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設計(合集6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4.55K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6篇《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設計(合集6篇)

篇一: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第一章教案

第二章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第一節 動物的運動

1、運動系統的組成:骨、關節和肌肉;骨與骨之間通過關節等方式相連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稱為骨骼肌。

2、關節的組成:關節頭、關節窩、關節腔(滑夜減少摩擦、關節軟骨減少摩擦)、關節囊(牢固)

3、肌肉中間較粗的部分叫肌腹,兩端較細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繞過關節連在不同的骨上。P44圖

4、骨的運動靠骨骼肌的牽拉。骨骼肌受到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於是軀體的相應部位就會產生運動。實例:屈肘動作(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動作(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5、運動並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還需要其他系統如神經系統的調節。運動所需要的能量,有賴於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的配合。

6、哺乳動物主要靠四肢支撐身體,骨在骨骼肌的牽拉下圍繞着關節運動,從而完成各種動作,有很強的運動能力,這樣有利於尋覓食物、躲避敵害、爭奪棲息地和繁殖後代。

7、動物的運動方式千差萬別:水螅固着在水草上,很少移動身體;蝸牛靠肉質足緩慢爬行;蚯蚓只有肌肉沒有骨骼,只能緩慢蠕動;蝗蟲有肌肉和外骨骼,胸部有三對足和兩對翅,能跳躍和飛行;家鴿與飛行的肌肉發達,有輕而堅固的骨骼,飛行速度快,飛行距離遠。

第二節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1、動物行為的多種多樣:取食行為、防禦行為、攻擊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領域行為、社會行為等。

2、從行為獲得的途徑看,動物的行為分成:

(1)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

(2)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為學習行為。

先天性行為是學習行為的基礎。

先天性行為能使動物適應環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後代。學習行為可以讓它們更好地適應複雜環境的變化。 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

3、探究:研究一種動物的行為

方法:觀察法和實驗法,以及兩種方法的結合。

第三節 社會行為

1、營羣體生活動物:螞蟻、蜜蜂、猴、狒狒、象、鹿等,它們羣體內部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羣體的生活。

2、社會行為的特徵: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羣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羣體中還形成等級。如“領頭羊”“首領 雄狒狒”

3、羣體中的信息交流:動作、聲音、氣味;羣體中的信息交流,在羣體覓食、禦敵和繁衍後代等有重要的意義。利用提取或人工合成的昆蟲性外激素可以誘捕相應的農業害蟲。

篇二: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

教學目標

①舉例説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

②舉例説出生物之間有密切的聯繫。

③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習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④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能夠認真觀察和記錄,並與小組其他同學合作和交流。

難點和重點

重點:①説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②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習控制

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難點: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能夠認真觀察和記錄,並與小組其他同學合作和交流。

課前準備

學生:各小組準備鼠婦10~16只,濕土,紙盒,紙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夾),表,筆,一份實驗報告用表。

教師:鼠婦若干只或鼠婦圖示。

教學過程 :

1、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

引導學生根據經驗舉出影響生物生存的例子,並通過分析,幫助或引導學生歸納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

各小組通過教師的引導,以各自收集鼠婦為背景,分析、討論、歸納出探究的一般過程。

2、制定實驗方案及設計實驗方案

各組討論並制定方案,根據方案中出現的問題引出變量和對照實驗。

充分放權,讓學生自學,但注意把握學生對變量和對照實驗的理解。

實驗探究

結果交流

教師可在巡迴指導中選出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後面的結果交流。

總結:教師選出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交流,並引導其他同學發現問題,吸取經驗。除了探究光這個條件外,還有無其他條件?

