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疾病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86W

疾病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疾病調查報告

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對1998年以後由外省嫁入本縣、與當地男子通婚、在本地長期居住的45歲以下農村育齡婦女204例進行摸底登記。204名外省婚嫁的婦女分別來源於9個省(國),前5位的省份分別是雲南、四川、貴州、湖南、廣西,1名來自越南。平均年齡為32.16歲,最小者21歲,最大者44歲。大專佔0.49 %(1/204),高中佔0.98 %(2/204),國中佔28.93 %(59/204),國小佔56.37 %(115/204),文盲佔13.24 %(27/204)。再婚史25 %(51/204)。並與本省籍的45歲以下農村育齡婦女210例進行了對照研究。

二、方法

1.調查方法:以各鄉鎮為單位,由縣婦幼保健院派專人根據村級婦幼員實際摸底的花名冊入村入户逐人進行調查詢問,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填寫調查問卷,發放健康教育宣傳資料,向其説明情況徵得同意後採集本人血樣,編號登記後帶回實驗室檢測。實際調查佔應查人數的比例為65.38 %(204/312)。

2.問卷設計:調查問卷由省級婦幼保健專家設計,並要求醫院的32名實習學生填寫了2次問卷,間隔為2周,對2次得分進行相關分析,相關係數為0.82,提示問卷的重測信度理想。

3.實驗室檢測:採用上海科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艾滋病抗體試劑對204人全部進行了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的4項檢測。呈現陽性反應者進行2次複核檢測;艾滋病抗體初篩陽性者送確診實驗室進行最後診斷。

4.統計學處理:調查數據由專人整理後錄入到計算機,運用spss11.0軟件進行資料統計分析。

結 果

一、年齡和文化程度

2組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籍婦女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高於外籍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9.96,p=0.000),見表1。

二、母嬰傳播性疾病檢出比例

跨省(國)婚嫁的農村婦女母嬰傳播性疾病檢出比例為12.74 %(26/204),其中乙型肝炎5.88 %(12/204),丙型肝炎3.92 %(8/204),梅毒2.45 %(5/204),hiv 0.49 %(1/204)。本省籍農村婦女母嬰傳播性疾病檢出比例為1.43 % (3/210),2組檢出比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8.64,p=0.000),見表1。表1 2組一般情況及母嬰傳播性疾病檢出率比較

三、不同省籍母嬰傳播性疾病檢出比例

雲南省、廣西、其他地區、貴州、四川、湖南省籍母嬰傳播性疾病檢出比例分別為 17.65 %(12/68)、19.05 %(4/21)、14.29 %(2/14)、12.12 %(4/33)、7.14 %(3/42)、3.84 %(1/2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四、母嬰傳播性疾病知識的知曉和態度

跨省(國)婚嫁的農村婦女中僅有8.82 %(18/204)全部回答正確,約3/4的人不知道什麼是母嬰傳播性疾病;僅有很少部分的人知道安全套有預防作用;約半數的婦女願意接受體檢和檢查,見表2。表2 母嬰傳播性疾病傳播途徑知曉率(n=204)

內容回答正確[例(%)]

一、艾滋病傳播途徑和知識

1.你知道母嬰傳播性疾病是什麼嗎?45(22.06)

2.艾滋病是通過什麼方式傳播?51(25.00)

3.艾滋病是否通過蚊蟲叮咬傳播68(33.33)

4.艾滋病握手是否能傳播92(45.10)

5.艾滋病同桌吃飯是否能傳播64(31.37)

6.艾滋病共用勞動工具是否能傳播73(35.78)

7.艾滋病是否可以治好115(56.37)

8.從外表是否能判斷感染了艾滋病65(31.86)

9.性病患者是否更易患艾滋病29(14.22)

10.使用安全套是否可以預防艾滋病21(10.29)

二、對感染者和病人的態度

11.熟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是否和從前一樣交往33(16.18)

12.是否應該允許感染者和病人繼續工作和上學36(17.65)

13.是否該允許感染者和病人的孩子繼續工作和上學121(59.31)

14.是否應該把感染者和人集中隔離起來,84(41.18)

三、自我保護態度15.懷疑自己得了性病及艾滋病是否願意接受諮詢和檢測89(43.63)

16.到哪裏諮詢和檢測37(18.14)

17.婚前體檢有無必要99(48.53)

18.生孩子前是否應檢查有無母嬰傳播性疾病101(49.51)

討 論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和艾滋病都可以通過母嬰垂直傳播的途徑感染下一代,屬於母嬰傳播性疾病。中國是乙型肝炎感染的高發地區[2],人羣中乙型肝炎感染率9.7%[3],乙型肝炎感染機體後,有少部分轉變為慢性感染狀態。新生兒期因在宮內接觸病毒抗原,產生了免疫耐受,病毒不易清除,更容易轉變為乙型肝炎長期攜帶者。母嬰垂直傳播是乙型肝炎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之一,故預防和阻斷母嬰垂直傳播對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非常重要。本次結果統計丙型肝炎陽性率3.92 %(8/204);梅毒陽性率2.45 %(5/204),明顯高於吳大富等[4]報告丙型肝炎陽性率0. 42 %和梅毒陽性率0. 34 %。丙型肝炎病毒目前尚無有效的藥物治療與疫苗預防接種措施,儘早瞭解高危人羣對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狀況,及時實施母嬰隔離,降低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由於胎傳梅毒危害性較大,故育齡婦女應在妊娠前進行梅毒血清學篩查,以便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儘量減少妊娠合併梅毒引起的流產、死胎、早產和胎傳梅毒的發生。加強育齡婦女特別是跨省婚嫁的這部分高危人羣,孕前、孕期自我保健水平及健康教育,提高她們的衞生知識和防治意識,應常規進行傳染病篩查,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避孕或根據臨牀症狀適時終止妊娠,對切斷母嬰垂直傳播、降低感染率、優生優育及提高人口素質都有積極的意義。

跨省婚嫁是本省部分縣的特殊婚姻現象,特別在貧困落後經濟不發達的縣更為常見。本次調查顯示,這部分婦女大多來自中國的艾滋病高發省份,並且文化程度低下(國小及以下的人員佔69.61 %),醫療保健知識缺乏,母嬰傳播性疾病知曉率僅為8.82 %,許多人連這些疾病的名稱都未聽説過,更談不上預防措施了。所以,針對這部分特殊人羣的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特別是做好孕前管理和檢測,預防母嬰傳播性疾病在下一代的發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

【參考文獻】

1 劉利容,劉民. hiv母嬰傳播的研究進展[j].中國性病艾滋病,,13(4):393.

2 劉崇柏.中國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特徵及預防[j].中國公共衞生, 1997, 13(9): 515.

3 董悦.提高妊娠期性傳播疾病的臨牀診治水平[j].中華婦產雜誌, ,36(8):453

4 吳大富,楊紅梅.孕婦血液中5種傳染病檢測結果分析[j].實用科技雜誌,,15(9):1128?1129.

