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物理教學反思(推薦45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01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45篇《物理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物理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物理教學反思(推薦45篇)

篇1:物理教學反思

物理教師要進行教學反思,固然依賴於自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起來的經驗,但是僅僅停留在經驗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教學是一種複雜的社會活動,對教學行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識的教學理論和專業學識為基礎。

1.轉變物理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新課程背景下,物理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為,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新課標理念認為,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而這樣的教學所藴涵的課堂文化,有着鮮明的和諧、民主、平等特色。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要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要轉變教學理念,還應加強對歷史與社會教學理論的研習,如通過一些物理專業雜誌或網絡信息、博客論壇開闢的一些欄目的討論,儘快更新教學理念,進入新的狀態。

2.豐富物理專業學識

學科專業知識對於新課程的實施以及開展教學反思至關重要。高中物理教師如何提高專業修養、豐富專業學識呢?關鍵是多研讀物理學名著、物理學史、物理學論文、物理著作等。這樣不但能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分析史料、推理證明以及論斷評價等研究方法。而且提煉物理學研究方法,為教學打下基礎。

3.教學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科專業基礎上,物理教師還要在新課標指導下以課堂為中心進行以下教學反思,縮短適應新課改的週期。

(1) 進行物理課案例研究,反思教學的可行性。

教學案例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的重點、難點、偶發事件、有意義的、典型的教學事例處理的過程、方法和具體的教學措施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並對此進行分析、探討。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來看三個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課堂,並從自己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觀察別人的課堂,從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時注意蒐集書面材料中的案例。進行物理課案例研究,其實是一種教學反思,有助於我們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學。當代國內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師即研究者”。教學反思中的“反思”,從本質上來説,就是教師的一種經常的、貫穿始終的對教學活動中各種現象進行檢查、分析、反饋、調節,這無疑會促進教師關注自己的教學行為,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通過反思意識到人的認識是從感性到理性的發展的,那麼知識的掌握也應該遵循這樣的規律。

2.物理課的聽課活動,提升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

聽課作為一種教育研究範式,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較豐富的活動。我校的“週週點評”已經形成教學常規,同事互相聽課、不含有考核或權威指導成分,自由度較大,通過相互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有助於提高教學水平。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緻的觀察,留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並做了評課,課後,再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通過“週週點評”活動,教師學會了評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物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

3.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促成教學反思的常規性

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核自己的教學行為。新課程下,以物理學科來説,其實平常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後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物理教師都有這樣的感觸,自己認為備好了一堂十分滿意的課,在上課的過程中也總感不足或不妥,常規性地做好課後的反思筆記是快速適應新課程的階梯。

雖然新課程下關於物理教師教學反思的研究,目前還是個新課題。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學反思對物理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物理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物理教師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複合型教師。

篇2:物理教學反思

一、填空題(每空l分,共l4分)

二、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6分)在每個小題的選項中,只有一個

選項符合題目要求,請將其序號填入下面的答案欄中。

三、作圖題(每小題2分.共4分)

四、實驗探究題(共18分)

五、綜合應用題(共16分)

(四)一模考試成績簡析

1.市區考生的難度係數為0.50。略難於09年會考

2.。

3.如何正確看待自己學校的成績。

(1)各批次的上線人數和上線率絕對名次

(2)各批次的上線人數和上線率與同類學校對比

(3)學科各批次的上線人數和上線率與學校總分的對比

(五)對會考物理複習備考的建議

1.研讀兩本書

《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標準》

《國中學業考試説明與檢測》

注:命題人也要讀這兩本書,很有可能你的感悟和命題人得感悟相同。

(五)對會考物理複習備考的建議

2.注意對基礎知識複習的方法。

① 要強調學生對基礎知識形成過程的理解,對同一知識點或規律要適當設置不同的背景,從多角度、全方位來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應用,不鼓勵對物理概念、規律的死記硬背。要注意將基礎知識與社會生活、生產實際結合起來,加深活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引導學生戴着“放大鏡”和“顯微鏡”從司空見慣的日常現象中發現不平常的因素,學會將生活現象與物理知識相聯繫,讓學生養成用物理眼光去觀察世界、去物理知識用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複習後期要學會畫知識脈絡圖

3.注重訓練和提升學生的基本技能。

① 注意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

合能力和運算能力及突破性思維能力。

② 課堂精選反饋練習。

4.加強實驗與探究的複習。

① 對於驗證性或(測量性)實驗,一定要明確實驗的原理,用到的實驗器材,實驗的方法和步驟,以及實驗數據的處理。

②對於設計性實驗,是探究能力考查的重點。一般只考查探究能力的一個或兩三個探究要素。在平時的複習中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

5.強化規範,謹防意外失分。

①作圖題分為定性和定量兩類,定性的作圖不能潦草,定量的作圖則要準確。

②簡答要重視有依據、有分析、有結論。

③實驗設計題要注意實驗條件的控制、實驗操作的要點、與實驗操作所對應的現象或記錄數據是否表述清楚,在敍述操作過程中需記錄的物理量是否有相應字母進行表示。

④計算題中的重要步驟應有簡要的有助於解題的文字説明,要寫明所應用的公式,計算過程與結果均要有單位。

篇3:物理教學反思

本學期我們物理組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落實學校領導工作部署,以重實際,抓實事,求實效為教學工作的基本原則,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新教材改革為契機,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認真落實高效課堂模式和實教學常規,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從而爭取提高教學質量。

首先我們必須加強學習,樹立新的理念。我們物理備課組緊緊圍繞學習新課程,構建新課程,嘗試新教法的目標,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注重把學習新課程標準與構件新理念提高課堂效率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我校教師將一輪課程改革視為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將理論聯繫到實際教學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能力。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教師們逐步領會到教學的終極目標不是讓受教育者適應現實,而是改造、創建新的現實,培育出有創造能力的人。從而形成了“實施新課程的成敗在教師,教師的要務在於更新教學觀念”的共識。確立了“一切為了人的發展”的教學理念。樹立“以人為本,育人為本”的思想。樹立學生主體觀,貫徹民主教學思想,構建一種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觀點,承認學生個性差異,相信學生都存在發展潛能,積極創造和提供滿足不同學生學習成長的條件。樹立學生髮展觀,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關注學生情感的體驗,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視了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與發揮,使獲取知識,學會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成為學生豐富情感完善自我,學會合作,學會做人的過程。

由於新教材加強了教育的開放性,加強了教學與學生生活,現代社會,現代科技的聯繫。教師教學中立足課堂而不受課堂侷限,立足學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於捕捉現代社會,現代科技,其它學科的知識信息和最新成果,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視野,使教學活動始終充滿活力。同時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開展研究性學習等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營造了學習、體驗的實際情境,創設動手實踐、創造的現實環境,加強了學校教育與社會的密切聯繫。

其次,加強自我培訓、提高自我素質也很必要。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是提高師資素質和教學質量的關鍵,本學期我們在自修反思的基礎上,加強案例式分析,參與分享教學診斷,強調合作等,使教師在做中學,在實踐中領悟,使老師走上學習中研討,實踐中總結,總結中提高的成長曆程。切實有效的由新課程的旁觀者,變成新課改的組織者、參與者,投身到新課程中的改革中,並在實踐中找出其中最關鍵、最困惑、最有價值的問題。針對自己的實際狀況,制定出階段性學習努力目標,提出具體的實施步驟,在自修自研的基礎上對照自我發展目標,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總結,並在教師中進行交互式討論、開放式探究,使教師既研究了自己,又分享了別人成長的經驗,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覺調合教與學的行為,提高課堂的教學效能。

第三,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是需要的。學習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課改的核心之一。不會學習的人就是新文盲。我們

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掌握方法的過程。新課程向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挑戰。教師要走下高高的神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者變成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髮展的促進者。我們努力營造民主、平等、互動、合作的師生關係,在與學生交往互動、合作交流中與學生心靈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學生人格,完善學生個性,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第四,狠抓教學常規工作,重務實,重實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是教師,每位教師必須備好每一節課,積極從教材中挖掘出啟迪學生,培養學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學上的最佳工作點,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大部分學生在克服一定困難的前提下學到更多知識,增長能力。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模式,教學中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思維。在課堂上,教師要刻意創設問題的情景,積極引導學生對事物進行分析比較,培養概括和判斷推理、綜合的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師在以學生為主體,認真研究教法。根據學科的性質和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班級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自學能力。努力改進教法的同時,也注意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以學法的優化推動教法的優化。深入鑽研教材,掌握教材體系、基本內容及其內在聯繫,抓住主線、明確重、難點,搞清肄點,把握關鍵。精心設計教案(導學案)。每課教案(導學案)要做到: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有具體的教學內容;有連貫而清晰的教學步驟;有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的教法;有合適精當的練習。要提前兩天備課。授課後及時總結本課教學的成功和失誤,以便不斷改進教法,不斷提高質量。重視集體備課。備課做到三定(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四統一(統一教學目的的、統一重點、統一作業內容、統一教學進度)。按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動計劃正常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教師應當將備課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確教學目標,理清教材思路,規劃教學流程,創設問題情境,化解教學疑問,促進學生心智發展上。單純依賴教參,備課就缺少源頭活水。備課應多方擴充信息,不斷充實,完善備課資料,做到與時相和,與時俱進。創新教案,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擴展思路,加強課改認識,重點反思一節課存在問題的解決。

畢業班工作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點,為了讓每一名學生都順利畢業,合格升入新的學校,完成學校佈置的任務。我們將以教材為主,打好學生雙基,制定系統的、科學的、周密合理的複習計劃,採用抓兩頭帶中間的辦法,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做到段段清、課課結、特別對過去學習底子薄的孩子,更要盡心盡力,幫助他們更上一層樓。下學期初我們物理就進入全面複習階段,我們將進行系統複習,單元測試,綜合練習。以過去會考和模擬考的測試卷為準,整理一系列題反覆練習,鞏固再鞏固,爭取有新的突破。

篇4:物理教學反思

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國中物理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我在過去的教學中,只是單純的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願望和學習方式的注重。通過教研活動的開展使我認識到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來滿足新課程的要求。把教師和學生從繁重的教學和學習中解放出來,給他們更大的個人發展空間,並授之於探究物理科學的獨立思維能力,變“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結合本學科的特點,針對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調整和創新。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説得多,做得多,學生説得少,做得少。我通過08年最後一節探究串聯電路電流關係的實驗教學後“驚喜”的發現。過去老師講,學生被動的聽,效果不理想。在現在的教學中,教師應儘可能組織學生運用合作,小組學習等形式進行實驗,開展學習。讓學生自由探索,設計實驗,分析實驗數據,總結規律。在這種氛圍下,學生樂於探究,主動參與,勤於動手,也經常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學生交流,學生説:“老師鼓勵的話多了,比以前和藹可親了,上課經常能夠聯繫,接觸社會實際,從生活中來學習,並把學到的物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在日常的生活中多了思考,還做過家庭小實驗,學習起來比以前更輕鬆,對學習也比以前更有興趣,更積極了,也感覺到物理並不是那麼枯燥乏味了,而是生動有趣的。”他們的談話對我觸動很深,使我認識到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之所以不能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靈活地應用到新的實際情景中,是由於我所教知識都是經過簡化處理(理想化、模型化)後形成的結構性知識,而忽視了知識的結構和形成過程,具體表現在:

1.孤立地講解複雜事物的各個部分,以為重新整合這些部分時,各個部分的特徵仍能保留。例如我認為,把基本概念、基本規律都講清楚了,學生自然會解決綜合問題了,從而忽視對綜合問題的處理及講解。例如:有個實際問題都是用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綜合起來就能解決的,可大多數學生為什麼不會?開始我認為是他們做的題還不夠多,這就產生了“題海戰術”。

2.將連續性的事物,分割為兩個極端,將連續的過程分解成斷續的步驟。例如:電路的連接方式既有串聯、並聯,也有非串非並的連接方式但我們給出的知識結構只有兩類。通常我們把複雜的運動過程進行分段處理,這對許多問題都行之有效。

3.孤立地處理實際上極其相倚的概念要素,散失了它們相互作用的一面,“瞎子摸象”就是如此。有些同學在處理問題時缺少對整體的“大局觀”,或者“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是這種結果。

4.我平時的教學以講解抽象的概念、規律為主,這些概念、規律的縱橫聯繫構建出一張“平面”網。但這一知識體系是理想化、純粹化的,

與實際相分離的。在這一知識體系的建立過程中,雖然也講一些實例,但由於多從單一角度分析或過分簡化,學生仍未能將他們頭腦中的知識體系與實際問題很好地結合起來,實例處於一種“遊離”狀態。

針對以上幾點,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切實貫徹物理教學“以實驗為基礎”的教學原則,應用好學校現有實驗用具和教學資源,真正把物理實驗作為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看待,比較多地採用學生邊學邊實驗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弄清確立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依據,明確由這些現象、過程,提出哪些問題需進一步研究,在研究中採用什麼方法,得出什麼結論,這些結論的適用條件和範圍是什麼,明確解題的關鍵和格式。學生在我的指導下,通過自己動眼、動腦、動手、動口(“四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用實驗方法探索物理知識的能力。

篇5:物理教學反思

對於學生而言,學生是主體,教師的觀念應該改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個人認為傳統的教育方法已經不太適用,我們應該讓學生大膽的去猜想,不能對於學生的猜想不加考慮的一票否決,當有學生問到:房屋究竟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人站在車裏向上扔東西東西會怎麼樣物體為什麼下落而不向上掉?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發生的為什麼卻是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如果當初牛頓沒有在蘋果樹下看書或者牛頓坐在榴蓮樹下看書等等。這些問題的提出無疑是學生的創新思想,學生的思想很活躍,他們所提出的問題是我們教師所不及的,當我們所講到這些知識的時候的答案也就一目瞭然的呈現出來,對於學生提出的答案當他們知道答案後印象非常深刻,這樣不斷的質疑不斷的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開端。物理可以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學生可以從生活中去找到問題也可以從生活中找到答案。這樣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為學習物理打下一定的基礎。

任何一門學科、一項技術都是以興趣為先,物理也不例外。對於學生而言應提高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思維,讓物理從生活中發現,也要讓物理走進他們的生活特別是一些生活中有趣的實驗比如説降落傘實驗比誰的成果下降的速度慢,自制電動小車實驗比比誰跑的遠、誰跑得快,這些實驗都是學生所喜愛的,因為這些都貼近於生活中的玩具,但在物理中讓玩具變成工具。還有很多的有趣的實驗都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物理興趣。

物理是以實驗為主的學科,所以實驗必不可少,當然由於學校的實驗條件限制,不能夠達到所有事實驗都能夠做的目的甚至一些實驗不能進行。那麼教師可以根據實驗的目的、基本步驟自制生活中的小實驗,比如説:聲音是怎樣的?音是有振動產生的,但是我們要以實驗的方法去告訴學生,這節的實驗器材需要音叉,我們不能説沒有了音叉這個實驗就不能做,教師可以改進方法,在沒有音叉的條件下,我們可以用學生常用的刻度尺(直尺)放在桌邊,讓學生撥動刻度尺,當刻度尺振動的時候聲音也及產生了,當用手按住刻度尺的時候發聲停止,這樣簡單的小實驗既讓能每一位同學動手做,也讓學生了解了聲音產生的原因————振動,學生知道這些事生活中的實驗,也能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激發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從而學習也就不會產生很大的困難。有很多的同學都是學習物理很困難,其實國中物理是從生活的實踐出發,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的產生及過程,所以物理的學習不是盲目的記一些概念,關鍵是掌握實驗方法,是一個動手動腦的過程。

對於複雜的實驗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告訴學生實驗的過程,不能簡單按照教材所説來告訴學生,這樣做法讓很多的學生很疑惑,甚至根本不知道方法的原因、過程、影響從而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總之物理的教學方法是重點但興趣是前提,是我們教師應該考慮的重點問題。