佈置課後作業:

有興趣的小組可在課下對其他影響鼠婦生活的因素進行探究。

教學反思:

對於有些班,捉鼠婦的興致比較高的,可以利用這樣的班級多捉幾隻,在其他沒有捉到的班上可以作為示範。也可以叫這些捉鼠婦能力介紹經驗,讓學生了解到鼠婦的生活環境。每個班準備鼠婦情況不一樣,有些一個班只捉到一隻鼠婦,很難開展活動。但這節課還得上。只能利用課內十分鐘讓他們到一些易找的地方找,如果沒找到,這個實驗只能通過畫圖和想像完成了。但也得儘量提醒學生利用課餘時間組織學生到校園尋找,既可以瞭解到它們生活的環境,又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捉鼠婦的過程,培養他們的科學興趣。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教學目標:

1、 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2、 舉出例子並初步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難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辯證觀點。

教學過程:

導入:先比較仙人掌和普通植物的不同,分析為什麼仙人掌的葉子退化成刺,得出結論是為了適應乾旱的環境。同時學生分析刺蝟、變色龍、竹節蟲,得出除了環境影響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適應環境。

除了環境影響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適應環境。

分析書本P19的資料,回答問題:生物的形態結構或生活方式的特點與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什麼關係?觀察兔子和貓的雙眼在頭部的位置,你能發現什麼問題? 從而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生物為了適應不同環境其形態結構都有所改變。

生物除了適應環境,同時也影響環境。

過渡問題:那是否生物只能被動地適應環境呢?生物本身對環境有沒有影響?學生舉出例子,人類對環境的影響,植物對環境的影響,動物對環境的影響(蚯蚓、鼠婦疏鬆土壤,柳、杉樹能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成分,幫助淨化空氣,人類大量得排除廢氣、廢水使環境受到污染……)

講解實驗: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

1.提出問題: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

2.作出假設:裸地,草地,茂密的灌叢的空氣濕度不一樣.

3.制定計劃:學校內測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叢中的濕度.(裸地指什麼?灌叢指什麼?)

4.填寫P7空氣濕度記錄表.並畫出曲線圖.

5.注意: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小水窪,測量濕度時,能把乾濕計放在水窪邊嗎?測量灌叢的濕度時,能把乾濕計放在地上嗎?

舉例:曲線圖的畫法:

總結:前面一節課和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環境對生物有影響,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影響着環境,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環境是不可分割的統一的整體,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知識來解答下面問題。

6、練習:

1)如果將生活在淡水中的鯽魚放入海水中,不久就會死亡,這一現象説明( )

A.每種生物都是有壽命的

B.每種生物都有自己賴以生存的生活環境

C.動、植物改變生活環境就會死亡

D.生物的生存環境很容易破壞

2)生活在陰濕環境中的植物,葉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

A.充分利用光能 B.減少陽光照射

C.適應低温 D.適應潮濕的環境

3)許多種鳥具有保護色,但也難免常被嗅覺發達的獸類所捕食,對此的解釋為( )

A這些鳥不適應環境

B.被食的鳥是警惕性不高的

C.適應是絕對的

D.適應具有一定限度和相對性

7、講解書本課後練習。

教學後記

這節課不僅要講理論課《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而且也要説明探究實驗《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的原理和過程。 對於《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這個知識點並不難,學生容易理解,但對於探究實驗《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學生並不容易理解,在課堂上講解這個實驗過程和原理較費時,最後超出課時,學生也只是一知半解,特別是對於為什麼要用裸地、草地、灌叢三個環境來做這個實驗,很多學生很難理解,還有對於探究實驗的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計劃並不瞭解,所以我在其他班的課堂上採取了把實驗過程,原理用一節課來講述,因為探究實驗對於學生來説很陌生,只有一開始讓學生理解了探究實驗的方法,在以後的課堂上才能讓他們自主探究,所以我覺得把實驗課分為一個課時的課是有必要的。

教學反思:

應該安排學生實驗前自己先體驗實驗過程,實驗所需時間,這樣讓學生操作起來可以更容易掌握,自己也能瞭解到實驗過程所遇到的問題。

生態系統

教學目標:

1.瞭解生態系統的概念。

2.瞭解生態系統的組成以及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等概念。

3.瞭解生態平衡的概念,懂得保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組成,生態平衡的概念和維持生態平衡的意義。

2.教學難點:生態平衡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回憶之前兩節課學習了兩個實驗《光對鼠婦的影響》、《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都是説明了什麼原理?(環境影響生物,生物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影響環境。)這就説明了我們的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互相聯繫,不可分割的,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我們把這個統一的整體叫----生態系統。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第二章第四節生態系統。

