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常規教學工作總結多篇

欄目: 教學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1.69W

常規教學工作總結多篇

【第1篇】常規教學管理活動總結

為貫徹落實縣、鎮《關於進一步落實教學常規的意見》,我校於前段時間舉行了“教學常規落實管理活動月”活動,教務處制定了詳細可行的方案,每項活動都有周密的安排和部署,主要圍繞備課、上課、作業等環節搞了5項活動,即:各類計劃的制定與審查;各學科課堂評估標準的學習;校級優質課評選;教師備課展覽;學生作業展評等活動。通過各項活動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規範了常規管理,加強了教師間的相互學習和合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基本上收到了預期效果。但是在各項活動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許多缺點和不足,現總結如下:

各類計劃的制定與審查活動。

優點:絕大部分老師制定計劃及時,內容詳細,項目具體,措施得力,可操作性強,能根據班級實際詳細分析學情,研究教情。

缺點:①各類計劃中均存在抄襲現象。

②有些教學計劃中對學情的分析僅限於期末考試分析,忽視了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積極性及偏科現象,內容單調。

③教研課題和實驗課題的確定大部分不合理,有一些根本不是一個實驗課題只是寫上應付,對實驗課題的開展措施較少。

各科課堂評估標準的學習活動。

各教研組均利用教研活動時間進行了學習,但是通過對聽課記錄的檢查來看,沒有一位教師按照教務處的要求記錄在聽課記錄上。這説明教師忽視對教育理論的學習,尤其是對本學科有較針對性與指導性的評估標準的學習很不重視,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我們的備課和上課質量。

校級優質課評選活動。

在這5項活動中,優質課評選活動相對來説教師比較重視,活動質量高,效果較好。

優點:①講課教師都認真準備了課件,並且課件的應用效果也較好②所有講課教師都明顯存在的優點是注重啟發誘導,真正體

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比如:楊麗麗、張德雷、陳安棟等老師的課做的更為突出。

③大部分教師認真準備了學案,題目典型,針對性強,分類明確,應用效果好。

缺點:①挖掘教材深度不夠。

②和日常生活、生產實際聯繫少,能力培養措施不力。

③教師講課時間過長,學生練習時間少,師生雙邊活動少。④不講課的其他教師聽課不夠積極。

⑤在組內推標時有些組沒按要求通過組內聽課打分評選,只

是安排了2名青年教師。

經過評選,獲得一等獎的有:陳安棟、楊麗麗、謝仕霞。獲得二等獎的教師有:陳佃雲、韓克彬、任清玲、宋美霞、張德雷、任紀國、陳志水、趙興紅、任紀紅。

教師備課展覽活動。

優點:①教師上交備課及時。

②絕大部分教師準時到位參觀學習。

③參觀中對以下教師的`備課反映較好:語文組:張蒼榮、賈玉蘭、宋以雲;數學組:宋以濤、陳啟芹、韓克彬、朱西勤;英語組:張志梅、王水紅、任清玲、唐守紅、桑本俊;理化生組:趙興紅、任清娟、趙念成、李向軍;政史地組:唐光鳳、馬貴鳳、杜明玲;藝體組:陳志水、王增德。

這些教師的備課書寫認真工整、內容豐富充實,教法學法具體實用,環節齊全完整,注重練習題的篩選與設計。其餘教師的備課也可以,以上這些教師較突出一些。

缺點:①個別教師沒有到位參觀學習。

②到位學習的教師學習時間短,隨便翻翻,只看書寫,不看內容,忽視了對教學法、練習題的備課學習。在下一步的備課中一定要注重實效性,尤其是要注重對練習題的篩選與設計,控制授課時間,提高效率。

學生作業展評活動

優點:①上交的學生作業書寫認真,答題規範。作業量適中,教師批改及時。②學生參觀時紀律良好,態度端正,學習認真。

缺點:①大部分班級沒有按要求準時將作業交到教務處(18個班中只有12個班按時上交)

②參觀學習時,大部分班級到位不夠及時。

③大部分班級上交的作業科目不全,有的班級沒按要求收齊5名同學的所有作業,導致各科作業學生不一致,無法評比。

符合要求完成的班級有:1.5、2.3、2.4、3.1。

總之,通過本次教學常規落實管理月活動,基本上收到了預期效果,但是缺點和不足也很多,在下一步的常規管理中要突出抓好以下方面:

進一步加強教師的教育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

進一步調動班主任的工作積極性,在班級教學管理中加大檢查和

監督力度。

加強教師的學生管理意識和管理藝術,這是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

質量的關鍵。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

教務處

2003.4

【第2篇】2022年國小常規教學檢查工作總結範文

經過常規教學檢查,可以看出全體教師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生命線,對常規教學進行了規範管理,對課堂教學進行了有效的改革,對校本教研加強了力度,湧現出了一批抓質量、善管理、重實效的先進個人。但是還有一些教師不重視,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部分教師工作不積極,教學不深入,落實不具體,出現了對各項工作敷衍應付的不良現象。下面具體總結

一、教學管理

1、教學中心地位。學校都制定了常規管理工作目標方案,大部分學校的切實可行,符合校情,也有學校制定的目標比較大,不好實現。領導班子的聽課達到了每週2次,記錄齊全,特別是業務副校長的聽課記錄多且好,如xx。而校長的聽課記錄很少達到每週3次以上,有的校長的聽課記錄就沒有見到,不知聽過課沒有。有的校長的教學形勢分析報告不是教學方面的,或很少講教學方面的,而大講特講安全教育、學校落後原因等,不是安全不重要,而是不能放在這個時候、這個地方講,因為主題是教學,沒有突出教學的中心地位。