疾病調查報告(2)

健康體檢是人們在無不適症狀的情況下,進行常規的體格檢查和實驗室、儀器檢查,從而發現一些潛在的疾病,起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的目的。為了提高生命質量,增強人們預防保健認識,我院開展了健康體檢這項工作。自200x年5月~200x年11月,已有5988人接受了健康體檢。

從體檢結果看,疾病的陽性率多數單位高達80%,疾病的種類繁多,同時發現高血壓病、高脂血症、血糖升高這三種 病症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此次,隨機抽樣1010人,針對這三種疾病進行了統計分析。

1 資料與對象

1.1 資料 抽樣人羣中,男681人,女329人,後按照15~24歲,25~34歲,35~44歲,45~54歲,55歲以上五個年齡段進行統計,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段三種疾病發病情況比較 例 (略)

1.2 對象 機關幹部與普通職員,以輕型、中型體力勞動為主。

2 結果 健康體檢人羣中,高血壓病、高脂血症、血糖升高的發病人數以35~44歲年齡組為主。這三種疾病的患病人羣男性高於女性。高脂血症患者病人位居三種疾病之首。

3 討論

3.1 心理因素 處在35~44歲這個年齡段的人羣,多為整個社會的中堅力量,肩負着社會的重任;是事業的貢獻者、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同時,也是家庭的支柱,是家庭感情的主要依靠和經濟的主要來源者。這部分人羣所面臨的矛盾相對較多,如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以及各種工作上的、社會上的矛盾等,如果心理調整能力較差,就會引起心身疾病上升,如高血壓病、血脂升高、血糖升高等。

3.2 生理因素 進入該期的個體,各個系統的器官、組織、細胞的生理功能開始從完全成熟走向衰退,但是隨着改革所產生的危機,迎運而生的困擾增加,同時對新生事物的學習和應變,更加透支了有限的精力,忽略了健康。

3.3 飲食不當 食物是重要的外界環境因素之一,合理的營養可以維持機體生理需要,營養過剩或營養素不平衡導致高血壓、高脂血症、肥胖症的明顯增加。當然,吸煙、飲酒、攝鹽過量是男性發病過高的另外一個原因。

3.4 缺乏體育鍛煉 運動可加強人的心臟功能,保持血壓穩定,運動可加速脂質代謝,防止血脂升高,同時,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加防禦疾病的能力,有助於心理健康,使精力充沛。機關幹部由於長期的緊張、疲勞、沒有很好的調適機體,各種疾病便乘虛而入。

3.5 高脂血症是一種脂類代謝性疾病,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但是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是可以逆轉的。

根據此次分析的結果,我們瞭解這三種疾病在不同年齡段的分佈情況,分析了高發年齡段的主要原因,同時,認識到這三種疾病對我們的嚴重危害,重視和關注我們中堅力量的身心健康,是減少家庭和社會損失的重要措施。告誡人們,時時重視自己的健康,是對社會家庭的最好回報。

疾病調查報告(3)

母豬繁殖障礙疾病的血清學調查報告

摘要:隨着豬場規模化、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豬病的種類也在不斷增加,特別是近年來的母豬繁殖障礙性疾病嚴重製約生豬產業的發展。我們引進了帶有外種血緣的外種豬洋二元母豬,進行了優良品種推廣,結果80%的豬場母豬普遍出現第一胎髮生流產、早產、死胎,新生仔豬和斷奶仔豬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高,高達20%,而母豬一般無臨慶症狀,對這情況我們凝似是母豬繁殖障礙性疾病,故進行了血清調查。共採血抽樣237份,分離血清212份,並對分得的212份血清全部進行藍耳病(PRRS)檢測,其中陽性80份,陽性率37.7%;對其中的160份血清進行了偽狂犬(PR)檢測,160份進行了豬瘟(HC)檢測,160份血清進行了細小病毒(PPV)檢測。結果表明:一十三個豬場均有以上母豬繁殖障礙病存在。由此可見:母豬繁殖障礙病在我縣外種豬場已普遍存在。

關鍵詞:母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調查;血清學;檢測

As hog farms have increased in both size and efficiency,so have hog disease types,In rencent yesrs,the problem has been especially serious among breeding sows,where disease has increased inferticity and negatively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og breeding industry In ,blood was collected from 237 sous From these,212 samples of serum were successfully produced and tested for bluc Ear pisease (PRRS) positive test rate Was 37.7 percent (80 positive samples)Also tests for three types of disease porcine pseuudo rabies(PR),swine Fever(HC),and wicroscopic Viral infection (PPV)were performed,each test on 160 of the samples.

Sow;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母豬繁殖障礙疾病是近年來危害母豬的一種主要的疫病,現已被廣範受到人們的重視,它以妊娠母豬發生流產、死胎、木乃伊胎、產弱仔、畸形胎和母豬不育、配不上種為主要特徵的一類疾病。此病主要包括豬瘟(HC)、豬偽狂犬病(PR)、豬細小病毒病(PPV)、繁殖障礙與呼吸綜合徵(PRRS)和豬乙型腦炎(JE)等幾種病。我們對存在有明顯繁殖障礙病的13個豬場的237母豬頭進行採血,分離血清212份,並對分得的212份血清全部進行了檢測,對其中的160份血清進行了豬偽狂犬、豬細小病毒檢測,並根據檢測結果對母豬繁殖障礙原因進行了分析總結,現將詳細情況分述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被檢血清

被檢血清來13個母豬場,耳靜脈採血,3600轉/min分離血清,待檢。

1.1.2 主要診斷試劑

藍耳病ELISA試劑盒:由美國IDEXX公司提供;

豬瘟診斷抗原及陰、陽性血清:由蘭州獸醫研究所提供;

豬偽狂犬LAT診斷液試劑盒:由華中農業大學提供;

豬細小病毒LAT診斷液試劑盒:由華中農業大學提供。

1.2 方法

1.2.1母豬繁殖於呼吸綜合症方法:間接ELISA

A採樣:常規採血,分離血清,無腐敗、溶血、凝塊和沉澱。

B準備:

A試驗前將所有試劑從冰箱中取出,置室温下達到室温,並輕輕搖勻,用後立即放回冰箱。

B將達到室温並完全溶解的洗液深縮用滅菌水或去離子水稀釋10倍。

C將待檢血清用稀釋液進行40倍稀釋;注意匆將陽性/陰性對照血清稀釋。

C取出抗原孢被的96孔板(該板的1、3、5、7、9、11列孔包被的PRRS抗原,2、4、6、8、10、12列孔包被的正常MARC—145細胞抗原),在工作表上標記好樣品的位置。