二、生態系統、食物鏈、食物網的概念。

先在書本上找出生態系統的概念,P22,畫出概念。怎麼樣的環境才算是一個生態系統呢?那麼我們的課室算不算一個生態系統?比較一個農田、一個森林與我們的課室的區別,從而更準確地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那生態系統是由什麼組成的呢?生態系統裏面有無數條食物鏈,食物鏈交錯又成了食物網。我們國小的時候學習過食物鏈和食物網,看一下書本是怎麼樣對這兩個概念下定義的?P24。讓學生讀出食物鏈、食物網的概念並舉例。草 兔 狼。(強調箭頭應指向捕食者)。那在森林中這幾種生物還有跟其他生物有聯繫嗎?(昆蟲吃草,老鼠吃草,老虎吃兔,狼吃鹿…)強調每條食物鏈的連接箭頭都是指向捕食者。並簡單介紹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

三、介紹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簡單介紹各營養級。

課件圖示幾種生物,讓學生自行連接成食物鏈,看哪個小組連成的食物鏈最多 ,最準確。根據食物鏈的連接講解處於食物鏈的不同位置的生物介紹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強調食物鏈的起點必須是生產者。那為什麼植物叫生產者,動物是消費者…讓學生記憶更深。從樹葉、蟬、黃雀、螳螂四種生物組成一句話,是什麼話?(激發學生積極性)。以這四種生物為例介紹各營養結構和營養環節。鞏固前面介紹的知識。以今天或昨天的午餐為例,説出一條以學生為終點的食物鏈。討論書本P23練習。

四、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

列舉一食物鏈,讓學生討論這裏面的植物會不會逐漸減少,動物會不會無限量增加從而引出生態系統有自動調節能力,使生態系統處於平衡狀態。再舉一動畫實例。強調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

五、如果人類加入到生態系統中,使生態系統失去平衡。看圖片介紹例子,培養學生愛護環境,關注地球的意識。

1、我國有天然草原4億公頃,佔國土面積的41.7% 。天然草原面積每年減少 約65?70萬公頃,草原生產力下降。草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導致植被覆蓋度下降、草原鼠蟲害加重,沙塵暴頻繁發生。

2、人類大量飼養山羊,山羊吃草,斬草除根,對草場的破壞程度相當於綿羊的20倍。由於生態惡化無草可吃,導致駱駝嚴重營養不良,使得駝峯下垂,駱駝無法站立。

3、砍樹容易種樹難,生態危機一旦出現,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得到恢復。

六、做練習

教學後記:

對於前面的食物鏈,食物網,因為學生國小時已有學過相關的知識,但沒有學到概念,所以這節課的重點放在讓學生理解生態系統、食物鏈、食物網的概念,學生對食物鏈的連接比較感興趣,可以以食物鏈為每個知識點的連接點,讓每個知識點通過食物鏈來相聯繫。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意義,很多學生不能理解什麼叫生態平衡,可以通過一些動畫來加深他們的印象。比如課件中可以設計某種捕食者增加後,被捕者會減少,但這種情況並不會持久發生,要讓他們瞭解,有一個動態的動畫。

教學反思:

對於知識點的銜接不夠嫻熟,知識點與知識點的過渡過硬。要懂得每個知識點之間的連接技巧,讓課堂上得更系統。

篇三: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教學計劃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教學計劃篇二

一、指導思想

在認真學習和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基礎上,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為依據,在繼承我國現行生物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為學生們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講授蘇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材。內容包括三個單元:生物的生殖發育和遺傳、動物的行為好運動、健康地生活。

三、常規落實:

1、備課:備課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和保證。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要做到步聚齊全、層次分明、先周備課、節節備課、數量充足。逐步探索落實學校提出的“雙思、三環、六步”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備課標。生物課標是教學的依據,深入領會新課標的理念,以便指導日常的教學。

