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醋文化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9.2K

醋文化調查報告多篇

醋文化調查報告篇1

一、調查時間:寒假期間

二、調查對象:家鄉人民主要是村裏人

三、調查方式:

採訪式調查,查資料,親身實踐

一、調查目的

1、圍繞風俗習慣、民間建築、方言土語等主題,指導學生通過網上調查、社會考察、採訪等方式和收集相關資料等方式瞭解家鄉傳統文化。

2、引導學生通過對身邊傳統文化的調查瞭解家鄉的傳統文化熱愛家鄉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特色,並在活動中受到

3、引導學生互相交流活動成果,互相學習,增強彼此對傳統文化的瞭解。

二、調查內容

1、風俗習慣

下面是有關春節時候的習俗,雖説小打小鬧,但也是地方的風俗吧。大年八年級上午,各村民在村領導的帶領下,打開祠堂的大門,把裏面供奉的觀音壽星公公等神仙抬出來,用新毛巾,新汲的井水,由村裏輩分較大的前輩們將其擦洗乾淨,再給他們一番仔細裝幀。神門便被打扮的光彩奪目。隨着他們便在鞭炮嗩吶聲中被請入到專制的木架上,將木架放入一頂裝飾的十分漂亮的木轎裏,由村裏的青年人或中年人扛抬圍繞遊走。後面通常跟着浩浩蕩蕩的觀看隊伍,尤其是孩子們喜歡跟隨木轎追打嬉戲,場面甚為熱鬧!木轎過處,人皆歡喜!當然你還可以請他們到你家停放一會兒,但你必須不停地放鞭炮,還得包紅包,圖的一個吉利。這些財務便充當村費 ,供以後一些農節開支,為各種村裏活動提供保障。

農事安排在農村很講究的。我們村要過農曆正月十五才能下田勞作。發試下田之日叫起春早稻插秧時,各家各户先要開秧門,下田栽禾苗時秧不夠。不能互相用手遞秧,栽不贏後面的人拋在田中間叫吃田螺。我們這有種特產紅桔,紅桔產區採摘紅桔時,摘桔人不能喝酒,還得剪指甲,並要用木製馬梯來摘。

我們還有飲茶風俗,以擂茶最為顯著。擂茶是我們新干一枝獨秀的奇葩。過去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但現在已被新干大多數人接受,尤其是七琴和譚丘。擂茶時,擂者坐下,雙腿夾住一陶製的擂缽,抓一把綠茶放入缽內,我一根半米長的擂棍將茶搗碎,邊擂邊不斷的給缽內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藥也可以。直到缽中東西搗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後同瓢篩濾擂過的茶,投入銅壺加水煮沸,一時滿堂飄香。據説擂茶有解毒的功效,即可食用也可藥用。

除此以外,始於宋形於明而盛於清的新干蓮花落又稱為落離蓮或者搖錢樹,當地稱瞎子戲,是當時盲人乞討而唱的民間曲藝,內容多為勸世人揚善懲惡,吉祥納福為主。委婉動人,通俗易懂,生動風趣,具有寓教於樂,淳化民風之功效。

2、方言土語

下面是一些吉普方言,也就是我們吉安人説的話。我們肉不説肉,説妞。玩不説玩,説些。吃不説吃,説掐。掐不説掐,説撅。説不説説,説挖。掰不説掰,説缺(第四聲)。丟臉不説丟臉,説跌股。喜歡不説喜歡,説做新。很棒不説很棒,説接棍。倔強不説倔強,説熬咧。閒聊不説閒聊,説唆泡。算了不説算了,説脱卵。要命不説要命,説休命。説大八神。聊天不説聊天,説缺牙膏。騙人不説騙人,説打啞哇。完蛋不説完蛋,説切裏貨。開小差不説開小差,説過陰。倒黴不説倒黴,説草捏(造孽)。做什麼不説做什麼,説組咋過。噁心不説噁心,説膩(第一聲)卻。很不説很,説幾哦。你做夢不説你做夢,説你想粉吃。瘋瘋癲癲不説瘋瘋癲癲,説懂懂黨黨。亂七八糟不説亂七八糟,説哈死巴人。你騙人不説你騙人,説你奉鬼嘖閻王。傻了吧唧不説傻了吧唧,説神頭得腦。 顧左右而言他不説顧左右而言他,説嘖七嘖八。欺負不説欺負,説掐色。 、吉安人去不説去,説切; 髒不説髒,説瓜啦煩不説煩,説nia吉安人去不説去,説切; 髒不説髒,説瓜啦煩不説煩,説nia吉安人做不説做,説自説暢銷不説暢銷,説跑火!説好不説好,説掐尬説舒服不説舒服,説撒火

