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生法律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24W

大學生法律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大學生法律意識社會調查報告

秉承學院團委“實踐真知,提升自我,服務社會,共建和諧”的宗旨,今年寒假我選擇了社會調研活動作為我的實踐內容。眾所周知,法律是我們維護正當權益的武器,只有充分運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而擁有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大學生作為具有專業知識的21世紀高級人才,其法律意識是否健全呢?於是我對汕頭大學留校過年的50名外地大學(非本科法學專業)進行了調查。

一、研究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學的幫助下,對汕大未返鄉過年的50名非法學本科專業的外地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方式是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人工進行調查結果分析,從而得出調查結論。

二、調查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基本瞭解,調查情況如下:

⑴、你生長在( )

a、農村 74% b、城市 26%

⑵、在你所有的經歷中,曾經運用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嗎?( )

a、有 18% b、沒有 82%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的大學生並不擁有良好的法律意識,當其政黨權益受到侵犯時,都沒有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黴”等等之類的想法。而在生長在農村的大學生中這一現象較為明顯。

⑶、你能區分違法和犯罪嗎?( )

a、能 24% b、不一定能 14% c、大部分能 62%

⑷、你認為你目前法律學習中的主要問題是( )?

a、懂得法律知識但不會實際運用 32%

b、缺乏法律知識 40%

c、能運用所學法律知識並解決現實問題 28%

⑸、你是否關注國家的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 )

a、經常 12% b、偶爾 74% c、從不 14%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只有12%,即6個人(調查對象為50人)會經常關注國家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還有14%,即7個人表示自己從不去關注,這表明了大學生對法律的重視程度是非常不夠的,其認為自己只要守法不違法,法律是離自己很遙遠的。

⑹、你知道《勞動法》裏規定的試用期最長時限是( )?

a、三個月 22% b、六個月 48% c、一年 30%

根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試用期最長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而在調查中發現,有52%的大學生不知道,這一問題與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問題相關,可見大學生對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瞭解並不多。

⑺、你認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很重要,是維護權益的有效手段 32%

b、比較重要,有時試圖用法律解決問題 42%

c、一般重要,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運用法律 26%

d、不重要 0%

【第2篇】2022年6月大學生法律意識社會調查報告

調查目的:

分析和認識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是培養和塑造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前提和基礎,對於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中國依法治國的道路上,大學生法律意識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時又可以映射出法制貫徹的效果。當代大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大學生急需在學校的正確教育和引導下,不斷學習,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素養培養。當前我國大學生大都重視專業課的學習,而對法律基礎課不予以重視。同時大學生法律觀點偏差,法制觀念淡薄。很多大學生在他們的權利受到侵害時會選擇極端的方法,而不是用合法的法律手段去爭取他們的利益,這就會使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會越來越淡,導致高等院校呈現出逐年上升的違法犯罪現象。為了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更好的把我國建設成為法治國家.

此次調查對象為當代大學的本科在校大學生。

採用填寫調查問卷的方式。為了使調查能夠真實、客觀的反應調查者的思想,我們對法律各個方面問題都進行了認真篩選,對相關法律專業術語也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達。被調查者回答問題的方式主要是採用封閉式的回答方式,即預先設計好四種可能答案,將這些答案全部列於問題下面,由被調查者從中選擇一種答案作為自己的答案,均為單選題。本次調查不記名,調查內容除了對法律問題的回答外,還包括性別、年級、專業等基本情況,以便我們做比較研究,調查問卷共發放 220份,收回有效的調查問卷共203份。

(1).性別:男54% 女46%

(2).年級:大一26% 大二27% 大三21% 大四20%

(3).專業:文科31% 理科69%

您從何時開始接觸法律的?

a 國小16% b 國中29% c高中16% d大學39%

分析:可以看出大學生接觸法律的年齡普遍偏高,很晚才開始瞭解法律知識。只有少數人是從小接受法律的薰陶。

您認為法律與你的學習和生活有關係嗎 ?

a 關係密切51% b 關係不大37% c 沒關係9% d 不知道,説不清3%

分析:大多是都認為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説明我們當代大學生還是比較重視法律的。還有一點同學認為不知道,説明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想法,這是一種不良現象,作為一個大學生連自己的想法也不知道,可想而知這是很可怕的事,這一體現出了我國教育應試的失敗。

對我國的法律體系認識程度有多少?能清楚説出我國的幾部大法嗎?

a 高;能23% b 中;勉強能61% c還可以,一般的能14% d低;不能

分析:對我國比較重要的法律大學生大多都知道,不知道的人幾乎沒有。

您的法律知識主要從何而來?

a 學校上課和宣傳42% b 家庭教育15% c 社會宣傳(廣播、電視、報紙)42% d 其他1%

分析:大學生的法律知識大多於學校,家庭教育很有幫助,總之大學生獲得法律知識的途徑較多。社會宣傳也有很好的效果。 5.您知道自己有哪些具體的權利義務嗎?

a 全部知道9% b主要的知道40% c小部分知道40% d 不太清楚11%

分析:對於自生的權利和義務知道的佔大多是説明大家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相當強。

您知道全國法制宣傳日是哪一天?

a 3月15日 4% b 11月1日4% c 12月4日67% d 不知道25%

分析:大多是大學生都知道法制宣傳日,也有少數人根本不瞭解。説明一些大學生不夠誠實,明明對法律專業方面的知識不太瞭解還是要裝的自己很有法律常識,不過有很多大學生還是不知道法制宣傳日,這説明大家對法律不夠重視。

在生活中遇到侵害自己權益的事情時,您會如何處理?

a向親人,朋友,老師求助40% b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自認倒黴了。20% c 犯我者,雖遠必誅,用武力解。34% d向有關部門尋求法律保護6%

分析:生活中遇到侵犯自己權益的事大多數大學生選擇向親友和老師尋求

幫助,而很少的人選擇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説明了我們當代的大學生用法維權意識較差,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高,易衝動。

您認為在現實生活中法律是否重要

a、非常重要,國無法不行40% b、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46% c、一般,可有可無的東西10% d、基本沒用,法律不如關係有用4%

分析:法律的重要性是被當代大學生普遍認可的,只有少數幾個人認為法律不重要。説明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在逐年上升。

對於法院、檢察院、公安局等執法機關,您的態度是

a、充分信任10% b、比較信任61% c、除非不得已,不跟他們打交道26% d、不信任3%

您認為對法律的執行哪些監督是最有效的

a、報刊、電視、廣播等新聞輿論監督42% b、黨委、政府、人大、政協領導機關的監督22% c、羣眾監督26% d、執法機關自我監督10%

分析: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大學生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但是支持社會輿論的人佔大多是。説明政府自己監督自己是不被當代大學生認可的,我們更加相信羣眾的眼睛和媒體輿論的力量。

你認為法律意識與教育程度有關嗎

a 有密切的關係57% b有一點關係27% c毫無關係13% d不太清楚3%

分析:大多數的學生都認為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與教育有着密切的關係。

你認為不少大學生法律意識欠缺的原因是

a 社會還不夠發展24% b 家長、老師等人的影響16% c 高等考試教育制度不合理40% d 自身要求過低20%

分析:本題説明約有2/5的大學生認為大學生法律意識之所以欠缺是因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也有1/5的大學生認為自身要求過低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

如果有法律意識方面的社團,你是否會參加

a 積極參加30% b 參加42% c 消極參加15% d不參加13%

分析:有超過70%的學生都很願意參加法律活動。説明大家比較喜歡參加實踐活動不喜歡只是純理論的教育。當代大學生每天都在教室裏面接受理論知識現在早就想出來實踐活動了,所以這一點是每一個大學生的心聲。

綜合本次調查問卷,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接觸法律的年齡偏高,對法律知識的瞭解較為缺乏,法律意識總體來説比較薄弱,遇到問題並不習慣於使用法律的武器來解決。但對於我國公安機關、法院、檢察院等國家機關持比較信任的態度,也反映出了當代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在逐年上升。問卷也同時反映出了,他們認為自己法律意識比較薄弱,法律意識,是人們的法律觀點和法律情感的總和,其內容包括對法的本質、作用的看法,對現行法律的要求和態度,對法律的評價和解釋,對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認識,對某種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關於法律現象的知識以及法制觀念等。大學生法律意識是大學生羣體對法、法律或其現象的反應形式,即心理、知識、觀點和思想,包括對法律的情感、認知、評價和信仰等的內心體驗。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也是未來社會的支撐主體,其法律意識如何,直接影響到公民的法律素質和整個社會法治文明的程度。從年齡上講,大學生是一個橫跨青年和成年的羣體,由於尚未形成成熟、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其法律意識帶有明顯的易變性和不成熟性。加之歷史原因、外部環境以及大學生自身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個別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行為與社會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準確地瞭解和掌握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現狀和法律需求,對於提高法律教育的針對性,切實

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大學生遵守法律內在自覺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由於傳統法律意識的思維慣性,以及教育與宣傳輿論的侷限,大多數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處於一種被動的守法狀態,認為守法就是遵守刑法。這種被動的法律意識更多的是一種守法教育下的結果。例如,現在一些高校內的法制宣傳欄中的內容都以描述違法犯罪的案例及其所受的懲罰居多,往往使得大學生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法律的鐵面無私和無情,甚至有個別大學生得出了只要自己不違法,就無需學法的錯誤結論。守法教育固然是法制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但如果將守法教育代替整個法制教育,以守法為法制教育的初衷和歸宿,則不僅不利於培養出具有現代民主意識和現代法律意識的人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現代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價值取向的悖逆。只有徹底轉變法觀念,以培養人們的法律信仰和權利的積極行使為出發點,才能在更深層面上對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和建設法治國家做出迴應。

針對此次關於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調查,我們能看出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比較薄弱,應該多組織專家講座,對學生進行普法教育,開展一些主題鮮明的法制演講、辯論賽、討論會知識競賽模擬法庭 等活動,以及旁聽一些典型案件的庭審,讓大學生從實際中獲得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而且實際生活中獲得的法律知識比從課堂中學到的效果會更好。儘量給學生提供實踐的平台,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才華的同時也為國家的法制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3篇】2022年大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範文

我們一直以為法律離我們很遠,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作為一個大學生,更要學會用法律的力量來保護自己,保護社會。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大家參考。

秉承學院團委“實踐真知,提升自我,服務社會,共建和諧”的宗旨,今年寒假我選擇了社會調研活動作為我的實踐內容。眾所周知,法律是我們維護正當權益的武器,只有充分運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而擁有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大學生作為具有專業知識的21世紀高級人才,其法律意識是否健全呢?於是我對汕頭大學留校過年的50名外地大學(非本科法學專業)進行了調查。

一、研究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學的幫助下,對汕大未返鄉過年的50名非法學本科專業的外地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方式是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人工進行調查結果分析,從而得出調查結論。

二、調查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基本瞭解,調查情況如下:

⑴、你生長在( )

a、農村 74% b、城市 26%

⑵、在你所有的經歷中,曾經運用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嗎?( )

a、有 18% b、沒有 82%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的大學生並不擁有良好的法律意識,當其政黨權益受到侵犯時,都沒有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黴”等等之類的想法。而在生長在農村的大學生中這一現象較為明顯。

⑶、你能區分違法和犯罪嗎?( )

a、能 24% b、不一定能 14% c、大部分能 62%

⑷、你認為你目前法律學習中的主要問題是( )?

a、懂得法律知識但不會實際運用 32%

b、缺乏法律知識 40%

c、能運用所學法律知識並解決現實問題 28%

⑸、你是否關注國家的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 )

a、經常 12% b、偶爾 74% c、從不 14%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只有12%,即6個人(調查對象為50人)會經常關注國家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還有14%,即7個人表示自己從不去關注,這表明了大學生對法律的重視程度是非常不夠的,其認為自己只要守法不違法,法律是離自己很遙遠的。

⑹、你知道《勞動法》裏規定的試用期最長時限是( )?

a、三個月 22% b、六個月 48% c、一年 30%

根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試用期最長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而在調查中發現,有52%的大學生不知道,這一問題與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問題相關,可見大學生對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瞭解並不多。

