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一的政治關於價值規律的教案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9.02K

高一的政治關於價值規律的教案

高一的政治關於價值規律的教案介紹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理解:(1)結合實例,分析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2)從調節、激勵、分化三個方面説明價值規律的作用。運用:用價值規律的有關知識,分析説明商品生產者必須提高勞動生產率能力要求:價值規律要求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而在實際生活中,價格與價值往往是不相符的。同樣質量的黃瓜,夏天的價格比冬天要便宜;春節左右的價格比平時的價格要貴;不同銷售攤點的價格也不相同。要使學生正確理解這一問題,必須提高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不管價格怎樣變化,離不開商品的價值,從長遠的、整體的觀點看,商品交換是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過程與方法

通過社會調查,培養學生的市場經濟意識和市場競爭觀念。

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明白我國正處於市場經濟條件下,培養他們的市場競爭意識和時間效率觀念,以便更好地投身社會實踐以及為將來適應社會服務。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一、價值規律的含義:

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我國正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體制改革正在進行。為了能夠使經濟體制改革順利進行必須瞭解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用價值規律指導我們的市場經濟的發展。對於價值規律的含義,教師可以運用具體實例進行講解。在講解過程中主要把握以下幾點:

1、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客觀規律。它不是整個人類社會所共有也不是某一特定社會形態的產物,而是商品經濟所特有的規律。只要存在着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就存在價值規律。

2、價值規律的內容是: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它主要包括兩部分的要求:

①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量。

② 商品交換實行等價交換。

3、價值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這就要求我們尊重價值規律,特別是在我國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更要尊重價值規律。任何違背價值規律的做法必將受到價值規律的懲罰。但我們可以利用價值規律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服務。在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更要重視、尊重和利用價值規律。

二、價值規律的作用

1、價值規律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

對於這個作用,教師可以結合書中的實例來進行説明,或者讓學生自己來分析例子然後教師進行概括、歸納。

這一點教師在分析的時候,可以結合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來分析:

由於價值決定價格並且受供求關係的影響使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當某一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價格就會上漲而當高於價值的時候,生產者生產這一商品就有利可圖。商品的生產者為了追求利潤,紛紛轉向生產這一產品,這樣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就會向這一部門集中。這樣這一商品就會被大量生產出來,導致市場上這一商品供過於求,商品的價格就會下降而低於價值,商品生產者就會無利可圖,商品生產者又會將生產資料和勞動力轉向生產其他有利潤的商品。這樣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就從這一部門自覺地向另一部門轉移。

2、價值規律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關於這一作用,教師可以通過設問的形式讓學生思考:勞動生產者生產的目的是什麼?學生很明白是為了獲取利潤。教師可以繼續引導學生弄清楚商品生產者如何在等價交換的原則下獲取更高的利潤。主要講清楚:

在市場交易中要求等價交換,而在等價交換的原則下似乎不可能獲取比其他企業更高的利潤。關鍵要弄明白這裏的“等價”指的是價值規律內容中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量。而商品生產者可以減少自己的個別勞動時間,使自己的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在單位時間內生產出更多的商品。而商品仍然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量進行銷售,這樣商品生產者才能獲取更多的利潤。而要減少個別勞動時間就要提高勞動生產率,那麼如何提高勞動生產率呢?就是要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

高一政治教案(貨幣)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貨幣的職能;闡釋價格、商品流通、紙幣、通貨膨脹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世界現行貨幣的調查、瞭解並結合現實生活中人們對貨幣的不同看法,從貨幣的起源和本質説明應正確認識貨幣的作用,培養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和辨證的思維習慣。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我國紙幣的愛護及正確對待貨幣的態度。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一、關於貨幣的本質,教師可以結合對貨幣產生過程的分析來説明其本質。教師在解釋本質時應着重抓住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1、貨幣的含義。從含義中我們可以看出貨幣首先是一種商品,其次要看到貨幣還有和其他商品不同的地方是能夠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而其他商品不具有這種屬性。

2、貨幣和其他一般等價物又有着不同。能夠充當一般等價物的有很多商品,但這些都不能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只有當金銀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時候才產生了貨幣。

3、從貨幣的作用來看,貨幣可以和其他商品相交換,起到一般等價物的作用。

綜合以上可以看出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二、關於貨幣的產生教師主要講清以下幾點:

1、貨幣產生的原因:社會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的發展,使得交換越來越頻繁和複雜化,這就需要一個交換的中介,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貨幣逐漸產生。

