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集體備課”不是新課程的“附生物”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99W

集體備課是統一備課嗎?

“集體備課”不是新課程的“附生物”

現實活動中,很多老師對集體備課頗有微詞,認為大家結合起來,共同討論、研究一個教材,然後共同制定一個教學預案,再拿着這個教學預案在課堂中進行按部就班的操作。但這種操作模式卻忽略了教師的教學個性,忽視了學生個體的存在差異性,同時也忽視了教學過程的情境因素,所以,有的教師認為這是違反教學規律的。

實際操作中,很多教師不自覺地把集體備課與統一備課劃上了等號。於是,拿着集體備課的成果,在教室裏依樣畫葫蘆。當葫蘆畫成瓢時,於是就會抱怨:集體備課沒有效果!

集體備課不是統一備課。集體備課是借集體的智慧碰撞和羣體的思想交流,既促進個體認識的縱向深化,又促進個體認識的橫向拓展。集體備課的思維應指向“和而不同”,要與個體獨立備課有機結合。對於個體而言,在集體備課中拿來用的只能是思想、精神、理念的至高點,牽涉到教學的具體細節,應該是豐富而有變化的,應該是因地因時、因人制宜的。

二、要調整集體備課的任務和重心。

集體備課要從過去的單一完成教學預案轉向教學研究,“教什麼”比“怎樣教”更重要。同理,在備課過程中,“備什麼”應該比“怎樣備”更重要。通常我們説備課備兩頭:備教材、也備學生。筆者提出備三頭:備教師、備學生、備教材。

備教師,即樹立教師終身備課的理念。教師應該着眼於事業,既打實學科文化底子,又錘鍊教學基本功,更要追求教學業務的發展。在集體的氛圍中,通過思想的溝通,智慧的碰撞,文化的交流,知識的互補,堅實推進教師對事業的嚮往和追求。

備學生,用愛心去備,用熱情去備。有效教學以學生的有效學習為前提。科學的集體備課,應把具體的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方面的內容寫進教學實際,在集體備課時討論,研究學生的學習特徵和規律,着力改變學生的“聽中學”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創造“做中學”,“嘗試中學”,“體驗中學”的機會,努力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無論是備課教師還是備學生,我們都可以通過“備教材”的過程獲得“三位一體式”的共同發展。即通過“備教材”的過程參與,既讓教師獲得以把握教材能力為主要特點的專業水平的發展,又讓教材的呈現、重組、教學設計等處處體現“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思想理念,以期讓每位學生獲得最大的發展。

新課標指導下的教材編排是模塊結構。一個單元就是一個主題,一個模塊,所以每個單元都是圍繞某一主題來選取文章的。如蘇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至愛親情”,編者分別選了五篇文章:朱自清的《背影》,黃飛的《甜甜的泥土》,劉義慶的《人琴俱亡》,鄒韜奮的《我的母親》,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在備課時就要分析,編者為什麼要選這五篇文章。首先要分析作者,通過分析作者瞭解編者選材的時空意圖,朱自清大陸作家,黃飛是台灣作家,體現了選材的“海峽兩岸”;劉義慶是古代作家,鄒韜奮是現代作家,體現了選材的“古今”,川端康成是日本作家,別的都是中國作家,體現了選材的“中外”。另外,從文體來看,有散文,小説,古文,回憶錄,這是落實課程標準對於這一學段文體知識的要求,從描寫的對象和表達的主題來看,有父愛。母愛,兄弟之愛,雙清齋從不同的角度表現。致愛,親情對單元主題。不同版本的教材,統一主題單元,選擇文章並不完全一樣,所以在集體備課時,只有領悟了編者的意圖,才能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三、要突破時空界限,讓集體備課常態化。

集體備課,使我們能夠共享優秀教師的經驗和智慧。按理説,在集體備課過程中,研究的問題越深入越具體,效果就越好,但中國小教師的工作都比較忙,每週不可能抽出太多的時間來進行集中討論,因此,如何在有效的時間裏,突破集體備課的時空界限,讓集體備課常態化,從而取得良好的備課效果,就需要我們認真思考一番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隨時都會遇到問題,隨時進行交流和探討,這種非正式的集體研討對教師可能更有實效。                        

四、要掌握行之有效的集體備課路境。

目前,各級各類學校都充分認識到了集體備課的重要意義,加大了落實力度,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積累了一些切實可行的經驗,提高了廣大教師的認識。但在現實實施中還存在一系列如下相關問題。          

1.集體備課形同虛設,集體備課流於形式,人在心不在,沒有真正體現集體備課的功能。

2.集體備課中教師(包括主講和其他教師)的準備明顯不充分,一人主講,他人旁聽,組長事後補筆記。

3.集體備課中,組長的帶頭作用不明顯,核心作用沒體現,準備工作不充分,組織工作不到位,如何進行集體備課,組長心中也沒底。   

4.如何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老師心中有數,但是不願意交流。

5.少數甚至從網上下載教案,實現教師“自我解放”。集體備課,成了網上資料的“拼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