⑺、你認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很重要,是維護權益的有效手段 32%

b、比較重要,有時試圖用法律解決問題 42%

c、一般重要,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運用法律 26%

d、不重要 0%

【第4篇】關於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社會調查報告

秉承學院團委“實踐報告真知,提升自我,服務社會,共建和諧”的宗旨,20xx年的寒假我選擇了社會調研活動作為我的實踐內容。眾所周知,法律是我們維護正當權益的武器,只有充分運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而擁有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大學生作為具有專業知識的21世紀高級人才,其法律意識是否健全呢?於是我對汕頭大學留校過年的50名外地大學(非本科法學專業)進行了調查。

一、研究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為20xx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學的幫助下,對汕大未返鄉過年的50名非法學本科專業的外地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方式是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人工進行調查結果分析,從而得出調查結論。

二、調查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基本瞭解,調查情況如下:

⑴、你生長在( )

a、農村 74% b、城市 26%

⑵、在你所有的經歷中,曾經運用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嗎?( )

a、有 18% b、沒有 82%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的大學生並不擁有良好的法律意識,當其政黨權益受到侵犯時,都沒有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黴”等等之類的想法。而在生長在農村的大學生中這一現象較為明顯。

⑶、你能區分違法和犯罪嗎?( )

a、能 24% b、不一定能 14% c、大部分能 62%

⑷、你認為你目前法律學習中的主要問題是( )?

a、懂得法律知識但不會實際運用 32%

b、缺乏法律知識 40%

c、能運用所學法律知識並解決現實問題 28%

⑸、你是否關注國家的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 )

a、經常 12% b、偶爾 74% c、從不 14%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只有12%,即6個人(調查對象為50人)會經常關注國家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還有14%,即7個人表示自己從不去關注,這表明了大學生對法律的重視程度是非常不夠的,其認為自己只要守法不違法,法律是離自己很遙遠的。

⑹、你知道《勞動法》裏規定的試用期最長時限是( )?

a、三個月 22% b、六個月 48% c、一年 30%

根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試用期最長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而在調查中發現,有52%的大學生不知道,這一問題與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問題相關,可見大學生對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瞭解並不多。

⑺、你認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很重要,是維護權益的有效手段 32%

b、比較重要,有時試圖用法律解決問題 42%

c、一般重要,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運用法律 26%

d、不重要 0%

⑻、超市的工作人員要求搜身,你會怎麼樣做?( )

a、拒絕 84%

b、如果對方態度強硬就接受 10%

c、完全接受 0%

⑼、假如你的親人欠某基金會的錢無力償還,基金會連同民政局把你的親人抓去關起來,放話拿錢才放人,你會怎麼做?( )

a、忍氣吞聲,湊錢領回親人 8%

b、到民政局理論,要求放人 16%

c、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親人的人身自由權 76%

⑽、當你參加勤工儉學或是工作時,你會有意向與用人單位簽定合同嗎?( )

a、有 72% b、沒有28%

從⑻、⑼、⑽的數據可以發現,依然有少部分大學生不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三、原因分析

(一)、學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動性。根據調查瞭解到,面臨着嚴峻的就業形式,大學生將更多的時間放在自己專業科目的學習上,他們普遍認為只要學好專業知識,鍛鍊好各方面的能力,將來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費在學法律與自己的專業不相關的知識上,而且,多數大學生認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學生會主動學習法律知識,對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也只求考試過關,大多數學生重學分輕實效,也是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之一。

(2)缺乏遠見性。沒有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沒有法律意識,即使當自己的正當權益受侵犯時,也不懂得如何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調查表明,很多大學生認為,自己目前並不需要法律,而等到真正需要時,才覺得為時已晚。

(3)缺乏實踐性。在調查中,很多大學生反映,法律知識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應用,而長時間後,知識便逐漸淡忘,每個非法學專業的專業都開設有《法律基礎》這門課,詳細講述了相關的法律知識,然而,理論知識沒有結合實踐,而最終流於形式。

(二)、教師、學校方面的因素。

(1)重視程度不夠。除了法律專業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關法律的課程,老師都不會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歡的專業課書或是課外讀物。只要保持課堂安靜就可以了,也沒有向學生講明到底法律的重要性有多大,基本死板的按照教學大綱授課,老師重視程度不夠,學生自然也不夠用心。由此,學生得到的法律知識更加縮水了。

(2)課堂氣氛沉悶。法律知識相對於其他學科,比較枯燥,老師一般按大學教學大綱死板授課,極少聯繫實際,導致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昏昏欲睡,失去上課的興趣。

對於大學生而言,學習法律知識有重要的意義,對於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形成正確的信仰起到關鍵的作用。所謂學以致用,只有將學到的東西用實踐檢驗其是否正確,只要給學生提供實踐的平台,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才華才能增加對法律的認識,提高法律意識。

【第5篇】2022關於大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模板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羣體, 大學生法律意識如何直接關係到未來國家法制建設的進程。為此我們對在校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狀況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法律知識的來源及法律知識重要性的認識、主動應用法律知識的能力、守法與護法意識、法制觀及對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識的瞭解與掌握。計25道題。該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0份,回收30份。

(一) 法律知識來源及法律知識重要性的認識。42.1%的學生的法律知識主要來源於課堂,47.3%的學生法律知識來源於電視、電台和報紙,受家庭影響及其他來源的佔10.6%。説明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來源廣泛,但課堂與其他傳播媒介佔據主要部分。當問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時,只有20%的同學認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煩首先想到法律途徑解決,沒有法律我就沒有辦法生活”,63.3%的同學認為“法律比較重要,我有時會嘗試使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益”,另外16.6%的同學認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沒作用。約1/2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強弱受學校的影響最大,約1/3的學生認為社會是影響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最大因素,家庭及個人因素只佔20%。從中可以看出,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同學對法律的認識僅限於理論層面,還沒有滲透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學校組織的一些宣傳活動或講座只有43.3%的同學覺得能學到一些東西,剩餘56.7%的同學覺得太形式化,不願去浪費時間,或者沒有參加過。

(二) 主動應用法律知識的能力。在實際生活中,有意識的應用法律知識的學生比例仍然不高,問卷中,試過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同學只有10%,90%的同學選擇暫時沒試過。參加勤工儉學或兼職時,有意向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的只佔70%,仍有30%的學生完全沒有這個意識。買了某種價值不菲的商品但後來現被騙後只有46.7%的同學會利用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40%的同學選擇直接到商店找負責人賠償,6.7%的同學選擇把商品扔了,當買個教訓,6.6%的同學選擇“到處跟別人説這個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買。”這説明學生的維權意識普遍不強。但可喜的是,當問到“當你真正處於一件法律案件中”有83.3%的同學認為自身法律意識不夠,但懂得諮詢專業人士,16.7%的同學則認為自身的法律知識足夠,而且懂得諮詢專業人士。法律本身是一門學理性極強的學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礎理論,就難以用理論解決現實存在的法律問題。

(三) 守法、護法意識。由於傳統法律意識的思維慣性,以及教育與宣傳輿論的侷限,大多數學生的法律意識處於一種被動的守法狀態,雖然有較高的守法意識,但自覺性仍有待提高。對於一些輕微的違法違規行為,有40%的同學堅決不做,56.7%的同學選擇會視情況而定,還有3.3%的同學則不介意,跟大眾一起做。對於一些來路不明的自行車63.3%的同學認為自己不會去買,36.7%的同學則會買,因為很喜歡。

(四) 法制觀及對法律的信任度。當問及“一次你的一個親密無間的朋友,向你借600元生活費,答應三個月之後還,你會要求他(她)寫借條給你嗎?”時,46.7%的同學認為不用寫,30%的同學認為寫不寫都無所謂,只有23.3%的同學認為應當寫。大多數同學的法律意識還停留在法律心理階段,只是基於自身日常生活對法律現象的一種表面的、直觀的感性認識,遠沒有形成高水平的法律思想體系。“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對國家有貢獻的人與普通人一樣犯了罪,應當公平對待。該選項得到了96.7%的支持率,説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觀念已經深入民心。守法是公民的基本義務,任何人犯了罪都應該受到應有的懲罰。另外,結果顯示,所有被調查同學都希望能不斷提高自身法律意識。這説明同學對法律意識在現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認識,希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

(五) 基本法律知識的瞭解與掌握。在調查問卷中,我們設計了10道具有固定答案的題目考查同學對法律知識的瞭解程度。各題答對率如下:

9、你知道《勞動法》裏面規定試用期最長是多久嗎?30%

11、父債子還,是否正確?76.7%

14、你知道全國法制宣傳日是哪一天嗎?67.7%

16、王某有三個兒子,王某在病死之前當某個兒子的面做了口頭遺囑,這種遺囑是否有效?43.3%

17、劉某現在17週歲,父母雙亡,主要靠自己打工維持生計,則劉某屬於?26.7%

18、10週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別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按照民法規定稱為?66.7%

19、刑法規定應負刑事責任最低法定年齡是10%

20、甲某和其12歲兒子共同搶劫,其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40%

21、投毒殺人,當被害人服毒後尚未死亡之前,犯罪悔悟,並積極採取措施進行搶救,但搶救措施未生效,被害人死亡,這種行為屬於。60%

22.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仍放任這種結果發生是。33.3%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是明顯欠缺的。在嚴峻的就業形勢的壓力下,大多數同學會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專業科目的學習上,從而忽略了對法律知識的學習。有研究表明,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違法犯罪現象明顯增多,佔社會刑事犯罪的比例持續上升。其原因之一就是不懂法,不知法。沒有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沒有法律意識,那麼,即使是當自己的正當權益被侵害時,也不懂如何通過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問卷調查的基本結論是: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仍亟待增強。

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修養,提升法律思維水平,不僅是我們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需要。我們不僅要學習法律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參與法律實踐,培養社會主義法律思維方式,而且要樹立法律信仰,宣傳法律知識,敢於同違法犯罪行為做鬥爭,自覺維護社會主義的法律權威。

另外,在學習法律知識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培養:

①法律至上意識。美國法學家伯爾曼説過“在法治社會中,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他形同虛設。“信仰法律,崇尚法律是人們對法律的一種尊重。法律的權威不僅來源於其強制性,更源於人們對法律的尊重、信賴和崇尚。

②公民意識。培養公民意識就是培養樹立人人平等的法治觀念,權利與義務辯證統一的觀念,民主與法制辯證統一的觀念。從而正確認識自己與國家的關係,與人民的關係,以主人翁的態度正確對待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

③主體意識。市場經濟從某種意義上説是一種主體經濟,只有作為生產者和經營者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成為真正主體是,才會有競爭,有效益,有資源優化的配置。也才會有市場經濟本身。因此培養自身的主體意識,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獨立的主體地位,要在競爭中求生存和發展,這樣才能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

④守法意識。樹立正確的守法觀念,自覺守法,用法,護法。

⑤法律保護意識。既要學會將自己的權利法律化。比如為自己的發明申請專利保護等,又要認識法律不僅是懲處犯罪的工具,更是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有效武器,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要敢於並善於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

大學生法律意識社會調查報告範本二

秉承學院團委“實踐真知,提升自我,服務社會,共建和諧”的宗旨,今年寒假我選擇了社會調研活動作為我的實踐內容。眾所周知,法律是我們維護正當權益的武器,只有充分運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而擁有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大學生作為具有專業知識的21世紀高級人才,其法律意識是否健全呢?於是我對汕頭大學留校過年的50名外地大學(非本科法學專業)進行了調查。

一、研究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學的幫助下,對汕大未返鄉過年的50名非法學本科專業的外地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方式是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人工進行調查結果分析,從而得出調查結論。

二、調查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基本瞭解,調查情況如下:

⑴、你生長在( )

a、農村 74% b、城市 26%

⑵、在你所有的經歷中,曾經運用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嗎?( )

a、有 18% b、沒有 82%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的大學生並不擁有良好的法律意識,當其政黨權益受到侵犯時,都沒有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黴”等等之類的想法。而在生長在農村的大學生中這一現象較為明顯。

