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社會經濟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66W

社會經濟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2022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退耕還林與農村經濟調查的報告

此次社會實踐的主題是:退耕還林,農村經濟的革命.由黃前,曾興,肖遊川,袁蘭,濮曲波,陳鋭,參與完成.實踐從7.23日開始,7.30結束,歷時七天.我們在這七天中採訪調查了鋪子灣鎮農業部門,當地農民,還有新店鎮七星椒種植基地,以及新店清泉七星椒公司的種植加工基地.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於下:

7.23日,我們帶着滿腔熱情和大學生的求知慾來到了鋪子灣鎮政府,由李書記給我們座談講解當地退耕還林的成果和艱苦找尋出路的過程,我們從談話中深切體會到當地發展的不容易,以及政府對農民退耕還林作出的大力支持.在不擔心吃飯沒保障的情況下,農民都積極配合政府把退耕還林做好.其中最為突出的是當地大規模種植的香蕉,在李書記的安排下,我們由周淑芳阿姨帶領參觀了他們鎮的香蕉種植基地,到達基地的時候,我們都不由自主的驚呼出聲,一望無際的香蕉海洋,讓我們看到了農民收成時候那幸福的微笑.周阿姨仔細的給我們的疑問作出回答,我們瞭解到,管理這麼大面積的香蕉林,在人力方面還是比較省的,大概2-3個人就能管理40畝,一個星期割一次多餘的香蕉葉,在割葉子的過程中,要注意同時觀察病害,發現有病害的植株就要馬上從地裏剔除,避免傳染.如果傳染病爆發,將帶來無法彌補的經濟損失,每根香蕉種苗多是從外地引進的高產品種,每棵五塊左右,要兩年才開始結實,在管理階段每次施肥都超過一千元的投資,如果死亡,損失會很大.我們走了半天才將這片蕉林走到盡頭,烈日當空,同學們都露出滿足的笑容,汗水綻放在這片土地上,我們都很高興,雖然這片蕉林不是我們種的,但是它們代表着國家搞退耕還林的成果,農民並沒有因為退耕還林變的吃不起飯,而是越來越富裕,生活越來越紅火.也更清閒了很多.如果是水稻,有誰能一個人管理近20畝土地.退耕還林,讓當地蕉農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7.24日,我們再次來到鋪子灣鎮,周阿姨和我們輕車熟路的直接去了香蕉種植基地,這天我們將要參觀比較現代化的設施,種植香蕉也是一項技術活,如果沒有科學技術的支持,也種不了這麼大規模的蕉林,上千畝的香蕉林,如果全部用人工挑水灌溉施肥,那得花多少人力啊.周阿姨帶着我們來到了他們種植基地的蓄水池,我們到了一看,無數複雜的管道交錯在水池四周.向遠方的地裏延伸.周阿姨給我們解説到,這些水管分向所有的香蕉林,在香蕉林裏每十米有一個小型蓄水池,小型蓄水池的水由這個最大的水池供應,水管連通這些水池,每個水池又有一個放水口,出水口都有一條小水溝,這樣就形成了一條灌溉線,管理也方便,要灌溉的時候只要將大水池的水放出,就灌溉完成.這解決了農民很大的問題.為他們省下了很多麻煩.即使五十歲的老年人也能做到.解決了灌溉,還有施肥的問題,適合香蕉的肥料主要有碳銨,複合肥,菜枯等.如果靠農民一棵一棵的鬆土施肥,也是一項很沉重的負擔,對農民的人力要求會提高很多,針對這樣的狀況,鋪子灣農業部門研究之後採取了灌溉和施肥同步的辦法,把肥料加在蓄水池中,為了避免造成堵塞,在灌溉時加大水壓,灌溉完成都會做一次清水灌溉,達到清理管道的目的.這樣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節省了施肥成本,肥料加入水中活化後更易於香蕉吸收.

兩天來,我們對鋪子灣香蕉種植產業的調查也結束了,走之前周阿姨的一句話讓我們印象深刻,她説:你們大學生不要看不起農村,國家科學技術發展了,農村幹活也不都是體力活了,要不了幾年,大學生可都要朝我們農村奔呢.這算是對中國未來的預見,確實,中國的科學技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騰飛,這些技術在農村的應用也慢慢的推廣了,但是農村缺少眼光開放,真正有技術的人,這對於我們農業大學的學生是一個機會,也是挑戰.如果能合理利用資源,用科學的種植觀念來發展農村,就像鋪子灣這樣,科學種植,在有所收穫的情況下,必定會帶動周邊農村跟着發展,最後農民的生活也會徹底改變.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抓緊在大學的學習機會,多吸收些實用的,先進的,科學的知識.中國的農業需要我們,我們也需要中國的農業.

7.25,我們在李書記的指導下來到了鋪子灣佔地60畝的大型養豬場,由於養豬場的細菌檢查極為嚴格,我們開始並沒有被允許進入廠房參觀,而是在辦公室和廠長劉阿姨進行了採訪,在採訪中我們瞭解到,這個養豬場是由私人開的,她只是負責管理和監督,在劉阿姨管理期間,養豬場每年向各地凍場供應兩萬多頭成年豬,年收入上千萬之多.是什麼讓這個起初只有二十多頭種豬的小型養殖公司發展到現在年收益上千萬的大型養殖場?劉阿姨解答了我們的疑問.他們在剛開始的時候,規模很小,本錢也不多,廠房也是使用的以前廢棄了的農貿市場,給他們提供種豬的公司配備了一批技術人員幫助他們發展,保證了在起步的時候沒有出現種豬死亡,在科學養殖的保護傘下,仔豬的成活率更是高達百分之九十多,在餵養上,也採用種豬公司提供的高效飼料,每三個月就能讓一頭仔豬成長到200多斤,對於消毒設施,國家有提供支持,而且國家免費提供消毒藥水,解決了大型養殖發病率高的情況,隨着收入的增加,養殖場也不斷擴大,到現在,養殖場已經將退耕還林的土地都修成了養殖基地,聘請了當地農民70多個,從根本上解決了當地農民失去土地生活沒保障的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污水處理,該養殖場花巨資修建了比較現代化的污水處理池,為了節省資源,養豬場用來清洗豬圈的水都從河裏抽取,經過污水處理池處理後回收再用,至於豬糞和處理後排出的水都集中給當地農民用來灌溉或者運往外地飼料廠回收.這樣就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水資源和廢棄物.也對周圍環境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更是給其他排污量較大的產業很好的上了一堂可持續發展的課.

這個養殖場給我們隊員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似乎大家都興起了養豬的念頭,不僅個人發展了,還給周邊農民解決了上崗問題,讓大家都有飯吃,有錢拿.國家倡導共同富裕,也許鋪子灣的養豬場就是這樣的典範.養豬場也讓我們見識到了科學的養殖方法和現代化的養豬觀念.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不僅增大了養殖效益,也對環境起到了很好的保護,污水處理一直都是很多產業不願意去面對的問題,但是國家既然提出了污水不能隨意排放,就應該去做,把污水排放降到最小,要造就一個成功的企業,信譽和聲譽同樣重要.如果因為處理污水很貴就不去管,影響到周邊人民的生活環境,那樣的企業遲早倒閉.

