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2年法學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W

2022年法學調查報告多篇

2022年法學調查報告篇1

土地是國之根本,沒有土地就沒有糧食,我國是人口大國沒有糧食將是什麼樣子!但目前違法使用土地,非法佔用土地越來越嚴重,為了進一步瞭解土地現狀,特點和規律,減少土地流失,針對目前的情況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及特點

(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違法使用土地,非法佔用土地呈上升趨勢,主要違法使用土地和非法佔用人員是土地承包人和開發商以及政府。

(二)特點

1、違法使用土地主要在廣大農村和城鄉集合部佔現有土地的30%;

2、農民在承包地上私自種植非糧食植物(比如載樹,)或農田改為魚塘和建房,政府劃地,開發商圈地;

3、外出打工,年紀大的農民違法使用土地的佔40%,由於左右栽樹無法再種植農作物的佔20%,政府以及開發商佔40%;

4、違法使用土地、非法佔用土地居高不下,據調查由於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人口老年化越來越重在自家承包地栽樹和其它非農業行為的也會越來越嚴重,政府為了加大開發速度也會不斷的佔用農田,開發商利益驅使圈地也會越來越大。

二、違法使用土地和非法佔用土地的危害

1、糧食減少。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糧食問題始終是關係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重大戰略問題,與自然災害相比,違法使用土地和非法佔用土地是影響我國糧食生產的主要因素,造成的糧食損失更為嚴重。據統計分析,(按一村民小組)有60畝違法使用土地和非法佔用土地按每畝每年500公斤糧食計算,一村民小組每年就減少30000公斤糧食。所以説違法使用土地和非法佔用土地是始終困擾着我國經濟、社會特別是農業的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對環境的影響。

隨着城市企業向農村轉移,工業廢水、廢氣、廢渣的污染向農業環境蔓延。違法使用土地使土地荒漠化,植被減少間接影響氣候。

3、糧價飛漲。

由於違法使用土地和非法佔用土地使糧食種植面積減少糧食產量減產,直接導致糧食漲價。

三、違法使用土地和非法佔用土地原因分析。

1、無法農作物種植,由於承包人土地少種地已不能滿足家庭開資,只有離地外出打工,土地要麼栽樹或挖塘,或託付親友做非農業用途。

2、不能農作物種植,由於承包人年紀大已不能農業種植。

3、無奈放棄農作物種植,由於承包人的土地左右原因自己的'土地已無法再種植農作物。

4、政府劃地,由於政府規劃。

5、開發商用地,由於利益驅使圈地。

四、對策。

1、法制宣傳。

加大土地法等相關法的宣傳,做到每個村民及村幹部,鄉領導,以及政府,開發商,都要知法,懂法,依法。

2、依法執法。

加大打擊違法使用土地和非法佔用土地力度,嚴厲打擊各種違法使用土地和非法佔用土地的個人和集體。

3、優化土地承包,有效合理的利用土地。

根據目前現況讓所有進城農民回鄉種地是不可能,只有現在把農民的土地集中成片以承包人名義自願的情況下轉包給他人(不改變種植結構),開發商不開發的地要無常還給原先農民,政府謹慎劃地。

4、加大農業投入。

政府要加大農業投入,加大對現在確實還在種植的農民的直補,做好基礎農田,道路、水利合理化規劃建設,解決農民種地難的一系列問題。

2022年法學調查報告篇2

為了完成“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開放教育試點”法學專業專科教學計劃;加強對國情、民情以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尤其是對我國司法實踐的瞭解;培養和訓練認識、觀察社會的能力以及運用法學理論和法律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我於20xx年3月18日至4月18日在峨眉山市某律師事務所和某交警隊進行了關於酒後駕駛的社會調查,現就調查情況做如下報告:

一、酒後駕駛的基本情況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酒後駕車的原因,在交警部門的幫助下,我在網上從個人角度和社會監管角度分別做了調查,得出的結論顯示酒後駕車的主要原因從駕駛人個人角度來看,依次是朋友的慫恿,佔44.65%;僥倖心理,佔24.73%;以為自己酒量大和技術高,佔30.62%。從社會監管角度看,依次是:現有法律法規處罰力度不大、佔29.87%;相關部門監管不力、佔27.00%。從客觀因素來看,依次是擔心車輛停放在外不安全、佔24.65%;擔心次日早上需要用車、佔19.53%。此次調查共有194名網友提交了調查意見,其中,絕大多數為男性,共134人,佔94.69%;中青年網友居多,31到40歲的佔44.51%;學歷層次豐富,大專以上學歷佔到70.79%,高中及以下的佔29.21%。

