聯結機制,推進公司+基地+農户組織模式,走農業產業化道路;發揮我省生態資源優勢,積極發展優質糧食和無公害農業,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和無公害農畜產品標準化種植養殖示範區建設,走農業綠色化道路。從而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我省作為全國最大優質商品糧基地和綠色農業基地的地位。抓典型就是選擇東寧黑木耳等我省典型優勢綠色食品產業,按照突出食品安全,打造健康產業的原則,整合優勢食品產業的品牌和企業,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產業服務體系、技術支撐體系、誠實信用體系等4大體系,推進優勢食品產業規模化、規範化、標準化、專業化和工廠化,並通過東寧黑木耳等典型優勢產業的規範與提高,不斷探索以食品安全為品牌推進我省優勢食品產業做大做強的有效途徑。

(五)加快食品安全長效機制建設步伐

1、全綠色食品標準體系

(1)落實《全國食品標準20xx一20xx年發展計劃》和《全國農業標準20xx一20xx年發展計劃》;

(2)加強三綠工程和農產品流通領域標準體系建設,積極參與審查制定酒類商品批發和零售經營管理規範以及屠宰加工行業等標準。

2、驗、檢測體系建設

(1)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完善檢驗、檢測手段,提升檢驗、檢測能力和技術水平;

(2)扶持、整合、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食品(農副產品)質檢中心,加強市(地)、縣的食品(農產品)質檢機構建設;

(3)加快省部級質檢中心計量認證和實驗室認可工作。

3、對綠色食品工業發展的宏觀指導

大力調整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結構,切實提高食品工業發展水平,推動綠色食品工業健康有序發展。

4、進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

(1)全省各市地縣都要在本行政區域內選擇一批基礎較好與消費者息息相關的食品生產經營行業、龍頭企業開展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各市(地)、縣要根據各自實際情況制定試點實施方案、開展食品安全信用知識培訓、開展調查研究、建立食品企業內部經營檔案、建立企業食品安全信用檔案。

(2)逐步推廣食品企業生產經營檔案和食品安全監管信用檔案,建立食品安全信用基礎標準和信用徵集、評價、披露、獎懲制度,強化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責任意識和信用意識,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和試點企業的示範帶頭作用。

5、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綜合利用

(1)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監測系統和信息通報網絡,選擇幾種高風險食品開展食品安全狀況調查;

(2)按照《食品安全監管信息發佈暫行管理辦法》規範各部門信息發佈程序,推進奶製品和蔬菜的信息發佈試點工作。

農食品調研報告篇6

這周,本校老師佈置給我們一個任務——進行有關食品安全的社會調查。作為本校學生的我和三名同學在一天時間內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

一、調查對象

這次有關食品安全的社會調查以全市60名國小生為調查對象。

二、調查時間

20xx年xx月xx日

三、調查方法

我和三位同學通過兩種方法進行調查。一種是網絡調查(在爸爸的幫助下,製作成網絡版調查問卷,通過qq羣發動調查)。第二種是利用雙休日進繡山公園進行隨機調查。

四、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本次參與調查的男生有33人,佔總人數的55%。女生27人,佔總人數的45%。

一年級學生有15人,佔總人數的25%。

二年級學生有7人,佔總人數的11.67%。

三年級學生有3人,佔總人數的5%。

四年級學生有11人,佔總人數的18.33%。

五、六年級學生都是12人,各佔總人數的20%。

從早飯吃的地方數據可以看出我市國小生多數是比較注重的,女生比男生注重食品安全的地方多一些,國為少數(9名)男生愛在小店吃,其中竟有人愛在路邊吃,而女生只有少數(3名)愛在小店吃,並沒有人在路邊吃。其次,男生較愛在小灘小販購買食品,只有少數男同學不在小店裏買食品,女生多數不愛在小灘小販購買一些食品,只有極少數愛在小灘小販購買一些食品。並且男生多數在小店裏購買一些屬於三無食品的零食,女生只有個別去購買零食,可以説明男生不是非常注重食品安全。有些男女生因為罐頭食品較為好吃,就誤以為罐頭食品是衞生的,這可以説明全市可能會有極個別同學把好吃食品當成了食品安全的食品了。從以上幾個方面問題及其他問題可以看出現在的國小生並不是極為重視食品安全,只要好吃,方便,就顧上食品安全性了。