次日,我們乘車來到了新店鎮,之所以選擇這裏進行退耕還林與農村經濟調查,是經過大家共同商議決定的,七星椒為威遠縣新店鎮歷史悠久的特產,具有皮薄肉厚、色鮮味美、辣味醇厚的特點。曾遠銷韓國、斯里蘭卡、菲律賓、新加坡、香港等地。1995年在全國第二屆農業食品博覽會上榮獲全國優質農產品稱號,並取得gb認證。xx年8月成為中國吉尼斯吃辣椒比賽唯一指定用椒。七星椒現已開發出幹椒、泡椒,椒面、節椒、餈粑椒等5大系列,二十多個品種,在省內外有較高的聲譽。聽説過威遠的人不多,但是沒聽説過我們新店七星椒的人就太少了.自從國家宣佈退耕還林條列以後,新店鎮在政府的帶領下開始了七星椒的大規模種植,家家户户都動員起來種植七星椒,在新店一看,滿山遍野都是七星椒那挺立的身姿.看着不由讓人心中一震,好繁茂的七星椒!

到新店鎮之前,我們通過鋪子灣鎮政府的介紹,已經也新店鎮七星椒項目組的長輩們取得了聯繫和溝通,他們表示願意支持我們的調查和採訪.當我們到了新店鎮的時候,受到了新店鎮七星椒項目組的李老伯熱情接待,在辦公室我們進行了採訪,他給我們看了很多有關新店七星椒報道的報紙,還有很多種植七星椒的獲獎證書,我們都慎重的接在手裏仔細看着,聽李伯給我們講有關他們七星椒種植的經驗和榮耀.新店七星椒最開始的品種個體小,椒內籽粒很多,並不是很好,雖然辣味兒足,但是在市場中並沒有多大突出的競爭力.但是自從政府將新店七星椒項目款播放給新店鎮後,政府有了經濟基礎,就能更好的種植和發展七星椒,在新店建起了100多畝的育苗基地,全部由大棚覆蓋,增加冬天育苗的成活率,由於很多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引進,讓七星椒種苗的成活率高達99%以上,而且在選育高產品種的時候,運用組織培養,轉基因技術等,將原來只有半米高的七星椒提升到了2米以上的珠高,更是把畝產量1000-xx斤提高到了令人驚訝的4500斤以上,種植一次七星椒,有七個月的時間都在收穫,從七月初到第二年都不斷的成熟,讓農民享受近半年的收成的快樂.如果袁隆平先生是水稻之父,那新店的七星椒項目組的同志們就是七星椒之父.經過近16年的不停選育,七星椒的品種已經堪稱完美,一棵棵兩米多高的七星椒植株,一層層火紅的七星椒,我們都張大着嘴巴保持着驚訝的姿態久久站在七星椒林裏面.

目前威遠新店七星椒在以新店為中心的周邊各鎮行成了五萬多畝七星椒生產基地,種植量佔全縣的80%以上。為保證“七星椒”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優良品質,威遠縣政府成立了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辦公室,並及時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對原產地域產品的市場監控,切實保護“七星椒”獨有的地域和品牌特色,為推進威遠縣農業產業化再上一個新台階作出貢獻。

7.27日這天.我們早早的就起牀,按照昨天新店鎮李老伯的要求八點就在政府大樓下集合,這天,我們在他的帶領下來到了新店鎮政府的大棚育苗基地,放眼望去,白色的大棚朝着遠方不斷延伸,清晨的霧氣中脱隱若現,似一白龍,壯觀而神祕.我們經過簡單的消毒和處理,計入了大棚,現在還沒有到育苗期,大棚裏也沒有空着,我們看到土塊並沒有其他見過的那樣硬梆梆的,感覺一點營養都沒有,而是鬆軟的紅土地,中間夾雜着點點白星,李老伯解釋説這些是石灰粉,用於消毒,每年育苗之前都要對大棚進行消毒和補肥,如果少了任何一步,育苗的成活率就會大大下降甚至是全部發病死亡,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情,那新店七星椒起碼五年無法恢復生產,全國都會受到一定影響,至少四川會出現短暫的七星椒真空,損失是巨大的.我們新店承受不起,四川也承受不起.在原來育苗對於七星椒的種植也具有無比重要的意義,大意不得.

這和我們作人的道理是相通的,育苗是七星椒種植的起點,育的苗子好,種出的椒就差不了哪兒去,作事情也一樣,起點就要做好.貫穿始終,才能看到成功.作為大三的一名學生,真想對大一的師弟師妹們説,大學是你們人生新的起點,加油把她做好,抓緊寶貴的四年吸收知識,等將來進入社會才會有所用途.

大棚配備有換氣設備和温控設施,可以最大可能的滿足七星椒發育的需要.氧氣含量,光照,温度和水分對於七星椒幼苗都非常關鍵,七星椒項目組的成員都是經過幾年乃至十年的種植經歷的,對於七星椒的生理習性已經非常瞭解,每天巡視種苗的生長狀況,隨時關注大棚的温度變化,對水分更是控制的非常精確,在滿足七星椒生理需要的情況下,不多灌水,給種苗提供了最理想的發育空間,每年從這裏輸出的種苗高達7—9千萬株,幾乎滿足了整個新店鎮的需求.而且因為這些種苗的品種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具有很大的潛力,種植後收成很豐盛,農民都爭先恐後的聯繫育苗基地,希望獲得更多的七星椒種苗.也是為什麼現在七星椒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甚至周邊農村也學着種植七星椒了.

這樣雖然讓七星椒的規模擴大了,也使得種苗將面臨供不應求的境遇,也會降低七星椒的價格,而育苗技術不是一般人都會的,造成育苗人力上出現不足,農民的知識吸收能力也有限,像這樣的細活他們基本上幫不了什麼,所以新店鎮七星椒項目組的老輩們經過商議決定,扶持有意願做七星椒的公司,把技術傳給那些公司,然後由他們提供一部分種苗和對外貿易的一致合作.這樣,在幾年的時間裏面,新店就先後出現和發展起來了好幾個七星椒公司,主要負責育苗和收購加工七星椒,這對於宣傳和發展七星椒是有極大的好處的.

