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三語文中朗讀的重要性

欄目: 教學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6.99K

第一篇:高三語文中朗讀的重要性

高三語文中朗讀的重要性

許多語文教師認為,高三語文複習課,只要注重講解分析,至於朗讀,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將時間擠壓再擠壓,只為做題再做題。殊不知,朗讀對於高三複習,同樣重要。

一、認識朗讀的重要性

高三語文課上,我們會無數次提到“語感”一詞,“語感”從何而來?主要從朗讀訓練中獲得。眾所周知,漢語的的詞法、句法變化規律比較複雜,光靠學習語法、修辭、邏輯知識來把握這些規律是比較困難的。而朗讀,對於學生語感的培養,文學素養的形成,以及寫作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大聲朗讀,不僅可以矯正讀音,培養口頭表達能力,而且能使人的大腦皮層受到比默看更強烈的刺激,並通過反覆誦讀,使語言的詞語要素、句式、情味、氣勢在人的腦海裏留下深刻印象,從而感受到語言的豐富性、連續性,逐漸領會語言表達的規律性,進而產生強烈的語感。有了語感,才能在聽説讀寫中辨別出語言文字使用的正誤與優劣。而不重視朗讀的結果,便是學生語感差,不會讀,不會寫,而反過來這種狀況又會導致學生不想朗讀,甚至害怕朗讀,形成惡性循環。到了高三,經過低年級的語文各項訓練,學生也許形成了初步的語感,但這種語感不很明確,學生也可能不自知。經過高三複習課上理性的分析,並通過朗讀加強,學生的語感會得到強化,這比單純的傳授解題技巧更有效。

在高三階段,大聲朗讀在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增強人際交往的信心,培養健康人格心理等方面也起着不容忽視的作用。記得有這樣一句話:“對於一個語文老師,能夠讓學生讀好書,讓學生喜歡讀書,那就是他最大的成功,”高三學生,生活、學習本來就緊張,各種壓力讓他們喘不過氣來,他們惜時如金,走路如風,沒有時間聊天、談心,於是造成心裏壓抑,甚至自閉自卑。而在課堂上,大聲朗讀可以使他們將心中的抑鬱苦悶釋放出來,調節課堂沉悶的氣氛,而且可以讓他們從中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同時朗讀過程中的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調動了多種感覺器官,也可以幫助學生增強自我調適能力,增強學習和人際交往的信心。

二、尋找一切朗讀機會已往的高三語文複習課,我只知學習別人的經驗,精講多練。但我發現,時間長了,學生累了、疲了,他們無精打采,課堂上死氣沉沉。近一年,我試圖改變這種局面,於是積極引導學生朗讀,指導學生朗讀。我發現,只要有心,高三語文複習課堂上朗讀的機會很多,可朗讀的內容也很多;而且,儘管少做了兩道複習題,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的提高,可能要比多做兩道題有用得多。

1.抓好晨讀

有研究表明,早晨是人一天中記憶力最強的時候,因此我充分利用晨讀的時間,指導學生朗讀,加強識記積累。分階段佈置學生朗讀背誦的內容,如1——5冊要求背誦默寫的名句名篇、文言散文、精美散文;指導大聲朗讀複習資料上的“多音多義字”、“易混形聲字”、“易讀錯的成語”等,通過大聲讀,學生讀音的錯誤會暴露出來,老師和同學,就能幫助他糾正錯誤。而且大聲讀,可以強化記憶效果,加強積累.

2、用好課前五分鐘

高三複習課,老師指導,學生練習、考試,再老師訂正、評析幾乎佔據了絕大部分課堂,於是,課堂上要麼是老師滔滔不絕,要麼是學生埋頭苦做,而且往往一上課,師生就彷彿進入了臨戰狀態,氣氛很是壓抑。為了改變這種氣氛,我特意從《時文精粹》、《意林》、《讀者》等雜誌上選取短小精美的(更多內容請訪問好範 文網:)散文,如《改變命運的“a”計劃》、《理想的高度》、《一生幹好一件事》等,或自己或請朗讀水平高的學生讀給學生聽,抑或印發給全體學生讓他們齊聲朗讀,感受美文的薰陶,然後稍作分析點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還積累了一些作文素材。3、將朗讀用到複習課的各個環節中

