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師師德師風徵文【精品多篇】

欄目: 師德師風建設 / 發佈於: / 人氣:9.35K

教師師德師風徵文【精品多篇】

教師師德師風徵文 篇一

不知道從何時起,我開始迷茫,也可以説是膽怯。也許是從我第一天踏入大學的那一刻,當見到那麼多同樣優秀或者説更優秀的同學們的那時候開始的吧。整個大學四年到研究生期間,我都在尋找一種讓自己釋然的方式,抑或是重新自信和充滿力量的方式。而這種信心,在我踏上講台的那一刻魔法般的回到了我的身上。

對於醫學生,尤其是護理專業學生,我們從一開始便面對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否定。我們看到太多的醫患衝突,看到太多對目前醫療不滿的言論,我們也聽到了太多關於護理工作苦、累、髒的説教……不可否認,我在這逐漸認識和了解護理的路途中也想過放棄,可是終究我選擇了堅持,並且決心將護理作為終身奮鬥的事業!在這個過程中,我的研究生導師對我幫助很大,她鼓勵我開始在校代課,告訴我在當教師的時候,你一定會有所收穫並且得到你想得到的!

不可否認,一開始我對自己能否當好一名護理專業的老師是缺乏自信的,而這份不自信源於我對角色轉變的不適應。隨着代課時間的增長,我變得越來越喜歡這份工作。我會花很長的時間備課,寫教案,查資料,雖然很多時候我能講到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在同文學院,我擔任的是外科護理學教師,深知作為一名老師,我能做的不僅是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更應該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當然,因為教學經驗的不足,我還有很多需要去學習和改進的地方,但是,我要求自己不管做什麼都要盡力去做!

與其説我是他們的老師,不如説我和他們是相互學習和一起進步的過程。講台對於我而言有一種神奇的力量,不管我前一刻有多少不開心,有多麼累,嗓子是不是又幹又疼,只要我站上講台,帶上耳麥,面對台下那些孩子們的時候,我總能瞬間充滿了精神,彷彿前一秒的那個自己已經不存在,此時此刻我就是一名充滿力量與激情的表演者!每次講完兩小時的課,一同代課的老師會經常打趣的問道:“志娟,你嗓子咋就成這樣了?感情你上課都是打着雞血在上的啊?”其實,上完課也會覺得累,有時候一天下來腿已經痠疼的連睡覺都睡不着,嗓子也幹疼到不想説話,只是這一切都會在站上講台的那一刻完全消失。我想,這就是喜歡和熱愛吧!

我只是想成為一名好老師,成為一名同學們喜歡的老師,這是我一開始的願望,也將是我不變的願望,為此我願意一直努力!

教師師德師風徵文 篇二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巴特爾也説“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甦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不是索取,不是交換,而是付出,是給予,是自我犧牲。這就是愛,有愛才有教育,因為愛才崇高,無私的愛,是教育的魂!

懷着對神聖的教育事業的熱切向往,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當我站在三尺講台,面對着幾十雙渴求知識的眼睛,面對着幾十張天真可愛的面孔的時候,我才發現,當好一名教師,僅僅有着能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僅僅有着為教育獻身的熱情是遠遠不夠的……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那一張張天真可愛的面孔,是一塊塊需要用愛來澆灌的苗圃,是一片片需要用愛來培育的花園啊!

付出愛的過程是甜美的,付出愛的道路是艱辛的。我曾為學生不做作業而大動肝火;曾為學生放棄學習而心焦如焚;曾為作通學生的思想工作而絞盡腦汁;曾為學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淚下。我猶豫過,動搖過,有時候問自己,和其他工作的同學比起來,自己是不是太累了?但是,當看到學生們體會到老師的苦心奮起直追,成績進步時;當喉嚨發炎出不了聲時看到學生們關切的目光,聽到他們親切的問候時;當經過自己和同學們的努力班級取得成績時,一種感動和自豪油然而生,原來付出就有收穫,愛的付出就有愛的回報。這時我又燃起了對工作的熱情,又充滿了對事業的執着。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對學生自尊的呵護,給學生與尊重,讓學生真正的從心靈深處感化和觸動,這才是教育對愛的詮釋。設想,如果只是一味的斥責和譏諷,又怎麼能換來“浪子回頭”的覺醒?記得前兩年,我班有個學生叫何明斌,是個典型的“問題學生”。學習態度差、經常逃課還愛打架。開始,我通過各種渠道去了解他,漸漸地,我瞭解到,這個孩子其實也挺可憐的。父母非婚生下他,現在父親又另結新歡,把他的生母趕出家門,多年未歸。在家裏,他得不到一絲愛的温暖,甚至有時候連吃飯都不正常。他有兩個特點:一方面是好面子,一方面字寫得端正。於是,我“對症下藥”:在班上舉行寫字比賽,小彬榜上有名,增強他學習的自信心;給他封個“紀律維持組長”,當班上有人打架或者吵架時,他負責制止。平時,還經常找他聊天,並順勢做思想工作。慢慢地,他對我的態度改變了,眼神裏沒有了以前的桀驁與不羈,多了份信任與温和。