7.28這天,我們就在李清泉總經理的帶領下參觀了他們的育苗基地和七星椒加工廠,清泉公司的育苗基地雖然也有四十畝,但是跟政府的比起來,少了很多現代化的設備,比如温度調節設備,去年雪宰.造成清泉公司的種苗死亡率高達50%多,也是因此,本來和清泉公司簽訂了種苗供應合同的農户買到的種苗很少.李清泉經理告訴我們,其他七星椒公司也遭受了同樣的災難,今年的收成大大減少了,本地收購七星椒的價格也從去年的一元多上漲到現在的三塊,雖然和國家物價上漲有關係,但主要還是七星椒的產量降低導致的.設備上的落後使得發展七星椒的發展道路變得崎嶇坎坷,但是清泉公司以及其他公司都沒有放棄,因為他們對七星椒有絕對的信心,他們堅信自己家鄉的特產會走出山區,有那麼一天,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的人都有吃七星椒,雖然現在種苗受損了,但是明年還可以重新育苗,而且有了失敗的經驗,他們正在籌備花錢在今年的育苗期將一系列的現代化設備都應用到自己公司的育苗基地上.做到真正的現代化生產.為了七星椒的普及,這些私人公司已經放棄了很多個人利益,都是向着整個新店的七星椒產業貢獻着自己的微薄之力.我們社會實踐小組的同學們都很為他們的精神索感動.對於太陽的灼熱似乎也不那麼煩躁了.

鄧小平同志的一句話非常經典—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通過這天的見聞,越發覺得科技的應用真的非常重要,在農業也是這樣的,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就沒有好的七星椒種苗,也就沒有農民的豐收和生活狀況的改變,誰説農業沒前途,現在該改成缺乏科技的農業才是沒前途.有了科技的摻入,中國農業必將蒸蒸日上.

7.29日,我們帶着團隊出錢印刷的七星椒種植技術要領等資料,來到了新店鎮的奇龍,高山和金蓮等新店七星椒種植示範村進行了調查和七星椒種植技術宣傳.經調查,內江市威遠縣新店鎮共21個村子,323個社,總人口53000人,其中農業人口49000人,耕地面積47000畝(其中土地23500畝),交通便宜,自威公路穿境而過,村村通公路.新店的自然條件和土壤條件十分有利於七星椒的生長,xx年12月,新店就被四川省特產協會授予”四川省七星椒之鄉”的稱號.七星椒的種植技術已經被廣大農户掌握,其種植效益很好,畝收入4000到6000元利潤,當地農民的種植積極性高.而且國家也有支持發展七星椒,給農户每畝80元的補貼金,這樣也更增強了農民種植七星椒的信心.同時,威遠新店清泉七星椒公司等私人企業在新店開辦加工廠,大量收購七星椒,免除了農民種植七星椒的後顧之憂,收穫的七星椒隨時可以賣給七星椒加工廠,按照市場價格算,一分也不會少.新店共三個大型七星椒加工場地,分別在新店的三個方向上,由於價格都一樣,農民可以根據就近原則將椒賣給相應的七星椒加工廠收購站.這樣不僅減少了各個公司之間的摩擦,保障了七星椒產業的正常運行,也方便了當地的農民.

7.30號,我們應新店清泉七星椒公司邀請,到清泉公司和他們的技術人員進行了時長5個多小時的交流,和他們一起觀看了新店七星椒種植產業發展道路的錄像,這是他們公司自己做的,我是看着電視劇和動畫片長大的,這是我第一次感覺視頻很真實,視頻裏面都是説着和我一樣四川話的農民,他們緊張的表情讓我們覺得很可愛,很親切,看着他們在太陽下忙碌的身影,我們都感到身上有使不完的力氣似的,好想上去幫忙,視頻裏面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個老人家在採摘成熟得紅彤彤的椒果,她把椒在並不乾淨的衣服上擦了擦,居然就那麼吃了起來,我是吃過七星椒的,開始有點甜甜的感覺,但是隨後就被辣的口水直流,喝了很多冷水都不行,還是痛的厲害.只見老人家一口就將一個七星椒含進了嘴裏咀嚼起來,而且看那樣子,根本沒有一點被辣到了的感覺,我半開玩笑的跟組裏的人説七星椒不辣,李清泉就説,她那是吃椒吃的多了,再辣都不怕的.我們才喔一聲,那要多麼深厚的情感才能吃下那麼多辣死人的七星椒啊!隨後清泉公司拿出他們的項目企劃書給我們看,還有一系列的獲獎證書,他們很希望我們大學生,特別是農農業大學的學生畢業了能夠回來為七星椒的種植大計作出一點貢獻.我在想在場的隊員應該也喜歡上七星椒了,但是大學裏可能發生很多事情,我們既沒有答應什麼,也沒有拒絕什麼,就説我們畢業了再説.我也不希望我的組員一時意氣用事,就那麼限定了自己人生的發展道路,如果七星椒以後太普及,那她就算不上一個很好的發展道路,我們如果要發展,就要創新,現在的七星椒已經太完美了,無論質量還是產量,都是前所未有的高,而且如此有前景的項目,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估計等兩年後我們畢業,再回來,事情就不是想的那樣好了.我們才剛剛踏入大三,如果現在不把精力放在努力考研或者為自己找尋出路上,而是把一切都寄託在變化極快的七星椒上,萬一畢業七星椒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適應不了那樣的變化,無疑會對我們隊員造成沉重的打擊.從會議室出來,我們留影紀念了這幾天陪伴我們的日子.然後一隊人浩浩蕩蕩的回去了.社會實踐也自此宣告結束.

主要體會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我們深刻的體會到農村的樸實,真誠和對生活的執着和熱愛.農民的要求其實很低,他們要的就是能吃飽飯,家裏兒女都聽話,爭氣.只要日子能過得去,即使困難一點也要堅持.農村和城市很不一樣,很多人都覺得城市的人更有文化,比農村的人更懂禮節,沒有農村人野蠻.其實那是很荒謬的想法,只有親身和農村朋友接觸過的人才知道,農民,其實很可愛.他們勤奮但不是野蠻,他們説話粗俗但是有道理,他們迷信但是他們心裏有希望.

國家很重視農村發展,因為中國就是一個農業大國.沒有農業支持,中國就沒有騰飛的可能總理為了老百姓,把物價提高,無非是為了農產品在市場有個好的價格,農民也好有多餘的錢擴展農業年在全國範圍開展的退耕還林項目,算是徹底改變了農村的面貌.把農村老式的生產模式打破,重新塑造了一個很科學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這對於農村將來的發展有重大的意義.

此次社會實踐過程中,我們的隊員受到了很好的鍛鍊,在學校,沒有這樣鍛鍊的機會,學校學的知識只有在這樣的實踐中才能得以發揮作用,也是這次實踐讓我們的隊員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也讓他們提前接觸到社會,有利於隊員將來的人生之旅.

