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禁止高聲喧譁的標語

欄目: 宣傳標語 / 發佈於: / 人氣:1.41W

目錄

禁止高聲喧譁的標語
第一篇:禁止高聲喧譁的標語第二篇:禁止高聲喧譁的標語第三篇:喧譁與騷動讀後感第四篇:喧譁與騷動讀後感第五篇:喧譁與騷動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禁止高聲喧譁的標語

禁止高聲喧譁的標語

1、請勿高聲,不要驚了讀書人

2、未來,讓我們高聲歡呼;現在,讓我們靜心讀書。

3、不要高聲語,休驚學習人。

4、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聲不在高,有音則行。

5、禁止高聲喧譁(禁止大聲喧譁)。

6、文明禮貌,切勿喧譁。

7、我最討厭高聲喧譁的人,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

8、若敢高聲語,孔子會凋須。

9、知識經不起打擾,請保持安靜。

10、希望別人能清楚聽到您説的話嗎?請您也輕聲説話吧!

11、1未來,讓我們高聲歡呼。 現在,讓我們靜心讀書。

12、你的輕聲細語是對大家的尊重

13、課後,安靜一些。

14、低聲喧譁,益人利己。

15、請勿喧鬧,保持安靜!

16、流水無情人有情,勸君請讓樓清靜。

17、心與心的交流需要靜靜地聆聽。

18、請勿高聲,不要驚了別人(或讀書人)

19、安靜的幻想,是天使的夢。

20、此時無聲勝有聲,高聲小心變失聲。

21、你的輕聲細語是對大家的尊重!

22、安靜是一種美,無聲的美。

23、課上,響亮一點;

24、寧靜創造和諧美。

25、禁止喧譁,不許打鬧。

26、靜!淨!敬!

27、課上,響亮一點;課後,安靜一些。

28、今天,讓我們靜心讀書。

29、未來,讓我們高聲歡呼。

30、寧靜創造和諧美

31、心與心的交流需要靜靜地聆聽!

32、安安靜靜,文文雅雅。

33、輕聲細語讓我們大家都能清楚聽到彼此的聲音!

34、文明禮貌 切勿喧譁

35、請勿高聲,不要驚了讀書人。

36、主圌席説了,喧譁的不是好同志!

37、你的輕聲細語是對大家的尊重。

第二篇:禁止高聲喧譁的標語

禁止高聲喧譁的標語

禁止高聲(大聲)喧譁的標語通用版:

1.請勿喧鬧,(範文網 )保持安靜!

2.低聲喧譁,益人利己。

3.寧靜創造和諧美

4.輕聲細語讓我們大家都能清楚聽到彼此的聲音!

5.文明禮貌 切勿喧譁

6.心與心的交流需要靜靜地聆聽!

7.你的輕聲細語是對大家的尊重!

8.安安靜靜,文文雅雅。

9.安靜是一種美,無聲的美。

10.安靜的幻想,是天使的夢。

11.禁止喧譁 不許打鬧

禁止高聲(大聲)喧譁的標語校園版:

1.未來,讓我們高聲歡呼。 現在,讓我們靜心讀書。

2.課上,響亮一點;課後,安靜一些。

3.知識經不起打擾,請保持安靜。

4.你的輕聲細語是對大家的尊重

5.請勿高聲,不要驚了讀書人。

禁止高聲(大聲)喧譁的標語幽默版:

1.希望別人能清楚聽到您説的話嗎?請您也輕聲説話吧!

2.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聲不在高,有音則行。

3.主席説了,喧譁的不是好同志!