2、過程管理。

大部分學校的課程表與上課表不一致,不能看出開設課程的實際情況,班級的課程表與學校的課程表不一致,聽張三的課去上課的卻是李四。

學校都制定了常規教學檢查細則,切實可行,易於操作。如某某學校的教師積分方案,就是根據檢查細則進行的,每一期每個教師都有一個分數,作為評先表優晉級的依據,公平公開公正,能夠很好激發教師的積極性。有的學校的細則規定的太死。如教案必須幾頁,計劃必須多少字,這在開始時可以有一個規定,教師形成習慣後就要修改,不要常年一個樣。

有了細則就要堅定不移地執行,不要把它作為擺設。如有的細則上不僅有數量要求,也有質量要求,但看檢查記錄只有數量幾次,沒有質量的定性評價,也沒有檢查總結。有的有總結沒有抓落實,問題沒有改,下一次還是如此。這樣長此以往,工作不深入,作風不紮實,落實不具體,容易使教師產生應付思想,幹好幹壞一個樣,何必那麼認真呢。有的細則要求一月一檢查,但四個月了,只檢查二次。幾次檢查也不總結,某個教師缺一次,也不補檢,就有一個空格。

教案編寫數量學校差距比較大,像某某教師早就備了80課時,而有的學校只有40課時。有的學校規定有問題,不是要求每個課時都有教案,而是規定一週不少於四次,只要完成即可,誰願意多寫哪。某某學校的作文每一次都有教案,有批改記錄。像複習課、實踐課、口語交際課就更不用寫教案了,那隨意性有多大,可想而知。內容上就更有差距了。教學目標分三級,每一級有2—3個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具準備等,就寫了一頁多。有的作者簡介3頁,而教學過程就那麼三兩行,就那麼三兩個問題,不知道寫的幾個教學目標怎麼完成的。電子教案沒有按教研室的要求,下載了教案沒有修改,下載的資料也算教案。

作文篇數基本上夠兩週,批改也比較及時。從評語上看,有的教師不認真,字體潦草,不按格寫,龍飛鳳舞;只找缺點,不提優點,沒有激勵性評價;評語籠統,不具體,千篇一律。如一個學生的11次作文中有七次都是字體工整、漂亮,書寫認真之類的話,在拿其他學生的看,也有類似情況。句子通順、中心明確、層次分明,像這些通用的評語早該改一改了。但也有老師不但有總評,還有眉批,不但有等次,還有分數;有的學生改了教師再改,還鍛鍊了學生。

教學反思,沒有形成反思習慣,沒有反思能力,也不願意學習,只對本節課教學過程簡單複述就萬事大吉了。有一個教師的反思每都是六行,三次均勻分佈在一頁上。

聽課記錄次數基本都達到了要求,只是為了完成聽課任務,不管誰的課只管去聽。一個語文老師最後7節都是聽的數學課,這有點不正常。聽課是為了交流,為了提高,不僅僅是為了完成聽課任務。聽課記錄只記教師的活動,沒有記學生的活動,只有優缺點,沒有建議和意見,更沒有問題的思考和靈感。

【第3篇】常規教學管理工作總結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在學校的全部工作中,教學工作所佔的時間最多,所佔的份量最重,而教育質量又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我校始終以常規落實為重點,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以培養合格學生為目標,加強兩個“建設”,即師資建設和班務建設;開展了兩項活動,即教研活動、教改活動,落實和完善一個計劃,即國家課程計劃;調整一個體制——教學獎懲體制;狠抓四種歪風(上課遲到、早退、輔導敷衍了事、備課流於形式、作業不講實效);嚴格三項制度——考勤制度、教職工及班級考核制度、教職工獎懲制度;嚴明一項紀律——考試紀律;培養兩種習慣——自覺學習、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為了搞好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我校着重抓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認真落實國家課程計劃

我校按照省教委頒佈的《課程計劃》,開設所要求的全部課程,開足規定教時,教師要按教學大納和教材進行教學,要把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提升到執法的高度來認識,在增強執行教學計劃意識和自覺性的同時,學校嚴格管理,以保證全部課程特別是音、體、美、品、自、勞,課程的落實和質量的提高,將“兩操一活動”納入正常的教學管理軌道。使活動課落到實處,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促使學生主動發展。使活動課實現由隨機無序到規範化的要求。

(二)嚴格過程管理,規範教學環節

教學常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我校以《教學常規量化評估》為準則,重環節、講過程、看實效。教務處把抽查、檢查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輔導作為中心工作來抓,以確保教學工作的順序進行。課前教師要認真備課,寫出切實可行的教案,學生要認真預習,做到難點分明,聽講有重點,上課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預習或複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向45分鐘要質量。課後要留書面作業(音樂、體育除外),學生作業要注意整潔、美觀、正確、規範,堅決杜絕抄襲作業的不良習慣。教師對作業要全收全改,精批細緻,做到不錯批、漏批。對作業存在的問題要作好詳細記錄,並及時予以糾正。輔導學生要講方法,重實效。要將課內輔導與課外輔導相結合,集體輔導、個人輔導相結合,有計劃、有步驟地提高學生的整素質。