五、結論與建議

從上面的結果與分析可以看出,多數同學還是注重食品安全的,極少數同學有時會忘記一些食品安全的問題。在這裏我要提幾個建議:

1、請各位家長叮囑自己的孩子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2、請同學們時刻告訴自己要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3、各班同學和老師將食品注意事項寫於紙上,貼於教室醒目的地方。

4、學校可讓一位老師站在小店前,告訴學生不要購買零食。

5、同學們互相提醒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總之,通過本次調查可以看出同學們的食品安全意識是高的,不過請個別對食品安全意識較低的同學引起注意。

農食品調研報告篇7

為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產品質量法、食品衞生法等法律法規的實施,市人大會副主任帶領市人大財經委、農業環保委和教科文衞民僑委人,就當前我市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情況了調研和督查,食品安全工作調研報告。

一、情況

近年來,我市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把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擺在位置,自主創新和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結構和發展轉變,質量新,產業素質提升;食品安全新提升,生產加工持續;食品監管新,保障體系;品牌建設新進展,製造聲譽;監管體系健全,質量基礎夯實;全民質量安全意識新,社會環境。是去年8月份開始,我市國務院、省的部署,,組織了為期四個月的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全市各級各的努力,專項整治行動了、的,了預期。

二、問題

(一)產品質量總體仍然不高。全市總體質量在粗放型增長和低端產業結構上,總體滯後於全市經濟發展,全市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長期徘徊在80%左右。,各縣區發展狀況也平衡;傳統產業質量不容樂觀,小企業質量技術基礎薄弱,產品檔次不高、性不強、標準偏低,製售假冒偽劣完全根除,質量違規案件時有。

(三)和深化專項整治任重道遠。在專項整治過程中了一整套規範和制度,但受從業人員素質等因素,要長期絕非易事,企業對為要索證索票、台帳的認識還模糊,這是要我做的,認識到這是產品質量責任、便於追溯質量責任的需要,容易專項整治反覆。

(四)三無企業的徹底取締難度。三無生產加工點量大面廣、有的流動性和隱藏性,還難以應對;主觀上看,分段模糊再加上間職能銜接、信息交流不暢問題短期內難以消除,監管機制尚未真正,況且食品生產許可工商登記的前置條件,新辦證照情況無法獲取,常常被動監管的狀態,難免會監管脱節。而且三無生產加工也極易反覆,徹底解決確有大的難度。

(五)基層網絡建設有待和。市屬兩區了綜合性的公共管理機構,但人員、綜合素質和都產品質量、食品及特種設備安全監管的需要。三個縣尚未基層監管網絡。而產品質量、食品及特種設備安全監管的難點、又在基層,在農村。

(六)法律法規還配套。法律法規的實施細則尚未出台,處罰條款不,不法分子或誠信的生產者、經營者有可乘之機,使執法應嚴肅性。食品無照經營整治仍是專項整治工作的難點,是流動攤點,固定的經營場所,衞生許可證,法律的交叉問題如何解決值得。

三、建議意見

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既是一項事關社會穩定的民生工程,又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重大任務。建議及監管要本着對、健康安全的宗旨,當前我市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和薄弱環節,的措施,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長效機制建設。

(一)牢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xx大報告強調,科學發展觀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這就要求着力轉變發展觀念,包括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的發展質量。要認識到,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利益,形象;容忍假冒偽劣,容忍對利益的侵犯和對形象的損害。各級各能牢固科學發展觀,是強烈的質量安全意識,是長效機制的首要因素。

(二)宣傳教育,培養生產經營者、消費者的習慣。要與榮辱觀的教育起來,生產經營者的社會責任感教育。

農食品調研報告篇8

今年,為有效開展深入學習科學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根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調研工作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我縣食品安全委員會對全縣食品安全工作進行了為期10天的調查研究,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我縣轄區內食品企業現狀

截止20xx年4月15日,我縣食品生產企業共有15家,食品小作坊64家,食品生產從業人員395人,餐飲企業638家,其中包括學校食堂128家。餐飲從業人員3510人。

