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教育教案(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7W

幼兒園教育教案(新版多篇)

幼兒園教學教案 篇一

記錄一:

區角活動一開始,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得向娃娃家跑去,很顯然,他們都喜歡這個可以裝扮自己,快快把自己變大的地方由於某種原因,翰翰沒能拿到進入娃娃家必要的胸牌,因此他站在門外有些不開心了。

“餘陽,你出來讓我玩。”翰翰霸道的叫着。

“那你有沒有牌子的,我有牌子的,你不能玩的。”餘陽解釋道。

“可是我很想玩的。”意識到強硬的不行,翰翰降低了自己的語氣,並用求助的眼光看着我,希望我可以幫助他,可是我並沒有介入,等待着餘陽的反應。

“那我也很想玩得”餘陽看了看手中的玩具,又説“那等我再玩一會兒,我們再交換,你先玩其它的好吧?”

“不要賴皮。”翰翰心滿意足的走開,並去玩了其它的東西。過了一會兒,兩個孩子自覺地進行了交換,又開始了新的遊戲。

分析一:

娃娃家一直是小班孩子在區角活動中的首選,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們喜歡娃娃家的首要原因就是可以滿足孩子們渴望長大的心理,孩子們的生活經驗並不豐富,但是他們最直接的經驗就來自於他們的家庭生活,而爸爸媽媽就是他們最直接的來源,他們時刻感受着來自父母的愛,也在潛意識裏模仿和重現着爸爸媽媽的舉動,所以對於小班幼兒而言,創設一個如家的環境來激發他們的角色扮演意識是至關重要的。在活動記錄中,兩個孩子對能否進入娃娃家遊戲場生了對話和小議論,我沒有介入的理由是小班後期的孩子已經能夠自己嘗試處理一定的小分歧了。在他們的對話中,我發現他們已經有了分享和謙讓的意識,並逐漸懂得了如何去用自己的理由説服對方(如餘陽用胸牌來説服翰翰他不能遊戲的原因)以及在彼此都很渴望遊戲的遊戲的時候來嘗試輪流遊戲,這樣既滿足了自己又考慮了他人。當然在這個活動後的反思中,讓我思考到其實對於餘陽的這個決定,我應該給予及時的鼓勵,肯定它的想法和做法,這樣也可以激發其他幼兒的效仿,使孩子們更加懂得彼此謙讓和分享。

記錄二:

黎黎在娃娃家裏像模像樣的揹着包,認真地説“我要去上班了,寶寶在家裏要乖,不要哭。”然後就揹着包出門了,回來後依舊是“媽媽腔”很濃,“寶寶,媽媽回來了。”儼然一副“白領”樣。

瑩瑩在娃娃家裏看到了一塊絲巾,便興奮得告訴我:“coco,這是抹布,用來擦地的。”説完便跪在地上,認真地擦了起來。還不時地假裝流汗,用手擦擦額上的汗水。儼然一副家庭主婦的樣子。

分析二:

很偶然看到了在娃娃家裏發生的這兩個場景,“為什麼同樣是媽媽,卻有着如此不同的扮演方法呢?”我自我詢問着。在翻閲有關書籍後,發現,孩子們的模仿來自於生活,他們的很多模仿場景都是自己生活的再現。結合這兩個孩子的家庭背景進行分析,圖一中黎黎的媽媽是一個白領,每天奔波於公司和家庭,而“寶寶”是黎黎媽媽對黎黎的愛稱,所以在娃娃家裏黎黎就將“寶寶”的稱呼遷移到了娃娃身上,並且對媽媽“揹包上班”這個天天要重複的動作進行效仿,在她的心理,這個動作是媽媽最具代表性的。而圖二中瑩瑩的媽媽則是一個專職的家庭主婦,每天完成的是必要的“買汰燒”,所以在瑩瑩的模仿中,是以媽媽做事情為主要模仿對象的,同時可以看出在瑩瑩的遊戲中已經有了“以物代物”的出現,這也是小年齡孩子在角色遊戲中所特有的。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孩子們進行娃娃家的遊戲時,更多的是自己已有經驗的展現,並通過彼此的交流產生新經驗的遷移和同化,以此來發展新的經驗內容,而老師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們進行經驗交流,給他們提供合適的場景和物品來激發他們的遊戲想象,已發展幼兒在生活方面的認知和必要的技能。

幼兒園幼兒教育教案 篇二

設計思路:

當我看到《收集東收集西》這篇有趣又富有幻想的散文詩時,就迫不及待地把它講給班上的孩子們聽。詩歌從自己的收集延伸到他人的收集、進而延伸到自然界,以媽媽的收集為結尾,既滲透着母愛,又拉近了文學作品與幼兒生活體驗之間的距離,為幼兒的理解、模仿及創造提供了空間。

正值秋季,户外活動時孩子們經常撿拾院子裏掉落的小葉子、小花瓣、花種子、樹根,甚至小石子。像找到寶貝似的攥在手裏。這些在成人看來毫不起眼的東兩卻分外吸引孩子,他們還套用了散文詩中的句子――這是他們的收集。我想,既然孩子們那麼喜歡撿拾自然物,何不滿足他們,讓他們把自己撿拾的自然物收集起來呢?在撿拾和遊戲中,我發現孩子們對點數及類概念還不太清楚,因此,幼兒的收集正是積累分類經驗的好機會,還能發展他們的點數能力。

活動目標:

1、利用文學作品激發幼兒收集的興趣。

2、利用幼兒收集的自然物、發展幼兒點數及分類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欣賞散文濤《收集東收集西》。

2、秋天的自然物,信封、大白紙、小筐等。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撿拾多種自然物的興趣。

老師:小朋友每天都能在院子裏收集到許多大自然送給我們的寶貝、尹老師發給每個人一個小信封。請你們把寶貝裝在信封中,看誰收集到的寶貝多,而且它們的樣子還不一樣。幼兒自選信封。

2、到户外指導幼兒撿拾多種自然物。

老師:你都收集到什麼了?哪種最多?還能收集到其他東西麼?

老師:你撿到的樹葉真多呀、還能收集到什麼其他的寶貝嗎?

老師:你都有什麼寶貝?是從哪撿到的?

3、回教室指導幼兒把收集的寶貝進行分類。

老師:你們收集的東西真是太豐富了、尹老師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張大大的白紙,把你們收集的寶貝都倒在大白紙上,看看你收集的寶貝有沒有長得一樣的,我們把它放在一起。

老師:你收集到什麼了?

幼兒:我收集到了好多種樹葉。

老師:它們都是樹葉、都有什麼樣子的樹葉呢?

幼兒:有楊樹葉、小扇子葉、像小手的葉子,好多種呢。

老師:這是什麼葉子呢?

幼兒:楊樹葉。

老師:你能挑出和這片葉子一樣的樹葉放在一起嗎?

幼兒:我撿到的東兩名字都不一樣。

老師:都有什麼?

幼兒:小花瓣、小草,還有樹葉,還有……都數不出來了,我先把一樣的放在一塊兒再數就行了。

老師:對,那我們把一樣的放在一起,然後再數數。

幼兒:我找到了5樣寶貝呢。

幼兒:老師,我自己分了11種。

老師:你是怎麼知道的?我們一起分分好麼?

幼兒:花種子放在一起,小樹枝放在一起……原來我撿到了4類東西呀,我撿到了11片核桃葉,還以為是11種東西呢。

幼兒:我收集到8種東西,樹枝是一種,但是有楊樹枝和泡桐樹枝,樹葉是一種,也有很多種樹葉、、

老師:一種東兩也可以分很多,對麼?

幼兒:因為它們都不是一種樹上的樹枝和樹葉……

4、利用集體分類幫助幼兒更加明確類的概念。

老師把幼兒收集的每類中取出一個,放在不同的大筐中。小朋友們帶着自己分好類的寶貝去給它們找家。

老師:請小朋友把自己分好類的收集分別放在屬於它的家葉,看看我們全

班小朋友共收集到幾類寶貝。

5、我們今天收集了許多寶貝、小朋友們平時在回家的路上、小公園中發現了什麼新鮮的東兩還可以收集起來,和大家一起用這些寶貝玩遊戲。

活動延伸:

1、鼓慟幼兒開動腦筋想出各種遊戲的玩法,如,比比誰的樹葉項鍊長、樹葉拼擺畫、樹枝長短的排列、裝飾畫等。

2、家園配合激發孩子收集自己喜歡的東西的興趣,如各種各樣的書等。

幼兒安全教育教案 篇三

[設計意圖]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用到許多標誌,這些標誌與我們的生活、安全息息相關,我們選擇了幾種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標誌,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認識並瞭解他們。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在生活中做一個善於觀察的有心人。

2、進一步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思維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3、幫助幼兒認識生活中的一些常見標誌,懂得基本的安全知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協助帶孩子在生活中觀察常見的安全標誌。

2、各種標誌、圖片若干。

3、佈置好的“安全標誌圖片展覽”

4、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教師組織幼兒在音樂聲中進入活動室,並參觀佈置好的“安全標誌圖片展覽”幼兒邊看邊説説自己認識哪些標誌,它們有什麼意義。(評析:幼兒在音樂聲中進入活動,會有一個輕鬆愉快的開始,為活動打好鋪墊。參觀圖片展,能給幼兒一個整體的印象,他們在看看説説的過程中,會互相學習,這也體現了綱要中提到的“注重幼兒間的相互作用”)

二、請幼兒講講自己知道的安全標誌有哪些,豐富幼兒的認識。

師:你剛才看見了哪些標誌?

