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青年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8.18K

青年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2022調查關於中國單身青年孤獨感指數報告

調查時間;20xx年x月xx日至xx日

調查地點:網絡

調查內容:關於中國單身青年孤獨感指數調查

調查對象:單身青年

x月xx日,中國最大的網絡婚戀交友運營商世紀佳緣在成立十週年之際推出大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之《突破阻愛,不孤單》(以下簡稱世紀佳緣調研)。據悉,此次調研採用互聯網在線定量研究的形式進行。調研時間自20xx年x月xx日至xx日,共有8x656人次參與,經過嚴格的問卷質量複審,最終篩選出有效單身人羣樣本67467份。

世紀佳緣全新改版後採用先進的數據分析手段,讓廣大青年男女藉助婚戀網站真正實現大數據時代的千萬裏挑一,找到適合自己的另一半。根據調研,單身男性的孤獨感指數(綜合單身人羣最近一次孤單情緒發生的比例、時長及程度計算出的數據)高達78.0,遠遠高出單身女性的68.9。其中內蒙古、山西、黑龍江三地男性孤獨感指數最高。等待合適的人出現、自身陷入困境和工作太忙成為阻擋單身人羣獲得愛情的三大原因,7成以上單身男女表示自己已經喪失追求愛情的驅動力。

年齡阻愛 70後孤單指數最高

越長大,越孤單這句歌詞成為都市單身男女的真實寫照,根據世紀佳緣調研,相比80後和90後,70後的孤單感明顯更為強烈,70後的單身男女大多由於工作忙或失敗的戀情導致沒時間或者不願意交友,個人生活空間閉塞導致孤單感增多。89%的受調研男性和82%的受調研女性均表示,隨着年齡的日漸增長,自己的孤單感會越來越強。

不過,60後和60前的單身男女卻低於這個數據,在對60前男性的調研中,僅有85%的男性表示有孤單感,位於各年齡段最低。這與60後、60前的單身男女大多有過婚姻經歷有關。這部分人羣多為離異或喪偶,並且已有子女,對家庭的照顧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孤獨感。

性別阻愛男人更難愛

據調查,儘管在世俗眼光裏男人通常是愛情中佔據主動的一方,但是男追女如隔山的難度卻讓不少男性望而卻步,選擇觀望。調研顯示,儘管8x%的女性都在等待愛情的降臨,但是隻有5x%的男性願意主動出擊去尋找另一半,男性在愛情中的角色逐漸發生着改變。

強烈的孤獨感阻擋了男性追求愛情的腳步,僅有5x%的80後男性和54%的70後男性表示願意主動出擊,略高於90後男性的49%。

不少接受調研的男性都表示,由於怕被拒絕,他們不敢向心儀女性表白,寧可選擇上網和看書來打發單身時光。研究發現有聲音陪伴加之房間空間小,孤單感也會相對減少。

知識阻愛 低學歷讓我不敢談情説愛

和男人相比,女性對另一半的物質和精神要求更高。調研顯示,50%以上的單身女性認為男性要有錢、有房、有內涵才值得去愛。儘管男性隨着學歷增長對自身精神世界豐富程度的要求有所增長,但仍與女性對這點的看重存在很大差距。女性對於豐富精神世界的重視程度是男性的一倍。一方面女性不會放棄對愛情中物質基礎的要求,另一方面學歷越高的女性對精神層面的需求也越高。自卑感成為大部分低學歷、低收入男性的阻愛:半數以上的的男性表示由於收入在2千以下,困境階段讓自己無法戀愛。

根據世紀佳緣調研,九成受調研女性表示,車並不是談戀愛的必需品,近六成女性更看重男性的工資是否在中上等收入,並且男性比女性更在乎對方是否有一定消費能力。

時間阻愛忙碌成最大藉口

低學歷人羣不敢輕易言愛,高學歷人羣卻沒時間談戀愛。忙碌成為高收入高學歷男女堂而皇之的單身藉口,收入2萬以上的單身男女普遍表示,他們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單身並不可恥。學歷越高,對前途和理想的追求越高,受訪的高學歷單身男女均表示,他們對愛情的渴望都被忙碌的工作消耗怠盡了。別以為單身男女忙碌工作是為改善生活找到另一半,當他們中的多數人是以前途、理想和掙錢為工作目的時候,又如何有心情、有能力主動尋愛?

根據世紀佳緣調研,64%的90後受調研單身女性和61%後受調研單身男性表示自己是為了前途/理想而工作,而對於60前、60後、70後、80後,受調研單身男性百分比要超過受調研單身女性,90後的單身女性由於剛步入社會,事業心更重,更看重自己的前途。

親友阻愛 你的幸福與我無關

和年齡、學歷等客觀因素相比,來自父母親友的主觀因素也許具有更大殺傷力。47%的受調研男性和49%的受調研女性均表示,自己非常在乎父母的意見。當然,也有約x0%的受調研男女認為單身是自己的選擇,與其他人無關。

除了來自父母的壓力,約6成單身男女表示,自己還會被好朋友秀恩愛所刺激,從而產生孤單的情緒,其中年齡越小,孤單感越強烈。

突破阻愛 靠自我

97%以上的單身男女,都會選擇與心愛的ta一起生活,而不是一個人生活。 不論性別、年齡、收入、學歷,所有人對愛情的嚮往都是一致的。愛情的本質,在於讓對方感覺到被愛,被愛的感覺又分為三個層次,被接納、被欣賞、被尊重。現在人們的自我意識過重,往往忽略了這一點。

怎樣突破阻愛?對於剩男來説,樹立自信、提升自己的內涵最為重要,要勇於突破自我,主動出擊;而剩女則要考慮重新定義自己的擇偶標準,更理智的去尋找另一半,經濟基礎固然重要,但現實中樣樣皆備的男人肯定是少數,發掘潛力股,懂得取捨才能找到愛情。 作為單身男女的父母,儘量少給子女壓力,想辦法幫助自己的孩子理清頭緒。

中國的單身男女,特別是身處大城市的他們,似乎陷入了單身沼澤。一方面他們表示對愛情的極度渴望,另一方面他們又無能力或者不願意去主動獲取愛情,深陷泥沼無法自撥。據悉,此次報告旨在從單身人羣的孤獨感、對愛情的渴望、造成單身的原因、希望得到的社會理解等多角度來分析單身沼澤的成因。並提醒單身男女們,只有直面自我,突破內心的阻愛因素,才能獲得對的愛情,不再孤單。

【第2篇】“80後”、“90後”中國青年婚戀觀調查報告

在520被許多年輕人賦予我愛你寓意的日子,一份新鮮出爐的《80後、90後中國青年婚戀觀》調查報告顯示,82%的單身青年因為缺少勇氣而不去戀愛,76%的適婚青年有恐婚心理。

該報告由中山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與百度大數據、金六福酒業聯合發起,通過街頭問卷、互聯網調查等形式,共收到超過3萬份有效問卷,有效問卷佔發放問卷的95%。在地域分佈上,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的受訪者超過50%,其他以省會城市和地級市的受訪者居多,職業分佈上普通白領與公務員比例最高。

在針對受訪者婚戀狀況的調查中,65%的受訪者表示目前處於單身狀態,只有26%的受訪者表示已經結婚。在身邊剩男剩女數量問題上,接近80%的受訪者認為剩男剩女處於多數狀態。

對於單身狀況,其中82%的單身青年選擇因為缺少勇氣而不去戀愛。在成為剩男剩女的原因上,有76%的受訪者認為他們是因為缺少勇氣。

有65%的青年受訪者選擇在30歲以後結婚,91%的青年男女認為婚姻是件壓力很大、很麻煩的事。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社會壓力過大,在工作壓力、生活壓力、父母壓力的影響下,年輕人很難將更多注意力轉移到婚姻上。

對於結婚的重要前提條件,有63%的青年男女認為物質條件滿足是結婚的重要前提。穩定的感情不再是結婚的最重要因素。

有高達76%的適婚青年表示有恐婚心理。面對恐婚,除了對結婚高成本的恐懼,也有對婚後生活狀態改變的擔憂。在如何看待恐婚問題上,認為缺少勇氣、不敢結婚的有超過60%,其次也有50%的受訪者認為經濟壓力過大。

報告認為,針對當前適婚單身青年的恐婚現象,既要寬容對待他們各自的選擇,也要倡導當代青年勇敢結婚,大膽去愛。

【第3篇】關於北京國有企業青年狀況的調查報告

在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第九水廠工作的佟潔,是個1986年出生的北京大男孩,出生在西城,目前住在東城親戚的房子裏。那是個10平方米的平房,住在那裏是因為班車能路過。他報名參加了自住房搖號,但不知道搖號能否搖到自己頭上,最大的壓力就是在房子上。

收入行業差異大,住房壓力大

團北京市委選調75名企業團幹部和10名專家團隊組成調研組,從北京市人保局社保中心提供的養老保險繳費人員數據庫中進行抽樣,完成了此次調研。

但是,劉水目前最大的苦惱是缺乏私人空間,畢業3年了還住在單身宿舍,感覺不太好,畢竟不同於學生時代。她覺得自己應該有更多的個人空間,但收入還不足以支持她去租更大的房子或者買房,現在的年齡不到30歲,又不夠資格申請公租房。

工作穩定是最大吸引力

北京自來水集團第九水廠團總支書記陳佳麗的想法也印證了這一調研結果。

1984年出生的陳佳麗是北京人,大學畢業後一直在第九水廠上班。陳佳麗兩年前結婚,她説自己和老公一直持續啃老的狀態:平時跟雙方父母住在一起,因為跟父母一起住方便照顧孩子,小兩口也負擔不起房價,所以也沒有單獨買房的打算。

陳佳麗每月收入3500元左右,習慣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未來10年內都沒有換工作的打算。她認為穩定性對於女性更加重要。

調研報告同時顯示,如果有機會再次擇業,中央機關企事業單位仍是北京市屬國企青年的第一選擇。

一直以來,國企青年揹負着高收入等光環,但從調研看,當前北京市國企青年收入較中央企業青年收入低,在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製造業、批發零售業等行業也低於非公青年,導致職業前景、職業聲望、社會地位得分較低,職業滿意度不高。

但是,市屬國企青年由於北京户籍比例高,無需買房或可以更多得到來自家庭的支持和充分利用住房政策,自購房的比例為40%,高於非公企業青年20.9%的自購房比例。市屬國企青年合租比例20.3%,也遠低於非公企業青年34.2%的比例。53%的市屬國企青年近3年來沒有搬過家,平均搬家次數0.97次遠低於非公的1.3次。

調研組織者認為,綜合來看,市屬國企青年在住房開支、居住穩定性和環境上稍優於非公企業青年。

發展的困惑

劉銘濤是北京地鐵運營四分公司南邵戰區值班站長,最初到站區工作的時候是一名中控員,剛剛工作時的一次經歷讓他記憶猶新。

那天我們是夜班,當天晚上7點多,高峯剛過,發生了一個倒叉故障。當控制枱顯示倒叉故障後,劉銘濤感覺大腦一片空白,加上自己緊張,心裏素質那時候不是特別好,處理的過程中有些小瑕疵,致使列車有幾趟晚點。

