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舞蹈教育專業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4.53K

舞蹈教育專業論文(新版多篇)

舞蹈教育教學論文 篇一

《略論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舞蹈教學》

摘要:在高校音樂教育專業中,舞蹈課程是重要的基本學科之一,是通過身體的舞姿展現音樂世界的一門重要課程。隨着教育的不斷深化和發展,在素質教育方面的要求得到更多的重視,舞蹈教育也快速得到普及並逐漸走向社會各階層、如今,舞蹈教育已成為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重要內容,也是整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將從教育現狀和問題入手,探討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

關鍵詞:音樂教育 舞蹈教學 教學方法

隨着教育的不斷深化和改革,各高校在校園文化素質的培養上更加重視,並逐漸加強和完善藝術教育,舞蹈藝術便是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舞蹈藝術除了可以充分展示學生的形體美,對陶冶情操和提高自身修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舞蹈教學可以豐富自身想象力和創造力,為其具備現代藝術教師的精神風貌和素質提供基礎。舞蹈教學從曾經單一的歌曲學唱,到載歌載舞,再到當下的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我國的音樂教育正在逐步得到完善。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的舞蹈藝術,也在不斷完善自身課程教學。

一、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現狀

當下,我國各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正以培養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而不斷努力着,而目前高校音樂教育中的舞蹈教學領域仍存在以下問題:

(一)生源質量下滑

入校前幾乎未受過任何規範的舞蹈基礎訓練是很多生源質量下降的重要原因。雖然很多學生在入學前會開展一些集訓課程,但是短期訓練並不能真正獲得提高。舞蹈需要身體持續的強軟開度與柔韌性,從小開始開發身體,進行訓練才有效果。很多學生短時間的集訓效果,在假期之後可能已經恢復如初,加之年齡較大,身體的開發程度不大,導致學生的身體條件較差。僅僅只具備身高和五官等基本條件並不能培養高素質的舞蹈學者。

(二)課程課時比例小

縱觀當下的各大院校的課程設置,我們可以可容易看到舞蹈教學在音樂教育專業中所佔比例是相當小的。每週的課時數只有一兩次,也就大約兩堂課的課時讓教師如何發揮課堂的教育功效!如何使舞蹈教育與現代教育發展相適應,如何使學生真正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成為了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但是僅僅只靠一週的兩課時,並且沒有其他補充形式的加入,舞蹈的教育功效便無從談起。

(三)藝術實踐的比重不夠

我們一直都在提倡“知行合一”,在舞蹈教學上依然要如此。在傳統的音樂教育專業教學中,藝術實踐只是作為一個簡單的教學環節被安排在每個學期。更好的情況是在有大型演出排練節目時,藝術實踐會最大程度上進行。這一系列過程中並沒有將藝術實踐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能力來對待。這便讓學生除了客廳的學習沒有展示和磨練的機會和平台。好的技能能不到練習和施展也是枉然的。

二、高校音樂教育專業中舞蹈教學方法的探討

(一)明確培養目標

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與專業藝術院校的舞蹈教學存在很大區別,專業藝術院校的舞蹈教學將重點放在舞蹈的高技能性和表演性。然而作為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一門基礎學科,舞蹈教學要以舞蹈知識技能與藝術實踐的高度統一為目標,同時有很強的師範性。舞蹈是音樂領域的一個重要展示形式。舞蹈教學,尤其對於高校音樂教育型人才的培養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除了要掌握音樂相關的基本理論知識,具有聲樂、鍵盤等基本技能,還要有編排舞蹈、策劃文藝活動等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也需要熟練掌握表達和傳授這些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師範性的教學是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重要特質。所以,教師在教授課程時必須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從而真正實現複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二)有計劃的實施教學

合理安排教學是一門專業得到極大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了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學到更多的舞蹈知識,我們根據學生的具體特點和性質來合理、科學地設計和安排相應的教學。循序漸進、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

每一學期需要學什麼、如何學習都是教師需要考慮的方面。首先重在基本功訓練,可以在教學初期設置芭蕾舞、中國古典舞等基礎的、難度適中的舞姿進行練習。培養學生正確的站立形態,提高腰腿的軟開度,同時學會如何調節動作與呼吸的配合等。中期教師可以以特色為主,設置如苗、蒙、傣等民族民間舞,感受各民族的風格特點和地域風情。終期以技術為主,着重教授舞蹈編舞技法。要求學生掌握空間的運用,點、線、面的關係等編舞的基本知識,然後利用所學舞蹈素材、知識和對舞蹈的理解,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舞蹈組合或創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對其綜合能力的培養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加強藝術實踐

説到音樂教育專業的藝術實踐,我們發現,很少有同學能有實踐機會,最多就是在學院的某些演出活動中得到鍛鍊的機會,但這也只是針對少數學生。藝術實踐並沒有在全體學生中得到培養。因此,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不僅僅要求學生掌握課堂中的基本技術技能知識,更應該加強學生的藝術實踐,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來展示自己的能力並提高自身綜合實力。學生表演的機會多了,上台的次數增加了,不僅可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舞台表現力,積累舞台經驗,同時也是讓學生認識到自己不足之處的重要形式。

組織藝術實踐的形式多種多樣,學生可以以班級的形式開展各種循環演出,到各種機關、學校、企業進行慰問演出。同時也可以組織各種舞蹈團體,在校內校外進行舞蹈表演,進行相互交流學習。通過各舞團的學習、交流和相互創作,可以不斷創造更多的表演機會。這也就為學生的藝術實踐活動創造條件。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可以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提高表演自信心。總之,加強藝術實踐可以很好的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併為舞蹈教學效率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四)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必須看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加之,舞蹈的主體是表演者自身,需要學生積極去體會其中的各種意義。為此,教師需要不斷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的外力和自身的內部動力相結合,注意加強自主活動的指導,才能高效的開展舞蹈教學。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多給學生留足自己思考和反思的空間。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舞蹈為自身帶來的各種樂趣。在課堂之外可以適當與學生展開交流,相互學習和交流可以瞭解學生的各種新鮮的想法,並給與支持與鼓勵。

