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小調研報告【新版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96W

中國小調研報告【新版多篇】

中國小調研報告 篇一

我校的書法教育秉承把“寫字”和“做人”有機結合起來,要求師生“認認真真寫字,踏踏實實做人”。教育部公佈的《中國小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指導綱要》)給我們的書法教育進一步指明瞭方向。

書法教育一直是我校發展學生素質的重要教育內容。我們堅持以《指導綱要》為準繩,通過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展開教育工作。在教師層面,我們一方面把“寫好字”的要求同“用規範字”的語言文字工作緊密結合,另一方面將“寫好字”的要求貫徹在漢字、數字、英文等書寫中,豐富了“書寫美”的含義。在學生層面,注重過程指導與訓練,堅持課內課外相結合,努力幫助每一個孩子打好寫字基礎,奠定書法技能,具備一定懂得書法審美能力。我們努力做到既面向全體的普遍學習,又關注個體的獨特體驗和成長,使得書法教育成為我校實施素質教育的特色教育項目,成為我校弘揚傳統精髓文化的靚麗一筆。

一、強化管理,健全機制

1.學校重視,組織健全

學校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分管校長、教導處、政教處負責人和年級主任、美術組長為成員的書法教育領導小組,全面領導開展書法教學工作,並將書法教育工作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始終。

學校十分重視書法教育工作,為了提高書法教育管理水平,曾經派校長到無錫的蘭亭國小掛職學習兩週,並同他們建立了聯誼校,不斷進行信息往來。下學期準備聘請該校領導老師來我處搞教研活動,還計劃派本校教師到該校學習。

2.健全制度,確立目標

學校制定具體制度落實書法教育工作。一是書法進課表制度。全校39個班級均開設書法課,每週一課時;二是午間練字制度,每天中午20分鐘是在校午休學生練字時間,做到堅持不懈;三是書法教學專項考核評價制度。學校對全體學生的軟硬筆書法進行每學期一考核,考核結果納入班級和教師工作評價,以此促進教師全員滲透、參與書法教育。

全校的書法教育以《中國小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中“目標與內容”的要求為綱本,“面向全體,讓每一個學生寫好漢字;硬筆與毛筆兼修,實用與審美相輔;加強技能訓練,提高文化素養;遵循書寫規範,關注個性體驗”,對低段、中段、高段的書法教育、硬筆學習、毛筆學習的“總體目標與內容”進行科學細緻的分解,切實落實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

3.指標細化,要求明確

我校對教師備課、上課、批改及學生作業都有具體的指標和明確的要求,要求教師上課板書規範、美觀;作業批語認真、端正;學生作業格式正確,書寫工整、漂亮。一二年級練習鉛筆字,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常用偏旁部首和基本的筆順規則,藉助習字格把握字的筆畫和間架結構,書寫力求規範、端正、整潔。三———六年級練習鋼筆字和毛筆字,掌握毛筆的執筆要領和正確姿勢,瞭解筆、墨、紙、硯等常用書寫用具的常識。三———六年級成立軟筆社團,學習用毛筆臨摹楷書字帖,掌握臨摹的基本方法,熟練地掌握毛筆用筆方法,能體會提按、力度、節奏等的變化。分層推進,分步訓練。

4.考核評價,形成常規

每個學期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全校性的書寫檢測,低年級是硬筆書法,中高年級是硬筆書法和軟筆書法兩項。硬筆檢測內容為本學期語文教材中的背誦段落,軟筆書法內容是語文教材中的四會生字(社團人員).

此外,通過檢查學生作業對學生書寫給以評價,這樣讓寫好漢字切實落實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

二、培訓師資,優化隊伍

培養造就一批能勝任書法教育任務的教師隊伍,提高他們的理念素養、書寫水平和書寫指導能力,是實施國小寫字教學的保證。俗話説,打鐵還須本身硬。要想學生寫好字,教師應首先寫好字。於是我們在全體教師中廣發開展大練寫字基本功活動。

1.外聘專家對全體教師進行寫字培訓

練字講究的是技法,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技法規律,練得再多,可能也寫不好。因此,20xx和20xx年,我們外聘一名輔導教師,定於每週的週二利用放學的時間對全體教師進行輔導,學校統一印製專用的寫字紙,做到雷打不動。20xx年由本校的兩名教師負責指導教師的書法和學生的社團活動。每週都要佈置相應的作業。並對所有的作業學校統一裝訂,然後定期進行展覽、評比。

2.狠抓全體教師“三字”過關,提高書寫技能。

教師的書寫質量決定着學生的書寫水平,所以,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我們努力做到“嚴”字當頭,常抓不懈,下大力狠抓教師“三字”過關,即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的書寫。要求教師要堅持練字,教學板書要寫規範的粉筆字,在“公開課”“推門課”“競賽課”中首先要對教師的板書情況進行評價,要求“準確、規範、美觀”,不準寫錯別字、二簡字、繁體字等不規範字,凡出現書寫不過關現象不能評為“優質課”。

3.抓好青年教師的寫字。

由於電腦的普及,鍵盤代替書寫,這固然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但也不容迴避的現實是中國小生,乃至大學生的寫字水平普遍下降了。於是我們決定從青年教師的寫字入手,成立了青年教師研修班。對他們進行嚴格地要求,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培訓。利用業餘時間大興寫字之風。同時,要求青年教師研修班老師每週必須在學校統一準備小黑板上寫一首詩,或一句名人名言,並在走廊中向全體師生展示。

4、做好假期自培。每寒暑假,我們都要制定教師自培計劃。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每天必須完成一篇硬筆字的書寫。有書法特長的要完成5幅軟筆書法作品。

5.開展書法課題研究,提煉優質課型。

我校實行年級集體備課教科研製度,學習研究《指導綱要》,吃透年級寫字教材,提高書法教學的能力。為了進一步探索寫字教育的規律,提高寫字教育目標層次,推進寫字教學走向規範化、科學化。

我校承擔的課題《認認真真寫字,踏踏實實做人》已經通過評審,順利結題。在書法教學中,我校以《指導綱要》為指導,堅持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和諧發展。

三、立足課堂,狠抓學生的寫字。

多年來,我們立足課堂,組織開展了有針對性的書法教育教學活動,切實加強了學生的漢字書寫教育,促進了學生行為規範與意志品質的養成,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與道德修養。