這次經歷,讓劉銘濤開始鑽研學習業務,並取得北京市地鐵技能大賽的第一名。隨着不斷努力,劉銘濤從技術主管升職為值班站長,工資也在原來3000多元的基礎上有所增加。

劉銘濤的工作時間長,尤其是在冬天氣温下降,客流量增加的時候,他每天站立的時間超過了十幾個小時。

根據團北京市委的調研報告,北京市屬國企青年羣體中,92.7%是工作在一線的辦事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在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安全運行保障和人民羣眾生活服務的各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這些青年平均每天工作8.78小時,平均每週工作43.9小時,但平均每天用於通勤的時間為2.16小時,每週學習時間平均僅為3.05小時。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互聯網技術融合應用、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都給國企帶來了更大的機遇和挑戰,對國企青年的成長成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此,團北京市委建議,建立京津冀三地青年技能人才交流成長機制,構築國企青年人才培養工作體系,聯合北京、河北、天津共青團,協同推進活動開展,服務青年成長成才。

【第4篇】北京青年調查報告:57萬創業青年凸顯首都精氣神

創業,無疑是時下最火的一個詞,而首都北京更是創業青年雲集之地。無論是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咖啡館,還是三里屯soho的寫字樓隔間,乃至你可能路過的某個肉夾饃攤位,都湧動着蓬勃的創業熱情。

或許你已經對諸如互聯網思維、90後ceo耳熟能詳,但是你是否瞭解,北京的創業青年到底有多少人?他們的創業項目集中在哪?什麼行業創業最掙錢?創業者的收入又如何?

7個聚集過萬創業青年的街鄉

團市委創業青年調研團隊專家組成員、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劉平青表示,這些聚集區與全市經濟產業園區和流動人口的分佈情況一致,多受產業特性、相關政策和歷史原因的影響,例如中關村就聚集了大量的信息產業,有聚集效應。

劉建強就很喜歡自己位於中關村西區鼎好大廈8樓的辦公室。這是一個名為厚德創新谷的創業孵化器,3000多平方米的辦公場地裏,分佈着30多個創業公司,不定期會有投資人來考察項目。在他們的樓上,是李開復創辦的創新工場。而走出鼎好大廈,沿北四環往西走不遠,就到了去年6月剛剛更名的中關村創業大街。晚上沒那麼忙的時候,劉建強常會溜達到那兒,參加3w咖啡或者binggo咖啡舉辦的各種創業沙龍,或者跟投資人聊上兩句。

選擇辦公場地時,劉建強曾經猶豫過,公司是隨便租一個商住兩用的民居,還是到中關村找一個孵化器?可跑了幾次中關村以後,他沒再猶豫,周邊環繞着創業者、投資人,讓他更有創業的感覺,也更方便。

身處在一羣創業者中,劉建強能很強烈地感覺到創業的氛圍。入駐半年多的時間裏,同在一個辦公區的公司,有人被大公司作價千萬元收購,有人成功地拿到了b輪融資,也有人燒完了錢還是沒有找到營利模式,最終黯然離場。這讓今年32歲的劉建強時刻警醒自己要更努力地奮鬥。

河北人劉建強目前的創業項目是一款預定運動場館的手機appe運動,在這一波移動互聯網催生的創業熱潮中,手機app無疑是資本市場的寵兒。在前一份工作中,劉建強對接的就是一些app的推廣業務,這也讓他更能體會到移動互聯網的魔力。去年6月,他最終決定辭職,離開年收入50多萬元的廣告公司,開了自己的公司,每個月領着公司最低的5000元工資,他的理由是,到了這個年紀,想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情。

算起來,劉建強是在畢業後的第九年才踏上自己的創業路,相比平均初始創業年紀顯得大了一些。而《報告》也指出,如今北京創業青年有年輕化的趨勢。如今,越來越多的90後ceo開始頻繁見諸媒體,劉建強説自己很羨慕當下的年輕人,創業的環境越來越好了。

六成創業為自我就業式創業 集中在批發零售和服務業

跟直接從事手機app開發的移動互聯網行業比起來,31歲的北京大興區大學生村官李彪開的那家經營國內旅遊、出境旅遊、汽車租賃等業務的北京福地青雲旅遊有限公司顯得有些傳統,但李彪覺得這種傳統服務業機會多,而且自己喜歡。

劉青平教授表示,調研反饋的結果顯示,大多數創業者實際上是屬於自我就業式創業,而零售批發還有服務業門檻更低也更傳統,所以有更多的創業者聚集。

李彪是土生土長的北京大興小夥,2022年畢業後又回到了大興區青雲店鎮小鋪頭村做大學生村官。他的第一次創業就很傳統,那是在他大三的時候,還在當學生會主席的李彪把同學借了個遍,湊足8000元買了一輛19座的紅葉客車,開始做汽車租賃。他載着客人跑遍了附近的十里八鄉,還一度跟驢友穿越過無人沙漠,因為趕上旅遊旺季,沒多久李彪就回了本,還買了新車,生意越做越大。

不過,因為缺少管理經驗,租賃生意總是出一些意外,後來李彪就停了這部分生意,轉而承包了一家旅行社。

2022年,同鎮的東辛屯村着手打造民俗旅遊文化村,因為有做旅行社的經驗,李彪被調了過去,協助東辛屯村的旅遊開發和管理。也是同一年,李彪覺得這是個機遇,於是開了一家旅遊公司。

那時候,李彪每天一邊要忙着跟村民溝通文化村改造,一邊要管理公司。為了新公司,李彪押上了自己的房子、車子乃至土地,每個月要還4個銀行的貸款,感覺整個人都被掏空了。

【第5篇】當前外來務工青年學習需求調查報告

經過改革開放的歷練,市場經濟的洗禮,農村青年的心態已日臻成熟,能夠較為理性地看待、分析問題,對於社會的主流文化有着很高的認可度,正確的社會觀和政治觀已基本成形,對於新北區的未來和發展,絕大部分人持積極樂觀的態度。農村青年收入不高,生活質量並不高;我縣農村青年非常關注的工作環境還不夠完善,他們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創業,能有參加各種培訓機會以提升自身素質。調動農村青年的積極性對於全區經濟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農村青年的需求應當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同時,對這一部分青年需求的處理和把握,也對其他青年羣體有實際的指導作用。更多詳細內容,請看下文。

一、調查的目標和方法

1:城市外來務工青年的基本狀況

2:城市外來務工的學習心理特點。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的方法

1:問卷調查法

2:主要以電話方式和實際調查為主

三、對調查結果的分析

對外來務工調查問卷的分析,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四、現狀的分析主要是心理現在狀

調查顯示 大部分的城市外來務工青年都有比較明確的教育價值觀。有75%的人認為學習是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質,有25%的人認為是為了提高經濟收入,還有其他沒有考慮的有16%。調查好表面,有很多外來務工青年對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社會經濟特徵,他們都認為,受教育程度與經濟收入成正比。也就是説。學歷越高 收入就越高。

他們對學習態度也有明顯的不同。有67%的人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對學習熱情是中等。9%的青年害怕學習,他們也佔了相對的比列。還有就是有90%的人都有自己比較感興趣的課程。還有部分人是因為上班沒有時間學習。

在我的調查中有55%的青年認為學校老師能給自己傳授知識和能讓自己學到更多更深的知識,而有45%的人認為學校來時能力有限和學校與社會之間的聯繫,不能學到比較使用的知識,

在調查結果中顯示,被試目前最關心的問題是:收入 ,其次為: 住房。在調查對象中最為關切的是收入、住房、農村醫療保障 、子女升學問題 、農民權益保障, 其次為農副產品價格、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建設、農民養老問題。調查顯示,農村青年比較關注民生問題,參與社會建設的意願比較強烈。

五、影響農村青年學習需求的問題

1、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 ,由於長期以來的歷史 ,地理以及國家政策原因導致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較慢,生產水平低直接導致農村教育發展滯後, 農村青年不能享受良好的教育環境 ,有才之士不能得到挖掘, 導致農村人才的流原因失,這就是農村青年文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2、農村傳統思想錮禁 。農村社會封建思想依舊殘留, 重男輕女思想嚴重 ,導致農村青年性別文化水平的失衡,再者對教育的不重視也是一個瓶頸。

3、青年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突出。農村青年就業創業能力普遍較弱,大多從事低收入的體力型職業。普遍缺少職業技能 法律意思淡薄從而導致青年農民工勞動、就業權益保障缺失和不公平的現象時有發生。

六:思考與建議

通過調查分析我們瞭解到,一方面,經過改革開放的歷練,市場經濟的洗禮,農村青年的心態已日臻成熟,能夠較為理性地看待、分析問題,對於社會的主流文化有着很高的認可度,正確的社會觀和政治觀已基本成形,對於新北區的未來和發展,絕大部分人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當看到,在農村青年中還存在和潛在一些問題,這主要表現在:農村青年收入不高,生活質量並不高;我縣農村青年非常關注的工作環境還不夠完善,他們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創業,能有參加各種培訓機會以提升自身素質。調動農村青年的積極性對於全區經濟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農村青年的需求應當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同時,對這一部分青年需求的處理和把握,也對其他青年羣體有實際的指導作用。

【第6篇】未婚青年婚戀觀調查報告:45.7%認為找對象困難

核心提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婚戀觀無論是對個人擇偶的傾向性,還是對家庭的成立都具有重要意義,甚至對整個社會的發展也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婚戀觀影響着人們的婚姻家庭生活,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經濟、文化、政治及生活方式。為了解我市未婚青年的婚戀觀,近期,共青團桂林市委員會、桂林市青年聯合會啟動了桂林市未婚青年婚戀觀調查,調查對象為疊彩區、七星區、雁山區、象山區、秀峯區等五城區的未婚青年。

5月2日,上述部門發佈了《桂林市未婚青年婚戀觀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市區未婚青年的婚戀觀兼具傳統和現代兩大特徵,且趨於理性化,其中擇偶標準考慮內外兼修,多數人更期待有感情基礎的婚姻,對婚姻中的物質基礎則持謹慎態度。

61.9%的未婚青年願意相親

近年來,從相親大會到相親節目,一個原本較為隱私的事漸漸上升到公眾層面,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一些適婚青年在親朋好友的相助下終成眷屬,也有一些尚未找到合適人選的人,依舊苦苦地尋覓着,甚至頻繁地穿梭在各種相親場合中。有人甚至誇張地説:我不是在相親,就是在去相親的路上。

由於工作繁忙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剩男剩女現象愈發普遍,如何脱單成為許多大齡未婚青年平時交流的主要話題。

隨着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手機app交往軟件越來越普及,個別交往軟件甚至被稱為一夜情軟件,名聲不佳。那麼,桂林未婚青年對網戀看法如何?調查顯示,大多數人對網戀持消極態度。異地戀也是近年來備受社會關注的話題,據調查,在影響異地戀的因素中,排在首位的是距離,所佔百分比為22.5%,溝通交流頻度和信任危機並列第二。

