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返鄉農民創業就業調研報告(推薦5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95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5篇《返鄉農民創業就業調研報告》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返鄉農民創業就業調研報告》相關的範文。

返鄉農民創業就業調研報告(推薦5篇)

篇1:返鄉農民創業就業調研報告

本次調研共計走訪企業80餘家,召開座談會20餘次,參加座談企業代表共計260餘人,共計發放調查問卷260餘份,通過訪、聽、查、問等方式(走訪創業户、走訪相關農户、走訪領導、走訪項目實施點,聽創業户彙報、聽相關部門彙報情況、聽調研組幹部意見,查看創業規模、查看相關部門實施項目情況、查看領導對創業的重視程度、填寫問卷調查),充分聽取和收集廣大創業者的意見建議。

一、外出務工人員情況:

外出農民工230928人(男129054人,佔55.88%;女101874人,佔44.12%)。文化程度:國小53313人,國中95941人,高中(職高)26473人,大專及以上20789人。年齡結構:31歲以下66016人,31歲至40歲53041人,41歲至50歲45748人,51歲以上20298人。從事工種:技工25317人、管理13315人、普工80810人。地區分佈:廣東省48584人、浙江省27706人、福建省15987人、上海市8467人、其他省20009人、省內縣外19411人、縣內9266人。截止目前,大約有5000餘人在縣內創業(其中微型企業464家,大約佔9%),累計從業人員達46463人(企業10790人,個體35673人)。創業主要為養殖業(豬、牛、羊、雞、豪豬、野雞、兔子、魚、蛇等)、種植業(茶葉、方竹筍、經果林、中藥材、蔬菜等)、加工製造(食品加工、衣服和鞋來料加工、水泥製品、傢俱、電器等)。

(一)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特點

1、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數量逐年增加,發展特色產業(**鄉種植食藥材玉竹、**鎮豪豬養殖、林下養雞等)數量規模不斷加大。

2、大學生返鄉創業注入新活力,文化程度明顯提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達50%以上。

3、青年、婦女創業比重大年齡偏輕。50歲以下人員佔了70%以上。2012年以來,全縣共辦理微型企業464户,註冊資金4640萬,帶動就業2320人。

4、農民工創業經濟實力有所提升,技術水平明顯提高。**鎮**壩建材製造有限責任公司引進先進自動化生產設備。

5、企業聯動發展,資源得到有效合理利用。新州鎮豐利木材加工廠與木炭加工廠合作,實現廢料合理利用。

6、搭建交流融資平台,成立青年創業協會。實現會員資源共享,組織會員外出培訓,提高創業者的管理經驗和經營能力。

(二)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的作用和意義

1、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的規模化、產業化經營,讓荒蕪的土地重現生機。在調研中瞭解,農村大多數返鄉農民工創業都是圍繞我縣產業發展,承包荒山、草坡,流轉撂荒耕地,發展農產品的規模養殖、種植、加工、流通服務業,整合生產要素和資源要素,實行專業化、規模化經營,推動了農業的商品化、規模化、特色化和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經濟實體的發展,提高了農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激發了農村發展活力。

2、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加快了城鎮化進程,給空巢家庭帶來了陽光。在調研中瞭解,我縣大多數返鄉農民工創業在城鎮周邊是以發展二、三產業為主,大量就近轉移了農村富餘勞動力,使農民離土離鄉,改變了以往鄉村十室九空的冷清現象,使老人有人照顧,小孩子有人看管,給空巢家庭帶來了陽光雨露。一是為小城鎮發展提供產業支撐。農民工創辦的企業近半數辦在小城鎮和縣城,除去投資於農業經營和謀生型的小企業,規模稍大的工商服務業絕大部分是辦在小城鎮和縣城。這些企業帶動資本、勞動力等經濟要素向小城鎮集聚。二是發展了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和配套產業。部分回鄉農民工在城鎮創辦教育、醫療、文化、住宿、餐飲等商業服務業企業,發展房地產業,提供多方面的生產生活服務,直接投資於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小城鎮配套產業發展。許多投資於城鎮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發展的回鄉創業者,是一半在外地創業,一半在家鄉投資,他們在家鄉投資的工商企業,具有沿海發達地區和城市企業的發展水平;他們投資的城鎮基礎設施和商業服務業,既適合當地的需要,又往往具有城市設施和產業的質量和品位。三是擴大小城鎮人口和經濟規模。

3、為民營經濟發展、招商引資、富民強縣激發活力。我縣農民工在沿海地區進城就業務工,經受市場經濟和工業化洗禮,積累了一定資金和人力資本,他們回鄉創業,把資金和發達地區的市場觀念、技術、管理帶回家鄉,一是成為推動民營經濟發展、中小企業、工商服務業發展重要力量;二是成為招商引資,承接沿海勞動密集產業轉移的主要力量;三是成為結合當地資源,開發特色產品,提升傳統產業的重要力量;四是為農村公共服務事業提供了一批較高素質人才。

二、返鄉農民創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黨政領導對農民工返鄉創業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未能公平對待,缺乏優惠政策

1、沒有把服務農民工返鄉創業視同招商引資一樣重要。縣鄉兩級政府把改變當地經濟不發達的希望過多寄託在引進外商和大企業上,併為之制訂一系列優惠政策。認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是小打小鬧,交税少,發展慢,只能解決他們自己就業增收的問題,對縣域經濟發展、財政增收作用不大。甚至不相信農民工返鄉創業能成功,沒有把服務返鄉創業擺上位置。有的支持只是停留在講話、邀請上,缺少具體的政策措施。