根據來自網上的調查顯示,有93.45%的被調查者同意酒後駕駛屬於違法行為,但被問及是否有過酒後駕駛行為時,僅有24.68%的被調查者從未有過酒後駕駛行為。在被問及酒後駕駛人員存在何種心理時,有38.64%的被調查者認為酒後駕駛人員過高的相信自己的駕駛技術,46.75%的被調查者認為酒後駕駛人員的'安全意識不強,另外,有的14.61%被調查者認為酒後駕駛人員存在僥倖心理。

這裏我們來區分兩個概念:酒後駕車與醉酒駕車,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於或者等於20mg/100ml,小於80mg/100ml屬於飲酒後駕車;醉酒駕車是指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於或者等於80mg/100ml的駕駛行為。其實,酒量的好壞和血液酒精濃度沒有必然關係,有的人雖然自己覺得很清醒,根本沒醉,但血液酒精濃度卻已經達到0.8mg/ml以上了。一般來講,如果喝得極少,血液酒精濃度不到0.2mg/ml,但啤酒喝三瓶左右,紅酒喝半瓶左右,或者白酒喝3兩左右,人的血液酒精濃度就可能已經超過0.8mg/ml了。

二、酒後駕駛的危害

清華大學汽車碰撞實驗室曾進行了“遠離酒後駕駛”的活動,在實驗室證明了酒後駕駛的危險性。未飲酒前,他們的剎車反應時間分別為0.75秒、0.56秒和0.56秒。在飲一聽350毫升啤酒30分鐘後,酒精開始在體內發揮作用,同樣的機器測試結果顯示,三人的反應時間分別提高到1.22秒、1.38秒和1.05秒。實驗證明交通事故的危險度隨着駕駛員血液中酒精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酒精對駕駛的影響包括:

1.視覺能力變差。一般人在平常狀態下的視覺角度為180度,酒後的視覺角度將會縮減,喝越多,就越無法看清旁邊的景物;此外,亦可能抓不準目標,看不清楚車道線,對光的適應也變差了。

2.運動反射神經遲鈍:駕駛人以為腳提起來要踩煞車,其實已慢了一兩秒。車速如果是60公里,一秒鐘車子就已經跑了16.67公尺,若是時速100公里,一秒行駛距離則為27.78公尺,這種相差其後果是相當危險的。根據研究指出:呼氣酒精濃度達0.25mg/l以上或血液中酒精濃度達0.05%(50mg/dl)以上,將產生複雜技巧的障礙、駕駛能力變壞,肇事率比未飲酒時高二倍。而在呼氣酒精濃度達0.55mg/l以上或血液中酒精濃度達0.11%即110mg/dl以上時,其平衡感與判斷力障礙度升高,肇事率比未飲酒時高十倍;其實身體中酒精濃度在這樣的標準以上,大多數人會感覺很不舒服,頭暈、心跳急促、嘔吐等。

3.觸覺能力降低。由於酒會對人的中樞神經起麻醉抑制作用,酒後人的手、腳觸覺反應較平時降低,踩制動踏板時軟弱無力,方向盤掌握不穩,車輛容易失控,駕駛人腳提起來要踩剎車,其實已慢了一兩秒。而一輛車時速60公里,一秒鐘跑出16.67米;若時速100公里,一秒則為27.78米,這種相差其後果是相當危險的。

4.判斷能力降低:飲酒後,人對光、聲刺激的反應時間延長,操作錯誤增加,從而無法正確判斷距離和速度。實驗證明,飲酒者每100毫升血液中含酒精50毫克時,反應能力即有所下降。達到100毫克時,下降約35%,達到150毫克時,下降50%,並使人動作失調,手腳失控。血液中酒精含量越高的駕駛人,越不能正確思考和判斷車寬與路寬的關係,行為帶有很大的盲目性。