篇6:物理教學反思

物理複習課教學辛勤勞累,有時候得不到應有的收效,我覺得主要在於以下兩個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識”的複習課中,往往都是通過歸納成條文或畫圖表概括的手段來羅列知識,梳理知識方法,這種做法,往往表現為老師津津樂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經心,沒精打彩,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但一當老師提出一些創設性的問題,則學生精神振奮,精力集中地思考問題,這就是明顯反映了學生需要通過問題來複習“基礎知識”的迫切要求。問題是物理學習的鑰匙,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道理就在這裏,因而也就理所應當地要順應學生的心理需而發揮主導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複習課中,以往教學往往是闡述一種“方法”後,立即出示一個或幾個相應的例題或練習,學生只管按老師傳授的“方法”套用即可,這樣,學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過程,即選擇判斷的過程,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長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學生上課聽得懂,課後或考試不會思考、不會做題”的現象。在解答問題上,學生就會束手無策,無從下手,這就是當前物理複習課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決途徑:

那麼,怎樣才能提物理複習課的質量,使師生辛勤勞作,換得豐富的碩果?我認為,要想讓學生聽懂學會,就必須為學生創造和安排練習的機會。 例如在複習浮力分析題時,可以根據解答浮力分析題的幾種方法,設計一組可將有關“方法”溶於其中的小題目,讓學生做,這樣就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應用自己的知識和思維方法掌握物理、運用物理的知識,解決物理問題,使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回顧所學的“方法”並

作出相應的選擇判斷,從而輕鬆愉快地實現知識複習與能力提高,最後老師可以再進行歸納解答相關幾種解法。為此,我認為用這種方法進行物理複習教學,是解決當前物理複習教學效率低,質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在章節複習中,通過以實驗的複習為載體,把相關的物理各知識點的複習引入,同時把基本技能和概念等加以複習,感覺效果還不錯。

三、方案設計:

課前針對複習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出幾組題目,將有關物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與物理思想溶於其中,換言之,即以實驗為骨架編擬課時教案,在具體教學中,以實驗問題開路(先出現題目,再出現其它),然後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分析、討論、研究和解答。教師借題發揮,畫龍點睛,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的知識,發現規律性的東西,並使學生智力與能力得到訓練與提高,變“講練講”為“練講練”,變“一法一題”為“見題想法”。

四、方案實施:

1、選題時,各題組要緊緊圍繞課時複習目標,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題規律,重複出現,螺旋式遞進,這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有助於學生掌握問題的來龍去脈,加速從模仿到靈活運用的過程,能深深印入到學生的腦海中。

2、題目的選編以考綱為綱,以教本為本, 具有基礎性、針對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層次性。我們教師應該如何選擇習題呢?國中 物理是打基礎的時期。所以,首先習題應具有基礎性,避免開始就是偏題、怪題和難題,這對鞏固基礎知識是非常不利的;其次,習題應該具有針對性,一節課上下來,一個章節複習過後,重點在哪我們的習題就要針對到哪,起到鞏固知識點的目的,不要讓一些無用的題目沖淡了重點;再次習題應該具有量力性,難度適中,太容易則不易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深度,太難則成為學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達不到鞏固知識的目的,讓學生望而生畏,抹殺學生的自信心。

要把握一個“度”,讓學生“跳一跳,夠的着”,題量也要適中,並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還有,習題應該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題”涉及到“一類問題”的效果,而不是就題論題,所以應該有選擇性佈置作業,最後,還有一個習題的層次性問題,知識的掌握是循序漸進的,習題也應該把握一個由易到難的逐步上升的台階,要避免講授完新知識後,立馬把大量的複習題,好像難不住學生就顯示不出老師的水平似的。

3、作業要佈置了必收交、收交了必批改改、批改了必講評、講評了必訂正,做到反饋全面,校正及時。但在我所教的三個班級中,都存在有十幾個學生做作業時態度較差,對於知識公式的應用的基礎題不記知識和公式,隨心所欲瞎做,填空和選擇隨便亂寫,而對於實驗和計算就乾脆不做,上課時,儘管把是什麼知識?怎樣使用知識解決的步驟和方法解決都做了詳細的分析,但學生也不改,這種情況一直在困擾着我,沒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今後還需在這方面加以研究,力爭找到解決的方法。

4、一組題目解完後,應帶領學生回過來反思,本題用到了哪裏基礎知識?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哪些物理方法?體現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體現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題可以推廣,引申變式?哪些題還有哪些解法(一題多解)?把後兩個疑問交給學生,使他們在反思中鞏固、深化、提高,使他們的知識由點到面,由面到體,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5、題目要能及時反饋教學信息,隨時調節教學。因為能讓學生當場瞭解解題過程,知道正誤,及時反饋,由此也能立即獲得學生方面的信息。糾正或強化,隨時解決,不燒“夾生飯”,這樣教與學的針對性都強,及時瞭解學生掌握了什麼?還未掌握什麼?哪些學生掌握了?哪些學生還未掌握?等等。

篇7:物理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將探究式學習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因此作為新時期的物理教師要改變過去的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那麼在探究教學實踐中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積極的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但是,自主學習並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學的引導學生自覺的完成探究活動。當學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予以指導。當學生的探究方向偏離探究目標時,教師也要予以指導。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如何緊跟時代的步伐,做新課程改革的領跑人呢?這對物理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傳統的教學觀、教師觀提出了挑戰,迫切呼喚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師角色的再定位。

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師“要努力提高學生的素質”。在教學過程中應擺正“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正確關係,完成從傳統的知識傳播者到學生素質發展的促進者這一角色轉變。教師的職責不再是教書,而是學習的引路者,只有教會了學生的如何學,提高的學生的能力才能説完成了對學生的教育。

終身學習,以最新的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物理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自然學科,它要求物理教師具有豐富的物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還要有熟練的科學探究技能。新課程對物理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通過不斷學習,充實完善自己。隨着科技的發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湧現,並不斷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師要學習這些新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新課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張通過物理教育對學生進行素質的培養。但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物理教師在人文素養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師要學習人類社會豐富的科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新課程對物理教師還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信息技術與教材的整合能力、課程設計與開發等能力。在新形勢下,教師第一次處於被學生選擇的地位,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將終身學習內化為自學行為,時刻保持學習、研究、反思、發現、探究、創新及總結的態度,力求成為一個學識淵博、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現代化信息素質的教育工作者

以人為本,創新教學模式。在新課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開發並不是素質教育的全部,學生的學習目的、興趣、意志、態度、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是推進教學進程與實現教學效果的動力系統,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起着發動、維持、調節的作用。在授課中重視物理實驗和物理知識的講授,結合介紹物理學家的故事,物理趣聞和物理史料,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體會物理在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的作用;善於對比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引發認知衝突,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引導學生尋找當前問題與自己已有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繫,強化問題意識與創新精神;最後還應通過比較、分類、類比、歸納演繹和分析綜合等邏輯思維方法,向學生展示知識的來龍去脈,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新課標下的課堂應是這樣: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性的養育聖殿,它是學生成長的殿堂,是學生髮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學生品味生活的“夢想劇場”。在這裏學生有了探索新知識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學習興趣、熱情、動機以及內心的體驗和心靈世界得到豐富,有了親身體驗,學習態度和責任,對物理教學反思才具有它真正功效。

篇8:物理教學反思

物理學作為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的基礎科學,國中物理教學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入門和啟蒙,所以在物理教學中啟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用心性,瞭解並適應學生心理特點有很大的作用。

就八年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而言,他們一方面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對各種新鮮事物好學、好問、富於幻想,同時好動、好勝、好玩。但學習用心性與短暫的“直接興趣”掛鈎,遇到較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識時,這些小困難會很快使他們失去學習興趣和用心性,最後導致國中物理教學的失敗。因此教學必須要適應學生心理特點。好奇作為中學生心理的一個重要特點,培養好奇心,能使人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求知慾和學習興趣,教學中應有意識進行引發和激勵,如:精心設計相關情景,充分利用相應實驗和小故事。好問,是中學生心理的又一特點。中學生已有必須基礎知識,這些知識和生活經驗具有過渡性的特點,他們的認識由經驗型向思維型發展,學生好問的用心性應得到及時鼓勵和尊重,教師要善於設問,以培養學生提問的習慣和分析問題,回答問題的潛力。好動,是中學生用心思維的和一種表現。精心準備探索性實驗器材,精心設計探索性實驗過程,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動心理,提高學習興趣,提高觀察力和實驗素養。好勝,是中學生極為寶貴的一個心理特點,有利於他們構成平等競爭的品格。可把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有意識讓學生爭論,在爭論中培養勇於創新的思維習慣。好玩,是中學生的天性,要啟發學生,在玩中求知,玩中創

新,玩得有出息,在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玩的天性,合理安排課堂時間,鼓勵學生做課外小實驗,在玩中學,學中玩。易受挫折是中學生心理弱點。在學習困難知識時,學生易受挫,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悦。應鼓勵學生培養和鍛鍊意志品質,多表揚學生的閃光點,多挖掘學生的優點,鼓勵他們的信心,多與學生溝通,對於犯了錯誤的學生,不能一棒子打死,要了解他們犯錯誤的原因。給他們講科學家、偉人的故事,學習他們經歷了困難的歷程,歷經了磨難,最終克服困難的精神。激勵學生確定短期學習目標,為目標不懈地努力。

總之,八年級物理課堂教學要適應中學生心理特點,極大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因與外因,從而有效提高課堂質量和效率,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有用的人才。

篇9:物理教學反思

物理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但是“物理難學”的印象可能會使不少學生望而卻步。物理教學首先是要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順利跨上台階,其次是要讓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物理知識基礎,然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提高。

一、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首先,知識、能力、情意三類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膩,否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紮實,併為以後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所以教師要科學地、系統地、合理地組織物理教學,正確認識學生地內部條件,採用良好地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觀察、實驗、思維等實踐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其次,對重點、難點要把握準確。教學重點、難點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是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教學方式方法的依據,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學目標中一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如果已經非常明確,但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對重點的知識沒有重點的講,或是誤將僅僅是“難點”的知識當成了“重點”講。這種失衡直接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的下降。

最後,對一些知識,教師不要自以為很容易,或者是滿以為自己講解的清晰到位,沒有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映,從而一筆帶過。但學生的認知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並不是馬上就能接受。所以我們要隨時獲取學生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方式和思路,準確流暢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達到共識。

二、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班級授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能照顧到絕大多數同學的因“班”施教,課後還要因人施教,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強課後輔導。教師要特別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學法指導。中學階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現象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演繹出來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應努力成為一個善於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而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改變以往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觀念就必須加強學生在教學這一師生雙邊活動中的主體參與。

第三,教學方式形式多樣,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科技的發展,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平台,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教師也要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和教學技能。

最後,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向學生滲透物理學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等。學生如果對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將對物理知識領會的更加深刻,同時也學到了一些研究物理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強了學習物理的能力。

篇10:物理教學反思

為了充分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改理念,在課堂上能和學生生活密切相連的知識內容、我都努力給學生創設機會,讓他們相互交流和自我展現,但從學生課堂交流的反饋情況來看,結果大出我的意料,令我堂目結舌:原來學生的生活經驗是那樣的貧乏,那樣的蒼白無力,下面就對物體對外作功為例,為了鞏固對概念的理解,我讓他們從生活中廣泛舉例,結果學生能順利舉出恰切的例子寥寥無幾,學生的表情讓我感覺到,他們的確心有餘而力不足,為了緩解課堂上的尷尬局面,我只好把自己的生活體會與學生交流起來,象用高壓鍋作飯,當鍋內的蒸氣壓強足夠大時,蒸氣便可對限壓閥做功,使限壓閥旋轉起來或讓限壓閥上下跳動起來…………我一口氣連續舉了五六個例子,和同學們一起分析完這些例子時,他們的目光剎那間亮了起來,物理原來就在我們的身邊,物理原來這樣有用,有趣。

篇11:物理教學反思

九年級的物理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已經不再是八年級的物理現象分析,而是要求學生學會抽象的定量分析,並且加大了學生計算的量和難度,這些對教師來説,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老師們教的辛勤勞累,卻得不到應有的收效,原因在哪裏?下面就我個人去年九年級的教學經歷,談談以下幾點體會:

第一,必須樹立一個理念:讓學生花一分鐘思考的問題,老師必須思考十分鐘,讓學生做一道題,老師必須做十道題。因為九年級學生的時間非常緊迫寶貴,所以教師每提一個問題,每佈置一個題都必須是精選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要先從備課入手,備課時首先仔細解讀課標,分析教材,仔細挖掘課標與教材之間的契合點,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最有效地掌握知識。另外要加強學習,廣泛閲讀,博採眾長,不能是簡單的拿來主義,適合學生髮展的就是最好的。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組內教師要經常相互聽課,充分利用身邊的優秀資源。常聽習題課,聽其他教師講解題目得思路和方法,有時聽一堂課,要比自己看十遍教材,看十個教案效果要好的多,因為老教師對於教學中每個知識點的重點和難點的處理方法都是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總結歸納出來的,並且能夠獲得較高效益的方法。還有一點,就是要有效地做好提優補差工作。對學習優秀的學生,我主要是有意的和他們討論一些課堂內容延伸的知識,激發他們探求知識的慾望,同時在學習優秀的學生中製造一些競爭的氣氛。對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讓他們在紙條上寫出自己不懂的知識點,然後利用課間在這張紙條上給他們講解例題,並補充一些相應的練習題來鞏固這個知識點。雖然這樣每天只能幫助幾個學生,但長期堅持下來,基本上與每個同學都能交流到,這樣一方面解決了學生的學習困難,另一方面學生在心理上也願意接受這個老師。

第二,作為一個九年級的物理老師還必須肯做題,會做題。一個好教師必須對所教的內容非常熟悉,一個有責任心的老師講解一道題心中必須有十道題。所以一個老師還要肯花時間做題,一個題目可能有幾個解題思路,幾個題目可能有着一定的聯繫,多做了題目之後,可以在講解題目時舉一反三,同時還可以更好的

幫助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另外作為青年教師我覺得還要注意自己的解題格式,然後才是解題的方法,會考中學生很多的失分經常是書寫格式不規範造成的。一個好教師還是學生的榜樣,而有的教師有時在黑板上解題時隨意性太大,書寫不嚴謹,這些都是造成學生失分的原因,因為學生大部分都是在模仿老師的解題。

第三,要善於出練習卷。每個章節,每個教學階段都要嘗試出一份練習卷,因為要出一份適合自己學生的試卷,同時在卷子中要根據學生平時的錯誤改編一些題目來幫助學生糾正錯誤,鞏固以前沒有學好的內容。這是對教師能力的綜合考查。這首先要求教師對知識點的重點和難點分佈把握好,其次對學生學習情況也要有非常清晰的瞭解。出完了以後,再相互交流,看看其他老師對題目的篩選以及篩選的理由,以便自己以後出卷時可以加強這方面的能力。

總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學生,要時刻通過學習來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

篇12:物理教學反思

對於每一位老師來説,下課後的感受比課前備課的感受更深刻,更能理解課堂教學的得失。因此,課後反思自我備課和課堂教學,特別是記錄一些有感情、與物理知識密切相關的生活實例和有用的話語,總結和積累教學經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反射的基本形式

1、課後做總結和反思筆記。課後總結和反思筆記是及時記錄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受、想法或困惑,以便重新審視他們的教學行為。

2.、物理課的聽力和評價活動。

作為一種教育研究範式,聽力與評估是一項涉及課堂的全面而豐富的活動。通過相互觀察、協商和批判性對話,有助於提高教學水平。及時與教師溝通分析,促進教學策略的改進,無形中促進了物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

