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返鄉創業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4.06K

返鄉創業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縣農民工返鄉創業調研報告

縣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經濟總量偏小,至今仍是雲南省省級重點扶持貧困縣,20_____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2122元。全縣農業人口263383人,農村勞動力172134人,佔農業人口的65.36%,其中男勞動力89509人,女勞動力82625人,農村富餘勞動力83313人,佔總數的 48.4%,勞動力資源豐富,同時勞動力素質偏低,文盲9295人、國小文化74586人、國中文化78292人,高中以上9961人。現累計轉移 45976人,目前尚有37337人農村勞動力處於閒置中。閒置的農村勞動力渴望外出打工來增加收入,改善基本的生產生活條件。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外出打工農民返鄉者日益增多,形成了農民外出與迴流並存的局面。在迴流的民工中,有一部分是為創業的目的而返鄉。在歷年的打工生涯中,他們經歷了市場風雨的洗禮,鍛鍊了意志,經過滾打摸爬,學得了一定的技術,或管理經驗,開闊了視野,有了一定的資金積累,於是產生了回鄉創業的衝動,甚至有少數人外出時就是懷着創業的目的走出農村去的。當這些人在打工的過程中有了一定的人力資本和經濟基礎之後,他們就會懷着幹事創業,改變家鄉貧困面貌,帶領鄉親走向富裕之路的良好願望回到故鄉。返鄉民工創業,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雲南省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促進會的通知要求,xx縣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促進會的工作人員對返鄉民工創業情況作了實地的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外出打工、回鄉創業情況及回鄉創業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意義

隨着城市化的推進,農民工從賣苦力到拼智力,從城鄉兩棲到定居城市,從單向湧入城市到開始回鄉創業,農民工羣體正在發生着脱胎換骨般的變化。農民工經過十多年來的打拼,逐步由體力型轉移向技能型轉移轉變,據統計,全縣外出打工的農民45976人,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僅360人,佔外出打工人數的 7.8。返鄉創業人員在外積累了一定的資金與技術,靠着他們的聰明與拼勁,返鄉創業主要以從事建築業、豆製品加工業、磷化工、種植業為主的企業佔了重要的份額,不僅他們自己過上富裕的生活,還吸納了大批的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為政府排憂解難,緩解了就業壓力,增加了農民收入,帶動了一方經濟的發展。最為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在xx縣有口皆碑的建築老闆陳學明,他是家鄉共同富裕的帶頭人和引路人。

陳學明是石屏寶秀鎮寶山街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子弟,他在七十年代開始外出幫人搞運輸,跑了雲南省的玉溪、景洪等多個地區及紅河州的大多數縣市,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奮鬥和四處奔波,既磨練了身體更鍛鍊了意志,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在他的鼓勵和帶動下,回鄉組建了10多個農民的馬車運輸隊,1980年,開始初涉建築行業,1994年,在抓好主業的同時,先後開辦了汽車修理廠,汽車配件門市,建築材料門市,紅磚廠、木材經營等多種廠店,20_____年,成立了學明房地廠開發有限公司。目前在他的公司就業的農民工(臨時工除外)達370人,在公司打工的農民一年人均至少有一萬左右的收入,他為家鄉的共同富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二、農民工回鄉創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出現困難和問題的原因

返鄉民工創業並非一帆風順,在創業的過程中面臨着不少僅靠個人難以解決的問題。

1、資金缺乏。返鄉民工在創業中資金缺乏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據縣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促進會對外出打工返鄉農民現狀的調查,被調查者中85%的人認為回鄉辦企業最缺的是資金。在投入辦企業的資金來源總額中,自我資金佔52%,向私人借款佔19%,銀行貸款佔27%,政府資金佔2%。政府和銀行支持的資金總計不足三分之一。雖然説,外出打工的農民在返鄉時都有或多或少的積蓄,但是對於創辦企業、搞生產性經營所需資金額來説,這點積蓄只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如果政府和銀行不給予較大力度的支持,如果資金問題不能解決,多數返鄉民工只好空有一腔返鄉的熱情,根本無法實施創業計劃和施展自己的才能。

2、缺少優惠政策。xx縣的調查説明,有50%的人認為當地政府沒有鼓勵返鄉民工創業的優惠政策,有50%的人認為不知道有沒有優惠政策。據調查,各級黨委政府對招商引資工作十分重視,並專門成立招商局,制定了招商引資的各項優惠政策,但農民工創辦的多數為作坊式小企業,政府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政策規定不明確,引導和服務不夠。這種情況説明缺少鼓勵返鄉民工創業的優惠政策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即使政府制定有優惠政策,也因宣傳不到位而不被返鄉民工廣泛瞭解,或者因未認真執行、未落到實處而成為一紙空文,使得返鄉創業的民工感受不到政府的關心和支持。

3、形不成合力。返鄉民工創業,大多數是個人行為,家庭式的創業模式,單槍匹馬地幹,勢單力薄,形不成合力,抗風險能力差。一部分企業市場競爭力差,效益不太好,難有大的作為。

4、經營環境差。突出並普遍地表現在税費過重。xx縣的調查表明,目前已停辦的企業中,有50%的人回答説原因是税費過重。同時,有些相關單位不僅不提供主動服務和優質服務,而且故意卡脖子。

三、農民工回鄉創業的政策需求

返鄉民工創業,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意義重大。然而,在創業的過程中,他們面臨着許多靠自己難以克服的困難和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創業就無法成功,創業失敗帶來的消極後果是全方位的,不僅僅個人利益受損,而且影響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政府應積極採取措施,大力支持返鄉民工創業,幫助他們走向成功。政府的大力支持是返鄉民工創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1、給予適當的資金支持。

資金支持的渠道是多方面的。第一,地方政府每年都有一定的開發資金,用於開發性生產經營項目,在開發性資金的使用方面,應注意向返鄉創業民工傾斜,因為這是真正的創業和開發。第二,積極協調銀行與返鄉創業民工之間的借貸關係,促使從事農業信貸工作的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對返鄉民工創辦的企業和從事的養殖業項目以及非農產業項目給予優先支持。第三,可以探索性地引導創業民工尋找民間融資的途徑。現在,各地農村中都有一些先富起來的農民,手中有一些節餘暫時不用,這些資金閒置起來是個浪費;而一些創業民工則等米下鍋,急需資金;這是一條民間融資的新途徑,政府可以給予引導,以求雙方互惠互利。但必須指明的是,政府在這種融資的過程中,僅起中介作用,不負實質性責任,必須是雙方自覺自願,並簽訂合同,政府的責任是監督合同的執行。