D取100UL陰性血清分別加入C1、C2、D1、D2孔中。

E取100UL陽性血清分別加入A1、A2、B1、B2孔中。

F取100UL稀釋的待檢血清分別加入相鄰的PRRS抗原孔和MARC—145細胞抗原孔(NHC)中。

H在室温下孵育30mim。

L將反應板孔裏的液體倒入廢液缸,並在吸水紙上扣幹。

J每孔加入300UL洗滌液(含Tween—20的PBS),置室温約3mim,棄去孔中液體,重複3—5次,最後一次在吸水紙水輕輕釦幹。

K每孔加入100UL酶標抗體複合物,在室温下孵育30mim。並利用此空隙,取等量底物濃縮液和底物稀釋液混勻(如5.5ml:5.5ml)。

L重複I、J操作。

M每孔加入100UL稀釋好底物溶液,在室温下孵育15mim。

N每孔加入100 終止液

O用酶聯免疫檢測儀於650NM波長下測定各孔的吸光度值。

Q結果判定:

a pc:PRRS—NC:PRRS≥0.150,試驗方成立。

b S/P≥0.4,樣品血清PRRS抗體陽性;S/P<0.4,樣品血清PRRS抗體陰性。

1.2.2 豬瘟檢測方法:正向血凝試驗

a取一潔淨玻片,以蠟筆劃成3—4c㎡小格,如下圖

血清號 第1格 第2格 第3格 第4格

陽性血清對照 0.08ml 0.04ml 0.02ml 0.01ml

陰性血清對照 0.08ml 0.04ml 0.02ml 0.01ml

血清樣品1 0.08ml 0.04ml 0.02ml 0.01ml

血清樣品2 0.08ml 0.04ml 0.02ml 0.01ml

b試驗前,先將待檢血清、標準血清和抗原置於室温,使其達到20℃。

B將待檢血清、標準血清按上表中的量,垂直接觸玻片分別加到各方格內。

C搖勻抗原,每一血清格內分別垂直加入0.03ml抗原。

D自0.01ml血清格開始,用牙籤將抗原與血清完全混合,攤開直徑2CM左右,依次至0.02ml、0.04ml、0.08m血清格,一個血清樣使用一牙籤。

E輕輕搖動玻片後,室温靜置5—8min。春冬季節室温較低時,可置於30℃左右的温箱中。

F記錄結果

出現大凝集片或小粒狀物,液體完全透明,即100%凝集。

有明顯凝集片和粒,液體幾乎完全透明,即75%凝集。

有可見凝集片和顆粒,液體不甚透明,即50%凝集。

1.2.3 豬偽狂犬檢測方法:乳膠凝集試驗

操作步驟

取待檢樣品、陽性/陰性對照血清和稀釋液各一滴,分別置於玻片上,各加一滴乳膠抗原,用牙籤或火柴棍攪拌,並輕輕搖動1—2min後,於3—5min內觀察結果。

也可將血清作倍比連續稀釋,每個稀釋度加乳膠抗原進行定量分析。

C判定結果:

A所有對照成立,即陽性血清呈“ ”,陰性血清和稀釋液呈“—”,試驗方有效。樣品出現“++”以上者為陽性。

1.2.4 豬細小病毒檢測方法:乳膠凝集試驗。

2 調查內容

2.1 流行病學調查:通過查閲記錄,調查種源、胎次,發病的季節性。

2.2 飼養管理調查:主要包括飼料質量,營養成份,有無黴變;有無環境、機械等不良因素引起的,防疫、免疫、消毒是否落實到位。

2.3 臨牀病例剖解:包括對繁殖母豬的臨牀檢查及對發病母豬所產部分弱仔及新生病仔豬的病理剖檢觀察。

2.4 血清學檢測:對採得的212份血清樣品進行藍耳病抗體檢測和部分血清的偽狂犬、豬瘟、豬細小病毒檢測。

2 檢測結果及討論

3.1發生繁殖障礙的母豬有長白、約克及長白╳約克,發病母豬沒有明顯的品系差別;發病的胎次主要集中在第一胎,在第一胎過後,很多母豬不再表現明顯的繁殖障礙病(説明在第一胎過後產生了抗體對該病有一定的免疫保護力);發病沒有季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病;發病豬主要表現產死胎、木乃伊胎、弱仔和新生仔豬發病死亡。

3.2 豬場的飼料基本上都統一飼餵母豬專用料,不存在黴變和質量問題,也無環境或機械因素引起的流產和死胎。在採血檢查時除兩家豬場拿不出嚴格的免疫記錄檔案外,其他豬場都按免疫程序進行了免疫,並做到定期消毒。

3.3 剖檢弱仔和新生病仔豬,大體表現一致,體表貧血蒼白,皮下脂肪多黃染,腎呈土黃色,在表面有小出血點,有的淋巴結水腫出血呈大理石樣狀,心包積液,小葉性肺炎,肝褐黃色。

3.4 血清學檢測結果:

母豬繁殖障礙疾病血清學檢測統計表

豬場 藍耳病 偽狂犬 細小病毒 繁殖障

礙病史

樣品數 陽性數 陽性率 樣品數 陽性數 陽性率 樣品數 陽性數 陽性率

1場 35 10 28.6% 14 8 57.1% 14 6 42.9% 11頭流產、死胎、木乃伊胎

2場 32 7 21.9% 17 10 58.8% 17 8 47.1% 記載不詳

3場 14 5 35.7% 14 10 71.4% 14 9 64.3% 14頭流產、死胎、木乃伊

4場 20 14 70.0% 20 14 70.0% 20 16 80.0% 4頭髮流產

5場 26 13 50.0% 13 11 84.6% 13 9 69.2% 記載不詳

6場 13 2 15.4% 13 6 46.2% 13 7 53.8% 9頭流產、死胎、弱仔、木乃伊、

7場 9 1 11.1% 9 6 66.7% 9 5 55.6% 1配不上種、1頭產死胎、7頭流產、弱仔

8場 11 0 0.0% 11 8 72.7% 11 8 72.7% 11頭流產、死胎、木乃伊、弱仔

9場 12 7 58.3% 12 6 50.0% 12 7 58.3% 12頭流產、死胎、弱仔、木乃伊

10場 7 2 28.6% 7 6 85.7% 7 4 57.1% 7死胎、木乃伊

11場 7 3 42.9% 4 2 50.0% 4 3 75.0% 7頭髮生過流產、死胎、木乃伊

12場 24 16 66.7% 24 20 83.3% 24 17 70.8% 24頭髮生過流產、死胎、弱仔

13場 2 0 0.0% 2 2 100.0% 2 1 50.0% 2頭後備發病豬

合 計 212 80 37.7% 160 109 68.1% 160 100 62.5% 110頭繁

殖障礙

4 小結與分析

4.1 通過流行病學、飼料、飼養管理和對弱仔、新生病仔豬剖檢等各個方面的調查,排除了母豬繁殖障礙病因為品種、種源、飼料和飼養管理因素造成的可能。因為剖檢有一定的病理變化,説明是由病毒或病原微生物等致病因素引起。

4.2 本次監測採樣全由專業人員把關操作,藍耳病檢測採用美國進口ELISA試劑,微電腦數控機洗板,偽狂犬、細小病毒採用華中農業大學LAT試劑盒,其靈敏度高,監測結果可靠。

