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3.19W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多篇

支月英 篇一

暖帶入春風

山西臨汾紅絲帶學校,目前有33名學生,都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有一半孩子失去了雙親。這樣的學校,全國只此一家。郭小平是這所特殊學校的校長,也是創始人。

2004年,山西省臨汾第三人民醫院院長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區的幾個孩子到了上學年齡卻沒法上學,便和同事一起辦起了“愛心小課堂”,在社會各界的幫助和支持下,2006年9月1日,臨汾紅絲帶學校正式掛牌成立,2011年學校被列入正式國民教育序列。艾滋病感染兒童在這裏接受治療的同時,也能安心接受與正常孩子一樣的教育。

多年來,郭小平創建紅絲帶學校一事,在社會上也受到不少爭議,但他一直在艱難中努力堅持。2015年,郭小平做出決定,辭去臨汾市傳染病院、第三人民醫院和中醫院這三家醫院的院長職務,只擔任臨汾紅絲帶學校校長。

郭小平説,“我應該把精力集中到這。好多人迷惑,醫院院長不當,跑這幹這,好像不可理解。換一個院長其他人也能做,但是這個學校的校長不是換一個校長就能做成了,因為這些孩子認人,就認我這個人,不是認這個位置。”他最大的願望就是,隨着社會進步,艾滋病患兒終究會到正常的學校去上學。

頒獎辭

瘦弱的孩子需要關愛,這間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温暖的避難所。你用十二年艱辛,呵護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長,你是風雨中張開羽翼的強者。

目錄 篇二

1、楊振寧:

明月共同途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事蹟:楊振寧先生是跨世紀的偉大物理學家,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里程碑性貢獻。他心繫祖國科教事業,為國家的科技發展、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推動了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的成立。

頒獎詞:

站在科學和傳統的交叉點上,驚才絕豔。你貢獻給世界的,如此深奧,懂的人不多。你奉獻給祖國的,如此純真,我們都明白。曾經,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現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

2、張順東、李國秀夫婦:

事蹟:自強敏天行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烏龍鎮坪子村村民。榮獲雲南省道德模範稱號,被授予全國脱貧攻堅奮進獎,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張順東和妻子李國秀身殘志堅、自立自強,用奮鬥創造幸福生活,照顧年邁老人、撫養年幼孩子以及失去雙親的2個侄女,書寫了“踏出脱貧路、撐起半邊天”的感人故事。

頒獎詞:

山對山來崖對崖,

日子好比江中排,

毛竹天生筋骨硬,

順風順水出山來。

李家大姐人才好,

張家大哥看上她。

沒腳走出致富路,

無手繡出幸福花。

3、蘇炳添:

事蹟:

秉心自超越中國男子短跑運動員,男子60米、100米亞洲紀錄保持者。

“中國飛人,亞洲之光”。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中,蘇炳添跑出9秒83,以半決賽第一的成績闖入決賽並打破亞洲紀錄,成為中國首位闖入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運動員。決賽場上,蘇炳添是一排黑人中間唯一的黃種人,他再次打開10秒大關,以9秒98的成績獲得第六名。

頒獎詞:

世界屏住了呼吸

9秒83

衝出亞洲的速度

你超越傷病和年齡,超越了自己

你奔跑的背後,有強大的祖國

4、朱彥夫:

事蹟:

慷慨是英雄88歲,長津湖戰役倖存者,曾榮獲“時代楷模”“人民楷模”稱號。

14歲參軍,先後10次負傷,3次立功。在朝鮮戰場上,他所在連隊當時與敵軍在零下30多度的惡劣天氣裏血戰了三天三夜,最終僅有他一人生還,但他身負重傷,昏迷93天,先後經歷47次手術後,被截去四肢,沒了左眼,右眼視力僅剩0.3。新中國成立後,朱彥夫主動放棄榮軍療養院的優厚待遇回鄉,用25年時間帶領鄉親治山治水,改變了家鄉貧窮落後的面貌。

頒獎詞:

生命,於你不止一次

士兵,於你不只是經歷

沒有屈服長津湖的冰雪

也沒有向困苦低頭

與自己抗爭

向貧窮宣戰

一直在戰鬥,一生都在堅守

人的生命,應當像你這樣度過

5、顧誦芬:

事蹟:

沖天鵬翅闊91歲,飛機空氣動力學家,兩院院士,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顧誦芬生於書香門第,7歲時在北平時,目睹日軍轟炸城市,立志投身航空事業報國。自1956年起,顧誦芬先後參與、主持我國第一款自主設計的噴氣式機型的氣動佈局和全機的設計,並創造性解決了大超音速飛行的飛機方向安定性問題和跨音速的飛機抖振問題。顧誦芬的工作經歷與新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軌跡完全重合。他見證了中國航空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構建起現代航空產業體系的過程。

頒獎詞:

像靜水深流,

靜水裏湧動報國的火,

似大象無形,

無形中深藏着強國夢。

心無旁騖,

一步一個腳印,志在沖天。

振長策,擊長空,誦君子清芬。

6、陳貝兒:

事蹟:

江海意無窮陳貝兒,40歲,香港出生,在傳媒行業工作近20年。2021年初,無線電視策劃製作12集脱貧攻堅主題紀錄片《無窮之路》,陳貝兒和拍攝團隊赴貴州、四川、雲南、廣西、寧夏、海南等六個省(區)實地拍攝採訪。

在歷時三個月的拍攝時間中,陳貝兒和拍攝團隊跨越14個曾經處於深度貧困的地區,“沉浸式”體驗當地居民生活,節目體現了國家扶貧工作為當地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深刻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拉近了內地和香港同胞的心靈距離,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注入了更強信心和動力。

頒獎詞:

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

讓雙腳沾滿泥土。

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

用鋼梯超越了懷疑。

一條無窮之路,

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

你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7、吳天一:

事蹟:

長鬆蔭高原86歲,塔吉克族,中國工程院院士,從事高原醫學研究工作。

吳天一院士投身高原醫學研究50餘年,提出高原病防治的國際標準,開創“藏族適應生理學”研究,診療救治了藏族羣眾上萬人。在青藏鐵路建設期間,吳天一院士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創造了鐵路建設工人無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蹟。如今80多歲的吳天一院士仍然堅守在青藏高原之上,守護着高原人民的健康。

頒獎詞:

喝一口燒不開的水,咽一口化不開的糌粑,

封存舍不下的親情,是因為心裏有放不下的夢。

缺氧氣,不缺志氣!海拔高,目標更高。

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條路,開闢了一條路。

8、江夢南:

事蹟:

無聲玉滿堂女,瑤族,清華大學生物信息學博士研究生。

半歲時,江夢南因用藥物失聰,開始學説話的時候,從字、詞到日常用語,她對着鏡子學口型、摸着父母喉嚨學發音,通過讀脣語學會了“聽”和“説”。從小到大,憑藉優秀的學習成績,她成為家鄉小鎮上近年來唯一考上重點大學,最終到清華念博士的學生。

按照計劃,江夢南將於明年博士研究生畢業,她就讀生物信息學專業,江夢南的目標始終是明確的,那就是解決生命健康的難題。

頒獎詞:

你覺得,你和我們一樣,

我們覺得,

是的,但你又那麼不同尋常。

從無聲裏突圍,

你心中有嘹亮的號角。

新時代裏,你有更堅定的方向。

先飛的鳥,一定想飛得更遠。

遲開的你,也鮮花般怒放。

9、彭士祿:

事蹟:

潛龍育神軀已故科學家(享年96歲),革命英烈彭湃之子,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被追授為“時代楷模”。

彭士祿是我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上世紀50年代,他隱姓埋名投身核潛艇研製事業,擔任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研製作出了重要貢獻。改革開放後,他負責引進大亞灣核電站,組織自主設計建造秦山核電站二期,引領我國核事業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

頒獎詞:

歷經磨難,初心不改。

在深山中傾聽,於花甲年重啟。

兩代人為理想澎湃,

一輩子為國家深潛。

你,如同你的作品,

無聲無息,但藴含巨大的威力。

10、航天追夢人:

事蹟:

赤心貫蒼穹2020年12月17日凌晨,一顆明亮的“流星”劃過夜空,這是剛剛從38萬公里外的月球帶回月球樣品的嫦娥五號返回器。1時59分,嫦娥五號帶着1731克月球樣品順利返回地球,中國人終於實現了千百年來“上九天攬月”的夢想。

至此,中國探月工程實現“六戰六捷”,“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圓滿收官。

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着陸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實現了我國首次地外行星着陸。5月22日,祝融號火星車駛上火星表面,留下了中國人在火星上的第一條印記。

頒獎詞:

發射入軌着陸

九天探夢一氣呵成

追趕並跑領跑

五十年差距一載跨越

環宇問天探月逐夢

五星紅旗一次次閃耀太空

中國航天必將行穩致遠

他們的事蹟感人至深,

他們的人格力量震撼人心,

汲取感動的力量,

讓我們繼續前行!