幼:注意安全標誌、防火標誌、公用電話標誌。

師:它們是什麼顏色?

幼:有紅的、有黑的、有藍的。

師:它們各表示什麼意思?

幼:安全標誌表示應注意安全,防火標誌讓我們注意防火。

師:你以前還見過那些標誌?

幼:我見過公共廁所的標誌,我見過防電的標誌。

(評析:幼兒看了展覽後,再説出見過的標誌,這樣既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又鍛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引導幼兒認識幾種主要安全標誌。

1、出示飲用水的標誌,師:小朋友們看,這張標誌上有什麼?

幼:是水杯。

師:那你猜一下是什麼意思。

幼:是不是喝水的意思?

師:你們真棒,一下就猜出來了,這個標誌的意思是“飲用水”。貼有這個標誌的水是能喝的水。

2、出示當心燙傷的標誌,引導幼兒觀察,師:這張標誌上有什麼?

幼:有一隻手,還有一個冒熱氣的東西。

師:那你猜一下是什麼意思。

幼:是不是表示這個東西很熱;

幼:會燙傷吧!

師:又猜對了,這個標誌是小心燙傷的意思。家裏的鍋、暖瓶都有可能燙傷小朋友,回家可以貼上這個標誌。

3、出示小心樓梯的標誌,師:這幅圖上有什麼?

幼:一個人,還有一個台階。

師:這個人在幹什麼?

幼:他想上台階。

師:他上去了嗎?

幼:好像是要摔倒。

師:這個標誌的意思是“當心樓梯”,上下樓要注意安全。

4、師:你們真厲害,都能猜出來,還有最後一張,瞧,這上邊是什麼?

幼:一個箭頭。

幼:像是閃電。

師:這是一個拐彎的箭頭,它表示當心觸電。貼幼這個標誌的地方,我們不能用手摸,更不能在這裏玩,我們要遠離這個地方。

(評析:教師邊出示圖片,邊引導幼兒觀察,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圖片上標誌表示的意思,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思維能力。)

四、認標誌、貼標誌競賽,加深幼兒的印象。

1、教師出示各種常見標誌,幼兒搶答,答對的幼兒得到一顆小星。比一比誰得的星最多。

2、出示各種場所圖,如:電話亭、公廁、電源插座、鍋爐等。讓幼兒為其貼上相應的標誌。比一比誰貼得又對又快。(評析:競賽的形式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五、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在班內相應的地方貼上標誌,如在飲水機上貼“飲用水”,在電視機旁貼“當心觸電”,在暖氣片上貼“當心燙傷”,在樓梯口貼“小心樓梯”。(評析:活動延伸的進行,既加深了幼兒對標誌的認識,又在活動室的危險隱患處貼上了醒目的標誌,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幼兒教育活動教案 篇四

活動目標:

1.嘗試剝蛋,體驗動手的樂趣。

2.初步瞭解蛋類是有營養的,每天吃一個雞蛋有利身體健康。

3.能夠區分生蛋和熟蛋,並瞭解幾種蛋製品。

活動準備:生熟雞蛋若干、電磁爐、炒鍋、各種調料、小碗、小匙、課件、調查表。

活動過程:

一、談話:與幼兒交流今天早上吃的是什麼?並在調查表上標註上有多少名幼兒吃的是雞蛋。

師:小朋友今天早上吃的是什麼早飯呀?

二、區分生蛋與熟蛋

1、教師拿出兩個蛋,讓幼兒從表面看哪個是生蛋哪個是熟蛋,然後用手摸一摸、搖一搖。

2、教師把蛋殼剝開讓幼兒觀察生蛋與熟蛋的區別。

師:我們把蛋打開,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吧!

三、出示課件

課件蛋寶寶介紹自己的內部構造與營養價值。

師:有個蛋寶寶想和小朋友樣做朋友,我們來聽聽它是怎麼介紹自己的吧!