指導詩歌鑑賞,我們必然會接觸到大量的古典詩詞,這可是絕好的朗讀材料。大凡詩歌,都講究押韻,富有節奏,具有聲韻和諧的音樂美,韻味無窮。要體會到詩歌的美,必須反覆誦讀,這樣,詩歌的節奏和韻律才能激起學生的情感,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這種享受,是默讀所體味不到的。因此,在指導詩歌鑑賞時,所提供的詩歌材料,可以讓學生大聲朗讀,反覆朗讀,領會詩歌的意象和意境,從整體上形成初步的感知,激發情感,從而提高鑑賞能力。

閲讀教學中的文學作品材料,模擬試卷中的精彩時文也是好的朗讀材料,可以讓學生齊聲讀或分組讀,聲情並茂地讀,抑揚頓挫地讀,讀中思,思中讀,並且安排學生潛心揣摩要點——內容、思想、思路、語言等,在讀書思索中加強體味,是可以極大的增強語感,提高語文素養的。

寫作課上,我們也可以常常朗讀,朗讀範文,使學生受到啟發,開拓思路。學生的習作,老師千改萬改,學生不一定認真看,很難收到什麼效果,選幾篇讓其自己讀,或請其他同學讀,有助於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提高寫作、修改文章的興趣。指導病句辨析與修改時,有些語病比較隱晦的句子,學生一時難以辨析,也可以讓學生朗讀這些語句(多半是輕聲朗讀),通過朗讀,能發現默讀中不易發現的問題。

三、加強朗讀方法指導

學生中,能聲情並茂、抑揚頓挫朗讀的學生為數不多,而大多數怕開口,怕讀錯,怕方言影響,怕結巴,怕同學笑話。因此,可以在語文複習中,加強對學生進行朗讀方法的指導。如在講“識記現代漢語語音”時候,我特花點時間對學生加強普通話的學習指導、幫助學生克服方言的干擾,讀準字音、音調。在指導文段的朗讀時,授之以節奏、情感、重音、押韻等誦讀知識。晨讀時間要求學生激情朗讀,表情朗讀;語文課堂上,精美時文讓學生用心品讀。通過指導、幫助,大部分學生朗讀文章的積極性會大大提高,晨讀時書聲朗朗,複習課上也常能聽到琅琅的讀書聲。

第二篇:淺談國小語文中的朗讀

淺談國小語文中的朗讀

【摘要】本文淺析了國小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朗讀的意義、形式、作用和方法及其要注意的問題。國小語文教學論文以期能使之指導部分國小語文教師掌握一些正確指導學生進行朗讀的方法,便於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感情,從而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關鍵詞】語文教學 朗讀的意義及方法 注意問題

朗讀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是調動學生情感,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最簡潔實用的方法。國小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代表了作者的愛與恨、喜和憂、褒或貶等。作者在刻畫人物,模擬情景時將自己濃烈的情感滲透於字裏行間。因此,國小語文教師一定要了解朗讀的意義、形式、作用,掌握正確指導學生進行朗讀的方法,以便於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感情,從而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朗讀的意義

1.1 便於學生記憶課文語句

課文的語句一般是規範的,節奏鮮明的,朗讀起來聲音鏗鏘有力,優美動聽,可以幫助記憶。

1.2 能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學生反覆朗讀的過程,就是讓學生對課文在讀後能進一步理解的過程,通過朗讀理解不清楚的地方也就能變得較為清晰了。

1.3 有助於表達能力的提高

朗讀和熟讀了許多課文之後,課文裏的許多詞句、語言、表達方法、佈局謀篇的一般規律,就會不斷的被學生吸收、積累和掌握。熟讀了課文,詞語豐富了,語言發展了,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1.4 通過朗讀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還有利於陶冶學生的情操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2.朗讀的形式及其作用