⑶、你能區分違法和犯罪嗎?( )

a、能 24% b、不一定能 14% c、大部分能 62%

⑷、你認為你目前法律學習中的主要問題是( )?

a、懂得法律知識但不會實際運用 32%

b、缺乏法律知識 40%

c、能運用所學法律知識並解決現實問題 28%

⑸、你是否關注國家的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 )

a、經常 12% b、偶爾 74% c、從不 14%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只有12%,即6個人(調查對象為50人)會經常關注國家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還有14%,即7個人表示自己從不去關注,這表明了大學生對法律的重視程度是非常不夠的,其認為自己只要守法不違法,法律是離自己很遙遠的。

⑹、你知道《勞動法》裏規定的試用期最長時限是( )?

a、三個月 22% b、六個月 48% c、一年 30%

根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試用期最長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而在調查中發現,有52%的大學生不知道,這一問題與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問題相關,可見大學生對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瞭解並不多。

⑺、你認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很重要,是維護權益的有效手段 32%

b、比較重要,有時試圖用法律解決問題 42%

c、一般重要,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運用法律 26%

d、不重要 0%

【第6篇】2022年大學生法律意識社會調查報告

學生是一個特殊羣體, 大學生法律意識如何直接關係到未來國家法制建設的進程。為此我們對在校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狀況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法律知識的及法律知識重要性的認識、主動應用法律知識的能力、守法與護法意識、法制觀及對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識的瞭解與掌握。計25道題。該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0份,回收 30份。

(一) 法律知識及法律知識重要性的認識。42.1%的學生的法律知識主要於課堂,47.3%的學生法律知識於電視、電台和報紙,受家庭影響及其他的佔10.6%。説明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廣泛,但課堂與其他傳播媒介佔據主要部分。當問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時,只有20%的同學認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煩首先想到法律途徑解決,沒有法律我就沒有辦法生活”,63.3%的同學認為“法律比較重要,我有時會嘗試使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益”,另外16.6%的同學認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沒作用。約1/2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強弱受學校的影響最大,約1/3的學生認為社會是影響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最大因素,家庭及個人因素只佔 20%。從中可以看出,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同學對法律的認識僅限於理論層面,還沒有滲透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學校組織的一些宣傳活動或講座只有 43.3%的同學覺得能學到一些東西,剩餘56.7%的同學覺得太形式化,不願去浪費時間,或者沒有參加過。

(二) 主動應用法律知識的能力。在實際生活中,有意識的應用法律知識的學生比例仍然不高,問卷中,試過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同學只有10%,90%的同學選擇暫時沒試過。參加勤工儉學或兼職時,有意向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的只佔70%,仍有30%的學生完全沒有這個意識。買了某種價值不菲的商品但後來現被騙後只有46.7%的同學會利用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40%的同學選擇直接到商店找負責人賠償,6.7%的同學選擇把商品扔了,當買個教訓,6.6%的同學選擇“到處跟別人説這個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買。”這説明學生的維權意識普遍不強。但可喜的是,當問到“當你真正處於一件法律案件中” 有83.3%的同學認為自身法律意識不夠,但懂得諮詢專業人士,16.7%的同學則認為自身的法律知識足夠,而且懂得諮詢專業人士。法律本身是一門學理性極強的學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礎理論,就難以用理論解決現實存在的法律問題。

(三) 守法、護法意識。由於傳統法律意識的思維慣性,以及教育與宣傳輿論的侷限,大多數學生的法律意識處於一種被動的守法狀態,雖然有較高的守法意識,但自覺性仍有待提高。對於一些輕微的違法違規行為,有40%的同學堅決不做,56.7%的同學選擇會視情況而定,還有3.3%的同學則不介意,跟大眾一起做。對於一些來路不明的自行車63.3%的同學認為自己不會去買,36.7%的同學則會買,因為很喜歡。

(四) 法制觀及對法律的信任度。當問及“一次你的一個親密無間的朋友,向你借600元生活費,答應三個月之後還,你會要求他(她)寫借條給你嗎?” 時,46.7%的同學認為不用寫,30%的同學認為寫不寫都無所謂,只有23.3%的同學認為應當寫。大多數同學的法律意識還停留在法律心理階段,只是基於自身日常生活對法律現象的一種表面的、直觀的感性認識,遠沒有形成高水平的法律思想體系。“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對國家有貢獻的人與普通人一樣犯了罪,應當公平對待。該選項得到了96.7%的支持率,説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觀念已經深入民心。守法是公民的基本義務,任何人犯了罪都應該受到應有的懲罰。另外,結果顯示,所有被調查同學都希望能不斷提高自身法律意識。這説明同學對法律意識在現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認識,希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

(五) 基本法律知識的瞭解與掌握。在調查問卷中,我們設計了10道具有固定答案的題目考查同學對法律知識的瞭解程度。各題答對率如下:

9、你知道《勞動法》裏面規定試用期最長是多久嗎?30%

11、父債子還,是否正確?76.7%

14、你知道全國法制宣傳日是哪一天嗎?67.7%

16、王某有三個兒子,王某在病死之前當某個兒子的面做了口頭遺囑,這種遺囑是否有效?43.3%

17、劉某現在17週歲,父母雙亡,主要靠自己打工維持生計,則劉某屬於?26.7%

18、10週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別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按照民法規定稱為?66.7%

19、刑法規定應負刑事責任最低法定年齡是10%

20、甲某和其12歲兒子共同搶劫,其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40%

21、投毒殺人,當被害人服毒後尚未死亡之前,犯罪悔悟,並積極採取措施進行搶救,但搶救措施未生效,被害人死亡,這種行為屬於。60%

22.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仍放任這種結果發生是。33.3%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是明顯欠缺的。在嚴峻的就業形勢的壓力下,大多數同學會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專業科目的學習上,從而忽略了對法律知識的學習。有研究表明,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違法犯罪現象明顯增多,佔社會刑事犯罪的比例持續上升。其原因之一就是不懂法,不知法。沒有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沒有法律意識,那麼,即使是當自己的正當權益被侵害時,也不懂如何通過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問卷調查的基本結論是: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仍亟待增強。

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修養,提升法律思維水平,不僅是我們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需要。我們不僅要學習法律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參與法律實踐,培養社會主義法律思維方式,而且要樹立法律信仰,宣傳法律知識,敢於同違法犯罪行為做鬥爭,自覺維護社會主義的法律權威。

另外,在學習法律知識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培養:

①法律至上意識。美國法學家伯爾曼説過“在法治社會中,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他形同虛設。“信仰法律,崇尚法律是人們對法律的一種尊重。法律的權威不僅於其強制性,更源於人們對法律的尊重、信賴和崇尚。

②公民意識。培養公民意識就是培養樹立人人平等的法治觀念,權利與義務辯證統一的觀念,民主與法制辯證統一的觀念。從而正確認識自己與國家的關係,與人民的關係,以主人翁的態度正確對待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

【第7篇】2022年6月大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範文

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功與否,就取決於對新一代接班人法律意識水平。“青年的素質,關係我們國家和民族的長遠發展”“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 下面有本站小編整理的大學生法律意識的調查報告,閲讀!

公民的法律素養衡量一個民族的文明。頂着高層知識分子頭銜的大學生的法律素養更是彰顯民族文明與文化水平的關鍵。大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此時高校的正確教育和引導具有絕對作用----幫助其拓寬法律知識,加強法律意識,提升法律素養,完善法律人格。

俗話説,謀定而後動,解決問題前應先有策劃,而策劃往往應對症下藥,才能因勢利導,通權達變。因此,我們要對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做一番調查,並根據調查結果分析根本,由此制定應對措施,為和諧大學和諧社會做貢獻。

多組織學生進行與法律有關的活動普法教育畢竟過於抽象,要真正喚醒學生的法律意識,應採取一些更具體,更行之有效的辦法,針對大學生年齡及性格特點,把法律意識的培養同組織活動相結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法庭”活動。學生通過自己模擬法官、律師、檢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國一些訴訟法程序掌握,也通過模擬對犯罪分子的審判,對旁聽的學生起到震懾作用,提高他們守法的警惕性,從而自覺守法;

2、組織一些有關法學方面的知識智力競賽;

3、組織學生去法院旁聽,達到開拓視野,深入社會,更深切地體會到用法律保護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請有關辦案人員或著名法學專家來校開講座,既能讓學生了解時事,也能使學生更深切體會法律的權威。

目前,公民法制觀念還是比較淡薄 ,成為推進法治進程的障礙 ,所以 ,樹立法制觀念 ,增強全社會成員的法律意識 ,是實現我國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們大學生的義務。

【第8篇】大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

秉承學院團委實踐真知,提升自我,服務社會,共建和諧的宗旨,今年我選擇了社會調研活動作為我的實踐內容。眾所周知,法律是我們維護正當權益的武器,只有充分運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而擁有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大學生作為具有專業知識的21世紀高級人才,其法律意識是否健全呢?於是我對汕頭大學留校過年的50名外地大學(非本科法學專業)進行了調查。

一、研究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學的幫助下,對汕大未返鄉過年的50名非法學本科專業的外地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方式是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人工進行調查結果分析,從而得出調查結論。

二、調查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基本瞭解,調查情況如下:

1、85.13%的大學生認為法律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但還有少數14.87%認為無關;

2、54.87%的大學生秉信法律能為他們解決現實中的問題糾紛,維護切身的利益,8.21%卻認為不能,還有36.92%認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後會逐漸完善;

3、23.59%的大學生對法律所規定的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瞭解不是很清楚,73.33%大學生了解一般,只有3.08%瞭解很透徹;

4、通過電視、網絡、報紙、雜誌等渠道獲得法律知識的學生比例居多,佔76.41%,12.82%是自己通過看有關法律方面的書籍瞭解,通過國家普通法宣傳這一途徑的佔最少數,為10.77%;

5、問如果你在網上買到一件偽劣的電子產品,70.77%的人採取要求退貨的措施,13.85%大學生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認倒黴,15.38%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6、問:某人經過一棟樓,剛好被樓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腦受了傷,導致下半身癱瘓。他的家人去了那棟樓挨家挨户地問是誰家掉下來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認。那他該怎麼辦?

