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4.27K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案(精品多篇)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案 篇一

一、活動主題:

關愛留守兒童。

二、活動目的:

1、讓學生了解留守兒童的各種內在表現。

2、讓學生知道影響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成因及如何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的各種對策。

三、活動形式:

情景回顧、交流、討論。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回顧。(播放大石國小留守兒童網上大拜年視頻)

(二)分析留守兒童現狀。

1、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個新名詞。

隨着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羣體,即為留守兒童。大石國小共有在校學生817人,其中“留守學生”244人,約佔在校學生總數的30%,其中雙親外出的就有89人。

2、心理健康的各種表現。

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後,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佔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存在“親情飢渴”、學習成績滑坡、心理封閉、容易受到傷害及行為習慣較差等嚴重影響留守兒童成長的問題。同時,這些留守學生大多數表現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脾氣暴躁、衝動易怒;自卑懦弱、缺乏自信;行為孤僻、缺乏對他人的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較差,他們的人生安全和生活環境也令人十分擔憂。

(三)如何讓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出示活動圖片)

1、讓孩子們生活舒心。伙食團老師要隨時關注他們的生活情況,科學營養配餐,努力改善伙食質量,保證每一個留守兒童吃飽吃好。

2、讓孩子們享受父母般的愛心。公寓老師引導他們健康成長,教育孩子熱愛勞動,放手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養他們整理自己牀鋪和學習用品的自理能力。按時組織本寢室內的孩子給“留守兒童”過一個簡單樸素的生日。唱一支生日快樂歌,送上一份師生自制的生日禮物,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生活在大家庭的温暖。

3、讓孩子們玩耍得開心。學校根據“留守兒童”各自的愛好,組織了課外活動興趣小組,派富有特長的生活教師對他們進行指導、開展活動。平時老師以朋友的身份、和藹的態度瞭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跟他們一起做遊戲、講故事,讓他們從老師身上感受到親情,讓他們玩得開心。

4、讓孩子們身心安全放心。生活教師每週為“留守兒童”上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並開展心理諮詢活動,讓他們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每週集中對“留守兒童”進行以“安全用電、用氣、防火、防溺水”等的安全教育課,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每期開展一次法制教育活動;身心安全環境,讓他們身心安全放心。

(四)小結。(出示留守兒童心語心願)

由於留守兒童是一個受全社會關注的對象,我們必須用真誠的愛去滋潤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心田;用熱情的火去點亮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心燈,指引孩子生命的航程,驅除矇昧,收穫希望。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案 篇二

一。教學目的:

1、讓學生了解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問題。

2、讓學生了解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及其輔導方法。

二。教學課時:

一課時

三。教學進程

Ⅰ。新課引入

① 問學生現在農村是老人多還是年輕人多?

② 請同學們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及後果。

(原因:大的方面是社會發展的結果,小的方面是農村人嚮往好生活追求好生活,為 子女創造好環境的美好願望)

造成後果:

1、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2、嚴重影響了民族的振興

3、嚴重影響了國 家的興旺發達

Ⅱ。進行新課

請同學們閲讀:

1、四川省心理學家遊德良對井研縣門坎國小近400名留守兒進行心理調查後發 現,這些孩子中近八成存在心理問題,其中106人存在焦慮心理,107人有抑鬱症狀,88人屬易 怒 性格。

2、調查顯示,在留守兒童中,情緒不平衡的佔42.4%,其中焦慮的'26.3%,抑鬱的24.2%。

説明:留守兒童情緒明顯消極

3、華中師範大學在湖北的調查顯示:父母不在身邊,從他們缺少關愛的眼神裏 很難找到這個年齡的孩子們應有的那種天真與活潑。據湖北一些基層婦聯的調查反映,留守兒童 在受到挫折時,有4.7%的孩子感覺生活沒意思,甚至有0.5%的人產生過自殺念頭。

4、湖北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嚴梅福則把留守兒童看成是一羣“情感飢餓”的孩子。