2.1 個別朗讀,以點帶面

個別朗讀是朗讀教學中最經常採用的一種方法,也是最能檢驗學生朗讀水平的形式。因此,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要加強個別朗讀的指導。個別朗讀一般先找讀得好的學生讀,再找中等和待優學生讀。讓讀得好的學生讀,可以起示範作用;中等學生讀,可以瞭解一般學生的理解程度、朗讀水平、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待優學生讀可以進行具體的指導和幫助;鼓勵膽小和自卑的學生朗讀,還可以使其在朗讀中得到鍛鍊。

2.2 自由朗讀,潛心體會

學生自由朗讀,可以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自由自在地潛心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或是讓學生邊讀邊思考,準備回答問題,或是讓學生思考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寫作特色。如學習《可愛的草塘》,學生初讀課文時,語文教師應結合學生的預習情況緊扣課題中“可愛”這個題眼,讓學生思考:課文通過寫哪些景物表現了草塘的可愛?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

然後討論,列出描寫可愛的景物之處。通過找草塘的可愛之處,使學生初步掌握課文大意。講讀完課文後,再要求學生配合“理解段與段、段與篇之間的聯繫”這一訓練重點,從聯繫中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行朗讀。學生讀完課文後,明白《可愛的草塘》是以草塘為核心,以“可愛”為重點,不僅指出了草塘特有的景物,而且寫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由膩到美,再到喜,最後到戀的變化過程,從而清清楚楚的認識到各段之間的聯繫是非常緊密的。

2.3 學生輪讀,相互學習

學生輪讀是由國小語文教師指定座位順序,學生一個接一個的讀,可以讀同一內容,也可以按課文一節一節地輪讀下去。這種讀法可以使更多的學生參加練習,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起到互相學習、互相競賽的作用。

3.朗讀方法的指導

3.1 聯繫呼應詞語,體會語氣

當學生找出“地”字前面的語氣詞後,國小語文教師還應該要求學生找出與“地”字前面的詞語相呼應的詞語。例如當學生找出“温和”一詞以後,國小語文教師就要接着啟發:“小山羊温和地説了什麼?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小山羊説話温和呢?”經點撥,學生找出了與“温和”相呼應的詞語——“您”字。這個“您”字,在小羊的這段話語中反覆用了四次,顯得小山羊説話的態度非常親切和氣。在訓練這段話時,要求學生讀好"您"字,要讀出尊重、講理、温和的語氣來。這樣訓練,不但使學生易於理解課文內容,而且還有效的學會了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2 看標點符號讀出感情

有的學生讀課文時往往不注意標點符號。為了培養學生學會看標點符號朗讀課文的習慣,國小語文教師要常常要求學生找一找每段話有幾句,每句用什麼樣的標點符號,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出這些標點符號等。其中要特別引導學生會讀問號和感歎號的讀法。例如,在學生課本《院子裏的悄悄話》中有老槐樹和小槐樹的對話,國小語文教師要讓學生邊讀邊想,弄清用了什麼標點符號,該怎樣讀。在指導朗讀“什麼?一百年裏的事都記得清清楚楚?那您是怎樣記錄每年氣候的呢?小槐樹好奇的追問”這段話時,要啟發學生想一想,為什麼要用問號?學生應該回答:問號在這裏是小槐樹向老槐樹提出疑問。這時國小語文教師還要接着問:這裏用了三個問號説明了什麼?應怎樣讀?通過討論,學生弄懂了,這説明了小槐樹對老槐樹有這麼大的本領感到好奇,所以連續追問三次,讀的時候要讀出疑問的語氣,語氣一次要比一次更急切,更強烈。

3.3 講清人物及背景,分析課文,指導朗讀

在我們國小語文課本中,有不少課文,其語言動人心絃,感情真摯強烈,如《十里長街送總理》、《再見了,親人》等課文。但學生對人物及時代背景瞭解甚少,這種濃厚感情很難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根據這種情況,國小語文教師應先向學生介紹人物及時代背景。就拿《十里長街送總理》這一課為例來説,要先向學生介紹周總理的光輝業績和他逝世前後的情況,激發學生熱愛和懷念周總理的感情。當學生們沉浸在這種情感中時,再開始分析課文,指導學生進行朗讀,學生就能針對本課內容讀出撫今追昔、哀思倍增的情感。

