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黃大發的精品事蹟精品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8.04K

黃大發的精品事蹟精品多篇

當代愚公黃大發先進個人事蹟 篇一

央宣傳部25日向全社會公開宣傳發布“當代愚公”黃大發的先進事蹟,授予黃大發“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20世紀60年代起,黃大發帶領200多名羣眾,歷時30餘年,靠着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被當地羣眾親切譽為“大發渠”。黃大發以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不等不靠的責任擔當,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踐行了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站在新的歷史時期,面對黨和人民羣眾的新要求、新期盼、新使命,我們更應該向黃大發同志學習,學習他堅定信念、敢於擔當、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樣才會名副其實成為黨組織的好乾部,百姓心中的好公僕。

要堅定信念,做到時刻不忘初心。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理想信念作為思想和行動的“總開關”,是一名共產黨員骨子裏不能少的,只有做到有黨性、講黨性,在黨言黨,在黨愛黨,在黨憂黨,在黨興黨,才能忠誠於黨、忠誠於人民。平日裏,我們更要牢記當初的誓言,始終把“永不叛黨”靈魂長駐心間,學習踐行好黃大發精神,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心中裝着百姓的冷暖,以一名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為他們辦實事,這樣老百姓才會因為我們的付出而更加幸福。

要敢於擔當,做到時刻不忘衷心。敢於擔當,是領導幹部基本的政治品格和素質要求。當前,齊心協力打贏脱貧攻堅戰已成為全黨的一項政治任務,在具體的工作推進中,也面臨着諸多的困難和挑戰,要實現黨的這一偉大目標,更需要我們每一名黨員幹部向黃大發看齊,不忘衷心,拿出敢於擔當作為的精神,不等不靠,主動作為,主動擔當,在脱貧攻堅等工作上,站好自己的崗,履好自己的職,盡好自己的責,把高標準履職盡責作為一項基本要求,加強與羣眾的血肉聯繫,常深入羣眾中去,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問事於民,做到崗位工作能盡責、難題面前敢負責、出現過失敢擔責。

要無私奉獻,做到時刻不忘熱心。無私奉獻,是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黨章明確規定,共產黨員必須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克己奉公,多做貢獻,決不能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是靠千千萬萬黨員的無私奉獻而鑄就的,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黨員幹部,要以黃大發精神為航向,幹好自身的工作,帶動好身邊人,以實際行動率先作表率,發揮、傳承、踐行好一往無前、艱苦奮鬥、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精神,不忘為民服務的熱心,不忘幹好工作的熱情,不忘為民辦好事的熱誠,始終心繫人民、情繫人民,忠誠為民一輩子,奉獻為民一輩子,成為人民心好的好公僕。

黃大發歷時30餘年,以堅定的信念、責任的擔當、無私的精神,帶領羣眾,戰鬥天地,為貧困地區的老百姓開鑿了生全之渠,是新時期黨員領導幹部學習的楷模,為老百姓增福祉、謀幸福更需要這種精神,黨員幹部要時刻放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不能丟!不能忘!

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二

黃大發一生只為一清渠,幾十年,堅持不懈,精神可嘉,堪比愚公,由衷敬仰,這就是一個基層黨員的信仰,寧靜致遠,沉默有聲。

這名幹部的心靈感悟,就是全縣黨員幹部學習老支書事蹟後共同的心聲。

“學在深處強信念提境界,做在實處拔窮根奔小康。”龍南縣龍南鎮黨委組織委員羅俊説,“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黃大發同志就是最好的活教材,“大發渠”就是最好的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再學習,再宣傳,全縣再次掀起“大發渠”精神學習熱潮。”中央級的新聞報道還在持續,學習老支書精神的高潮火熱掀起,讓“大發渠”精神成為脱貧攻堅、全面小康的堅強精神動力,也正在龍南縣這片熱土落地生根。

通過學習讓我更加明白:

做艱苦奮鬥的楷模,首先要將艱苦奮鬥的要求體現在思想上。歷史和現實證明,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我們要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這些科學理論,它們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理論,是指導革命和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有了這個強大的思想武器來武裝頭腦,才能確定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才可以防止和排除種種錯誤思想、錯誤傾向和干擾,少走彎路並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

