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開發市場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04W

開發市場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礦山資源整合開發利用情況調查報告【範文】

結合市委市政府部署開展的“下基層、轉作風、謀發展、促和諧”調研活動,近期率礦山處走訪xx縣安監局及礦山企業,瞭解xx縣礦產資源整合開發利用的基本情況和具體做法,頗有感想。其做法對有相似類型的其他地方有一定的借鑑意義,遂加以整理,以供參考。

一、礦山整合的由來

xx縣是我市境內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的區域,特別是非金屬礦產資源如石灰石、花崗石、瑩石、葉臘石、青石、石煤等儲藏量大,開採條件較好。生成於奧陶紀時代的石灰石資源,延綿於xx的xx至xx一帶,走向長達數公里,據已探明的地質儲量報告,該區域的石灰石品質優、儲量大,宜大規模露天開採,是水泥、制鹼、治金、鈣產品等的優質工業原料。

改革開放以來,xx縣依託當地礦產資源尤其是石灰石資源,大力發展水泥和鈣產品製造業,並逐步成為xx縣的重點產業。而與此相適應的礦業活動也日益蓬勃興起,鼎盛時期僅開採石灰石的礦山企業就有數十家之多。眾多的石灰石開採礦山,為當地及相鄰縣(市)的水泥企業提供了充足和廉價的石灰石原料,但由於礦山數量多,也帶來了一系列礦山安全、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一是礦礦之間彼此為鄰,缺乏必要的安全間距。二是礦山規模小,採礦工藝落後,裝備十分簡陋,安全條件差。三是礦山大多為周邊村民合夥興辦,缺乏相應的採礦知識,從業人員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識不強,由此而引發的生產安全事故不斷。僅就2003年至2022年間統計,xx縣因礦山生產安全事故死亡15人,代價極為沉重,教訓十分深刻。四是由於小礦山數量多,礦業活動的秩序也較為混亂,石灰石資源優質難以優用、廢棄現象嚴重,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xx縣委、縣政府針對xx——xx一帶礦業活動的實際情況,在原有礦業整治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加強採礦秩序整治、礦山安全整治、礦區環境整治,提高礦區石灰石資源開採的規劃性,合理性和開採活動的安全性、效益性,縣政府專門制定了xx石灰石礦山資源整合工作方案,先期對xx礦區的礦山進行整合,並跟進推進宋畈礦區的礦山整合。

二、具體做法

(一)政府主導,強化整合。政府分管領導擔任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優化配置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具體工作由縣經貿局牽頭。方案中明確礦山資源整合的原則、相關部門工作職責、各階段工作任務和時間要求,強調加強協作,形成合力,紮實有效推進礦產資源整合工作。

(二)部門調摸,合理規劃。由國土部門對xx礦區現有的開發現狀和礦業權設置情況進行調查摸底;根據礦區石灰石資源分佈情況、地貌特徵和現有礦山企業採礦權設置情況,本着擴大礦山規模、優礦優用的要求,合理劃分或調整設置礦山採礦權的範圍、開採規模和出讓年限。通過整合,將使xx礦區原開採礦山從11家調減為5家,單一礦山開採規模為50萬噸以上。

(三)市場配置,廠礦分離。xx礦區及周邊有眾多的礦山企業、水泥企業和輕鈣生產企業,許多礦山是生產企業的自備礦山。為體現礦山整合後採礦權出讓的公平、公正和確保現有用礦生產企業的石灰石原料供應,xx縣的做法是:按照市場化配置資源的原則,凡縣內規模以上或投資在2000萬元以上的水泥、輕鈣企業和礦山企業均可參加礦山採礦權的競標,並必須有上述符合條件的3家以上企業合資、合作組建獨立的礦山開採企業。礦山企業必須與用礦企業簽訂供礦協議。

(四)配套政策,順利推進。為顧及現有礦山企業的利益,對礦山企業投資形成的礦區道路、開採設施等在出讓合同中到期未有約定不予補償的,在公開出讓前進行評估確定並在出讓公告裏予以明確,由新中標企業給予補償;為顧及礦山所在地村的相關利益,要求新礦山企業必須按照輝埠鎮的統一政策保證其既得利益;鼓勵新礦山企業優化開採方案,採用中深孔爆破技術,合理佈置採礦工藝和利用資源,優礦優用,縣財政視情給予一定的獎勵。

三、幾點啟示

(一)加強領導是關鍵。在現有開採礦山的基礎上進行整合,不像原始礦山採礦權出讓那樣簡單,所面臨的問題要複雜的多,利益的糾紛要激烈的多。為此僅由一個部門或幾個部門按礦山開採的一般管理程序操作顯然是行不通的。必須要由政府的統一領導,在政府的組織下通盤謀劃,科學制訂方案、明確部門職責、細化工作要求、嚴明工作紀律,通過參與部門的齊心協力,才能實現預期效果,達到礦山整合的既定目標。

(二)擇好整合啟動點。在現有的礦山開採情況下進行礦山整合,工作的難度可想而知,所以選擇好合適的啟動點,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xx縣的做法是在規劃好整合礦山的前提下,透過公開的渠道,提前向社會明確政府整合輝埠礦區的態度,讓礦山企業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和參與重組的準備,並在現有開採礦山採礦權設置到期的時點,逐一收回採礦權。此舉化解了現有采礦業主可能的逆反心態,避免了企業的波動,確保了現有礦山歇業前的正常生產秩序和生產安全。

(三)整合體現有情操作。對現有小礦山進行整合,無論是合理利用資源,還是提高礦山開採的安全性,無疑是正確和合理的。政府在表明自己的決心和態度時,妥為礦山業主的實際情況考慮,釋放出讓業主能感受到的有情操作,有利於整合過程的穩定,促成業主的主動配合,加快礦山整合的整個進程。

(四)合理兼顧各方利益。礦山整合中涉及到礦山業主、用礦企業、當地村民等的切身利益,儘管各方面的利益不同,有的是生存利益,有的是既得利益,但那一個環節處理不好,整合的工作就可能會遇到阻力。要在制訂方案時就統籌兼顧到各方利益,具體操作時儘可能按照方案明確的政策辦理。對制訂方案時沒有考慮到,在操作中出現的問題,本着多方共同協商的態度,在現有的法律和政策框架內妥善解決。

【第2篇】西部大開發調查報告

自提出西部大開發的戰略以來,實施西部大開發,加快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一直是黨中央、各級領導和人民所關心和關注的問題。因為這不僅是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我國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的重大舉措。因此就目前人們所瞭解的西部開發的狀況結合新疆首府烏魯木齊的實際情況,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在04—05學年寒假做一次調查。下面就以問卷結果做調查分析。

一、“西部大開發”實施中人民的主觀認識

就調查結果而言,所調查人羣涉及學生、工人、軍人、商人、金融工作者、白領,其學歷不等。雖沒有設計生長城市,但西部與中部及沿海地區人數平均。從主觀角度對西部的認識中,50%的人對西部地區的自然環境總體印象為一般。認為雖有美麗的草場、遍地牛羊等,但依然不乏沙漠、荒地等。對總體的印象僅維持在一些有名的風景旅遊勝地而已。

其中高達70%的人對西部的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很不瞭解,而剩餘的30%則為一般。對於西部大開發的幾個省、自治區,大多數是以少數民族為主,而當地的一些本地產業若想要走出家鄉,擁有更多的市場,宣傳還需要再加把勁兒。只有讓更多的人瞭解和懂得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才能更加吸引投資商的目光。

也正是如此,調查中有55%的人最想了解西部的是風土人情。一方面反映了西部自身的宣傳力度不夠,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種商機,使當地的人利用這一點心理開發旅遊觀光行業,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很多獨特的風土人情,這將是與名勝古蹟相持並論的另一塊旅遊寶地,擁有巨大投資潛力。

而作為私人旅行,人們還是首選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的雲南,四季如春的昆明,迷人的香格里拉成為雲南首選的堅強後盾。神祕的西藏也排在前列,布達拉宮、入雲的雪山、草場牛羊,再加上《天下無賊》中的迷人風景、純樸人情也為西藏增加了許多人氣指數。相較於西南各地的旅遊大產,西北地區顯得有些冷清,儘管也有許多秀美景區,但也許是地理位置僻遠,氣候乾燥,南北差異明顯等客觀原因,使得失去了一些遊客。但近年來一些關於考古方面、探險等旅遊項目的開發,又重新颳起了一波旅遊的熱潮,羅布泊、樓蘭古城散發着獨特魅力。

人們對西部的主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投資、消費、人才走向等方面問題,因此由調查分析得出:在西部大開發的過程中,對外宣傳起着很重要作用,只有被別人瞭解了,才會得到進一步地發展合作。

二、“西部大開發”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對於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實施這麼多年來,今天人們對國家給予西部大開發的各項政策有75%認為一般,其餘25%認為合適。其實國家給予西部有很多優惠的政策,但也許對於大多數的非西部地區的人們並沒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很多人以為只有像沿海地區一樣水平了才叫做有成果。實際上近五年來,西部生產總值分別增長8.5%,8.8%,10.0%,11.3%和12%,高於前些年的增長速度,五年間西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以上,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顯著加強。天然林保護、京津風沙治理、三峽庫區國土整治及水污染治理等重點工程全面展開,取得明顯效果。科技教育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重點高校基礎設施建設和學科建設步伐加快。農村義務教育得到加強。這些成績都是應該肯定的,而有這些成績的前提是在中央建設資金累計安排在西部地區約4600億元,財政轉移支付和專項補助累計安排5000多億元的大力支持,和各種相應的積極措施下取得的。

另具調查顯示,60%的人認為西部地區的開發應選擇旅遊為最佳。這確實是一個很具有潛力可挖的項目,但也反映了人們只是抱着一種體驗和了解的態度走向西部,並沒有想要走進西部在這裏開發或者投資一些其他的行業。因為另一題結果顯示,100%的人認為現在投資西部大開發經濟效益一般。這種觀念也就直接導致了人才流失,企業停滯,市場狹小,經濟僵化等一系列後果。人們並不看好西部大開發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是一項擺在領導者面前的難題,為此烏魯木齊市政府制定了“建經濟強市,創旅遊名城”的發展目標,在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同時,不斷調整經濟結構,重視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同時將招商引資工作作為調整經濟結構,增強非公有制經濟比重的重要舉措之一。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力度。對於招商引資而言,投資環境至關重要。投資環境是投資活動的場所和載體,是投資者和政府及社會環境的紐帶。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硬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基礎設施。軟環境包括經濟環境、行政環境、法制環境和社會環境方面等烏魯木齊市企業調查對就這六個方面對區外資企業對烏市的總體評價作一調查其結果如下:

1、硬環境:調查中九成以上外資企業比較滿意。其中自然環境,地理與內地較遠,與周邊國家合作有區位優勢;房地產業和部分工業企業冬季生產受氣候影響;環境污染好轉但仍然嚴重。而基礎設施方面,市區道路雖拓寬,但返修的“拉鍊”工程嚴重,郵電通訊服務改善,但政府與企業互聯網建設落後,水電暖氣供應比較滿意。生活設施條件滿意,但綠化面積太低。因烏市屬首府,很多建設還是有一定的水平。

2、軟環境:這是企業“願意來,留得住”的關鍵因素。而外來企業對軟環境的滿意度卻只有67%,如何找準切入點,着力改善軟環境是工作重點。

在評價中可以看出行政環境總體狀況良好,政策穩定性好、靈活性差,機關辦事效率不高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經濟環境中gdp持續增長,有實力可以合作的企業不多,市場規模小,金融貸款條件不靈活。法制環境倒還是比較滿意。社會環境中信息化水平不高,行政管理和監督中的信用管理欠制約制度。而城市衞生狀況和綠化不太滿意,教育機構健全,文化觀念風俗差異不大,但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從上述評價中可以感覺到硬環境中城市建設、道路、衞生和綠化是很重要的。人們都喜歡在乾淨、整齊、方便的城市居住和工作,也只有在舒適的環境中才能靜下心來工作。而對於軟環境,一個城市的政府形象,包括思想觀念、人員素質、工作效率、誠信等都是外資投資所衡量的第一標準。市場的建設、政策的嚴密性和透明度也是投資商所考慮的,這些都是作為投資的前提保障,做得好才能讓人放心投資建設。加入wto後,新一輪的招商引資已經從依靠政策優勢逐步轉向了依靠整體投資環境,整體投資環境的優勢將成為決定一個地區和城市招商引資的決定力量。因此轉變觀念,提高服務質量水平,進一步完善市場建設變得至關重要。

據調查報告分析,有50%的人認同影響西部經濟發展的直接因素是思想保守,也有一些人認為是基礎設施、能源交通財政不足。

三、“西部大開發”實施中的必要條件

結合上面分析的內容,改善投資條件所帶來的是更多外資企業,而在這些條件之上的是80%的人所認為的西部大開發迫切需要的是人才。而沿海城市之所以具有的發展優勢也同樣是人才技術。資金、信息、地理港口、經驗管理等也同樣拉開了東西部的距離,因此作為西部城市發展的當務之急是大力發展教育,建立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加快人才成長的人才發展機制,加大幹部交流和人才培訓力度。要採取特殊政策,吸引更多的大學畢業生、國內外人才到西部工作和創業。

在這同時還要搞好環境保護和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國有企業改革、改組和改造,振興老工業基地,推動西部與周邊國家開展邊境貿易和經濟合作。

綜上述調查分析,西部大開發的工作任重道遠,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充分認識到西部建設所面臨的問題,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與西部大開發戰略相結合。認清經濟發展所面臨和要解決的問題,想辦法解決,在穩步發展中求新,在中規中矩中求變,使西部經濟能更快地加入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大浪潮中,讓我們的市場更豐富更具規模。

【第3篇】關於全縣扶貧開發工作情況的調查報告

一、基本評價

(三)以人力資源開發為重點,不斷提高貧困人口的綜合素質。堅持把實施雨露計劃培訓作為提高貧困農民的整體素質和轉移就業能力的有效載體,有效整合陽光工程、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等培訓資源,積極推進貧困農民參與農業適用技術培訓,提升貧困農民的勞動技能水平和致富能力。2022年以來,全縣累計完成雨露計劃培訓1500多人,累計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00多場次,培訓貧困農民3萬多人,轉移安置就業1400人,全縣通過培訓後外出務工人數達4萬餘人,逐步形成了以培訓促轉移、以轉移就業促增收扶貧新模式。

(五)以社會扶貧為重點,不斷增強扶貧開發合力。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幫扶的原則,積極組織開展縣直單位駐村幫扶活動和百企反哺活動。全縣縣直單位每年為貧困村、貧困户興辦實事500多件,捐贈和爭取扶持資金200多萬元,建立結對幫扶基地100多個,建立農家書屋40多個,累計向貧困村捐贈各類書刊5萬餘冊。累計有50家民營企業支持貧困村建設,為貧困村捐資捐物折款500多萬元。扶貧開發工作的紮實推進,有效改善了幹羣、黨羣關係,營造了全社會參與、支持扶貧開發工作強大合力。

調查組在充分肯定我縣扶貧開發工作所取得明顯成效的同時,認為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社會幫扶體系還未完全形成。二是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較差。三是扶貧開發的任務越來越重。四是扶貧開發爭取資金難度越來越大等。

二、相關建議

為深入推進做好扶貧開發工作,調查組提出如下建議:

(二)進一步完善扶貧開發工作計劃。要根據國家、省市扶貧綱要進一步完善扶貧開發計劃,確保扶貧開發工作在科學規劃指導下有效推進。要加大全縣貧困人口的普查力度,掌握貧困人口的現狀、需求、脱貧路徑,為扶貧計劃推進提供科學依據。要堅持城鎮農村統籌規劃,各鄉鎮、村要結合縣域總體規劃因地制宜,作出具體扶貧規劃,做到上下銜接協調推進。

(三)進一步提高貧困人口綜合素質。要以雨露計劃為載體,進一步豐富形式、拓寬渠道,不斷創新提高貧困人口素質的方式方法,充分調動相關部門、鄉鎮、村居的工作積極性。要把扶貧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等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多種渠道的提高貧困人口的技能素質、就業素質、文化素質,充分調動扶貧對象自主脱貧的積極性。

(四)進一步提高產業化扶貧效果。要堅持把扶持貧困村和貧困羣眾發展壯大增收產業,作為實現開發式扶貧的着力點,努力發展特色產業,增加羣眾收入,從根本上使貧困人口走出困境脱貧致富。要鞏固現有產業化建設成果,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幫助貧困人口提高生產技能,指導扶貧對象加強產業管理,發揮產業脱貧效益。

(五)進一步拓展開發式扶貧資金渠道。要進一步加大對上爭取的力度,打好遠安不列入整體對外開放縣和比照享受西部大開發政策牌,積極向上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要認真總結資金捆綁扶貧的好做法、好經驗,整合各類資源投入到重點貧困村,用於推進重點村項目建設。要繼續開展社會扶貧,調動方方面面的扶貧幫扶積極性。要不斷增加財政投入,嚴格扶貧資金管理,確保扶貧資金專款專用,營造良好的對上爭取環境,確保扶貧開發工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多地貢獻。

【第4篇】農村遠教教學資源開發應用和管理工作的調查報告

*縣是湘西北農業大縣,共轄32個鄉鎮,全縣總人口88萬,農業人口73.6萬,此中農民黨員3.1萬。200x年7月長途教誨試點工作展開以來,分三期共構築結束終端站點545個,此中鄉鎮遠教培訓中間32個,村級站點513個。在狠抓各級遠教站點“建、管、學、用”,闡揚好農村遠教綜合效用的同時,*縣縣委始終堅定把長途教誨傳授資本的開闢、辦理和周全利用作為試點工作的緊張一環,採納了一系列切當有效的辦法,獲得了一些結果。

一、*縣傳授資本開闢利用的根本環境和緊張做法

遠教站點構築工作初步結束今後,我們就農村遠教工作如何展開,農村黨員幹部和大眾有哪些急迫的必要,現有的傳授資本的存量環境等進行了周全摸底查看,在此根本上,訂定了全縣傳授資本開闢利用工作集體籌劃,發起並履行了以“夯實根本抓開闢、整合股源增存量、健康機制保長效、強化學用出效益”為緊張內容的工作思路。

1、打好根本,周全加強自立開闢傳授資本的本領。

長途教誨周全履行今後,原有電教中間的一些辦法過於進步,已不適應新的工作任務要求,人員氣力也顯得比較薄弱,對此,我們自動採納辦法,一是加大投入,搞好硬件構築。縣委高度珍視遠教中間的根本構築工作,從200x年入手下手,每一年縣財務都撥付了必定的專項經費,近兩年,共投入15萬元,添置了課件編纂系統、數碼拍照機、數碼相機以及相干的採編配套配置,使縣遠教中間初步具有了自力進行課件開闢的本領。二是引進人才,組建專業步隊。為包管技巧含量較高的配置能獲得有效利用,在試點工作方才起步時,我們就從廣電局、教誨電視台、縣計生局、縣農業局等單位抽調幹練氣力構成傳授資本開闢小組,專門當真遠教資本的開闢建造。如今縣遠教中間具有具有較高專業程度的資本開闢人才兩名,並根據開闢高質量學用課件的實際需求,與長沙的一家公司建立長期關聯,聘請他們供給交易培訓和系統贊成保險。三是凸起特點,打造課件佳構。在課件自我開闢上,我們強調要將有限的配置、人才資本和工作精神高度集結,打造拳頭產品。客歲,根據全縣葡萄財產推行籌劃的必要,以歐美系列葡萄蒔植蒔植技巧為根本,鑑戒湖南農業大學最新的葡萄科研結果,建造出了適用性、時效性較強、廣大葡萄蒔植户急需的多媒體傳講課件,經過議定在遠教站點進行推行,其蒔植技巧已被全縣廣泛利用,增進了我縣葡萄蒔植專業化程度的進步,客歲很多葡萄蒔植大户和企業到達了畝平純收益近萬元的歷史最好程度。另有《中間一號文件及相干背景資料》、《大棚蔬菜標準化出產技巧》、《三元雜交瘦肉型豬養殖技巧》等課件都符合了當前農村黨員幹部政治表面進修、適用技巧推行等的急迫需求,因此在傳授實踐中都遭到傳授東西的廣泛好評。

2、加強和諧,有效整合各部分的傳授資本。

經過議定查看明白到,我縣一些部分和單位在傳授資本的積聚上比較豐富,有的還能夠進行一些大略的開闢建造。可是因為貧乏兼顧辦理和有機整合,在推行遍及和利用方面每每是單兵作戰,綜合利用效果不是很高。在全縣遠教資本開闢利用工作籌劃中,我們要求各部分自動互助,對傳授資本進行周全整合,以擴充現有資本庫的有效存量,進步資本綜合開闢氣力。一是搞好資本普查彙總。本年初,由縣遠教辦牽頭,構造縣農業、畜牧、科技、林業、管理等觸及到農村遠教的23個縣直部分和單位進行當真普查,周全明白各單位現有傳授資本的數量、質量和技巧水劃一,對近3000份傳授資料進行了彙編料理,將此中一部分內容新、適用代價較高的傳授資本,採納複製、聯合保管等式樣在縣遠教辦理中間進行了備份,有的還進行了二次開闢。二是聯合有關部分搞好資本開闢。我們經過議定普查明白到,有很多單位配備了大略的建造東西,有的單位和處所具有采式樣作、適用人才、技巧項目等方面的優勢,這些資本利用得好,將會從很大程度上加強我們進行傳授資本開闢的綜合氣力。為此,我們注意搞好構造和諧,進行及時有效的資本調理。如在建造《無籽西瓜蒔植技巧》課件時,我們便以在本縣已有近2022年蒔植歷史的雙龍西瓜蒔植技巧為根本,集結了農業局、廣播局、科技局、蔬菜辦、經濟信息中間等單位的技巧和人才,請來了本地西瓜蒔植方面的專家、大户,進行了互助開闢。三是廣泛引進傳授資本。縣遠教辦前後從省、市遠教中間和別的多種路子引進各種市場經濟表面、政策標準知識、農村適用科技、進步典範宣揚、歷史人物傳記等方面的傳授光盤800多套,有關單位也根據上級主管部分的工作安排和本地實際需求,加大了傳授資本的引入力度,補充了本地傳授資本的不敷。縣科協在科普遠教行活動中,就為10多個基層遠教站點送去傳授培訓光碟400多張。