4.3 監測豬均未接種藍耳病疫苗免疫,經過豬偽狂犬、豬細小病毒疫苗免疫,被監測種豬羣體中有藍耳病陽性(+),説明有感染豬或曾經感染過;偽狂犬、細小病毒的免疫合格率分別達到68.1%和72.5%説明了種豬的免疫效果較好。

4.4 本次監測的樣本較大,檢測結果具有代表性,監測結果,藍耳病樣品陽性37.7%(80/212),其中1至5場樣品陽性率38.58%(49/127),豬場藍耳病樣品陽性率比較高;偽狂犬和細小病毒的免疫陽性率比較高,説明種豬在經過免疫或曾經感染後產生了對該病的較高抵抗力,免受強毒的攻擊。

4.5 在本次的調查中還發現,同一頭豬在藍耳病呈陰性(-),偽狂犬、細小病毒免疫抗體都達到免疫保護力的情況下,仍然存在繁殖障礙病,説明該豬場發生的繁殖病不僅由藍耳病、偽狂犬、細小病毒引起,還有其它繁殖障礙疾病參與。

5 防制建議

繁殖障礙性疾病,特別是藍耳病,它是我縣的首次監測到的一個新病,它對養豬業的危害較重,一是引起嚴重的種豬繁殖障礙,導致其它疫病的免疫抑制,產生免疫失敗;二是隱性豬瘟很難控制和消除,是母豬繁殖障礙的潛在殺手;三是豬偽狂犬和豬細小病毒通過免疫後不能準確的判斷是否是決定性致病因素。面對當前繁殖障礙病,首先是加強藍耳病的免疫,控制毒力在羣內的進一步傳播;其次是進一步加強豬瘟、豬偽狂犬、豬細小病毒的免疫,使豬羣免疫合格率提高,降低因此三種病導致流產、死胎等的可能;第三是嚴把引種關,避免到藍耳病疫區調種豬,引種時必須經藍耳病檢測陰性(-)方能引進;第四是進一步對幾種繁殖病進行準確的監測診斷,並加大監測面,淘汰淨化陽性病豬,保持豬場乾淨。

參考文獻

1.《豬的重要傳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

2.《基礎獸醫學》;

3.《動物實驗室操作技術基礎知識》;

疾病調查報告(4)

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對1998年以後由外省嫁入本縣、與當地男子通婚、在本地長期居住的45歲以下農村育齡婦女204例進行摸底登記。204名外省婚嫁的婦女分別來源於9個省(國),前5位的省份分別是雲南、四川、貴州、湖南、廣西,1名來自越南。平均年齡為32.16歲,最小者21歲,最大者44歲。大專佔0.49 %(1/204),高中佔0.98 %(2/204),國中佔28.93 %(59/204),國小佔56.37 %(115/204),文盲佔13.24 %(27/204)。再婚史25 %(51/204)。並與本省籍的45歲以下農村育齡婦女210例進行了對照研究。

二、方法

1.調查方法:以各鄉鎮為單位,由縣婦幼保健院派專人根據村級婦幼員實際摸底的花名冊入村入户逐人進行調查詢問,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填寫調查問卷,發放健康教育宣傳資料,向其説明情況徵得同意後採集本人血樣,編號登記後帶回實驗室檢測。實際調查佔應查人數的比例為65.38 %(204/312)。

2.問卷設計:調查問卷由省級婦幼保健專家設計,並要求醫院的32名實習學生填寫了2次問卷,間隔為2周,對2次得分進行相關分析,相關係數為0.82,提示問卷的重測信度理想。

3.實驗室檢測:採用上海科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艾滋病抗體試劑對204人全部進行了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的4項檢測。呈現陽性反應者進行2次複核檢測;艾滋病抗體初篩陽性者送確診實驗室進行最後診斷。

4.統計學處理:調查數據由專人整理後錄入到計算機,運用spss11.0軟件進行資料統計分析。

結 果

一、年齡和文化程度

2組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籍婦女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高於外籍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9.96,p=0.000),見表1。

二、母嬰傳播性疾病檢出比例

跨省(國)婚嫁的農村婦女母嬰傳播性疾病檢出比例為12.74 %(26/204),其中乙型肝炎5.88 %(12/204),丙型肝炎3.92 %(8/204),梅毒2.45 %(5/204),hiv 0.49 %(1/204)。本省籍農村婦女母嬰傳播性疾病檢出比例為1.43 % (3/210),2組檢出比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8.64,p=0.000),見表1。表1 2組一般情況及母嬰傳播性疾病檢出率比較

三、不同省籍母嬰傳播性疾病檢出比例

雲南省、廣西、其他地區、貴州、四川、湖南省籍母嬰傳播性疾病檢出比例分別為 17.65 %(12/68)、19.05 %(4/21)、14.29 %(2/14)、12.12 %(4/33)、7.14 %(3/42)、3.84 %(1/2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四、母嬰傳播性疾病知識的知曉和態度

跨省(國)婚嫁的農村婦女中僅有8.82 %(18/204)全部回答正確,約3/4的人不知道什麼是母嬰傳播性疾病;僅有很少部分的人知道安全套有預防作用;約半數的婦女願意接受體檢和檢查,見表2。表2 母嬰傳播性疾病傳播途徑知曉率(n=204)

內容回答正確[例(%)]

一、艾滋病傳播途徑和知識

1.你知道母嬰傳播性疾病是什麼嗎?45(22.06)

2.艾滋病是通過什麼方式傳播?51(25.00)

3.艾滋病是否通過蚊蟲叮咬傳播68(33.33)

4.艾滋病握手是否能傳播92(45.10)

5.艾滋病同桌吃飯是否能傳播64(31.37)

6.艾滋病共用勞動工具是否能傳播73(35.78)

7.艾滋病是否可以治好115(56.37)

8.從外表是否能判斷感染了艾滋病65(31.86)

9.性病患者是否更易患艾滋病29(14.22)

10.使用安全套是否可以預防艾滋病21(10.29)

二、對感染者和病人的態度

11.熟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是否和從前一樣交往33(16.18)

12.是否應該允許感染者和病人繼續工作和上學36(17.65)

13.是否該允許感染者和病人的孩子繼續工作和上學121(59.31)

14.是否應該把感染者和人集中隔離起來,84(41.18)

三、自我保護態度

15.懷疑自己得了性病及艾滋病是否願意接受諮詢和檢測89(43.63)

16.到哪裏諮詢和檢測37(18.14)

17.婚前體檢有無必要99(48.53)

18.生孩子前是否應檢查有無母嬰傳播性疾病101(49.51)