第二,反射的基本材料。

1、教學目標反思

首先,根據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從知識和能力要求兩個方面分析他們是否達到了課前預定的目標。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緻。否則,將直接導致學生基礎知識薄弱,為他們今後的進一步學習埋下禍根。例如,當教師解釋“滑動摩擦的方向與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時,如果他們沒有徹底解釋“相對”,並且示例訓練不到位,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往往會確定錯誤的滑動摩擦方向。為了提高課堂能力,我們應該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意識,教師經常關注自己。一個人總是在説話,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學生的思維技能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和訓練,導致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教師應自覺地從知識的傳播者轉變為在教學活動中與學生髮現、討論和解決問題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教師應科學、系統、合理地組織物理教學,正確認識學生的內在條件,採用良好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觀察、實驗、思考等實踐活動

其次,準確把握重點和難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否正確,決定了教學過程的重要性。如果不正確,教學過程就會失去意義。如果不清楚,教學過程就會失去方向。在物理教學活動開始之前,首先要明確教學活動的方向和結果,即要達到的質量標準。因此,教學目標的重點和難點是教學活動的基礎,是教學活動所採用的教學方法的基礎,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學目標中,如果一個班級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已經非常明確,但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往往沒有關於關鍵知識的重點講座,或者錯誤地將只有“難”的知識視為“關鍵”。這種失衡直接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的下降。

對於某些知識,教師不應該認為這很容易,或者他們應該滿足於他們的自我解釋是清晰的和到位的,並且在任何時候都不觀察學生的反應。因此,我們應該隨時獲取學生的反饋信息,調整教學方法和思路,準確、順利地向學生傳授知識,達成共識。

2、反思有意義的案例,如記錄一些課前沒有想到但在教學過程中感受到的好句子和隱喻。例如,在討論彈性力的組成時,我想到了“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在討論描述圓周運動的幾個物理量中的線速度和角速度之間的差異時,介紹月球-地球對話,這有助於你在以後的講座中應用它。

3、對訓練練習的反思

首先,問題解決應該標準化。物理學是一門具有嚴格邏輯體系的學科。

篇13:物理教學反思

20xx年江蘇大學聯考物理試卷延續了這些年江蘇自主命題的特色,在保持較高知識覆蓋率基礎上,堅持考查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突出對學科主幹內容的考查,注重與生產生活、現代科技的緊密聯繫。全卷不偏不怪,穩中有新,難度適當,是一份分層次,分辨學生理解力,靈活性,運用數學能力的高質量的試卷。試卷總體感覺是呈現了“穩中有變、變中求新”的特點

一、選擇題注重考查理解與推理能力,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理解能力

二、實驗題注重考查操作細節和實驗原理,考查學生探究能力

三、選做題注重情境創設,難度適中,考查學生知識的系統性

四、計算題分層設問,逐步深入,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應用能力

結合本次大學聯考,在今後課堂教學中應注意以下方面的改進

一、加強基本概念和規律的總結

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應注意加強基礎知識的總結,歸納,尤其是生僻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通常難度要求不高,易於學生得分。

二、加強過程分析和模型選擇應用的歸納

大學聯考題創設的情景一般都是新的,不會出現陳題,尤其是計算題。但解題的思路源於平時學生學習的基本模型。這就要求學生學會思考,分析,應用。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更多的應該授之於漁,而不是授之於魚。

三、少講多做,注重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做題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一種基本方法。在學科時間趨緊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注意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訓練量,這就要求我們評析問題是不能面面俱到,浪費不必要的時間。

四、精講精練,提高課堂效率。

本次大學聯考卷考查的內容基本上無偏題,怪題,即使是計算題的最後兩題也是分層設置的。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後的課堂教學和練習設置上切勿走入偏難怪的死衚衕,而應該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模型的講解上有所側重。

五、合理安排複習時間的分配,指導學生在複習時間的安排上注意側重

近幾年的大學聯考卷都呈現一個規律:要想得B或A,選修模塊和計算題的第一題得分要好。而這些部分主要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模型的掌握。在今後的複習中,要指導學生有意識的在這些模塊投時間,下功夫。

六、課堂複習注意規範化教學,強化學生解題的規範性

篇14:物理教學反思

1、對高一新生引導的反思

高中的物理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同時高校要求選考物理學科的專業佔的比例相對較多固然是個有力條件,但是“物理難學”的印象可能會使不少學生望而卻步。客觀地分析,教學的起點過高,“一步到位”的教學思路是導致學生“物理難學”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級的物理教學首先是要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順利跨上由國中物理到高中物理這個大的台階,其次是要讓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物理知識基礎,然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提高。

例如,關於“力的正交分解”這一基本方法的教學就是通過分期滲透,逐步提高的。這不僅是一個遵循認知規律的需要,其意義還在於不要因為抽象的模型、繁瑣的數學運算沖淡物理學科的主題,通過降低台階,減少障礙,真正能夠把學生吸引過來,而不是把學生嚇跑了,或者教師一味的強調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學生就硬着頭皮學,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甚至變成了物理學習的“奴隸”。如果我們老師有意識地降低門檻,一旦學生順利的跨上的這個台階,形成了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再提高並不晚。可是,一般新老師並沒有很快領會這種意圖,因而在實際教學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圖文並茂的課本,不注意加強實驗教學,不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只靠生硬的講解,只重視告訴結論,講解題目,這怎麼能怪學生對物理產生畏難情緒呢?學生如果對物理失去興趣,對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對知識掌握不牢也就不足為怪了!我們不妨再舉一個例子,有的老師在教完“力的分解”後,馬山就去講解大量的靜力學問題,甚至去講動態平衡問題,試想這時學生對合力的幾個效果尚難以完全理解,對平行四邊形法則的應用還不夠熟練,學生解決這類問題的困難就可想而知了,這種由於教師的引導方法不當,導致學生一開始就覺得物理如此之難,怎麼能怪學生認為物理難學呢?我們教師不應該把教學目標選擇不當的責任推向學校的考試,推向市場上的參考書,這實際上是站不住腳的,應該多從自身的教學思想以及從對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

如果我們作為引路者有意識的降低高中物理學習的門檻,先將學生引進門,哪怕先是讓學生感覺到“物理好學”的假象,我們都是成功的。

2、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首先,知識、能力、情意三類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

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膩,否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紮實,併為以後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譬如,教師在講解“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時,如果對“相對”講解的不透徹,例題訓練不到位,學生在後來的學習中就經常出現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判斷錯誤的現象;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意識要加強,為了增加課堂容量,教師往往注重自己一個人總是在滔滔不絕的講,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訓練,導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下降;還有一個就是要善於創設物理情景,做好各種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發揮想象地空間。如果僅僅侷限與對物理概念的生硬講解,一方面讓學生感覺到物理離生活很遠,另一方面導致學生對物理學習能力的下降。課堂上要也給學生創設暴露思維過程的情境,使他們大膽地想、充分的問、多方位的交流,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從一個知識的傳播者自覺轉變為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所以教師要科學地、系統地、合理地組織物理教學,正確認識學生地內部條件,採用良好地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地觀察,實驗,思維等實踐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其次,對重點、難點要把握準確。教學重點、難點正確與否,決定着教學過程的意義。若不正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意義;若不明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物理教學活動開始之前,首先要明確教學活動的方向和結果,即所要達到的質量標準。因此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是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教學方式方法的依據,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學目標中一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如果已經非常明確,但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對重點的知識沒有重點的講,或是誤將僅僅是“難點”的知識當成了“重點”講。這種失衡直接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的下降。

最後,師生的達標意識要強,達成度要高。對一些知識,教師不要自以為很容易,或者是滿以為自己講解的清晰到位,沒有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映,從而一筆帶過,但學生的認知是需要一個過程,並不是馬上就接受。譬如,當初在講“力的正交分解”,筆者花了不到5分鐘的時間就“解決問題”,但後來發現學生老是在正交分解這部分出錯,自己還埋怨學生學習不認真,後來在學生的物理學習總結裏,我看到了不少學生説老師在此“惜墨如金”,他們沒有真正的搞懂,此時自己才恍然醒悟。所以我們要隨時獲取學生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方式和思路,準確流暢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達到共識。

3、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班級授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能照顧到絕大多數同學的因“班”施教,課後還要因人施教,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強課後輔導。記得有人曾經説過這樣的一句話“教師對好學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養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和榮譽給予成績好的學生,教學的重心向成績好的學生傾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為差生,對他們關注的太少,教師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好像他們就是來“陪讀”的,從而使得好的學生昂首闊步,越學越好;有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信心不足,越來越差,直接導致整體成績兩級分化,對後進生也是一種損失,所以教師要特別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第二,學生的參與意識強,主體作用明顯,有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注重學法指導。中學階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現象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演繹推理得到的。學生只有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給他們以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充分經歷觀察、分析、推理、綜合等過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內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規律的實質,與此同時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鍊,體現其學習的主體角色。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應努力成為一個善於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而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改變以往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觀念就必須加強學生在教學這一師生雙邊活動中的主體參與。

第三,教學方式形式多樣,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科技的發展,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平台,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老師除了採用對學生提問,分組討論,要求學生查資料,寫小論文等等傳統的教學方式之外,還可以適當的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如網絡、投影儀、錄音錄像、製作多媒體課件,特別是製作複雜物理過程的演示動畫等視聽設備和手段,它除了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視覺上的衝擊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現客觀事物和各種物理現象,能在短時間內展示事物的運動和發展的全過程,為學生提供大量而豐富的感性材料,突破傳統教學手段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能將傳統教學手段不能表現的許多現象和過程進行形象而生動的模擬表現,它是傳統教學手段的補充和延伸,兩者協調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因而廣泛地被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採用。在新形勢下,教師也要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和教學技能,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特別是加強一些常用教學軟件的學習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後,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向學生滲透物理學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實驗法(如伽利略的關於力和運動的理想實驗),控制變量法(如牛頓第二定律、萬有引力定律),數學歸納法(如牛頓第三定律)等等。學生如果對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將對物理知識領會的更加深刻,同時也學到了一些研究物理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強了學習物理的能力。

4、對訓練方法的反思

篇15:物理教學反思

一、問題提出:

老師們為物理複習課辛勤勞累,有時候得不到應有的收效?原因在哪裏?經過這個問題的考慮,我覺得主要在於以下兩個方面:

1、在涉和“基本知識”的複習課中,老師們往往都是通過歸納成條文或畫圖表概括的手段來羅列知識,梳理知識方法,這種做法,往往表示為老師津津樂道,同學感到枯燥乏味,漫不又經心,沒精打彩,無法激發同學的興趣。但一當老師提出一些創設性的問題,則同學精神振奮,精力集中地考慮問題,這就是明顯反映了同學需要通過問題來複習基礎知識的迫切要求。問題是物理的心臟,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動身點,道理就在這裏,因而也就理所應當地順應同學的心理需要發揮主導作用。

2、在涉和“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複習課中,以往教學往往是論述一種方法後,立即出示一個或幾個相應的例題或練習,同學只管按老師傳授的方法套用即可,這樣,同學就省略了方法的考慮和被揭示的過程,即選擇判斷的過程,同時也限制了同學的思維,長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同學上課聽得懂,課後或考試不會考慮、不會做題的現象。在解答問題上,同學就會束手無策,無從下手,這就是當前物理複習課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決途徑:

那麼,怎樣才幹提高物理複習課的質量,使師生辛勤勞作,換得豐富的碩果?我認為,要想讓同學聽懂學會,就必需為同學發明和佈置練習的機會。例如在複習力的平衡問題時,可以根據解答平衡問題的幾種方法,設計一組可將有關溶於其中的小題目,讓同學做,這樣就把主動權交給了同學,同學應用自身的知識和思維方法掌握物理、運用物理的知識,解決物理問題,使同學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回顧所學的方法並作出相應的選擇判斷,從而輕鬆愉快地實現知識複習與能力提高,最後,老師可以再進行歸納解答相關幾種解法。為此,我認為用這種方法進行物理複習教學,是解決當前物理複習教學效率低,質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三、方案設計:

課前針對複習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出幾組題目,將有關物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與物理思想溶於其中,換言之,即以題目為骨架編擬課時教學設計,在具體教學中,以題目開路(先出現題目,再出現其它),然後引導同學對題目進行分析、討論、研究和解答。教師借題發揮,畫龍點睛,使同學在積極主動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的知識,發現規律性的東西,並使同學智力與能力得到訓練與提高,變“講練講”為“練講練”,變“一法一題”為“見題想法”。

四、方案實施:

1、選題時,各題組要緊緊圍繞課時複習目標,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題規律,重複出現,螺旋式遞進,這符合同學的認識規律,有助於同學掌握問題的來龍去脈,加速從模仿到靈活運用的過程,能深深印入到同學的腦海中。

2、題目的選編以考綱為綱,以教本為本,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起到示範作用。

3、一組題目解完後,帶領同學回過來反思,本題複習了哪裏基礎知識?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體現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體現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題可以推廣,引申變式?哪些題還有哪些解法(一題多解)?把後兩個疑問交給同學,使他們不時地反思,在反思中鞏固、深化、提高,使他們的知識由點到面,由面到體,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4、題目要能和時反饋教學信息,隨時調節教學。因為能讓同學當場瞭解解題過程,知道正誤,和時反饋,教師由此也能立即獲得同學方面的信息。糾正或強化,隨時解決,不燒夾生飯,這樣教與學的針對性都強,教師和時瞭解同學掌握了什麼?還未掌握什麼?哪些同學掌握了?哪些同學還未掌握?等等。

篇16:物理教學反思

國中物理,是在國小“科學”的基礎上,並以數學知識為輔助,開展的一門觀察和解釋自然界中,人們生活周圍出現的一些現象學科。所以要學好物理,對學生的要求很高,既要有紮實的語文功底,還要有熟練的數學運算能力,並要養成良好的物理思維方式和推理能力。

因此,在國中物理的日常教學中,按照《新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依照啟發式教學的原則,我設計了四個教學步驟。(1)讓學生產生好奇。(2)讓學生主動提問。(3)讓學生積極探索。(4)讓學生自主追求,來培養學生的能力。

一、讓學生產生好奇

好奇作為思維的先導,它是成功的起點。在平時的教學中,讓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並想法去解決問題。

國中物理(人教版)開篇就講到有趣的物理現象,列舉了幾個好奇的實驗。我一一在講台上演示出來,邊做邊問:“為什麼沒給水加熱,它就會沸騰?”“乒乓球為啥不掉下來?”“空心牙膏片為什麼在水中

可沉可浮?”隨着一個個的提問,造成一個個懸念。學生很快“磁化”般地被緊緊吸引住,多麼好奇,多麼有趣,吊起了學生的“胃口”,從而激發了他們強烈的興趣和急待解決問題的求知慾。

所以,每一堂客,我通過自己的語言、行動和要求去影響學生,提出或製造一個個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懸念,讓學生產生好奇,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誘發他們的追求。

二、讓學生主動提問

學生在好奇心理的驅動下,就會主動的去了解問題,認識問題的本質。這就需要他們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和良好的思維推理能力。他們之間就會出現一定的討論和爭議,並會不時的請教老師來評判。教師此時要善於鼓勵和保護他們的這種學習熱情,引導他們深入分析,着重培養他們的良好思維方法。

在學習“光的色散”後,學生對“彩虹”充滿好奇,通過自己的學習,相互討論,認為只有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時看不到,而有些學生主動提問,怎麼才能看到“彩虹”?我就用三稜鏡,當上午或下午有太陽光時,帶領學生到室外背向太陽光站立,用口斜向上噴射水霧時,他們就看到了一道人造小彩虹。再通過師生共同討論,形成共識,解決了學生的提問,增長了學生的知識。

在學習完“測量物理的密度”,學生了解到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用量筒測物體的體積,再運用公式計算物質的密度。有些學生提出了這樣一些問題:(1)怎樣用天平、量筒、水等測金屬塊得密度?(2)如何用,怎樣用天平、燒杯、水等測金屬塊得密度?(3)怎樣用量筒、水等測金屬塊的密度?(4)怎樣用彈簧秤、水等測金屬塊的密度?(5)怎樣用天平、量筒、水等測金屬塊的密度?(6)怎樣用準確的砝碼、直尺、水等測金屬塊的密度?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説明他們在掌握現有的知識上,向前跨了一大步,去探索一些更新、更難的知識。此時,我把學生分成幾個興趣小組,指導他們去設計,並進行實驗,解決他們的問題。

三、讓學生積極探索

產生了好奇,主動提出了問題,就具有了動力。在此時,就積極鼓勵他們,自己去探索,物理這一門學科的特點就是觀察和實驗,理論聯繫實際。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實驗學習前人的“創新”。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1)引導學生利用課本做好教材中安排的實驗。(2)創新機會多做實驗,養成勤動手的好習慣。(3)用簡單器材創造性的做好實驗。例如“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讓學生準備平面鏡,觀察手中的鋼筆,橡皮擦等在鏡中的像,比較像和物的大小關係等,再開展討論,讓學生得出自己的結論,並與課本結論進行比較。我不斷髮問:看到什麼?説明什麼?結果是什麼?內在聯繫是什麼?成敗關鍵又是什麼?