3、更新理念,引入傳授資本的市場開闢機制。

除了採納行政伎倆,加強對部分資本的整合,在傳授資本的開闢、引進和交換方面,我們珍視引入開放性的開闢模式,經過議定建立健康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辦理方法,加強了資本開闢主體的自動性和進修東西的參加度,目標性更強,結果也更加明顯。一是建立鼓勵機制惹人才。為補充傳授資本開闢工作中開闢項目單

1、技巧含量不敷的缺點,我們與有關部分派合,經過議定查看摸底,漸漸建立美滿了一支包括各部分專家人才和農村適用技巧妙手、民間藝人和能工劣匠在內的本地資本開闢帶領步隊,為變動他們的工作自動性,富裕闡揚他們在各自專業範疇的優勢搞好資本開闢,縣遠教辦還根據他們在資本開闢進程供給的技巧、信息環境和學用結果環境賜與必定的工作工錢。二是引入市場機制促開闢。為把遠教節目辦得更加活潑,有效低落工作本錢,擴充資本素材,我們適本地引入了市場經濟的模式,根據傳講課件開闢項目集體籌劃,就部分傳講課件的建造構成開闢小組,進行任務拜託,課件經過議定遠教部分構造的綜合評估後,再撥付開闢費用。對付有些涉農公司推出的技巧推行性講義,只要切當符合農村大眾需求,我們也經過議定鄉鎮農科站構造學用東西與其建立互助開闢和談,以聘請作為技巧顧問,履行種子、種苗、產品的統購統銷等方法進行財產推行攙扶。農康公司參加開闢推行葡萄蒔植技巧後,購買其種苗的蒔植户和開闢公司成倍增加,僅客歲一年,他們就從中獲純利15萬元以上。三是建立收集平台促交換。遠教系統本身也為我們供給了資本開闢的便利前提,經過議定細緻探討,我們認識到可以利用長途收集進步的資本共享技巧,擴充傳授資本的交換渠道,滿足廣大農村大眾遠傳授用進程中的實際需求。在改革進級*縣遠教網站時,我們便開闢了專門的“農業適用技巧交換論壇”,建立生豬養殖、葡萄蒔植、蔬菜蒔植、種草養畜等多個子欄目,每個學用東西都可以經過議定遠教配置,在響應欄目內公告本身的進修領會、出產經驗,也能夠經過議定論壇發起出產中碰到的堅苦,與聯合開闢範疇的其他大家大家、專家學者進行交換,彼此供給救助。

4、強化辦理,搞好傳授資本的進修利用。

長途教誨傳授資本庫建立起來今後,我們富裕思慮地區差別和農村大眾進修喜好的差別,強化辦理,健康收集,竭力使傳授資料的供給根本滿足各個站點的進修必要。一是建立了資本需求展望反饋機制。為了使資本開闢工作進一步切近黨員幹部大眾的出產餬口生涯實際,進步傳授資本的利用效益,我們要求各鄉鎮遠教辦按期彙集、上報本地大眾的進修需求,然掉隊行彙總分析,肯定傳授資本的構造和發放重點。本年初,縣城附近蔬菜蒔植面積較大的幾個鄉鎮反應,很多大眾必要大棚蒔植技巧教導,我們便和縣蔬菜辦一齊彙集了相干傳授培訓資料,並構造有關專家和蒔植大户到這些鄉鎮進行巡迴遠教講座,一些菜農發覺所學內容對他們救助很大,加大投入的決議信念有所加強,在短時間內這幾個鄉鎮就增加了50多個大棚,並引進了十多個反季候蔬菜品種。二是純熟資本傳輸渠道。我們將現有的多媒體課件、光盤及筆墨資料進行了分類料理,建立台帳,構成了一個系統的傳授資本庫。將各種資本分類列出清單,下發到各遠教點,使各站點都能根據進修籌劃安排,較為便利地構造好相干的進修資料。我們還實行進行了遠教資本收集傳輸,將一些大眾需求廣泛、利用廣泛的輕巧性課件放在黨建網站上,供進修東西隨時下載進修。對付少數站點發起的個別需求,我們遠教辦傳授資本組的工作人員也利用qq或發郵件的方法,為其供給響應的傳授內容。三是公道安排進修籌劃。為搞好老例性傳授資本的利用,我們要求各站點聯合中間遠教頻道上播出的衞星節目時候表,伶俐靈活進行集結進修活動的安排,對各級傳授平台上得當本地需求的傳講課件都同等進行復制保存,以備反覆進修。

比年來,我們根據農村黨員幹部教誨、經濟社會成長等實際必要,集結有關本能機能部分、企業和本地專業人才的氣力,構造編髮了農村經濟辦理、農業適用技巧、農村文藝體育、本地歷史地輿、政策表面標準等各種傳講課件10多個,此中《南邊紅寶石無核葡萄高效無公害蒔植技巧》多媒體傳講課件在全市遠教課件觀摩比賽中獲得第一名,並被省、市遠教資本庫採取。別的從省、市遠教辦理中間和其他路子引入當前農村遠教工作急需的傳授光盤800多盤,並對有關單位、企業、黌舍現存的近3000多份傳授光盤和別的資料進行了名錄彙編。

二、傳授資本開闢利用中存在的題目

1、資本開闢的氣力不敷。基層黨員幹部和大眾對傳授資本的需求量愈來愈大,內容愈來愈寬泛,對資本開闢工作的要求發起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現有的資本開闢氣力很難完全滿足基層大眾的進修需求。別的因為地區環境、進修需求的差別,也使傳授資本的開闢和構造處於一個眾口難調的地步。

2、資本開闢工作的經費相對欠缺。根據經驗,建造結束一個高標準的專業傳講課件,平常必要兩個月擺佈,有的從頭構造素材就必要近一年的時候,同時還要聘請一批高本質的專業技巧人員,加上配置購買等,都必要必定的資金保險。如今,跟着資本開闢任務的進一步加大,所需經費會愈來愈多,儘管縣財務對我們賜與了很大的贊成,但在經費上仍然感觸比較緊急。

3、一些傳授資本的利用率偏低。有的農村大眾風俗了手把手的傳授方法,對遠教資本的進修利用顯得不敷適應,因此進修結果不敷好。有的傳授資本開闢出來今後,針對性不強,實際結果不敷凸起,相對付較高的建造本錢顯得不敷划算。

三、關於此項工作發起的幾點發起

1、建立跨地區、跨行業的資本交換機制。為了進一步增進各地傳授資本開闢程度的進步,我們發起上級遠教部分衝破地區或頻道限制,建立大範疇、廣覆蓋的資本共享系統,建立分專業、分欄目標收集交換平台,使各傳授資本開闢主體和學用東西都能夠進行便捷的彼此交換。

2、加強資本開闢工作的實效性。我們覺得傳授資本開闢工作應始終以輕巧易學、形象活潑為主旨,在思慮課件資本科學性和高雅性的前提下,還應富裕思慮其伶俐性和適用性,加大內容充裕、操縱輕巧、易學易懂的小型課件的開闢力度,如許既能進一步富裕資本存量,又可以相對低落開闢本錢。

3、加大對資本開闢的資金投入。傳授資本開闢、利用是農村長途教誨的一項根本性工作,本身難以獲得直接的經濟收益,要想使這項工作長期展開下去,必要的經費贊成必不可少,要像遠教站點構築一樣,加強其開闢資金的兼顧安排,為其供給靠得住的保險。

【第5篇】對尤寨山創新山區綜合開發方式的調查報告

尤寨山位於平陰縣孝直鎮西部山區,山場總面積5000餘畝。2002年,以尤寨山為依託,由兩個大户帶頭承包,並吸引部分社會資金組建的開發主體――尤寨山莊正式註冊掛牌,公司按照“股份制聯合,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模式,通過兩年多的建設運營,實現了自然資源保護與開發的統一,公司效益與農民增收的雙贏,為市場經濟條件下搞好山區開發闖出了新的路子。

一、實行大户帶動,靠優質市場資源盤活山區閒置資源。

山區綜合開發是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但是由於在開發機制、模式等方面創新不夠,資金、技術投入不足,山區開發的潛力和效益遠遠沒有顯現出來。一方面大量山區資源被閒置沉澱,農民增收緩慢,山區面貌無法得到根本改觀。另一方面,人多地少的矛盾不能有效緩解。對此,孝直鎮黨委、政府和縣土管部門通過深入調研,總結以往開發的經驗做法,確定引導和調動大户參與山區開發,靠優質的市場資源激活和帶動閒置資源。他們制定了税收、荒山拍賣承包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鼓勵當地的養雞大户於普才、餐飲大户趙立安牽頭,採取逐年交納的形式,向山場的集體所有者孔莊村交納3.5萬元承包費175萬元,買斷了尤寨山50年的使用權進行規模經營。兩年的時間,這兩個大户在畜禽飼養、餐飲經營、綜合開發、市場經營等方面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目前已投入資200多萬元,放養了2萬多隻雞、兔,栽植了1萬多株經濟林木,並興建了集餐飲、住宿、承接會議為一體的尤寨山賓館,綜合開發的成效初步顯現。

二、實行股份合作和市場化運作,靠市場機制推進山區綜合開發。

尤寨山莊從成立初始就大膽創新開發經營機制,着力探索成立公司制企業進行山區開發的模式。他們在認真研究新時期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學習關於公司制農業企業的有關知識,組織有關人員外出參觀學習的基礎上,利用豐富的資源優勢和自身的市場優勢,積極向社會募股籌資,先後吸引104人的214萬元股資,成立了股份制公司――尤寨山莊。公司由大户於普才和趙立安分別出任董事長和總經理,其他投資者作為股東,並按照公司《章程》和現代企業制度,選舉產生了董事會和監事會,分別制定了經營、管理、銷售、技術、生產等各項企業運營制度以及分配製度,採取聯合承包、股份合作、公司運營的模式進行經營,產權明晰,責、權、利明確,有效地保證了公司的規範化發展。

三、實行規模經營和特色開發,促進山區開發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立足於發展旅遊觀光農業,他們聘請規劃、城建、園林等部門對尤寨山進行了詳細的規劃設計。按照“分區明確,重點突出”的原則,實施封閉管理、綜合開發,努力做到“三個結合”,抓好五個方面的規劃建設。

三個結合,即規劃建設與土地整理相結合,與全縣山區綜合開發治理相結合,與山區羣眾脱貧致富奔小康相結合。

五個方面的規劃建設:

一是尤寨遺址旅遊觀光區。對歷史古蹟隋唐瓦崗寨尤俊達之女尤三姐所建山寨,重點加以修復改造,搞好七眼古井的開挖整理,修築井台,通過刻碑立傳等記載歷史典故。所建亭台、賓館及其他設施注重與旅遊景觀結合,建設旅遊觀光區。

二是特色養殖區。利用尤寨山古柏密集、花草茂盛的優勢,合理規劃建設了山雞養殖區、野兔養殖區、肉食鴿放養區和狩獵區。三是經濟林種植區。按照“宜林則林、宜果則果”的原則,在水源條件較好的地塊大搞林果生產,引進栽植了中華壽桃、金太陽杏、冬棗、日本甜柿等特色優質果樹品種和五穀雜糧、野菜等綠色無公害食品,滿足現代人崇尚綠色環保、健康生活的需要。同時,沿環山路栽植玫瑰、月季、銀杏、杜鵑等觀賞植物,美化淨化環境。

四是辦公休閒娛樂區。在尤寨峯建設了集辦公、小型會議室、休閒娛樂、餐飲服務為一體的尤寨山賓館,在其兩側依託山體規劃建設獨院式賓館,同時配備停車場、觀景亭等設施。在西山規劃建設檔次較高的別墅式住宅,供遊客休閒居住。結合自然山勢,建設“日潭”和“月潭”兩處小型水庫,使泉庫相連,增添靈氣。

五是搞好駐村規劃建設。根據駐村村民居住凌亂、街道高低不平、彎曲不直,村居建設年久失修,居住條件較差的現狀,統一規劃用地,對村莊實施整體搬遷,將原村址建設成為“農家樂”式旅遊景點,努力把尤寨山流域建成一個集休閒娛樂、種植養殖、餐飲服務為一體的現代農村旅遊觀光區。尤寨山開發項目總投資2000萬元,現已完成投資800多萬元,開發面積4000畝,其中荒山面積3500畝。建設了150千伏安變電室兩處,砌壘圍牆、焊接鐵絲網40000米,修通並硬化環山路9000米,新打機井2眼,建成兩座小型水庫,鋪設節水管道18000米,目前硬件設施基本完善。

開發申報了“尤寨山”牌山雞、山兔、肉鴿等食品商標,打響了綠色無公害食品品牌和綠色餐飲品牌,餐飲和種養業收入累計達500多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增加了村集體收入,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尤寨山莊所在的孝直鎮孔莊村是一個只有80户、280口人的小山村,過去不僅不能從山上得到一分錢,每年還需支付山林看護費4000多元。整體出包開發後,村集體年淨收入3.5萬元。同時,全村近200名勞力基本都在山莊打工,每年勞動報酬在30萬元以上,户均3750多元,加快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和農民奔康致富步伐。

二是有效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促進了山區面貌大改觀。他們不僅實行山水林田路電等綜合治理,同時還鋪開了駐地村老村改造和新村建設,實施整體搬遷,所在山區面貌將得到徹底改變。

三是探索出了山區開發的新路子,從根本上解決了山區開發中遇到的機制、資金、技術、市場等諸多方面的問題,為今後在更大範圍、更大規模上進行山區開發、農業綜合開發提供了有益借鑑。

【第6篇】税務分局集體土地開發的建設調查工作報告

根據市局工作佈置,為進一步調查瞭解紅山地區集體土地開發建設情況和納税情況,我局於2022年11月對全區範圍內自1997年立項的集體土地開發項目進行了全面調查.現將調查主要情況彙報如下:

一、調查總體情況:

經調查,全區自1997年立項的集體土地開發項目21個,截止調查結束工程已完工13個,計劃投資額200072萬元,已實際完成投資額220692萬元,實際佔地面積和實際建築面積分別為1205798.4平方米、1523972.88平方米,截止調查結束已銷售面積577519.87平方米,實現銷售收入65643.65萬元,其中6個項目已申報納税1752.29萬元。

二、具體調查內容:

1、開發形式:主要開發形式以村鎮或村鎮成立的開發企業開發建設為主,其中村鎮委託外來開發企業開發的項目有6個.

2、開發項目的審批情況:集體土地開發均通過區計劃與經濟委員會批准,項目主要是“農民中心村復建房”、“××項目配套生活區”、“××項目配套設施”以及“農村老師集資建房”名義立項。

3、開發項目的土地來源,經調查,調查的21個項目大部分是集體土地,其中八卦洲有69畝地塊為二橋拆遷安置的國有土地,其他均為集體土地開發建設,未按規定徵為國有。根據南京市集體土地房地產開發遺留問題處置工作小組2022年4號文件規定,紅山區部分通過審查2個項目,整體通過審查10個項目,可以補辦規劃手續。

4、房屋銷售對象:經調查,目前調查21個項目,立項以安置本地農民為主,目前從實際情況來看,銷售對象均有非當地農民,非當地農民銷售大約佔60%,有的項目銷售對象都是非當地農民。

5、開發單位資質:經調查,具體開發單位具備開發資質的有5個項目,其餘均是以村鎮或村鎮企業名義開發建設,不具備房地產開發資質。

6、領取銷售許可證情況:目前21個項目均未領取銷售許可證。

7、能否辦理土地使用權證和房屋產權證。目前根據南京市集體土地房地產開發遺留問題處置工作小組2022年4號文件規定,紅山區部分通過審查2個項目,整體通過審查10個項目,可以補辦規劃手續,補辦手續後可以為購房者辦理相應的土地使用權證和房屋產權證,其他項目無法辦理“兩證”。

8、銷售收入和申報納税情況。目前21個項目已實現銷售收入65643.65萬元,已申報銷售收入35045.8萬元,繳納銷售不動產營業税1752.29萬元。

三、集體土地開發特點及存在問題

1、項目手續不規範,屬非法佔地、非法開發。

所有21個項目,均以““農民中心村復建房”、“××項目配套生活區”、“××項目配套設施”以及“農村老師集資建房”等名義,在區計經委立項。而實際使用用途中,真正的農民復建房僅佔40%左右,其餘均對外銷售。由於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續,近幾年來受到市國土部門的多次整改通知和處罰。

2、所謂“商品房”無合法證件。由於未取得合法手續,開發項目無《商品房銷售(預售)許可證》,因此無法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證”和“房屋產權證”。

3、佔用土地和實際建築面積均超過實際批准面積。

21個項目經區計經委批准的用地面積為119.83萬平方米,實際用地面積120.58平方米;批准建築面積141.13萬平方米,實際建築面積152.40萬平方米。

4、建設規模巨大。

最大的“興都花園”佔地6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0萬平方米,建設期從1997年一直到2022年跨越8個年頭,其次是“金山花苑”和“沁苑山莊”分別佔地1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

5、資金來源多渠道。

由於村委會只是農村自治組織,沒有大量的資金投入開發。因此大多采用吸收社會遊資進行開發。主要形式有三種:一是由村委會組織項目“指揮部”,開發收益由行政村享有,通過由項目建築單位墊資建設的方式,待房屋售出後再支付建築施工有關款項並給予一定的利息補償,如萬壽村的“沁苑山莊”和“金山花苑”;二是將土地賣給有資金實力的企業或個人,如“萬豐苑”收取土地款675萬元,“萬壽商貿中心”收取土地款240萬元;三是有行政村部分幹部投資成立一個經營實體,由該實體承包開發,如“興都花園”由興衞村的幹部和其他投資人共7人,投資成立“南京海派商貿有限責任公司”,上繳興衞村3.11億元取得65萬平方米的開發權。

6、税收收入流失嚴重。

以上21個項目,僅有6個項目按預收房款申報繳納營業税,其他項目均未繳納任何税收。以目前已收房款65643.65萬元計算,少繳營業税1529.89萬元。根據南京市集體土地房地產開發遺留問題處置工作小組2022年4號文件規定,紅山區部分或整體通過審查12個項目,如通過補辦手續,應繳納營業税為56180×5%=2809萬元。

四、有關税收徵管的建議

根據以上調查情況,我們認為:

1、從這些集體土地建房後對外銷售的行為來看,不管其行為是否符合《房地產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規範,其行為完全符合《營業税暫行條例》規定的 “銷售不動產”的“銷售建築物及其土地附着物”的徵税範圍。應當徵收營業税。

2、從納税主體看,銷售不動產的主體是企業(如“南京海派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等)或經濟組織(如“萬壽村委會”)。這些經濟實體發生應税行為,獲得應税收入,當然成為納税人。

3、從課税對象看,該建築物的不合法性沒有影響其對外出售而獲取經濟利益,因此,對納税主體銷售不合法的建築物而獲取的經濟收入徵税,也沒有改變其是否符合其他法律規範的性質。

因此,我們建議對該行為應該徵税,不僅應徵收“銷售不動產”營業税,而且應加強企業所得税的徵管(企業應在機構所在地繳納)。

以上情況,特此彙報。

【第7篇】全市開發區調查報告

開發區特指未被開發的地方,是具有經濟或人文環境潛力的地方。本文將介紹全市開發區調查報告。

全市開發區調查報告第:

為加快推進省精細化工基地建設,縣政協於5月上旬組織開展了加快精細化工基地建設專題調研。其間,調研組深入基地建設指揮部、烏江鎮政府,召開入園企業、被徵地行政村村民代表座談會,廣泛瞭解精細化工基地建設情況。在此基礎上,5月14日,組織召開了精細化工基地建設專題研討會,縣有關領導,縣直有關單位負責人蔘加了研討會,大家圍繞精細化工基地建設中的深層次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討。現將有關情況綜合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建設精細化工基地是我縣實施東向發展戰略,承接東部化工產業轉移,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2022年,華星化工因發展壯大的需要,在烏江鎮石跋河地區建設了新的生產基地,將原廠區的車間逐步搬遷到新區。新區建成投產後,企業規模效益得到了迅速膨脹。縣委、縣政府看到了化工產業的發展潛力前景,決定以華星化工為依託在石跋河地區興建精細化工基地,並開展規劃編制、申報工作。2022年元月,省發改委批准同意了《省精細化工產業有機合成基地總體規劃》,規劃期限2022-2022年;明確了以農藥系列產品為龍頭,重點發展中間體化工產品、醫藥化工產品,同時發展高分子化工、基礎化工等產品;規劃總投資116億元,實現年產值188億元。總規劃面積10.42平方公里,近期啟動面積4.46平方公里。2022年初,省精細化工基地建設指揮部成立,全面啟動基地建設招商引資等工作。經過一年多來的建設,化工基地已初步建成,並顯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主要表現在:

(一)現代化的華星拔地而起。精細化工基地龍頭企業華星化工,規劃佔地面積3.5平方公里,設六大功能區,首期規劃建設1300畝,總投資9億元,建設7個項目及配套工程。2022年建成投產,當年銷售收入8.48億元、實現税收0.22億元,分別比2022年增長94%、27.3%。2022年,實現銷售收入14.4億元、實現税收1.1億元,比上年度增長70%、400%,佔全縣規模以上企業的30.9%、57.8%。綜合實力由全國化工行業第10位上升為第3位。為做大做強除草劑產業,華星化工與阿根廷阿丹諾公司共同出資設立星諾化工,昔日的兩個強勁競爭對手強強聯手,有望改變中國乃至世界農藥產業的競爭格局,對推進中國農藥行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期,華星化工出台了2022年投資計劃及五年發展規劃,規劃五年內新上項目12個,項目總投資44.17億元,用地2836畝,項目投產後可實現銷售收入138.89億元,利税17.6億元。現代化的華星化工園使企業又躍上一個更高更新的發展平台,成為公司發展新的增長點;華星化工園成為精細化工基地的園中園、特色園,成為帶動化工基地發展的強大動力。