(2)備教材。在掌握新課標理念的基礎上,通讀全冊教材,深入鑽研教材,廣泛閲讀有關參考材料,瞭解教材的編寫意圖和知識結構,掌握教材的科學性、思想性、系統性,分析把握好重點、難點。

(3)備習題。對要求學生做的練習題、作業題,都要認真設置。實驗實習的擬定教具,課前要實習操作,掌握操作規程,保證實驗實習效果。

(4)備學生。深入瞭解學生實際,切實按照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水平和實際接受能力,確定教學起點、教學進度、深度和教學方法。要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知識基礎、智能水平、學習習慣,根據所講授的知識,準確地預見到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和發生的錯誤,準備相應的措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把政治思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與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

(5)備教法。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認真組織教材,圍繞重點,確定能調動學生積極性、易突破難點、達到教學目的的最優教學方法。要認真研究技能形成與訓練教學之間的關係和規律,還要把教學方法的改革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作為重點,並準備好各種教學課件、直觀教具、實驗器材、儀器設備等。

(6)備學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的責任不但在於教,而更在於教學生學,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方法因素,通過創設合適的情景,啟發學生多角度、多層次深入思考和探索,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掌握終身受益的東西----學習方法。

2、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上好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必須認真上好每一堂課。本學期要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探索落實學校提出的“雙思、三環、六步”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針對具體情況創造性地運用教學規律,貫徹教學原則和要求,正確運用教學方法,有效地控制教學過程,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從實際出發,靈活的圍繞教學目的組織教學,正確處理教書與育人、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積極探索、總結和推行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有利於提高學生素質和形成綜合職業能力的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和課堂結構,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勇於實踐的能力。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做到“堂堂清““週週清““月月清“,實現教學的最優化。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展智力,提高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

3、作業與輔導:作業與輔導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是進行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根據實際需要適量佈置作業,認真進行輔導。佈置作業目的明確。作業設計要符合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有利於學生鞏固和加深理解所學知識,掌握和提高專業技能、技巧。作業難度適宜、份量適當。作業內容能找準關鍵,具有啟發性、典型性、針對性和代表性。要指導學生先複習後做作業,養成獨立思考、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認真檢查、批改作業,做到快收、快批、快發、快評。作業批改以檢查教學效果,發現教學中的問題為目的,作業可採用全批全改、重點批改、當面批改、相互檢查批改、小組(或全班)交流等形式,講求實效。在批改作業時有錯要標記,批語體現鼓勵性原則,富有激勵作用和指導意義,每次都署批改日期。

單元檢測講評後要補做滿分卷。每次單元檢測卷都要再收起來集中存放,到階段複習的時候再發給學生作為重要的複習資料。

五、教研工作:

1、及時進行業務學習,併發至自己的博客。

2、加強對計算機技術應用的學習,努力豐富自己教學的手段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課水平和課堂效果。

3、積極參加學校和上級部門組織的各種業務學習和科研活動,爭取能發表1~2篇教學論文。

4、教學反思要做到及時,真實,實效,準確地反饋教學中的收穫與不足,以期對自己的教學有一定的借鑑作用。每週發佈一個精品教學案例。

5、學困生轉化工作。學期初定出名單和措施,學期末對轉化結果作出反思。本學期至少轉化好一名學困生。

六、教學進度

另見教學進度表。因為八年級要進行結業考試,儘量加快進度。

篇四: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複習提綱

第一章 各種環境中的動物

1、目前已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脊椎動物,另一類是無脊椎動物,兩者的區別在於體內是否有脊柱(注意:不要把脊柱寫成脊椎)。

2、魚之所以能夠在水中生活,最主要的兩個特點:一是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3、魚的兩側各有一條側線,是感覺器官,能感知水流和測定方向。

4、鯽魚的身體呈梭形,有利於減少水中運動的阻力。

5、魚在水中生活,能使魚體上浮、下潛、停留在一定水層的結構是鰾。

6、魚在游泳時,靠軀幹部和尾鰭的左右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靠背鰭、胸鰭和腹鰭保持平衡,靠尾鰭決定前進的方向。

7、在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有時用模型來做實驗,即模仿實驗對象製作模型,或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