(三)抓教研教改、促質量提高

教研教改是提高教育質量的成功之路,是教育發展的需要。我校組織了教師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學習身邊或外地經驗,並結合我校的校情,學情,積極探索出合適的教法。①注意上好每一堂課;②每學期安排教學活動月;③安排好聽課、評課、教案及作業展評,互相學習,共同提高;④要求教師寫心得體會或教學論文,教務長彙編成集。教研、教改活動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提高了教師教學、教研水平。

兩年來,我校積極開展了教研教改活動,以教研教改優化了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質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近兩年來,我校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在雙溪鎮是獨佔熬頭的,張金霞校長的兩篇論文獲得國家級科教成果特等獎,多篇論文、範文獲得省級

一、二等獎,石秋燕、楊豔珍、毛懷寅、陳細兵等許多老師的論文獲得市區級

一、

二、三等獎,黃志遠主任的課件、石秋燕老師的優質課、説課也獲得了咸安區競賽一等獎。我們學校被評為“咸安區教學常規管理規範化學校”。

(四)着力教師培訓,優化教師隊伍。

教育需要素質的教師隊伍。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為提高師資質量,我校組織教師參加各種教學活動,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學校做到“五個重視”一是重視培養骨幹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抓好學科帶頭人。二是重視培養常規教學積極分子,以點帶面。三是重視發揮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的潛能,搞好傳、幫、帶。四是重視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做到因人制宜,合理任用。五是重視效果,對參加培訓的人員,經考核合格的學校報銷相關費用,否則費用自理。這樣,全體教師能積極參與培訓,教師的整體素質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五、積極開展活動,着重培養能力。

開發學生潛力,發展學生特長,開展活動是最好的突破口之一。我們學校十分重視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切實做到有計劃,落實目標和措施;有安排,落實時間和活動進程;有組織,落實指導老師,建立責任制;有場地,落實器材,開放活動場所,確保活動正常化、系列化。結合創新教育活動,積極組織體運會、慶“六。一”、藝術節、小發明、小製作、徵文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悦,也陶冶了品質,開拓了視野,鍛鍊了能力,增長了才幹。

幾多耕耘,幾多收穫。只有辛勤耕耘,才有可喜的收穫。。我相信,通過更高質量的常規教學管理和全體教師員工的勤奮工作,努力拼搏,今後我們學校的教學質量一定會碩果累累,捷報頻傳的。

雙溪中心國小

2022年6月3日

【第4篇】2022年常規教學檢查工作總結範文

經過一個月的檢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學校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生命線,對常規教學進行了規範管理,對課堂教學進行了有效的改革,對校本教研加強了力度,湧現出了一批抓質量、善管理、重實效的先進學校。但是還有一些學校領導不重視,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部分教師工作不積極,教學不深入,落實不具體,出現了對各項工作敷衍應付的不良現象。下面具體總結一、教學管理

1、教學中心地位。學校都制定了常規管理工作目標方案,大部分學校的切實可行,符合校情,也有學校制定的目標比較大,不好實現。領導班子的聽課達到了每週2次,記錄齊全,特別是業務副校長的聽課記錄多且好,如xx。而校長的聽課記錄很少達到每週3次以上,有的校長的聽課記錄就沒有見到,不知聽過課沒有。有的校長的教學形勢分析報告不是教學方面的,或很少講教學方面的,而大講特講安全教育、學校落後原因等,不是安全不重要,而是不能放在這個時候、這個地方講,因為主題是教學,沒有突出教學的中心地位。

2、過程管理。

大部分學校的課程表與上課表不一致,不能看出開設課程的實際情況,班級的課程表與學校的課程表不一致,聽張三的課去上課的卻是李四。

學校都制定了常規教學檢查細則,切實可行,易於操作。如某某學校的教師積分方案,就是根據檢查細則進行的,每一期每個教師都有一個分數,作為評先表優晉級的依據,公平公開公正,能夠很好激發教師的積極性。有的學校的細則規定的太死。如教案必須幾頁,計劃必須多少字,這在開始時可以有一個規定,教師形成習慣後就要修改,不要常年一個樣。

有了細則就要堅定不移地執行,不要把它作為擺設。如有的細則上不僅有數量要求,也有質量要求,但看檢查記錄只有數量幾次,沒有質量的定性評價,也沒有檢查總結。有的有總結沒有抓落實,問題沒有改,下一次還是如此。這樣長此以往,工作不深入,作風不紮實,落實不具體,容易使教師產生應付思想,幹好幹壞一個樣,何必那麼認真呢。有的細則要求一月一檢查,但四個月了,只檢查二次。幾次檢查也不總結,某個教師缺一次,也不補檢,就有一個空格。

教案編寫數量學校差距比較大,像某某教師早就備了80課時,而有的學校只有40課時。有的學校規定有問題,不是要求每個課時都有教案,而是規定一週不少於四次,只要完成即可,誰願意多寫哪。某某學校的作文每一次都有教案,有批改記錄。像複習課、實踐課、口語交際課就更不用寫教案了,那隨意性有多大,可想而知。內容上就更有差距了。教學目標分三級,每一級有2—3個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具準備等,就寫了一頁多。有的作者簡介3頁,而教學過程就那麼三兩行,就那麼三兩個問題,不知道寫的幾個教學目標怎麼完成的。電子教案沒有按教研室的要求,下載了教案沒有修改,下載的資料也算教案。

