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關於歷史上三國鼎立教案多篇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21W

國中關於歷史上三國鼎立教案多篇新版多篇

國中歷史三國鼎立教案優秀髮文大 篇一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應掌握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瞭解。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閲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批判地繼承曹操、諸葛亮的道德、精神;

2、瞭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

赤壁之戰、三國鼎立局面

[難點]

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係的史觀。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

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官渡、赤壁之戰相關多媒體、三國鼎立圖

[授課過程]

1、複習、提問上節內容

2、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第21課三國鼎立,就是那像一個圓鼎的三條腿分

立似的分佈在中國大地上的三國。今天我們共同討論這課的內容。

3、講述新課:

三國鼎立是哪三國?同學們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請翻翻

課本找到關於三國建立的那一段,請一位同學給大家講講。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陽;221年劉備建立蜀國,都:成都;

222年孫權建立吳國,都:建業。

[播放多媒體《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是非成敗轉頭空,轉頭

之間或得或失,這個道理突出的表現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兩大戰役中。

這兩大戰役都有曹操這個主角,大概同學們對曹操也很有興趣,先從課文中找出這兩個戰役的年代。(官渡之戰在200年,赤壁之戰在208年)相距僅八年的兩戰,曹操呢?前者以少勝多,後者以多敗於少,這是為什麼?請大家評論,我們先説説官渡之戰。

(留出一段時間讓學生準備,後由學生髮言,講述故事。)

208年,孫劉聯軍在長江邊的赤壁與曹操對壘。請大家先談一下在這一

戰中居於優勢的曹操,弱點在哪裏?赤壁之戰經過、結果又如何?

(先觀看多媒體詩詞大江東去……,後由學生髮言)

接下來我們一塊瞭解魏蜀吳三國經濟的發展情況。

4、小結。展示課件知識點匯萃

5、課堂討論:戲曲中的曹操與歷史中的曹操區別。播放多媒體資料,戲曲資料並展開討論。

最後由教師小結,指出如何評價曹操。

(對於曹操的一生的評價是一個1000多年來爭論不休的問題,曹操的人生哲學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他愛惜人才,他從下層選拔,從敵方爭取;他還重視文化,他本身也是一位大詩人,他統一北方,功勞是不可低估的。有人把他説成亂臣賊子,是不對的,誰有本事誰就應當稱帝,羅貫中以漢朝為正統,在《三國演義》影響下,曹操就成了舞台上的白臉奸臣,這是不公平的。)

6、作業

國中歷史三國鼎立教案優秀髮文大全 篇二

教材分析

《三國鼎立》一課主要介紹國家從分裂到局部統一的過渡時期的歷史。三國鼎立是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必然結果,它的形成實現了幾個大範圍的局部統一,是歷史的一大進步。這課內容為下一課學習“西晉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因此“三國鼎立”揭開了中國大分裂和大融合的序幕,起着承上啟下的歷史作用。教材簡單介紹了兩次重要的戰役: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這兩次戰役與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關係。官渡之戰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因果明確,脈絡清晰,易於被學生接受和理解。但是,這一歷史事件時空跨度較大,對學生的學習增加了難度。

學情分析

在學習《三國鼎立》前,學生已經瞭解到東漢末年宦官外戚專權導致皇權衰微,黃巾起義使東漢王朝名存實亡等情況,這些知識正是三國鼎立形成的背景之一。同時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通過小説、電視電影、遊戲瞭解了三國時期許多生動的故事,對三國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節都很熟悉,很容易進入歷史情境,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由於學生的認識能力還不高,容易把文學作品當成為真實的歷史,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了解文學作品和真實的歷史之間的區別。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掌握三國鼎立局面出現的背景、形成過程及其對歷史發展產生的影響。

2、瞭解三國鼎立局面形成過程中的著名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官渡之戰與統一北方的關係、赤壁之戰與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係)以及相關歷史人物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等。提高學生對重大歷史事件的複述能力,引導學生對歷史人物做出客觀合理的評價。

