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九年級政治教案範本彙總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6.25K

九年級政治教案範本彙總多篇

九年級政治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必須實行對外開放。

2、我國面臨的人口國情。

3、計劃生育的必要性。

4、我國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及總體形勢。

5、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6、我國面臨嚴峻的資源、環境和人口形勢。

7、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8、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影響。

9、教育對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的重要作用。

10、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

能力目標

1、具有對外開放的意識,初步形成正確處理對外開放與堅持獨立自主關係的能力。

2、具有在正確認清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的等基本國情的基礎上,堅持實行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和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能力。

3、具有結合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等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煉觀點的能力。

4、具有用實際行動保護環境、關愛自認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樹立開放的胸懷和世界的眼光

2、增強努力學習、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精神,樹立成才、成人、報效祖國的志向。

3、具有關愛社會、保護環境、珍惜資源的情感。

二、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1、對外開放和獨立自主的關係02。(重點和難點)

2、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難點)

3、人口問題與資源環境。重點)

4、科學發展觀02。(重點和難點)

三、教時安排:

4課時

四、教學設想:

以探究活動為基礎,教師分析和講解,以具體事例或情景深入教學內容,努力使學生掌握相關知識。

五、教具、學具:

多媒體幻燈片、錄音設備、圖片。

六、教學過程:

一、學習目標

1、知道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必須實行對外開放。

2、知道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02。

3、懂得對外開放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02(重點)。

2、對外開放的內容和重要性(難點)。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這條東方巨龍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外資企業紛紛落户中國。與此同時,大批中國企業也紛紛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那麼,我國實行了什麼樣的基本國策和發展戰略呢?

(二、)新課:

預習:學生用8分鐘時間自讀課本,解決練習冊P30“課前預習題”。

1、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板書)

讓學生自己舉例瞭解的或感受到的開放的世界的表現,並以加入世貿以及最近中國紡織品在歐美市場受阻狀況來總結。説明:

(1)世界一天一天變得更加開放0202020202

(2)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後0202020202020202

(3)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020202020202020202

總結:實行對外開放,符合時代特徵和世界經濟技術發展規律,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2、堅持對外開放02 (板書)

(1)全方位的對外開放0202 (副板書)

提出問題:我國對外開放體現在哪些方面呢?結合課本表格。

讓學生舉例:

經濟: 進出口貿易;中國的紡織品、電器產品等日益走向世界市場;中國重新“入世”。

政治: g家領導人互訪;積極參與聯合國等各種國際組織活動;成功舉辦上海APEC會議。

文化 中國在法國文化年;中國在美國文化年;中國在俄羅斯文化年。

教育: 與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許多國家高校聯合辦學 。

體育: 積極參加世界各種比賽,並取得良好成績

強調:a、對所有國家開放; b、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都要開放。

(2)討論:正確處理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的關係

① 既不能依靠別人搞建設,必須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

② 又必須實行對內搞活和對外開放相結合,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動力。(在學生收集材料的基礎上進行5分鐘演講賽)

(結合課本國產汽車發展問題事例組織討論,再次認識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與借鑑和利用外國有益經驗的關係。)

【活動】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經濟增長速度名列世界首位。但在經濟如何發展的問題(如何看待國產汽車發展問題)上一直存在兩種傾向:一種認為應該堅持獨立自主,自創品牌;另一種則認為應該堅持對外開放,全面引進。你是如何看待上述觀點的?

答:題中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正確的觀點是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對外開放。因為:A、現代科技的發展,使世界國家和地區的聯繫和交流日益緊密。中國要發展壯大,都必須把自己融入到世界發展的大潮中去,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後。B、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任何時候都不能依靠別人搞建設,必須始終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同時又必須打開大門搞建設,把對內搞活和對外開放結合起來,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動力。

3、小組交流: 如何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①既要積極敞開國門又要維護自身安全

②既要借鑑、吸收一切先進的東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東西。

③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四、課堂小結:

總之,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既要敞開國門又要維護自身安全,既要借鑑、吸收一切先進的東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東西。願我們的國家能夠發展的更加繁榮美好。

九年級政治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課標要求:

知道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改革的必要性

知識體系:改革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做改革的擁護者、參與者和推動者

地位:

本課時的內容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一個核心內容,前承“一箇中心”,後接“開放是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是學生理解基本路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

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學生有真切的感受,通過理解改革的必要性,讓學生明白改革對當代中國前進的巨大推動作用,從而體現實行改革是黨的英明決斷,擁護改革,擁護中國共產黨。

學情分析

學生基本上能理解基本路線的內容,但僅僅是停留於理論上理性的認識,缺少感性的感悟,對基本路線的認識缺少深度的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也能滿足本節課的需求,在分析能力上較好,能借助於教師的指導,通過合作來完成預設的任務。本節課設計上以材料為載體,通過學生研讀材料找出預設問題的答案,在理性認知的基礎上增強感性認識,感受改革前後截然不同的變化,真切感受當代中國要發展必須要進行改革,從而明白改革的必要性,達到教學目的。

學生在分析問題上可能考慮的高度還不夠,理論知識的深度也不足,容易形成“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況,故而還需要學生之間的合作來解決這個問題。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擁護改革、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感情。

2、熱愛改革開放的事業,做改革的擁護者和推動者。

知識:

1、知道中國改革開放的必要性

2、理解改革的深度和廣度

3、知道改革的實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能力:

培養變革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方法提升自身素質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改革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改革的必要性

九年級政治教案 篇3

執筆人:xxx 使用人:

備課時間:第二十週上課時間:第二十一週

複習方法:見覆習計劃

複習內容:第二單元:

課時:二課時

第四課 瞭解基本國策與發展戰略

1、現代科技,增進了世界各國人民的交往,也使世界變得更加開放,任何國家都必須把自己融入世界發展的大潮中去,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後。

2、中國要發展、要進步、要富強,就要吸收和借鑑一切先進的東西,就要走向世界,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實行對外開放,符合當今時代特徵和世界經濟技術發展規律,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3、我國的對外開放是對所有國家、各個方面的開放。怎樣堅持對外開放?

在對外開放的同時,我們必須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既要打開大門搞建設,把對內搞活和對外開放結合起來,又要維護自身安全,既 要借鑑、吸收一切先進的東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東西。

4、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其他特點:農村人口多,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佈不平衡,男女性別比例失衡等。

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實行計劃生育,是從我國國情出發制定的一項基本國策。從本質上講,人口問題就是發展問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計劃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5、我國的環境問題表現在許多方面,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 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

6、加快經濟建設,絕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絕不能把環境保護同經濟建設對立起來或割裂開來,絕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作為我國基本國策,直接關係我們每個人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的復興。

7、在人類發展史上,科技發展的每一次突破,都會引起經濟的深刻變革和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是第一生產力。

8、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在科技方面還有較大的差距,我國必須加快發展科學技術,提高生產力水平。

9、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競爭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從一定意義上説,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我國要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就要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真正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10、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漸成為人們生存 發展的第一需要和終身受益的財富,甚至決定其一生的命運。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才 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戰略主動地位。

11、要進一步推進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就必須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科技創新能力,已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而要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12、發展科技、教育是實現經濟振興和現代化的根本大計,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體制改革,積極推進科技、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

13、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我國自然資源特點: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佔有量少、開發難度大。我國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情況: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 ,不夠科學,由此造成的浪費、損失十分嚴重。

14、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我們既不能做它的奴隸,也不能對它隨心所欲。

15、人口問題、環境問題、資源問題説到底都是發展問題。面對人口劇增、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的形勢,謀求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人類的共識!

16、可持續發展含義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

可持續發展要求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後代應負的責任。

17、面對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國情,我們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係。

九年級政治教案 篇4

經濟生活

第一課神奇的貨幣

備課日期上課日期

教學目的:(見考點導航)

重點;理解貨幣的產生與本質;基本職能;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難點:理解紙幣發行規律及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匯率

教法:

教具:

一、考點導航

1.瞭解商品的含義及基本屬性

2.理解貨幣的產生與本質

3.理解貨幣的基本職能

4.瞭解紙幣的含義,理解紙幣發行規律及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5.瞭解信用卡的含義、功能及優點

6.瞭解外匯與匯率

7.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二、知識網絡(板書設計):

