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精品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13W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精品多篇】

2021年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 篇一

在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上,蘇炳添跑出了9秒83的亞洲紀錄,成為首位闖入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人、亞洲人。這種突破創造了歷史,這種突破振奮人心,而蘇炳添的那種堅持“進步”的精神,更加值得我們學習。

半決賽中,蘇炳添在第三小組第四道。發槍前,他揪了揪緊身衣,雙手合十,大拇指與食指擺出一個“一釐米”的手勢。賽後記者跟他求證手勢的意思,他説這是提醒自己“進步一點點就好”。

蘇炳添的“進步一點點”是中國人的一大步,也是亞洲人的一大步。但是這“一點點”是突破極限的挑戰,是要建立在日復一日的訓練與自我突破上。蘇炳添説,自己從9.99到9.91(提高0.08秒)用了3年時間。此後,他又為自己制定接下來的0.01秒的目標,“聽起來0.01秒很少,但是提高0.01秒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願意去嘗試。”

為此,他保持嚴格的作息和飲食習慣,堅持訓練,讓自己的身體機能在32歲還保持在巔峯狀態。就是為了能不斷實現“進步一點點”。

在知乎上回答“長時間堅持做一件事是種怎樣的體驗時”,蘇炳添也説訓練很累,“很枯燥,有時候確實練着練着就會想,太累了,明天還要練啊太累了,還要練那麼多年,怎麼堅持啊……”但他也説,“這樣堅持下去也是一個再次挖掘自己潛力的過程。”

蘇炳添做到了,他以9秒83打破亞洲紀錄的成績,成功闖入奧運會決賽,成為中國奧運歷史第一人,刷新了亞洲紀錄。這背後是他鍥而不捨的努力、始終如一的堅持。

拿金牌可喜,刷新記錄可喜,但這些站上世界頂尖賽場的運動員身上所反映出來的精神,更可寶貴。“進步一點點就好”不僅是蘇炳添的追求,更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座右銘。

我們常説,“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立長志者,不期速成,從“進步一點點”開始,堅持“進步”,必將會離目標越來越近。龜兔賽跑的故事,“積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成語,説的都是這個道理。

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能做到、能堅持的有多少呢?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這樣的例子:有人説要減肥,然後呢,就一頓操作猛如虎,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餓死,或者恨不得把自己累死。這種狀態明顯不可持續,於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減肥”僅僅成了一句天天掛在嘴邊的口號;有人説要閲讀,讓自己變得“有深度”,於是捧一本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看了兩頁之後覺得“太有深度”,棄之……

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曾經説過:“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不要一下子學很多。”同樣的道理,想要做成事,就不要妄圖一口吃成個胖子。要學會循序漸進、持續發展。“進步一點點就好”,就是這樣。

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我們也應該提醒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好”,即使只有“一點點”,但只要能堅持下去,數年如一日,十數年如一日地“進步”,就算我們破不了中國紀錄、亞洲紀錄,但終歸能挖掘出自己潛力,實現更好的自己。

2021年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 篇二

氣動力是飛機設計的靈魂,空氣動力學的發展推動了飛機的跨代發展。我國開始飛機設計之初,氣動力設計方法和手段完全空白。蘇聯在當時對我國進行的援助僅限於製造,關於設計方面的技術堅決不提供。

顧誦芬參加工作後接受的第一項挑戰,就是我國首型噴氣式飛機——殲教1的氣動力設計。他在大學學的是螺旋槳飛機,現在需要設計噴氣式飛機,而且徐舜壽提出要採取兩側進氣,不能用機頭進氣,國內沒有先例。

當時聽説北航圖書館有一份相關的國外文獻,他便動身從瀋陽來到北京,借一輛舊自行車,天天晚上跑北航查找抄錄資料。他潛心學習研究國外資料,最終提出了亞音速飛機氣動參數設計準則和氣動力特性工程計算方法,出色完成了殲教1飛機的氣動佈局設計。