3、民間建築

新干寶塔山七級狀元塔位於105國道旁,是為了紀念何昌言的。他直言不諱,敢疏小人,為當朝做出了豐功偉績。也是為了激勵廣大新干學子端正態度,積極教育每一代人要多學知識為國家做貢獻。青銅文化公園和大洋洲青銅博物館都展示了商朝時候的文物。極大地深化和推動了江西對殷商文明的認識與研究,還有利於考古工作的進行。

三、調查結果分析

1、關於風俗習慣結果的調查分析 通過上網查資料、向父母請教等方法瞭解了家鄉的傳統節日,以及相關的文化習俗,可以收集到了很多的文字和圖片資料。

2、關於方言土語結果的調查分析 通過平日收集的一些較為典型的家鄉話,瞭解到我們家鄉方言的獨具特色,吉普話也可以説是贛方言的主要來源之一。隨着普通話的推廣,如今的小孩都很少講家鄉方言。因此也就出現了一個問題,若干年後,地方方言可能就會消失。

3、關於民居建築結果的調查分析 在活動中,我們參觀的建築不僅讓我們瞭解了家鄉的建築特色,而且瞭解到家鄉深厚的文化底藴。同時,我們也發現這裏的文物急需要保護,希望我們的政府和羣眾積極加以保護。

四、體會總結

這次關於傳統文化的調查報告活動可以加強我們學生與社會的聯繫,加深學生與社會的瞭解,使學生可以更好地走向社會,走進生活,接受更多的鍛鍊。並更深的瞭解了家鄉傳統文化且對我們學生也優秀教育指導作用,希望廣大學子積極行動真正領會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醋文化調查報告篇2

高校校園文化調查的健康氛圍,是高校大學生成長的沃土,它通過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從而對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具有巨大的影響。高校校園文化相對於社會的主文化實屬“亞文化”的範疇,它與社會的文化相互影響、相互約束或相互促進。在其先進獨特的基礎上,高校校園文化對於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影響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當高校校園文化發揮其學生勤奮好學、開拓創新,教師敬業愛崗,刻苦鑽研的和諧向上的文化,並以此去薰陶和促進社會文化的進步時,它的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影響是正面向上的。但當高校的教師不務正業,不好好教學,學生不在勤奮好學,大家都變得追名逐利,捨本逐末時,它的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影響是負面消極的。於是,對高校校園文化的現狀進行調查,發現其不足,並及時採取相應的矯正措施,從而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校園文化的概念

李曉輝(2015)指出高校校園文化是高校建校後的很長的成長曆程中,逐漸緩慢形成的由學校全體成員共同發現、創建、信奉和遵循的,符合學校辦學特色的校園精神、心理狀態、思維方式、價值取向以及行為準則等精神成果的總和。高校校園文化包含了:生活文化、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等要素。其中,精神文化是它的核心要素,是一所高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的精華。要對高校校園文化的現狀進行調查,可以從高校全體成員的生活態度,學校校園的制度文化,學校校園的精神文化,學校校園的學術和文體活動等方面着手。

二、調查方法及目的

本調查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通過問卷的設計、發放、回收以及相關數據的分析,旨在瞭解和把握當前昆明高校校園文化的現狀,並提出相應的建設性意見與建議。

三、調查對象

以昆明市呈貢大學城各高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主要包括昆明理工大學、雲南大學、雲南民族大學、雲南師範大學、雲南財經大學、昆明醫科大學等9所高校,並進行分層隨機抽樣調查。

四、調查結果分析

根據所選的調查對象,針對各高校各年級的大學生及教師共發放問卷1800份,回收1764份,回收率為98%,其中學生佔85%,教師佔15%。根據調查問卷的調查數據顯示,絕大多數的高校成員(教師、學生等)的對校園文化的概念都不是十分清楚,近五層的大學生都不太清楚校園文化的概念,甚至有12%學生不知道校園文化是什麼。有六層的大學生都會主動參與各種校園活動(學術、文藝、體育等),而被動參與各種活動佔的比例為28%,也有的大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參與校園活動,也有8%的大學生不願參與學校的校園活動,而更願意待在舍裏。從高校大學生知識的獲取途徑來看,絕大多數學生都傾向於通過“教學”(教師的教學、家人的傳授或朋友的交流)和網絡(視頻、課件等)進行獲取知識,通過書籍或是憑藉自身的經驗的相對較少,大學生對書籍仍不夠重視。有38%的大學生不願參加學生會或社團,而另外62%的大學生會選擇參加社團或學生會,他們認為參加學生或和社團既能結識不同的朋友,又能提升自己與人溝通、有人相處的能力,此外還能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您對校園文化活動的評價”的回答,58%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學習的校園活動豐富多彩,能很好地迎合學生和教師的需求,26%的受訪者認為校園活動比較單調,沒有新意,其他16%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很少參加,不好評價。