當下的各高校的音樂教育專業中的舞蹈藝術面臨着機遇與挑戰。隨着素質教育的不斷髮展,舞蹈教育已成為全民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斷受到社會的重視。而另一方面,高校的音樂教育專業中的舞蹈教學也面臨着諸多的不足和問題。這便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和研究,認真把握教學規律,不斷總結經驗,在舞蹈課程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與發展,為新時期培養更多的綜合型、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白玉雲。探究大學舞蹈教學[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03).

[2]房楊洋。以情感培養興趣――舞蹈教學實踐的研究[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3).

[3]肖梅梅。舞蹈教學之我見[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S1).

舞蹈教育教學論文 篇二

《高校舞蹈教育教學初探》

摘 要:舞蹈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德、智、體、美、勞的主要手段之一。隨着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舞蹈教育快速普及,從輔助性專業課程逐漸成為全民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就舞蹈教育改革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及解決辦法進行簡要分析,以望對高校舞蹈教學的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校舞蹈教育教學探索

舞蹈課作為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深受學生的喜愛,通過舞蹈訓練有助於學生的身體健康發育,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樂感和節奏感,耐力和靈敏度,增強體質和綜合素質,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們的團結協作和創新精神。但是在目前的舞蹈教學中存在着諸多問題,為此,進一步優化課程結構,加強理論課程建設,如何調整舞蹈教育模式來適應當前的社會需要和學科發展,成為高校舞蹈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1我國高校舞蹈教育起步晚,未建立完整的藝術教育機制。發達國家早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就開始了舞蹈教育,而我國高校舞蹈教育與之相比卻晚了大約20年的時間,這就造成了我國高校舞蹈教育在發展時間上的落後。另外,發達國家的高校舞蹈教育,其藝術教育機制都比較健全。我國的高校舞蹈藝術教育近些年雖然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在教學的過程中追求學生舞蹈藝術技能的完善和精湛,但在近些年的教育實踐中也暴露出許多問題,如:高校舞蹈專業在教學上只是中專課程的重複,沒有體現出舞蹈教育的層次性和連續性;進入高校的學生需要更多的對自身素養的開拓和培養等。

1.2很多高校通過擴大招生來解決學校自身的設施投資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校生源質量的下降,高校舞蹈專業的生源也不例外。一些高校在對舞蹈專業招生考試的過程中,不僅僅是降低了對其文化等課程的考試要求,更是抹去了與舞蹈專業相關的一些考試項目,甚至在少部分的音樂教育專業的招生簡章中都沒有舞蹈測試這一項。舞蹈是一種形體藝術,它要求學生要具備一定的身體素質,由於很多高校的舞蹈專業的主要生源為普通高中畢業生(其中只有少部分學生受過專業的舞蹈基礎訓練),學生的身體條件較差(身體的軟開度與柔韌度未曾開發等),給高校舞蹈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了許多困難。

1.3高校舞蹈專業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舞蹈課程所佔比例較少,而在舞蹈課程中所要教授的內容不僅包括舞蹈的理論知識,而且要經過老師的示範講解過程和學生大量的練習和重複的訓練。由於教學條件、師資力量、場地等因素的限制,高校舞蹈教育沒有其他形式的延伸和補充,導致許多高校的舞蹈課程不能很好地發揮其教育功效,難以使學生感受到舞蹈的獨特魅力,更無法做好與現代教育發展的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1.4藝術實踐能力的培養未能得到全面的實施。在高校教育的過程中,理論教育的部分很重要,但是理論必須聯繫實踐,只有把高校舞蹈專業教育的理論部分和實踐部分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實現高校舞蹈專業教學目標。但是傳統的舞蹈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導致很多高校只是把舞蹈實踐作為一個教學環節分散在各個學期中,從而導致學生的專業技能得不到磨鍊和展示,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在公開舞台表演中,怯場成為了學生中的普遍現象,而不能把舞蹈很好地表演給廣大觀眾,成為學校和學生最根本的問題。

二、對高校舞蹈教育提出的幾點建議:

2.1努力建立健全舞蹈教育機制,健全的機制是改革的前提,只有建立健全高校舞蹈專業教育機制,才能有效地改革當前不利於舞蹈教育發展的制度。舞蹈藝術的特性要求我們在進行舞蹈專業教學的過程中,既要培養學生的舞蹈主業素質,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多方面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尤其是創造力及其思維方式的培養。這就要求我們在舞蹈創作練習的過程中,必須突破傳統的説教式教學方式,要讓學生主動學習,充分發揮其的主觀能動性。

2.2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夯實基礎,提高學生的舞蹈技巧。在高校舞蹈的教學過程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對不同的學習階段、不同的身體素質,教師要隨機改變教學方式和策略,重點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以及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2.3在高校舞蹈專業教學的過程中,情景式教學方式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營造相應的舞蹈專業氣氛,這樣不僅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綜合舞蹈素質。另外,作為高校舞蹈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公開演出的機會,提高學生舞蹈實踐能力,注重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自身的欣賞能力。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高校舞蹈專業教育雖然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相關教育部門必須制定相應的舞蹈內容標準和藝術評價標準,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出全面發展的舞蹈人。同時,我國舞蹈要想獲得長足發展,必須走專業型與普及型舞蹈教育相結合的道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完善高校音樂專業的教學方法,使得舞蹈教育得到社會的認可。

參考文獻:

[1]、呂藝生著。舞蹈教育學[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年版。

[2]、劉桂芳。高等師範院校舞蹈教育研究[J].山東省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4年7月第4期

[3]、黃明珠著。中國舞蹈藝術鑑賞指南[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年1月版。

[4]、譚桂琴。走出音樂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困境[J].藝術教育,2005 (4) .