三、酒後駕駛的防治對策

我國對酒後駕車引發的交通事故和刑事案件是有明確的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2年法學調查報告篇3

一、前言部分

隨着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尤其是現代化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網絡犯罪無論在數量上、形式、還是在犯罪方法,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對人類社會構成的威脅越發變得嚴重。計算機網絡無疑是當今世界上最為激動人心的高新技術之一。他的出現和快速發展,尤其是internet的日益推進和迅猛發展,為全人類構建一個快捷、便利的虛擬世界—賽博空間。在這個空間裏也有他黑暗的一面,計算機網絡犯罪正式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西青分局就網絡犯罪的現象進行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調查人:張鑫

調查時間:__年2月1日——__年3月20日

調查地點:公安西青分?

調查方法:走訪、閲卷

二、事實部分

公安西青分局現有拘役人員10人,絕大多數為25至40歲之間,他們當中60%為社會無業人員,法律意識單薄,其中青少年拘役人員2人,這兩名青少年拘役人員的犯罪情況為盜竊遊戲帳號的網絡犯罪,由於年齡關係,現暫時拘役在西青分局中,在調查中瞭解到,兩名犯罪嫌疑人均為單親家庭,家人對其管理不嚴,其輟學在家、遊手好閒,平日混跡於黑網吧進行網絡遊戲,由於沒有經濟來源,兩人合夥在網吧多台機器中安裝盜號木馬進行偷竊帳號,將賬號中裝備、金錢以人民幣形式低價變賣,換取金錢後用於上網娛樂,其中共作案20起,對被害人造成經濟損失達到3萬元左右,在被害人報案後,西青公安分局網絡民警進行了介入調查,在兩人經常上網的黑網吧中進行專業檢測,發現在兩名犯罪嫌疑人使用過的計算機中出現了相同的木馬程序,公安民警同時應用科技手段鎖定犯罪嫌疑人進行盜竊時使用的郵箱,並順藤摸瓜,將正準備把剛剛盜竊的遊戲帳號進行銷贓變賣的犯罪嫌疑人抓獲,並帶回公安機關進行了相應的審理,其二人對盜竊行為供認不諱,公安機關依法將二人逮捕。由於黑網吧經營者涉嫌無牌無照經營、容留未成年人上網等問題,將其一併進行了問詢、逮捕。 在進行調查期間,發現現在青少年犯罪大大的增加,尤其是利用自己掌握的計算機應用技術進行各種各樣的網絡詐騙、犯罪,經過走訪調查瞭解到,曾經逮捕過一名計算機專業的應屆大學生,由於現在工作崗位難求,其求職很長時間都沒有找到相應適合自己知識能力的工作,就萌發了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詐騙的念頭,其應用在大學期間學習到的計算機知識,製作出一個類似於“淘寶網”的假網站,明且在網站連接上掛上專業木馬,在進行網絡物品交易時,向受害人發送掛有木馬連接的虛假網站,在對方填寫銀行卡帳號及密碼的同時進行記錄,並且在短時間內進行銀行卡密碼的更改並且將銀行卡內存儲的現金進行轉賬,令受害人在不知不覺中損失相當高數額的費用,在對其瞭解的過程中得知了,其共進行此類詐騙17起(其中成功15起),共詐騙金額達5萬餘元,先受害人將其起訴後,公安檢查機關已經將其依法逮捕,判處有期徒刑3年,並處罰金2萬元。

三、分析網絡導致犯罪的原因

1、因沉迷於上網而導致犯罪。上網尤其是泡網吧是一種消費行為,作為沒有經濟收入的青少年來説,只能把各種經濟負擔轉嫁給父母,當家庭經濟條件不允許或父母不能滿足其要求時,這些小“網民”便鋌而走險,或偷或搶,導致犯罪。

2、因網戀而導致犯罪。青少年長期泡網吧,沉迷在虛擬世界,同父母交流,參加日常社會交流活動的時間就相對減少了,回到現實生活中時,或離羣索局,孤獨感加劇,或情緒浮躁,容易衝動,性格和精神狀態都會發生變化。從情感角度講,青少年出於情竇初開期,對異性情感交流非常好奇,網絡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能直抒胸臆的情感空間,往往把上網作為精神寄託,一旦實現與網絡世界相差甚遠,就會誘發犯罪。