針對學校三風問題的調查,首先,對於學校的學風,29%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學校學風良好,學生熱愛學習,刻苦專研,53%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學校的學風一般,還有18%受訪者認為自己學校的學風較差,學生都不愛學習;其次,對學校教風的評價。40%的受訪者認為,教師“不務正業”,為了掙錢或搞科研,對教學不夠重視,29%的受訪者認為,學校教風一般,其他的受訪者認為學校教風很好。

有關對學校制度的評價,一半的受訪者認為學校的制度比較健全,但相對陳舊。近三層的受訪者認為學校的制度既嚴肅又具備一定開放性,比較適合大學生教育,其他受訪者人為學校制度對學生影響不大,全靠學生自覺。當問到“您對您的學校有歸屬感嗎?”的問題時,覺大多數學生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對身邊學生的評價,其中,認為自己身邊的同學勤學上進,有目標的佔18%,認為自己身邊的同學應付學習,得過且過,傾向於追名逐利的佔45%,剩餘的都是沉迷於網絡,不願學習和改變的。

五、小結與啟示

高校校園文化在引領大學生的業餘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方面,高校目前對於校園文化的建設更傾向物資文化建設,精神文化的建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另一方面,隨着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不少高校優秀中國傳統文化被快餐文化所替代。

要改善和解決以上問題,首先,在高校校園文化與社會文化的互動過程中,注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積極吸取祖先遺留給我們的優秀文化;其次,各高校應該在校內建立校園文化建設的相關機構,注重共青團、學生會、志願服務協會以及社團等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指引作用,加強學生幹部的培訓力度,提高他們自我管理和服務的意識;再者,加強“三風”建設和制度建設,在校園內營造良好的風氣;最後,各高校應該積極培育學校精神,讓學生銘記國小,以校為家,此外,還有建設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讓學生合理使用網絡工具。

醋文化調查報告篇3

大學生家鄉文化調查報告隨着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外來文化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在享受外來文化帶來的快樂之時,往往忽略了培養着我們長大的本土家鄉文化,導致我們家鄉的文化不段沒落。一個地區的風俗是這個地區的特色,知道了地區的風俗,才算是這個地區的人,而現在的人們因為忙碌的工作與學習已經淡忘了自己的家鄉風俗。因此我從家鄉文化入手 ,通過蒐集資料,瞭解大學生對家鄉文化的認識的層度。

一、調查目的:

為了解目前我校在校學生對家鄉文化了解的真實狀況,我們特進行此次問卷調查

二、調查對象: 武漢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在校大學生

三、調查地點: 學校食堂,學生宿舍樓

四、調查時間: 20xx年5月27號——20xx年5月29號

五、調查方法:

調查採用集體開卷式,不記名問卷的方法。學生問卷,共發下調查問卷35份,總共收回有效問卷35份,所有數據全部採用人工統計處理分析,有效率達100%。

六、調查內容:

1.性別

2您的家鄉是哪裏?

3您所在地春節有哪些習俗

4您的家鄉春節期間有忌做針線活嗎?

5您對以上習俗的態度是

6您對家鄉文化有多少了解

7您知道家鄉有哪些名人

8您對家鄉的飲食有什麼特點

9中國各地的民俗文化豐富多彩,您認為造成民俗文化差異的原因是什麼?

10您的家鄉大年七年級基本上幹什麼?

11您覺得家鄉文化對你的影響?

12除夕夜您一般幹什麼?

13您的家鄉民俗文化最有特色的是

14您有宗教信仰嗎活動中的作用

15您認為傳統習俗在春節慶祝活動中的作用

16對於家鄉傳統風俗文化的保留工作狀況,您認為怎麼樣 17您家鄉春節氣氛如何

18您的家鄉結婚時喜歡用以下哪種方式

19您對家鄉文化的瞭解途徑主要是哪些方面

20對家鄉文化的發展,您的建議是?