2、制定各項優惠政策。

各級政府特別是基層政府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些有利於返鄉民工因地制宜、創業致富的優惠政策。一般來説,在註冊登記方面,要減少環節,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優質服務,並免收各種證書費、登記費和管理費;在税收方面,免去2-3年税收,使其在創業起步階段減輕壓力;在土地和其它自然資源利用方面,提供方便並給以優惠。

3、幫助返鄉創業民工獲得必要的技術支持。

總體上講,返鄉民工創業,產品技術含量較低,但其中也有一些企業,需要比較專業的技術,就連從事養殖業,也離不開科學的養殖方法和專業知識。對此,一些創業者知識和技術積累不足。政府在這些方面應該有所作為,可以有針對性地從高校或科研所各類科技機構、職業學校等處聘請一些專業技術人員對創業民工開設專題講座,現場指導解疑答難;幫助創業者同有關專家和技術人員建立經常性聯繫,使創業民工遇到技術方面的難題時知道找誰諮詢,小問題通過電話就可以解決,大一點的問題可以自己登門求教或者邀請現場指導。如此,創業者定會受益匪淺。

4、廣開信息渠道,幫助返鄉創業民工開拓市場。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信息就是財富,信息就是市場,廣泛瞭解和及時掌握市場信息,就能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擴大產品市場,以求得自身的發展。然而返鄉創業的民工,大部分是在鄉(鎮)甚至在村從事創業活動的,地處偏僻,消息閉塞,信息來源渠道很少,這無疑對創業活動產生了消極影響。地方政府特別是鄉(鎮)政府應該急創業者之所急,在這些方面為他們辦些實事。建議每個鄉(鎮)成立一個返鄉民工創業領導小組,這個小組應同外界建立廣泛的聯繫,多方收集市場信息和市場動態,通過多種途徑(如印發簡易的市場信息報,在鄉鎮政府設立市場信息專欄等)及時把各種信息告知創業民工,幫助他們開拓市場,把蛋糕做大。

5、把返鄉民工創業納入當地政府發展經濟的規劃之中統籌安排。

發展農村經濟是基層政府的一個重要任務,對此,基層政府年年有規劃,但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是大都沒有把返鄉民工創業列入當地政府發展經濟的規劃之中,這是一個令人非常遺憾的事情。要把返鄉民工創業列入規劃之中,就必須做到對返鄉民工創業情況底子較清,心中有數。在鄉(鎮)政府設立一個民工創業領導小組,其任務主要是收集、整理有關信息,建立創業民工檔案;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開創業民工代表座談會,瞭解其所思所想,聽取其意見建議,加強溝通,並就反映的問題同有關方面進行協調,幫助解決返鄉創業民工的困難;對把民工創業納入統一規劃提出具體方案,以供鄉(鎮)政府決策時參考。

四、目前對返鄉民工創業實行的政策

據縣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促進會人員的調查,石屏目前還沒有明確制定返鄉民工創業的優惠政策或是實施意見之類的文件。

【第2篇】成功人士返鄉創業調研報告

創業,是時代的最強音;返鄉創業,是當今的熱話題。做好返鄉創業工作、破解返鄉創業難題、加快返鄉創業進程,對加快地方經濟發展、調整現有產業結構、壯大縣域經濟實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如何做好這篇文章、做活這個工程、做大這塊經濟?是每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領導關注和深思的課題。遵照縣委主要領導交辦的調研課題,縣政協專門召開主席會,及時部署相關調研工作,抽調精兵強將,組建專題調研組。調研組還邀請縣工商聯、中小企業局、勞動就業局分管領導參與,通過遠赴沿海地區、深入鄉鎮基層、進駐企業車間,組織召開多種多樣的座談會,廣泛接觸各行各業的創業者等形式,開展了從xx年11月11日至26日為期半個多月的返鄉創業專題調研,深入瞭解務工者的心願,認真傾聽創業者的心聲,深刻查找返鄉創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積極探討加快返鄉創業的對策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返鄉創業的前景十分廣闊

1、巨大豐富的勞務資源是滋生返鄉創業的不竭源泉。我縣是個勞務輸出大縣,勞動力資源豐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縣富餘勞力遠赴沿海開放地區務工就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縣現有22萬餘人長年在外務工、創業和發展,遍佈全國10多個省(市),他們在社會大熔爐的歷煉和市場大風浪的搏擊中,開闊了眼界,轉變了觀念,學到了技術,增長了本領,積累了資本。他們中有部分優秀分子敢闖敢幹,捷足先登,在賺取人生第一桶金後,就開啟了自主創業的征程,成功實現了由務工者向創業者的跨越,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老闆。據調查,全縣共有xx多人在外地成功創業,他們具備返鄉創業的條件和實力,是我縣推進返鄉創業的主體和力量,這巨大豐富的勞務資源已成為培育創業主體的不竭源泉。

2、根深蒂固的故土鄉情是拉動返鄉創業的緊密紐帶。故土鄉情是每個人一生的牽掛和思念。我們在温州和義烏同外出成功人士座談時,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那就是想回歸故土,回報家鄉,想為家鄉發展多作一份貢獻,為鄉親致富多盡一份力量。他們認為故土難捨、鄉情難忘,在家鄉發展將是他們二次創業的第一選擇,隨着我縣加快返鄉創業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他們實施返鄉創業的願望更加強烈。他們表示,將做到以鄉情為紐帶,以商會為載體,組織更多的籍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充分發揮人經濟的優勢,全力支持返鄉創業經濟的大發展。

3、地大人廣的特定區域是承接返鄉創業的廣闊舞台。我縣幅員廣闊,縣域面積位全省之首、人口居全市之最,具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勞力資源,是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的最佳選擇。境內青山綠水、環境優美,是一塊神奇的天然寶地,令人嚮往,叫人留連。隨着全球和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生產力分佈凸顯新的格局,沿海發達地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本密集型產業加快向內地轉移,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包括我縣在外創業人員面臨新的抉擇,都在尋求二次創業的着陸點。我縣特定的區域條件和豐富資源,將為我縣在外成功人士新的創業提供廣闊的舞台。