顧誦芬隨後又完成我國首型初級教練機——初教6飛機氣動佈局設計,建立了亞音速飛機氣動力設計體系。初教6飛行品質出色,為我軍培養了數以萬計的飛行員。

一刻不停,顧誦芬轉身又投入超音速飛機氣動力設計研究。當時國內一無超音速風洞,二無工程適用的數值計算能力。他依靠紮實的理論功底,首次建立了超音速飛機氣動力設計體系,實現了超音速飛機氣動力設計、計算、試驗與試飛的閉環。他所創立的飛機氣動力設計方法體系至今仍被國內飛機設計採用,為後續殲擊機設計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名單 篇三

張定宇,男,漢族,1963年12月出生,河南確山人,1986年7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醫學博士學位,“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

現任湖北省衞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2021年2月17日,被評為“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陳陸,男,漢族,1984年2月生,江蘇江都人,中共黨員,2001年12月參加消防工作,大隊級正職、一級指揮員消防救援銜,生前任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政治教導員。

2020年7月22日,陳陸在搜救被困羣眾時,被洪水沖走,英勇犧牲,年僅36歲,犧牲後被追評為烈士。9月23日,陳陸被追授“中國消防忠誠衞士”稱號。

2021年2月17日,被評為“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張桂梅,女,滿族,中共黨員,1957年出生,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人。現任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

她在華坪縣民族中學執教二十餘載,節衣縮食幫助學生,沒有任何一個學生因貧窮而輟學,患了子宮肌瘤依然堅持工作,創下教學佳績,曾獲得中國十大女傑、全國勞模等榮譽。

2021年2月17日,被評為“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萬佐成,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人。

從2003年以來,萬佐成和老伴熊庚香在江西南昌的江西省腫瘤醫院附近創辦“一元抗癌廚房”為患者炒菜提供爐火,於2021年2月被評為“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熊庚香,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人。

從2003年以來,熊庚香和老伴萬佐成在江西南昌的江西省腫瘤醫院附近創辦“一元抗癌廚房”為患者炒菜提供爐火,於2021年2月被評為“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王海,原名王永昌,1926年1月生,山東威海人,1944年5月參加革命工作,194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6月參軍。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員,空軍上將軍銜。

2020年8月2日上午,王海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2021年2月17日,被評為“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汪勇,男,漢族,1985年12月出生,中共預備黨員,大專學歷,現任湖北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分部經理。

在湖北武漢暴發疫情期間,主動承擔護送醫護人員的重任,組織了一支志願者服務團隊,主動幫助醫護人員解難題、化煩憂,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了突出貢獻,並榮獲“最美快遞員”特別獎[1][2]和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2021年2月17日,被評為“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謝軍(1959年-),山西臨汾人,畢業於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現任北斗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北斗三號導航衞星首席總設計師,北斗衞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

他曾參加風雲二號氣象衞星、海洋二號衞星等國家重大航天工程,曾獲得航天獎,入選中國經濟新聞人物、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葉嘉瑩(1924年7月2日-),號迦陵,出生於北京,滿族,畢業於輔仁大學,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迦陵基金”創立者,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

她專攻古典文學方向,代表學術著作有《迦陵論詞叢稿》《迦陵論詩叢稿》等,曾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入選改革開放40週年最具影響力的外國專家[1]。

2021年2月17日,被評為“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毛相林,男,漢族,中共黨員,國中文化,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村委會主任。

毛相林帶領村民歷時7年在絕壁上鑿出了一條長達8公里的“天路”;後又帶領村民披荊斬棘、攻堅克難,歷時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經濟。他於2020年獲“全國脱貧攻堅模範”稱號,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2021年2月17日,被評為“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是中國測繪戰線上的測繪大隊,於1954年正式成立,屬事業性質,中國首批甲級測繪資質單位。

其負責國家測繪基準體系的建設與維護,包括國家和省級大地控制網、高程控制網等,曾被評為“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頒獎詞/事蹟

張定宇

【人物事蹟】湖北省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是最早接診新冠患者的定點醫院,收治病人全部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院長張定宇隱瞞自己患漸凍症的病情,顧不上已感染新冠肺炎的妻子,一直堅守在抗疫一線。他説:“雖然有愧疚,但當時不需要做取捨,能幫助到別人,覺得很幸福!”