七、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對家鄉文化的認知

1. 關於家鄉習俗的瞭解(由來):調查結果也很令人意外,10%的人對

於家鄉的文化還是相當瞭解的,60%是比較瞭解,30%的人稍有了解,這種結果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大多數人還是保留着當地的風俗,身為自己土生土長的家鄉,他的文化不應該是瞭解甚多的嗎?這就要求我們大學生要更加關注自己家鄉的文化,且文化背後的故事。例如:每個地方的春節,過法也是千奇百怪,有早上吃團年飯的、有晚上吃的、有關冰燈的、有舞龍獅的、有吃餃子的等,這些都是因為各個地方的故事不同所紀念的節日方式不同。

2. 關於大學生對家鄉飲食的瞭解 :調查結果顯示,25%的人家鄉喜食辣,22.5%人家鄉口味清淡,27.5%的人家鄉口味較重(鹹),25%的人家鄉所有口味都喜歡,從上結果我們還調查出有很多的個人愛好,也受家鄉飲食的影響。民間的文化與飲食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積極與興趣,值得讚揚的是不同地區的人們對

自己家鄉的特色食品都是讚不絕口,從不同的飲食文化背後,我們可以看到新一代的繼承人已經開始趨於成熟了。美食文化節一方面展示了地區的特色食品,另一方面引導我們我接受和關注我們自己家裏的文化差異關於大學生對

家鄉飲食的瞭解:很多人都會説,我的家鄉沒有什麼好吃的,我早都吃夠了,我還是喜歡在外面吃小吃,或許我們忽略了一個問題,最原滋原味的東西才最有營養。但是,每個地方的食物都有其地方的特色。

3.關於家鄉民俗文化的特色:20%的人認為在服裝上,12.5%的人認為在節日上,45%的人認為在飲食上,22.5%的人認為在其他的方面,飲食上的民俗文化是最為突出的,中華美食具有歷史悠久、技術精湛、品類豐富、流派眾多、風格獨特的特點,是中國烹飪數千年發展的結晶。飲食在發展中形成了“十美風格”,講究味、色、香、質、形、序、器、適、境、趣的和諧統一。中國的烹飪,不僅技術精湛,而且講究菜餚的美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協調一致,因此地區的飲食特色比較豐富。

4.關於大學生對家鄉傳統習俗的看法:32.5%的人認為是活躍氣氛,22.5%的人認為是為了增加家庭凝聚力,40%的人認為是為了繼承傳統文化,5%的人認為是老人們的`舊觀念。看來大多數的家鄉文化都被慢慢的繼承了下來,希望把它們發揚光大,且被後代子孫接受,還慢慢與這個時代相融合,但還有少數子孫不理解。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底藴深厚,許多方面我們瞭解的都不夠,傳統的節日文化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需要我們認真加以傳承和發展的。

5.有關家鄉傳統文化風俗繼承:20%的人認為繼承的非常好,45%的人認為繼承的比較好,32.5%認為仍需改善2.5%的人認為繼承的效果不好。從上看出家鄉傳統文化風俗繼承的不是太理想,由於現代社會在時間方面普遍上使用西方公曆為準,而中國傳統節日都是農曆時

間,因而使現代中國大部分人很難準確知道中國傳統節日日期;洋節比中國傳統節日更能讓商家獲得更多、更高利潤,因而商家會在洋節進行大範圍促銷行動,造成洋節比中國傳統節日更熱鬧形象。

(二)大學生對家鄉文化發展的現狀與希望

伴隨着改革開放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中外交流,這無疑對我國國民視野開闊和思維開放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但在此同時,國外文化及文化產品也隨之進入我國,全球化是當今世界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在全球化這柄雙刃劍面前,傳統文化承受着它狂風暴雨般的洗禮。在這場文化較量中,對於我們這個繼承了很多年的民族文化一定必須發展下去,思考傳統文化在全球化過程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讓傳統文化與時代相結合的措施等,很多年輕的人們都不願意去繼續過那傳統的節日,覺得沒什麼過頭,都喜歡去過西方浪漫有趣的節日,導致傳統節日失去了在人們心裏的地位。我們通過這次調查發現,很多大學生對自己家鄉文化的發展沒有想法,覺得還要繼續保持舊的、好的傳統就好,對於家鄉的未來更沒有過多的建。但是,在這個與時俱進的時代,決定了我們不可能撇開現代文化而去發展傳統文化的問題。但是,傳統文化是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象徵,更確切地説,只有從傳統文化的上述現狀和定位出發,不斷推動傳統文化實現現代化轉型,並在傳統文化、現代文化與後現代文化之間保持適度的張力,就能更好的發展傳統文化。