在學生的書法教育中,我們努力做到“六個結合”:

1.寫字與做人結合。

寫字本身就是一種審美能力的培養。寫字所藴涵的絕不僅僅是寫字,寫字更能培養學生的態度、情感、毅力、價值觀。學生在端正寫字的過程中便是端正品行的過程。在認真練字的同時,在精彩活動的背後,師生得到更多的是精神的錘鍊,人文素質的提升。

鑑於這種認識,於20xx年初,我們提出了“認認真真寫字,踏踏實實做人”的目標。並將其上升到實驗高度。經過一年的努力,師生的寫字初見成效。20xx年末,我校被自治區教育學會書法專業委員會命名為書法教育實驗校;20xx年又被中國教育學會書法專業委員會命名為書法教育實驗校。本年度正在申請國家級書法教育示範校。《語言文字報》編輯部以《書法教育進課堂,校園文化滿園香》為題進行了報道。

2.寫字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寫字與學科教學相結合,立足課堂,養成習慣,建立寫字教學常規。

(1)有教無類,全面鋪開。課堂教學是寫字教學的主陣地,是傳授書法知識,訓練書寫技能,培養良好書寫習慣的主渠道,因此要求教師樹立起“每位教師都是指導教師,提筆即是練字之時”的強烈意識。課堂上,每個教師板書做到工整、美觀、規範,給學生以良好的示範,要求教師可根據學科特點適時、適量的進行寫字指導,並認真探究、總結寫字教學規律。尤其是,發揮語文學科的引領作用,在閲讀和寫作中真正把字寫好。學生作業,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也無論是什麼學科,只要書寫均要做到工工整整、認認真真。

(2)重視語文課堂的寫字教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等要求,和《指導綱要》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我校特別關注語文課堂中的寫字教學,對每個年級都有不同的`寫字教學要求,經常組織教學賽講,觀摩教師的課堂教學,課後同教研組教師進行教學研討,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3)充分利用午間一大部分學生就餐的機會,早晨和中午分別確定20分鐘的練字時間(我們叫早書法和午書法),由學校統一打印練字紙張,力爭做到時間保證、指導到位、講究效果(不在於多,而在於精,每天早晨和中午各寫好20個字).學校領導和值周教師隨時檢查督導,並及時將早書法和午書法作品裝訂成冊予以保存;

(4)時間保證,各年級每週至少安排1節寫字指導課(一、二年級每週兩節硬筆寫字課,三至六年級每週各一節硬筆的基礎上,逐漸向軟筆字過渡);

(5)積極開展書法社團活動。某種程度上説,書法是一中特殊能力的體現,因此,我們組織有書法特長或者書法愛好的學生組成社團。做到場地落實:建設一個軟筆教室,兩個硬筆教室,一個教師書法教室;時間落實,每週的週四最後兩節課由我校的劉彥老師和張豔玲老師分別指導硬筆書法和軟筆書法;(目前各100餘人參加)進行“分層練習、分層指導、分層評價”,使不同水平的學生能在老師的指點與鼓勵下,得到充分的發展,使一批“小小書法家”脱穎而出。

(6)學校定期組織師生競賽、展評等活動,以此來促進師生的進步。目前,我校有多幅師生的作品在旗級以上組織的書法大賽獲獎。

長期以來,我校要求每位學生堅持每天一練;每月一展,學校班班舉辦書法展覽,學生個個提供書法作品;每學期一評,組織書法興趣小組活動,評選校園“書香墨韻之星”,激勵學生練習書法;每學年舉辦一次藝術節活動,為學生搭建特長與才藝的展示平台。

3.寫字與校本課程的研發相結合。為杜絕教師在寫字指導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增強寫字教學的針對性,編寫了書法教育校本教材——《書香墨韻》.本書的最大特點是用科學的書法理論做依據,在習字的同時,滲透書法理論教育,培養學生的書法興趣。通過實驗,有多名學生的書法作品在旗、自治區獲獎。本書一經出版,就已投入各年級的使用,每週二由劉彥老師執教,在全體教師中掀起了練習書法的熱潮,間操20分鐘由張豔玲和劉彥老師分別指導青年教師的粉筆字書寫。除了配合語文課的書法練習,學生每週有一節專門的書法課習字,引導學生書寫經典傳承文明。

校本教材——《心靈的河流》中每一個章節完了,都安排了一定數量的古今名言警句,置於規範的田字格內,規範學生的寫字水準,使品德教育與規範寫字有機融為一體。

為了讓學生了解我們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熱情。編纂了一套以“漢字字理教育”為主題的校本教材——《漢字的前世今生》.這本校本教材的特點是緊扣國小語文教材中學生需要掌握的20xx多個基本漢字。工具書兼課外讀本《漢字的前世今生》,旨在讓學生了解漢字演變過程,熱愛中華漢字,熱愛祖國的優秀文化。教師在教學中滲透一些字理和字源知識,增強識字的趣味性,減少學生辨析字義的枯燥和乏味,使學生少寫錯別字,甚至不寫錯別字。

4.寫字與課外閲讀課相結合。我們本着課內“舉一”,課外“反三”的原則。將在課內所學到的生字遷移到課外,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蒐集整理大街小巷中招牌上不規範的字,形成調研報告,推廣規範字的書寫。

5.寫字與藝術課尤其是美術藝術課相結合。寫字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中國的書法博大精深,“書中有畫,畫中有書”,這就是中國書畫魅力所在。讓學生在藝術課上通過老師的引領,使學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從而使有特長的孩子步入書法藝術的殿堂。

6.書法教育同傳統經典文化有機結合在一起。我校從幼兒園開始就引進國學經典實驗,其中有一個板塊的內容就是感受漢字的演變過程和欣賞古代軟筆書法藝術。特別是軟筆書法中,古代的歐陽修、柳公權、顏真卿等,這些大家的人格魅力會跨越時空深深地感染着一代一代的華夏子孫。尤其是他們的藝術以及藝術人生對後人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四、營造氛圍,陶冶情操

我校緊緊圍繞創建特色學校工作目標,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尤其凸顯漢字書寫教育。

