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欄目: 教學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9.09K

第一篇:職業學校教學工作總結

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我校在教委、民政局、勞動局領導下,嚴格遵守國家紀律、法規和力量辦學條例,認真及時完成各局佈置下的各項工作。學校教職工勤勤懇懇做好每一天的教育管理工作。校領導視教育質量為生命,辦學十七年來在教育管理上不出一點差錯,使每個學生充滿信心而來,學成學業喜悦而去。

我校年教育中主要做了以下幾點工作

一、教育方面:

為了使學生能學到真正的技術,在工作中發揮作用,在社會上有更強的競爭力,加強學校的教學信譽。我校增設新的實用型專業課:如服裝專業英語、服裝材料學,服裝針織,引進國外先進教育經驗,邀請日本、韓國老一輩“紅幫”傳人及服裝設計師來校講課,邀請中紡大教授李興剛、張文斌來校講課,聘請企業中的行業主管技術師來校講解現代企業新技術,聘請中紡大教授王傳銘、服裝學院院長毛大龍為學校名譽校長,使我校在年在教學與教學工作上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年7月經市勞動局考核評定,由省勞動廳核定我校為省級辦學先進單位。年月經省勞動廳考核評定,我校被國家社會勞動局保障部平為先進辦學單位。

年我校共收人培訓生,人中專生,名中級工培訓。開辦了一個成人高復班,目前學校教育,及教學工作正常。

二、引進師資,提高教育質量

為了提高教育質量,學校不惜重金聘請企業技術師上課,如針織打樣。聘請寧波針織有限公司技術廠長蘇意培老師上課,梭織打樣聘請杉杉集團打樣師老師上課,電腦cad聘請洛茲集團cad室主任老師,服裝專業英語聘請省紡院王堅老師上課。他們這些老師加盟使學校學生真正學到專業技術,提高教育質量,使我校的教學信譽,有了一定的保證。

三、擴大教育思路,多方面辦學

我校目前有大專,職高,中專,培訓。同寧波紡工大合作開辦服裝大專,同市成人學校合作開設中專,同寧波服裝學院合開辦了寧波服裝學院培訓中心。

四、擴大就業門路與企業結對

學校經過年辦學與寧波服裝企業已有了一定的就業網絡,招聘企業從原來附近服裝企業擴展到外省市企業,如福建、廣州、温州各服裝企業從網上查到學校,來電、來人招聘我校學生。寧波目前有多家的針織服裝廠,又其缺少針織打樣師,來校招聘學生的企業幾乎每天都有。如奉化國泰針織有限公司董事長親自三次上門招聘我校學生,我校學生在實踐中超過高校畢業生的實際工作,目前國泰董事長同我校訂下了深厚的交情。

第二篇:教學工作總結—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教學工作總結

進入通用職校一學期以來,在校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與同事們的交流探討下,我認真的完成了本學期學校安排的《計算機基礎》、《素描》、《色彩》、《flash》、《美術》教育教學工作。

本人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擴充各種教學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並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為了今後能更好的工作,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1、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計算機基礎》:課前準備——備好課。預周備課,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另外在上機練習的時候,多留時間給學生練習,讓理論和結合起來。 《素描》、《色彩》、《美術》:作為以繪畫為主的課程,首先要學生明確本次課程需要繪畫的內容,然後由老師作範畫,學生跟着老師一步一步進行繪畫;然後選幾幅具有代表性的畫,讓學生做點評,找出其中的優點與不足點,然後再由老師統一點評。繪畫水平是慢慢提升上去的,所以課後多讓學生練習,寫生、臨摹、默寫等方式來練習。

《flash》:作為一門軟件課,其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熟練的操作這個軟件,所以在課時安排上,理論的時間相對較少,大部分時間安排在上機操作上。本人多以商業案例仿做的方式來讓學生學習軟件,讓學生做出來的作品更接近商業,與以後的工作接軌,知識不脱節。在教法上,採取老師操作一步,學生跟做一步。讓寫生明白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及實際達到的效果。使學生熟練的掌握軟件。

