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鄉愁 教案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86W

鄉愁 教案新版多篇

鄉愁教案 篇一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感知詩歌內涵,能夠結合詩中的意象構設畫面。

3、品味詩歌凝練含蓄的語言,體會詩中藴涵的濃烈的思鄉情懷。

一、創設情境導入,感受詩歌的音樂(伴着《思鄉曲》音樂,師充滿深情地走上講台

1、1972年,台灣的一個深夜。一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天空,如水的月光穿過窗櫺,灑進房間。詩人余光中倚窗而立,時而低頭沉思,時而抬頭眺望。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滿酒杯。酒入愁腸,雙眼矇矓,思鄉之情如潮水般湧上心頭,他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情,快步走進書房,打開台燈,攤開稿紙,一首小詩從他的筆尖流淌出來(師播放《鄉愁》的朗讀:“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生聽)

2、大家聽得很投入,好,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余光中先生那濃情似霧的《鄉愁》世界,一起來傾聽詩人內心的呼喚吧!(教師板書課題:鄉愁)

3、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是:(屏幕顯示:深情地朗讀細膩地感受詩意地仿寫)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初步感知詩歌所藴含的深情。(學生朗讀)

2、齊讀

3、誰來説説你讀這首詩的心理感受?(悲傷,淒涼,是隱藏在思想深處的一種説不出的痛;無奈,惆悵,對家鄉深深的思念;受到一縷縷鄉愁綿綿不絕地襲來,彷彿聽到一位海外遊子深情的呼喚。)

4、同學們都讀出了自己的感受,那麼,你認為這首詩應該用一種什麼語調、語速來讀呢?(語調深沉,語速舒緩,感情層層遞進。)

5、下面,就讓我們帶着這種感受一起朗讀,注意把詩歌的語言變成自己的心聲。(學生齊讀)

三、細膩品讀,讀出詩意

1、詩歌的語言無時不在敲打着我們的心靈,就讓我們進一步走進詩歌,感知詩意。

2、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的提示,用簡潔的語言分別概括四個小節的內容。(多媒體展示)

3、生答師歸納

板書:母子之別、夫妻之別、母子之別、家國之別

4、1、3小節的母子之別是不是重複了?(1小節是生離,3小節是死別,死別更令人痛徹心扉。)

5、來,捧起課本,讀1、3小節,讀出遞進感來,讀出作者內心感情的變化。(生齊讀)6、這位母親,生他養他的母親,更是戰亂時代帶他逃亡的母親,從上海到香港,從香港到越南,到昆明,到重慶,但是從沒有放棄教育兒子,而就是這樣一個母親,他如今卻已經是陰陽兩隔,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種揪心的感覺……

一男生讀(很不錯的感覺)女生再讀,“——後來啊,……母親在裏頭……”這一小節。

四、優美解讀,讀出詩境

1、通過朗讀,你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思鄉、對祖國的思念)

2、在作者眼裏鄉愁都是什麼?(生説師板書: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3、詩人藉助的這四個意象所表現的鄉愁一樣嗎?(不一樣。四個詩節分別表現的是母子之情、夫妻之愛、喪母之哀、戀國之思。前三個詩節寫的是家愁,最後一個詩節寫的是國愁。)

4、板書:郵票--母子情、船票--夫妻情、墳墓--生死別、海峽--家國戀再次朗讀這首詩,讀出意境和感情(生齊讀)

5、大家發現沒有,這首詩中“頭”字重複了很多次,有“這頭”、“那頭”、“外頭”、“裏頭”。你覺得還可以用其他的詞語嗎?(我們一般用的是“這邊”、“那邊”、“外邊”、“裏邊”)

6、那我們把全詩的“頭”都換成“邊”再來朗讀一下全詩,體會一下感覺有什麼不一樣。(生齊讀),1 / 4(“這頭那頭”給人的感覺是在兩段距離的盡頭,很遙遠。“這邊那邊”似乎隔得很近,沒有那麼遙遠。)

7、説得不錯。再來讀一、二兩個小節,除了距離的遠,體會一下還有什麼不同?(生換讀一二小節)(“這頭那頭”語音上給人的感覺要厚重一些,而“這邊那邊”發音卻是輕飄飄的,厚度不夠。)8、説得妙極了!來,再比較着讀最後一小節,讀出距離的遙遠和情感的沉痛。(齊讀)

五、豐富連讀,讀出詩情

1、鄉愁是余光中不變的情結。他為什麼對大陸有着如此深厚的感情呢?這就需要我們對他的身世做一番瞭解。(請看大屏幕:余光中,1928年生於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去台灣,當時僅21歲,再還鄉時已經64歲。余光中從60年代起就創作了不少鄉愁詩,是台灣著名的鄉愁詩人。70年代初創作了《鄉愁》,他説:“我20分鐘寫出的是20年的思鄉之情。”)