4、逐漸迴歸的創業典型是帶動返鄉創業的新型龍頭。近年來,我縣不斷加大返鄉創業工作力度,特別是隨着縣委、縣政府《關於鼓勵扶持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出台,以及組織“一名縣領導、一個鄉鎮、一個包村掛鄉部門”對接在外成功人士活動的深入開展,各類創業主體得到了全面激活,返鄉創業風生水起,熱浪湧動,已成星火燎原之勢,一批返鄉創業先進典型不斷湧現。縣委、縣政府在今年春節隆重表彰18名返鄉創業的典型,在全縣上下以及在外籍人員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這一個個返鄉創業的成功典型,正成為我縣引領返鄉創業的領頭雁。扶持一個返鄉創業典型,就會帶來一個返鄉創業團隊的乘法效應正在我縣逐步釋放。在這一新型龍頭的帶動下,從而激活了創業要素,激發了創業熱情,激起了創業勁頭,使我縣返鄉創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5、不斷改善的發展環境是吸納返鄉創業的強大磁場。環境是生產力,也是競爭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哪裏的環境好,生產要素就向哪裏聚集。近年來,我縣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經過的武吉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貫穿的柯龍線公路改造升級即將竣工,跨越的鹹吉鐵路已通過國家立項,的交通瓶頸將會得到極大改觀。同時,我縣按照“完善老城區,提升南城區,決戰良塘區”的戰略思路,拉大縣城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打響“四創工作”攻堅戰,抓好修河周邊大治理,縣城面貌得到極大改善。我縣還按照搭建創業平台,鋪平發展路子的要求,全面加快我縣工業園和鄉鎮創業小區的建設,我縣工業園已形成“一園四區”(即何家店返鄉創業園、蘆塘項目區、吳都項目區、太陽升項目區、高新技術項目區)的發展新格局,我縣鄉鎮已建成8個初具規模的創業小區,工業園和創業小區已吸納一大批返鄉創業人員投資創業,已成為返鄉創業人員回報家鄉、發展自己的投資沃土。我縣在十分注重硬環境建設的同時,還按照“硬環境不足軟環境補,大環境不夠小環境輔”的要求,積極打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陽光高效的政務環境,貼心周到的服務環境,把我縣逐步建設成為生產要素聚集的“窪地”和返鄉創業發展的“高地”。二、推動返鄉創業的成效初步顯現

近年來,我縣按照以人為本的要求,緊緊抓住人才這個新經濟社會的第一資本,積極發掘人經濟這座豐富的寶庫,全力實施“返鄉創業、富民興縣”戰略,加快推進返鄉創業進程,掀開了返鄉創業發展的新篇章。返鄉創業呈現以下變化:

1、返鄉創業的勢頭逐漸增強。我縣xx年引進返鄉創業人數1286人,創辦項目111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3.2億元,創辦其它經濟實體1175個。今年至10月底止全縣引進返鄉創業人數1704人,創辦項目159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8億元,創辦其它經濟實體1486個。從數字比較中看出,今年1至10月份引進返鄉創業人數較去年全年增加418人,創辦企業數較去年全年增加48家,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較去年增加1.6億元。如石坳鄉在今年4月份才啟動創業小區建設,至現在已引進4家返鄉創業企業落户小區,總投資4000多萬元,其中3家已開工投產,還有3户企業即將進駐小區。四都創業小區建設如火如荼,古市創業小區機器轟鳴,全縣各地呈現一派生機勃發、欣欣向榮的創業場面。

2、返鄉創業的規模逐漸擴大。今年1—10月份全縣新上返鄉創業項目159個,其中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項目51個,佔項目總數32%,投資億元以上項目3個,如黃坳鄉成功人士王真等投資1.2億元創辦義烏飾品加工項目,太陽升成功人士鄒樹喜投資1.5億元創辦太陽升返鄉創業園,上衫成功人士朱小湖投資1.2億元創辦贛西北汽車貿易綜合服務中心。

3、返鄉創業的領域逐漸拓寬。創業領域已由初期商品銷售、飲食服務、資源利用等傳統產業向機械電子、服裝鞋帽、建築建材、工藝飾品、傢俬製造等產業拓展,如今年新上返鄉創業項目中,服裝鞋帽類項目61個,佔38.4%;建築建材類項目26個,佔16.4%;工藝飾品類16個,佔10.1%;機械電子、傢俬製造、食品加工等其它項目31個。

4、返鄉創業的質量逐漸提高。今年1—10月份新上項目中,二產項目134個,佔項目總數84.3%,這些項目都是有生產廠房、有加工設備、有主導產品、有銷售市場的加工企業,如石坳鄉朱還後投資xx萬元創辦的浩淇塑料玩具有限公司、新灣鄉饒紹彬投資5000萬元創辦的創新標準件製造有限公司、四都鎮黃穎投資4000萬元創辦的羣力石材有限公司等。

5、返鄉創業的效益逐漸趨好。今年返鄉創業人士創辦企業和經濟實體,共帶動15276人就業。返鄉創業企業已成為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的重要來源。從調查中瞭解到,返鄉創辦企業訂單不斷,產銷兩旺,預計今年返鄉創辦企業實現税利達8000萬元,直接帶動當地農民就業增收達9500萬元。如渣津鎮xx年新上返鄉創業項目8個、安置就業人數600人、實現税收62萬元,xx年新上返鄉創業項目11個、安置就業人數950人、實現税收220萬元;古市鎮xx年新上返鄉創業項目20個、安置就業人數800人、實現税收50萬元,xx年新上返鄉創業項目35個、安置就業人數1200人、實現税收120萬元。返鄉創業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和巨大的社會效益,已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極。