討論總結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和艾滋病都可以通過母嬰垂直傳播的途徑感染下一代,屬於母嬰傳播性疾病。中國是乙型肝炎感染的高發地區[2],人羣中乙型肝炎感染率9.7%[3],乙型肝炎感染機體後,有少部分轉變為慢性感染狀態。新生兒期因在宮內接觸病毒抗原,產生了免疫耐受,病毒不易清除,更容易轉變為乙型肝炎長期攜帶者。母嬰垂直傳播是乙型肝炎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之一,故預防和阻斷母嬰垂直傳播對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非常重要。本次結果統計丙型肝炎陽性率3.92 %(8/204);梅毒陽性率2.45 %(5/204),明顯高於吳大富等[4]報告丙型肝炎陽性率0. 42 %和梅毒陽性率0. 34 %。丙型肝炎病毒目前尚無有效的藥物治療與疫苗預防接種措施,儘早瞭解高危人羣對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狀況,及時實施母嬰隔離,降低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由於胎傳梅毒危害性較大,故育齡婦女應在妊娠前進行梅毒血清學篩查,以便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儘量減少妊娠合併梅毒引起的流產、死胎、早產和胎傳梅毒的發生。加強育齡婦女特別是跨省婚嫁的這部分高危人羣,孕前、孕期自我保健水平及健康教育,提高她們的衞生知識和防治意識,應常規進行傳染病篩查,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避孕或根據臨牀症狀適時終止妊娠,對切斷母嬰垂直傳播、降低感染率、優生優育及提高人口素質都有積極的意義。

跨省婚嫁是本省部分縣的特殊婚姻現象,特別在貧困落後經濟不發達的縣更為常見。本次調查顯示,這部分婦女大多來自中國的艾滋病高發省份,並且文化程度低下(國小及以下的人員佔69.61 %),醫療保健知識缺乏,母嬰傳播性疾病知曉率僅為8.82 %,許多人連這些疾病的名稱都未聽説過,更談不上預防措施了。所以,針對這部分特殊人羣的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特別是做好孕前管理和檢測,預防母嬰傳播性疾病在下一代的發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

【第2篇】關於跨省婚嫁育齡婦女母嬰傳播性疾病調查報告

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對1998年以後由外省嫁入本縣、與當地男子通婚、在本地長期居住的45歲以下農村育齡婦女204例進行摸底登記。204名外省婚嫁的婦女分別來源於9個省(國),前5位的省份分別是雲南、四川、貴州、湖南、廣西,1名來自越南。平均年齡為32.16歲,最小者21歲,最大者44歲。大專佔0.49 %(1/204),高中佔0.98 %(2/204),國中佔28.93 %(59/204),國小佔56.37 %(115/204),文盲佔13.24 %(27/204)。再婚史25 %(51/204)。並與本省籍的45歲以下農村育齡婦女210例進行了對照研究。

二、方法

1.調查方法:以各鄉鎮為單位,由縣婦幼保健院派專人根據村級婦幼員實際摸底的花名冊入村入户逐人進行調查詢問,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填寫調查問卷,發放健康教育宣傳資料,向其説明情況徵得同意後採集本人血樣,編號登記後帶回實驗室檢測。實際調查佔應查人數的比例為65.38 %(204/312)。

2.問卷設計:調查問卷由省級婦幼保健專家設計,並要求醫院的32名實習學生填寫了2次問卷,間隔為2周,對2次得分進行相關分析,相關係數為0.82,提示問卷的重測信度理想。

3.實驗室檢測:採用上海科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艾滋病抗體試劑對204人全部進行了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的4項檢測。呈現陽性反應者進行2次複核檢測;艾滋病抗體初篩陽性者送確診實驗室進行最後診斷。

4.統計學處理:調查數據由專人整理後錄入到計算機,運用spss11.0軟件進行資料統計分析。

結 果

一、年齡和文化程度

2組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籍婦女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高於外籍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9.96,p=0.000),見表1。

二、母嬰傳播性疾病檢出比例

跨省(國)婚嫁的農村婦女母嬰傳播性疾病檢出比例為12.74 %(26/204),其中乙型肝炎5.88 %(12/204),丙型肝炎3.92 %(8/204),梅毒2.45 %(5/204),hiv 0.49 %(1/204)。本省籍農村婦女母嬰傳播性疾病檢出比例為1.43 % (3/210),2組檢出比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8.64,p=0.000),見表1。表1 2組一般情況及母嬰傳播性疾病檢出率比較

三、不同省籍母嬰傳播性疾病檢出比例

雲南省、廣西、其他地區、貴州、四川、湖南省籍母嬰傳播性疾病檢出比例分別為 17.65 %(12/68)、19.05 %(4/21)、14.29 %(2/14)、12.12 %(4/33)、7.14 %(3/42)、3.84 %(1/2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四、母嬰傳播性疾病知識的知曉和態度

跨省(國)婚嫁的農村婦女中僅有8.82 %(18/204)全部回答正確,約3/4的人不知道什麼是母嬰傳播性疾病;僅有很少部分的人知道安全套有預防作用;約半數的婦女願意接受體檢和檢查,見表2。表2 母嬰傳播性疾病傳播途徑知曉率(n=204)

內容回答正確[例(%)]

一、艾滋病傳播途徑和知識

1.你知道母嬰傳播性疾病是什麼嗎?45(22.06)

2.艾滋病是通過什麼方式傳播?51(25.00)

3.艾滋病是否通過蚊蟲叮咬傳播68(33.33)

4.艾滋病握手是否能傳播92(45.10)

5.艾滋病同桌吃飯是否能傳播64(31.37) 6.艾滋病共用勞動工具是否能傳播73(35.78)

7.艾滋病是否可以治好115(56.37)

8.從外表是否能判斷感染了艾滋病65(31.86)

9.性病患者是否更易患艾滋病29(14.22)

10.使用安全套是否可以預防艾滋病21(10.29)

二、對感染者和病人的態度

11.熟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是否和從前一樣交往33(16.18)

12.是否應該允許感染者和病人繼續工作和上學36(17.65)

13.是否該允許感染者和病人的孩子繼續工作和上學121(59.31)

14.是否應該把感染者和人集中隔離起來,84(41.18)

三、自我保護態度

15.懷疑自己得了性病及艾滋病是否願意接受諮詢和檢測89(43.63)

16.到哪裏諮詢和檢測37(18.14)

17.婚前體檢有無必要99(48.53)

18.生孩子前是否應檢查有無母嬰傳播性疾病101(49.51)

