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調查報告3000字精彩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32W

調查報告3000字精彩多篇

2019年精選調查報告範文字 篇一

來越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而我縣是一個農業大縣,農村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78%以上,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已達2.3萬,佔農業人口的10.1%。據預測,到本世紀二三十年代,我縣老齡人口將上升至總人口的23%左右。到那時,我縣將成為一個負擔沉重的老齡型大縣,給社會和經濟發展將帶來一系列的問題,隨之而來的家庭養老矛盾也會日益突出,如不未雨綢繆,將嚴重阻礙社會的發展。針對近期我院受理的農村老人贍養問題,作如下調查分析報告:

一、農村的養老問題

隨着老年人口的增多,養老越來越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特別是農村老人的贍養問題,更是顯得尤為突出。究竟是怎樣一些原因造成農村贍養案件越來越多呢?當然,一方面可以説是農村老人的法律意識增強了,懂得用法律武器來為自己維權了;從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贍養的確是農村老人心底最深的痛。

生活條件較差,生活方式單調農村老人的生活方式主要有四種,即三世同堂型、不分不離型、分擔贍養型、獨自生活型。三世同堂型即老人與子孫共同生活,生產生活中的事物主要由子女、兒媳決定,老人除乾點家務活幫助照看孩子外,別無其他活動,生活比較單調;不分不離型是指老人與子女雖沒有分家,但是不與子女一起居住,生活費用由子女供應,這種類型的老人在子女少的家庭中佔有相當的比例;分擔贍養型主要集中在多子女的老人家庭中,子女按比例分擔老人生活所必需的糧食及日用品,老人也不與子女一起生活;獨自生活型是指單身老人或老年夫婦單獨生活,生活費用由自己承擔,責任田裏的重體力活由親朋好友或子女幫助,這種類型的老人既有孤寡老人也有多子女或單子女的老人。許多不分不離型、分擔贍養型、獨自生活型的老人大多居住在村莊周圍低矮破舊的房子裏,在有的地方,村莊周圍甚至出現了老年人聚居的“老年村”,其生活條件普遍較差。

老人生活要求低,渴望但不苛求精神贍養與城鎮老人呼籲精神贍養不同,農村老人雖然也希望兒女精神贍養,但相當一部分老人是隻要生活有保障,不致挨餓受凍就很滿足了,而不太注重營養保健、參加娛樂活動等。生活來源單一,完全依賴子女農村老人蔘加社會養老保險的極少,他們中很多人因年老疾病而喪失勞動能力後,生活只能依賴子女,沒有其他出路,這是農村老人與城鎮老人的一個顯著區別。目前,農村老人蔘加社會養老保險的幾乎沒有。這些農村老人年輕時撫養子女,為子女上學、結婚耗盡了全部積蓄,有的老人甚至把住房也全部讓給了子女。他們中很多人因年老、疾病而喪失勞動能力後,沒有經濟來源,沒有其他出路,在經濟上完全受制於子女,致使有的子女視老人為負擔,讓老人在家裏經常受氣。

二、出現贍養糾紛的原因

而究其農村贍養糾紛出現的原因,個人認為大概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是經濟確實困難的。農村經濟狀況是導致農村贍養糾紛較多的因素,而贍養糾紛大多發生在經濟條件相對困難的農村,由於贍養人自身家庭負擔較重,生活也有一定困難,因此在贍養老人上不承擔自己應盡的贍養義務。

第二種是子女間的非正常攀比,他們比的不是如何孝順老人,而是比着少孝順老人,這使得一些老人生活無着落。據有關數據顯示,多子女家庭互相推卸贍養責任的糾紛案件約佔全部贍養糾紛的80%以上。

第三種是農村社會養老體制不健全,養老方式單一落後。絕大部分老人至今仍靠子女扶養,他們年輕時扶養子女,為子女上學、結婚耗盡了全部積蓄,有的老人甚至把住房也全部讓給了子女。由於農村養老保險體制不健全,老人大多沒有經濟來源,到年老時在經濟上便完全受制於子女,致使有的子女特別是個別兒媳視老人為負擔,老人在家裏經常受氣。

第四種是一些子女法律意識和道德觀念較差,只知向老人索取,卻不願回報老人,還有的是兒媳視孃家人為自己人,公公、婆婆為外人,“內外”差別大,不贍養甚至虐待公婆,有的兒子抱着息事寧人的態度,使父母飽受委屈。