其中1.54%認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認倒黴,88.72%贊成報警,讓公安機關介入調查此事的方案,9.74%的大學生主張把整棟樓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12.31%學生認同違法行為一定是犯罪行為,犯罪行為一定是違法行為的説法,其餘87.69%則反對;

8、只有少數14.36%大學生有過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經歷;

9、83.08%大學生認為在不被告知的情況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於商業宣傳屬侵權行為,8.21%大學生持相反觀點,另有8.72%表示不清楚侵權與否;

10、如果被侵權,5.13%大學生認為無所謂,反正對自己也沒多大的影響,26.15%表示要私下和平解決,甚至有1.03%堅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決,67.69%大學生則希望通過老師瞭解相關法律知識,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11、對於大學生闖紅燈或騎自行車載人的行為,15.38%以為不必大驚小怪,10.77%認為要嚴格禁止,甚至8.72%的大學生主張應加以處罰,65.13%認為應加強宣傳教育;

12、50.26%大學生認為法律的執行在新聞、報刊、電視、廣播等輿論的監督下最有效,18.97%認為在黨委政府,人大,政協等領導機關的監督下行之有效,23.08%認為羣眾監督更有力,4.62%認為這取決於執行機關的自我監督,最後有3.08%表示説不清;

13、79.49%大學生同意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的説法,14.36%則不認同,6.15%覺得得看錢數目大小,如數額較大則同意,數額小就無所謂;

14、80%大學生認為任意毀壞公共垃圾桶的行為屬違法行為,13.33%則認為不違法,還有6.67%表示不清楚此種行為是否違法;

15、2.05%大學生表示從來不會關注日常生活中社會發生的法律案件及從中汲取法律知識並嘗試從法律角度來分析這一案件,90.77%承認很少有這種自覺性,只有7.18%大學生經常關注這種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識的熱情。

備註:本次調查問卷共200份,有效填寫人次為195。

三、原因分析

(一)、學生方面的因素。

(1)重視程度不夠,缺乏主動性。根據調查瞭解到,仍有14.87%大學生認為法律知識與他們的生活無關。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普遍認為專業知識才是他們應該努力與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專業的學生把時間浪費在學法律知識上並不能獲得什麼實質性利益,是極愚蠢的行為。據我切實瞭解,多數大學生認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課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談不上會主動學習法律知識。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也只求考試過關,大多數學生重學分輕實效,也是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之一;

(2)傳統的妥協性與劣根性。調查表明,佔很大比例的大學生在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堅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協觀點,得過且過,不採取任何法律措施;(這將助長了違法分子的氣焰)

(3)缺乏實踐性。關注日常生活中社會發生的法律案件及從中汲取法律知識並嘗試從法律角度來分析這一案件的學生僅佔調差人數的7.18%,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數14.36%大學生有過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經歷。大學生極少參加法律實踐,是對現實法制缺乏感性認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師、學校方面的因素

(1)重視程度不夠。除了法律專業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關法律的課程,老師都不會嚴格要求學生,對於學生在課堂看其他與課程無關的讀物或睡覺或聽音樂等一切做與法律無關的事的現象,也司空見慣,這似乎也是近年各高校的教學傳統了,這師生默契潛滋暗長,發展得順乎自然。由此,學生得到的法律知識更加貧乏了;

(2)課堂氣氛沉悶。法律知識相對於其他學科,確實比較枯燥,老師授課方式又缺乏生動性,導致課堂氣氛呆板,學生昏昏欲睡,鮮有積極性;

(3)學校宣傳力度不夠,學生不能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與生活的密切性。

四、調查總結及應對措施

調查顯示大學生的維權及守法自覺性不高。要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必須採取多種途徑和靈活多樣的方法。為此,我建議學校可有針對性地從三方面入手。

(一)進行普法教育

1、教學內容的選擇:

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與需要,有針對性地突出重點,應講授與學生有一定聯繫的法律,容易提高學生興趣,增強普法效果,從而也使學生通過普法教育獲得值得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觀念;

2、教學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課加上教師死板的教學方式更使學生上課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強對教學方法的改進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應採用多種方式方法,比如課堂討論,多進行社會著名案例分析,結合錄像等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使普法達到我們所要達到的效果。

(二)實踐性的增強:

多組織學生進行與法律有關的活動普法教育畢竟過於抽象,要真正喚醒學生的法律意識,應採取一些更具體,更行之有效的辦法,針對大學生年齡及性格特點,把法律意識的培養同組織活動相結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法庭活動。學生通過自己模擬法官、律師、檢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國一些訴訟法程序掌握,也通過模擬對犯罪分子的審判,對旁聽的學生起到震懾作用,提高他們守法的警惕性,從而自覺守法;

2、組織一些有關法學方面的知識智力競賽;

3、組織學生去法院旁聽,達到開拓視野,深入社會,更深切地體會到用法律保護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請有關辦案人員或著名法學專家來校開講座,既能讓學生了解時事,也能使學生更深切體會法律的權威。

目前,公民法制觀念還是比較淡薄 ,成為推進法治進程的障礙 ,所以 ,樹立法制觀念 ,增強全社會成員的法律意識 ,是實現我國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們大學生的義務。

範文

【第9篇】關於大學生法律意識的調查報告範文

培養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加強大學生公德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是思政工作者的職責。下面有小編整理的關於大學生法律意識的調查報告範文,歡迎閲讀!

根據《平昌縣人大常委會20xx年工作要點》安排,經主任會議決定組成調查組, 全面調查掌握全縣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以下簡稱《老年法》)的情況,調查組在人大副主任張鬆民的帶領下,先後聽取了縣老齡辦關於老齡工作的彙報,分別召開了縣老齡委10個成員單位負責人、基層幹部和老年人代表參加的多個座談會,廣泛聽取了意見,到南風鄉瞭解基層農村老年權益維護情況,實地查看了部分鄉鎮敬老院,現將調查的情況報告如下:

平昌縣人口老齡化概況

人口老齡化,是指老齡人口(60或65歲以上)比重不斷攀升,並達到一定水平時的人口結構狀態。平昌縣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一是平昌已提早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 20xx年底,我縣60歲以上老人近16萬人,約佔全縣常住總人口862620的18.54%, 按國際通用標準,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10%以上,或6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7%,便稱為老齡化社會。按此標準,我縣超出國際標準8.5個百分點,我縣已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二是老年人口逐漸高齡化。我縣71 80歲老人約有24853 人;81 90歲老人約有15996人;999歲以上老人有1247人;100歲以上老人123人。三是老年人家庭 空巢 化嚴重,老人獨居率上升。由於青壯年勞動力從農村和城鎮流出, 是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產生的主要因素。並顯現出一些新的特徵: 空巢 老人逐增; 空巢 期相應延長;農村呈現出比城市更快更為嚴重的老齡化趨勢;低齡、高齡兩代老人同守 空巢 ; 老人村 現象突出且普遍,如南風鄉陽家村 空巢 老人約佔村老年人口的81%,鹿鳴鄉石龍村 空巢 老人約佔村老年人口的73%。四是 四二一 的家庭成員結構已經顯現。從實行獨生子女政策以來,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經進入婚育年齡。一對夫婦在供養四位老人的同時,還要撫養一個孩子,造成家庭養老負擔過重。

貫徹實施《老年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近幾年來,縣政府及相關部門認真貫徹執行《老年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堅持 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 的老齡工作方針,圍繞《老年法》 五個老有 (即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目標,切實履行職責,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取得了明顯成效。

強化宣傳引導,營造老齡工作氛圍

落實惠老法律、政策,推進老人事業發展

老有所養 逐步推進。一是健全城鄉養老保障制度。縣人社局在城鎮着力規範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和發放渠道,在農村建立完善以村社幹部和失地無業農民為重點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20xx年底我縣行政事業單位職工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19389人,企業參保職工38382人,其中退休老人17982人;農村居民參加養老保險20743人,領取養老保險金待遇164人。全縣累計發放退休金和基本生活費2.8279億元。二是縣民政局認真做好農村五保供養。對符合條件的 5996名孤老和孤兒全部納入農村五保供養。在集中供養上,已建成江口鎮、坦溪鎮等農村敬老院9所,在建駟馬鎮、龍崗鄉2所,集中供養標準達到每人每月 441元。在分散供養上,除按國家規定標準每人每月發放供養金150元外,縣民政局還探索建立了 愛心責任代養 機制,有效促進了農村五保供養社會化進程,新華社、中國社會報等專題進行了採訪報道,並依託農村敬老院、光榮院等福利設施,目前代養社會老人150人。三是建立完善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縣3312名特困老人納入低保救助;建立完善了老優撫對象撫卹優待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建立高齡老人長壽補貼和生活補貼制度。從2022年1月起,先後對全縣123名百歲老人落實兑現了每人每月100元的長壽補貼金;從2022年1月起,對1247名999歲高齡老人按每人每月50元標準兑現落實了高齡老人生活補貼金。四是縣人口計生局20xx年按每人每月60元標準發放全縣獨生子女老人補貼5748人413.9萬餘元。五是積極探索居家養老模式。從2022年起,先後投入5萬餘元,在江口鎮政法街社區推行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先後有1246名老人得到惠及。

老有所醫 逐步確保。一是全縣努力提高社區(村居)醫療覆蓋面。每個居委會建立了醫療服務站,村村設立了衞生室,基本保障了老年人就近就醫。縣衞生系統盡力為80歲以上老人進行健康體檢,並建立健康檔案。20xx年筆山鎮衞生院對全鎮老人進行了免費健康體檢。二是健全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全縣80.5萬農村居民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達92%。民政部門為五保、優撫對象繳納新農合和居民醫保資金,參合、參保率均達100%。據調查,20xx年全縣支出基本醫療保險費0.6億,其中老年人住院支出1800萬元,新農合支出9222萬元,其中老年人支出佔30%,達2700萬元。三是完善醫療補助制度。近三年來,全縣對150餘名身患重大疾病的特困老人實施醫療救助,累計救助金額達到45萬餘元。

老有所樂,老有所學 逐步形成。近年來,全縣積極支持老年活動開展。縣財政局、民政局、縣住建局、縣廣電局、縣關工委、縣人社局和縣科文局等部門積極為 老有所樂 老有所學 創造條件,縣財政局、縣民政局和老齡辦分別對每個新成立的12個老年協會給予8萬多元補助,全縣各類健身娛樂老年協會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縣老年大學邀請縣領導、專家到校為老年人講課。

老有所為 逐步展開。許多退休的老同志老當益壯,積極為平昌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了許多大事好事,既達到老有所樂、老有所學,更實現了老有所為。縣老領導周尚聰主動擔任縣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規範了全縣關心下一代工作機構,帶領全縣1800名老幹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範共同關愛青少年成長。

完善保障措施,維護老年合法權益。

一是加大涉老法律援助。全縣設立老年法律援助中心1個、鄉鎮老年維權工作聯絡站43個、村居糾紛調解小組497個,據調查,2022年至20xx年5月全縣各級人民調解組織調解的涉老糾紛案件3019件,2022年至20xx年5月,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免費辦理涉及老年人法律援助訴訟案件80件。

二是加大司法維權力度。縣人民法院設立了老年法庭,按照 及時立案、公正審理、限時結案、優先執行 的原則,2022年至20xx年5月縣人民法院共受理涉老訴訟案件97件,其中採取電話立案或上門立案的方式為老年人辦理立案手續達14件(次)。暢通司法救助 綠色通道 , 2022年至20xx年5月,法院為109名老齡當事人辦理了訴訟費減免緩繳手續,有效維護了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三是設立敬老維權服務崗位。縣委老幹部局、縣老齡辦、縣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縣法院老年法庭、縣公安局江陽派出所等單位先後被市老齡委授予 巴中市維權示範崗 稱號。

存在的突出問題

近年來,我縣在貫徹《老年法》,維護和保證老年人權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難。

敬老氛圍不夠濃厚。宣傳教育還不夠深入,特別是各類學校對有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尚未形成常態,沒有廣泛地向敬老養老的主體 中青年人進行宣傳,現在社會上對下一代關愛多,對上一代關愛少,全社會敬老氛圍不夠濃厚,對老齡化的危機和挑戰認識不足。

侵犯老年人權益的現象時有存在。一是一些贍養人缺乏贍養意識,有些贍養人對老年人生活上不照料,精神上不慰籍,甚至不予經濟上供養。2022年,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辦理了一件江口鎮82歲原告王某訴六子女的贍養糾紛案,當縣人民法院即將維權的民事調解書送達到老人手中時,遺憾的是該老人抱怨離世。二是老年人的再婚權利受到干涉。現實生活中,一些子女們不尊重法律,不尊重父母的選擇,存在子女或者其他親屬干涉老年人離婚、再婚及婚後生活的現象。三是老年人受虐待、遺棄現象時有發生。2022年涵水鎮老人李某訴其長子贍養糾紛一案,其長子不僅不承擔老人的生活費、醫療費,更為惡劣是在老人過生日的時候,還打傷了老父親。四是老年人自主處分財產權受到子女干涉。一些子女自己不勞作,與父母住在一起,當 啃老族 ,使得一些老年人尚健在時,已落得兩手空空。五是《老年法》、《四川優待老年人規定》中規定的老年優待政策落實不夠到位,如一些車站沒設立方便老人買票的窗口,實際生活中,曾出現老年人乘車為減免費用而產生糾紛。

老年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滯後。隨着人口平均壽命延長,城鄉老人所佔比例增大,高齡老人增多的狀況已較為普遍,老人們對就近或集中享受老年護理、生活服務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一是養老設施規劃滯後。縣政府雖然將養老服務事業納入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十二五 規劃,但在城市總體規劃、社區配套設施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中,未能充分考慮託老所、老年活動場所、老年學校等配套設施。二是機構養老設施供需矛盾突出,遠遠滯後我縣老齡化程度。據瞭解,全縣43個鄉鎮,僅有農村敬老院9個,已建的養老機構數量少,規模小,服務範圍窄,不能適應需求。三是居家養老配套設施嚴重缺乏。按照現有的養老體系,居家養老是基礎,社區則是居家養老的依託,目前街道、鄉鎮大都沒有建立老年服務機構。在農村基層,老年人活動場所更加匱乏。