醋文化調查報告篇4

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與梅隴文化館資源共享)作為社區精神文明創建、社區文化建設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陣地之一,在創建和諧文化、共建社區文化、構建學習型社區的進程中起着舉足輕重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概況

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是與梅隴文化館資源共享的社區公共文化館。該館系東上海國際文化影視集團下屬(原市委宣傳部下屬)的公共文化館,與街道於年初幾乎同步成立後,一直與社區保持着緊密型合作共建、資源共享的良好關係。年被列入市府實事項目首批20家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改擴建工程並首批通過達標;當年12月28日社區與梅隴文化館雙方正式簽約,掛牌社區文化中心。雙方合作緊密,配合默契,在日常運行管理、開展羣文、創建活動和機制創新架構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1、設施建設

年改擴建後的社區文化中心面積達8000餘平方米,其中用於文化活動的面積達6000餘平方米,設有圖書館、影劇院、評彈書場、排練廳、教室、老年茶室、乒乓房等20多種功能的活動設施和項目;有面積各為近80平方米的電子閲覽室和200平方米的多媒體教室:前者可讓居民通過數字圖書館、視頻點播等享受科技和文化盛宴,具有強大的信息服務功能,也為未成年人健康上網提供綠色通道;後者則配有標準音響燈光電腦和投影儀,適合舉辦各類文化、科普等社教類講座和報告會,也可通過信息化平台實現電子閲覽及教學。而兩個樓面計400餘平方米的展示大廳,是展示各類社區文化藝術作品和成果的平台;另外,年下半年街道又在位於梅隴三村內的街道社區學校內設分中心,建造成使用面積達200平方米的社區信息苑,內設有多功能演播廳、培訓室、電子政務區、遊戲區四大功能區域。

2、經費投入

社區文化中心改擴建投資近450萬元(其中街道斥資95萬元);社區信息苑建設又斥資90萬元(其中市、區、街道各投入30萬元),建設經費投入近550萬元;每年用於社區公益文化的日常運行和管理經費(包括固定資產折舊)近200萬元,其中以梅隴文化館以房養文的經費開支為主,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和羣眾文化活動(包括圖書館購書款等)的開支10餘萬費用由街道支付。

3、人員配置

街道配置了專兼職人員從事社區文化中心工作,由梅隴文化館館長任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名譽主任,由街道社會發展科科長兼任社區文化中心主任,由梅隴文化館羣文部主任兼任中心副主任,梅隴文化館羣文部和圖書館的全體管理人員任文化活動中心的工作人員。以後還將成立文化活動中心指導和管理委員會,進一步開放人員構成,強化人員配備,優化人員配置,吸納社會文化指導員、地區單位、居民區、兩新組織和文體團隊代表等人員參與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建設和管理。

4、運行管理

(1)日常運作:以梅隴文化館自主自行獨立管理為基本模式。街道除每年給予圖書館固定的購書款外,也在人、財、物上通過共同組織和開展羣文活動、租賃場地設施等方式給予一定的支持和幫助。該館在自收自支、自負盈虧的經營模式下,能常年堅持文化館公益性服務方向並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動,更顯得殊為難得。他們長期為書畫社、舞蹈隊、健身隊等社區文體團隊和社區學校辦班免費提供教室場地、團隊排練廳和活動室設施和後勤保障。暑期為未成年人提供的免費文化服務項目主要有:打乒乓等體育鍛煉活動、國產優秀影片vcd播放、少兒圖書快餐活動;也培育了滬劇、收藏、攝影三大沙龍,並從中發現了一批羣文骨幹和人才,如收藏有數千種《紅樓夢》藏品並建成家庭紅樓收藏博物館的張道華,多次獲得全國性和市攝影比賽金獎的胡雅君,舉辦個人畫展的周形海以及滬劇個人演唱會的王金秀等優秀羣文骨幹。

(2)羣文活動:年底與梅隴文化館資源共享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改建並掛牌後,每年都以社區文化中心和梅隴文化館的名義聯手開展一系列羣眾文化共建共享活動,如抗戰勝利60週年、長征勝利70週年,迎特奧倒計時、迎奧運倒計時等大型系列活動;曉暉與你相遇著名二胡演奏家馬曉暉與社區民樂愛好者見面會暨二胡藝術鑑賞會;連續五年的春色滿園十大書法名家為社區居民寫春聯活動;連續三屆被稱為地區小春晚的共享和諧春節聯歡會;有汪華忠、胡璇等名家參加的戲曲名家進社區戲曲匯演,已成為每年一度居民翹首以待的傳統保留節目;三八、六一、國慶系列活動、社區家庭電腦大賽、暑期靚女孩才藝對決、暑期托兒班等主題活動和項目也連續多年成為社區的特色品牌項目。