作文篇數基本上夠兩週,批改也比較及時。從評語上看,有的教師不認真,字體潦草,不按格寫,龍飛鳳舞;只找缺點,不提優點,沒有激勵性評價;評語籠統,不具體,千篇一律。如一個學生的11次作文中有七次都是字體工整、漂亮,書寫認真之類的話,在拿其他學生的看,也有類似情況。句子通順、中心明確、層次分明,像這些通用的評語早該改一改了。但也有老師不但有總評,還有眉批,不但有等次,還有分數;有的學生改了教師再改,還鍛鍊了學生。

教學反思,沒有形成反思習慣,沒有反思能力,也不願意學習,只對本節課教學過程簡單複述就萬事大吉了。有一個教師的反思每都是六行,三次均勻分佈在一頁上。

聽課記錄次數基本都達到了要求,只是為了完成聽課任務,不管誰的課只管去聽。一個語文老師最後7節都是聽的數學課,這有點不正常。聽課是為了交流,為了提高,不僅僅是為了完成聽課任務。聽課記錄只記教師的活動,沒有記學生的活動,只有優缺點,沒有建議和意見,更沒有問題的思考和靈感。

3、質量管理

沒有見一個學校對學生成長的過程有監控措施和成長記錄,只是有一個教學質量評價方案;沒有見一個學校有期中期末終結性複習計劃,只有試卷分析,有試卷評講記錄。有的教師的試卷分析,只分析本班學生的一些數據,只分析試卷質量,沒有分析學生失分原因,沒有改進措施。培優補差計劃切實可行,落實措施得力,記錄齊全。有的校長的專題講座相當於一次理論學習,沒有結合本校實際,對教師教學指導性不強。

4、課堂教學和評課

大部分教師已經轉變了角色,走下了壟斷的講台,不再對課文條分縷析。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重視朗讀並進行朗讀指導,進行文本細讀,進行語言品味。但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①“晚進早出”。導語太長,作者簡介、字詞教學就佔了課堂一半時間,學生沒有了讀書的時間,文本細讀的時間。如一個教師僅出示教學目標,講教學目標就佔用了四五分鐘時間。一個教師學習生字,先讓學生到黑板上默寫,再找學生改正,教師再評講,翻來覆去過去了八分鐘時間就這麼浪費掉了。還沒有進行文本細讀,就進行拓展延伸了。文本學習一半時間,拓展佔一半時間。如一個教師的一節課還有20分鐘就開始了寫作訓練,實際上文本還沒有完全理解,對課文挖掘不到位。②多媒體運用不當。以課件演示代替文本細讀,鼠標代替了粉筆,屏幕代替了教材,學生的眼球多半時間盯着小小的電視屏幕,學生手中的教材被冷落一邊,從而造成“只見機器不見人,只見畫面不見文”的局面,最終導致學生脱離文本細讀,脱離對優美語言的品味。以“人機對話”代替情感交流。教師成了多媒體的“操作員”和“解説員”,學生成了忠實“觀眾”和“聽眾”。本應充滿師生、生生情感交流的課堂變成了教師點鼠標、學生看屏幕的“人機對話”。這實際上是一種藉助於高科技手段的“滿堂灌”,即把原先低效的“人灌”變成了高效的“機灌”、“電灌”。以僵死流程代替動態生成。課堂上,教師關注的是多媒體的操作,不熟練的教師操作起來手忙腳亂,哪還有時間顧及學生課堂上的實際表現,更不用説結合學生情緒的變化,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流程。③“貼標籤”現象嚴重。比如課文運用了想象、聯想手法,教師只提一下本文的特色是聯想、想象,既沒有讓學生找一找哪裏運用了這一手法,也沒有讓學生分析運用這一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學生還是不會應用。

【第5篇】國小常規教學檢查工作總結

經過常規教學檢查,可以看出全體教師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生命線,對常規教學進行了規範管理,對課堂教學進行了有效的改革,對校本教研加強了力度,湧現出了一批抓質量、善管理、重實效的先進個人。但是還有一些教師不重視,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部分教師工作不積極,教學不深入,落實不具體,出現了對各項工作敷衍應付的不良現象。下面具體總結如下:

一、教學管理

1、教學中心地位。學校都制定了常規管理工作目標方案,大部分學校的切實可行,符合校情,也有學校制定的目標比較大,不好實現。領導班子的聽課達到了每週2次,記錄齊全,特別是業務副校長的聽課記錄多且好,如xx。而校長的聽課記錄很少達到每週3次以上,有的校長的聽課記錄就沒有見到,不知聽過課沒有。有的校長的教學形勢分析報告不是教學方面的,或很少講教學方面的,而大講特講安全教育、學校落後原因等,不是安全不重要,而是不能放在這個時候、這個地方講,因為主題是教學,沒有突出教學的中心地位。

2、過程管理。

大部分學校的課程表與上課表不一致,不能看出開設課程的實際情況,班級的課程表與學校的課程表不一致,聽張三的課去上課的卻是李四。

學校都制定了常規教學檢查細則,切實可行,易於操作。如某某學校的教師積分方案,就是根據檢查細則進行的,每一期每個教師都有一個分數,作為評先表優晉級的依據,公平公開公正,能夠很好激發教師的積極性。有的學校的細則規定的太死。如教案必須幾頁,計劃必須多少字,這在開始時可以有一個規定,教師形成習慣後就要修改,不要常年一個樣。

