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雲南的歌會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12W

雲南的歌會教案(多篇)

《雲南的歌會》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讀文,掌握文章大意。

2、瞭解雲南的歌會,感受當地濃郁的民族風情,領略文中優美的意境。

3、通過讀文、視頻欣賞,瞭解“雲南的歌會”的特色。

[過程與方法]

1、引導朗讀,用心品味。

2、分小組討論分析文中重要的文段,領略文中優美的意境。

3、延伸拓展,增進學生對民歌民謠的熱愛之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雲南的民風民情,感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感受文中作者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之情;學會關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賞生活,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知識技能”中的1、2點。

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品味文中景物描寫的精妙。

教學課時

2課時

(注:PPT已經上傳,請查找)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課前播放《56個民族》。

一、出示課題《雲南的歌會》。

二、檢查預習:

1、課文中出現的生字新詞及多音字。

迤(yǐ)西 蹲踞(jù) 酬和(hè) 鳳噦(huì) 箍(gū)桶

忌諱(huì) 掠(lüè)地 即物起興(xìng)

2、詞語釋義:

歌會:各族男女青年會聚一堂,以歌會友。或聚在一起唱歌。

酬和:用詩詞應答。

淳樸:誠實樸素。

即物起興:開頭先詠它物起興抒情。起興,指先言它物以觸發聯想,誘發文思。

龍吟鳳噦:龍叫鳳鳴的聲音。

3、作者簡介:沈從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嶽煥,字崇文。湖南鳳凰縣人,祖母劉氏是苗族,其母黃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漢族。沈從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説代表人物。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的研究。代表作品:《邊城》,《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

進入正課: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1、簡介雲南。

2、展示雲南風情圖片(多媒體展示),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何想法?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雲南的歌會》,去感受那裏的民風民俗。

二、整體感知

播放課文flash朗讀,學生邊聽邊想:

1、文中寫了誰在唱歌?

2、他們這些人在什麼地方唱歌?請用“場地﹢形式”的句式概括文中描寫的幾個歌會場景。

三、拓展延伸

1、課文主要寫了在三種不同場合聽到的民歌演唱,演唱的方式和內容都不相同。想一想,與你通過電視或其他途徑聽(看)過的演唱會、音樂會相比,雲南的歌會有哪些特色?(出示視頻電影《阿詩瑪》片段和《凌雲茶文化節》片段)

出示幻燈片:(通過對比體會雲南歌會的特點)

歌會

對比項

表演場地

演員

排練與否

雲南的歌會

演唱會、音樂會

2、民族文化已成為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為了讓咱們雲南的歌會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請同學們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之寫一句廣告詞吧!

3、收集身邊的民歌民謠(如《劉三姐》片段、《民歌大聯唱》片段、田陽壯族民謠《迎客歌》等)

四、研討

文章的細節和字句就像兩扇門窗,前不久,我跟一個QQ網友聊《雲南的歌會》,有個叫“天涯海角”的網友給我提了這樣一個看法,使我百思不得其解,今天來請教諸位,出示幻燈片。請同學們來幫忙解決?(可分小組討論)

沈從文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呢?

幻燈片展示:產生這種山歌實有原因。如沒有一種特殊環境作為土壤,這些歌不會那麼素樸、真摯而美妙感人。——沈從文《湘西苗族的藝術》

《雲南的歌會》教案 篇二

本文是由語文教案工作室上傳的:八年級下冊課文:雲南的歌會課後習題答案。

八年級下冊課文:雲南的歌會課後習題答案

一、課文主要寫了在三種不同場合聽到的民歌演唱,演唱的方式和內容都不相同。想一想,與你通過電視或其他途徑聽過的演唱會、音樂會相比,雲南的歌會有哪些特色,作者為什麼會對雲南的歌會感興趣。

本題意在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同時力求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三種不同場合中的民歌的方式、內容的差異”參見“課文研討”。教師只需引導學生體會到雲南歌會的淳樸自然、氣勢壯觀等特點即可。

二、下面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1、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葱綠布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髮盤在頭上。

2、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沈從文《邊城》)

這是一個發散性的問題,答案不強求一律,學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對語言進行細緻分析、體味,切忌泛泛而談,架空分析。

第一段以工筆描繪為主,刻畫細膩真實,作者的態度隱含在字裏行間。這段文字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寫面容、寫牙齒、寫衣飾,筆筆細緻,如在目前。

第二段着力描寫人物的神韻氣度,流露出作者強烈的情感傾向。為了寫出人物內在的精神風貌,作者運用了比喻、擬人等手法,意在寫出人物空靈動人的精神之美。因此,這段文字顯得飄忽靈秀。

這兩段人物描寫各有千秋。第一段以寫實為主,寫出了人物的面目神態;第二段側重寫虛,寫出了人物的精神風貌。

三、課文第四段,用許多筆墨描寫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寫“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各種山鳥呼朋引伴”,還有戴勝鳥和雲雀的歌唱。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麼關係?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麼用意?

“趕馬女孩的歌唱”是這一段的主腦。但是作者並沒有直奔主題來寫這些內容。首先,這是一種寫實:雲南確實有着如此美麗的風光,也有如此動人的趕馬女孩,作者此時所做的只是據實而錄──他一筆一筆慢慢描繪,為讀者畫出了一幅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然後再自然而然地寫到“趕馬女孩的歌唱”。其次,為“趕馬女孩的歌唱”創設了一個動人的場境。山花爛漫,山鳥齊唱,這又是何等的生機活潑,而生活在其間的“女孩”日日領略,潛移默化,在性格氣質上早已漸染瞭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地靈人傑,誠哉斯言。第三,山鳥或悠揚或質樸的鳴唱,與“趕馬女孩的歌唱”交相應和,互為輝映,交織成一片動人的山野田園交響曲。

總之,這些內容既是對“趕馬女孩的歌唱”的真實寫照,又是對主腦的鋪墊,還是一種烘托映襯。教師在教學中,不一定在這些手法上大做文章,但必須設法使學生領略文中的意境,感受作者創設的氛圍。也不一定要求學生分析得面面俱到,只要學生有所感受即可。總之,教學的重點應該是學習、品味,而不是分析、評論。

《雲南的歌會》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瞭解雲南歌會的三種形式及作者的表現手法,從而體會歌會的特色。

2、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學習,欣賞品味精彩的語言片段,感受雲南歌會的美。

3、體會作者對民俗文化的讚美,領略民俗風情,並激發學生熱愛民俗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通過了解雲南歌會的三種形式及作者的表現手法,感受歌會的特色。

難點:

理解我國民俗文化的深層內涵,感悟作者想要表達的生命意藴。

教學方法:

本篇課文雖然脈絡清晰,但是內容繁多瑣細,對三個場景的解讀上很難處理,因此我決定從整體上進行把握,並以美為切入點,把對美的賞讀與挖掘貫穿到教學過程中。基於本文的特點,我將藉助多媒體等手段創設情境,並充分發揮學生作為閲讀主體的作用,同時通過點撥教學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在關鍵時刻進行恰到好處的點撥,使學生展開想象,拓展思路。這樣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起引導作用,目的是打開學生思路、激活其思維,同時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和探索精神,從而領悟課文的內涵。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展示民俗文化

1、由單元特點——民俗入手,先讓學生説説我們河南本地都有哪些風俗?