4.流水無情人有情,勸君請讓樓清靜

5.我最討厭高聲喧譁的人,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

6.此時無聲勝有聲,高聲小心變失聲

第三篇:喧譁與騷動讀後感

《喧譁與騷動》讀後感

——選擇下的人生

《喧譁與騷動》是福克納第一部成熟的作品,講述的是南方沒落的地主康普生一家的悲劇。這是作家花費心血最多、本人最喜歡的小説。該書名出自莎士比亞悲劇《麥克白》第五幕第五場麥克白的台詞——“人生如痴人説夢,充滿着喧譁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在我看來,這部小説無愧於其名之意,小説裏充滿了三兄弟喧囂的聲音和憤怒的情緒,以康普生家的女兒凱蒂的墮落為中心講述了這個曾經顯赫一時的家族的沒落和衰敗。

凱蒂的人生,從一開始就註定是個悲劇,但是這個明亮鮮豔的女子,卻曾經有過對自己命運的抗爭。她的遭遇如同墮落的天使,是一個真正值得同情的女子。身為家裏唯一的女兒,她漂亮熱情的同時富有同情心,並且不是自上而下的施捨型的關懷。母親康普生夫人自生自私冷漠拒絕給予任何愛,但是她性格中依舊閃耀着對弱者充滿愛、理解和關懷。她從不認為弟弟班吉是“可憐的寶貝兒”,她説“你不是可憐的寶兒,是不是啊,你有你的凱蒂呢。”愛憎分明、誠實善良、勇於向舊傳統和不良行為説不的凱蒂毫無疑問是福克納筆下最可愛的女性形象。 這樣一個充滿熱情與愛的女子,當然不會樂意接受任何的束縛。所以當她選擇拋棄掉身上過於沉重的責任的時候,她也掉入了慾望的漩渦裏。她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生活,但在她接受母親的安排嫁給一個不愛的男人來掩飾自己的失真的時候,她就已經再無力追求自由了。當她被丈夫遺棄被母親趕出家門時,她無聲的離去接受了這種命運。面對於對於太過沉重的秩序的不公平,她只能默默承受。

但甚至在她被趕出家庭之後,她都還在為這個家庭無私奉獻着。面對毫無人性的傑生一次次的索要錢財,她都能始終保持温柔的外表。不得不説這個可憐女子人性中的這一點閃光點曾是這個家庭剩下的最後一點希望了。但女兒小昆丁離家出走毀滅了她所有的希望,她走上了自我毀滅的道路淪為妓女成為納粹軍官的情婦。“凱蒂並不需要別人的拯救,她已經再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值得拯救了”,就連善良的迪爾西都已對她失去了希望。

但顯然,作者想要表現不只是一個女人的悲劇,在凱蒂的悲劇背後,應該看到的,是這個社會的悲劇。美國南方清教思想佔統治地位,道觀對女性嚴重壓抑摧殘以至於會造成她們人性的扭曲從而導致她們的墮落。要麼低從於這個社會醜惡的習俗,卑賤的活,要麼反抗。而凱蒂的悲劇,真是一個反抗的悲劇,因為自身力量的薄弱,註定只能成為這個制度的祭奠品。 在殘留下來的南方舊傳統中,家族榮譽感無疑是一樣被看得重逾生命的存在。家族榮譽感

中最突出的便是淑女觀念,女孩子的貞操又是根本。因而,凱蒂的失貞便具有了更多的含義,是一個家族,一種制度的沒落。作者表現的,便是在這制度落幕時,作為南方舊傳統家庭標本的康普生家庭一家的不同反應。

作為哥哥,昆丁異常喜愛像玫瑰花般嬌美的妹妹。在他眼中,漂亮善良的凱蒂是天使的化身、純潔的象徵,是家族的榮耀。因而,他要做的,就是保護妹妹的貞潔,捍衞家族的榮譽。他從父輩手中接過的家族,沒有了祖輩的榮耀和煊赫,但卻仍有固守不變的陳規舊法。他對於傳統有着近乎病態的執着,以至於偏執地講它們緊密的繫於妹妹凱蒂脆弱的貞操上。這就是昆丁悲劇的來源,他是一個生活在過去和未來夾縫中的人,傳統與變革的撕扯最終讓他四分五裂。冷漠的家庭也並沒有給他支持,他孤獨的走在這樣一條不歸路上。