2、齊讀全詩,體會詩人藴藏了20年的思鄉之情。(生齊讀)

六、尋美之旅,競聘“審美家”

讀得好美啊!現在我們來競聘“審美家”。請用這樣的句式説話:“我覺得寫得好,好在”(小組深入地討論,待會兒我們來交流)比如説,我覺得“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幾個意象選得好,好在它們都代表着分離,如油畫的着色逐漸加深,層層推進了詩情的抒發。

★我認為“小時候”、“長大後”、“後來”、“現在”這幾個表示時間的詞用得好,好在準確地表示了人的成長曆程。

★這幾個詞還準確表達了情感的變化。感情隨時間推移而越來越濃,逐漸升華。

★“這頭”、“那頭”、“外頭”、“裏頭”這幾個方位詞用得好,好在空間變化。

★我認為“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這幾個詞用得好,好在準確形容事物的形狀,以小而輕的形象承載了濃濃的鄉情。教師引導:郵票小小,鄉愁“大大”學生回答:船票窄窄,鄉愁“寬寬”

墳墓矮矮,鄉愁“高高”、海峽淺淺,鄉愁“深深”

★美在結構,寓變化於統一。節與節之間整齊均衡,每節內部長短句錯落有致,顯現出層疊式的建築美。

★美在韻律。重章疊詞的運用,造成一種迴環往復,一唱三歎的旋律,為全詩營造了一種低迴惆悵的基調。

★美在對稱。“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意象對應了四幅畫面:母子別、夫妻別、生死別、故國別。

★美在儉約、凝鍊。作者精心選擇了四個意象,凝聚了一份濃得化不開的鄉情。

七、尋美之旅,競聘“攝影家”

1、詩可以讀,可以唱,可以畫,還可以演。我們來競聘“攝影家”。你願成為一位導演嗎?如果讓你把這首詩拍成“MTV”,你選哪一節?想一想,該拍什麼畫面?配什麼音樂?演讀,説想象的話(學生分組討論)

★我選第2節。我的鏡頭裏出現這樣的畫面:一個秋天的早晨,一位風塵僕僕的年輕人,手拿一張窄窄的船票,步履匆匆地擠到輪船上。晚上,躺在船艙裏,他甜蜜地回憶着與妻子共同勞動,一起高興地端望着自己的孩子的情景。我配二胡曲《江河水》。

★我也選第2節。慢鏡頭推出:“我”與妻子跑着,跑着……終於,手握在了一起!

★我選第1節。我採用倒敍手法拍攝,時間是春天。

★第3節。“我”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跪倒在母親的墳前,……我配貝多芬的《安魂曲》。

★第4節。我把時間定為除夕,“我”的一家人貼“福”字,過大年!,2 / 4 ★我這樣拍: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站在白沙灘,指着大陸方向,對孫子説:“這,--才是咱們的家!”我選配《彩雲追月》這支曲子。

2、大家的想象力都很豐富!古詩詞中寫鄉愁的詩句很多,誰能背出幾句?(幾生背誦)

3、又如現代席慕容的詩《鄉愁》(多媒體展示),品析

八、聯想想象,體會鄉情

1、讀一首詩,不但要去品味、去體驗、去想象,還要去再創造。讓我們放飛想象,就“鄉愁是……”這個話題書寫自己離家時的真切感受。

比如説:鄉愁是故鄉牛背上的短笛,吹響的是綠色的鄉音。

★鄉愁是一輪明月,鏡子似的明月,照着家鄉,也照着我。

★鄉愁是父親寬廣而厚實的脊背,是慈母“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無盡牽掛。

★鄉愁是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悠悠思緒;是蘇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願;是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千古絕唱。

★鄉愁是一枚青蘋果,它在幼小時,有一種酸澀的味道,它一旦成熟,就有一種葉落歸根的衝動。

★鄉愁是一部戲,是一部別開生面的戲;鄉愁是一本書,是一本包藴豐富、耐人尋味的書。

★鄉愁是什麼?燕子的呢喃?月亮的哭泣?還是重複的記憶?

