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第二章 財務管理基礎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55W

第二章 財務管理基礎

第二章 財務管理基礎

第一節 貨幣時間價值

一、含義:一定量貨幣資本在不同時點上的價值量差額。

二、終值和現值的計算

(一)複利的終值F=P×(1+i)n和現值P=F×1/(1+i)n

(二)年金終值和年金現值

年金是指間隔期相等、等額收付的系列款項。包括:普通年金(後付年金);預付年金(先付年金);遞延年金(隔若干期後才開始發生的系列等額收付款項);永續年金(一系列沒有到期日的現金流)

1.年金終值

(1)普通年金終值FA=A×(F/A,i,n)

(2)預付年金終值F=普通年金終值×(1+i)或:期數n加1,係數減1,F=A[(F/A,i,n+1)-1]

(3)遞延年金終值FA=A(F/A,i,n)

2.年金現值

(1)普通年金現值

(2)預付年金現值P=普通年金現值×(1+i)或:期數n減1,係數加1,P=A[(P/A,i,n-1)+1]

(3)遞延年金現值(式中,m為遞延期,n為連續收支期數,即年金期)

【方法1】兩次折現P=A(P/A,i,n)×(P/F,i,m)

【方法2】先算m+n期再減m期:P A=A[(P/A,i,m+n)-(P/A,i,m)]

【方法3】先求終值再折現PA=A×(F/A,i,n)×(P/F,i,m+n)

(4)永續年金的現值P=A/i

3.年償債基金:已知年金終值求年金

償債基金係數,記作(A/F,i,n),與年金終值係數是互為倒數,償債基金和普通年金終值互為逆運算。

4.年資本回收額:指在約定年限內等額回收初始投入資本或清償債務的金額。資本回收係數,記作(A/P,i,n),與年金現值係數是互為倒數的關係。

三、利率的計算(插值法)

名義利率是指票面利率,不符合得利計息原理,但它包括通貨膨脹風險的利率。

實際利率是指剔除通貨膨脹率後投資者得到利息回報的真實利率,若1年計息多次,換算關係:1+i=(1+r/m)m,i為實際利率,r為名義利率,m為年計息次數。

1+名義利率r=(1+實際利率i)×(1+通貨膨脹率)

第二節 風險與收益

一、資產的收益與收益率

(一)資產的收益是指資產的價值在一定時期的增值,一般指資產的年收益率(報酬率)。

資產的收益額包括:利息、紅利或股息收益和資本利得

資產的收益率或報酬率包括:利(股)息的收益率和資本利得的收益率

(二)資產收益率的類型(6種)

實際收益率,已經實現或確定可以實現的資產收益率。(存在通貨膨脹時還應當扣除其影響)

名義收益率,在資產合約上標明的收益率。

預期收益率(期望收益率),在不確定的條件下,預測的某種資產未來可能實現的收益率。

必要收益率(最低必要報酬率或最低要求的收益率),包括:無風險收益率和風險收益率。

無風險收益率(通常用短期國債利率近似的代替無風險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純利率+通貨膨脹補償率。無風險資產(國債)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不存在違約風險;二是不存在再投資收益率的不確定性。

風險收益率,因承擔該資產的風險而要求的超過無風險利率的額外收益,它等於必要收益率與無風險收益率之差。主要影響因素:風險大小;投資者對風險的偏好。

(三)風險,是指收益的不確定性。在各項財務活動中,由於各種難以預料或無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業的實際收益與預計收益發生背離從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期望值Ё=∑Xi×Pi 反映預計收益的平均化,不能直接用來衡量風險。(也可用歷史數據分組法和算術平均法來計算)

衡量風險的指標主要由收益率的方差、標準離差和標準離差率等。

方差σ2= ∑(Xi-Ё)2×Pi 標準離差σ 標準離差率V=σ/Ё×100%

風險控制對策:規避風險,當資產風險所造成的損失不能由該項目可能獲得收益予以抵消時,應當放棄該項目,以規避風險。例如,拒絕與不守信用的廠商業務往來;放棄可能明顯導致虧損的投資項目。

減少風險,一是控制風險因素,減少風險的發生;二是控制風險發生的頻率和降低風險損害程度。常用方法有:進行準確的預測;對決策進行多方案優選和替代;及時與政府部門溝通獲取政策信息;在發展新產品前,充分進行市場調研;採用多領域、多地域、多項目、多品種的投資以分散風險。