有一天早上,我發現小彬臉色發白,右手的手臂上竟有十幾條長短不一的鮮紅的劃痕。我心裏一驚,連忙把他帶到早餐店。吃飽後,他向我説出了緣由:原來昨天晚上,他也阿姨大吵了一場,離開了家,並用卷筆刀片把自己劃傷了。説完,小彬眼圈紅,突然趴在桌子上嚎啕大哭起來,嘴裏還嘟囔裏:“我想媽媽!我想媽媽!”看着眼前的小彬,我的喉嚨像塞了塊鉛似的,無論如何,他也只是個孩子,他是多麼渴望一份真真切切的母愛呀!

那天過後,我與小彬成了無話不説的朋友,小彬再也沒有逃過課,而且表現良好,成績還有了進步。為了獎勵他,我努力地做通了他母親的思想工作,讓她在六一兒童節那天回來看小彬,給他一個驚喜。

兒童節那天,當小彬的媽媽出現在教室門口的時候,小彬愣住了,接着一頭扎進了母親的懷裏,緊緊抱住媽媽,久久不肯放開……

就在那年的暑假,小彬在QQ上給我留了這行字:鍾老師,我現在和媽媽在一起,我很幸福!老師,謝謝您,您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師!

看到留言,我的心裏湧上了一股幸福的暖流,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火才能點燃火,只有心才能塑造心。把批評轉化為親和的魅力之帆,才能使學生在人生的航程裏不斷地調正方向,讓學生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裏成長。

是呀!既定目標,行無彷徨。平凡之中,更能彰顯英雄本色。讓我們勇敢地去做葉的事業吧!讓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再一次釋放它的魅力,讓教師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再次鍍上它金色的光環。讓師者,傳道,授業,解惑這種至死不渝的情懷將滾滾紅塵中種種誘惑淹沒,更讓那些功名利祿隨着一江春水付諸東流。我堅信:一支粉筆,三尺講台,一顆愛生如子,愛校如家的心,足以讓我的人生寫滿精彩!

師德徵文 篇三

未來世界的競爭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主體——教師,肩負着光榮而神聖的歷史使命。要培養造就二十一世紀高質量、高規格的人才,就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而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是教師的師德,教師的師德決定了教師的素質,教師的素質又決定了教育的質量。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説過:“學高為師,德高為範。”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而高尚師德的集中體現就是愛。人們對教師一向的評價都很高,有人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人説教師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有人説教師甘為人梯,默默耕耘;有人説教師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當我穿過它面前的這些光環,走進它的內核時,我漸漸地理解了它的內涵,教師是平凡的、普通的,猶如一顆小小的鋪路石,而我只願做那小小的鋪路石,讓我們的新一代在我鋪就的平坦而寬闊的道路上奔向遠方。初次登上講台,面對着這羣朝氣蓬勃的孩子,我總是板着臉,裝出一副嚴肅的樣子,想以“師道尊嚴”的傳統道德威攝他們。然而不久,他們很快地發現了我的“友善”,向我玩起了把戲。上課時有小聲説話的,有做小動作的。對此我當然是怒不可遏,將他們狠狠地訓一頓。此後,我發現,我的訓斥大有作用,上課他們正襟危坐,作業也一張不差。可是我同時也發現,學生見了我繞着走,上課回答問題總是低着頭,一言不發。我的心不禁顫動起來,是不是我做錯了?這時老教師給我送來“靈丹妙藥”:與學生溝通,用心去愛他們。

慢慢地我用老教師那裏得到的“靈丹妙藥”去和學生交朋友。我在每個學生身上尋找閃光點,儘量讓每個學生樹立起信心。將心比心,以心換心。不以你的真摯之情,誠摯之心是不會換取同學們純真的心的。很快的我們之間就建立起了一種牢固的既是師生,又是朋友的雙重關係。有這樣一個故事:“智慧”、“成功”和“愛”三位天使來到人間。

一位母親請他們到家中做客,天使們對那位母親説:“我們只能去一個,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選擇。”母親最後決定把“愛”請回家。奇怪的是,另外兩位也跟着進了屋。母親驚訝的問:“你們兩位怎麼也進來了?”答曰:“那裏有‘愛’,那裏便有‘智慧’和‘成功’。”有愛就有一切,在故事中如此,在生活中更是如此。有人説過:疼愛自己的孩子是一種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教師對學生就需要這樣一種神聖的愛,她不求回報,嚴慈相濟,這種愛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