再例如,學習“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時,學生心中都認為100w燈泡一定比40w的燈泡亮。此時就要鼓勵學生動手實驗,親自去探索一下,幫助學生設計好實驗,讓兩個燈泡(220v、40w、220v、100w)分別接在教室的插座上,哪個燈泡更亮?學生討論,再將兩燈泡串聯接入電路,讓學生觀察哪個燈泡更亮?學生討論,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加上我的指導,解決了心中的困惑。總之,通過實驗,觀察認識,理論和實際的有機結合,使學生辨別存在於他們周圍模糊不清的事物,培養了認識事物的能力,對他們的智力發展極其有益,更為以後的學習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方法。

篇17:物理教學反思

新課程教學呼喚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走向教學研究者、教學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時期的教師不僅專業學識要較為豐富,而且還善於對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和反思。那麼,什麼是物理教學反思?物理教學反思對於教師的專業發展有什麼幫助?我們物理教師又如何進行教學反思?筆者試做些初步探討。

一、什麼是教學反思呢?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而國中物理教學反思就是一種以追求物理教學實踐合理性為目的,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髮現、思考、解決問題,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

二、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

可是,如果物理教師對於教學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時吸收他們的研究成果,自己對教學又不做認真思考,“上課時,只是就事論事地將基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下課後要他們死記,而不鼓勵他們思考分析”,那麼,又怎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物理問題的空間呢?那麼,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通過反思,在現在的教學中,教師應儘可能組織學生運用合作,小組學習等形式進行實驗,開展學習。讓學生自由探索,設計實驗,分析實驗數據,總結規律。在這種氛圍下,學生樂於探究,主動參與,勤於動手。改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的權威,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現在學生普遍反映,現在的課堂教學形式多了,經常開展討論和交流合作學習。老師鼓勵的話多了,比以前和藹可親了,上課經常能夠聯繫,接觸社會實際,從生活中來學習,思考。經常做家庭小實驗,上網查資料,學生學習比以前更輕鬆了,更喜歡上學了,對學習也比以前更有興趣,更積極了。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國中物理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

三、新課程下物理的教學反思對於教師物理專業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於我們在新課程改革下實踐教學智慧。

教學的複雜性決定了它不是教師展現知識、演練技藝的過程,而是教師實踐智慧的體現過程。

例如學了温度的測量後所做的反思是:本節課學生活動較多,如: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認識到憑感覺判斷物體的冷熱是不可靠的;通過實驗學習實驗室温度計的使用,使學生了解一般科學測量都要注意的問題和一般方法;讓學生估計水(或教室)的温度然後再測量;探究體温計的特殊結構和使用方法等,這些試驗和探究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踐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中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從中也學到了一些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方法,因此學生普遍歡迎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但同時,對於教師的要求實際上是提高了許多。

另一方面,有助於我們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學。

當代國內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師即研究者”。教學反思中的“反思”,從本質上來説,就是教師的一種經常的、貫穿始終的對教學活動中各種現象進行檢查、分析、反饋、調節,使整個教學活動、教學為日趨優化的過程。這無疑會促進教師關注自己的教學行為,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成為時下教學界研究的熱點之一。許多教學雜誌也刊登了很多關於研究性學習的文章,各地也普遍重視研究性學習。但是如何開展物理學科的研究性學習,需要我們深入、細緻地探討。

篇18:物理教學反思

物理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將探究式學習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因此作為新時期的物理教師要改變過去的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那麼在探究教學實踐中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積極的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但是,自主學習並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學的引導學生自覺的完成探究活動。當學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予以指導。當學生的探究方向偏離探究目標時,教師也要予以指導。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如何緊跟時代的步伐,做新課程改革的領跑人呢?這對物理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傳統的教學觀、教師觀提出了挑戰,迫切呼喚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師角色的再定位。

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師“要努力提高學生的素質”。在教學過程中應擺正“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正確關係,完成從傳統的知識傳播者到學生素質發展的促進者這一角色轉變。教師的職責不再是教書,而是學習的引路者,只有教會了學生的如何學,提高的學生的能力才能説完成了對學生的教育。

終身學習,以最新的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物理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自然學科,它要求物理教師具有豐富的物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還要有熟練的科學探究技能。新課程對物理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通過不斷學習,充實完善自己。隨着科技的發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湧現,並不斷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師要學習這些新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新課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張通過物理教育對學生進行素質的培養。但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物理教師在人文素養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師要學習人類社會豐富的科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新課程對物理教師還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信息技術與教材的整合能力、課程設計與開發等能力。在新形勢下,教師第一次處於被學生選擇的地位,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將終身學習內化為自學行為,時刻保持學習、研究、反思、發現、探究、創新及總結的態度,力求成為一個學識淵博、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現代化信息素質的教育工作者。

魏縣四中 張釗

篇19:物理教學反思

物理教學反思

物理教學反思劉崇偉 物理學作為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的基礎科學,國中物理教學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入門和啟蒙,所以在物理教學中啟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瞭解並適應學生心理特點有很大的作用。 就八年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而言,他們一方面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對各種新鮮事物好學、好問、富於幻想,同時好動、好勝、好玩。但學習積極性與短暫的“直接興趣”掛鈎,遇到較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識時,這些小困難會很快使他們失去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最後導致國中物理教學的失敗。因此教學一定要適應學生心理特點。好奇作為中學生心理的一個重要特點,培養好奇心,能使人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求知慾和學習興趣,教學中應有意識進行引發和激勵,如:精心設計相關情景,充分利用相應實驗和小故事。好問,是中學生心理的又一特點。中學生已有一定基礎知識,這些知識和生活經驗具有過渡性的特點,他們的認識由經驗型向思維型發展,學生好問的積極性應得到及時鼓勵和尊重,教師要善於設問,以培養學生提問的習慣和分析問題,回答問題的能力。好動,是中學生積極思維的和一種表現。精心準備探索性實驗器材,精心設計探索性實驗過程,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動心理,提高學習興趣,提高觀察力和實驗素養。好勝,是中學生極為寶貴的一個心理特點,有利於他們形成平等競爭的品格。可把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有意識讓學生爭論,在爭論中培養勇於創新的思維習慣。好玩,是中學生的天性,要啟發學生,在玩中求知,玩中創新,玩得有出息,在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玩的天性,合理安排課堂時間,鼓勵學生做課外小實驗,在玩中學,學中玩。易受挫折是中學生心理弱點。在學習困難知識時,學生易受挫,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悦。應鼓勵學生培養和鍛鍊意志品質,多表揚學生的閃光點,多挖掘學生的優點,鼓勵他們的信心,多與學生溝通,對於犯了錯誤的學生,不能一棒子打死,要了解他們犯錯誤的原因。給他們講科學家、偉人的故事,學習他們經歷了困難的歷程,歷經了磨難,最終克服困難的精神。激勵學生確定短期學習目標,為目標不懈地努力。 總之,八年級物理課堂教學要適應中學生心理特點,極大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因與外因,從而有效提高課堂質量和效率,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有用的人才。

篇20:物理教學反思

物理教學反思

物理教學反思

文 王惠紅

摘 要: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和提高,要不斷地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就需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與學。反思首先要從自身反思,發現不足,吸取別人的長處,使自己不斷地充電。其次要從課堂反思,反思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及時發現,及時尋找對策,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始終處於上升趨勢。

關鍵詞:反思;課堂;學生;教師;模式

一年一度的會考結束後,作為九年級的任課教師,就必須靜下心來認真反思自己的教學,只有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水平才會不斷地提高,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通過反思弄清自己教學中的得與失,為以後更好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下面是自己在會考以後的反思與今後的打算與同行們共同商榷。

一、先從自身反思

1.在教學方面,始終從自身(主觀方面)尋找原因,不從學生(客觀方面)尋找原因。

2.在教學中太注重教學進度,而忽略教學中的檢測環節和學生自我小結環節;在教學中太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基礎知識的教學;在教學中太注重所有知識的講授,而忽視了教學重點、難點的強化和突破;對所學內容不能及時的抽查,即知識的抽查不到位,致使一些學生變成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情況,即使在聰明,也無能為力學好這門學科。

3.沒有充分利用上課前的1~2分鐘時間要求學生強化記憶,沒有注重積少成多的原則的充分應用。

4.課堂兵教兵的環節不是最佳(兵與兵的對象選的不對口,只是盲目地湊合,而未精心選擇,只是走形式,而未發揮作用);課外的兵教兵落不到實處,沒有發揮好學生對教學的主體作用。

5.教學反饋不到位,每次上完課後,沒有對本節課進行很好的反思,致使課堂教學效率較低。

6.對於重要的實驗在教學中太注重講解為什麼,而忽視了學生對實驗的記憶,忽視了探究能力的培養與實驗答題技巧的培養。

7.課堂內教師講的太多,學生練的太少;記憶時間太少;小測驗太少;提問的學生太少,致使學情的瞭解太少,致使教師的教學不切合學生的實際,使教與學相互脱節,該教的不教,不該教的多次教,大大地浪費了課堂寶貴的時間。

8.課堂再生資源的挖掘和利用不到位,課堂再生資源是教學中必教的教學內容,如果沒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再生資源,學生將會處於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

9.備課時沒有認真地備好學生的學情,學法指導,優秀的教法,習題的精選,而只是注重知識的機械傳遞。

二、從以下兩個方面反思課堂教學

1.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在課堂中教師沒有做到三清四性:一清是影響本節課所授新知識的舊知識有哪些必須清:二清是本節課所授的重點知識、難點知識必須清:三清是本節課突破重點、難點知識所用的教學方法必須清:四性是測試題選擇要有典型性、層次性、梯度性、拓展性。

2.有效模式的構建,在今後的教學中,主要採取“十二化教學法”。

(1)目標細小化。即將大的教學目標分解成單個小的教學目標,以便於全體學生都在各自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如利用歐姆定律進行較難的電學計算時,可以將一道複雜的電學題分解為以下幾步,第一步先化簡電路,第二步弄清已知量和要求的量,第三步弄清需要的公式再帶入單位進行計算。

(2)知識問題化。將所學的知識有意識地設置成問題的形式進行展示,如,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的實驗中,可以設置成以下幾個問題。要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係:(1)需要哪些器材?(2)怎樣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3)電路圖如何設計?(4)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係,應保持什麼量不變?改變什麼量?

(3)問題生活化。在設計問題時聯繫生活實際,以利於學生更好的掌握新知識,實現知識的最佳遷移。

(4)學習自主化。即教師將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5)自學檢測化。為了更好地掌握學情,學生自學後,教師要設計適當的習題進行檢測,掌握真實的學情,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以實現以學定教。

(6)檢測反饋化。檢測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教學, 因此,檢測後教師要認真分析教學的得與失,使教學做到有的放矢,以實現盲點知識的消化。

(7)延伸適度化。課堂教學的延伸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優生。但是延伸要適度,否則加重了學生的負擔,適得其反。

(8)知識小結化。每節課學完後,教師、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小結,使知識在學生頭腦中系統化、條理化、網絡化。

(9)作業分層化。學生的能力天生是有區別的,經過後天的再次努力,個體之間仍然存在差異,因此,教師在設置作業時為了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發展,必須作業要實現分層化。

(10)課堂容量適度化。課堂教學內容要適度,若教學內容太多,學生就會盲目跟隨教師,失去了對知識理解和消化的時間,久而久之,使教學質量逐漸下滑。若教學容量太少,使學生在課堂內無事可幹,浪費了課堂寶貴的時間,使教師的教學將會出現用力不均,同樣導致教學質量下滑,因此,課堂容量適度化至關重要。

(11)學情準確化。會考之後總是有很少的一部分學生不能合格,仔細想想,究其原因:是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未能準確地掌握這些學生的真實學情,使他們學習的表面現象迷惑了老師,如作業中沒有出現問題,教師就認為他們學得好,平時不與他們交流,也不去太多地關心他們,使教與學相互脱節,在今後的教學中不管學困生的作業做得如何,教師要與他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消除他們對老師的懼怕心理,使他們與老師成為朋友,實話實説的朋友關係,這樣老師就能準確地瞭解學情,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實現會考物理合格率為百分之百的標準。

總之,在我今後的教學中,堅持按照以上有序教學模式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力爭為祖國培養更多的有創新性、創造性的人才而奮鬥。

參考文獻:

趙巖。國中物理教學反思[J]。新課程:上,2011(06)。

(作者單位 甘肅省渭源縣路園中學)

篇21:物理教學反思

我是一位國中物理教師,在學校組織的一次物理教學觀摩上,我執教的是《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這次活動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課程教學資源豐富,課件製作手段先進,多種教學手段綜合運用到位;還有精彩的點評。為我們基層教師在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教學範例,結合我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點點看法:

一,物理語言的科學性。物理是一門嚴瑾的科學,物理教學中的每一句話都不能隨意,有時會給學生造成誤解或科學性的錯誤。

二、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最有效途徑。

引課階段,教師創設情境。演示調光枱燈的調節,問:燈時亮時暗説明什麼?電路中的電流大小由什麼決定?新課階段,根據學生的回答要求學生猜想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到底有怎麼樣的關係?做出猜想後,用投影片打出思考,要求學生先確定研究的方法,再選擇實驗器材,最後考慮實驗步驟。實驗分析後學生分組合作探究,最後綜合分析,歸納總結。

這是根據新課程理念而設計的有節規律探究課。在本課設計時,教師將演示實驗變成了學生探究,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真正參與到學習中。教師通過引導和學生的異質互補,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本課改變了以往物理課教師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主動學習探究方法,培養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在這節課中,教師還注重學生的創新思維品質的培養,讓學生提出問題,培養他們收集、整理分析信息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這節課還能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情感,師生共同營造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

在引課階段,教師創設情境後鼓勵學生大膽猜測電流的大小究竟由哪些因素決定。學生通過分組討論,教師做適當的提示,聯繫之前學過的內容,猜想可能與電壓的大小有關,因為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又猜想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有關,因為電阻對電流有阻礙作用,最後總結出猜想。這個環節從創設情境到

提出問題到猜想,引起了學生的興趣,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產生探索動機。 在猜想後教師馬上要求學生考慮實驗所用的方法,選擇實驗器材,再設計實驗步驟。學生通過激烈討論,明確研究方法:必須控制變量。教師的引導很注意次序,先要求學生講方法,方法的確定才能明確實驗分兩個大步:保持電阻不變,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係;保持電壓不變,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係。在此,教師特別強調了滑動變阻器的作用,為後面的實驗步驟設計做好準備。由此很自然的進入第二個環節:實驗器材的選擇。到實驗步驟的設計,在明確上面兩個環節後,已經是水到渠成。