擇偶首要條件:品行與相貌並駕齊驅

馬諾在《非誠勿擾》節目上説,寧在寶馬車裏哭,也不在自行車上笑。這種現實拜金主義思想曾衝擊了很多人的傳統思想觀念,時下持這種婚戀態度的人不在少數,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人錯誤的婚戀觀和價值觀。而國民老公王思聰曾調侃宣稱,擇偶的標準就是胸大。這種只考慮外貌的擇偶標準也引起了社會輿論一片譁然。

桂林未婚青年的擇偶標準是否如此呢?調查數據顯示,24.6%和24.3%的人分別將對方性格與品行與對方的相貌和身材選擇為擇偶首要標準,兩者所佔比例相差不多。此外,還有21.6%的人選擇了兩人感情深,8.3%的人選擇經濟收入。

調查顯示,在可接受結婚對象的結婚年齡時,大多數人選擇了無所謂。儘管對年齡要求不高,但對婚姻是否有感情基礎的要求卻比較高。受訪者大多選擇不願意接受無感情的婚姻,所佔比例為74.4%,這也表明多數桂林青年更期待具有浪漫色彩的婚姻。在理想戀愛關係中,男女雙方最看重的是兩情相悦,所佔比例為25.4%;有共同興趣愛好次之,所佔比例為18.8%;相互理解排在第三位,所佔比例為18.6%。在理想戀愛關係中不是單方面的滿足而是注重互動性,強調雙方的存在和發展,達到共同的包容、理解、溝通和信任等。多數被調查者都認為男方應具有負責任和擔當這兩種品質,女方應具有善良和孝順的品質。在這方面,當代未婚青年和傳統的擇偶期待不同,不僅關注自身的需求,同時也考慮對方與自己的互動性,這在一定程度上與經濟社會發展及女性的個體解放和地位提高有關。

愛情與麪包孰重孰輕的話題,一直是青年男女共同面臨的選擇。在調查中,多數人也表示不願接受無物質基礎的婚姻。而選擇願意進行婚前財產公證或籤協議的人數是不願意人數的兩倍左右,這也與傳統的婚姻觀不同,比較注重夫妻雙方的個性,以及物質方面的公開性。

隨着生活壓力的增大和男女平等觀念的深入人心,在生孩子性別的期望上,大多數人都選擇了生男生女都一樣,這符合現代人健康理性的生育期待;在生孩子的數量上,學歷與生孩子數量的態度呈現負相關,即學歷越高越不願意生或者多生孩子,這在被調查女性中尤其明顯。因為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單位時間的成本越高,生孩子的意願就越低。

45.7%的未婚青年認為找對象困難

在調查中,有45.7%的未婚青年認為找婚戀對象很困難,有26.6%的人認為選擇對象困難。在被問及找婚戀對象困難的原因時,有50.5%的人認為是自己不善於交際,有31.3%的人認為是自己要求太高,有10.3%的人認為是自己的年齡比較大,還有10.3%的人認為是自己相貌不佳。也有少數人認為自己很受歡迎,找對象很容易。

正確的婚戀觀是婚姻幸福的基礎,未婚青年應該樹立起正確的婚戀觀。共青團桂林市委員會負責婚介工作的副書記張力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調查中發現,儘管未婚青年找對象困難的原因有很多,但從深層次來看,主要原因還是當事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交習慣。在未婚青年中普遍存在着求完善心理和自卑心理,其中求完善心理表現為對擇偶對象有高要求,自卑心理則表現為不自信。這兩種心理都會造成尋找戀愛對象的困難。另外,大多數未婚青年對手機的依賴性較強,他們更願意在網絡上交際。這或多或少直接改變了他們原有的交際圈,因而可能產生一種不善於交際或者不願意在實際中交際的想法,久而久之就慢慢造成了自己不善於交際的現狀及圈子太小的困境,並部分造成了婚戀困難問題。

求完善心理和自卑心理等或多或少都會影響擇偶,因而未婚青年要適當調整心態,做好角色之間的過渡,才能更好地適應婚戀的社會設置。同時,未婚青年也要改變太依賴手機的習慣,多參加日常的交友活動,要意識到現實交友活動與網絡交友的不同之處和不可替代性。通過調整心態,改變社交習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自己在婚戀中的主動性。張力丹認為,青年人只有樹立正確的婚戀觀,才能客觀正確認識自己,不卑不亢,對生活充滿積極意義,同時又能客觀互動發展地看待對方,能在互動中共同發展。另外,團市委目前已發起了團聚愛桂林系列大型公益單身交友活動,儘可能幫助未婚青年脱單,實現幸福婚戀。

【第7篇】青年自組織發展狀況調查研究報告

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期,青年羣體出現了價值多元化、需求多樣化、流動經常化、參與自主化的趨勢,在此背景下,按照不同需求和追求而成立的青年自組織應運而生,並以其服務對象的特定性、服務目標的明確性、行為的靈活性和組織動員的便捷性等特點,吸引了大量青少年的加入,在團結聯繫青少年個體(尤其是體制外青少年),動員青少年民主參與、自主管理、自我服務等方面發揮着了積極的作用。其範圍廣泛,涉及眾多,有娛樂、健身、交友、公益等類型。為了摸清青年自組織的發展狀況,我們按照團區委的要求對青年自組織的發展狀況進行調查研究。據調查瞭解,青年普遍認為:參加青年自組織有利於提高自身素質,有利於體現自身價值。

一、青年自組織的基本情況

1、青年自組織基本特徵明顯。明顯的年齡特徵,大多數組織成員是處於青年期的同齡人;一定的規模,固定會員達30人以上,以35歲以下青少年為主體;有組織的章程,對自身的組織使命、主要任務有明確的界定;有較穩定的組織框架,組織成員各有其責,各司其職,各行其權,有明確的分工。

2、青年自組織規模小,數量不多。大部分自組織規模都在50人以下。在調查人羣中,有過半的人沒有參加過任何自組織,有20%的人沒有聽説過青年自組織,但77.5%的人非常有興趣參加青年自組織。

3、青年自組織發展速度快,人員參與積極。近幾年,隨着手機和電腦的普及,多以qq羣為主,qq羣多以老鄉會、同學會為主,qq羣人數不定,有10多人的,有200人的,但以規模50人以下的居多,多以網上交流為主,很少組織室外活動。開展活動多的以興趣羣(文學交流、攝影交流、書畫交流等)和各種公益社團為主,人員參與熱情高。

4、青年自組織組織方法相似,聯繫緊密。所有的青年自組織都以手機為主要聯繫方式,輔以網絡工具。各種青年自組織都通過手機聯絡,説好活動的起始時間和地點。部分遊戲羣通過網絡,進行羣體作戰遊戲。

5、青年人蔘與熱情高,積極公益,奉獻愛心。鎮衞生院的志願者協會,就是公益性的服務組織,幾年來,他們深入老黨員幹部家中、敬老院、為他們進行免費的體檢,並送去藥品,深受幹部羣眾的好評。

6、青年自組織青年參與自組織的動機、積極性高。自組織青年參與自組織的動機是找一個表現自己的平台,讓自己在這個平台上得到學習、磨練,自組織青年的參與積極性是非常高的,不用組織者動員就自行報名或志願加入。

7、對黨團組織的信仰、支持沒有改變。調研中發現青年對黨的信仰、對團的支持一如既往,青年人喜歡平等、自由,這也是他們積極成立、參與自組織的原因。青年對於體制內社團的態度是比較明朗的,他們認為青年自組織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讓他們能夠自由發揮的“場所”,他們感到很滿意。

二、青年自組織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青年自組織雖然發展快,卻也存在着諸多的困難與問題:一是無組織活動資金的支持。會員們希望上級組織能給與一定的支持,改善現有的基層活動狀況,活躍廣大青年同志。二是宣傳方式單一。有的以網絡為載體,活動人員的召集、活動後的宣傳都以網絡為主陣地,在青年人中知曉率不高。三是成員素質參次不齊,缺乏培訓指導。四是結構不夠完善,組織不夠健全,人員集中也不夠迅速。

三、針對青年自組織的工作思考

青年自組織目前還處發展初期,動作、發展的水平還很不平衡,如何通過有形的措施引導他們為我所用,引導其沿着健康軌道發展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認為團組織要在以下幾個方面給予切實的指導:

1、要加大與青年自組織成員的交流。青年自組織依託網絡平台,突破了地域、資源限制,成為直接面對青年、面向需求、無邊界的組織,它滿足了青年多樣需求,成為青年展示自我的舞台、全面發展的空間,因而受到青年的追捧。這對團組織來説是件好事,我們加強和青年自組織的交流,將其組織者吸收為團委委員或青聯委員,在團區委開展活動或大型會議時邀請其參與。同時對青年自組織給予切實的指導和幫助,在他們開展的大型活動時派人蔘加,同時及時給予一定的表彰和獎勵,讓他們感受到團組織對他們的關心與支持。

2、要加強對青年自組織的管理。青年自組織的優點很多,但是就象前文所説,他們的成員多來自網絡,素質參差不齊,團組織要加強對他們的管理,大型活動要求他們一定要備案,進行指導並派人蔘加。也可與他們共同開展一些活動,吸引更多青年,擴大影響面。同時在場地租借、社團孵化、項目指導、骨幹培訓等方面,給予青年自組織切實的幫助。為了更好的管理這些青年自組織,也需要上級及政府相關部門出台相關管理辦法,對其服務、管理、發展問題進行法律上的規範,引導和激勵自組織的健康成長。

3.團組織要聯繫、服務和凝聚青年。團組織要把青年自組織工作納入工作規劃,讓青年自組織工作在工作目標責任制佔有一定比例,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青年自組織組織者工作會議,以達到經常聯繫的目的,團組織要為青年自組織搞好服務,利用青年自組織本身具有的凝聚力強的優勢來凝聚青年。自組織本身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團組織要把自組織領導者緊緊凝聚在團組織周圍,自組織領導者的作用發揮好了,青年自然就凝聚起來了。

4、代為爭取其它部門的支持。青年自組織的成長也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和幫助,對於優秀的青年自組織,團組織有必要代其宣傳,擴大它的影響,號召更多的人蔘與,我們在各方面積極支持同時也向教育局、民政局、關工委等單位反映他們的事蹟,爭取各方面的支持資金或其它的支持。

總之,開展青年自組織的調查研究,瞭解青年自組織的組織現狀、基本特徵、發展瓶頸,掌握青年自組織的發展規律,有助於共青團組織進一步瞭解青年羣體的真實需求,反思自身的組織架構,改進傳統的組織動員模式,以此來加強團組織與青年自組織的聯繫、指導和聯合,加強對青年中間層羣體的聯繫與服務,切實服務各類青年羣體(尤其是中間層青年羣體)和諧成長。