因為,一旦學生體會到這種愛的情感,就會“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無小節,處處皆楷模,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回顧多年的從教歷程,我深深地感到,要做一個學生需要並喜歡的老師,必須時刻注意修養師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響學生。每天要求學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業餘時間我認真鑽研業務,大量翻閲教育雜誌,不斷給自己充電。在耕耘中拓寬視野,在執教中提煉師藝。我們的工作是平凡的、瑣碎的,也是艱辛的,這裏沒有令人羨慕的財富和權利,沒有顯赫一時的聲名和榮譽,也沒有悠閒自在的舒適和安逸。

可是我們有的是: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忠誠,是將青春和生命奉獻給這一事業的信念和決心。雖然工作不久,我卻親眼目睹了老師們的愛崗、敬業、奉獻等作為,親耳聆聽了不畏艱苦、孜孜不倦、潛心於育人的感人事蹟,親身感受了那為了學生真誠奉獻的博大情懷。忘不了已有華髮的老教師們兢兢業業的工作和對青年教師的幫助,忘不了夜晚在辦公室燈下、微機前埋頭苦幹的青年教師,忘不了他們桌子上的教育雜誌、厚厚的教案、描寫教學論文的稿紙,這些是對工作的投入,更是愛學生的體現。

“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這是雨果先生曾經説過的話。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就應當有甘當綠葉的精神,時時處處高標準地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工作,積極進取,以飽滿的熱情對待每一個學生,時刻關愛學生的健康成長,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為培育一代新人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師德徵文 篇四

有人説,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確實,作為一名參加工作一年的新任教師,我深有體會。學高,是樹人的基礎,而身正是樹人的根基。立德樹人,需要老師在實際工作中有紮實的學風,正派的作風。作為一名教師,是否能影響和感染學生,無非是體現在教學過程中,遵循教學規律,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注重學思結合,思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尊重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有效教學,也就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這就要求教師有“對象”意識。教學不是唱獨角戲,離開“學”,就無所謂“教”,因此,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師有“全人”的概念。學生髮展是全面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學科的發展。教師千萬不能過高地估計自己所教學科的價值,而且也不能僅把學科價值定位在本學科上,而應定位在對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上。如果我們做到了教學目標明確具體,就能檢測教師的工作效益。但是並不能簡單地説量化就是好的、科學的。應該科學地對待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的結合,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業成就與教師的工作表現。因此,有效教學既要反對拒絕量化,又要反對過於量化,但總的來説,教師能以身作則,對學生充滿關愛,進到自己最大能力去培養學生,使他們健康成長,我認為,這就是師德的最好體現。

師德體現在教師的言行舉止上,成效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實際上明確了“育人”的具體目標和內容,強調了教師“育人”的職責。我們教師要確切肩負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光榮職責。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薄名利,自尊自律,加強師德建設,弘揚優良教風,以高尚師德影響學生,以風範學識感染學生,作學生健康成長的引導者和指路人。

在具體的實踐工作中,我遇到過許多這樣的案例,樹人立德的過程,就體現在平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比如,一個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總愛抿嘴,説完話,回答完問題,照相??。後來我觀察,發現她的嘴脣很厚,她有點自卑,於是,我在課下和她交流時就説:你的嘴脣真漂亮,老師最喜歡的就是你的嘴脣。她聽了很高興,於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再出現這種情況了。我覺得培養孩子的自信品質在於生活的一點一滴,方方面面的仔細觀察。又如,一個孩子總愛扭頭,時時刻刻看後桌在幹什麼,彷彿只有這樣才能知道自己要幹什麼,於是,我經常提問她,在作文中鼓勵她寫自己的想法,讓她擔任小組長,去鍛鍊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的能力??。老師還應該是愛讀書的,具有一定學識,能夠影響學生,給予學生足夠的影響,能夠感染學生,愛讀書,讀好書。教師面對學生,要在求知上是永遠不滿足的。業務水平是立足於三尺講台之本。唯有自身不斷開拓進取,才能不斷滿足學生對於知識的渴求,才能不斷適應新時期新形勢下科技強國、教育強國的要求。教師應當是科研領域的研究者、思想者、創造者,應當通過不懈的努力,堅持走在學科研究的前沿,努力做具有嚴謹的科研態度、出色的科研和教學能力、開闊的國際視野的新型教師。

科研的求真無止境,教學的求新亦無止境。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對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有直接影響。如何將自身科研的發展進步與教書育人的實踐相結合,是擺在高校教師面前的重要命題。無論在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社會需要的將是具有創新精神和開拓能力的新型人才。

