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師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欄目: 代表發言 / 發佈於: / 人氣:9.71K

各位家人朋友,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河南平頂山的程國幹老師,今天早上我分享的是《為什麼家庭會生病》這本書的第二部分:心理診室中的家庭問題,他是從本書的第九章到第27章,共19章的內容,每一章的內容都是陳博士,選取他平常家庭治療中的一些案例,以自己案例讓讀者更能很好的去理解,體會,家庭和家庭關係的重要性,從不同的視角,來説明家庭系統中,每一個組成的作用。

教師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第九章孩子是守護家庭的忠誠衞士,孩子出生來到這個家庭,那麼他的肩上就自帶責任,這個責任首先是要給家庭帶來開心和快樂,維持家庭系統的穩定與忠誠,這個忠誠啊,其中孩子對父母的忠誠最為強烈,這種忠誠是來自孩子的潛意識,孩子的心裏面並不知道,但是冥冥之中,他會這樣去做,所以這種隱形的忠誠,有時候會讓孩子為難,極度為難的時候,甚至會生出疾病來使家庭發生改變,所以疾病的背後,是孩子對家庭裏不可言説的傷痛的維護和穩定與忠誠的貢獻,這當中就涉及到了孩子發展當中的分離和獨立,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以分離為目的,可是太多的家長卻不知道,以愛的名義綁架了子女,綁架了孩子,想讓孩子活成自己認為的樣子,沒有看到孩子未來發展的獨立性,個體性和可能性,孩子本身是一道靚麗的光,可是在父母的管控裏,只是活成了一個螢火蟲,並且這個螢火蟲還被父母裝在一個受保護的瓶子裏,當有一天看到別的孩子光鮮亮麗的時候,也把自己的孩子放出來,又責備孩子不那麼優秀,也就是網上經常説的,父母每天嘮叨和打擊,批評,指責孩子,同時又把孩子所有的事情包辦,這樣就慢慢的養成了一個又一個廢物。

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內在的動力,就像每個人一樣,都是朝着一個好的方向去發展,但是很多時候呢,都被人為的去改變了,沒有一個家庭成員渴望這個家庭越來越糟糕,相反都渴望這個家庭越來越和諧,但是為什麼有些家庭越來越糟糕?當然,有關係的錯亂,動力的不足,父母的不知,和孩子的自暴自棄,於是不管是人還是關係還是系統,都會呈現出來一種病態,所以,作為家庭治療師,心理諮詢師的我們,要能夠從這些家庭的表現出來的病態中,去捋順和弄清背後的真因,我的諮詢當中也是努力的去尋找問題出現的原因,找到原因才能更好地從根源處去進行干預和處理,有些情況可能一時找不到原因,那麼就從當下的狀態入手,其實在家庭的動力當中,也是既要發展,更要當下,既要當下,更要發展。

和讓家庭發生更大的改變,在孩子小時侯,他會用他的方式,可能是語言,也可能是動作,會給父母一個很好的提醒,可實際情況是,很多父母並沒有聽進去孩子的表達,並沒有關注到孩子表達背後的需求,所以家庭的矛盾,家庭的衝突依然存在,那麼這個時候,孩子他肩上的責任,就自然而然的呈現了,孩子他要為這個家庭的發展貢獻他的力量,他要擔當起維護家庭的忠誠與穩定,這樣的責任,但是他實在沒有辦法,他生活成長的經歷告訴他,他説的他做的沒有辦法,沒有效果,所以她糾結她無助,她茫然,他也痛苦,也可能是有意間也可能是無意間,孩子發現生病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因為生病了,首先可以讓這個家庭轉移矛盾,把父母之間的矛盾以及婆媳之間的矛盾都可以暫時緩一緩放一放,這個時候,家庭成員會把關注和注意點,放到孩子這個地方,家庭可能就得到了暫時的安寧與和諧,那麼,從孩子的角度來説,他通過,生病,達到了自己心中的渴望與需求,這個需求就是完成她的責任,完成他潛意識當中的那一份擔當,