4.朗讀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

4.1 朗讀教學時,首先必須要準確的讀,要用普通話,發音要清楚響亮

4.2 不要唱讀

在教學時,我們要引導學生把字組成詞或短語,邊讀邊想課文中的詞或短語在句子中的意思,然後再多讀幾遍,這樣,學生就能逐漸把握住對詞、短語和句子的認識,以詞和短語或句子為單位進行整體性朗讀,“一字一唱”現象就很好減少。

4.3 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再做的流利,有感情,要針對不同內容讀出不同的語氣,讀出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的停頓,並注意輕重緩急。

總之,朗讀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作為一名國小語文國小語文教師一定要了解朗讀的意義、形式及作用,採取正確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這對於國小語文教師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推動學生對課文思想內容的深刻理解,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國小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國小語文教學論文這是國小教學中讀的基本目標,也是衡量一節語文課任務完成的標準。”但是由於缺乏經驗和方法,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當學生讀得不符合要求時,有的教師只是簡單地提一下“要注意讀出感情”等要求後,讓學生再讀一次就過去了,長此以往,必將會影響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須改變這種狀況,切實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一、體會感情——把握朗讀基調

要讀好一篇文章,必須先深入閲讀,理解其內容,體會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讀時以聲傳情,準確地表情達意。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須緊扣課文,從字詞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層次結構,理清作者的感情變化線索,還要聯繫實際,閲讀時才能把握朗讀基調和語氣。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通過描寫一個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賣火柴的事情,反映了資本主義剝削制度的罪惡,表現了作者對窮苦人們的同情。根據該文的內容及中心思想,朗讀該文的基調就應該確定為低沉緩慢。朗讀時又要根據每擦一根火柴小女孩內心的情感“悲——喜——絕望”的變化適當變換語氣、速度和語音,這樣才能生動地表現出文章的感情基調。

二、品味語言——訓練朗讀技巧

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通過讀,學生也同時獲得了説話的樣本和寫作的範例。這些技巧都必須在品析詞句段、體會感情中掌握。

1.選擇感情濃烈的句段

課文中某些句段,比較集中地體現了作者某方面強烈的思想感情。比如《梅花》一文中“多少年過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這幅梅花和給我的手絹,就想到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這句話要求學生體悟華僑老人對祖國的無限眷戀和思國之情。

2.選擇含義深刻的句段

課文中部分句、段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藴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導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思考、討論,才能理解、領悟。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從我心底知道,‘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

那就是愛。在愛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駛去。”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這句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在兩個極端的愛下努力向前駛去。

3.選擇描寫精彩的句段

課文諸如運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或者具有總起、過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學生學習語言表達方法的好素材。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這篇優美的散文,是一篇很好的朗讀素材,讓學生在讀中理解並珍惜時間的可貴,從現在做起,把握好今天,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三、以聽促讀——提高閲讀水平

在深入瞭解課文內容時,通過對語言、文字、句段的訓練,培養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以聽促讀提高閲讀水平。對重點詞語的理解必須聯繫上下文,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瞭解句與句之的聯繫,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這就要求學生邊聽邊小聲跟着模仿。因此,教師對教材中準確的詞語、優美的句式、生動的片段,要多作範讀,突出語言特點。堅持這樣的練習,就能慢慢促使學生掌握普通話的標準發音,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增強語感,提高閲讀水平。

如讀《十里長街送總理》,教師用哀婉的語調描繪情境:“人們常常幸福地看到周總理,看到他矯健的身軀,慈祥的面龐。然而今天,他靜靜地躺在靈車裏,越去越遠,和我們永別了!”教師悲傷的語氣,悲痛的表情,把文中人們送別總理的感人情景展現在學生面前,把無限悲痛和深切懷念的感情傳導給學生,使學生入情入境,從而激發學生深深熱愛和緬懷總理的思想感情。教師的示範性朗讀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閲讀興趣,併成為朗讀的樣板。所以,語文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做好朗讀的指導和示範。