我縣在推進返鄉創業工作中有很多好的做法,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利用鄉情這一紐帶,拉動返鄉創業。縣鄉領導經常聯繫走訪我縣在外成功人士,縣委、縣政府在春節期間,為在外成功人士和務工人員寄去新春賀卡和慰問信,並由縣四家班子領導帶隊走訪慰問在外創業人員,召開返鄉創業懇談會,瞭解他們的心願想法,徵詢他們的意見建議,從而激發了他們返鄉創業的熱情和動力。二是藉助商會這一載體,推動返鄉創業。我縣在籍人員較集中的温州、深圳成立了商會,積極藉助商會這一載體,組織和動員人蔘與到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充分發揮其在推動返鄉創業中的組織作用。如温州商會、深圳商會經常組織成功人士瞭解我縣工作大局和發展情況,積極支持縣裏的各項工作,今年就組織部分成功人士返鄉創業,温州商會計劃創辦三個項目,即建設温州商會總部大樓,創辦投資公司和擔保公司,深圳商會朱小湖投資1.2億元創辦贛西北汽車貿易綜合服務中心。三是依託能人這一龍頭,帶動返鄉創業。王真是在義烏成功創業的領頭人,也是在義烏商會副會長,縣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我縣通過王真的帶動作用,吸引13位義烏創業成功人士“抱團”返鄉創業,共投資1.2億元創辦義烏飾品加工項目。四是圍繞資源這一優勢,吸引返鄉創業。充分發揮我縣豐富的資源優勢,吸引一批勞力密集型和資源加工型的創業項目。五是立足園區這一平台,助推返鄉創業。我縣按照“築巢引鳳”的理念,高標準建設我縣工業園和鄉鎮創業小區,尤其是何家店返鄉創業園的建設,有效降低了我縣成功人士返鄉創業的成本和風險,助推返鄉創業的快速發展。六是緊扣服務這一關鍵,拓展返鄉創業。返鄉創業人員能否留住、返鄉創業項目能否做大,關鍵在服務。服務優才能人心留,留住人才、留住項目。我縣通過出台扶助返鄉創業政策措施十七條,建設項目准入“一站式”服務快捷的“綠色通道”,建立返鄉創業項目跟蹤服務制度等,得到了返鄉創業人員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讚許,拓展了返鄉創業的發展空間。三、制約返鄉創業的因素不容忽視

我縣返鄉創業工作雖然取得較大成效,但由於我縣基礎較差,起步較晚,在加快返鄉創業進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約因素,影響了我縣返鄉創業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一)返鄉創業現狀存在的不足,影響我縣創業經濟的發展質量

1、經濟總量不大。近幾年,我縣共有返鄉創業人數近5000人,佔外出務工人數22萬人2.27%,新上創業項目380個、創辦其它經濟實體3980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15億元。而河南省固始縣也是一個勞務輸出大縣,至xx年就有2萬人返鄉創業、累積投資達40億元,相比之下,我縣返鄉創業經濟總量還不大。

2、項目起點不高。由於受資金、廠房、勞力等生產要素的影響,我縣大多數返鄉創業項目起點較低,缺乏一些關鏈度高的產業、科技含量高的項目和知名度大的產品,特別是一大批勞力密集型產業項目,呈現經營規模小、生產條件差的現狀,從而導致因規模小而不敢接大的貨單,因條件差而留不住生產的工人,影響了企業的做大做強。如西港鎮一些服裝鞋帽類企業都擠在集鎮的居民房內。

3、產業佈局不優。由於我縣缺乏科學的引導規劃,致使返鄉創業項目落户時呈現零亂狀態,無法形成產業集羣優勢,沒有發揮經濟規模效益。主要表現在:一是全縣沒有形成特定的產業區域,項目安置有隨意性,有些地區還出現了食品加工企業同化工企業相鄰安置的現象。二是鄉鎮沒有一個長遠的產業發展規劃。我縣已有8個鄉鎮建設了創業小區,但多數鄉鎮在引導返鄉創業時沒有一個長遠規劃,都是按照先後順序在創業小區建設廠房。如大橋鎮引進小區5家企業,卻是從事5個不同產業的企業。

4、產業鏈條不長。從調查中瞭解到,我縣當前返鄉創業項目剛落户不久,企業還處於成長階段,各企業之間的產業關鏈度不高,產業鏈條不長。

5、支柱產業不壯。我縣返鄉創業的產業中,大多數處於覆蓋面小、關鏈度小、帶動力小、貢獻率小的狀況,沒有形成強大的產業支柱,還缺乏如武寧縣節能產業這樣的產業支柱。

(二)返鄉創業過程存在的問題,影響我縣創業經濟的發展效益

1、創業選項難的問題。我縣許多成功人士都有返鄉創業的願望,但苦於難選好的創業項目。如從事潔具、拉鍊等行業的人員,認為我縣沒有電鍍企業,無法到家鄉發展,如從事其它行業,又怕擔風險。

2、發展融資難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金融部門貸款指標較緊、手續麻煩。調查反映,金融部門貸款規模一般在幾萬元,與返鄉創業貸款額度要求相差較大,且手續繁瑣,又要財政工資擔保,貸款非常困難。如古市鎮全體鎮幹部都為返鄉創業人員擔保了貸款。二是民間籌資利率較高,增加了企業成本。如石坳鄉朱返後創辦的浩淇塑料玩具有限公司,目前投入了1000多萬元現金,都沒有享受到貸款的政策。

3、建設用地難的問題。因國家嚴格控制土地政策,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致使返鄉創業建設用地非常困難。主要表現:一是土地使用總量不夠,導致創業用地緊缺。二是土地使用安排不當,致使創業用地緊缺。如部分鄉鎮有用地指標而沒用地企業,有的鄉鎮有用地企業而沒用地指標;有的企業超標占用土地而有土地多,有的企業缺少用地而出現搶地等地現象,從而影響返鄉創業項目建設進度。如工業園出現項目等地進駐、企業等地擴建現象,大橋鎮創業小區規劃面積80畝,目前只有5畝用地指標。4、生產用工難的問題。主要表現:一是招工難。由於我縣青壯年勞力在外務工,家中都是一些老弱人羣,因此招工比較困難。有些企業因招工緊缺,被迫把一個加工企業分成幾個加工點,有的企業因工人緊缺,很多訂貨單都不敢接。二是培訓難。由於招進工人需要進行上崗培訓,使其儘快掌握生產操作技能,這項技能培訓只能在生產企業內進行。而勞動就業部門開辦的培訓卻不管用,到縣城參加培訓也不方便。三是管理難。由於在家這部人要兼顧家裏農活,他們閒時就來企業做事,忙時就回家幹活,所以難於管理。還有部分人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有時成天打麻將,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給企業管理帶來不便。如渣津一家鞋廠反映,廠裏花錢培養了50個技工,現在只留下10人。

5、運輸物流難的問題。物流難是大家普遍反映的問題,也是制約我縣返鄉創業快速發展的最大障礙。主要表現在:一是物流不便。目前,我縣到深圳、上海等地都沒有直達物流車,產品運出去要幾經轉運,很不方便。二是物流成本過高。由於到很多城市沒有直達物流車,企業產品運出去只能通過長途客運車,但由於客車通過聯營手段,恣意漲價,造成物流費用過高。據古市一家五金針配企業反映,原來貨運費為1元/公斤,現在漲到6元/公斤,企業都承受不起。三是物流不暢影響企業生存發展。加工企業每接一個貨單,都要進行樣品送檢,由於我縣物流不暢,加上送檢時間緊迫,多數企業只能專門開車送檢,費用很大,有時還會錯過時機。據古市一家返鄉企業反映,他有一個樣品送南昌檢驗就專門跑了3趟,他説在外地十多元錢就可辦成的事,在要花上幾千元,他目前正在想是否繼續出去辦廠。

