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與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9W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與反思【精品多篇】

國中語文教學反思 篇一

應對課改熱潮的衝擊,剛開始只是“任爾東南西北風”,“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心態,但如今,時代發展的強烈需求,信息技術的全面推入,改革課堂教學,尤其迅速改革語文課堂教學,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已成為每一位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下方是筆者在語文教學改革中的幾點粗淺體會。

一、教學模式的審視

1、學習方式的改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方法和途徑。語文學習中用什麼樣的學習形式來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都取決於教學目標的要求。2、教學方式的改變語文教學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之上,那裏的“平等”絕不是師生之間無條件的平等,而是教學中教師就應尊重學生的觀點、人格、情感等,同時又要高於學生,教師始終是首席地位,要引導學生掌握更廣泛且更有深度的語文知識,如果教師不加鑑別地肯定學生所有的言論,而不對其進行必須的點評和拔高,學生是很難獲得進步的。

3、教學目標的改變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並不是要求我們在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都要實現該教學目標,而是憑藉語文活動使學生感受到課文資料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具體根據教學資料關注不一樣的目標,“潤物細無聲”才是我們就應追求的最佳教學境界。

4、互動狀態的改變很多教師認為,新課標的最終目標應是“學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動起來”,在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下,到達大家都動起來的最終目的。其實不然,語文學習中的調動並不等於真正的激活,如果學生在活動的外表下內在的思維一向處於停滯狀態,這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動。不管課堂上採取哪些調動方式,只有那些能讓學生的思維一向處於活躍狀態,學生的感情一向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動”。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任務是在調動學生的用心性和熱情的同時更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啟動學生的情思,這才是真正的“動”。

二、教學載體的審視

1、文本教材是課堂教學的藍本,因此“探究”教材,不僅僅是學生的任務,教師自身對教材的探究和挖掘更重要,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層內涵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只有教師深刻洞悉教材,才能站在必須的高度引領學生剖析文本,也才能真正使師生與文本作者構成對話。

2、教具

任何一種課堂形式(包括電教媒體的運用)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學活動手段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課堂討論或呆板單一,或信馬由韁;有的一節課則完全用鼠標代替粉筆,用錄音代替教材等,這樣的教學手段沖淡了語文教學豐富多彩的實質內涵的特質,難免有“做秀之嫌”,流於形式。

3、教師

我們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但更不可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只有教師適時介入,或進行必要的點撥歸納,或對文本作適當的拓展,才能將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深層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和正確的觀點。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身為教師,“路漫漫其修遙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雪萊有一句名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遙嗎?”,其實此刻,沐浴第二輪繼續教育的東風,享受國家重視義務教育的雨露,正是大力推動新課改、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美麗春天。每一位語文教師,真的就應在這陽光燦爛、鳥語花香的春天,順應時代的東風,高舉課改的大旗,小而言之,為自我的事業,開創火暖的夏季;大而言之,為祖國的未來,播種火紅的秋天。多一份反思,就會多一份清醒,多一份進步。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潮下,我們要不斷反思,與時俱進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二

『教學課題』《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

『教材分析』:這是一個名人單元,課文的事蹟生動感人,廣為流傳,七年級從、學生,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時期,應對他們進行理想教育,幫助他們確立人生目標並擁有堅定的信念。學習本文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聞一多先生偉大的人格魅力,從此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並堅定自己的人生理念。

本文語言優美,語句精煉,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適合七年級學生閲讀,教學時應加強朗讀,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並在薰陶感染中,培養中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已經有初步的閲讀能力,可以通過預習領會課文內容,把握課文大意,但學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和方法。攝入的信息量比較窄,不能主動的,積極地合作探究學習。個別學生對語文缺乏興趣,依賴性比較強,學習較為被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閲讀理解課文結構,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品味重點語句中的關鍵詞語,探究語句的內涵,領會語句飽含的感情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質疑、互動合作、開展小組討論、信息整理歸納的方法,進行探究性學習。 自主搜索,整理,交流課文有關的背景資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聞一多嚴謹、謙遜的治學態度,言行一致做人原則,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個正直的人。 『教學重、難點』:

重點:品味中語句中的關鍵詞語,

難點:探究語句的內涵,體會語句飽含的感情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日常生活中的説話和做事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行,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容易忽視這一點,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樣處理和做的呢?請你説給大家聽聽。

二:瞭解聞一多,臧克家

聞一多(1899-1946)1922年赴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學習,後來研究文學。1925年回國,歷任青島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詩集有《紅燭》,《死水》,表現出深沉的愛國激情。1943年目睹蔣介石反動政府腐敗憤然而起,積極參加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鬥爭,一二一慘案發生後,他更英勇地投身愛國民主運動,最後獻出寶貴的生命。集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三重人格”於一身,郭沫若稱其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臧克家(簡略瞭解)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掌握下列詞語:

鍥而不捨瀝經心血目不窺園氣衝斗牛兀兀窮年潛心貫注迥乎不同慷慨淋漓

四、理清課文,整體感知

1、指導學生朗讀

放錄音

教師範讀

個讀

齊讀

互評、糾正

2、合作探究

(1) 文章從哪些方面寫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以此為脈絡,文章可分為幾部分?

每個部分是怎樣銜接連綴的?

(2) 綜合這兩個方面來看,聞一多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用原文回答)

(3) 作為學者聞一多是怎樣説的?(引用原文)

(4) 作為學者聞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麼?(引用原文)

(5) 作為革命家的聞一多做了哪些?目的是什麼?

五、小結

這篇文章學的十分精粹,突出地表現了聞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質特徵。文章兼顧西安的典型事例,精緻嚴謹的結構,充滿了感人的力量。

六、佈置作業

1、讀一讀,寫一寫

2、完成練習二

『課後反思』:

1、朗讀的 效果較好,通過朗讀,讓學生很好的把握了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本人語言生動形象,精煉含蓄,富於感情和音樂美,但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説把握起

來的難度較大,所以本課設計了重點批註的環節,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品味,並通過討論、交流來提高學生的閲讀水平,同時 為學生留出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和感受自己獨到的閲讀體驗的空間,有理由學生自主探究,體現個性化閲讀。

3、在拓展延伸部分,安排了一道將課文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繫的討論題,目的是鍛鍊

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學生髮言比想象中的還要踴躍,不斷有新的亮點產生,吧這堂課的氣氛推向高潮,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三

教材分析

《背影》是八年級語文第二單元第七課。第二單元是在第一單元(以戰爭為話題的單元)的基礎上發出的呼喚:再也不能讓人類之間的殘殺延續下去了,應該讓世界充滿愛,所以第二單元以“愛”為主題。本單元的五篇課文對普通人的的關愛,讓學生從課文中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人們總是説,母愛温情如水,父愛厚實如山,同學們都是沐浴在愛的雨露下幸福成長的,愛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愛是征服人類最有力的武器,也難怪錚錚鐵漢朱自清先生,卻在世界上最平常最樸實是父愛面前潸然淚下。作者將別人不曾在意的'父子之愛,濃縮在方寸之間,就是父親的這個背影,幾十年來感動了無數讀者,令許多人淚濕衣衫。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較好,在本片區同年級18個班處於中偏上的水平,聽説讀寫思查與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較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大多數是“留守學生”但他們的感情細膩而豐富。因學校多次開展與“感恩”有關的活動,大多數同學能用自己的良好表現和較好的成績,回報關愛過自己的親人、老師、同學、朋友等。樑月輝、田姍姍、吳歡洋等同學能通過自己的詩文朗誦或動情講述,感動在場的每一個人,他們的文章有的在徵文大賽中獲獎,有的在報刊上發表。儘管如此,但很多學生的家庭並沒有經歷過“禍不單行”的日子(如:文中作者的祖母死了,父親也失業了),很難站在作者和作者父親的角度來理解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將成為本節課學生認知形成最主要的障礙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掌握生字詞的音、形、義;

(2)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理清行文的思路;

(3)學習作者巧妙的構思。

2、過程與方法:

理解關鍵語句所表達的特殊感情。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父子之間濃濃的親情,淨化自己的心靈。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激發學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熱愛父母的思想感情;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和作用。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一、導入