四、扮演角色——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經常組織學生聽朗讀,包括教師的範讀和錄音範帶。國小生模仿力和記憶力是非常強的,在他們聽的過程中,會在頭腦裏形成一個朗讀的“模式”,從而更好地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瞭解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學會準確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情感,使語言表達得到良好的發展。所以,當學生聽過示範朗讀之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齊讀、個別讀、分組讀、自由度、分角色朗讀等各種朗讀方式的嘗試。

一、國小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從實際調查來看,朗讀教學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國小語文教學論文第一,以講代讀、以問代讀現象普遍存在。

灌輸型與問答型教學已成為目前國小語文教學的主要模式。有些教師無視課文長短,不論內容深淺,總是滔滔講説,滴水不漏,甚至對明白如話的課文也是如此。他們認為,不這樣講課,教師的主導作用無法體現。還有些教師習慣於“提問—回答—板書”三段連環式教學,通過一系列問題,啟發學生思維。整節課,學生忙於應答,沒有時間讀書,更談不上口誦心惟。

這樣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過多的講述和提問,使學生無暇閲讀,無法細緻感受課文的藴藉情感和優美語言。

國小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初步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讀、聽是從外而內的吸收,説、寫是從內而外的表達。朗讀教學是學生感知課文、理解教材,獲得良好語感的重要途徑。如果舍此逐彼,片面追求教材內容的分析,會破壞學生智能發展的整體有序性,會欲速而不達。

第二,朗讀教學目的不明確,朗讀訓練缺乏有效的指導。

讀書的目的是理解書面語言,發展口頭語言。有些教師對閲讀教學的目的認識不清,在施教過程中,往往各行其是,隨意性很大。表現為講讀脱節,講讀不能有機融合,無法由讀及悟,把朗讀當作講析的鋪墊。還表現在閲讀找不準文章重點,不是為了理解文章體會感情而讀,而是把朗讀作為教學過程的點綴。在語文學習中,重點理解的部分和重點朗讀的部分在內容上是相同的,打算引導學生理解哪一部分,就應該重點指導學生朗讀哪一部分,不能講這一部分,讀另一部分,否則就是讀書重點不明確。還表現在把朗讀作為教學的臨時小憩,課文講完還不到下課時間,就讓學生讀書。一遍不行就兩遍,兩遍不行就三遍,一直讀到下課為止。這種朗讀教學,缺乏針對性,與教材內容沒有實質性聯繫,屬於“小和尚唸經”式的讀法,使學生讀而無獲。

朗讀教學要圍繞預定目標進行,或旨在疏通,或旨在欣賞,或旨在理解。在訓練中,教師要注意用自己的情感去引發、調整學生的情感,要與學生一同進入文章意境。優秀教師在朗讀訓練中,或導讀、或範讀、或激發、或啟迪,以美儲善,以情動情,常常使學生在愛與憎、悲與歡的心靈撞擊中或歡欣鼓舞、或流下淚水,體現了朗讀教學的真諦。

二、朗讀教學的科學原則與方法

朗讀教學存在的這些問題,已經影響了朗讀教學的質量。如何在朗讀過程中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呢?

第一,應該明確科學朗讀的原則。

首先,要豐富讀書形式,以讀激趣。國小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為了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學習新課時,可以根據文章特點,或是有聲有色的範讀課文,或是讓學生反覆誦讀課文。力求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悟出文章的精妙之處。教學中,朗讀形式應該多樣化,比如,男女分讀、集體讀、個別讀、分角色讀、開火車讀、默讀、自由讀、教師引讀、讀記結合等。這既能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培養學生讀書的信心,也能養成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奠定寫的基礎。