【第8篇】2022年調查關於中國單身青年孤獨感指數報告範文

調查時間;20xx年x月xx日至xx日

調查地點:網絡

調查內容:關於中國單身青年孤獨感指數調查

調查對象:單身青年

x月xx日,中國最大的網絡婚戀交友運營商世紀佳緣在成立十週年之際推出大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之《突破“阻愛”,不孤單》(以下簡稱“世紀佳緣調研”)。據悉,此次調研採用互聯網在線定量研究的形式進行。調研時間自20xx年x月xx日至xx日,共有8x656人次參與,經過嚴格的問卷質量複審,最終篩選出有效單身人羣樣本67467份。

世紀佳緣全新改版後採用先進的數據分析手段,讓廣大青年男女藉助婚戀網站真正實現大數據時代的千萬裏挑一,找到適合自己的另一半。根據調研,單身男性的孤獨感指數(綜合單身人羣最近一次孤單情緒發生的比例、時長及程度計算出的數據)高達78.0,遠遠高出單身女性的68.9。其中內蒙古、山西、黑龍江三地男性孤獨感指數最高。“等待合適的人出現”、“自身陷入困境”和“工作太忙”成為阻擋單身人羣獲得愛情的三大原因,7成以上單身男女表示自己已經喪失追求愛情的驅動力。

年齡“阻愛” ——70後孤單指數最高

“越長大,越孤單”這句歌詞成為都市單身男女的真實寫照,根據世紀佳緣調研,相比80後和90後,70後的孤單感明顯更為強烈,70後的單身男女大多由於工作忙或失敗的戀情導致沒時間或者不願意交友,個人生活空間閉塞導致孤單感增多。89%的受調研男性和82%的受調研女性均表示,隨着年齡的日漸增長,自己的孤單感會越來越強。

不過,60後和60前的單身男女卻低於這個數據,在對60前男性的調研中,僅有85%的男性表示有孤單感,位於各年齡段最低。這與60後、60前的單身男女大多有過婚姻經歷有關。這部分人羣多為離異或喪偶,並且已有子女,對家庭的照顧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孤獨感。

性別“阻愛”——男人更難愛

據調查,儘管在世俗眼光裏男人通常是愛情中佔據主動的一方,但是“男追女如隔山”的難度卻讓不少男性望而卻步,選擇觀望。調研顯示,儘管8x%的女性都在等待愛情的降臨,但是隻有5x%的男性願意主動出擊去尋找另一半,男性在愛情中的角色逐漸發生着改變。

強烈的孤獨感阻擋了男性追求愛情的腳步,僅有5x%的80後男性和54%的70後男性表示願意“主動出擊”,略高於90後男性的49%。

不少接受調研的男性都表示,由於怕被拒絕,他們不敢向心儀女性表白,寧可選擇上網和看書來打發單身時光。研究發現有聲音陪伴加之房間空間小,孤單感也會相對減少。

知識“阻愛” ——低學歷讓我不敢談情説愛

和男人相比,女性對另一半的物質和精神要求更高。調研顯示,50%以上的單身女性認為男性要有錢、有房、有內涵才值得去愛。儘管男性隨着學歷增長對自身精神世界豐富程度的要求有所增長,但仍與女性對這點的看重存在很大差距。女性對於“豐富精神世界”的重視程度是男性的一倍。一方面女性不會放棄對愛情中物質基礎的要求,另一方面學歷越高的女性對精神層面的需求也越高。自卑感成為大部分低學歷、低收入男性的“阻愛”:半數以上的的男性表示由於收入在2千以下,“困境”階段讓自己無法戀愛。

根據世紀佳緣調研,九成受調研女性表示,車並不是談戀愛的必需品,近六成女性更看重男性的工資是否在中上等收入,並且男性比女性更在乎對方是否有一定消費能力。

時間“阻愛”——忙碌成最大藉口

低學歷人羣不敢輕易言愛,高學歷人羣卻沒時間談戀愛。“忙碌”成為高收入高學歷男女堂而皇之的單身藉口,收入2萬以上的單身男女普遍表示,他們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單身並不可恥。學歷越高,對前途和理想的追求越高,受訪的高學歷單身男女均表示,他們對愛情的渴望都被忙碌的工作消耗怠盡了。別以為單身男女忙碌工作是為改善生活找到另一半,當他們中的多數人是以“前途、理想”和“掙錢”為工作目的時候,又如何有心情、有能力主動尋愛?

根據世紀佳緣調研,64%的90後受調研單身女性和61%後受調研單身男性表示自己是為了前途/理想而工作,而對於60前、60後、70後、80後,受調研單身男性百分比要超過受調研單身女性,90後的單身女性由於剛步入社會,事業心更重,更看重自己的前途。

親友“阻愛” ——你的幸福與我無關

和年齡、學歷等客觀因素相比,來自父母親友的主觀因素也許具有更大“殺傷力”。47%的受調研男性和49%的受調研女性均表示,自己非常在乎父母的意見。當然,也有約x0%的受調研男女認為單身是自己的選擇,與其他人無關。

除了來自父母的壓力,約6成單身男女表示,自己還會被好朋友秀恩愛所刺激,從而產生孤單的情緒,其中年齡越小,孤單感越強烈。

突破“阻愛” 靠自我

97%以上的單身男女,都會選擇“與心愛的ta一起生活”,而不是“一個人生活”。 不論性別、年齡、收入、學歷,所有人對愛情的嚮往都是一致的。愛情的本質,在於讓對方感覺到“被愛”,“被愛”的感覺又分為三個層次,“被接納”、“被欣賞”、“被尊重”。現在人們的自我意識過重,往往忽略了這一點。

怎樣突破“阻愛”?對於剩男來説,樹立自信、提升自己的內涵最為重要,要勇於突破自我,主動出擊;而剩女則要考慮重新定義自己的擇偶標準,更理智的去尋找另一半,經濟基礎固然重要,但現實中樣樣皆備的男人肯定是少數,發掘潛力股,懂得取捨才能找到愛情。 作為單身男女的父母,儘量少給子女壓力,想辦法幫助自己的孩子理清頭緒。

中國的單身男女,特別是身處大城市的他們,似乎陷入了“單身沼澤”。一方面他們表示對愛情的極度渴望,另一方面他們又無能力或者不願意去主動獲取愛情,深陷泥沼無法自撥。據悉,此次報告旨在從單身人羣的孤獨感、對愛情的渴望、造成單身的原因、希望得到的社會理解等多角度來分析“單身沼澤”的成因。並提醒單身男女們,只有直面自我,突破內心的“阻愛”因素,才能獲得對的愛情,不再孤單。

【第9篇】中國城市青年生活形態的調查報告

與改革同步成長起來的這一代孩子如今已經到了就業、“適婚”的年齡。與上一代人相比,當今的城市青年價值觀念、行為方式以及生活方式有了怎樣的變化?

xx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和《父母必讀》雜誌對當代中國城市青年價值觀念及生活形態進行了細緻的調查和研究,並於近日公佈了調查結果。

中國城市青年基本概況

當代城市青年研究關於城市青年的界定具體描述為:生於1978年-1981年,現在年齡在23歲-26歲之間的青年;包括:大學生、研究生、已參加工作人羣等等;在所在的城市至少居住三年,並且以後長期在城市生活。

之所以對城市青年進行這樣的界定,並把其作為一個獨特的羣體提出來進行專門的研究,不是一時的頭腦發熱,是由於這個羣體有其獨特的成長背景,而且他們即將成為社會的主流,他們是一個孕育社會未來的羣體。

參與此次調查的1040人中,年齡分佈均勻,男性為53.8%,女性為46.3%,其中獨生子女佔57.8%。從就業情況看,80.4%的人有固定工作,6.1%的人有臨時工作,有5.1%是學生,還有8.5%的人沒有工作。

從收入看,34.6%的人月收入在XX元以上,月收入低於1000元的佔24.1%。

人生價值觀傳統和獨特兼有

調查顯示,當代城市青年的人生價值觀既有傳統的一面,又有其獨特的一面,一方面,約有83.4%的人同意“個人利益應該服從國家和集體利益”,85.2%的人認同“人和人之間是平等的”,68.9%的人同意“奉獻與索取應該是平等的”;但在涉及個人價值和利益關係時,當代城市青年就表現出利己的價值觀,他們更加註重個人利益、滿足個人慾望,42.9%的人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利益關係”,38.4%的人同意“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觀點,63.2%的人認同“人生應該及時行樂”的觀點。

當下社會中,做一個有責任感的公民一直是全社會呼籲和鼓勵的。此次調查問卷中顯示出多數青年人責任感還是比較強。在被詢問對“如果周圍有人做違法的事情,只要不危害我的利益,可坐視不管”這一觀點的看法時,只有7.69%的年輕人表示完全同意,比較同意的佔19.90%,而不同意也不反對的佔31.06%,而比較反對和完全反對的比例達41.35%。

【第10篇】2022年城市青年婚房觀念調查報告範文

一、調查對象

20xx年x月3日開始,歷時一週。主題為全國城市青年人婚·房觀念調查,本次調查採用互聯網線上調查的方式收集,準確反映城市青年婚房觀。截止到x月9日調查結束,共計22407份有效問卷,全面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被調查者具體特徵如下:

1、性別構成參與調查的男性有15873人,佔總人數的72.3%,女性有6069人,佔總人數的27.7%,參與本次調查的男性人數比女性多9804人。

2、年齡構成 調查對象範圍從20歲以下到40歲以上。20-28歲之間每三歲歸為一類年齡層,29-40之間每5歲一個年齡層,一共有8個年齡層。其中26-28歲有7381人,佔總數的32.9%,是參與人數最多的年齡層。23-25歲的人佔總數的20.4%,20-22歲的人佔總數的3.2%,20歲以下的最少,只有xx1人,僅佔0.5%。29-30歲的人佔總數的18.3%,31-35歲的人佔總數的15.5%,36-40歲的人佔總數的4.5%,40歲以上的佔調查總數的4.6%。調查對象涵蓋了整個80後,以及部分70後和90後。年齡層相對集中,能夠反映當代城市拼搏年輕人的年齡分佈特徵。

3、月支配收入範圍 月可支配收入共6個階梯範圍。月可支配在3000元以下的佔總數的35.1%,3000-4999元佔總數的32.2%,5000-7999元佔總數的17.9%,8000-9999元月可支配收入佔總數的6.3%,10000-19999元佔總數的5.8%,20000以上的佔2.7%。也就是説,月可支配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佔到總數的六成以上。

4、所在城市 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成都等國內一線城市工作的人佔此次調查總人數的34.8%,在省會城市的佔28.7%,其他城市的佔36.5%。三者基本持衡,北上廣深渝和其他城市人數稍多。

二、調查內容

(一) 關於婚

1、你的婚姻狀態是?本次調查中,未婚人數有16602人,佔總數的75.3%,是結婚買房的生力軍;而已婚的佔24.7%,不排除無房即結婚或者預備換房。

2、如未婚,你是否有意願結婚?在未婚人羣中,有意願結婚的佔大多數,有16590人,佔總數的85.2%,不願意結婚的只有14.8%。由此可見,未婚者對婚姻還是有所期待的。