由朱自清先生的父親讀《背影》散文集引人課文

二、自主學習與交流

1、學生交流你所瞭解的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江蘇揚州人。曾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任教。著有散文詩集《蹤跡》,散文集《背影》等

國中語文教學反思 篇四

本課教學流程設計為第一次早讀讓學生劃出好句,10分鐘後全班交流説説好在哪裏?第一課時從抓關鍵句角度來把握,先明確文章提出了什麼觀點?然後教學生學習方法:抓關鍵句、搜索法、串聯上下文句、歸納概括法等。最後讓學生把本課的寫作思路寫下來。接着老師板書文章的有業敬業塊寫作思路,引導學生理解。最後就文章演講辭的特色品演講語言,讓學生尋找適合演講的話,四人小組派代表説明。

第二次早讀讓學生自己尋找適合演講的話,自己講給自己聽,講一遍(演講),老師示範第四段建議大家用自己最適合或擅長的語言方式,(時代變遷適合語言形式也在變)演講給同桌聽。準備課上交流。早讀結束前老師先聽一兩個同學演講,同時強調注意事項:

1、大聲、自信;

2、嚴肅不可笑;

3、聽眾是來聽你的演講,不是來看你笑話的;

4、以氣勢以聲音壓倒全場;

5、有強調重音;

6、少用文白相間。

第二課時學生演講何琪遙很有學者風範、夏亞青用貴州話的演講相當出色。演講結束後老師強調演講者要達到演講的目的,最關鍵還是演講的內容,所謂以理服人才是最大的祕訣。接下來在回顧上課的基礎上講“道德類文章”人應……”的文章仿寫“敬業”。接着就樂業開展分析,分析後同樣就其寫作思路讓學生仿説。

第三課時分析課後練習,讓學生舉例説明身邊的無論是學習或道德上的天地間第一等人,最後讓學生討論“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理解。從授課看,演講塊的教學極為精彩,但是在説理塊的分析老師講得過多,如何能做到引導學生分析出來是老師今後教學上要思考的重點。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五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識目標: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

2、能夠借鑑本文的寫作方法,並把它們運用到平常的寫作當中去。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二、學法引導:

安塞腰鼓是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

上的—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對於生活在南方現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對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採用多媒體教學,效果會好些。教這樣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一旦學生進入角色,教起來就輕鬆多了。

三、教學重難點

本文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但文中更多的是重在寫意。如何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側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並通過聯繫生活,加深對生命的思考認識即教學的重點。

四、教學方法

1朗讀法:通過讀能感受到語言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動。

2揣摩法:對描繪形象、揭示內涵

的關鍵語句,應當仔細揣摩品味。

五、媒體設計

1、腰鼓表演片段。

2、課件。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流程

課前,我播放了一段關於安塞腰鼓的視頻,讓學生感受雄渾壯闊的場景。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剛才大家所看到的就是壯闊的安塞腰鼓,請同學們端起書,齊讀課文,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份激情吧!

1、學生齊讀課文。

2、請學生從字音、停頓等方面,對自己的朗讀進行點評。

探求新知

1、請同學們,用我感受到了——的安塞腰鼓,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2、課文中,作者多次運用相同的句子來反覆讚美安塞腰鼓,同學們找一找,看是哪一句?”

明確:

好一個安塞腰鼓!

好一個安塞腰鼓!

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

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3、這些句子反覆出現,除了抒情的需要以外,還點示了課文的層次,使得課文結構清晰,請自由朗讀課文7—24節,用//劃分層次,並且在每一個層次中,尋找一個詞語,作為這個層次描寫的主要內容。”並分男女兩組,派代表上黑板板書。

明確:舞蹈、響聲、後生、舞姿

3、品析文章中語言美。

作者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展示安塞腰鼓的美,試用美,你看。”句式來説。並説説這些句子為什麼美? 例句:蓄勢待發的後生美,你看,他們身後是一片高梁地。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梁。噝溜溜的南風吹動了高梁葉子,也吹動了

他們的衣衫。他們的神情沉穩而安靜。

4、主旨探究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的資料表明:黃土高原是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之一。

安塞腰鼓有什麼內涵?