社會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一、宣傳引導力度不夠,退耕農户對補助期滿後“吃什麼”心存惶惑。退耕還林針對的就是西部地區水土容易流失的邊遠山區山坡耕地,這些地區經濟落後,農民傳統意識濃厚,吃的方面主要靠自耕地。眼下有的農户除留少量菜園地以外,其餘土地幾乎退完。還“林”的品種中極少有幾年就能見效益的經濟林,絕大部分屬生態林,而在退耕還林地區,同時也是林木禁伐區。國家對退耕農户補助是有限的,補助年限期滿後,到底靠什麼吃飯,老百姓心裏無底,這是退耕地區農民普遍存在的擔憂心理。

二、個別村組幹部“多吃多佔”,形成農民意見大,告狀多。山區山高地薄,糧食收入低,經濟來源少,種地划不來,一些農民靠在外地打工掙錢,乾脆不種土地;有的農户舉家外遷,土地隨意荒置。但過去農業、林特税費照交不誤。為完成任務,年終時就由村幹部想辦法為他們補繳。近兩年,國家免徵農業、林特税費後,村幹部理所當然就收歸集體或據為己有,進行退耕穫取補助。另一方面,在退耕還林實施之初,部分農户對政策持觀望態度,一些村幹部帶頭執行,當領取補助時,這些農户又後悔當初。此外,張三家多一點,李四家少一點,未全部按坡地程度以及耕地與荒山比例退耕等情況。客觀上造成一些農民百姓牢騷滿腹,告狀心理逐漸形成。

三、大户參與承包,加劇了農民的仇富意識。退耕還林政策鼓勵大户承包,一些農户通過土地流轉形式,將土地集中承包進行退耕。但因是先承包退耕,經過檢查驗收,還要爭取國家退耕指標,這些過程往往要經過一年、兩年才能兑現補助,本身就有投入風險,因此,只有少數有膽識和資金能力的“大户”才能實現。一旦得到國家補助後,這樣又造成了被流轉了土地的農户的心理不平衡。

四、重退耕,輕管理。退耕還林工作從爭取指標、規劃設計、農户實施、檢查驗收、撫育管理,直到兑現補助,上至林業工作人員,下至退耕農户,程序多、時間長、任務重,量大面廣,涉及千家萬户。一方面從管理上,工作人員隊伍人力不足,經費有限,容易出現疏漏;另一方面,退耕農户只圖首次檢查驗收兑現補助後,就疏於管理,使退耕地處於自然發展狀態,達不到退耕還林的理想效果。

解決問題的方法:

預防對策

一、加強政策宣傳,引導農民更新傳統觀念,加大扶貧力度。目前,山區農民仍然對退耕還林政策缺乏理性認識,依舊是“一碗泥土一碗飯”的耕作。我們各級政府要引導説服他們,就是長江上游流失的一碗泥土,到下游的損失就是一百碗飯。換句話説上游的一碗飯所付出的勞動代價,就能掙到只要保持好水土流失的一百碗飯,這需要我們的幹部下功夫,苦口婆心地從大局到細處,耐心地去説服、去引導。另一方面,要儘量多地爭取國家扶貧政策,最主要的還是要靠退耕農户自力更生,自我解救,千方百計、想方設法通過遷移式扶貧、多種經營等措施解決退耕補助過後“吃什麼”的問題,消除後顧之憂。

二、對村幹部“多吃多佔”,引發告狀多的問題,作為村幹部一方面要嚴格要求自己,清正廉潔;另一方面要像村級財務公開一樣,搞好退耕面積及兑現補助的公示公開,必要時要在羣眾大會上説明白,講清楚。當然對實屬多佔白佔未經過土地合法流轉的,一定要將多領的補助和退耕地退還給原户主或村集體。

三、對退耕面積50畝以上的“大户”,上級主管部門一要查證所辦手續是否合法;二要認真核實面積是否準確;三要查看管護是否到位;四要在全面核准的基礎上,嚴格執行中央政策,給予獎勵,鼓勵“大户”為退耕還林做貢獻。

四、退耕還林工程浩大,尤其是一線工作量更大,需要各級黨委、政府聯合組織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財力,齊抓共管;同時還要教育農民嚴格按照退耕還林政策,既要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又要履行應盡義務,加強管理,確保“退”得下,“還”得上。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退耕還林的實質目的。

五、在退耕還林實施過程中,對那些弄虛作假、虛報冒領的幹部,也只有手中掌管政策、掌管權力的幹部才能為之,一經查實,必須給予黨紀、政紀處理,觸犯刑律的要堅決追究刑事責任,決不心慈手軟,姑息遷就。從根本上保障農民百姓享受到這項惠民政策,使他們得到真正的實惠,確保這一浩大工程真正成為千秋偉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利民工程。(楊倫格 王西建)

根據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組織專家進行的退耕還林工程中期評估,儘管我國退耕還林工程取得了明顯進展,但在具體工作中仍存在七個方面的主要問題亟待解決。

一是規劃滯後、戰線過長、重點不夠突出。到今年底,退耕還林工程將完成規劃數的一半,但由於前期工作不足,退耕還林總體規模和總體規劃尚未被最終確定,各省(區、市)的規模及規劃也難以制定;25度以上坡耕地應是退耕還林的主要對象,主要分佈在西部,而目前退耕還林工程卻涉及全國25個省(市、區)的1710個縣;退耕地實際操作沒有具體標準,耕地統計口徑不一,再加上退耕還林政策優惠很多,使各地退耕還林工作出現爭指標、爭退耕,該退的沒有退、不該退的卻退了等現象。《水土保持法》明確規定,禁止25度以上陡坡地開墾種植農作物,同時,《土地管理法》禁止佔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但一些地方未優先安排25度以上陡坡耕地的退耕,有些地方甚至將基本農田也實行退耕還林。

二是退耕還林配套保障措施沒有得到徹底落實。多數省(區、市)缺乏退耕還林配套保障措施的規劃和計劃;工程區大部分地方經濟基礎薄弱,財政困難,配套保障措施由地方各級政府負責,在資金上有很大困難;目前國家各部門對農村的各項資金投入項目分散,各有要求,也沒有重點用到退耕還林地區各項保障措施上。

三是乾旱、半乾旱地區造林喬木過多,初植成活率低。我國乾旱、半乾旱地區歷史上多是草原牧區,乾旱缺水、風大以及耕作不當等因素導致當地耕地沙化,理應退耕還草,發展草畜業。但由於退耕還林有8年的補助政策,而還草只補助2年,這些地區退耕還林中灌木林(含灌草間種)和喬木林(含喬草間種)佔的比例高,十分不利於農民收入的增加。

四是封山綠化沒有被列為工程建設內容。封山綠化是中央退耕還林“十六”字方針的重要內容,又是植被恢復見效快、效果好、省錢的好辦法,特別是在立地條件差的乾旱、半乾旱地區和巖溶地區,人工造林成活率低,成本高,生長慢,抗自然災害和病蟲害能力弱,應提倡封山育林。但目前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只安排了人工造林,沒有安排封山綠化。

五是造林種草品種單一,良種率低,對水資源考慮不夠,若遇上連續乾旱、病蟲害及林產品市場等問題,將有一定的風險。

六是退耕還林糧食兑現機制與糧食流通市場化不盡適合,退耕還林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國糧食產量。

七是組織協調不夠,退耕地缺乏管理、工程建設責任落實不夠。退耕還林工程存在配套保障措施與退耕還林工程脱節,規劃與政策不夠銜接,部門協調不夠,退耕地缺乏管理,工程建設責任不夠落實,及前期工作和檢查驗收工作經費不足等問題。

以上問題和建議均由我們實踐總結所得,也許不是很權威很細膩,如果有所欠缺的地方,我們會繼續我們的實踐,進行實地調查和修正.