説明: 留守兒童性格比較孤僻

請同學們閲讀:

5、有調查顯示,在留守兒童中,心理不平衡的佔28.3%。

6、留守兒童缺乏足夠的親情,不能像其他的同齡兒童那樣,享受到應有的家庭 温暖,在心理上有失衡的傾向。有的自閉,不願與人交往;有的虛榮攀比,父母就用金錢補償留 守兒童在情感上的缺失。而在有充足經濟來源的前提下,留守兒童用物質來掩蓋自己的自卑,在攀 比中,獲得較多的自信心;有的逆反或者仇視。留守兒童的自卑和錯誤的價值觀,導致他們把得不 到親情的原因歸結於社會和金錢,對社會充滿敵意,以致於做出一些逆反的事情。

説明:留守兒童內心發展失衡

7、在農村,“讀書”曾經是許多家庭對子女改變生活水平和社會地位的唯一期 望,認為通過讀書、考學、參加工作脱離農村是無比榮耀的事情。但是,在打工浪潮的衝擊下, 部 分家長看到一些打工者雖然沒有文憑,甚至個別沒有什麼文化知識,卻能賺大錢的現象,再加上看 到目前大中專畢業生就業難的現實,從而滋生了新的“讀書無用論”的思想。“打工潮”帶來 的衝擊力是強大的,少部分打工者的暴富和大多數打工者回鄉過年時的風光,極大地刺激了農村的初 中生。部分留守兒童開始把人生的發展方向確定為國中畢業後外出打工,於是就在學校裏混日子。

説明:留守兒童人生觀念偏移

8、我們知道,對兒童而言,認知水平,更多的是指兒童的道德學習、思想認識等方 面的認知。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對外界十分敏感,同時缺少父母的言傳身教,在思想認識及價值 觀念上沒有人進行正面引導,導致認知水平較差,甚至出現偏差。這種偏差,具體表現在自我認知和 價值觀上,對應的如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強烈和享樂、功利思想嚴重。有資料顯示,父母雙方外出打 工的留守兒童在認知上的偏差程度高於單親外出打工的,而父母皆在身邊的兒童在認知上比前兩種情 況都要好。

説明:留守兒童認知水平較差

9、留守兒童處在身心迅速發展時期,在生理心理以及人際交往方面常遇到困擾和疑惑,然而父母常年在外,他們得不到及時的幫助和引導,內心的煩惱得不到及時排解,進而導致他們 缺乏基本交流的能力,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大多活在自我保護和摸索碰撞的世界裏。研究顯示,留守 兒童較為內向,具有冷談孤獨、自卑拘謹、少年老成、自我中心主義等個性心理。

説明:留守兒童交際出現障礙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案 篇三

活動主題:

陽光下我們同成長

活動形式:

談話、讀信和日記、唱歌、詩朗誦等

活動目的:

1、通過講述、談話、讀日記等不同方式,讓留守兒童吐露自己的心聲,號召所有的學生關心幫助留守生,讓他們同在陽光下快樂成長。

2、通過播放教師與家長通話錄音和讀家長的來信,讓他們懂得父母打工的艱辛、想念孩子的心情以及寄予孩子的厚望,使他們更能理解自己的父母。

3、通過此活動,培養學生樂於助人。團結協作、克難奮進、自立自強等意識與能力,讓所有人都來關心關注留守兒童,幫助他們樹立積極的學習態度和遠大的志向。

活動過程:

1、弄清班級留守學生詳細情況:留守學生家庭成員、家長打工去向、聯繫方式以及留守學生監管人、留守學生家庭表現等。

2、指導留守學生給父母寫想説的話,然後寫信寄出。

3、有針對性的與幾個留守兒童的父母通電話,並錄下通話內容。

指導教師:封素玲

主 持 人:唐雨婷 郭林

參加對象:全班學生及學校領導及班級科任教師

活動過程:

一、開場白

歡迎各位老師的到來,宣佈班會的開始。

二、齊唱歌曲《我們一起手拉手》

全班學生手拉手,歡樂地歌唱《我們一起手拉手》。

三、留守兒童真情告白

一起來聽聽留守兒童的心聲吧!