黃大發個人先進事蹟 篇三

他叫黃大發,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人。這兩天,這個一輩子生活在大山深處的老人,在網上成了紅人。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中央媒體推出長篇通訊,央視更是用上下兩集的篇幅,在《新聞聯播》播出他的事蹟。現代快報製作的關於這位老人的融媒體產品,視頻和H5也在網上被刷屏……

這幾天,黃大發成了新“網紅”。黃大發,貴州遵義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半坎組人,先後擔任草王壩大隊大隊長、村長、村支部書記等職務。為改變山村貧困面貌,帶領羣眾鑿絕壁修水渠,通過36年的堅持和努力,終獲成功。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公開宣傳發布“當代愚公”黃大發的先進事蹟,授予黃大發“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學習黃大發艱苦奮鬥、永不言敗的精神境界。黃大發在擔任團結村黨支部書記期間,帶領200多名羣眾,歷時30餘年,靠着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使草王壩每年糧食產量從原來的6萬斤增加到近百萬斤,被當地羣眾親切譽為“大發渠”。

學習黃大發敢於擔當、實幹巧幹的工作作風。尊重科學,實幹加巧幹是黃大發的厚重底色之一。修渠失敗,黃大發沒有選擇蠻幹,他暗下決心學習水利技術。三年時間,在積累了大量修渠知識後,黃大發要重啟修渠計劃。經過專業測繪和精心謀劃,修渠項目再次得到縣、鄉政府支持,艱苦卓絕數十載,終於引來一泓清泉,當地自然生態明顯改善,農業生產得以改良,羣眾生活水平逐漸提高。

學習黃大發聯繫羣眾、堅守初心的公僕本色。“黃支書,我們跟着你幹!”這是廣大村民發自內心的聲音。湊不出錢的就借錢,借不到錢的就賣東西換錢。豆子、雞蛋、蜂糖……樸素的草王壩村民走到80裏外的甘溪集市,吆喝聲一陣接着一陣。當天晚上,鄉親們打着火把,拿着皺巴巴的零錢,交到黃大發手裏。看着大夥兒湊來的救命錢,盯着鄉親們質樸的眼神,黃大發流着眼淚立下了軍令狀——“修不好我把名字倒過來寫,我拿黨籍來作保證,我拿命來換!”

黃大發36年如一日,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以實際行動燃旺理想信念的火炬。正如有新聞報道描述:“一根筋”拉直幸福的彎道,“一股勁”犁出希望的田野——“年份英雄”們堅毅執着、有勇有謀,“一輩子,一件事”的堅守與實幹,為一個時代鐫刻光榮與夢想。

黃大發的優秀事蹟 篇四

梨花半掩的山腳下,就是黃大發的家。

屋子是典型的黔北山村民居,純木結構,因為時間過久,樑柱已有些歪斜,黃大發和二兒子正在對屋子進行維修。這是村裏的危房改造項目,對年久失修的`房子進行改造與維修。平正鄉鄉長田明友透露,危房改造已經進行了好幾年,改造了好幾批,每一次名額下來,黃大發都會要求先盡着別人來,自己再等等,一等已經是最後一撥。

從19歲嫁進黃家,老伴徐開美從來沒跟黃大發紅過臉,即便到了晚年,倆人出門趕個集,都一定要做伴。對丈夫的想法和行為,她很少提出異議,只有一次,徐開美主動對丈夫提了個“要求”,當時家裏的水缸漏水,黃大發在工地修渠,每天都有水泥經手,她希望丈夫能拿點水泥回家補補缸。