四、出示圖片

教師出示各種蛋製品的圖片,讓幼兒瞭解蛋可以製作成哪些東西。

師:蛋還可以怎麼吃呢?你都吃過哪些東西是由蛋製作成的?

五、剝蛋,體驗樂趣

1、教師:平時你在家吃雞蛋的時候都是誰給你剝的殼呀?那今天自己動手來剝一剝,嘗一嘗怎麼樣?

2、提醒幼兒先把手洗乾淨,進行操作。

3、嘗蛋:教師巡迴觀察幼兒剝蛋情況,提醒幼兒慢慢地品嚐。

4、你們為什麼喜歡吃蛋呀?

5、教師小結:蛋有很多種營養,最主要的是蛋白質,對我們的身體很重要,所以,不管是大人還是小朋友,最好每天吃一個雞蛋。

六、教師與幼兒共同製作炒雞蛋。並進行品嚐。活動指導:

讓幼兒從多方面感知生蛋與熟蛋的異同。

通過蛋寶寶自我介紹的過程讓幼兒更加深刻地瞭解蛋,知道吃蛋的好處。

有的幼兒在家很不願意吃雞蛋或是吃蛋的時候都是家長剝現成的。,讓幼兒動手自己剝蛋並品嚐。

活動延伸:把剝下的蛋殼投放在美工區提供圖片讓幼兒用蛋殼粘貼畫。

環境創設:用剝下的蛋殼做成“有趣的蛋殼製品”粘貼在主題牆上。

主題活動資源包:調查表、蛋的營養價值及各種蛋製品的圖片。

活動評析:動手操作、觀察比較等形式是幼兒認知的一個有效途徑,“食物”走進課堂,更增加了幼兒的親近感,在教師的要求下,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願意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到教師的肯定與小朋友們的讚歎,增強幼兒的自信心,鼓勵幼兒在生活中更好的觀察、發現、總結、積累等。本節課的設計很完整,教師靈活、綜合地組織和安排教育內容使幼兒活動相對完整的知識經驗。

幼兒園教學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在學生了解跳棋的基本規則的前提下,讓學生分小組自行練習下跳棋。

2、培養學生對跳棋的興趣。

3、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教學準備

跳棋一副,教學視頻。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跳棋的基本規則並讓學生學會下跳棋。

難點:讓學生學會下跳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跳棋的遊戲規則,你還記得在下跳棋的時候有哪些要求嗎?好吧,看來小朋友們對跳棋的遊戲規則還記得不清楚,現在我們再來看一看教學視頻,這次可要認真學習喲!

二、學生再看教學視頻

通過學習視頻,讓學生再次熟悉下跳棋的規則。

三、學生練習走子

以同桌兩人一起為單位,開始嘗試着下跳棋。

四、學生實戰練習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開始下跳棋。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和同桌的小夥伴相互説一説。

幼兒園跳棋教案。跳棋是我們男女老少都很喜歡的一項娛樂活動,我想很多幼兒對於跳棋都是比較感興趣的,教師們可以一點點的慢慢教會他們一些跳棋技巧,最後將它們串聯起來,讓幼兒們進行一場跳棋比賽。

幼兒教育活動教案 篇六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散文詩,感受散文詩優美的意境;

2、理解詞語:翩翩起舞、頻頻點頭,進一步體驗春風的特點;

3、培養幼兒對文學活動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音樂磁帶、錄音機、樹、花、草場景(其中枝葉、花、草可拿下來)、風的頭飾、香水。

三、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

師:小朋友,春天到了,春風吹來了,我們一起去放風箏吧!(幼兒聽着歡快的音樂,一起做放風箏的動作進教室。)提問:是誰讓風箏飛上天的?春風在哪裏?

(二)、學習散文詩:

1、老師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提問:散文詩的名字叫什麼?你聽到散文詩裏説了什麼?

散文詩裏問春風在哪裏?有誰回答了這個問題?它們是怎麼説的?

2、分段理解、學習(觀看多媒體課件)

(1)、看畫面,理解學習第一部分。提問:

A、春風在哪裏?樹兒説了什麼?理解:“翩翩起舞”啟發幼兒用動作表現。是誰讓樹兒的枝葉翩翩起舞的?

B、春風在哪裏?花兒是怎麼説的?理解:“頻頻點頭”花兒是怎樣頻頻點頭的?(用動作表現)

C、春風在哪裏?草兒是怎樣説的?草兒是怎樣輕輕晃動的?(用動作表現)

D、為什麼説春風就在我們身邊?把這一部分連起來朗誦一遍

(2)看畫面理解學習第二部分。提問:

A、春風吹來,大地變得怎樣了?