2016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觀後感3000字 篇三

2016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觀後感500字3篇

<!--adend--2016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觀後感500字1篇

文/廖奕

今天,晚上,我觀看了感動中國,其中有兩個故事我看了為祖**親感到開心。

第一個就是于敏爺爺,他是一名核物理學家,他為核彈事業做了很大的貢獻。法國研究成功核彈爆炸用時8年6個月,美國用時6年8個月,而我們中國只用了2年8個月。通過這一件事,我就知道了于敏爺爺是在盡全力幫祖國研究核彈。説明了于敏爺爺報國心皎潔!

第二個是一對夫婦,妻子孫麗娜(鄉村國小教師),丈夫朱敏才(外交官)。夫婦倆退休後支教鄉村國小,支教十年間,他(她)們共支教了五所國小,過得也非常艱苦,有時候冬天幾個月也不能洗澡,但在狹窄的教室裏,和孩子們一起就是夫妻倆最美好的時光。

看完感動中國,我最想説一句話:美無處不在,我們只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2016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觀後感500字2篇

文/盧芸禎

今天,我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這次頒獎典禮中,有為了讓失聰的兒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兒子同桌16年的陶豔波;默默捐款二十餘年從不留名的普通市民張紀清;打擊暴恐分子囂張氣焰,被譽為沙漠"飛鷹"的新疆民警木拉提·西日普江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十三年如一日,無微不至照顧癱瘓在牀的父親的孝女朱曉暉。

朱曉暉的父親在2002年患了瀰漫性腦梗塞,生活不能自理。她為了更好地照顧父親,辭去了工作。為了給父親治病,她將房子賣掉了,但依然欠下一身債務。2016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觀後感500字3篇2016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觀後感500字3篇。她和父親便在社區的車庫裏安家,一住就是十三年。他們生活的唯一來源是她父親每月一千餘元的養老保險,常常只能讓父親一人吃飽,她也有十餘年沒買過新衣服,生活的重擔使她才41歲就頭髮灰白。.。.。.

看了她的故事,我忍不住問自己:"她在那麼艱苦的情況下也能將"孝"這個字的本意作出最好的詮釋,那我呢?"我想,我以後也要和她一樣孝敬自己的父母,盡一份孝心,做一個孝順的人,讓父母更快樂!

2016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觀後感500字3篇

本來不太想看的,怕看完了容易吐槽,再玷污了神聖的《感動中國》,但到了八點多,老爸叫過去看看,説今年還不錯,本着同二老(其實一點不老,就覺得這麼叫親切)聊會天,順便看會兒的想法,看了大約六七個人物。果然還不錯,但還是想落落點啥。

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

#from 2016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觀後感500字3篇來自 end#

【頒獎辭】時代到處是驚濤駭浪,你埋下頭,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窮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為國家最大的財富。你的人生,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

【感觸】記不清從哪一屆開始的,每一屆必然有一個至多箇中國的科技元勛(還多是國防科技),而且每一屆都是第一個,我不知道這裏的含義是什麼,是説這些老一輩科學家比後面那些更加令中國感動?還是説這些老人家對中國來説比後面的那些民眾更加重要?是,你可以説排名與先後無關,那我只能説,隨機排名,能每一屆都將這些老科學家排在第一位,我算不出概率,我只知道很小很小。這也是我認為《感動中國》作為一個傳遞正能量的節目,每個方面做的都很棒,都很正,只有這一點除外,我不想多説什麼,我只是想説,該是什麼就是什麼,不要把什麼東西都與政治、外交掛鈎。