老年人社會保障水平較低。我縣養老保險形式單水平低、覆蓋面小,特別是農村養老保險水平更低,據統計,我縣農業人口約為86萬人,而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的 20743人,約佔農業人口的0.02%。雖然我縣普遍建立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但老年人 治病難 看病貴 問題仍存在,對農村老人常見病多發病如高血壓、急性心梗 ,鄉村醫生往往無能為力。

城鎮三無老人、留守老人或空巢老人成為社會最困難的羣體。城鎮 三無 老人,是指城市的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和扶養人的,或者其贍養人和扶養人確無贍養能力或者扶養能力的老人。他們有的撿拾垃圾、露宿街頭,他們處於社會的最底層,最需要政府救助。儘管一些城鎮 三無 老人享受城市低保,但數量少,隨物價的上漲,生活非常困難。留守老人或空巢老人,是指那些因子女長期(通常半年以上)離開户籍地進入城鎮務工或經商或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而在家留守的父母。調查得知,這些老人活得累、活得苦、活得孤單。一是活得累,由於成年子女的外流,年老體衰的留守老人往往既要承擔繁重的農活、家務勞動, 隔代教育 的重擔也壓在他們的肩上。一些參加勞動的老人在遭遇水、旱等自然災害導致收入劇減,除去購買農作物種子化肥後更是所剩無幾,同時很多留守老人由於子女自己的收入也很低、子女要供孩子上學讀書等多種原因而獲得子女給與的生活費很少,導致他們仍然生活貧困。為了生存,多數農村 空巢家庭 老人只有生命不息,勞作不止。二是活得痛苦,留守老人的健康及生活照料情況堪憂。隨着年齡增長,老年人的身體逐漸衰弱,近幾年農村常見病和多發病病種如高血壓、慢心衰、急性心梗發病率逐漸上升,農村個別老人在家患病去世後,鄰居及其子女還不知道何時在家去世。三是活得孤單。隨着年齡的增高,留守老年人的行動越來越不方便,他們與外界的接觸也就相應地越來越少,而外出務工的子女相當一部分是年初而出,年終而歸,他們與留守老人相處的時間一般只有1個月左右。子女外出後,導致老人孤獨感增強,這些 空巢老人 大多數過的是 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 的寂寞生活。此外,由於農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較單調,老人在家庭之外也很難找到精神寄託,更會產生孤苦、自悲、自憐等消極情感,許多農村老人患了心理疾病,有的甚至成為精神病老人。

幾點建 議

提高對老齡工作重要性、緊迫性、前瞻性的認識。當前我縣正處在老齡問題全面凸顯前的重要時期,要充分認識到我縣老齡化趨勢的嚴峻性、長期性、複雜性,以及老齡化給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挑戰,提高對發展老齡事業重要性、緊迫性、前瞻性的認識,及早關注、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劇的趨勢。

加強老年事業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全縣要高起點制定詳細的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和養老福利機構佈局規劃。多辦、辦好公辦福利養老機構,認真解決社區養老服務用房和老年活動中心的建設問題,提高社區居家養老依託功能;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積極推進多元化養老機構建設,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以多種經營運作方式興辦不同層次的養老服務機構,以滿足不同層次家庭的養老需求,及時制定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養老福利機構優惠政策,在土地、税收和規費、水、電、網絡等方面給予優惠。

認真落實好涉老法律及惠老政策,切實提高全縣養老保障和養老服務水平。家庭的養老功能正在日益弱化的趨勢不可逆轉,要積極應對老齡化帶來的問題,全縣要認真宣傳好、落實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國務院關於開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指導意見》、《國務院關於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完善城鄉基本養老、醫療保健、社會救助等保障制度,建設涵蓋面廣、服務多元化的綜合養老保障體系。對我縣農村、城鎮老人的常見病、多發病的狀況,要研究推廣安全、有效、經濟、適用的衞生適宜技術。政府及其相關涉老職能部門應主動結合部門職責和行業特點,執行好《老年法》、《四川優待老年人規定》,制定具體的落實優待老人的各種措施。

法德兼用,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實現。一方面,要倡導道德保障,老年人權益保障的基礎是運用道德手段來進行。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全社會廣泛開展敬老、養老、助老的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老年人權益保障的核心是採取法律措施來進行,要強化《老年法》等涉老法律的宣傳教育和法律的懲戒作用,依法維護老年人應得到的合法權益,應最大限度地調動司法行政系統各個方面的力量,整合法律服務資源,發揮各有關部門的職能作用,防止侵犯老年人的應有權益,傾心傾力做好老年人維權工作。

全社會要對城鎮 三無 老人、農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特困老人給予更多的關愛救助。這部分老人是社會中最為脆弱的困難羣體,是全社會最缺乏生存能力的困難羣體,也是最易陷入絕望的困難羣體,他們很難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養老問題,因此他們是最需要政府關注、關愛、救助的羣體。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應及時出台系列救助措施,為他們辦一些實實在在的事。

貫徹《老年法》,我們的政府要行動起來,我們的全社會要行動以來,每一個承惠老人們艱辛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人們要行動起來,加大弘揚傳統道德的力度,加大自覺執行法律的力度,更多地為老人們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辦真事、真辦事,這是歷史責任、社會責任,更是法律責任,這體現一代人對上一代人的良心和感恩。

【第10篇】2022年6月關於大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

根據《平昌縣人大常委會20xx年工作要點》安排,經主任會議決定組成調查組, 全面調查掌握全縣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以下簡稱《老年法》)的情況,調查組在人大副主任張鬆民的帶領下,先後聽取了縣老齡辦關於老齡工作的彙報,分別召開了縣老齡委10個成員單位負責人、基層幹部和老年人代表參加的多個座談會,廣泛聽取了意見,到南風鄉瞭解基層農村老年權益維護情況,實地查看了部分鄉鎮敬老院,現將調查的情況報告如下:

平昌縣人口老齡化概況

人口老齡化,是指老齡人口(60或65歲以上)比重不斷攀升,並達到一定水平時的人口結構狀態。平昌縣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一是平昌已提早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 20xx年底,我縣60歲以上老人近16萬人,約佔全縣常住總人口862620的18.54%, 按國際通用標準,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10%以上,或6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7%,便稱為老齡化社會。按此標準,我縣超出國際標準8.5個百分點,我縣已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二是老年人口逐漸高齡化。我縣71 80歲老人約有24853 人;81 90歲老人約有15996人;999歲以上老人有1247人;100歲以上老人123人。三是老年人家庭 空巢 化嚴重,老人獨居率上升。由於青壯年勞動力從農村和城鎮流出, 是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產生的主要因素。並顯現出一些新的特徵: 空巢 老人逐增; 空巢 期相應延長;農村呈現出比城市更快更為嚴重的老齡化趨勢;低齡、高齡兩代老人同守 空巢 ; 老人村 現象突出且普遍,如南風鄉陽家村 空巢 老人約佔村老年人口的81%,鹿鳴鄉石龍村 空巢 老人約佔村老年人口的73%。四是 四二一 的家庭成員結構已經顯現。從實行獨生子女政策以來,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經進入婚育年齡。一對夫婦在供養四位老人的同時,還要撫養一個孩子,造成家庭養老負擔過重。

貫徹實施《老年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近幾年來,縣政府及相關部門認真貫徹執行《老年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堅持 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 的老齡工作方針,圍繞《老年法》 五個老有 (即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目標,切實履行職責,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取得了明顯成效。

強化宣傳引導,營造老齡工作氛圍

落實惠老法律、政策,推進老人事業發展

老有所養 逐步推進。一是健全城鄉養老保障制度。縣人社局在城鎮着力規範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和發放渠道,在農村建立完善以村社幹部和失地無業農民為重點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20xx年底我縣行政事業單位職工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19389人,企業參保職工38382人,其中退休老人17982人;農村居民參加養老保險20743人,領取養老保險金待遇164人。全縣累計發放退休金和基本生活費2.8279億元。二是縣民政局認真做好農村五保供養。對符合條件的 5996名孤老和孤兒全部納入農村五保供養。在集中供養上,已建成江口鎮、坦溪鎮等農村敬老院9所,在建駟馬鎮、龍崗鄉2所,集中供養標準達到每人每月 441元。在分散供養上,除按國家規定標準每人每月發放供養金150元外,縣民政局還探索建立了 愛心責任代養 機制,有效促進了農村五保供養社會化進程,新華社、中國社會報等專題進行了採訪報道,並依託農村敬老院、光榮院等福利設施,目前代養社會老人150人。三是建立完善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縣3312名特困老人納入低保救助;建立完善了老優撫對象撫卹優待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建立高齡老人長壽補貼和生活補貼制度。從2022年1月起,先後對全縣123名百歲老人落實兑現了每人每月100元的長壽補貼金;從2022年1月起,對1247名999歲高齡老人按每人每月50元標準兑現落實了高齡老人生活補貼金。四是縣人口計生局20xx年按每人每月60元標準發放全縣獨生子女老人補貼5748人413.9萬餘元。五是積極探索居家養老模式。從2022年起,先後投入5萬餘元,在江口鎮政法街社區推行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先後有1246名老人得到惠及。

老有所醫 逐步確保。一是全縣努力提高社區(村居)醫療覆蓋面。每個居委會建立了醫療服務站,村村設立了衞生室,基本保障了老年人就近就醫。縣衞生系統盡力為80歲以上老人進行健康體檢,並建立健康檔案。20xx年筆山鎮衞生院對全鎮老人進行了免費健康體檢。二是健全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全縣80.5萬農村居民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達92%。民政部門為五保、優撫對象繳納新農合和居民醫保資金,參合、參保率均達100%。據調查,20xx年全縣支出基本醫療保險費0.6億,其中老年人住院支出1800萬元,新農合支出9222萬元,其中老年人支出佔30%,達2700萬元。三是完善醫療補助制度。近三年來,全縣對150餘名身患重大疾病的特困老人實施醫療救助,累計救助金額達到45萬餘元。

老有所樂,老有所學 逐步形成。近年來,全縣積極支持老年活動開展。縣財政局、民政局、縣住建局、縣廣電局、縣關工委、縣人社局和縣科文局等部門積極為 老有所樂 老有所學 創造條件,縣財政局、縣民政局和老齡辦分別對每個新成立的12個老年協會給予8萬多元補助,全縣各類健身娛樂老年協會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縣老年大學邀請縣領導、專家到校為老年人講課。

老有所為 逐步展開。許多退休的老同志老當益壯,積極為平昌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了許多大事好事,既達到老有所樂、老有所學,更實現了老有所為。縣老領導周尚聰主動擔任縣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規範了全縣關心下一代工作機構,帶領全縣1800名老幹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範共同關愛青少年成長。

完善保障措施,維護老年合法權益。

一是加大涉老法律援助。全縣設立老年法律援助中心1個、鄉鎮老年維權工作聯絡站43個、村居糾紛調解小組497個,據調查,2022年至20xx年5月全縣各級人民調解組織調解的涉老糾紛案件3019件,2022年至20xx年5月,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免費辦理涉及老年人法律援助訴訟案件80件。

二是加大司法維權力度。縣人民法院設立了老年法庭,按照 及時立案、公正審理、限時結案、優先執行 的原則,2022年至20xx年5月縣人民法院共受理涉老訴訟案件97件,其中採取電話立案或上門立案的方式為老年人辦理立案手續達14件(次)。暢通司法救助 綠色通道 , 2022年至20xx年5月,法院為109名老齡當事人辦理了訴訟費減免緩繳手續,有效維護了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三是設立敬老維權服務崗位。縣委老幹部局、縣老齡辦、縣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縣法院老年法庭、縣公安局江陽派出所等單位先後被市老齡委授予 巴中市維權示範崗 稱號。