民風和民俗,作為精神文化產物,是我們民族成員創造力和智慧的體現,然而在當今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這種民俗的聲音已經完全被都市的喧囂所淹沒,因此我希望學生並不要拘泥於課本,充分了解我們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讓傳統文化因子再次活躍在孩子們的視野中,所以在講課之前必須要充分調動起學生們的積極性,引起學生對民俗問題的興趣。

2、導語:

我們的民俗文化形式多樣,豐富多彩,我們剛才説了我們河南的民俗,接下來我們就開始美麗的雲南之旅,看看那裏都有怎樣美麗的風俗?

3、雲南之旅:

在這個環節中我將用多媒體向學生們展示由我和學生在課前共同收集的材料整理而成的ppt《雲南之旅》,通過圖片展示向他們介紹雲南美麗的自然風光,以及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風情。

看完了美麗的雲南風情後,接下來讓我們看看作家沈從文是怎樣向我們展現雲南的民俗風情的,不知是雲南之美流淌出這樣的文字,還是沈從文的文字流淌出別樣美麗的雲南。

二、瞭解作者——熟悉寫作背景

作者簡介:沈從文(1902~1988)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教授,《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説創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説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本篇課文選自沈從文的《記憶中雲南的跑馬節》一文。雲南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間歌唱活動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幾乎滲透到雲南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尤其是那些沒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識廣博、閲歷豐富的老歌手,以長篇的敍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羣眾和青少年傳授歷史知識、生產知識、生活知識和禮儀知識。《記憶中的雲南跑馬節》就是沈從文作為歷史文物研究學家對雲南民俗——雲南的歌會的一種“行為採錄”,是作為作家的沈從文對於民俗文化一種特殊的“搶救性發掘”。

三、通讀全文——感受文章特色

讓學生大聲的朗讀課文,自己解決文中的生字詞,並在朗讀中初步感受文章的特色。

例如本文的特色詞語:

蹲踞酬和譬喻柞木龍吟鳳噦

箍桶閹雞熹微

(讓學生在閲讀中掌握正確讀音的同時,並理解詞語的意思。)

四、速讀全文——理清結構層次

本篇文章結構非常清晰,描寫了三種不同形式的民歌演唱。再次快速地閲讀課文,篩選關鍵信息,看看本文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各個部分分別寫了什麼?

找同學分別説出自己的答案,並請全班同學共同分析,看看那個同學分的最準確?

進而明確:

第一部分(1)總寫對雲南的感受和認識,引起下文的敍述。

第二部分(2―3)描寫山野對歌。

第三部分(4)描寫山路漫歌。

第四部分(5)描寫村寨傳歌。

五、合作探究——講述歌會場景

本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哪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都是怎樣描寫的?(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積極主動的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點撥:比如在“山野對歌”中

小結: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字裏行間都洋溢着作者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在第一課時,要讓學生多讀,在閲讀中初步感受文章特色,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1、關注民俗話題——走進美

導語:上節課我們初步瞭解了《雲南的歌會》,接下來首我將播放一段視頻,這是在我們河南土生土長的曲藝盛會——馬街書會。看完了我們河南的馬街書會,接下來讓我們再次跟隨作者走進美麗的雲南,看看那裏究竟有怎樣美麗的風俗?

2、初識文章特色——發現美

(由於本文的篇幅比較長,在課堂上讓學生反覆的朗讀體會並不符合實際,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

找特色:

速讀課文,歸納總結本篇文章都有哪些特色?

教師點撥:所謂“特色”也就是這篇文章所表現出來的特點,咱們可以從全文的結構和文中的語言方面進行分析。

學生明確:

比如:課文結構清晰

表現內容豐富

語言自然生動

片段描寫精彩等特色。

在歸納出這些特色後,緊接着我會讓學生們在課文中找出哪些地方體現了這些特色?

比如,課文結構清晰,可以分為“山野對歌”、“山路漫歌”以及“山寨傳歌”三個畫面;

片段描寫有:

景物描寫片斷:這條路得通過些果樹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幾個大半年開滿雜花的小山坡。

動物描寫片斷:有時面前三五步路旁邊,忽然出現個花茸茸的戴勝鳥,矗起頭頂花冠,瞪着個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對於唱歌也發生了興趣。

場面描寫片斷:有一次由村子裏人發起,到時候住處院子兩樓和那道長長屋廊下,集合了附近幾個鄉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圍坐一矮方桌,足足坐滿了三十來張桌子,每桌各自輪流低聲唱《十二月花》,和其它本地好聽曲子。

人物描寫片斷: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明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了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葱綠布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髮盤在頭上。

學生們通過查找可能還會總結出還有情景描寫片斷、事物描寫片斷等等。

(接下來為了讓學生了解雲南歌會的三種形式及作者的表現手法,更好的體會雲南歌會的美,我將從以下兩大步驟來講清本課的教學重點。)

第一步:

3、展示歌會畫面——感受美

在這個環節我將通過四人小組討論的方式,通過比較閲讀,分析比較雲南歌會的三種形式,以及它們在特點和描寫內容、描寫重點上都有什麼不同?並通過表格的形式將其展現出來。

通過學生的討論、分析、加以教師的點撥進而總結出以下內容:

歌會畫面描寫重點描寫內容歌會特色

山野對歌人物外貌、動作、才智對抗賽歌

比拼才智

緊張激烈

山路漫歌環境花、鳥、人即興歌唱

快樂自由

無拘無束

山寨傳歌風俗參與的人、場面、形式民歌傳唱

熱鬧非凡

其樂融融

(這樣學生對課文內容就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並且用表格的形式加以展現,化繁為簡,直觀清晰,讓學生很容易從整體上進行把握。)

第二步:

緊接着我會讓學生對“山路漫歌”這一自然段進行重點品析,因為本段對景物、動物的描寫都很精彩,而且十四五歲的趕馬女孩子與學生們的年齡相仿,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4、體會民俗風情——品味美

接下來咱們來具體品味一下“山路漫歌”這一自然段究竟美在哪裏?

①聽歌聲

本段生動地描寫了唱歌的場面,試着在文中找出都是誰在唱歌?