(三)返鄉創業環境存在的差距,影響我縣創業經濟的發展速度

1、社會認同有差距。少數人只看到返鄉創業者投資賺錢,卻看不到他們創業的艱辛,看不到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對創業成功者存在“嫉富心理”,懷疑創業者錢財來源不明、手段不正;少數人對創業失敗者缺乏同情、理解和支持,在全社會還沒有真正形成尊重勞動、尊重創業的大環境。

2、公平待遇有差距。部分人反映,我縣對待返鄉創業人員待遇不公平。主要表現在:一是招商對象不同待遇不同,主要領導招的項目比一般領導招的項目待遇好得多,辦事方便快捷、服務熱心周到,一般領導招的項目比普通幹部招的項目待遇也不同;二是投資規模不同待遇不同,投資大的項目比投資小的項目待遇好得多,有些部門對投資不大的項目不屑一顧;三是投資主體不同待遇不同,外商投資項目比返鄉創業項目待遇好得多;四是進駐先後不同待遇不同,新上項目比老企業待遇好得多。

3、政策兑現有差距。我縣在加快招商引資、返鄉創業和工業園區建設方面出台了系列優惠政策。但在政策宣傳、落實、兑現方面還有一定差距。多數人認為,我縣政策很好,但兑現困難;少數人認為,我縣政策沒有沿續性,經常隨意變動;還有少部分人反映,我縣木竹資源砍伐指標分配不合理,有的企業吃不飽,有的企業消不了,一定要根據企業資源利用率和利税貢獻率進行合理分配。

4、服務到位有差距。近年來,我縣服務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但由於少數部門缺乏大局觀念,只顧部門利益,在服務返鄉創業工作中,言行不一、陽奉陰為,導致職能缺失、服務低劣,影響了我縣的創業環境。部分人反映,有少數部門負責人不負責任,講大話、亂表態,造成承諾無法兑現,給企業帶來損失。有人反映,在辦事很不方便,關鍵出在“股梗阻”上,有些重要崗位經常出現缺位掉崗現象。調查反映,我縣每個項目簽約要跑7個部門,手續繁瑣,很不方便。石坳返鄉創業人員反映,他申辦再生資源認定書和一般納税人認定書,跑了半年都沒有辦下來。工業園返鄉創業人反映,少數部門經常到企業檢查、恐嚇和罰款,並希望縣裏儘快解決工業園企業的消防驗收。四、加快返鄉創業的舉措有待強化

返鄉創業,富民興縣。面臨新形勢,實現新發展,我們一定要以開放的思維、開闊的眼界、開明的心態、開拓的精神,搶抓發展機遇,強化發展舉措,全力推進我縣返鄉創業快速發展。

1、積極鼓勵,營造返鄉創業的濃厚氛圍。一是要搞好創業宣傳。充分利用報、電視台、政府網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我縣返鄉創業的優惠政策和優良環境。同時,要利用主題報告會、創業宣講會、經濟研討會和交流懇談會等形式,廣泛深入地進行創業動員教育活動,讓想創業、議創業、盼創業的氛圍日益濃烈起來。二是要培育創業文化。創業文化是返鄉創業經濟的精神內核和思想動力,要讓創業文化主導社會思潮,讓全民創業的主流意識奔湧起來。大力弘揚“開明、開放、奮進、和諧”的創業精神,樹立永不滿足、永不停步的開拓理念,樹立甘冒風險、敢於突破的歷險理念,樹立自力更生、奮發進取的自強理念,樹立工商皆本、義利皆容的道德理念,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尊重商家、崇尚創業的社會風尚,形成人人爭做創業主體、個個都是創業環境的發展局面。三是要激勵創業典型。要對返鄉創業人員,堅持做到經濟上給實惠、社會上給地位、政治上給榮譽,在評選勞動模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時,給予優先考慮。每年組織開展“十大創業明星”評選活動,對評選出的創業明星在縣三級幹部大會上予以表彰,要建立創業明星檔案,對他們的創業事蹟、創業成果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建立和健全創業明星享受待遇的有效機制,在全社會形成支持創業者,褒獎創業者、尊重創業者的濃厚氛圍。