2、鄉愁是串串駝鈴,聲聲叩響遊子的心扉;鄉愁是一杯月色,斟滿的是綿綿的思念;鄉愁是顆顆露珠,折射長途跋涉的身影;鄉愁是悠悠漣漪,讓歲月在心湖盪漾……

九、聯想想象——感受詩歌的畫面美

1、一道天然的海灣,隔斷了海峽彼岸同胞回鄉的腳步,卻鎖不住他們濃濃的鄉思和望鄉的歌聲。或許是一朵浮雲,或許是一段樂曲,或許是一幅畫面,都能串成優美的詩情。詩中有畫,這是多數抒情詩所共有的一個特點。

請同學們一起靜思片刻,然後選擇這首小詩的任何一小節,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用你細膩、優美而又抒情的筆觸描繪出屬於你心中的那一幅優美圖畫,不少於150字。(課件展示)

教師示範一:

“夕陽西下,我坐在沙灘的礁石上,傾聽着來自遠方的聲音。夕陽就像是一團熊熊的火焰,似乎永不燃盡,但我知道,夕陽會離我遠去,就像這海浪一樣,有一天我也會聽不到它的聲音。一串串腳印在沙灘上,望不到邊,那正是我走向家鄉的路。我問蒼天,向着大海母親喊道:‘媽媽!’可是我卻聽不到任何的回答。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我聽見了海浪拍打礁石的聲音,這海浪是來自祖國的,可對面的親人們,你們聽見這裏的聲音嗎?”

教師示範二:

深秋的傍晚,村口,小路向遠方延伸……一位少年,目光堅定,揹着一個大包,步履匆匆……一位母親,滿臉傷感,提着一個行李箱,吃力地跟着……只聽見他們腳下的落葉嚓嚓地響。到了分手的路口,不能再送了。少年停了下來,母親也緩緩放下箱子。母親盯着少年的臉,悠悠地説:“別忘了來信。”少年用力點點頭。片刻,母親再次提起箱子,慢慢遞給少年:“路上小心,晚上不要忘記加衣服……”少年沒有回答,提起箱子轉身走向前方。母親還在原地,她的眼光隨着少年的背影一起一伏。母親久久佇望,目光深情而又專注,夕陽的餘輝給她的面孔添上了一圈朦朧而美麗的光暈……

2、請同學們停下手中的筆,讓我們一起聆聽最精彩的想象。學生結合寫作要求進行評價。

3、詩中有音樂,詩中有圖畫,詩中還有語言與新奇的美,正是這一切構成了詩歌的情景交融,使整首詩充滿了意境之美。一枚小小的郵票,一張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墳墓,一灣淺淺的海峽,它們共同傳遞出的情感是一種淡淡的憂傷。這裏有母子之情,夫妻之愛,喪母之哀,戀國之思。我們發現,作者運用借物抒情的手法,藉助這些意象所要表達的已不僅僅是一種個人的憂傷,更是一種民族的憂傷,國家的憂傷。所以説,雖然是一種淡淡的憂傷,卻是一濃濃的意境之美啊!(課件展示)

4、讓我們一起再次通過朗讀吟誦,來體會詩歌中所藴涵的崇高的情感。(學生齊讀)

5、央視曾經對余光中進行過採訪,詩人説:“故鄉已經找不到了,那種感覺已經找不到了,

3 / 4長江黃了,衚衕不在了……滄桑感也不一樣了……”。他再也回不到那個……故鄉了,見不到……母親了,回不到那個最初的歲月了,《鄉愁》裏有回不去的鄉愁啊,周杰倫有歌詞説,到不了的地方叫做遠方,回不去的地方叫故鄉,這種回不去的感覺就是鄉愁,我們每個人都有回不去的歲月啊,他們回不到天真的搬個梯子就能摘到星星的童年,回不到釣涼涼的雲的天真爛漫,所以這是每一個人的鄉愁,我們心中每一個人都有鄉愁,它呼喚我們迴歸,回到心中的那個故鄉,回到那個永遠也不肯老去的最初……,最後我們讓我們用心用情地再讀課文:小時候……

6、實在不忍心打斷我們同學滿是“鄉愁”的思緒。每個日落的黃昏,每個月圓的夜晚,每陣歌樓的雨點,每陣西風裏斷雁的叫聲,都會牽動遊子的離愁別緒,都會勾起對故鄉的眷戀。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遠不會老去。

7、今後無論走到哪裏,同學們都不要忘記故鄉,月是故鄉明,回家的感覺真好!謝謝大家!

鄉愁 教案 篇二

國中語文鄉愁教案使教育工作者們對原有的教學進行反思,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國中語文鄉愁教案編寫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革。以下是第一範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國中語文鄉愁教案,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閲讀!