有了細則就要堅定不移地執行,不要把它作為擺設。如有的細則上不僅有數量要求,也有質量要求,但看檢查記錄只有數量幾次,沒有質量的定性評價,也沒有檢查總結。有的有總結沒有抓落實,問題沒有改,下一次還是如此。這樣長此以往,工作不深入,作風不紮實,落實不具體,容易使教師產生應付思想,幹好幹壞一個樣,何必那麼認真呢。有的細則要求一月一檢查,但四個月了,只檢查二次。幾次檢查也不總結,某個教師缺一次,也不補檢,就有一個空格。

教案編寫數量學校差距比較大,像某某教師早就備了80課時,而有的學校只有40課時。有的學校規定有問題,不是要求每個課時都有教案,而是規定一週不少於四次,只要完成即可,誰願意多寫哪。某某學校的作文每一次都有教案,有批改記錄。像複習課、實踐課、口語交際課就更不用寫教案了,那隨意性有多大,可想而知。內容上就更有差距了。教學目標分三級,每一級有2—3個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具準備等,就寫了一頁多。有的作者簡介3頁,而教學過程就那麼三兩行,就那麼三兩個問題,不知道寫的幾個教學目標怎麼完成的。電子教案沒有按教研室的要求,下載了教案沒有修改,下載的資料也算教案。

作文篇數基本上夠兩週一篇,批改也比較及時。從評語上看,有的教師不認真,字體潦草,不按格寫,龍飛鳳舞;只找缺點,不提優點,沒有激勵性評價;評語籠統,不具體,千篇一律。如一個學生的11次作文中有七次都是字體工整、漂亮,書寫認真之類的話,在拿其他學生的看,也有類似情況。句子通順、中心明確、層次分明,像這些通用的評語早該改一改了。但也有老師不但有總評,還有眉批,不但有等次,還有分數;有的學生改了教師再改,還鍛鍊了學生。

教學反思,沒有形成反思習慣,沒有反思能力,也不願意學習,只對本節課教學過程簡單複述就萬事大吉了。有一個教師的反思每一篇都是六行,三次均勻分佈在一頁上。

聽課記錄次數基本都達到了要求,只是為了完成聽課任務,不管誰的課只管去聽。一個語文老師最後7節都是聽的數學課,這有點不正常。聽課是為了交流,為了提高,不僅僅是為了完成聽課任務。聽課記錄只記教師的活動,沒有記學生的活動,只有優缺點,沒有建議和意見,更沒有問題的思考和靈感。

3、質量管理

沒有見一個學校對學生成長的過程有監控措施和成長記錄,只是有一個教學質量評價方案;沒有見一個學校有期中期末終結性複習計劃,只有試卷分析,有試卷評講記錄。有的教師的試卷分析,只分析本班學生的一些數據,只分析試卷質量,沒有分析學生失分原因,沒有改進措施。培優補差計劃切實可行,落實措施得力,記錄齊全。有的校長的專題講座相當於一次理論學習,沒有結合本校實際,對教師教學指導性不強。

4、課堂教學和評課

大部分教師已經轉變了角色,走下了壟斷的講台,不再對課文條分縷析。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重視朗讀並進行朗讀指導,進行文本細讀,進行語言品味。但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①“晚進早出”。導語太長,作者簡介、字詞教學就佔了課堂一半時間,學生沒有了讀書的時間,文本細讀的時間。如一個教師僅出示教學目標,講教學目標就佔用了四五分鐘時間。一個教師學習生字,先讓學生到黑板上默寫,再找學生改正,教師再評講,翻來覆去過去了八分鐘時間就這麼浪費掉了。還沒有進行文本細讀,就進行拓展延伸了。文本學習一半時間,拓展佔一半時間。如一個教師的一節課還有20分鐘就開始了寫作訓練,實際上文本還沒有完全理解,對課文挖掘不到位。②多媒體運用不當。以課件演示代替文本細讀,鼠標代替了粉筆,屏幕代替了教材,學生的眼球多半時間盯着小小的電視屏幕,學生手中的教材被冷落一邊,從而造成“只見機器不見人,只見畫面不見文”的局面,最終導致學生脱離文本細讀,脱離對優美語言的品味。以“人機對話”代替情感交流。教師成了多媒體的“操作員”和“解説員”,學生成了忠實“觀眾”和“聽眾”。本應充滿師生、生生情感交流的課堂變成了教師點鼠標、學生看屏幕的“人機對話”。這實際上是一種藉助於高科技手段的“滿堂灌”,即把原先低效的“人灌”變成了高效的“機灌”、“電灌”。以僵死流程代替動態生成。課堂上,教師關注更多的是多媒體的操作,不熟練的教師操作起來手忙腳亂,哪還有時間顧及學生課堂上的實際表現,更不用説結合學生情緒的變化,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流程。③“貼標籤”現象嚴重。比如一篇課文運用了想象、聯想手法,教師只提一下本文的特色是聯想、想象,既沒有讓學生找一找哪裏運用了這一手法,也沒有讓學生分析運用這一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學生還是不會應用。

聽課教師少。有的學校只有一個教研組長去聽課,高音喇叭喊半天,不見去一個人,特別是第一節。有的聽半節有事又走了。評課教師準備不足,沒有理論依據,要麼隔靴撓癢,要麼只是戴花,三言兩語,就結束了。只對形式評價,不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如普通話不準確,板書不工整,課堂氣氛不活躍等。只關注教師的教,不關注學生的學。沒有自己的教學設計,沒有對語文閲讀教學有自己的認識。