不出所料,黃大發一口回絕。

事後,他從鄰居家借了一點石灰,才把漏了的水缸補上。而在工地裏,只要有一點水泥灑落,黃大發都會用手捧回來。

“他對家裏真是摳啊。”有村民這麼評價黃大發。

“修渠那幾年,買炸藥水泥,過他手的錢就是二十來萬,硬是沒出一分差錯。”71歲的老會計楊春記憶猶新。

團結村主任沈仕章20xx年左右來到團結村工作,黃大發剛退休,因為是民選幹部,沒有編制,也沒有退休金,退休後黃大發靠務農和養豬為生。在沈仕章記憶裏,雖然退了下來,但村裏有大事時,村民還願意聽黃支書的意見。“他從來沒有對村委會提過任何個人方面的要求。每次來找我,肯定為的都是村裏的事。”

黃大發個人先進事蹟 篇五

六七月份的團結村氣温宜人。這個村有這樣一位老人,今年__歲,他和大山較勁,用36年的時間只幹了修水渠這一件事。這條水渠,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這位老人就是草王壩的黃大發老支書。從“三個變化”的瞬間,我讀懂了他的無怨堅守、為民初心和拼搏擔當,廣大年輕幹部要學習黃大發老支書身上的優良品質,在新時代敢為人民羣眾“繞大山”“過絕壁”“穿險崖”,答好新時代趕考路上的“為民”答卷。

從“青澀小夥”到“耄耋老人”,我讀懂他“一生只為一清渠”的無悔堅守。高山絕壁開渠引水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水渠即將完工時,13年的努力卻因一場洪水毀於一旦,黃大發老支書心有不甘,學技術、請工程師、爭取資金……前後兩次動工,這條全長10公里的水渠終修成,清澈的山泉水湧進了草王壩村的田間地頭。整整36年的時間,從年輕小夥兒到花甲老人,一生只為一清渠,生動詮釋了黃大發老支書的為民堅守。新時代的年輕幹部要讀懂黃大發老支書毫不動搖地堅守在修渠第一線的無悔堅守和為民情懷,矢志為民服務、不求回報,在為民之路上盡情揮灑汗水,將大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用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為人民謀幸福上。

從“昔日窮山溝”到“熱門旅遊地”,我讀懂他“一生只為一清渠”的為民初心。“村裏缺什麼,他就帶頭幹什麼;羣眾期盼什麼,他就謀劃推動什麼。”他時刻把廣大羣眾放心上、記心底。一渠通則百業興,有了水渠為保障,他又致力於脱貧致富上,“坡改梯”變昔日荒坡為良田,緊接着是修路、通電、建學校……2018年,建成了“大發渠黨性教育陳列館”,吸引全國各地黨員幹部紛至沓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廣大年輕幹部要讀懂老支書的為民初心,如他對人民飽含深情,始終堅持服務羣眾、凝聚羣眾,自覺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把好事實事辦到羣眾心坎上,團結帶領人民羣眾共創幸福美好生活。

從“四季苞沙飯”到“吃不完的白米飯”,讀懂“一生只為一清渠”的拼搏擔當。“一年修不成,修兩年;兩年修不成,修三年;哪怕我拼盡全力,也要幹成。”為了引得山泉來,黃大發老支書衝在鑿渠引水的第一線,面對大山、絕壁與險崖,靠着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愈挫愈勇不氣餒,日復一日不停歇,以拼搏的韌勁與擔當的精神最終鑿出了“大發渠”,徹底解決草王壩滴水貴如油的歷史。廣大年輕幹部要讀懂黃大發老支書的拼搏韌勁,把崗位當作戰位、把責任視為使命,主動在到基層一線啃最難啃的“硬骨頭”,練就擔當作為的硬脊樑、鐵肩膀、真本事,切實解決羣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在新時代扛起屬於青年一代的使命擔當。

感動中國人物黃大發先進個人事蹟 篇六

中央宣傳部25日向全社會公開宣傳發布“當代愚公”黃大發的先進事蹟,授予黃大發“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20世紀60年代起,黃大發帶領200多名羣眾,歷時30餘年,靠着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被當地羣眾親切譽為“大發渠”。黃大發以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不等不靠的責任擔當,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踐行了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站在新的歷史時期,面對黨和人民羣眾的新要求、新期盼、新使命,我們更應該向黃大發同志學習,學習他堅定信念、敢於擔當、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樣才會名副其實成為黨組織的好乾部,百姓心中的好公僕。