(二)東部轉移企業紛至沓來。基地建設短短的一年時間,已有12家化工企業入駐,其中建成企業3家、在建企業4家、簽約企業5家,在談待簽約項目13家。入駐的企業不是簡單的數量集中空間轉移,而是在轉移中促進產業升級,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凝聚產業效益。項目整體來看,均具有較大的投資規模,平均投資達5000萬元以上,其中億元以上項目5個;較高的財政貢獻率,項目建成投產後,年平均銷售收入達1億元,其中10萬噸三氯化磷項目年銷售收入就達4.5億元;外向度較高,項目出口額佔企業銷售收入的50%左右;科技含量較高,大都與高校科研院所有良好的合作關係,有自主研發的主導產品,有較為穩定的銷售市場。可以説,精細化工基地必將成為我縣經濟新的增長點。

(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我國精細化工產業發展經歷了從無序的滿山放羊到高效益的產業園區集中發展時期。配套的基礎設施是發展基地建設的前提,經過烏江鎮、精細化工基地建設指揮部的共同努力,已完成徵地面積3200餘畝,基地內日處理2.8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已投入運行,日供水5萬噸的自來水廠即將擴建到位,年處理1萬噸的固廢焚燒爐運行正常,1000噸泊位的化工專用碼頭已完成規劃設計環評等前期準備工作,3.5公里的基地主幹道路正在施工,啟動區管網工程已開始招標,拆遷安置房已正式開工建設。預計到10月底,化工基地基礎設施公用工程能基本滿足入駐企業生產需要。

(四)綜合優勢日益顯示。從承接產業轉移化工基地建設所遵循的原則要求來看,精細化工基地完全具備承接化工產業轉移化工基地建設所必備的基本原則內在要求。它靠近長江,有足夠化工生產所需的水源;擁有便捷的水陸交通運輸條件;擁有開闊的土地可供化工企業適度污染排放的環境容量、較強的自淨納污水域。基地還擁有一系列獨特優勢。合法身份逐步完備。隨着東部地區的快速發展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東部發達地區精細化工企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東部地區也相繼出台了化工產業政策法規,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鼓勵加速化工產業轉移。在此形勢下,擁有一個精細化工基地的合法身份,對於主動承接東部化工產業,進而躍上與東部地區互動發展的新平台至關重要。省精細化工基地於2022年獲得省發改委《化工基地總體規劃》批覆,成為全省唯一的省級精細化工產業基地;隨後,基地高起點地編制了《控制性詳細規劃》,通過了省諮詢工程研究院組織的專家評審;《環境影響報告書》通過了專家評審,並獲省環保局批准。大量的基礎工作,使化工基地合法的身份證逐步完備。政策機遇難得。國務院已同意我省啟動建設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化工基地位列其中,這是我省參與泛長三角區域合作的重要平台難得機遇。區位優勢獨特。化工基地位於縣烏江鎮石跋河地區,屬於南京一小時都市圈省會經濟圈的輻射範圍,與全國最大的化工要素市場化工科研人才集聚地南京市僅50公里。

合法的身份、獨特的優勢使省精細化工基地成為產業轉移中的理想選擇,在3月15日舉辦的精細化工基地招商推介會暨投資項目簽約儀式上,江蘇省四家企業落户該基地。儀式上,來自江蘇省常州市的張升先生説到,選擇精細化工基地是他在13次的深入考察調研基礎上,全面瞭解基地各方面情況,並與江蘇省的連雲港鹽城化工園進行反覆比較後的理性選擇。張先生髮自內心的話語是對我縣精細化工基地綜合優勢的充分肯定,也説明了我縣的精細化工基地已經成為承接東部化工產業轉移的有效平台。

二、化工基地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看到化工基地快速發展遠大前景的同時,我們也感覺到基地在發展中存在着不少困惑難題:

(一)徵地拆遷滿足不了基地的用地需求。在基地總體規劃中,近期建設面積4.46平方公里,至2022年底共徵地3200畝,其中華星化工一期佔地1500畝,可用的僅1700畝,已經不能滿足簽約項目用地需求。加之,徵地範圍內部分地勢高的土地沒有完全徵下來,致使已徵的部分土地沒法進行平整,影響一些簽約項目公用工程開工建設。也就是説目前基地處於無地可用狀況,更談不上下一步的發展用地。

(二)華星化工與承接轉移企業的矛盾。應該説,沒有華星的發展壯大,就不會有化工基地的動意、啟動急劇膨脹。然而,隨着發展,扶持服務基地的龍頭企業華星化工與承接東部化工產業轉移,吸納外來企業入園的諸多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把華星化工的基礎設施、項目用地、發展規劃與基地發展協調合拍,努力做到基地扶持服務於華星化工的膨脹發展,華星化工帶動促進基地的健康快速發展,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

(三)基地綜合服務能力不強。化工基地建設的專業性、複雜性,賦予基地具體而繁雜的管理服務職能,這些職能僅靠由幾個抽調人員組成的臨時性化工基地建設指揮部是無法承受的。基地獨立的融資平台尚未形成,只能依靠財政投入,而縣級財政狀況是無法滿足基地巨大的資金需求。基地沒有獨立的污水處理廠自來水廠等公共設施,目前只能通過縣政府出面與華星公司簽訂協議,由華星公司按市場價格為入駐企業提供相應的給水、污水處理服務,這隻能是一種權宜之計,作為發展中的華星化工隨着自身的迅猛發展,能否從市場化的角度一如既往地提供服務,並承擔相應的後續責任,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三、加快化工基地建設的建議

進一步加快基地建設步伐,使化工基地早日實現大發展、大飛躍,更好地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是我縣實現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為此建議:

(一)統一認識,加大化工基地建設力度。面對當前難得的政策優勢、良好的發展機遇,我們要進一步統一認識、堅定信心,全縣上下進一步樹立起近期看化工、遠期看港口的發展理念,將化工基地建設作為我縣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來培育,切實做到舉全縣之力,培育發展精細化工基地,儘快提高精細化工基地的產業規模承載能力。

(二)積極探索政府引導下的市場化運行機制。要注重引導社會資源,遵循市場規律,建設好精細化工基地。要明確華星化工在基地中的龍頭帶動作用,進一步支持華星大發展、快發展,要着重圍繞華星新的投資計劃五年發展規劃,組織專門班子,協助做好項目申報、後勤保障等工作,確保投資計劃有序推進。要進一步明確精細化工基地發展思路,鼓勵華星化工利用自身優勢,吸引東部轉移企業入駐基地,注重選擇與華星化工產業關聯度強的企業入駐基地,努力延長加粗產業鏈,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三)加大徵地力度,滿足基地發展需求。要不斷強化徵地力量,明確拆遷責任主體,拿出兩區徵地拆遷力度,開展精細化工基地二期徵地拆遷工作,必要時可從縣直機關抽調骨幹人員富有徵地工作經驗的同志參與到此項工作中,確保按時按量完成徵地拆遷任務,再也不能出現項目等地的現象。基地要認真籌劃未來的發展,積極向上爭取用地指標,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適時啟動中期建設,為今後的發展預留下充裕的空間。

(四)不斷完善規劃,增強基地綜合配套能力。化工基地建設是一項系統而複雜的工程,要堅持以科學規劃為龍頭,注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不斷完善規劃,既注重生產區的建設,又注重生活區的規劃,超前做好基地佈局。要積極探索化工基地綜合配套設施建設運營的良性模式,鼓勵國內外投資者來化工基地投資建設公用基礎設施,通過有償運營作為投資回報,不斷增強基地綜合配套能力。

(五)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服務功能。要進一步發揮精細化工基地建設領導組的統籌協調功能,比照縣經濟開發區的管理模式,建立起具有化工基地特色,適合化工基地發展的高效能、高規格、高質量的管理機構,在融資、規劃建設、協調服務上開展工作。要研究利用好政策,處理好依法依規靈活變通的關係,相關職能部門要摒棄部門利益,做到少説不行、多研究怎麼行;少説不能辦、多研究怎麼辦,在土地證辦理、建築規劃許可證發放、環境評價、安全評估、税票開具等程序上提供優質服務。縣政府要在適當時機,為入駐企業設立一站式服務,使環境優化年活動落到實處。

全市開發區調查報告第:

一、宣城市開發園區基本情況

宣城市現有省級經濟開發區13個(含籌建),其中:國家核准的省級經濟開發區4個,分別為宣城經濟開發區、宣州經濟開發區、寧國經濟開發區和廣德經濟開發區,核准面積14.22平方公里;省政府批准籌建的省級經濟開發區9個,分別為郎溪經濟開發區、涇縣經濟開發區、績溪生態工業園區、旌德經濟開發區、宣

州狸橋經濟開發區、寧國港口生態工業園區、郎溪十字經濟開發區、廣德新杭經濟開發區、涇縣雲嶺經濟開發區,9個籌建省級經濟開發區批准規劃面積69.96平方公里。

近年來,宣城市搶抓機遇、先行先試,以打造開發區載體建設為抓手,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突破口,努力把區位轉化為優勢,把後發彰顯為先行,承接產業轉移取得顯著成效,開發園區建設各具特色,如火如荼,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全市13個省級開發區(含籌建)實現工業增加值125.66億元,佔全市43.5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74.98億元,佔全市37.65%;完成財政收入30.76億元,佔全市36.3%。

(一)承接產業轉移的主要做法

在實地參觀和座談中,宣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開發區發展,不斷創新承接產業轉移的新方法、好做法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具體可以概括為六新:

1.出台承接產業轉移新政策。

在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政策意見》基礎上,宣城市制定了含金量較高、操作性較強的《關於促進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政策意見》40條。其中:市本級產業投資專項基金2億元已基本到位,運作方案正在擬定;企業運營應急互助資金3000萬元也已基本到位。市財政從起連續6年每年投入不少於1億元的專項資金用於市開發區建設。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快飛地經濟發展的意見》,積極探索發展飛地經濟。廣德縣還出台了《廣德縣承接產業轉移加快發展二十條》、《廣德縣加快新型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獎勵扶持辦法》、《廣德縣pcb產業園發展扶持政策》。郎溪縣用足用活省示範區建設40條政策,充分運用先行先試權,結合該縣實際,分產業、分行業制定優惠扶持政策,強化政策引導和產業導向。

2.突出集羣補鏈招商新方法。

在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宣城市注重產業鏈招商,集羣式承接,多措並舉促進產業集聚。一是補鏈配套招商。在全面分析本地主導產業上下游及其關鍵環節的基礎上,編制產業需求目錄,開展針對性招商,促進產業集聚。二是委託合作招商。通過委託商會、工商聯、龍頭企業等,採取定向招商、駐點招商等形式,利用客商的人脈資源等承接產業集羣。三是園區合作共建。先後建立了宣城玉環機電產業園、郎溪經都產業園等合作共建園區,整體承接對方產業集羣。四是設立專項資金。市國投公司、希達公司(國有獨資)各出資1-2億元,專門用於宣城開發區重大產業項目的跟進投資。郎溪縣按照四個招商、三個緊盯、五個不招的總體思路,把整體對接、集羣承接作為重點用力方向,主攻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大力度開展集羣式招商,注重產業鏈招商,推動和實現平行轉移和反梯度轉移,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年新引進項目678個,實際到位內資115億元,增長114%。其中億元以上項目82個。落户十字經濟開發區、總投資273億元的郎溪(中國)經都產業園一期已動工建設。

3.打造承接產業轉移新載體。

以園區建設推進年活動為抓手,全力主攻園區建設,提高園區配套承載能力。,省政府批准宣城市籌建了5家省級經濟開發區。根據示範區建設的總體要求,該市把拓展發展空間、優化佈局和提升產業層次作為承接產業轉移的首要任務,全力推進區域空間規劃和產業規劃的編制。宣城市高起點規劃了總面積63平方公里(起步區近15平方公里)的《宣城市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園區規劃》,現已上報省政府待批。目前,宣城市承接平台建設速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見效快。開發區內道路框架全面拉開,路網基本形成,基本實現七通一平。區內功能配套齊全,居住、購物、賓館均以較高標準定位建設。供水、供電、天然氣、污水處理等配套設施建設進展快,承接產業轉移載體建設步伐加快。

4.產業集聚效應顯現新雛形。

通過設立產業投資專項資金,制定產業發展戰略規劃和產業發展目錄等做法,引導承接產業向開發區集聚。在產業導向上,壯大傳統支柱產業與發展培育新興產業並舉,各開發區產業集聚效應初顯。宣城經濟開發區初步形成了汽車零部件、醫藥、光電、新型建材為主導產業的產業體系;宣州經濟開發區初步形成了紡織服裝、機械裝備製造、農產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精細化工等主導產業;郎溪經濟開發區重點圍繞金屬壓延、裝備製造、電力電子、輕工紡織、農副產品深加工五大主導產業發展產業集羣; 廣德經濟開發區突出發展機械製造、信息電子主導產業,做強做精新型材料、光氣醫藥骨幹產業,優化提升輕紡、農產品加工傳統產業,培育扶持新能源、節能環保新興產業。

5.制定資源節約和環保新舉措。

一是嚴把產業准入關。嚴禁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後生產能力和兩高一資項目進入園區。全面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啟動了節能評估審

查制度,對承接項目的審核嚴格做好水資源論證、職業病危害評價等工作,加強承接產業的環境跟蹤監測。二是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堅持集約和節約用地政策,科學規劃、系統整合、合理利用開發區土地資源。在土地利用上,廣德縣制定出台了《關於促進開發區土地集約增效的若干規定》,切實把好用地審核和項目准入關,做到一次性規劃、分期用地。對多層標準廠房建設給予財政補貼,提高土地投資強度和用地密度。郎溪縣建立項目入園會審制度,制定促進工業園區項目集約節約用地暫行規定,分類確定各園區項目入園標準,明確對5000萬元以下單體項目不再單獨供地,綜合考量項目投資強度、產出率、建築密度、容積率、税收貢獻等指標。

6.破解要素瓶頸有了新突破。

強化要素保障,破解承接產業轉移的瓶頸制約。着力打造五個平台,即:集約式用地平台,用足用活土地置換、增減掛鈎和未利用地的政策,挖潛盤活土地存量。嚴格用地准入條件,嚴把投資強度、税收產出率等指標關口,確保集約節約用地。穩固人力資源平台,大力開展萬人培訓、萬人引進、萬人迴歸三個萬人計劃,千方百計保障企業用工需求。無縫對接基礎設施平台,全力推進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建設,溧廣高速郎溪段建設前期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連接三區的快速通道即將建成通車。多贏融資平台,加強政銀企合作,大力引進發展各類金融機構,優化融資平台,多家村鎮銀行掛牌營運,數家小額信貸公司先後落户。一流服務平台,進一步加強幹部作風和機關效能建設,深化行政審批權相對集中改革,推行全程幫辦代理服務,全力塑造服務優、環境好、效率高的優質服務新形象。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與不足

一是要素制約嚴重。土地:開發區的核準面積普遍較小,絕大部分都存在區外開發的現實和需求,亟待擴區。同時,土地報批時間長、報批費用高等問題比較突出。資金:融資渠道不寬,建設資金嚴重不足,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企業流動資金嚴重缺乏。人力資源:不僅高層次的管理、業務人才匱乏,一般用工也存在招工難的問題。二是產業結構趨同。開發區主導產業面廣,核心企業不強,創新研發能力薄弱,產業鏈條不長。各開發區各自為陣,產業結構趨同,園區特色不明顯。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起步較晚,發展緩慢,競爭力不強。三是配套服務欠缺。金融、物流、研發、檢驗、海關、碼頭等現代服務業和配套設施需進一步完善。

二、宣城市合作共建園區的探索

宣城市與發達地區合作建園具有起步較早、合作模式多樣、合作效果實在等特點,已經與上海、江蘇、浙江等多個地區和開發區開展合作共建。目前,跨省域合作共建園區共有9個,其中,已開工建設的5個,分別為宣城市開發區玉環機電工業園、郎溪開發區無錫工業園、郎溪十字開發區經都產業園、寧國開發區醫療器械產業園、廣德開發區樂清電子科技園;已籤合作協議的4個,分別為宣城市開發區上海淀山湖工業城、宣州開發區梅氏產業園、郎溪開發區常州工業園、廣德開發區上海(閔行、松江、青浦)工業園。合作共建園區模式主要有5種:

1.宣城市開發區玉環機電工業園模式。

,宣城經濟開發區與浙江玉環汽摩配協會簽訂合作協議,規劃用地8000畝,一期項目用地畝,目前在建地塊實現六通一平,入園項目42個,在建項目20個,協議投資76.86億元。此外,宣城市開發區玉環機電工業園還進一步延伸發展空間,在宣州、寧國、涇縣開發區設立分園,各分園已陸續引進項目並落地建設。合作方式:集中規劃,委託招商,共同推進,財政獎補。開發區拿出一塊相對集中的土地統一規劃,負責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並給予合作入園的項目優惠的土地和税收政策。協會負責根據規劃定向組織玉環汽摩配行業的客商來投資,並協調和督促項目建設進度。入園項目需符合產業政策和投資密度要求,項目達產生效後,開發區按協議規定給予協會獎勵。效益分享:税收收益全歸開發區。開發區按入園項目的固定資產投資額的一定比例,結合其建設進度,對協會撥付招商經費,對項目按投資協議約定分年度撥付一定的財政補助。經濟數據統計均計入宣城經濟開發區。合作園區對入園項目採取總部經濟、異地生產、統一經營的方式,消除了轉出地政府對產業空心化、地方税收減少等問題的擔憂,實現了兩地(宣城、玉環)三方(轉出地政府、承接地政府、轉出企業)的共贏。

2.郎溪開發區無錫工業園模式。

該工業園是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10月,郎溪縣政府與無錫濱湖區一批特種裝備製造企業簽訂整體轉移投資協議。動工建設,重點引進江蘇無錫投資客商,總體規劃用地1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超過畝,目前共簽約項目563個,其中科技含量高的億元項目61個,在建項目228個,分7批舉行了集中開工儀式,其中,主體工程在建的億元重點項目105個。從入園項目類別和投資體量看,在未來的35年時間內,將進一步建成國內特種設備製造行業重要的專業化生產、研發基地。投資1000萬元的安徽省質量技術檢驗檢測中心郎溪分中心即將建成,合工大(郎溪)特種設備研究院已經成立,金屬表面處理中心項目正抓緊引進,園區可以面向行業就地提供產品研發、表面處理、性能檢測、人員培訓等公共配套服務。合作方式:商會搭橋,駐點招商,一事一議。成立了郎溪縣無錫商會,商會在無錫相關產業企業推介和引薦,郎溪縣駐點,共同招商。對入園的重大項目實行一事一議。效益分享:給予商會引薦人物質獎勵,通過郎溪縣產業引導基金獎勵來郎投資企業。

3.郎溪十字開發區經都產業園模式。

11月,正式簽約落户郎溪十字經濟開發區,產業園由郎溪縣政府、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管委會和鴻翔控股集團三方合作成立。一期規劃面積1畝,其中起步區4300畝,已平整土地約1500畝左右,一期規劃範圍內五縱六橫32.2公里主幹道全部開工建設,經編園區11個專項規劃正在評審之中。招商引資成果顯著。2022年1月18日,一次性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1個,協議資金52.3億元,意向投資項目95個,投資額143億元。今年上半年力爭已簽約21個項目開工建設。2022年,產業園計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億元,力爭達到35億元,啟動經編織造區、後整理配套區、輕工製造區、倉儲物流區等四個組團建設,建成電、燃氣、水處理中心、熱電廠等主要配套項目。合作方式:共創共建,效益共享。郎溪縣政府負責行政管理及審批事項,海寧經編產業園負責產業轉移、服務平台支撐以及產業鏈拓展,浙江鴻翔控股集團成立了經都產業園投資開發公司,負責園區規劃設計、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等工作。採取三方合作、分工明確、多元投資、市場運作模式合作共建園區。既有合作雙方政府層面的合作,又引進實體企業參與投資建設和招商管理。效益分享:郎溪方對該投資開發公司從營業年度起繳納的營業税、增值税、企業所得税等地方留成部分實行五免五減半。入園企業優惠政策執行郎溪方當年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經濟指標計入本地。

4.寧國開發區醫療器械產業園模式。

寧國開發區醫療器械產業園是由蘇商國際醫械聯合總會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聯合組建的安徽蘇科醫療器械產業園有限公司與寧國經濟開發區合作舉辦的,簽訂合作協議,總體規劃用地6000畝,在建項目用地4800畝,總投資53億元,計劃5年建設完成。目前園區已完成廠房建設6萬平方米,簽訂入園項目17個,意向項目38個。科海醫用耗材、蘇瑞消毒、蘇曼信諾、諾曼榮、瑞斯邁、紅樓夢旅遊用品等項目主體工程在建,部分廠房已竣工;沁海金屬、沃爾曼生物科技、寶盈生物農藥、津橋醫用包裝等項目在辦理規劃設計工作,年內開工建設。合作方式:組建公司、委託招商、土地轉供。由武漢蘇商工業園投資公司出資在寧國市成立安徽蘇科醫療器械產業園有限公司,註冊資金5000萬元,安徽公司負責入園項目引進和項目服務,寧國開發區負責園區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並供地給安徽公司。重大項目實行一事一議。效益分享:對方享受招商獎勵,入園企業(項目)獨立享受相應的土地、税務優惠政策。各項經濟指標計入本地。

5.廣德開發區樂清電子科技園模式。

6月10日,廣德經濟開發區與浙江省樂清市會創電子有限公司等七家企業簽定合作協議,佔地面積300畝,投資規模4.5億元,主要生產輕觸開關、插孔等產品。目前園區內七通一平基礎設施已到位,兩家企業已開工建設,其中一家已試生產,另有四家企業將於2022年4月開工建設;已到位資金1500萬元。合作模式:開發區按十三類工業用地價格出讓土地,並提供七通一平等建設條件,投資方負責科技園區內項目建設。效益分成:入園企業享受《廣德縣承接產業轉移加快發展二十條》及《中共廣德縣委廣德縣人民政府關於促進開發區土地集約增效的若干規定》等優惠政策。

三、借鑑推廣宣城開發區經驗

宣城市搶抓皖江示範區建設的歷史機遇、市屬開發區率先與長三角等發達地區合作共建區中園,大膽嘗試有效的合作共建園區模式,積極探索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為全省的示範區建設和開發區發展提供經驗和借鑑。宣城市的實踐有力地説明,創新是搶抓機遇、快速崛起,推動承接產業轉移的不竭動力;合作共建是深化長三角合作,加快承接產業轉移的有效方式;集約節約用地是有效承接產業轉移,促進園區科學發展的重要途徑。借鑑推廣宣城開發區經驗,加快承接產業轉移步伐,促進全省開發區又好又快發展,提出如下六點建議:

1.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

規劃是先導,堅持規劃先行。遵循市場規律,發揮政府的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持作用,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優化空間佈局,加快建設產業承接集中區、示範園區,集中力量辦好現有開發區。科學編制全省開發區十二五發展規劃,認真抓好示範區內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的實施,結合新設和擴區,認真做好擬申報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和產業規劃的指導及編制工作。通過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目錄,不斷優化園區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

2.大力促進開發區轉型升級。

研究制定促進全省開發區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以提高產出強度為核心的擴區補充規定和籌建開發區轉正標準,有序推動現有園區擴區升級,分期分批轉正籌建開發區,適當控制籌建開發區和鄉鎮產業集中區數量。鼓勵依託現有開發區設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促進產業承接與自主創新相融合。着力推進開發園區規範化、特色化、集約化,推動各類要素向園區集聚,實現園區項目集中、產業集聚、資源集約、功能集成。

3.支持和推進合作共建園區。

研究制定推進園區合作共建的實施意見和支持政策,打破行政區劃制約,創新合作方式,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機制,推進園區合作共建。鼓勵採取區中園、共管園、託管園和飛地經濟等多種模式,合作共建園區。協調推進宣城市與上海市利用白茅嶺監獄在郎溪縣、廣德縣境內的部分土地探索發展飛地經濟,建設皖滬合作產業示範園區。支持跨省域、跨市(縣)域、皖江與皖北地區合作共建園區,提高全省開發區整體競爭力。

4.推廣創新集羣式招商方式。

創新招商方式,推廣集羣式承接、補鏈式招商,努力提升產業層次。大力推行專業招商、專題招商、以商招商,堅持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相結合,結合重大項目招商,積極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的橋樑紐帶作用,搭建產業轉移促進平台。利用徽商大會、廣交會、高交會、西洽會及各類投資貿易會展,高水平策劃招商活動,努力提高招商引資實效。

5.