【第2篇】2022年社會經濟調查報告

為了更好開展掛鈎扶貧工作,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環境,我對xx鄉xx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及生產、生活狀況作了初步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xx鄉鄉情及xx村基本情況

xx鄉是西盟縣唯一的拉祜族鄉,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城42公里,東接勐梭鎮,南連翁嘎科鄉,西與緬甸佤邦雲盤區隔河相望,北連嶽宋鄉和勐卡鎮,總面積185.5013平方公里,國境線全長10公里,為百分之百山區。全鄉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山高谷深,最高海拔2191.3米,最低海拔590米,相對高差1601.3米。全鄉境內土壤以磚紅壤、赤紅壤為主,土地貧瘠,土層薄,土壤有機質含量少。年平均降雨量2739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乾濕分明。年平均氣温15.3℃,常年無霜。全鄉轄5個村民委員會,52個村民小組。xx年末,全鄉總户數3426户,總人口11766人。全鄉耕地面積33707畝,其中:水田面積7723畝,固定旱地7194畝,臨時性耕地18790畝。糧食總產量629萬公斤,農民人均有糧422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4779元。全鄉糧食作物以水稻、旱稻、玉米、小麥為主;經濟作物有甘蔗、油料、豆類;經濟林木有橡膠、茶葉、蠶桑;養殖業以水牛、黃牛和家禽為主。xx年,茶葉面積10805畝,產量724噸;橡膠面積62877畝,開割面積23734畝,總產量1074噸,其中民營面積17145畝,開割面積1584畝,產量57噸。

xx村隸屬西盟佤族自治縣xx拉祜族鄉,地處xx拉祜族鄉東邊,東鄰勐梭鎮,南鄰左擴村,西鄰xx村,北鄰南亢村,距xx拉祜族鄉政府所在地18公里,距西盟縣城25公里,到鄉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轄2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户322户,有鄉村人口1036人,其中勞動力373人。全村國土面積14.92平方公里,海拔1432米,年平均氣温15.3℃,年降水量2739毫米,適合種植稻穀、玉米、小麥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647畝,人均耕地1.59畝,林地3260畝。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 為主。

二、制約xx村發展的因素

(一)幹部、羣眾思想認識上存在一些偏差和誤區。部分村民及少數村組幹部對發展經濟寄希望於上級資金扶持,等、靠、要思想較為嚴重;有的村組幹部認為發展經濟是上級要求他們這樣做,並沒有認識到自己在經濟社會建設中的主體地位,責任意識較為淡薄;多數村組幹部對怎樣發展產業感到手足無措,寄希望於上面有可供參考的模式或方案下來。總的來説就是對市場經濟的內涵瞭解得不夠透徹。

(二)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成為制約xx村發展的重要因素。xx村山高坡陡,土壤貧瘠,加上水利基礎差,現有農田多數是“雷響田”,有雨可種稻谷,無雨就只能種旱谷或玉米,水利設施根本無法保證農田的灌溉需要。加上人為支配力非常弱,致使xx村的發展舉步維艱。

(三)經濟來源單一,是阻礙xx村經濟發展的癥結所在。目前,xx村的主要經濟收入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公司橡膠地的管理費和民營膠水收割、茶葉為支撐,拓展農民增收和發展農村經濟成為當務之急。

(四)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較為薄弱,團結和帶領羣眾共同致富的本領不高。隨着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xx村大部分幹部羣眾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新意識不強。多數幹部羣眾沿襲於傳統工作思路,習慣於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動、疲於應付。二是帶領羣眾致富本領不高。一些農村幹部科技文化水平偏低,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不強,發展的路子不寬,工作方法不多,在羣眾“盼富”面前力不從心。三是工作作風不夠紮實。服務意識不強,缺乏對農村工作的熱情和對農民羣眾的感情。

(五)村級集體經濟非常薄弱。正常的辦公經費都是依靠上級組織下撥來維持,因此村級組織作用無法發揮,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號召力隨之減弱。同時由於包產到户後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村經濟發展,也致使無人關心集體事業的現象產生,村委會雖實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規劃在本村缺少羣眾的積極參與支持而實施起來較為困難。

(六)農村村民自治工作發展不平衡。村務公開不及時,財務公開內容不全面,當地羣眾有意見。

(七)村民的法治意識淡薄。農村法制建設相對滯後,法律在調整和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公民合法權益過程中,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面對糾紛,羣眾依靠傳統習慣化解的較多,農村社會法制文化氛圍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三、今後發展設想

(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促進村風文明。村風文明是建設“美麗村寨”的靈魂。促進xx村村風文明,必須加強xx村文化陣地建設,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大對幹部羣眾的培訓力度,大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要建立健全鄉風文明的評比獎勵機制,引導農民遵紀守法、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勤勞致富。要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廣泛開展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文明生活“四進農家”的活動,把健康文化建設融入到每家每户中,讓農民真正受到文化的薰陶。要加強科普工作,大力宣傳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形成崇尚科學文明、反對封建迷信的良好社會氛圍。積極推進農村的“四改”即改環境、改容貌、改衞生、改觀念,改善xx村環境。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進一步完善村建規劃,推進現代化鄉村建設,改變農村面貌。要加大公共設施建設力度,實行人畜分離和垃圾集中處理等措施,改善農村衞生狀況。通過培訓、宣傳等措施,改變羣眾的傳統觀念,提高農民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保護的意識,樹立良好的文明鄉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和諧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加強組織建設,增強基層組織凝聚力。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改變xx村集體經濟捉襟見肘的現狀,增強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號召力,用實際行動來説服和帶動廣大村民齊心協力謀發展、促發展的良好氛圍。

(三)加強黨員教育,明確責任。在黨員中廣泛開展“美麗村寨”建設帶頭人活動,對活動中表現突出的給予表彰;實行黨員責任區負責制,給每個黨員劃定一個責任區,明確黨員在責任區的職責;建立黨員幫扶制度,引導農民積極參加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活動。

(四)關注民生,提高生產生活質量。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民房改造的投入力度,鞏固以橡膠、茶葉為主的支柱產業,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社會經濟調查報告範文

**歷史悠久,是吳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近代資本主義民族民工業的發源地,也是當代鄉鎮工業的發源地,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區域性交通樞紐和著名旅遊勝地,是長江三角洲的特大城市之一。

一、**市的基本經濟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至*年底,全市gdp1901億,在全大中城市中排列第九位,人均gdp5200美元。在全國大中城市中排第六位。財政收入265億元,在全國大中城市中排第十位。全市協議註冊外資50億美元,到位註冊資金27億美元,在全國大中城市中排列第六。隨着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城鎮人均可支配收11647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29萬元,人均儲蓄存款2.4萬元。參照聯合國糧農組織標準,**市民的生活水平總體已由小康向富裕邁進。當前,全市人民正在實施富民強市戰略,規劃到*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xx年,gdp在*的基礎上翻兩翻,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美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000美元,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二、**市的工業概況及鄉鎮經濟、個體私營經濟發展