3、學會從書本(文字、數據、地圖)中提取有效信息,提高學生比較、統計、識圖、分析能力。

(二)方法與過程

1、利用歷史教學插圖、視頻,直觀形象地瞭解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相關史實。

2、學習從各種途徑收集史料的方法,收集講述有關三國曆史的小故事。

3、層層設疑,分組討論。情境教學與問題探究式教學相結合。

4、帶着問題閲讀課文,從課文中獲取有效信息。

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課堂上通過創設情景、史實辯析、講故事、討論戰爭勝敗原因、評價歷史人物、三國代表介紹本國經濟等方式,採用分組討論、探究啟發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識的能力,並能得出簡單的結論,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歷史情境想象,使學生感受分裂割據時期混戰不斷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痛苦,進而對今天的和平時期更加珍惜,認識到國家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2、通過對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中曹操一勝一敗原因的分析,提高學生分析歷史現象,透過現象抓住本質的能力,更好地體會這些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中所藴含的大智慧。

3、通過對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每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有其客觀條件,但是人們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符合實際情況的主觀能動性也起重要作用。

4、通過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到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瞭解曹操、諸葛亮等關鍵人物作為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對我國曆史進步所起的主要作用。學會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和評價歷史人物,掌握其是否推動了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這一重要標準。

5、通過歷史史實和《三國演義》的對比,瞭解文學描寫和歷史真實之間的不同,提高學生對歷史事實和文藝創作的分辨能力,培養求實、求真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學難點

曹操統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影片情境,導入新課(約5分鐘)

播放課件視頻《三國》片段,把學生帶入三國亂世這一情境,激發學生對於新課的興趣。(教師提問:這部電視劇叫什麼?其中的三國是哪三個國家?大家知道三國有哪些著名人物?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這個英雄輩出的時代。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閲讀教材102頁方框裏的文字。)

(板書:第18課 三國鼎立)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約30分鐘)

1、我們要探究三國時期的歷史,就得首先從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説起。

剛才大家在閲讀教材的過程中得知,東漢末年,羣雄並起,他們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長期混戰。刀槍劍戟帶給人民無盡的災難和痛苦,同時也使北方的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人口集中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出現了“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人民渴望早日結束戰亂,過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那麼,是誰順應人民的願望,結束了北方戰亂局面呢?下面給大家兩分鐘的時間閲讀教材102頁“官渡之戰”大字部分的內容。

(板書:一、官渡之戰)

2、通過閲讀教材,我們知道,這個人是曹操。(課件顯示曹操圖像及詩作)曹操能謀善斷,很有眼光,以統一天下為已任,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從這句詩中,我們可以看出曹操懷有雄心壯志,統一天下是他遠大的政治抱負。

3、曹操要統一天下,必先統一北方。而在北方的各派軍閥中,實力最雄厚的是誰?對,是袁紹。(課件顯示《東漢末年的軍閥割據混戰》地圖)在當時北方有兩個最主要的軍事勢力,其中實力最雄厚的是袁紹,其次是曹操。但隨着時間的發展,曹操的勢力不斷髮展壯大。

那曹操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對,大家通過閲讀教材知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招賢納士、實行屯田、獎勵農耕(課件分點顯示)。

隨着曹操勢力的壯大,兩強相遇,定要一決高下。曹操與袁紹展開了一次決戰,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戰。(課件顯示《官渡之戰形勢圖》)下面大家一起來完成一下這個表格。(課件顯示錶格)

官渡之戰 交戰雙方 交戰時間 交戰地點 兵力對比 交戰結果 6、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打敗了袁紹。大家結合教材103頁上方的小字,一起來思考一下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的原因。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引導總結。

7、官渡之戰以後,曹操陸續消滅了袁紹的殘餘力量,又陸續地消滅了一些軍閥,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可以説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我們前面提到了,曹操的政治抱負是什麼?對,是統一天下。那麼接下來,毫無疑問,曹操大軍就要向南方進發了。接下來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閲讀教材“赤壁之戰”下方大字部分內容。

(板書:二、赤壁之戰)

8、我們通過閲讀教材知道,這時的南方有兩股勢力有所發展。一個是割據江東的孫權,一個是依附於荊州的劉備。江東孫權統治比較穩固。依附於荊州的劉備,自稱是東漢皇族的後裔,在軍閥混戰中,不甘寄人籬下。他聽説諸葛亮有安邦定國之策、濟世安民之術,便請他出來相助,於是就有了“三顧茅廬”的故事,有了卧龍先生精彩的“隆中對”。大家一起來看教材104頁左上方的圖片。