存在的突出問題

近年來,我縣在貫徹《老年法》,維護和保證老年人權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難。

敬老氛圍不夠濃厚。宣傳教育還不夠深入,特別是各類學校對有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尚未形成常態,沒有廣泛地向敬老養老的主體 中青年人進行宣傳,現在社會上對下一代關愛多,對上一代關愛少,全社會敬老氛圍不夠濃厚,對老齡化的危機和挑戰認識不足。

侵犯老年人權益的現象時有存在。一是一些贍養人缺乏贍養意識,有些贍養人對老年人生活上不照料,精神上不慰籍,甚至不予經濟上供養。2022年,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辦理了一件江口鎮82歲原告王某訴六子女的贍養糾紛案,當縣人民法院即將維權的民事調解書送達到老人手中時,遺憾的是該老人抱怨離世。二是老年人的再婚權利受到干涉。現實生活中,一些子女們不尊重法律,不尊重父母的選擇,存在子女或者其他親屬干涉老年人離婚、再婚及婚後生活的現象。三是老年人受虐待、遺棄現象時有發生。2022年涵水鎮老人李某訴其長子贍養糾紛一案,其長子不僅不承擔老人的生活費、醫療費,更為惡劣是在老人過生日的時候,還打傷了老父親。四是老年人自主處分財產權受到子女干涉。一些子女自己不勞作,與父母住在一起,當 啃老族 ,使得一些老年人尚健在時,已落得兩手空空。五是《老年法》、《四川優待老年人規定》中規定的老年優待政策落實不夠到位,如一些車站沒設立方便老人買票的窗口,實際生活中,曾出現老年人乘車為減免費用而產生糾紛。

老年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滯後。隨着人口平均壽命延長,城鄉老人所佔比例增大,高齡老人增多的狀況已較為普遍,老人們對就近或集中享受老年護理、生活服務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一是養老設施規劃滯後。縣政府雖然將養老服務事業納入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十二五 規劃,但在城市總體規劃、社區配套設施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中,未能充分考慮託老所、老年活動場所、老年學校等配套設施。二是機構養老設施供需矛盾突出,遠遠滯後我縣老齡化程度。據瞭解,全縣43個鄉鎮,僅有農村敬老院9個,已建的養老機構數量少,規模小,服務範圍窄,不能適應需求。三是居家養老配套設施嚴重缺乏。按照現有的養老體系,居家養老是基礎,社區則是居家養老的依託,目前街道、鄉鎮大都沒有建立老年服務機構。在農村基層,老年人活動場所更加匱乏。

老年人社會保障水平較低。我縣養老保險形式單水平低、覆蓋面小,特別是農村養老保險水平更低,據統計,我縣農業人口約為86萬人,而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的 20743人,約佔農業人口的0.02%。雖然我縣普遍建立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但老年人 治病難 看病貴 問題仍存在,對農村老人常見病多發病如高血壓、急性心梗 ,鄉村醫生往往無能為力。

城鎮三無老人、留守老人或空巢老人成為社會最困難的羣體。城鎮 三無 老人,是指城市的無勞動能力、無生活、無贍養人和扶養人的,或者其贍養人和扶養人確無贍養能力或者扶養能力的老人。他們有的撿拾垃圾、露宿街頭,他們處於社會的最底層,最需要政府救助。儘管一些城鎮 三無 老人享受城市低保,但數量少,隨物價的上漲,生活非常困難。留守老人或空巢老人,是指那些因子女長期(通常半年以上)離開户籍地進入城鎮務工或經商或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而在家留守的父母。調查得知,這些老人活得累、活得苦、活得孤單。一是活得累,由於成年子女的外流,年老體衰的留守老人往往既要承擔繁重的農活、家務勞動, 隔代教育 的重擔也壓在他們的肩上。一些參加勞動的老人在遭遇水、旱等自然災害導致收入劇減,除去購買農作物種子化肥後更是所剩無幾,同時很多留守老人由於子女自己的收入也很低、子女要供孩子上學讀書等多種原因而獲得子女給與的生活費很少,導致他們仍然生活貧困。為了生存,多數農村 空巢家庭 老人只有生命不息,勞作不止。二是活得痛苦,留守老人的健康及生活照料情況堪憂。隨着年齡增長,老年人的身體逐漸衰弱,近幾年農村常見病和多發病病種如高血壓、慢心衰、急性心梗發病率逐漸上升,農村個別老人在家患病去世後,鄰居及其子女還不知道何時在家去世。三是活得孤單。隨着年齡的增高,留守老年人的行動越來越不方便,他們與外界的接觸也就相應地越來越少,而外出務工的子女相當一部分是年初而出,年終而歸,他們與留守老人相處的時間一般只有1個月左右。子女外出後,導致老人孤獨感增強,這些 空巢老人 大多數過的是 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 的寂寞生活。此外,由於農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較單調,老人在家庭之外也很難找到精神寄託,更會產生孤苦、自悲、自憐等消極情感,許多農村老人患了心理疾病,有的甚至成為精神病老人。

幾點建 議

提高對老齡工作重要性、緊迫性、前瞻性的認識。當前我縣正處在老齡問題全面凸顯前的重要時期,要充分認識到我縣老齡化趨勢的嚴峻性、長期性、複雜性,以及老齡化給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挑戰,提高對發展老齡事業重要性、緊迫性、前瞻性的認識,及早關注、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劇的趨勢。

加強老年事業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全縣要高起點制定詳細的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和養老福利機構佈局規劃。多辦、辦好公辦福利養老機構,認真解決社區養老服務用房和老年活動中心的建設問題,提高社區居家養老依託功能;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積極推進多元化養老機構建設,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以多種經營運作方式興辦不同層次的養老服務機構,以滿足不同層次家庭的養老需求,及時制定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養老福利機構優惠政策,在土地、税收和規費、水、電、網絡等方面給予優惠。

認真落實好涉老法律及惠老政策,切實提高全縣養老保障和養老服務水平。家庭的養老功能正在日益弱化的趨勢不可逆轉,要積極應對老齡化帶來的問題,全縣要認真宣傳好、落實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國務院關於開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指導意見》、《國務院關於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完善城鄉基本養老、醫療保健、社會救助等保障制度,建設涵蓋面廣、服務多元化的綜合養老保障體系。對我縣農村、城鎮老人的常見病、多發病的狀況,要研究推廣安全、有效、經濟、適用的衞生適宜技術。政府及其相關涉老職能部門應主動結合部門職責和行業特點,執行好《老年法》、《四川優待老年人規定》,制定具體的落實優待老人的各種措施。

法德兼用,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實現。一方面,要倡導道德保障,老年人權益保障的基礎是運用道德手段來進行。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全社會廣泛開展敬老、養老、助老的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老年人權益保障的核心是採取法律措施來進行,要強化《老年法》等涉老法律的宣傳教育和法律的懲戒作用,依法維護老年人應得到的合法權益,應最大限度地調動司法行政系統各個方面的力量,整合法律服務資源,發揮各有關部門的職能作用,防止侵犯老年人的應有權益,傾心傾力做好老年人維權工作。

全社會要對城鎮 三無 老人、農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特困老人給予更多的關愛救助。這部分老人是社會中最為脆弱的困難羣體,是全社會最缺乏生存能力的困難羣體,也是最易陷入絕望的困難羣體,他們很難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養老問題,因此他們是最需要政府關注、關愛、救助的羣體。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應及時出台系列救助措施,為他們辦一些實實在在的事。

貫徹《老年法》,我們的政府要行動起來,我們的全社會要行動以來,每一個承惠老人們艱辛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人們要行動起來,加大弘揚傳統道德的力度,加大自覺執行法律的力度,更多地為老人們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辦真事、真辦事,這是歷史責任、社會責任,更是法律責任,這體現一代人對上一代人的良心和感恩。

【第11篇】大學生法律意識的調查報告

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功與否,就取決於對新一代接班人法律意識水平。青年的素質,關係我們國家和民族的長遠發展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 下面有小編整理的大學生法律意識的調查報告,歡迎閲讀!

公民的法律素養衡量一個民族的文明。頂着高層知識分子頭銜的大學生的法律素養更是彰顯民族文明與文化水平的關鍵。大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此時高校的正確教育和引導具有絕對作用----幫助其拓寬法律知識,加強法律意識,提升法律素養,完善法律人格。

俗話説,謀定而後動,解決問題前應先有策劃,而策劃往往應對症下藥,才能因勢利導,通權達變。因此,我們要對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做一番調查,並根據調查結果分析根本,由此制定應對措施,為和諧大學和諧社會做貢獻。

一、研究方法,問卷調查

在整個20xx年的11月分裏,我和我的小組成員,製作了法律調查表,針對廣州大學在校大學生,通過掃樓、網上填寫等調查方式進行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的調查行動,並人工進行調查結果統計及分析,從而得出調查結論。

二、調查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基本瞭解,調查情況如下:

1、85.13%的大學生認為法律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但還有少數14.87%認為無關;

2、54.87%的大學生秉信法律能為他們解決現實中的問題糾紛,維護切身的利益,8.21%卻認為不能,還有36.92%認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後會逐漸完善;

3、23.59%的大學生對法律所規定的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瞭解不是很清楚,73.33%大學生了解一般,只有3.08%瞭解很透徹;

4、通過電視、網絡、報紙、雜誌等渠道獲得法律知識的學生比例居多,佔76.41%,12.82%是自己通過看有關法律方面的書籍瞭解,通過國家普通法宣傳這一途徑的佔最少數,為10.77%;

5、問如果你在網上買到一件偽劣的電子產品,70.77%的人採取要求退貨的措施,13.85%大學生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認倒黴,15.38%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6、問:某人經過一棟樓,剛好被樓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腦受了傷,導致下半身癱瘓。他的家人去了那棟樓挨家挨户地問是誰家掉下來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認。那他該怎麼辦?

其中1.54%認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認倒黴,88.72%贊成報警,讓公安機關介入調查此事的方案,9.74%的大學生主張把整棟樓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12.31%學生認同違法行為一定是犯罪行為,犯罪行為一定是違法行為的説法,其餘87.69%則反對;

8、只有少數14.36%大學生有過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經歷;

9、83.08%大學生認為在不被告知的情況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於商業宣傳屬侵權行為,8.21%大學生持相反觀點,另有8.72%表示不清楚侵權與否;

10、如果被侵權,5.13%大學生認為無所謂,反正對自己也沒多大的影響,26.15%表示要私下和平解決,甚至有1.03%堅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決,67.69%大學生則希望通過老師瞭解相關法律知識,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11、對於大學生闖紅燈或騎自行車載人的行為,15.38%以為不必大驚小怪,10.77%認為要嚴格禁止,甚至8.72%的大學生主張應加以處罰,65.13%認為應加強宣傳教育;

12、50.26%大學生認為法律的執行在新聞、報刊、電視、廣播等輿論的監督下最有效,18.97%認為在黨委政府,人大,政協等領導機關的監督下行之有效,23.08%認為羣眾監督更有力,4.62%認為這取決於執行機關的自我監督,最後有3.08%表示説不清;

13、79.49%大學生同意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的説法,14.36%則不認同,6.15%覺得得看錢數目大小,如數額較大則同意,數額小就無所謂;

14、80%大學生認為任意毀壞公共垃圾桶的行為屬違法行為,13.33%則認為不違法,還有6.67%表示不清楚此種行為是否違法;

15、2.05%大學生表示從來不會關注日常生活中社會發生的法律案件及從中汲取法律知識並嘗試從法律角度來分析這一案件,90.77%承認很少有這種自覺性,只有7.18%大學生經常關注這種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識的熱情。

備註:本次調查問卷共200份,有效填寫人次為195。

三、原因分析

(一)、學生方面的因素。

(1)重視程度不夠,缺乏主動性。根據調查瞭解到,仍有14.87%大學生認為法律知識與他們的生活無關。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普遍認為專業知識才是他們應該努力與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專業的學生把時間浪費在學法律知識上並不能獲得什麼實質性利益,是極愚蠢的行為。據我切實瞭解,多數大學生認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課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談不上會主動學習法律知識。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也只求考試過關,大多數學生重學分輕實效,也是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之一;