3、你目前未婚的原因是?在未婚的四個原因中,“沒房沒經濟基礎”佔了一半,佔51.5%。其次有33.7%的人是因為“未找到真愛”,還有xx.7%的人是因為“心態不成熟”,只有2.1%的人是出於“父母親戚的干涉”而未結婚。

4、目前你每月的戀愛花費是多少?每月由於戀愛的花費在1000元以下的佔多數,67.4%。在1000-1999元之間的佔調查總人數的23.3%,2000-3999元的佔6.9%,4000元以上的僅2.4%。從調查對象背景的月可支配收入情況來看,在戀愛方面的花銷在千元以下是合理的。

5、你是否曾被父母親人催婚?在本次調查中,有近七成的人表示曾被父母催婚,30.8%的人則沒有此種經歷。

6、你是否會因父母壓力選擇結婚?有64.3%的人表示,就算是父母逼婚,也不會屈服於壓力而勉強結婚。只有35.7%的人表示會。可見,年輕人對於結婚越來越理性了。

7、20xx,你會結婚嗎?而在是否會在20xx年結婚的問題上,想婚與不想婚的人基本持平,都在39%左右,而會結婚的人佔20.7%。

結論:城市年輕人正值適婚年齡,有結婚意願的人但因沒房沒經濟基礎而未婚的大有人在。其中多數人遭遇家裏催婚、逼婚等,但並不會迫於長輩壓力而結婚。花費在戀愛方面的費用並不是很多,關於婚姻的態度謹慎而理性。

(二) 關於房

1、你認為自己合適的結婚年齡是?調查中,認為自己合適的結婚年齡最多的是26-28歲,站總數的45.4%,其次是29-30歲,佔總數的26.7%,31-35歲佔13.0%,23-25歲的剛大學畢業的年齡層佔總數的8.5%。處於兩個端點的選擇36-40歲和20-22歲結婚的人數均比較少,分別為1.4%和0.7%。

2、你認為雙方收入達到多少才適合結婚?在這一項調查中,處於中等收入水平的“雙方收入超過5000”和“過8000”這兩個選項分別為37.9%和37.1%,合佔總數的75%,表明大多數人在適婚時沒有對收入有過分的期待。“過1萬5”的有19.3%,覺得“過3萬”才適合結婚的只佔總數的5.7%。

3、你能接受閃婚麼?有高達68.9%,將近七成的人不能接受閃婚,31.1%的人表示接受。

4、你認為成功的人生必需有婚姻麼?接近85%的人認為婚姻是成功人生的必備條件。而15.1%的人認為成功人生也可以不必擁有婚姻。

5、你認為什麼時候能圓自己的買房夢?在調查中,認為自己能在三五年內圓買房夢的佔55.5%,超過總數的一半,可見現如今年輕人對買房有自己的步驟與規劃。認為需要十年甚至更久的佔25.0%,而認為一年以內就能買房的僅佔19.6%。

6、根據你現在的收入和經濟狀況,你最高能承受的房價單價是?能夠承受4000元/平米內房價的佔總人數的37.6%,能夠承受6000元/平米以內的佔29.5%,10000元/平米內的佔19.1%。房價再往上能承受的人就越來越少了,15000、20000、30000元/平米的房價能承受的人數百分比分別為:7.5%、4.0%、2.4%。

7、20xx,你會買房嗎?基於對婚姻的期待、收入、房價等方面,表示在20xx會不買房的近一半,佔總數的47.7%,持觀望態度的佔28.6%,明確表示會買房的佔總數的23.7%。

結論:多數年輕人不會選擇欠缺情感基礎的裸婚,認為家庭與婚姻是成功定義中的必備要素。在城市中的他們認為,只有雙方收入到達中等以上水平才適合結婚。希望房價在4000/平的是主流,而一半以上的人對在三五年內實現買房夢期望很高。但20xx,大多數人對買房持觀望態度。

(三) 關於婚房

1、你認為擁有人生第一套房的時間應該在什麼年齡?在本次調查中,有44.8%的人認為在27-30歲應該擁有人生第一套房。27-30歲也是認為自己適合結婚的年齡。認為在30-35歲有房的佔33.8%,認為是24-26歲的佔11.9%。而24-26是多數大學生畢業兩三年後的年齡。只有9.5%的人認為35歲以後擁有人生第一套房才是合理的。

2、你能接受長期租房生活麼?高達71%的人都表示無法接受長期的租房生活,只有29.0%的人表示可以接受。

【第11篇】徐州市城區青年誠信素質調查報告

“金諾誠信工程”是共青團徐州市委自去年7月推出的一項品牌工程,號召廣大青少年從自身做起,大力倡導“明禮誠信”的道德規範,推動全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為使這項工作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共青團徐州市委近期對徐州市城區青年的誠信素質進行調查,形成了這篇調查報告。

本次調查於2003年3月至4月在雲龍、鼓樓、泉山及九里四個城區進行。主要方式為問卷調查和訪談,配合調查還開展了場景測試和網上測試,但結果只作為參考。調查對象為18~40歲年齡段的城區青年,涉及黨政企事業負責人、專業技術人員、一般辦事人員、商業服務人員、工人、私營企業主、個體工商户、農林木漁人員、無業與下崗人員、在校學生、民工等11個社會羣體。發放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77份,回收率達94.25%,有效卷率為100%。

調查結果如果以100分記,得分約65.98483,總體評價是“誠信素質一般,傾向較好水平,尚需培養”。青年對於誠信的觀念有着高度的認知水平,對於社會誠信度評價較低;青年的誠信意識與誠信行為出現背離的現象,反映出對於誠信的認知與誠信觀念的信奉有着較大的差異;青年的誠信行為選擇有着較大“現實性”的特點,尚沒有建立被普遍接受的誠信原則。因此,在誠信行為與維護誠信的選擇上,青年都是以自我作為判斷的依據,從而誠信行為與維護誠信的行為,呈現出對象不同方法不同的特點。青年擁有的誠信的社會資源不足,這直接影響到青年的誠信行為的選擇,即青年認定講究誠信的成本遠遠大於不誠信的成本,不誠信的行為在現實中的收益遠遠大於誠信的收益。因此,相對與簡單的將誠信看作是個人道德素質不高的看法,問卷中則反映出多層次的不同誠信素質。如果誠信分了五個不同層次:以故意不誠信為第一層次(為了獲利),以被迫不誠信為第二層次(為了規避風險),中性選擇為第三層次,非主動誠信(涉及個人利益)為第四層次,主動誠信並捨棄個人利益為第五層次。大部分青年是屬於第二層次到第四層次之間的誠信水平。

一、對於誠信的認知程度

在對待誠信在個人素質中的排序問題上,有63.6%的人將誠信排在第一位,21.5%的人將誠信排在第二位,8.4%的人將誠信排在第三位,只有6.3%的人將誠信排在前三位以外。而且87%的人同意誠信是一個人立身之本的説法。這説明,不論教育程度、政治面貌、收入水平、職業差別和性別差異,青年對於誠信的認知取得了高度一致,都將誠信放在極高的位置。同時,青年對不誠信的行為有着普遍的不滿和憎惡:對於商家的欺詐行為,53.8%的人表示憎恨,35%的人表示厭惡,8%的表示不快,只有2.1%的人認為無所謂。這些數據從反面説明了青年對於誠信的高度重視。

二、對於整體社會誠信度的評價

在對社會誠信狀況的整體評價中,只有9.9%的人認為好或者極好,有61.2%的人認為一般,23.3%的人認為不好,另有5.6%的人認為極為不好。這説明在一致認為誠信是重要個人素質的同時,大多數青年對於社會誠信狀況評價較低。同時,86.9%的人有過被騙的經歷。其中選擇“不多,偶爾幾次”的有273人,佔到總數的72.4%,經常有的有50人,佔到總數的13.3%。這説明青年對社會誠信狀況的評價是源於自身經歷做出的感覺上的判斷。雖然對於大多數青年而言,被騙的次數並不是很多,卻足以影響青年對於社會和他人的誠信狀況的現實與預期判斷。所以,在“你是否認為大多數人是否會在沒有懲罰的情況下損人利己的”的調查中,不同意這種説法有46.4%,同意這種説法的有27.1%,而説不清的人26.5%。選擇呈現出無固定傾向,人們對於他人誠信不持信任的態度。同時,僅有21.8%的人不同意誠信沒有好的結果的説法,反映出青年對於誠信行為的預期判斷普遍不抱有樂觀的看法,這也與青年對於社會整體誠信狀況較低的評價高度一致。

三、誠信認知與誠信行為的關係

從第一部分的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青年對於誠信的價值有着清醒的認識,尚未樹立明確的誠信意識的人只佔到極少數。然而,在“你是否有過不誠信的行為”的調查中,有63.4%的人有過各種不同原因的不誠信行為。這就出現了一個悖反的局面,人們一方面認為誠信非常重要,但同時又做出了與這個認知完全相反的現實行為選擇,形成了誠信認知與誠信行為的分離。在調查中,86.9%的人有過被騙的經歷和68.7%的人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闖過紅燈,也反映了青年在自身既遭遇了不誠信現象的同時也實施了不誠信的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説明,青年僅僅認知了誠信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行動當中,往往關注使自身利益受到傷害的他人不誠信行為,沒有把誠信內化為自身一種自覺、自願的行為,在知行合一上有較大的欠缺。

四、誠信行為的特徵

在“當一個人説他有緊急情況向你藉手機時,你借不借?”的選擇中,62.9%的人選擇“借,但有所防備”,這説明青年在保證自身利益不受損害的前提下會做出幫助行為。在對於老年乞討者要錢的行為選擇中,有55.3%的人選擇了沒給,其中40.3%主要理由是懷疑他有可能是一個騙子。這説明一旦青年認定對方實施不誠信行為時,不管這種信息的可靠性如何,都會從自我保護的角度出發不去實施幫助行為。因此,在“對待誠信現實態度的選擇”問題時,89.9%的人選擇了堅持但不固守,表明普遍性的誠信原則已經受到懷疑,青年的誠信態度與行為趨於現實化,“是否應該誠信”已經不再作為誠信行為選擇的依據,取而代之的是“現實的誠信行為的可能結果”。如果這種行為不使青年的自身利益受到損害,或者帶來好的結果,青年往往會去實施誠信行為;如果會使青年的利益受到損害,青年就出於自保而不願實施誠信行為,甚至是為了自保也會做出現實的不誠信選擇。這時,誠信行為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個人道德素質問題,而是涉及個人在實施誠信行為時的成本問題。在後繼的訪談中,許多青年表明這樣一個立場:如果堅持誠信,有時會付出遠遠高於不誠信的代價。