3、網絡遊戲暴力傾向導致犯罪。網絡遊戲設置了許多通過“殺人獲得金錢或裝備”的情節,因長時間沉迷於遊戲的打打殺殺,不知不覺將虛擬世界的暴力轉移至現實,把搶劫等暴力犯罪當成網絡遊戲來玩。未成年人由於自制力、分辨是非能力差,一旦滿足不了自己的願望就容易實施犯罪。

四、建議與對策

針對青少年犯罪中呈現的情況,我們應積極的預防

1、家長老師應當儘快走入網絡世界,成為“網民”。在數字時代家長和老師們面臨着的是再次社會化問題,現在的問題不應是讓孩子觸網,而是如何試用網上有益的動機和心理,從而對其適當引導。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的蔣國華教授説,網絡、數字技術和人類社會任何科技的發展一樣,都有兩重性。我們不能總是怕網絡帶給孩子壞的東西。it技術突飛猛進地發展,不要用我們成年人對互聯網的無知而阻礙孩子們的進步,我們應該在網絡的試用和發展中加以規範化,帶孩子們進入有益的網絡世界。

2、規範網吧,清理整頓社會環境。鑑於網吧對青少年產生的危害,大到《未成年人保護法》這樣的國家立法,小到各地區出台的一些規定,對未成年人出入網吧,以及網吧設立的位置都作出了越來越嚴格的規定,但儘管如此,令不行禁不止的事件依然屢有發生。因此,對網吧的管理還要下大力氣,公安機關要加大打擊“黑網吧”的力度,從而真正把青少年堵在不健康的“網吧”之外。與此同時,增加青少年活動中心,青少年科技館等有益於未成年人健康發展的文化設施。

3、實行立體防範體系,讓未成年人遠離犯罪。全社會共同參與,父母是第一責任人,家庭是第一道防線,學校要經常深入社區、家庭要了解學生課外活動情況,配合家庭和社會共同做好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將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提上重要議事日程,教育部門要全面加強青少年的道德修養和法制觀念教育,學校要努力構築有利於青少年學習和生活的校園環境,全社會要努力創造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4、加強網絡道德建設、淨化網絡空間。涉網犯罪和網絡侵權,不僅是法制問題的表現,更是道德問題的集中表現。有關人士分析,涉網犯罪的不健全有很大關係。解決網絡問題,離不開加強網絡道德建設。加強網絡道德建設,首先應明確網絡道德的基本標準,並使每個網民自覺增強網絡道德意識。完善立法,加大打擊力度。我國目前還沒有關於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的專門法律,雖然出台了對互聯網的規範性文件,但絕大多數屬於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與當今計算機網絡發展及其在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穩定中的重要作用還是遠遠不夠。因此,完善網絡立法是十分必要的。與此同時,國家要加大對網絡犯罪的打擊查處力度,使網絡犯罪行為無處藏身,並由此使刑罰的一般預防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2022年法學調查報告篇4

法律意識是公民理解、尊重、執行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的重要保證,公民的遵紀守法行為不會自然產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觀念,法律意識的指導下實現的,具備了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就會做到不僅不犯法,而且能積極維護法律的尊嚴。大學生樹立法律意識,是現代化法制建設的基本要求,也是成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

調查主體

1相關社會背景和主要目的

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十分嚴峻。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普遍不高。當前我國大學生大都重視專業課,而對法律基礎課不予以重視。同時大學生法律觀點偏差,法制觀念淡薄。很多大學生在他們的權利受到侵害時會選擇沉默,而不是去爭取他們的利益。這就會使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會越來越淡,導致高等院校呈現出逐年上升的違法犯罪現象。

大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大學生亟需在學校的正確教育和引導下,不斷學習,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強大學生的道德修養和法律素養,是社會主義高等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學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2調查對象的選擇與簡要情況

此次調查選擇的是天津理工大學在校及剛剛畢業的學生。

3調查方法與過程

此次調查採用的是問卷調查的方法,在校內展開不記名調查,共徵集問卷139份。

4調查內容

分析和認識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是培養和塑造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前提和基礎,對於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促進大學生學法,知法,懂法,用法,特進行本次問卷調查活動,本次調查採用不記名方式。