8、活鯽魚的口和鰓蓋後緣交替張合,是在進行呼吸。

9、鰓的顏色是鮮紅色,因為有豐富的毛細血管。

10、鰓絲既多又細,可以擴大鰓與水的接觸面積,有利於呼吸。

11、水由魚的口流入鰓,又從鰓蓋後緣流出,其間進行了呼吸(即氣體交換),其過程是:水流經鰓絲時,水中溶解的氧氣進入鰓絲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鰓絲排放到水中,所以經鰓蓋後緣流出的水中,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

12、魚鰓有豐富的血管,鰓絲既多又細,這兩個特點對於魚在水中呼吸至關重要。

13、魚的主要特徵:體表常常被有鱗片,用鰓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終生生活在水中。

14、海葵、海蜇、珊瑚蟲等動物屬於腔腸動物,其主要特徵是:體內有消化腔,有口無肛門,食物殘渣由口排出。

15、烏賊、章魚、河蚌、魷魚、蛾螺等屬於軟體動物,其主要特徵是:身體柔軟,有貝殼(可保護身體)或貝殼退化。

16、蝦、蟹,體表長有質地堅硬的甲,叫做甲殼動物。

17、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都屬於無脊椎動物。

18、海豚、鯨、海豹屬於哺乳動物,龜、鼈屬於爬行動物,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都屬於脊椎動物。

▲水中各種生物都是水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緊密而複雜的聯繫,同時又都受水域環境的影響,其種類的變化和數量的消長都會影響到人類的生活。

19、動物與陸地生活相適應的特點: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如蛇具有鱗,昆蟲具有外骨骼;2、一般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用於多種運動方式,以便覓食和避敵;3、除蚯蚓等動物外,一般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於體內的各種呼吸器官,如蝗蟲用氣管呼吸,兔用肺呼吸;4、普遍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變的環境及時做出反應。

20、觀察蚯蚓的實驗:○1區別蚯蚓身體前端與後端的結構是環帶,靠近環帶的一端是前端。○2用手撫摸蚯蚓的腹面,會有粗糙不平的感覺,這是因為摸到了剛毛,它的作用是支撐身體,協助運動。○3蚯蚓在糙紙上,運動靈活、較快,因為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蚯蚓在玻璃板上,運動困難、較慢,因為剛毛失去了作用。○4實驗過程中,應注意使蚯蚓的體壁始終保持濕潤,因為蚯蚓依靠濕潤的體壁來呼吸。 身體由許多環狀體節構成,這樣的動物稱為環節動物。

21、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質的濕潤的土壤中。

22、蚯蚓的生活習性是晝伏夜出,以植物的枯葉、朽根和其他有機物為食。

23、大雨過後蚯蚓會爬到地面上,這是因為雨水將土壤中的空氣排擠出去,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來呼吸。

24、蚯蚓、水蛭、沙蠶屬於環節動物,因為它們的身體由許多體節構成(這也是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徵)。身體分節可以使軀體運動靈活。

25、家兔體温恆定的原因:○1體表被毛,有保温作用;○2呼吸系統的氣體交換能力強;○3有完善的循環系統,輸送氧氣能力強;○4有發達的神經系統,能通過調節維持體温恆定。

可以通過自身的調節而維持體温的恆定,他們都是恆温動物。 其它動物的體温會隨周圍環境 的變化而變化,屬於變温動物。

26、兔的血液循環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循環途徑,輸送氧氣的能力強,有利於有機物的分解,為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

27、哺乳動物和鳥類屬於恆温動物,其他動物屬於變温動物。

28、兔的牙齒分化為門齒和臼齒,門齒用於切斷食物,臼齒用於磨碎食物,這與吃植物的生活習性相適應,屬於草食動物。

29、虎、狼的牙齒分化為門齒、臼齒和犬齒,犬齒髮達,用於撕裂食物,這與吃動物的生活習性相適應,屬於肉食動物。

30、兔的消化道長,還有發達的盲腸,這與兔以植物為食相適應。

31、兔有發達的大腦及遍佈全身的神經,使它們能夠靈敏地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

32、哺乳動物大約有4000多種,主要特徵: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齒出現分化。