通過對文章的閲讀學生很容易就會找出:

雲雀在唱歌:一邊飛一邊不停的唱歌······

戴勝鳥在唱歌:“郭公郭公”叫個不停······

趕馬女孩子在唱歌:唱着各種本地悦耳好聽的山歌,充滿一種淳樸本色美。

(讓學生通過品味體會作者把自然界的歌聲與人的歌聲相應和,給人一種自然樸實,和諧歡快的美感。)

②賞語言(本段語言非常優美,我會找出具有代表性的)

“馬上一面欣賞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在輕和微風裏不住點頭,總令人疑心那個藍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讓學生邊讀邊注意着重標註的地方,從而讓學生體會把報春花的顏色和天空的藍色交織在一起,不僅有種醇樸自然的本色,而且使人產生一種聯想,給人一種意象美,讓人身臨其境。

“最有意思的是雲雀,時常從面前不遠草叢中起飛,一面扶搖盤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藍天空中鑽去,彷彿要一直鑽透藍空。”讓學生一邊讀一邊在腦海中想象雲雀起飛的樣子,並體會動詞運用的生動精彩,不僅表現出雲雀的輕捷,更形象生動地寫出雲雀扶搖盤旋而上的姿態,活靈活現。

③品美點

在此為了激發學生們的表達慾望,我會先進行點撥:

“這段文字寫的多美呀!比如美在有動有靜:

動態的有關於雲雀動作的描寫:最有意思的是雲雀,時常從面前不遠草叢中起飛,一面扶搖盤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藍天空中鑽去,彷彿要一直鑽透藍空。

靜態的有關於景物的描寫:這條路得通過些果樹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幾個有大半年開滿雜花的小山坡。馬上一面欣賞土坎邊粉藍色的報春花······”

經過點撥學生們可能會發現更多的美點,比如:美在有點有面,美在有聲有色,美在有人有物,以及美在有高有低,美在有詳有略等等。

(好的老師要懂得有放有收,在學生們的思維被調動起來後,進而我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在本段中作者把大量筆墨都用在了景物描寫上,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麼關係?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麼意圖?

明確:“趕馬女孩的歌唱”是這一段的主腦。但是作者並沒有直奔主題來寫這些內容。首先,這是一種寫實:雲南確實有着如此美麗的風光,為讀者畫出了一幅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然後再自然而然地寫到“趕馬女孩的歌唱”。其次,為“趕馬女孩的歌唱”創設了一個動人的場境。山花爛漫,山鳥齊唱,這又是何等的生機活潑,而生活在其間的“女孩”日日領略,潛移默化,在性格氣質上早已漸染瞭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第三,山鳥或悠揚或質樸的鳴唱,與“趕馬女孩的歌唱”交相應和,互為輝映,交織成一片動人的山野田園交響曲。

(設置這個問題也不一定要求學生分析的面面俱到,在這些手法上大做文章,只要有所感受,體會到民俗的形成與環境人物的密切關係,以及作者熱愛民俗文化的情感就行了。)

5、反思民俗生活——昇華美

思考:學習完這篇課文試着比較一下,雲南的歌會和馬街書會的異同。(這樣學生在比較中既是對課文的回顧,又能提高分析能力。)

拓展延伸,突破難點:我們的馬街書會雖然歷史悠久,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但如今卻面臨着後繼無人的尷尬局面,學習完這篇課文,在對待民俗文化方面我們都有哪些思考呢?

教師點撥:

學生明確:

課堂小結:

作業設計:

1、收集我們家鄉的民風民俗,學習本文的寫作手法,以“家鄉風情”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2、課外閲讀《記憶中雲南的跑馬節》。

板書設計:

山野對歌:對抗賽歌人物美

山路漫歌:即興歌唱風俗美

山寨傳歌:民歌傳唱場面美

《雲南的歌會》教案 篇四

一、導入

1、播放民歌、渲染氣氛。(聽聽是哪個地方的民歌?請同學們説説是哪個地方的民歌。)

2、每個民族、每個地區,他們的民歌都不相同。雲南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間歌唱活動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幾乎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他們以歌唱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傾訴青年男女之間的愛幕,有的用歌唱來傳授知識,表達豐收的喜悦和節日的歡樂,據説,解放前的僳族人民“打官司”也是唱歌。因此,在許多民族中,小孩還在呀呀學語的時候,就跟着大人學唱歌了。許多有名的歌手在本民族得到特別的尊敬。今天,就讓我們去參加“雲南的歌會”,瞭解雲南的民歌!

二、朗讀課文

1、朗讀文章(播放朗讀音樂),思考:看看本文寫了什麼事?有幾個場面?

2、指名回答:文中給我們描寫了幾個唱歌的場面?分別在哪段?

3、雖然同是唱歌,但它們在內容上各有側重,我們先來聽聽“對調子”都唱些什麼?“多”字説明什麼?能不能去掉?既然“對調子”多唱情歌,那麼它採用什麼方式唱歌呢?

無論採用何種方式,“對調子”都是什麼的大比拼?這裏作者着重寫了“一個年輕的婦女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逼得對方啞口無言”的情景,作者是用什麼方法來描寫這個年輕婦女的?(齊讀這一部分)。這一部分刻畫出一個什麼樣的婦女形象?

思考:作者為什麼在這裏要濃墨重彩地描寫這位唱歌的婦女呢?

4、我們再來看看那些趕馬女孩,聽聽她們都唱些什麼歌?她們的歌聲充滿一種什麼樣的美?

思考討論:既然這樣,作者為什麼不直接寫趕馬女孩唱歌,而是用許多筆墨去描寫由呈貢一路進城的景色?

①寫了些什麼景物?作者寫這些景物運用了哪些手法?

②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麼用意?

③假如你處在這樣的環境中,又是趕馬女孩子中的一員,你會唱出什麼樣的歌?(齊讀第4段。)

5、“金滿鬥會”是一個以什麼為主要內容的盛會?從哪裏可以看出歌會“盛大”?如此壯觀的場面,給人的感受如何?(齊讀第5段。)

6、討論:作者描繪了這三個唱歌的場景,文章的字裏行間洋溢着怎樣的情感?表達怎樣的生活態度?

三、拓展訓練

課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謠,分小組進行交流。有興趣的同學,不妨選擇一兩首唱一唱。

四、小結

這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有不同。文章字裏行間洋溢着對自然,對人生,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生活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讓我們發現生活中的美,熱愛生活吧!