如果不是凱蒂失貞,也許昆丁不會這麼快地選擇自殺。他會沉浸在自己騎士一樣捍衞家族榮耀的想象,以凱蒂的貞潔來支撐家族名譽。但是隨着凱蒂失貞,這一層自欺欺人的掩飾被無情的揭開,他必須有所選擇有所為。他拿出刀想要殺了凱蒂同時自殺,但是憤怒和失望下他只能號啕大哭。他與達爾頓約見,命令他在日落之前離開這個城鎮,但卻只遭到了達爾頓的嘲弄。這些捍衞戰爭中的失利徹底暴露了他軟弱無能的真實面目,他想象中的自己的高大形象徹底瓦解了。在他孤獨的道路上僅身下他自己煢煢孑立,沒有出路沒有退路,他只能用死來解救自己出困局。他僅僅只是一個心理上的巨人,沒有相應的能力來捍衞自己所珍重的一切。

昆丁從父親那裏繼承的“表”記錄了他全部的生活經歷和精神狀態,他曾經把這隻象徵着家族過去輝煌歷史的“表”砸了,但很快他又想修復它。父親告訴兒子人類所有的傳統和經驗都是虛無的,只有時間是永恆的,並且進一步告誡他“我把表給你,不是要你記住時間,而是讓你偶爾忘掉時間,不要把心力全部用在征服時間上面”。他用他的行動詮釋他對父親話的理解,一年又一年的沉浸於虛幻的想象中,並且最終讓自己的世界歸於了無盡的時間。

沒有看不見的未來,也沒有混沌不清的現在,他將真實清晰的過去握在手中,並且只剩下了過去。昆丁的死,既是為妹妹凱蒂的貞潔殉葬,也是為父親的虛無主義獻祭。但是更多的,他亡於時間的齒輪下,滾滾洪流中,他所秉持的一切最終將化灰,而他作為一個無能的信念捍衞者,先用鮮血染紅了這條變革之路。

與可憐可惜的凱蒂和可悲可歎的昆丁不同,次子傑生則是從頭到尾的可厭可惡。傑生已經順應南方發展潮流,成為一個實利主義者。他成天夢想發財,但卻沒有能力,失去了獲得銀行職員機會,因此變得仇恨而絕望。他的墮落與凱蒂不同,是他自身性格使然。如果説這個家族是一個陰暗的死角,他就是以仇恨為養料生長起來的毒草。他所説的每一句話都彷彿浸透了腐

蝕性的酸液,他的每一個行為都瘋狂而變態。他也從未希求別人救贖或者是自我救贖,他沉浸在世人皆負我的仇恨感中,汲取復仇的力量生存。

但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在傑生讓人咬牙切齒的種種語言行為背後,他也有着只能自己嚥下的痛苦。與哥哥昆丁繼承了家族的精神不同,他選擇的是實利主義,並且由於家庭給予的愛的關懷太少了,母親的冷漠感染了他,使得他更加逐利更加自私。他在感情上是個失敗者,在他所重視的經濟上也遭受了重大損失。即將到手的職位因為姐姐凱蒂的失貞失去了,他沒有昆丁和凱蒂之間那麼深厚的感情,聯繫他們的只有赤裸裸的金錢利益關係,利盡而散,因此他從此走上了向凱蒂報復的道路。

他是家裏唯一一個清醒着承受家族悲劇的人。昆丁自盡逃避了現實,家族責任無人負擔。凱蒂雖然飄泊在外,更多的確實在為自己的選擇買單。母親冷漠,幼弟無知,還有失貞妹妹的私生女。昆丁擔負了家族、母親、姐弟、侄女的重任,但這些其實並不是他理應承擔卻不得不揹負的責任。

他説:“幸虧咱們祖上沒出過國王與總統,否則的話,咱們全家都要到傑克猻(精神病院)去撲蝴蝶了呢。”他清楚的看到了這個家族的弊病,也知道家族的未來如何,但他卻沒有也不能一拋走之,一年年的熬着。他唯一的發泄方式大概就是從打罵弱小的小昆丁身上獲得,這樣變態的方式卻也讓人覺得可憐。不論是昆丁、凱蒂還是班吉都曾感受到過真實的情感,但是傑生卻只能看到利益,他的人生始終是冰冷而寂寞的。最後,小昆丁捲走了他的所以錢,他最終淪落得一無所有,這樣的結局也讓人感慨。

