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第一章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5.04K

一章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第一章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地球的形狀及大小;認識地球儀,並能識別經線、緯線、本初子午線和赤道;瞭解經線、緯線的特點;掌握運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某點位置的方法。

2.通過學生了解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的艱難歷程,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及培養勇於探索、深入鑽研的精神,形成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地球的形狀認識及用數據表示地球的大小;經緯線的意義及特點。

難點:經緯線的含義;經緯度的概念;運用經緯同確定地理位置。

第一課時

教師講述: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學曾經或現在都會提到這些問題:地球是什麼樣的?地球有多大?人們怎麼認識這個地球的?這節課我們一起去探討這些問題,共同去探索地球。

同學們,你們知道地球是什麼形狀的嗎?

我們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怎麼知道的呢?我們居住在地球上,無法看到地球的整體面貌,在古代,人們對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是一個難解之謎。

一、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圖1:“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

圖2:“天如斗笠,地如覆盤”

圖3:麥哲倫環球航行路線圖

圖4:地球衞星照片

在古代,人們認為整個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鍋

隨着人們活動範圍的擴大,人們逐漸發現大地並不是那樣平坦。於是人們意想中的大地變成了一隻倒扣的盤子,天像一頂半圓分得斗笠。

從海邊看帆船到發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們對地球形狀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並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體的假想。為了證實這樣的假想,人類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為此,很多探險家進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

最著名的就是16世紀初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進行的環球探險航行。

麥哲倫的環球航行的巨大意義就是充分的證明了地球的形狀是個球體。

現在我們進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併為地球拍了照片,確證地球是個球體。

而且在生活中證明地球是球體的實例有 :

①在海邊看到有帆船從遠方駛過來,總是先看見船桅杆,在看到船身;而目送遠離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後消失;②發生月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到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到了地球的球體形狀。

我們認識了地球是球型的,那麼她是不是真的是一個標準的球體呢?我們現在不僅認識了地球的形狀,而且精確地測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一般來説,人們往往用表面積、周長、半徑等數據來説明球體的大小。

精確的測量表明:從地心到北極的半徑為6357千米,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因此,準確地説,地球應該是兩極稍扁,赤道稍鼓的球體。當然,這些差別同巨大的地球來比,還是微不足道的。例如:赤道半徑只比北極半徑長21千米,如果把地球縮小成地球儀大小,這個差別就看不出來了。我們通常用平均半徑來表示地球的大小,記住地球的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

下面我們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

1.地球儀是地球縮小的模型;

2.地球儀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實際不存在的,比如用於確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經緯網和經緯度;

3.地球儀是有地軸的,而現實中並沒有地軸。

地球儀是人們按照地球的形狀,並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而製成的地球的模型。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陸地、海洋、山脈、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大小和名稱。地球儀可以讓我們更直觀的瞭解整個地球的全貌,還能幫助我們瞭解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的分佈情況。今後,我們經常要藉助地球儀來學習地理知識,所以,同學們應當學習有關地球儀的知識。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地球和地球儀的基本知識,瞭解了人們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初步地認識了地球儀。下節課我們將學習地球儀的一個重要圖示--緯線和經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