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85K

關於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關於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根據工作安排,調研組一行於2023年X訪月X訪—X訪日,前往X訪市、X訪市X訪村、X訪市X訪區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專題調研。調研組實地走訪了X訪市農廣校、X訪市X訪村綠色田園現代農業園區農民田間學校、X訪區X訪家庭農場農民田間學校等地,分對象召開X訪場專題座談會,分別與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培育機構、高素質農民代表研討交流,全面瞭解農民教育培訓政策落實情況、工作開展情況、存在問題及對全面提升農民素質素養的意見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X訪省農民教育培訓亮點突出,X訪省農廣校體系已名副其實成為農民教育培訓主陣地

(一)政策落實力度大,重視農廣校體系建設。

20X訪年,X訪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若干措施》,把“加強高素質農民培育”列為措施的第一條,明確要求“加強全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體系建設,保持機構隊伍整體穩定、素質能力不斷提升,充分發揮農民教育主渠道作用,每年承擔全省X訪%以上高素質農民培訓任務”。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X訪省農廣校體系相對健全,省、市兩級農廣校均獨立設置,縣級農廣校獨立設置佔比X訪%;師資隊伍穩定,承德市農廣校專職教師X訪餘人,X訪市近X訪人,縣級農廣校專職教師少則X訪-X訪人,多則X訪餘人,為做強做精專門機構奠定了人力基礎;農廣校體系每年承擔全省X訪%以上的高素質農民培育任務,其中X訪市、X訪市、X訪市農廣校分別承擔本市培育任務的X訪%、X訪%、X訪%以上,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農民教育培訓主力軍。

(二)工作推進效果好,農民培訓與職業教育並重。在高素質農民培育上,20X訪年,圍繞農業農村部重點工作任務細化培育方案,開設穩糧保供、擴油料和“菜籃子”專題培訓班X訪個,佔總班次的X訪.X訪%。在中央專項資金下達前X訪個月,創新出台資金“先訓後補”政策,將“科技壯苗”、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技術等列入專項培訓,搶抓上半年空檔期開展技術培訓,為夏糧豐收提供了科技支撐。在農民職業教育上,X訪省農廣校通過與各類培訓項目銜接方式開展中職辦學,X訪年,銜接培養學員比例達X訪.X訪%,X訪市銜接培養比例達X訪%以上,較好解決了缺少專項經費問題;體系每年招生X訪餘人,連續多年招生人數位於全國體系首位。與X訪、X訪農大、X訪等聯合開辦高等教育,每年招生X訪餘人。調研中,不少農民學員都是通過農廣校聯合辦學上了大專、本科,甚至研究生。多名學員表示非常認可農廣校接地氣的教育培訓方式,X訪市農民X訪參加培訓後,還鼓勵兒子報名參加農廣校的高等教育,獲得了本科學歷,還有不少夫妻共同參加培訓學習的情況。

(三)實踐教學標準高,規範農民田間學校建設。X訪省農廣校依託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建立農民田間學校X訪多個,實現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全覆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實施動態管理機制,培育了一批基礎條件好、管理水平高的示範農民田間學校。X訪市農廣校在省級校“五一個”標準的基礎上,增加“一個技術團隊、一個後期團隊、一個產品質量檢測團隊”要求,形成“八個一”標準。制定了《X訪市農民田間學校建設規範》,實行統一標識標牌,統一管理,並建立定期走訪督導機制。X訪市農廣校按照重需要、重實踐和重技能的要求,開展啟發式、參與式和互動式教學,充分發揮農民田間學校培育功能;不定期開展調研回訪,對不具備條件、不履行職能的農民田間學校進行摘牌,對有強烈意願且具備條件的批准掛牌。

(四)產品宣傳渠道廣,提升學員社會影響力。跟蹤服務是吸引農民參加教育培訓的重要手段。X訪市農廣校通過多種方式,全面提升高素質農民的社會影響力。一是擴大媒體宣傳。與市廣播電視台合作創辦了《食惠優品》《振興吧,鄉村》兩個欄目,分時段對優秀學員的基地、產品進行循環播放,幫助學員打通宣傳渠道,搭建銷售平台,共播出優秀學員節目近百期。二是注重實體體驗。探索優質農產品線下體驗店銷售模式,市農廣校負責遴選優質農產品、電視台負責宣傳推廣、銷售企業負責具體運營的三方合作模式,實現“新農人、好產品、放心吃”;組織新農人和優秀基地帶着優質農產品走進社區,與消費者進行面對面推介,20X訪年實現銷售收入X訪多萬元。三是開展重點推介。充分發揮廣播、電視、網絡和微信公眾號等媒體資源優勢,對優秀基地和學員進行重點宣介。20X訪年X訪市農廣校優秀學員陳秀英和馬召雨事蹟在央視《X訪》欄目播出。