B、春風送來了什麼?還有誰也感受到了春風的温暖?

C、春風飄來了什麼?(噴香水)讓幼兒用鼻子聞一聞。

D、春風帶來了什麼?為什麼説春風帶來了希望?

3、完整欣賞散文詩。

4、學習用優美的聲音,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

5、一邊做動作,一邊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

(三)嘗試分角色表演散文詩。讓幼兒自由選擇角色,並從場景中取下枝葉、花草戴在頭上,邊朗誦邊表演。

(1)請個別幼兒嘗試分角色表演。鼓勵幼兒創編動作和造型,並大膽表演。

(2)全體幼兒自願選擇角色表演。

結束語:今天,我們學習了散文詩《春風在哪裏》,知道了春風就在我們身邊,春風給我們帶來了許多,許多……現在,讓我們手拉手一起到外面去向春風問聲好!

幼兒園教育教案 篇七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進一步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2、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實驗、記錄獲得有關雞蛋在鹽水中變化的具體實驗。

活動重點:

幼兒能通過商量、分工、合作、共同探索。

活動難點:

能通過猜測、實驗、記錄感受鹽的多少與雞蛋之間的變化關係。

活動準備:

熟雞蛋、筷子、小勺、記錄紙、鹽各6份、紙板、紙、泡沫、塑料板、瓶蓋、碟片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聽故事《瀟灑哥落水了》後提問:有什麼好辦法能將瀟灑哥救上岸呢?

二、實驗(一)

1、教師:剛才小朋友都想了很多的好辦法救瀟灑哥上岸,現在請小朋友看一看你們的桌子上有什麼?請你們利用我們桌上的道具試着讓我們的雞蛋浮在水面上。

2、幼兒實驗、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3、小朋友做完實驗後,請小朋友説出自己是用什麼道具讓雞蛋浮起來的。

三、實驗(二)

1、分組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認為很好的辦法,救了我們的瀟灑哥,但是,今天老師還帶來一個特殊的道具(鹽)想請小朋友再來試着用鹽做一次實驗看看雞蛋能不能浮起來。

要求:三個好朋友分工合作,進行實驗,放一次鹽就要在紙上記錄一次,還要記錄下雞蛋在鹽水中的變化。

2、幼兒實驗,教師巡視提醒幼兒做好記錄。

3、(1)觀察雞蛋在鹽水中浮起來的變化。

(2)請每組的組長向大家介紹自己組的記錄內容。

教師小結:小朋友一起努力相互配合,我們發現雞蛋仔鹽水中會漸漸的浮起來,也成功的救了我們的瀟灑哥。可是瀟灑哥它還有一個煩惱,就是它得救了以後就不怕掉入水中了,可是他們還有其它的蛋類好朋友如(鵪鶉蛋、鴨蛋等等)它們能在鹽水中浮起來嗎?我們下次再來做實驗,小朋友再見!

幼兒園教學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通過跳棋比賽,增進學生下好跳棋的信心。

2、培養學生對象棋的興趣。

3、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提高邏輯思維能力,豐富課餘生活。

教學準備

1、中國跳棋一副;

2、比賽規則及比賽場地準備。

教學過程

一、複習下跳棋的規則。

請學生説一説跳棋有哪些規則?需要注意哪一些?

師:經過前面的練習下棋,你有信心贏得今天的比賽嗎?

二、介紹比賽規則。

1、遊戲人數:2人對戰,4人對戰,6人對戰。

2、走子規則

棋子的移動可以一步步在有直線連接的相鄰六個方向進行,如果相鄰位置上有任何方的一個棋子,該位置直線方向下一個位置是空的,則可以直接“跳”到該空位上,“跳”的過程中,只要相同條件滿足就可以連續進行。誰最先把正對面的陣地全部佔領,誰就取得勝利。

3、採用淘汰制。

比賽一共有三輪。凡是第一局敗了的學生,可以和第二局敗了的學生下棋。第三局是所有勝利的選手進行比賽。

4、分數計算

按照棋類遊戲的標準記分方法,每局棋結果,勝者3分,負者2分,和棋各記1分。

5、評出下跳棋的冠軍、季軍和亞軍,以及多名優秀參賽選手,併發一定學習用品作為獎勵。

三、分小組比賽

分別讓各小組選手進行比賽,其他小朋友觀賽,讓學生自己評選出得獎選手。

四、頒發獎品,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