2、正確引導,拓展返鄉創業的廣闊空間。一是要把返鄉創業作為富民興縣的一項戰略舉措。返鄉創業人員帶回了資金、信息和技術,也帶來了商機、項目和產業,為農民增收、財政增長拓寬了渠道。我們要認識到返鄉創業“三步跳”的發展規律和必然趨勢,即第一步把全縣富餘勞力輸出務工,讓其積累資本、增長本領,第二步把在外成功人士引回創業,壯大縣域經濟實力,增強產業要素的吸引力,第三步把返鄉創業成長起來的領軍人物引向全國、走進世界,增強地方經濟在國際國內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每一步轉化都是一個驚險的飛躍,都會帶來一次經濟騰飛,如温州就是走這個路子發展起來的。我們要正確引導,始終把返鄉創業作為我縣一項重要的經濟工作,納入全縣目標管理單獨考評;把返鄉創業作為我縣“xx規劃”一個戰略重點,制定完善其發展的總體規劃。只有把返鄉創業工作擺正位置、正確引領,我縣發展返鄉創業經濟就會生機無限、潛力巨大。二是要把返鄉創業作為招商引資的一個主攻方向。發展經濟,主要還是要靠人,這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我們要把返鄉創業作為招商引資的一個主攻方向,打好親情、鄉情、感情牌,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要在人較集中的地方,儘快建立商會,藉助商會的組織推動作用,開展招商引資和返鄉創業活動。要把外地商會在建設總部大樓,創辦總部經濟作為招商引資一個新亮點,積極引導在外成功人士把企業總部放到、把經營税收留在。要完善招商引資考核考評體系,注重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成效。三是要把返鄉創業作為解決就業的一條重要渠道。就業是民生之本。返鄉創業項目的實施,帶來很多就業機會和就業崗位。我們要完善人力資源市場,拓寬社會就業渠道,加強人力供求聯繫,建立就業保障機制,真正使社會富餘勞力能快就業、就好業,使返鄉創辦企業能好用工、用好工,特別是農民工能在家門口就業,實現社會就業和企業用工的“雙贏”、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互惠。3、科學規劃,發掘返鄉創業的強大動力。既要發展鋪天蓋地的項目,又要培植頂天立地的產業,充分發揮產業集羣效應,積極培育發展比較優勢。一是要確立我縣返鄉創業的發展方向。根據我縣縣情,要把啟動文化旅遊業、主攻加工製造業、規範商貿物流業、發展生態種養業、鼓勵新型服務業作為我縣返鄉創業的發展方向,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要在主攻加工製造業的同時,大力規範商貿物流業,加快培育建設幾個大型專業市場,積極扶持發展2-3家大型物流公司,引導創業資本向生態種養業傾斜、向新型服務業投注、向文化旅遊業釋放,高標準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基地、觀光農業基地,創辦幾家總部經濟公司、投資服務公司,創建一批文化旅遊景點、旅遊休閒山莊。二是要制訂我縣返鄉創業的總體規劃。建議再通過3年努力,使我縣返鄉創業總人數達到1萬人,創辦企業總數1000個,投資總額達到50億,年交税收達到5億元。建議在渣津創辦一個服裝鞋帽產業園,以帶動大橋、白嶺、渣津、馬坳等片區的產業發展,使產業園建設企業達到300户以上。要舉全縣之力,加大對縣工業園、渣津產業園的投入和建設力度,加快配套設施建設,完善園區功能,使之成為我縣東西互動、前後呼應、整體帶動、促進我縣經濟發展的兩大產業園區。三是要謀劃我縣返鄉創業的產業佈局。目前,我縣返鄉創業主要從事產業為服裝鞋帽類、建材類、工藝飾品類、機械電子、食品加工、傢俬製造等,我們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打破鄉鎮界限,整合現有資源,科學謀劃我縣產業佈局,建議機械電子類、工藝飾品類項目逐步向縣城附近聚集,以何家店創業園和義烏工藝飾品創業園為核心;服裝鞋帽類、傢俬製造類項目逐步向大橋、渣津、白嶺、馬坳片區聚集,圍繞渣津服裝鞋帽產業園主導產業的上下游產品,大力引進創辦一批產業關聯度高和產品依存度大的項目;食品加工、農副產品加工項目逐步向黃港、何市聚集;建築建材類項目逐步向太陽升、四都聚集,以太陽升項目區為核心,儘快形成產業集羣。

4、大力扶持,促進返鄉創業的快速發展。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對我縣出台的優惠政策認真進行疏理,特別是對扶持返鄉創業政策措施十七條要加大宣傳落實力度,切實按照政策要求予以兑現到位。對返鄉創業項目,只要不是國家明令禁止的產業和產品,在符合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的條件下,做到不管招商對象、投資主體、規模大小、建設先後,都要按照政策要求,予以一視同仁,公平對待,大力扶持。建議縣優化發展環境領導小組要儘快建立優惠政策落實投訴懲處機制,每年組織開展一次優惠政策落實自查活動,確保出台政策用活、用好、用足,取信於民,充分發揮政策的推動作用。二是要加大資金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強政府、銀行、企業的協調工作,在充分挖掘現有幾家貸款擔保公司潛力的同時,要積極組建新的擔保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切實為返鄉創業企業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要鼓勵金融部門擴大信貸規模,加大貸款產品宣傳力度,加強銀企溝通協作,打通融資快捷通道,努力為返鄉創辦企業提供強大的金融支持。三是要加大人才扶持力度。要進一步落實留住人才的優惠政策,鼓勵優秀人才紮根企業,與公司共成長,共享企業發展成果。要開通人才引進“綠色通道”,積極做好人才培訓工作,根據產業培育和企業發展的需要,不定期組織各類管理技能培訓,為企業發展儲備智力資源。5、全心服務,保持返鄉創業的良好勢頭。堅持做到你創業、我服務,你發展、我鋪路。一要健全完善行政服務中心的功能。要按照規範行政審批事項,簡化許可、審批和辦證手續的要求,對返鄉創辦企業,在項目審批、企業設立、辦證辦照等方面,實行“一站式”受理,一條龍服務,一次性辦結。二要強化職能部門的服務。國土部門要認真研究國家土管政策,分析我縣土地整理開發現狀,引導鄉鎮盤活閒置舊廠房和廢棄老屋場,就企業“用地難”問題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幫助破解“用地難”難題;勞動就業部門要積極幫助企業招聘、培訓工人,及時掌握用工動態,發佈用工信息,加強同縣外就業部門聯繫,爭取從縣外引進勞力到我縣務工,要用準、用好小額擔保貸款,努力提高它的使用效益;交通運輸部門要積極整合現有物流資源,積極引進外地物流大公司進駐我縣,創辦規模較大的物流公司,做大物流產業,創建一個覆蓋面廣、吞吐量大、帶動力強的物流網絡;中小企業局要幫助企業加強內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引導企業加大技改擴建力度和科技投入,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多創名優品牌。三要規範職能部門的服務行為。各職能管理部門要多服務、少管理;多給予,少索取。堅決制止亂檢查、亂收費、亂罰款和各種攤派活動,切實給企業一個安靜的經營環境和自由的發展空間。要建立企業檢查審批制度和投訴管理制度,做到有訴必查、有查必果,對違規部門負責人,要堅決做到嚴懲不貸,確保制度嚴肅性。要堅持和加強領導與企業的掛鈎聯絡制度和重點企業保護制度,加大企業和周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為企業提供一個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1/7123456下一頁尾頁

【第3篇】成功人士返鄉創業的調研報告

成功人士返鄉創業的調研報告範文

創業,是時代的最強音;返鄉創業,是當今的熱話題。做好返鄉創業工作、解決返鄉創業難題、加快返鄉創業進程,對加快地方經濟發展、調整現有產業結構、壯大縣域經濟實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如何做好這篇文章、做活這個工程、做大這塊經濟?是每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領導關注和深思的課題。遵照縣委主要領導交辦的調研課題,縣政協專門召開主席會,及時部署相關調研工作,抽調精兵強將,組建專題調研組。調研組還邀請縣工商聯、中小企業局、勞動就業局分管領導參與,通過遠赴沿海地區、深入鄉鎮基層、進駐企業車間,組織召開多種多樣的座談會,廣泛接觸各行各業的創業者等形式,開展了從xx年11月11日至26日為期半個多月的返鄉創業專題調研,深入瞭解務工者的心願,認真傾聽創業者的心聲,深刻查找返鄉創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積極探討加快返鄉創業的對策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我縣返鄉創業的前景十分廣闊