二、X訪省農民教育培訓成效顯著,但在資金投入、培訓設計等方面還存在亟需解決問題

(一)培育資金投入不足。據瞭解,X訪省農民教育培訓一直未投入省級配套資金。受疫情影響,個別地區還存在培訓經費整合現象,嚴重影響培訓積極性。農民中職教育沒有專項經費支持,只能依託各類培訓項目實施,教學質量效果難免會打折扣。調研中,部分培育機構代表提出,希望能在高素質農民培訓後續跟蹤服務以及冬春農民大培訓等方面得到資金支持。部分農民田間學校代表提出,希望能在基礎條件建設、實習實訓經費,特別是建設用地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保障農民田間學校更好發揮培育作用。

(二)培育質效有待提升。在對象遴選上,部分機構將X訪歲甚至X訪歲以上人羣作為參訓重點進行招生,但這部分人羣年齡偏大,思維模式固化嚴重,很難通過培訓來轉變觀念、提升能力,導致培訓效果不佳。在培育供給上,有的學員反映部分課程與實際需要存在差距,理論課較多,實訓課不足,更想到省外觀摩學習。在培訓時間上,多為下半年開班,X訪—X訪月正處於農忙階段,農民參訓積極性不高,X訪—X訪月農閒季節,北方實訓又面臨“無內容可看”的情況。

(三)農廣校體系發展尚不均衡。大部分基層農廣校能較好發揮農民培訓與中職教育職能,但也有少數縣級農廣校力量薄弱,面臨人員老化、人才流失的困境,全省體系近X訪%的縣級農廣校已被合併或撤銷,難以發揮農民教育培訓主陣地作用。

三、思考建議

(一)加強政策支持力度。一是爭取各級財政支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爭取地方配套資金,專款專用於農民教育培訓。暢通培訓資金使用通道,將培訓資金直接撥付到各級農民教育培訓機構,提升資金使用效率,避免培訓後報賬難等問題。二是爭取部門合作機制。加強與組織、教育、人社、共青團、婦聯、科協等部門溝通協調,形成多部門聯合推進農民教育培訓的工作合力。三是爭取各項扶持政策。在項目申報、職稱評定、人才激勵等方面向高素質農民予以傾斜;加大產業發展、用地政策、信貸擔保、金融保險方面的對接服務,建立高素質農民培養、評價、使用、激勵、保障有機銜接的長效機制。

(二)提升培育質量效果。一是優化培育內容。將農民教育培訓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因材施教安排教學內容,既適應共性認知水平、能力基礎和現實需要,又兼顧個性特點和差異。二是創新培育形式。借鑑企業培訓經驗,探索參與式、互動式、研討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提升農民學習的積極性;加大實踐教學比重,組織農民到省內外先進的農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進行現場觀摩和實習實訓,進一步開闊視野、更新觀念、堅定發展信心。三是加強培育評價。按照《高素質農民培育績效管理評價指標體系》要求,充分利用高素質農民信息管理系統等信息化手段,強化對項目的全過程、全鏈條、全方位跟蹤監管,促進績效評估結果運用,提升培育質量效果。

(三)完善資源共享機制。一是擴大共享師資隊伍。建立省內共享師資隊伍,將涉農院校、科研院所、農技推广部門以及鄉土專家等吸納到師資庫中,做好師資建、管、用、培等各項工作,夯實本地教育培訓基礎支撐。二是加大共享農民田間學校建設力度。遴選更多產業基礎好、條件能力強、師資隊伍精的農民田間學校,作為省市級共享農民田間學校,進一步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促進優勢教育資源共享共用,提升農民教育培訓實習實訓教學質量。三是打造共享實訓路線。根據現場教學需要,對農民田間學校、實訓基地等進行有機串聯與合理規劃,在全省範圍內打造共享農民現場教學路線,為省內外高素質農民提供優質實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