二、存在問題

1、資源共享考核標準尚不明晰

目前從市到區,還沒有專門針對資源共享建立起來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相對統一標準的實施管理辦法和考核評估體系,對資源共享雙方評估的獎懲性、制約性和操作性不夠,主要靠共建共享關係的方式來自我調節和潤滑,而並未從制度設計和機制建設上來予以確認和加以保證。

2、經費支撐機制保證存在缺口

街道在財力相對薄弱的情況下,儘管近年來每年都加大對社區文化,尤其是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經費的投入額度,但是與快速發展的社區文化建設的要求,與居民日益增長和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和滯後。而梅隴文化館作為自收自支、自負盈虧進行獨立市場化運作的單位,在堅持文化館公益性方向的同時,要維繫生存、保持日程運轉有很大難度。因此從經費支撐,尤其是經費增長的支撐上存在不小的缺口。

三、亟待解決的問題

1、建立對資源共享型社區文化中心考評體系並給予機制保證

有關部門應就社區文化資源(尤其是場地設施資源)共建共享,儘快建立相對統一的、明晰的、具備規範性和可操作性的具體實施細則和考評體系,從機制上對考核評估體系予以落實和保證。

2、加大對資源共享型社區文化中心經費投入及經費機制保證

為保證文化中心的正常運行,有關部門亟待對這些共享單位在政策、資金、物力及人員配備上給予一定經費或有關經費的政策性投入、傾斜、優惠和支持,並從經費的產生和運行機制上給予落實。

醋文化調查報告篇5

一、調查日期:20xx年4月29日

二、調查地點:安徽徽州古鎮

三、調查對象:安徽徽州古鎮民俗民居文化

四、調查方式:查閲書籍,網絡查詢,走訪詢問,遊覽古蹟等

五、調查人:許新華

六、調查結果、收穫:我們需要對這樣的地域傳統文化傳承做出相應的保護措施,不能讓太多的現代化侵蝕百花般的中國村落文化。

徽州民俗 居住民俗是民俗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徽州民居可以從村落、住房和房屋裝飾三個層次來反映其民俗文化。 徽州就其地理環境而言,“山嶺川穀崎嶇之中”,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獨立的文化單元,南宋淳熙《新安志》載:“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反應徽州獨立的民俗單元體系,從唐代中葉起徽州一府六縣的行政區劃比較穩定。其家族制度極為盛行,這使徽州民俗文化具有流長的縱向傳承。徽州各姓聚族而居,風俗古樸,宗族成員彼此禮讓,反應在其建築上的人文意義可以從以下方面闡述。

徽州地區的村落,興建之初就重視村頭組景,在進村口的地方,通常利用不同的山勢、崗巒、溪流、,配置以牌樓、亭榭、寶塔、橋樑,形成優美的風水園林景觀,人稱之為“水口”。許多民居,還精於雕鏤裝飾,通過宅門的門罩、窗楣、柱礎等予以體現,其精美的雕琢,從工藝、構造到圖案,均呈現出獨特的藝術色彩。

徽州人對中國古代詩歌、園林、繪畫藝術的追求和理解,推進了徽州“水口園林”的發展。徽州村落的景觀很特別,最宏麗的建築首推宗祠。宗祠是全宗族或宗族某一分支成員共同擁有的建築,又是敬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具有宗教般的神聖意義,所以普遍建得比更高大、更華美、更氣派,使人身臨其境時自然而然產生出一種神聖崇高、肅穆敬畏之情。由於中國位居北半球,為了採光和防禦冬季寒冷的偏北風,住房屋多向南而建;為了耕作和取水,房屋多建在河之北岸,且北有靠山,即建在南向的緩坡階地上。緩坡階地上的村落排布呈現階梯狀,從山坡往下看,民居錯落有致,構成良好的俯視景觀,同時也構成理想的生態景觀。

徽州民居圍牆一般很高。男人大都在外經商,此牆便起着防盜、對女性禁錮的作用。徽州民居都設有天井,它們起着通風透光的功用。天井的設計也有一層深意,經商之人,總怕財源處流,就造天井,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而順梘納入天井之中,名之曰:“四水到堂。”意為“財不外流”。在正廳,一般都有供桌,供桌上往往擺着這兩樣東西:一面鏡子,兩方筆筒狀的瓶子,諧音為平、靜,近代出現了自鳴鐘以後,則將它放在中間。三者合起來,終生平靜也。中堂兩側是對聯,“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田存一點子種孫耕。”“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快樂每從辛苦得,便宜多自吃虧來。”這些對聯道出了徽州的人生態度。