國中語文鄉愁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現代詩的閲讀方法與技巧,提高閲讀水平。學習借物抒情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覆誦讀,體會作者深沉的思鄉之情和愛國情懷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維護祖國統一的思想意識。 教學重點:

1、朗讀,把握節奏,重音,體會詩歌的意境與情感。

2、探討詩歌的主題。

3、品味詩歌的感情,學習抒發抽象情感的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情景,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

深層理解文本,理解本詩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現的具體含義。

教具安排:ppt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播放思鄉歌曲,創設情境:

導言:同學們,每到週五,你們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如果將來你遠離故鄉,遠離親人,在遙遠的異地工作生活,最容易產生一種什麼感情?

(思鄉之情)

“遊子思鄉”是中國詩歌一個永恆的話題,自古以來有多少文人騷客抒發過這種美好的情愫。那麼,請同學們回顧你曾經學過或讀過的作品,説出有關描寫鄉愁的詩,詞,曲。

是啊!遊子思鄉,故土難忘。抹不去的相思,揮不走的鄉愁,牽動着多少遊子的心!風流少帥張學良,困居中國台灣幾十年,有多少離愁別恨,客死他鄉,團聚夢難圓?多少年來,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台灣人民與大陸兩地相隔,飽受相思之苦,因而對鄉愁有着其他任何時代不可比擬的深刻的理解。其鄉愁詩也是異彩分呈。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中國台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愁》。

二、分析本詩的寫作特點。

1、比喻新奇,把這種難以言盡的抽象的鄉愁寄託在四個具體形象上。(借物抒情)

2、結構整齊,且成功運用反覆手法(鄉愁是„„在這頭„„在那頭„„)和疊音詞(小小的,窄窄的„„),使詩歌富有音樂美,好讀易背。

國中語文鄉愁教案的反思

是一篇充滿人文,飽含感情的詩歌,它以獨創的意象、精巧的構思和近趨完美的形式抒發了濃郁的思鄉之情和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美好願望,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鮮明的時代感,具有以往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而且詩歌教學重在朗讀,因此在教學中,我讓朗讀貫穿始終,讓學生在朗讀中品味詩歌的語言美,體會詩歌的意境美,進而感受藴含其間的濃濃鄉情。

首先,導入時讓學生説出自己所積累的表達鄉愁的詩句,讓學生明白積累的重要,然後引出新課。

其次,進行朗讀指導,引導學生在朗讀中讀出節奏,讀出語速語調,讀出感情等。把無聲的書面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使學生與詩人在詩歌中所迸發的思鄉愛國之情產生共鳴。其間的聽課文朗讀錄音能使學生從整體上初步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和節奏,給學生有一個模仿的標準,對下一環節學生的朗讀起到了較強的指導作用。從教學過程看,朗讀的形式靈活多樣,有學生的自由朗讀,有學生的個人試讀,還有聽課文朗讀錄音,全班同學的集體朗讀。學生在這些形式靈活多樣的反覆朗讀中,由初步感知到逐漸深入感知詩的內容,領悟詩歌的意境,品味詩歌的語言。正因為教學中很好地處理了朗讀這一環節,所以為其他教學環節的師生互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再次,在品味詩歌的意境這個環節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組討論交流,充分體現了新課標自主、合作的教學理念,在這裏,既有學生個人的見解,又有小組集體的智慧,小組成員間各抒己見,互相交流,挖掘了學生的內在潛能。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描述四幅畫面的情景,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鄉愁》教學教案設計 篇三

《鄉愁》説案

一、  教材分析

《鄉愁》是九義教材國中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第十九課《鄉愁詩兩首》之一。第四單元的課文,都是新詩。五四前後,隨着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新詩應運而生,並得到蓬勃發展。產生一百多年以來,一代代詩人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本首《鄉愁》就是其中之一。

本詩的教學目標 是:

1、  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內在節奏美。

2、  體會詩中的比喻在表達主題上的作用。

3、  體會本詩在構思上的特點和結構美、音樂美。

4、  背誦本詩。

5、  通過本詩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明確中國台灣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在讀。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鄉愁》的構思特點。(四個時段,四個意象。)

2、一詠三歎,同一結構形式,反覆陳説分離之苦,不僅富有音樂美,而且更有利於突出主題。

二、教學方法:詩歌教學重點應在讀上下功夫,因此,教學本詩重在教會學生讀,採用反覆誦讀法,讓學生在讀中悟,讀中品,讀中感。再初步結合我校中學語文“反芻”式單元教學法實驗,給學生提供另外幾首有關《鄉愁》的詩作,拓展思路。                   

三、學習方法:

詩歌重在讀,學習本詩,要讓學生加強誦讀,運用反覆育讀法,適當輔以講授法,充分體會詩作的意境和感情。

四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鄉愁是文學藝術作品中常寫題材。請學生蒐集舉出幾首關於思念故鄉的有代表性的詩作、歌曲,藉以導入  。