五、佈置作業

《雲南的歌會》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從整體把握文章框架,能準確説出文中三個歌唱場面的內容與特點;(教學重點)

2、引導學生賞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及精彩的語言;(教學難點)

3、感受作者筆下美好的生活,培養學生熱愛民俗文化的情感。(教學重點)

教學輔助多媒體教學平台

教學內容及過程

課時1

一、導入新課。

播放雲南民歌《小河淌水》,師生欣賞。

教師講解導入:在雲南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每逢集會或節日,人們聚集在一起,即興歌唱,互相問答,遊戲傳情。這種古老的歌會形式,藴涵着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自然引發了作者濃厚的興趣與由衷的讚賞。這節課我們共同來感受沈從文的“雲南的歌會”。

作者簡介:沈從文(1902~1988),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教授,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説創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説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

二、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ò)米 蹲(dūn)踞

忌諱(huì) 酬(chóu)和 鐵箍(gū) 熹(xī)微

2、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悠遊自在:快活的樣子。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

淳樸:誠實樸素。

別開生面:另外開展新的局面。

忌諱:忌怕而隱避。

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麼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為交際往來。

三、聽讀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課文。

(一)聽課文錄音,理清文章脈絡:課文可分幾個部分?請概括各部分內容。

明確:課文分為四部分,總分結構

第一部分(1)總寫對雲南的感受和認識,引起下文的敍述。

第二部分(2―3)描寫山野對歌。

第三部分(4)描寫山路漫歌。

第四部分(5)描寫村寨傳歌。

(二)默讀課文,思考:本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哪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每個場面各有什麼特點?

(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 明確:

山野對歌――對歌具有對抗性質,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這是即興自由歌唱,發乎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傳歌――這是一次民歌的展覽,是一間傳授民歌的課堂。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三)學生複述文中描繪的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 (學生自評、互評。)

四、小結

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字裏行間洋溢着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從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我們要反覆品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反思

課時2

一 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雲南的歌會》,理清了文章脈絡、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字裏行間洋溢着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

現在請同學們思考回答:文章首先總寫對雲南的感受和認識,然後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哪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每個場合的特點分別是什麼?(學生回答)

看來,同學們已經很好的掌握了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對雲南的歌會也已經有一定的瞭解。

二、賞析品讀課文。

※ 學法指導

以不同形式朗讀課文三個歌唱場面。文章對三個歌唱場面的描繪在內容上各有側重,而在寫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

首先我們讓男同學讀第一個場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學讀第二個場面(第4段)、最後全班齊讀第三個場面(第5段)。對於一些重要信息,同學們要邊做勾畫批註。

學生讀後,教師評價朗讀並引導:

雖然同是寫唱歌,但側重點、寫法卻各不相同,也正是因為這樣,文章將雲南歌會形式的多樣、內容的豐富、個性的獨特盡情展示了出來。我們不禁歎服作者的構思是多麼精巧!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第一個場面――山野對歌,去感受那一股撲鼻而來的濃郁的鄉土氣息。]

(一)賞讀“山野對歌”。

教師導引:同學們注意,由於雲南少數民族生活在大山、叢林裏,所以對歌地點就在“松樹林子和灌木叢溝凹處”這就是“山野對歌”。

1、我們先來聽聽“對調子”都唱些什麼?

明確:唱的多是情歌酬和。

2、“多”字説明什麼?能不能去掉?

明確:不能。“多”説明“對調子”多數以情歌為主,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內容。

3、既然“對調子”多唱情歌,那麼它採用什麼方式唱歌呢?

明確:或見景生情、或提問、或互嘲互贊。

4、無論採用何種方式,“對調子”都是什麼大比拼?

明確:機智才能。

5、這裏作者着重寫了“一個年輕婦女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逼得對方啞口無言”的情景。請同學們齊讀這個內容,看看作者從哪三個方面刻畫這個年輕婦女?

明確:動作、神態、外貌。

6、其中第三段作者不惜濃墨重彩、工筆描繪了人物的外貌,分別從面容、牙齒、衣飾特別是對衣着的描寫,你覺得這個少數民族農村婦女具有什麼樣的性格特徵?

明確:性情開朗、活潑、聰明、手腳勤快。

7、在這個對歌場面中,作者側重寫了唱歌人,採用什麼寫法?有什麼作用?

明確:這是以人襯景的寫法,表現出山野對歌的熱烈與歡樂。烘托出活潑歡快的場面,描繪出樸素動人的情景。)

※ 播放劉三姐的對歌音樂片段,體會民歌的文化魅力。

(二)賞讀“山路漫歌”。

8、我們再來看看那些趕馬女孩, 聽聽她們都唱些什麼歌?

明確:悦耳好聽的山歌。

9、她們的歌聲充滿一種什麼樣的美?

明確:淳樸本色美。

※ 既然這樣,但作者並不直接寫趕馬女孩唱歌,而是用許多筆墨去描寫由呈貢進城一路的景色。現在請一位同學為我們讀一讀(“這條路……接着起飛” ),同學們邊勾畫出好詞好句,等會讓大家分享一下。(提示:我們可以抓住動詞、形容詞、副詞和修辭手法來賞析好詞好句)

例如,報春花“在輕和微風裏不住點頭”用了擬人修辭,顯得活潑生動,它的藍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聯想,讓人感受到花的靈性和花色的純淨。

又如,“最有意思的是雲雀……”中,“起飛”“扶搖”“盤旋”“唱歌”“鑽”等動詞把雲雀輕捷的身姿、悦耳的鳴叫描繪得栩栩如生。

10、在這個歌唱場面中,作者移步換景、從視覺聽覺比喻擬人描景,側重寫唱歌的環境,請想想,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的歌唱“有什麼關係?

(注:此處全憑學生自己感受,言之有理即可)

例:寫實。雲南確實有如此美麗的風光,所以作者要一筆一筆,慢慢描繪,為讀者畫出一幅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圖,然後再自然而然地寫到“趕馬女孩的歌唱”。為“趕馬女孩的歌唱”創設了一個動人的場景。在美好環境中長大的女孩,自然是歌聲動人,情韻動人。

山鳥的鳴唱,與“趕馬女孩的歌唱”交相應和,交織成一支動人的山野田園交響曲。

總之,這些內容既是對“趕馬女孩的歌唱”的真實寫照,又是對中心的鋪墊,還是一種烘托映襯――以優美的環境映襯優美的人物優美的歌!

板書:以景襯人

(三)賞讀“村寨傳歌”。

11、“金滿鬥會”呢是一個以什麼為主要內容的盛會?

明確:表面説是避疫免災,主要作用還是傳歌。

12、從哪裏可以看出歌會盛大?

明確:人多――時間長――盛裝。

13、如此壯觀的場面,給人的感受如何?

明確:盛況空前,十年難逢。

※ 在這個片段中,作者側重寫的是唱歌的場面,既有全局描繪,又有細部刻畫。

板書:點面結合

(四)賞讀完三個歌唱場面,讓我們共同來完成這個表格,以更好的體會各個場面獨特的風格。(斜體字部分由學生完成)

內容

特 點

寫作重點

寫法

山野對歌

對歌具有對抗賽性質,

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唱歌人

以人襯景

山路漫歌

即興的自由歌唱, 發乎性情,自然成趣。

唱歌環境

以景襯人

村寨傳歌

這是一次民歌的展覽,

是一間傳授民歌的課堂。

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唱歌場面

點面結合

三、討論問題

(一) 下面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1、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葱綠布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髮盤在頭上。

◎2、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沈從文》

( 明確:兩段人物描寫不同點是個別與羣體,一重精神,一重具體的衣服。第二段文字還運用了比喻的修飾方法,把人物描寫得惟妙惟肖。)

(二) 課文第四段,用許多筆墨描寫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寫“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各種山鳥呼朋喚侶”,還有戴勝鳥和雲雀的歌唱。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麼關係?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麼用意?