第五種是分家產引發矛盾而帶來贍養糾紛。農村習慣在子女成家後分家,一些老人不注意維護自身權益,將家產全部分割給子女,自己今後的生活則完全依賴於子女供養。在分家過程中,由於受家庭經濟狀況及老人主觀因素等影響,在財產分割上存在的一些爭議產生日後贍養問題上的矛盾。

養老問題嚴重干擾着社會的正常生活秩序,影響着社會的安寧與穩定,為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我國早在1996年就頒佈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將老年人的贍養問題以法律形式進行了規定。然而,即使法律法規再怎麼完善,以身試法的人依然大有人在。如何從源頭上解決贍養這個難題呢?

三、保障農村老人幸福的建議

一是要發展經濟,沒有經濟基礎,談何贍養老人;其次就是要搞好精神文明建設,在全社會提倡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建立團結和諧的家庭關係;再就是要學會依法養老。目前,關於保護老年人權益的立法工作已經取得一定成效,在婚姻法、刑法、民法通則等法規中都有專門的條款,國家還專門制定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對不盡贍養義務的人可以視情況追究其民事和刑事責任,從而為農村老人依法養老打下了法制基礎。當前我們要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讓全社會了解保護老年人權益的重要性,老年人特別是農村老人更應學法懂法,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是通過法律,我國1996年頒佈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老年人養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員應當關心和照料老年人。”八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和社會發展“xx”計劃和XX年遠景目標綱要》更明確指出:“農村養老以家庭保障為主,堅持政府引導與農民自願,發展多種形式的養老保險。大力發展企業補充養老和個人儲蓄養老保險。”

三是強道德宣傳教育,培養和提高農村子女的自覺贍養意識。儘管我國已為保護老年人權益而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規,但卻沒有明確規定贍養老人的標準,而這個標準的制定又對農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顯得十分的重要。長期以來,農村老年人的生活標準還停留在兒女的“良心”上,給老年人多少錢抑或是多少物,全憑兒女們的道德水準了。因此,我們應該把孝敬、尊崇、贍養老人作為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有關的輿論宣傳,樹立有關典型,倡導百善孝為先,加強道德的約束力和輿論的影響力,從而營造出人人都來關愛老年人的良好風尚。

四是子女自覺盡義務,子女贍養老年父母是民間的傳統美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設身處地為老人考慮一下,常回家看看,你不但會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快樂和經驗,同時也會影響下一代對你的態度。

五是加強子女、社會對老人的精神慰藉。老年人生活單一,往往無所依,尤其是在物質設施極度匱乏的農村地區,生活的孤獨感更是濃烈。所以子女在贍養老人的同時,一定要在精神上敬重老人。要傾聽他們的意見,突出“老年優先”、“老人在上”;要在情感上慰藉老人,要更加關愛他們,平時經常問寒問暖,同他們聊天、談心,消除“代溝”,老人有病時,要及時就診,精心護理,使他們消除孤獨感、寂寞感、失落感,讓他們感到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六是全農村養老保障設施。在加大道德宣傳力度的同時,也要進一步為老年人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提議建立村級或鄉級老齡事業發展專項基金或養老基金,這樣可以用於老年福利設施建設和特困老年人的救助以及老年人的養老補貼,使老人心理上真正有了依靠。

調查報告範文字 篇二

調查組成員:xxx

調查主題:xxx

調查原因:

廈門是一座面積不到一百三十平方米的島嶼,四面環海。其中,以西海域和東海域為主要幹道。西海域俗稱廈門西港,打開廈門地圖我們便能一目瞭然,它位於廈門本島西海岸和杏林東側海岸之間,南面是鼓浪嶼及九龍江出海口,北面以高集海堤、集杏海堤為界,海域包括了杏林南側至海滄北側的馬鑾灣,總面積約一百一十平方公里。海域中有大嶼、猴嶼、大兔嶼、火燒嶼、鏡台嶼、貓嶼、寶珠嶼等大小島嶼星羅棋佈。