教師應當努力做創新型的教師,不斷加強與世界各方學者的對話,在廣泛吸取當今世界的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基礎上,開展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創新研究,從而全面提升中國的高等教育水平。教師更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把握一切充實自我、提高自我的機會。同時,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全面調動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科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和支持學生參與科研,培養他們的嚴謹紮實的作風、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開拓創新的思維和實踐能力。

立德樹人,要做一個學高的老師,要做一個身正的老師,要在一點一滴中立德樹人。

教師師德師風徵文 篇五

今年是我加入同文學院大家庭的第十個年頭,在這十年裏,有過辛酸有過淚水,但與此同時也收穫了更多的愛與成長。我們常説:“一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師每天都進行着大量的平凡瑣碎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備課、上課、批改作業……但是,我們應該立足現今,着眼未來,以苦為樂,甘於寂寞,勤勤懇懇。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教師道德素質,是教師隊伍建設的一項基本任務。在教育教學中,師德要求都基於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整個道德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它反映了客觀的教育活動對教師的行為所提出的要求。

對照教師法等法規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我認為教師應注意從下面四個方面加強師德師風學習和修養,才能更好地擔負起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中國特色社會注意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的重任。

一、熱愛教師職業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前提。教師職業也是社會的必要組成部分,我們不應該只把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更應該把教書育人作為終生奮鬥的事業。每一個人都是平凡的,在平凡的崗位上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就是偉大的。

二、在教學的過程中堅持正確的方向。要結合教學,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養成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人口觀和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宣傳知識來源於實踐的觀點。告訴學生任何知識、公式、定理、定律都是人類總結生產實踐獲得的。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只有掌握足夠的知識,才能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才不會被時代淘汰,才能有所作為。

三、關心學生、熱愛學生、平等對待學生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的學生觀。現代教育提倡教育工作者與學生是平等的師生關係,這已成為全社會都普遍認同的觀點,愛和責任是師德之魂。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難免有缺點和錯誤,作為教師不能一味批評指責他們,而要從關心愛護的角度指出他們存在的問題,和他們談心,談感受,讓他們從內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才會關心學生,瞭解學生,公正對待每一位學生,才能杜絕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發生。

四、刻苦鑽研業務。精通教學業務是教師之所以成為教師的關鍵。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總是不能準確地解答,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威信就會逐步喪失,學生對教師也沒有信心可言,對教師任教的學科也不可能有學習興趣,當然也不可能學好這門課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也將成為一句空話,教師要提高教學業務水平,就必須自覺堅持學習和參加業務培訓,並在教學實踐中鍛鍊和提高。

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在教育活動中起主導作用。教師要想有效的從事教育活動,就必須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也就是我們説的職業道德。

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板書筆跡等。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就是教師個人在道德品質方面所進行的一種“自我教育”、“自我鍛鍊”的活動,其目的就是要把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教師道德理論體系和教師在進行職業勞動中所必須遵循的、外在的道德要求,轉化為教師的個人意識和內心信念,使之成為教師選擇自己行為的標準或準則,並進而形成教師的職業道德品質。實踐證明,一個教師的教育觀念是否適時,教學態度是否端正,科學知識是否淵博,道德情操是否高尚,師生關係是否正常,教學方法是否科學等,都直接或間接地與教師的自身修養有關。

我覺得真正要做到貫徹師德規範,需要教師以博大的胸襟和長遠的目光教育學生,關注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讓學生的學習保持良好的效率。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做到熱愛教育、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同事,認真學習,努力實踐,不斷反思,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師德水平,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教師師德師風徵文 篇六

我是一個凡人,雖然修煉多年,但依舊難以成仙。曾經對自己的職業有過諸多幻想,商人、文案、會計……種種職業在我腦海中閃爍,沒想到最終我卻成為了一名老師,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裏遇見“老師”這個職業,卻是因為這個職業,我才擁有了最好的時光。

我一直惶惶不可終日,擔心自己無法勝任“老師”這個職業。在我的心裏“老師”這個稱呼神聖卻又平凡,它應該像一個藝術家、一個喜劇導演,在平凡的日子裏創造着與眾不同的奇蹟。

眾所周知,喜劇是戲劇的一種類型,大眾一般稱之為笑劇或笑片,採用誇張的手法、巧妙的結構、詼諧的台詞及對喜劇性格的刻畫,引起人們對醜的、滑稽的嘲笑,對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而老師是文化和技術的傳授者,是知識的化身,是智慧的靈泉,是道德的典範,是人格的楷模,是學子們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換而言之,老師是學生美好心靈的塑造者。

這樣看來,喜劇導演與老師之間有異曲同工之妙啊。喜劇以其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被世人所喜愛,而老師又用他們多種多樣的授課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與思考,這樣説來,老師難到不是一部喜劇的導演麼?