【頒獎詞】步履蹣跚與時間賽跑,只想為患者多贏一秒;身患絕症與新冠周旋,顧不上親人已經淪陷。這一戰,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間;那一晚,歌聲飄蕩在城市上空,我們用血肉築成新的長城。

陳陸

【人物事蹟】2020年夏天,安徽廬江縣遭受百年一遇洪災。7月22日,廬江縣石大圩漫堤決口,約6500人被洪水圍困,情況危急。當天,安徽省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政治教導員陳陸帶領大隊輾轉5個鄉鎮,連續奮戰,成功轉移羣眾2665人。在營救過程中,決口突然擴大,救援隊員所乘橡皮艇被捲入激流漩渦側翻,年僅36歲的陳陸英勇犧牲。“放心,我會守好廬江”,是陳陸對父親的承諾,也是他用生命兑現的對國家和人民的承諾。

【頒獎詞】最先出發,最快抵達,為危難的鄉親奉上最好的年華。欠身體一台手術,欠妻子一個告別,欠父母一次團圓。洪水洶湧,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大雨過後,你是天空中燦爛的霞。

張桂梅

【人物事蹟】2002年,在雲南兒童之家工作的張桂梅看到了很多農村貧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徹底解決山區貧困問題。她四處奔波籌集資金,努力了五年也才籌集到1萬元。經多方努力,2008年,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成立,這是全國唯一一所免費女高,專門供貧困家庭的女孩讀書。建校12年來,已有1804名大山裏的女孩從這裏走進大學完成學業,在各行各業做貢獻。

【頒獎詞】爛漫的山花中,我們發現你。自然擊你以風雪,你報之以歌唱。命運置你於危崖,你饋人間以芬芳。不懼碾作塵,無意苦爭春,以 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達倔強。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萬佐成、熊庚香夫婦

【人物事蹟】從腫瘤醫院旁小巷裏的油條攤位到炒1個菜收1元的“抗癌廚房”,18年來,江西南昌夫婦萬佐成和熊庚香與癌症病人相伴,用愛心守護他們。如今,已近70的他們,依然凌晨四點起牀備好爐火,迎接每一天的新老客人,365天從不離開。這對夫妻的初心十分簡單:“有的病治不好了,但能讓病人吃好一些,家屬的遺憾也能少一些。”

【頒獎詞】微弱的燈,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紅的灶,氤氲出親情的味道。這陋巷中的廚房,烹煮焦慮和苦澀,端出温暖和芬芳,慣看了悲歡離合,你們總是默默準備好炭火。

王海

【人物事蹟】抗美援朝時,空軍原司令員王海上將率領人民空軍年輕的第一大隊,與號稱“世界王牌”的美國空軍激戰80餘次,擊落敵機29架,本人擊落擊傷敵機9架。因功勛卓著,該大隊後來被命名為“王海大隊”。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至今仍陳列着一架繪有9顆紅星的米格-15殲擊機,這就是王海當年駕駛過的功勛飛機。

【頒獎詞】在朝陽下俯衝,迎着西風開火。空中的尖刀,以一當十;疆土的堅盾,巡天衞國。山河已無恙,祖國的雄鷹已飛得更高,你刻在機身上的星星,是戰士們的巡航座標。

汪勇

【人物事蹟】2020年除夕,武漢快遞員汪勇説服家人,趕到金銀潭醫院送護士回家。1月25日到4月8日,他每天只睡4小時:一個人能力有限,就發動朋友圈,解決醫護人員出行;為讓醫護隨時吃上免費熱飯,他又多方聯絡解決需求……

【頒獎詞】沒有人能百毒不侵,熱血可以融化恐懼;沒有人是生來的勇者,責任催促你重裝上陣。八方統籌,百般服務。你以凡人之力,書寫一段傳奇。

謝軍

【人物事蹟】2020年6月,北斗三號全球衞星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衞星發射成功,這代表着北斗全球衞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北斗三號衞星研製中,謝軍團隊創造性地實現了衞星批量化生產,僅用1年零14天將19顆導航衞星送入太空,創造了航天發射史的新紀錄!