安塞腰鼓是黃土高原上生命的激昂和宣泄,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小結:

1、排比反覆旋律美

文中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和反覆,形式上力求多樣,富有變化。排比又有句內的、句之間的、段之間的。

2、短句短語激昂美

3、節奏明快雄渾美

反思提升

我們要進行一個演讀活動,要求讀出氣勢,讀出節奏,讀出情感。

我給同學們發了一份演讀稿講義,大家推薦男領由於越同學擔任,女領由單昕哲同學擔任,花三分鐘左右熟悉了各自角色需要演讀的內容。

演讀開始:

看!——

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火烈的舞蹈哇!好一個安塞腰鼓!

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後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

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着酸棗樹的山崖上,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遺落了一切宂雜的觀眾的心上,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慄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歎為觀止。

好一個安塞腰鼓!

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脱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那消化着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

好一個黃土高原!

好一個安塞腰鼓!

作業。

1、將精彩的語句抄在積累本上。

2、完成活頁和試題優化。

八。板書設計

1-4:的腰鼓

安塞鼓5-27:的腰鼓 5-13:宏偉的場面 14-17:雄壯的

18-22:擊鼓的

23-27:奇麗的

寂靜28-30:的腰鼓

九。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上,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

體地位,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我不去講,學生自己看書能回答的問題,我不回答。同時,我也十分注意情境的創設,先在課前播放安塞腰鼓的視頻,以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並讓學生在感性性對安塞腰鼓有所瞭解。此外,本節課,我還重視學生的讀。有全班齊讀,有男女生分角色讀,有領讀,更有對文本深入理解的回讀。

當然,任何一節課都不是完美的,在本節課上,還存在着不少缺點需要我今後改進的:

1、教學的目標的確立,還有不明確的地方,對教學內容的安排也有與教學目標不符的地方,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有待提高。

2、播放的視頻,沒有經過嚴格的篩選,視頻還不夠典型。而且播放的順序還可以更靈活一點。如放在品析語言後面。

3、學生的參與度還不夠,對個別學生的提問次數過少,沒有照顧到全體

學生。 無論如何,這一次研究課,對我來説,都是一次寶貴的成長財富,我都會好好的總結,認真的反思,以便於我今後的教學之路能有更大的進步。

國中語文教學反思 篇六

在推進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我發現了語文教學嚴峻問題,也敢到了自己在作為一個母語教師肩頭責任重大。於是不斷進行探索和思考、總結,和大家共同交流。對自己在工作中一些體會做一下小結。

一、教學方法要穩中求變

因為單一教學模式容易讓學生厭倦,而太多變教學又讓學生琢磨不透,不能形成規律,無“法”可依,所以教學就成了一個需要不斷思考和改進,既需要象做飯一樣要變換花樣,來引起學生求知慾望,又要形成一定格局和習慣,讓學生覺得有規律可尋。例如每天預習,需要有一定方法和規律,讓學生知道應該做什麼。生字、詞語以及有關作品背景和作者資料,初次閲讀課文,是必須掌握。而有時也需要一些變化是我們需要潛心研究,例如我在教學《變色龍》時候要求學生把自己朗讀最好段落錄下來,讓學生通過讀體會人物性格和思想。

二、教學主體要調動激活

要相信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學生智慧火花。有時我們總是為僵化課堂氣氛而很苦惱,其實學生學習態度和興趣不是一天可以培養。新課程角度來講,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開發者和創造者,而不是被動執行者。尤其是現在孩子他們從小接受良好教育,聰明指數絕對超過了我們小時候,如果要是用我們來衡量他們是不行,因此我們要相信學生能力,給學生一個施展自己平台。例如:在學習《窗》這一課時,我讓學生設想一下,這個沒有看到他所希望看到美景病人,他會怎麼樣呢?同學們紛紛去説。有説,他懊悔之極,後來自殺了;有説,他也舊病復發,痛苦而死;有説,他在一次次噩夢中死去了;還有説他後來遇到了一個好醫生來這個城市,於是很巧治好了他病,而他後來就用自己所有錢,買下了對面土地,把他建成了一個美麗公園……學生想象能力是超出老師想象。