1.書香墨韻長廊。設展示欄,設立漢字書寫展示欄,展示學生、教師優秀的書法作品,定期更換。

2.佈置書畫長廊。我校在樓道和走廊上懸掛師生的書法繪畫作品。有的是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的精美作品,有的是初學書法的學生還顯稚嫩的作品,有的學生已經離校多年,但作品猶在,增添了學校的歷史厚重感。這些組成了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走進書畫長廊,學生們猶如置身於書法藝術的百花園,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3、四個書法教室(一個軟筆教室,兩個硬筆教室,一個教師書法教室)展示學生、教師優秀的書法作品,定期更換。

五、主要的工作成效

經過不懈的努力,我校的書法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xx年末,我校被自治區教育學會書法專業委員會命名為書法教育實驗校;20xx年又被中國教育學會書法專業委員會命名為書法教育實驗校,自評上國家級書法實驗校以來,接待了幾次大型活動(如,全旗學校管理現場會、全旗書香校園評比檢查、全市讀書節現場會等),及兄弟學校參觀(寧城學校、幼兒園等),都得到一致好評;《語言文字報》編輯部以《書法教育進課堂,校園文化滿園香》為題進行了報道;書法教育引起其宣傳部的重視等。學校積極組織師生參加各級各類的書法教育比賽,獲區級、市級、旗級獎勵教師180多人次,學生300多人次。三年來學生的綜合素質普遍提高,得到國中學校的一致好評————學生不但寫字好,綜合素質也得到了提高。

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勤奮工作,努力探索,使我校的書法教育煥發出更多精彩,為中華國粹的發揚光大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中國小調研報告 篇二

一、調研的依據和原則

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作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對制約我國農村教育工作發展的一系列問題,作出相關重要決定,進一步明確了農村教育作為作為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對深化農村教育改革,加快農村教育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城鄉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促使我們對當前農村教育現狀作出認真的思考,努力研究農村教育改革與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探索農村教育改革發展的新路子,儘快提高農村人口素質。調研堅持的原則是實事求是的原則、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統籌兼顧,重點突出的原則。

二、調研的內容和方法

這次調研的內容是在全面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重點是農村中國小的校舍、設施等基本情況;經費來源及支出情況;中國小教職工狀況。調研採用點面結合、自下而上的方法,按辦學條件選取有代表性的中學、***國小、**國小三處,先由被調查學校按照調研內容填好表、寫出調研報告,再由鄉教辦進行復調,認真分析本鄉教育現狀,對本鄉中國小教育作出客觀公評價,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三、基本現狀分析

***鄉地處縣城南部,是典型的農村山區鄉鎮,面積***平方千米,人口*萬,交通不便利,信息閉塞,經濟欠發達,全鄉現有中國小*處,其中國中*處,國小*處,在校生****人,其中中學****人,國小***人,教師***人,實現“兩基”後,我們立足本鄉實際,大力發展教育,,加快中國小布局調整步伐,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育有了較大程度的發展。

1、校舍、設施等基本情況,(1)校舍情況。全鄉現有校舍***間,學校佈局調整後,大多數學校是**年校舍改造和**年兩基驗收是建設的,校舍狀況良好,無危房存在,需修繕的有*間,其中辦公室**間,上課教室***間,功能教室**間,其它用房***間,從校舍來看,除了**國小為聯辦國小由原來的*處合為1處,校舍不足需新建;**國小屬薄弱學校需改擴建外,其他基本能維持現狀,但功能教室明顯不足,除了中學、***國小、**國小有部分功能教室外,其餘學校空白,需新建校舍**間,配備功能教室**間,投資大約15萬元。(2)設施及儀器配備情況。投入明顯不足,教育設施比較落後,阻礙了我鄉教育的發展。學生課桌凳由於來源不一(70%為學生自帶、25%學校配備、5%聯誼單位贊助),造成標準不統一,有的達不到衞生標準,有的比較破舊,難以再繼續使用;操場及設施,**處學校只有***處操場面積達標,5處國小無必要的活動場地,體育設施、儀器更是缺額較大,中學、石家河國小有部分體育器材能保證正常教學之需,其餘學校只有幾件,甚至沒有,僅此一項,全鄉尚需資金近20萬元。教學儀器方面,儀器件數偏少,且分佈不均,中學、***國小、**國小、***國小達標學校儀器配備較全,佔全鄉儀器總數的85%,其他學校只有部分教具箱,專用儀器較少;全鄉圖書不足5萬冊,中學、***國小、***國小屬市規範學校,圖書達標,其餘學校均不達標,缺額1萬6千冊,所需資金10萬元。全鄉校舍、設施配備達到標準尚需投資75萬元。

2、經費來源及支出情況。辦公經費不足是農村中國小校的最大困難,經費來源單一,學校資金唯一來源就是雜費,****年---****年全鄉共收取雜費379124元,實行“一費制”後收入更少,其他如上級撥付公用經費、辦學單位投入、社會捐助、勤工儉學均為零。從支出情況看,出現了入不敷出,寅吃卯糧的現象,全鄉用於年房屋修繕、日常支出合計*****元,超支近1萬元,學生少的學校連日常開支都保證不了,只好勒緊腰帶過日子,該買的買不起,該辦的事辦不了,由於資金短缺致使正常的教學用具短缺,教學條件改善不了,學校發展停滯不前,也導致教師培訓常常延遲或者乾脆不去,教師整體水平難以提高,教學質量不理想,辦學條件和經費短缺,最終導致學校升學率低,成為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輟學的原因之一。