【頒獎詞】滴答,滴答,中國在等待你的回答。你的夜晚更長,你的星星更多,你把時間無限細分,你讓速度不斷壓縮。三年一騰飛,十年一跨越。當第五十五顆吉星升上太空,北斗,照亮中國人的夢。

葉嘉瑩

【人物事蹟】20世紀70年代,已是多所名牌大學教授的葉嘉瑩,願不要任何報酬回國教書。如今,90多歲高齡的她仍堅持講學,還捐出3500多萬元支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她用一生培養了大批中國傳統文化和古典文學人才。葉嘉瑩説:“人的精神品格能夠提升,提升以後,他就有他自己內心的一份快樂。他不會每天總是為追求現實的那一點金錢之類的東西而丟掉人生最寶貴的價值。”

【頒獎詞】桃李天下,傳承一家。你發掘詩歌的祕密,人們感發於你的傳奇。轉蓬萬里,情牽華夏,續易安燈火,得唐宋薪傳,繼靜安絕學,貫中西文脈。你是詩詞的女兒,你是風雅的先生。

毛相林

【人物事蹟】堅守偏遠山村43年,毛相林帶領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懸崖峭壁上鑿石修道,歷時7年鋪就一條8公里的“絕壁天路”。2005年以來,他培育“三色”經濟,發展鄉村旅遊,帶大家走上致富路。2015年,下莊村在全縣率先實現整村脱貧。2019年,下莊村人均年收入,達到一萬兩千多元,比路通前翻了40多倍。

【頒獎詞】絕壁上打響了抗爭命運的第一炮,山坡上種下了嚮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認命,你這硬實的漢子,終於帶着鄉親們爬出這口井。山到高處你是峯,路的盡頭是家園。

國測一大隊

【人物事蹟】2020年5月,國測一大隊第7次測量珠峯高度,最終測定珠穆朗瑪峯的最新高程為8848.86米,向世界展示了我國測繪科技的巨大成就。兩下南極,7測珠峯,39次進駐內蒙古荒原,52次深入高原無人區,52次踏入沙漠腹地……自1954年建隊以來,國測一大隊徒步行程累計6000多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1500多圈。國測一大隊的歷史,就是一部挑戰生命極限的英雄史。建隊以來,有46名職工犧牲,還有許多人姓名難以尋找,連一塊墓碑也沒來得及立。他們的生命傳奇唯有大地作證。

【頒獎詞】六十多年了,吃苦一直是傳家寶,奉獻還是家常飯。人們都在向着幸福奔跑,你們偏向艱苦挑戰。為國家苦行,為科學先行,穿山跨海,經天緯地,你們的身影,是插在大地上的獵獵風旗。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 篇四

何以想象,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仍然堅持着初心教書育人,守護者孩子們的一方天地,為祖國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名字深深刻在每個人的心中,他是我們的時代楷模,也是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之一,他就是張玉滾同志。

2月18日晚,觀看了中央一套播出的20xx“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從始至終,我在觀看中一直是眼含熱淚,那些感人的事蹟深深打動了我的心。尤其是在看到張玉滾老師的感人事蹟後,更是感動不已。

張玉滾老師,是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村的國小校長。黑虎廟村位於伏牛山深處,四面羣山環抱。惡劣的環境,阻斷了貧瘠的大山與外面世界的聯繫。就是這樣艱苦的環境卻打造出了一位平凡英雄,張玉滾老師在這裏摸爬滾打了十八年。從二十一歲到三十九歲,他的最美年華都在這所山鄉國小度過。十八年的堅守,源於對家鄉對孩子們深深的愛,十八年的山鄉教育,讓他練就了一身全能工夫。他可以抄起勺子給孩子們做飯,可以拿起粉筆在三尺講台授課,可以拿起針線為孩子們縫補衣服,可以打開藥箱為孩子們看病。為了山鄉的教育,他大學畢業後,放棄了在城市工作的機會,還動員妻子辭去工作來學校食堂給孩子們做飯。為了孩子們的明天,他十八年如一日,成了學校最堅實的堡壘和後台,十八年,他培養出了22名大學生。十八年來,他讓學校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用大山做教材,教給孩子們一個理念:知識改變命運。所以,他竭盡所能,不氣餒,不放棄,為山鄉的教育托起了一個燦爛的明天。