着力提高集約化發展水平。

嚴格開發區佈局的環保標準,實行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開發區的設立、擴區和改變區位選址必須符合主體功能區劃和環境保護要求。嚴格資源節約和環保準入門檻,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項目進入機制與退出機制。堅持集約節約利用土地,加強土地清理整合,盤活存量土地,推進多層標準廠房建設,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園區。

6.建立健全考評和體制機制。

研究制定全省開發區分類考核評價和評比表彰辦法,按皖江城市帶、皖北地區、皖南和大別山區三大區域分類制定考核評價指標。每年組織開展一次市縣開發區考核評價和評比表彰工作,評價結果作為開發區擴區、轉正、升級的重要依據,並納入政府考核目標管理。建立健全開發區環保和資源集約准入機制、合作共建園區的利用共享機制、人才引進、使用和服務保障機制、公共平台和配套服務跟進機制、資金和融資支持機制和分類考核評價激勵機制,促進全省開發區加快發展。

全市開發區調查報告第:

隨着一江兩岸協調發展戰略的全面推進,特別是以、為基礎組建鄭蒲港新區,以及烏江工業園與慈湖高新區合作共建機制的形成推進,縣經濟開發區已成為縣未來工業經濟發展的決定性載體,承擔着發展工業、集聚產業、拉動財税的核心任務。為加快開發區發展,使之儘快成為我縣工業經濟的主要支撐點,縣政協組織開展了專題調研,並赴、、三地經濟開發區進行考察,學習先進,借鑑經驗,現將調研情況綜合報告如下。

一、考察情況及周邊園區的特點與經驗

本次考察的3個開發區,開發區起步較早,設立於2000年底,與我縣開發區同時獲批,開發區創建於2022年3月。從目前現狀發展態勢來看,、開發區已步入發展的快車道,位居全省前列;開發區發展較快、特色明顯。對比三個開發區,給我們的最大感覺是差距壓力。

縣與三地開發區的主要指標對比(2022年度)

(一)支持保障持續有力。三市縣高度重視經濟開發區工作,把開發區作為本地工業經濟的重要增長極、承接轉移的中心集聚點、對外開放的主要突破口,先後出台了加強推進開發區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的相關文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政策保障體系,明確了開發區的產業定位、發展規劃,並在財政税收、土地供給等一系列方面給予傾斜,為開發區自我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黨政領導在開發區建設中投入大量精力,在事關開發區發展問題上親力親為,積極協調解決相關發展難題。如市由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常年聯繫開發區,市紀委書記任開發區政委,並自2022年起實施5次開發區建設大會戰,實現了園區規模拓展、基礎設施基本配套、項目承載能力增強的目標。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定期調度開發區工作,召集相關部門現場辦公,為開發區加快發展提供了重要前提保證。

(二)體制機制運行順暢。在財政體制上,三地開發區均實行一級財政體制,其中、還設立了園區財政金庫,規定開發區規劃範圍內土地出讓金地方財政實得全部反哺開發區用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園區企業税收全部納入工業園金庫,為開發區自我滾動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在投融資體制上,三地開發區都擁有自己的建設投資公司,將土地收儲、資產收購、基礎設施投入、標準化廠房建設等全部納入建設投資公司操作;積極同銀行部門暢通融資渠道,為開發區建設融資,為園區內企業融資提供擔保。如開發區設立了轉貸應急資金,先後為100多家企業調度資金4億多元,並全部安全收回。在管理體制上,各地着力創新開發區管理模式,為開發區的發展創造條件。如開發區所在地辦事處主要領導在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兼職,對市直有關部門派駐開發區機構實行雙重領導;縣委、縣政府將園區所覆蓋的村社區劃歸開發區管理,有效避免了在土地徵遷、羣眾安置、社會管理工作上出現的推諉扯皮現象。在服務機制上,三地開發區實實在在地推行一站式服務體系,實現無障礙化服務。市將市項目服務中心委託開發區管理,對所有派駐機構實行雙重管理,其業務在開發區內獨立完成。開發區建立綠色通道,與縣行政服務中心實行並聯一站式審批制度,對因客觀原因確實不能在園區完成審批手續的,規定辦結時間。

(三)產業定位清晰明確。三個開發區都有特色鮮明的主導產業。開發區依託馬鋼,大力發展冶金壓延及機械製造加工產業。開發區圍繞本土傳統產業做文章,形成汽車橡膠零部件、耐磨鑄件、電子元器件三大主導產業,培育做強了中鼎集團等一批龍頭企業及上市公司。開發區針對建園初期產業定位不明確,入園企業雜亂的現象,重新梳理髮展思路,認真研究周邊城市的產業特點,結合自身鑄造產業優勢,確定了圍繞合肥、蕪湖兩個空調生產基地,發展製冷配件產業。目前製冷配件產業已落户億元以上項目7個,另有8家空調配件項目正在洽談之中。三地的做法讓我們深切體會到:產業定位不明確或大雜燴的園區不能得以快速發展且沒有持續生命力。

(四)注重完善配套功能。重視園區配套設施建設,對優化園區環境、提升園區服務功能極為重要。三個園區高度重視配套設施的規劃建設,開發區投資新建了2.3萬平米的職工公寓,配備了集體宿舍、夫妻宿舍、餐廳、浴室、超市、診所等,直接租賃給企業,有效解決了企業的實際困難。開發區建成了頗具規模的集餐飲、居住為一體的焦家大型綜合社區,開發了翠湖林居、家天下等商業小區,並順勢引入了一汽大眾、北京現代等7家汽車4s店,規劃了社區醫院、星級酒店、城市綜合體、傢俱建材專業大市場等一系列綜合配套項目。開發區組建眾益工業地產公司,啟動了工業廣場項目建設,並計劃建設15棟4層標準化廠房食堂、宿舍等配套設施。

二、我縣開發區現狀

我縣經濟開發區作為工業經濟的主戰場,通過六年時間的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已逐步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特別是近年來,隨着縣委、縣政府加大對開發區的支持力度,三聯泵業、電線電纜等本土企業的崛起,一批重點項目的入駐,快速拉動了開發區的發展步伐。2022年,開發區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同比增長20%、15%,5.4平方公里的框架已全部拉開,四縱五橫道路全部建成。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開發區還存在着產業定位不明、機制運行不暢、政策環境不優、發展空間受限等不足。面對差距以及周邊園區你追我趕的發展態勢,我們唯有創新理念、自增壓力、主動作為,走出一條富有縣特色、產業特徵鮮明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才能真正實現縣域經濟的大發展、快發展。

三、加快開發區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以規劃為引領,政策為支撐,夯實發展基礎

加快擴區工作。縣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縣經濟開發區將進行擴區工作。由於縣城市總體規劃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未調整修編結束,擴區工作難以啟動。建議由縣委、縣政府牽頭,成立強有力的擴區工作領導組,明確擴區工作步驟時間節點,統籌指導擴區工作。同時,開發區要對接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調整修編,着眼長遠、超前謀劃,儘快編制完善開發區發展規劃,儘快明確向哪發展、怎麼發展、發展什麼,並持之以恆實施,為建設佈局合理、環境優美的開發區提供有力保證。

強化政策支持。在財政體制上,重點明確收入劃分、財政收支基數、投融資等政策,建議重新核定現有的以前兩年收入平均數為基數的收入基數核定辦法,進一步完善現行的財政體制,明確界定開發區收入範圍支出責任;將三聯泵業等開發區重點企業税收收入給予一定比例的返還,用於開發區投入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企業發展;對經營性土地出讓金按既定比例及時撥付,緩解資金矛盾,降低融資成本;探索設立開發區一級金庫,並建立健全相應的監管機制,實現事權統一、責任明確。在土地使用上,將土地指標向開發區傾斜,注重以項目定指標,為開發區長遠發展預留用地空間。通過這一系列的政策,實實在在地把人權、財權、事權下放,為開發區自我滾動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提升管理水平。要盤活用人機制,建立企業化運作模式,實現扁平化管理,打破身份界限,將機關幹部原有身份保留,工資存入檔案,因事定崗定責,真正實現同崗同酬,全方位吸引人才。要建立績效考核制度,縣政府每年下達可考核、可執行的計劃任務、對開發區班子、內設機構工作人員設定考核內容,量化考核指標,落實獎懲制度,建設高效、務實、勤政的開發區管理團隊。要適時將園區所覆蓋的村社區劃歸開發區管理,建立開發區與行政區一體化管理模式,真正實行權責明確、權責統一,高效推動園區的開發與建設。

(二)明確產業定位,加強載體建設,增強總體實力

儘快明確主導產業。目前,開發區企業涵蓋泵閥製造、光電設備製造、運輸設備製造等行業,企業之間關聯度不大、銜接性不強、關聯交易不多,難以形成產業鏈條、膨脹產業規模。建議依據現實狀況產業發展基礎,深入調研,充分論證,明確園區產業定位,科學編制主導產業發展規劃,搭建主導產業與高等院校產學研合作平台,促進主導產業的形成發展。建議在發展我縣泵閥製造等傳統產業的同時,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進,做到在政策上重點扶持、管理上重點保護、服務上重點傾斜,全力支持企業做大做強,並不斷地延伸產業鏈,切實培育一批增強開發區總體經濟實力的企業。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投資模式。利用社會資金來承建園區基礎設施項目的bt投資方式,已越來越成為周邊各開發區首選的基礎設施建設模式,要本着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原則,按照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引進社會資金參與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達到共同開發、共同受益的目的。節約集約土地。要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對還有閒置土地的項目,鼓勵其增資擴模,實現無地招商,把土地空置率降到最低;要建立健全項目准入、管理、退出機制,穩步推進土地清理工作,盤活存量土地;要加快科技孵化器、公共設施的建設,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為一些科技水平高、經濟效益好但又不符合單獨供地標準的小微型科技創新企業提供創業平台,實現土地利用的集約化企業成本的最低化。

注重完善配套功能。要按照產城一體化的要求,不斷完善園區商貿、文化、娛樂、醫療、職工公寓、公共交通等配套設施,把開發區打造成為宜工宜商宜居的重要載體,避免企業重複建設,分散精力,消耗財力,粗放用地。

(三)以管理服務為抓手,創優發展環境,提升形象檔次

構建服務平台。加快一站式服務建設,真正打破審批過程中的部門利益、各自為政憑關係、靠臉面辦事現象。相關職能部門要賦予派出機構相應審批權限,派出人員接受本單位開發區的雙重管理考核,各項審批管理業務必須按照精簡、優化、限時原則,獨立完成並限時辦結。要按照招商引資承諾,取消對開發區企業收取基礎設施配套費(符合規劃要求的辦公面積)、人防異地建設費等縣內所有行政事業性收費搭車收費,真正實現園區工業項目零收費,打造誠信政府。職能部門要為企業真情服務,在法律政策範圍內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切實減少對企業任務式的、走過場式的檢查、調研,為企業生產運營提供良好的環境;對程序性的年審、年檢項目,由開發區協調相關部門,組織園區企業集中審批辦復。

提升服務層次。今天開發區的發展,已不能只滿足於為企業審批辦證、建設管理提供服務,而是要在企業投融資、用工平台等更高的層次提供服務。在企業融資上,應及時成立開發區建設投資公司,整合資產資源,盤活存量土地,建立開發區自己的融資擔保平台;協調專業銀行,用應收賬款、庫存產成品、機器設備、原材料等流動資產來作為抵押物為企業進行融資,並努力開拓企業新的融資渠道。在企業用工平台上,單獨依靠企業自主招工已不能適應形勢需求,建議由人社部門牽頭,開發區具體組織,加強同大中專院校以及勞務市場的聯繫協作,定期不定期召開專場招聘會,為企業解決用工難、人才難等問題。

【第8篇】關於牧區礦產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情況的調查報告

根據自治區發改委批准的調研計劃,我會組織自治區和有關盟市的老同志、老專家組成調研組,對我區牧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及生態環境保護情況進行了認真的調研。調研組自7月13日至9月28日,先後深入到錫林郭勒盟、呼倫貝爾市、阿拉善盟、鄂爾多斯市、包頭市、巴彥淖爾市的16個牧業旗開展了實地調查,廣泛聽取了當地有關部門和幹部羣眾及部分廠礦企業的意見。經過反覆討論研究,形成本調研報告。

一、我區礦產資源的開發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我區是礦產資源大區。在世界上已查明的140多種礦產中,我區已發現各類礦種135種,探明儲量的有83種,其中有5種位居全國第一,居全國前三位的有28種,有67種居全國第十位。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儲量佔全國90%以上,居世界之首,特別是煤炭資源十分豐富,遠景儲量7000多億噸,保有儲量2981.53億噸,居全國第一位。預測石油儲量2030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7903億立方米。可利用風能總功率1.01億千瓦,居全國首位。此外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以及建材、化工原料等非金屬礦產資源也非常豐富,潛在的經濟價值巨大。

奎年來,隨着西部大開發和“資源轉化戰略”的實施,全區各地加大了資源勘探和礦產開發的力度。通過政府投入、招商引資、信貸支持、企業及社會投資等,加快了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促進了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牧業生產化,帶動了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和交通、電力、信息等基礎設施的大幅提升,地方經濟實力和財政收入顯著增強,農牧民收入不斷提高,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昔日貧困落後的鄂爾多斯的崛起、錫林郭勒的騰飛,最能説明問題。這次我們通過對錫林浩特市、東、西烏旗、烏審旗、鄂托克旗、達茂旗等地的實地調研,無數典型和事實證明,礦產資源開發對拉動牧區經濟乃至全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概括地講,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礦產資源開發促進了牧區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和快速發展。長期以來,牧區以傳統的畜牧業為主,經濟結構單一,二、三產業非常薄弱;其次是經濟成分單一,基本是以牧民家庭承包經營為主。礦產資源的開發,不僅帶動了二、三產業迅速發展,而且引進了不少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民營經濟、股份制經濟,既為繁榮牧區經濟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和動力,也為農牧民就業和增收拓寬了渠道。去年,錫盟農牧民來自非農收入達到1840元,占人均純收入的三分之一;鄂爾多斯市農牧民人均收入7052元,其中非農收入超過農牧業收入。西烏旗三次產業比重由2022年的51:21:28轉變為去年的14:71:15,地方財政總收入達8億元 ,年均增長87%。據調研組調查,凡礦產資源富集、開發較好的牧業旗,現在工業經濟已成為地區的支柱產業,第二產業税收成為當地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牧區經濟型態和結構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

二是礦產資源開發增強了地方經濟實力,拉動了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建設,促進了教育、醫療、文化等社會事業的發展。烏審旗通過天然氣和煤炭的開發,推動了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由牧業大旗變成了工業大旗,去年財政收入達到12.5億元,今年可能會突破15億元。鄂爾多斯市預計今年gdp將達到2022億元、財政收入400億元、可用財力達180—190億元、城市居民收入可達2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可達8000元。地方經濟實力的增強,不僅加大了交通、電力、城市建設、教育、文化、衞生等方面的投入,而且對牧民上學、醫療、養老保險、移民安置和生產、生活等方面補貼標準大幅提高。西烏旗2022年以來,累計投入城市建設資金5.8億元,城鎮自來水普及率和集中供熱率分別達到96%和60%;累計投資公路建設13.6億元,完成省臼、縣際公路355公里,蘇木嘎查公路650公里,交通狀況有了根本改變。在這次調研中,各地城鄉面貌和羣眾生產、生活方式、精神面貌的鉅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是礦產資源開發為生態保護與建設提供有力支持。牧區旗市區為加快實施退牧還草等生態建設的步伐,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擴大禁牧休牧範圍,延長補貼期限。達茂旗為在全旗推行全面禁牧,每畝草場市旗政府補貼5元,僅這項支出每年達1.2億元。西烏旗為了支持牧民冬羔早出欄以減輕夏秋對草場壓力,對7月15日以前羔羊收購予以價外補貼,一年財政支出達2380多萬元。為了恢復和保護草原生態,減輕草場壓力,不少地方政府對轉移安置牧區人口和禁牧休牧輪牧等出台了許多優惠政策,如:解決移民住房、就業培訓、子女上學、社會保險等方面的政策優惠和資金補貼等。由於資源開發拉動了地方經濟快速發展、財力明顯增強,為牧民轉移、牧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提供了經濟保證,部分牧區草原生態得以修復、局部地區生態惡化趨勢得到有效控制和好轉。2022年鄂爾多斯市植被覆蓋度達到75%,而2022年僅不足30%;烏審旗植被覆蓋度達78%、森林覆蓋率達30.24%,而上世紀70年代僅不足7%。

四是牧區礦產資源開發推動了牧區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礦產資源的開發及現代工業的興起,對傳統的放牧畜牧業生產方式及廣大牧民的生活方式和傳統思想觀念是一個巨大的衝擊,使牧區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革。錫盟依託豐富的礦產資源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牧業產業化,以重點項目帶動基地建設、以基地建設帶動生產力佈局調整,充分發揮後發優勢,推動特色優勢產業和各類生產要素向城鎮和工業園區集聚。在工業經濟的強勁推動下,財政收入得到快速增長,2022年財政收入達51億元,僅投入“三農三牧”資金達11.3億元,是2022年的13倍,工業反哺農業能力明顯增強。2022年全盟城鎮化率達55%,較2022年提高12.7個百分點,城鎮經濟總量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88.1%。“三化”的快速推進,拓展了就業渠道為農牧民轉移創造了空間和條件,2022年以來,全盟穩定轉移農村牧區人口12萬人。

二、部分地區礦產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嚴重挑戰

在充分肯定礦產資源開發對促進牧區經濟社會發展巨大作用和歷史功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部分牧區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及可持續發展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如何切實做到開發與保護並重、發展與環境“雙贏”,是我區面臨的一個亟待研究解決的重大課題。在調研中我們瞭解到,目前有的地方在礦產資源開發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急功近利、低水平重複、盲目無序、一哄而上等問題,不僅破壞浪費了寶貴資源,而且引發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牧民意見多,潛在的風險大。特別是露天煤礦的開發,對生態環境影響尤為明顯,使本來十分敏感、脆弱的生態環境形勢更加嚴峻。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水資源緊缺的形勢日趨嚴重。乾旱少雨、水資源短缺是我區牧區生態環境最主要的制約因素,而大多數礦產資源開發耗水量都很大。我們在錫盟勝利煤田神華西一號礦區現場瞭解到,每天疏幹水外排2萬噸,據有關部門反映,錫林浩特西郊地下水位已明顯下降, 80米深井以前能抽半天水不幹,現在5—6分鐘就抽不出水來了。再如扎來諾爾煤礦是呼倫貝爾草原上百年老礦,由於長期、大量的疏幹排水破壞了地下水均衡系統的平衡,使開採層水質惡化,第四紀地層含水層普遍下降6—8米,礦區近一半居民用水緊張,而且礦區大量排放的礦井水、洗煤水、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嚴重污染了附近的河水、濕地和草原。牧區的礦產資源開發如何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並有利於草原的永續利用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個躲不過去的難題。

二是植被和生態環境受到影響。如:礦區及周圍草原植被破壞了,草原的固碳(或碳庫)功能大大降低;有些礦山剝離的表層土沒有分層分區堆放,堆土場沒有表層土覆蓋,對礦山採掘跡地復墾和植被恢復帶來極大困難;有的堆土場土質疏鬆,有的沒做邊坡沙障固定處理,有的堆土場沒有植被保護等,極易造成水土流失和風力侵蝕,形成新的沙塵源或流動沙丘。

三是導致區域大氣、土壤、水源等質量下降。有的礦區作業路面灑水降塵不到位,礦區上空塵土飛揚,再加上發電產生的大量粉煤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礦區大動力作業設備、車輛排放的尾氣,對大範圍空氣質量造成負面影響;礦產中含有的ca、mg、k、na等可溶性鹽分溶解於地表、水中,容易形成次生鹽鹼化,一些酸性、磁性、重金屬、放射性物質也對地表水、土壤和大氣造成污染。

四是改變了草原自然景觀和地質結構。有的礦山採掘區和堆土區不僅佔用了大量土地,破壞了大面積的草場和植被,而且不斷形成堆積上億到幾億立方的土山和上百米深的礦坑,使地貌及地質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有可能誘發泥石流、塌方、滑坡等地質災害。