2、政策上不公平。縣政府讓引進的大企業進工業園區、實行優惠政策或配套服務;而農民工返鄉創業進不了園區,也得不到對園區企業提供的優惠政策和多項服務,這就形成與較大企業之間的不公平。農民工返鄉創業有的吸收了城鎮待業人員、失地農民,更多的是解決農村不能外出的40、50農民的就業。同樣是解決困難羣眾就業的創業,在城市能得到税費減免、小額信貸等優惠政策,農民工返鄉創業就得不到這些政策。這又形成與城市創業的不公平。

3、扶持政策落實滯後。據調查,返鄉創業得到政府支持的面偏小,比如扶持城鎮再就業的有關政策、婦女創業貼息貸款政策、小微企業扶持政策,有些是難以操作落實到位。

(二)服務機制不健全,部門指導不力,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

1、對返鄉農民工創業指導不力、服務不到位。相關職能部門對農民工創業就業底數不清,對中央、省、市、縣出台的返鄉農民工創業優惠政策的宣傳和落實不到位。很多返鄉農民工創業在選擇項目時,缺乏相應的`服務機構和專業人員幫助予以論證。一些返鄉創業項目興辦起來後,後續跟蹤服務不夠,當初承諾的各項政策落實緩慢、透明度不高。例如婦女創業小額貸款貼息部分返還緩慢、部分養羊補貼、發展大鯢養殖飼養池補助未落實到位;對已成功申報如著名商標等的企業獎勵政策未兑現。

2、各項審批辦證程序複雜。雖已有一些部門進行了改革,例如商事制度改革,但還有很多部門未簡化辦事程序。我縣目前還未完全實現一站式服務,創業人員辦事要多頭跑、來回跑,耽誤過多時間。有的返鄉創業農民工因辦理手續程序複雜而半途而廢。例如辦理返鄉農民工證需要4個單位蓋章,程序繁瑣,讓辦事人員多次跑,來回跑。

(三)資金不足,融資渠道不暢。

調查表明,近八成農民工返鄉創辦的企業發展得不到金融機構的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開業時主要靠自有資金,把打工中積累的有限資金集中用於租地建廠和設備投資,開業後缺少流動資金的情況比較突出。資金不足基本是依靠民間借貸,到銀行貸款的不多。部分企業產品有市場,因融資難,無力擴大規模。90%的返鄉創業者反映資金不足是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

造成返鄉創業融資難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農村資金返流城市,供給農户和中小企業的資金短缺。農民工返鄉創業貸款的供給渠道主要是農村信用社一家。二是貸款利息高。一些地方農村信用社的貸款利率月息為 9.1釐,加上貸款申請過程發生的交際費用,月息實際超過1分,年利息超過12%。三是缺乏信用貸款,只有抵押貸款。初創企業抵押物缺乏。同時,小企業的設備不能抵押,農村集體非農建設用地不能抵押;抵押折扣高,對抵押資產的評估只能達到資產價值的60%左右,再折半放貸;農業企業的資產流動性差,不能抵押,土地不能抵押,貸款更加困難。四是信貸擔保體系發育遲緩,擔保機制難以適應。一方面是縣的富民擔保公司、就業局的小額貸款擔保機構發揮作用不好;另一方面是忽視對中小企業、農民工返鄉創業信用制度的建設。五是政策性貸款和財政扶持貸款極少。比如農行、農發行對返鄉農民工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創業,支持基本沒有。

(四)缺乏科學合理的產業發展規劃和企業佈局。

縣內缺乏科學合理產業發展規劃和企業發展佈局,沒有明確主導的發展目標,各自為陣。一是沒有依據市場需求和突出我縣產業特色,規劃佈局產業發展;二是憑經驗跟着感覺走,搞重複建設,以致企業規模小,產業鏈條短,企業經營管理不規範,往往是產業搞起來之日就是敗下去之時,這在種植業養殖業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五)基礎設施不完善,制約發展。一是政策因素用地難。由於城鎮建設造成土地緊張,返鄉農民創業用地審批困難,土地供應難以滿足企業開辦和發展所需,特別體現在一城三區範圍內。二是土地流轉過程中問題多。返鄉創業人員中大多數從事種養殖業,需要大量土地進行規模種植,但在土地流轉方面沒有相關參考辦法,大多數農民不願流轉土地,也存在因土地流轉價格不確定而造成合同難以簽訂情況。三是水、電、路等設施不通暢。發展種養業的一般都在較為偏僻的地方,自然條件很豐富,但普遍存在水資源匱乏、電力和通訊設施差、交通設施跟不上的問題,直接導致生產成本高,產品交易週期拉長等問題,降低了利潤空間和市場競爭力。

三、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的建議

(一)加強領導,為返鄉農民工創業提供政策保障。一是把返鄉創業工作作為一項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列入重要日程,引起各級各部門領導高度重視,切實制定返鄉創業專題規劃,專項推進返鄉創業工作,細化工作任務。二是建立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部門聯席會議制度,一年度至少召開兩次會議,重點研究協調返鄉農民創業就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三是組建專門返鄉農民工創業機構,落實人員編制、經費、辦公場所等。指導農民工創業就業,對返鄉農民工選擇的行業進行科學規劃和引導,減少創業的盲目性。四是加強政策宣傳,開展信息延伸。在重點村建設信息公開欄,在縣有線電視台開闢用工信息專欄,結合六五普法做好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同時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和勞動保障平台信息網絡及相關設施建設,鼓勵、支持中介組織參與到促進返鄉農民工創業工作中來。五是繼續運用好523農民工節這張品牌,擴大影響力,積極宣傳和做好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工作。