二、食品安全監管情況

(一)強化責任、落實措施。20xx年3月26日,我縣人民政府召開了全縣食品安全工作會議,貫徹落實了全州食品安全工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20xx年工作任務,與全縣8個鄉鎮及縣直有關職能部門簽訂了《食品安全目標責任書》,分解量化了食品安全目標責任,並號召深入學習貫徹《食品安全法》。為營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放心消費環境,提高公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各鄉鎮、各職能部門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切實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制定了本年度宣傳培訓教育計劃,把宣傳教育工作作為食品安全監管的一項基礎工作常抓不懈,按照《紅河州食品安全宣傳教育綱要》要求,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開展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宣傳活動,提高了廣大人民羣眾的食品安全意識。截止20xx年4月15日,我縣食品安全綜合整治共出動執法人員1145人次,檢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1336家次,整治重點地區29個,整治重點單位64家,整治重點品種52個。

(二)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強化從業人員培訓

按照分塊負責的原則,全縣各職能部門分別加大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餐飲消費等環節食品安全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進一步增強了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強化了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意識。

(三)抓好典型示範,開展示範鄉鎮的創建工作

我縣把開展食品安全示範鎮創建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按照&l先試點、後推廣、再鞏固&r的工作思路,制定了試點工作方案,考核辦法、驗收標準和評分細則,確定了中樞鎮為試點單位。該鎮自開展工作以來,鎮政府領導高度重視,把創建工作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以食品安全示範創建工作為載體,積極探索,勇於實踐,注重實效,工作做到了四到位:一是組織領導到位。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領導任副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為創建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二是資金保障到位。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保證了食品安全基礎性工作的開展和創建的順利進行。三是工作責任到位。明確各村委會、社區主任、工商、衞生等部門的職責,各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積極配合示範鎮創建工作,形成了工作合力。四是綜合執法到位。積極組織協調各部門,把創建文明城市、衞生城市和食品安全示範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開展區域內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20xx年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的目標及措施

(一)工作原則。堅持&l政府領導,部門協調,各方聯動&r的工作機制,加強協調配合,保證監管到位;堅持集中整治與制度建設、嚴格執法與科學管理、打假治劣與扶優扶強相結合,抓好專項整治,強化日常監管。

(二)工作目標。針對食品&l從農田到餐桌&r各個環節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人民羣眾食品消費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使製售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犯罪行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生產經營秩序得到明顯好轉,食品經濟健康發展,食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有較大提高,羣眾食品消費安全感明顯增強。

三、我縣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目標及措施

(一)加強食品源頭污染整治。(二)加強食品生產加工業整治。(三)加強食品流通環節整治。(四)加強餐飲業整治。(五)開展肉產品市場大檢查。(六)加強對薄弱環節及重點品種整治。

四、食品安全&l三網&r建設穩步推進

今年以來,縣政府着力加強食品安全&l三網&r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強化了組織領導。今年各鄉鎮政府換屆後,及時調整了食品安全委員會組成人員,進一步明確了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強化了組織協調職能。20xx年4月份各鄉鎮召開食品安全工作會議,專題研究食品安全工作,總結回顧20xx年工作,安排部署20xx年食品安全工作,為做好全年的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建立了政府責任網。縣政府通過與8個鄉鎮人民政府和6個縣直相關部門簽定了食品安全監管責任書,將食品安全工作目標納入政府中心目標管理,增強了各級各部門抓好食品安全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三是落實了羣眾監督網。建立了縣監督員、鄉協管員和村信息員的三級食品安全監督網,配備食品安全監督員19人、食品安全協管員8人、食品安全信息員81人,20xx年食品安全鄉鎮協管員的工作經費補貼已經由州、縣兩級財政按人均每月100元標準發放完畢。四是建立了食品安全。五、我縣食品安全工作的薄弱環節及安全隱患

我縣食品安全經過近幾年的整治,但形勢依然嚴峻,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是監管機制不順、不夠靈活,特別是農村監管體系不健全,安全保障能力不強,安全隱患較多;食品安全執法主體分散,工作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宣傳力度不到位,老百姓食品安全意識有待提高;基層監管人員不足,執法素質有待提高;食品市場發育不足,產業化程度低;企業誠信自律意識不強,食品生產加工方式比較落後;種植業施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現象屢禁不止,生豬定點屠宰行為還需要進一步規範;食品流通市場整治任重道遠,無證經營現象依然存在,經營企業進出貨制度、索證索要制度落實不夠到位,農村婚喪宴請、學生用餐依然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還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加以改進和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