課堂就是拍攝現場,老師就是現場總指揮。

在視覺上,喜劇無需用太多的舞美佈景和道具,這不是為了省錢,而是突出了演員的表演。同樣,老師在課堂上無需顯擺或羅列自己豐滿的求學經歷,他只需用個人的教學能力來感染每一位學生。

在聽覺上,喜劇用了很多音樂渲染情緒。同樣,在課堂上老師也需要藉助音樂的手段或搞笑的段子,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

在講故事的方法上,喜劇不是以現實主義創作的照搬生活,而是多次運用靜止、放大、內心獨白等方式把故事講得清楚又讓人物心理活動得到呈現,從而加深了作品的內涵。他把人物的思想活動和精神起伏外化了,讓聰明的觀眾想象力得到發揮,讓反應遲鈍的觀眾也看懂了人物關係和思想變化。同樣,在課前老師需要做好前期的課堂準備工作,蒐集大量的材料,以便豐富備課素材。還要注意自己的措詞準確性,提前進行課堂內容設計。備課不單單是備教材,還需要備學生,根據學生的特點,調整自己的授課方式。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老師還要不斷的學習不同的教學軟件或教學設備。

在語言的處理上,喜劇讓演員博採眾長,兼收幷蓄,創造現場包袱炸響的效果。同樣,在課堂上老師不再是單單的照本宣科,而是要將書本的內容融入到課堂教學環節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參與進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其實,老師也好,喜劇也罷,他們都是搭建框架和模式的構建者。讓人們尋着相應的模式,引發共鳴,固化行為。

在課堂上,老師進行課程內容的導入、講解與回顧,這就像一個導演在編排一場劇集。只不過,此時老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每一位學生在按着老師的劇本走位。如果,劇本出錯了或者説劇本不夠精彩,那老師所導演的這場劇集也就失去了它的顏色。

喜劇內容錯了可以重拍,可是老師課堂上的“劇本”如果出錯了,將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喜劇可以翻拍,可是老師的道德行為將會影響學生的一世,它無法被複制或修改;一個喜劇會被另一個喜劇所替代,可是老師對學生的知識灌輸與能力培養,將會對其影響很久。

喜劇無處不在上演,生活亦是舞台。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老師是校園這個擁有世界上最大喜劇觀眾羣體的知音,老師應該瞭解他所面對的這些觀眾,更要懂得這些觀眾。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壞一個學生。

教書育人是師德師風的關鍵。在學校這個平台,在課堂這個大舞台,老師就是導演,每一位老師要用自己的德行,對自己的每一部“影片”負責!

我準備好了,那你呢……

師德徵文 篇七

當我們老師心中充滿愛時,學生才更易親其師,信其道。愛是一種境界,一種修養。

一個優秀教師的魅力體現在什麼地方?是淵博的知識,出色的才能?是的,一個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教師必然會博得學生的仰慕。但是,在如今的社會裏,學生不單純對教師的知識和才能提出較高的要求,同時對教師的人格也提出了新的期望和企盼,充滿睿智、善解人意、寬容大度的教師是受學生喜歡的,也是為人師者應不斷追求的個性品質。

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給社會創造了巨大的財富,極大豐富了人類的文化,同時也帶來了一些社會心理問題。生活節奏的加快、信息爆炸、競爭更加激烈,這些都會造成心理上的種種不適,人們的心理問題也隨之增多,例如,由於知識的迅速增長與更新,一些人會產生恐懼感,生活節奏的加快必然會使一些人產生緊張、焦慮、煩躁的情緒。此外,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更多地依靠網絡,人的直接接觸相應減少,必然導致人與人之間感情的冷漠,心理障礙甚至心理異常等社會心理問題。對學生來説,這些不適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交往,不僅會造成學習困難,還會造成一系列嚴重的社會問題。

教師要真正做到對學生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因為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人格和尊嚴,要與他們平等相待,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心理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渴望。中學生對尊重的要求尤為強烈,而尊重是建立在信任和理解的基礎上,所以教師要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和需要,與學生溝通感情,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

教師不能隨意訓斥和懲罰學生,只有通過正確評價、熱情幫助、感情交流、意見溝通、積極引導,才能使學生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教師師德師風徵文 篇八

高尚的職業道德和操守,良好的教師形象和行為是每個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先決條件,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教師不斷進取,贏得成功的力量所在。師德師風決定着一個學校的學風、校風和精神風貌,是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的重要保證。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一、思想要重視

教師從教,要有堅定的政治方向,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應旗幟鮮明地堅持基本原則,自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學習法律,按照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端正自己的認識,以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要把黨風廉政建設與師德師風建設相結合。作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政治上的敏鋭性和堅定性,不得有違黨紀國法的言行,不得散佈有損師德和學校聲譽的言論。