3、教職工狀況。全鄉有中國小教師***人,其中,近幾年來儘管鄉教辦採取多種措施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但從全鄉情況看,仍存在發展不平衡,結構欠合理的現狀,(1)年齡結構:近幾年來,由於黨委政府壓縮經費開支,接收大中專畢業生越來越少,加之部分畢業生不願到山區工作,紛紛留城或跳槽,致使教師年齡結構偏大,老、中、青比例失調,特別是國小中老年教師更多,從全鄉看35歲以下教師67人,36---40歲28人,41---45歲40人,46---50歲65人,51歲以上教師21人,40---50歲年齡段教師佔了近一半,教師高齡化致使觀念難以更新,接受慢新事物,教學手段比較落後,教育質量不好提高。(2)學歷結構:全鄉本科學歷教師20人,佔教師總數的9%,大專118人,佔52%,中專或高中87人,佔39%,從學歷結構看,基本達到上級標準,但70%的教師是通過函授、“三溝通”取得相應學歷,真正大中專畢業生較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整體水平。(3)職稱結構:全鄉副高教師7人,中級(中一、小高)72人,助級112人,未定級31人。(4)能力結構:鄉教辦根據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要求,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千方百計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全方位加強教師隊伍動態管理,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教師全員聘任制,建立競爭激勵機制,實行了培、管、樹、推的管理方法,管訓結合,以訓代管,廣泛開展了教師基本功訓練和學科基本功訓練,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積極鼓勵教師參加業務培訓、函授學習,教師的整體素質有了很大提高,近5年來全鄉參加縣以上培訓500人次,培訓面達97%;到縣外參觀學習300人次;在鎮外縣內參加教研活動的人數400人次,教學成果比較顯著,據不完全統計,5年來,在縣級以上發表、交流論文200人次,縣級以上公開課、示範課110人次,其中國家級公開課5人次,省級2人次,市級3人次。

造成教師發展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1、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認識水平,職業觀念是主要的主觀因素之一,在調研中發現,有些教師思想不解放,觀念不更新,敬業精神不強,教學手段老一套,平時又不注重加強政治業務學習,經驗主義,教條主義嚴重;2、經費短缺,使學校沒有足夠的資金保證教師參加必要的業務培訓學習;3、拖欠教師工資挫傷了部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4、個別領導幹部不重視,扼殺了教師的學習機會;5、信息相對閉塞,資源共享獲取率低,許多學校缺乏相應的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特別是現代信息教育和遠程教育與城市學校有天壤之別。

四、對現狀的思考及建議

分析現狀是為正確決策提供依據,同許多農村鄉鎮一樣,我鄉教育的現狀留給我們的思考是沉重的。突出表現在:辦學條件差,教育投入少,設施不齊全;教育教學經費嚴重不足且來源單一,隨着在校生人數的減少,“一費制”的實施,經費的唯一來源-----雜費也越來越少,難以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教師隊伍發展不平衡,素質不高;城鄉教育差別較大,造成了農村教育整體水平的滑坡。從我鄉實際來看,全鄉9處學校,綜合辦學實力,辦學水平相對較高的有中學、***國小,其次是春蕾國小;能夠維持現狀的有**國小、***國小、***國小、***國小;其他學校校舍相對較差,生源少,投入少,師資弱。

幾點建議:農村教育整體水平的下降成了擺在我們面前不得不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的'嚴肅的話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又對我們新的明確的要求,把農村教育問題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辦好農村教育,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改革。1、要制定得力措施重點推進農村教學改革,辦學體制改革。2、建立“農科教結合”和“三教統籌”綜合改革體系,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壯大經濟實力,為教育發展提高物質基礎;積極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發展農村教育,為經濟振興提供人才保證。3、要認真落實“以縣為主”的農村教育管理體制,增加教育經費的投入,完善設施,改善辦學條件,增加對農村教育的轉移支付,搞好政策傾斜。要確保農村中國小校公用經費,雜費收入保證全部用於學校公用經費開支,上級要按標準撥付公用經費,要堅決制止亂收費現象,確保農村中國小教師工作按時足額發放,否則,發展農村教育就是一句空話。4、加強教職工隊伍管理,提高教師隊伍綜合素質。黨中央已明確提出教師專業化、教師教育本科化、教師職前教育和職後教育一體化和創新教師教育培養模式,適應這種形勢,作為農村中國小教師的管理培訓工作任務更艱鉅,要切實轉變農村教師教育觀念陳舊,知識老化,方法落後的現狀,學歷達標與能力達標差別大的情況,進一步提高農村教師實際教育教學能力,要繼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好教職工全員聘任制,增強教師的工作責任感、壓力感、危機感。5、加強學校自身建設,提高學校品位,加大農村中國小校的的競爭力、吸引力和發展空間,積極創造條件縮小城鄉教育差別。

總之,要充分認識農村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充分認識農村義務教育在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舉足輕重的地位,發展農村教育有利於提高農村人口的素質,有利於縮小社會差別和實現社會公平,有助於積累國民經濟增長的後勁。把農村教育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中國小調研報告 篇三

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__州在“兩基”攻堅工作中搶抓機遇,教育基礎設施和教師隊伍建設有了新發展,中國小圖書室建設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雖然不存在“空殼”現象,但是圖書不足、藏書質量不高、圖書室緊缺的問題亟待解決。

一、基本現狀

據統計,全州有各級各類學校136所,在校學生73764人,其中國小75所,在校學生46280人,國小擁有圖書總量為346464冊,生均7.5冊;國中41所,在校學生16863人,國中學校圖書總量為227792冊,生均圖書13.5冊;高中20所,在校學生9688人,高中階段圖書總量為298426冊,生均30.8冊。近幾年,__州十分重視中國小圖書室建設工作,各地鄉鎮以上中國小都按要求配有專(兼)職圖書管理員,負責對圖書分類、編目和整理工作,特別在“兩基”工作中,各地教育局和中國小都籌集資金配備了一定數量的圖書。各地中國小按照《中國小圖書館(室)規程》,加強了圖書管理工作,使圖書管理工作規範化、制度化。

二、存在問題

1、按照教育部確定的一類國小人均藏書30冊、二類國小人均藏書15冊;一類國中人均藏書40冊、二類國中人均藏書25冊的標準。全州尚缺圖書20餘萬冊,現有藏書中僅有25—30%的書籍可供再利用,全州中國小絕大部分學校的圖書藏書數量達不到國家的標準,差距較大。

2、現有圖書大多是“普九”驗收時,通過購置、發動教師、學生和社會捐贈等多渠道解決的,這部分圖書質量不高,尤其文學、科技、藝術等素質類書籍緊缺,絕大部分圖書內容、思想等已不適應現階段的教育工作。

3、__州中國小校目前尚沒有規範、完整的。圖書室,大多是新建、援建、改造項目中對教學用房調整後暫時解決的。農牧區中國小都配有一定數量圖書,但由於教師緊缺,教室不夠等原因,圖書應有的效益沒有得到發揮。