(2)傳統的妥協性與劣根性。調查表明,佔很大比例的大學生在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堅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協觀點,得過且過,不採取任何法律措施;(這將助長了違法分子的氣焰)

(3)缺乏實踐性。關注日常生活中社會發生的法律案件及從中汲取法律知識並嘗試從法律角度來分析這一案件的學生僅佔調差人數的7.18%,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數14.36%大學生有過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經歷。大學生極少參加法律實踐,是對現實法制缺乏感性認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師、學校方面的因素

(1)重視程度不夠。除了法律專業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關法律的課程,老師都不會嚴格要求學生,對於學生在課堂看其他與課程無關的讀物或睡覺或聽音樂等一切做與法律無關的事的現象,也司空見慣,這似乎也是近年各高校的教學傳統了,這師生默契潛滋暗長,發展得順乎自然。由此,學生得到的法律知識更加貧乏了;

(2)課堂氣氛沉悶。法律知識相對於其他學科,確實比較枯燥,老師授課方式又缺乏生動性,導致課堂氣氛呆板,學生昏昏欲睡,鮮有積極性;

(3)學校宣傳力度不夠,學生不能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與生活的密切性。

四、調查總結及應對措施

調查顯示大學生的維權及守法自覺性不高。要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必須採取多種途徑和靈活多樣的方法。為此,我建議學校可有針對性地從三方面入手。

(一)進行普法教育

1、教學內容的選擇:

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與需要,有針對性地突出重點,應講授與學生有一定聯繫的法律,容易提高學生興趣,增強普法效果,從而也使學生通過普法教育獲得值得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觀念;

2、,教學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課加上教師死板的教學方式更使學生上課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強對教學方法的改進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應採用多種方式方法,比如課堂討論,多進行社會著名案例分析,結合錄像等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使普法達到我們所要達到的效果。

(二)實踐性的增強:

多組織學生進行與法律有關的活動普法教育畢竟過於抽象,要真正喚醒學生的法律意識,應採取一些更具體,更行之有效的辦法,針對大學生年齡及性格特點,把法律意識的培養同組織活動相結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法庭活動。學生通過自己模擬法官、律師、檢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國一些訴訟法程序掌握,也通過模擬對犯罪分子的審判,對旁聽的學生起到震懾作用,提高他們守法的警惕性,從而自覺守法;

2、組織一些有關法學方面的知識智力競賽;

3、組織學生去法院旁聽,達到開拓視野,深入社會,更深切地體會到用法律保護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請有關辦案人員或著名法學專家來校開講座,既能讓學生了解時事,也能使學生更深切體會法律的權威。

目前,公民法制觀念還是比較淡薄 ,成為推進法治進程的障礙 ,所以 ,樹立法制觀念 ,增強全社會成員的法律意識 ,是實現我國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們大學生的義務。

【第12篇】2022年關於大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範文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羣體, 大學生法律意識如何直接關係到未來國家法制建設的進程。為此我們對在校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狀況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法律知識的及法律知識重要性的認識、主動應用法律知識的能力、守法與護法意識、法制觀及對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識的瞭解與掌握。計25道題。該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0份,回收30份。

(一) 法律知識及法律知識重要性的認識。42.1%的學生的法律知識主要於課堂,47.3%的學生法律知識於電視、電台和報紙,受家庭影響及其他的佔10.6%。説明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廣泛,但課堂與其他傳播媒介佔據主要部分。當問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時,只有20%的同學認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煩首先想到法律途徑解決,沒有法律我就沒有辦法生活”,63.3%的同學認為“法律比較重要,我有時會嘗試使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益”,另外16.6%的同學認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沒作用。約1/2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強弱受學校的影響最大,約1/3的學生認為社會是影響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最大因素,家庭及個人因素只佔20%。從中可以看出,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同學對法律的認識僅限於理論層面,還沒有滲透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學校組織的一些宣傳活動或講座只有43.3%的同學覺得能學到一些東西,剩餘56.7%的同學覺得太形式化,不願去浪費時間,或者沒有參加過。

(二) 主動應用法律知識的能力。在實際生活中,有意識的應用法律知識的學生比例仍然不高,問卷中,試過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同學只有10%,90%的同學選擇暫時沒試過。參加勤工儉學或兼職時,有意向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的只佔70%,仍有30%的學生完全沒有這個意識。買了某種價值不菲的商品但後來現被騙後只有46.7%的同學會利用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40%的同學選擇直接到商店找負責人賠償,6.7%的同學選擇把商品扔了,當買個教訓,6.6%的同學選擇“到處跟別人説這個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買。”這説明學生的維權意識普遍不強。但可喜的是,當問到“當你真正處於一件法律案件中”有83.3%的同學認為自身法律意識不夠,但懂得諮詢專業人士,16.7%的同學則認為自身的法律知識足夠,而且懂得諮詢專業人士。法律本身是一門學理性極強的學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礎理論,就難以用理論解決現實存在的法律問題。

(三) 守法、護法意識。由於傳統法律意識的思維慣性,以及教育與宣傳輿論的侷限,大多數學生的法律意識處於一種被動的守法狀態,雖然有較高的守法意識,但自覺性仍有待提高。對於一些輕微的違法違規行為,有40%的同學堅決不做,56.7%的同學選擇會視情況而定,還有3.3%的同學則不介意,跟大眾一起做。對於一些來路不明的自行車63.3%的同學認為自己不會去買,36.7%的同學則會買,因為很喜歡。

(四) 法制觀及對法律的信任度。當問及“一次你的一個親密無間的朋友,向你借600元生活費,答應三個月之後還,你會要求他(她)寫借條給你嗎?”時,46.7%的同學認為不用寫,30%的同學認為寫不寫都無所謂,只有23.3%的同學認為應當寫。大多數同學的法律意識還停留在法律心理階段,只是基於自身日常生活對法律現象的一種表面的、直觀的感性認識,遠沒有形成高水平的法律思想體系。“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對國家有貢獻的人與普通人一樣犯了罪,應當公平對待。該選項得到了96.7%的支持率,説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觀念已經深入民心。守法是公民的基本義務,任何人犯了罪都應該受到應有的懲罰。另外,結果顯示,所有被調查同學都希望能不斷提高自身法律意識。這説明同學對法律意識在現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認識,希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

(五) 基本法律知識的瞭解與掌握。在調查問卷中,我們設計了10道具有固定答案的題目考查同學對法律知識的瞭解程度。各題答對率如下:

9、你知道《勞動法》裏面規定試用期最長是多久嗎?30%

11、父債子還,是否正確?76.7%

14、你知道全國法制宣傳日是哪一天嗎?67.7%

16、王某有三個兒子,王某在病死之前當某個兒子的面做了口頭遺囑,這種遺囑是否有效?43.3%

17、劉某現在17週歲,父母雙亡,主要靠自己打工維持生計,則劉某屬於?26.7%

18、10週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別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按照民法規定稱為?66.7%

19、刑法規定應負刑事責任最低法定年齡是10%

20、甲某和其12歲兒子共同搶劫,其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40%

21、投毒殺人,當被害人服毒後尚未死亡之前,犯罪悔悟,並積極採取措施進行搶救,但搶救措施未生效,被害人死亡,這種行為屬於。60%

22.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仍放任這種結果發生是。33.3%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是明顯欠缺的。在嚴峻的就業形勢的壓力下,大多數同學會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專業科目的學習上,從而忽略了對法律知識的學習。有研究表明,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違法犯罪現象明顯增多,佔社會刑事犯罪的比例持續上升。其原因之一就是不懂法,不知法。沒有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沒有法律意識,那麼,即使是當自己的正當權益被侵害時,也不懂如何通過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問卷調查的基本結論是: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仍亟待增強。

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修養,提升法律思維水平,不僅是我們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需要。我們不僅要學習法律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參與法律實踐,培養社會主義法律思維方式,而且要樹立法律信仰,宣傳法律知識,敢於同違法犯罪行為做鬥爭,自覺維護社會主義的法律權威。

①法律至上意識。美國法學家伯爾曼説過“在法治社會中,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他形同虛設。“信仰法律,崇尚法律是人們對法律的一種尊重。法律的權威不僅於其強制性,更源於人們對法律的尊重、信賴和崇尚。

②公民意識。培養公民意識就是培養樹立人人平等的法治觀念,權利與義務辯證統一的觀念,民主與法制辯證統一的觀念。從而正確認識自己與國家的關係,與人民的關係,以主人翁的態度正確對待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

③主體意識。市場經濟從某種意義上説是一種主體經濟,只有作為生產者和經營者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成為真正主體是,才會有競爭,有效益,有資源優化的配置。也才會有市場經濟本身。因此培養自身的主體意識,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獨立的主體地位,要在競爭中求生存和發展,這樣才能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

④守法意識。樹立正確的守法觀念,自覺守法,用法,護法。

⑤法律保護意識。既要學會將自己的權利法律化。比如為自己的發明申請專利保護等,又要認識法律不僅是懲處犯罪的工具,更是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有效武器,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要敢於並善於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

大學生法律意識社會調查報告範本二

秉承學院團委“實踐真知,提升自我,服務社會,共建和諧”的宗旨,今年寒假我選擇了社會調研活動作為我的實踐內容。眾所周知,法律是我們維護正當權益的武器,只有充分運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而擁有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大學生作為具有專業知識的21世紀高級人才,其法律意識是否健全呢?於是我對汕頭大學留校過年的50名外地大學(非本科法學專業)進行了調查。

一、研究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學的幫助下,對汕大未返鄉過年的50名非法學本科專業的外地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方式是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人工進行調查結果分析,從而得出調查結論。

【第13篇】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社會調查報告模板

大學生應當具備的法律意識法律意識是公民理解、尊重、執行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的重要保證,下面有小編整理的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社會調查報告模板,歡迎閲讀!

調查目的:

分析和認識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是培養和塑造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前提和基礎,對於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中國依法治國的道路上,大學生法律意識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時又可以映射出法制貫徹的效果。當代大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大學生急需在學校的正確教育和引導下,不斷學習,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素養培養。當前我國大學生大都重視專業課的學習,而對法律基礎課不予以重視。同時大學生法律觀點偏差,法制觀念淡薄。很多大學生在他們的權利受到侵害時會選擇極端的方法,而不是用合法的法律手段去爭取他們的利益,這就會使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會越來越淡,導致高等院校呈現出逐年上升的違法犯罪現象。為了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更好的把我國建設成為法治國家.