要堅定信念,做到時刻不忘初心。指出,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理想信念作為思想和行動的“總開關”,是一名共產黨員骨子裏不能少的,只有做到有黨性、講黨性,在黨言黨,在黨愛黨,在黨憂黨,在黨興黨,才能忠誠於黨、忠誠於人民。平日裏,我們更要牢記當初的誓言,始終把“永不叛黨”靈魂長駐心間,學習踐行好黃大發精神,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心中裝着百姓的冷暖,以一名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為他們辦實事,這樣老百姓才會因為我們的付出而更加幸福。

要敢於擔當,做到時刻不忘衷心。指出,敢於擔當,是領導幹部基本的政治品格和素質要求。當前,齊心協力打贏脱貧攻堅戰已成為全黨的一項政治任務,在具體的工作推進中,也面臨着諸多的困難和挑戰,要實現黨的這一偉大目標,更需要我們每一名黨員幹部向黃大發看齊,不忘衷心,拿出敢於擔當作為的精神,不等不靠,主動作為,主動擔當,在脱貧攻堅等工作上,站好自己的崗,履好自己的職,盡好自己的責,把高標準履職盡責作為一項基本要求,加強與羣眾的血肉聯繫,常深入羣眾中去,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問事於民,做到崗位工作能盡責、難題面前敢負責、出現過失敢擔責。

要無私奉獻,做到時刻不忘熱心。曾強調,無私奉獻,是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黨章明確規定,共產黨員必須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克己奉公,多做貢獻,決不能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是靠千千萬萬黨員的無私奉獻而鑄就的,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黨員幹部,要以黃大發精神為航向,幹好自身的工作,帶動好身邊人,以實際行動率先作表率,發揮、傳承、踐行好一往無前、艱苦奮鬥、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精神,不忘為民服務的熱心,不忘幹好工作的熱情,不忘為民辦好事的熱誠,始終心繫人民、情繫人民,忠誠為民一輩子,奉獻為民一輩子,成為人民心好的好公僕。

黃大發歷時30餘年,以堅定的信念、責任的擔當、無私的精神,帶領羣眾,戰鬥天地,為貧困地區的老百姓開鑿了生全之渠,是新時期黨員領導幹部學習的楷模,為老百姓增福祉、謀幸福更需要這種精神,黨員幹部要時刻放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不能丟!不能忘!

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七

學水利技術,帶着簡陋的測繪工具翻山越嶺進行勘察;赤腳步行去炸藥廠背炸藥,腳板磨得破皮出血;率領村民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硬是憑雙手鑿出一條生命之渠,終結了村莊“一年四季包沙飯,過年才有米湯喝”的歷史。隨着媒體報道的深入,貴州遵義市草王壩村老支書黃大發“和大山較勁”的事蹟傳遍山裏山外,感染了無數心靈。

當年,林縣人民開鑿紅旗渠,創造了當代“愚公移山”的奇蹟。如今,黃大發老支書帶領村民憑雙手鑿出一條生命之渠。在平原上憑雙手鑿出水渠已經不容易了,何況是在山上,那裏有絕壁、有險崖,一不小心就可能身處險境。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黃大發並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功夫不負有心人,黃大發執著地“和大山較勁”,最終取得了勝利。

當下,全國正在推進脱貧攻堅。脱貧攻堅,外部輸血的同時更需要內部造血,需要調動起貧困地區人民投身改革發展的積極性。山區自然條件不佳,但人們應當有人定勝天的信念,要有敢叫日月換新天的精神。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困難擺在那裏,如果總是想着繞着走,那隻能説明能力有限,只能説明毅力不夠強大。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讓自己強大起來,才能把困難征服、跨過困難這道坎。很多時候,能不能跨過困難這道坎,就在於人們是否有戰勝困難的堅定信念。