實驗中,學生兩人一組,先畫出電路圖,再實驗探究,邊做邊記錄,教師巡視,注意學生的實驗操作是否合理,做個別輔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覺、主動和教師、教材、同學交流,思維不斷活躍,在開放發散中探索,既有異又有序。

學生在實驗後分別有代表彙報實驗數據,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規律和結論,同時説明這個規律是歐姆用了十年的時間研究得出的,讓學生體會到堅持不懈的重要。實驗結論的得出,也是對學生探究的一種鼓勵和肯定。最後學生再一次回顧本課的探究過程,加深印象。

本課在探究教學上可以説是完全按照新課程的要求進行設計的,但探究課比較忌諱重形式而輕實效。如果在探究結論得出後再加上一道習題,加以鞏固,做到學以致用,同時對電流=電壓/電阻的理解加以説明和強調,那麼整個探究顯得更有實效性。畢竟,電流=電壓/電阻這個公式的理解也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學生很容易在這個公式的理解上出錯。

本課從科學探究的環節和把握上做的很好,這也花了教師大量心血和時間。從實驗的引導到實驗器材的準備,都是教師需要考慮的。如何上好一堂探究課,關鍵是創設好的情境,引導猜想和實驗前的設計引導,做好這些,才能上一堂好的物理課。

篇22:物理教學反思

物理課堂教學,為着要使學生們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則須給予機會使他們進行思考。最普通最簡便的辦法,便是發出問題。可是所發的問題,不是教師隨便想到的主觀意見,而是要在教師備課時,環繞課堂設想若干有關的重要問題。

如若教師只考察關於信息的記憶,則可應用求同答案的(唯一正確的)問題;如若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則以求異答案的問題為佳。求異的答案乃是要求學生各抒己見,不與別人雷同的(多數適當的)答案。求異答案的問題,並可成為引起全班討論的出發點。

根據有經驗的教師的意見,認為發問須有一定的目的,才可產生效果,否則教師隨意發問,學生隨意回答,可能影響課堂裏的秩序,不過,教師為着順應一種情境,利用時機,發出一個問題,引起學生思考,當亦可行。但在一般情況下,教師發問,並非無的放矢。在發問之先,總須有所考慮,不論是對於教學的目標,教學的過程,教材的內容,學習的動機,學習的方法,學習上的困難、進度、評價等方面的檢驗與推進,皆可發出問題。實際上,發問之目的不同,作用不一,而問題的意義自然亦有差別。概括起來,在一般的教學情境中,大體上,發問的作用可有幾種:

1、引起動機。發出問題,刺激學生急於想了解教學內容,引起其學習動機,而使之對於教學內容感興趣。

2、啟發思維。用問題啟發學生的思維作用,極為重要。在傳統的教學情況下,學生沒有機會運用自己的思考,聽教師講演,只用聽覺;閲讀教科書,只用視覺;這與思維能力的發展,關係至為微弱;唯有發出問題,使學生不得不用頭腦來思考,俾可作出適當的回答。

3、考察理解程度。關於一個課題的內容,在授課之後,學生是否理解清楚,教師可發出問題,考察究竟,藉以反饋,促其進步。

4、激動頓悟作用。在學習過程中,如若發生困難,學生茫然不知如何克服,這時教師可發出問題,促其發現學習中的意義重點與其間的交互關係,而使之產生頓悟作用,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5、形成知識結構。要使學生將獲得的新知識,能與已學習得的舊知識,聯繫一體,形成結構,教師可以發出問題,使學生明白其內藴的關係,而可產生優良學習效果。

6、對於理論的評價。為着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教師可以發出問題,要求學生對於一種理論,予以評價,分別其優點與弱點,以及其在社會上,或學術上,所可能產生的影響。

7、檢驗學習目標。關於一個課題學習後,是否已經達到目標,或達到了什麼程度,教師可發出問題,以資檢驗。積極的則反饋促進,消極的則指導學生自行彌補或矯正。

8、給予複習機會。關於學習的重要知識,關鍵性的作用,或與下一課文關係密切的理論,教師可發出問題,以為複習或預習的機會,而使學生了解其重要性。

9、喚起注意重振精神。課堂教學時,如若看到有學生的注意未能集中於學習方面,這時,教師可用問題喚起其注意,使之重振精神,進行學習。

10、總結學習經驗。當一個課題或一單元,學習完畢時,都是可發出問題藉以幫助學生組織知識,成為系統,欣賞內容的涵義,總結學習經驗。

在上述的這幾種情況下,教師皆當發出相應的適當問題,以啟發學生的思維作用。這種種思維能力,雖然沒有直接聯繫着創造的.行為,但可為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培植良好的基礎。

篇23:物理教學反思

認真分析大學聯考物理試題和學生大學聯考成績,回首自己高三這幾年來的教學工作,有許多值得總結和思考的地方。下面就近年來在教育教學中的體會總結如下:

一、加強研究,明確方向。

高三年級教學伊始,認真學習研究“新大綱”以及前幾年的大學聯考試題,從中找出共性,發現變化及趨勢,總結規律,明確備考方向,提高複習備考的針對性。物理試題的共同特點是:注重基礎,考查物理主幹知識、重點概念和規律;緊密結合實際,考查綜合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物理知識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加強實驗能力考查。

二、制定計劃,落實目標。

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複習計劃,明確每個階段的目標定位。

1、夯實基礎,循序漸進,培養能力。

大學聯考物理試題多數題目來源於課本中所謂的非重要章節,甚至有的是課本的原話再現,這要求我們重視課本,並對每個知識點進行落實。對於主幹知識更是考查重點,這些知識的應用前提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否則無法實現。怎樣才能做到深刻理解雙基知識?我認為必須安排學生堅持“循序漸進”這個原則。任何貪多、求快的複習安排,都只能食而不化,對所複習的知識仍然是一知半解,不深不透,不可能達到正確理解的目的。“循序漸進”是按課文的章節順序,穩紮穩打。具體説,可按以下幾項來操作:①對每節課文堅持認真閲讀,及時消化,理出要點;②獨立完成相應的鞏固作業,檢查自己對所涉及的概念及規律的理解程度;③每章結束,可藉助一些參考書搞一次單元小結,理一理本章知識線索;④每逢大型考試,再將知識回頭聯繫。以上各項如能持之以恆,則對雙基知識的掌握定會有相當的收益。在加深對“雙基”理解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用物理思維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複習中應做好點面結合。主幹知識的複習,首先選擇一系列相關聯的一環扣一環的小題目串由學生自主複習、解答作為鋪墊帶動相關知識點的複習,這樣,學生清楚物理模型的建立過程以及用物理思維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相反,一個綜合性較強的題目,可以採取拆分的方法——“化整為零”,對複雜問題的分析、分解、建模、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展現在學生的眼前,有利於學生理解掌握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和方法,提高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專題複習,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高三複習的後階段,在基礎知識的認知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可考慮搞一些專題性質的複習。採用歸類、對比的方法,加深對雙基知識的理解,並提高自己綜合、分析的能力。拿物理圖象舉例説吧,有關這方面的知識,原來散見於力學、熱學、電學等章節,初學時一般只能就事論事,學的是一個個圖線的某個方面的意義。複習時若還是機械重複一次,認識必然還是支離破碎,不能提高認知能力的水平。如果搞一個“物理圖象”的專題,綜合一下已有的對圖線的各項認識,就能從圖象的涵義、截距、斜率、走向、覆蓋面積等諸多方面全方位認識圖象的物理涵義。這樣,對圖線的認識、解釋、翻譯的能力便得到了提高,再去解決同類型的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了。

再如,帶電粒子在電場、磁場中的運動,本是兩個獨立的部分,且都是重點的內容。單獨分開來處理,情況尚可。一旦綜合起來,常見有張冠李戴、混淆不清的錯誤。那麼,不妨將兩者聯繫起來,搞一個專題,通過對比,可從帶電粒子在不同場中的受力情況;場力做功情況;粒子運動情況及軌跡等幾方面來比較兩者的區別,加深對這兩個事物的認識,並且還可進一步從已見到的問題中,小結本類型問題如何來“製造”變化,常用解題思想方法有哪些,需要注意些什麼問題等等。這樣複習,既鞏固對相關基礎知識的理解,又從高處獲得對情況更全面、更深入的瞭解,複習的效果可望有質的飛躍。

物理試題仍是學科內綜合,以專題形式進行學科內綜合複習,編織知識網絡,可以實現多題歸一,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並能抓住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質方法——分析物理過程,建立物理模型;有利於培養學生推理和分析綜合的能力,用物理思維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專題訓練進行思想方法歸納和總結。

3、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實驗能力。

實驗題總是學生較為薄弱的部分,得分率一直偏低。為了提高這塊的得分率,複習備考時,注重抓實驗原理和設計思想的理解,實驗操作要領、誤差來源分析及減小誤差的方法,對實驗進行歸納、對比;讀數類、電路設計類,力學中的紙帶處理,圖象處理等。建議在高三複習階段重做高中階段已做過的重要實驗,開放實驗室,但不要簡單重複,要求學生用新視角重新觀察已做過的實驗,要有新的發現和收穫,進一步完善認知結構,明確認識結論、過程和質疑三要素,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科學精神打下基礎。學會正確、簡練地表述實驗現象、實驗過程和結論,特別是書面的表述。

三、加強學生學習情況信息反饋,優化課堂教學。

高三時間緊,課堂教學更應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為了能達到這個要求,我們需要對教材有透徹的理解,對知識的應用有更深更廣的瞭解,對學生可能遇到的難點或不解之處有預見,以使教學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解題方法指導。

對於物理計算題,解題方法及規範與否將大大影響到學生的得分,所以有必要加強解題方法的指導。物理評分原則是重過程、輕計算,按步得分,如何抓住得分點尤其重要。我們除了堅持訓練學生的解題規範外,指導學生用假設未知物理量列方程的方法實現分步得分,同時應寫清楚研究對象和過程,標註方程序號,物理量符號書寫應規範等。

回顧過去的教學工作,略作梳理,值得反思的問題多多,慢慢品味,真有不少收穫。也更好地開展新高三教學。

篇24:物理教學反思

今天給學生講解的內容是巧用浮力測密度,雖然有去年的課件可以參考,但是由於時間比較緊,沒能夠把課件上的內容調整成適合學生思考的思路,所以就放棄了使用課件。

在這節課上,自己遵從這樣的思路:以測量物體的密度原理公式引出測量,如果缺少相關天平和量筒,我們還能測量物體密度麼?提示浮力知識與物體密度聯繫緊密,能不能利用浮力知識測一下物體的密度呢?這時就給學生引入相關試題了。

在第一班上完課後,感覺學生的思路還可以,反應比較及時迅速,課堂比較流暢。思考課堂流暢的原因,我覺得主要是試題中有相關的提示,學生的思考難度比較小,他們接受起來比較容易。

但當自己翻開學生的試題筆記,對比自己的課堂,覺得有些地方讓人感到遺憾:

首先,今天寫的板書實在是太差,圖畫的有點歪,字寫的不好,這樣做可能難登大雅之堂。

第二,自己只是幫助學生講解了一點試題,並沒有給學生進行相關的總結提升,所以擔心這樣做是不是會降低學生的思考水平。

第三,這些試題大部分沒有提前讓學生思考,所以又覺得可能會影響學生的接受水平。

第四,通過翻看學生的筆記,發現孩子只是記了一些基本的結論,並沒有記錄相關的圖形或分析過程,這又提示自己必須對學生筆記內容有所強調。

篇25:物理教學反思

課後反思是教師對所授課程的一種補充。好的課後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畫龍點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課堂教學或多或少都會留下這樣、那樣的缺憾。如何進行課後反思,課後反思要反思什麼?從近兩年的教學反思中,歸納了幾點:

一、內容的反思

教師的授課必先確定授課的內容是什麼,重點、難點如何把握,時間和內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深度與淺度相差懸殊,師生互動交流並非融洽,教法與學法相脱節的現象發生。通過對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課後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誤,可對下一知識點的教學產生催化的作用。

如我在講授九年級物理“功和機械能”一章的內容時,把教材的編排順序通過由淺入深的原則,根據以往授課時學生認知規律的特點給予調整,使學生學習輕鬆易懂。功的概念理解一直是國中理學的難點,但教材編排時將該內容放在了這一章的第一節,先認識功,再學習機械能,讓學生的學習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在借鑑了以往授課的經驗中,將機械能的學習置於本章的開始,先認識了能量,然後引出物體具有了機械能,我們就説物體做了功,使概念的出現有章可循。因此,有益的課後反思,可以使教學創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二、人的反思

教學的本質是交往的過程,是對活的活動,是師生通過課堂對活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造意義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的好與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參與教學活動的人。教學活動中師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師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學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課堂的全過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並昇華到自己精神的需要。

在大氣壓強的教學中,先設計了幾個問題做到猜想,如把一個乒乓球放在漏斗口,從細管向乒乓球吹氣等,讓學生從平時的經驗中做到猜想,然後實際操作,從簡單的實驗現象得出流速和壓強的關係,使學生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地投入學習,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師、學生是否達到教學設計的情感狀態,有沒有更有效地途徑發展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方式的反思

授課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應包含課堂環境條件,(或是課堂氛圍)是否讓參與教學活動的人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是否提高、增強人的活動能力,教師激情是否高漲,學生學習熱情是否高亢,怎麼樣才能創造既有舒適感又有生活情調的高雅活動場所,同時,內容怎樣處理,順序如何調查,語言怎樣運用,教學手段如何利用,課堂結構如何佈局,學生興趣怎樣激發,師生互動交流平台怎樣構建等。

物理學科的特點確定了物理教學有創於其他學科,長期有效地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做好及時有效地反思。反思可以是課後,還可以是課前。

如教學設計完成後,可以想想為 什麼要這樣設計?課堂效率是否高,學生會不會產生牴觸情緒,師生交流是否會順暢,授課的進度,內容與時間分配在實施過程中會不會產生不協調。同時,學生的反思也是課後反思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引導學生回顧一節課自己學會了什麼,有什麼缺憾,如何使自己的學習變得豐富而又有個性。

經過了三個反思,加之完善、優美的教學設計,使師生的教學活動產生一種“諧振”,課堂教學就會達到最佳效果,教師的業務成長“百尺竿鬥,更進一步”。

篇26:物理教學反思

這是一堂國中物理中有關《蒸發》內容的展示課,借用了不同學校、不同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先後上了三堂課,目的在於探究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同時積極探索“三課兩反思”的教學改進實踐,也就是用探究型教學方式對基礎型課程教學進行了探索。

一、關於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

1、以前上課時用的課件內容很詳細,“影響蒸發快慢”的三個實驗除了要學生做實驗外,還用三個Flash動畫實驗顯示一遍,其目的是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在本節課課件中作了一些改進,考慮到“學生的能力是從指尖上鍛煉出來的”(某一物理學家語),學生通過三個實驗操作已經很好地觀察到明顯的實驗現象,並能得出初步的實驗結論,再顯示三個Flash動畫有些畫蛇添足,因此,在這個課件中沒有采用。

2、“蒸發致冷”部分,小男孩從游泳池裏出來感覺冷的那副畫,以前所採用的是書本上的原圖,靜態的,不逼真,這節課採用的是從網上下載的動畫,很形象逼真,看的人也感同身受,效果非常的好,學生的回答也更到位,並且非常有助於調動課堂氣氛。