中國古代村落,從形成之初就注重選擇一種良好的“人居環境”,這種人居環境除了通常的良田美宅外,還與周圍地勢山林等物質構成要素有關。

徽州民居的裝飾也極有特色。一個古村落,一條古街道,一棟古民居,代表着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築風格和文化,向人們述説着曾經發生在它身上的歷史和所反映的文化。如徽派古建築,就以它精美的新安雕刻、淡雅的青瓦白牆、變化豐富的馬頭山牆和大量的樓閣牌坊為特色。徽州大門上建有門罩或門樓。門罩在離大門門框上部少許地方用水磨磚做成向外突出的線角及裝飾,頂上覆以瓦檐,複雜的則在下部用水磨磚做成垂花門形式,兩旁各置一垂蓮柱,中間施橫枋兩層聯繫。門棟、門罩、柱礎、樑架、窗户、欄杆等部位都有雕刻,這些雕刻雖民間藝人所作,但卻是令人驚歎的藝術品。民居的雕刻圖案取材廣泛,凝聚着徽州人的精神信仰和理想追求。 徽州的民俗文化及古民居的遺存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她的民俗特點既有中國民俗文化的共性,也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徽州的歷史悠久,自然風光美麗,人文氣息濃厚,方言獨特具有研究意義。 我們需要對這樣的文化傳承做出相應的措施,不能讓太多的現代化侵蝕百花般的中國村落文化。

醋文化調查報告篇6

1.暑假農村文化實踐調查報告

盛夏的天氣,烈火般的陽光,晴空萬里,大自然中到處充滿着和諧的氣息。在7月21日至7月23日這三天的時間裏,我來到了平江縣三市鎮這片充滿生機的沃土上。帶着滿腔熱情,把這塊神奇土地上的鄉村文化及人文景觀細細品味。

平江縣三市鎮距離縣城二十多公里,東臨嘉義,南接思村,西與安定和三陽交界,北與童市相連。這是一方充滿靈性的文化厚土,被譽為“藍墨水上游”的汨羅江穿境而過,迴盪着屈原,杜甫兩位世界文化名人江畔求索行吟的千古絕唱;這是一方山清水秀的生態淨土,連雲拔峭與南,汨水蜿蜒西流,萬畝連雲茶園青翠欲滴,一望無垠,境內的千年古樟被譽為“中華一絕”。

2.深厚的文化底藴

該鎮文化底藴豐厚。三市俗稱“三眼橋”,相傳因古時“三眼分水”的傳説而得名,有着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藴。清末詩人李元度,共和國上將鍾期光,當代著名畫家周令釗都出生於此。以甕思遊、李裏、餘宣傳、餘四兵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旅居外國和留學人士也遍及世界各地。該地的花燈戲深受羣眾喜愛,且在xx年平江縣民間藝術節上獲一等獎。著名畫家周令釗是三市鎮人,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第二套人民幣的設計者之一。

xx年他回到老家,和友人陳若菊一道,為家鄉創作大型版畫《碧浪連雲,茶香如海》,成為三市的瑰寶。

3.現在的鄉村文化建設

近幾年逐步建立完善了一些促進村民提高素質的公益文化設施。村民活動室/圖書室/籃球場等公益設施陸續建立,全村羣眾學習,鍛鍊形成風氣,買碼,賭博等不良風氣已經絕跡,社會風氣明顯好轉。新建的三市鎮文化活動中心擁有12個功能室,文化器材/娛樂設施15套,圖書16000冊,能同時容納120人進行學習娛樂活動,是平江縣鄉鎮文化活動中心較為先進的功能中心。在調研的過程中,優美的廣場舞格外吸引我的眼球。村民們互相攜手,相互微笑,摸索着贏回青春的`舞步,自信激昂,成為了村民廣場上一道最亮麗的風景。