小昆丁跟班吉則是兩個對立的形象,一個人小心大,一個卻無知白痴。班吉的條件讓他沒有辦法逃離他的人生,他跟這個家族綁在一起,不能逃避不能改變的接受他的命運。小昆丁卻用繼承自母親的叛逆進行了更加徹底的反抗。與昆丁、凱蒂和傑生在夾縫中掙扎求生不同,班吉混沌的接受了命運,小昆丁則無畏的反抗,他們的命運是兩種選擇不同的結果。小昆丁的成功逃離則更讓人看到了其餘人身在漩渦中被漸漸吞噬的悲劇。

福克納用他精心架構仔細描摹的人物給我們呈現了一個家族的悲劇,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劇。我們清晰看到這些在時代洪流岔路口的人做出不同的選擇,然後走向不同的人生。

第四篇:喧譁與騷動讀後感

偏執與失落的天真

——讀《喧譁與騷動》有感

初讀這本書的時候,不知道其他讀者是否有同感,特別是在第一章的內容,很多混沌的片段讓你摸不清思緒,甚至於當我知道敍述者班吉是一個本身沒有邏輯思維的低能兒時,我才恍然大悟,然後一段段回憶的片段,就像他手中被打亂的拼圖,他看見相似的地方,就接在一塊兒。原本的很多故事,於他而言只有一個,就是舊家庭的分崩離析和趨於死亡的故事。我們不能説白痴沒有情感,只是那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沉痾和悲慼,又怎能像常人那樣如流水般涓涓而來!

當昆丁打算自殺時,福克納先生生動地傳達了一個臨死者的心理活動——他很痛苦,昆丁不能忍受自己心愛的妹妹失身的殘忍現實——現實是他愛家族的榮譽勝過愛自己的生命,所以他選擇自殺,以此來終止那無止境的如陷深淵的痛苦。我不知道能不能用墮落這個詞來形容凱蒂,不知道昆丁會不會答應。凱蒂是一個善良的人,只有她摯愛那天生被上帝啃了一口的小弟弟班吉明,但上帝從來就沒有説過善良的人是不會墮落的,就和她的家族一樣,和她所處的環境一樣,她的沒落給這個原本就沒有太多歡樂的家庭帶來了劇痛,變得更加傷痕累累!

在第三部分,我們則可以看出傑生的性格。他是個地地道道的自私鬼,現實得很,冷酷到底。他恨因為凱蒂的事情要丟了自己的差事,當康普生先生去世時凱蒂去到父親的墳地上並要求看自己女兒的時候,哪怕只是一分鐘,傑生還要恬不知恥地索取一百塊錢的交易費。凱蒂匯給小昆丁的贍養費,竟然被傑生吞掉了。他自以為對小昆丁的教育極負責任,實則毫無愛心,甚至因為小昆丁母親凱蒂和她的品行不端緣故而稱其為小娼婦。真不敢想像如果沒有凱蒂的匯款,小昆丁的日子會過得怎樣悽慘,甚至會連傑生假惺惺的關愛也得不到施捨。

在《喧譁與騷動》中,我讀不到温暖,彷彿時時都有厚厚的陰冷籠罩着我,惟有在老黑人迪爾西温暖的廚房中能看到一絲光亮!她的温柔,她的忠實,她的善良,是穿插在全書的一條金絲,閃光而纖弱。

第五篇:喧譁與騷動

淺析班吉的意識流動體現的真實

——品讀《喧譁與騷動》中班吉意識的意味

漢語言091趙久珍201450515126

摘要:在現代西方文學史上威廉·福克納的小説《喧譁與騷動》無疑是最富實驗性和創造性的作品之一,小説刻畫了美國南方一個曾經顯赫的家族自內戰前開始衰敗的歷程,在意識流藝術手法的運用上令人歎為觀止,本文就班吉的意識流動分析這部分內容展示的人物形象刻畫的真實。