商品的含義、基本屬性貨幣的本質貨幣的產生、含義貨幣的本質價值尺度

揭開貨幣的貨幣的基本職能貯藏手段

神祕面紗其他職能支付手段

世界貨幣

紙幣的含義

神奇的貨幣紙幣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紙幣與金屬貨幣相比的優點

信用卡的含義

使用信用卡的優點

轉帳支票

信用工具和支票支票的種類外匯現金支票

外匯的含義

外匯匯率(匯價)

人民幣幣值穩定的含義及意義

三、考點疏理

1.商品的含義及基本屬性

(1)商品的含義。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

①構成商品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勞動產品;二是用於交換。

②不同的商品能夠進行交換,是因為它們都是勞動產品,生產它們都耗費了人的體力和

腦力,即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③商品交換實質上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的勞動交換。

(2)商品的使用價值與價值的關係

①統一:任何商品都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商品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是商品的本質屬性。

②對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時擁有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商品生產者和購買者,對於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不可兼得。商品生產者要想實現商品的價值,必須把使用價值讓渡給購買者,而購買者為了得到使用價值。也必須支付相應的價值給生產者,當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分離時,意味着交換的實現。

2.貨幣的產生、含義與本質

(1)貨幣的含義。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2)貨幣的產生。偶然的物物交換——擴大的物物交換——一般等價物———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上——貨幣產生。(注:偶然的物物交換不是等價交換)

(3)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4)對待貨幣的正確態度。在一定意義上,貨幣是財富的象徵。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貨幣關係,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種經營活動,都離不開貨幣。對於金錢,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通過合乎道德與法律的正當途徑掙錢,把錢用到有利於國家社會、有利於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於全面發展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

【注意】

(1)貨幣與商品的關係:貨幣也是一種商品,但與其他商品不同,貨幣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換的商品。

(2)貨幣與一般等價物的關係:一般説來,要求作為貨幣的商品具有以下四個特徵:價值比較大用較少的物品能進行較大的交換;易於分割,分割之後不會減少價值,又給交換帶來方便;便於保存,不會因為保存時間的長短而使價值發生變化;便於攜帶,以便在較大的範圍內進行交易。但商品交換關係很發達時,金銀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就成為貨幣。所以馬克思説:“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

3.貨幣的基本職能

(1)價值尺度

①含義:是貨幣作為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

②原因之所以貨幣能充當價值尺度職能,是因為貨幣本身是商品,有價值;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並不需要現實的貨幣。

③價格與價值的關係。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價格的基礎。一般情況下,商品價格的高低與商品本身價值的大小成正比。

(2)流通手段

①含義:是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必須用現實的貨幣,不能用觀念上的貨幣。

②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受一定規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價格總額和貨幣的流通速度所決定。

③流通手段與商品流通的關係:第一,區別:流通手段與商品流通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流通手段是貨幣的一種基本職能,而商品流通則是商品交換的一種形式。第二,聯繫: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又是不可分割的,正是由於有了貨幣,才有了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流通,而貨幣在這個流通過程中的作用,就是流通手段。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叫做商品流通。這也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流通手段強調的是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強調的是商品如何進行交換。有人説,流通手段強調的只是一個“點”,而商品流通則強調一條“線”。

(3)貨幣的其他職能

①貯藏手段。退出流通領域,作為財富被保存起來,必須是足值的貨幣。

②支付手段。是隨賒賬買賣出現的是買賣交割的延期或不同步。

③世界貨幣。指貨幣越出國內市場,在世界市場上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職能。一般來説,只有貴金屬才能充當世界貨幣,現在某些紙幣也具有了這個職能。

【注意】

理解價值尺度職能,建議緊扣“衡量”、“表現”、“執行”。

4.紙幣的含義、發行規律,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1)金屬貨幣。金屬貨幣最初是以金銀條塊的形式流通。紙幣代替金屬貨幣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2)紙幣

①紙幣的產生與演變。貨幣出現以後,推動了商品生產與商品交換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金屬貨幣最初是以金銀條塊的形式流通的;而後出現了具有一定形狀、重量、成色與面額價值的鑄幣;後來有產生了作為價值符號的紙幣;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出現了用電子計算機進行儲存、轉賬、購買、支付的“電子貨幣”。即:金屬貨幣——鑄幣——紙幣——信用貨幣——電子貨幣。