討論總結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和艾滋病都可以通過母嬰垂直傳播的途徑感染下一代,屬於母嬰傳播性疾病。中國是乙型肝炎感染的高發地區,人羣中乙型肝炎感染率9.7%[3],乙型肝炎感染機體後,有少部分轉變為慢性感染狀態。新生兒期因在宮內接觸病毒抗原,產生了免疫耐受,病毒不易清除,更容易轉變為乙型肝炎長期攜帶者。母嬰垂直傳播是乙型肝炎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之一,故預防和阻斷母嬰垂直傳播對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非常重要。本次結果統計丙型肝炎陽性率3.92 %(8/204);梅毒陽性率2.45 %(5/204),明顯高於吳大富等[4]報告丙型肝炎陽性率0. 42 %和梅毒陽性率0. 34 %。丙型肝炎病毒目前尚無有效的藥物治療與疫苗預防接種措施,儘早瞭解高危人羣對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狀況,及時實施母嬰隔離,降低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由於胎傳梅毒危害性較大,故育齡婦女應在妊娠前進行梅毒血清學篩查,以便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儘量減少妊娠合併梅毒引起的流產、死胎、早產和胎傳梅毒的發生。加強育齡婦女特別是跨省婚嫁的這部分高危人羣,孕前、孕期自我保健水平及健康教育,提高她們的衞生知識和防治意識,應常規進行傳染病篩查,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避孕或根據臨牀症狀適時終止妊娠,對切斷母嬰垂直傳播、降低感染率、優生優育及提高人口素質都有積極的意義。

跨省婚嫁是本省部分縣的特殊婚姻現象,特別在貧困落後經濟不發達的縣更為常見。本次調查顯示,這部分婦女大多來自中國的艾滋病高發省份,並且文化程度低下(國小及以下的人員佔69.61 %),醫療保健知識缺乏,母嬰傳播性疾病知曉率僅為8.82 %,許多人連這些疾病的名稱都未聽説過,更談不上預防措施了。所以,針對這部分特殊人羣的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特別是做好孕前管理和檢測,預防母嬰傳播性疾病在下一代的發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

【第3篇】健康體檢部分疾病調查報告

健康體檢部分疾病調查報告

健康體檢部分疾病調查報告健康體檢是人們在無不適症狀的情況下,進行常規的體格檢查和實驗室、儀器檢查,從而發現一些潛在的疾病,起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的目的。為了提高生命質量,增強人們預防保健認識,我院開展了健康體檢這項工作。

自20xx年5月~20xx年11月,已有5988人接受了健康體檢。從體檢結果看,疾病的陽性率多數單位高達80,疾病的種類繁多,同時發現高血壓病、高脂血症、血糖升高這三種病症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此次,隨機抽樣1010人,針對這三種疾病進行了統計分析。

1資料與對象1.1資料抽樣人羣中,男681人,女329人,後按照15~24歲,25~34歲,35~44歲,45~54歲,55歲以上五個年齡段進行統計,結果見表1。表1不同年齡段三種疾病發病情況比較例(略)1.2對象機關幹部與普通職員,以輕型、中型體力勞動為主。

2結果健康體檢人羣中,高血壓病、高脂血症、血糖升高的發病人數以35~44歲年齡組為主。這三種疾病的患病人羣男性高於女性。

高脂血症患者病人位居三種疾病之首。3討論3.1心理因素處在35~44歲這個年齡段的人羣,多為整個社會的中堅力量,肩負着社會的重任;是事業的貢獻者、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同時,也是家庭的支柱,是家庭感情的主要依靠和經濟的主要來源者。

這部分人羣所面臨的矛盾相對較多,如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以及各種工作上的、社會上的矛盾等,如果心理調整能力較差,就會引起心身疾病上升,如高血壓病、血脂升高、血糖升高等。3.2生理因素進入該期的個體,各個系統的器官、組織、細胞的生理功能開始從完全成熟走向衰退,但是隨着改革所產生的危機,迎運而生的困擾增加,同時對新生事物的學習和應變,更加透支了有限的精力,忽略了健康。

3.3飲食不當食物是重要的外界環境因素之一,合理的營養可以維持機體生理需要,營養過剩或營養素不平衡導致高血壓、高脂血症、肥胖症的明顯增加。當然,吸煙、飲酒、攝鹽過量是男性發病過高的另外一個原因。

3.4缺乏體育鍛煉運動可加強人的心臟功能,保持血壓穩定,運動可加速脂質代謝,防止血脂升高,同時,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加防禦疾病的能力,有助於心理健康,使精力充沛。機關幹部由於長期的緊張、疲勞、沒有很好的調適機體,各種疾病便乘虛而入。

3.5高脂血症是一種脂類代謝性疾病,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但是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是可以逆轉的。

根據此次分析的結果,我們瞭解這三種疾病在不同年齡段的分佈情況,分析了高發年齡段的主要原因,同時,認識到這三種疾病對我們的嚴重危害,重視和關注我們中堅力量的身心健康,是減少家庭和社會損失的重要措施。告誡人們,時時重視自己的健康,是對社會家庭的最好回報。

在百度搜索:健康體檢部分疾病調查報告

【第4篇】健康體檢中部分疾病調查報告

健康體檢是人們在無不適症狀的情況下,進行常規的體格檢查和實驗室、儀器檢查,從而發現一些潛在的疾病,起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的目的。為了提高生命質量,增強人們預防保健認識,我院開展了健康體檢這項工作。自200x年5月~200x年11月,已有5988人接受了健康體檢。

從體檢結果看,疾病的陽性率多數單位高達80%,疾病的種類繁多,同時發現高血壓病、高脂血症、血糖升高這三種 病症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此次,隨機抽樣1010人,針對這三種疾病進行了統計分析。

1 資料與對象

1.1 資料 抽樣人羣中,男681人,女329人,後按照15~24歲,25~34歲,35~44歲,45~54歲,55歲以上五個年齡段進行統計,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段三種疾病發病情況比較 例 (略)

1.2 對象 機關幹部與普通職員,以輕型、中型體力勞動為主。

2 結果 健康體檢人羣中,高血壓病、高脂血症、血糖升高的發病人數以35~44歲年齡組為主。這三種疾病的患病人羣男性高於女性。高脂血症患者病人位居三種疾病之首。

3 討論

3.1 心理因素 處在35~44歲這個年齡段的人羣,多為整個社會的中堅力量,肩負着社會的重任;是事業的貢獻者、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同時,也是家庭的支柱,是家庭感情的主要依靠和經濟的主要來源者。這部分人羣所面臨的矛盾相對較多,如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以及各種工作上的、社會上的矛盾等,如果心理調整能力較差,就會引起心身疾病上升,如高血壓病、血脂升高、血糖升高等。

3.2 生理因素 進入該期的個體,各個系統的器官、組織、細胞的生理功能開始從完全成熟走向衰退,但是隨着改革所產生的危機,迎運而生的困擾增加,同時對新生事物的學習和應變,更加透支了有限的精力,忽略了健康。

3.3 飲食不當 食物是重要的外界環境因素之一,合理的營養可以維持機體生理需要,營養過剩或營養素不平衡導致高血壓、高脂血症、肥胖症的明顯增加。當然,吸煙、飲酒、攝鹽過量是男性發病過高的另外一個原因。

3.4 缺乏體育鍛煉 運動可加強人的心臟功能,保持血壓穩定,運動可加速脂質代謝,防止血脂升高,同時,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加防禦疾病的能力,有助於心理健康,使精力充沛。機關幹部由於長期的緊張、疲勞、沒有很好的調適機體,各種疾病便乘虛而入。

3.5 高脂血症是一種脂類代謝性疾病,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但是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是可以逆轉的。