關鍵詞:喧譁與騷動;班吉;意識流動;真實

意識流小説作為一個現代主義文學流派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流行於英、法、美等國。美國著名小説家威廉·福克納即是這一時期西方意識流小説的創作代表之一,他的《喧譁與騷動》是一部知名作品,書名來源於《麥克白》台詞“人生如痴人説夢,充滿着喧譁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本書充分體現了意識流小説着力於表現人的意識流程、用心理邏輯去組織故事等藝術特色。全文由四部分構成,整個故事時序被作者刻意安排,按“cabd”的順序展示,每部分記述了一個人在一天之中的心理活動,從幾個角度共同揭示了一南方沒落地主康普生家的家族衰敗及人物悲劇。全文由昆丁、傑生、班吉三兄弟及女傭迪爾西四個人圍繞凱蒂這個中心人物展開敍述,通過四人內心世界的展示除刻畫了敍述對象凱蒂和小昆丁的人物形象外,也真切地表現了幾個敍述者自身的性格和整個家族的命運。

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是僅三歲智力的班吉在1928年4月7日這天勾起的關於凱蒂和自己童年時期的種種回憶,我們通過對這部分的解讀可以看到班吉這個大男孩兒童真的心,更可以看到凱蒂童年時期就呈現的活潑大膽性格和對弟弟班吉的關懷備至。下面談談在這部分我們可以看到的客觀真實的體現,它包含着班吉這個心智長不大的孩子一直保留的那份純真、身上帶着樹的味道的凱蒂年少時的純潔美好的心靈,還隱約可見另外幾個人物的性格特徵:傑生的卑劣,昆丁的憂鬱,康普生太太的怨天尤人,迪爾西的勇敢,小昆丁的叛逆等等。以下是班吉的意識流動呈現的客觀真實具體表現。

首先,按班吉的意識流動的順序來寫,這是貼切的紀實。

“班吉的部分”中,由於班吉沒有能動性思維,我們看到的以班吉為敍述主體的內容跳躍性十分強烈,他的意識在多個時間、空間穿梭,不斷轉換。本來根據的是他在1928年4

月7日這一天所見所聞的情景進行直陳,但在這一天之中,不會説話的他一直哼哼唧唧哭哭啼啼,就是因為記憶如泉湧,一個個曾經的場景湧現在他的腦海所以將眼前的和過去的混在一起講述,這一秒敍述現實,下一秒就可能轉述過去的記憶,像這樣的場景轉換不下100次。比如,前一句還是當前狀況下勒斯特在説話,怪班吉又掛到釘子上了,下一段就説小時候凱蒂幫他解釦子,而用不同大小的字體來表明了轉換。

這是以班吉的視角為線索,所以這些語言表達也按照班吉這個人物特徵來,它簡潔而生動、形象而真實。隨着他的意識流動,我們的記憶力和應變能力受到巨大的考驗,但這些看似雜亂的陳述在我們經過自行調理後就會清晰明朗,它按照了心理活動的順序來闡述,我們閲讀時跟着文字再聯繫之前所見的片段可以把倒敍插敍的情節按時間順序歸整連貫起來,這樣就完全明白了他的話。像班吉這種情形並非因為低智能的他才會有,在我們的自身體驗中也都有這種情況,在生活中,做一件事時想起曾做過的某事,甚至想一件事那一剎那又聯想起另一件事,就像碟中諜、夢中夢一樣,回憶乍現在腦中有時是不請自來的。所以他的這種反反覆覆轉移自己的意識和注意力也不難理解,只是要達到作者這樣高超的構思手段是很不容易的,人讀起來已經需要全神貫注,可想構思起來得所費的心思。

引起班吉聯想回憶的有一些物象如火、鏡子、水、舊拖鞋等,它們出現的時候會使班吉從喧譁中安靜下來。還有人的名字也會使班級想起一些相關的人,文中有三個名字重複現象,昆丁、傑生、班吉的原名毛萊,傑生是凱蒂的父親和凱蒂的大弟共有的,昆丁是凱蒂的哥哥和凱蒂女兒都用的名字,毛萊是凱蒂的舅舅的名字也是凱蒂母親最初給班吉取的名字,可是後來班級越長越脱離其母親的想象,就給她所幸改名為班吉明瞭。所以貫穿班吉意識流動的線索其實是有跡可循的。