第11章父母有時並不那麼愛你,在中國傳統當中的養兒防老,重男輕女依然存在,作為父母,這可能是她心中的一個結,如果我們要求所有的父母都把這個結打開,這也不太可能,在諮詢當中,因為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不愛而出現問題的又有很多,愛的基礎是尊重,愛的本質是無條件的給予,孩子出生後,父母需要餵養,哺育,撫養成人,孩子長大後,也要贍養父母,善待長親,這都是義務,但這不是愛,而家庭的養育和教育當中,都需要有愛的成分,這是重要的一個營養,如果缺乏,那孩子肯定會表現出來營養不良,成長不良,如果説,這種情況沒辦法去改變,那就努力的去適應,相信不愛,不是抱怨與攻擊,相信不愛才可以放下成見和自我摧毀,相信不愛才可以以另一種方式再愛。

第12章完美無缺的家庭恰恰可能是有問題的,人沒有完美的人,因為我們有缺點,所以我們才真實,因為我們有缺點,所以我們才完美,刻意的追求完美無疑是貼近痛苦,文中小迪的例子,就是在表面看起來完美的家庭中,一個特別的呈現,小迪以精神分裂的症狀,來還原一個真實的家庭關係,她在利用自己的病態,對家庭的完美做最後的維持。

所以在家庭治療當中,生病一定有生病的價值和意義,很多家庭是利用生病又繼續了生病這樣一種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慢慢的前行,慢慢的探索,在前行和探索中,慢慢的體會和感受,這種體會和感受能引起人,家庭成員內在的覺醒,而家庭成員的覺醒是改變的開始!家庭成員的覺醒是家族命運改變的開始!可以説呀,那家族不好的運勢的改變也來自於覺醒!

14章父親缺席的母子盛宴,我們對優秀的評價有時間概念過於單一,往往以孩子的成績,作為重要的評價,這也無可厚非,畢竟成績是重要表現,如果單單以成績作為衡量的標準,顯然過於狹窄,父親角色的退出,逼出來堅強不屈的偉大的母親,我們都説女人是水做的,可是如果女人的背後沒有一個強大的如山的男人的支持,這個水的性質會慢慢的改變,變得堅強,變得堅硬,變得遇事不求人,就變成了像水泥一樣的堅韌,所以很多時候啊,不管男人還是女人,特別是女人,華麗的外表,可能包含了一個支離破碎的心。

就像蔣女士的兒子,用極度優秀表達對父母的忠誠,滿足他人成了維護自我動力的源泉,自己也有矛盾,不願,卻必須留下,所以這些太過美好,孩子可能會失去開啟其他人生盛宴的機會,

在諮詢當中,有很多不辭而別的來訪者,他們可能就諮詢了一次,也會表現出很大的期待與不錯的效果,但是後續卻沒有再來,其實這並不是一個什麼壞事,諮詢和治療來自於有求有助,有可能從這裏沒辦法得到有效的幫助,也有可能這個家庭開始嘗試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也有可能他們的問題已經解決,不再需要心理治療,疾病和症狀是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來訪者開始用其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可能就不再需要疾病,不需要疾病,也就不需要心理治療,從我們的角度來説,可能會有一些失落,但是從家庭的觀點來説,這是一個好事!