2、貨幣產生的過程:偶然的物物交換、擴大的物物交換、一般等價物的出現、貨幣的產生。

對於這個問題教師可以以具體的事例並結合書中的圖片來進行説明。

三、書中共講到了貨幣的五種職能,其中前兩種是最基本的職能,即從貨幣產生時就具有的職能。因此,教師在講課時主要抓住前兩種職能。

1、價值尺度職能。這一職能指的是用貨幣來衡量一切商品價值的大小。這一問題主要講清楚:

第一,貨幣為什麼可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大小。這是因為貨幣本身也是商品,也凝結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也有價值。所以貨幣的這一職能實際上是用貨幣的價值衡量其他商品的價值。

第二,商品的價格。在這裏應該弄清楚價格是用貨幣表現的商品的價值,也就是説價格是價值的外在表現。因此,價格的變化要以價值為基礎,用一定量的貨幣單位來表現。

第三,價值尺度職能中,人們無須拿現實的貨幣來衡量商品價值的大小,只需要從觀念上進行比較即可。因此,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

2、流通手段職能。

第一,這是指用貨幣作為媒介來進行買賣商品。最初的商品交換是簡單的物物交換,貨幣出現後,商品交換開始以貨幣為媒介。這時候,在商品買賣過程中,買和賣往往相分離,這就給買賣雙方造成一定的困難。貨幣在此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交換媒介的作用。由於貨幣的出現,買賣不再是直接的從商品到商品的直接交換,而是從商品到貨幣再到商品。這個交換過程叫做商品流通。

第二,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的區別:流通手段強調的是貨幣在商品交換中所起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強調的是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的整個過程。

第三,貨幣的這種職能必須是實實在在的貨幣,人們不可能用觀念上的貨幣來購買商品。

3、貯藏手段職能。由於貨幣本身具有價值,所以可以作為社會財富的代表貯藏起來。在這裏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貯藏手段並不是指儲蓄。

4、支付手段職能。這一職能是隨着賒帳買賣的出現而產生的。教師只要講清楚這一過程中貨幣的支付和買或賣並非現場交易,而是相分離即可。

5、世界貨幣的職能。這是隨着世界經濟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興職能,它是指貨幣在世界市場上起作用。

四、關於流通中所需貨幣量的公式主要抓住以下幾點:

1、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公式是什麼?它和哪些因素有關係?

2、什麼是通貨膨脹?它是怎麼引起的?通貨是指流通中的貨幣,膨脹是指紙幣太多了超過了實際需要的數量。當紙幣的發行量超過實際需要的數量時,就表明用更多的紙幣代表一定量的商品價值量,也就是説單位紙幣所代表的商品價值量減小,所能購買的商品數量減少;反過來意味着商品的價格上漲即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必然影響人們的生活。

高一政治教案(商品)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商品經濟的基本含義;比較説明商品與物品、商品與勞動產品的聯繫和區別;舉例説明使用價值和價值都是商品的屬性,卻一不可;區別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説明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結合實例,説明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親自調查、研究,培養學生自己動手、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商品經濟意識,樹立起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貢獻力量的愛國情感。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一、關於商品概念的教學建議:對於商品的概念,學生容易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物品相混淆。對此,教師應該把握兩點:

(一)、商品必須是勞動產品。非勞動產品不是商品。因為只有有了人的勞動才有價值,人們才會有了交換的尺度。

(二)、商品還必須是用於交換的。沒有交換就不能進行比較,也無法體現出人的勞動的意義。對於這個概念教師可以用書上的圖形來説明,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自己舉例説明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並説明原因。使學生能夠將商品與其它各種物品、勞動產品相區別。

二、商品價值量的決定因素

(一)、商品的價值量即商品價值的大小,是用人們所耗費的勞動時間來計算的,而勞動時間又有個別勞動時間和社會勞動時間之分。教師在講述這一點時,應該講清楚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勞動時間的區別和聯繫。並且要説明為什麼價值量應該要用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計算。

(二)、講清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含義。要將清其含義主要弄清楚兩個概念: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關於這兩個概念可以以某一個部門或行業為例並可以結合馬克思的話來講述。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是指某一行業、某一部門大多數的生產條件,例如某一部門大多數都是手工勞動或者都是電氣化作業。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指的是大多數生產者的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

三、關於商品的價值。

(一) 講清楚商品價值的概念。商品的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這個概念學生很難理解,教師首先要説明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夠進行交換不是因為它們使用價值相同。因為不同的商品有着不同的使用價值,因此無法從量上進行比較。要進行比較就必須找一個質上相同的東西進行比較,而人類的勞動雖然量上不同但是本質上都是相同的,都是人類腦力和體力的付出。而這些是可以從量上進行比較的。