3、以前的課件中實驗結論是在屏幕上的;顯示過後,留給學生的印象不深,雖然學生能夠理解,但運用影響蒸發快慢的三個因素解釋生活中的蒸發現象時,語言表達上不夠確切,這次,我把三個實驗結論板書在黑板上,雖然多花費了點時間,但留在學生眼中的時間長一些,解釋生活中的有關蒸發的現象時,語言表達更到位,當然學生對這塊知識的記憶也會更長久點。

4、以前做“蒸發致冷”演示實驗時,是我和學生共同做實驗,由學生記錄實驗數據,學生雖然也能感受到温度計示數變化的方向,但總感覺是由老師在主導着課堂的進程。而這次,在課件中增加了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由幾個學生共同上台演示實驗,我負責在電腦上記錄數據,這樣學生不僅可以直接從黑板上看到兩支温度計示數的變化趨勢,對比更鮮明,而且下面不參加演示的學生更感興趣了,課堂氛圍顯然更活躍些。

5、聽了很多老師的《蒸發》公開課,在處理本節課的重點――“影響蒸發的因素”的三個實驗時,大部分都是先讓學生設計實驗,而學生大多不能很完整地説出實驗應控制的變量,而後再由老師點出。原因並非學生能力不夠,是因為這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控制變量法(國中一個最重要的實驗方法),還不具備應用控制變量法思想設計實驗的能力。因此,對控制變量法的教學,作長遠打算,分為三個階級進行:感受→明確→應用。而第一次,以感受教學為主。因此我一改往日的教學思路,直接在課件中顯示三個實驗的目標及操作步驟,將需要控制的變量用語言表述出來,讓學生先感受控制變量法思想。

二、關於“三課兩反思”的教學改進實踐

第一節課後:

公開課時,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過《蒸發》,而本次活動的宗旨是:體現真實的一節課,20xx年3月17日上午我借七年級班級上課,因為他們在預備和七年級學習的都是新綜合學科,雖然有點淺,但畢竟有一定的基礎,加上我提前利用兩節課為他們補習了《熔化和凝固》及《沸騰》,並費力地把每個學生的名字都記住了,所以和學生融合得非常好。

優勢1:

這節課我注意了鼓勵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採用以四人一合作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堂交流,並要求學生要輪流分次地完成三個實驗,避免由一位學生包攬所有實驗,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從學生相互協作井然有序地進行實驗的情景中,這個設計應該是很成功的。在安排實驗小組時,我徵求了班主任的意見,將活潑學生和靦腆學生搭配在一起,希望能對他們的性格起到一種良性培養,從本節課來看,效果很好,每個組都很熱鬧地在進行實驗,長遠來看,相信也能對學生的性格起到好的作用。

不足1:

在實驗前,先提出實驗的要求,再顯示三個實驗目標及操作要求,然後,就讓學生進行實驗,而有些不認真的學生根本沒將操作要求看完就開始實驗,沒按規定進行實驗,因此得出了錯誤的實驗結論。在下次進行到類似環節時,要

讓學生先共同熟悉一下操作要求後再動手實驗。

優勢2:

這個教案很好地把握了《蒸發》的重難點,並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程度,妥帖地制定了三維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各個知識塊之間線條明朗,容易讓學生區分本節課的幾個環節,使他們對本節課思路清晰,易於理解消化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

不足2:

各知識塊之間既要有區分,也應有聯繫,老師的一些過渡性語言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從對一個知識點理解中順利過渡到另一個知識點的探究和學習中,而我在這個方面下的功夫還不夠,沒有很好地起到引領作用,所以,在課後,我已經思考並設計好各個環節之間的過渡語,輸入教案中,今後講這節課時,我肯定能做得很好。

優勢3:

學習物理是為了利用物理知識來為人類服務。因此,在共同學習了本堂後,我在後面進行了為時不短的STS教育(STS是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的縮寫),這對學生學習物理是為了利用物理的意識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

不足3:

在STS教育的第三個頁面中,即“火箭的發射台下面為什麼建了個大水池?”時應該滲透德育,譬如,可以提到我們國家20xx年10月16日的“神舟5號”載人航天取得成功,我們的航天英雄楊利偉。可以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滲透,雖然這一點也是可以找時間彌補,但可能沒有那麼恰當的教育時機了。德育滲透不僅要在今後講蒸發這節課時注意,在其他課堂也要注意“時時德育,事事德育”。

優勢4:

語言中流淌的情感有時遠甚於任何事物。因我性格豪爽開朗,所以充滿激情的教學語言也感染和調動了學生的情緒。過渡語、評價語熱情洋溢也不乏幽默,以自己語言中流露的真實的情感和個性來調動課堂氣氛。

不足4:

評價語不夠豐富,難以讓每個學生體會到受重視的感覺,但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修成正果。今後,要多看名師的課堂錄象,多學習他們評價學生的技巧和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

另外有一個具體的細節,我拿出幹皺的蘋果問學生:“放久的蘋果外皮,切開以後,內部水份流失(是/否)?”有一個學生很響地説:“也有流失!”時,我自己把蘋果切開,然後巡邏一週,讓全班學生看裏面的水分是否流失。課後反思,當時我應該及時地把蘋果遞給這個發聲音最大的學生,讓他切蘋果驗證,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不費力氣地把整個課堂氣氛調動起來。今後,我在處理這些意外的教學細節時應更注意技巧。

優勢5:

為了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得到表現的機會,我注意了提問學生的廣泛度。雖然是借班上課,我也根據自己對學生的初步瞭解,提問了每個層面的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並且大部分學生都回答的很好,這説明他們對本節課知識學習得很好。

不足5:

很多回答是學生自己的語言,而我將其引導到了物理的專業語言上來,課後,聽課的老師跟我提起,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答出就可以了,沒有必要非要用書本上的語言來回答,要尊重學生的語言特色。今後我也要注意相應的方面和環節處理。

優勢6:

當王璐同學答出“表面積越小,蒸發得越快”的錯誤結論時,我並沒有慌張,而是詢問其他實驗小組有沒有不同的觀點。因為大部分小組都會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可以讓他們直接區分出正確與錯誤來。而後我又詢問他們做實驗時,表面積大的酒精和表面積小的酒精滴的滴數是否一樣,解開了其他學生心中的疑惑,處理得乾脆利索。

不足6:

課後想想,這樣處理不是最好,學生得出錯誤的結論也是一種教學資源,應該加以充分利用,譬如:讓得出錯誤結論的小組自己找出癥結所在,並將得出錯誤結論的過程用語言展示給全班學生,這樣的印象會更深刻,教學效果也會更好。另外,也可以點出,在動手做實驗前一定要注意科學規範的實驗要求,只有認真按要求去做,才能更好地探索到物理規律,尋到學習的寶藏。此外,因為在課堂上有一學生對語句理解有誤,我把語言又作了點變動,改成了不易引起誤解的語言。

第二節課後:

優點:

由於我學在上星期三請來了語文特級教師陳鍾樑老師和華師大二附中的鄭桂華老師來上課,是借班上課,鄭老師在課前十分鐘和學生進行了溝通聊

天,使學生克服了陌生所帶來的不適感,上課氣氛很活躍,互動很好。通過觀摩,使我收益匪淺,借鑑到《蒸發》課中,3月30日下午在洋恆中學借班上課過程中,我與學生配合得非常默契、融洽。

不足:

課堂前面兩節《蒸發》課中,在“研究蒸發快慢與表面積的關係”實驗中,表面積小的滴了一滴酒精,表面積大的滴了多滴酒精,導致得出“表面積越小,蒸發得越快”的錯誤結論,分析原因:學生沒有接觸過控制變量法,加上老師陳述實驗要求時有個別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根本不理解為什麼要滴一滴,導致了這一現象的發生。下次上課時,要讓學生先設計一下實驗步驟,不管他們是否設計得出來,目的只是為了體驗“控制變量法”的實驗思想,我準備在下節課中予以調整。

另外,由於是借班上課,佈置的課後作業“沙塵暴的起因和防治”成了一個形式,沒有起到應有的教育效果,不如直接設計進課後的STS教育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鍛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對學生進行了節約用水、植樹護林、保護環境的德育教育。

第三節課後:

篇27:物理教學反思

1、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注重學科內部知識的高度整合與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繫。這一點,在本次試卷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如卷中13、14、15、24、26、27等題。

2、關注生活熱點,從物理走向生活。社會、生活、環境、能源等社會熱點問題滲透在整張試卷中,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實現了知識、價值與情感的高度統一。本次試題的取材,都普遍有意識地選擇了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和時代性較強的問題。如15題,將熱機與環境保護相聯繫,使學生對環保問題有正確的認識。24題磁懸浮列車的通車使用展示我國科技的迅猛發展。

3、大膽嘗試開放性試題,考察學生的創新思維。近年來的命題中都非常重視這類問題的設置,本次試卷中生物和化學涉及這類問題的試題較多,物理不論從實驗還是其他類型題目保守性強一些。但36題就是一個很好的開放性試題。鑑別鋁塊,在足夠工具的條件下可採用多種方法,給學生自主發揮留下較大空間,同時也能體現學生的個性思維。沒有用固定答案將學生框死,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可極大的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想象能力。因此通過本次試題仍能充分體會出開放性試題將是大勢所趨。

總之,隨着新一輪課改的全面開展,面向全體學生、立足學生髮展、體現科學本質、突出科學探究、反映當代科學成果的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必將更加在今後的會考試題中體現,因此, 在今後的教學中,必須作出相應的轉變;

1、更新觀念、改變不良的低效的教學方法與陳舊的教學觀

我們教師必須更新觀念,改變以前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面對大多數學生,紮紮實實抓好基礎知識的學習,大面積提高學生的成績。在教學中要重視物理現象、概念、規律的教學,重視學生理解、分析、推理、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以物理知識點為載體,選取結合實際的事例,豐富和充實物理課程的內容,在課堂上將知識點發散開來,注意同一學科內部的知識整合與不同學科知識相互滲透和綜合教學,注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教學,充分提高每一節課的課堂效率。

2、倡導科學探究教學

以立足學生的發展為着眼點,突出科學探究,強調學生自身的主動學習是當前自然科學教學的重要教育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的以知識教學為主要目的的教學方法,以探究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當今教學改革的重要趨勢。所以,在教學中,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能力為解決問題的工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取得成功,要以問題為載體,以探究學習為主要方法,培養學生獲取信息、構建問題模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使學生的態度、情感、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充分體現“科學的本質”。

3、注重聯繫實際與知識的更新

目前綜理試卷的特點之一就是理論聯繫實際試題增多,這對國中生來説也是一個難點。原因是國中生年齡小,生產、生活實踐經驗少,知識面窄,視野也有很大的侷限性,所以解答理論聯繫實際的題目有時會有點力不從心,其能力有待

提高。提倡通過多種形式將這些知識延伸到課外、校外,讓學生廣泛接觸生活和社會,使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終引導學生能自主學習,學會科學探究,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無論是從着眼於素質教育的角度,還是從開發學生智力角度,解決好理論聯繫實際的問題,是物理教學的努力方向。

總而言之,會考試題力圖體現的,就是我們新課程要求體現的教學思想和方法,通過分析試卷,為我們以後的課堂教學提供了有價值的教育信息,為我們今後的教學工作起到了導航的作用,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努力學習新課程理念,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取得優異的成績。

篇28:物理教學反思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人所任教的班級,通過上期期末統考成績和上課情況來看,學生成績參差不齊,尖子生少,學困生較多,兩級分化較突出。上課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需要教師在教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上作進一步改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進行探究性的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思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二、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教學工作核心,以紮實開展課程改革為教學工作重點;不斷更新教師教育觀念、轉變教師與學生的學習方式,優化教學管理,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真正做到學生在玩中學,找到學習物理的樂趣。

三、教改措施:

在新課程的指導下,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與人格的養成,加強與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相聯繫的教學,將學習內容與學習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聯繫貫穿於整個教學之中。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初具瞭解物理學及其相關技術中產生的一些歷史背景,能意識到科學發展歷程的艱辛與曲折,知道物理學不僅物理知識,而且還包科學的研究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B、具有初步的實驗操作技能,會使用簡單的實驗儀器和測量工具,能測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C、會記錄實驗數據,知道簡單的數據處理方法,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會用科學術語,簡單圖表等描述實驗結果。

2、過程和方法:

A、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簡單描述所觀察的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徵。有初步的觀察能力。

B、能在觀察物理現象或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的能力。

C、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學習擬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習信息處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處理能力。

E、學習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嘗試應用科學規律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F、能書面或口頭表達自己的觀點,初步具有評估和聽取反饋意見的意識,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能保持對自然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對大自然有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

B、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體驗戰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的喜悦。

D、養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不態度,不迷信權威,具有判斷大眾傳媒是否符合科學規律的初步意識。

E、有將自己的見解分開與他人交流的願望,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書與別人不同的見解,也勇於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

F、有將科學服務於人類的意識,有理想,有報護,熱愛祖國,有振興中華的使命和責任感。

篇29:物理教學反思

以前上《光的反射》時,現在白紙上畫上“法線”,然後通過教師演示入射光線射向平面鏡,平面鏡將入射光線反射出去,學生很容易得出光反射所遵循的規律,可節省出大量的時間進行強化訓練,單從掌握知識角度來説效果可能要好,但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學生只有被動地接受學習,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不活躍。

採用“探究式”教學後,通過給學生創設光發生反射的問題情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都由學生完成,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漲,並且通過對光的反射規律的探究,學會了一種研究問題的思維程序,以後遇到問題就知道該怎樣去探究了。

下面我把這節學生探究環節中出現的新穎的探究方法介紹一下。

我任教的三個班的物理課,做這節課,實驗時,學生大都是自己準備器材,然後按照書上的探究步驟逐步完成實驗。只有二年五班的王帥同學探究實驗,做的非常新穎。本節書中光的反射實驗是這樣做的:把平面鏡平放在桌上,將兩塊紙板連接起來,垂直放在平面鏡上,一束光貼着紙板沿某一角度射到平面鏡上,經平面鏡的反射,沿另一方向射出,在紙板上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徑跡。取下紙板,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但在描光線的徑跡時,因為紙豎直放置,沒有依靠,畫的線的歪斜,影響到角度的測量,誤差會大一些,而二年五班的王帥同學做此實驗時,想出了一個新穎的做法:把白紙平放在桌面上,平面鏡垂直豎放在白紙上,平面鏡較堅硬,比較好控制,然後用激光筆貼着白紙射出一束光線,射向平面鏡,經平面鏡反射後的光線沿着紙面射出,用刻度尺、筆畫出光線徑跡。光線筆直,不歪斜,再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誤差大大減少。看到這位同學的新穎的做法後,我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他,同時對這種做法給予了肯定節實驗完成的很好

這位同學的成績屬中等水平,經過這次的經歷,他對物理實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後每次做實驗時,都是最先完成,結論的得出也較準確,物理學科的成績提高的也很快,他學習的自信心也大增。

完成這次探究活動,我深刻體會到;教學的真正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知識的探究去獲得研究思維的方法,然後通過方法的獲得以及運用方法探索創造的過程,使學生產生熱愛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感,具有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的科學精神。

篇30:物理教學反思

磁鐵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大多數學生玩過磁鐵,對磁鐵已經有一定的瞭解。“磁鐵有磁性”是三年級科學第四單元的第二課,激趣導入,交流“我知道的磁鐵”,從引導到“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的討論和觀察活動中,進而幫助學生建立起磁鐵有磁性這一最基本的性質的認識。然後通過交流在觀察中的發現和產生的問題,引發出後續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動,逐步加深和擴大學生對磁鐵的認識,並最終指向綜合運用。縱觀這堂課的教學,讓人有喜也有憂,為能更好地懲前毖後,現反思如下:

教學開始,我創設了釣魚的小遊戲:在魚頭上放上回形針,誘餌用磁鐵。當學生遊戲後,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有的已在下面喊起來了。在科學探究中最核心的內容是問題及探究動機的形成。要形成問題和探究的動機就必須創設良好的情境來導入教學。情境導入是教學的開始,也是教學成功的基礎與前提。小遊戲它激起了學生的濃厚興趣,順利地引出了本堂課的研究對象——磁鐵。

材料在科學課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整堂課我都很注重用材料來調控課堂節奏。如在材料的準備上我準備了鐵釘、回形針等十多種典型的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先讓學生預測其中的那些物品能被磁鐵所吸引,那些不能被磁鐵所吸引,然後再用試驗來進一步驗證孩子們的預測是否準確。得出:磁鐵能吸鐵的性質。再進行簡單的生活運用。

然後我採用遊戲的方式引入的:目的主要是延續學生的興趣和探究的慾望。我先出示一個試管,告訴學生試管中掉入了一個回形針,問同學們有沒什麼好的辦法幫我取出來!然後,讓同學們也來玩玩我幫他們準備的量杯中的回形針,再請同學們在教室找找,看磁鐵還能隔着哪些物體吸鐵,最後請同學們得出結論:磁鐵隔着一些物體也能吸鐵!