(二)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服務水平,確保政策措施落到實處接地氣。一是強化政府部門效能建設,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完善真正的一站式服務,全部審批部門入駐政務大廳,並對各項審批事項和手續辦理流程進行公示,切實解決關卡多、辦事難等問題。二是建立健全監測網絡。加大對農民工返鄉情況的長期跟蹤監測,瞭解其所需所想所求,協助返鄉農民創業項目申報及評估認證申請,開展經常性的返鄉創業項目的跟蹤調查,及時掌握項目進展情況,並及時傳輸相關信息至縣有關部門。同時,根據企業發展需要組織好農村富餘勞動就地轉移和輸出。三是要改進服務方式與手段,要抓好鄉鎮與縣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網絡連接與暢通,實現資源共享,發揮效應。對有資金積累、有市場信息、有管理經驗、有創業就業需求的返鄉農民工實行特別的聯繫與服務,為他們創業就業提供方便。四是加強問責和公眾監督。針對羣眾反映辦事效率慢、服務態度差、亂收費等現象要嚴肅處理。

(三)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為返鄉農民工創業提供資金支持。一是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改進資信評估制度,要進一步擴大返鄉農民工創業貸款貼息範圍和金額。特別加大對發展中企業的資金扶持。二是設立創業基金,由縣級財政拿出一定數額的資金,扶持返鄉農民工創業發展。創業基金由財政部門管理,經貿局、市場監管局、工商聯、民企配合工作,鼓勵創業成功人志願加入創業基金。三是進一步完善貸款風險管理制度,繼續支持信用聯社採用的信用證制度、完善農户聯保貸款制度、加強縣富民擔保公司支農貸款擔保力度,金融機構出台相應便民措施,使國家出台的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信貸政策措施惠及返鄉創業者,解決返鄉農民工創業資金所需。四是落實好扶持微型企業發展三個十五萬政策,養殖補貼、小額貼息等優惠政策及時兑現,鼓勵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落實好黔微貸微型企業貸款項目,櫃員信貸通貸款項目,由政府出資給我縣微型企業提供1-2年會計記賬服務,建立企業信用,誠信貸款。五是發揮青年創業協會與兩家銀行簽訂的保證金貸款協議的作用,幫助一定數量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六是根據國家鼓勵民間資本合法運作的相關規定,制訂相關激活民間資本的具體辦法,推動民間資本合法運作,釋放出民間資本對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巨大潛力。

(四)大力發展市場主體,合理規劃產業佈局。一是認真落實商事制度改革,推行註冊資金認繳制,實行先照後證改革,簡化經營住所登記條件,着力推進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税務登記證三證合一工作。釋放改革紅利,大力發展市場主體,實現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快速增長。二是加強對企業的引導,強化企業自身制度建設,合理規劃。鼓勵成立股份制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合夥企業等,讓企業做大做強。三是通過打破行業區域界限、優先安排用地用電用水、獎補貼息、税收優惠、優質服務等措施,因地制宜引進、扶持、壯大一批農業龍頭企業,推進龍頭企業集羣化發展,發揮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集聚效應,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

篇2:返鄉農民創業就業調研報告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着改革開放的推進,大量農民工為尋找財富,謀求富裕,追求高品質的生活質量,從貧窮落後的西部地區到東部沿海地區務工經商,他們為城市的繁榮做出了貢獻。但是,這種單方面的人口流動也造成了留守兒童,社會治安,城市貧困化,農村勞力缺乏等諸多社會問題,因此,科學地鼓勵引導那些資金、技術、信息、理念等創業要素積累到一定水平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對我縣優化經濟結構,協調區域經濟發展,推動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政府職能轉變,從而實現率先突破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為了推動這一工作的進展,我們對x縣農民工返鄉創業情況進行了一次認真的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 x縣農民工回鄉創業的基本情況。

今年以來,為了鼓勵引導更多的外出農民工回鄉創業,縣政府出台了《關於鼓勵外出農民工回鄉創業的實施意見》(勉政發[2008]24號)文件。據統計,全縣外出農民工具有回鄉創業意願的達170餘人,佔農村外出務工人數的0.002%。截至目前,共有134人在勞動服務局辦理了《回鄉創業優惠證》,計劃投資100萬元以上的9人,計劃投資10050萬元的32人,計劃投資5010萬元的93人。回鄉創業農民工計劃總投資5691.5萬元,自有資金2968.5萬元,新辦企業121家,提供就業崗位1751個,新增就業人數1189人。回鄉創業項目主要集中在養殖業、種植業、餐飲農家樂、機械加工、磚瓦生產、運輸銷售等領域,其中經營養殖業57户,佔42.5%,經營機械加工和運輸銷售各19户,各佔14.1%,經營餐飲農家樂10户,佔13.4%。投資地點主要分佈在縣城周邊鄉鎮,勉陽鎮32人,佔24.8%,新街子鎮,周家山鎮,黃沙鎮各12人,各佔8.9%。

x縣總面積2406平方公里,轄25個鄉鎮,248個行政村,總人口43萬,其中城鎮人口8.3萬,農村人口34.7萬,農村勞動力19萬,農村外出務工人員6.9萬,佔農村勞動力人數的36.3%,年創收達5億元。