在家庭教養方式下,有四種不同的教養方式,分別是溺愛型,忽略型,控制型和大樹型,溺愛型的家庭,父母是追隨者,往往父母表現出對孩子很多的愛與期待,但是很少對孩子提要求,不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控制,孩子的行為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較差,要求不能被滿足時會表現出來哭鬧等依賴性較強的行為,遇到困難也容易找理由找藉口放棄。忽略型的家庭對應忽略者的父母,對孩子漠不關心,不會對孩子提出要求和對行為進行控制,同時也不會對其表現出太多的愛和期待,對於孩子一般只提供食宿,衣物等物質方面的需求,在精神層面很難提工作的支持,這樣的孩子,他們缺愛不自信,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與關注,得不到的時候容易受到打擊和否定,也容易出現適應障礙,可以説,忽略型的家庭中,孩子受到的傷害是最大的,專制型的家庭對應的是操控者的父母,家長的表現要求孩子無條件的服從,儘管有時候家長為孩子設立的目標和標準過高,甚至不近情理,作為孩子也不可以反抗,在這種不平等的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往往比較多的表現出來焦慮,退縮,沒主見等負面情緒和行為,他們在學校可能會有較好的表現,比較聽話,守紀律的,但是到了青春期後,叛逆的可能性非常大,長大後要麼叛逆成功找到自我,要麼沒有自我,什麼都聽父母的。大樹型的家庭對應的是陪伴者父母,這種類型的家長在孩子心中有權威,但是建立在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上,他們會對孩子提要求,設立適當的目標,並對行為適當限制,同時,他們也會表現出對孩子的真摯的愛,認真聽孩子的想法和意見,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有很強的自信和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並且會比較樂觀和積極,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就不容易出現問題,家庭決定孩子一生的底色!

在家庭裏面的網癮,不上學和自殺,是現在青少年當中家長最害怕的三件事情,幾乎每一件事,都可以把家庭推向毀滅的邊緣,其實這些呢,也是一種戰鬥,因為青少年的戰鬥,他的戰場就在家庭,不管是在爭理還是在爭情,最後都爭的是頭破血流,兩敗俱傷啊,有問題的這些家庭當中,很大程度上,父母是撿了芝麻而丟了西瓜,把當下的關注和未來的關注都關注到了孩子的那些,也可以説,無足輕重的點上,而有關孩子的自主,孩子的尊重,孩子的格局,胸懷擔當,孩子的自信夢想成就價值,這些方面是一個很大的缺失,當然,如果説這些方面孩子都有了,都好了,那麼這個家庭很難出現問題,而一旦父母開始接納,理解孩子的行為,並願意坐下來,很好的溝通,家庭的改變就已經開始,整個家族的命運也開始改變,每一個不同的案例都從不同的家庭角度,來説明家庭成員和家庭個部分的重要性,家庭是一個系統,是一個整體,他的信息就像宇宙一樣,也是一個整體,是共享的,在家裏面,應該多來,真的,少來,假的和虛的,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研究父母的專家,家長犯的最大錯誤就是自以為是,家長最大的毛病就是説話太多,所以我們就説嘛,每一個孩子都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完完全全的折射出家庭的內部關係,如果父母有截肢,可以陪孩子一起改變,那麼這是一條修復之路,萬一父母不願意,那麼孩子需要踏上自我的修復之路,不管作為父母,還是做為孩子來説,其實都一樣,我們改變不了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我們改變不了過去,但是可以改變現在,我們改變不了事實,但是可以改變態度,我們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控自己,我們不能預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我們不能選擇容貌,但是可以展現笑容,我們不能左右天氣,但是可以改變心情,我們不能夠樣樣順利,但可以事事盡心,我們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和厚度,換一種心情看世界,我們就會少一些憂愁與煩惱,多一些開心和快樂。

最後再分享一下什麼樣的家庭能養出有問題的孩子,從父親的角度來説,一暴力的父親,二無能的父親,三生病的父親,四消失的父親,五強勢的父親,六溺愛的父親,七幻想型的父親,母親的角度來説,一幼稚型的母親,二冷漠型的母親,三控制型的母親,四挑剔型的母親,五抱怨型的母親,六焦慮型的母親,七,虐待型的母親,八缺位型的母親,如果更多的父母都知道了這些,那麼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就會少一些無謂的傷害,就為孩子多一些支持,這樣就實現了生孩子、養孩子、育孩子、教孩子、托起孩子的使命,教育孩子不是讓他成為我想讓他成為的人,而是成為他應該成為的人,孩子本身就是一道光,本身就圓滿具足啊!該放手的時候就要放手,該開籠的時候就要開籠,把小鳥放飛,也給籠子自由,珍惜當下,珍惜家庭,珍惜每一天的美好時光,在愛中永遠的綻放!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