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廣播惠農工程試點工作會代表發言稿

欄目: 代表發言 / 發佈於: / 人氣:1.94W

實施廣播惠農工程 建設文明幸福鄉村

廣播惠農工程試點工作會代表發言稿

——廣播惠農工程試點工作會代表發言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全區農村廣播“村村響”試點工作現場會在我市隆重召開,這是對青銅峽的鼓勵和鞭策。在此,我代表青銅峽市委、政府,對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謝!

小廣播,大載體;小喇叭,大舞台。廣播作為重要的信息傳播手段,具有傳播迅速、收聽方便、覆蓋面廣、感染力強的獨特優勢。去年以來,我市緊緊抓住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鄉村之聲”與縣級政府開展“廣播惠農合作戰略”的機遇,在實施政策宣傳農村直通車的基礎上,將廣播惠農工程同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結合起來,截止目前,已投資208萬元,建成1個市級廣播應急指揮中心、2個鎮廣播應急指揮分中心,並完成了播控平台建設,在20個試點村和農業生產示範基地、公園、旅遊景區、集貿市場、宗教活動場所,共安裝可尋址音柱400只,為13000户免費安裝調頻小音箱,惠及全市29.3%的農民羣眾,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守住主陣地、建設新家園。

一、呼應羣眾期待,推進惠民工程

信息快速發展,時代跨越發展。隨着時代的變遷和電視、手機、網絡在農村的普及,廣播這個傳統媒體受到了新的衝擊,逐漸被“冷落”,尤其是鎮、村兩級廣播體系殘缺不全,功能基本喪失。我市農業人口16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57.8%。如何解決村一級在宣傳貫徹落實上級政策精神方面,存在的因羣眾文化程度不同、接受程度有差異,人員流動性大,宣傳方式方法單一,效果不明顯等實際問題。2011年我市啟動實施了啟民智、惠民生的政策宣傳“農村直通車”工程,在全市85個行政村架設了162只高音大喇叭,適時播放時事政策、鎮村信息、農技知識,向廣大農民羣眾灌輸政策“耳音”,做到“黨的政策精神深入宣傳、強農惠農政策重點宣傳、服務三農信息及時宣傳”,走出了一條符合上級要求,符合青銅峽實際,符合羣眾意願的新路子,深受廣大農村黨員幹部羣眾的歡迎。

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踐中,我們深切感受到,廣播雖小,仍有大的作為;方式雖老,但並不過時。一是順應基層宣傳思想工作新形勢的客觀要求。李建華書記在自治區黨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講話要求,要牢牢掌握話語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大道理、硬道理,要經常講、反覆講,形成強大的輿論氛圍;對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建設“四個寧夏”的實踐和成效,各級黨委、政府為民辦的實事,以及基層和羣眾中湧現的先進典型,要加大宣傳力度,引領社會風氣。推進廣播惠農工程正是貫徹這一要求的具體體現。二是貫徹落實中央文化惠民精神的客觀要求。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文化惠民工程,讓羣眾廣泛享有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作為文化惠民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做好廣播惠民工作是貫徹落實中央文化惠民精神的充分體現,早抓早主動,羣眾早受益。三是推進政策宣傳農村直通車工程的有效延伸。實施廣播惠農工程以政策宣傳農村直通車工程為基礎,既充分發揮了村級“大喇叭”的作用,又利用了“小喇叭”這個羣眾喜聞樂見、方便靈活的傳播工具,老百姓聽得懂,願意聽,對宣傳、教育羣眾將起到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四是呼應農村羣眾現實文化新需求的必然選擇。農民羣眾由於受文化程度、經濟條件、勞動時間等限制,在使用電視、手機、網絡等新興媒體方面存在諸多不便,獲取有效信息仍難滿足需要,對經濟實用、便利快捷、內容豐富的農村廣播有着強烈的需求。中國鄉村之聲作為目前唯一面向全國的對農廣播頻率,為農民羣眾提供惠農政策、信息資訊、科技知識和文化娛樂等方面的服務,恰好為農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台。去年8月,我市獲悉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鄉村之聲”與縣級政府開展“廣播惠農合作”信息後,主動對接、積極爭取,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開展了廣播惠農全面合作。今年我市將廣播惠農工程列入2014年青銅峽市“五個十大重點工作”(文化旅遊產業十大重點)之一,明確責任領導、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全力推進落實。