其次,要精講多讀。朗讀不是一味盲目死讀,而是要目標明確,訓練到位。初讀要注意從整體入手,大體理解語文內容;再讀要注意抓重點片斷,讓學生通過感情朗讀,欣賞和感受語言美;細讀要注意品詞評句,引導學生分析語言文字,使語文訓練得到提升。要注意加強教師的範讀作用,對學生進行紮實的朗讀訓練。範讀課文可放在講前,也可放在講後或講中。講前範讀一般適用於低年級,目的在於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初步瞭解;講後範讀,一般在中高年級採用,目的在於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採取何種形式的範讀,要根據教學需要來設計。

再次,要發展語言能力。教學過程中,不要只強調學生讀書,更要注意營造讀書氛圍,使學生眼耳手腦口都充分活動起來,使語言訓練更加紮實有效。如自學生字、圈圈畫畫、寫評語,總結學法、讀書比賽、讀寫結合等形式都是很好的激勵讀書的方法。

第二,應該給學生以科學的朗讀方法。

首先,準確理解提示語的含義,把握人物對話的思想感情。

文章中有時會出現朗讀提示語,只要引導學生聯繫實際,準確理解提示語的含義,就能比較準確地讀出思想感情。比如《狼和小羊》中有這樣幾句話,小羊吃了一驚,温和的説:“我怎麼會把您喝的水弄髒呢?您站在上游,水是從您那兒流到我這兒來的,不是從我這兒流到您那兒去的。”這句話中“温和”就是提示語,若提示學生想象温和是什麼樣子,語氣是什麼樣子,學生就能較好讀出小羊的話。

其次,聯繫生活實際,體會文章藴含的思想感情。

人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在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時,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使讀者與作者心相通、情相融,有利於讀好課文的思想感情。比如,《烏鴉喝水》中有這樣一段話:“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烏鴉看見了一個瓶子,瓶子裏有水。可是瓶子裏的水不多,瓶口又小,烏鴉喝不到水。怎麼辦?”在這段話中,“怎麼辦”是讀的關鍵,要讀出烏鴉口渴,找到水又喝不到的焦急心情。怎樣指導學生讀出烏鴉的焦急心情呢?可以讓學生以心比心去體會烏鴉的焦急心情。舉個例子來説,可以這樣引導學生:馬上就要上課了,而你還沒有走到學校,馬上就要遲到了,就要挨老師的批評,心裏着急不着急,好不容易到了學校,一摸肩膀,又發現自己忘了帶書包,想想你這時的心情,也就理解烏鴉的心情了。只要學生體會到了這種心情,這句話也就能讀好了。

再次,有層次地反覆朗讀課文,通過朗讀體會文章情感。國小語文習作教學效率初探作文是情動而辭發,學習是讀書而情動。學生體會不到課文情感,就是因為讀得太少。古語説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只要由淺入深,有層次地引導學生讀,由感知大意到理解內容,再到體會感情,讀一遍就會有一遍的收穫,自然就能讀出文章的情感,朗讀水平也就會在無形之中更上一層樓。比如,“風猛烈的搖撼着路旁的梧桐樹。我順着林陰路望去,看見一隻小麻雀呆呆的站在地上,無可奈何的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黃,頭上長着絨毛,分明是剛出生不久,從巢裏掉下來的。”這句話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初讀,大體瞭解講了什麼;再讀,抓住重點詞,讀出小麻雀的可愛;進一步讀,再抓重點詞,讀出小麻雀的可憐。這樣指導下的反覆讀,學生由小麻雀的樣子瞭解到小麻雀的可愛,由可愛又進一步體會到了小麻雀的可憐,同情弱者的情感在學生的心中就會油然而生,進而也就體會到了文章情感,也就能把這句話讀得更好。

第三篇:朗讀的重要性

朗讀的重要性

二年級(四月份案例)

語文課的第一任務是:讓學生學習語言,而讀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説讀寫的能力,在聽説讀寫的訓練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教學中必須重朗讀訓練,加強對朗讀的指導與訓練。朗讀是學生整體語文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語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云:“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可見,只有三者並用才能達到良好的讀書效果。而朗讀完全可以達到這個要求。