2、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奉獻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淺析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模式初探

淺析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模式初探

關鍵詞:語文教學模式;中職“161” ;合作探究;能力;綜合素質

摘要:隨着時代的要求和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中職語文教學應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161”教學模式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課堂真正屬於學生,使學生活學學活樂學,加強學生的語文技能的訓練。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全過程,並把課堂延展到課外,使學生成為高素質的勞動者。

作為中等職業學校中的一門文化基礎課——語文課,應該説在整個中職學校的學科體系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語文是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課程之一,是具有基礎工具性質的課程,它既是一門基礎課,也是一門工具課” ,“語文教學對於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於學生學好各科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以及繼續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可近年來,中職語文教育形勢卻不容樂觀。一方面,中職學校生源質量普遍不高,入校成績較低,文化課基礎薄弱;另一方面,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對文化課熱情度不高,缺乏足夠的重視,沒有學習興趣,認為文化課可有可無、無足輕重。但從宏觀角度來看,語文課是其它學科的基礎,而且與普高學生相比,中職學生即將走入社會,更需要加強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寫作水平,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然而多年來,中職語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仍在沿襲普通高中的教學模式,嚴重脱離了學生實際,在職教事業大發展的今天,改革中職語文教學已經成為了當務之急,迫在眉睫。鑑於此,結合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可以嘗試變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中職語文教育中採用“161”語文教改模式。

1.概述

“161”教學模式由三大基本框架構成,其中“6”為基本中心教學單元,包括激趣導入、整體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板書小結、雙向質疑等環節。兩個“1”則相對獨立,前一個“1”是課前的個人展示單元,後一個“1”為語文活動課單元。

2.示例

2.1 個人展示單元——亮出自我。

通過課前的1~3分鐘,以學生上台讀名篇佳作,講成語故事,述哲理寓言,評新聞時事,做即興演講等形式進行。中職生由於學習基礎差,行為習慣不好,普遍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而且大多數學生來自農村,普通話基礎較差,而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學生通過在校的2~3年時間即將踏入社會成為職業人。因此,讓學生進行個人展示,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普通話水平,提高學生的思維、語言組織和應變能力,展示出自我風采,為將來更好的走向社會、適應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如在演講環節中,每個學生演講完,下一個學生先對前面學生的演講從表情、語言、儀態等方面進行評述。同時一次演講完畢,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演講,指出其優勢和不足,當然首先將每一個學生的優勢進行肯定,再對某些不足輕鬆、詼諧地點評出來,並輔之以示範。 

2.2 基本教學單元——鍛鍊自我(此過程是本教學模式的重點和核心)。

2.2.1 激趣導入:好的開頭等於成功的一半,一堂課有一個漂亮的開頭,就為整堂課奠定了成功的基調。葉聖陶先生曾説:“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為親。”“導入,就是在講授新課之前,教師本着一定的教學目標,根據教材具體特點,精心設計一小段(三分鐘左右)與

課文內容相關的課引,形式上可以靈活多樣,如情境導入法、故事導入法、音樂導入法、視頻導入法、名言導入法、懸疑導入法等。此舉旨在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濃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呈現出一種積極的狀態。

2.2.2 整體感知:文章首先是一個整體,因此在教學中應首先引導學生對全文有個整體性的宏觀把握。通過對文章的總體性的初步認識與把握,掌握基礎知識、理清文章脈絡。此環節教師可進行以下教學內容:作家作品及寫作背景展示、重難音形義過關、文章結構探析、總體大意把握、理清文章思路等。方式上可主要採用自主學習的方式,由學生回答,老師補充明確答案等。答題形式上可有個人、小組、全班齊答等多種不同的回答方式。此環節為下一步進行合作探究打下良好的知識基礎。