( 明確:用環境作背景,達到詩情畫意的效果。)

四、總結全文。

賞讀《雲南的歌會》這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我們似乎與作者進行了一次雲南之旅。在作者引領下,我們對自然、對人、對藝術進行了一番品味,我們領略到了我國民歌文化的豐富多彩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同時在作者的筆下,我們讀出了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同學們,生活就像歌聲一樣美好,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也熱愛那美麗濃郁的民俗文化吧!

五、佈置作業。

1、課後練習一~三;

2、課外收集當地的民風民俗。

教學反思

《雲南的歌會》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1、能力目標:瞭解作者及其創作風格;揣摩課文所寫歌會的三種場合中唱歌的不同情景,體會內容和寫法上的差異;體會作者的情感。

2、德育目標:瞭解雲南的歌會,體會雲南少數民族的歌會習俗,領略民族風情美。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文是一片極富情趣的散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面中的唱歌的情景,三個場面的內容各是什麼,寫作手法上的不同特點是本文的教學重點的。教學流程示意(按課時設計教學流程,教學流程應能清晰準確的表述本節課的教學環節,以及教學環節的核心活動內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簡單的環節,而沒有環節實施的具體內容;還要避免把環節細化,一般來説,一節課的主要環節最好控制在4~6個之間,這樣比較有利於教學環節的實施。)

導入新課

簡介作者

整體感知:本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在哪三個場合唱歌的情景?

研讀探究:山野對歌、山路漫歌、山寨傳歌

課堂練筆

提問總結

拓展延伸

佈置作業教學過程(教學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主要環節的實施過程很清楚地再現。)教學環節教師活動預設學生行為設計意圖一、導入

新課

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蝴蝶泉邊》的視頻材料後導入:學生靜靜地欣賞聆聽

初步瞭解雲南的民歌及相關傳統

二、作者簡介 簡介沈從文作品及風格 認真聽讀

瞭解名家作品,積累文學知識

三、檢查預習

[多媒體展示]考查生字詞的讀音及詞語解釋

學生積極參與

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四、整體感知

媒體展示問題:本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在哪三個場合唱歌的情景? 學生認真閲讀、思考並踴躍回答問題

用簡單的問題帶領學生走進文本

五、研讀賞析

用多個問題及媒體圖片層層

深入的引導學生仔細認真地探究文本

認真閲讀、思考、回答及發問

1.要學生由淺到深地真正瞭解歌會的相關知識,符合認知規律;2.有感情地閲讀及賞析文句,培養學生的閲讀鑑賞能力;3.趣味性的圖片,可以引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4.師生間的互動,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培養了綜合能力。

六、課堂小練筆

媒體出示練筆要求

學生積極書寫並展示自己

培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七、總結式提問

以問題的形式帶動學生總結

學生踴躍參與

既能檢測學生課堂所學又能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八、拓展延伸:

補充介紹常見民歌種類,鼓勵學生一展歌喉學生興味盎然,但由於時間關係,選三兩學生展示 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真正調動學生,使全體學生都有發揮、展現自己特長的機會,使語文課堂變得豐富多彩。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 山野對歌--才情智力 對人、自然、藝術 雲南的歌會 山路漫歌--自然情趣

山寨傳歌--藝術修養的品味與欣賞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的撰寫應避免對教學設計思路、指導思想的再次重複。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反思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等,避免空談出現的問題而不思考出現的原因,也不思考解決方案。 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尤其是對以前教學方式進行的改進,通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如何。 ? 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課,你會怎樣上?有什麼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課有什麼評價?對你有什麼啟發? 在設計這堂課時,我做了充分的準備:

首先,從作者身上去着手剖析。我探討了作者創作這篇文章的意圖。作者沈從文本身是苗族人,所以他對雲南以及雲南民歌有着不同於一般人的感情,在這種感情的積澱下寫成的文章自然是情真意切,親切感人。作者想借這篇文章表達對雲南民歌的熱愛和讚賞,從而歌頌雲南人民的樂觀淳樸的民風。基於這一點我將本文的技能目標定為:欣賞品味文章質樸生動的語言特色,體會作者的情感。

其次,新課標中對語文的學習作出瞭解讀,説語文的學習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我在導語的設計上,從民歌在少數民族生活中的重要性入手,對其進行簡單介紹,讓學生快速抓住雲南民歌的特點,引起學生的興趣,以便於快速進入文章的氛圍。

第三、我在對於文章的分析上,考慮到這篇文章的體裁是散文,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快速的理清文章的脈絡,我在設計問題上以一個大問題帶動整堂課需要討論的問題,然後又在各個小問題上根據課堂進程靈活調整,這樣使整堂課條理清晰。

第四、我將整堂課設置按照由淺入深、由內容到語言、由語言到結構、由文本到實際的順序進行,從文章整體入手,最後落到學生生活實際,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直觀的特點,來輔助教學。使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效果要比教師乾巴巴的講授好得多。

想法往往是過於完美和理想化的。所以,在實際的教學當中雖然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卻還是有許多的不足。

第一、由於本文篇幅較長,正常情況下應當用兩課時教讀,但受作課限制,使得節奏有些緊,因而留給學生大聲朗讀的時間也不夠多。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應該讓學生多讀多體會,但由於時間關係,我在讓他們瀏覽全文的基礎上只是安排了一名同學讀第三自然段、幾名同學讀第四自然段的好詞好句、全班同學齊讀第五自然段而已,這不利於學生對全篇內容的整體感知。

第二、由於之前和學生沒有過接觸和溝通,對學生的情況也不夠了解,使得師生之間的配合不夠默契。學生回答問題不夠踴躍,參與課堂活動不夠勇敢,甚至有些緊張,沒能放開,使課堂氣氛顯得有些沉悶。

第三、從言語到文化的推進過程中言語的功夫做得還不夠透徹,品味言語情味的方法還顯得比較單一,情感投入也不夠,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課堂的美感。

總之,經過這堂課,我深刻體會到要想做好一堂課,不僅要備教材、備學生,還要備好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教學基本功。這樣,才有可能上出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這,也將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雲南的歌會》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賞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及精彩的語言;

2、從整體把握文章框架,能準確説出文中三個歌唱場面的內容與特點;