調查結果及分析

你的性別

a男45。61%b女54。39%你的你所在年級

a大一23。68%b大二65。79%c大三4。39%d大四6。14%

本次調查覆蓋面比較廣,男女比例較為平均

你對法律方面的問題

a很重視40。29%b一般關心56。12%c無所謂3。6%你為我們大學生的總體法律意識情況如何

a很強13。67%b一般62。59%c較弱17。88%d很弱5。87%作為一名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你覺得法律與你的聯繫程度怎樣a很緊密41。77%b一般50。21%c幾乎沒有8。02%

被調查去的大學生平時對於法律方面,報以為所謂態度的是少數,但是重視程度明顯不足,多數同學都只報以一般關心,並且同時認為總體法律意識也只是一般。重視程度不夠,總體意識不強,這就是當代大學生對於法律意識最重要的問題。

大多數同學的法律知識來源於課本與電視,課本上知識過於侷限,過於書面化,沒有與實際生活很好的聯繫。而電視上的,雖然有很強的靈活性,但是專業性不夠,甚至有可能還有錯誤,對接收知識的時間和空間有着很大的限制。

5對於結果的評價分析

由於大學生法律意識是一個多要素、多層次的複雜系統,要精確全面地概括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的現狀並非易事,所以本文只能結合調查結果,對當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所存在的問題作一個粗淺的概括:

根據調查數據來看,大學生都或多或少地知道法律的基本常識,並不是完全的法盲,每個學子從小到大受傳統的倫理道德的教育,對法律基本知識早已耳濡目染,儘管受到一些負面因素的影響,但是我院大學生整體的法律素質還可以的,這裏所説的只是基本常識,而不是深沉的理論,當今我院大學生也沒有必要對法律學習得面面俱到。

知法並不代表能運用法律,它們是兩碼事,運用主要是以知道為基礎,由於當今大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少,社會經驗不足,再加上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如行動容易衝動,易受別人的煽動,追求時尚和個性,好面子,在處理具體一件事情上到底很少正確使用法律,甚至做出違法的.事情。

而維權更不用説了,當今大學生遇到侵犯個人權益時,大部分的學生會選擇迴避,忍讓,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雖然他們具備了一定的法律知識,但他們沒有真正的把法律知識內化為法律意識,沒有真正的挖掘法的精神,法的價值,缺少公平,正義的理念,對法的信任程度低。

在知識經濟作為世界經濟發展主導力量的今天,人的素質成為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高校作為對青少年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基地,需要對大學生進行德,智,體,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工作,從而培養出高素質,全方位的人才,來迎接世界科技迅速發展的挑戰。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意識的培養,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高校進行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這也是當前社會發展對高校教育提出的迫切任務。當代大學生肩負着民族發展的重任,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棟樑。他們的素質水平直接代表了我國年輕一代的精神面貌,反映了我國參與世界競爭的實力。眾所周知,素質教育是着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在全面進行素質教育中不能忽略對受教育者法制意識的培養,這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作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長期不懈地在大學生中開展法制教育,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使他們懂得遵紀守法對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改進意見

1健全法律運行機制,加強道德規範建設,創造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大學生思想開放,時代感強,主觀上期望法治,關心國家法制建設,但世界觀還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因此,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學化,執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覺化;大眾傳播媒體和各種社會力量應利用普法、守法、執法和監督法律實施的模範人物和典型事蹟,進行生動的法制宣傳,創造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對於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學校開設法律基礎課,通過老師的講授,讓每一個學生都知道遇到問題,糾紛應該採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武器來捍衞自己的權益,而不是採取暴力手段解決,在課時的內容的選擇上,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需要,有針對性地突出重點,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講授一些發生在學生周圍的案例,提高學生的興趣,適當的對學習方法進行改革,不僅僅採用老師講授,還要採用課堂討論,進行案例分析結合錄象等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積極性。同時根據大學校園發生的事件及時採取措施,以及反省發生的原因,同時適當的進行教育改革,把法律教學作為必修課,讓每個學子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