[5]、黃明珠。舞蹈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音樂教育,2003(8).

[6]、杜薇薇。舞蹈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探究[J].硅谷,2009(13).

[7]、張姝。探析高師舞蹈教學策略[J].戲劇之家, 2010(3).

舞蹈教育專業論文 篇三

一、新課改及國小藝術教育對國小教師素質的新訴求

1、新課改要求國小教師具有積極健康的職業人格

傳統的國小教育在應試教育的陰霾下,一直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和考試的成績,學生的成績不僅是考察學生優劣的標準,而且也成為評價教師教學質量好壞的參照。為了使天性調皮的國小生乖乖學習,提高成績,打罵懲戒式的嚴加管教一度成為應試教育下的一種“時尚”,“嚴師”也因此成為國小教師的標杆。但隨着科學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素質教育的持續推進,以及應試教育下基礎教育出現的種種問題,比如厭學嚴重、師生關係緊張、學習負擔過重、精神壓抑、心理問題頻發等,使社會和基礎教育本身開始關注並越來越強調學生個性健康發展、創新精神培養等學習成績之外的教育指向。基礎教育導向的轉變對國小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國小教師要具有紮實的學科知識、寬廣的知識面、大膽創新的精神,同時還要具備幽默、誠實正直、開朗大方、情感穩定、善良寬容、待人熱情等積極的人格特質和職業性格。因為國小教育段的兒童正處於人生基礎發展關鍵期,教師的這些特質對於國小生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形成具有直接的積極影響。

2、國小藝術教育急需能勝任舞蹈藝術課程的專兼職藝術教師

據相關調查研究表明,我國國小教師中,從正規師範院校畢業的,受過專業化、系統化藝術教育和培訓的藝術課教師少之又少,大部分國小教師隊伍中的藝術教師對舞蹈、音樂、美術等藝術專業知識知之甚少。“兼職”藝術教師的語文、數學等“主課”教師在教學水平、業務能力等方面與藝術教學的實際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由於缺乏藝術教師,很多國小進入課程表的藝術課程形同虛設,敷衍了事、雀佔鳩巢的現象屢見不鮮。藝術教師的缺乏成為制約基礎藝術教育的瓶頸,使得國小舞蹈藝術教師或具有一定舞蹈藝術基礎的學科教師的培養迫在眉睫。

二、培養具有積極健康人格的國小教師

本文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討了舞蹈學習對學生人格體系的核心——自我概念發展的積極促進作用。研究對象為高等師範院校大學生,分三類:第一類為舞蹈專業組,此組大學生均為舞蹈系學生,開有專業舞蹈課,且每天都有1小時以上舞蹈練功時間;第二類為舞蹈興趣組。此組學生為非舞蹈專業的舞蹈興趣班或舞蹈隊的大學生,每週有2次左右的舞蹈培訓課,每次90分鐘,偶爾有舞蹈表演和舞蹈比賽;第三類為普通學生組,即非舞蹈專業的其他專業大學生。採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Self-ConceptScale,TSCS)作為本研究的測量工具。測驗結果顯示:

1、舞蹈學習對大學生生理自我的發展具有積極影響

差異的顯著性檢驗表明,舞蹈專業的學生與普通組大學生在生理自我維度上的差異達到了極顯著的水平。這是因為舞蹈學習過程中涉及了軟度訓練、形體訓練、技術技巧訓練和舞姿訓練,學生通過這些練習不僅鍛鍊了身體,提高了身體素質,還塑造了優美的形體,培養了優雅的氣質,加之他人的積極評價,自然會使得形體和氣質得到良好修飾和改善的大學生對生理自我的認知趨於積極。

2、舞蹈學習對大學生道德倫理自我發展具有積極影響

差異的顯著性檢驗表明,舞蹈專業的學生與普通組大學生在道德倫理自我維度上的差異達到了顯著性水平。舞蹈專業組大學生在道德倫理自我維度的得分明顯高於普通組的大學生。舞蹈作為藝術的一種重要形式,其美育價值早已為人所認同,即舞蹈通過優美的舞姿、美妙的形體、動聽的音樂、炫麗的服飾,營造一個“美的世界”,在獲得美的享受中增強對美的感受力和對心靈的滌盪,從而得到精神的淨化、情操的陶冶、心靈的愉悦和情感的昇華,這些對於大學生道德的發展無疑具有隱形的教化作用。正如同我國西周的樂舞,人們通過樂舞能得到內在心靈的愉快和滿足,達到教化世人的目的。

3、舞蹈學習對大學生自我認同、自我滿意二級維度和整體自我概念具有積極影響

差異的顯著性檢驗表明,舞蹈專業組和舞蹈興趣組在自我認同、自我滿意二級維度上得分極顯著地高於普通組大學生,舞蹈專業組在全量表上的得分要顯著地高於舞蹈興趣組。這一結果表明舞蹈學習對大學生積極自我概念的形成具有積極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在於舞蹈學習對自我形體、氣質的塑造,以及專有的舞蹈特長,能促使個體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這種來自舞蹈學習所獲得的自信會泛化和影響到大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對整體自我的認同與悦納,對自我產生更積極的認識評價,進行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