2.2.3 合作探究: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教師作為教育者的極重要任務,是保護青少年心中明快的理智之火,不使它熄滅”。“合作探究”是教改的中心和靈魂所在,也是區別與傳統教學的根本。通過合作探究,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構建旨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使整個課堂充滿發現、探究的樂趣。合作探究問題的提出有兩種形式:一是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提出對本課的疑惑,比如現代文中對哪些句子不理解,文言文中哪個詞語哪句話讀不懂等,這些問題先以小組內部交流消化的方式進行,小組解決不了的由全班共同商議解決;二是在初步整體感知的基礎之上,老師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仔細研讀課文,小組討論,合作探究。討論結束後,各小組派代表發言,展示本組觀點,師生共享學習成果。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進行相關知識點的明確、補充,必要時進一步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深化與延伸。另外,此環節中問題的設計要有一定的梯度,體現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題目設置上可以根據文章內容多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便於拓展學生思維。本環節的關鍵詞是“互動”,採取小組內部合作的方式,以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形式進行。要注意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教師切忌不可事無鉅細、越俎代庖。當然,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尤為重要,教師的引導、點撥、提升、講解在任何教學模式下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師的知識力量、思想深度、人格魅力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感染學生。

2.2.4 拓展延伸: “生活就是語文,語文就是生活”,新課程積極倡導“源於教材而高於教材”的理念,對教材進行第二次“加工”,即調整教材、補充教材、拓展教材。拓展延伸便是在立足課文的基礎上,圍繞課文的主題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突破“課文”的限制,對課文進行有效的拓展與超越,如:在注重新舊知識的知識遷移;注重由語文學科向其他學科的滲透;注重課文與生活的聯繫,課文與中職學生實際的聯繫,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等,使得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上學到更多、品味更多、收穫更多,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自我,關注他人,關注世態人生、體會人間百味,以達到“功在課內、利在長遠”的目的。

2.2.5 板書小結:“編筐編簍,重在收口”,小結是一節課的點睛之筆。根據艾賓浩斯的記憶曲線,讓學習者儘快回憶,儘快重複感受所學知識,有利於記憶的形成。板書小結環節由學生、老師分別進行,總結本節課學習重點。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將小結展示於黑板上,以此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教師隨後也應對文章進行總結性概括,再次點出本課的知識要點,進一步加深學生記憶。小結力求簡潔明瞭、系統概括,重點突出;形式靈活多樣,可以作詩、作畫、書畫並行,如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也可以以word文檔或幻燈片的方式展示。

2.2.6 雙向質疑:質疑是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的動力。“雙向質疑”包括老師向學生的質疑和學生向老師的質疑兩個步驟。一是老師向學生的質疑即教師以提問、習題等方式測評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教師還可以對課文中的重點文段、精彩段落進行1~3分鐘的限時強化訓練;二是學生向老師的質疑是讓學生學完本文後針對本文內容和相關觀點自主發問,教

師答疑,使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深入研究的學習習慣,提高其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

3.活動課單元——提升自我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理想的語文課應把課外資源引入課堂,把課堂學習引向課外,可以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廣泛開展語文活動課,構建開放式課堂,語文活動課的形式多樣,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學生實際等靈活挑選運用展開活動,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如:

3.1 競賽型。魏書生説:“即使對毫無直接興趣的智力活動,學生因渴望競賽取勝而產生的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競賽可在不同範圍、不同場合隨時舉行,不必拘泥形式的大小。如:詩歌朗誦比賽、成語接龍、格言警句大家背、寓言新編、辯論會、課本劇表演賽等。

3.2 表演型。課本劇表演、自創寓言故事表演、小品劇表演等。以表演的形式,把冰冷、單調的書本變得鮮活可感,一方面能強化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升人文素養。如學習了《項鍊》、《一碗清湯蕎麥麪》等課文後,教師組織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自評課本劇,不同學生的特質都可以得以展現,學生的寫作水平、管理水平、表演才能、綜合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能得以不同程度的提高。