朗讀,就是一個將無聲的書面語言轉換為有聲語言的過程,是眼、口、耳、腦協同作用的創造性閲讀活動。葉聖陶先生説:“閲讀教學總得讀。”首先應該在朗讀上。”作為語文老師,我們要注重“培養和訓練學生大聲朗讀課文的能力”《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對國小各年段朗讀的要求都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因此,國小各年級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

“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所以説,朗讀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寫作文中總結的重要性

寫作文中總結的重要性

最近看了一本書,書名是《小狗錢錢》,是一個德國人寫的,主要是教孩子如何理財,從小樹立理財觀念。其中有一個方法我個人感覺非常的好,就是讓孩子們寫成功日記。

具體的做法是這樣的,就是收先確定自己的目標,然後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每天要完成一些什麼任務,之後就是每天晚上記錄自己當天為了這個目標所完成的一些事情。記錄下來就好,記錄的內容只要是自己覺得好的就行,哪怕是今天按時完成作業,今天老師表揚你了或者是按時完成自己的任務。每天記錄,過上幾個月你就會發現自己進步了很多。

寫這個日記的好處,就是讓自己每天的積累用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真真切切的看到自己的進步,這樣有助於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並且能鍛鍊自己的堅持的能力。

同理,怎樣教孩子寫作文的時候,希望大家也建立一個這樣的日記本,大家堅持把自己每天完成的對作文有幫助事情記錄下來,一年或者半年下來,將是一大筆的財富。

第五篇:淺談中職語文中能力

淺談中職語文中能力

[論文摘要]中職語文教學的根本是能力教學,包括兩個方面能力的提高:一是基礎語文能力的提高,二是專業能力的提高。應更新教學觀念,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根據中專學校特點選好語文與專業的契合點,將語文教學與專業相結合,與學生的專業發展聯繫在一起,做到兩方面能力的相互推動,共同提高。

中職語文教學的根本是能力教學,包括兩個方面能力的提高,一是基礎語文能力。也即語文素質的提升;二是專業能力的提高,即通過語文基礎能力的提升,促進專業能力的提高,為以後就業創造機會或條件。本文就如何提高這兩方面的能力作一番粗淺的探討。

一、基礎語文能力的提高

在中職語文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有許多學生識字量不夠,句意表達不清,甚至有部分來自農村的學生普通話都不會説。這種現實決定中職語文教學的重點應在基礎語文能力的提高上。具體而言,要提高基礎語文能力,可從以下方面進行:

第一,實施分層教學。中職學校的學生水平不一,相互間差距較大,這就決定了中職語文教學必然是一種不同層次的教學。因此,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要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時,在課堂上要具有針對性。講課時較淺顯的部分請一部分學生積極對答;較深奧的部分則主要由老師講解。另外在課外作業的要求上,也不強求一致。比如講述文言文單元時,可針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學習自覺性較差且語文水平相對較低的學生只要求解決生字詞和背誦名句即可;對中等程度的學生除了上述要求之外,還要求掌握並背誦重點段落;對較高水平的學生則要求全文背誦並能夠自主翻譯全文。三種作業要求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他們能各有所思,各有所得。

第二,強調基礎字詞的教學。很多語文教師都忽略了這一點,認為基礎字詞的教學是國小階段的任務,到了中學或中專應該以對文章和段落的分析、鑑賞為主。其實不然,這是一種捨本逐末的教學觀念。實際上,詞彙量的積累是提高語文水平的基石。例如,形容一個人死亡,一般的學生都知道用“過世”、“仙逝”。但到了“作古”、“圓寂”就已經有學生不理解了,至於“涅磐”、“駕鶴”茫然不知所云的更是比比皆是。許多在表達中常用的生字詞學生都不懂,或者只會讀和理解大意而不會寫不會用。詞彙量的嚴重不足,導致學生表情達意只停留於簡單的層面,就更談不上閲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了。由此可見,中專語文教學應重視學生字詞積累量的增加,經常對課文生詞進行聽寫和連接表達的訓練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這是提高學生語文基礎素質的必要條件。