33、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

34、飛行的意義:○1擴大了活動的範圍;○2有利於覓食和繁育後代。

35、鳥類用於飛翔的羽毛是正羽,分佈在身體表面,主要在兩翼和尾部。絨羽用 於保温。

36、鳥的胸肌發達,其作用是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

37、家鴿的胸骨上有龍骨突,其作用是着生髮達的胸肌。

38、鳥類排糞頻繁,其原因是:○1消化系統發達;○2直腸很短,體內不貯藏糞便(有利於減輕體重而飛行)。

39、鳥類的身體裏有多對發達的氣囊,它的一端與肺相通,分佈在內臟器官之間,有的還突入到骨的空腔裏,其作用是暫時貯存氣體,輔助呼吸。

40、鳥類每呼吸一次,進行兩次氣體交換,這兩次氣體交換的場所均為肺。

41、鳥類適於飛翔的特點:身體呈流線型,可減少飛行時的阻力;身體被覆羽毛;具有可飛翔的翼;胸肌發達;胸骨有龍骨突,長骨中空;消化系統發達,消化、吸收、排出糞便迅速;循環系統結構完善,運輸營養物質和氧的功能強;有獨特的氣囊,可以幫助呼吸。

42、鳥類的主要特徵: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體温高而恆定。

43、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已知的種類超過100萬種。

44、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會飛的動物。

45、昆蟲的運動能力強,有三對足,能爬行;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能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

46、蝗蟲體內氣體交換的場所在氣管。

47、昆蟲的主要特徵;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胸部有發達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

48、外骨骼的作用:○1保護和支持內部柔軟器官;○2防止體內水分蒸發。

49、昆蟲、蜘蛛、蜈蚣、蝦、蟹都屬於節肢動物;共同特點: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50、脊椎動物中的青蛙、蟾蜍屬於兩棲動物,其主要特徵: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稱為蝌蚪,蝌蚪經變態發育成為成蛙,此後成蛙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

51、兩棲動物氣體交換的場所是肺,皮膚輔助呼吸。

52、世界水日3月22日,世界環境日4月22日。

53、足夠的食物、水分和隱蔽地是基本的環境條件(陸地生活的動物)。

篇五: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

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1.在有性生殖過程中,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傳遞,精子和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樑”

2. 基因位於染色體上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 片段。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呈雙螺旋結構。

3.染色體:細胞核內能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每一種生物細胞內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4.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分別位於成對的染色體上。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為23對(46條),也就包含了46條DNA。

5. 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中而當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時,染色體又恢復到親代細胞中染色體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體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

二、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

(1)孟德爾:(1822~1884),奧地利人,是遺傳學的奠基人。

(2)實驗材料:選擇的是具有明顯相對性狀且閉花受粉的豌豆。(豌豆的相對性狀:植株的高和矮,種子的黃和綠,種皮的光滑和皺縮。)

(3)實驗方法:人工控制的傳粉雜交。

(5)對實驗現象的解釋為:

a. 相對性狀有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之分,雜交一代中表現的是顯性性狀。例如,豌豆的'高和矮,高是顯性性狀,矮是隱性性狀,雜交的後代只表現高不表現矮。 b. 在相對性狀的遺傳中,表現為隱性性狀(矮豌豆)的,其基因組成只有dd(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寫分別表示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一種,表現為顯性性狀(高豌豆)的,其基因組成有DD或Dd兩種。

c. 基因組成是Dd的,雖然d控制的形狀不表現,但d(隱性基因)並沒有受D(顯性基因)的影響,還會遺傳下去。

2. 我國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禁止結婚。

原因:近親攜帶相同的隱性致病基因比例較大,其後代患該遺傳病的機率就增大。

篇六: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人教版

一、微生物與食品

1、酵母菌:是一類單細胞真菌,廣泛用於食品和發酵工業。如烤制面包或蒸鏝頭、釀酒等。

2、醋酸菌:用於釀醋。

3、乳酸菌:用於制酸奶和泡菜。制泡菜時,乳酸菌在沒有氧氣的條件下,分解糖類產生乳酸。

4、大型真菌:如蘑菇、木耳、靈芝等可以直接食用或製藥。

二、微生物與疾病

1、寄生在人體表面或體內,使人患病。如艾滋病就是由一種病毒引起的,它寄生在人體內的淋巴細胞中,使人體免疫能力下降。

2、菌痢是一種常見的腸道傳染病,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患病主要是由於食用了被痢疾桿菌污染的食物。