②紙幣的含義。紙幣是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紙幣本身沒有價值,它只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紙幣的優點有:第一,紙幣印刷成本比金屬貨幣鑄造成本低得多;第二,紙幣避免了鑄幣在流通中的磨損,可以防止貴金屬的無形流失;第三,紙幣比金屬貨幣更容易保管、攜帶和運輸。

③紙幣的發行與流通。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不能任意發行紙幣。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數量為限度,如果不相符,則可能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的經濟現象,勢必會影響人們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經濟秩序。

④紙幣代替金屬貨幣以後,人們通常把流通中的紙幣稱之為貨幣。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在現實經濟生活中,人們接觸到的貨幣,主要是紙幣,因此,掌握有關紙幣的知識,才能更好地參與經濟生活。

【注意】

(1)紙幣的發行量客觀上是有一定的規定。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否則就會發生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

(2)共性:它們都是由於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不平衡造成(實質與原因);都會影響正常的經濟生活與經濟秩序(危害與影響);都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總量平衡與結構優化(對策)。

(3)其實,它們的不同點也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認識:

(1)結算方式:現金結算和轉賬結算。前者是用紙幣來完成經濟往來的收付行為,後者是雙方通過銀行轉帳來完成經濟往來的收付行為。

(2)經濟往來中常用的信用工具

①信用卡

含義:信用卡是具有消費、轉賬結算、存取現金、信用貸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電子支付卡。

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能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方便購物消費,增強消費安全,給持卡人帶來諸多便利。

②支票

含義: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是出票人委託銀行等金融機構見票時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收據。

種類:轉賬支票和現金支票。

【注意】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相繼發行牡丹卡、金穗卡、長城卡、龍卡。

6.外匯與匯率

(1)外匯

①外匯的含義及其特徵。外匯是指以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外匯是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資產,既可用於國際支付,還能兑換成其他形式的外幣資產。

②外匯與外幣。外幣與外匯是兩個既相聯繫,又有區別的範疇。首先,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匯不等於就是外幣,外匯中還包括外幣有價證券、外幣支付憑證、其它外匯資金等內容;其次,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幣並非都是外匯。通常情況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換的外幣才是外匯。

(2)匯率

①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兑換比率。它是在使用外匯時必須與本國貨幣折算而產生的。若一定單位的外幣摺合的本幣數額多於前期,則説明外幣幣值上升或本幣幣值下跌,叫做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來較少的本幣即能兑換到同一數額的外幣,這説明外幣幣值下跌或本幣幣值上升,叫做外匯匯率下跌,即外幣的價值與匯率的漲跌成正比。我國採用100單位的外幣兑換多少人民幣這種直接標價法形成人民幣外匯牌價。

②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有:外匯供給與需求、經濟增長率、利率水平、國家對於貨幣政策的干預、市場預期、外匯投機活動等。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本國貨幣與外幣相比發生貶值與升值的變動。匯率變動的影響,包括升值和貶值的影響。

7.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含義: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意義:對於人民生活安定、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對世界金融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注意】

(1)外匯執行的是貨幣的支付手段職能。

(2)執行支付手段職能的貨幣一般不是本國貨幣,而是外國貨幣即外匯,對中國而言,美元、歐元、英鎊、日元都是外匯。(首先,外匯包含外幣,但外匯不等於就是外幣,外匯中還包括其他內容,外匯的主要內容是外幣支付憑證。其次,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幣並非都是外匯。通常情況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換的外幣才是外匯,因為外匯的實質是國際支付手段,如果某種貨幣不能自由兑換,它就不能成為國際支付手段。)

(3)外匯主要是用於國際市場上國際間的結算。一般來説,在國內市場不需要支付外匯,只要支付本國貨幣即可。我國的本幣就是人民幣。

(4)下面以本國貨幣貶值為例説明對於經濟的影響。第一,對國內經濟的影響。一方面,出口擴大引起需求拉動物價上升;另一方面,通過提高國內生產成本推動物價上漲,引起通貨膨脹。第二,對國際收支的影響。本幣貶值有利於本國的出口增加、進口減少;外國貨幣的購買力相對提高,貶值國的商品勞務等費用相對便宜,有利於吸引外國遊客,擴大本國旅遊業的發展。第三,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主要工業國的貨幣貶值會影響其他國家的貿易收支,引起國際金融領域的動盪。