第三,精講多練。以完成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為依據,以科學的、藝術的教學方法為手段,作要言不繁的適度講解並作典型而有針對性的適量練習。如《國際民歌節展示南寧鉅變》這篇文章的課堂設計,可先讓三個學生分別用一句話、一小段話、一大段話敍述文章的內容。然後告訴學生新聞文體的寫法,用一句話或一個短語,最簡潔、最鮮明地把所報道的內容表示出來,這就是新聞的“標題”;用一小段話,簡要地、概括地把所報道內容的梗概,在新聞的開頭部分表示出來,這就是新聞的“導語”;用一大段話或幾小段話,具體地、翔實地把所報道的內容表示出來,這就是新聞的“主體”。標題、導語和主體通常是一則新聞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這樣讓學生既順利地接受新聞基礎知識,又通讀了課文,掌握了課文內容。接下來趁熱打鐵,結合學生剛入學的實際,讓他們寫一則開學典禮的新聞報道,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二、專業能力的提高

這裏所説的專業能力,其實並不單純是指學科專業,還包括有別於課本知識的適應社會的種種能力。中專語文教學應擺脱應試教育的窠臼,側重於實踐能力的提高。在提高語文基礎素質的同時。應發揮語文這門學科的特色和作用,力求對學生以後的工作和生活都能有所裨益。

第一,中職學校的職教特性使得語文教學應注重專業需求,向專業特色傾斜。中職學生大多重視專業而相對忽略文化課,對此,語文教師可以專業為突破口,巧妙地把語文與學生的專業聯繫起來,使學生體會到語文是一種工具,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進而喜歡並重視語文學科。如何使語文學科中學習的內容能更緊密地與專業相結合,是中專語文教學研究的一大特色和方向。以筆者所在的桂林衞生學校為例,學校共有9個專業,大致可分為護理類、中醫類、藥劑類、檢驗類等。為使語文教學更具實效,在教學中教師除了對學生進行基礎教學之外,還應注重語文知識的專業實用性。這就要求教師事先對所授班級的專業特點進行充分的瞭解,瞭解學生即將從事或能從事怎樣的工作,工作中將會用到哪一方面的語文能力,而不是茫然地進行完全沒有專業特性的大一統教學。比如中醫專業的學生,他們在以後的工作中可能會遇到《本草綱目》、《千金方》等傳統醫書,因此培養他們的古文閲讀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應讓他們瞭解閲讀文言文最基本的知識和技巧,並掌握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對護理專業則要着重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這就要在語文教學中增大此專業學生的業餘閲讀量,多進行文學作品的品讀和鑑賞,增強他們的審美感受力。同時,還應針對護理專業的特性,通過課堂基本的説話訓練,包括朗讀課文、複述課文、口頭作文、回答問題、講故事、講新聞等,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

第二,中職語文教學應提前為學生進入職業狀態、適應社會作好準備,提高學生在這方面的專業能力。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要善於精心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使學生有機會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以此來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語文教學中可以適當地安排這方面的鍛鍊活動。比如讓學生做自我介紹,互相交流彼此的印象,放假旅行歸來介紹自己的奇遇,讀書後談自己的感想和評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適當結合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這一方面的教育。如講授《鄒忌諷齊王納諫》一課,通過講授課文,教師可分析鄒忌諷諫齊王的説話藝術,讓學生體會鄒忌委婉勸説的方式;委婉勸説的優點在於充分尊重被勸説者,使之受到啟發、明白道理,從而愉快地接受意見。同時,教師可以模擬情景表演的形式,讓學生進行這方面的鍛鍊。如護理專業的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掌握如何與患者進行溝通的技巧,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醫患溝通與合作。這種技巧包括:充分尊重被勸説者、為對方打算、婉言相勸、先對方之憂而憂等。這樣,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建立融洽合作的師生關係,而且與“能力、就業”緊密聯繫,使學生有興趣有動力去學。

基礎語文能力與專業能力兩方面能力的提高對中專學校語文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為中專語文教師應該拓寬專業面,瞭解學校各專業的特性和學生就業方向,並以此為指導,既把握語文學科的特點,又和專業職業教學相結合,因材施教,上出有中專職業特色的語文課。這既是學生的要求,也是新時代中專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