(二)x縣農民工回鄉創業的基本特徵。

1、回鄉創業與外出務工時從事的行業基本一致。x縣農民工大多數在江浙,廣東等東部沿海地區務工。農民工外出務工時從事的行業比較廣泛,涉及到餐飲、建築、種植、養殖、採礦、運輸、加工等多種行業,而從事這些行業對農民工回鄉創業有着最直接的影響,許多農民工回鄉創業與其外出務工時所從事的行業是一樣的。農民工自己有了專業技術和從業經驗,就免去了政府的項目推介和從業培訓工作。比如勉陽鎮高潮村村民柏志波,06年到江蘇省宜興市宿豫區水蛭養殖基地打工,學會了水蛭養殖技術,08年回鄉自己投資進行水蛭養殖,市場前景良好。

2、外出務工是回鄉創業的基礎。農村經濟貧困,教育落後,x縣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的不足15%,但是外出務工人員大多利用務工的機會開拓了眼界,參加了各種技術培訓,學到了知識和能力,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掌握了一定的專業技能,這便成為他們回鄉創業的優越條件。比如漆樹壩鄉唐家壩村祝國棟在廣東打工期間,學習了電腦與網絡技術,不但學到了技能,還得到了鍛鍊,並拿到電大學習的畢業證書,回鄉創辦了正大電腦學校,主管電腦維修工作。

(三)根據《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認真做好農民工回鄉創業工作的通知》精神,x縣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關於鼓勵外出農民工回鄉創業的實施意見》,這是全市首個鼓勵農民工回鄉創業的綜合配套政策。該政策在項目服務、政策扶持、資金幫扶等方面着力為回鄉農民工創業解決實際困難。主要有以下幾點:

1、開展項目服務。通過網絡和招商洽談等形式,積極向外出務工人員推介一些投資好、見效快、效益好、具有一定市場前景的致富項目。主動提供相關項目的諮詢、信息服務,指導幫助農民工選準選好創業項目,對回鄉創業農民工申報的項目優先予以立項審批。

2、進行政策扶持。用地政策規定,外出農民工回鄉從事生產經營需佔用土地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達200萬元以上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縣國土局優先審批建設用地,徵用過程中產生的各種規費,屬縣本級收取的採取即徵即返的方式予以減免。從事養殖業發展、興辦農家樂需佔用農用地的,按農業用地相關政策審批,免收相關規費。通過租賃等流轉方式取得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用於種養殖業生產的,其經營年限可適當放寬,具體年限由雙方約定。開發荒山、荒丘、荒灘、荒溝的經營年限可放寬到50年。承包林地的,經營年限可延長到70年。在承包期限內,其承包經營權可以繼承,並可依法採取轉讓、轉包、出租、互換、入股等方式進行流轉。

篇3:返鄉農民創業就業的調研報告

根據《市政協關於推動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研究課題第四調研組調研方案》要求,現將我縣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現狀

地處黔北渝南交界,面積217平方公里,轄11鎮3鄉, 35萬人,仡佬族17萬人,苗族9萬人。有勞動力19.2萬人,外出務工年均10萬人左右,每年返鄉農民工2000多人,通過搭建就業平台,實現就近就地就業3000餘人。我縣有留守兒童4128人,其中,就讀幼兒園1186人,國小2039人,國中830人,高中69人,中職4人。我縣留守兒童全部入學,並與學校建立了幫扶關係,明確了監護人,各校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

二、實現就業創業政策落實情況

(一) 開展就業服務,搭建就業平台。

每年我縣通過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等節點,定期開展招聘活動,組織縣內外企業進行招聘,積極為返鄉農民工搭建就業平台;不定期收集縣內園區企業崗位信息,及時向返鄉農民工發佈用工信息,提供免費的職業介紹,推薦就業崗位,引導返鄉農民工向我縣工業園區企業就近就地轉移就業。每年開展各類招聘活動10餘場次,提供崗位信息3000餘個。

(二)開展職業培訓,提高農民工就業能力。

充分發揮縣內培訓基地的作用,積極引進縣外優質培訓資源,通過送培訓下鄉和走出去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加強返鄉民工職業培訓,開展多輪次多工種的技能培訓,使他們掌握多種就業技能,提高農民工就業能力;對有創業意願和自主創業的返鄉農民工開展創業培訓,從而提高他們創業能力,使其成功創業。自2016年以來,組織農民工開展電工、焊工、廚師、家政、挖掘機、汽車駕駛等技能培訓9000餘人,SYB創業培訓600餘人,進一步提升了農民工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三)加大政策扶持,促進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帶動就業。

一是積極鼓勵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縣人社局、財政局、團委、婦聯、信用聯社、銀行聯合制定出台《創業擔保貸款實施辦法》《關於切實做好創業擔保貸款的通知》等文件,對農民工創業給予三年期免費貼息小額擔保貸款,幫助農民工解決融資難的問題。我縣自20xx年以來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144人10191萬元,兑現貼息資金712萬元。

二是制定出台《道真自治縣創業場租補貼實施辦法》《殘疾人創業一次性獎勵的通知》,對返鄉農民工的殘疾人、高校畢業生、貧困勞動力、易地搬遷勞動力自主創業的給予場租補貼和一次性創業獎勵,2018年兑現殘疾人一次性創業獎勵11人3.85萬元,高校畢業生一次性創業獎勵6人3萬元,申請場租補貼5人補貼資金3萬元。