二、知識要豐富

思想教育必須以豐富的知識作為基礎。教師要善於用各種知識去説明深邃的哲理,給人以啟迪;用知識點燃人們心靈的火花,給人以鼓舞和力量。教學的過程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過程,也是敲開心靈窗户的過程。信息化時代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知識在更新,這要求教師必須有廣博的文化素養,不斷吸收先進的知識、技能武裝充實自己,更好的培育人才,繁榮學術。

三、品行要規範

教師的良心和義務促使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覺的把師德作為自己的行動特別是自身修養的指南,要學會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自我修養。教師作為為人師表的典範,一定要在品行作風上規範自己。遵守社會公德,舉止文明禮貌,作風正派,語言規範健康;衣着整潔得體,關心集體,尊重同事,不做有損害集體榮譽和不利於同志團結的事。

四、制度要遵守

師德建設以“應當怎樣”和“不應當怎樣”來規範教師的言行,指導教師正確處理各種矛盾,選擇正確的教育行為,保證教育活動的正常進行。要把教師職業道德表現作為重要內容重點考核,以此促進師德師風建設,推動學校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

教學不僅是師生知識傳遞的過程,也是師生之間情感相互影響和雙向交流的過程,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説的“教育是人和人心靈中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觸”。可以説,教師的愛心能使學生更健康的成長。作為教師,就是要體察學生心靈的變化,縮短師生間的距離,從而使教師傳授的知識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並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而教師要努力做到以德修身、以德施教、以德育人,力行師德規範;錘鍊高尚品格,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這樣才能構建我們和諧的校園。

師德徵文 篇九

學校每個學期期末的時候,都會對一學期來早到的老師們進行獎勵。我很幸運,能成為早勤獎中的一份子。高興並不是因為能得到那一份獎金(説真的,其實獎金又不是很多),而是我也能和其他教師一樣,把學校當作自己的第二個家,把學生看作自己的孩子,把教書育人作為一份追求的事業。每天都迫不及待地想趕到學校裏,看一看孩子們燦爛的笑臉,總覺得在這時才感到放心。可是,話又説回來,真正堅持每天這樣早到的,真的很難很難。有家庭,有愛人,有小孩,就總會有忙不完的瑣事,負不完的責任。每一天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故事發生,怎樣續寫精彩的篇章,包含其中的酸甜苦辣恐怕只有自己最清楚。

不知從哪一天起,“賴牀”已成了陌生的過客。即使兒子穿着睡衣,睡眼惺忪地跑出來,抱着我的大腿,可憐巴巴地懇求着:“媽媽,媽媽,再陪我睡會兒好不好,就5分鐘好了!”我心痛着卻堅決地説:“不,媽媽要遲到了。對不起!”在關門的一剎那,切斷了孩子期盼的目光,卻增添了內心的一份愧疚與不安。

作為母親,我不是一個好媽媽。每天只想着在朝陽中,站在教室門口迎接每一個孩子的到來。卻在孩子入園兩年來,我沒有一次親自接送過孩子上下學,沒有真正盡到家長應盡的義務。甚至於,為了不讓自己班上的孩子落下一節課,我一次都沒請過假去參加孩子幼兒園組織的家長會,聽課活動。

有一次,孩子奶奶跟我講,明天是家長開放日,與孩子一起參加“雞蛋畫畫”,希望我能請假參加。我很為難,因為第二天剛好學校組織活動。斟酌再三,請求奶奶代替參加。傍晚回家的時候,看見孩子的臉上有明顯的淚痕,奶奶也是一臉的不高興。一問才知道,別的孩子都是爸爸或媽媽參加的,在雞蛋上畫出了漂亮的圖案。而奶奶不會畫畫,當然,靠孩子自己畫出來的圖案不怎麼好看了。結果,在評比的時候,其他的孩子都得到了表揚與獎勵,只有兒子一人受到了冷落。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而我卻不知怎麼安慰他,此時的我是多麼地自責與內疚。