最後請同學們猜測磁鐵最多能隔着練習本多少本將鐵吸住!做實驗,根據得出實驗結果不一樣,讓同學説出原因,引出下節課的內容!最後總結下課!

由於學生平時都玩過磁鐵,對磁鐵都比較熟悉,特別是磁鐵能吸鐵一類物體的本領。只不過他們的認識還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現象,沒有向更深層次研究。由於是常態的科學教學,在教材處理上我還是不夠大膽,使學生動手探究的時間受到限制。

篇31:物理教學反思

新課程要求下擔任國中物理教學決不能只當“教書匠”,照本宣科教教材,而要在教學中不斷學習不斷反思,吸取經驗,取長補短。

一、教學目標的反思

物理教學中的教學目標的設計是現代教學理念和新課程觀的具體化,是實現新課程標準的關鍵,目標的設計要全面、系統、具體、科學,層次分明,可操作性強,且制定的教學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目標從根本上體現的是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髮展為本的全新理念。教師應是綜合的、多元化的組織者。

二、教學方法的反思

國中物理教學要特別注重學法指導,根據新教材的特點,學生情況,實際條件,因地制宜去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降低要求,加強輔導,多鼓勵,絕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遺忘的角落”。教學方法要多樣化,恰當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要徹底改變“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傳統教學模式,不斷學習新的業務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轉變角色,“授之以漁而不授之以魚”。改變學生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教學中還應有意向學生滲透物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等效替換法。

三、教學行為的反思

教學是一種複雜的社會活動,不斷要與時俱進,且要因人而宜。在物理教學中教學行為長期墨守陳規,一刀切,齊步走,不反思不總結不更新,教學效果就會體現低效無效。物理老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要進行經常性反思,但在反思教學行為時僅僅依賴於自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起來的經驗,僅僅停留在經驗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對教學行為的反思,還需要有一定物理知識的教學理論和專業學識為基礎。及時更新教學理念,以教學理念為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新的教學理念認為,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而這樣的教學所藴涵的課堂文化,有着鮮明的和諧、民主、平等特色,那麼,在教學中如何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呢?即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要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要轉變物理教學理念,就要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瞭解社會和科學的飛速發展;瞭解新時代對物理知識的追求,積累豐富的社會經驗。

四、學生學習的反思

學生學習反思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與學習結果不斷的監督、評價的具體表現,教師在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應對學生學習進行不斷反思,從而達到掌握學生,實現客觀公正評價學生。新課程倡導終身學習,致力於學習方式的改變,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被動式的學習狀態,把學習變成主動、能動、獨立地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要以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為前提,其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交流,學的輕鬆、學的快樂。學生的發展關鍵是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習方式關係到教育的質量,關係到學生的未來,傳統的學習方式過於強調接受式,單一式,不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學生感到學習的枯燥乏味,影響了學生潛能的喚醒、開掘與提升,阻礙了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新課程要求建立發揮學生主體的多樣化學習方式,學習過程不應是被動吸收課本上現成的理論工程,而是親自參與豐富的生動的思維活動並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應引導學生成為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適應時代的發展。

篇32:物理教學反思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在教師。作為一名教師,不能習慣於只用一種教學方法即講授法進行教學,而是要根據學科、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慣性》這一節內容。對於慣性的知識,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所瞭解,但理解不深。而且慣性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因此,在教學中緊扣物理學科的特點,突出實驗教學,讓學生充分動手,動口,動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觀察、分析、歸納的能力,增強實踐能力。

這節課我主要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充分地採用直觀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

本節課我共設計了五個實驗,即

1.慣性球;

2.小車運木塊(起動和剎車);

3.用鋼尺打擊疊在一起的彩色木環;

4.套緊鐵錘;

5.杯子倒水等。

通過在課堂上演示這些實驗,化抽象為具體一,由靜到動,由易到難,使學生更易理解所學知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整個課堂十分輕鬆活躍。

二、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1、通過讓學生動手的形式來探求知識。這節課設計的五個實驗全部由學生自己動手完成,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從實驗中發現規律,探求知識,從而培養了學生科學的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

2.通過讓學生講的形式來組織教學。在整節課的教學中,始終以學生的講為主,貫穿“猜測—→演示—→分析—→歸納”這麼一條主線。在做每一個實驗前,先讓學生猜一猜會出現什麼樣的實驗現象,看看誰猜得對?然後再讓學生演示,邊演示邊説出操作的方法,最後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歸納出實驗中包含的物理知識。通過讓學生多講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了他們的觀察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充分地採用發散性提問,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

在向學生提問的過程中,儘量避免“是不是”、“對不對”的提問,這樣提問對學生的思維作用不大,儘量少用“為什麼”的提問,這樣提問雖然對學生的思維有一定的作用但容易注重唯一的正確答案,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應積極採用“有哪些觀點”、“有什麼不同的看法”的提問,來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

例如在本節課中,當學生完成利用慣性將錘頭與手柄套緊的實驗,並説明其原理後,老師不是簡單問“對不對”,然後就此結束,而是接着提問學生“想一想,還有什麼其他辦法?”。這樣一問頓時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有的學生説可拿其它鐵錘來錘緊;可用錘頭撞擊地面或牆面;還有的説可在鬆動的錘頭與手柄的間隙裏打入釘子或木條等等。老師首先肯定同學們能積極動腦,多想辦法解決問題非常好,接着引導學生分析這些方法與利用慣性的方法的優劣,從而加深了學生對運用慣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認識。通過積極採用發散思維提問,有利於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十分有益。

四、充分地利用知識特點,積極滲透德育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它與生活密切相聯繫,它的許多知識點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根據慣性知識的特點,結合本市正在進行的城市管理,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揚中市交通秩序管理違章處罰條例》第六條規定:自行車轉彎前不減速慢行、向後瞭望、伸手示意、突然猛拐的處5元罰款。教學中,讓學生利用所學慣性知識充分展開討論,使他們充分認識到違章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從而增強安全意識,提高嚴格遵守交通秩序的自覺性。

篇33:物理教學反思

新課程強調,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轉變學生學習中被動的學習態度,提倡和發展多樣化學習方式,特別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在探究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策略。

教師的職責不僅是傳遞知識,更是激勵學生去思考、理解和創新。為了適應新課改,教師的角色至少要發生這樣的變化:由傳統的學習者轉化為研究者,由傳授者轉化為引導者,由講述者轉化為實驗者。新課改要求教師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深入的反思,教師只有認真的反思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漏洞,才能適應當前的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成功的經驗行為,還要有理性的思考,應全面審視已有的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完善自己的教育實踐。

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國中物理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物理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於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將精力陷於知識點的學習和解題中,對技能、物理過程和方法則關注的較少或落實不夠,尚未體現提升民族科學素養、培養科學精神與科學價值觀的物理課程重要目標。傳統的教學模式還強調接受式學習,忽略科學探究方法的培養;強調統一性,忽視地區差異和學生個性差異,難以適應各地學生髮展多樣性的需求,因此物理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始終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一觀念,堅持這一觀念,才能切實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願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通過讓學生觀察身邊熟悉的現象,探究其內在的本質的物理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

篇34:物理教學反思

一、探究式教學首先應創設環境,提出問題

問題與疑問是探究式學習的起點,也是探究式學習的一個基本特徵。國中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必須努力創設物理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物理問題情境中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例如,在第六章第三節《重力》中,教師提出問題:“手中的物體離開手後豎直下落,杯中的水由高處流向低處,小球從桌面上滾落到桌邊後落地,這些現象有什麼共同點呢?”學生還能聯想到蹦極、瀑布、蘋果落地等等,啟發學生思考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

篇35:物理教學反思

光世界巡行在教參上的建議是一個課時,所以我也採用是一課時完成。現在我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分析如下:

設計的閃光點:

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主學習進行展示。

不足之處:

課上的虎頭蛇尾沒有達到設想的效果。

原因分析:

(1)沒有把握好教材,沒有合理分配時間,這節課若用兩個課時可能效果會好一些.第一課時只要求學生討論光的用途,以便認識光的重要性,更好的激發學生對光的探究興趣,然後學習完成自主學習的練習.第二課時再去突破難點.那樣就不會出現時間不夠用的現象了.

(2)沒有放手大膽的設想,縮手縮腳,所受的牽制太多.比如教參,教材,六環節等多方面,結果成了四不象.

課改的道路艱難而漫長,我還需要不斷的摸索反思,才能成長.

篇36:物理教學反思

整個三月份,我一直進行的是物理單元複習,雖然在上個學期末的時候,已經進行了將進一個半月的複習,但一個假期過後,開學再上課時,一看學生做題的情況,又有很多的知識被遺忘了,所以我計劃再用一個半月的時間進行單元複習。

所有的老師都知道,九年級複習中,其實第一輪對基礎知識的複習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在這一輪的複習中,我儘量做到放慢速度,把知識點複習到位,把單元知識結構梳理清楚,讓學生結合考綱,多看課本,有不懂之處,及時進行指點,儘量做到讓大多數學生都能掌握最基本的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物理公式及單位等,並能運用這些基本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填空、選擇、簡答、計算、實驗等習題。

在基本知識的複習中,如果一味的`運用一種複習方法,學生會感到厭卷,提不起興趣。所以我在複習時,根據所複習的章節不同,選擇了不同的複習方法。比如在複習“多彩的物質世界”和“運動和力”這兩章時,是通過歸納成條文或畫圖表概括的手段來羅列知識,梳理知識的,然後再配以相關的練習進行鞏固。而在複習“力和機械”一章時,主要是提出一些問題,把問題作為複習的出發點,發揮其主導作用,將有關物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與物理思想溶於其中。在複習“壓強和浮力”時,則根據解答壓強和浮力問題的幾種方法,設計一組可將有關方法溶於其中的小題目,讓學生做,這樣就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應用自己的知識和思維方法掌握物理,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物理問題,使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回顧所學的方法並作出相應的選擇判斷,從而輕鬆愉快地實現知識複習與能力提高,最後,我再進行歸納解答相關問題的幾種解法。

每次一組題目解完後,我都要帶領學生回過來反思,本題複習了哪裏基礎知識?體現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體現了哪些物理思想?哪些題還有哪些解法(一題多解)?這樣把疑問交給學生,使他們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鞏固、深化、提高,使他們的知識由點到面,由面到體,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同時我還能及時瞭解學生掌握了什麼?還未掌握什麼?哪些學生掌握了?哪些學生還未掌握?等等。做到及時反饋,糾正或強化。

為此,我認為用這種些不同的方法進行不同章節的單元複習教學,是解決當前物理複習教學效率低,質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篇37:物理教學反思

在寬鬆而又熱烈的氣氛中,我的《聲音的特徵》正有條不紊地進行着,優美的旋律、動感的視頻、多樣的活動、豐富的聯想,給在座的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聲音的特徵》一節中,教材力圖通過實驗,讓學生在體驗與探究中瞭解聲音的三個要素;通過聲音的速度估測增強學生對聲速的感性認識,熟悉聲速的測量方法。

為了有效達成教學目標,我事先進行了較為充分的準備,通過實踐教學的體驗,感覺效果不錯。成功之處大約有如下幾點:

第一,以聽聲為主線,通過莫扎特交響樂播放、擊鼓、樂器演奏、辯音、結束曲播放等環節,讓學生在豐富的聽覺體驗中反覆感受,逐步從無意轉向有意,在潛移默化中體驗聲音的三個特徵。

第二,以生活為背景,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探究、討論等方式由表及裏、深化思維,培養合作能力和理論聯繫實踐、物理結合生活的意識。

第三,以媒體為依託,通過精心備課,理順各知識點的銜接關係,做到過渡自然、流暢,方法科學、有效,語言簡潔精練。從始至終,教師都是學生的學習合作者、點撥者、促進者。

第四,以問題為平台,通過解疑過程導引學生的思維,循序漸進、注重發散,層層推進;在問題的設置上堅持面向全體,“橫看成嶺側成峯”,使每個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情感信念上都能有所得。

但是,在具體教學中,也發現一些問題:

1.學生的表達能力不夠強,一方面是由於對物理概念的把握不夠準確、熟練,更重要的還在於平時的自我要求不高,缺乏對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視和訓練。

2.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觀察和思考不夠,缺乏對物理現象觀察的針對性和敏鋭性,這也説明學生物理聯繫生活的意識比較淡薄,這一狀況的改變同樣需要平時的日積月累。

在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雖然已領會了一些理念,摸索了一些做法,但要真正落實課堂教學的多元目標,實現高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還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

篇38:物理教學反思

國中物理新課程強調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轉變學生學習中這種被動的學習態度,提倡和發展多樣化學習方式,特別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在探究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策略。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敢於“放”,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積極的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但是,敢“放”並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學的引導學生自覺的完成探究活動。當學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予以指導。當學生的探究方向偏離探究目標時,教師也要予以指導。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如何緊跟時代的步伐,做新課程改革的領跑人呢?這對物理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傳統的教學觀、教師觀提出了挑戰,迫切呼喚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師角色的再定位。

一、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師“為素質而教”。在教學過程中應擺正“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正確關係,樹立“為人的可持續發展而教”的教育觀念,完成從傳統的知識傳播者到學生髮展的促進者這一角色轉變。這是各學科教師今後發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全新觀念下,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單一的,而應是綜合的、多元化的。

二、終身學習,優化知識結構

物理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自然學科,它要求物理教師具有豐富的物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在專業素養方面成為“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新課程對物理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通過不斷學習,充實完善自己。隨着科技的發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湧現,並不斷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師要學習這些新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新課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張通過物理教育對學生進行素質的培養。但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物理教師在人文素養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師要學習人類社會豐富的科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新課程對物理教師還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信息技術與教材的整合能力、課程設計與開發等能力。

在新課程內容框架下,絕大多數教師由於知識的綜合性與前瞻性不足,難以獨自很好地完成對學生課題的所有指導工作,要求教師之間必須建立起協作的工作思想。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他相關學科,從習慣於孤芳自賞到學會欣賞其他教師的工作和能力,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教師一起取長補短。

在新形勢下,教師第一次處於被學生選擇的地位,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將終身學習內化為自學行為,時刻保持學習、研究、反思、發現、探究、創新及總結的態度,力求成為一個學識淵博、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現代化信息素質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為本,創新教學模式

俗話説:教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獲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養,不能單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涉及知識、教師和學生三大要素,教與學是一個共同發展的動態過程,應明確教學過程的複雜性,綜合三大要素,權衡利弊,博採眾法之長,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既要改革創新,又要着眼實際,積極參與創設啟發式、開放式、範例式、合作式的教學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開發並不是素質教育的全部,學生的學習目的、興趣、意志、態度、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是推進教學進程與實現教學效果的動力系統,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起着發動、維持、調節的作用。在授課中重視物理實驗和物理知識的講授,結合介紹物理學家的故事,物理趣聞和物理史料,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體會物理在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的作用;善於對比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引發認知衝突,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引導學生尋找當前問題與自己已有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繫,強化問題意識與創新精神;最後還應通過比較、分類、類比、歸納演繹和分析綜合等邏輯思維方法,向學生展示知識的來龍去脈,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學啟于思,思啟於問”。在新課標下的課堂應是這樣: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性的養育聖殿,它是學生成長的殿堂,是學生髮揮創造力和想

象力的天空,學生品味生活的“夢想劇場”。在這裏學生有了探索新知識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學習興趣、熱情、動機以及內心的體驗和心靈世界得到豐富,有了親身體驗,學習態度和責任,對物理教學反思才具有它真正功效。

篇39:物理教學反思

高一物理從知識體系到學習方法都與國中物理有較大的差別。許多學生在學習時都會有一定的困難,因而是學生易產生分化的一個階段。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研究高中物理的知識特點和學習方法,加強學生學習習慣與思維方法的培養,其中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提高高一物理教學質量的關鍵。

首先,瞭解高一物理學習中存在以下幾個難點:

1、大量的概念。如:力、加速度等。

2、教學的難度加大。主要表現在教學函數關係的複雜化、圖像的運用等。

3、空間關係的建立,在國中只有一維的問題,高中出現平面問題甚至立體問題。

4、概念和規律較高中更具複雜性,如速度的概念中,有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曲線運動的速度等。那麼,如何克服這些難點呢?