三是按照省市關於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對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給予一次性就業獎勵、就業見習補貼和社保補貼,兑現一次性就業獎勵18人1.8萬元,兑現就業見習補貼20人16.4萬元,兑現社保補貼27人13.5萬元。

四是按照滬遵勞務協作要求,制定出台了《道真自治縣滬遵勞務協作補貼實施方案》,對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給予就業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對返鄉農民工創業吸納就業給予一次性獎勵補貼,兑現就業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24人1.72萬元,兑現一次性獎勵補貼12人1.2萬元。

(四)樹立農民工創業典型,促進創業帶動就業。

近年來,我縣返鄉農民工創業者逐年增加,同時也湧現出一批農民工創業典型,如道真縣希奇特色食品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孟勝,貴州首為電線電纜有限公司負責人韋首、貴州鴻楓針織有限公司負責人嚴楓等,帶動了我縣300餘人實現就近就地就業。

三、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主要問題:

一是由於我縣地處黔北邊陲,交通基礎條件相對滯後,招商引資企業難以落地,導致縣內工業總量不足,農民工返鄉後就近就業空間不大;

二是返鄉農民工中大部分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參加培訓的意願不強,導致這部分農民工就業技能缺乏,不能適應市場需求,實現再就業的能力不強。

三是留守兒童人數逐年增多,管理越來越大。

返鄉主要原因:

一是受經濟形勢變化影響,外地企業的'產品滯銷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開工不足並逐步裁員;

二是企業為提高產能,更新生產設施設備,對於技能偏低、年齡偏大的農民工轉崗轉就業困難。

三是一些農民工因照顧家中老人或子女讀書等原因不得不返鄉。

四是一些農民工多年外出務工,積累了一定的資金,掌握了一些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加之近年來國家出台創業優惠政策,創業扶持力度不斷加大,特別是針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的優惠政策出台,吸引了部分農民工返鄉自主創業。

四、對策建議

(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擴大我縣工業經濟總量。

充分利用上玉工業園區、巴漁工業園區硬件設施,配套建設完善園區軟件功能,積極優化營商環境,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入駐園區,從而吸納更多農民工返鄉就近就業。

(二)加大技能培訓力度,增強農民工返鄉再就業能力。

切實做好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的技能意識,針對企業用工需求,創新培訓模式,調整培訓方向,豐富培訓內容,根據農民工自身特點,制定相應培訓計劃,因人施培,使他們能夠掌握就業技能,適應新形勢就業需要。

(三)加大創業扶持力度,提高農民工創業的積極性。

充分利用國家支持小微企業的契機,積極落實好創業擔保貸款、創業獎勵等政策,對農民工返鄉創業人員給予大力支持,為返鄉創業農民工減負,以政策紅利吸引更多農民工返鄉創業。

(四)為留守兒童提供心理指導和法律援助。

開展未成年人維權行動月活動,加強留守兒童法制教育、增強留守兒童自我保護能力、淨化留守兒童成長環境。聘任專(兼)職心理健康輔導教師和法制副校長,開展法制知識講座。多方位、多渠道關愛留守兒童。充分利用市級配發的2418個平安手環,實時監控、緊急報警等功能及時處理各種突發情況,保障留守兒童的健康安全成長。

篇4:縣返鄉農民創業就業調研報告

本次調研共計走訪企業80餘家,召開座談會20餘次,參加座談企業代表共計260餘人,共計發放調查問卷260餘份,通過訪、聽、查、問等方式(走訪創業户、走訪相關農户、走訪領導、走訪項目實施點,聽創業户彙報、聽相關部門彙報情況、聽調研組幹部意見,查看創業規模、查看相關部門實施項目情況、查看領導對創業的重視程度、填寫問卷調查),充分聽取和收集廣大創業者的意見建議。

(一)外出務工人員情況:

外出農民工230928人(男129054人,佔55.88%;女101874人,佔44.12%)。文化程度:國小53313人,國中95941人,高中(職高)26473人,大專及以上20789人。年齡結構:31歲以下66016人,31歲至40歲53041人,41歲至50歲45748人,51歲以上20298人。從事工種:技工25317人、管理13315人、普工80810人。地區分佈:廣東省48584人、浙江省27706人、福建省15987人、上海市8467人、其他省20009人、省內縣外19411人、縣內9266人。截止目前,大約有5000餘人在縣內創業(其中微型企業464家,大約佔9%),累計從業人員達46463人(企業10790人,個體35673人)。創業主要為養殖業(豬、牛、羊、雞、豪豬、野雞、兔子、魚、蛇等)、種植業(茶葉、方竹筍、經果林、中藥材、蔬菜等)、加工製造(食品加工、衣服和鞋來料加工、水泥製品、傢俱、電器等)。

(二)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特點

1、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數量逐年增加,發展特色產業(**鄉種植食藥材玉竹、**鎮豪豬養殖、林下養雞等)數量規模不斷加大。

2、大學生返鄉創業注入新活力,文化程度明顯提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達50%以上。