3.3 辯論和討論型。“辯論出智慧”,在語文活動課上可以常開展一些小型的辯論會和討論會。議題可以針對課本中的某種觀點、時事話題、學生生活等。如學習過《員工守則》一文後,展開“職業人應具備怎樣的職業素養”的大討論。再如結合中職學生實際,展開“先就業還是先擇業”的的辯論。

3.4 文學賞析型。語文是人文性的學科,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鑑賞水平,可以適時開設一些賞析型的活動課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思辨精神。一方面安排學生進行相關文學欣賞,如相關影視劇欣賞、名家名著閲讀、名人傳記閲讀等,學生可以寫出報告、進行研究性學習。另一方面教師針對內容,適時對相關部分進行補充、深化和評點。 

3.5 綜合型。合型即把競賽、表演、調查等各種形式融合在一起。如開展“傳統節日”、“職場人生”等語文綜合活動課。

當然,“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中職語文“161”教學模式並非是每篇課文都必須使用全部環節,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知識掌握及實際需要程度靈活選用,順序也可以隨機調整。

總之,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更是成為讓學生能充分展現自我、鍛鍊自我、提升自我的引導者。把語文的課堂變成自主探究的“動態”課堂,變成融合社會人生的“大課堂”,變成樂學、尚學、陶冶情操的“美”課堂。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政治素養、健全人格的素養,充實和加強中職學生職業素質,為專業教學支撐和服務,培養學生能更好地從事專業工作的重要內涵, 為國家培養出高素質的勞動者。

參考文獻

[1] 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

[2] 杜殿坤編譯:蘇霍姆林斯基 《給教師的建議》,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4年

版[3] 譚蒙革:《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的幾點辦法》,《成功教育》 2014年08期 [4] 李文勇:《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提高職高語文教學效率》,《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年06期

[5] 潘仲全:《中職語文教育的現狀及對策分析》,《科技信息(科學教研)》, 2014年09期

[6] 趙秀蘭:《“參與型”課型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內蒙古電大學刊》2014年01期

第四篇:2014年全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檢測語文

2014年全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檢測語文(普通話與口

語交際部分)考核説明

2014-05-15 10:07:53 來源:省教科所 查看:109 發佈者:程魏斌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基礎模塊口語交際部分的教學要求為:養成説普通話的習慣,普通話水平達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佈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相應等級的要求。學會介紹、交談、複述、演講、即席發言、應聘等口語交際的方法和技能。能夠根據學習、生活和職業工作的目的和情景進行恰當的表達和交流。

依據省教育廳《關於開展全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檢測工作的通知》,本年度考核語文書面考試部分仍同去年一致,佔70%分值,普通話與口語交際佔30%分值,由各校自行檢測。現將口語交際考核方案公佈如下:

一、本學期已進行口語交際考核或已記錄口語交際成績的學校,可將成績直接折算,視為質量檢測口語交際與普通話成績。

二、未進行口語交際考核的學校,若學生已參加普通話等級測試,各校可根據本校實際,將測試成績折算,作為普通話與口語交際成績。

三、未進行口語交際考核,也沒有參加普通話等級測試的學生,學校應安排口語交際與普通話考核。本次考核為:介紹、交談、即席發言、演講、應聘。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專業特點,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創設情境,設置試題。

例1 介紹:介紹產品、介紹菜品、介紹旅遊景點、介紹工藝流程、介紹學校概況等。

例2交談:巧遇老同學、看望國中班主任、幫助遇到困難的同學、接待來校報名諮詢的家長等。

四、若學生入校後參加過校內外舉辦的相關活動,如競聘演説、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主持人大賽等,可適當加分。