廈門本身是一座海港城市,良好的海上優勢加快了城市的經濟建設。因為西海域有着優良的天然深水航道、深水港區,視野開闊,避風條件好等眾多客觀因素,使這裏廈門成為了閩南乃至東南沿海港口航運、客運的重要樞紐。據資料顯示,如今西海域已建成包括東渡、象嶼、高崎、海滄、嵩嶼等港區,年吞吐量已具備國際中型港口水平,同世界集裝箱港口中排名前三十位,因此在今後幾年內,政府努力把廈門港打造成為具有年貨物吞吐量1億噸、標箱集裝箱達1000萬的吞吐能力的國際中轉大港。廈門,從港口走向世界;西海域,廈門以港立市的生命線。

調查結果:

要想成就如此宏偉的目標,就必須要有堅實的基礎。可西海域的現狀又怎樣呢?在1954年以前,西海域納潮面積為一百一十平方公里,從廈門東側進入的外海水,經潯江,通過高集海峽,可以直衝西海域;西海域中的馬鑾灣、杏林灣、??港等港灣水,退潮時也有助於沖刷港道。所以,水流交換十分暢通,深水航道、港區長期處於穩定狀態。自高集海堤建成後,進入西海域的東部外海水隨之減少了、沒勁了,為海域淤積埋下了禍根。進入到20世紀60——70年代,隨着“圍海造田”運動的高漲,杏集、馬鑾、??等海堤先後建成,西海域便不斷縮小。1954——1976年,納潮面積減少四十九平方公里,納潮量減少了一點六億立方米。1976——1994年,西海域又進入到新一輪圍海造地高潮,導致其納潮面積又減少了十平方公里,納潮量減少零點三三億立方米。圍海造地的累積效應,只是惡性循環,就這樣使西海域的淤積日益加重:如寶珠嶼附近海域,已平均淤淺達三米,周圍淺灘並以每年十平方米的速度擴淤。目前,西海域的海域面積只剩下四十八平方公里,還不到原來的一半,損失的納潮面積高達56%。這些數字令人不禁觸目驚心!

調查分析:

海域淤積的結果是使水道變窄變淺,高集海堤南側水道淤積普遍,據調查資料:高崎水道年平均淤積速度達15.8釐米。此外,民船、水產養殖擠佔航道、錨地和調頭水面;捕撈漁船電、炸魚破壞海域生態環境;水域環境污染等等,都在破壞着航運、港口和旅遊功能的發揮。其中的罪魁禍首就是水產養殖。這一些水產養殖對西海域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1、擠佔航道。

近十年來,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之下,西海域的水產養殖,尤其是網箱養魚,盲目無序發展,數量急劇增加,目前,網箱總數已達2萬箱左右。這些網箱“得寸進尺”地向航道擴展,擠佔航道,已經嚴重影響進出港口船舶的靠泊、調頭和航行。直接破壞西海域主導功能的問題已十分凸顯。

2、加劇海域淤積。

灘塗養殖每年都要從外面運進大量沙子傾入灘塗以改良底質,日積月累,養殖灘塗水域便淤積變淺,隨之向水道擴淤,造成航道日益窄淺。密集設置的養魚網箱,也致使流經網箱分佈區域的水流受阻而減緩速度,水流夾帶的泥沙沉降淤積,給日益加重的西海域淤積雪上加霜。

3、加重水域污染。

據近十幾年的觀測數據,西海域的水質污染狀況是:耗氧有機物年均值為1.38mg/l,無機氮冬季較高,均值達0.72mg/l,夏季為0.14mg/l,活性磷酸鹽,冬季為0.048mg/l,夏季只有0.012mg/l。這幾個指標如果以年均值來評價西海域的水質狀況,可以認為,西海域屬中度富營養化海域。海域若富營養化,很容易引發危及生物生存的“赤潮”發生。

西海域水體污染雖與環海域城區發展、人口增加,生活污水排量增多等因素有關,然而,密集分佈的水產養殖,過量投飼的剩餘殘餌,更是加重水體污染的元兇。如西海域北部,尤其是馬鑾灣網箱養殖密集區附近海域,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濃度明顯高於中部和南部海域,底質中的有機質和硫化物濃度,比正常海區甚至高出幾十至幾百倍。