二、教研管理

1、教研組設計不科學,三個年級三個教研組。應該是一個教研組,三個年級三個備課組,專題活動在一個組,聽評課、集體備課在年級組,也叫備課組。

2、校本教研與縣三級教研結合不緊密。有的學校就沒有制定教研活動制度,沒有活動時間和地點,縣三級教研會議精神不傳達。

3、教研活動單調。有的學校既有專題學習記錄,也有討論記錄,還有聽評課記錄。而有的學校只有聽評課記錄。有的專題只討論作文教學,沒有討論教學中發現的問題,有作假之嫌。

4、學校有教師教研成果獎勵辦法和制度,但很少有這樣的成果。

【第6篇】常規教學檢查工作總結

常規教學檢查工作總結範文

經過一個月的檢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學校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生命線,對常規教學進行了規範管理,對課堂教學進行了有效的改革,對校本教研加強了力度,湧現出了一批抓質量、善管理、重實效的先進學校。但是還有一些學校領導不重視,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部分教師工作不積極,教學不深入,落實不具體,出現了對各項工作敷衍應付的不良現象。下面具體總結如下:

一、教學管理

1、教學中心地位。學校都制定了常規管理工作目標方案,大部分學校的切實可行,符合校情,也有學校制定的目標比較大,不好實現。領導班子的聽課達到了每週2次,記錄齊全,特別是業務副校長的聽課記錄多且好,如xx。而校長的聽課記錄很少達到每週3次以上,有的校長的聽課記錄就沒有見到,不知聽過課沒有。有的校長的教學形勢分析報告不是教學方面的,或很少講教學方面的,而大講特講安全教育、學校落後原因等,不是安全不重要,而是不能放在這個時候、這個地方講,因為主題是教學,沒有突出教學的中心地位。

2、過程管理。

大部分學校的課程表與上課表不一致,不能看出開設課程的實際情況,班級的課程表與學校的課程表不一致,聽張三的課去上課的卻是李四。

學校都制定了常規教學檢查細則,切實可行,易於操作。如某某學校的教師積分方案,就是根據檢查細則進行的,每一期每個教師都有一個分數,作為評先表優晉級的依據,公平公開公正,能夠很好激發教師的積極性。有的學校的細則規定的太死。如教案必須幾頁,計劃必須多少字,這在開始時可以有一個規定,教師形成習慣後就要修改,不要常年一個樣。

有了細則就要堅定不移地執行,不要把它作為擺設。如有的細則上不僅有數量要求,也有質量要求,但看檢查記錄只有數量幾次,沒有質量的定性評價,也沒有檢查總結。有的有總結沒有抓落實,問題沒有改,下一次還是如此。這樣長此以往,工作不深入,作風不紮實,落實不具體,容易使教師產生應付思想,幹好幹壞一個樣,何必那麼認真呢。有的細則要求一月一檢查,但四個月了,只檢查二次。幾次檢查也不總結,某個教師缺一次,也不補檢,就有一個空格。

教案編寫數量學校差距比較大,像某某教師早就備了80課時,而有的學校只有40課時。有的學校規定有問題,不是要求每個課時都有教案,而是規定一週不少於四次,只要完成即可,誰願意多寫哪。某某學校的作文每一次都有教案,有批改記錄。像複習課、實踐課、口語交際課就更不用寫教案了,那隨意性有多大,可想而知。內容上就更有差距了。教學目標分三級,每一級有2—3個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具準備等,就寫了一頁多。有的作者簡介3頁,而教學過程就那麼三兩行,就那麼三兩個問題,不知道寫的幾個教學目標怎麼完成的。電子教案沒有按教研室的要求,下載了教案沒有修改,下載的資料也算教案。

作文篇數基本上夠兩週,批改也比較及時。從評語上看,有的教師不認真,字體潦草,不按格寫,龍飛鳳舞;只找缺點,不提優點,沒有激勵性評價;評語籠統,不具體,千篇一律。如一個學生的.11次作文中有七次都是字體工整、漂亮,書寫認真之類的話,在拿其他學生的看,也有類似情況。句子通順、中心明確、層次分明,像這些通用的評語早該改一改了。但也有老師不但有總評,還有眉批,不但有等次,還有分數;有的學生改了教師再改,還鍛鍊了學生。

教學反思,沒有形成反思習慣,沒有反思能力,也不願意學習,只對本節課教學過程簡單複述就萬事大吉了。有一個教師的反思每都是六行,三次均勻分佈在一頁上。

聽課記錄次數基本都達到了要求,只是為了完成聽課任務,不管誰的課只管去聽。一個語文老師最後7節都是聽的數學課,這有點不正常。聽課是為了交流,為了提高,不僅僅是為了完成聽課任務。聽課記錄只記教師的活動,沒有記學生的活動,只有優缺點,沒有建議和意見,更沒有問題的思考和靈感。

3、質量管理

沒有見一個學校對學生成長的過程有監控措施和成長記錄,只是有一個教學質量評價方案;沒有見一個學校有期中期末終結性複習計劃,只有試卷分析,有試卷評講記錄。有的教師的試卷分析,只分析本班學生的一些數據,只分析試卷質量,沒有分析學生失分原因,沒有改進措施。培優補差計劃切實可行,落實措施得力,記錄齊全。有的校長的專題講座相當於一次理論學習,沒有結合本校實際,對教師教學指導性不強。