測試中也反映出青年對於誠信行為的矛盾心態。在“如果你參加有關你今後命運的選拔考試,你會不會事先和錄取人員有所聯繫”的問題中,49.9%的人選擇不會,43.8%的人選擇會。這種兩種取向接近的局面,説明青年在認定社會無法保證公平的情況下,面臨着要保證自己免受不誠信的傷害,卻必須以不誠信的的方法損害他人利益的困難選擇。這實際上是青年在面對現實時所做出的無奈退卻。

五、誠信行為的維護

如果説,自身誠信行為的實施是獨善其身的話,維護誠信素質就反映出個人對社會的關注,是對於他人誠信行為的控制與監測。在“你發現商販正在欺瞞顧客時,你的選擇”中,有63.7%的人選擇了“悄悄提醒他不要上當”,10.6%的人選擇了“事後到有關部門舉報”,而選擇“挺身而出,揭露真相”的人有15.1%,選擇“不管不問”的人有9.3%。大多數人仍然是以一種“現實”的態度維護着誠信。在“如何對待同事使你遭受損失的不誠信行為”上,有41.6%的人選擇“自己不與他來往”的選項,不計較的人有24.7%,叫大家不與他來往的人有8.8%,以牙還牙的人有5.3%,人們還是趨近於比較温和的選擇。在對於競爭對手採取同樣行為時,答案非常集中,即有67.1%的人採取法律的手段解決問題。這説明對象一旦確定,青年會根據對象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法。在“當別人的不誠信使你陷入不利”的問題中,有21.2%的人選擇揭露真相,32.3%的人選擇反映但不抱有希望,26.9%的人選擇不採取措施,11.3%的人選擇也採取同樣的行為。四個趨於平均的答案説明,在沒有具體對象且現實條件取消的情況下,青年無法找到有效的方法來維繫誠信,處理事件時尚無普遍的原則,選擇就會趨於離散化。因此可以簡單認定,不論是自我誠信行為的實施還是維護誠信的行為,青年的行為都是特殊化的而非普遍化的,對象不同會帶來方法與具體原則的不同。

六、對社會誠信機制的認可程度

如果説維護誠信的行為是在表面描述了青年的誠信素質,那麼青年在維護誠信中所擁有的的資源則直接構成青年的社會資本,極大地影響着青年誠信行為的選擇。在“你認為不誠信是否得到了應有懲罰”中,22.5%的人選擇“沒有,因為幾乎沒有任何手段、法規、制度保證”,52%的選擇“沒有,因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20.4%的人選擇“沒有,因為沒有辦法解決”,只有2.4%的人認為得到了應有的懲罰。青年普遍認為社會誠信機制沒有建立或者沒有發揮應有的效力,誠信沒有得到應有的結果,不誠信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但也不否認,在“自己受到商業欺騙、認為哪一種方法最為有效”中44.6%的青年選擇“去消協”,在迷路時59.2%的青年選擇找警察來保證不受欺騙,説明青年對社會的某些部門還是有較高的信任度。但1.3%認為不誠信受到懲罰的微弱比率,使青年在選擇有較高公信度部門的同時,又對是否能夠獲得理想的結果表示懷疑。因此,青年對誠信機制的要求除了保證誠信行為的合理結果外,還要使不誠信行為受到應有的懲罰。

七、建設社會誠信機制的手段

67%的人認為主要是由於法制建設的落後,51%的人認為缺乏個人的信用體系建設。與此相對的在“解決誠信問題的最有效、最現實的手段”的選擇中,法律以45.6%的被選率居於第一位,其次分別為“建立公開的信用檔案”(29.7%),“輿論譴責”(15.4%),自己的現實手段(6.4%),沒有任何手段(1.3%)。兩個答案中,法律都被看作是導致誠信水平較低和改變狀況的主要手段,同時75.5%的人認為不誠信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是因為法律方面的原因。這顯示一方面用法律作為維護誠信手段的觀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誠信的制度建設遠遠不能夠讓青年感到滿意。

個人信用檔案體系建設的空缺也普遍被青年所認知。在“如何瞭解他人的誠信狀況”中,36.9%的人通過朋友瞭解他人誠信狀況,36.6%的人沒有任何手段來了解別人的誠信狀況,只有9.8%的人通過信用檔案,4.5%的人通過調查公司瞭解信息。數據顯示出青年尚缺乏瞭解誠信狀況的有效手段。因此,在“你是否願意建立誠信檔案”的選擇中,只有2.4%的人選擇了不願意,而39%的人選擇了“願意,但要保證隱私”,12.5%的人選擇了“如果大家願意,我也願意”,42.2%的人選擇了“願意,但擔心評價的公平性”。説明青年在認識上是非常清醒的,將建立誠信檔案看作是改變誠信狀況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誠信使你蒙受損失是否還會繼續”的選項中,22%的人選擇“即使誠信使你面臨損失,仍然會繼續誠信,而不講任何條件”,61.5%的人選擇自己會繼續講誠信,但要分情況”,説明青年對於建設誠信還是有很強的意願,但是仍然關注誠信是否能夠真正的公平建立。青年不是不願意在誠信的道路行走,而是擔心如果“我講了誠信,別人不講誠信,我豈不是要當冤大頭”,因此如果不能保證誠信的收益大於不誠信的收益,就會陷入人人談誠信,人人不誠信的循環怪圈。

八、簡要總結

對於青年誠信問題的解決,主要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快完善社會誠信機制的步伐。當社會其他成員普遍不講誠信時,道德的説教或約束往往顯得蒼白無力,在誠信行為與維護誠信的選擇上,青年擁有的誠信的社會資源不足將直接影響到青年的誠信行為的選擇。加快社會社會誠信機制建設,從體制上不斷提高對於誠信的保障水平,是對人們實施誠信行為的最好鼓勵。要加快誠信建設的法制化進程,用法律規範社會信用體系,嚴懲不誠信行為。要建立公正透明的個人誠信檔案,用規範化的管理保障個人利益的正當收益,鼓勵人們實施誠信行為。另一方面,加強青年的誠信意識教育。建立誠信機制,固然是解決誠信問題的有效手段,但是如果不從思想上,道德上及精神的層面上解決誠信問題,即使信用機制很健全,法制體系很完善,也擋不住那部分從骨子裏就不想守信的人進行失信行為。重建誠信“大廈”最基礎的還是解決人們頭腦中誠信意識不強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才能再造社會信用環境。要針對青年誠信意識還處於“清醒的認識,模糊的行為”階段的現實,引導廣大青年深刻認識“人無信不立,事無信不成”、“誠信為本,信譽是金”、“言必信,行必果”、“信譽高於一切”的道理,提高在面臨個人利益與誠信行為矛盾時的道德水平。要號召廣大青年從自身做起,帶動更多的人樹立誠實守信的思想意識,踐行誠實守信的道德要求,通過慢慢積累擴展,使整個社會的信用環境逐步得到改善,使誠實守信的氛圍越來越濃,最終形成一種誠信光榮,背信可恥的強大社會輿論氛圍。

【第12篇】廣州地區單身青年婚戀調查報告

作為一線城市之一,廣州青年的婚戀狀況一直備受關注。當下,他們的擇偶觀、戀愛觀、婚姻觀如何,有着怎樣的婚戀方式?日前,由共青團廣州市委、廣州市青年文化宮婚戀研究中心、廣東省晴朗天婚姻家庭諮詢中心、廣州市青年婚戀服務促進會等單位共同調查的《廣州地區單身青年婚戀調查報告》出爐。報告顯示,在擇偶問題上,想嫁富二代的廣州女性不足一成。

擇偶時最看重性格脾氣

調查中,48.7%的受訪者認同門當户對的婚姻比較幸福,很不同意只佔8%。同時,56.6%的受訪者把父母之間的感情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父母的教育水平作為考察對方家庭的重點因素。

調查顯示,女性最願意嫁的人依次為有潛在發展空間的人(佔57.9%)、只要自己喜歡就行(佔26.9%),想嫁富二代的還不到一成(佔8.6%)。調查還顯示,67.2%的人不同意可以和一個自己不喜歡但非常有錢的人戀愛結婚的説法。此外,近七成人不認同寧可坐在寶馬車上哭,也不坐在自行車上笑的婚戀觀。

青年文化宮相關負責人認為,這説明了其實大多數人在婚戀問題上更期待兩情相悦,寧願接受有情飲水飽,也不願將錢視為擇偶的主要標準。

可接受婚前性行為的人不到四成

在婚前性行為問題上,廣州地區的青年又有何想法?調查顯示,對於婚前性行為,36.3%的受訪者認為可接受,20.1%認為不能接受,43.6%表示會視情況而定。

若配偶出軌,近半數人會冷靜溝通

廣州青年在面對配偶出軌時會如何處理?調查發現,對於配偶出軌的處理方式,選擇冷靜溝通,找出原因再説的受訪者最多,達49.9%,其中女性要比男性高5個百分點;選擇立即分手的也不少,佔37.6%,只有6%的人選擇跟蹤,找出證據再説。

近兩成人接受裸婚

面對現有居高不下的房價,廣州青年是否要先有房再結婚呢?調查顯示,近兩成人願意選擇無車、無房、無存款的裸婚,不接受的佔32.1%,視情況而定的佔45.5%。

調查還顯示,在認為男性具備哪些經濟條件後才能結婚的選項中,近九成女性認為男性首先要有穩定的收入(佔87.73%),而一定積蓄和房子也成為不少女性考慮的重點,認同前者的佔69.25%,認同後者的佔59.24%。

有意思的是,近六成廣州青年願接受婚前財產公證,其中男性比女性高13個百分點。

男性更能接受姐弟戀

在社會熱議的姐弟戀問題上,能夠接受這一婚戀模式的男性要比女性高出10個百分點。在老少配問題上,近四成人認為愛情與年齡沒有關係,而且年齡越小的受訪者對此的接受度越高。同時,90後比70後80後更贊成真愛與年齡無關。

婚戀專家:廣州青年婚戀觀較為理性

從報告中,能夠解讀出廣州青年的婚戀觀到底有哪些特點?廣州市青年文化宮婚戀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國高級婚戀顧問胡展鴻認為,從報告看來當下廣州地區青年的婚戀觀還是比較理性的,他們在擇偶問題上更看重性格,也更期待志同道合的伴侶。

報告中近半數人選擇以冷靜溝通的方式來處理配偶出軌,胡展鴻認為這顯示出廣州青年是相當珍視愛情和婚姻的。婚姻是一個長期性的關係,想要維繫需要付出很大的資源和努力。從這一選擇可見,現代青年願意承認婚姻不完美,這是一種進步。

【第13篇】桂林市未婚青年婚戀觀調查報告:45.7%認為找對象困難

核心提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婚戀觀無論是對個人擇偶的傾向性,還是對家庭的成立都具有重要意義,甚至對整個社會的發展也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婚戀觀影響着人們的婚姻家庭生活,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經濟、文化、政治及生活方式。為了解我市未婚青年的婚戀觀,近期,共青團桂林市委員會、桂林市青年聯合會啟動了桂林市未婚青年婚戀觀調查,調查對象為疊彩區、七星區、雁山區、象山區、秀峯區等五城區的未婚青年。