首先向這些老一輩科學家致敬,他們是真正的英雄,以那時的物質條件,科技條件,能做出這樣一些奇蹟般的成就,我只能用人的主觀能動性解釋,他們是貧弱中國的魂,是中華的脊樑。但有一點,黃老默默研究核潛艇三十年,那樣得令人感動,但我想的是,黃老的三十年,清貧艱苦,但他從事的一是自己感興趣的工作,以黃老的技術水平與精神強度,研究的過程也許就是快樂的過程,縱有小挫折,不礙大發展;二是對國家貢獻大的工作,以黃老的覺悟,祖國會給予他無窮的動力。那好,我們試想一下,三十年的辛勞,黃老從事的是自己喜愛的工作,並最終名利雙收,而一名普普通通的清潔工,她可能辛勞地掃三十年地,她還只是個默默無聞的清潔工,沒有鮮花掌聲,沒有跌宕起伏,她的動力僅僅是為養家餬口,而因為所從事的工作對祖國國防沒那麼大貢獻,所以她沒能感動中國,是這樣吧,好吧,還不錯。最起碼沒有埋沒了老先生幾十年的努力。

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

【頒獎辭】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2016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觀後感500字3篇文章2016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觀後感500字3篇出自,此鏈接!。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

【感觸】首先還是致敬,慈善的山東老人,我們常説,能夠心懷天下、關心民間疾苦的人是偉人,而能拋卻私慾一心只為別人的人是聖人,劉老就是聖人,貧窮的聖人。對於劉老我只有讚美,想想假如為紅十字會捐款的都是這樣的老人,那貪污善款的人就該去死,給聖人做陪襯。

其實我真正想説的並不是這個,看劉老的感人事蹟,我反而想到了一個貶義詞,奴性,這是一小部分中國人用來形容一大部分中國人的詞,我不想多説什麼,想出這種詞的人就該滾出中國,愛去哪國去哪國。中國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善良的老百姓,他們從不説自己偉大,但卻又默默把中國扛在肩上,一張春運站票、一點微薄工資,就能讓他們忘掉這一年所受的所有不公、不平,對於這樣可愛的民眾,他們的每一次善行,都是在抽

打貪腐瀆職人員的臉。奴性,永遠不會是中國人的代名詞,炎黃子孫的血管裏,流淌的永遠是赤子的熱血。

為子女籌學費,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的重病母親姚厚芝

【頒獎辭】病壓垮了身體,但不能摧毀母愛。草根母親嘔心瀝血,為孩子縫補夢想,而深厚的愛,更鋪就孩子精神的未來。請上天給你多一些時間,讓你把美好的願望,織進這春天的圖景。

【感觸】一句話,滄海橫流鉅變,唯有母愛永恆,母愛,永遠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感情。上文我説,不計私慾,一心為人的人謂之聖,那母親就是每一個孩子的聖人,從孩子的出生守護到自己的死去,不離不棄,謂之母愛。一次手術要花16萬,這是現實;一幅清明上河圖,這是寄託。

其實很多感動中國獲獎者的生活,都可以拍成一部很好的紀錄片,片面就叫《你不知道的中國》。2016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觀後感500字3篇書籍讀後感-名著讀後感-小説讀後感-教師讀後感等-中國小生讀後感。但是知道又能怎樣,十年前我們就知道了,結果十年了,改變的是什麼,漲1000元的收入,漲2000元的物價,好多人一輩子的收入在北京連一個廁所都買不起,這是廁所的榮耀,是中國的悲哀。醫保問題和教育問題永遠是一個國家的民生之本,解決不了醫保問題、教育問題,任何夢想都是空談,中國夢再美好,一個上學孩子,就可以讓一些家庭步履蹣跚;一場疾病,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摧毀一些家庭的所有夢想。母愛的光輝投射到社會的殘酷上,瞬間即被吞沒,這不是一個感動中國能夠改變的現實。

醫院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悲劇劇場,配角家徒四壁,主角走向死亡。

其它幾位人物的事蹟也同樣是感人至深,但看完之後我沒有這麼多亂七八糟的想法,所以在這也就不提了。《感動中國》十多年了,還是中國最具影響力與感染力的節目之一,究其原因,就是中國需要這種正能量,需要在物質之外接受精神的洗禮,擁有強大內心的中華民族將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

也希望《感動中國》能夠越辦越好,影響力越來越大,也希望所有《感動中國》的獲獎者能夠生活得更好。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 篇四