首先,要把握好進度,勿圖快,尤其在以上幾個難點的。

第二,重在理解,切勿死記硬背。在高中物理學習中,需要記憶的東西不是很多。必要的物理概念和常數需記憶,而大多數物理知識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切勿死記硬背。

第三,在教學中,加強觀察與實驗,教師一定要把物理現象總結、歸納的過程講清楚,不要草率地給出結論,要使學生體會到物理學是注重講道理的科學。如牛頓第一定律和牛頓第二定律在運用規律進行演繹推理時較注重對條件的判斷與分析,不只是套公式。最後,在教學中不要隨意增加難度。如例題和習題的選擇要慎重,應符合學生的實際。對成績非常好的學生,可選擇一些超前性的習題,而對大多數學生來講,在高一階段的習題仍然是對概念的理解和簡單的應用。切忌總是將綜合性題目拿給學生,更不要把大學聯考的試題拿給學生,那樣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物理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的過程,而且也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物理的過程。學生學習物理效率的高低,成績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又取決於學習方法的是否科學。物理教師教學的最終落腳點,也只能是學生的“學會”和“會學”上面。所以我們在研究教師教法的同時,要認真探索學生的學法。

(1)教學生學會聽課。

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必須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掌握適當的“火候”,結合知識教學有機地講述:①高中物理學科的課堂授課有什麼特點,與其他學科有些什麼不同。②高中物理中力、光、熱、電四大部分各有哪些不同。③高中物理各種類型教材,在講授方法上各有哪些特點。④自己講物理課有哪些習慣,學生應如何做才能適應自己的教學、聽好課。

(2)教學生跟着教師的思路,牢牢抓住基本概念。

在物理課堂上,教師提出問題、進行實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各個環節,都有各自的一套方法。教師的思路是按照教材的系統,依據人們認識的客觀規律而展開的,所以要教會學生使自己的思維活動跟上教師的思路的展開而展開,這樣就會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學習思維方法和處理問題能力。

第四、在課外輔導中指點學法

物理教師對學生的學法指導,除了課堂上的講授、示範外,在課後的輔導中,再在學法上給以指導和點撥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課外輔導中指點學法,我認為主要應抓住如下四點。

(1)指導學生正確處理理解和記憶的關係,

加強記憶,戰勝遺忘。

(2)在指導學生做習題中,引導科學的思維活動,不斷探索解題方法和技巧。

引導學生學會三步走:一是認真審題,細緻觀察,分清問題的屬性,弄清哪些是直接可知,哪些是間接可知,哪些是顯性未知,哪些是隱性未知。二是認真分析題意,學會兩種分析方法,即從條件到問題和從問題到條件的分析方法,明確解題過程及所用公式、規律等。三是反思解題過程,向自己提出為什麼這樣做?還可以怎樣想?從而使學生逐步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3)要給學生留思考題,埋伏筆。把教材重要和關鍵部分提煉成問題,引導學生思索和爭論,促進學生認識的深化。

(4)要指點學生怎樣去預習教材和閲讀課外讀物。教學生列內容提要,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較好形式,關鍵要持之以恆,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做到看書和思考相結合,看書與質疑問難相結合。

總之,只要教師能在教學中做到深入淺出,化難為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會學”,從而學會。就能避免學生過早分化,提高教學質量。

篇40:物理教學反思

講授了《科學探究:液體的壓強》,在教後我體會很深,現結合這次課程培訓,將教學體會總結如下:

在本節課中,體現了新課改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經歷了“觀察----猜想----探究-----應用”的物理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我比較恰當的把握學生的經歷水平、反應水平、領悟水平。在教學中基本做到了三講三不講,注重了規律、思路、技巧和方法的教學。特別是在科學探究方法上,注重了利用已有知識進行理論推導,又用實驗驗證結論的可靠性。結果是異曲同工,從而使得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

此外,我覺的在各個環節的過渡上基本做到了銜接緊密。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得相對輕鬆,能從興趣出發,敢於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組內積極討論,做到在交流中學習,在實驗操作中認真謹慎,分析論證結論比較準確。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本節課的教學總體是成功的,但仍有不足之處:

1、在製作課件上不夠完美。

2、在理論推導過程中應給學生再多一點時間,充分讓學生進行展示。

3、在知識的應用,特別是拓展應用-----液體壓強的傳遞這個環節,鼓勵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多舉例,或老師提供給學生更多的素材。

4、在有些環節中我的語言不夠簡練。

5、這節課的內容比較多,在處理連通器和帕斯卡原理時時間比較緊張在授課時將本節課分為兩節課,我自己覺得對這一部分處理的不太好。

努力的方向:

如果再讓我講這節課,我會進一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從學生的興趣和已有的更貼近的感知水平出發,設計更合理的教學環節,在教授過程中進一步完善“自主高效,多維互動”的開放式創新性課堂教學體系;刪去無效課堂環節,進一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出因材施教;使師生的合作學習活動更默契。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為學生創設更感興趣的情景,使學生從身邊的生活實例中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再利用所學知識從物理走向社會。同時還要加強學生思維的發散,使之學習、掌握、應用多種科學探究方法,做到“授之一漁勝過授之一魚”;在學生的探究實驗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實驗指導,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的輕鬆氣氛中學習;注意學生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課堂效益。

篇41:物理教學反思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開學的情景猶如昨天,轉眼間一學期又過去了,回憶一學期的物理教學,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和感慨,在此做一個簡單的小結和歸納。

“可利用時間”和“有效時間”

每一學科的教學都有“可利用時間”,“可利用時間”指用作這學科教學的上課時間及學生在課外學習這學科的時間。上課時間的量是由課堂教學計劃所規定的,而學生用作學習該學科的時間,則應是因人而異的,但各學科之間會有一種約定性的分配。在可利用時間內進行教和學的活動過程中,由於某種原因,會有浪費,只有一部分時間真正被利用,如果把被利用時間和可利用時間量的比值叫做時間利用率的話,那麼,時間利用率就是一個小於或等於1的數。提高教學效率,首先要提高時間利用率。

學生學習的可利用時間是個常量(定量),擴大本學科的可利用時間,勢必會減少其它學科的可利用時間,因而用這樣的方法提高本學科教學質量不可取。有效時間是個變量,是可以通過教師的努力,增加這個變量,所以要通過提高時間利用率,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被利用時間包括無關時間和無效時間。無關時間是進行與教學無直接關係的活動所化去的時間,如在上課講一些與教學無關的話,一些與教學無關的事。有的話看似無關,其實對於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很有幫助,這部分時間也屬於有效時間。無效時間是指在這時間裏似乎進行教學活動,但沒有帶來教學效果,如上課在黑板上抄題目,(不會使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又如教學目標訂得過高,或過低,以致學生學生無法接受或無效益;再如教學過程設計不合理,以致多次重複講解,使部分時間無效;也有課外作業佈置不恰當,多數學生無法解答以致使學生進行無效學習。為減少無效時間,我們應採取的措施是:嚴格控制可利用時間,上課的節數按課程教學計劃辦,決不撈課,也不能拖課,佔用學生的課後時間,學生的課外作業量也嚴格控制,一節所佈置的作業量約需20分鐘完成,為了提高有效性,作業有專人出題,專人試做,減少學生的重複勞動。這樣的自我約束就會增強珍惜可利用時間、提高時間利用率的觀念,上課也不會做與教學無關的事。為了減少無效時間,課前應認真備課,充分了解和分析學生的知識水平,制定合理目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在教學活動中及時收集反饋信息,調整教學過程,使教學活動有效地進行。

篇42:物理教學反思

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門藝術;其核心是設疑提問。問題是思維的嚮導。在課堂教學中設疑提問,讓所有的學生都積極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答案,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那麼,怎樣設計一堂課的提問思想,使所設之疑合理、適當、有意義,起到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的作用呢?我今天從以下兩方面談起。

一、在導入新課時設問

有經驗的老師非常重視導入新課的藝術性,他們往往用設問的方法,照成學生渴望、追求新知識的心理狀態,使學生產生一種探索新知奧祕的強烈願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好效果。例如:在《槓桿》一節課的導入時,我引用的是阿基米德一句名言:“給我一個足夠長的槓桿、一個支撐點,我能翹起整個地球。”然後我提出問題:你支持阿基米德這種説法嗎?這種設問的設計,使學生產生一種神祕的心裏,一開始就對新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抓住模糊點設疑

所謂模糊點,就是似懂非懂、似明非明的地方。在課堂教學中,根據信息反饋,準確地撲捉學生認識上模糊的地方設計提問,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不同物理量的不同含義。例如:在區分效率和功率這兩個物理量時,針對這一問題可以這樣設問:“效率高的機械做功一定快嗎?”然後通過學生的不同回答結合講過的知識點幫學生分析清楚兩個物理量的區別。通過這樣的設問,澄清了學生的模糊認識,提高了學生的識別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巧妙的設疑,不僅能增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43:物理教學反思

物理的課程改革改革方向是“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下面我就在xx年的教學工作,談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首先是教師要控制得住大局。

雖然是探究性的開放型物理課,是把主動權還給學生的課,但也應該是井然有序的課堂教學,而不是一堂亂糟糟的課,課堂紀律無法控制,學生各搞各的,像一個市場。

國中學生的自制能力本來就是很弱的,現在還把很多時間給他看,給他講,給他做。如果作為一個任課老師,壓不住課堂的話,不但上這個課沒有什麼效果,而且讓他們有一種感覺就是上物理課就是可以玩、就是可以説閒話、就是可以開小差、就是可以鬧翻天的時間。這就與我們的目標越走越遠了。我們的目的只是讓他們輕輕鬆鬆地學習,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學會知識,培養能力,瞭解社會。

二、其次,教師要把提問題的權利還給學生

最傳統的授課方式是老師講足一節課,學生只是在下面被動地接受;之後改變了很多,變成了老師以“提問啟發式”授課,學生終於有了發言的機會;現在的課程改革則更進了一步,讓學生自己提出疑問,再想辦法解決。

愛因斯坦説過,提出問題有時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別人提出來的問題,你不一定有興趣“幫”他解決,但是如果是你自己提出來的問題,你肯定會有興趣、而且會想方設法來解決,人在生活中是這樣,在學習知識上也是這樣。

我覺得物理課上應鼓勵他們提問題,各種奇裏古怪的大自然問題、生活生產中的問題都行,平時上課也是這樣,有相關的他們想知道的問題讓他們自己提出來,而不是我提。當然,相應地,教師一定要多看書,多瞭解相關方面的知識,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同時使他們被你的知識魅力所折服。

三、再次,老師要敢於把解決問題的權利還給學生

現在是一個信息時代,得到信息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一個現代的人不是看誰記住了多少知識,畢竟能記住的只是一小部分,而是誰能用最短的時間把最有用的知識蒐集出來。有些他們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你不一定要幫他們解決,因為他們最需要的不僅僅是結果,而是過程。他們可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基本的技能,基本的動手能力,一般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到這個過程的樂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這説遠點甚至對他以後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在學校裏培養他的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尤其重要。不要怕他們走的路顛簸,這是他們成長中需要的鍛鍊。現在信息流通很快,他們可以在圖書館中查找資料,也可以請教別人,更可以上網去找,或者自己通過實驗來解決相關問題,都可以,關鍵是他在其中學到了東西。

篇44:物理教學反思

來自物理課堂的思考與反思——為了充分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改理念,在課堂上能和學生生活密切相連的知識內容、我都努力給學生創設機會,讓他們相互交流和自我展現,但從學生課堂交流的反饋情況來,結果大出我的意料,令我堂目結舌:原來學生的生活經驗是那樣的貧乏,那樣的.蒼白無力,下面就對物體對外作功為例,為了鞏固對概念的理解,我讓他們從生活中廣泛舉例,結果學生能順利舉出恰切的例子寥寥無幾,學生的表情讓我感覺到,他們的確心有餘而力不足,為了緩解課堂上的尷尬局面,我只好把自己的生活體會與學生交流起來,象用高壓鍋作飯,當鍋內的蒸氣壓強足夠大時,蒸氣便可對限壓閥做功,使限壓閥旋轉起來或讓限壓閥上下跳動起來…………我一口氣連續舉了五六個例子,和同學們一起分析完這些例子時,他們的目光剎那間亮了起來,物理原來就在我們的身邊,物理原來這樣有用,有趣。

篇45:物理教學反思

2016物理教學反思

每到假期總要思考一下一段時間來的教學得失,每次總結都有新的體會。

總的來説國中物理要轉變學生學習中被動的學習態度,提倡和發展多樣化學習方式,特別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要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角色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擺正“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正確關係,樹立“為人的可持續發展而教”的教育觀念,完成從傳統的知識傳播者到學生髮展的促進者這一角色轉變。這是各學科教師今後發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全新觀念下,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單一的,而應是綜合的、多元化的。

二、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敢於放手,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積極的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但是,敢“放”並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學的引導學生自覺的完成探究活動。當學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予以指導。當學生的探究方向偏離探究目標時,教師也要予以指導。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如何緊跟時代的步伐,做新課程改革的領跑人呢?這對物理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傳統的教學觀、教師觀提出了挑戰,迫切呼喚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師角色的再定位。

三、要終身學習,優化知識結構

物理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自然學科,它要求物理教師具有豐富的物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在專業素養方面成為“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新課程對物理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通過不斷學習,充實完善自己。隨着科技的發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湧現,並不斷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師要學習這些新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新課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張通過物理教育對學生進行素質的培養。但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物理教師在人文素養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師要學習人類社會豐富的科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在新形勢下,教師第一次處於被學生選擇的地位,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將終身學習內化為自學行為,時刻保持學習、研究、反思、發現、探究、創新及總結的態度,力求成為一個學識淵博、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現代化信息素質的教育工作者

四、要以人為本,創新教學模式

俗話説:教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獲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養,不能單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涉及知識、教師和學生三大要素,教與學是一個共同發展的動態過程,應明確教學過程的複雜性,綜合三大要素,權衡利弊,博採眾法之長,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既要改革創新,又要着眼實際,積極參與創設啟發式、開放式、範例式、合作式的教學方法。

學生有了探索新知識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學習興趣、熱情、動機以及內心的體驗和心靈世界得到豐富,有了親身體驗,學習態度和責任,對物理教學反思才具有它真正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