4、課堂教學和評課

大部分教師已經轉變了角色,走下了壟斷的講台,不再對課文條分縷析。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重視朗讀並進行朗讀指導,進行文本細讀,進行語言品味。但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①“晚進早出”。導語太長,作者簡介、字詞教學就佔了課堂一半時間,學生沒有了讀書的時間,文本細讀的時間。如一個教師僅出示教學目標,講教學目標就佔用了四五分鐘時間。一個教師學習生字,先讓學生到黑板上默寫,再找學生改正,教師再評講,翻來覆去過去了八分鐘時間就這麼浪費掉了。還沒有進行文本細讀,就進行拓展延伸了。文本學習一半時間,拓展佔一半時間。如一個教師的一節課還有20分鐘就開始了寫作訓練,實際上文本還沒有完全理解,對課文挖掘不到位。②多媒體運用不當。以課件演示代替文本細讀,鼠標代替了粉筆,屏幕代替了教材,學生的眼球多半時間盯着小小的電視屏幕,學生手中的教材被冷落一邊,從而造成“只見機器不見人,只見畫面不見文”的局面,最終導致學生脱離文本細讀,脱離對優美語言的品味。以“人機對話”代替情感交流。教師成了多媒體的“操作員”和“解説員”,學生成了忠實“觀眾”和“聽眾”。本應充滿師生、生生情感交流的課堂變成了教師點鼠標、學生看屏幕的“人機對話”。這實際上是一種藉助於高科技手段的“滿堂灌”,即把原先低效的“人灌”變成了高效的“機灌”、“電灌”。以僵死流程代替動態生成。課堂上,教師關注更多的是多媒體的操作,不熟練的教師操作起來手忙腳亂,哪還有時間顧及學生課堂上的實際表現,更不用説結合學生情緒的變化,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流程。③“貼標籤”現象嚴重。比如課文運用了想象、聯想手法,教師只提一下本文的特色是聯想、想象,既沒有讓學生找一找哪裏運用了這一手法,也沒有讓學生分析運用這一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學生還是不會應用。

聽課教師少。有的學校只有一個教研組長去聽課,高音喇叭喊半天,不見去一個人,特別是第一節。有的聽半節有事又走了。評課教師準備不足,沒有理論依據,要麼隔靴撓癢,要麼只是戴花,三言兩語,就結束了。只對形式評價,不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如普通話不準確,板書不工整,課堂氣氛不活躍等。只關注教師的教,不關注學生的學。沒有自己的教學設計,沒有對語文閲讀教學有自己的認識。

二、教研管理

1、教研組設計不科學,三個年級三個教研組。應該是一個教研組,三個年級三個備課組,專題活動在一個組,聽評課、集體備課在年級組,也叫備課組。

2、校本教研與縣三級教研結合不緊密。有的學校就沒有制定教研活動制度,沒有活動時間和地點,縣三級教研會議精神不傳達。

3、教研活動單調。有的學校既有專題學習記錄,也有討論記錄,還有聽評課記錄。而有的學校只有聽評課記錄。有的專題只討論作文教學,沒有討論教學中發現的問題,有作假之嫌。

4、學校有教師教研成果獎勵辦法和制度,但很少有這樣的成果。寫論文是為了評職稱,報刊上發表是教研版還要交錢,又不申報省市級課題。

【第7篇】常規教學管理工作總結範文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在學校的全部工作中,教學工作所佔的時間最多,所佔的份量最重,而教育質量又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我校始終以常規落實為重點,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以培養合格學生為目標,加強兩個“建設”,即師資建設和班務建設;開展了兩項活動,即教研活動、教改活動,落實和完善一個計劃,即國家課程計劃;調整一個體制——教學獎懲體制;狠抓四種歪風(上課遲到、早退、輔導敷衍了事、備課流於形式、作業不講實效);嚴格三項制度——考勤制度、教職工及班級考核制度、教職工獎懲制度;嚴明一項紀律——考試紀律;培養兩種習慣——自覺學習、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為了搞好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我校着重抓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認真落實國家課程計劃

我校按照省教委頒佈的《課程計劃》,開設所要求的全部課程,開足規定教時,教師要按教學大納和教材進行教學,要把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提升到執法的高度來認識,在增強執行教學計劃意識和自覺性的同時,學校嚴格管理,以保證全部課程特別是音、體、美、品、自、勞,課程的落實和質量的提高,將“兩操一活動”納入正常的教學管理軌道。使活動課落到實處,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促使學生主動發展。使活動課實現由隨機無序到規範化的要求。

(二)嚴格過程管理,規範教學環節

教學常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我校以《教學常規量化評估》為準則,重環節、講過程、看實效。教務處把抽查、檢查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輔導作為中心工作來抓,以確保教學工作的順序進行。課前教師要認真備課,寫出切實可行的教案,學生要認真預習,做到難點分明,聽講有重點,上課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預習或複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向45分鐘要質量。課後要留書面作業(音樂、體育除外),學生作業要注意整潔、美觀、正確、規範,堅決杜絕抄襲作業的不良習慣。教師對作業要全收全改,精批細緻,做到不錯批、漏批。對作業存在的問題要作好詳細記錄,並及時予以糾正。輔導學生要講方法,重實效。要將課內輔導與課外輔導相結合,集體輔導、個人輔導相結合,有計劃、有步驟地提高學生的整素質。