20xx年,王婭偶然看到清華大學教授趙家和成立基金會,捐助甘肅貧苦學子的報道,深受感動。隨後,王婭很快將6000元助學金打入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賬户。這樣的舉動讓基金會理事長陳章武記住了這位普通的天津電力退休女工。

甘肅省平涼市靈台縣一中的高一學生白雲成為王婭的捐助對象。20xx年3月,央視《朗讀者》節目紀念趙家和教授的錄製現場,陳章武第一次見到了王婭,王婭也第一次見到她資助的學生白雲。

陳章武回憶説:“那天在拍攝現場,我想請王婭女士作為愛心人士的代表上台出鏡,可她堅決不同意。王婭女士跟我講,見到那些孩子她就心滿意足了,不要讓孩子們有什麼精神負擔。”

20xx年初,王婭計劃着再拿出一筆錢,多捐助幾個孩子。然而20xx年3月份,王婭被查出患有胰腺癌。病魔來勢洶洶,當年6月,王婭又萌生捐出唯一一套房產、資助更多西部貧困學子的想法,來幫助更多的孩子。忍受着癌症的病痛折磨,王婭跟隨基金會踏上了甘肅家訪之路,只有她自己深知,對於她來説那也是最後一次出遠門了。當時他們去了學校和學生家裏家訪,看到了受捐助學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學習勁頭特別足,王婭特別高興,渾然忘記了自己的病痛。

20xx年2月18日下午,西青區華亭麗園居委會的同志和王婭生前兩位好友來到王婭家,開門進屋,屋裏和以前一樣,用梯子做成的輸液架、許久沒騎的自行車、牆角還堆着準備給貧困學生寄去的衣物……一切都像在等待着王婭的歸來。書櫃裏擺着兩張打開的榮譽證書,分別是市文明辦授予的“天津好人”榮譽稱號和市婦聯授予的天津市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在王婭摯友陳海蘭收拾遺物的時候,發現客廳茶几上放着一個沒有拆開的大信封,上面印着“甘肅省靈台縣第一中學”的字樣。在大家同意後,拆開了這個信封,裏面是7封來自受王婭資助學生的信件。7名孩子在信裏寫了各自的近況,訴説着對王婭的感謝、思念和祝福之情。“親愛的王奶奶,您是無私的人,是太陽、是雨露,光芒照耀着大地,滋潤着我的心田,您用您的畢生心血來資助中國的貧困學生,這份恩情我此生難忘。此後,我定將用您資助的錢,好好努力學習,回報祖國、回報社會,決不辜負您的善心,我也會將您高尚的品質發揚光大!”一位名叫馮亞娟的同學在信中動情地寫道。“親愛的王奶奶,我一直記得您的話,要努力使自己活得有意義,在生活中也儘可能幫助別人。”信的落款是“您遠在西寧的孩子白雲”。

感動中國2022十大人物頒獎詞 篇五

【頒獎詞】

站在科學和傳統的交叉點上,驚才絕豔。你貢獻給世界的,如此深奧,懂的人不多。你奉獻給祖國的,如此純真,我們都明白。曾經,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現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楊振寧

【頒獎詞】

山對山來崖對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順風順水出山來。李家大姐人才好,張家大哥看上她。沒腳走出致富路,無手繡出幸福花。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張順東 李國秀

【頒獎詞】

世界屏住了呼吸

9秒83

衝出亞洲的速度

你超越傷病和年齡,超越了自己

你奔跑的背後,有強大的祖國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蘇炳添

【頒獎詞】

生命,於你不止一次

士兵,於你不只是經歷

沒有屈服長津湖的冰雪

也沒有向困苦低頭

與自己抗爭

向貧窮宣戰

一直在戰鬥,一生都在堅守

人的生命,應當像你這樣度過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朱彥夫

【頒獎詞】

像靜水深流,靜水裏湧動報國的火,似大象無形,無形中深藏着強國夢。心無旁騖,一步一個腳印,志在沖天。振長策,擊長空,誦君子清芬。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顧誦芬

【頒獎詞】

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你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陳貝兒

【頒獎詞】

喝一口燒不開的水,咽一口化不開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親情,是因為心裏有放不下的夢。缺氧氣,不缺志氣!海拔高,目標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條路,開闢了一條路。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吳天一