4.為優質的生態環境喝彩

7月23日上午,我來到了三市鎮著名的水庫風景區——堯塘水庫。為緩解城關地區用水供需矛盾,進一步提高飲水質量,平江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通過科學論證,將取水源定於距城關30多公里的三市鎮堯塘村堯塘水庫。堯塘水庫風景區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三面環山,一面臨鎮。夏日的水庫四周滿山油翠,山水相映,鳥語鶯啼。水產資源極其豐富,水下游魚成羣,水上野鳥戲水。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已和諧相融,交相輝映。綠地林蔭,卵石小徑,蒼鷹振翅,岸邊觀水長廊,扶手古色古香,好一番景緻。饒塘水庫風景區景點有登山遠眺,電站,溢洪道,觀水長廊,思源亭……

新建的堯塘村水庫總庫容為644萬方,屬小(一)型水利工程,水量充足,水質優良,經衞生部門檢測,符合飲用水水質要求。該工程投資大約7000多萬元,每天可供水5萬噸,可以解決2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該工程已於xx年8月竣工)

三天的鄉村文化調研活動,帶給我太多欣喜,太多震撼,那種奇妙的感覺至今還回味無窮……詩人艾青説:“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平江三市鎮,景色優美,百鳥爭鳴,花香四溢,人傑地靈,一片欣欣向榮,永遠祝福你!

醋文化調查報告篇7

一、研究性學習開展的背景

背景説明:漢字的產生及發展時間非常長,因此有很多演變以及不解之謎。我們同學們已經學習了五年的語文知識了,認識了多少的漢字,但是有很多漢字中藴藏的內涵我們還是不很清楚。因此我們需要進行多方面的瞭解。

課題的意義與價值:漢字歷史悠久,因此不僅在我們的國家文字的發展過程中有很多的不解之謎,並且對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文字產生有一定的影響。同時在我國的文字發展過程中,也有很多變遷產生了很多有意思的變化。因此,對我們的祖國文字進行更多地瞭解調查,能夠有更為深入的瞭解會更有興趣。

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的

(一) 知識與技能:通過對文字的起源、發展和變化的瞭解,更深入地對文字的內涵有所瞭解,能夠更好地認識到文字的作用,掌握文字的一些擴展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

(1)學生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經歷研究的過程。

(2)學生通過研究活動培養自主能力和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學生通過和小組同伴的協作互助經歷合作學習過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瞭解身邊的文字,培養對漢字的學習興趣。

(2)指導學生科學認識生活中的各種文字。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本專題學習面向的對象為五年級的學生,學生有了初步的上網蒐集信息進行學習的能力,具有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對新事物和新知識有着較強烈的求知慾望,特別是對生活中的漢字有着濃厚的興趣。

四、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本專題學習的主要主要通過學生通過網絡查詢漢字的起源、發展、演變過程,而且還能通過學生對於收集的信息進行篩選、小組內互相溝通討論,理解這些領域中漢字都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1.推薦研究方法

文獻調研法:通過搜索網絡和圖書報刊、雜誌等資源,進行文獻學習。

2.推薦研究步驟

(1)第1~2周,信息收集階段,通過各種新渠道瞭解有關生活中漢字起源和演變的情況。

(2)第3~7周,小組組織一個有關文字知識的專題講座,由小組中推舉同學主講。

3.學習進度安排

(1)第1周,組成小組,提交活動設計方案。

(2)第2周,開始自主活動。

(3)第3~4周,綜合實踐研究實施階段。

(4)第5周,綜合實踐總結階段,撰寫漢字起源、漢字發展、諧音趣聞等專題報告。

(5)第6周,綜合實踐彙報階段。

(6)第7周,評價和反思階段。

4.成果要求

在本學期的綜合實踐學習中,每個小組都要提交下面的作品:

(1)實施計劃:以word文檔形式提交。

(2)開題報告:演示文稿。

(3)活動計劃和活動報告:以word文檔形式提交。

(4)結題報告:演示文稿、小報。

(5)知識講座:“有趣漢字”的主題講座。

5.評價方法

以過程性評價和定性評價為主。

五、資源設計

1.根據主題教師提供的資源:

(1)文字領域的老師及相關人員。

(2)電腦、網絡等技術支持。

2.學生自行準備的資源:

(1)照相機、攝像機、電腦等記錄設備。

(2)文獻性雜誌、生活雜誌等資料。

(3)必要的基礎知識學習。

六、研究性學習的階段設計

七、總結提高

在專題學習結束時,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評價分為教師評價、小組長評價、小組組員互評、個人自評等方面。教師要對本專題學習內容和各項目標完成情況加以總結。

具體評價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參與綜合實踐活動專題學習的態度和積極性;

(2)專題知識的掌握程度;

(3)研究方法和策略是否得當;

(4)各項成果是否如期保質完成;

(5)創造性見解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