根據此次分析的結果,我們瞭解這三種疾病在不同年齡段的分佈情況,分析了高發年齡段的主要原因,同時,認識到這三種疾病對我們的嚴重危害,重視和關注我們中堅力量的身心健康,是減少家庭和社會損失的重要措施。告誡人們,時時重視自己的健康,是對社會家庭的最好回報。

【第5篇】海龜的飼養和疾病防治調查報告

海龜的飼養和疾病防治調查報告

一、飼養海龜的基礎條件

海龜是一種爬行動物,因此,具有極為鮮明的生物特性,和普通魚類、以及哺乳類海洋動物有着較為明顯地不同,若想真正的發展海龜養殖產業,並且獲得一定的成績,就必須正確的認識到這些不同之處,而後採取措施予以解決,保障海龜的存活率,最終促進飼養的順利進行。 作為一種爬行動物,海龜對於水質有着極強的適應性,因此,水質並不是影響海龜養殖的重要因素,但是必須指出,這種特性並不意味着什麼水質都可以飼養海龜,理想的潔淨、温暖的水下環境可以最大程度的符合海龜的生長髮育特點,有利於其存活和發育。

(一)水温

作為爬行動物,海龜沒有自主調節自身温度的能力,因此,所處外部環境所能提供的能量決定了海龜的體温,這樣也就意味着,海龜的外部環境會通過影響海龜體温的方式,去影響海龜的習性和生存,例如覓食、消化、吸收、活動等。在自然的環境下,海龜維持自身體温達到最適宜温度的方式主要是運動,如潛水、洄游、漂浮等,以此來吸收外界適宜的能量。在人工養殖的條件下,便只能採取人工維持水温的方式,來保證海龜的生長和發育。

目前,學界和業界對於最為適宜於海龜生長和發育的水温尚存在着一定的爭議,理論上而言,15℃~35℃的水温中,海龜都可以獲得發育和生長,但是在實

踐中,通常以20℃~28℃的水温最佳,海龜可以獲得最為良好的生態環境,其攝食、生長和運動都處於最佳狀態。

(二)鹽度

除了極少數的海龜偶爾會遊至入海口等淡水環境中,絕大多數海龜都終生生長於海洋之中,所以,養殖所用的水必須是海水,或者是人工海水,這也是影響海龜生存和生長的重要因素,在鹽分含量過低的水體之中,海龜不會長期存活,即使短期存活,其生存質量也會極度下降。因此,由於海龜長期的海洋生活,其各種器官的構造已經符合了海洋生活的狀態,在養殖時,必須使用海水,或者人工配置鹽度為0.026~0.034的人工海水。

這一點可以説是海龜養殖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和先決條件。

(三)水質

海龜絕大多數生存與水下環境,雖然用肺呼吸,但是,由於其獨特的器官構造,其往往只是偶爾浮出水面換氣,通常也不會在水面或者淺水層活動。因此,養殖海龜時,一定要高度重視水體的質量,採取各種方式來優化水質,防止水質惡劣,及時監控相應的指標,如酸鹼度、總氮、溶解氧等,否則,海龜的生產和發育極易受到影響,甚至死亡。例如,如果水體出現了重金屬的污染,或者水質的酸化,都會對於海龜的生命活動造成嚴重的影響。

在海龜的養殖實踐中,為了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或者為了更為有效地監控水質,可以採取海龜與魚混養的方式。通常而言,海龜對水質的要求沒有魚嚴格,其適應能力較強,因此,所以把温度、鹽度之外的其它海水水質指標維持在魚類生存的許可範圍內,這樣就可以非常直接有效地判斷水體的質量,並且將有效的保證海龜的生存與健康,對於提高海龜養殖的'經濟利益也有着極大的促進作用。

(四)水質管理措施

由於無法實現每天換水,其技術和成本要求過高,因此,除了經常性的水質觀測之外,還需要採取有效地措施,有效地控制水質,從而保證海龜的生長和發育。

首先,由於習性和生理結構的影響,海龜相對於魚類等海洋生物,其排泄量較大,而且海龜幾乎終生生活在水中,這就對於水質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在人工飼養的客觀現實下,水體必然受到一定得限制。因此,必須採取各種措施,有效

的預防水質污染,對於水質加強管理和控制。

其次,要完善飼養海龜的水槽循環過濾系統,並且要高度注意這一系統的隔離和獨立,切勿為了節省經濟成本而和其他養殖的生物混用,或者不同海龜養殖池區的混用。這樣做首先可避免對其它水槽的污染,也減少了其他水槽對於海龜養殖水體的污染,再者,這種措施也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了病原從其它水體帶入的機率。

最後,要根據海龜的習性,制定相應的養殖計劃,採取按時、按點的方式進行養殖工作的進行,例如,對於水質和水體循環狀況進行有效的檢測和控制,而後根據檢測的結果,進行換水、吸除池底排泄物、濾槽反衝洗等水質維護措施,以此來保證水質處於最佳的狀態。最後,由於海龜排泄量極大,因此要及時清除餌料殘渣、海龜糞便、表層浮膜及玻璃內壁上的藻類,並且採取化學手段來培育一定的硝化細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優化養殖水體的質量。

二、飼養海龜的飼料和投喂

飼料的種類和投喂方式直接關係到海龜營養的吸收,也關乎海龜的生長和發育,因此,必須要予以重視,採取科學的方式進行。

(一)飼料的種類

作為一種海洋生物鏈中地位較高的生物,我們常見的海龜均是肉食性動物,其依靠海中的水中生物為食,保證自己的營養和新陳代謝,如小型魚蝦、水母、海綿動物、軟體動物、棘皮動物等,都可以作為海龜的食物。比如,我們以海龜養殖中最為常見綠海龜來看,其主幼體肉食性,隨着年齡的增長,其食性發生轉變,成體雖然食用大量的肉食,但是海藻等食物所佔的比例也不斷提高。此外,以玳瑁為例,其在研究中,雜魚和軟體動物所佔比例最大。

因此,在海龜的養殖中,應當選取污染較小、肉質較為鮮美,而且無鱗、營養較為豐富的魚類為主要餵食食物,並且要定期投放蔬菜、海帶等食物,以此來均衡影響。需要注意的是,飼料的選擇絕非一成不變,應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相應的更換,以避免海龜長期攝入一種營養而導致營養不良,或者營養障礙。

(二)飼料的數量

一般而言,海龜的食量較大,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應當以體重的2%~3%進行餵養,對於1齡以下的幼海龜,應當給予體重的5%~10%左右的飼料,需要

注意的是,不能過度餵養,否則影響海龜的生長和發育,每月可以定期停食1天至兩天,對於海龜的攝食和健康有着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疾病的預防

目前,已經得到確認的海龜疾病有27種類,其分類複雜,如皮膚炎、糜爛型皮膚炎、真菌感染、腎結石、細菌感染、消化不良、甲板軟甲、消化系統潰瘍、肺炎、腸炎等,極大地影響了海龜的生長甚至是壽命,對於養殖而言極為不利。