4、舞蹈學習時間長短對大學生自我概念具有積極的貢獻

分層迴歸發現,舞蹈學習的時間對大學生自我概念具有一定的解釋力,可以依此進行推論,大學生學習舞蹈的時間越長,對其積極自我概念的發展越有促進作用。因為一般而言,舞蹈學習者的形體和氣質會隨着舞蹈學習時間的延長而改善和提高,時間越長,良好形體的塑造越明顯,精神氣質也越佳,由此帶來的對自我的積極體驗也越明顯,這都會有利於大學生積極自我概念的形成。從實證研究結論不難看出,在高師國小教育專業開設舞蹈課程不僅對培養合格專兼職國小舞蹈藝術教師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培養具有積極健康人格的國小學科教師具有重要意義。

三、培養能夠勝任國小舞蹈教學的國小藝術教師

1、培養具有良好藝術素養的國小舞蹈教師

藝術素養是人的生理特點和心理髮展在社會實踐中逐漸發展成熟的,通過對人的情感與心理的訓練和培養而建立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包括藝術感知力、藝術想象力、藝術創造力和藝術表現力等。高師舞蹈課程的目的不是培養具有高超舞技的舞者,而是要通過課程教學,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審美觀念和健康向上的藝術情趣,進而提高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鑑別能力和表現能力,最終使學習者能按照“美”的規律來塑造藝術形象、表達思想情感。國小教育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了良好藝術素養,在將來的國小舞蹈藝術教育中,則更能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看待身邊的一切,包括學生。他們會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美”,他們會將自己發現的美好的東西傳授給學生,與學生共同分享。學生在教育者營造的“美”的教育環境中,接受“美”的薰陶,積極健康地成長。

2、培養具有良好舞蹈表演能力的國小舞蹈教師

舞蹈表演能力是指通過身體動作的節奏化、韻律化、情緒化、戲劇化等表演手段來表達思想,表現現實生活內容和情感的能力。國小教師的舞蹈表演能力決定了其展示給國小生舞蹈作品美感的程度,是對其最直接的美感刺激。加之孩子天性的模仿和對美的追求,教師通過舞蹈表演展示的形體美和舞蹈美也是吸引國小生注意力,激發其學習熱情的重要手段。高師國小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立足於培養學生的舞蹈表演能力,使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回答“要表演什麼”“如何表演”“如何使表演生動形象”三個基本問題,滿足將來國小舞蹈藝術教育的實際需求。

3、培養具有較好舞蹈創編能力國小舞蹈教師

國小生思維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繫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鑑於兒童思維發展的特點,國小舞蹈藝術教育定位更多的是以具體的舞蹈形象為載體的舞蹈審美教育,而不是以舞蹈理論知識為載體的知識學習。加之兒童舞蹈主題的生活化、趣味性、自娛性的特點,使得就地取材、隨機取材進行兒童舞蹈創編表演成為了國小舞蹈課程教學的重點。於是作為一個國小舞蹈教師,只有掌握相當程度的舞蹈,尤其是兒童舞蹈創編知識和技能,才能勝任國小舞蹈的教學工作。高師國小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教學正是將舞蹈創編能力的培養作為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為培養未來合格的專兼職國小舞蹈教師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4、培養具有舞蹈教學能力的國小舞蹈教師

高師國小教育專業師範性特點決定了該專業課程的師範性。具體到舞蹈課程,其教學目標不僅是培養會跳舞的學生,而且要培養會進行舞蹈教學的能力,具體來講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

(1)口頭表達能力

口頭表達能力是最基本的教學能力。對於未來從事國小舞蹈教學的國小教育專業學生,其未來要面對的是思維水平和理解能力遠不夠成熟的國小生,因此,對口頭表達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高師國小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教學通過強調學生表達的準確性、生動性和親切性來培養其良好的表達能力。無論是講解動作,還是傳遞知識,首先要求表達準確,切不可似是而非,造成歧義誤解;其次是生動,生動的表達能喚起國小生的興趣,減少舞蹈訓練中的枯燥無趣;最後是親切,教師的語言如果過於生硬,神情過於嚴肅,學生非常容易發生情緒的牴觸和心理的逆反。因此親切的語言,尤其是符合國小生語言習慣的親切表達,在生硬的舞蹈技能訓練中對於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尤為重要。

(2)評價反饋能力

評價反饋能力是指教師對國小生舞蹈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狀況進行形成性評價,並將評價內容準確及時地反饋給學生的能力。高師國小教育專業舞蹈教學,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指導他們對動作技能做出正確的評估和判斷,使學生建立形成性評價的意識,掌握形成性評價的方法。同時,強調與學生建立良好的評價反饋渠道,以及評價反饋藝術在國小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性。

舞蹈教育專業論文 篇四

隨着時代不斷地向前發展,當前教育理念已逐漸發生轉變,素質教育被滲透到教育教學中,使得我國教育教學邁入新局面。舞蹈教學是學前教育專業中比較重要的部分,其對幼兒學習舞蹈的深度和廣度有着重要的影響,如何提高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質量成為當前高校需要考慮的重點。本文基於地域文化的角度,闡述當前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將地域文化融入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對策,希望能提高舞蹈教學的整體水平。

0引言

隨着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學前教育越來越重視。然而,我國目前的學前教育專業師資力量較為薄弱,教學效果並不突出。學前教育專業是培養幼兒教師的搖籃,提升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水平有利於培養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本文對地域文化和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的融合進行討論,以此促進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質量提升。