三、教學重點要突出體現

語文課堂要突出重點,體現亮點。其實新課本每單元基本有一個重點,但是每課又有各自特點。例如: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主要是小説,《孔乙己》、《范進中舉》、《口技》、《變色龍》、《窗》只有一篇是文言文,其餘都是小説,而四篇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運用了對比方法,但是對比角度又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把握這一特點,引導學生去學習。讓學生既看到知識整體特徵,又看到每一課特點。既要給學生知識又要讓學生感受到快樂,營造快樂語文氛圍。例如《孔乙己》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孔乙己境遇而編寫課本劇,並進行表演,或者可以通過多媒體讓學生看已經制成光盤課本劇來感受主人公悲慘命運。《口技》則可以讓班上有這方面特長同學去施展自己才能,在快樂同時瞭解什麼是口技。《變色龍》則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分角色讀,然後自己選出最佳搭檔來展示給同學們。

四、教學情感要交流醖釀

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沒有情感教育是失敗,沒有情感課堂是痛苦,讓學生能把自己喜怒哀樂,在課堂上能真情流露,與主人公共命運,與作者形成情感交流與對話,以情來陶冶學生,以情來激勵學生。情感既是教育目標,也是教育手段。比如,在學習《背影》一文時,我首先讓學生聽了《父親》歌曲,然後讓學生談自己父親,想想父親給自己關愛。其實老師如果有能力,最好自己給學生唱,或者讓有能力學生唱,這樣學生更有深刻體會。我在教學《白楊禮讚》時候,給學生唱《小白楊》,儘管唱沒有歌星好,可是學生還是覺得我們老師真行,於是就更加強了學生對老師崇拜,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五、教學範圍要拓展延伸

語文教學要走向生活社會。如果就語文課本學習語文是永遠無法學習好,我們精彩課堂只是學生學習語文很小一部分,只是能應付考試,而學生能力和實踐是無法真正得到鍛鍊和提高。學生語文最終是要在社會中去檢驗,所以必須讓學生能夠活學活用。尤其是新教材,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個性思考,不在要求統一答案,所以這就是説老師一定要把思維空間真正還給學生,這樣才真正有助於學生提高。要讓學生更多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去積累生活,去品位生活。他們有了自己思想才能真正積極去學習語文。

語文作為母語原本有它得天獨厚優勢,可是現在卻因為教學課程而變得過分單一,使語文失去了原本應該有活力。尤其是現在語文,由於文言文是固定,是必考,所以老師們在複習時候有時會過多把經歷放在一個一個生字記憶,要求學生一個字不差把文言文背寫下來,於是這些原本在新文化中已經沒有了語言影響力文章,了老師教學重點,也成了學生學習難點。學生苦不堪言。當然我們不否認古人知識廣博,也不否認老祖宗給我們留下輝煌文化遺產,但是不應真正讓它成為學生學習重點,我總是覺得應該是一種人文積累,而不是文字積累。古人東西再好,還是應該去更多發展現在理念。由於有文言文很長,學生又沒有學習興趣,所以教師不得不為了考試而逼學生去背。儘管考試時就是那麼10分左右題,可是面對一分也不能少考試來説,對於關係着學生命運考試來説,總是不能忽視,所以成了一項負擔。對於優秀學生還不是問題,對於差一點學生那簡直是如登高峯。

不過,教師也可以分層而論,讓學生體會古人語言精煉,可以讓學生去積累和欣賞自己喜歡一些詩歌和文章,而不是僅僅侷限於背誦課本上幾篇,幾首。

六、教學內容要開放靈活

努力建立開放語文。語文是母語原本就是學習其他科基礎,是學生將來生活重要交際手段之一。

但是長久以來,各科都是孤立進行教學,學科本位思想太嚴重了。課程過分強調知識傳承,忽視了學生知識聯繫,以及科目交流和溝通,把自己封閉起來,然後説語文怎麼也考不好,怎麼回事。當然我們不否認語文考試以往存在弊端,而導致應試和素質衝突。課程過度強調統一,東、南、西、北、中,億萬學生同時學習統一內容,使課程變凝固、僵化,缺少了彈性。