【頒獎詞】

你覺得,你和我們一樣,我們覺得,是的,但你又那麼不同尋常。從無聲裏突圍,你心中有嘹亮的號角。新時代裏,你有更堅定的方向。先飛的鳥,一定想飛得更遠。遲開的你,也鮮花般怒放。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江夢南

【頒獎詞】

歷經磨難,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傾聽,於花甲年重啟。兩代人為理想澎湃,一輩子為國家深潛。你,如同你的作品,無聲無息,但藴含巨大的威力。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彭士祿

【頒獎詞】

發射 入軌 着陸

九天探夢一氣呵成

追趕 並跑 領跑

五十年差距一載跨越

環宇問天 探月逐夢

五星紅旗一次次閃耀太空

中國航天必將行穩致遠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中國航天人

2021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 篇六

3月3日晚,《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播出。以“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為核心主題,全面展現中國人所經歷的波瀾壯闊的2021年。

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名單:彭士祿、楊振寧、顧誦芬、吳天一、朱彥夫、中國航天人、蘇炳添、陳貝兒、張順東李國秀夫婦、江夢南。

其中,蘇州籍兩院院士顧誦芬在列。91歲,飛機空氣動力學家,兩院院士,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顧誦芬生於書香門第,7歲時在北平時,目睹日軍轟炸城市,立志投身航空事業報國。自1956年起,顧誦芬先後參與、主持我國第一款自主設計的噴氣式機型的氣動佈局和全機的設計,並創造性解決了大超音速飛行的飛機方向安定性問題和跨音速的飛機抖振問題。顧誦芬的工作經歷與新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軌跡完全重合。他見證了中國航空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構建起現代航空產業體系的過程。

顧誦芬父親顧廷龍和母親潘承圭都出身於蘇州名門望族,舊居在望星橋。顧廷龍逝世後,顧誦芬按照父親臨終前“將藏書一部分捐贈母校”的囑託,分兩次從北京專程到蘇州,把父親生前收藏的4000冊(套)珍本、孤本、善本藏書捐贈給蘇州一中。為此,蘇州一中專設“顧廷龍贈書珍藏室”。

2019年8月,“清芬可挹:兩院院士顧誦芬”展在蘇州美術館舉辦,展出了顧廷龍、顧誦芬兩代名人的手跡、圖紙手稿、工具儀器等90件實物原件,以及成績單、珍貴照片等66件文獻資料,真實再現了顧誦芬院士從江南文化望族走向我國航空科研尖端的砥礪行程。

2016年感動中國人物屠呦呦的人物事蹟及頒獎詞觀後感 篇七

2016年感動中國人物屠呦呦的人物事蹟及頒獎詞觀後感

【屠呦呦 春草鹿呦呦】

【頒獎詞】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漬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現。為了一個使命,執着於千百次實驗。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華,深深植入當代世界,幫人類渡過一劫。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

【人物事蹟】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開創性地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於瘧疾治療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這是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首次獲得諾貝爾獎。1968年,中藥研究所開始抗瘧中藥研究,39歲的屠呦呦擔任該項目的組長。經過兩年的研究對象篩選,並受到中國古代藥典《肘後備急方》的啟發,項目組將重點放在了對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敗了190次之後,項目組終於通過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並在接下來的反覆試驗中得出了青蒿素對瘧疾抑制率達到100%的結果。在沒有先進實驗設備、科研條件艱苦的情況下,屠呦呦帶領着團隊攻堅克難,面對失敗不退縮,終於勝利完成科研任務。青蒿素問世44年來,共使超過600萬人逃離瘧疾的魔掌。未來,屠呦呦希望通過研究,讓青蒿素應用於更多地方,為更多人帶來福音。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2016-09-09 15:55 | #4樓

感動中國推選標準 篇八

“年度人物”的定義:人物事件發生在本年度,或者人物在本年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活動以“感動公眾、感動中國”為主題,推選人物須具備以下一種或幾種特點:

1、為推動社會進步、時代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獲得重大榮譽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2、在各行各業具有傑出貢獻或重大表現,國家級重大項目主要貢獻者;

3、愛崗敬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蹟;

4、以個人的力量,為社會公平正義、人類生存環境作出突出貢獻;

5、個人的經歷或行為,代表了社會發展方向、社會價值觀取向及時代精神;個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現特別感人,體現中國傳統美德和良好社會風尚。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 篇九