1現階段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高校教學過程中重技能輕思想

時代雖在不斷髮展,但任何時候幼兒教學都是極為重要的,所以涉及到幼兒教學的學前教育專業更應該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優秀的幼兒教師。舞蹈教學中也要注重培養素質能力水平較高的創新型人才。幼兒舞蹈教學不僅是教給小孩子舞蹈技能,更需要通過舞蹈來引導孩子認識文化的內涵,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應該培養出技能與思想同樣過關的高校生。當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課堂設置過於重視學生動作技能的學習,而對舞蹈文化的理解卻缺乏重視,有的學校只是讓學生練習舞蹈,而不會向學生介紹舞蹈作品的內涵和思想,這樣使得學生慢慢淡化了瞭解舞蹈作品的想法,失去了對舞蹈文化精髓鑽研的興趣

1.2教學內容過於傳統和單一

隨着教育改革的深人和發展,高校教育體制不斷完善,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已經開始轉變思想。但舞蹈教學內容目前仍然維持傳統教學內容,課程設置也比較單一,不能突出特色,很多學生在學習中只能機械性地進行舞蹈技能訓練,而缺少文化思想的涵養。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應該區別於其他舞蹈專業的內容,也不能和社會上的文藝團體相混,舞蹈教學培養出的學生將來會成為幼兒教師,幼兒教師不僅要有專業技能,還要具備高水平的思想素質,所以在高校教學之中需要不斷創新教學內容,全方面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傳統的舞蹈教學內容比較固定,逐漸與時代發展的步伐有所差距,也不能滿足當前新一代個性鮮明的學生的需求,這是目前舞蹈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2舞蹈教學缺乏創新性

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與專業舞蹈學院不同,這裏的學生既是學生的角色,也是未來幼兒儲備教師的角色,他們不僅需要學習專業技能,提高舞蹈水平,還應該學習其他教學內容。因此,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課程包括舞蹈技能、舞蹈理論、舞蹈編導等多個部分,每一門課程都需要學生刻苦練習。但在學習中,舞蹈教學常常忽視舞蹈教學的特殊性,學前教育的舞蹈教學需要培養學生個人舞蹈能力和理解能力,這是為了以後學生投人到幼兒教育事業中必須考慮的。然而,當前各個高校的舞蹈教學幾乎都採取了同樣的授課方式,缺乏對特色地域文化的考慮,使得學生對舞蹈內容的理解都形成了統一的固定模式。舞蹈教學缺乏創新性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不能主動對舞蹈學習內容進行思考和揣摩。

1.3舞蹈教學中文化滲透程度低

我國舞蹈種類繁多,很多舞蹈類型都與特色地域文化有着直接的聯繫,如民族舞,就是彙集我國少數民族智慧的傳統藝術。但是在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中,高校很少從文化薰陶角度設置課程,這樣既不利於培養具備地域特色的學生,也

難以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學前舞蹈教學如果不能與地域文化相融合,很難使學生掌握地域舞蹈文化的內涵,這樣,將來學生去到不同地域的幼兒教師崗位上,也無法發揮出自身的教學能力。

2加強地域文化與學前教育舞蹈教學融合的對策

2.1引入地域文化,豐富教學思想

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應該充分認識到將地域文化融人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國的舞蹈類型都極具民族特色,除漢族傳統類型的舞蹈外,很多舞蹈都涵蓋了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特色。將地域文化中豐富多彩的內容引人課堂,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讓學生們感受到將地域文化與舞蹈進行融合後的魅力。學生們通過二者的融合既能瞭解傳統文化,又能提升舞蹈技能水平。高校可以邀請地方文化名人到校開展教學講座,為學生介紹不同地域的文化內容。地方文化藝人是地域文化的傳承者,他們對地域特色文化內容與風俗都有着獨特的理解,可以為學生介紹每一個區域的舞蹈特點,甚至可以親自為學生表演一段獨具特色的舞蹈作品。

2.2結合地域文化內容,開展多樣課堂教學

要想提高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的質量和水平,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極為必要的,所以高校應該不斷地探尋將地域文化融人舞蹈教學模式中的方法。課堂教學能夠直接傳授給學生相關的學習內容,課外教學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因此可以適當地開展課外教學模式,帶領學生到生活中具備地域文化氣息的地方,感受文化的薰陶,瞭解地域文化的內涵,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現場感受當地的文化特色。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到布達拉宮,親自感受藏族神聖之地的魅力,從中體悟藏族舞蹈的特色,提高學生對藏族舞蹈的認知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藉助現代化多媒體教學設www.備為學生準備具有特色地域文化內涵的課件,將一些民族活動製成視頻或,讓學生觀察不同地域中舉辦的盛大活動,感受舞蹈在其中發揮的作用。這樣,不僅弘揚了民族文化,還會促進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

2.3結合地域文化內容,創新高校舞蹈教學內容

當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課堂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很多學校都是採用同樣的基礎教材,編導課程、民族舞課程、幼兒舞蹈課程等的教學內容也大致一樣。這種統一的舞蹈教學,使得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缺少特色,對未來培養幼兒造成不利影響。就像不同地區飲食、穿衣風俗不同一樣,在有差異化的區域,舞蹈內容也有很大差別。因此,高校需要結合地域特色,創新舞蹈教學內容,積極引人地域特色文化,培養學生們獨特的感悟力,促使學生在地域文化薰陶中獲得靈感,將來將這些感受傳達給幼兒,使地域文化獲得傳承和發展。

2.4提升學生對地域文化的認識,促進文化傳承與發展

地域文化影響範圍侷限於本地區,但是又會對整體的傳統文化有所影響,身為中華民族一員,高校學生應該繼承這些民族文化,將其發揚光大。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可以抓住先機,向學生宣傳本地區的地域文化,介紹其他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讓學生通過對地域文化的鑽研和探究,提升舞蹈創作能力,促進地域文化的傳承。