1、巨大豐富的勞務資源是滋生返鄉創業的不竭源泉。我縣是個勞務輸出大縣,勞動力資源豐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我縣富餘勞力遠赴沿海開放地區務工就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縣現有22萬餘人長年在外務工、創業和發展,遍佈全國10多個省(市),他們在社會大熔爐的歷煉和市場大風浪的`搏擊中,開闊了眼界,轉變了觀念,學到了技術,增長了本領,積累了資本。他們中有部分優秀分子敢闖敢幹,捷足先登,在賺取人生第一桶金後,就開啟了自主創業的征程,成功實現了由務工者向創業者的跨越,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老闆。據調查,全縣共有xx多人在外地成功創業,他們具備返鄉創業的條件和實力,是我縣推進返鄉創業的主體和力量,這巨大豐富的勞務資源已成為培育創業主體的不竭源泉。

2、根深蒂固的故土鄉情是拉動返鄉創業的緊密紐帶。故土鄉情是每個人一生的牽掛和思念。我們在温州和義烏同外出成功人士座談時,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那就是想回歸故土,回報家鄉,想為家鄉發展多作一份貢獻,為鄉親致富多盡一份力量。他們認為故土難捨、鄉情難忘,在家鄉發展將是他們二次創業的第一選擇,隨着我縣加快返鄉創業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他們實施返鄉創業的願望更加強烈。他們表示,將做到以鄉情為紐帶,以商會為載體,組織更多的籍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充分發揮人經濟的優勢,全力支持返鄉創業經濟的大發展。

3、地大人廣的特定區域是承接返鄉創業的廣闊舞台。我縣幅員廣闊,縣域面積位全省之首、人口居全市之最,具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勞力資源,是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的最佳選擇。境內青山綠水、環境優美,是一塊神奇的天然寶地,令人嚮往,叫人留連。隨着全球和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生產力分佈凸顯新的格局,沿海發達地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本密集型產業加快向內地轉移,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包括我縣在外創業人員面臨新的抉擇,都在尋求二次創業的着陸點。我縣特定的區域條件和豐富資源,將為我縣在外成功人士新的創業提供廣闊的舞台。

4、逐漸迴歸的創業典型是帶動返鄉創業的新型龍頭。近年來,我縣不斷加大返鄉創業工作力度,特別是隨着縣委、縣《關於鼓勵扶持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出台,以及組織“一名縣領導、一個鄉鎮、一個包村掛鄉部門”對接在外成功人士活動的深入開展,各類創業主體得到了全面激活,返鄉創業風生水起,熱浪湧動,已成星火燎原之勢,一批返鄉創業先進典型不斷湧現。縣委、縣在今年春節隆重表彰18名返鄉創業的典型,在全縣上下以及在外籍人員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這一個個返鄉創業的成功典型,正成為我縣引領返鄉創業的領頭雁。扶持一個返鄉創業典型,就會帶來一個返鄉創業團隊的乘法效應正在我縣逐步釋放。在這一新型龍頭的帶動下,從而激活了創業要素,激發了創業熱情,激起了創業勁頭,使我縣返鄉創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第4篇】川商返鄉創業調研報告

為省委省政府對川商返鄉創業工作決策提供參考,3月中下旬,四川省統計局組織力量前往流動人口大縣——中江縣調查瞭解川商返鄉創業情況,現場走訪了“劉氏農場”、“東東瓜蔞合作社”等兩個創業成功典型,詳細瞭解其生產經營、農民增收、就業、產業帶動等情況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具體情況如下:

一、根據市場需求,確定創業方向

中江縣現有常住人口108.1萬人,外出務工人員49.9萬人,其中有4000餘人返鄉創業,近五成返鄉創業人員從事種植或養殖業。

“劉氏農場”法人代表劉海林於上世紀90年代在廣東務工,後來開辦了不鏽鋼拋光廠。在洽談不鏽鋼拋光業務過程中,他發現廣東、上海、雲南、成都等地餐飲市場對牛肉需求量較大,因此決定回鄉建立肉牛養殖場,帶領家鄉羣眾共同致富。2022年創業開始,“劉氏農場”分別引進了瑞士“西門塔爾”和法國“夏洛萊”兩個品種的肉牛進行養殖,同時規模化種植花椒、生薑等經濟作物。

“東東瓜蔞合作社”創始人王開東2022年在經營煤炭生意的過程中,一次偶然機會得知瓜蔞根、果、果皮、種子有解熱止渴、利尿、鎮咳祛痰等作用,沿海地區需求量大,但種植條件有限,於是決定返鄉創業,帶動家鄉父老種植瓜蔞。在2022年首次創業失敗的情況下,於2022年辭職返鄉再次創業,並逐漸形成了瓜蔞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的規模化經營模式。

二、按照市場需求量,逐步擴大生產經營規模

在市場回報率逐年增加,產品需求量日益增大的同時,企業逐年增加投資額,有序擴大企業生產經營規模,拓寬產業發展方向。“劉氏農場”個人先期投入1600萬元,修建了肉牛養殖場,存欄母牛及肉牛800—900頭;修建當地學校,自建水泥路2.5公里、蓄水池1口、沼氣池1個,整理荒山、改造土地、租用土地等700餘畝。預計後期還將投入4—5千萬元,再租用整理400餘畝土地,用於拓展農村觀光旅遊服務項目、建設肉牛宰殺場、食品深加工企業和種植中藥材。

“東東瓜蔞合作社”在首期投入140萬的基礎上,個人再投資660餘萬元,政府專項資金支持250餘萬元,自建瓜蔞種植基地700餘畝,帶動鄉親栽種瓜蔞1萬餘畝,建成瓜蔞瓜子加工廠、膩子廠、養殖場等。預計後期還將增加投資,開發農村旅遊觀光服務項目,建設瓜蔞瓤深加工廠等。

三、經營方式靈活多樣,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良好

為擴大生產規模,拓寬銷售渠道,企業採取靈活多樣經營方式,為土地增收,農民致富起到了良好帶頭作用。

一是以土地入股、土地租用、荒山整理等方式,實施規模化經營。為提高產品競爭力,企業通過土地入股、土地租用、荒山整理等方式,不斷擴大種植規模。“東東瓜蔞合作社”瓜蔞種植面積由最初的40畝擴大到1萬餘畝。“劉氏農場”青草飼料和生薑、花椒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700餘畝,肉牛年出欄達400餘頭。