紮根邊疆教育一線40餘年,用愛心和智慧點亮萬千鄉村女孩的人生夢想。連日來,“時代楷模”張桂梅的先進事蹟經宣傳報道後,在全社會引發熱烈反響。如今張桂梅老師又被授予《感動中國》人物稱號。

63歲的張桂梅現任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為了改變貧困地區女孩失學輟學狀況,她推動創建全國第一所公辦免費女子高中,建校12年來已幫助1800多位女孩走出大山、走進大學,用知識改變貧困山區女孩命運,用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中央宣傳部近日授予她“時代楷模”稱號。

在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張桂梅教書育人的先進事蹟和一個個感人故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近日,華坪縣委召開專題會議,號召全縣黨員幹部進一步深入學習張桂梅精神。

“張桂梅同志是我們華坪的驕傲,也是廣大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麗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華坪縣委書記餘麗軍説,張桂梅堅韌不拔、無私奉獻、甘為人梯的精神在全縣引起強烈共鳴,成為推動華坪發展的強大動力。

如今,張桂梅培養的一屆屆學生不僅遍佈全國各地,在華坪縣的各行各業,她的許多學生也已成長為骨幹。不少學生在她的影響下,主動紮根到條件艱苦的偏遠山區。

“讀書時,因為家庭困難,張老師經常偷偷塞生活費給我。在我心中,張老師就像媽媽一樣。”華坪女高畢業生山啟燕説,“現在我已大學畢業,成為一名鄉村幼兒教師。我會謹記張老師的'諄諄教誨,到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需要我的地方去。”

在新聞上看到張桂梅那雙纏滿了止痛膠布的手,雲南省腫瘤醫院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陳明睿忍不住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張老師默默耕耘、堅韌純粹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陳明睿説,“張老師用自己的堅定信念成就了1800多位山區女孩的未來,而我也會用自己的堅持和信念去幫助我的每一位病人。”

“張桂梅老師用一生堅守了立德樹人的初心,踐行了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紅河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楊申宣説,“作為高校教師,我們要學習張桂梅老師的精神,不僅要視學生為親人,幫助學生成長成才,還要為學生繫好人生第一粒釦子,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立志報效祖國。”

“張桂梅精神實際上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體現,也是黨性和人性光輝的體現,還是時代精神的體現。”麗江市委書記崔茂虎説,麗江市將認真學習好、宣傳好、踐行好張桂梅精神,以她為榜樣,推動麗江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 篇十

30年來,好人王婭傾盡所有堅持助學,直到彌留之際,王婭還專門寫了一封遺贈書,委託陳海蘭把她去世後會得到的一些錢款捐給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並委託居委會幫忙進行公證。遺贈書裏寫着:“本人王婭,女,66週歲,特立遺贈書如下,料理自己身後事,以終餘年,了無牽掛。我一生行善,已將生前主要財產捐贈,幫助了很多貧困的孩子,而今卧於榻上,每念及此,終覺欣慰之至,此生無憾。……”

王婭生病期間,來自河北、浙江、甘肅,甚至海外的愛心人士紛紛為她捐款、捐藥。陳海蘭説,所有個人捐款王婭都退了回去,因為這有悖於王婭的初衷。

“王婭資助貧困學生多少錢都不在乎,但是她對自己節省到苛刻。”王婭生前好友高桂芬邊收拾王婭的遺物邊説,王婭買菜都買處理的,問她原因,她只説“你不懂”,直到後來,高桂芬才知道王婭將省下的錢用來助學。“雖然王婭走了,但是她的大愛還將繼續温暖着貧困學子,也將影響着包括我的更多人……”高桂芬感慨地説。

在生命倒計時之際,王婭簽署了遺體捐獻協議,將自己的身體也奉獻給了祖國的醫學事業。

陳海蘭一直照顧着她。陳海蘭告訴關心王婭的人,王婭與病魔頑強地抗爭了11個月,她走得從容安詳,紅十字會尊重王婭的遺願,已經幫助她成功捐獻遺體。而得知王婭病逝,很多關心她的人蔘加了她的緬懷告別儀式,表達哀痛之情,送好人王婭最後一程。

王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把自己全部融入到了人間大愛,燃盡自己,照亮他人,是“最美國網人”。她的無私奉獻,燭照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