3、本身致病物質或毒素使人患病:如黃麴黴產生的黃麴黴素具有致癌作用,毒蘑菇、毒蠅蕈、毒粉褶菌等,被誤食後會使人、畜中毒。

三、微生物與醫藥

1、提供維生素:多數酵母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可提供醫藥用。

2、抗生素:青黴素和頭孢素是相應的真菌產生的抗生素;鏈黴素、金黴素、卡那黴素和慶大黴素等抗生素是某些放線菌產生的。

四、微生物的應用前景

1、氨基酸、有機酸、酶製劑、菌肥和農藥生產方面得到應用。

2、生產沼氣;利用秸杆、糞便和產甲烷細菌等產生沼氣。

3、用於基因工程:湧過基因工程用微生物產胰島素、乙肝疫苗、干擾素等。

4、生產動植物產品;今後可由微生物大量生產動植物產品。

5、在採油、冶金、治理環境污染等方面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動物的類羣:

1、動物的種類多樣,根據體內有沒有脊椎,可以分為兩大類: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2、脊椎動物若從低級到高級的順序排列,應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3、魚類的代表動物是鯽魚,魚類的特徵是終身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用鰭游泳。

4、魚是靠尾鰭的擺動和軀幹部扭動獲得前進的動力;調整方向用尾鰭,維持身體平衡用胸鰭、背鰭、腹鰭鰭等。

5、某同學想做魚鰭有游泳中的實驗,但一時找不到魚,便用一個模型來代替,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

6、(P25)兩棲動物的特點: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稱為蝌蚪,經變態發育變為幼蛙,此後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類動物有青蛙、蟾蜍、大鯢等。

7、鳥類的特徵:體表被羽毛,前肢變為翼,體內有氣囊,體温高而恆定。

8、鳥類適天飛行的特點如下:

(1)身體表面:呈流線型,被覆羽毛,前肢變為翼,翼呈扇面結構,表面積大,可以扇動空氣而飛行。

(2)運動系統:骨薄,長骨中空,胸骨突出,稱為龍骨突,有發達的胸肌。

(3)呼吸系統:特有的呼吸方式雙重呼吸,主要靠的結構是氣囊。這種呼吸方式的特點是鳥類每呼吸一次,氣體兩次進出肺。

(4)消化系統:食量大,直腸短。

(5)循環系統:心臟功能強勁。這些特點決定了鳥類可以快速而且長久的飛行。

9、哺乳動物的特點:除個別的種類外,都具有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點。其代表動物是家兔,家兔體內有膈,將體腔分為胸腔的腹腔;兔的牙齒分為門齒和臼齒,其作用分別是切斷和磨碎食物。肉食動物有發達的'犬齒。這些特點都是和它們的食性相適應的。

10、動物種類特別多,但只有兩種是恆温動物,它們是鳥類和哺乳類。

11、我們學過的無脊椎動物從低級到高級的順序是原生動物、腔腸動物、環節動物(如蚯蚓)、(節肢動物)分三類:(1)昆蟲(2)甲殼動物,如蝦、蟹(3)其它:如蜘蛛和蜈蚣)

12、腔腸動物的特點是有口無肛門。舉例海蜇、海葵、珊瑚蟲等。

13、蚯蚓的運動是靠肌肉的交替收縮和舒張並在剛毛的輔助下完成的;呼吸是靠濕潤的體壁進行的。將兩條蚯蚓分別放於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紙板上,運動速度在硬紙板上的快。

14、節肢動物的特點: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外骨骼的作用有二,分別是防止水份的散失和保護身體內部柔軟的器官。)

15、昆蟲的特點是: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對足和兩對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