二是“東東瓜蔞合作社”將種、養殖相結合,傳統銷售與網絡銷售相結合。為充分發揮土地經濟效益,拓寬銷售渠道,“東東瓜蔞合作社”將種植業和養殖業相結合,在瓜蔞藤蔓成熟後,在瓜蔞種植地放養雞、鵝等小家禽,每畝地每年增加經濟收益約2000餘元。每年支付“百度推廣”10萬元宣傳費,用於產品推廣;並利用電商平台建立網上特產專賣店。每年瓜蔞都是買家提前向合作社下定單,預付貨款,其產品主要銷往沿海各地。

三是“劉氏農場”將肉牛實施集中養殖與分散養殖相結合,經濟作物先回收庫存再統一銷售。為致富當地農户,提高肉牛質量,降低肉牛患病風險,“劉氏農場”向周邊有條件的農户免費提供幼牛,向農户免費贈送配種成功母牛,進行分散養殖,再按時回收,統一銷售。在生薑、花椒等經濟作物滯銷時,按照市場價收購當地居民種植的花椒、生薑等進行儲存,待市場行情回暖再統一銷售。

四是企業效益明顯。目前,“劉氏農場”年出欄肉牛400餘頭,每頭重量在1300斤左右的肉牛銷售額為16000餘元,淨利潤3000餘元/頭,年銷售額600餘萬元。1株瓜蔞年收益200—300元,1只散養雞、鵝市場價200餘元,1畝地可種植瓜蔞150—160株,養殖雞、鵝等小家禽10只,產值5萬餘元。

四、社會效益明顯

截止2022年底,中江縣川商返鄉創業共吸吶就業20000餘人,創造產值預計12億元,為轉變當地農業發展方式、吸吶農民就近就地靈活就業、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民增收起到積極作用。

一是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土地利用率進一步提升。企業將土地集中使用後,統一規劃,改變了傳統經濟作物種植方式、家畜家禽以户為單位小規模養殖方式,實現了種養殖、初加工、再銷售的經營模式,促進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全户外出務工家庭荒廢土地、荒山等得到有效利用。

二是促進當地農民就地就近靈活就業。企業因經營和管理需要,採取固定招聘和季節性用工兩種模式,聘請工人基本為當地返鄉農民工或不能外出務工人員。“東東瓜蔞合作社”平均每30畝聘請1名相對固定管理人員;每年9—10月瓜蔞採摘期,平均每天用工100餘人,當天計件發放工資,年發放工資200餘萬元。“劉氏農場”養殖場聘請固定工人22人,種植場地聘請人員40餘人,管理人員工資年薪10萬餘元,工人月平均工資2500—5500元不等,按月發放。由於種、養殖企業就業門檻低,就業方式靈活,有效解決了當地有勞動能力的中老年人就業問題,以及部分家庭由於外出打工帶來的社會問題等。

三是產業帶動性強。 截止2022年底,“東東瓜蔞合作社”帶動當地羣眾種植瓜蔞10000餘畝,參與瓜蔞種植農户由最初的190户增加到4000餘户。“劉氏農場”入股或租種土地種植的花椒、生薑等作物700餘畝;5户參與幼牛養殖,平均每户養殖10—20頭;10户代養配種成功的母牛,平均每户代養2—3頭。

四是農民人均純收入明顯增加。2022年以來,當地農户因出租土地、就近就地打工、土地入股、發展產業等,農民人均純收入明顯增加。荒山純收入由每畝200元/年提升到600元/年,土地入股平均每年每户1000餘元,土地租用每畝每年收入200—400元,還有部分工資性收入。中江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22年5672元增長到2022年的10955元,增長率達93.1%;“劉氏農場”和“東東瓜蔞合作社”所在地富興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22年5283元增長到2022年的11184元,增長1.2倍。

五是熱心公益事業回報家鄉。“劉氏農場”在當地修建了蓄水池、學校、公路等基礎設施,在滿足企業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的同時,也方便當地居民用水、出行、兒童教育等。同時為地震災區捐款、捐物;每年春節,還慰問當地年滿70歲以上的老人,吃年飯、發紅包。

六是資源綜合利用,強化環境保護。為減少環境污染,提高資源利用率,“劉氏農場”變廢為寶,充分利用資源,將肉牛糞便集中收集到沼氣池發酵,發酵後的糞便再用於灌溉農作物。“東東瓜蔞合作社”待瓜蔞藤蔓成熟後,將雞、鵝等小家禽放養到瓜蔞種植地,食草,祛蟲、增肥,實現生態種、養殖。

五、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供水資源不足。由於部分種植、養殖地為整理荒山後發展起來的,水資源缺乏、供水設施不足,企業要麼自建蓄水池,要麼靠天吃飯,影響發展和收益。

二是道路建設不能滿足企業發展需求。由於村道建設一般為3—3.3米,較大型運輸車輛不能通過。為此,“劉氏農場”只能採取大、小型運輸車輛中轉方式運輸肉牛,增加運輸成本。部分開墾的荒山路面,還需企業自籌資金修建。

三是專業型、管理型人才缺乏,流失快。返鄉創業農民工或農民企業家,尤其是從事種、養殖業企業,由於企業地理位置、工資待遇等方面原因,導致企業嚴重缺乏資料整理、電商平台管理、對外溝通協調等方面的人才。“東東瓜蔞合作社”先後在高校聘請大學生10餘名,均在工作2個月左右離職。

四是專項資金扶持力度不足。由於銀行貸款政策限制、政府專項扶持基金有限等,在企業生產經營發展過程中,資金來源主要靠創業者自籌,由於資金限制,制約企業發展速度和規模。

六、下一步工作建議

一是進一步強化宣傳。各地關於農民工、農民企業家和川商返鄉創業的專門服務組織,要利用各種媒介或召開座談會等方式,提供投資信息,加大政策宣傳。對返鄉創業項目,要從項目引進、建設到投產全過程服務,力爭更多的川商、川籍農民企業家“返鄉創業、回家發展”。

二是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在交通、能源、通信、水利、城市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入,着力改善阻礙企業發展的基礎設施條件,助推企業降低成本,擴展經營,以實現更大的就業需求。

三是強化專業人才引進。“東東瓜蔞合作社”創始人建議在鄉鎮黨委、政府設立專門機構,增設人員編制,有針對性為當地企業尤其是種、養殖企業引進專業人才,助推當地企業發展。

四是加大資金政策扶持力度。在建立川商“返鄉創業、回家發展”專項投資基金的基礎上,各金融機構針對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進一步放寬貸款政策,實施有年限的無息或低息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