9、劉備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力量不斷地壯大。208年,曹操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南下,想要統一天下。孫權、劉備組成五萬聯軍,在赤壁與曹軍展開決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接下來,與官渡之戰一樣,我們一起來完成下面的表格。(課件顯示錶格)

赤壁之戰 交戰雙方 交戰時間 交戰地點 兵力對比 交戰結果 10、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都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這兩次戰爭的主角都是曹操,卻出現了不同的結局。那麼赤壁之戰中軍事上居於優勢的曹操為什麼會失敗?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引導總結。(引導學生分析曹軍的失敗是必然性和偶然性交互作用的結果,而必然性佔據主導地位,是導致曹軍大敗的主要原因。但實際上最根本原因的是當時統一的客觀條件尚未成熟。)

11、赤壁之戰是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赤壁之戰後,三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新變化。曹操退守到黃河流域一帶,不敢再輕易南下。孫權在長江中下游的勢力得到鞏固。劉備乘機佔領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區,又向西進佔四川。這樣,三個軍閥的勢力相當,誰也打敗不了誰,但又都不具備統一全國的條件。這樣就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大家用兩分鐘的時間閲讀教材“三國鼎立的形成”下面大字部分的內容,包括地圖,之後我們一起完成下面的表格。(課件顯示三國鼎立形勢圖及表格)

(板書:三、三國鼎立的形成)

政權名稱 時間 創建者 都城(今名) 魏 ? ? ? 蜀 ? ? ? 吳 ? ? ? 17、三國鼎立局面是東漢末年以來軍閥混戰的結果,也是從分裂割據走向逐步統一的一個過渡階段。並存的三個政權,為了戰勝對方,都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復和發展生產。(請三個組學生分別介紹三國經濟恢復、發展的情況)

(特別強調:三國時哪一政權和台灣有往來?這證明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少數台獨分子妄圖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我們要同這種分裂行為作鬥爭。)

提出思考問題:你認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

三國鼎立的局面相對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局面,是實現了幾個大範圍的局部統一,因此是歷史的一大進步。我們知道在三國鼎立時期的相對穩定形勢下,各國的經濟都有所發展。所以,三國時期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機的時代。這為日後的統一準備了物質條件。

課堂小結,承前啟後(約2分鐘)

總結: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分裂只是暫時的。天下大勢是分久必合,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最後究竟是誰獨霸天下,問鼎九州呢?欲知後事如何,竊聽下回分解。

四、課堂練習(約3分鐘)

(一) 選擇題

決定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的戰役是 ( )

A.官渡之戰 B.牧野之戰 C.赤壁之戰 D.長平之戰

(二) 思考探究

我們已經學完了本課,課後大家可以再看看三國時期的相關影視作品或者是小説,思考一下文學作品與歷史真實有何異同?

五、課外實踐活動

舉辦三國曆史故事會。學生準備一個自己最喜歡的三國人物的故事與大家分享。

板書設計

第18課 三國鼎立

一、官渡之戰

二、赤壁之戰

國中歷史三國鼎立教案優秀髮文大 篇三

教學目標:

掌握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歷史作用、曹操能夠取得官渡之戰勝利的原因、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瞭解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通過曹操一勝一敗原因的分析,提高學生分析歷史現象,抓住現象所反映的本質的能力。使學生認識到評價歷史人物時,主要應該看他是否打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

教學重點: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三國鼎立的形成。

教學難點:評價歷史人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

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説一説,你知道這是哪部電視劇的主題曲?

(二)、探究合作,學習新知

一、官渡之戰

1、出示官渡之戰的作戰示意圖

①學生找出作戰時間、雙方、特點、結果、影響。

②學生討論官渡之戰勝利的原因。

= 3 GB3 ③ 出示《龜雖壽》中句子,點出曹操具有雄心鬥志:統一天下,引入赤壁之戰

二、赤壁之戰

1、出示赤壁之戰的作戰示意圖

①交代背景,學生介紹劉備、諸葛亮、孫權的情況。

②學生找出作戰雙方、結果、特點、結果、影響。

= 3 GB3 ③ 播放《火燒赤壁》片段

= 4 GB3 ④ 出示赤壁之戰前後形勢變化圖

= 5 GB3 ⑤ 學生討論曹操赤壁之戰失敗的原因。

三、三國鼎立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