當海龜患有疾病時,通常會出現鹽腺分泌異常的情況,即在眼瞼和角質之間產生淡黃色或白色粘性物質,這些物質的過多導致皮膚糜爛,甚至失明。此外,不正常的浮起和潛水困難通常是由於腸胃系統的疾病引起,由於消化的障礙,因此導致腸胃內部產生不正常的脹氣,從而導致潛水和起伏受到困難。最後,長期的餵養肉質飼料,而且由於養殖技術的限制,海龜無法經常運動,其肝臟等器官機能低下,很可能有心肌梗塞、腦血栓造成的突然死亡。

除了這些病因以外,海龜之間相互的撕咬也極易導致損傷,如果不能有效的治療,極易引發細菌性和真菌性的感染。

結語

海龜養殖是具有客觀前景的行業,但是,對於技術得要求亦較高,必須要正確的認識海龜的習性,採取科學的方法進行養殖,方才能取得理想中的效果。

【第6篇】健康體檢和部分疾病的調查報告

健康體檢和部分疾病的調查報告

健康體檢是人們在無不適症狀的情況下,進行常規的體格檢查和實驗室、儀器檢查,從而發現一些潛在的疾病,起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的目的。

為了提高生命質量,增強人們預防保健認識,我院開展了健康體檢這項工作。

自20xx年5月~20xx年11月,已有5988人接受了健康體檢。

從體檢結果看,疾病的陽性率多數單位高達80,疾病的種類繁多,同時發現高血壓病、高脂血症、血糖升高這三種病症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此次,隨機抽樣1010人,針對這三種疾病進行了統計分析。

1資料與對象1.1資料抽樣人羣中,男681人,女329人,後按照15~24歲,25~34歲,35~44歲,45~54歲,55歲以上五個年齡段進行統計,結果見表1。

表1不同年齡段三種疾病發病情況比較例(略)1.2對象機關幹部與普通職員,以輕型、中型體力勞動為主。

2結果健康體檢人羣中,高血壓病、高脂血症、血糖升高的發病人數以35~44歲年齡組為主。

這三種疾病的患病人羣男性高於女性。

高脂血症患者病人位居三種疾病之首。

3討論3.1心理因素處在35~44歲這個年齡段的人羣,多為整個社會的中堅力量,肩負着社會的重任;是事業的貢獻者、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同時,也是家庭的支柱,是家庭感情的'主要依靠和經濟的主要來源者。

這部分人羣所面臨的矛盾相對較多,如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以及各種工作上的、社會上的矛盾等,如果心理調整能力較差,就會引起心身疾病上升,如高血壓病、血脂升高、血糖升高等。

3.2生理因素進入該期的個體,各個系統的器官、組織、細胞的生理功能開始從完全成熟走向衰退,但是隨着改革所產生的危機,迎運而生的困擾增加,同時對新生事物的學習和應變,更加透支了有限的精力,忽略了健康。

3.3飲食不當食物是重要的外界環境因素之一,合理的營養可以維持機體生理需要,營養過剩或營養素不平衡導致高血壓、高脂血症、肥胖症的明顯增加。

當然,吸煙、飲酒、攝鹽過量是男性發病過高的另外一個原因。

3.4缺乏體育鍛煉運動可加強人的心臟功能,保持血壓穩定,運動可加速脂質代謝,防止血脂升高,同時,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加防禦疾病的能力,有助於心理健康,使精力充沛。

機關幹部由於長期的緊張、疲勞、沒有很好的調適機體,各種疾病便乘虛而入。

3.5高脂血症是一種脂類代謝性疾病,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

但是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是可以逆轉的。

根據此次分析的結果,我們瞭解這三種疾病在不同年齡段的分佈情況,分析了高發年齡段的主要原因,同時,認識到這三種疾病對我們的嚴重危害,重視和關注我們中堅力量的身心健康,是減少家庭和社會損失的重要措施。

告誡人們,時時重視自己的健康,是對社會家庭的最好回報。

【第7篇】據調查報告顯示人類延壽疾病相伴

據調查報告顯示人類延壽疾病相伴

糖尿病介紹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詳細]糖尿病的病因|糖尿病的症狀|糖尿病的治療|糖尿病的預防搜索:糖尿病

根據週四公佈的一項全球健康研究報告,人類與1970年相比平均壽命增加了10年,但這幸運的10年中卻有大部分時間是在與癌症等疾病作鬥爭。

在醫學期刊《柳葉刀》上刊登的7項研究彙總指出,到2010年,男性出生時的預期壽命與1970年相比已上升了11.1年,女性上升了12.1年。

但是,儘管我們活得更長,我們卻更多地受到疾病的侵擾,罹患如癌症和心臟病等非傳染性疾病的患者越來越多。

哈佛大學公共衞生學院一項研究的合作者喬希·薩洛蒙在接受法新社記者電郵採訪時説:“在過去的20年中,人類的壽命在全球範圍內已增加大約5年,但其中只有約4年的健康壽命。”

他説:“你可以把這理解為相當於增加了4年的健康和1年的病痛。”

這項傑出的研究彙集了來自50個國家近500名作者的工作,整合了來自學術研究論文、屍檢報告、醫院記錄和普查的數據,覆蓋187個國家和地區的291種疾病和損傷類型。

這項研究顯示,除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其他地區出現明顯轉變,人類的病痛從多發於較低齡人羣的營養不良、傳染病和出生併發症等傳統疾病,轉化為癌症、心臟病和糖尿病等可能持續數年的疾病。

薩洛蒙説,病患喪失勞動能力造成的負擔日益沉重,“意味着額外的'醫療需求,社會與財政成本增加,以及在衞生保健服務系統方面的需求。”

研究報告説,2010年,癌症、糖尿病和心臟病等非傳染性疾病佔據每三例死亡中的兩例,而1990年的比例僅為二分之一。

2010年死於癌症的人比1990年多38%,從580萬人上升到800萬人。

營養不良、傳染病、孕產婦和新生兒疾病的死亡數量從1990年的1590萬下降到2010年的1320萬。

研究負責人、華盛頓大學衞生統計評估研究所的克里斯托弗·默裏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説:“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真正與貧困相關的疾病風險在全球層面上轉變為與一系列跟非傳染疾病和人類生活方式更密切相關的風險。”

研究報告説,2010年,高血壓(造成940萬人死亡)和吸煙(造成630萬人死亡)是全球人類健康面臨的最大風險,排名第三的是酒精(造成500萬人死亡)。

不健康的飲食和缺乏運動也與約1250萬人的死亡有關。

研究指出,精神障礙、濫用藥物、糖尿病和肌肉骨骼疾病導致更多的人漸漸失去勞動能力。

默裏説:“這些疾病將導致人漸漸失去勞動能力,往往與年齡有關,因此,隨着人口年齡的增長,早亡率下降,更多的人進入這些疾病多發的年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