於是,有時很早站在教室門口,看着陸續送孩子們到學校的爸爸媽媽,突然間覺得好羨慕。羨慕這些幸福的孩子,能在父母的呵護下,開始新的一天;羨慕這些勇於付出的爸爸媽媽們,為了孩子的一切而犧牲自己的所有。這時會冒出一個奇怪的念頭:今天送兒子上學,讓我也做回“稱職”的媽媽。嗨,你説怪不怪,有着這樣想法的時候,老天總愛捉弄人,讓生活變得有些不現實。因為這幾天晚上的天氣有些涼,愛蹬被子的兒子有些發燒,為了給他找藥吃,我翻遍了整個藥箱,還好找到了一些。一看時間,媽呀,咋這麼快就過了7:15分?匆匆下樓,壞了,車棚的鑰匙忘了帶,趕緊找出手機讓先生把鑰匙丟下來。結果,鑰匙倒沒丟下來,兒子卻樂呵呵地提着趕下來。明擺着,要我這個做媽的送他去幼兒園啦。可是,還來得及嗎?沒辦法,只得又送往奶奶家。推着車,小心翼翼地騎向學校(兒子的話一直在耳邊迴響:媽媽,慢慢騎車!)猜想着,這回該遲到了吧?沒想到吧,一按指印,嘿,居然是7:25分,還好沒遲到。暗暗慶幸之餘,不知怎的,心裏酸酸的。不知是因為差點遲到而不安,還是因為兒子從不責怪於我而難受。總之,心裏總有一種説不出的滋味。

作為包班教師,每天的教學生活是千篇一律——除了奮鬥,還是奮鬥。有時候感覺自己很衰,什麼事都不會替自己爭取,替自己解脱。明知自己不能做的事,卻硬着頭皮扛下來。明知這樣的做法會招來非議,卻又不得不堅持下去。有一次,幾位老師在一起討論,聊着聊着,竟然發現,一天下來所批改的作業本多的時候不下10種,其中還不包括返批改的數量。看來,咱還真夠牛的,神仙能做的事,咱凡人也能完成。可是,又有誰知道,這10套作業的批改時間是怎麼擠出來的嗎?除了正常的上課時間外,短短的10分鐘課間,難得的空課,還有那被人不解的下班時間,統統成為了揮灑“紅毫”的時機。

追着夕陽,我愧對家人

好不容易熬到最後一本作業本批改好,校園早已一片寂靜。周邊的小區裏已華燈初上,不時飄來陣陣飯香。摸摸咕咕作響的肚子,才發現“它”也鬧着要加油了。扭扭酸溜溜的脖子,瞥見牆上掛鐘的指針早已悄悄劃過了“6”時。手機裏沒有一通電話,即便有也是家長的來電。此時的家人,是不會“噓寒問暖”的,他們知道我的忙碌,不會因此而打攪我的工作。

騎在回家的路上,或許夏天的傍晚可以説是“追着夕陽”;可在冬天的時候,應該叫“趕着月亮”了。有星球相隨,回家的腳步猛然間也變得輕盈。回到家,等待我的是家人那寬容的微笑與一桌子香噴噴的飯菜。嚼着米飯,感覺特甜,許是餓得發慌;許是想更多品嚐着蜜一般的幸福,胃口打開,一下子能吃上兩碗。

記憶中,我只為先生煮過一次飯。那是發生在什麼時候的,已不知所云,彷彿發生在上世紀的事。煮飯不是我的強項,但並不能以此作為我不煮飯的理由。聽着同事説為家人燒什麼菜,什麼菜好吃,家裏人怎麼誇獎等等。我總有一種衝動:回家去煮一桌子的好菜。可是,別説是煮飯,恐怕連買菜的時間都沒有。每一次回家,都會路過一個馬路市場。傍晚十分,等到我下班的時候,小販們也收起一天的疲倦與辛勞,趕着回家啦!

每次的晚歸,偶爾也會遭到家人的抗議——簡直比總理還忙!可是,我知道,他們並沒有責備我;相反,他們是多麼的愛我。當我忘記自己的病痛時,他們總是處處為我的身體着想,怕哪一天又累到在講台旁。

師德徵文 篇十

長期以來,在許多人的頭腦中,“師道尊嚴”的觀念根深蒂固。在國人“打是親、罵是愛”的詮釋下,更強調的是教師的權威支配地位。然而社會在發展,學生在變化,面對越來越具有“自我意識”的學生,一味“坐而論道”已經不能説服他們,自然“師道”沒有“尊嚴”可言

老子曰:“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意思是貴以賤為根本,高以下為基礎。教師應順應時代發展,以下為基,鑄就師德。

一、靜下心來,提高素質

俗語説“打鐵先要自身硬”,“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

1、堅持學習。

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豐富其他學科知識。隨着深化改革的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作為政治老師不能滿足於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老師也只有掌握豐富的知識,才能做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才能使教學生動風趣、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育調動學生求知的慾望。但是,面對知識爆炸時代,老師所掌握的知識往往難以跟上形勢的發展。老師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汲取新知識,豐富其他學科知識,合上時代的節拍。不斷進行教育反思,記取和總結自己的教育經驗,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少走彎路,讓學生樂意接受。

2、勇於反思。

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老師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需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思品學科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每上一節課後,都對自己本節課寫上那麼一兩句,反思本節課學生反映情況怎樣?反思本節課的設計;反思本節課的過程;反思本節課的得與失。