三、幾點建議

1、設立中國小校圖書室建設項目,多渠道配發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圖書,積極組織社會力量開展捐書助學活動,解決圖書室藏書不足的問題。

2、在圖書室藏書的基礎上,更新內容,以適應學生閲讀要求,鼓勵城市中國小舊書下鄉活動,引導書籍循環使用。加強對圖書室的管理和指導,充分利用和發揮現有學校圖書室的作用。

3、對部分貧困地區的圖書室建設給予專項資金支持;幫助農村中國小校建立“愛心圖書室”。

中國小調研報告 篇四

xx縣各中國小以教育局確定的工作重點為導向,從解放思想入手,把“新標準、新理念、新成效”作為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創新管理,大膽實踐,力求實效,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形成了人心思上、爭先創優的良好風氣,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一、師資建設載體新

各學校深知師資隊伍建設是教育質量提高的關鍵,強化以人為本理念,積極創設載體,激勵教師勤奮工作,爭創一流。

一是獎勵驅動。建立健全了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相結合的教師獎勵機制,中心每學期除對工作優秀、貢獻突出的教師進行獎勵外,特別增設了進步獎,使每一名教師工作有動力、有成就感,增強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營造了逢一必爭、不甘落後的良好氛圍。

二是課題引領。開展以“如何科學合理地處理教材,如何改變課堂教學方式,如何激發課堂教學的活力,探索新課程背景下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的整合應用”為內容的4次專項課題研討,逐步提高新課程改革實施效果。在專項課題研討活動中,充分發揮骨幹教師、教研組長在教研方面的核心帶頭作用,開展以老帶新、以新促老的教研活動,讓教師們在活動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共同進步。

三是科技帶動。中心採取集中培訓和自學相結合,舉辦信息技術知識講座。每學期集中培訓 4次,培訓內容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網絡基礎知識、課件輔助教學基礎知識等,結合局多媒體課件製作大賽等活動,提高教師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鼓勵中心教師登錄進行網上交流,提高教師的普通話水平。

四是反思提高。各中心要求每位教師每節課在教案本上書寫“教學反思”,記錄每節課的得與失,每月至少寫一篇教學隨筆,記錄自己教學感想,吸取教訓,總結經驗,不斷提高。五是搭建平台。中心創建了《教師之友》期刊,為廣大教師開闢了切磋技藝、展示才華的新天地,對促進教學管理、提高教育質量必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二、教育管理手段新

管理出質量,創新出效益。各學校領導深諳這一點。

一是制度規範。出台《教師備課基本要求》、《教師課堂教學基本要求》、《教師批改作業基本要求》,對常規教學各環節做出規定,做到有統一有差別。特別是在批改作業方面,改變過去對錯題打差號的做法,不再用刺眼的紅叉傷學生的心,而是教師對做對的作業打紅勾,做錯了的不批改,學生改正後,教師再打紅勾,對增強學生自信心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是推門聽課。為有效消除個別教師“備課一套,上課一套,備課為應付檢查”現象,實行推門聽課制,課後查看教師備課本,看是否與上課同步,並從優化教學方面與授課教師進行隨堂交流,總結得失,有效督促教師開展教學。

三是典型激勵。積極發揮優勢國小的輻射作用,帶動其它學校發展。南壤壩國小教學設施先進,學校鼓勵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優勢,下載優秀教學資源,自制課件。利用多媒體、衞星接收室、光盤播放室上優質課,拓寬教學渠道,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中心鼓勵其它學校教師到該校參觀,並在全中心推廣該校的先進經驗,以點帶面,帶動全中心教學質量的提升。

四是建檔跟蹤。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為每個學生建立成長檔案,內容包括學期初寄語、學期末評價、學生日常表現、學生性格變化等,這項工作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加強了對學生的指導,還幫助學生不斷認識自我,樹立了正確的學習觀、人生觀。

三、德育活動方式新

各學校始終把德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積極進行德育工作創新,開展充滿活力和魅力的德育活動。

一是調整教材。將教材《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根據節日、紀念日等重要日期,適當調整授課次序,使有關教育內容儘可能與之相吻合,並組織開展活動,增強教育趣味性,提高教育效果。既加深了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又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二是營造氛圍。 注重多形式加強德育工作,着力創設濃郁、和諧的育人環境和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以國旗下講話、校園廣播為載體,以宣傳窗、板報為陣地,開展音、體、美比賽等課外活動和詩歌朗誦、寫作、講故事、速算競賽、英語知識競賽等比賽活動,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文明行為教育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三是心理教育。利用假期組織教師參加市教育局思政體衞處處長曲連昆主講的“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及其應用”專題講座,使全縣教師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應用到實際工作中,要求教師適時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培養健全人格。

四是樹立楷模。組織各學校根據各自情況開展了“學校形象大使”評選活動。上碑中學開展的活動效果尤為顯著,學校設立全面發展形象大使、陽光體育形象大使、環境保護形象大使等九項形象大使,併為評選出的15名形象大使頒發證書,激發了學生們相互學習、爭做楷模的積極性,校園生活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蒸蒸日上的新氣象。五是家校共管。積極架設家庭與學校溝通的橋樑。通過舉行學生家長座談會,班主任和課任教師與每一名學生家長進行了面對面交流,介紹學生學習和在校表現情況,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真實表現及學習狀況;同時徵詢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增進相互瞭解,拉近教師與家長的距離,爭取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支持,構建和諧的家校關係。

四、安全制度落實“新”

“安全重於泰山、穩定壓倒一切”,各學校時刻繃緊這根弦,常抓不懈。

一是大力推行“首見責任制”。中心要求學校每名教師,只要發現學生間的安全隱患,不管何時何地,不管是不是學生的班主任或任課老師,都有義務進行管理,見到的老師就是責任人,要積極採取措施處置,否則出現學生安全問題,就要對這名教師問責。這種做法,極大的增強了教師做好學生安全工作的責任感,有效減少或防止了學生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是因時制宜制定安全措施。結合時令特點,為學生髮放“安全明白紙”,冬季防火防爆防煤氣中毒,夏季防水防電防食物中毒;根據情況變化,適時採取相應措施。