(二)、初讀本詩,整體感知。注意詩的節奏和重音。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啊在裏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三)、精讀全詩。

結合寫作背景,適當聯繫中國台灣與祖國大陸長期隔離這一政治現實來講解這首詩,可以使詩歌獲得更深廣的歷史和現實內容。全詩共四節,一方面,詩人以時間的變化組詩:小時候--長大後——後來--現在,四個人生階段;另一方面,詩人以空間上的阻隔作為這四個階段共同的特徵:小時候的母子分離——長大後的夫妻分離——後來的母子死別(一種特殊的分離)——現在的遊子與大陸的分離。詩人為這四個階段各自找到了一個表達鄉愁的對應物:小時候的郵票——長大後的船票——後來的墳墓——現在的海峽。這樣,本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情感,詩人表達出來後卻實現了物化,變成了具體可感的東西。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領悟其中的妙處。

(四)、品讀全詩。理解了詩歌之後,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誦讀本詩,力爭達到當堂成誦的教學目標 。

(五),總結,拓展,延伸。出示另一首有關思念祖國,思念家鄉的詩《鄉愁四韻》,提升學生對詩歌的感悟能力。

附:板書設計 

小時候-郵票-母子分離         個人思鄉之情

長大後-船票-夫妻分離              推           

後來-墳墓-母子死別                進

現在-海峽-遊子與大陸分離     普遍的家國之情

託物寄情                                  

鄉愁教案 篇四

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儲備點:

1、品味詩歌語言,瞭解詩人的情感。

2、瞭解詩歌的寫作順序和感情線索。

能力培養點:

1、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2、反覆誦讀,使學生掌握誦讀詩歌的要領和技巧。

3、提高學生欣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體驗點:

使學生增強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並立志刻苦學習,以報效祖國。

教學重點難點:

1、反覆誦讀詩歌,體會詩人對祖國真摯的熱愛之情。

2、分析本詩獨創的意象和精巧的構思。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啟發、探究法。

教具準備:

投影片、錄音機。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投影片:一位中年人,坐在牀前抬頭凝望窗外明月)同學們,看這幅畫,你們會想到誰的詩句呢?這首詩是表達怎樣的情感呢?(學生回答)對,這首詩是著名的唐代詩人李白所作,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家鄉是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當我們一旦離開它,總會生起或多或少的鄉愁。今天我們再一起來學習台灣著名學者余光中的〈〈鄉愁〉〉,體會其中的情意好嗎?

二、板書課題,作者簡介:

余光中,台灣學者,1928年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台灣,是當代台灣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

一、研習新課:

(一)聽讀,整體感知。

1、播放〈〈鄉愁〉〉配樂詩朗誦錄音。

2、同學們聽了以後,有什麼感受?請説出來大家討論。

3、教師適當評點後,範讀課文,讓學生再次體會詩中悲憤而激昂的感情基調。

(二)品讀,體會詩的音樂美。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後請同學代表讀課文,集體糾音。

2、結合練習三劃分全詩節奏。

3、全班齊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感情。

(三)解讀,品味詩的意象和情感。

(出示投影片,分小組探究下列問題:)

1、在詩人漫長的生活經歷裏,鄉愁一直縈繞在詩人心頭,可以從哪些詞語看出來呢?(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啊、而現在)

2、鄉愁本是一種抽象的東西,但很多詩人卻把它寄託在具體可感的事物中,如:李白就通過“明月”寄託鄉愁,那麼這首詩是通過什麼來表達鄉愁的?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3、結合上文,説説你由“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產生的聯想,它們是如何表現鄉愁的?

(四)課堂互動。

(學生針對本課不懂的問題發問,由學生來回答,老師適當點撥。)

(五)延伸拓展,深化積累。

1、“鄉愁”從古到今都困擾着羈旅他鄉的遊子們,因而也成為文學創作歷久常新的主題之一,我們學過的作品中還有哪些是反映這個主題的?你能背出來嗎?