二、降下身份,平等交流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滿足人的愛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會感到自己有價值,有用處,有能力,從而煥發自尊、自強、自我實現的需要,也易於迸出創新的火花”。為此,調整觀念、“降下身份”,營造民主、寬鬆、和諧的氛圍,使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真正達到平等互助,學生才會感到身心輕鬆愉悦,他們的思維才會始終保持着活躍良好的狀態,當他們遇到疑難問題時,才會毫無顧慮地自由發問,互相研討,從而形成平等的合作與交流。

1、善於傾聽,適時引導

“降下身份”,不單是指在形體上蹲下身子,而是指教師要在思想上、認識上放下“架子”,不以權威者、領導者自居,不搞“一言堂”,要給予學生辯解申訴的機會和權利,以與學生平等的大哥哥、大姐姐甚至大朋友的身份與他們交流,為他們創造一個心理安全的氛圍。這樣,學生才能接受教師本人,並願意與其溝通,

特級班主任於永正有一句話:“我最喜歡發言錯了的學生。”他認為,錯誤才難引出正確,“失敗是成功之母”。“降下身份”和學生人交流,傾聽學生的心聲,用教師的尊重換回學生的自信,用教師的尊重換回學生的尊重,才是為人師者最應該牢記的。

2.賞識教育,激發鼓勵

“降下身份”平等交流,主要表現之一就是在課堂上與學生溝通時要注意語言上的尊重。教師不能因為自己是教師,就認為學生對自己應該言聽計從,俯首貼耳。教師也不是全能全才,在學生有強於自己的地方時,要勇於“俯首稱臣”,不能把學生的創造性發揮或過激言行看做對自己的不敬。

尊重學生是對學生的價值和潛能的一種積極肯定,有利於學生排除緊張、懼怕、擔憂的心理,消除其自我防衞的抵禦心理,從而能暢所欲言,積極面對自己的問題並尋求解決的途徑。

三、走下講台,貼近心靈

講台,是教室的重要陳設。在實施新課程的背景下,它卻愈來愈成為不少人的“炮轟”對象。有人認為,講台是教師“權威”的象徵,是師生地位不平等的象徵,是阻隔師生認識和情感交往的鴻溝;有人認為,教師站在講台上,給人一種威嚴、高高在上的感覺,使學生對教師敬而遠之,不利於師生互動,等等。總之,講台不應該是教師的舞台,教師要走下講台。走下講台幹什麼?

1、拉近距離,關注每一位學生

課堂上每天都上演這樣的場景:老師在講台上講得津津有味,可有的學生在爬着睡覺,有的學生在課桌下襬弄一些小玩具或書筆之類,有的學生在看課外書,有的學生在説悄悄話,也有的學生在走神發呆。可有的教師處理方式卻是略吵兩聲或全然不顧。我想這樣處理的原因不外乎兩個:一是講課時注意力全集中在了教材上,學生成了老師視野中的盲角;二是老師看見了怕因為處理問題完不成教學任務,懶得去生他們的氣,懶得去關注他們。試想:這樣處理,課堂教學的效果怎樣?如果老師走下講台,走到學生中間,讓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老師適時點撥為輔,及時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並及時提醒,教學效果又會怎樣?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説:“教師不應該站在學生面前上課,而應站在學生後面。”這句話也許聽起來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仔細一想頗有道理,現在我們的新課程理念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如果你站在講台上,以一對眾,與學生相隔,又怎能親近學生,與學生溝通呢?因而教師應走下講台,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消除視野中的盲角。

2、讓“心”下台,迴應心靈的呼喚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教學中我們的教師不僅應該走下講台走近學生,而且更應該敞開心扉與學生傾心交流,聆聽他們的心聲,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及時迴應孩子‘心靈的呼喚’。”

教師在備課時,就要將“心”從講台上放下來,從學生角度去審視知識的生成過程,思考所採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突出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要從“心理的高台”上走下來,心裏裝有學生,用心與學生交流,組織、引導和指導學生的學,而不是在形式上盲目跟風;要注意思考和審視自己走下講台的教學行為,做了什麼,又是怎樣做的,真地把“心”帶下來了嗎?

教學的過程不是簡單是傳授與接收的過程,而是心與心的交流、思想與思想的碰撞。因而教師要走下講台、走進學生,及時迴應學生心靈的呼喚。

國家發展教育為基,教育發展教師為基。教師身在育人一線,任重道遠,更要注意以“下”為基,靜下心來,提高個人素質;降下身份,和學生平等交流;走下講台,貼近學生的心靈。終能鑄就人仰師德,育出國家棟樑,為教育發展國家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