3、感受作者筆下美好的生活,培養學生熱愛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文章三個歌唱場面的描繪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難點:理解文中環境描寫對錶現文章主題的作用。

教學思路:

本文按照“整體感悟――研讀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學,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引導作用,致力打開學生思路、激活其思維。第二課時力求恰當地使用輔助教學資源,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和探索精神,從而領悟課文的寫作手法。

教學用時:2課時

教學類型:講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由單元特點——民俗引入,讓學生説説潮汕的民俗。再簡介作者,讓學生隨着一個湘西人的角度來領略雲南民歌的風采。

[附作者簡介:沈從文(1902~1988)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教授,《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説創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説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二、聽課文錄音範讀,全班齊讀

三、檢查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ò)米 蹲(dūn)踞

忌諱(huì) 酬(chóu)和 鐵箍(gū) 熹(xī)微

2、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悠遊自在:快活的樣子。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 淳樸:誠實樸素。

別開生面:另外開展新的局面。 忌諱:忌怕而隱避。

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麼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為交際往來。

四、理清文章脈絡

明確:課文分為四部分,總分結構

第一部分(1)總寫對雲南的感受和認識,引起下文的敍述。

第二部分(2―3)描寫山野對歌。

第三部分(4)描寫山路漫歌。

第四部分(5)描寫村寨傳歌。

五、再次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哪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每個場面各有什麼特點?[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

明確:山野對歌――對歌具有對抗性質,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這是即興自由歌唱,發乎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傳歌――這是一次民歌的展覽,是一間傳授民歌的課堂。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2、學生複述文中描繪的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

學生自評、互評。

六、小結

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字裏行間洋溢着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從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我們要反覆品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作業

1、課後練習一;

2、課外收集有關雲南民歌的音像資料及當地的民歌民俗。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雲南的歌會》,理清了文章脈絡、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字裏行間洋溢着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請同學們思考回答:文章首先總寫對雲南的感受和認識,然後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哪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每個場合的特點分別是什麼?(生答)看來,同學們已經很好的掌握了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對雲南的歌會也已經有一定的瞭解。

[播放劉三姐的音樂片段]繼續欣賞雲南濃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風情。

二、賞析品讀課文:

1、以不同形式朗讀課文三個歌唱場面。

文章對三個歌唱場面的描繪在內容上各有側重,而在寫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首先我們讓男同學讀第一個場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學讀第二個場面(第4段)、最後全班齊讀第三個場面(第5段)。對於一些重要信息,同學們要邊做勾畫批註。

[學生讀後,教師評價朗讀並引導:雖然同是寫唱歌,但側重點、寫法卻各不相同,也正是因為這樣,文章將雲南歌會形式的多樣、內容的豐富、個性的獨特盡情展示了出來。我們不禁歎服作者的構思是多麼精巧!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第一個場面――山野對歌,去感受那一股撲鼻而來的濃郁的鄉土氣息。]

2、賞讀“山野對歌”

教師導引:同學們注意,由於雲南少數民族生活在大山、叢林裏,所以對歌地點就在“松樹林子和灌木叢溝凹處”這就是“山野對歌”。

我們先來聽聽“對調子”都唱些什麼?(唱的多是情歌酬和)

“多”字説明什麼?能不能去掉?(不能。“多”説明“對調子”多數以情歌為主,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內容。)

既然“對調子”多唱情歌,那麼它採用什麼方式唱歌呢?(或見景生情、或提問、或互嘲互贊)

無論採用何種方式,“對調子”都是什麼大比拼?(機智才能)

這裏作者着重寫了“一個年輕婦女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逼得對方啞口無言”的情景。請同學們齊讀這個內容,看看作者從哪三個方面刻畫這個年輕婦女?(動作、神態、外貌)其中第三段作者不惜濃墨重彩、工筆描繪了人物的外貌,分別從面容、牙齒、衣飾特別是對衣着的描寫,你覺得這個少數民族農村婦女具有什麼樣的性格特徵?(性情開朗、活潑、聰明、手腳勤快)在這個對歌場面中,作者側重寫了唱歌人,有什麼作用?(烘托出活潑歡快的場面,描繪出樸素動人的情景。)

明確:這是以人襯景的寫法,表現出山野對歌的熱烈與歡樂。

3、賞讀“山路漫歌”

我們再來看看那些趕馬女孩, 聽聽她們都唱些什麼歌?(悦耳好聽的山歌)

她們的歌聲充滿一種什麼樣的美?(淳樸本色美)

既然這樣,但作者並不直接寫趕馬女孩唱歌,而是用許多筆墨去描寫由呈貢進城一路的景色。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用心聆聽錄音朗讀,感受那一種離塵世很遠,離心靈卻很近的美。[學生聽錄音“這條路……接着起飛”]

現在請一位同學為我們讀一讀,同學們邊勾畫出好詞好句,等會讓大家分享一下。(提示:我們可以抓住動詞、形容詞、副詞和修辭手法來賞析好詞好句)

例:報春花“在輕和微風裏不住點頭”用了擬人修辭,顯得活潑生動,它的藍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聯想,讓人感受到花的靈性和花色的純淨。又如,“最有意思的是雲雀……”中,“起飛”“扶搖”“盤旋”“唱歌”“鑽”等動詞把雲雀輕捷的身姿、悦耳的鳴叫描繪得栩栩如生。

在這個歌唱場面中,作者移步換景、從視覺聽覺比喻擬人描景,側重寫唱歌的環境,請想想,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的歌唱“有什麼關係?[此處全憑學生自己感受,言之有理即可]

例:寫實。雲南確實有如此美麗的風光,所以作者要一筆一筆,慢慢描繪,為讀者畫出一幅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圖,然後再自然而然地寫到“趕馬女孩的歌唱”。

為“趕馬女孩的歌唱”創設了一個動人的場景。在美好環境中長大的女孩,自然是歌聲動人,情韻動人。

山鳥的鳴唱,與“趕馬女孩的歌唱”交相應和,交織成一支動人的山野田園交響曲。

總之,這些內容既是對“趕馬女孩的歌唱”的真實寫照,又是對中心的鋪墊,還是一種烘托映襯――以優美的環境映襯優美的任務優美的歌!板書:以景襯人

4、賞讀“村寨傳歌”

“金滿鬥會”呢是一個以什麼為主要內容的盛會?(表面説是避疫免災,主要作用還是傳歌。)

從哪裏可以看出歌會盛大?(人多――時間長――盛裝)

如此壯觀的場面,給人的感受如何?(盛況空前,十年難逢)

在這個片段中,作者側重寫的是唱歌的場面,既有全局描繪,又有細部刻畫。板書:點面結合

5、賞讀完三個歌唱場面,讓我們共同來完成這個表格,以更好的體會各個場面獨特的風格。(斜體字部分由學生完成)

內容 特點 寫作重點

山野對歌 對歌具有對抗賽性質, 唱歌人

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 即興的自由歌唱, 唱歌環境

發乎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傳歌 這是一次民歌的展覽, 唱歌場面

是一間傳授民歌的課堂。

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三、總結

賞讀《雲南的歌會》這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我們似乎與作者進行了一次雲南之旅。在作者引領下,我們對自然、對人、對藝術進行了一番品味,我們領略到了我國民歌文化的豐富多彩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同時在作者的筆下,我們讀出了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同學們,生活就像歌聲一樣美好,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也熱愛那美麗濃郁的民俗文化吧!