3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普硬法律知識法制教育對提高學生自身免疫力極為重要。通過法制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增強其判斷能力。自覺地抵制外界不良因素影響。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在於培養他們維護法律尊嚴的思想情感和遵守法律的良好習慣。因此。不僅在課堂上要宣講法律知識。法制理論,還要充分利用廣播,校報,閉路電視等多種宣傳陣地,大張旗鼓地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另一方面,也可舉辦法律知識講座,競賽,典型生動案例剖析等形式,寓教於樂,使法制深入人心,使學生知曉其中道理。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時時處處以法律規範自己的行為。把他們心中存在的零碎的,分散的和不繫統的法制意識,法律觀念提高為完整,系統和科學的法律觀念,使他們從法律方面認識到自已的權益及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知法,學法,懂法。

2022年法學調查報告篇5

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法學專業因其就業面狹窄,已經成為低就業率的一個專業。調查表明,法學專業學生對就業形勢的認識比較理性,明顯感到就業的壓力。調查同時顯示,法學專業學生將報考公務員列為就業首選目標,大城市以及經濟較發達地區是就業首選地,對就業後收入期望值偏高。

一、就業前景分析

隨着國家經濟、科技和社會的發展,我國法制建設也處在一個迅速發展和逐步完善的時期,特別是我國“入世”以來,社會對法律專門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各經濟組織、律師事務所對法律專門人才的需求尤為突出。

法學專業是朝陽學科,從社會需要來看是大有發展前景的。從法律系畢業生就業現狀來看,他們擁有紮實的專業基礎,能夠在檢察機關、審判機關、行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服務工作。就業前景非常廣泛,做警官、檢察官、法官、行政機關公務員;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務;做律師;到高校做法學教師;到研究所做法學研究者都是不錯的選擇。

法學專業對人才高素質、高學歷需求較高。他們不僅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素質,還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背景和跨學科的行業知識。隨着近年來對法學人才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法學類專業畢業的本科生就業情況並不樂觀。但高學歷的法學專業研究生,特別是與經濟、國際交往相關聯專業的研究生,就業前景廣闊。

二、當前就業形勢

“法學怎麼了?”這或許是當下所有關心法學的人最想問的問題。從紅極一時的“專業龍”變成了“專業蟲”;從耀眼的“就業精英”變成了墊底的“就業勞工”;就業已冷到哈氣成冰,每年卻仍有那麼多考生報考得熱火朝天。近些年來,法學畢業生就業率低已經成為社會廣泛專注的問題。無論是“北大學生賣豬肉”還是“西政學生賣糖葫蘆”,種.種新聞媒體誇張的背後,是人們對於法學教育的憂思與考量。根據法學專業歷年就業情況,形式之所以嚴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擴招。太多院校跟風設置法學專業,致法學專業太多太濫,才最終導致法學這塊“優質蛋糕”變了味。事實也確實如此。據瞭解,目前我國並未對高校設置法學院系設定統一標準。設置法學專業的門檻過低甚至沒有門檻,也使得我國高校出現許多“法學專業目睹之怪現狀”,如一些理工院校為升綜合大學而設法學;一些專科院校為提升品牌而設法學;一些院校雖設有法學,卻沒有專職教授,甚至沒有科班出身的法學老師。。據不完全統計,2001年,我國設有法學本科專業的高校為292所;2005年約為560所,4年所增數量幾乎與過去20多年積累的數量持平;截至2008年底,該數值更是達到了634所,法學一躍成為了目前我國開設數量最多的三大專業之一。至此,我國高校的“法學大躍進運動”也成功完成了三級跳。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30萬左右的法學本科在校生和22萬左右的法律專科在校生,比30年前增長了200多倍。一方面高校對法學專業的招生量在“大步向前”,另一方面,社會對法學人才的需求量卻是“步履蹣跚”,這就把大量“法學遺民”堵在了就業的高速路口。

②司考。號稱天下第一難的司法考試,作為法律職業的准入制度,阻礙了相當一部分人的前進腳步。

③專業教育。法學專業就業面的狹窄及其過高的門檻,目前高校的法學教育也只是根據傳統着眼於培養在法律職業部門從事法律職業的人才,而沒有根據人才市場需求變化着眼於更為宏觀的市場需求為社會各行各業培養優秀的法律人才,與社會需求相對脱節。