其次,班吉流露的情感純淨而真實。

班吉最強烈的感情是對凱蒂的掛念。他被説成是白痴,因為除了啼哭、哼哼、嘟噥和簡單的肢體語言,他不會説任何話也不會做任何工作。通常他什麼都沒做,只在他的聲響中透露着他內心的想法。只是沒有説出口而已,但是他想到了,這在他每次哭泣中表現得最為直觀。比如,“帕特生太太飛跑着穿過花園。我一看見她的眼睛我就哭了起來。”①這是回憶毛萊舅舅叫班吉送信給情人帕特生太太被帕特生先生瞧見的場景,最後帕特生先生將信奪走了,也許是帕特生太太的眼中充斥着急切的期待震動了班吉的心,也許是帕特生太太眼中幾近瘋狂的情感驚到了班吉,他哭了。又如,“我先沒哭,可是地變得不穩起來,我就哭了。”②這是在凱蒂結婚那天他和黑小廝t.p醉酒後的哭泣,因為凱蒂出於無奈嫁給了一個男子,班吉傷心至極喝了酒暈暈乎乎地看着周圍一切,接着就哭了。再如,“...我哭了,她繼續上

樓,我跟着上去,邊走邊哭...可是我拽住她的衣裙,於是我們走到洗澡間...我一邊哭一邊推她。”③這是凱蒂因過度反叛而和男子約會導致失去貞潔,回家後,班吉看出了端倪十分悲傷,於是拽着姐姐去洗澡。這是怎樣單純的一個孩子啊!他總是需要人照顧,心智永遠跟小孩子一樣,從這些哭泣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對姐姐凱蒂發自內心的依戀和喜愛以及當自己無能為力時的無助和無奈感。

在這些不被人理解的表達中,藴含着班吉所有的感情,有的人會説話卻選擇沉默,班吉的感情都沒有用一個字來解釋過,而他的一把辛酸淚,誰解其中味呢,只有凱蒂,凱蒂是班吉最依賴的人,她會和班吉對話,她會去傾聽班吉的聲音,她會無微不至地照顧班吉。所以班吉對凱蒂的記憶刻在了腦子裏,他最掛念的人就是這個像他母親一樣的姐姐,也因此凡是跟凱蒂有關的都會令他興奮不已,一隻凱蒂的舊鞋可以給班吉莫大的安慰,有一次就是在他哭的時候給他這隻鞋他就不哭了。

最後,照班吉的所見所聞據實記錄,僅通過細緻的語言、行為來折射人物心理,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地再現。

小説運用了拼貼藝術手法,將整篇文章用四個部分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畫面。分別由幼稚的班吉回憶童年、憂鬱的昆丁自殺這天的無望情緒、傑生自私冷漠的變態心理活動展示和迪爾西帶有宗教意味兒的綜合性概述構成的四個環節。通過對比,後面三個人的講述就理智得多:昆丁思考了凱蒂的墮落過程可惜由於自殺未完成敍述;傑生竭力為自己的行為找合理的解釋;迪爾西這部分主要根據迪爾西的行為來對復活節這天發生的事進行全景式的講述,表現她冷眼而熱心地看着這個家族衰敗,這部分也沒加修飾,多是由對話構成,但這部分和班吉部分不同的是它完全地揭示了康普生家三十年間的變故和人世滄桑,從而也描摹了美國南方社會的浮沉變遷。

班吉這一部分都是不加任何藻飾的言辭,他情感的表示也是通過哭、吼、嘀咕來傳達或者通過別人對自己説的話來暗示。尤其生動的一幕是,昆丁不許凱蒂脱裙子但她不聽,接着昆丁給她一下耳光,兩人就相互潑水,水濺到班吉和威爾許身上,威爾許説要向大人告發,跑了,昆丁沒追到不追了,威爾許就停住腳步嚷嚷説要去告發,凱蒂就説如果他不去告發就讓他回來,於是威爾許説不去告發瞭然後就讓他回來了④,從這幾句白描中我們看到威爾許雖對他們的行為有意見但是還是更願意和他們一起玩兒,他只是説説而已,其實就等着他們的挽留。而同一件事傑生的作為就大不相同,凱蒂和昆丁問他會不會告發時,昆丁企圖勾起他給傑生做過一副弓箭的記憶,傑生卻説“已經斷了”,果真見到父親的時候他毫不留情地告發了這件事,⑤雖然沒有達到效果但他的行為已經表現了他對凱蒂和昆丁是不留情面的,