(一)王寧同學念她的日記

(二)我想念你們、爸爸媽媽(讀留守兒童寫給爸爸媽媽的信)

(三)白峯坤、代品騰等學生訴説心中的快與不快。

四、家長真情告白

1、播放老師與幾個學生父母的電話錄音(重點是圍繞子女學習、生活以及鼓勵孩子熱愛生活等)。

2、唐曉芝同學讀其父母來信。

五、留守兒童集體朗誦——我愛我們的老師,我愛我們的同學

結束語

謝謝老師和同學們!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案 篇四

一、培訓目的:

1、為了彌補留守兒童家長長期不再造成的父愛母愛的缺失感,使孩子們能夠在一直感受到父愛母愛的環境下成長,讓留守兒童與班級甚至學校內不是留守兒童的孩子結成對子,讓他們的家長作為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照顧留守兒童。

2、為了給孩子們進行持續不斷的照顧、教育與鼓勵,使孩子們能夠在正確的心理狀態下成長,並且彌補有的孩子因為內向等其他原因不願意主動與外人交流而造成的等方面的問題,建立“大手牽小手”的一對一甚至多對一的對子,通過與孩子們交流溝通,在每一天都對他們進行照顧。

3、通過對代理家長的培訓,使代理家長在工作中能系統地加強留守兒童的心理、安全、學習等方面的教育管理工作,使留守兒童學會自我管理、自我保護、自我生活,健康成長。

4、通過上課講解、圖片、視頻等形式,讓受訓人員對留守兒童問題的方方面面瞭解的更多,更深刻。。

培訓方式:集體培訓

培訓對象:志願參加“大手拉小手”活動,並願與留守兒童結對的老師、其他家長等。 培訓地點:庾嶺初級中學會議室 培訓內容:

隨着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生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年邁的父母身邊,或託付給親戚或僱傭“保姆”來照管孩子,這些人便成了“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這些人中,老人本身都需要別人來照顧,反過來,還要關照小孩生活,對孩子的學習更無法過問。親戚、“保姆”都是本着不同的目的來看管孩子。能像自己的親身父母嗎?這樣一來“留守兒童”日益成為社會,學校的難題,大部分“留守兒童”生活上缺乏照顧,主動上缺乏約束。然而導至性格孤僻,紀律散漫等問題。那麼又有誰能擔負起 “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呢?這就需要我們從社會,家庭方面着手,更需要我們學校的教育,作為教師怎樣來關愛“留守兒童”的成長呢?

二、活動準備

1、瞭解身邊留守兒童的實際困難。

2、學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愛的奉獻》多媒體視頻。

三、活動過程:

(一)認識留守兒童

1、“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凸現

父母外出把子女交給了年長的爺爺奶奶,這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發展趨勢。誠然,這樣可以為留守兒童接受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經濟基礎,有一些學生因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變得越來越懂事,自理能力不斷增強,深深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在一定程度上激勵他們勤奮拚搏,爭取走進高級學府的大門來改變其生活軌跡。但不可否認留守兒童因父母長期不在身邊而造成的很多教育缺陷更加重了學校尤其是班主任的責任。

(二)瞭解留守兒童

首先,“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失。

(1) 缺乏父母親情之愛。

(2)監護人不能完全勝任對孩子的有效監管。

2、學校教育不到位

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學校過分地追求“升學率”,老師與班主任對學生更注重“優生”、“尖子生”,而忽視了這些在情感上缺失的弱勢羣體的問題學生。普通教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注更是微弱,而教育本身應該是一個全方位交叉式的作用力合成的結果,這樣就顯得學校教育蒼白無力。

3、自身原因

(1)自我控制能力差。

(2)身心發展不協調。

4、社會不良現象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