五是部分地區“重開發,輕監管”,“重發展,輕環保”。目前有的地方已經進入煤、油、氣、有色金屬等全面推進、地上地下立體開發的階段,礦產資源開發已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任務。但礦產資源管理與環境保護監管工作的法規、政策、機構隊伍及工作條件、手段等與繁重的任務極不相稱;部分礦山企業對資源、環境保護缺乏自我約束機制,有的甚至拒絕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管;部分領導片面追求cdp,少數企業急功近利、追求超額利潤等,造成礦山開發中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被大打折扣,監督管理很不得力甚至缺失。如:自治區政府明令要求資源就地轉化率要達到50—60%,審批的礦山總體規劃設計也有就地加工轉化建設項目。但有的地方或企業往往以金融危機、資金短缺為由,只停留在賣原料階段。惠及地方和羣眾的生態保護、擴大就業、資源綜合利用等長遠效益受到損害。

從以上這些問題可以看出,牧區礦產資源開發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可大大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但如果處理不當,違背了自然規律、經濟規律,也會對草原生態環境保護、資源永續利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等造成嚴重危害。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要頭腦清醒、高度重視、趨利避害、因害設防、積極穩妥地處理好各種矛盾。要努力改變傳統工業所形成的價值觀念、生產方式和發展模式,促進牧區礦產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幾點建議

1、進一步提高對草原地區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正確處理礦產資源開發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關係。牧區草原是我區乃至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在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區草原地處北中温帶內陸地區,屬於半濕潤半乾旱氣候,降水少、蒸發強、風力大,海拔多在1000m以上,土層薄,植物羣落演替緩慢且相對穩定,草原生態系統十分脆弱。受到破壞很難恢復。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大規模的墾草種地,以及長期的超載過牧、亂採濫挖和無序開礦等,使廣袤的草原遭受重創。再加上近年來氣候的變化,草原沙化、退化、荒漠化面積逐漸擴大,生產力和承載力大幅度下降,一些昔日水草豐美的草原已向荒漠化演替。為了遏制草原生態嚴重惡化的態勢,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先後啟動了退耕還林、退牧退草、京津風沙源綜合治理等生態建設工程,投入了鉅額資金,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草原生態迅速惡化的趨勢才得以初步遏制。在這樣的背景和條件下,牧區開發礦產資源一定要認真貫徹生態保護優先的原則,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方針。對那些可能造成嚴重生態惡果的項目要堅決禁止開發,對可能造成環境影響的項目要實行限制性開發和保護性開發。我們要吸取世界上許多國家工業化過程中破壞生態環境的慘痛教訓,寧可犧牲一時的速度和效益,也不能破壞生態環境。決不能再走“先發展,後治理”、“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的老路。

2、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嚴格依據地域生態主體功能區的劃分對牧區礦產資源開發科學規劃,合理佈局。要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密度、發展潛力,以及基礎設施條件、環境保護監管能力和永續利用等因素,科學合理地確定和劃分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等四類主體功能區。對禁止開發的地區堅決“剎車”;對限制開發區要嚴格限制;對優化、重點開發區要突出重點、合理有序,不搞遍地開花,不籠統地 “有水快流”。要從法規、財税政策等宏觀調控的層面對不同地區實行區別對待。如,領導班子配備、區域績效評價和財政轉移支付等,不能讓以生態功能為主、為社會提供生態綠色公共產品地區的領導和羣眾“吃虧”;對確定的礦產資源開發的地區,要防止片面追求速度和效益,要鼓勵發展循環經濟、節約資源能源、節省土地,支持開發應用低碳技術,積極推進清潔生產、綠色經濟。對適宜開發區要嚴格規範開發秩序,對開發規模、開發強度、開發時效都要有明確規定,確保牧區礦產資源開發走科學、有序和持續發展的路子。

3、加強對引進企業的篩選和監管,提高企業和全社會的自律意識和環保責任。企業是礦產資源開發的主體,同時也承擔着礦區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責任和法定義務。目前我區東、中、西部的發展已列入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規劃,各地都在積極推進能源、重化工、礦產採選冶煉、建材等工業項目。對這些項目的建設、改造,特別是招商引資、引進企業必須認真篩選。除了企業的實力、水平、規模、誠信等條件外,要把企業的環保意識、能力和業績作為重要內容加以考察。嚴防那些重在佔土地、搶資源的企業和轉移落後生產力及“三高”的項目落户。

思想觀念是行為的基礎。要保護生態環境和合理開發資源,必須提高全社會的法制理念和環境意識。因此必須加強對全社會、特別是企業的環保法制宣傳教育,使企業遵紀守法、嚴格按照建設項目環評要求和“三同時”的原則,建立自我約束的內部體制和機制,全面認真地開展礦山環境保護,自覺接受當地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自治區應建立正常的環保信息網絡,定期通報生態環境質量測評情況。對錶現突出單位政府要給予表彰獎勵,對不達標企業通報批評、降低信用等級直至停產整頓。

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制建設、監管體系建設;國土、環保、草原等部門要切實負起對資源利用、生態環保的監管責任。嚴格監控和防治污染,加大對礦山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的監察力度;堅持以預防為主、生產與治理同步的原則。不治理、治理不達標即必要時賦予環保不達標一票否決權。

4、規範企業、地方、羣眾的利益關係,使礦產資源開發成果更多地惠及地方和牧民羣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逐步轉變城鄉。

【第9篇】水電產業開發工作的調查報告參考

我縣小水電資源豐富,縣委、縣政府特別是xxx書記等黨政領導對加快小水電開發十分關注和重視。為此,縣委辦、縣政府辦、縣水利局組成專題調查組,在 xxx副縣長帶領下,就全縣小水電產業發展進行了一次比較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先後調查了xx等4個鄉鎮的17家電站和縣水利局所屬的xx、xxx電站,考察了新化、桃源、汝城、桂東等地的小水電開發情況,到縣水利局、縣電力局、縣國税局、縣發展計劃物價局等單位瞭解了相關情況。結果表明:我縣小水電資源十分豐富,開發潛力巨大,但由於市場格局不利和政府主導不夠等原因,現有小水電企業效益低下,小水電開發進展緩慢。建議縣委、縣政府引起高度重視,明確思路,完善政策,規範管理,推動小水電產業快速有序高效發展。

現 狀

——資源豐富。我縣南北兩個方向相對資水河谷的高差很大,地形複雜多樣,境內溪河眾多。共有幹流長度大於5公里或集雨面積大於10平方公里的河流163 條,流域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98%。境內雨量充沛,由西往東自然坡降為27%,溪河徑流穩定,冬季不凍。特定的地理和氣候條件決定了我縣水能資源十分豐富。據縣水利局初步勘查統計,除xx電站外,全縣還有可開發水能資源43.71萬千瓦(其中資江干流22.5萬千瓦、支流21.21萬千瓦),比“湖南小水電開發第一縣”汝城縣的19.8萬千瓦多23.91萬千瓦,是桂東縣的2.24倍。全縣可建電站519處,年發電17.5億度。除已開發的2.2萬千瓦和即將建設的xx電站4.5萬千瓦外,尚有37萬千瓦沒有開發。我縣極為豐富的小水電資源受到上級行業主管部門和外界的高度關注,xx被視為水電資源開發的“處女地”。

?開發緩慢。1957年我縣在原東華鄉道觀村建成第一個小水電站,裝機12千瓦,小水電發展開始起步。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全縣出現小水電建設高潮,先後建成小水電站141處,總裝機188台22491千瓦。之後,我縣小水電開發基本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1994年以來的10年時間內沒有新建一處小水電站,開發總量僅為可開發量的5%。已經具備深度前期工作基礎的長塘羅溪電站、將軍壩後電站、南金枳木電站、仙溪山口電站、洞市梓樹坪電站、江南思賢溪電站、田莊華園電站等電源點也至今未能動工興建。在這10年裏,省內一些基礎比我縣弱,以前的開發速度比我縣慢的地方,小水電資源開發快速發展。新化縣在上世紀80年代末來我縣考察小水電發展情況之後,把小水電作為一大支柱產業來抓,10多年來新建電站46個,總裝機5萬千瓦,年發電量1.8億度,年創税收700多萬元。桂東縣是一個僅有14萬人口的山區縣,水能可開發量19萬千瓦,1998年以來新建已投產的電站61座,裝機6.65萬千瓦,是 1997年以前的7.4倍;在建小水電站54座,裝機4.13萬千瓦;XX年發、供、用三個環節提供税收3090萬元,佔全縣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與廣東、江西兩省交界的汝城縣,總人口36萬,已建成電站119座,裝機214台15.6萬千瓦,佔可開發量的78.8%,XX年產值過億元,實現税收和利潤3100萬元,佔全縣地方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我縣與汝城等四縣小水電資源開發情況比較

單 位 可開發量 已開發量 開發率

汝 城 19.80萬kw 15.60萬kw 78.8%

桂 東 19.10萬kw 7.54萬kw 39.5%

新 化 8.00萬kw 5.00萬kw 62.5%

桃 源 12.00萬kw 3.59萬kw 29.9%

x x 43.7萬kw 2.2萬kw 5.0%

?效益低下。全縣併入大電網的48家小水電站中,虧損的有31家,佔64.5%;保本的10家,佔20.8%;盈利僅7家,佔14.7%。XX年底各電站負債總額達3800萬元,資產負債率為68%左右。調查的19個電站XX年電費總收入860萬元,總成本1200萬元,當年虧損340萬元,歷年累計虧損2400萬元。洞市鄉9家小水電站年產值僅70多萬元,而負債高達260萬元。小水電的社會貢獻率也比較低,XX年僅上繳税收60萬元。

原 因

我縣水能資源如此豐富,小水電開發卻如此緩慢,資源優勢難以轉化成為產業優勢,原因何在?

1.市場格局單一

我縣沒有獨立的地方小水電網,國家電力部門壟斷經營,同時這種壟斷經營的市場缺乏有效監督和約束,導致小水電站與電網之間嚴重不平等,成為我縣小水電發展的“瓶頸”。當前,小水電上網售電受到三個方面的嚴重限制:

一是上網電價嚴重偏低。目前,除將軍、寶安、上豐3家電站實行新電新價外,其餘電站均執行省物價局、省電力工業局1997年規定的電價(湘價重字〔1997〕第128號),即豐水期每度電0.106元、枯水期0.171元。上世紀90年代末,縣物價部門對我縣小水電的生產成本進行過一次調查,表明當時每千瓦時成本達0.273元,比上網電價高出0.143元。“湘政辦發〔XX〕29號”《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計委關於加快發展農村水電意見的通知》規定:電網企業的互供電量,實行同月同時段互抵,當月互抵後結算,而廖家坪、將軍兩處電站的上網電價與下網電價相差0.40元左右。大福電站上網均價為每千瓦時0.13元,但在下游架設電排回購大網電量每千瓦時電價0.57元。

二是結算電量被大量扣減。調查的19家電站中廖家坪水庫上網電量扣減結算比例為15%,將軍電站為25%,其餘小水電站均為30%或近30%。將軍電站為實行新電新價的電站,每年可發電1500萬度左右,而上網電量指標只有800萬度,實際結算還要下浮10%只結算720萬度,按總量扣減25%後,720 萬度按新電新價結算,其餘部分只能按豐水期0.106元、枯水期0.171元結算。調查組根據各電站提供的數據推算,全縣現有小水電站年發電量約7500 萬度、平均扣減約25%、上網均價0.13元,每年因電量扣減減少收入240多萬元。而鄰近的新化縣對上網電量一律只扣減7.5%的線損,桂東縣國家電網與地方電網之間實行電量互抵後結算。調查過程中縣電力部門沒有提供具體的計算依據,但表示將採取措施適當降低扣減比例。

三是電費不能及時結算。上網電量每月抄表一次,但電力部門一律延後三個月結算,電站的電費收入不能及時回籠。《財政部、國家税務總局關於調整農業產品增值税和若干項目徵免增值税的通知》(財税〔1994〕4號)規定:縣以下小型水力發電單位生產的電力,依照6%徵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税。過去國税部門允許小水電開具17%增值税率的發票,但只按6%的税率繳納税款,XX年6月起實行“金税工程”後,不再允許“高開低徵”,而電力部門拒收6%增值税率的發票,導致小水電站上網電費半年多來一直無法結算。所調查的19家電站已有1370.8萬度電量沒有結算,電費款計152.9萬元。

2.政府主導不夠

一是利用機遇不夠。80年代初,國家水利部規劃建設100個農村電氣化試點縣,上級主管部門擬將xx列入計劃,但由於我縣沒有提交申請文件,錯失了發展良機,沒有進入計劃籠子,三年項目期內,每年失去400多萬元上級投資,隨後也失去了國家每年在農村電氣化縣建設一個電源點的投入資金。在農網改造期間,國家向每個農村電氣化縣投入1500萬元左右的農網改造資金,我縣也無緣得到這項投資,小水電近供區網改難以得到國家的支持。沒有上級的扶持,加上小水電 “撥改貸”政策的實施,省級財政小農水補助和小水電電價補貼逐年減少,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初期,我縣處於起步階段的小水電產業失去了支撐動力。而這次調查考察的汝城等四縣的小水電產業都是依靠電氣化試點縣項目資金打下一定基礎後發展起來的。

二是主動開發不夠。政府沒有把小水電作為一大產業來抓,沒有組織專門的班子抓小水電開發,也沒有出台相應的政策文件推動小水電的發展,現有小水電特別是鄉鎮小水電站基本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小水電開發的規劃和項目前期工作也比較薄弱。而新化縣小水電發展一開始就抓得主動,從1986年開始,就組建了專門的班子,明確由一名縣委副書記專抓小水電開發。汝城縣XX年為發展小水電出台了專門的政策文件,允許幹部職工入股參與小水電開發,對小水電開發實行縣級規費減收或免收。汝城縣縣級領導帶頭參股,縣政協主席兼任萬年橋水電站項目經理,縣直和鄉鎮有80%的幹部入股開發小水電。

三是協調關係不夠。小水電開發牽涉多個職能部門和不同的利益單位,同時電力是一種特殊的商品,電力市場需要政府進行監督、調控和協調各方關係。但我縣以及上級政府對電力市場的調控不夠,小水電站、電力部門、水利部門等相關單位之間的關係不規範,對小水電開發投資也缺乏應有的協調,投資者處理關係難,辦理手續難。

3.小水電站建設、管理和經營存在問題

我縣小水電站大部分為徑流式電站,水能調節功能差,引水渠大多采取一平二調方式修建,施工標準不高,沿途滲漏嚴重。因此,大部分電站年利用時間不足 4000小時,低的只有1000多小時。同時,發電機組超期服役,設備嚴重老化,難以發足功率。小水電站歷史包袱較重。部分電站既有銀行貸款,又有個人高息借款,利息成本很高。將軍電站現有債務900多萬元,每年需支付利息70多萬元,佔生產成本的49%。洞市鄉連環電站總裝機200千瓦,現在投資8萬元即可引來一處水源,發電量可增加一倍,但企業欠貸80多萬元,難以向銀行和社會籌資,技改項目難以實施。我縣小水電大都是計劃經濟體制下建起來的,其土地徵用、利益分配、用電服務等不規範,企業每年要拿出一筆為數不小的資金用於補償或解決其他遺留問題。現有小水電站大都是國有、集體電站,體制不活,機制不新,直接影響了企業效益。將軍電站近5年來接受大中專畢業生和退伍軍人25人、內部招工22人,職工人數達205人,而企業正常定員只需30人。

建 議

第一,要確立小水電開發的戰略地位

水電資源是一種清潔能源,可再生利用,發展小水電產業符合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我縣水能可開發量達43.7萬千瓦,如果在10年內能開發70%,總裝機達到30萬千瓦,按年利用4000小時、年均發電量12.2億度、單位電量均價0.26元推算,電站年收入可達3億多元,按中小型電站電量各佔一半,綜合税率13%計算,可創税收4000萬元以上。如果利用小水電就近帶動高耗能企業發展,按汝城縣現有效益水平計算,高耗能企業年產值可達3.3億多元,年創税收XX萬元以上,兩項合計超過6000萬元。因此,我縣要把小水電作為一大支柱產業着力培植,堅持“以林養水、以水發電、以電興工、以工富農”的發展思路,在整體工作部署上突出發展小水電產業。要明確戰略目標,制定發展規劃,突出工作重點,促進小水電快速高效發展。

第二,要完善政策,規範管理

要儘快成立小水電產業開發領導小組,在全縣小水電產業建設中充分發揮組織協調作用。縣委、縣政府要儘快出台關於加快發展小水電產業的決定,對全縣小水電開發進行政策規範和引導。要統籌規劃,規範管理,確保資源有序開發。要簡化手續,減免規費,優化環境。要積極開展招商引資,鼓勵幹部職工參股開發小水電,協調引導金融部門加大信貸投入,形成小水電開發的多元投入機制。要積極推進現有小水電企業改制,鼓勵現有小水電站特別是國有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積極吸納民間資金,消化自身債務,加強管理和技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要加強協調,解決矛盾。政府可以就電價、税收等問題直接向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彙報,爭取上級的重視和支持。同時要協調小水電和電網之間的矛盾,平衡利益關係。

第三,要加快電力市場建設

要推進小水電輸配電網絡建設,增加輸送電通道,實行跨區域交換電力電量,打破單一的電力市場格局,形成競價上網機制。要從根本上改變我縣小水電發展的被動局面,唯一的出路是打破壟斷,建立具有競爭條件的電力市場環境。目前,縣水利局提出了連接部分小水電站建立自有網絡向桃源等周邊縣輸送電量的設想,得到省水利廳的重視,是我縣電網建設和小水電開發的一個良好機遇。要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建立開放的小水電開發機制。要明確政策,支持小水電就近供電,實行自發自供;允許小水電和電網實行互供、轉供和同月同時段電量互抵,公平結算。

【第10篇】關於農村遠教教學資源開發應用和管理工作的調查報告

關於農村遠教教學資源開發應用和管理工作的調查報告

關於農村遠教教學資源開發應用和管理工作的調查報告*縣是湘西北農業大縣,共轄32個鄉鎮,全縣總人口88萬,農業人口73.6萬,其中農民黨員3.1萬。20xx年7月遠程教育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分三期共建設完成終端站點545個,其中鄉鎮遠教培訓中心32個,村級站點513個。

在狠抓各級遠教站點“建、管、學、用”,發揮好農村遠教綜合功能的同時,*縣縣委始終堅持把遠程教育教學資源的開發、管理和全面利用作為試點工作的重要一環,採取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縣教學資源開發利用的基本情況和主要做法遠教站點建設工作初步完成以後,我們就農村遠教工作如何開展,農村黨員幹部和羣眾有哪些迫切的需要,現有的教學資源的存量情況等進行了全面摸底調查,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全縣教學資源開發利用工作整體規劃,提出並實施了以“夯實基礎抓開發、整合資源增存量、健全機制保長效、強化學用出效益”為主要內容的工作思路。

1、打好基礎,全面增強自主開發教學資源的能力。遠程教育全面實施以後,原有電教中心的一些設施過於落後,已不適應新的工作任務要求,人員力量也顯得比較薄弱,對此,我們積極採取措施,一是加大投入,搞好硬件建設。

縣委高度重視遠教中心的基礎建設工作,從20xx年開始,每年縣財政都撥付了一定的專項經費,近兩年,共投入15萬元,添置了課件編輯系統、數碼攝影機、數碼相機以及相關的採編配套設備,使縣遠教中心初步具備了獨立進行課件開發的能力。二是引進人才,組建專業隊伍。

為保證技術含量較高的設備能得到有效利用,在試點工作剛剛起步時,我們就從廣電局、教育電視台、縣計生局、縣農業局等單位抽調精幹力量組成教學資源開發小組,專門負責遠教資源的開發製作。目前縣遠教中心擁有具備較高專業水平的資源開發人才兩名,並根據開發高質量學用課件的實際需求,與長沙的一家公司建立長期聯繫,聘請他們提供業務培訓和系統支撐保障。

三是突出特色,打造課件精品。在課件自我開發上,我們強調要將有限的設備、人才資源和工作精力高度集中,打造拳頭產品。

去年,根據全縣葡萄產業推廣規劃的需要,以歐美系列葡萄種植栽培技術為基礎,借鑑湖南農業大學最新的葡萄科研成果,製作出了實用性、時效性較強、廣大葡萄種植户急需的多媒體教學課件,通過在遠教站點進行推廣,其栽培技術已被全縣廣泛應用,促進了我縣葡萄種植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去年許多葡萄種植大户和企業達到了畝平純收入近萬元的歷史最好水平。還有《中央一號文件及相關背景資料》、《大棚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三元雜交瘦肉型豬養殖技術》等課件都切合了當前農村黨員幹部政治理論學習、適用技術推廣等的迫切需求,因而在教學實踐中都受到教學對象的普遍好評。

2、加強協調,有效整合各部門的教學資源。通過調查瞭解到,我縣一些部門和單位在教學資源的積累上比較豐厚,有的還能夠進行一些簡單的開發製作。

但是由於缺乏統籌管理和有機整合,在推廣普及和使用方面往往是單兵作戰,綜合利用效率不是很高。在全縣遠教資源開發利用工作規劃中,我們要求各部門積極配合,對教學資源進行全面整合,以擴充現有資源庫的有效存量,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實力。

一是搞好資源普查彙總。今年初,由縣遠教辦牽頭,組織縣農業、畜牧、科技、林業、經管等涉及到農村遠教的23個縣直部門和單位進行認真普查,全面瞭解各單位現有教學資源的數量、質量和技術水平等,對近3000份教學資料進行了彙編整理,將其中一部分內容新、實用價值較高的教學資源,採取複製、統一保管等形式在縣遠教管理中心進行了備份,有的還進行了二次開發。

二是聯合有關部門搞好資源開發。我們通過普查瞭解到,有許多單位配備了簡單的製作器材,有的單位和地方具有采編制作、實用人才、技術項目等方面的優勢,這些資源利用得好,將會從很大程度上增強我們進行教學資源開發的綜合實力。

為此,我們注意搞好組織協調,進行及時有效的資源調度。如在製作《無籽西瓜栽培技術》課件時,我們便以在本縣已有近10年種植歷史的雙龍西瓜栽培技術為基礎,集中了農業局、廣播局、科技局、蔬菜辦、經濟信息中心等單位的技術和人才,請來了本地西瓜種植方面的專家、大户,進行了共同開發。