(學生背誦,肯定學生課外的學習和積累。)

2、在〈〈鄉愁〉〉一詩中,作者把鄉愁比喻成“郵票”、“船票”等,請你也仿照這個句式説一、二句話

(老師啟發,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並及時給予中肯評價)

(六)再次朗讀課文,然後課堂小結。

1、全班再次誦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課堂小結:

同學們,人們常説:“甜不甜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正因為如此,文學史上才留下了那麼多感人至深的抒發“鄉愁”名作,那麼作為學生的我們,應該怎樣做來表達自己對家鄉的熱愛呢?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歌曲〈〈誰不説俺家鄉美〉〉邊想出答案。

(七)佈置作業;

1、背誦《鄉愁》

2、以愛家鄉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文體不限。

《鄉愁》教學教案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品味詩歌語言,瞭解詩人的情感。

2、瞭解詩歌的寫作順序和感情線索。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2、反覆誦讀,使學生掌握誦讀詩歌的要領和技巧。

3、提高學生欣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目標:

使學生增強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並立志刻苦學習,以報效祖國。

【學習重點難點】

1、反覆誦讀詩歌,體會詩人對祖國真摯的熱愛之情。

2、體會詩的意境,培養學生閲讀鑑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方法】

本課教學的指導方針是“以讀代講”,即通過誦讀體會詩意。共分為四個步驟:

1、深情地朗讀;

2、細膩地品讀;

3、優美地解讀;

4、豐富地聯讀。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自主*探究*探究

(一)大聲地朗讀這首詩,注意朗讀時的節奏、重音和感情,並試着做標記。

(二)這首《鄉愁》詩,“藉助時空的變化來層層推進詩情的抒發”,結合詩的內容,寫出“時”、“空”在文中的體現。

(三)這首詩中,作者用了哪些形象來表現鄉愁?在筆記本中抄下這些比喻句。

(四)這首詩除了在整體上具有“結構美”和“音樂美”,在細節上也有許多細緻精妙的地方。請你任選一個角度,用這樣的句式寫話:“余光中的《鄉愁》詩美在……例如……”。能寫幾句寫幾句。

[示例]余光中的《鄉愁》詩美在整齊劃一的結構上。例如:全詩的四節詩的每一節都分四行,相對應的每一行,句式相同,字數相同。

(五)詩歌的語言簡潔凝鍊,但卻能傳達出豐富動人的意境。這首詩的每一節都構成了一幅獨特的畫面,下面是老師對第一節詩所表現出來的畫面的解讀。讀一讀,然後模仿着寫寫看(一組的同學寫第二節,二組的同學寫第三節,三組的同學寫第四節;寫有餘力的同學可全寫)。

[示例]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解讀]

“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如豆的燈火映照着他那雙濕潤的眼。窗外,清冷的月光如瀉。

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貼着一枚小小的郵票。信封上,是他母親的名字。——他給母親寫些什麼呢?

是敍説離家求學的艱辛,還是追憶兒時盤恆母親膝頭的親密?是傾述‘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懷,還是應答母親日日村頭槐樹下的翹盼?……

他還在恭敬地粘貼着。他粘貼的哪裏僅是郵票,他粘貼的是母子身處兩地遙相思念的親情!他郵寄的又哪裏僅僅是信,他郵寄的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拳拳赤子之心!

誰説‘少年不識愁滋味’,這正是一個少年——如煙如夢的鄉愁啊!”

(六)請你從古詩詞中查找幾句抒寫鄉愁的詩句,並註明作者及題目。讀一讀,背下來。

(七)把自己閲讀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記在筆記本上,在小組內探究交流。

(八)比較賞析:請閲讀席慕容的《鄉愁》,與余光中的《鄉愁》比較,交流後面的問題。

鄉愁

席慕容

故鄉的歌

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

響起

故鄉的面貌

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彷彿霧裏的

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1.席詩共用了哪三種意象表達鄉愁?這三種意象分別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2.兩首詩有何異同?

(九)想象和聯想是詩歌創作最基本的要素,請同學模仿《鄉愁》以實寫虛,以具體表現抽象概念的想象方式,就下面的句式作一下想象練習。

鄉愁是                       (也可以寫“友誼”“母愛”等。)

(十)課外延伸:可以改寫成散文,可以譜曲歌唱,有條件的還可以嘗試用flash製成動畫。

【作家作品簡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於江蘇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後轉入廈門大學),1949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台,就讀於中國台灣大學外文系。 1953年,與覃子豪、鐘鼎文等共創“藍星”詩社。後赴美進修,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返台後任詩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現任中國台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

余光中是個複雜而多變的詩人,早期的詩論和作品都相當強烈地顯示了主張西化、無視讀者和脱離現實的傾向。80年代後,他開始認識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對創作的重要性,把詩筆“伸回那塊大陸”,寫了許多動情的鄉愁詩,對鄉土文學的態度也由反對變為親切,顯示了由西方迴歸東方的明顯軌跡。

一般來説,他的詩風是因題材而異的。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一般都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愁和愛情的作品,一般都顯得細膩而柔綿。