(5)理解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的意義是從國家、人民、世界等三方面歸納。

8.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1)在一定意義上,貨幣是財富的象徵。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於存在着商品貨幣關係,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種經濟活動,都離不開貨幣。從起源看,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從本質上看,它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從職能上看,它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兩個基本職能。

(2)貨幣,俗稱金錢。對於金錢,要取之有道。用正當手段賺錢,靠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致富,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是光榮的;對於金錢,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錢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於做最有意義的事。

(3)如何看待金錢,如何獲取金錢,如何使用金錢,體現出不同的金錢觀。正確的金錢觀,指導我們理性地對待金錢,通過合乎道德與法律的正當途徑掙錢,把錢用到有利於國家社會,有利於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於全面發展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我們的靈魂更純潔,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義。

四、典例解析

【例1】(09安徽文綜)某商品生產部門去年的勞動生產率是每小時生產1件商品,價值用貨幣表示為260元。該部門今年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產者今年的勞動生產率是每小時生產2件商品,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甲生產者1小時內創造的價值總量用貨幣表示為

A.364元B.400元C.520元D.776元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商品價值量的理解,考生要明確題中前面所提的“勞動生產率”是社會勞動生產率,而後面甲生產者所提高的“勞動生產率”是個別勞動生產率。這樣考生就可以調動運用教材的'知識——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成反比,可以計算出今年的單位商品價值量為260/1+30%=200(元),而今年的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1倍,單位商品價值量不變,商品數量增加了1倍,這樣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今年甲生產者1小時內創造的價值總量應該是200*2=400(元)。答案是B

【答案】B

【例2】(09全國文綜I)某小企業20xx年生產一件甲種商品的勞動耗費價值8元,產量為10萬件,甲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價值6元。如果該企業20xx年的勞動生產率提高10%,其他條件不變,那麼,該企業20xx年甲種商品的銷售收入與20xx年相比

A.增加8萬元B.增加6萬元C.減少14萬元D.不變

【解析】本題與前兩年的大學聯考計算題相比較,從計算的角度要簡單一些,但對“商品的勞動耗費價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價值”兩個陌生的概念比較費解。通過讀題,從“某小企業?生產一件甲種商品”必需明白“商品的勞動耗費價值”在本題中是指個別勞動時間而非僅指企業的生產成本,其次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價值”應理解為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該商品的價值。因為“商品價值是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所以某小企業生產的甲種商品只能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6元出售,即10萬×6元=60萬元,又因為該企業勞動生產率(即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10%,即單位時間內生產的商品數量增加10%(10萬件×(1+10%)=11萬件),其它條件不變(重要的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沒變)

九年級政治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當今時代對青少年的素質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創新精神和團隊精神的重要性;終身學習的必要性、意義及要求;培養學生接受社會新事物的能力,與團隊合作的能力等;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

2、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讓學生討論、交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肩負民族振興的使命。

3、過程與方法:

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和討論法,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討論,以問促思,加深理解,使學生通過討論、交流、體驗,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肩負民族振興的使命。

【重點難點】

重點:終身學習的必要性及要求。

難點:體驗終身學習的重要性,珍惜學習機會,自覺接受教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主題

播放世界科技發展方面的專題片,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在專題片背景音樂的尾聲中老師開場白:

當今時代,科技日新月異,知識瞬息萬變,這些對我們青少年的素質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二、自主閲讀,合作探討學生帶着導學單中的問題看書,熟悉文本,勾畫重要知識點,關鍵詞語作好明顯記號,對疑難問題,小組合作討論完成,小組長作好記錄。

三、小組展示,交流提高

多采用激勵機制,競爭機制,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見解。老師適時評價、積極引領、及時總結。

四、質疑問難,師生互動

讓學生提出疑難問題、不知道的問題和想知道的問題。根據實際問題或請學生回答,或教師回答。對回答不全面的問題,作好記載,課後查找資料後再與學生交流。

五、問題思考,深入探究

1、“讓學生舉例説明擁有創新精神和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2、探討現在的在校學習屬不屬於終身學習?為什麼?