3結語

地域文化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緊密聯繫的,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與地域文化的融合,能夠培養出具備文化涵養的儲備教師。將來這些儲備教師通過地域文化魅力和舞蹈魅力向幼兒進行耕耘和薰陶,能夠促進文化的傳承,提升學前教育的教學質量。

舞蹈教學論文 篇五

高校公共體育舞蹈教學現狀調查研究分析

摘要:教育部門將體育舞蹈課程增設為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的內容,使體育舞蹈項目在短時間內在普通高校普及,成為大學生熱愛的體育活動的新形式。

體育舞蹈課程在高校的設立首先增加了體育課的類型,其次使教學機制更加靈活,在教學範疇方面得到了拓展,使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尤其在對大學生的氣質方面、姿態方面以及形體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普通高校;體育舞蹈;教學策略

當前,體育舞蹈課程在普通高校開展得如火如荼,但是隨之而來的教學問題也趨於明顯。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研究相應的教學策略,筆者進行了如下研究。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文以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體育舞蹈教學現狀為研究對象,以2015級選修體育舞蹈課程的學生為調查對象,進行研究分析。

2、研究方法(1)文獻資料法。

根據確定的研究主題,筆者通過知網等相關網站查閲數10篇有關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舞蹈教學現狀的資料,瞭解該領域現有的部分最新進展以及所獲得的研究成果,進一步獲得與本研究所需的相關信息。

(2)專家訪談法。

本文以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體育舞蹈教研室的5位體育舞蹈教師作為訪談對象,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講師3人。

(3)問卷調查法。

本文以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舞蹈教學現狀為研究對象,根據研究目的及意義設置問卷。

發放問卷合計300份,回收295份,回收率為98.3%。

其中有效問卷295份,有效率為100%。

(4)數理統計法。

筆者通過使用Excel軟件對獲取的相關數據進行有效分析,對研究提供數據支撐作用,作為本研究的相關依據。

二、結果與分析

1、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舞蹈教學現狀分析

(1)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體育舞蹈開設的現狀。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是2004年由體育部舞操教研室開設並主要負責的公共體育舞蹈課程。

現在的體育舞蹈專項課程主要由學院體育系體育舞蹈教研室負責。

開設課程時間集中在學生的第二學期、第三學期、第四學期,每學期課程都是以俱樂部選修的課程形式進行分班上課,每班人數集中在56~62人。

(2)體育舞蹈教師的基本情況。

通過調查發現,從事體育舞蹈教學工作的大部分為年輕教師以及部分副教授,教師隊伍以中青年教師為主。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體育舞蹈教研室現有教師10人,2男,8女,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講師3人,一級助教3人,研究生90人,本科生1人。

體育舞蹈相關專業教師4人,其他相近專業6人。

由此表明,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的體育舞蹈教師隊伍不是很健全。

經過專家訪談發現,因學生專業程度不同,所需高技術層次的教師不能滿足學生上課的需要,故申請兼職教師3人,副教授1人,助教2人。

(3)學生學習體育舞蹈課程的基本情況。

通過實地調研,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公共體育舞蹈開設課程時間集中在學生的第二學期、第三學期、第四學期,每學期課程都是以俱樂部選修的課程形式進行分班上課,每班人數集中在56~62人。

以俱樂部的形式上課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但同時存在很多問題。

2、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舞蹈教學存在的問題

通過與多位體育舞蹈專家的討論,筆者發現影響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舞蹈課程開展的因素有很多,尤其在教學方面:一是體育舞蹈相關專業教師自身隊伍建設不健全;

二是體育舞蹈教學中所需要的教材、教學大綱不具有科學依據;三是課程所設置的考核以及評價標準不繫統。

(1)體育舞蹈教師隊伍不健全。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公共體育舞蹈課程在高校如火如荼地開展,學生在學習方面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趨勢。

一方面,體育舞蹈教師要滿足學生對公共體育舞蹈教學內容的基本要求。

另一方面,體育舞蹈教師要對學生專業學習的需求予以滿足。

同時,學生要儘可能多地參與、組織、策劃關於體育舞蹈的各種形式的比賽、演出等其他活動,這就對體育舞蹈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專業技術水平和綜合能力的要求。

從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體育舞蹈教師隊伍的建設看,其專業教師力量不足。

(2)體育舞蹈教學所需教材基本依靠自編。

普通高校所制定的教學大綱以及所使用教材是教師實施教學的首要條件,其功能不單單是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同時還涉及有關學科的建設和育人功能等方面。

教學大綱以及教材僅滿足了教學方面的需要,並不能在全方面起到應有的作用。

高校教師編寫的教學大綱、教材及教學內容,因為受到教師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和認識能力不同的限制,很難避免在教學過程中不出現問題。

由於沒有專家的客觀評價,體育舞蹈教學很難起到應有的效果。

(3)體育舞蹈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失衡。

教學過程中的考核評價主要是對每位教師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效率的一種反饋方式。

教學過程會考核評價體系如果不準確、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就難以對教師的基本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做出公平合理的反饋。

普通高校教師在職稱、學歷、科研方面傾斜很多,教師的綜合業務水平沒有表現出來,造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失衡。

筆者通過對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體育舞蹈教研室的訪談發現,大部分從事專業教學的教師側重於科研、學歷、職稱方面,在技術方面投入較少。

3、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舞蹈發展策略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科學、嚴謹、合理的師資隊伍是保障普通高校教學有效實施的基本條件,同時對學科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實地調查目前的普通高校體育舞蹈師資隊伍的基本情況,筆者發現,學校要聘請一批具有高技術水平的體育舞蹈專業人才,對其進行體育舞蹈專業技術方面的培訓,