一是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年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992.74億元,增長18.3%。其中,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790.61億元,增長24.1%。國有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70.36億元,增長14%;股份制企業增加值245.46億元,增長25.6%;集體企業增加值114.81億元,增長24.9%;股份合作制企業增加值85.83億元,增長17.1%;三資企業增加值210.77億元,增長29.2%。

二是工業經濟運行質量繼續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產值3208.2億元,增長32.7%;工業產品產銷率為97.67%;工業產品銷售收入3206.76億元,增長31.8%;實現利税263.24億元,增長33.7%,其中利潤161.32億元,增長45%,增幅分別高於生產和銷售20.9和13.2個百分點;虧損總額下降14.4%,虧損面下降1.2個百分點。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達到157.4%,創歷史最好水平,較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三是工業經濟效益繼續提高。*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2392.16億元,增長21.5%;工業產品產銷率為97.8%,提高0.7個百分點;工業產品銷售收入2395.61億元,增長22.6%;實現利税198.41億元,比上年增長20.1 %,其中利潤112.64億元,增長27.5%,增幅分別高於生產和銷售6.9和4.9個百分點;虧損總額比上年下降12.2%,虧損面比上年下降7.7個百分點。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達到145.2%,創歷史最好水平,比上年提高10.8個百分點。?

四是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加速農村工業化。**是中國鄉鎮工業的發源地,鄉鎮工業是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對實現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現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了歷史的貢獻。根據xx年資料統計,在全市的工業總量中,鄉鎮企業佔71%,有120萬個勞動力在鄉鎮企業中工作,佔農村總勞動力的72%,農民收入中來自工業和第三產業的收入3443元,佔農民純收入的74%,上交財政佔全市財政收入的60%。尤其是近幾年來,一部分鄉鎮企業的規模有了很大的發展。*年,全市鄉鎮企業的上市公司達到12家,這些上市公司大部分集中在江陰市,形成了中國股市獨具魅力的“江陰板塊”,為本地區經濟發民展融資近30億。

五是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來,**的私營個體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實力迅速壯大。全市把發展私營經濟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實行外資、國資、民資三輪驅動戰略,從市場準入、科技創新、融資擔保、財税支持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並加快私營園區建設,培育骨幹企業。市私營個體經濟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強勁態勢,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年,全市私營個體企業共計達到15.92萬户,從業人員73.26萬人,註冊資金651.26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2087.67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1.71億元,上繳税金52.2億元,分別佔全市總量的31.2%、47.7%、39.5%和19.7%,全市銷售收入超億元私企150個,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私營企業358個。

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及農村城鎮化進程

一是農業結構調整有突破,糧經比例為5:5。通過科技興農、科技興牧、科技興菜、建設農業示範園,增強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吸引三資發展龍頭企業,建立特色化、優質化、標準化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基本形成了以青梅、板栗、銀杏及優質茶葉、筍用林為主的林特產業;以生豬、奶牛、肉鴨為主的優質畜禽產業;以中華絨螯蟹、甲魚、青蝦為主的特種水產業;以設施栽培為主的精細蔬菜產業等為五大主導產業。*年,農業和非農業產值達到3755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達到81.44億元。

二是繁榮農村,積極推進城鎮化。城鎮化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年,**市的城市化率超過了60%,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為42%,發達國家為78%,我國平均為40%。從**的實踐證明,富裕農民要減少農民,加強農業大發展非農業,繁榮農村要大力推進城鎮化。城鎮化對農村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城鎮化促進了工業化,為工業發展提供了較高質量的人力資源、社會服務、市場環境等。

四、**的經濟國際化進程

**市在大力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同時,也着力加快了經濟國際化進程。開放型經濟已成為**的主體經濟,堅持把發展外向型經濟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年,全市新批超億元項目就達15個,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143.8億美元,增長了47.6%,協議註冊外資50億美元,增長了72.6%,到位外資27億美元,居全國大中城市第六位。全市重點開放園區共完成協議註冊外資42.6億美元,增長80%,佔全市總量的85% ;到位註冊外資21.3億美元,較上年增長58%,佔全市總量的79% ;自營出口44.4億美元,較上年增長58%,佔全市總量的60.6% ;固定資產投資449億元,較上年增長78%,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50% ;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30億元,較上年增長51%,佔全市gdp總量的33%;完成財政收入79.7億元,較上年增長56.9%,佔全市財政總收入的30%;完成税收74億元,較上年增長65.5%,佔全市税收總額的33.6%。至年底,全市累計批准超億美元重大項目32個,有31個集中在園區,其中當年新批的15個超億美元項目中有14個落户在園區。全市累計興外辦外資企業70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中,有51家落户**。

五、**成功經驗的幾點體會

遼陽,位於遼寧省中部,處於瀋陽、鞍山、大連經濟帶的中心位置。東依遼東山地,西望遼河平原,北距瀋陽70公里,哈大鐵路,沈大高速公路縱貫南北,遼溪鐵路橫跨東西,南界鋼都鞍山,北依省會瀋陽,東臨煤鐵之城本溪,西與遼河油田接壤。距大連港332公里,距鮁魚圈港162公里,距桃仙國際機場60公里。優越的地理位置及重要的戰略價值決定了她在古代東北地區不可替代的中心地位,也今天遼陽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和資源優勢。

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都為我市加快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多年擴大投入、調整結構的效應逐漸顯現,新型工業化、城市化和經濟國際化相互促進,以投資為主拉動經濟增長,以消費結構變化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使經濟發展進入市場推動和政府調控良性互動的新階段。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生活中的不確定因素增多,一些制約發展的困難和亟待解決的問題還比較突出。我們必須不斷解放思想,把握機遇,趨利避害,努力開創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今後要集中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進一步促進產業升級,推動增長方式根本轉變。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全面推進製造業信息化。,加快城鄉工業向工業園區集中,加速中心城區工業企業易地搬遷,最大限度發揮資源的綜合效益。切實提高固定資產投資效率,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積極爭取新的國債項目,落實項目配套資金,提高國債資金使用效益。規範政府性投資項目立項程序,加強建設資金管理和審計。積極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引導外資、民資擴大投入,支持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募集資金,放大全社會投資總量。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產業、重大項目、重點企業的信貸支持,充分發揮金融信貸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

二是進一步加快改革開放,增強經濟持續發展動力。放手發展民營經濟。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法規,推行開放平等的行業准入制度,允許民間資本進入法律法規不禁入的行業和領域,在融資、税收、用地和對外貿易等方面同等對待,鼓勵公眾創業,挖掘民智、民資潛力。加強產業導向,重點扶持民營高科技企業和大市場建設,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做大做強。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和資產重組,與外資企業合資合作。拓寬多元融資渠道,規範擔保基金運作,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全面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按照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原則,促進國有資本向先導性、基礎性和公益性領域集中,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帶動力和競爭力。