可喜是最近考試出現了科目交融,儘管只是那麼1、2分,可就是為了這一點分數老師們會苦心去經營,會努力形成一個教育整體。

有時我們生病時會因醫院科室分太細,以致有時生病了不知道要去哪個科室而苦惱。其實我們教學也應該是適當有一點溝通,不要因為自己不是英語老師而不敢説一句英語,不要因為自己不是物理老師而為自己對物理知識淺薄而做解釋,其實老師應該是一個多元整體,是一個一專多能結合體。

當然不是説語文課都上不倫不類,但是也不是雷池不可跨越。

語文課堂要打破壁壘,逐步做到課堂教學、語文活動,綜合實踐相結合,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讓語文教學充滿活力,讓語文課堂快樂融融,讓語文不在是學生負擔。這是每一個老師和家長心願。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七

閲讀與寫作是不可割裂的語文教學活動閲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語文素養提高的重要途徑,可是往往我們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把二者單獨作為兩個部分來進行教學,甚至有一些教師會對二者會厚此薄彼,其實閲讀和寫作完全可以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我們現在的語文教材是指導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最主要的內容,語文教師往往花費大量的教學時間去引導學生進行閲讀和分析,其實如果想要使學生廣泛而有效的閲讀,只依靠課本教材是遠遠不夠的,閲讀教學應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首先要求我們的語文教師必須在學生的閲讀量上有一個具體的要求。首先是泛讀,要求每個學生每學期閲讀的書籍不少於20本,這在閲讀量上對學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從內容上來説閲讀內容包括了詩歌散文,名人傳記,科普讀物等等。其次,要求學生精讀,指導學生一學期需要精讀的作品控制到3—4本,精讀的時間學生可以利用假期進行。再次,每學期向學生指定一本研讀的書目,這個數目就是我們課本上要求學生必讀的課外名著,當然閲讀的量是一個必須要求,閲讀的時間上也必須有保障,學生在校期間一週要保證有六節閲讀課的時間,學生週末回家的時間也要達到4個課時的閲讀時間,這樣一來,學生閲讀的時間一週當中至少有十個課時。

在對學生的閲讀有了具體的要求之後,教師會專門製作閲讀成果檢測,並相應的跟進名著讀後感的寫作指導,比如七年級上學期讀《西遊記》時,教師會安排學生先讀部分章回,然後從人物設定、情節安排等方面安排學生進行閲讀後的寫作,《我和<西遊>有個約會》《西遊之路之我見》等相關的寫作安排,不僅進一步的激發了學生的閲讀興趣,同時也讓學生用筆記錄了自己閲讀名著的心路歷程,然後從每個班的習作中推選好的作品,進行年級裏學校中的評選,把這些優秀習作編訂成書,在學校召開家長會的時候發給家長,這樣的讀書成果不僅得到了家長的一致讚許和支持,也促進了學生語文閲讀和寫作素養的雙向生成。

閲讀是學生對於生活、社會及客觀現象的認識,寫作是學生們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表現過程,只有將二者巧妙的結合才能真正引導學生從最真的心靈體驗出發,給予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自在地想,揮灑自如地寫,有創意地表達自我個性。也只有這樣,學生的心情將會更快樂,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思維才會更活躍,真正的體現我們的語文教育是滋養學生心靈的學科

國中語文教學反思 篇八

從戲曲的理論來説,戲曲教學應該側重於讓學生了解戲曲的衝突,從衝突中領會人物形象和戲曲主題,同時也要通過閲讀體會古代戲曲的語言魅力。古代戲曲的語言頗有詩歌的韻味,因此對古代戲曲語言的品味應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在教學中,我們嚴格按照戲曲理論內在的規律開展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發現很多的問題,現將有關情況作一下反思,以期待將來能夠更好地開展古代戲曲的教學。

第一,要處理好信息技術與課文研讀的關係。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的確為語文教學帶來了很多好處,多媒體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不是所有的內容都應用很具體形象的多媒體技術加以展現的。過多的媒體使用,如視頻、音頻、圖畫,只能削弱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感悟能力,使學生過於以來感官的刺激,而丟失掉語文教學本身對教材文字的鑽研與感悟。比如在上《竇娥冤》的時候,有些老師就喜歡在學生沒有讀課文的前提下直接將視頻播放給學生看,認為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通過視頻解決學生閲讀課文的興趣問題。這種以視頻替代課文的做法只能是進一步惡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應該是適時的、適事的,而不是隨便為了讓學生感興趣亂來。只有在對文本深入鑽研的基礎上穿插多媒體,才能真正發揮其輔助作用。