另外,西海域水體中的細菌量和大腸桿菌量也長期超標,夏季尤為嚴重,這方面也與海域超負荷水產養殖的殘餌累積有很大關係。

水體污染對海域其他物種的生存造成威脅;破壞了白海豚、鷺鳥等野生保護動物的生態環境,因此也殃及旅遊業。

4、破壞海域景觀。

由網箱和浮桶、走道雜亂無章地組成的“魚排”,以及魚排上低層次的簡易搭蓋,無序地排列在港灣旅遊景區的海面上,極大地破壞了海域的景觀,給過往船隻和觀海旅遊造成“視覺污染”;給美麗的西海域海灣臉上抹黑。

解決辦法與建議:

就此看來,西海域不是水產養殖的發展空間。《廈門海域功能區劃》早已把大廈門水產養殖的發展空間安排妥當:同安灣,大嶝、小嶝的4600多公頃灘塗,1800公頃淺海和934公頃圍墾水面,就是為水產養殖發展預留的。此外,政府也加大力度,採取措施,下發通知,要求各部門做好整治工作,動用大量財力、人力、把水產養殖設施搬走。如今,我們可以看到,海上不再是大片大片的灘塗養殖或網箱養殖區,換來的是藍色的大海。雖然這樣的強制措施在某些程度上有效遏制了海域的污染,但是對於城市發展又有不利的一面。因此,我認為,要想兩方兼顧,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加大宣傳力度,補充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同時要將維護漁民利益要同促進漁民致富有機聯繫起來,採取綜合性措施,一是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養殖證制度,有效保障養殖漁民的水域使用權;二是要落實各項惠民政策,進一步減輕漁民負擔,並在政策、信貸等方面對漁民發展養殖生產進行補助和扶持;三是要加大漁業科技投入,加強水產技術推廣和漁民專業技能培訓,為漁民提供相應的技術指導和服務,提高漁業技術含量,增加附加值。

2、建立健全的水產原良種、病害防治及水域生態環境監測等體系,增強漁業發展後勁。利用生物工程技術,發展科技含量高的優質種苗產業,建立優良水產養殖品種的苗種繁育、供應基地,或建立優良水產養殖品種的原種庫,形成產業,使水產養殖業整體出現質的飛躍。

3、棄海登陸,開拓陸地型現代化海水養殖業。廈門本島的海水養殖業,在海上無出路的情況下,應當向高科技、現代化的方向開拓全新的產業,例如:發展完全不佔海域,可以登陸上岸進行養殖的養鮑業;或在陸地上建立佔地少的工廠化、棚架式立體養魚;或進行循環水、集約化的陸上節水、省地型現代高效海水養殖。所有這些,以廈門現有的科技力量、工業化水平和社會資金,是可以辦到的。

閩東沿海長樂市,在2001年10月,已率先建立了在海邊挖池,把海上養魚網箱“搬”上陸地的不佔海型海水養魚,通過管道從深海向水池注入無污染海水,首期已投放石斑魚苗60萬尾。

4、向旅遊業靠攏,開拓水產養殖旅遊業。與西海域旅遊景區鄰近的'一些灘塗可以走“觀光農業”之路,讓久居鬧市的旅遊者打赤腳、卷褲管,下灘塗體驗播種、採收貝類的樂趣,滿足他們“迴歸大自然”的需求;少數養魚網箱,儘可以開拓成海上垂釣的遊釣業——在波光粼粼的海上,呼吸清新的空氣;在和煦的陽光下,享受大自然的寧靜以及收穫的喜悦,足夠吸引城裏人“來此一遊”的。

結束語:

西海域是廈門城市建設的重要一環,真正搞好西海域的環境、經濟發展,對廈門的未來藍圖起着至關重要的影響。雖然人們天天在高喊“環保”口號,但這不是關鍵,最緊要的是要“身體力行”。讓我們攜手努力,還美麗繁榮的廈門港一個暢通靚麗的海灣!