3、青年、婦女創業比重大年齡偏輕。50歲以下人員佔了70%以上。2012年以來,全縣共辦理微型企業464户,註冊資金4640萬,帶動就業2320人。

4、農民工創業經濟實力有所提升,技術水平明顯提高。**鎮**壩建材製造有限責任公司引進先進自動化生產設備。

5、企業聯動發展,資源得到有效合理利用。新州鎮豐利木材加工廠與木炭加工廠合作,實現廢料合理利用。

6、搭建交流融資平台,成立青年創業協會。實現會員資源共享,組織會員外出培訓,提高創業者的管理經驗和經營能力。

(三)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的作用和意義

1、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的規模化、產業化經營,讓荒蕪的土地重現生機。在調研中瞭解,農村大多數返鄉農民工創業都是圍繞我縣產業發展,承包荒山、草坡,流轉撂荒耕地,發展農產品的規模養殖、種植、加工、流通服務業,整合生產要素和資源要素,實行專業化、規模化經營,推動了農業的商品化、規模化、特色化和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經濟實體的發展,提高了農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激發了農村發展活力。

2、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加快了城鎮化進程,給空巢家庭帶來了陽光。在調研中瞭解,我縣大多數返鄉農民工創業在城鎮周邊是以發展二、三產業為主,大量就近轉移了農村富餘勞動力,使農民離土離鄉,改變了以往鄉村十室九空的冷清現象,使老人有人照顧,小孩子有人看管,給空巢家庭帶來了陽光雨露。一是為小城鎮發展提供產業支撐。農民工創辦的企業近半數辦在小城鎮和縣城,除去投資於農業經營和謀生型的小企業,規模稍大的工商服務業絕大部分是辦在小城鎮和縣城。這些企業帶動資本、勞動力等經濟要素向小城鎮集聚。二是發展了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和配套產業。部分回鄉農民工在城鎮創辦教育、醫療、文化、住宿、餐飲等商業服務業企業,發展房地產業,提供多方面的生產生活服務,直接投資於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小城鎮配套產業發展。許多投資於城鎮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發展的回鄉創業者,是一半在外地創業,一半在家鄉投資,他們在家鄉投資的工商企業,具有沿海發達地區和城市企業的發展水平;他們投資的城鎮基礎設施和商業服務業,既適合當地的需要,又往往具有城市設施和產業的質量和品位。三是擴大小城鎮人口和經濟規模。

3、為民營經濟發展、招商引資、富民強縣激發活力。我縣農民工在沿海地區進城就業務工,經受市場經濟和工業化洗禮,積累了一定資金和人力資本,他們回鄉創業,把資金和發達地區的市場觀念、技術、管理帶回家鄉,一是成為推動民營經濟發展、中小企業、工商服務業發展重要力量;二是成為招商引資,承接沿海勞動密集產業轉移的主要力量;三是成為結合當地資源,開發特色產品,提升傳統產業的重要力量;四是為農村公共服務事業提供了一批較高素質人才。

二、返鄉農民創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黨政領導對農民工返鄉創業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未能公平對待,缺乏優惠政策

1、沒有把服務農民工返鄉創業視同招商引資一樣重要。縣鄉兩級政府把改變當地經濟不發達的希望過多寄託在引進外商和大企業上,併為之制訂一系列優惠政策。認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是小打小鬧,交税少,發展慢,只能解決他們自己就業增收的問題,對縣域經濟發展、財政增收作用不大。甚至不相信農民工返鄉創業能成功,沒有把服務返鄉創業擺上位置。有的支持只是停留在講話、邀請上,缺少具體的政策措施。

2、政策上不公平。縣政府讓引進的大企業進工業園區、實行優惠政策或配套服務;而農民工返鄉創業進不了園區,也得不到對園區企業提供的優惠政策和多項服務,這就形成與較大企業之間的不公平。農民工返鄉創業有的吸收了城鎮待業人員、失地農民,更多的是解決農村不能外出的40、50農民的就業。同樣是解決困難羣眾就業的創業,在城市能得到税費減免、小額信貸等優惠政策,農民工返鄉創業就得不到這些政策。這又形成與城市創業的不公平。

3、扶持政策落實滯後。據調查,返鄉創業得到政府支持的面偏小,比如扶持城鎮再就業的有關政策、婦女創業貼息貸款政策、小微企業扶持政策,有些是難以操作落實到位。

(二)服務機制不健全,部門指導不力,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

1、對返鄉農民工創業指導不力、服務不到位。相關職能部門對農民工創業就業底數不清,對中央、省、市、縣出台的返鄉農民工創業優惠政策的宣傳和落實不到位。很多返鄉農民工創業在選擇項目時,缺乏相應的服務機構和專業人員幫助予以論證。一些返鄉創業項目興辦起來後,後續跟蹤服務不夠,當初承諾的各項政策落實緩慢、透明度不高。例如婦女創業小額貸款貼息部分返還緩慢、部分養羊補貼、發展大鯢養殖飼養池補助未落實到位;對已成功申報如著名商標等的企業獎勵政策未兑現。

2、各項審批辦證程序複雜。雖已有一些部門進行了改革,例如商事制度改革,但還有很多部門未簡化辦事程序。我縣目前還未完全實現一站式服務,創業人員辦事要多頭跑、來回跑,耽誤過多時間。有的返鄉創業農民工因辦理手續程序複雜而半途而廢。例如辦理返鄉農民工證需要4個單位蓋章,程序繁瑣,讓辦事人員多次跑,來回跑。