3、小明認為現在不學習無所謂,到參加工作後,需要什麼知識再學習。你同意這種看法嗎?為什麼?”

六、習題訓練,提升能力

讓學生自主完成訓練題,提升能力。

七、相互評價,規範指導

讓學生相互批閲,並針對學生訓練單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集中規範指導。

八、全面總結,鞏固效果

學生小結、反思,並談談自己的收穫與感悟。

【拓展設計】辦一份宣傳終身學習的手抄報。

【板書設計】10.4擁抱美好未來

具有創新精神(創新的重要性)

21世紀對我們

素質的新要求具有團隊精神(培養團隊精神的必要性)

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終身學習的必要性、意義及要求)

九年級政治教案 篇6

課題:奮鬥成就未來

授課人:董集中學周錫武

課題:奮鬥成就未來課型:新授課

課時:一課時教法:講授、討論結合法

教具準備:小黑板、錄音機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收集當今我國人民艱苦奮鬥的典型事例,準備在課堂上與同學們交流。

2、教師準備:瞭解學生對艱苦奮鬥精神與偉大實踐關係的認識水平,準確理解當代學生與艱苦奮鬥的關係。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理解、繼承和發揚艱苦奮鬥精神的重要性,並將其進一步發揚光大,立志為實現共同理想而奮鬥。

2、能力: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勤奮學習,克服困難的毅力。

3、知識:知道理想的實現必須經過艱苦奮鬥。

教學重點:

理想的實現必須經過艱苦奮鬥。

教學難點:

優良傳統不能丟。

教學內容和過程:

環節一:營造氛圍,引入課題。

(播放歌曲《南泥灣》)

老師:引導學生認識艱苦奮鬥的精神。

環節二:共同討論:為什麼説理想的實現必須繼承和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

老師:請學生先來閲讀教材第120頁框內的事例,填寫表格並獨立思考成就事業與艱苦奮鬥的關係怎樣?説明了什麼問題?

學生:(1)只有發揚艱苦奮鬥精神,才能成就事業,實現理想和目標。

(2)艱苦奮鬥是通向理想的必經之路。艱苦奮鬥是我們的優良傳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艱苦創業的歷史。

老師:古往今來,任何成就的取得都離不開艱苦奮鬥的精神,那麼,現階段,我國已取得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我們還需要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嗎?

(導生舉例證明後,理論説明)

學生:(1)舉例

(2)P121最後段

老師:我國要由勝利走向勝利,必須要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那麼我們青少年與艱苦奮鬥精神有關嗎?

學生:對於我們,優良傳統不能丟。

環節三:優良傳統不能丟

老師:為什麼?(導生思考艱苦奮鬥、國家、青少年以及偉大共同理想的實現有何關係)

學生: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學生: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創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羣體,對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起着重要作用。

學生:現階段,實現共同理想的近個世紀正是我們年富力強;為國效力的最佳人生階段,宏偉藍圖應由我們青年人來實現。

學生:為實現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奮鬥,是時代賦予當代青年的歷史責任。

老師:那麼我們青少年應該怎麼做呢?

學生:我們要實現個人理想,承擔起歷史責任,就要繼承優良傳統,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從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做起,自覺磨鍊自已,才能逐步把自已造就成能擔負重任的人。

在學習上要做到:

在生活上要做到:

今後在工作上要做到:

老師: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了,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生活水平提高了,仍需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但是不是就要過苦日子,當苦行僧?