④法學是一門社會學科,要求必須有豐富的社會實踐。就拿律師行業來説,律師所提供的商品是服務,所出賣的是自己的辦案經驗和法學知識的結合物,是利用自己的經驗和法學知識為當事人爭取最大的利益。這就需要法學專業的畢業生要有一定的辦案經驗,這樣才能很容易的找到法律工作,而其恰恰正是法學畢業生所缺少的。一定程度上正是法學專業的社會性質所決定的。脱離社會實踐的法律知識是沒有生命的。 ⑤期望值過高。法學學生畢業後更青睞機關單位,對薪資、社會地位的要求比較高。

三、直面困境,問計未來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法學專業的學生一方面要努力學好專業知識,提升自身能力,儘早培養一些以後需要的素質,尤其是一些綜合素質的提高,法學畢竟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所以實際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都至關重要,只有在學習期間鍛鍊這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所學能為以後所用,這樣方可在就業競爭中脱穎而去;另一方面,畢業生也應該轉變就業觀念,拓展就業領域,像在地域選擇上可以考慮艱苦地區,在具體職業的選擇上,不拘泥於傳統的法律職業,而去選擇一些新興職業。

由於法學還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專業學生在充分學好本專業理論知識的情況下,還要深入生活,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如到公、檢、法機關以及律師事務所等實習,學習實務操作,獲得一些經驗,並檢驗理論知識的正確性。法學天生是“以人為本”的科學,所以學生絕不能脱離社會,否則就是閉門造車。

法學專業學生在進入大四學習時,只要有各種可能的就業選擇,都要盡最大努力去嘗試(主要是參加各類招聘會和人才交流會)。

學生可以選擇考研、參加司法考試、參加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等來拓寬自己的就業渠道。或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社會需要,學習一技之長,比如速錄技術,進入法院當書記員也是不錯的就業渠道之一。最關鍵的是不要眼高手低,有時並不是沒有就業崗位,而是學生不願去做而已。

我國目前註冊律師大約有14萬人左右,律師事務所1萬多家,每9000人平均擁有一名律師,其中北京是每1300多人擁有一名律師,上海是每1800多人擁有一名律師,而美國紐約是每200人擁有一名律師。從律師的地區分佈情況看,發展極不平衡。

廣東、北京的律師都在萬人以上,大約佔到全國律師總數的17%,而青海省只有400多名律師,個別牧區只有一名律師。全國律師每年辦理業務大致在900萬件左右,業務收入在90億左右,律師人均收入在7萬元左右,平均每件收費在千元左右,但是律師年收入仍然存在嚴重的地區差異,北京最高,律師人均年收入達到26萬元,上海也在20萬左右,江浙在7萬元左右,廣東在5萬元左右,而在有些西部省份律師年平均收入也就只有5000元左右,甚至更少,其差距在十幾倍乃至幾十倍。

無論是執業人數佔整個人口的比例,還是律師界中高學歷、外語人才所佔的比例,以及中大型律師事務所佔律師事務所總數中的比例,中西部律師業與東部發達地區律師業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特別是東部與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極不平衡直接導致律師收入的差距懸殊,並且這種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內有明顯的改變,這也是不爭的事實。由於東部與中西部律師業發展的巨大反差,中西部地區的一些律師正在向東部地區轉移,這種轉移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符合人才流動規律的。

因此,綜合以上來看,從個人生存和利益來考慮,北京、廣東等發達地區的律師業發展環境最好,也最有利於個人的發展。當然,我們不能光看這些平均數字就認為律師行業形勢一片大好。律師是強弱差距懸殊的行業,知名大律師年收入上百萬、上千萬的都有,但有很多律師都是疲於餬口,年收入不過萬,有的甚至無錢交納年檢會或會費而被迫轉行。對於初入行的律師來説,90%的其收入都只能維持基本的生存。雖然説成功的標誌不是錢,但是對律師來説,其最有力的評價標準是收入。另外,律師的執業環境也很不好,這些都是我們從事律師行業上的巨大障礙。

社會不是完美的,律師行業也同樣有不盡人意,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律師業只會向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只要我們選擇了律師,就要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也終有成功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