五、請各單位把語文實踐考試成績按規定時間發送到教科所職教研究室電子信箱zhj853(版權歸本站:。

各職業學校應重視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為中職學生提供自我發展的平台與空間。語文教師要在積累與整合、感受與鑑賞、思考與領悟、應用與拓展等方面,結合教材中的“口語交際”內容,創設情境,使學生掌握日常生活和職業崗位需要的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五篇: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現狀淺析及應對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職語文教學所面臨的尷尬現狀:由於學生多為 “留守少年”,其語文學科基礎知識薄弱、相關課程的知識積累欠缺,而有效教學課時卻受到擠佔。指出中職語文教學的出路在於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強調要充分認識語文學科的基礎地位,從實際出發,合理設定課程體系、重視教學方法研究、因材施教。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現狀淺析應對辦法

自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以來,職業教育已同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一起,構成我國教育的四個層次。眾所周知,職業教育的辦學方向是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為了突出這一導向,在各類中等職業學校的課程體系設置中,幾乎無一例外地凸顯專業課而弱化基礎課。在中國小階段處於主導位置的語文課,現在在中職教育中卻處於尷尬的邊緣位置。在中等職業學校究竟還要不要開設語文課,它應該被置於一個什麼樣的合理位置,筆者認為只有與時俱進,改革創新才是其正確的出路。

一、中職學生語文學習現狀的分析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來自於農村貧困家庭,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孩子的成長處於放任自流狀態。由於長期缺乏必要的引導與管束,很多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遑及樹立積極的學習態度。文化基礎差、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動機不純(進入中等職業學校的目的只是為了找一個“混口飯”的工作,而不是希望通過學習這一途徑提高自身能力),即使想好好學習,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正確的學習方法,這些主客觀因素交織在一起致使他們一步步喪失對語文學習的信心,面對老師的提問,他們已經失去了動腦筋的慾望,只是麻木地回答“不會”,以此希望逃避老師的責難。他們一方面自暴自棄,認為自己不是讀書的料;一方面面對就業形勢的嚴峻,又感歎自己中職生的學歷不能應付今後複雜的就業環境。

這些留守少年在語文課堂上暴露出來的問題令人堪憂:

第一,.語文學科基礎薄弱

面對洶湧的經濟大潮,中職學校之間的招生競爭日趨白日化,生源由原來“優先首批”錄取的“尖子生”,改變為“最後末批”錄取的“差等生”。由於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大都來自於人文基礎不被重視的農村,所以多數呈現出語文學科基礎薄弱的現狀。有的學生不會説普通話,有的學生分不清漢語拼音中的聲母和韻母,有的學生寫不出超過二百字的作文,作業中的錯別字和病句比比皆是……這其中雖然不乏學生自身的主觀原因,但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農村地區師資力量薄弱、重理輕文傾向嚴重的客觀情況。

第二,相關知識積累欠缺

在語文教學中,經常需要通過背景資料的介紹,讓學生深入領會文章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需要有一些政治、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如學習《長江三峽》,需要了解關於三年自然災害的史實,才能領悟“只要在洶湧的波濤中掌握一條前進的規律就能戰勝大自然”的言外之意,學習《荷塘月色》要了解“大革命”時期的白色恐怖,能明白作者需要借“荷塘”這一理想世界去排遣心中的苦悶……在語文教學中,由於部分學生基礎不牢,加之對這方面知識知之甚少,經常會鬧出一些笑話:如把“司馬遷”和“司馬光”混為一談,把太平天國裏的“天京”當成“天津”。基本常識的缺失使他們在課堂上處於遊離狀態,思想無法集中,長此以往,對語文學習便逐漸失去了興趣。

同時,由於課程體系設置的不合理,致使有效教學課時被擠佔也成為目前中職語文教學面臨尷尬現狀的重要原因。

語文課在中等職業學校被設定為公共性的基礎課程,過去基本上每學期都安排60學時,可在人們片面重視專業知識和工作技能的今天,語文課的課時一再縮減,有的學校甚至取消了這門課。近年來由於大學不斷擴招,造成高校生源總體水平下降,許多大學生寫不出一篇象樣的畢業論文。這使得國家教育部門意識到大學生漢語水平堪憂,於是將“大學語文”列為所有大學的公共課,這無疑大大提高了大學語文課的地位。而在中職學校,語文課的重要地位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反而成了可有可無的陪襯。