三是廣泛引進教學資源。縣遠教辦先後從省、市遠教中心和其它多種途徑引進各類市場經濟理論、政策法規知識、農村適用科技、先進典型宣傳、歷史人物傳記等方面的教學光盤800多套,有關單位也根據上級主管部門的工作部署和本地實際需求,加大了教學資源的引入力度,彌補了本地教學資源的不足。

縣科協在科普遠教行活動中,就為10多個基層遠教站點送去教學培訓光碟400多張。

3、更新理念,引入教學資源的市場開發機制。除了採取行政手段,加強對部門資源的整合,在教學資源的開發、引進和交流方面,我們注重引入開放性的開發模式,通過建立健全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管理辦法,增強了資源開發主體的積極性和學 習對象的參與度,目的性更強,效果也更加明顯。

一是建立激勵機制引人才。為彌補教學資源開發工作中開發項目單

一、技術含量不足的缺陷,我們與有關部門配合,通過調查摸底,逐步建立完善了一支包括各部門專家人才和農村實用技術能手、民間藝人和能工巧匠在內的本地資源開發輔導隊伍,為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在各自專業領域的優勢搞好資源開發,縣遠教辦還依據他們在資源開發過程提供的技術、信息情況和學用效果情況給予一定的工作報酬。二是引入市場機制促開發。

為把遠教節目辦得更加生動,有效降低工作成本,擴充資源素材,我們適當地引入了市場經濟的模式,按照教學課件開發項目整體規劃,就部分教學課件的製作組成開發小組,進行任務委託,課件通過遠教部門組織的綜合評估後,再撥付開發費用。對於有些涉農公司推出的技術推廣性教材,只要切實符合農村羣眾需求,我們也通過鄉鎮農科站組織學用對象與其建立共同開發協議,以聘請作為技術顧問,實行種子、種苗、產品的統購統銷等方式進行產業推廣扶持。

農康公司參與開發推廣葡萄栽培技術後,購買其種苗的種植户和開發公司成倍增加,僅去年一年,他們就從中獲純利15萬元以上。三是建立網絡平台促交流。

遠教系統本身也為我們提供了資源開發的便利條件,經過精心研究,我們認識到可以利用遠程網絡先進的資源共享技術,擴充教學資源的交流渠道,滿足廣大農村羣眾遠教學用過程中的實際需求。在改造升級*縣遠教網站時,我們便開闢了專門的“農業實用技術交流論壇”,設立生豬養殖、葡萄種植、蔬菜栽培、種草養畜等多個子欄目,每個學用對象都可以通過遠教設備,在相應欄目內發佈自己的學習體會、生產經驗,也可以通過論壇提出生產中遇到的困難,與同一開發領域的其他行家裏手、專家學者進行交流,相互提供幫助。

4、強化管理,搞好教學資源的學習使用。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庫建立起來以後,我們充分考慮地域差異和農村羣眾學習愛好的不同,強化管理,健全網絡,努力使教學資料的提供基本滿足各個站點的學習需要。

一是建立了資源需求預測反饋機制。為了使資源開發工作進一步貼近黨員幹部羣眾的生產生活實際,提高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益,我們要求各鄉鎮遠教辦定期收集、上報本地羣眾的學習需求,然後進行彙總分析,確定教學資源的組織和發放重點。

今年初,縣城附近蔬菜栽種面積較大的幾個鄉鎮反映,許多羣眾需要大棚栽培技術指導,我們便和縣蔬菜辦一齊收集了相關教學培訓資料,並組織有關專家和種植大户到這些鄉鎮舉辦巡迴遠教講座,一些菜農發現所學內容對他們幫助很大,加大投入的信心有所增強,在短期內這幾個鄉鎮就增加了50多個大棚,並引進了十多個反季節蔬菜品種。二是暢通資源傳輸渠道。

我們將現有的多媒體課件、光盤及文字資料進行了分類整理,建立台帳,形成了一個系統的教學資源庫。將各類資源分類列出清單,下發到各遠教點,使各站點都能根據學習計劃安排,較為方便地組織好相關的學習資料。

我們還嘗試進行了遠教資源網絡傳輸,將一些羣眾需求廣泛、應用普遍的簡便性課件放在黨建網站上,供學習對象隨時下載學習。對於少數站點提出的個別需求,我們遠教辦教學資源組的工作人員也利用qq或發郵件的方式,為其提供相應的教學內容。

三是合理安排學習計劃。為搞好常規性教學資源的利用,我們要求各站點結合中央遠教頻道上播出的衞星節目時間表,靈活機動進行集中學習活動的安排,對各級教學平台上適合本地需求的教學課件都一律進行復制保存,以備反覆學習。

近年來,我們根據農村黨員幹部教育、經濟社會發展等實際需要,集中有關職能部門、企業和本地專業人才的力量,組織編髮了農村經濟管理、農業實用技術、農村文藝體育、本地歷史地理、政策理論法規等各類教學課件10多個,其中《南方紅寶石無核葡萄高效無公害栽培技術》多媒體教學課件在全市遠教課件觀摩比賽中獲得第一名,並被省、市遠教資源庫採用。另外從省、市遠教管理中心和其他途徑引入當前農村遠教工作急需的教學光盤800多盤,並對有關單位、企業、學校現存的近3000多份教學光盤和其它資料進行了名錄彙編。

二、教學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1、資源開發的力量不夠。基層黨員幹部和羣眾對教學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內容越來越寬泛,對資源開發工作的要求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現有的資源開發力量很難完全滿足基層羣眾的學習需求。

另外因為地域環境、學習需求的不同,也使教學資源的開發和組織處於一個眾口難調的境地。

2、資源開發工作的經費相對欠缺。根據經驗,製作完成一個高標準的專業教學課件,一般需要兩個月左右,有的重新組織素材就需要近一年的時間,同時還要聘請一批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員,加上設備購置等,都需要一定的資金保障。

目前,隨着資源開發任務的進一步加大,所需經費會越來越多,儘管縣財政對我們給予了很大的支持,但在經費上仍然感覺比較緊張。

3、一些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偏低。有的農村羣眾習慣了手把手的教學方式,對遠教資源的學習使用顯得不夠適應,因而學習效果不夠好。

有的教學資源開發出來以後,針對性不強,實際效果不夠突出,相對於較高的製作成本顯得不夠划算。

三、關於此項工作提出的幾點建議

1、建立跨區域、跨行業的資源交流機制。為了進一步促進各地教學資源開發水平的提高,我們建議上級遠教部門打破區域或頻道限制,建立大範圍、廣覆蓋的資源共享系統,建立分專業、分欄目的網絡交流平台,使各教學資源開發主體和學用對象都能夠進行便捷的相互交流。

2、增強資源開發工作的實效性。我們認為教學資源開發工作應始終以簡便易學、形象生動為宗旨,在考慮課件資源科學性和精美性的前提下,還應充分考慮其靈活性和實用性,加大內容豐富、操作簡便、易學易懂的小型課件的開發力度,這樣既能進一步充實資源存量,又可以相對降低開發成本。

3、加大對資源開發的資金投入。教學資源開發、使用是農村遠程教育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本身難以取得直接的經濟收益,要想使這項工作長期開展下去,必要的經費支持必不可少,要像遠教站點建設一樣,加強其開發資金的統籌安排,為其提供可靠的保障。

在百度搜索:關於農村遠教教學資源開發應用和管理工作的調查報告

【第11篇】2022扶貧開發調查報告

2022扶貧開發調查報告(1)

_____水庫是新中國最早興建的大型水庫之一,1958年動工,1961年關閘蓄水,庫容達34億立方米,在我縣境內水面達70平方公里,裝機總容量達102萬千瓦。目前,我縣_____庫區轄9個鄉鎮1個林場、258個村,總人口近20萬。一直以來,受人多地少、老庫區遺留問題多等因素的影響,庫區病十分嚴重。自然環境惡劣,基礎設施薄弱和社會事業發展滯後,嚴重製約着庫區羣眾的脱貧致富。

針對_____庫區的貧困現狀,我們因地制宜實施了一系列的扶貧開發工程。2022年來,共投入扶貧資金1.2億元,實施了整村推進、產業扶貧、扶貧培訓等一系列扶貧項目,爭取市委市政府的對口幫扶項目和市級片區扶貧項目均在_____庫區落地,庫區人民生產生活條件有所改善,五年共減少庫區貧困人口近5萬人。

一、主要作法

(一)整村推進攻克基礎難題。2022年至2022年,我們在_____庫區實施了三輪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共投入扶貧資金6000多萬元,其中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731萬元,整合部門資金2914萬元,羣眾自籌1358萬元,先後在46個貧困村實施了以基礎設施、產業開發、扶貧培訓為主的扶貧開發項目。新修村組公路248.8千米,硬化130千米,緩解近5萬人的出行難問題;實施農網改造88千米,解決2.5萬人用電難問題;新修水渠25千米,新修水池80個,解決1.73萬人的飲水難問題;扶持51户貧困户實施了危房改造或新建住房,解決了200餘人的住房難問題。

(二)重點項目緩解交通難題。為了進一步緩解庫區交通不暢的問題,我們啟動實施了縣級重點項目古平公路(_____至_____)的建設,項目總里程45千米,跨越_____、_____兩個鄉鎮,覆蓋10個村,受益人口達6000餘人。先後投入資金1020萬元,其中財政扶貧專項資金266萬元,整合部門資金510萬元,羣眾自籌244萬元。到目前為止,該項目的_____段(_____鄉_____村至_____鎮_____村)已全線拉通。2022年,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50萬元,啟動實施了_____漁運碼頭建設項目,庫區魚產品有了相對便利的運輸通道。2022年,爭取了市委市政府在我縣的首輪片區扶貧,確定了4個片區,涉及6個鄉鎮共24個村,其中,庫區鄉鎮3個,覆蓋9個村,項目實施一年來,我們協助工作組在庫區啟動了旅遊公路、_____十八渡橋、年魚二橋等一大批交通建設項目,庫區人民出行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三)產業扶貧突破增收難題。按照扶貧攻堅帶動產業開發,產業開發促進農民增收的基本思路,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基本原則,重點支持庫區發展了茶產業,柑桔業、中藥材種植和漁業養殖,着力解決庫區貧困羣眾的增收難問題。五年來,共投入扶貧資金近2300萬元,扶持發展了5500多畝茶園基地,1900多畝柑桔基地,1100多畝中藥材種植基地,扶持發展網箱養魚基地4個。在發展庫區特色產業過程中,我們注重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先後投入財政科技扶貧資金400萬元,實施了兩個科技扶貧項目,建成茶葉良種繁育基地200畝,支持安化縣阿香茶果有限責任公司新建10000畝標準茶園基地,受益貧困人口達9000餘人。2022年,我縣被列為扶貧開發與農村低保兩項制度有效銜接試點縣,3年撥付財政幫扶資金717萬多元,幫助庫區9364個扶貧對象發展產業,拓寬了增收渠道。

(四)智力扶貧化解發展難題。扶貧先扶智,治窮先治愚。_____庫區由於交通閉塞,信息滯後,羣眾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五年來,我們致力於扶貧造血功能,共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00多萬元,在_____庫區實施了一系列扶貧培訓項目。扶持230人蔘加了學歷教育培訓,培訓科技骨幹、村官115人,組織85人蔘加了技能培訓,舉辦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21期次,培訓貧困農户2400餘人,轉移輸出勞動力5400多人,真正實現了培訓一人,脱貧一家的目標。

(五)對口幫扶解決吃住難題。對口幫扶工程於2022年6月啟動,到2022年6月結束。市委市政府安排_____市、赫_____區、_____區、南縣、高新區分別對口幫扶我縣五個特困鄉鎮,其中庫區鄉鎮4個,分別是_____鄉、_____鄉、_____鎮和_____鎮。幫扶期間,共為4個鄉鎮落實幫扶資金869.07萬元,大米366噸。支持幫助762户無房户、危房户新建和維修了住房,資助78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完成學業,舉辦培訓班18期,發放各種知識手冊1000餘冊,培訓4600多人次,累計輸送勞動力13000多人次,庫區4個鄉鎮貧困人口的吃飯和住房難題得以緩解。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羣眾自我脱貧能力差。在庫區,羣眾就讀就醫環境差,整體素質偏低。羣眾思想長期禁錮在靠_____吃_____的傳統生產方式上,觀念落後。農閒之時,有三分之一的富餘勞力主要是在家消遣,不積極謀劃新的致富門路。在公益事業建設方面,不少村民等、靠、要的思想比較突出,缺乏整體和長遠發展意識,加上貧困家庭中常年患病、重度殘疾人口比重大,貧困羣眾自我脱貧能力相對較差。

(二)庫區扶貧開發任務重。近年來,雖然市縣兩級都把扶貧攻堅的主戰場放在_____庫區,但受資源饋乏、交通不暢、信息滯後等條件的制約,_____庫區仍然是我縣貧困面大、貧困程度較深的地區。到目前為止,_____庫區還有80個村沒有實施整村推進,近5萬庫區人民處在貧困線之下,有2萬多移民人均耕地在0.1畝以下,常年人均產糧僅80公斤,脱貧致富的任務還十分艱鉅。

(三)庫區扶貧成果鞏固難。庫區回水淤積現象嚴重,沙礫積量在11萬立方米以上,塌岸滑坡現象普遍。因河牀抬高,水流不暢庫水位頂託上翹,每年逢汛即災,危及42個行政村77個村民小組共3.3萬人的生產生活安全。近年來,庫區地質災害更趨嚴重,因災致貧、貧現象嚴重,扶貧成果鞏固艱難。

三、幾點建議

(一)儘快建成環庫公路。_____庫區9鄉(鎮)1場受水面板塊限制,交通運輸主要靠沒有改造的鄉村公路、機耕道和資江航運維繫,近20萬人口出行難。南北兩岸不相通,東西兩頭不相連成為了當地交通的真實寫照,如遇枯水季節,客運、貨運裝卸十分困難,羣眾所需生產生活資料成本成倍增長。建議加大對庫區交通建設的投入,儘快讓s225平煙公路和古平公路投入使用,同時拉通東坪至_____幹線公路,全面建成環庫公路。

(二)加大教育衞生投入。_____庫區教育和醫療條件相對較差。一方面,庫區艱苦的條件留不住人才,另一方面,由於信息滯後,觀念陳舊,庫區移民受教育意識相對淡薄。據不完全統計,在庫區移民中,高中以上文化僅佔6.1%,國中以上為36.2%,國小和文盲佔57.7%,每1000人擁有醫生不足1名,移民求醫看病十分困難。建議加大對庫區的教育衞生投入,不斷提高庫區人民的人口素質,助推_____庫區早日整體脱貧。

(三)實施庫區一體化扶貧。不斷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將扶貧開發、農業科技、土地整理、道路建設、以工代賑、農村能源、國債資金、幫扶資金、財政投入及羣眾自籌資金捆綁使用,形成各方連手、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扶貧開發新格局,實現資源、資金、項目和人力的高度整合,切實緩解庫區貧困問題。

2022扶貧開發調查報告(2)

國務院扶貧標準為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以下的農村户籍人口為農村貧困人口。省農村貧困監測的調查對象為農民人均純收入2530元以下的所有農户。為了解我區農村貧困户的現狀,結合調查隊貧困檢測情況,對全區農村貧困人口進行了調查。

一、農村貧困農户現狀

作為省級貧困縣(區),區農村貧困人口數量較多,貧困人口涉及全區25個鄉鎮,3個涉農街道辦事處,合計318個行政村。

從調查情況看,農村貧困農户現狀較為複雜,造成貧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現從以下方面進行剖析:

㈠、農村貧困現象依然存在。從貧困農户、人口總量及分類情況看,全區貧困農户總户數60972户,佔全區鄉村總户數的17.0%;貧困總人數162127人,佔全區鄉村人口的11.95%。其中:扶貧人口98371人,佔貧困農户總人口的60.674%;低保人口為49403人,佔貧困農户總人口的30.47%;扶貧低保人口7661人,佔貧困總人口的4.74%;五保户人口6692人,佔貧困總人口的4.12%。從貧困户和貧困人口占全區的比重看,貧困現象依然存在。

㈡、文化素質低的貧困人口所佔比重比較大。從貧困人口勞動力文化程度看,貧困人口勞動力文化程度低的貧困户中的勞動力佔貧困人口的42.1%。其中文盲半文盲佔勞動力的8.4%,國小文化程度佔勞動力的23.3%,初高中文化程度的佔勞動力的59%,中專以上的佔勞動力總數的8.2%。説明文化素質低也是造成貧困的因素之一。

㈢、相對貧困人口或者説低收入人口比較多。從貧困農户年人均現金收入情況看:貧困農户人均現金收入在700元以下的有514人,佔貧困總人口0.31%;在700元1000元的有1886人,佔貧困總人口的1.16%;在10001200元的有4484人,佔貧困人口的2.76%;在12002300元的貧困人口有136483人,佔貧困人口的84.18%;2300元以上的佔貧困人口的11.59%。這組數據反映了絕對貧困人口的比重不大,而相對貧困人口或者説低收入人口較多,他們在貧困的邊緣上生活,如遇到天災人禍他們將隨時進入絕對貧困範圍。

㈣、喪失勞動力和無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比較多。從貧困農户勞動力的就業情況看,貧困户中無勞動能力人數佔貧困人口總數的25.5%;貧困户中喪失勞動能力人數佔32.4%,主要是鰥寡孤獨人口及殘疾人。喪失勞動力和無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占57.9%。

㈤、貧困人口中年齡偏大的人口比較多。從貧困人口的身體健康狀況和年齡情況看,在貧困人口中,60歲以上的貧困人口為大多數,年齡大、體弱多病、無勞動能力。

㈥、飲水不夠安全衞生的貧困人口占有一定比重。從貧困農户飲水情況看,使用自來水的佔總人數15.4%;貧困人口飲水使用深井水的佔總人數62.2%;使用淺井水的佔總人數22.4%。雖然不存在飲用江河湖海水及塘水的情況,但使用自來水的比重較小。由於農村化肥、農藥的使用以及其它方面的污染,使用淺井水作為生活的主要水源給身體健康埋下隱患。

二、枎貧開發的思考

為了加快的扶貧工作,促進農民早日脱貧致富,現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㈠、充分發揮政府在扶貧工作中的職能作用,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在扶貧開發中政府應發揮主力作用,可以通過制定有利於貧困鄉鎮、貧困村經濟開發的各項優惠政策,使利益向貧困鄉鎮適當傾斜,從而激發貧困鄉鎮的經濟活力和貧困人口的脱貧願望,為貧困鄉鎮、貧困村脱貧提供政策保障。要加大扶貧資金的投放力度,並建立相應的監管約束機制,以防止扶貧開發資金的滲漏。要發揮政府的政治引導優勢,進一步動員全社會力量能夠出錢出物,幫助和支持貧困鄉鎮、貧困村的開發建設,為區脱貧提供社會保障。

㈡、以發展特色經濟為基點,使區如期實現穩定脱貧。區雖然經濟發展滯後,但區域特色明顯,資源優勢獨特,不但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可開發,而且有豐富的農副產品獨具特色。依託資源發揮優勢,以發展區域特色經濟為基點,是穩定脱貧的必由之路。

㈢、加快勞動力轉移是增加農民收入、脱貧致富的有效途徑。為了進一步扭轉多數農民沉澱在有限耕地上生存的局面,把剩餘勞動力從傳統農業中轉移出來,轉入二、三產業,通過就業結構的調整帶動農民收入結構的調整,力爭通過勞動力輸出人數的增加,帶動農民收入的增長。

㈣、要採取措施徹底解決貧困户沒有享受低保的問題。從調查的情況看,有的村存在享受低保的農户為非貧困户,也有的户住着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屋,家裏很富裕也享受低保,這些問題需要解決,要讓真正的貧困户享受低保,要堅決落實《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堅持開發式扶貧、開放式扶貧、開拓式扶貧的方針,着力實施以整村推進、雨露計劃、產業扶貧、以工代賑、移民扶貧等為主要內容的專項扶貧,積極發揮行業扶貧作用,大力推進社會扶貧,實現對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人口立體式的大扶貧,爭取實現扶貧對象儘快穩定脱貧。

【第12篇】2022年區扶貧開發調查報告

2022年區扶貧開發調查報告(1)

_____水庫是新中國最早興建的大型水庫之一,1958年動工,1961年關閘蓄水,庫容達34億立方米,在我縣境內水面達70平方公里,裝機總容量達102萬千瓦。目前,我縣_____庫區轄9個鄉鎮1個林場、258個村,總人口近20萬。一直以來,受人多地少、老庫區遺留問題多等因素的影響,庫區病十分嚴重。自然環境惡劣,基礎設施薄弱和社會事業發展滯後,嚴重製約着庫區羣眾的脱貧致富。

針對_____庫區的貧困現狀,我們因地制宜實施了一系列的扶貧開發工程。2022年來,共投入扶貧資金1.2億元,實施了整村推進、產業扶貧、扶貧培訓等一系列扶貧項目,爭取市委市政府的對口幫扶項目和市級片區扶貧項目均在_____庫區落地,庫區人民生產生活條件有所改善,五年共減少庫區貧困人口近5萬人。

一、主要作法

(一)整村推進攻克基礎難題。2022年至2022年,我們在_____庫區實施了三輪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共投入扶貧資金6000多萬元,其中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731萬元,整合部門資金2914萬元,羣眾自籌1358萬元,先後在46個貧困村實施了以基礎設施、產業開發、扶貧培訓為主的扶貧開發項目。新修村組公路248.8千米,硬化130千米,緩解近5萬人的出行難問題;實施農網改造88千米,解決2.5萬人用電難問題;新修水渠25千米,新修水池80個,解決1.73萬人的飲水難問題;扶持51户貧困户實施了危房改造或新建住房,解決了200餘人的住房難問題。