三是進一步協調城鄉發展,提升區域綜合競爭能力。努力實現城鄉共同發展。樹立新的城市發展理念,強化規劃龍頭作用,構築梯度分佈、有機聯繫的市域城市體系。積極引導農民向城鎮和非農產業有序轉移,合理調整鄉鎮區劃,進一步密切城鄉經濟、文化及交通等基礎設施聯繫,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實現共同發展。全面加快農村改革與發展,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強化農業生態環保、美化城市及產業經濟等功能。推進農業產業化、標準化建設,大力開發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加快建設優勢農產品基地。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切實改變農村環境面貌。

四是進一步統籌社會事業,大力推進社會全面進步。深入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大力推進人才興市。完善人才選拔任用、考核評價和分配激勵機制,重點抓好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青年人才,重視高技能人才培育和人才二次開發。落實各項人才引進的優惠政策,積極引進經濟社會發展急需人才。

五是進一步堅持富民優先,努力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積極增加居民收入,落實富民工程實施意見,營造鼓勵羣眾自主創業的社會環境和政策環境,加強創業服務,提高居民資產性、經營性收入比重,培育擴大中等收入羣體。大力開發就業崗位,鼓勵靈活就業,進一步落實促進就業再就業的各項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就業,重點為大齡下崗失業人員、雙下崗人員、特困人員及被徵地農民提供就業服務。

六是進一步強化以人為本,促進“三個文明”協調發展。大力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加強基層民主建設,大力開展普法教育,增強公民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綱要》,廣泛開展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面提高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大力整頓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強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塑造“誠信遼陽”。

七是進一步推進管理創新,全力踐行執政為民宗旨。轉變行政管理職能,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政府管理思想,切實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把工作精力更多地放在推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上。按照省統一部署,加快形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系。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加快發展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執政能力,認真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全面推進依法執政、民主執政、科學執政。進一步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完善考核體系和獎懲制度,創新用人機制。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健全監督制約機制,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 。

【第3篇】2022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退耕還林與農村經濟調查報告(1)

2022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退耕還林與農村經濟調查報告

此次社會實踐的主題是:退耕還林,農村經濟的革命.由黃前,曾興,肖遊川,袁蘭,濮曲波,陳鋭,參與完成.實踐從7.23日開始,7.30結束,歷時七天.我們在這七天中採訪調查了鋪子灣鎮農業部門,當地農民,還有新店鎮七星椒種植基地,以及新店清泉七星椒公司的種植加工基地. 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於下:

7.23日,我們帶着滿腔熱情和大學生的求知慾來到了鋪子灣鎮政府,由李書記給我們座談講解當地退耕還林的成果和艱苦找尋出路的過程,我們從談話中深切體會到當地發展的不容易,以及政府對農民退耕還林作出的大力支持.在不擔心吃飯沒保障的情況下,農民都積極配合政府把退耕還林做好.其中最為突出的是當地大規模種植的香蕉,在李書記的安排下,我們由周淑芳阿姨帶領參觀了他們鎮的香蕉種植基地,到達基地的時候,我們都不由自主的驚呼出聲,一望無際的香蕉海洋,讓我們看到了農民收成時候那幸福的微笑.周阿姨仔細的給我們的疑問作出回答, 我們瞭解到,管理這麼大面積的香蕉林,在人力方面還是比較省的,大概2-3個人就能管理40畝,一個星期割一次多餘的香蕉葉,在割葉子的過程中,要注意同時觀察病害,發現有病害的植株就要馬上從地裏剔除,避免傳染.如果傳染病爆發,將帶來無法彌補的經濟損失,每根香蕉種苗多是從外地引進的高產品種,每棵五塊左右,要兩年才開始結實,在管理階段每次施肥都超過一千元的投資,如果死亡,損失會很大.我們走了半天才將這片蕉林走到盡頭,烈日當空,同學們都露出滿足的笑容,汗水綻放在這片土地上,我們都很高興,雖然這片蕉林不是我們種的,但是它們代表着國家搞退耕還林的成果,農民並沒有因為退耕還林變的吃不起飯,而是越來越富裕,生活越來越紅火.也更清閒了很多.如果是水稻,有誰能一個人管理近20畝土地.退耕還林,讓當地蕉農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7.24日,我們再次來到鋪子灣鎮,周阿姨和我們輕車熟路的直接去了香蕉種植基地,這天我們將要參觀比較現代化的設施,種植香蕉也是一項技術活,如果沒有科學技術的支持,也種不了這麼大規模的蕉林,上千畝的香蕉林,如果全部用人工挑水灌溉施肥,那得花多少人力啊.周阿姨帶着我們來到了他們種植基地的蓄水池,我們到了一看,無數複雜的管道交錯在水池四周.向遠方的地裏延伸.周阿姨給我們解説到,這些水管分向所有的香蕉林,在香蕉林裏每十米有一個小型蓄水池,小型蓄水池的水由這個最大的水池供應,水管連通這些水池,每個水池又有一個放水口,出水口都有一條小水溝,這樣就形成了一條灌溉線,管理也方便,要灌溉的時候只要將大水池的水放出,就灌溉完成.這解決了農民很大的問題.為他們省下了很多麻煩.即使五十歲的老年人也能做到.解決了灌溉,還有施肥的問題,適合香蕉的肥料主要有碳銨,複合肥,菜枯等.如果靠農民一棵一棵的鬆土施肥,也是一項很沉重的負擔,對農民的人力要求會提高很多,針對這樣的狀況,鋪子灣農業部門研究之後採取了灌溉和施肥同步的辦法,把肥料加在蓄水池中,為了避免造成堵塞,在灌溉時加大水壓,灌溉完成都會做一次清水灌溉,達到清理管道的目的.這樣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節省了施肥成本,肥料加入水中活化後更易於香蕉吸收.

兩天來,我們對鋪子灣香蕉種植產業的調查也結束了,走之前周阿姨的一句話讓我們印象深刻,她説:你們大學生不要看不起農村,國家科學技術發展了,農村幹活也不都是體力活了,要不了幾年,大學生可都要朝我們農村奔呢.這算是對中國未來的預見,確實,中國的科學技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騰飛,這些技術在農村的應用也慢慢的推廣了,但是農村缺少眼光開放,真正有技術的人,這對於我們農業大學的學生是一個機會,也是挑戰.如果能合理利用資源,用科學的種植觀念來發展農村,就像鋪子灣這樣,科學種植,在有所收穫的情況下,必定會帶動周邊農村跟着發展,最後農民的生活也會徹底改變.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抓緊在大學的學習機會,多吸收些實用的,先進的,科學的知識.中國的農業需要我們,我們也需要中國的農業.