三是細化安全制度。 在落實教育局制定的各項安全制度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實際制定細化了落實措施,如:教師上下班制度、教師請銷假制度、用水用電制度、學生上下學護送制度、師生中午值班制度、假期走訪制度等,並逐一加以落實,確保師生安全。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xx縣各學校在管理中不斷求“新”,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高,形成了人心思進、團結和諧、共促發展的良好氛圍。

中國小調研報告 篇五

為總結第三輪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培訓,增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根據省教育廳《關於組織開展“十二五”中國小教師培訓需求調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們於近期組織了我縣“十二五”中國小教師培訓需求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我們根據省廳調研文件要求,組織專人分別深入縣城區、圩區和山區的中國小(幼兒園),採取分區、分層抽樣方法,對從幼兒園到高中的不同參訓對象開展培訓需求調研。調研期間共組織召開座談會3場,××區、××區部分學校教師和全縣部分中國小校長、業務指導人員座談會各一場,參加座談人員48人;發放調研問卷106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其中:高中25份、國中24份、國小37份、幼兒園11份、培訓者3份。

在提交問卷的100名培訓對象中,教齡在15年以上的有84人,這些人基本上都全程參加了我省組織的前三輪繼續教育,對繼續教育工作的沿革發展有着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他們的態度和建議有利於對培訓工作的全面審視和規劃;縣城學校教師48名,鄉鎮學校教師52名,校級以上骨幹教師47名,普通教師53名,兩種不同地區、不同身份的培訓對象人數基本持平,中層以上幹部、校長21人,普通教師79人,他們的意見應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適性。

二、對調研問卷的數據分析

(一)對08年至今的培訓評價

在對08年開展至今的第三輪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總體評價中,有61人選擇的是“滿意”或“比較滿意”,32人認為“一般”,説明大家對過去一輪的培訓是基本認可的,但培訓的滿意度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在培訓內容上,老師們覺得對自己最有幫助的是“上好課”專題的學習,佔49%;其次是 “評好課”專題,佔21%;再次是“備好課”和“育好人”專題,各佔17%;“命好題”專題僅有佔2%的人選擇。由此可見,老師們對那些與課堂教學直接關聯的,對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意義的,操作性相對較強的培訓內容較為感興趣,同時,對未能開展的“育好人”專題仍抱有一定的期待。

在培訓模式上,認為效果最好的培訓模式選項中,“以遠程為依託,整合集中和校本的混合學習模式”以微弱優勢排在首位,佔24票,“集中培訓”和“集中與校本結合”的模式分別以21票和20票緊隨其後,“遠程與校本結合”、“校本培訓”分別為14票和12票,“遠程培訓”僅為8票。大家對不同培訓模式認識的分化,説明目前尚無一種模式能夠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各種模式的優點和不足同樣是突出的。從排在前三位的情況來看,集中、校本、遠程相結合可能大家認為更有利於各種模式的揚長避短, 因而大家更樂於接受。

在培訓的方式上,大家認為最有效的是“名師帶教”和“觀摩考察”,分別佔36%和35%,“案例研討”佔19%,選擇“經驗交流”、“專題講座”、“自主研修”方式的均不到10%。無獨有偶,培訓方式與培訓內容相似,相對集中在實踐性、指導性、可操作性較強的幾種方式上,老師們需要更多的是面對面的直接指導和借鑑。

(二)對新一輪全員培訓的需求

在培訓時間安排上,有70%的人希望在“學期中”組織培訓,26%的人願意在“暑假”接受培訓,願意在“雙休日”和“寒假”接受培訓的僅各佔1%。這樣的數據説明老師們一方面工作負擔和家庭負擔較重,僅有的休息時間(尤其是雙休日)需要休息調整或用來處理個人的一些事務,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老師們的自我權利意識增強,國家法定的節假日,他們希望能夠得到充分享受。

在最需要的培訓內容方面,“教育實踐與教學新技能”以52%的得票位列各項之首,“專業發展與教科研能力”以26%居其次,“教育理論與學科新知識”得票數佔18%,“教育政策與法規”和“職業道德與素養”僅佔4%。與前述有關數據相一致,老師們還是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實踐、教學技能”等課堂教學實踐、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訓,對“專業發展與教科研能力”、“教育理論與學科新知識”等涉及個人專業發展的理論、知識和能力也有一定的需求。

在最希望的培訓教師方面,“名師”、“教授和專家”、“骨幹教師”分別以38、25、19票位列前三,“優秀教研員”和“進修學校教師”分別以11、7票居後。説明一方面老師們希望得到既有豐富教學實踐經驗又能將實踐上升到一定理論高度的“名師、專家和骨幹教師”的培訓引領,另一方面,“教研員”和“教師進修學校教師”的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

在培訓的考核方式上,大家最認可的選擇從高到低的順序依次為: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29票;實踐觀察與測評22票;作業練習20票;實踐技能測試10票;統一筆試9票;競賽評比4票。説明大家在接受“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這個大的考評原則的同時,對注重實踐的“實測評價”方式也較為認可,通過提交“作業練習”的方式進行考評也能部分接受。

三、座談會的情況綜述

在召開不同地區、不同層面人員參加的座談會中,我們把調研問卷所列的“參加培訓的最大困難,教師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對新一輪教師培訓的'期待”等議題作為座談的主要內容,以期達到總結反思過去的培訓工作,瞭解今後培訓需求的目的。通過座談,我們發現:

老師們參加培訓的困難主要集中在如下兩個方面:

困難之一是工學矛盾。我縣中國小大多分佈在農村山區,儘管學校規模小,班額小,但班級個數並不少,因此這些學校的教師教學負擔仍很重,全天包班的現象很普遍,正常教學日全在課堂,基本無暇參加培訓,即便是校本培訓組織交流研討,也必須在放學後開展。農村教師大多在居家所在地附近學校工作,放學後或雙休日有一定的家務瑣事,因此很難或不願再抽出時間投入培訓。

困難之二是老年教師現狀。由於近十年間,新進教師較少,中國小(尤其是農村地區)教師老年化(50歲以上)現象較為普遍,這部分老師因視力、記憶力減退和精力不濟,參加學習,尤其是理論性較強或操作上有特殊要求(如遠程培訓)的培訓,他們感覺困難較大。

培訓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五大方面:

一是認識的問題。這裏既有領導重視的問題,也有教師認識上的問題。領導重視不夠,對培訓工作缺乏強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激勵機制,造成教師參訓主動性不夠。教師認識不到位,形成了對培訓應付了事的現象。

二是內容的問題。過去培訓內容的確定,主要是自上而下確定的,教師們主要是被動接受。第三輪培訓儘管增加了調研和問題反饋環節,但是重理論輕實踐的成分還是很大,培訓的內容往往與教師的需求還是兩張皮,培訓的針對性還不強,對實踐的指導還不夠。

三是方式的問題。過去的培訓主要是集中培訓、校本培訓、遠程培訓。集中培訓主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組織開展,一人講,數百人(甚至上千人)聽,方式單一,受訓者被動接受,效果不好。校本培訓由於缺乏有效的互助和真正的專業引領,沒有落到實處,往往變成了枯燥的讀書和填寫報告冊,校本流於形式,成為教師的負擔。遠程培訓由於缺乏有效的監控,以及在農村學校還受到條件制約等因素的影響,實際效果也大打折扣。

四是成果轉化的問題。各種培訓的訓後跟進不到位,形成了培訓結束,就畫上了“圓滿”句號的現象,使得有限的培訓成果失去了及時轉化為自己或指導他人實踐的最佳時機,訓了就“訓了”。

五是培訓者的問題。大多數培訓的培訓者主要由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教師和縣教研室的教研員擔任,他們在理論上和實踐方面都難以稱得上是最優秀的,且長期往復承擔培訓任務,難以讓參訓教師信服,產生排斥心理。

老師們對新一輪培訓的期待主要有:

一是希望加強培訓工作的組織管理,建立健全教師培訓工作的激勵獎懲制度,進一步調動教師參訓的積極性,讓老師們在參加培訓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精神鼓勵和實惠;

二是希望培訓的內容緊密聯繫當前的課堂教學,理論的學習要易於內化為實踐,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於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又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是希望進一步豐富培訓形式,讓老師們自己選擇符合自己實際的培訓方式,大多教師非常希望到名校觀摩學習,得到名師的指導和培訓,有條件的教師也很歡迎遠程培訓。

四是希望能夠根據不同的對象採取不同的培訓方式和要求,開展分層、分類培訓。如老年教師的特殊要求,幼兒園、音體美等教師的特殊要求等,不能大一統、大呼隆。

五是希望加強培訓者隊伍建設,組建名師講學團,開展巡迴教學指導,同時要加強縣、鄉、校三級培訓指導網絡建設,加大對學校層面業務指導人員的培訓力度,因為他們是校本培訓的最基層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他們是校本培訓能否落到實處的關鍵。

六是希望加強縣級教師培訓遠程支持服務平台建設,為教師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展示的平台,促進培訓工作的有效開展。

四、對新一輪培訓的思考和建議

通過調研,我們梳理了過去教師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瞭解了教師對新一輪培訓的期望和需求,探討了新一輪培訓中需要完善和改進的重點。

一是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教師培訓制度,加大督導檢查力度。首先,既要落實約束機制,又要建立激勵機制,要通過制度的完善落實來提高教師參訓的積極性、主動性。其次,要加強對教師培訓工作的督導評估,將其納入到教育督導工作中(如縣(市、區)黨政領導幹部教育工作督導考核),並作為主要內容之一,以推動教師培訓工作的持續開展。再次,要對縣級教師培訓工作進行年檢,評出等級,結果在全省通報。

二是要真正從教師的現實需要出發,設計培訓內容。培訓實施過程中,老師們最喜歡向培訓者提的一個要求就是“請你告訴我該怎麼做?”,其實老師們的需求很具體,但我們在培訓的時候關注了過多的“是什麼”、“為什麼”的問題,而到了關鍵的“怎麼辦”時,又輕描淡寫,一筆帶過,教師們當然不滿意。當前,課程改革正進入深水區,課堂教學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發展,教師如何轉變自己的角色,引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成為廣泛關注的焦點,也是廣大一線教師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因此,新一輪教師培訓圍繞“提高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能力”這個核心設計內容,無疑是對路的,與第三輪培訓也是緊密銜接的。但實施過程中一定要突出“做”字來做文章,強調在“做中學”,只有老師們行動了,才可能有改進、有轉變、有提高,才能改變過去培訓中的“聽了激動,回去不動”的現象,培訓才有實效。當然,除此以外,順應當前教育改革發展形勢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其他培訓內容也是必需的,如:規劃綱要專題、師德專題、班主任工作專題、專業知識更新和學科素養提升(學科知識PCK等)等。

三是要創新豐富培訓的模式和方法。從教師的希望和教師培訓工作發展的趨勢來看,集中培訓、校本研修和遠程培訓相結合的混合學習模式是開展中國小教師全員培訓的主要途徑,但在實施過程中,三種方式一定要既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又能互相彌補各自不足,成為有機結合的整體。集中主要解決培訓的組織部署、階段性總結、交流研討和問題指導等,遠程主要解決專業引領、問題指導、交流展示等,校本主要解決“做”的問題。同時,要進一步豐富培訓的方式,像名師講學、脱產研修、案例觀摩、送教上門等教師們喜聞樂見的培訓方式,要作為常用的方式貫穿於教師培訓的始終。

四是要大力加強培訓者隊伍建設。要以專兼結合的方式,從一線優秀教師中選拔部分骨幹充實培訓者隊伍,組建名師講學團。加強培訓者培訓,可通過外出學習、崗位研修、下校實踐等方式,認真組織實施培訓者每年72學時的培訓研修,嚴格培訓者的考核評價,提高培訓者的施訓能力。

五是要加大教師培訓經費投入力度,落實《教育部關於大力加強中國小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中的第24條規定,納入教育督導考核,建立教師培訓經費保障的長效機制。加大對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適應教師培訓形勢發展的需要。

中國小調研報告 篇六

一、縣內自主招聘農村中國小教師的時間可以提前。

近幾年我市各縣市區招聘農村中國小教師時間,周邊其他縣市區很多從4月份開始就陸續發佈招聘錄用公告,開始組織,到6月份就基本結束。我縣20xx年和20xx兩年均為8月下旬,20xx年為8月上旬,與其他縣市相比,明顯偏遲,對農村基層學校多少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