5月2日,上述部門發佈了《桂林市未婚青年婚戀觀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市區未婚青年的婚戀觀兼具傳統和現代兩大特徵,且趨於理性化,其中擇偶標準考慮內外兼修,多數人更期待有感情基礎的婚姻,對婚姻中的物質基礎則持謹慎態度。

61.9%的未婚青年願意相親

近年來,從相親大會到相親節目,一個原本較為隱私的事漸漸上升到公眾層面,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一些適婚青年在親朋好友的相助下終成眷屬,也有一些尚未找到合適人選的人,依舊苦苦地尋覓着,甚至頻繁地穿梭在各種相親場合中。有人甚至誇張地説:我不是在相親,就是在去相親的路上。

由於工作繁忙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剩男剩女現象愈發普遍,如何脱單成為許多大齡未婚青年平時交流的主要話題。

隨着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手機app交往軟件越來越普及,個別交往軟件甚至被稱為一夜情軟件,名聲不佳。那麼,桂林未婚青年對網戀看法如何?調查顯示,大多數人對網戀持消極態度。異地戀也是近年來備受社會關注的話題,據調查,在影響異地戀的因素中,排在首位的是距離,所佔百分比為22.5%,溝通交流頻度和信任危機並列第二。

擇偶首要條件:品行與相貌並駕齊驅

馬諾在《非誠勿擾》節目上説,寧在寶馬車裏哭,也不在自行車上笑。這種現實拜金主義思想曾衝擊了很多人的傳統思想觀念,時下持這種婚戀態度的人不在少數,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人錯誤的婚戀觀和價值觀。而國民老公王思聰曾調侃宣稱,擇偶的標準就是胸大。這種只考慮外貌的擇偶標準也引起了社會輿論一片譁然。

桂林未婚青年的擇偶標準是否如此呢?調查數據顯示,24.6%和24.3%的人分別將對方性格與品行與對方的相貌和身材選擇為擇偶首要標準,兩者所佔比例相差不多。此外,還有21.6%的人選擇了兩人感情深,8.3%的人選擇經濟收入。

調查顯示,在可接受結婚對象的結婚年齡時,大多數人選擇了無所謂。儘管對年齡要求不高,但對婚姻是否有感情基礎的要求卻比較高。受訪者大多選擇不願意接受無感情的婚姻,所佔比例為74.4%,這也表明多數桂林青年更期待具有浪漫色彩的婚姻。在理想戀愛關係中,男女雙方最看重的是兩情相悦,所佔比例為25.4%;有共同興趣愛好次之,所佔比例為18.8%;相互理解排在第三位,所佔比例為18.6%。在理想戀愛關係中不是單方面的滿足而是注重互動性,強調雙方的存在和發展,達到共同的包容、理解、溝通和信任等。多數被調查者都認為男方應具有負責任和擔當這兩種品質,女方應具有善良和孝順的品質。在這方面,當代未婚青年和傳統的擇偶期待不同,不僅關注自身的需求,同時也考慮對方與自己的互動性,這在一定程度上與經濟社會發展及女性的個體解放和地位提高有關。

愛情與麪包孰重孰輕的話題,一直是青年男女共同面臨的選擇。在調查中,多數人也表示不願接受無物質基礎的婚姻。而選擇願意進行婚前財產公證或籤協議的人數是不願意人數的兩倍左右,這也與傳統的婚姻觀不同,比較注重夫妻雙方的個性,以及物質方面的公開性。

隨着生活壓力的增大和男女平等觀念的深入人心,在生孩子性別的期望上,大多數人都選擇了生男生女都一樣,這符合現代人健康理性的生育期待;在生孩子的數量上,學歷與生孩子數量的態度呈現負相關,即學歷越高越不願意生或者多生孩子,這在被調查女性中尤其明顯。因為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單位時間的成本越高,生孩子的意願就越低。

45.7%的未婚青年認為找對象困難

在調查中,有45.7%的未婚青年認為找婚戀對象很困難,有26.6%的人認為選擇對象困難。在被問及找婚戀對象困難的原因時,有50.5%的人認為是自己不善於交際,有31.3%的人認為是自己要求太高,有10.3%的人認為是自己的年齡比較大,還有10.3%的人認為是自己相貌不佳。也有少數人認為自己很受歡迎,找對象很容易。

正確的婚戀觀是婚姻幸福的基礎,未婚青年應該樹立起正確的婚戀觀。共青團桂林市委員會負責婚介工作的副書記張力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調查中發現,儘管未婚青年找對象困難的原因有很多,但從深層次來看,主要原因還是當事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交習慣。在未婚青年中普遍存在着求完善心理和自卑心理,其中求完善心理表現為對擇偶對象有高要求,自卑心理則表現為不自信。這兩種心理都會造成尋找戀愛對象的困難。另外,大多數未婚青年對手機的依賴性較強,他們更願意在網絡上交際。這或多或少直接改變了他們原有的交際圈,因而可能產生一種不善於交際或者不願意在實際中交際的想法,久而久之就慢慢造成了自己不善於交際的現狀及圈子太小的困境,並部分造成了婚戀困難問題。

求完善心理和自卑心理等或多或少都會影響擇偶,因而未婚青年要適當調整心態,做好角色之間的過渡,才能更好地適應婚戀的社會設置。同時,未婚青年也要改變太依賴手機的習慣,多參加日常的交友活動,要意識到現實交友活動與網絡交友的不同之處和不可替代性。通過調整心態,改變社交習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自己在婚戀中的主動性。張力丹認為,青年人只有樹立正確的婚戀觀,才能客觀正確認識自己,不卑不亢,對生活充滿積極意義,同時又能客觀互動發展地看待對方,能在互動中共同發展。另外,團市委目前已發起了團聚愛桂林系列大型公益單身交友活動,儘可能幫助未婚青年脱單,實現幸福婚戀。

【第14篇】外出務工返鄉青年情況調查報告

20xx年4月初至5月上旬,根據團市委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方案的安排,團市委調研組一行先後赴迎江區、桐城市、懷寧縣三個區縣就外出務工返鄉青年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調研總體情況

團市委調研組由團市委黨組成員童宏葵同志帶隊,團市委農青部主任科員陳付青、團市委城青部副主任科員程亮兩位同志隨同調研。期間,調研組一行深入機關、區縣、鄉鎮等詳細瞭解了我市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有益探索。分別在迎江區、懷寧縣、桐城市召開了服務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工作座談會,重點圍繞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現狀及如何引導服務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就業創業與基層各級團幹部、外出務工返鄉青年代表進行了工作座談和深入探討。

二、現狀及原因

我市是勞務輸出大市,現有勞動力300多萬人,每年有110萬外出務工人員,佔勞動力總數的40%。去年以來,隨着國際金融危機的愈演愈烈,沿海發達地區企業深受影響,許多中小私營企業紛紛倒閉或停產裁員。導致了農民工就業面臨了越來越大的困難,部分提前回鄉。我市作為勞務輸出農民工的提前返鄉加大了我市的就業壓力並帶來了潛在的社會不穩定因素。在調研中我們發現_____外出務工青年主要分佈在沿海,廣東的東莞、深圳人數最多,行業多,大多在低端勞動密集型企業或餐飲業;在東北的主要是建築業;在北京的主要是建築業和飲食業;在浙江和西安主要為服裝業;手機配件業分佈零散而且邊遠。外出務工青年返鄉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為五類。

1、因金融風暴返鄉。這是調研的重點,按比例推算佔返鄉農民工總數的75%左右。

2、因季節性等因素返鄉。因為氣候原因如在東北等從事建築行業的提前返鄉,按比例推算,因季節返鄉的佔15%左右。

3、受中央惠農政策影響。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如新的糧食收購政策的出台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對青年返鄉具有吸引力。因此返鄉的約佔2%。

4、回鄉創業。外出務工青年隨着年齡的增長和資金的積累,很多都想回鄉創業。改革開放30年,但真正大量外出務工是90年代中後期,資金的積累並沒完成,所以很多人想,真正創業的大約只佔3%左右。

5、自身技能。有些務工青年因文化素質過低,不能適應崗位技能要求;還有些人因為結婚、蓋房,或贍養老人、照顧子女,或解決夫妻分居,或不習慣外地生活、思念親人、心理成本大等原因而選擇回鄉,約佔5%。

三、機遇和挑戰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因為金融危機,工廠倒閉或裁員返鄉的青年只佔15%,但另一方面受訪者很多都表示企業減薪了,自行創業的收入也有影響。當問及來年的打算,很多青年表示在可能的情況下在家更好,這與當前的惠農政策和國家的扶持政策有關,也與_____這幾年的經濟發展提速有關。

更多的返鄉青年或不願在外務工的青年,他們經過城市工作與生活的洗禮,學到了現代企業的先進管理經驗,掌握了熟練的技能技術,是_____經濟發展的機遇;他們帶回了或多或少的資金,是家鄉新農村建設的機遇;他們不再兩地分居,孩子不再留守,這是和諧家庭的機遇。

但挑戰遠大於機遇,更多的青年在當地就業,這對_____的經濟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須要開發並提供更多的崗位;而新農村建設也不是青年農民重新回到一畝三分地那樣的簡單;沒有經濟來源的家庭,又何來和諧。

四、對策及建議

綜合各種因素,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返鄉青年是家鄉社會經濟發展的一股生力軍,如何加以正確引導,是當前全市各級共青團組織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

各級團組織要針對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化,認真貫徹中央有關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充分發揮黨的助手,後備軍的作用,積極應對,主動解決青年返鄉問題,努力把各種不利影響降至最低程度,為推動_____經濟平穩較快地增長做出貢獻。

1、引導服務。各級團組織要對當前大部分務工返鄉青年現象和情況必須要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一是要按照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拓寬思路,創新工作,履行好職能,宣傳政策法規;二是要結合新農村建設,加大改水改廁宣傳力度,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三是推動農村青年健身活動,舉辦娛樂活動,豐富返鄉青年的精神生活;四是結合扶貧慰問工作、志願服務工作、三下鄉工作真情服務返鄉青年;五是儘自身所能,努力為返鄉青年排憂解難,把他們的積極性保護好、調動好、使用好,為推進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貢獻。

2、培訓服務。提高青年農民的就業能力,必須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崗位職業能力和經營能力。一是利用團組織指導成立的15家農村青年培訓基地以及各縣市區青年中心組織開展技能培訓活動;二是要積極開展三下鄉活動,緊密圍繞當地農業支柱產業來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在培訓內容上,力求做到使農民的素質提高與農民收入的增長結合起來,使有限的農村教育投入能取得較高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三是開展農村青年創業培訓,提高返鄉青年的致富能力、再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3、就業服務。整合發揮團組織的網絡優勢,與市勞動就業局、市農委加強聯繫和協作,共同打造用工信息共享平台。一是為對務工青年提供信息引導和就業服務,同時加強與勞務輸入地區的聯繫和銜接;二是合理引導返鄉青年到各縣市區工業園區就業;三是充分發揮團屬各類職介機構的中介組織作用;四是與市勞動就業局、市農委聯合舉辦返鄉青年專場招聘會。