(二) 要説明商品交換實際上體現的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它體現的是人和人之間相互交換勞動的關係。例如:1把斧子=15千克大米。説的是人們在1把斧子上所付出的勞動和生產15千克大米所付出的勞動相等。因此,二者的交換實際上是勞動的交換。

(三) 要講清楚商品的價值要通過交換價值表現出來。人們的勞動凝結在商品上,商品即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載體。但價值本身不能自己表現出來,必須同另一種商品相交換才能表現,而這另一種商品就是商品的交換價值。例如在:1把斧子=15千克大米中,15千克大米就是1把斧子的交換價值。

四、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係

(一)、講清楚勞動生產率的含義及其表示方法。勞動生產率是生產者的勞動效率,它可以用生產某一件產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或一定時間內生產出的勞動產品的數量來表示。相對於勞動者的勞動時間有個別勞動時間和社會勞動時間來説勞動生產率有個別勞動生產率和社會勞動生產率。

(二)、當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時,社會勞動生產率一般保持不變。這樣勞動者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生產出更多的產品,仍然按社會平均價格來計算,這樣能夠獲得更多的利潤。

(三)、由於不同的勞動生產者生產同一件產品其耗費的勞動時間不同,因此勞動生產率不一樣。而勞動者要想獲得很高的利潤就必須儘量在一定的時間內生產出比別人更多的產品,這樣勞動者要降低自己的個別勞動時間即提高勞動生產率。也就是説個別勞動生產率越高,勞動者的利潤越大。

高一的政治理解記憶是關鍵

一、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

首先,要充分認識政治學科特有的價值。政治學科一個很重要的價值體現在,它是人們認識世界、認識生活的思維方法,是思維的工具。這是其他課程不可替代的。

其次,要克服學習中實用主義的傾向。“需要”是同學們學習的直接和重要的動力。現實狀況是受大學聯考指揮棒的影響,有的同學不自覺地將學科分為三六九等,凡大學聯考中必須要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會下大力氣去抓,哪怕不喜歡也要強迫自己去學,反之對大學聯考中不考、或者分值比較低的學科,不管有用沒用,就不願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學習,而越學不進去就越感到枯燥無味,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最後,要消除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政治課的誤解。現實生活中,對政治學科的誤解大量存在。這種誤解主要是由於對政治課的不瞭解造成的。就高中的政治課而言,他本身包括經濟常識、哲學常識和政治常識三大板塊。一些人不瞭解政治課的學科體系和價值,本能地把政治課和行政工作或時事政治劃等號,和思想政治工作劃等號,認為政治課就是説教,只是憑自己的感覺想當然的評價政治課。把政治課教學看成是傳統灌輸,使政治課處在一個不利的社會氛圍中,從而影響了同學們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

大學聯考錄取結果

二、科學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課的一般學習方法

1.預習:就形式而言,預習可以分為課前預習和階段性預習、粗預習和精預習等。搞好預習要求做到:

(1)列預習提要

(2)做好筆記

(3)勤思善想(發現問題)

(4)持之以恆

2.專心上課,積極思考:即專心看(書,黑板,屏幕)、聽(老師講解和同學們發言),積極參與(積極動腦,和老師形成零距離互動),還要考慮你預習時所確定的聽課重點。看、聽、參與等形式都必須動腦,這是衡量專心與否的重要標誌。如果這點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識。

3.課後及時複習之所以要及時複習,是學習的反覆性特徵的要求;愛賓浩斯遺忘曲線的先快後慢規律也要求及時複習;及時複習還可以使知識的漏洞得到及時彌補,使對知識的理解得到昇華,實現對知識的再認識,再提高,使思維的深刻性得以發展。

三、牢固掌握所學概念和原理的基本要求

有些同學説,老師上課講到的概念和原理雖然聽懂了,筆記也記了,但總是記不住學過的概念和原理。概念和原理是對同類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概括和總結,具有較強的抽象性,記憶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只靠死記硬背,不僅記起來困難,而且只能形成短時記憶,不能形成長久記憶。大家知道學習知識懂是基礎,記是手段,用是目的。在真正弄懂的基礎上要想牢固掌握概念和原理必須做到:

(1)運用記憶技巧。

(2)要做到及時複習和定時複習。

(3)多思多用,熟能生巧。

(4)正確區分相近或相似的知識點。

(5)弄清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

四、學會知識運用,掌握解題方法,提高應試成績

首先,要掌握教材基本知識,學會建構知識體系和網絡,從宏觀上駕馭知識。

其次,要培養理解分析知識的能力。

最後,就是學會答題的方法和應試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