3、辦事難,三亂現象時有發生。一些地方未能從根本上轉變政府職能,擺正政府部門和企業的關係,努力營造適合羣眾創業和企業發展的公共管理服務環境,還是採取管、卡、壓的做法。辦事難仍然是創業者面臨的問題,對於一些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户來説更是如此。有些人説返鄉前受到熱情對待,辦廠時也有人服務,但是企業一旦落地,再想找政府部門辦事,解決問題就十分困難。根據對返鄉創業者反應,認為審批企業或立項難 政府部門亂收費、企業負擔重,開辦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户)手續複雜,程序繁多,輾轉多個部門,差不多是環環收費。一些部門甚至去企業吃、拿、要。三亂現象時有發生。農民工返鄉創業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行業,規模較小,結構單一,產品科技含量低,加上主要依靠自有資金,多數投資只有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一些政府部門的違規行為無疑加重了創業者的經濟負擔。

(三)資金不足,融資渠道不暢。

調查表明,近八成農民工返鄉創辦的企業發展得不到金融機構的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開業時主要靠自有資金,把打工中積累的有限資金集中用於租地建廠和設備投資,開業後缺少流動資金的情況比較突出。資金不足基本是依靠民間借貸,到銀行貸款的不多。部分企業產品有市場,因融資難,無力擴大規模。90%的返鄉創業者反映資金不足是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

造成返鄉創業融資難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農村資金返流城市,供給農户和中小企業的資金短缺。農民工返鄉創業貸款的供給渠道主要是農村信用社一家。二是貸款利息高。一些地方農村信用社的貸款利率月息為 9.1釐,加上貸款申請過程發生的交際費用,月息實際超過1分,年利息超過12%。三是缺乏信用貸款,只有抵押貸款。初創企業抵押物缺乏。同時,小企業的設備不能抵押,農村集體非農建設用地不能抵押;抵押折扣高,對抵押資產的評估只能達到資產價值的60%左右,再折半放貸;農業企業的資產流動性差,不能抵押,土地不能抵押,貸款更加困難。四是信貸擔保體系發育遲緩,擔保機制難以適應。一方面是縣的富民擔保公司、就業局的小額貸款擔保機構發揮作用不好;另一方面是忽視對中小企業、農民工返鄉創業信用制度的建設。五是政策性貸款和財政扶持貸款極少。比如農行、農發行對返鄉農民工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創業,支持基本沒有。

(四)缺乏科學合理的產業發展規劃和企業佈局。

縣內缺乏科學合理產業發展規劃和企業發展佈局,沒有明確主導的發展目標,各自為陣。一是沒有依據市場需求和突出我縣產業特色,規劃佈局產業發展;二是憑經驗跟着感覺走,搞重複建設,以致企業規模小,產業鏈條短,企業經營管理不規範,往往是產業搞起來之日就是敗下去之時,這在種植業養殖業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五)基礎設施不完善,制約發展。

一是政策因素用地難。由於城鎮建設造成土地緊張,返鄉農民創業用地審批困難,土地供應難以滿足企業開辦和發展所需,特別體現在一城三區範圍內。二是土地流轉過程中問題多。返鄉創業人員中大多數從事種養殖業,需要大量土地進行規模種植,但在土地流轉方面沒有相關參考辦法,大多數農民不願流轉土地,也存在因土地流轉價格不確定而造成合同難以簽訂情況。三是水、電、路等設施不通暢。發展種養業的一般都在較為偏僻的地方,自然條件很豐富,但普遍存在水資源匱乏、電力和通訊設施差、交通設施跟不上的問題,直接導致生產成本高,產品交易週期拉長等問題,降低了利潤空間和市場競爭力。

(六)返鄉創業者綜合素質不高,創業培訓工作力度不夠。

一是創業者缺乏相關的創業知識。返鄉農民工大多數有創業意向,創業衝動,雖然在外出務工時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與經驗,但在工商、税務、金融、科技、管理、勞動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欠缺,市場分析能力、組織經營管理能力不強,缺乏自主研發、技術創新意識,難於適應市場、駕馭市場,造成在創業道路上困難重重。二是創業培訓覆蓋不廣,缺乏針對性。雖然有關部門採取各種形式組織開展了創業培訓,但存在短期培訓的多,長期培訓的少;培訓內容趨同的多,有特色針對性強的少;培訓初級人才的多,培訓高技能複合型人才的少;培訓以完成考核目標任務的多,注重實效的少。

(七)缺乏對創業就業優秀人才的.激勵機制。

調研發現很多農民工,他們靠流轉土地,大規模搞種養殖業和其他加工業,他們解決就業,創造税收,有些一個小微企業同時從事好幾樣產業發展,其創業很艱辛,意義非常之大,但是少有人去關注過他們,更多的卻是一些服務部門打着服務的旗號去收這要那。黨委政府缺乏對先進典型進行宣傳和表彰激勵。

篇5:縣返鄉農民創業就業調研報告

(一)加強領導,為返鄉農民工創業提供政策保障。

一是把返鄉創業工作作為一項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列入重要日程,引起各級各部門領導高度重視,切實制定返鄉創業專題規劃,專項推進返鄉創業工作,細化工作任務。二是建立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部門聯席會議制度,一年度至少召開兩次會議,重點研究協調返鄉農民創業就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三是組建專門返鄉農民工創業機構,落實人員編制、經費、辦公場所等。指導農民工創業就業,對返鄉農民工選擇的行業進行科學規劃和引導,減少創業的盲目性。四是加強政策宣傳,開展信息延伸。在重點村建設信息公開欄,在縣有線電視台開闢用工信息專欄,結合六五普法做好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同時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和勞動保障平台信息網絡及相關設施建設,鼓勵、支持中介組織參與到促進返鄉農民工創業工作中來。五是繼續運用好523農民工節這張品牌,擴大影響力,積極宣傳和做好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工作。