調查對象:

此次調查對象為當代大學的本科在校大學生。

調查方式:

採用填寫調查問卷的方式。為了使調查能夠真實、客觀的反應調查者的思想,我們對法律各個方面問題都進行了認真篩選,對相關法律專業術語也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達。被調查者回答問題的方式主要是採用封閉式的回答方式,即預先設計好四種可能答案,將這些答案全部列於問題下面,由被調查者從中選擇一種答案作為自己的答案,均為單選題。本次調查不記名,調查內容除了對法律問題的回答外,還包括性別、年級、專業等基本情況,以便我們做比較研究,調查問卷共發放 220份,收回有效的調查問卷共203份。

您從何時開始接觸法律的?

a 國小16% b 國中29% c高中16% d大學39%

分析:可以看出大學生接觸法律的年齡普遍偏高,很晚才開始瞭解法律知識。只有少數人是從小接受法律的薰陶。

您認為法律與你的學習和生活有關係嗎 ?

a 關係密切51% b 關係不大37% c 沒關係9% d 不知道,説不清3%

分析:大多是都認為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説明我們當代大學生還是比較重視法律的。還有一點同學認為不知道,説明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想法,這是一種不良現象,作為一個大學生連自己的想法也不知道,可想而知這是很可怕的事,這一體現出了我國教育應試的失敗。

對我國的法律體系認識程度有多少?能清楚説出我國的幾部大法嗎?

a 高;能23% b 中;勉強能61% c還可以,一般的能14% d低;不能

分析:對我國比較重要的法律大學生大多都知道,不知道的人幾乎沒有。

您的法律知識主要從何而來?

a 學校上課和宣傳42% b 家庭教育15% c 社會宣傳(廣播、電視、報紙)42% d 其他1%

分析:大學生的法律知識大多來源於學校,家庭教育很有幫助,總之大學生獲得法律知識的途徑較多。社會宣傳也有很好的效果。 5.您知道自己有哪些具體的權利義務嗎?

a 全部知道9% b主要的知道40% c小部分知道40% d 不太清楚11%

分析:對於自生的權利和義務知道的佔大多是説明大家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相當強。

您知道全國法制宣傳日是哪一天?

a 3月15日 4% b 11月1日4% c 12月4日67% d 不知道25%

分析:大多是大學生都知道法制宣傳日,也有少數人根本不瞭解。説明一些大學生不夠誠實,明明對法律專業方面的知識不太瞭解還是要裝的自己很有法律常識,不過有很多大學生還是不知道法制宣傳日,這説明大家對法律不夠重視。

在生活中遇到侵害自己權益的事情時,您會如何處理?

a向親人,朋友,老師求助40% b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自認倒黴了。20% c 犯我者,雖遠必誅,用武力解。34% d向有關部門尋求法律保護6%

分析:生活中遇到侵犯自己權益的事大多數大學生選擇向親友和老師尋求

幫助,而很少的人選擇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説明了我們當代的大學生用法維權意識較差,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高,易衝動。

您認為在現實生活中法律是否重要

a、非常重要,國無法不行40% b、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46% c、一般,可有可無的東西10% d、基本沒用,法律不如關係有用4%

分析:法律的重要性是被當代大學生普遍認可的,只有少數幾個人認為法律不重要。説明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在逐年上升。

對於法院、檢察院、公安局等執法機關,您的態度是

a、充分信任10% b、比較信任61% c、除非不得已,不跟他們打交道26% d、不信任3%

您認為對法律的執行哪些監督是最有效的

a、報刊、電視、廣播等新聞輿論監督42% b、黨委、政府、人大、政協領導機關的監督22% c、羣眾監督26% d、執法機關自我監督10%

分析: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大學生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但是支持社會輿論的人佔大多是。説明政府自己監督自己是不被當代大學生認可的,我們更加相信羣眾的眼睛和媒體輿論的力量。

你認為法律意識與教育程度有關嗎

a 有密切的關係57% b有一點關係27% c毫無關係13% d不太清楚3%

分析:大多數的學生都認為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與教育有着密切的關係。

你認為不少大學生法律意識欠缺的原因是

a 社會還不夠發展24% b 家長、老師等人的影響16% c 高等考試教育制度不合理40% d 自身要求過低20%

分析:本題説明約有2/5的大學生認為大學生法律意識之所以欠缺是因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也有1/5的大學生認為自身要求過低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

如果有法律意識方面的社團,你是否會參加

a 積極參加30% b 參加42% c 消極參加15% d不參加13%

分析:有超過70%的學生都很願意參加法律活動。説明大家比較喜歡參加實踐活動不喜歡只是純理論的教育。當代大學生每天都在教室裏面接受理論知識現在早就想出來實踐活動了,所以這一點是每一個大學生的心聲。

你認為法律的主要作用是

a 保護權利34% b懲治犯罪26% c維護社會治安37% d不清楚3%

分析:大學生對法律的作用認識各有不同,也有極少數的大學生根本不瞭解法律的作用。其實法律存在的本身就是為了讓每一個人都能健康、快樂、自由、幸福、有尊嚴的活着。讓整個社會都能夠協調運行、和諧發展,讓那些壞人得到應有的教育懲罰不是目的,教育才是根本。

你覺得自己的法律知識豐富嗎

a非常豐富10% b比較豐富40% c一般42% d比較匱乏8%

您覺得了解法律基本知識對我們有意義嗎?

a沒有,法律離我很遠,我們還沒有進入社會,以後再瞭解也不遲18% b意義不大,可以用法律維護自身權利的地方太少了61% c有意義,但是我基本不尋求法律途徑解決問題11% d有,法律常常幫我解決實際問題10%

分析:儘管多數大學生比較贊同應當瞭解更多的法律知識但是與此同時他們並不選擇用法律的途徑來解決問題。看見大學生還是不太信任我國現在的法律。

您覺得下列哪部法律與我們日常生活關係最大?

a 民法65% b 繼承法1%c 合同法2% d 婚姻法1% e 刑法18% f 保險法2% h 公司法6% i 勞動法3% j 反不正當競爭法1%k 治安管理處罰法1%

分析:大多數同學都認為民法比較重要,可見我們當代大學生法律知識還是不多。不過我們的調查問卷也存在很多問題。

你認為造成大學生法律教育薄弱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a、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27% b、貧富懸殊是產生犯罪的土壤,影響了教育效果21% c、個人自覺性是根源12% d、法律教育活動本身的侷限性40%

分析:當代大學生認為,現在的大學生法律意識薄弱的原因主要是法律教育活動本身具有侷限性。

問答題, 你認為大學生在法律意識上存在哪些問題?你對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有哪些建議?

分析:問題: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比較薄弱,自身要求太低,認為法律的作用不大,積極性不高。

建議:多開展與法律有關的活動如講座、知識競賽,高校開設基礎法律知識課程,大學生應當多關注有關法律方面的電視節目(如:cctv12、法制頻道等)。

調查總結:

綜合本次調查問卷,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接觸法律的年齡偏高,對法律知識的瞭解較為缺乏,法律意識總體來説比較薄弱,遇到問題並不習慣於使用法律的武器來解決。但對於我國公安機關、法院、檢察院等國家機關持比較信任的態度,也反映出了當代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在逐年上升。問卷也同時反映出了,他們認為自己法律意識比較薄弱,法律意識,是人們的法律觀點和法律情感的總和,其內容包括對法的本質、作用的看法,對現行法律的要求和態度,對法律的評價和解釋,對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認識,對某種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關於法律現象的知識以及法制觀念等。大學生法律意識是大學生羣體對法、法律或其現象的反應形式,即心理、知識、觀點和思想,包括對法律的情感、認知、評價和信仰等的內心體驗。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也是未來社會的支撐主體,其法律意識如何,直接影響到公民的法律素質和整個社會法治文明的程度。從年齡上講,大學生是一個橫跨青年和成年的羣體,由於尚未形成成熟、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其法律意識帶有明顯的易變性和不成熟性。加之歷史原因、外部環境以及大學生自身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個別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行為與社會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準確地瞭解和掌握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現狀和法律需求,對於提高法律教育的針對性,切實

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大學生遵守法律內在自覺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由於傳統法律意識的思維慣性,以及教育與宣傳輿論的侷限,大多數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處於一種被動的守法狀態,認為守法就是遵守刑法。這種被動的法律意識更多的是一種守法教育下的結果。例如,現在一些高校內的法制宣傳欄中的內容都以描述違法犯罪的案例及其所受的懲罰居多,往往使得大學生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法律的鐵面無私和無情,甚至有個別大學生得出了只要自己不違法,就無需學法的錯誤結論。守法教育固然是法制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但如果將守法教育代替整個法制教育,以守法為法制教育的初衷和歸宿,則不僅不利於培養出具有現代民主意識和現代法律意識的人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現代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價值取向的悖逆。只有徹底轉變法觀念,以培養人們的法律信仰和權利的積極行使為出發點,才能在更深層面上對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和建設法治國家做出迴應。

針對此次關於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調查,我們能看出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比較薄弱,應該多組織專家講座,對學生進行普法教育,開展一些主題鮮明的法制演講、辯論賽、討論會知識競賽模擬法庭 等活動,以及旁聽一些典型案件的庭審,讓大學生從實際中獲得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而且實際生活中獲得的法律知識比從課堂中學到的效果會更好。儘量給學生提供實踐的平台,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才華的同時也為國家的法制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14篇】大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範文

本文是大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範文,文章向大家展示了大學生對法律意識強弱情況的調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接下來一起看看吧!

今年暑假我選擇了社會調研活動作為我的實踐內容。眾所周知,法律是我們維護正當權益的武器,只有充分運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而擁有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大學生作為具有專業知識的21世紀高級人才,其法律意識是否健全呢?於是我對汕頭大學留校過年的50名外地大學進行了調查。

一、研究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學的幫助下,對汕大未返鄉過年的50名非法學本科專業的外地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方式是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人工進行調查結果分析,從而得出調查結論。

二、調查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基本瞭解,調查情況如下:

⑴、你生長在( )

a、農村 74% b、城市 26%

⑵、在你所有的經歷中,曾經運用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嗎?( )

a、有 18% b、沒有 82%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的大學生並不擁有良好的法律意識,當其政黨權益受到侵犯時,都沒有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黴”等等之類的想法。而在生長在農村的大學生中這一現象較為明顯。

⑶、你能區分違法和犯罪嗎?( )

a、能 24% b、不一定能 14% c、大部分能 62%

⑷、你認為你目前法律學習中的主要問題是( )?

a、懂得法律知識但不會實際運用 32%

b、缺乏法律知識 40%

c、能運用所學法律知識並解決現實問題 28%

⑸、你是否關注國家的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 )

a、經常 12% b、偶爾 74% c、從不 14%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只有12%,即6個人(調查對象為50人)會經常關注國家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還有14%,即7個人表示自己從不去關注,這表明了大學生對法律的重視程度是非常不夠的,其認為自己只要守法不違法,法律是離自己很遙遠的。

⑹、你知道《勞動法》裏規定的試用期最長時限是( )?

a、三個月 22% b、六個月 48% c、一年 30%

根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試用期最長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而在調查中發現,有52%的大學生不知道,這一問題與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問題相關,可見大學生對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瞭解並不多。

⑺、你認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很重要,是維護權益的有效手段 32%

b、比較重要,有時試圖用法律解決問題 42%

c、一般重要,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運用法律 26%

d、不重要 0%

【第15篇】大學生法律意識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秉承學院團委實踐真知,提升自我,服務社會,共建和諧的宗旨,今年寒假我選擇了社會調研活動作為我的實踐內容。眾所周知,法律是我們維護正當權益的武器,只有充分運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而擁有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大學生作為具有專業知識的21世紀高級人才,其法律意識是否健全呢?於是我對汕頭大學留校過年的50名外地大學(非本科法學專業)進行了調查。

一、研究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學的幫助下,對汕大未返鄉過年的50名非法學本科專業的外地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方式是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人工進行調查結果分析,從而得出調查結論。

二、調查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基本瞭解,調查情況如下:

⑴、你生長在( )

a、農村 74% b、城市 26%

⑵、在你所有的經歷中,曾經運用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嗎?( )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的大學生並不擁有良好的法律意識,當其政黨權益受到侵犯時,都沒有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黴等等之類的想法。而在生長在農村的大學生中這一現象較為明顯。

⑶、你能區分違法和犯罪嗎?( )

⑷、你認為你目前法律學習中的主要問題是( )?

a、懂得法律知識但不會實際運用 32%

b、缺乏法律知識 40%

c、能運用所學法律知識並解決現實問題 28%

⑸、你是否關注國家的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 )

a、經常 12% b、偶爾 74% c、從不 14%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只有12%,即6個人(調查對象為50人)會經常關注國家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還有14%,即7個人表示自己從不去關注,這表明了大學生對法律的重視程度是非常不夠的,其認為自己只要守法不違法,法律是離自己很遙遠的。

⑹、你知道《勞動法》裏規定的試用期最長時限是( )?

a、三個月 22% b、六個月 48% c、一年 30%

根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試用期最長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而在調查中發現,有52%的大學生不知道,這一問題與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問題相關,可見大學生對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瞭解並不多。

⑺、你認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很重要,是維護權益的有效手段 32%

b、比較重要,有時試圖用法律解決問題 42%

c、一般重要,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運用法律 26%

d、不重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