四、拓展延伸

民俗是生活,它無時無刻不在你的周圍,滋養着你,為你的生命提供必須的養分。我們身邊有哪些類似雲南歌會般美麗濃郁的民俗呢?(潮劇、英歌舞、舞虎獅、潮洲大鑼鼓、賽龍舟……)現在,就讓大家來欣賞英歌舞片段及潮洲大鑼鼓,這些都是我們潮汕人民的智慧和情感的結晶。

五、佈置作業

收集當地的民風民俗,學習本文的寫法,以“家鄉風情”為題,寫一篇文章。

板書設計:

(一)

山野對歌:對歌具有對抗性質,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以人襯景

山路漫歌:這是即興自由歌唱,發乎性情,自然成趣。 以景襯人

村寨傳歌:這是一次民歌的展覽,是一間傳授民歌的課堂。點面結合

(二)

內容 特點 寫作重點

山野對歌 對歌具有對抗賽性質, 唱歌人

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 即興的自由歌唱, 唱歌環境

發乎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傳歌 這是一次民歌的展覽, 唱歌場面

是一間傳授民歌的課堂。

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雲南的歌會》教案 篇八

【 學習目標】

1、瞭解雲南的歌會不同場合歌會的特色。

2、學習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和場面描寫的描寫方法。

3、朗讀、揣摩、品味文章語言。

4、感受作者筆下美好的生活,培養熱愛民俗文化的情感。

【 學習重難點】

1、重點:在朗讀、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欣賞雲南濃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風情,培養學生熱

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2、難點:領會三種場合唱歌的不同場景,欣賞寫法上的差異。

【 學法導航】

一、預習自測

1、雲南知多少:

2、作者簡介:

3、檢查預習

(1)讀準下列字音

迤西( ) 譬喻( ) 糯米( ) 蹲踞( ) 忌諱( )酬和( )鐵箍( )熹微( )

請在下面寫一遍、力求工整、規範、美觀:

(2)理解下列詞語

酬 和 引經據典 扶搖直上 別開生面

若無其事 龍吟鳳噦 即物起興

(3)認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二、整體感知

速讀課文,本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幾種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你能用簡單的語言概括每個場面各有什麼特點嗎?

三、研讀賞析

1、説説《雲南的歌會》中你最喜歡的場景?談談你的理由。

2、下面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你喜歡那哪一種?為什麼?

A.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葱綠布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髮盤在頭上。

B.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棗子臉,滿口糯米牙,穿了身衣褲,腰間圍個布圍裙,腳下穿雙鞋,辮髮盤在頭上。

3、作者為什麼並不直接寫趕馬女孩唱歌,而是用許多筆墨去描寫由呈貢進城一路的景色?

4、“金滿鬥會”給人的感受如何?結合課文做具體分析。

5、賞讀完三個歌唱場面,讓我們共同來完成這個表格,以更好的體會各個場面獨特的風格。

內容特點寫作重點

四、拓展遷移

1、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很多的民族和地區都有自己特有的藝術形式來表現本民族本地區的風土人情,你能説説你所知道的嗎?找出一兩個,寫在下面。

2、你能用一段話表達你此時的心情和感受嗎?

五、課後練筆

收集我們當地的民風民俗,或者是你瞭解的中國的民俗,節日,學習本文的寫法,以“家鄉風情”為話題或者是以中國的風俗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雲南的歌會》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學習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和場面描寫。

2、朗讀、揣摩、品味文章語言,感受文章濃郁的鄉土氣息。

3、探尋並領略民族風情,熱愛民俗文化。

教學重點

1、在朗讀、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欣賞雲南濃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風情,培養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2、學習作者表現民歌文化的幾種描寫手法: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及場面描寫。

課前準備

1、學生分組蒐集關於雲南民間歌舞的文字及音像資料(如《阿詩瑪》《五朵金花》以及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中的雲南民歌片段等等)、流行歌曲演唱會及三高紫禁城演唱會的音像資料。

2、教師與部分學生根據教學需要,整理、剪輯音像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步感知課文,瞭解雲南歌會的幾個場面,並學習本文的人物描寫。

教學設計

播放剪輯好的雲南民歌音像資料並導入

1、趣味競猜:所播放的音像片段分別是哪個少數民族的民歌?

(如:《阿詩瑪》片段——彝族,《五朵金花》——白族,等等)

2、學生根據蒐集資料的過程和欣賞到的音像片段談感受。

3、教師導入:

我國有56個少數民族,每個少數民族都能歌善舞。雲南是聚居了最多的少數民族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幾乎滲透到了各個領域。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有一篇文章專門介紹了雲南的民歌,這就是——《雲南的歌會》。

研習新課

1、學生自行朗讀課文,要求讀完課文後能説出自己通過本文對雲南的歌會有了哪些瞭解。

本文以老練而又富有表現力的文字描繪了雲南歌會的三種形式,這是讀者初步感知課文就可以獲取的信息,大多數學生也不會例外。教師在組織學生交流時應引導大家注意每種歌會形式的特點,並總結歸納:□教學設計

山野對歌——才智大比拼;

山路漫歌——即興自由歌唱;

金滿鬥會——民歌傳承。

2、學生根據以上感知整理全文結構:

總起全文(1)

山野對歌(2~3)

分寫三種場合的歌會(2~5)山路漫歌(4)

金滿鬥會(5)

3、學習“山野對歌”。

a.指名朗讀2~3段,要求其餘學生思考作者通過什麼方式表現山野對歌並做批註。

學生不難看出“山野對歌”這一片斷首先介紹了對歌的地點和內容,然後主要通過描寫對歌中的年輕女子的動作、神態、外貌來表現山野對歌的熱烈與歡快。教師在組織學生研討時應引導大家注意“山野對歌”的民族特色,比如,南方少數民族生活在大山、叢林裏,所以對歌的地點就在“松樹林子和灌木叢溝凹處”;參與對歌的多是年輕男女,所以“唱的多是情歌酬和”,不少年輕人還因此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文中對唱歌的女子的描寫,特別是對她的衣着的描寫,讓人彷彿看到了一位聰明、開朗、勤快的少數民族農家女子。

b.比較閲讀,交流討論課後“研討與練習”二:沈從文的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此環節教師要注意開放性,只要學生能看到兩處人物描寫的差異在於第一段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真實細緻,第二段着力描繪人物的神韻氣度,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就可以了。(至於學生喜歡哪一種寫法,只要言之成理,都應肯定和鼓勵)