(二)重點項目緩解交通難題。為了進一步緩解庫區交通不暢的問題,我們啟動實施了縣級重點項目古平公路(_____至_____)的建設,項目總里程45千米,跨越_____、_____兩個鄉鎮,覆蓋10個村,受益人口達6000餘人。先後投入資金1020萬元,其中財政扶貧專項資金266萬元,整合部門資金510萬元,羣眾自籌244萬元。到目前為止,該項目的_____段(_____鄉_____村至_____鎮_____村)已全線拉通。2022年,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50萬元,啟動實施了_____漁運碼頭建設項目,庫區魚產品有了相對便利的運輸通道。2022年,爭取了市委市政府在我縣的首輪片區扶貧,確定了4個片區,涉及6個鄉鎮共24個村,其中,庫區鄉鎮3個,覆蓋9個村,項目實施一年來,我們協助工作組在庫區啟動了旅遊公路、_____十八渡橋、年魚二橋等一大批交通建設項目,庫區人民出行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三)產業扶貧突破增收難題。按照扶貧攻堅帶動產業開發,產業開發促進農民增收的基本思路,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基本原則,重點支持庫區發展了茶產業,柑桔業、中藥材種植和漁業養殖,着力解決庫區貧困羣眾的增收難問題。五年來,共投入扶貧資金近2300萬元,扶持發展了5500多畝茶園基地,1900多畝柑桔基地,1100多畝中藥材種植基地,扶持發展網箱養魚基地4個。在發展庫區特色產業過程中,我們注重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先後投入財政科技扶貧資金400萬元,實施了兩個科技扶貧項目,建成茶葉良種繁育基地200畝,支持安化縣阿香茶果有限責任公司新建10000畝標準茶園基地,受益貧困人口達9000餘人。2022年,我縣被列為扶貧開發與農村低保兩項制度有效銜接試點縣,3年撥付財政幫扶資金717萬多元,幫助庫區9364個扶貧對象發展產業,拓寬了增收渠道。

(四)智力扶貧化解發展難題。扶貧先扶智,治窮先治愚。_____庫區由於交通閉塞,信息滯後,羣眾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五年來,我們致力於扶貧造血功能,共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00多萬元,在_____庫區實施了一系列扶貧培訓項目。扶持230人蔘加了學歷教育培訓,培訓科技骨幹、村官115人,組織85人蔘加了技能培訓,舉辦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21期次,培訓貧困農户2400餘人,轉移輸出勞動力5400多人,真正實現了培訓一人,脱貧一家的目標。

(五)對口幫扶解決吃住難題。對口幫扶工程於2022年6月啟動,到2022年6月結束。市委市政府安排_____市、赫_____區、_____區、南縣、高新區分別對口幫扶我縣五個特困鄉鎮,其中庫區鄉鎮4個,分別是_____鄉、_____鄉、_____鎮和_____鎮。幫扶期間,共為4個鄉鎮落實幫扶資金869.07萬元,大米366噸。支持幫助762户無房户、危房户新建和維修了住房,資助78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完成學業,舉辦培訓班18期,發放各種知識手冊1000餘冊,培訓4600多人次,累計輸送勞動力13000多人次,庫區4個鄉鎮貧困人口的吃飯和住房難題得以緩解。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羣眾自我脱貧能力差。在庫區,羣眾就讀就醫環境差,整體素質偏低。羣眾思想長期禁錮在靠_____吃_____的傳統生產方式上,觀念落後。農閒之時,有三分之一的富餘勞力主要是在家消遣,不積極謀劃新的致富門路。在公益事業建設方面,不少村民等、靠、要的思想比較突出,缺乏整體和長遠發展意識,加上貧困家庭中常年患病、重度殘疾人口比重大,貧困羣眾自我脱貧能力相對較差。

(二)庫區扶貧開發任務重。近年來,雖然市縣兩級都把扶貧攻堅的主戰場放在_____庫區,但受資源饋乏、交通不暢、信息滯後等條件的制約,_____庫區仍然是我縣貧困面大、貧困程度較深的地區。到目前為止,_____庫區還有80個村沒有實施整村推進,近5萬庫區人民處在貧困線之下,有2萬多移民人均耕地在0.1畝以下,常年人均產糧僅80公斤,脱貧致富的任務還十分艱鉅。

(三)庫區扶貧成果鞏固難。庫區回水淤積現象嚴重,沙礫積量在11萬立方米以上,塌岸滑坡現象普遍。因河牀抬高,水流不暢庫水位頂託上翹,每年逢汛即災,危及42個行政村77個村民小組共3.3萬人的生產生活安全。近年來,庫區地質災害更趨嚴重,因災致貧、貧現象嚴重,扶貧成果鞏固艱難。

三、幾點建議

(一)儘快建成環庫公路。_____庫區9鄉(鎮)1場受水面板塊限制,交通運輸主要靠沒有改造的鄉村公路、機耕道和資江航運維繫,近20萬人口出行難。南北兩岸不相通,東西兩頭不相連成為了當地交通的真實寫照,如遇枯水季節,客運、貨運裝卸十分困難,羣眾所需生產生活資料成本成倍增長。建議加大對庫區交通建設的投入,儘快讓s225平煙公路和古平公路投入使用,同時拉通東坪至_____幹線公路,全面建成環庫公路。

(二)加大教育衞生投入。_____庫區教育和醫療條件相對較差。一方面,庫區艱苦的條件留不住人才,另一方面,由於信息滯後,觀念陳舊,庫區移民受教育意識相對淡薄。據不完全統計,在庫區移民中,高中以上文化僅佔6.1%,國中以上為36.2%,國小和文盲佔57.7%,每1000人擁有醫生不足1名,移民求醫看病十分困難。建議加大對庫區的教育衞生投入,不斷提高庫區人民的人口素質,助推_____庫區早日整體脱貧。

(三)實施庫區一體化扶貧。不斷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將扶貧開發、農業科技、土地整理、道路建設、以工代賑、農村能源、國債資金、幫扶資金、財政投入及羣眾自籌資金捆綁使用,形成各方連手、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扶貧開發新格局,實現資源、資金、項目和人力的高度整合,切實緩解庫區貧困問題。

2022年區扶貧開發調查報告(2)

羅霄山連片特困地區是以羅霄山脈為中心的湘贛邊境鄰近地區,是國家確定和啟動的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的主戰場之一。我市xx縣和xx縣納入羅霄山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片區兩縣現轄35個鄉鎮,1個農場,面積4530平方公里,人口81萬,分別佔全市總面積和總人口的40.2%和20.5%。為把握重大發展機遇,推進扶貧攻堅進程,市政協主席會議決定,成立由曙光主席牽頭、夏盛副主席任組長的推進羅霄山株洲片區扶貧攻堅工作課題調研組,由研究室承辦。調研組從3月至7月底,到xx縣、xx縣兩地和市發改委、市農辦、市民政局等市直部門開展調研,召開座談會10多場次,並赴湘西自治州、重慶等地考察學習。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羅霄山株洲片區扶貧攻堅的基本情況

2022年,國家制訂了《羅霄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羅霄山株洲片區兩縣的扶貧攻堅工作,按照中央和省裏的總體部署,動員、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攻堅克難、砥勵奮進,扶貧開發取得了一定成績,有力地促進了片區兩縣的經濟社會發展。

(一)因勢制宜,扶貧工作有序開展。市縣兩級因勢制宜,積極籌備,切實採取有力措施,有序開展了扶貧攻堅相關工作。一是編制了實施規劃。片區兩縣編制了《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實施規劃(2022-2022年)》,按照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思路,從總體要求、空間佈局、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改善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就業與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社會事業發展與公共服務、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貧困村脱貧致富、改革創新與保障機制、政策支持與重點扶持對象等方面進行了規劃。兩縣入庫項目320個,總投資508.2億元。xx縣入庫項目152個,總投資231.3億元;xx縣入庫項目168個,總投資276.9億元。實施規劃已於2022年6月18日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實施。二是健全了組織機構。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羅霄山株洲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工作辦公室。片區兩縣也相應成立了領導小組,抽調專人組成了工作辦公室。三是爭取了重大項目。截止到2022年6月30日,片區兩縣重點開工建設項目168個,其中新開工項目106個。xx縣的意心水庫、石油天然氣倉儲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已經納入國家扶貧規劃籠子。片區兩縣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上半年完成70.36億元,同比增長43%。

(二)借勢增收,收入水平穩步提高。近年來,片區兩縣經濟社會穩步發展,民生進一步改善。2022年,片區兩縣共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7.89億元、財政總收入15.16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5.1%、27.4%。xx縣農民人均純收入3608元,比上年增長2.9%。xx縣農民人均純收入3888元,比上年增長5%。

(三)順勢強基,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片區兩縣內外交通運輸體系初步形成,農村水電路網進一步完善,通訊、廣播、電視設施覆蓋面逐年擴大,貧困羣眾生產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改善。xx縣完成村村通水泥公路887公里,xx縣完成村村通水泥公路1560公里。2022年,片區兩縣共投入水利建設資金5億多元,完成各類水利工程3529處,治理病險水庫14座,解決5.21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廣播電視村村通、户户通工程順利推進,綜合覆蓋率達90.41%。

(四)乘勢改革,社會事業不斷進步。片區兩縣堅持以人為本,對教育、衞生、文化等公共設施建設的投入進一步加大,上學難、看病難、就業難等民生問題得到了一定改善,鄉鎮衞生院、村衞生室設備和人員基本配齊,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殯儀館、社會福利中心等場館的軟硬件條件進一步改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養制度和臨時救助制度初步建立。2022年,xx縣有各類學校69所,在校學生23365人;在全省率先實施一卡通項目,新農合參合率98.32%;新農保參保人數94268人,參保率101.9%。xx縣有各類學校296所,在校學生55951人;新農合參合人數49.8萬人,參合率98.6%;新農保參保人數324687人,參保率96%。

二、羅霄山株洲片區扶貧攻堅工作形勢嚴峻

按照國家新劃定的人均年純收入低於2300元為貧困人口的標準,目前,全市有貧困人口30.1萬。其中,片區兩縣有貧困人口27.3萬人,佔片區總人口的33.7%,佔全市貧困人口的90.7%(見表3)。這些貧困人口,大多分佈在自然條件差、地形地貌複雜、自然災害頻繁的地區,扶貧攻堅形勢嚴峻、壓力很大、困難也多,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貧困程度較深,小康進程不快。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到2022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提出我市提前三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計檢測體系》測算,2022年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體實現程度為89.8%,比2022年提高12.2%,年均提高3.1%,而xx縣總體實現程度僅為77.1%,xx縣為77.5%(見表4和圖1)。片區兩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明顯偏慢,總體實現程度比全市低近13個百分點。按照市委提出的2022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要求,片區兩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體實現程度要以年均4%的速度推進,難度相當大。

(二)經濟比較落後,發展後勁不足。一是收入水平不高。2022年,我市羅霄山片區兩縣生產總值僅為全市的8.98%,財政總收入僅佔全市的7.07%。xx縣人均生產總值21024元、人均地方財政收入2994元、農民人平純收入3608元,分別為全市平均水平的44.3%、55.4%、32.9%。xx縣人均生產總值18969元、人均地方財政收入1489元、農民人平純收入3888元,分別為全市平均水平的42.7%、27.6%、35.4%。兩縣與全省、全國平均水平都有很大差距(見表5)。二是經濟結構不優。片區兩縣第一產業佔比過高,農村經濟以分散經營為主,優勢產業不優勢,經濟效益低;缺乏支柱性工業企業,沒有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

或產業集羣;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培育不夠,在整個經濟中貢獻率過低。總體來講,兩縣還是經濟結構不優、經濟活力不強、發展後勁不足。三是基礎設施滯後。片區兩縣還有23個村未通水泥公路,9個村未通電,40%的行政村沒有進行農網升級改造;4.1萬人常年飲水困難,20.4萬人常年飲水不安全;各類山洪地質災害隱患640處,威脅450個村13.5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水利建設滯後,80%以上的水利設施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年久失修,老化比較嚴重。四是公共服務不足。片區兩縣教育、衞生、文化、體育、科技等基本公共設施嚴重不足,公共服務水平偏低。如基礎教育有5.1萬平方米的d級危房;鄉鎮衞生院設備老化陳舊,標準化村衞生室僅17個;100多個行政村未通廣播電視。

(三)機構運轉不暢,推進力度不夠。一是機構運轉不暢。市裏成立了扶貧攻堅領導小組,設立了工作辦公室,明確了6人小組,但目前6人小組沒有到位,也沒有工作經費,日常工作主要由市發改委、市農辦等部門分頭開展,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工作指導、工作銜接、政策研究不夠。在面上扶貧方面,湘西自治州、張家界、懷化、邵陽、常德、郴州等有扶貧攻堅片區的地州市的扶貧辦都是正處級機構,而我市的扶貧辦與素質辦合併才是副處級機構。二是責任落實不到位。片區兩縣的《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實施規劃》已經批准實施,但具體到市級層面,工作責任還沒有明確到市直相關部門和片區兩縣,工作落實還沒有形成推進機制,工作評價還沒有形成考核機制,在資金扶持、政策傾斜等方面則更沒有納入議事日程。三是工作氛圍不濃。扶貧攻堅工作不僅僅是市扶貧辦、市發改委的工作,也是全市各級各個部門的工作。而現在面對羅霄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的歷史機遇,很多部門缺少主動聯繫、主動對接,如果還不引起高度重視,炎陵、茶陵將會錯失很多優惠政策、錯失很多發展項目、錯失難得歷史機遇。片區兩縣有國家級貧困村32個,省級貧困村76個,但目前我市黨建幫扶工作僅對兩縣4個村派駐了工作隊。四是經費投入不夠。全省13個地州市都安排了專項扶貧資金,長沙、湘潭兩個沒有貧困縣的市也安排了700萬元和400萬元的專項扶貧資金,而我市是全省唯一一個本級財政沒有安排專項扶貧資金的市。市扶貧辦每年只安排了10萬元工作經費。

三、對策與建議

調研組認為,國家出台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政策是我市炎陵、茶陵的重大歷史性機遇,扶貧開發政策不是永久性的,必須以時不我待、爭分奪秒的緊迫感,借勢借力,借水行舟,把握好這次重大發展機遇。調研組也認為,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市的小康,炎陵、茶陵是我市農村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炎陵、茶陵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市的全面小康。為此,調研組建議,推進羅霄山株洲片區扶貧攻堅工作,應做到扶貧攻堅推進能力、發展質量、要素保障水平三個提升。

(一)完善機制,提升扶貧攻堅推進能力

1.建立強力的領導和協調機制。一是完善市級層面的推進機制。市裏成立了羅霄山株洲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但目前運轉並不順暢。建議市委明確一名領導協調此項工作,市政府進一步明確一名領導抓此項工作,儘快配齊配強辦公室工作人員,保障其工作經費,明確市直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形成市委領導、部門配合、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市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切實承擔對外協調、規劃決策、政策扶持、督查落實、考核評價等職能;儘快制定出台推進羅霄山株洲片區扶貧攻堅工作的政策意見;參照國家、省裏的扶貧攻堅任務分解,儘快將專項扶貧攻堅任務分解落實到各市直部門;以強力推進規劃落實為核心,儘快制定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加強扶貧攻堅工作考核。二是強化縣級層面的執行機制。xx縣、xx縣必須強化主體意識,成立專門的領導班子和工作機構,在基本情況摸底、規劃編制報批、項目包裝策劃、政策對接等方面積極發揮主體作用。市裏要簡政放權,對涉及扶貧攻堅工作的市級審批權限,應儘可能下放至炎陵、茶陵兩縣,報市有關部門備案即可。因申報需要加蓋市級部門公章的,應見章跟章(即不再對申報事項進行專門論證,縣級認可即予同意)。三是建立跨區域的合作機制。本着政府推動、市場主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平等協商、共同推進,協調發展、互利共贏的原則,推動炎陵、茶陵融入羅霄山片區扶貧攻堅大格局。積極發揮在片區扶貧攻堅中的推動作用,大力推進片區發展戰略、城鎮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市場體系、產業結構、生態環境、社會事業、扶持政策等十大統籌協調。大力加強與江西省及省內xx市等片區內扶貧攻堅對象的聯繫、合作,打破行政區域框架,積極參與片區內的扶貧攻堅工作聯席會議等經常性合作平台建設,針對片區共性問題,圍繞片區共同利益,聯合向上級積極爭取扶貧攻堅政策、項目、資金等。

2.加大部門和財政的投入力度。一是加大一對一扶持貧困村的工作力度。市領導五個一聯繫點應向片區內的貧困村傾斜。建議結合羣眾路線教育活動,調動全市行政資源,從明年起開展市直部門聯繫片區兩縣貧困村一對一整村扶貧工作,採取領導辦點、部門包村、幹部駐村三級聯動包村扶貧攻堅制度,一包連續至少三年,由幫扶部門對貧困村脱貧工作全面負責,責任到底,特別要突出產業扶貧,培育造血能力。實行貧困村整村脱貧考核驗收制,做到羣眾不脱貧、扶貧不脱鈎、幹部不離村。二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建議市裏儘快設立扶貧攻堅專項基金,參照長沙、湘潭等市州標準,每年市財政安排700萬元左右扶貧資金,採取以獎代補形式,激發兩縣扶貧攻堅工作積極性。鑑於兩縣旅遊基礎設施嚴重落後,建議市裏明年起連續五年每年拿出3000萬-5000萬支持兩縣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加大部門經費傾斜力度。農業、林業、水利、畜牧獸醫水產、民政等部門的有關資金,應向片區兩縣傾斜。同時把專項計劃扶貧、惠民政策扶貧、行業部門扶貧、對口支援扶貧以及社會各界扶貧緊密結合起來,對有關資源進行整合,發揮最大效應。

3.營造濃厚的扶貧攻堅氛圍。一是加強宣傳工作。新聞媒體應大力宣傳中央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的有關政策和精神,及時報道我市推進扶貧攻堅工作的實施情況,努力營造全市推進扶貧攻堅工作的濃厚氛圍。二是加強部門配合。把實現扶貧攻堅目標作為市直各部門、各行業共同的責任,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真正形成相互配合、相互補充、互為支撐的大扶貧工作格局。三是加強工作通報。建議借鑑城市創建和城鄉同治工作的成功經驗,每月或每季度對市直相關部門和炎陵、茶陵推進及實施扶貧攻堅工作情況進行通報,市裏拿出專項資金,表彰獎勵工作落實好的市直相關部門,縣裏則用以獎代補的形式來表彰。

(二)增強後勁,提升區域發展質量

1.打好生態牌,着力培育以生態經濟為核心的產業體系。炎陵、茶陵最大的優勢是生態。應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的理念,充分發揮生態優勢,走後發趕超、綠色發展的生態文明之路。在炎陵、茶陵兩地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嚴格執行環境准入制度,切實保護片區生態資源,推進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環保經濟發展。農業上,全力發展符合國家產業導向、有廣闊市場前景、具有可持續發展優勢的生物資源相關產業。將休閒觀光農業作為重要產業來抓,幫助兩縣包裝策劃好休閒觀光農業有關項目;重點支持中藥材、油料、茶葉、煙葉等優勢產業的發展,做到優勢產業優先發展;支持兩縣加快禽畜、果蔬等優勢生物產品產業化;支持兩縣積極培育林下經濟、有機農業等新型綠色經濟形態。工業上,堅持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以產業集聚為重點,推動工業向園區集中;支持片區兩縣結合《羅霄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要求,借勢升級,加快調整工業結構和發展方向,着力培育以生態經濟為核心的工業體系;建議建設以農、林、茶、藥、果等生物產品深加工為特色的扶貧產業園區,爭取建成輻射羅霄山片區的生物產品深加工基地。服務業上,加快發展以現代商貿、通訊、信息和物流為重點的生態服務業。

2.打好旅遊牌,着力打造全國知名的生態文化、紅色文化旅遊目的地。我們認為,我市近年旅遊升温温度還不夠,主要體現在炎陵、茶陵的旅遊業發展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兩縣要加大力度發展旅遊業,將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來抓,建議市裏明年起連續五年每年拿出3-5千萬支持兩縣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兩縣也應加大旅遊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儘快使兩縣的旅遊業提檔升級。支持xx縣抓好炎帝陵景區的配套建設、神農谷景區的配套建設、神農谷國際文化旅遊度假區建設等工作。支持xx縣抓好東陽湖、茶祖印象等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家庭農場,積極開發農業休閒觀光類旅遊項目,探索旅遊與農業相結合的產業融合道路,努力提升特色農林產品附加值,增強旅遊富民能力。整合全市力量,研究和開展旅遊形象策劃推介,提升旅遊宣傳水平。兩縣應加快特色旅遊商品開發,拓展旅遊消費市場,努力提高旅遊業收益。通過加強區域協作,積極推動炎陵、茶陵融入大井岡山旅遊組團,努力建成全國知名的生態文化、紅色文化旅遊目的地。

3.打好城鄉融合牌,着力推進異地移民搬遷。應將扶貧攻堅工作與新型城鎮化緊密結合起來,積極引導山區農村人口向縣城、中心鎮和集中聚居區轉移,減少禁止開發區、限制開發區的人口數量。加速產業發展,以園區企業為重點提供轉移人口的就業崗位支撐;制定更優惠的個體經營創業扶持政策,進一步降低農村轉移人口從事工商經營的門檻,增強自主創業就業能力;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加強引導,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組織化程度,鞏固貧困地區農民家庭收入的重要來源;加大保障性住房供應,試水農村承包地權、林權、宅基地和農民住宅置換保障性住房工作,吸引農民洗腳進城。積極推進異地移民搬遷,對遠離城鎮、遠離交通幹道、生存環境惡劣和缺乏發展條件,以及生態環境脆弱的貧困人口和村(組),在堅持羣眾自願原則的前提下,積極引導羣眾採取多種形式實施移民搬遷。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定向定點招工、完善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等措施,切實解決好搬遷户的後續發展問題,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

(三)強化支撐,提升要素保障水平

1.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加強市區與炎陵、茶陵兩地幹部交流力度,有計劃選派優秀年輕幹部深入扶貧攻堅工作一線。夯實炎陵、茶陵兩縣基礎教育,進一步在全市範圍內實施名師援教工程,每年遴選更多的優秀教師赴兩縣交流援教。實行學校結對幫扶,市內名校與兩縣的貧困地區學校結對援助,實現教學信息、先進教學技術手段、先進教學經驗的充分共享。廣泛開展各類形式的助學活動,到2022年,應確保兩縣不再出現因貧困失學現象。本市職教院校要立足服務扶貧攻堅,進一步減免炎陵、茶陵兩縣學生就讀市內職教院校的學費,力爭到2022年實現學費全免。