對於哥哥給自己的恩情他可以忘得一乾二淨,倒是記得別人未能為自己完成的心願,這在後來“傑生的部分”中體現得就更明顯了,後來傑生因未能如願獲得凱蒂丈夫介紹的銀行工作而憎恨着凱蒂的不貞,表面上譴責凱蒂及小昆丁放蕩實則公報私仇。而這裏事件起因是昆丁不允許凱蒂脱裙子,可以看出昆丁則是秉着要她保持女孩兒的矜持和純潔的態度(後來演變成了對凱蒂不合倫理的愛),所以即使裙子濕了他也不願意讓她直接脱掉只剩背心和襯褲。而凱蒂在這個舉動中體現的大膽、不羈也完全和她(推薦打開範文網:)的性格相匹配,當然由於這強烈的反叛使她出逃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錯,但這並非偶然,有康普生家祖上的蓄奴,有康普生先生這樣一個悲觀疾世憤俗的父親,有康普生太太這樣一個無病呻吟、哀怨連天的母親,有這樣一個恪守禮教的家庭,也就有了幾個孩子的悲劇命運,也就有了凱蒂反叛的過激。尤其是康普生太太這個人作為四個孩子的母親缺乏母愛的給予,作為一個女人時時不忘自封的南方大家閨秀身份,威爾許對毛萊改名為班吉的原因説“你現在知道幹嗎你名兒改成班吉明瞭吧,你媽太驕傲了,覺得你丟了她的臉。”⑥從中可窺見康普生太太的自命不凡。

綜上所述,在班吉的意識流動中,可以看到事實就擺在那裏,不加裝飾,它提供的真實揭示着人性、表達着人的本真。這“班吉的部分”就不只是班吉個人事蹟或者只為描寫凱蒂童年的情景,這更是從班吉實實在在的回憶中體現人物的性格特色和家庭人員的各種關係以及家族衰敗的源頭。通過這部分純客觀事實中,我們不必懷疑敍述者是否矯揉造作、扭曲事實,因為班吉未對事實加以評判,這些都是真實的再現,雖打亂了時空順序,但事實是鐵一樣的。

註釋:

①《喧譁與騷動》,福克納著,李文俊譯,浙江文藝出版社1992年3月出版,第14頁。 ②《喧譁與騷動》,福克納著,李文俊譯,浙江文藝出版社1992年3月出版,第21頁。 ③《喧譁與騷動》,福克納著,李文俊譯,浙江文藝出版社1992年3月出版,第72頁。 ④《喧譁與騷動》,福克納著,李文俊譯,浙江文藝出版社1992年3月出版,第19頁。 ⑤《喧譁與騷動》,福克納著,李文俊譯,浙江文藝出版社1992年3月出版,第20頁。 ⑥《喧譁與騷動》,福克納著,李文俊譯,浙江文藝出版社1992年3月出版,第72頁。參考文獻:

①王曉芬:淺析威廉·福克納《喧譁與騷動》中的意識流手法,漢文哲學社會科學報2014年4月第4期第32卷。

②吳偉仁:《美國文學史及解讀》,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0年2月出版。 ③李文俊:《福克納評論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年5月出版。

④李維屏:《英美意識流小説》,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出版。

⑤馬嵐:《一曲美國南方沒落貴族的輓歌——評威廉·福克納的喧囂與騷動》,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5月。

⑥肖明翰:《威廉 福克納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杜1999年7月出版。 ⑦《喧譁與騷動》,福克納著,李文俊譯,浙江文藝出版社1992年3月出版。

推薦訪問其他精彩範文:

喧譁中的獨語

公共場所不喧譁

讀福克納《喧譁與騷動》

八個禁止

關於全面禁止吸煙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