7.25,我們在李書記的指導下來到了鋪子灣佔地60畝的大型養豬場,由於養豬場的細菌檢查極為嚴格,我們開始並沒有被允許進入廠房參觀,而是在辦公室和廠長劉阿姨進行了採訪,在採訪中我們瞭解到,這個養豬場是由私人開的,她只是負責管理和監督,在劉阿姨管理期間,養豬場每年向各地凍場供應兩萬多頭成年豬,年收入上千萬之多.是什麼讓這個起初只有二十多頭種豬的小型養殖公司發展到現在年收益上千萬的大型養殖場?劉阿姨解答了我們的疑問.他們在剛開始的時候,規模很小,本錢也不多,廠房也是使用的以前廢棄了的農貿市場,給他們提供種豬的公司配備了一批技術人員幫助他們發展,保證了在起步的時候沒有出現種豬死亡,在科學養殖的保護傘下,仔豬的成活率更是高達百分之九十多,在餵養上,也採用種豬公司提供的高效飼料,每三個月就能讓一頭仔豬成長到200多斤,對於消毒設施,國家有提供支持,而且國家免費提供消毒藥水,解決了大型養殖發病率高的情況,隨着收入的增加,養殖場也不斷擴大,到現在,養殖場已經將退耕還林的土地都修成了養殖基地,聘請了當地農民70多個,從根本上解決了當地農民失去土地生活沒保障的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污水處理,該養殖場花巨資修建了比較現代化的污水處理池,為了節省資源,養豬場用來清洗豬圈的水都從河裏抽取,經過污水處理池處理後回收再用,至於豬糞和處理後排出的水都集中給當地農民用來灌溉或者運往外地飼料廠回收.這樣就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水資源和廢棄物.也對周圍環境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更是給其他排污量較大的產業很好的上了一堂可持續發展的課.

這個養殖場給我們隊員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似乎大家都興起了養豬的念頭,不僅個人發展了,還給周邊農民解決了上崗問題,讓大家都有飯吃,有錢拿.國家倡導共同富裕,也許鋪子灣的養豬場就是這樣的典範.養豬場也讓我們見識到了科學的養殖方法和現代化的養豬觀念.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不僅增大了養殖效益,也對環境起到了很好的保護,污水處理一直都是很多產業不願意去面對的問題,但是國家既然提出了污水不能隨意排放,就應該去做,把污水排放降到最小,要造就一個成功的企業,信譽和聲譽同樣重要.如果因為處理污水很貴就不去管,影響到周邊人民的生活環境,那樣的企業遲早倒閉(本站).

【第4篇】成立地區社會經濟調查隊請示報告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區經濟和全國一樣由過去比較單一的經濟模式向多元化發展,農村產業結構的變化、企業的發展,城鄉居民收入(支出)及消費水平,已成為各級黨政領導和社會各界十分關注的問題,也是編制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內容。特別是農村、城鎮居民經濟收入調查以及企業經營狀況調查,不僅是計算國內生產總值、居民購買力、零售和消費價格指數等指標的基礎性資料,更是各級領導如何調整產業結構、研究城鄉貧困問題,制定最低生活保障線,做好社會保障工作,提高科學決策水平的重要依據。

江總書記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論述中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作為人民政府及時瞭解廣大人民生活水平和狀況,做“三個代表”的忠實實踐者,是應盡的義務和責任。所以體察民情、瞭解民意,對於各級領導來説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當務之急。目前,我區城鄉居民住户資料是個空白,民營企業調查工作一直未能開展,儘管地委、行署領導非常需要這方面的資料,但由於沒有開展此項調查工作,無法滿足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需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根據國家統計局關於市、縣建隊的規定和自治區的要求,結合我區經濟發展的情況,特請示儘快建立地縣(市)二級社會經濟調查隊,在全區開展農村、城鎮居民住户調查和民營企業調查工作。

一、具體職能:

(一)農村居民調查職能:

1、貫徹執行自治區統計局制定的全疆統計調查方法制度,組織實施農村住户,農產品產量,農村社會經濟基本情況等調查方案;

2、準確、及時、系統地蒐集、整理和編印農村社會經濟統計調查資料;

3、開展對農村社會經濟問題的分析研究,向各級黨政領導和社會公眾提供統計調查資料的信息;

4、承擔政府和統計局交辦的其它統計調查和分析工作。

(二)城鄉企業調查職能:

1、貫徹執行國家、自治區統計局制定的各項統計調查方法制度;

2、組織實施企業抽樣調查和各類專項調查;

3、對涉及企業的重要統計數據質量進行檢驗與評估;

4、準確及時地蒐集、整理和編印企業抽樣調查和專項調查資料;

5、開展統計分析研究工作,特別是與企業改革和發展市場體系密切相關的專題分析研究,向各級黨政領導和社會公眾提供企業調查資料和信息;

6、完成地委、行署交辦的其他統計調查和分析研究工作。

(三)城鎮居民調查職能:

1、深入各城鎮、居民家庭、企業、商場等定期採集消費品零售、建築安裝工程、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農業生產資料、農副產品收購、工業品出廠等價格資料;採集居民家庭人口、就業、收入、消費、居住等人民生活資料;蒐集整理各城鎮房地產交易價格信息;

2、發揮統計信息、諮詢、監督的整體功能,全面真實地向社會反映城鎮人民生活狀況以及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的價格變動情況;

3、開拓廣闊的工作領域,承擔各種類型的受託調查。

二、調查方法

社會經濟調查隊主要運用抽樣的方法,通過城鄉居民家計調查,對不同行業、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家庭人口、就業狀況,生產、收入、消費、儲存、需求以及企業經營狀況等方面的情況調查,運用特定的統計整理、分析方法,用於綜合反映該地區居民的收入、支出及社會購買力狀況,為當地政府制定勞動就業、工資福利、貨幣流通、商品供需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等政策提供依據。採取抽樣調查方法,建立城鄉居民家庭住户原始統計台帳,由調查員入户幫助建立台帳,每週入户兩次查看台帳的登記情況,通過統計台帳數據錄入到計算機中,來推算總體,產生月報、季報、半年報、年報。計劃全區城鎮抽取1500户樣本單位數,農村抽取1800户樣本單位數。企業共抽取800户,包括股份公司、聯營、私營、個體等,工業70户,商業200户,建築業30户,運輸業30户,其他150户,同時建立原始統計台帳,操作方法同上。

三、機構設置及管理辦法

地區組建社會經濟調查隊,即二級局建制(副縣級);各縣(市)組建調查隊,即二級局建制(副鄉級),當地統計局,由統計局統一管理。要求解決事業編制83名,其中:地區調查隊20名,各縣(市)調查隊63名,其中:阿克蘇市9名,温宿縣7名,庫車縣9名,沙雅縣7名,新和縣7名,拜城縣7名,烏什縣5名,阿瓦提縣7名,柯坪縣5名。人員參照公務員管理,經費列入各級財政常年預算統一安排。業務工作受自治區、地區統計局統一領導,人員、編制、經費由地、縣市人事、編辦、財政部門解決。地縣(市)人員配備須經過地區統計局按行業管理審查同意後,報有關部門批准調入。

以上請示,請予審批為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