提高現有教師隊伍的專業技能,尤其在對體育舞蹈專業男教師的培養和引進方面要特別注重,以此解決當前普通高校體育舞蹈教師隊伍專業技術水平較低以及教師性別結構不合理的現狀。

(2)着重發展體育舞蹈精品課程。

體育舞蹈作為一個專業方向,在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是一個特色專業。

但是作為體育必修課的選項課,學校需要適當調整學生學習體育舞蹈課程的時間,不斷增加體育舞蹈課程的教學內容,其中拉丁舞、摩登舞、交誼舞應該靈活開展,從而提升體育舞蹈項目在高校體育活動中的影響力。

(3)加強高校間的交流與合作,科學完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

普通高校之間的合作及交流對資源的整合以及對各個相關學科的發展有積極作用。

目前,體育舞蹈正在我國快速普及。

每所高等院校有不同的發展模式、發展規模,加強高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至關重要。

高校在辦學理念上不同、信仰不同,加強高校間的學習與交流,能促使高校的發展,使高等教育的教學大綱和教材制定等更加科學合理,能對教學方面的管理和監督起到積極作用。

高校應該加強與各個地市的體育舞蹈協會、業餘培訓學校等機構的溝通,通過體育舞蹈的競技比賽、節目表演、彙報演出等方式加強高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以此提高高校的體育舞蹈教學水平。

(4)建立教師、學生的科學評價體系。

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評價總體上來説可以分為兩種性質:總結性評價,形成性的評價。

在評價教師的綜合能力時,高校要兼顧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科研、職稱、學歷。

目前,各高校雖然擁有部分相關文件,但是由於其本身缺少相應管理方面的基礎,評價結果可能會呈現出不理想的現象。

所以,高校要在評價過程中靈活運用有關教學評價方面政策,積極穩妥地優化發展體育舞蹈課程建設。

高校學生的評價體系內容比較單一,主要體現在整個評價體系對結果比較注重、對過程要求較低。

針對以上現象,高校要不斷增加評價體系的內容,將專業技術水平、課堂考勤、學習過程中的態度、參與課外活動的積極性、在相關方面的理論考核、課外作業的完成、學生內部的評價等,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良好的綜合。

舞蹈教育專業論文 篇六

(一)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定位不充分

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的定位應該落腳於學前教育。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終極目標在於,培養出學前教育領域的專業幼兒教師。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應該能夠將學前教育中五大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相互整合,設計出能夠針對幼兒全方位發展的教學活動。當前,大部分學前教育專業對舞蹈課程的定位還僅僅停留於對幼兒教師的基本形體訓練這樣一個初級目標上,對其他學前課程的投入精力有大於舞蹈課程之勢,舞蹈僅作為一門本類技能學科而開設。導致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缺乏對舞蹈這一藝術本體的理性認識,學生難以將舞蹈知識靈活應用,就無法完成學前教育教學五大領域的互利互益、互滲互透,更何談創新性教學實踐。

(二)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設置不合理

放眼當前大部分高校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舞蹈與音樂、美術課程同屬於學前教育藝術領域內的基礎類課程。舞蹈課程的學時依然以舞蹈是一門專業技能課為依據進行分配。一般在其前期教學中重視學生基本形體的訓練,這樣的課程設置是基於學前專業學生自身舞蹈身體素質的不完善,要解決學生基本的舞蹈素質問題。而課程中期,開設藏、蒙、維、漢、傣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課程,往往由於學時限制,一學年的課時對於民族民間舞的教學也如蜻蜓點水般教授幾個民族民間舞的組合而已,目的在於讓學生在短時間的教學學時中,初步體驗不同民族風格的舞蹈特色。舞蹈課程的後期則幾乎要求學生“大躍進”似地進行各種幼兒舞的創編與排練。由於前期與中期的舞蹈教學形式,仍然是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灌輸技巧、傳授動作,學生補足技巧、模仿動作——結果導致學生的舞蹈能力不能有效而充分地挖掘出來,具體體現為:在幼兒舞創編能力方面,缺乏對基本舞蹈理論知識的構建,創編過程中出現舞蹈語彙不豐富、舞蹈結構不清晰、舞蹈主題不突出等問題;在幼兒舞教學能力方面,雖然有其他教法課程學習的支持,教態與教師口語能力相對較好,但是其教法能力難以與舞蹈藝術本質特徵相匹配,缺乏對幼兒舞蹈教學課程的綜合運用能力。

二、學前教育專業中舞蹈理論課程設置的策略

(一)捋清舞蹈歷史——形體訓練中的突破口

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開設舞蹈史類課程,目的並非僅僅從歷史學的角度來了解舞蹈發展的始末,更重要的是通過對舞蹈發展史的學習,讓學生從其歷史源流角度來辨識並掌握課堂形體訓練中每一種舞蹈的基本風格。筆者認為,從理性認知的角度入手,加上簡單的舞蹈形體風格性的訓練,要強過單刀直入地進行枯燥、艱苦的感性體驗。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進入高校學習專業課程之前,大部分是沒有經歷過系統的舞蹈基礎訓練的,舞蹈教師要在有限的課時內,解決學生自身的舞蹈形體缺陷,強行地對他們進行軟度、開度、力度等基本功的形體磨合,這樣傳統的教學思維無疑又走進了揠苗助長的死衚衕。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形體訓練,重點應該落實到對學生進行風格性的形體訓練上來。舞蹈教師可從舞蹈簡史入手,讓學生大致瞭解中西方的古典舞、民族舞、芭蕾舞、現代舞、當代舞的基本形態特徵。避免學生在因搞不清舞蹈歷史源流的情況下,混淆舞蹈風格特徵,對其認知也只能靠課堂和課後的東拼西湊、依葫蘆畫瓢的模仿來完成舞蹈的學習。通過對舞蹈歷史源流的梳理,學生能在舞動的時候主動地去比較中國古典舞講究“形神勁律”的圓曲之美與西方芭蕾舞講究“長而舒展”的延伸之美的差別。舞蹈教師抓住學生這種理性認知的學習體驗,將其強化進學生的把杆訓練部分,讓學生自己能夠有意識地通過把杆部分的訓練,解決自己身體素質在開度和力度上的薄弱之處。同時通過風格性的形體訓練,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將感性的體驗巧妙地融入到今後民間舞蹈的學習之中,理解並更自如地來表現某一種歷史文化背景下衍生出的不同民族民間舞蹈的律動特徵。即使學生的舞動從專業舞蹈的評審標準來看,還相差甚遠,但學生能夠感知到這些簡單的舞動,均是自己的胴體因有着對舞蹈的理性認知而產生的情感外化體現。