調查報告3400字 篇三

一、調查背景

網絡縮小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交流越來越便利,網絡正廣泛深入地滲透到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日益改變着我們的生活方式、學習及工作方式。大學生作為信息時代最活躍的人羣,已經成為網絡使用的主要用户。一方面,大學生通過網絡接觸到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能更加有效和廣泛地獲取信息、學習知識、交流情感和了解社會;另一方面,網絡空間又以令人眩暈的色彩誘惑着涉世不深的學生,使得部分學生遭遇到一定的迷茫。對於上述有關的問題和出現的情況,為有效地開展網絡服務、加強網絡服務管理、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有堅實的基礎。為了解大學生網絡使用情況,促進網絡設施與服務的改善、探討加強網絡服務管理方法,促進大學生積極理智地使用網絡。同時也就對於大學生使用網絡該注意什麼進行分析,並對提高大學生上網的效率提出有關的見解。因此,我們希望通過科學客觀的方法對大學生上網情況進行系統的調查,得出一定的數據進行分析,並提出相關的對策。

二、調查內容

(一)調查方式:

20xx年4月12號到18號貴州大學蔡家關校區對礦業學院學生採用問卷調查法 (抽樣方法)進行調查,為保證全面瞭解各類學生情況,避免由於抽樣誤差形成特殊樣本羣,本次調查採用隨機抽樣方法,抽樣總體為礦業學院本科生,抽樣框為按順序排列的礦業學院本科學生宿舍寢室號序列。具體抽樣過程是:首先對本本院本的科學生宿舍樓進行抽樣,抽得三號、四號宿舍。在每個宿舍樓,基本上按25%比例隨機抽取具體寢室號,然後選擇第一個開門的同學或離進門最近的一位同學進行調查。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20份,收回115份。

(二)調查結果分析

1、對上網的時間及方式

從調查情況看:75%的同學有過逃課或者通宵上網的經歷,98%以上的同學在一週內至少要接觸一次網絡,上網的地點不統一,網吧、宿舍、家裏都是同學們上網的地方,其比例分別為:32%、66%、2%。其比例如圖所示:

2、上網的目的及上網做什麼

從調查情況看,88%的同學上網時沒有任何目的,因為上網之前沒做任何計劃,純屬消磨時間和發泄對社會的不滿等,12%的同學接觸網絡則是為了自己的學習需要。少部分同學通過網絡遊戲來刺激自己,在虛擬的網絡中實現自己的人生。 其比例如圖所示:

3、上網對身體的影響及看法

從調查情況看:接近七成的同學認為上網主要影響心理,接近八成的同學認為對身體沒有傷害,45%的同學知道上網有害健康,但是還是堅持上網,原因是他們認為這種傷害對身體或者本身來説無所謂,是值得的。少數同學意識到上網會對學習有一定的影響。其比例如圖所示:

4、上網的花費來源

從調查情況看:同學們上網的花費來源是很明確的自給,省吃儉用的很少了,還有極個別的同學的上網花費還在向父母索取,少部分同學上網話費來源不明確。其比例如圖所示:

5、對互聯網信息的看法和減少上網或停止上網的態度:

從調查結果看,互聯網的信息有好必定也有害,45%的同學認為互聯網是很有必要存在,因為互聯網可以提供很多信息便於及時的查找,55%的同學認為好與害是看自己上網時作何選擇,如果減少上網或停止上網,超過90%的同學表示無法生存或感覺生活會很無聊。

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 存在問題

1、長期的上網,不但覺得眼睛發酸,而且有時會感覺眼睛模糊,看東西不清楚,影響視力。

2、電腦有一定的輻射源,這些輻射源直接會影響到我們身體的內分泌系統的穩亂。從而使皮膚代謝不規律,會使皮膚變差。

3、更多的是通宵上網,逃課上網,過度上網導致影響身體,心理問題也不斷的上升。

4、學生沉迷網絡,有的同學通過網絡遊戲來來尋求刺激,在虛擬的網絡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沒有體現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5、互聯網上的有害信息有的同學會去光顧,從而影響心身的健康。 6、有的同學利用網絡聊天打發時間,發泄等等表現出了同學們無心學業等等。

(二) 對策

鑑於上述的問題我們做出以下的對策:

1、我們必須好好利用網絡。

儘管隨着社會的發展和對大學生要求的提高,熟練使用網絡已經成為他們需要必備的技能之一。可以説,接觸和學習使用網絡已經成為現代大學生在大學裏的必修內容之一。但是網絡所帶來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要端正上網的態度。雖然大部分同學上網是為了獲取信息,進行網上寫作等。但也有那麼一部分同學,上網消磨時間。他們蒐集不健康信息,沉溺於其中不能自拔,把大部分時間花在玩遊戲、看電影等娛樂上。這種態度是需改正的。 上網時間要適度,否則會影響自己休息。我們同學大部分都能夠按時作息,但也有少部分的同學上網達到廢寢忘食的程度,逃課上網者也屢見不鮮! 再次,理智地對待上網。記得原來我們學校一名女生,沉溺於網戀,不惜放棄學業,與千里之外的網友見面,結果一去不復返。這是極不理智的。還有網絡具有隱蔽性,也很容易讓人形成一種玩世不恭的社會心理。這也提醒我們,要理性看待上網,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和人生觀。