(二)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服務水平,確保政策措施落到實處接地氣。

一是強化政府部門效能建設,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完善真正的一站式服務,全部審批部門入駐政務大廳,並對各項審批事項和手續辦理流程進行公示,切實解決關卡多、辦事難等問題。二是建立健全監測網絡。加大對農民工返鄉情況的長期跟蹤監測,瞭解其所需所想所求,協助返鄉農民創業項目申報及評估認證申請,開展經常性的返鄉創業項目的跟蹤調查,及時掌握項目進展情況,並及時傳輸相關信息至縣有關部門。同時,根據企業發展需要組織好農村富餘勞動就地轉移和輸出。三是要改進服務方式與手段,要抓好鄉鎮與縣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網絡連接與暢通,實現資源共享,發揮效應。對有資金積累、有市場信息、有管理經驗、有創業就業需求的返鄉農民工實行特別的聯繫與服務,為他們創業就業提供方便。四是加強問責和公眾監督。針對羣眾反映辦事效率慢、服務態度差、亂收費等現象要嚴肅處理。

(三)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為返鄉農民工創業提供資金支持。

一是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改進資信評估制度,要進一步擴大返鄉農民工創業貸款貼息範圍和金額。特別加大對發展中企業的資金扶持。二是設立創業基金,由縣級財政拿出一定數額的資金,扶持返鄉農民工創業發展。創業基金由財政部門管理,經貿局、市場監管局、工商聯、民企配合工作,鼓勵創業成功人志願加入創業基金。三是進一步完善貸款風險管理制度,繼續支持信用聯社採用的信用證制度、完善農户聯保貸款制度、加強縣富民擔保公司支農貸款擔保力度,金融機構出台相應便民措施,使國家出台的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信貸政策措施惠及返鄉創業者,解決返鄉農民工創業資金所需。四是落實好扶持微型企業發展三個十五萬政策,養殖補貼、小額貼息等優惠政策及時兑現,鼓勵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落實好黔微貸微型企業貸款項目,櫃員信貸通貸款項目,由政府出資給我縣微型企業提供1-2年會計記賬服務,建立企業信用,誠信貸款。五是發揮青年創業協會與兩家銀行簽訂的保證金貸款協議的作用,幫助一定數量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六是根據國家鼓勵民間資本合法運作的相關規定,制訂相關激活民間資本的具體辦法,推動民間資本合法運作,釋放出民間資本對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巨大潛力。

(四)大力發展市場主體,合理規劃產業佈局。

一是認真落實商事制度改革,推行註冊資金認繳制,實行先照後證改革,簡化經營住所登記條件,着力推進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税務登記證三證合一工作。釋放改革紅利,大力發展市場主體,實現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快速增長。二是加強對企業的引導,強化企業自身制度建設,合理規劃。鼓勵成立股份制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合夥企業等,讓企業做大做強。三是通過打破行業區域界限、優先安排用地用電用水、獎補貼息、税收優惠、優質服務等措施,因地制宜引進、扶持、壯大一批農業龍頭企業,推進龍頭企業集羣化發展,發揮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集聚效應,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

(五)完善創業基礎平台,為返鄉農民工創業創造良好環境。

一是繼續完善小城鎮、工業園區、各類果業、養殖業基地以及商品流通等公共設施建設,建議在工業園區建立小微企業創業孵化園,集中建立簡易廠房,可通過廉價租賃或限期免費使用等方式提供給初期創業者,以此解決土地徵用和環境評估等問題。二是鼓勵多種產業共同發展。鼓勵發展新興產業和特色產業。例如結合大數據黔北呼叫中心落地我縣,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產業;充分利用好我縣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富有特色旅遊資源,發展旅遊業或觀光農業;與時俱進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人才、信息、技術、就業諮詢等新興服務業。結合小城鎮和城市社區建設,加快發展家政、維修、護理等社區服務業。三是完善土地使用制度和措施,將返鄉農民工創業用地納入城鄉發展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建議制定適合我縣的土地流轉管理辦法,切實解決土地流轉問題。四是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應儘量協調解決企業反映的道路、用水、用電等問題。

(六)優化培訓資源,提高培訓實效。

要優化整合培訓資源,統籌培訓的資金、物力、師資等,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效益。充分運用SYB、雨露計劃、陽光工程、職工素質提升等培訓平台,建立職業中學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培訓基地,開展針對性的培訓學習。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一方面聘請高校或科研單位的專家教授定期不定期地對創業者開展專題講座和企業管理諮詢診斷,現場答疑解惑。另一方面組織返鄉創業農民工到先進地區的成功企業參觀學習、委託鍛鍊等形式進行技能、法規、管理等知識培訓,提高其經濟管理水平和創業能力。

(七)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激發創業熱情。

一是政治關心。對返鄉創業就業中的優秀者,在安排兩代表一委員給予傾斜。二是精神鼓勵。每年定期表彰返鄉創業典型,在榮譽上給予更多機會。如勞模評選、巾幗創業之星、最美創業女性等等,召開創業典型宣講會。三是經濟激勵。對返鄉農民工創辦並安置農村勞動力達20人以上的企業,由縣級財政一次性給予1000050000元的專項扶持資金獎勵,對優秀勞動者和促進農民工返鄉就業的先進個人一次性給予500010000元的獎勵。四是協作發展。充分發揮創業協會、促經會等平台作用,鼓勵成立合法化的社會團體,促進返鄉創業人員與協會的溝通交流,實現資源共享,抱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