轉移風險,對可能給企業帶來災難性損失的項目,企業應以一定代價,採取某種方式轉移風險。如向保險公司投保;採取合資、聯營、聯合開發等措施實現風險共擔;通過技術轉讓、租賃經營和業務外包等實現風險轉移。

接受風險,包括風險自擔和風險自保兩種。風險自擔,是指風險損失發生時,直接將損失攤入成本或費用,或衝減利潤;風險自保,是指企業預留一筆風險金或隨着生產經營的進行,有計劃地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等。

(四)風險偏好

風險迴避者,當預期收益率相同時,偏好於具有低風險的資產,而對於具有同樣風險的資產則鍾情於具有高預期收益率的資產。

風險追求者,當預期收益相同時,選擇風險大的

風險中立者,既不迴避風險也不主動追求風險,選擇資產的唯一標準是預期收益的大小

二、證券資產組合的風險與收益

兩個或兩個以上資產所構成的集合,稱為資產組合。如果資產組合中的資產均為有價證券,則該資產組合也稱為證券資產組合或證券組合。

(一)預期組合收益率:組成證券資產組合的各種資產收益率的加權平均數,其權數為各種資產在組合中的價值比例。 E(RP)=∑Wi×E(Ri)

影響組合收益率的因素:投資比重和個別資產收益率。不論投資組合中兩項資產之間的相關係數ρ如何,只要投資比例不變,各項資產的期望收益率不變,則組合收益率就不變。

(二)證券資產組合風險分散功能(非系統風險)

組合風險的大小與兩項資產收益率之間的變動關係(相關性)有關。反映資產收益率之間相關性的指標是相關係數。

組合方差σP2=W12σ12+W22σ22+2W1W2ρ12σ1σ2 組合標準離差σP

例ρ12=1,完全正相關,表示兩項收益率的變化方向和變化幅度完全相同,組合標準離差σP達到最大,組合不能抵消任何風險。

ρ12=-1,完全負相關,表示兩項收益率的變化方向和變化幅度完全相反,組合標準離差σP達到最小,甚至可能是零,組合可最大程度地抵消風險。

ρ12=0,不相關

一般來講,隨着證券資產組合中資產個數的增加,證券資產組合的風險會逐漸降低,當資產的個數增加到一定程度時,證券資產組合的風險程度將趨於平穩,這時組合風險的降低將非常緩慢直到不再降低。

(三)風險和分類及特點

非系統風險(公司風險、可分散風險)由特定企業或特定行業所特有的,可通過有效的資產組合來消除掉的風險。可通過增加組合中資產的數目而最終消除。

非系統風險的種類:經營風險(因生產經營方面的原因給企業目標帶來不利影響的可能性),財務風險(又稱籌資風險,因舉債引起的。當企業息税前資金利潤率高於借入資金利息率時,使自有資金利潤率提高。但是,若企業息税前資金利潤率低於借入資金利息率時,使自有資金利潤率降低。)

系統風險(市場風險、不可分散風險),由市場的風險因素(包括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動、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化、税制改革、企業會計準則改革、世界能源狀況、政治因素等等)所致,是影響所有資產的,不能通過資產組合來消除的風險。它是始終存在的。

單項資產的系統風險:反映單項資產收益率與市場平均收益率之間變動關係的一個量化指標,用β係數表示。當β=1時,表示該資產的收益率與市場平均收益率呈同方向、同比例變化(市場組合β=1,是指由市場上所有資產組成的組合);若β>1,該資產收益率的變化幅度大於市場組合收益率的變動幅度,其所含的系統風險大於整個市場組合風險。β<1反之。

β=ρim×σi/σm =某種資產和市場組合收益率的協方差(ρimσiσm)/市場組合收益率的方差σm2

絕大多數的β係數是大於零的,如果是負數,表明這類資產收益與市場平均變化方向相反。

證券資產組合的系統風險係數β:是所有單項資產的加權平均數,權數為各種資產在組合中所佔價值比例。資產組合不能抵消系統風險,但可通過替換資產組合中的資產,或改變不同價值比重,來改變組合的風險。

(四)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R=Rf+β×(Rm-Rf) R表示某資產的必要收益率;β表示該資產的系統風險係數; Rf表示無風險收益率,通常以短期國債的利率來近似替代;Rm表示市場組合收益率,