(導生分組討論,並作答)

學生:我們提倡艱苦奮鬥,反對鋪張浪費,大吃大喝和貪圖享受,從而在生活中培養起吃苦耐勞;不畏艱險;不斷進取;奮發向上的艱苦創業精神。

(播放《大生產》之歌)

課堂小結:

1、導生快速複習本課內容,説出自已的所得和體會。

2、老師:強調本課重點、難點內容,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繼承和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增強責任意識,以更高熱情投入到學習和未來的工作中。

課堂檢測:(略)

佈置作業:(略)

九年級政治教案 篇7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學設計

課程標準內容目標:

理解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造福於人民的必要性,體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分配製度及落實這種分配製度應該注意的問題。

2.瞭解共同富裕的內涵,知道不同階段共同富裕所具有的不同內容。

3.知道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即“四個尊重”的具體內容。

4.懂得如何實現自身價值,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做貢獻。

過程與方法

通過活動、結合我國生產力水品、教育科學水平、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形,體會共同富裕是一個先富帶動後富、共奔富裕路的過程;有利於調動官大人民羣眾的積極性和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這一兩個方面,體會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獻精神,又要落實分配政策的辯證統一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發揮社會主義優越性的角度,認同“確立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財富的創造和社會的發展有賴於勞動、知識、科技等角度,培養“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意識。

【資源分析】

(一)學情分析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但是許多學生還不能完全明白:為什麼還存在貧富差距、地區差距?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這一問題是本課的內容之一。

本設計方案主要針對的是大多數基礎學生的學習要求。

(二)教材分析

本課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主要講現階段我國的基本分配製度、“四個尊重”等內容;由兩目構成,第一目“先富帶後富共奔富裕路”的內容與上一目的內容具有內在的關聯性,上一目主要講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這一目主要講現階段我國的基本分配製度。第二目“讓創造財富的源泉湧流”,引導學生理解“四個尊重”與“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的熱情,培養進取精神,大膽創業。

【教學重點】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共同富裕。

【教學難點】允許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教學準備】(一)、教師準備:引導學生了解家庭的收入結構,收集這方面的材料。

(二)、學生準備學生預習課本P93-95頁《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材內容,完成以下問題的分析:第一,調查自己家庭收入的主要來自——第二,他們的收入分別屬於哪種分配方式?第三,先富幫後富對促進共同富裕有什麼作用?第四,教材中小嚴的創業之路對你有什麼啟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話題切入

導入:新聞播報:播放個人所得税調整得相關視頻和顯示材料

學生觀看感悟,表達自己的觀點:短短5年時間個人所得税的三次調整説明了什麼?最終目的是什麼?

老師總結,提出問題,帶着問題走進今天的學習(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設計意圖: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興趣,設疑,導入主題)

二、課堂情境、活動設置

展示交流:

(一)、先富幫後富,共奔富裕路。

經濟學家往往把國民收入總量比喻成“蛋糕”,而把收入分配比喻成“切蛋糕”,我們面對着每年10%的經濟增長速度製成的蛋糕,該如何分分配,怎樣讓人民共享成果呢?讓我們先來了解我國“切蛋糕”的方式即我國現階段的分配製度。

活動一:調查自己家裏經濟收入來源,讓同學們説説自己家庭的經濟收入主要來自什麼?

【老師歸納總結】人們獲得合法收入的方式有:

A、公有制經濟中通過按勞分配獲得的工資、獎金等;B、個體勞動者納税後的非勞動收入;C、把錢存進銀行獲取利息;D、購買國債、股票、基金等增值;E、出租房屋收取租金;F、投資分紅等等。

【過渡】讓人民共享社會經濟繁榮成果,分享社會財富的合法方式有很多,歸納起來就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分配製度

1、我國的分配製度——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實例分析:多媒體顯示材料

請同學們幫忙分析一下他家收入情況主要依據什麼來分配的,這種分配方式有什麼好處?

【設問】為什麼要確定這樣的分配製度?由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通過圖示講解現階段的分配製度與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

【過渡】為了調動創造財富的積極性,如果把社會財富比作是一塊大蛋糕的話,那麼這塊蛋糕應該怎麼分才合理?我國確立了分配的原則。就是

2、分配原則——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活動二:小組合作探究走向共同富裕

(閲讀課文P93材料及觀看《共同富裕》的相關視頻,思考以下問題)

幾位民營企業家提出以扶貧開發為主題的倡議,號召先富起來的民營企業界人士以互惠互利、自覺自願為原則,幫助“老、少、邊、窮”地區培訓人才、興辦項目、開發資源;為縮小地區差距、促進共同富裕,動一份真情,獻一份愛心,作一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