(二)認清舞蹈本體——幼兒舞創編中的累積

學前教育專業目前開設的課程當中,音樂類課程開課比例相對較大,學生對音樂類課程的應用也相對較多。學生在進行音樂類教學實踐課時,往往在面對需要彈、跳、唱的技能時,對於“跳”的掌握還停留於對音樂中主題形象的部分肢體模仿。學生還沒意識到,或者説,還根本沒有將音樂與舞蹈這兩門藝術的互生互存的藝術本質在實際運用中建構起來。比如,筆者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聽音樂,並將聽到的音樂用簡單的肢體律動表達出來時,學生往往呈現出肢體語彙的貧乏。語彙貧乏的具體體現為:不懂得如何藉助時空關係來創造動作,不懂得如何用動作來表達情感體驗,不懂得如何創編出符合人體身心發展規律的動作等問題。在一次幼兒舞創編的課堂教學中,筆者播放了一段傣族象腳鼓的音樂,要求學生創編出大象這一主題形象。學生在創造大象主題形象時,雖然注意到了要用單腳站立、吸腿、勾腳來表現大象粗壯的腿部,但是他們卻忽略瞭如何調動身體與空間的關係來更好地呈現象腿粗壯的特徵。在象腳鼓點消失,伴隨葫蘆絲悠揚的音樂出現以後,學生盡然難以找到合適的身體語言來繼續表現大象的形象特徵,取而代之的是他們在傣族民間舞的學習中,摘取的傣族舞蹈動作片段。學生能夠聽出音樂配器的變化,卻無法準確地用身體語言繼續圍繞大象的主題形象進行塑造,這不得不説明,學生在創編過程中,產生了知識脱節,舉一不能反三的現象。因此,要通過教授一定的舞蹈藝術概論課程,向學生闡明舞蹈與音樂的關係、與時空的關係、與人類胴體的關係,讓學生能夠通過豐富的舞蹈語彙進行幼兒舞的創編與表演,使舞蹈成為幼師與幼兒溝通的一種自然、本真,且最接近幼兒本身的藝術工具。

(三)看清舞蹈發展——學前教育發展的助力

前面提到,學前教育舞蹈課程的設置最終應落腳到學前教育。那麼,幼兒舞蹈的發展在學前教育中又該如何取向呢?首先,幼兒舞蹈是“利用幼兒身體動作、語言、戲劇表演和音樂等相結合的手段來反映幼兒的生活、表達幼兒的情緒”。由此,學前教育舞蹈的發展也應與學前教育語言、學前教育音樂、學前教育戲劇表演等齊頭並進,而學前教育舞蹈課程的設置更應滲透於這些相關課程之中,舞蹈課除了講舞蹈技能,更應講舞蹈教法、舞蹈鑑賞,乃至舞蹈的延伸課程——舞蹈美學、舞台燈光等,摒除舞蹈教育在學前教育中的狹隘認識,拓寬學前教育舞蹈課程的課程外延,優化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結構。譬如,在20xx年國務院出台的《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提到“關注個體差異,堅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那麼學前教育舞蹈課程如何與學前教育遊戲課程相輔相成,使得教學活動既要富有趣味性,還要將本堂課預設的知識內容揉合進來,即關於”遊戲“與”舞蹈“關係的問題,這也是作為學前舞蹈活動的教師應該思考的。就以中國舞蹈家協會出版的《快樂小舞星》教材中的幼兒舞組合《對數歌》為例,該組合以”對數歌“為活動形式,每個空間方位點又分別代表一種動物的家,通過對八種動物的形態模仿,形象而非機械地深化了幼兒對八個空間方位點的記憶,這類將遊戲形式與舞蹈知識點結合的舞蹈組合,便是一個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徵的巧妙之作。同樣地,一個合格的幼兒教師,不能只會帶領幼兒跳幾個幼兒舞組合、模仿幾個動物形象,還應該形成自身對舞蹈教育與幼兒教育之間本質屬性的整體把握,用適宜的教師語態、體態與幼兒進行溝通,從舞蹈與同類姊妹藝術的點、線、面關係中,將自己從舞蹈中體驗到的對於美、善的感受,用富有童趣、幻化色彩的方式傳達給幼兒,啟發幼兒用”身體“這一載體來表達自己對外界事物的豐富體驗。所以,對於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定位和教學內容的選擇,不可孤立於其他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之外,認為它僅僅是一門必修的形體技能訓練課程。如何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素養及綜合能力;如何推動學前教育五大領域的整合、滲透發展;如何形成學前教育專業的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學理氛圍;如何兼顧學前教育的教育價值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能力培養等問題,都避免不了要對學前教育專業中舞蹈理論課程設置的強調和落實,這是推動整個學前教育專業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