二、應對方法

1. 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學科性質

語文學科是兼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基礎學科,正確認識它的性質,對於教學體系的設置、教學課程的

選擇、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採用,都起着決定性的作用。試想,一個學生如果語文水平差,他又如何能看懂題目的意思?如何能寫好一篇試驗報告……大量事實證明,其他學科不好的學生可以學好語文,而語文成績差的學生卻很難學好其他學科。因此,語文學科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前提和保證,是數理化等其它基礎學科的基礎。正如毛澤東指出:“一個革命幹部必須能看能寫,又有豐富的社會常識與自然常識,以為從事工作的基礎與學習理論的基礎,工作才有做好的希望,理論才有學好的希望。沒有這個基礎,就是説不識字,不能看,不能寫,其社會常識與自然常識限於直接見聞的範圍,這樣的人雖然也能做某些工作,但是做得好是不可能的;雖然也能學到某些革命道理,但要學得好也是不可能的。”雖然職業學校不是以培養幹部為目標,但當今的中國社會缺少的不是“簡單勞動力”,而是高素質的技術型、複合型工人。這就需要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在這個能力的培養過程中,語文能力的培養為其他能力的培養起着打基礎的重要作用。

2.合理設置課程體系

在職業教育走向市場的今天,如果説學生是每個學校生產出的“產品”,那麼企業則是“上帝”,職業學校的課程設置應服從企業的需要。當今企業缺乏的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勞動力,而是高素質的技術工人。因此在中等職業學校的課程體系設計中不應孤立語文、數學等基礎課程,將它們與機械製圖、公差配合這些專業課程隔絕開來,而應將它們逐步融合,重新組合,樹立所有課程的學習都是為了提升學生素質,培養崗位能力的新理念。語文老師可以訓練學生寫實驗報告,寫科技小品文,將語文知識與自然科學中的新技術革命密切聯繫在一起,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新風尚。

3.重視教學研究

當前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課處於如此尷尬的境地 ,原因之一在於教學內容脱離實際,教學方法單調落伍。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降低問題的難度,多設計啟發式的問題。此外,應結合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改變舊的語文教學模式,讓學生的思維得以活躍,讓學生的心靈得以釋放,共同營造一個語文學習的良好氛圍。

4.實事求是,因材施教

中等職業學校現行的招生制度和畢業生去向,決定着學生整體素質大幅度滑坡和參差不齊的現狀。面對這樣的客觀情況,選擇逃避當然無濟於事,唯有因材施教方為上策。中職學校由於語文課時有限,想在短時間內彌補學生以往語文學習的差距不太現實,筆者認為比較理想的方法是強化應用文教學、加強對學生聽説能力的培養。

應用文是人們在當代社會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文體,從簡單實用、有效的角度出發,應用文教學應當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作為一名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應該熟悉其行文規格,在教學訓練中培養出寫切合實用的應用文的能力。與傳統語文教學相比,應用文教學不需要太多漢語基礎知識的積累,一個分不清比喻和擬人的學生照樣可以寫出一張合格的請假條,一份詳盡的工作計劃

在當今這樣一個現代信息社會裏,隨着人際交往的增多,要求每個人都要具備一定的聽説能力,怎麼説得準確,説得流暢,如何聽得全面,聽的明白,這一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着交際效果。在以往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學生通過自我介紹、演講這樣的口語訓練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口語水平,在求職面試時,經過系統口語訓練和未經過口語訓練的學生表現是大相徑庭的。

在國外,漢語越來越受到推崇,而在國內,我們本土學生的漢語水平卻急待提高,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説:“語言是工具。要做到個個學生善於使用語言這個工具(説多數學生善於使用這個工具還不夠),語文教學才算對極大地提高中華民族科學文化水平盡了份內的責任。”

參考文獻

《中學語文教學法》 華東師範大學《高職語文教學改革實施方法研究》簡尚高,曹章新 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