某資產的風險收益率=β×(Rm-Rf)

市場風險溢價(Rm-Rf)反映市場整體對風險的偏好,如果風險厭惡程度高,則證券市場線(證劵市場線對任何公司、任何資產都是適合的)的斜率(Rm-Rf)值就大,若β稍有變化,收益率就會大幅度的變化。

在市場均衡狀態下,每項資產預期收益率應該等於其必要收益率。

證券資產組合的必要收益率=Rf +βp×(Rm—Rf),此公式與前面的資產資本定價模型公式非常相似,它們的右側惟一不同的是β係數的主體,前面公式中的β係數是單項資產或個別公司的β係數;而這裏的βp則是證券資產組合的β係數。

侷限性:一些新興行業的β值難以估計;歷史數據估算的β值對未來的指導作用大打折扣;建立在CAPM假設之上,(市場是均衡的並不存在磨擦;市場參與者都是理性的;不存在交易費用;税收不影響資產的選擇和交易等),一些假設有較大偏差。

第三節  成本性態

成本性態,又稱成本習性,是指成本的變動與業務量(產量或銷售量)之間的依存關係。成本性態分析對短期經營決策、長期投資決策、預算編制、業績考評,以及成本控制等,具有重要意義。通常把成本區分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混合成本三類。

一、固定成本是指其總額在一定時期及一定產量範圍內,保持固定不變的成本。單位固定成本會與業務量的增減呈反方向變動。

①約束性固定成本:管理當局的短期決策行動不能改變的,又稱“經營能力成本”。如固定折舊費用、房屋租金、保險費、管理人員的基本工資等。降低途徑:合理利用企業現有的生產能力,提高生產效率,以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②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當局的能改變的,又稱“經營方針成本”。如廣告費、職工培訓費、研究開發費等。降低途徑:厲行節約、精打細算、編制出積極可行的費用預算並嚴格執行,防止浪費和過度投資等。

二、變動成本是指在特定業務量範圍內,其總額會隨業務量變動而成正比例變動的成本,但單位變動成本不變。

①技術變動成本:與產量有關係的,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按產量計提的固定設備折舊等。②酌量性變動成本:管理當局可以改變的,如按銷售百分比支付的銷售佣金、技術轉讓費等。

三、混合成本“混合”了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兩種不同性質的成本。

①半變動成本,在有一定初始量的基礎上,隨產量正比例變化的成本。如:固定電話費、水費、煤氣費等

②半固定成本,又稱階梯式變動成本。如:企業管理員、運貨員、檢驗員的工資。

③延期變動成本,在一定的業務量範圍內有一個固定不變的基數,當業務量增長超出了這個範圍,它就與業務量的增長成正比例變動。如職工工資=基本+加班

④曲線變動成本,通常有一個不變的初始量,在這個基礎上,隨着業務量的增加,成本非線性的變化。它分為遞增曲線成本(如:累進計件工資、違約金)和遞減曲線成本(如:有折扣的水電費、封項的通信費)。

【混合成本分解】

①高低點法:它是以過去某一會計期間的總成本和業務量資料為依據,從中選取業務量最高點和業務量最低點,將總成本進行分解,得出成本性態的模型。它計算簡單,只採用了歷史成本資料中的高點和低點兩組數據,故代表性較差。

②迴歸分析法:根據過去一定期間的業務量和混合成本的歷史資料,應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算出最能代表業務量與混合成本關係的迴歸直線,是一種較為精確的方法。

③賬户分析法:又稱會計分析法,是根椐有關成本賬户及其明細賬的內容,結合其與產量的依存關係,判斷其比較接近哪一類成本,就視其為哪一類成本。它簡便易行,但比較粗糙且帶有主觀判斷。

④技術測定法,又稱工業工程法,它是根據材料和人工消耗量的技術測定來劃分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方法,通常只適用於投入成本與產出數量之間有規律性聯繫的成本分解。

⑤合同確認法:它是根據企業訂立的經濟合同或協議中關於支付費用的規定,來確認並估算哪些項目屬於變動成本,哪些項目屬於固定成本的方法。合同確認法要配合賬户分析法使用。

四、總成本模型

總成本=固定成本總額+變動成本總額=固定成本總額+(單位變動成本×業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