應合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有意義的學習交流活動。比如我們可以利用空餘時間學一些編程設計,練習製作一些網頁。千萬不要沉溺於網絡遊戲。否則,將可能一無所獲。

2、搭建網絡教學交互平台

通過搭建互動的網絡學習的平台,提供及時、便捷、全面的學習支持服務系統,為大學生的交流互動提供環境和支持。各高校應該通過開設各種專題網站、主題論壇以及在線學習小組等方式,讓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師生暢所欲言,真正發揮網絡互動功能,以利於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以及與網絡媒介之間的互動。

3、發揮教師的網絡教學作用

儘管大部分網絡學習的平台都提供了交流互動工具,但由於缺乏合理的組織和有效指導,導致網絡交流工具利用率低,因而也很難從根本上改變網絡互動率低的現狀。這就需要教師發揮在網絡教學中的作用。通過教師對網絡學習活動的組織、過程的調控和管理等活動,通過增強教師對網絡學習的參與度,通過教師充分在線及時交流和錯時互動,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以提高網絡學習效率,激發大學生的網絡參與熱情。

4、培養學生自身的主動性

許多大學生僅把網絡當作獲取信息的工具,進行網絡學習時缺乏交流和分享

意識,限制了網絡積極作用的發揮。大學生們應轉變態度,努力掌握網上溝通技巧,通過交流協作,進行思維碰撞,建立並維持和諧的網絡互動關係,增強學習的主動性。通過網絡互動,增強認同感、歸屬感,進而提高網絡學習的參與度。

5、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網絡信息辨識力

面對良莠不齊的海量網絡信息,大學生雖然具有一定的理性認識,但還是很容易迷失其中。所以,有必要鍛鍊其信息辨識能力、批判能力、創新能力。這就需要在三個層面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一是對大學生進行動畫和網頁、多媒體課件製作等技術層面的技能培訓;二是對大學生進行有目的地蒐集、獲取信息,篩選整理信息,發佈信息等知識技能的專題培訓;三是進行創造性地運用信息的方法和策略的培訓,從而提高大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和抵抗信息干擾的能力,為有效開展網上學習創造條件。

6、整合網絡學習資源,建立學科性強、專業化的學習網站

當前大學生網絡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網絡上有效的學習資源少,需花費較多時間甄別;網絡學習資源太分散,整合不夠;有深度的專業性網絡學習資料較少。相較之下,國外一些知名大學注重實施課程開放計劃,網絡學習資源非常豐富。因此,當下亟需整合各類網絡學習資源,適應高校學科建設需要,建立學科性強、專業化的學習網站,豐富和推廣各類精品課程網絡資源,以改善網絡學習資料少、專業性不夠、過於分散的現狀。對於專題化學習網站既要建設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資源庫,還應建設學習導航系統和反饋系統,以使得學習內容更加條理化,便於知識蒐集、篩選和互動。同時,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上網行為處於一種自由、放任和散漫狀態,缺乏對時間的計劃,這也勢必影響到大學生利用網絡的效率。建議大學生進行網絡學習時,要具體化、明晰化。通過增強自律意識,提高網絡時間的管理能力,提高網絡的運用能力

綜上所述,我們在使用網絡時應該明白,網絡的存在和不斷髮展自然有他獨有的生存原因即快捷方便,但他的反面影響大家也是有目共睹及眾所周知的即虛假與迷戀。對此我們希望認識的不認識的朋友都能與我共同正視這個問題,我們要駕馭網絡讓網絡成為我們的工具,而不是讓網絡駕馭我們成為網絡的奴隸。都要小心玩物喪志,美好的東西事物過度的追求和利用都將會物極必反,總而言之,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最起碼要知道自己上網該做些什麼,不該做什麼。只有理性對待網絡,才能讓網絡真正地為我所用,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