和大山較勁,彰顯了黃大發老支書的為民情懷。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然當了村支書,就應該切切實實為民謀福祉。沒有好的水渠,村莊“一年四季包沙飯,過年才有米湯喝”,村民的日子十分艱苦。農民以種田為生,解決好擺在村民面前的灌溉難這個“攔路虎”,農民才能吃得飽飯、穿得暖衣。在山區修水渠,儘管很困難,但卻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黃大發老支書帶領村民修建水渠,付出了很多辛勞。修渠的過程中,老支書還承受了親人離世帶來的傷痛。好在,全村上下一條心,終於修成了水渠,莊稼灌溉難的問題迎刃而解,村民的生活漸漸好了起來。修水渠只是第一步,黃大發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而是在此基礎上帶領村民繼續通路、通電,朝着更好的日子邁進。

和大山較勁,黃大發的自力更生精神值得人們學習。自力更生精神,正是黃大發老支書的“大發”境界。膠鞋已經斷裂卻捨不得換一雙,這個生動的細節正是老支書簡樸生活的寫照。共產黨人,就應該像黃大發一樣“先憂後樂”“先苦後甜”。黃大發的“大發”境界是一種精神力量。今天,物質生活富裕了,少數年輕人不肯自力更生,畢業了還在啃老,這是不妥當的。勞動才能創造財富,通過自己的雙手奮力拼搏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黃大發是一面很好的鏡子,每個人都應該從他身上汲取自力更生的正能量。其實,中國經濟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很大程度正是因為弘揚了自力更生的精神。物質生活好了,但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能丟。自力更生,掌握核心技術,才不會被別人卡脖子。

閲讀黃大發的先進事蹟,不禁讓人對他肅然起敬。

黃大發的優秀事蹟 篇八

“不能歇,我還要搞建設。”被稱為“當代愚公”的黃大發如是説,雖然他已經86歲高齡了。

6月29日,黃大發獲授“七一勛章”。他在人民大會堂前的台階上,佩戴着“七一勛章”拍照留念,一雙遠比常人粗大的手頗為扎眼。誰能想到,就是靠這一雙手,在36年的漫長時光裏,黃大發帶領村民們在靈寶山上生生鑿出一道長達9400米的水渠——“大發渠”,將水源引入了被重山環繞的村莊。

據新京報報道,黃大發來自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團結村(原草王壩村)。1958年,23歲的他被推選為草王壩大隊長,此後又加入中國共產黨,那時黃大發就立下誓言,要為村民完成引水、修路、通電三件事。

歷經36年,黃大發帶領村民,硬是靠着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修築了一條跨3個村、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的生命之渠。如此不屈不撓的毅力,埋頭苦幹的精神,他無愧於“當代愚公”的美譽。

黃大發深知,陷於這大山之中,沒有水源引入,村莊就沒有希望,“我修溝不放棄,溝修不通,我們就沒得米吃、沒得水喝。放棄不得”。唯有不放棄,才能有生機,黃大發的苦苦堅持,其實是一種大智慧。

開山修渠,篳路藍縷。如今,團結村的面貌發生了鉅變,信號塔高高豎立;高速即將通村,屆時從遵義到村裏只要半小時;村子發展旅遊業,村民們紛紛開起農家樂。村民們腰包鼓了起來,徹底改變了過去貧弱的景象。

黃大發的'堅持,體現出一名黨員的責任與擔當,將村莊興旺這份沉甸甸的責任挑在自己肩上,他這份砥礪奮進、拼搏不息的精神與品格,也深深感染了後輩——他的外孫感動於他的事蹟,也準備申請入黨,要在這個好時代幹一番事業。

更為可貴的是,他雖年事已高,卻依然精力充沛、“折騰”不止。“不能歇,我還要搞建設,現在村裏在搞產業發展,這些都要搞好了,老百姓才能富起來”“還要加油,把樓鋪起,要把老百姓服務好,老百姓缺哪樣,我們就整哪樣”……這樸實的言語裏,卻藴含着我們黨的宗旨——讓人民羣眾過上好日子。

在有些人看來,或許黃大發帶領村民修渠算不上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他終其一生,也沒有離開村莊。但是,對黃大發和當地的村民而言,這又的的確確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大事業。他們不畏艱難,敢與高崖絕壁對抗,敢與時間對抗,最終穿山通渠,為村莊的未來鑿開了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