4、創業服務。引導和扶持外出務工返鄉青年自主創業,提供一個寬鬆的創業環境。一是宣傳返鄉創業青年的典型事例和地方經濟的發展動態,引導、鼓勵、幫助外出務工返鄉青年自主創業;二是舉辦青年創業項目設計大賽,提高創業技能;三是市青企協擬邀請專家及創業成功的青年企業家,組成青年創業指導團,開展創業知識講座,增強外出務工返鄉農村青年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四是積極推動_____市農村青年小額信貸項目,拓寬創業融資渠道,為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創業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

【第15篇】大齡未婚青年擇偶問題調查報告

俗話説:“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但在現實生活中,隨着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由於社會交往和工作生活壓力的影響與制約,一部分大齡青年沒有步入婚姻的殿堂。為了解我市大齡未婚青年的基本情況,分析其未婚的原因,市婦聯對我市大齡未婚青年擇偶問題進行了問卷調查。本調查大齡未婚青年指年齡為28歲至40歲的未婚人員。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972份。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大齡未婚青年的基本情況和結構特點

(一)大齡未婚青年的性別和年齡結構

坑受調查的972人中,男性400人,女性572人,分別佔41.15%和58.85%。女性多於男性。

從年齡結構來看(表一),28—30歲的有562人,佔57.82%;31—35歲的有292人,佔30.04%;36—40歲的有118人,佔12.14%。其中,男性三個年齡段的比例分別為55.5%、34%和10.5%;女性分別為59.44%、27.27%和13.29%。大齡未婚青年主要集中在28—35歲,且隨年齡增長而遞減。男性和女性的年齡結構基本相同,但35歲以上女性未婚的比例高於男性。

(二)大齡未婚青年的學歷結構

坑受調查的972人中,具有高中及以下學歷的有100人,佔10.29%;具有大學專科學歷的有252人,佔25.93%;具有大學本科學歷的有444人,佔45.68%;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有144人,佔14.81%;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的有32人,佔3.29%。

從學歷結構看(表二),男性高中及以下學歷和研究生學歷所佔的比例都比女性高,男性分別為11%和24.5%,女性分別為9.79%和13.64%。分年齡段看,36—40歲年齡段女性高中及以下學歷所佔的比例明顯高於男性,男性為4.76%,女性為23.68%;而這一年齡段研究生學歷所佔的比例男性又明顯高於女性,男性和女性分別為23.81%和5.26%。同時,隨着年齡的增長,女性低學歷(高中及以下學歷)未婚人員的比例逐步增多,在三個年齡段所佔的比例分別為7.06%、8.97%和23.68%;而男性低學歷(高中及以下學歷)未婚人員的比例則是逐步減少,在三個年齡段所佔的比例分別為12.61%、10.29%和4.76%。

(三)大齡未婚青年的職業和收入結構

從接受調查人員的職業分佈來看(表三),國家公務員有258人,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有244,科研人員有18人,高校教師有164人,中國小教師有40,醫護人有員40,普通職員有110人,自主創業者有48人,其他50人,分別佔26.54%、25.10%、1.85%、16.87%、4.12%、4.12%、11.32%、4.94%和5.14%。男性和女性在職業分佈上的差別不是很大,但男性從事企事業單位管理、科研、自主創業的人員比例高於女性,男性在三個職業所佔的比例分別為28%、2.5%和7%,女性分別為23.08%、1.40%和3.50%;女性在國家公務員、教師、醫護人員和普通職員中的人員比例高於男性,男性在四個職業所佔的比例分別為25.5%、19.5%、1.5%和9%,女性分別為27.27%、22.03%、5.94%和12.94%。

表三:大齡未婚青年的職業結構

從接受調查人員的收入狀況來看(表四),月收入在2022元及以下的有316人,在2022元—3000元的有362人,在3001元—5000元的有236人,在5001元—8000元的有42人,在8001元—10000元的有6人,在10000元以上的有8人,分別佔32.51%、37.24%、24.28%、4.32%、0.62%和0.82%。其中,男性月收入在2022元及以下所佔的比例最高,為36%;女性月收入在2022元—3000元所佔的比例最高,為42.66%。但男性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所佔的比例比女性高,男性為34.5%,女性為26.92%。

二、大齡未婚青年的擇偶意向和男女兩性差異分析

大齡未婚青年在擇偶意向和標準方面,男性和女性之間存在着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絕大多數人最看重對方的人品,對學歷、家庭背景等方面則不大在意。但男性比女性更看重對方的容貌,而女性比男性更看重對方的學歷和職業。在回答最看重對方什麼條件問題時,有74.9%的人把人品放在第一位,8.23%的人把性格放在第一位,5.76%的人把容貌放在第一位,3.9%的人把職業放在第一位,3.5%的人把經濟條件放在第一位,1.85%的人把學歷放在第一位,1.65%的人把家庭背景放在第一位。但男性和女性對容貌的要求卻有很大差異,有11%的男性把容貌放在第一位,僅有2.1%的女性把容貌放在第一位。在對待學歷和職業方面,分別有1%的男性把兩者放在第一位,而女性則有2.45%和5.94%的人把學歷和職業放在了第一位。

2、多數人將國家公務員作為自己選擇對象的理想職業,男性選擇教師的比例明顯高於女性,而女性選擇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和自主創業者的比例明顯高於男性;同時,女性絕大多數希望自己的對象比自己收入高,而男性希望自己的對象比自己收入低的比例明顯高於女性。在回答希望自己的對象從事什麼職業時,有43.21%的人選擇國家公務員,21.6%的人選擇教師,11.11%的人選擇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9.05%的人選擇自主創業者,分別有5.35%的人選擇科研人員和醫護人員,選擇普通職員的人僅有3.29%。男性希望自己的對象從事教師職業的佔到了36.5%,而女性僅有11.19%。女性希望自己的對象從事企事業單位管理和自主創業的比例分別是15.38%和12.24%,而男性所佔的比例分別是5%和4.5%。同時,女性選擇國家公務員職業的比例也比男性高10.55個百分點。這説明,女性比男性更希望自己的對象從事有地位、有高收入的職業。有40.56%的女性希望自己的對象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而男性的比例是12%。有73.08%的女性希望自己的對象比自己收入高,而男性希望自己的對象比自己收入高的比例是13.5%。希望自己的對象比自己收入低的男性的比例是14%,女性僅有0.7%。

3、多數人希望自己的對象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但女性比男性對學歷的要求更高。在回答希望自己的對象具有什麼學歷時,有57.2%的人選擇大學本科學歷,20.88%的人選擇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但男性選擇大學專科和高中及以下學歷的佔到了31.5%,而女性所佔的比例為15.73%。女性選擇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學歷的比例為26.22%,而男性所佔的比例為11%。同時,56.99%的女性希望自己的對象比自己的學歷高,沒有1名女性希望自己的對象比自己的學歷低;而男性希望自己的對象比自己的學歷高的僅佔9.5%,希望自己的對象比自己學歷低的佔到了18.5%。

4、絕大多數人認為自己和對象的年齡差距在5歲以下較為合適,而男性更多的希望自己的對象比自己小,女性則希望自己的對象比自己大。在回答您希望自己的對象和自己的年齡相差多少最合適時,有33.54%的人選擇2歲及以下,54.94%的人選擇3歲—5歲,9.47%的人選擇6歲—10歲,2.06%的人選擇10歲以上。但選擇自己的對象比自己年齡大的女性佔到了68.88%,男性僅佔5.5%。選擇自己的對象比自己年齡小的男性佔了58%,女性僅佔2.1%。選擇自己的對象和自己的年齡差不多的比例,男性和女性基本一致,分別是21%和22.03%。

5、男性和女性對自己對象身高的要求差異明顯,絕大多數女性希望自己的對象比自己高,而多數男性希望自己的對象比自己矮或身高差不多。在回答您希望自己的對象在身高方面怎樣合適時,有78.32%的女性選擇比自己高,僅有6%的男性選擇比自己高;有58%的男性選擇比自己稍矮些,僅有1.75%的女性選擇比自己矮;選擇兩人身高差不多的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分別是21.5%和11.54%;選擇無所謂的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分別是14.5%和8.39%。

6、大多數人認為自己和對象之間的性格應該互補,女性認為兩人性格相同的比例高於男性,男性認為兩人性格互補的比例高於女性。在回答您希望自己的對象在性格方面怎樣合適時,有62.33%的人選擇兩人性格互補,其中男性為66.5%,女性為59.44%;有25.31%的人選擇兩人性格相同,其中男性為20.5%,女性為28.67%;選擇無所謂的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分別是13%和11.89%。

7、男性和女性對自己對象工作能力的要求差異很大,絕大多數女性希望自己的對象比自己工作能力強,而多數男性希望兩人差不多或無所謂。在回答您希望自己的對象在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條件怎樣合適時,有77.98%的女性選擇比自己強,僅有12%的男性選擇比自己強;有15.5%的男性選擇比自己稍差些,僅有0.7%的女性選擇比自己差;選擇兩人差不多和無所謂的男性比例分別是42%和30.5%,而女性的比例分別是15.03%和6.29%。這説明,女性對自己的對象在工作能力等方面條件的要求比男性要高。

三、大齡青年未婚的原因及擇偶途徑

造成大齡青年擇偶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上分析的男女兩性在擇偶意向和標準方面的巨大差異是造成大齡青年擇偶難的最主要的原因。調查中,有26.95%的人表示自己談過,但沒找到合適的對象。其次,由於現代社會工作生活壓力大,人們的社交活動少,從而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找對象,是造成大齡青年擇偶難的另一主要原因。有24.69%的人認為自己生活、社交圈子小,沒機會找對象;有18.52%的人認為自己工作繁忙,沒時間找對象;另有4.32%的人認為自己經濟、生活壓力大,不敢結婚。此外,選擇獨身主義者、不想結婚,追求自由、不願承擔婚姻的責任或為婚姻所束縛,有固定的異性朋友、不在乎婚姻形式的被調查者的比例分別佔2.47%、1.44%和0.62%。

在擇偶的形式和途徑方面,多數人選擇自主相識。認為兩個人應該自己相識交往的被調查者的比例佔41.98%。其次,有25.72%的人希望通過經親人、朋友介紹找對象。希望自己和對象之間是同學同事關係的人佔到了18.11%。有8.44%的人希望通過參加有針對性地交友活動找對象。另有1.65%的人希望通過互聯網絡找對象。希望通過媒體徵婚和婚介機構找對象的人最少,分別只有0.41%和0.82%。

婚姻家庭問題是關係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問題。解決大齡青年擇偶難問題,幫助大齡青年結成婚姻、組成家庭、維繫家庭和諧,一方面可以鞏固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激發大齡青年的工作熱情和工作活力,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因此,社會各界都要關心大齡青年擇偶問題,積極開展聯誼等各種活動,為他們擇偶創造更多更好的條件,幫助他們早日找到對象,步入婚姻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