在流着眼淚看完短篇之後,我又百度了關於張玉滾老師的一些事蹟。這個看似滄桑老成的憨厚男人,用他的樸實,温暖,堅毅演繹了什麼是師愛,什麼是師魂。

人心浮躁,在太多人都在為金錢疲於奔命的時候,張玉滾老師最初的代課工資只有80元,卻仍然堅持留在了學校。在我們抱怨生活條件不好的時候,山鄉的學校更是破敗不堪,路沒修好時,他靠一根扁擔,從山外挑進學生的課本和文具,付出的。艱辛可以想象。在我們遭遇挫折患得患失的時候,張玉滾老師為了教育,失去了他僅僅九個月大的女兒,可是,他仍然選擇留下來。他的肩膀,背過扁擔,背過上學的孩子們,背起的是希望,送去的是温暖。這一切都源於愛,對教育事業的愛,對改變山鄉貧窮面貌的信念和執着,對孩子們美好明天的期盼。這種大愛,這種行為和精神,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

我們是新時期的教育者,我們也把愛孩子當成自己教育的信條。可是,在物慾橫流的今天,在教師也不能堅守初心的今天,張玉滾老師的事蹟盪滌了我們心靈上的塵埃。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新時期師德的內涵————“學高為師,德高為範”。他那種無私奉獻的行為,那種“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精神是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學習的標準。我們除了提高自身業務素質之外,更需要做的是加強師德的修養。我們要學習他不忘初心,為人師表的價值追求,學習他靜心育人,心懷大愛的高尚品德,學習他不畏艱辛,努力進取的優秀品質,不斷修正自己,提升自己,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2021年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 篇五

彭士祿院士一生為國家潛艇核動力和核電發展做出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核動力事業的墾荒牛”。在中核集團公司的統一組織下,核動力院副院長劉承敏前期指導黨委宣傳部和科技處共同完成了宣講材料的準備和宣講團的籌備。本次宣講由黨委宣傳部領導帶隊,來自四所和二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潘東、許愛威作為主講人蔘加了此次宣講,將彭士祿院士的坎坷經歷和巨大貢獻生動地顯示給觀眾們,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讓現場許多觀眾眼中都泛起淚光。

此次宣講會是何樑何利基金會擬為彭士祿和黃旭華院士舉辦的四場宣講會中的首場,後期還會在上海、廣州、澳門等城市舉行。宣講會的受眾範圍廣、社會媒體多、傳播力度大,對宣傳科技強國理念、弘揚和發展核工業精神都具有重要意義。正如結尾所説,新時代核工業人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核動力領域攻堅克難。不負芳華,勇攀高峯,在核電市場奏響華龍新篇章!”

2021年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 篇六

看完感動中國,我早已熱淚盈眶。朱彥夫的事蹟深深打動了我,他是人民楷模之一,是當代的“最美奮鬥者”,是守衞祖國的一棵鬆,是堅韌不拔的一種魂。

戰場上的他,不畏嚴寒與危難,殊死搏鬥,為戰友贏回了信心,為國家贏回了尊嚴,與死神擦肩而過。退伍後,他一心為民,帶領羣眾同甘共苦,不懈奮鬥,硬是把一個“連地瓜幹都吃不飽”的窮山溝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先進村。“與其腐爛,不如燃燒。”朱彥夫還用自己的殘臂,寫下了一本又一本人生之書,將他的精神代代相傳。

他用一生奮鬥,告訴了我門什麼叫做勇敢與毅力,什麼叫做責任與擔當。他的名字,點亮了革命的歷史,更點亮了後世青年的精神追求。我們學生應當將這些精神發揚光大,為實現自己的夢、中國夢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