(三)抓教研教改、促質量提高

教研教改是提高教育質量的成功之路,是教育發展的需要。我校組織了教師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學習身邊或外地經驗,並結合我校的校情,學情,積極探索出合適的教法。①注意上好每一堂課;②每學期安排教學活動月;③安排好聽課、評課、教案及作業展評,互相學習,共同提高;④要求教師寫心得體會或教學論文,教務長彙編成集。教研、教改活動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提高了教師教學、教研水平。

兩年來,我校積極開展了教研教改活動,以教研教改優化了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質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近兩年來,我校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在雙溪鎮是獨佔熬頭的,張金霞校長的兩篇論文獲得國家級科教成果特等獎,多篇論文、範文獲得省級

一、二等獎,石秋燕、楊豔珍、毛懷寅、陳細兵等許多老師的論文獲得市區級

一、

二、三等獎,黃志遠主任的課件、石秋燕老師的優質課、説課也獲得了咸安區競賽一等獎。我們學校被評為“咸安區教學常規管理規範化學校”。

(四)着力教師培訓,優化教師隊伍。

教育需要素質的教師隊伍。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為提高師資質量,我校組織教師參加各種教學活動,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學校做到“五個重視”一是重視培養骨幹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抓好學科帶頭人。二是重視培養常規教學積極分子,以點帶面。三是重視發揮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的潛能,搞好傳、幫、帶。四是重視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做到因人制宜,合理任用。五是重視效果,對參加培訓的人員,經考核合格的學校報銷相關費用,否則費用自理。這樣,全體教師能積極參與培訓,教師的整體素質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五、積極開展活動,着重培養能力。

開發學生潛力,發展學生特長,開展活動是最好的突破口之一。我們學校十分重視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切實做到有計劃,落實目標和措施;有安排,落實時間和活動進程;有組織,落實指導老師,建立責任制;有場地,落實器材,開放活動場所,確保活動正常化、系列化。結合創新教育活動,積極組織體運會、慶“六。一”、藝術節、小發明、小製作、徵文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悦,也陶冶了品質,開拓了視野,鍛鍊了能力,增長了才幹。

幾多耕耘,幾多收穫。只有辛勤耕耘,才有可喜的收穫。。我相信,通過更高質量的常規教學管理和全體教師員工的勤奮工作,努力拼搏,今後我們學校的教學質量一定會碩果累累,捷報頻傳的。

雙溪中心國小

2011年6月3日

【第8篇】國小常規教學檢查工作個人總結

導語太長,作者簡介、字詞教學就佔了課堂一半時間,學生沒有了讀書的時間,文本細讀的時間。如一個教師僅出示教學目標,講教學目標就佔用了四五分鐘時間。一個教師學習生字,先讓學生到黑板上默寫,再找學生改正,教師再評講,翻來覆去過去了八分鐘時間就這麼浪費掉了。還沒有進行文本細讀,就進行拓展延伸了。文本學習一半時間,拓展佔一半時間。如一個教師的一節課還有20分鐘就開始了寫作訓練,實際上文本還沒有完全理解,對課文挖掘不到位。②多媒體運用不當。以課件演示代替文本細讀,鼠標代替了粉筆,屏幕代替了教材,學生的眼球多半時間盯着小小的電視屏幕,學生手中的教材被冷落一邊,從而造成“只見機器不見人,只見畫面不見文”的局面,最終導致學生脱離文本細讀,脱離對優美語言的品味。以“人機對話”代替情感交流。教師成了多媒體的“操作員”和“解説員”,學生成了忠實“觀眾”和“聽眾”。本應充滿師生、生生情感交流的課堂變成了教師點鼠標、學生看屏幕的“人機對話”。這實際上是一種藉助於高科技手段的“滿堂灌”,即把原先低效的“人灌”變成了高效的“機灌”、“電灌”。以僵死流程代替動態生成。課堂上,教師關注更多的是多媒體的操作,不熟練的教師操作起來手忙腳亂,哪還有時間顧及學生課堂上的實際表現,更不用説結合學生情緒的變化,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流程。③“貼標籤”現象嚴重。比如課文運用了想象、聯想手法,教師只提一下本文的特色是聯想、想象,既沒有讓學生找一找哪裏運用了這一手法,也沒有讓學生分析運用這一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學生還是不會應用。

聽課教師少。有的學校只有一個教研組長去聽課,高音喇叭喊半天,不見去一個人,特別是第一節。有的聽半節有事又走了。評課教師準備不足,沒有理論依據,要麼隔靴撓癢,要麼只是戴花,三言兩語,就結束了。只對形式評價,不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如普通話不準確,板書不工整,課堂氣氛不活躍等。只關注教師的教,不關注學生的學。沒有自己的教學設計,沒有對語文閲讀教學有自己的認識。

二、教研管理

1、教研組設計不科學,三個年級三個教研組。應該是一個教研組,三個年級三個備課組,專題活動在一個組,聽評課、集體備課在年級組,也叫備課組。

2、校本教研與縣三級教研結合不緊密。有的學校就沒有制定教研活動制度,沒有活動時間和地點,縣三級教研會議精神不傳達。

3、教研活動單調。有的學校既有專題學習記錄,也有討論記錄,還有聽評課記錄。而有的學校只有聽評課記錄。有的專題只討論作文教學,沒有討論教學中發現的問題,有作假之嫌。

4、學校有教師教研成果獎勵辦法和制度,但很少有這樣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