2.激發金融扶助活力。炎陵農村商業銀行、茶陵浦發村鎮銀行的相繼成立,已經成為我市乃至全省、全國農村金融改革的成功示範。要進一步釋放農村金融改革紅利,大力推廣三權(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農村擔保貸款、農村信用貸款等多種形式的涉農信貸業務。進一步放寬上述銀行股權認購條件,吸納民間資本,尤其是農村小額資本參與金融收益分配。建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和貸款擔保風險補償金,支持融資性擔保機構從事中小企業擔保業務,引導金融信貸資金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強化地方金融對重點和新興產業的支持,努力提升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能力。設立扶貧保險引導基金,加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支持力度,鼓勵商業保險機構發展特色農業保險和小額扶貧保險,提高小額保險覆蓋面。

3.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水、路、電、氣、房和優美環境六到農家工程,2022年實現村村通水泥公路,組組通公路,85%的村進行農網升級改造,消滅無電村。大力爭取國家規劃中已明確的井岡山炎陵高壓天然氣管道、茶陵炎陵桂東500千伏輸電線路、茶陵炎陵桂東11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項目早日落地開工。加強防災減災類基礎工程建設,加強山區地質災害防範預警,重點防治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山區多發災害,防止因災致貧、因災返貧。

4.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大力加強醫療保障能力,積極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在片區兩縣試點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自由選擇參保或參合,擴大城鄉基礎醫療保險受益面。提高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和基本藥物實際報銷比例,擴大報銷範圍。市財政應安排部分資金用於片區兩縣的社會保障、優撫、低保資金配套,改變目前市區低保覆蓋反而高於貧困縣的倒掛現象(配套能力強弱影響低保指標多少)。在確保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農村新型養老模式的探索,如在政府的主導下,適宜的對象以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富餘住宅使用權等換取一定的保障。在大力推廣農村老人集中供養的同時,引導開展鄰里互助、志願服務等多種形式的農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服務。

(四)建議積極爭取上級幫助解決的有關問題

根據目前羅霄山片區發展與扶貧攻堅工作的實際,要結合專項規劃制定等工作,組織專門班子研究政策,積極向上級爭取更富有操作性和含金量的具體政策。

1.積極爭取炎陵、茶陵享受原中央蘇區同等政策待遇。2022年,國務院下發了《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22〕21號),我市炎陵、茶陵等地因不屬贛南地區而未能享受有關政策。炎陵屬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核心四縣之一,茶陵建立了第一個工農兵政府,均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原中央蘇區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建議市委、市政府根據炎陵、茶陵等縣相應的歷史地位,積極向上級爭取享受原中央蘇區同等政策待遇。

2.積極爭取扶貧開發更優政策。聯合片區內的其他地區向國家、省爭取扶貧開發更優政策。一是爭取更大財税支持力度。國家、省兩級按照收入增長比例,逐年提高片區內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專項轉移支付和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的力度,對因教育、文化、醫療、交通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而形成的縣鄉債務,由中央、省財政逐年予以減免消化。二是爭取取消建設項目縣配套資金。鑑於片區貧困縣的實際,積極向上爭取,取消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用事業建設項目的縣配套資金。三是爭取提高有關補助、補差標準。提高國家、省在新農保、新農合等社會保障方面的籌資補差金額;提高國家、省對貧困縣危房改造補助標準。

3.積極爭取調整生態補償機制。爭取從電費和水費中設立生態水源補償基金。爭取把羅霄山片區整體作為國家適度開發區和國家生態補償試點地區,設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專項轉移支付、受益下游地區補償支持資金,對羅霄山片區內為保障國家和下游地區生態、水源安全作出的貢獻給予合理評價和補償;生態保護類的各級轉移支付,必須更注重加大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等反映貢獻率指標的權重;提高中央財政對長防林、天然林、生態公益林等的補助標準;在片區內設立碳匯交易市場,進行碳匯交易試點。

【第13篇】礦山資源整合開發利用情況調查報告

結合市委市政府部署開展的“下基層、轉作風、謀發展、促和諧”調研活動,近期率礦山處走訪xx縣安監局及礦山企業,瞭解xx縣礦產資源整合開發利用的基本情況和具體做法,頗有感想。其做法對有相似類型的其他地方有一定的借鑑意義,遂加以整理,以供參考。

一、礦山整合的由來

xx縣是我市境內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的區域,特別是非金屬礦產資源如石灰石、花崗石、瑩石、葉臘石、青石、石煤等儲藏量大,開採條件較好。生成於奧陶紀時代的石灰石資源,延綿於xx的xx至xx一帶,走向長達數公里,據已探明的地質儲量報告,該區域的石灰石品質優、儲量大,宜大規模露天開採,是水泥、制鹼、治金、鈣產品等的優質工業原料。

改革開放以來,xx縣依託當地礦產資源尤其是石灰石資源,大力發展水泥和鈣產品製造業,並逐步成為xx縣的重點產業。而與此相適應的礦業活動也日益蓬勃興起,鼎盛時期僅開採石灰石的礦山企業就有數十家之多。眾多的石灰石開採礦山,為當地及相鄰縣(市)的水泥企業提供了充足和廉價的石灰石原料,但由於礦山數量多,也帶來了一系列礦山安全、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一是礦礦之間彼此為鄰,缺乏必要的安全間距。二是礦山規模小,採礦工藝落後,裝備十分簡陋,安全條件差。三是礦山大多為周邊村民合夥興辦,缺乏相應的採礦知識,從業人員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識不強,由此而引發的生產安全事故不斷。僅就2003年至2022年間統計,xx縣因礦山生產安全事故死亡15人,代價極為沉重,教訓十分深刻。四是由於小礦山數量多,礦業活動的秩序也較為混亂,石灰石資源優質難以優用、廢棄現象嚴重,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xx縣委、縣政府針對xx——xx一帶礦業活動的實際情況,在原有礦業整治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加強採礦秩序整治、礦山安全整治、礦區環境整治,提高礦區石灰石資源開採的規劃性,合理性和開採活動的安全性、效益性,縣政府專門制定了xx石灰石礦山資源整合工作方案,先期對xx礦區的礦山進行整合,並跟進推進宋畈礦區的礦山整合。

二、具體做法

(一)政府主導,強化整合。政府分管領導擔任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優化配置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具體工作由縣經貿局牽頭。方案中明確礦山資源整合的原則、相關部門工作職責、各階段工作任務和時間要求,強調加強協作,形成合力,紮實有效推進礦產資源整合工作。

【第14篇】淮安紅色旅遊資源及其開發利用情況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在調查與分析淮安市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的基礎上,全面分析淮安市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優勢與制約因素,指出目前發展旅遊所面臨的問題,並根據淮安市的實際,提出進一步開發利用旅遊資源的對策和建議,希望能有助於淮安市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促進淮安經濟的發展。

二、調查方法

1、上網查資料

2、問卷調查

三、調查結果

(一)、淮安旅紅色旅遊資源開發現狀

淮安旅遊資源既有歷史積澱深厚、孕育豐富的人文旅遊資源,也有風景秀麗、山川迷人的自然旅遊資源,這些都給淮安旅遊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其中最為突出的要數淮安紅色旅遊。

周恩來故居和周恩來紀念館是淮安紅色旅遊的品牌,是淮安開展紅色旅遊的核心。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在蘇中、蘇北、淮南、淮北四大解放區創建的唯一民主聯合政府而在原址上建成的;劉老莊烈士陵園是為紀念抗日戰爭時期在華中淮海區劉老莊犧牲的82位烈士而設立的陵園;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是為紀念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也付出了重大犧牲的新四軍戰士而建立的;淮安的紅色旅遊景點還有新安旅行團革命歷史陳列館、盱眙革命烈士紀念館等等。

淮安已形成以周恩來故居和周恩來紀念館為核心的扇形旅遊分佈格局。

(二)優勢

1.區位交通優勢明顯

2.旅遊資源豐富、品牌特色鮮明

(1)紅色旅遊景點。黃花塘新四軍軍部舊址,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八十二烈士陵園等景點,證實了淮安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

(2)名人故鄉。周總理的故鄉幾乎是淮安市對外打出的最響亮的旅遊名片,市內留有周總理的童年故居,周恩來紀念館等景點,是重要的引人眼球的旅遊資源。

3.旅遊配套設施不斷完善

4.政府十分重視旅遊業的發展,並全方面予以支持。

(三)劣勢

1.旅遊模式單一,旅遊商品開發不足

旅遊產品模式單一的為觀光型旅遊產品,缺少參與性,娛樂性不高。此外,旅遊商品開發不足。

2.資源分佈分散,景觀聯動性差

淮安的景點多,但是分佈的很散,例如總理童年讀書處與周恩來紀念館就隔了將近一個小時的車程,給遊人的旅遊活動

造成很大不便。

3.旅遊開發投資力度不夠

淮安眾多有開發價值的旅遊景點旅遊設質量差,服務系統不夠完善,一些旅遊景點已被當地居民嚴重破壞,需要修復性開發;旅遊業宣傳力度不夠。

(四)機遇

1.持續升温的旅遊業

作為無煙工業的旅遊業目前正面臨三大發展機遇:一是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各地發展旅遊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二是國家經濟發展模式由出口拉動型轉變為擴大內需型。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旅遊業,是擴大內需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另外,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也傾向於發展國內旅遊。

2.江蘇目前重視加快蘇北振興

為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江蘇省明確提出了加快蘇北工業化、城市化、經濟國際化進程,推進以蘇北地區為突破口實施區域共同發展的戰略。同時,江蘇省提出了 2022年兩個率先的戰略目標,也把加快蘇北振興作為實現該目標的重要戰略。一系列戰略目標為淮安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淮安市旅遊業的發展必將由此得到更好的政策保障和資金支持。

(五)威脅

主要是來自區域旅遊競爭的威脅。淮安畢竟地處蘇北,首先在經濟上,並不如蘇南發達,旅遊業也同樣如此,就算是在蘇北地區,也面對很大的競爭壓力。徐州,由於處於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在工業上,還處於領頭羔羊的位置,在旅遊業上,其更為厚重的歷史文化氛圍,淮海戰役的紅色旅遊,及所傍依的雲龍湖自然旅遊資源,更為繁盛的購物中心都是淮安面臨很大的競爭壓力。

四、調查分析或體會

開發策略

(一)立足總理故里,塑造大品牌

淮安市旅遊業發展應以國內客源為主,利用淮安作為總理故鄉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強化總理故鄉的旅遊名片,積極構建包括韓信、吳承恩等在內的名人故里專題旅遊線路,搶佔旅遊發展的制高點,創造良好的旅遊品牌形象,擴大國際客源市場。同時,實施精品大項目啟動戰略,積極開發具有高品位的旅遊資源,如處於洪澤湖底的泗州城等,通過精品大項目帶動旅遊區整體形象和品牌的升級換代。同時根據現代發展趨勢,打造五張名片即文化名城,名人故里,美食之鄉,運河之都以及生態家園。

(二)大力開發旅遊與二產結合形成的工業旅遊

重點開發今世緣工業旅遊項目,挖掘千年酒鄉的文化內涵;重點開發一品梅煙廠工業旅遊項目,弘揚周恩來一品人品、一品官品的文化,宣傳淮安捲煙是煙中一品。

(三)優化投資環境,擴大招商引資。

淮安旅遊業的資金投資力度仍然不夠,資金缺口大,光靠政府和國家是不夠的,需要優化投資環境,招商引資,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四)開發多元化的旅遊產品

淮安應該擺脱單一的觀光型旅遊產品,開發多元化的旅遊產品,可憑藉洪澤湖進一步開展大眾休閒度假旅遊,開發度假村,開展多項湖上娛樂項目;也可依託境內天然水域遼闊、湖水清澈以及其生態養殖、綠色食品之優勢,通過遊漁村,逛漁島,進漁家,品魚宴的形式規劃等。

【第15篇】貧困山區農村婦女生存現狀與人力資源開發問題調查報告

前言

女人能頂半邊天,在現在的社會中,女性的地位已經大大得到提高。但是在廣西貧困山區的農村中,存在着那麼一種現象,家庭中的大多數男性都作為勞務輸出,奔走全國各地為改善家庭經濟狀況。那麼,家裏缺少了男人這部分主要力量,農活由誰來幹?這個家由誰來當?女性的地位如何?這部分人力資源如何開發?都成為了我們的疑問。為此,水電學院團委組織的暑期社會實踐,讓計算機與信息工程系暑期社會實踐隊組織了農村婦女生存狀況調查活動,為我們一一解決這些問題。

我們的目的地是廣西河池市馬山縣,通過出發前的調查,我們得知:馬山縣是勞務輸出之鄉,目前勞務輸出人數達12萬人次以上,據有關部門統計,每年從郵局匯回的勞務資金達1億元以上,勞務輸出不僅帶回資金、技術,也促進了羣眾思想觀念的進一步解放、更新,是全縣各鄉鎮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也是全縣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特色品牌。我們共有15名隊員參與到此項調查中,成立了3個調查小組,奔赴廣西馬山縣古寨瑤族鄉農村進行實地調查。

調查時間

2010年7月16日——2010年7月19日

調查地點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馬山縣古寨瑤族鄉古記村、本立村。

調查情況

調查前,馬山縣婦聯和當地村委會取得溝通,縣婦聯潘玉富主任為我們介紹了當地情況:古寨瑤族鄉位於馬山縣東部,距離縣城23公里。全鄉下轄9個行政村,311個村民小組,260個自然屯5289户,總人口為21710人,其中瑤族人口6230人,佔總人口的29.5%,是南寧市三個瑤族鄉之一。全鄉總面積13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050畝,是典型的“九分石頭一分土”的國家重點扶貧山區鄉。農業生產主要以種植、養殖業為主,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水稻、大豆、紅薯等,林業以竹子、任豆樹、金銀花等為主,養殖業主要是生豬、土雞、黑山羊等。XX年年國民生產總值6618萬元,農業總產值5030萬元,糧食總產量4334噸,人均有糧205公斤,財政收入7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79元。古寨瑤族鄉婦女基本情況:全鄉女性有10486人,女幹部有55人,女黨員有88人,XX年女性出生有410人。瑤族婦女3023人,鄉婦女勞動力5138人,佔婦女總數的49%。

鄉婦女工作指導思想:圍繞全鄉黨政工作大局,在“黨政所急、婦女所需、婦聯所能”上找準定位,堅持“一手抓維權、一手抓發展”的工作方針,充分調動婦聯幹部的積極性、創造性,推動實施《兩綱》、《兩法》;依法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不斷提高全鄉婦女兒童整體素質,全面加強婦聯自身建設,努力創建學習型婦聯組織。遵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提高全鄉婦女綜合素質,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和諧古寨中發揮積極作用。

縣婦聯和當地村委會取得溝通,在縣婦聯潘玉富主任的帶領下對農民進行訪談,瞭解農村婦女生活情況及家庭情況。另外還發放了51份問卷,並及時收回,做了相應登記,問卷回收率100%。隊員們還給農民帶去了《婦女保健知識》、《關愛今天的女孩關注中華民族的未來》的宣傳資料。

通過問卷調查瞭解到:婦女的文化程度偏低,國小文化的佔到了50%大專文化的才2.5%。沒有上過學的佔15%之多。她們的專長有87.5%的婦女是一般性農活,像諸如養魚、養蠶、編織、文藝方面的都非常少人會的。家庭人口有85%的家裏是2到5個人,67.5%的家裏有2個小孩,但是還有5%的家裏還沒有小孩。有65%的小孩讀書。家裏的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丈夫,而收入主要由妻子支配。家裏的事情,20%是小事自己大事丈夫,25%是大小事情都由丈夫決定,50%是一塊商量的。一天的娛樂時間較少,有60%的婦女沒有娛樂時間。而主要的娛樂方式也非常簡單,60%的婦女是看電視和聊天。打牌的有17.5%。給自己買的女性用品65%是衣服,2.5%買了化粧品,2.5%買了補品,還有30%買了其它的。身體健康狀況,70%的婦女身體良好,有12.5%的婦女生病,剩下的17.5%是其它情況。生病後有誰來照顧是否有人照顧,25%的婦女生病後是由丈夫照顧,7.5%的婦女生病後是由自己的孩子照顧,12.5%的婦女生病後是由老人照顧,還有35%的婦女生病後是其他情況,20%的婦女生病後沒人有照顧。在身體檢查方面,40%的婦女是一年一次的身體檢查,2.5%的婦女是一年兩次的身體檢查,竟有57.5的婦女沒有去做過身體檢查。家庭收入情況,全年家庭收入情況,20%的家庭年收入為1~XX元,15%的家庭年收入為3~4000元,25%的家庭年收入為5~6000元,10%的家庭年收入為7~8000元,20%的家庭年收入為萬元以上,10%的家庭年收入為其它情況。外出打工情況,45%的婦女出去打過工,還有55%的婦女沒有出去打過工。而打工的地方,有22.5%的是去南寧打工,5%的是去廣東打的工,2.5%的是選擇去中山打的工,還有17.5的是去其它地方打的工。在外面打工一年能掙到的錢,一年能掙到1~3000的佔12.5%,一年能掙到4~5000的佔到15%,一年能掙到6~8000的佔到12.5%,其它情況的佔到60%。丈夫是否在外面打工,有65%丈夫是去到外面打工的。丈夫在外打工對家庭經濟狀況是否有變化,無變化佔35%的比例,其它對家庭經濟狀況有程度不同的影響。

以上是兩個村的有效樣本:40個婦女的調查結果統計,從數字中可以看出:在當地,農村婦女的文化程度偏低,受到的教育機會少,很早就輟學了。她們都沒有什麼專長,除了平時的一般農活,很少有會其它技能的,諸如養魚、養蠶、編織還有其它生產以及文藝方面特長的非常少,也許是平時農活太多,還有照顧家人,她們的生活都過得很樸實。每個家裏的人口還不算太多,基本上是2到5口人,家裏的小孩也不是很多,擁有兩個小孩的家庭所佔所有家庭的比例最多。而小孩上學的,到了上學年齡的基本上都上學了,初等教育普及率較高。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是丈夫,村裏的男人基本上都出去打工,只有在農忙時才會回來,他們是家庭收入的來源。收入純粹靠農作物的不多。而家庭收入主要支配者是自己,也有很多是夫妻共同支配的。家裏的事情小事情基本上是自己做決定,大事情由丈夫或者是一起決定。可能是農活較多,娛樂活動少,她們的娛樂時間非常少,甚至還有沒有娛樂時間的情況。她們的娛樂方式也非常貧乏,看電視聊天,很少有打牌的,精神生活過得較單一。女性用品的購買,基本上都是買衣服,很少有買化粧品和補品之類的。這也是農村婦女與城鎮婦女的不同之處。身體狀況都還不錯,有很少一部分是得病的。生病後照顧她們的大多是丈夫和家裏的老人。也有的是沒人照顧的。大多數的婦女每年都會去一年進行身體檢查,不過仍有一部分是得病了才去做檢查。不去檢查的大多是年級稍大點的婦女。至於家庭收入情況,總體上是收支平衡的,能剩下的也不會很多。如果有小孩上學的家庭,經濟較拮据,交了小孩的學費,一年的收入就剩下得更少了,甚至還會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欠錢。

調查結果

我們發現馬山縣的農業基礎薄弱。農業基礎設施落後,抗災能力弱,基本上仍處於“望天收成”狀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效果不夠明顯,特色農業規模不大,農產品缺乏深層次加工,包裝、宣傳、品牌打造等工作跟不上。高新農業、生態農業等發展滯後,農民增收途徑單一,增收幅度小、速度慢。

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們看到並從中瞭解到了,本立村是馬山生態扶貧示範村,有一個初具規模的養豬場,由富德公司和村裏的會計負責運作,主要生產種豬並聯系外銷,形成“公司加農户的生產模式”。豬場有新品種種豬50頭,母豬400頭。對村裏的貧困户,每隔一段時間提供給貧困户豬苗,讓農户養成肉豬後出售,或者母豬生出小豬後,還養豬場豬苗的錢或者直接還豬苗。還有瘦肉型豬,有50%以上銷往外地,。養豬場雖然由村裏的的會計負責,但不屬於村裏共同的經濟財產,但受到村裏的監督。還為村裏的貧困户提供種豬,貧困户不用先付錢,等豬養大後再付種豬錢。本立村村長還強調説村裏非常重視村裏的婦女工作。村裏已經拉有寬帶網,就等着買電腦了。我們的領隊周書記對村長提出建議,可以免費為村裏提供技術支持,免費進行電腦技術相關的培訓。值得村長驕傲的是村裏的路是村裏人出錢修的,不用靠政府扶持。這個村讓我們想到了先富帶後富的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模式,算是一個挺不錯的村了。

而我們調查的第二個村——古記村,各户房屋之間距離較遠,樓房不形成羣居式坐落。移動電話在當地信號很差,而感到好奇的是古記村的婦女相對本立村的顯得較年輕些。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政府為了兩户人家6口人竟花100萬修了一條路。不知這樣子做是否明知。有人説,還不如給他們100萬的錢,讓他們住城裏還要好的多。與我們原先了解到的“城鎮化發展滯後,交通條件差。目前全縣城鎮化水平僅20%左右,遠低於全國39%和廣西31%的平均水平。目前全縣14個鄉鎮只有3個鄉鎮通油,145個行政村中尚有73個行政村沒有通四級路,其中有29個村未能實現晴雨通車,1586個自然屯不通路,交通閉塞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情況不符,説明政府對當地交通的重視程度有所提升。在古記村,有個現象我很驚訝,他們都存在日不閉户的習慣,我們調查過程中能隨意進入民宅,不知道是不是他們這裏的風氣很好。有説法是,家裏沒什麼東西值得別人偷的,當我們幾個人在一家小賣部歇腳時,店鋪老闆,很放心的騎着自行車外出辦事了,留着我們這些陌生人在店裏,過了一會老闆才回來,此事令我們很是異常驚訝。

兩個村都是羣山環繞,房子也大都依山而建。村裏的主要農作物是玉米和甘蔗,還有很少的稻田,這裏水資源不是很充足。耕地面積也不多。他們還在山上種有竹子,每棵竹子還有承包商給的三塊錢的補助。調查過程中,還看到一家養蠶户,因為養蠶,收入較別人富足。雖然很多農户都蓋有樓房,但是房子裏基本上都沒有裝修過。很多家裏都堆有收穫的玉米。當地人都很友好、和善,我們的造訪受到了他們的熱情接待,見得最多的是他們那樸實的笑容。讓人看着舒坦,很容易相處,減少了我們調查的困難。這次調查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