60年代起余光中創作了不少懷鄉詩,其中便有人們爭誦一時的“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枕我的頭顱,白髮蓋着黑土,在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土。”70年代初創作《鄉愁》時,余光中時而低首沉思,時而抬頭遠眺。他説:“隨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懷鄉之情便日重,在離開大陸整整20年的時候,我在台北廈門街的舊居內一揮而就,僅用了20分鐘便寫出了《鄉愁》。”

著有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鐘乳石》,《萬聖節》、《白玉苦瓜》等十餘種。

【日積月累】

鄉愁,是深切思念家鄉的心情。可以説是中國詩歌當中一個歷久常新的主題,提起它,我們的腦裏會湧現許多有關鄉愁的詩句。如: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

《 聲 聲 慢 》 宋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 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醜 奴兒 • 書博山道中壁 》 宋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説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説還休。欲説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台 》 唐•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每個日落的黃昏,每個月圓 的夜晚,每陣歌樓的雨點,每陣西風裏斷雁的叫聲,都會牽動遊子的離愁別緒,都會勾起對故鄉的眷戀。詩人們都會把難以排遣的思鄉之愁訴諸於筆端。於是我們便能欣賞到那一首首悽婉哀傷的詩歌,感受着詩人那綿綿的思念,那柔美的哀傷。

剪不斷的鄉愁總是漂泊在外的遊子們永恆描寫的主題,提起它,我們的腦子裏就會湧現出許多有關鄉愁的詩句,請你把蒐集到的有關鄉愁的詩句寫在黑板上。(學生朗讀)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鄉愁》,看看中國台灣作家余光中先生又是如何來傾吐心中的鄉愁的!

二。 深情地朗讀:

1.聽讀。播放《鄉愁》的配樂朗讀。

教師提示:要把一首詩歌讀好,必須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注意音的修飾、調的把握、速的調控、情的滲透、節奏的明晰,在對詩歌意象想象的基礎上,把自己所形成的情思發之於聲,見諸於音。

2. 試讀。學生選一段展示朗讀才藝,教師評價,順勢指出誦讀這首詩的三點要求(囑學生筆記):①要讀出節奏;②要讀出重音;③要讀出感情。

幻燈片出示:

本詩歌朗誦的基本要求:本詩感情是憂鬱深沉的,所以語速要稍慢且舒緩。重音和節奏的處理如下:

四節,第一節稍平淡,回憶的口氣;第二節增加了遺憾的語氣;第三節,要體現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節,表現出而今的惆悵。

節與節之間要有足夠的停頓,特別在前三節與第四節間,約停2。5秒。

讀的時候要配合相應想象,全情投入。 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重讀“小小”)

我/在這頭                   (重讀“這”,以下類推)

母親/在那頭                  (重讀“那”,以下類推)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重讀窄窄)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注意“啊”與前一字連讀輕聲,不能當單字重讀)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重讀矮矮)

我/在外頭                 (語調稍微提高)

母親/在裏頭               (語氣要轉激烈,“在裏頭”可拖輕微顫音)  而/現在                   (語氣轉平和)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重讀“淺淺”)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那頭”拖長音,表現深深的惆悵和期盼)

3.練讀、展示。學生自行練讀,然後點學生讀。

4.賞讀。欣賞配樂朗誦,請學生談談聽後的感受。

三。 細膩地品讀。

1、簡析課文,教師示例。

課前提示説,“余光中的《鄉愁》,藉助時空的變化來層層推進詩情的抒發”,又問“作者用了哪此形象來比喻鄉愁”,還問其“結構美”和“音樂美”表現在哪裏……等等這些都點示出這首詩具有多方面的“美”。(提示:可從整體結構、構思立意、詞句運用、思想感情等角度)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從詩文中“尋美”,並把尋出的美用這樣的句式表達出來:“余光中的《鄉愁》詩美在        ,例如        。”

教師先示範一例:余光中的《鄉愁》詩美在整齊劃一的結構上。例如:全詩的四節詩的每一節都分四行,相對應的每一行,句式相同,字數相同。

2、學生髮言,教師評點。 (從賞析的角度,語言的表達等方面)

3、教師小結,歸納整理。 (學生聽記,形成一個“板塊式積累”)

幻燈片出示:

(1)從整體結構上,

a美在整齊劃一的結構上。

b美在一唱三歎的音樂節奏上。

(2)從構思立意上,

c美在從小到老的時間順序上。

d美在身處各地的空間變化上。

e美在託物寄情的比喻形象上。

(3)從詞句運用上,

f美在數量詞的運用上。

g美在疊詞的運用上。

h美在每節詩中長句和短句的運用上。

(4)從思想感情上,

i美在表情達意時人稱的不斷變化上。

j美在每一節詩都是一幅悽美的圖畫上。

 k美在主題的逐步深化、最後昇華上。

四。優美地解讀;

詩歌的語言言簡而意豐,這首《鄉愁》詩的每一節都構成了一幅簡明而生動的畫面。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幅畫面描摹出來。

1、分組交流,互評互薦。

2、各組誦讀,教師評價。

3、師生合作,詩文共賞。

(集體讀一節詩,教師讀第一節詩的解讀文字。)

生(讀詩):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師(讀文):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如豆的燈火映照着他那雙濕潤的眼。窗外,清冷的月光如瀉。

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貼着一枚小小的郵票。信封上,是他母親的名字。——他給母親寫些什麼呢?