二、科學組織規劃,打造精品工程

高點定位做規劃。為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廣播惠農工程建設,我們按照“統一規劃、全面覆蓋、分級管理、常響常通”的原則,以“先進性、科學性、經濟性、實用性”為基礎,學習借鑑山東省汶上縣“廣播惠農工程”的成功經驗,科學制定了“統一聯動、安全可靠、快速高效”的中國鄉村之聲、青銅峽自辦節目播控與應急廣播網絡建設總體規劃。

科學組織建體系。我們積極探索創新,實施“兩位一體、分級建設”的工程建設,即建設市級應急廣播指揮中心、鎮應急廣播指揮分中心和村、社區應急廣播站室,實現惠農廣播節目播控與應急廣播網絡的有機結合。在功能應用上,實現轉播“中國鄉村之聲”、發佈應急信息、播出我市自辦節目等功能的多樣性。在終端布點上,區分不同場所,分別安裝了無線可尋址低音柱、太陽能低音柱、調頻無線接收小音箱,實現廣播惠農和應急廣播網絡的雙覆蓋。

政府投入破難題。我們在市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本着為羣眾辦實事,保障農民的基本文化權益為出發點,投入建設資金208萬元,保證試點工程順利啟動。充分利用整合現有資源,在原有政策宣傳“農村直通車”廣播網絡基礎上提升功能、擴大覆蓋,將其納入惠農廣播體系進行改造避免重複投資,可節約費用80萬元 。

三、豐富廣播內容,滿足羣眾需求

為更好地滿足農民羣眾的新需求,我們以轉播好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鄉村之聲》節目為主,同時結合我市實際,精心製作了《青銅峽新聞》、《古峽風采》、《氣象信息》、《媒體鏈接》等羣眾樂意聽、接地氣的廣播節目,極大地豐富廣播的內容,滿足了農村羣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小喇叭正在我們青銅峽發揮着越來越大的作用:

一是黨和政府聲音的“傳送器”。農村廣播把各級黨和政府的聲音在第一時間傳到了千家萬户,充分發揮了宣傳黨的政策、反映社情民意、引導社會輿論、傳播主流價值的主陣地作用,贏得了廣大農民羣眾的廣泛歡迎。廣播不受時間、地點、文化的限制,可以一邊聽,一邊幹活。農村裏有的老人不識字,平時不能讀書看報,廣播成了獲取知識的最好途徑,宣傳黨的各項惠民政策,讓農民羣眾受教育、長知識,“營養”豐富了,農民願意聽、容易接受,羣眾工作也好做多了。

二是百姓創業致富的“信息港”。通過中國鄉村之聲《致富天地》、《農博士在線》等欄目,為農民羣眾提供政策、科技、市場等信息服務,方便了農民羣眾獲取各類致富信息。

三是農村文化生活的“歡樂園”。羣眾通過收聽到評書、相聲、戲曲等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較好地滿足了羣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需求,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農村公共文化匱乏現狀,豐富了農村精神文化生活。

四是鄉村文明建設的“主陣地”。通過《古峽風采》講身邊的人、説身邊的事,把宣傳教育寓於羣眾喜聞樂見的節目中,培育良好的社會風尚,引導羣眾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

回顧廣播惠農工程試點工作,我們雖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僅是個開頭,與上級要求和羣眾期盼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們將以這次現場會為契機,全面貫徹落實蔡國英常委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堅定信心、振奮精神、乘勢而上,充分發揮廣播惠農工程在傳遞黨的聲音、傳播先進文化、傳授科技知識、突發應急事件中的宣傳教育和預警作用,奮力開創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新局面。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