第二,要處理戲曲語言和戲曲思想內容的關係,不能有所偏廢。在新課程標準相關理念的指導下,教學中我們較多老師對古代戲曲的思想內容進行了大肆渲染,力圖把課文涉及到的所有思想內容都教給學生,而忘卻了語文培養學生語言運用和品味獎賞的要求。比如在教《長亭送別》中,我們就過於注重對兩人對愛情的態度的分析,並且展開了較為激烈的課堂討論,希望使學生擁有健康的愛情觀。而忽略了,所有的思想內容都是由文字、語言表現出來的,語文的本身應該是通過語言的品味來加深對文化思想的理解。所以後來,我們又在教學中,專門設計了一堂合作探究形式的語言獎賞課,讓學生充分地研讀課文,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奇文共欣賞,品味到了有“花間美人”之稱得王實甫的語言魅力。

第三,要處理好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關係,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在古代戲曲的教學中,我們發現戲曲的文字本身不會存在多少問題,因為課文的註釋相當詳細。所有我們經常會開展以小組合作,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為主要形式的課堂教學,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但是教學中我們發現,必須加強教師對討論發言的指導,任何沒有教師引導的合作討論都有可能會將學生引入誤區。比如在教授《閨塾》一課時是最容易出現學生對現行教育制度的討論,這時也最容易出現一些錯誤的觀點,這時教師是否有能力進行指導很關鍵。這時的課堂不是自由的課堂,也不是獨裁的課堂,這時有些可以不用涉及的內容就不應該涉及。

第四,要處理好自主學習和探究的關係,在學的基礎上來探究,有的放矢。學生的自主學習是課堂上開展有效探究的前提,但是實踐中我們可能往往為了追求課堂的熱鬧或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會在學生沒有進行充分學習的基礎開展探究,從而導致探究成了無本之木。

第五,要處理好課文學習和課外拓展的關係,不能無邊無際,漫無目的,要緊扣課文。教學中如果是緊扣課文的拓展將對課文的理解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但是如果是毫無聯繫的拓展將會導致學習目標的不得落實。比如在教《竇娥冤》一課中,有教師就在課堂尾聲加了一個辯論“當你在受冤枉時是否會忍”。課堂是很熱鬧,但是這個問題與課文到底有多少關係,與本課的教學目標到底有多少關係,不得而知。學生對竇娥的冤屈,也就是對古代勞動婦女的悲慘命運都沒有很好的體會去討論這樣一個問題,不是譁眾取寵嗎?

錢夢龍在教學經驗總結時説:“把求知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求知的過程,為了求知,學生必須運用智力,認真探索,因此,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就相應地發展了智能。” 教師應在新課程理念下扮演“多重角色”。學會充當導演。為了讓學生深入領悟戲劇的精髓,教師除了向學生介紹戲劇的相關常識外,還要引導學生了解《日出》的創作背景,明確寫作意圖,指導學生通過台詞、舞台提示及潛台詞等仔細揣摩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等表現,為學生的舞台展示作好準備。

學會甘當配角。為學生提供自我體驗、自我展示的平台,讓學生作主角,讓他們在登台表演中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興衰際遇,體察人物的內心世界。老師當學生的觀眾,作為配角,對學生的表演活動進行評議,引導學生對作品的主題及藝術性的理解。學會樂當總結者。當學生活動完畢後,及時對作品進行總結與歸納,引導學生分析作品的成功所在,如《日出》一文,作者就是運用了高超的創作技巧,通過富有性格化的人物語言描寫,很好地展示出不同層次人物的思想性格,從而達到了表現和深化主題的效果。

總之,要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易於產生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情景,教師就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環節,及時地調整合適的位置。

當然,教無定法,但為了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認為我們應該在“新課改”精神的指導下,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多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學習空間,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