是敍説離家求學的艱辛,還是追憶兒時盤恆母親膝頭的親密?是傾述“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懷,還是應答母親日日村頭槐樹下的翹盼?……

他還在恭敬地粘貼着。他粘貼的哪裏僅是郵票,他粘貼的是母子身處兩地遙相思念的親情!他郵寄的又哪裏僅僅是信,他郵寄的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拳拳赤子之心!

誰説“少年不識愁滋味”,這正是一個少年——如煙如夢的鄉愁啊!”

集體(讀詩):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生  (讀文):少年的嘴角長出了短黑的鬍鬚。此時,他正背手佇立在船舷邊,遙看着遠方。手心裏,握着那張窄小的船票。

他在遙望着什麼呢?是回憶起大紅燈籠中迎娶新娘的喜慶,還是想起離家奔波外出謀生的辛酸?是回憶起夫妻聚首恩愛團圓的甜蜜,還是想到一次次獨自登船時,妻子朝霧中的揮手別離?……

故鄉漸漸地近了,近了。可,一想到短暫的聚首後,仍是長久的分離……他不由得又握緊了手心中那張窄窄的船票。

集體(讀詩):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

生  (讀文):他,又一次地回到了故鄉。他在一座新墳前跪伏着,哭拜着——這次,他面對的是和親生母親的生死別離!

忘不了啊,幼兒時靠在母親温暖的懷裏貪婪地吮吸她的乳汁;忘不了啊,孩童時玩樂得忘了回家,母親在村頭暮色中聲聲焦急的呼喚;也忘不了,成人後離家闖蕩時,母親那一句句語重心長的叮嚀和慰藉……

可,母親!您怎麼就走了呢?這仁愛厚慈的土層,竟活生生地將我們母子分隔開來——

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

集體(讀詩):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生  (讀文):人生百年,彈指一揮間。

那半個世紀前的一段兄弟仇怨已成過往,而由此帶來的五十多年的骨肉分離理應結束。

到那時啊,我的大陸!我願手挽起褲腿,在您的牽引下,赤着腳,淌過這一灣淺淺的海峽;

到那時啊,我的大陸!我願匍匐在你寬厚博大的胸脯上,臉貼着你,對你大喊一聲:“母——親!”

總結:《鄉愁》是一首遊子思鄉的深情戀歌,是一首如泣如訴動人心魄的真摯的情詩。它以獨創的意象、精巧的構思、完美的形式,表達了一個深刻的主題,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時代感,在給我們強烈的情感震撼的同時,也給我們極強的審美感受。讓我們再次背誦這一首詩,讀出我們的理解,讀出我們的感悟,讀出我們的愛國心聲!

五。豐富地聯讀。(可以放在第二課時)

1、《鄉愁》在體裁風格上的“模仿”(承繼和借鑑)。

虞 美 人 [南宋]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討論:《鄉愁》相對這首古詞,有哪樣一些“模仿點”?

2、讀了余光中的《鄉愁》後,我好象也沾上了幾分詩情,突然間詩興大發--師作詩:“鄉愁是故鄉那灣永遠流淌的小溪,鄉愁是雕刻在記憶中的古老童話。鄉愁是遠走時父親久久的佇望,鄉愁是別離時母親依依的揮手。” 啊!我發現同學們好象也躍躍欲試了!好,你們也來試着表達心中的那份濃情詩意吧!請展示你們的才華吧。(多媒體出示:鄉愁是……   母愛是……   友誼是……)

六、結束語:

1.通過補寫,大家更好的瞭解了詩歌所包含的感情,讓我們再一次通過朗讀吟誦,感受海外遊子濃濃的鄉愁吧。

2.聽啊,這樣一曲時時在耳邊縈繞的旋律,正是余光中作詞,羅大佑譜曲並演唱的《鄉愁四韻》,讓我們靜靜地聆聽一分鐘吧。

七。佈置作業:

學習《鄉愁》的寫法,以《童年》為題創作一首小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