(學生交流討論後教師小結)人物描寫的方法很多,可以直接描寫,可以間接描寫;語言可以樸素自然,也可以濃墨重彩。選擇哪一種方法,全看錶現人物的需要和自己的喜好,但核心一定是讓人物符合人物的特點,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c.集體朗讀2~3段。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本文的環境描寫、場面描寫,並在朗讀、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欣賞雲南濃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風情,培養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學設計

研讀品味4~5段

1、學習“山路漫歌”。

a.默讀第4段,勾畫出好詞好句,並與同學分享。

學生勾畫出的好詞好句大多是文段中的環境描寫,如“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在輕和微風裏不住點頭,總令人疑心那個藍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最有意思的是雲雀,時常從面前不遠草叢中起飛,一面扶搖盤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藍天空中鑽去,彷彿要一直鑽透藍空”等等。此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動詞、形容詞、副詞和修辭手法賞析好詞好句,如:

報春花“在輕和微風裏不住點頭”用了擬人的修辭,顯得活潑生動,它的藍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聯想,讓人感受到了花的靈性和花色的純淨。

“起飛”“扶搖”“盤旋”“唱歌”“鑽”等動詞把雲雀輕捷的身姿、悦耳的鳴叫描繪得栩栩如生。

……

教師在讓學生説得盡興時提醒學生注意:本段要表現的歌會形式是什麼?寫人們唱歌的有幾句話?寫環境的又有幾句話?目的是引入下一環節的討論。

b.討論:本段寫趕馬女孩唱歌僅三句,卻用了許多優美的語句描寫由呈貢一路進城的景色。這是否偏離了“山路漫歌”的“歌”字?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明白:這些優美的語句描寫出了當地優美的環境,自然環境之美與歌聲之美相得益彰,渾然天成,只有這一方水土才能孕育如此美妙的歌。

c.齊讀第4段。

2、學習“金滿鬥會”。

a.老人常説“十年難逢金滿鬥”,默讀第5段,將“金滿鬥會”與前兩種形式的歌會比較,説説“金滿鬥會”的難得之處在哪裏?

“金滿鬥會”與前兩種歌會形式相比,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特點:

場面盛況空前人多:住處院子兩樓和那道長長屋廊下,集合了鄉村男女老幼百多人

時間長:唱和相續,一連三天才散場。

盛粧:和逢年過節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潔索利,頭上手中到處是銀光閃閃。

傳承民族文化——由老一代彙集記憶中充滿智慧和熱情的東西,全部傳給下一輩。

b.齊讀第5段。

拓展探究

本文對雲南歌會的介紹,讓我們領略到了我國民歌文化的豐富多彩,同時讓我們知道生活中有歌就有歡樂,有歌就有美。而人們用歌來表達生活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請欣賞和比較以下三種歌會,你能發現它們各自的特色嗎?

播放電影《劉三姐》片段、流行歌曲演唱會片段和三高紫禁城演唱會片段。

師生交流討論,不要求統一看法,也不要求談得很專業,目的`只是讓學生對民族音樂、通俗音樂和高雅音樂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並借音樂促進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更多八年級語文教案,請進入

《雲南的歌會》教案 篇十

【教材分析】

《雲南的歌會》是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本文出自現代作家沈從文之手,在“歌會”的大標題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筆描繪了三種不同場面的民歌演唱,對每一個場面的描寫都各有特寫,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裏行間洋溢着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學習這篇文章,不僅能瞭解趣味盎然,生動豐富的民風民俗,從中得到美的享受,還能學習敍事性文章的寫法。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瞭解雲南歌會的三種形式和特點。

2、朗讀、揣摩、品味文章的語言,學習作者有所側重的描寫方法。

3、領略雲南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感受作家筆下美好的生活,培養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4、通過網絡查尋有關資料,擴大知識面,體現遠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學特色。

【教學重難點】

揣摩、品味文章的語言,學習作者有所側重的描寫方法。

【教學工具】

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環境】

學生微機室

【教學設想】

按照“整體感悟──研讀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學,注重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教師引導為輔。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情趣,活躍課堂氛圍,整個課堂充滿歌聲。

【教學流程】

一、對歌欣賞,激趣引入

播放《蝴蝶泉邊》對歌片段。

二、通過網頁來了解一下雲南的民歌

三、點擊網頁上的沈從文簡介,在網上了解作家沈從文

四、學習課文

1、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以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同時注意思考:課文描繪了哪三種形式的歌會?

2、課文賞析:

同學們以跳讀的形式瀏覽課文,然後就近的幾個同學為一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自由交流:假如你作為一名遊客來到了雲南,根據課文的介紹,你最想參加哪一種形式的歌會?理由是什麼?

⑴ 山野對歌:

① 談喜歡的理由。

② 人物片段賞析。

③ 欣賞一段雲南精彩的民歌對唱。

④ 學生對歌比賽。

⑵ 山路漫歌:

① 談喜歡的理由。(結合學生的回答,可以由學生即興唱歌)

② 欣賞雲南民歌《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在歌聲中進一步領略雲南迷人的風光。

③ 語言賞析。學生勾畫,自由賞析。學生齊讀以下兩個句子,體會文章的語言妙用,注意加橫線的詞有什麼特點“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在輕和微風裏不住點頭,總令人疑心那個藍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最有意思的是雲雀,時常從面前不遠草叢中起飛,一面扶搖盤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藍天空中鑽去,彷彿要一直鑽透藍空。”

⑶ 村寨傳歌:

① 談喜歡的理由。

② 欣賞村寨傳歌的畫面,視聽結合感受場面的宏偉。

③ 以就近四人為一小組,每組選定一首熟悉的歌,全班一起唱,感受村寨傳歌的氣勢壯觀。

總結:

1、學生談學了本文的感受。

2、賞讀完《雲南的歌會》這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我們似乎與作者一起進行了一次雲南之旅:

在作者引領下,我們對自然、對人、對藝術進行了一番品味,我們領略到了我國民歌文化的豐富多彩和濃郁的民族風情,這無不激起了我們熱愛民俗文化的情感,同時在作者的筆下,我們讀出了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同學們,生活就像歌聲一樣美好,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也熱愛那美麗濃郁的民俗文化吧!

四、拓展延伸

1、網絡瞭解與歌唱有關的我國的文化習俗,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有側重的瞭解,並適當地讓學生表演。

2、唱響雲南民歌,在歌聲中體會生活的美好。

【板書設計】

山野對歌 主要寫人 愛生活

雲南的歌會 山路漫歌 力畫環境

村寨傳歌 重寫盛況 愛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