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簡要介紹袁隆平的事蹟材料(精品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43W

簡要介紹袁隆平的事蹟材料(精品多篇)

袁隆平的事例 篇一

以史為鑑之七十年代:袁隆平——建國以來貢獻最大的農學家。

據老一輩説,真正重新吃飽飯,是在七十年代末,以前的稻子是高高的,風一吹就倒,換了矮水稻以後,糧食真是翻了出來。

”袁隆平的水稻南優2號,比以前的水稻單產增產20%,於1973年研究成功,1976年開始推廣。

八十年代,國際組織給他的獎項多得像米粒一樣。

中國有九億農民,他一個人,相當於幹了兩億農民的活。

有人預估,他的種子共創造效益5600億美元。

假設其中分零頭給他,那麼他的資產就會大致與世界首富卡洛斯·斯利姆·埃盧590億美元相當。

那麼袁隆平的真實情況是什麼樣的呢?

截至1998年,袁隆平的月工資才1600元。

由於他做人老實本分,1953年被分配到偏遠落後的湘西雪峯山麓安江農校教書。

在那裏,才華橫溢的袁隆平的職稱一直沒有提升,工資一直原地踏步,房子依舊窄小陰暗,向上爬的機會被他那些會拍領導馬屁的同事搶走了。

他唯一的幸運是研究水稻。

1979年,美國圓環種子公司總經理威爾其驚歎中國的水稻成就,向中國農業部的官員諮詢雜交水稻的發明人是誰,他要簽約用高價向發明人申請專利使用權。

對此,中國種子公司官員義正言辭地回答説,這個發明專利權屬中國國家擁有,農業部種子公司就是代表國家享有這一權利的唯一代表,要探討雜交水稻技術轉讓問題,無須再找“別人”。

1980年,圓環種子公司向中國種子公司支付當時可謂是天價的20萬美元首期專利轉讓費,袁隆平一分未得。

1980年,為配合本次專利轉讓活動,袁隆平以專家身份出訪美國做了四個月的技術指導

回國後,他所得的工資數千美元,被農業部悉數收繳,然後重新發給他每天20元人民幣的出國補貼。

1981年,國家科委、農委重獎雜交水稻發明人10萬元獎金。

但單位轉手分下來以後,袁隆平僅得5000元。

2000年12月1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000998)”在深交所上市。

1960年罕見的天災人禍,帶來了嚴重的糧食饑荒,一個個蠟黃臉色的水腫病患者倒下了,……袁隆平的5尺之軀也直接經歷了飢餓的痛苦。

袁隆平目睹了嚴酷的現實,他輾轉反側不能安睡。

他想起舊社會,人民受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受戰爭的痛苦,缺衣少食,流離失所。

今天,人民當家作主人,但仍未擺脱飢餓對人們的威脅。

他決心努力發揮自己的才智,用學過的專業知識,儘快培育出畝產過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種,讓糧食大幅度增產,用農業科學技術戰勝飢餓。

袁隆平贊成這樣一個公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

袁隆平的事蹟材料 篇二

2021年5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院士逝世,享年91歲……

依稀記得袁老曾經説過“在一束稻下乘涼。”當時有不少人他痴人説夢,現在看來只是未來的美好憧憬。

袁老爺爺生在亂蕩時代,他經歷過九一八事變,見證過敵人的鐵蹄踐踏在我國的河山,又目睹過人民連温飽都無法保障,餓死在街頭。

年幼的袁老當時便立下“養活中國”的願望。在外國“權威”人士發表的文章中,明確指出“水稻雜交實驗多次不成功,不少科學家或學者都認為水稻不具有雜交的特性。”

元老率領團隊迎難而上,多次進行實驗。這期間一直忍受着社會輿論,外國報紙也對元老團隊的實驗沒有信心相信中國團隊能做到發達國家都無法做到的壯舉。

然而,事實證明,他是一個天才。他成功研發出了一種新型水稻——雜交水稻,產量何止增了一倍。

自那以後,他永遠被人民銘記,同時獲得了共和國勛章,成為了具有影響力的院士之一。相信不久以後的將來,雜交水稻會越來越先進,長得像樹一樣高大,禾下乘涼夢不再是設想。

只可惜他已離我們而去,再也看不到有那一天了……

作為共和國的新一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血液,我們一定要銘記袁老的教誨,為人民,為國家而砥礪前行。

袁隆平爺爺,一路走好!

袁隆平的事蹟材料 篇三

袁隆平生於1930年9月,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世界級農業科學家,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創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曾成功選育了第一個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的強化高產雜交水稻組合————南優2號;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國際上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為我國糧食生產和農業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此外,他還先後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糧農組織等多次國際獎勵。

他培育的雜交水稻被稱為“東方魔稻”,確保了我國以僅佔世界7%的土地養活佔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產的稻穀相當於每年解決6000萬人的吃飯問題。 有人説,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礦,怎麼挖掘都有收穫,他還是一個多面體,每個側面都值得大家學習。是啊,如今,全國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學習,學習他為國為民為事業不畏艱難、勇於付出的獻身精神,學習他勇於追求真理、不迷信權威、不因循守舊、不斷探索的創新精神,學習他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學習他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作精神,學習他謙遜淳樸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些精神不是隨便説説的,翻開那本中國感動世界,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立體真切的展現在腦海裏的,就是真實的袁隆平。 袁隆平早在考大學之前,他就立志做一個農業科學家,西南農學院正是我們這位現今的農業科學家的誕生之地。也許是童年及青少年時期經歷的戰火與生活的艱辛讓他能夠立下這樣的志向吧。大學畢業後,他響應國家的號召,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懷大志,目標堅定的人,才會不畏懼苦,不害怕難!在20世紀60年代,在那饑荒的年代裏,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慘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歷史成為袁隆平前進道路上的動力。從此,他立志使我國農民擺脱貧困,立志向飢餓挑戰。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可以説袁隆平在青年時期就知道了,這也成就他一生的大業,更造福了億萬的人民。

所以,要做怎樣的人?我想應該就是要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吧!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會有崇高的人格。所以,當我們今天學習袁隆平那麼的美好的品質的時候,我們知道,那個汗霜滿衣,皮膚黝黑,真像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泥腿子’的人,展示給我們的卻是人格的光芒。

關於袁隆平的故事 篇四

騎摩托車去實驗田

袁隆平手裏掌握着上千萬元的科研經費,他的生活卻極其簡樸。

長年養成的習慣,他喜歡去田壟,一有時間就到實驗田去觀察,去呼吸田野的氣息。如果説事業的成功給他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的話,那就是從20世紀80年代起,他到實驗田去的交通工具,由原來的自行車改成了摩托車。他覺得這玩意兒輕便、快捷。沒料到,玩摩托車、飆車成為他人生的一大樂趣。

田裏的秧苗分蔸了,抽穗了,揚花了,結實了……他跨上摩托車,一溜煙躥上馬路,拐入小徑,溜上田埂,矯健的身影閃動在片片綠意葱蘢或金黃燦爛的稻田裏。十多年來,他先後換過8 9輛不同品牌的摩托車。如今,雖已70餘歲高齡,他還是經常騎着摩托車在田間轉。

2001年底,在朋友們的勸説下,袁隆平買了一輛賽歐牌家用汽車。朋友對他説,騎摩托車是“肉包鐵”,開汽車是“鐵包肉”,還是開汽車安全一些。他興致勃勃地學起開車來,感覺還不錯。有時,他把汽車開到了田邊。他還笑着説,要去考一個駕駛證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