1、哪個縣走在前,先啟動教師招聘工作,相對而言,更能優先吸引優秀大學生充實本縣的專業教師隊伍。因為就業壓力的加大,一職難求,很多在校大學生在臨近畢業最後一個學期,基本上已經全部離開大學校園外出尋找就業的機會了,聽到哪個縣招考就跑到哪個縣去,這個縣沒有錄用到,又馬上到令一個縣接着報考,只到錄用為止。其中不乏一些優秀大學生幾個縣市都去應聘招考,等公榜以後,如果兩個縣同時應聘出線,就優先選擇中心城區或經濟發達的大縣市區就業。等到我縣來招聘教師時,這已經是招聘教師末班車了,優秀的人員早已搭上快班車上崗去了。素質高的優秀大學生要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概率肯定要大,花費時間要短。現在的情況是,就連贛縣本縣籍一些優秀大學生生都被外縣市提前招聘走了,等想到回我縣招聘考試時,檔案被人家卡住了,想要回來都不可能了。雖然從20xx年開始,我縣也出台了政策,允許贛縣籍在外縣市區工作的在職教師可以參加贛縣農村中國小教師招聘考試,有機會回到贛縣,但也是走了彎路。從這一點來説,我縣教師隊伍建設在招聘考試人員進門關先天不足,輸人一步,從與贛縣一個具有區位優勢、經濟發展優勢的大縣地位很不相稱。

2、農村中國小開學了,但縣裏招聘的教師還沒有完全定下來。學校這邊缺人,但不知道縣裏能分配多少人下來,分配什麼人下來,男的還是女的,外縣的還是本縣的,分配的人員沒有正式報到,鄉內學校人員怎麼調整就沒有辦法定下來,很多工作不好定,學校很被動。

3、新招聘教師崗位培訓相應地放到開學之初完成,這是其他縣市普遍的做法。我縣則是等到開學正式上了班之後,再報名參加培訓,耽誤正常上課的時間,這種做法應該得到改進。

二、儘量招聘本縣籍留得住的人才,教師隊伍才穩得下來。

農村學校很難留得住教師,尤其是生活工作條件較對相差的村小、教學點更是如此。隨着一大批早期民辦轉編教師相繼到達退休年齡陸續退休,誰去這些學校任教,是擺在中心國小校長面前一個頗為頭疼的但又必須面對的問題。村小教師有每月210元或360元兩種檔次的邊遠山區特殊津貼,對本地的老教師來説,當然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本來就長期在村小任教習慣了,工資待遇能提上去,那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你調到他到中心國小他還不樂意。但對於年輕教師來説,尤其是年輕的外地教師來説,經濟誘惑力畢竟還比不上一些現實的問題。住宿、飲食、購物等生活條件差,教育教學工作量大,往住是一名教師一個班級,什麼課程都要教,每天6節的任課節次,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有限,也不可能經常到中心國小來聽課,沒有濃厚的專業成長氛圍,個人成長的速度很慢。一個人要在專業上有所成長,關鍵就看前三五年,過三五年後,考慮的就是另外一個年齡段的問題了。沒有寬帶網絡,與外界溝通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被卡住了,個人婚姻問題受到了影響,生活圈子小,結識異性朋友的機會少,有不少教師成了剩男剩女,對有些80後、90後的新生代是無法忍受的,這是很痛苦的。每年秋學期開學,原來在村小任教的年輕老師想方設法託關係,找理由要求調回中心國小,校長可能照顧某個教師,但不能不給村小補充教師,總要有人下去任教。

對於上述情況,本人認為可以招聘本縣籍教師,儘量讓是哪個鄉鎮儘量回自已的鄉鎮任教。很多縣市在招聘教師時,都出台過這樣地方保護的政策。還有就是充分利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共建贛州市教育改革發展試驗區的意見》政策的東風,加大定向委培定向就業補充教師隊伍的招生數量。招收國中生、高中生培養成具有大專、本科學歷的農村中國小教師,由贛縣人民政府與贛南師院、江西師範大學等大專院校簽定定向委培協議,就像專門編班培養,贛縣教育局每年跟蹤每位定向生學習情況,不認真學習的`中止培訓協議,退去贛縣委培班。讓一些家庭貧困、品學兼優、又立志教育、願意紮根農村的農家子弟成為一名人民教師,這對於農村教育的長遠發展是一件好事。這些人土生土長,對這片土地懷有一種與天俱來親切感、認同感,與這裏的鄉親融為一體,更能安心在基層一線學校任教。

三、招聘教師時,儘量考慮男女教師1:1同等比例。

現在的情況是招聘的教師往往是女教師多,佔到了近70%,女教師有她們的優勢,男教師也必不可少。以我校為例,全校有42名教師,男教師只有16名,女教師26名,呈現出陰盛陽衰的態勢,並且繼續加大的趨勢,全縣其他學校也是如此。在農村學校,學校辦學條件差一些,經常需要組織教師自己動手完成一些體力勞動,整理校園、搬器材、扛東西,女教師更不合適,也更不肯幹。分配去村小任教時,首先也是考慮男教師下去,更容易克服生活的一些具體困難。

解決女教師的婚姻問題,也是本人建議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來招聘男教師達到50%比例的一個很主要的理由。在農村學校任教的女教師,很多人很優秀,本校本單位去找最快,但是由於本校的男教師少,或者沒有適齡未婚男教師;去外單位找,通過朋友找,教師這個崗位決定了沒有更多的時間接觸瞭解異性朋友,個人婚姻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就以我校為例,共有87年出生1名,88年出生1名,89年出生2名,90年出生2名,91年出生的2名,92年以後不予統計,共計8名女教師沒有結婚。皇帝的女兒也愁嫁啊。如果能多一招些男教師,志同道合,長時間共同的工作生活學習接觸,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互相鼓勵,互相有更多的瞭解認同,擦出愛情火花。

女教師多,生小孩請產假一大片,讓農村學校緊的編制更是雪上加霜。以我校為例,20xx年秋學期有2名女教師請產假,20xx年春學期又有3名教師請產假,加上正常退休等原因造成全鄉國小一至六年級共聘請9名代課教師填補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