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偉人事蹟材料(共15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3.2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5篇《偉人事蹟材料》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偉人事蹟材料》相關的範文。

偉人事蹟材料(共15篇)

篇一:偉人事蹟

陳安之

把夢想貼出來

他12歲隨親戚到美國讀書,之後邊工作邊讀書。他以前做過18份工作,賣過菜刀,賣過汽車,當過餐廳服務員……在他20歲的時候,他的存款還是零。

一次,他在看車展時,一輛奔馳S600令他豔羨不已,他站在車子旁邊,讓太太給他拍了一張照片,並把這張照片釘在牆上。

之後,他經商不斷走向成功。他的助理向他討教成功的經驗時,他説:“你要成功的話,就給自己貼個夢想板。”説着他從一個牛紙袋裏拿出那張自己和奔馳S600的合影,照片上有被釘過的小孔。他之後説,以前一向覺得它實在太貴,不敢想,不敢買,之後,就把它釘在夢想板上,天天看,並朝這個目標奮鬥,最終夢想實現了。

他説,一向把夢想貼在自己的房間裏,實現一個,收起來一個,放到抽屜裏。從小目標到大目標,最後他所定的目標基本上都實現了,此刻他成功了,身價已數億。他的著作,他的錄音,他的課程資料都被人瘋狂地收藏。他就是當今華人中最著名的成功學專家陳安之先生。

分析:在奮力打拼的道路上,你不妨把自己的夢想貼出來,經常激勵自己努力拼搏。當一個人的夢想,思想和行為完全一致的時候,往往會產生極大的力量。

適用話題:成功、夢想、動力。

篇二:偉人事蹟

薩科齊

務必成為總統

法國總統薩科齊,1955年1月28日出身於法國巴黎的一個移民家庭,從小就遭受別人的歧視和嘲笑。10歲那年的一天,他騎着自己心愛的山地車在郊外瀟灑地穿梭。正當他得意時,幾個小孩攔住他,一把奪過他的山地車,猛地摔在地上,還指着他的鼻子説:“你這個外來的小崽子,不配騎山地車!”晚上,他在日記本上寫道:“我不是想成為總統,而是我務必成為總統。”

15歲時,因家庭貧困,薩科齊告別了學校。以後的幾年間,他放過羊,當過樂隊號手,做過泥瓦匠,糖廠工人等。他哭過,泄氣過,但從沒有退縮過。之後,他透過半工半讀考上了巴黎政治學院。結業後,又與校友一齊做生意。在生意場上打拼了10年後,他毅然離開,走上了從政之路。

1983年,年僅28歲的薩科齊當選巴黎郊區訥伊市市長,成為法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市長。2007年5月,在法國總統大選中,薩科齊勝出,當選為新一任法國總統。他也最後圓了心中的總統夢。

分析:當一個人用“我務必怎樣”來承諾自己的理想時,他的心中就必須蓄積了巨大的動力和必勝的信念。而這種動力和信念也正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

適用話題:尊嚴、改變、困境

篇三:偉人事蹟

田家炳

拿礦泉水的富翁

一位記者隨同一所受捐助的學校教師迎接一位捐助者,在機場為了解渴,大家買來礦泉水。剛喝幾口,飛機到了,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把手中的礦泉水扔掉。這時他們看到大富翁從飛機上走下來,手中拿着的似乎是一隻空瓶子——瓶底只有一口水。大富翁下飛機後和大家談笑風生,隨着他手的晃動,礦泉水發出輕微的聲音,直到他坐上前來接他的車子,還沒有扔掉瓶子。車裏有水,有人就遞給他一瓶,可他擺擺事實手,直到喝完那瓶中剩下的最後一口水,才放下瓶子,接過滿瓶的礦泉水。這位大富翁就是香港知名實業家、慈善家田家炳。20年來為慈善事來捐款10億元人民幣。

分析:修養不關乎身份地位,無論貧富。即使是賣報的老頭,他的修養也能夠使他比一般人都高大;而田家炳先生,他除了愛心之外,更讓人感動的是他連一瓶礦泉水也不願浪費。

適用話題:修養、行為、高尚、節約與浪費

篇四:偉人事蹟

柴智屏

機會只有三秒鐘

她,名牌大學畢業,卻找不到工作。好不容易找了份戲劇編劇助理的工作,卻發現整個公司除了老闆只有她一個員工。累死累活幹了三個月,只拿到一個月的工資,於是炒了老闆魷魚,開始遊蕩幫人寫短劇,寫電影,只要按時收到錢就好,前路茫茫,她希冀着奇蹟發生。

一次機緣巧合,她應聘到電視台一個節目當了編劇。半年後,在一次製作節目時,製作人不知為什麼突然大發雷霆,説了句“不錄了”就走了。幾十個工作人員全愣在那兒不知怎樣辦,主持人看了看四周,對她説:“下面的我們自己錄吧!”

機會只有三秒鐘,三秒鐘後,她拿起了製作人丟下的耳機麥克風。那一刻,她清楚地對自己説:“這一次如果成功了,就證明你不僅僅是一個只會寫小劇本的小編劇,還能夠是一個掌控全場的製作人,所以不能出醜!”

慢慢地,她開始做執行製作人。當時,像她那個年紀的女生能做製作人,相當罕見。

幾年後,這個小女生成了三年獲得金鐘獎的王牌製作人,之後一手製作了紅得一塌糊塗的偶像劇《流星花園》,被稱為“台灣偶像劇之母”

回首往事,柴智屏爽直地説:“機會只有三秒,就是在別人丟下耳機的時候,你能撿起它。”

分析:人們時常抱怨上帝不公,總是眷顧他人而忽略自己。但是當上帝賜予你機會的時候,你有沒有像柴智屏一樣在三秒鐘之內把握機會?如果沒有,不妨先反省下自己,錯過花期的花兒不會開放,請珍惜身邊的每一次機會。

適用話題:自信、勇氣、機會

篇五:偉人事蹟

尤努斯

“窮人銀行家”造福窮人

1974年,孟加拉國發生嚴重的饑荒,經濟學博士尤努斯來到那裏試驗高產種植的辦法。1976年,在一次調查中,他碰到一名製作竹凳的赤貧婦女。這位婦女因受到放貸人的盤剝,一天連兩美元分都掙不到。他掏出27美元,分別借給42個有同樣境遇的女人,期望她們能借助這筆貸款擺脱廉價出賣勞動力的命運。1979年,他以此為目的成立了格萊珉銀行。1998年,受洪災影響,格萊珉銀行陷入困境,但在尤努斯的不懈努力下,銀行於2004年完成了從“經典模式”到“格萊珉二代‘的轉型,尤努斯的默默奉獻造福了無數窮人,他因此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分析:商業不必須總是和貪婪聯繫在一齊,尤努斯商業項目的背後有個信念的支撐,即造福窮人。

適用話題:奉獻、財富、幫忙。

篇六:偉人事蹟

海明威

簡潔祕訣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作家海明威,其作品以自然、清新、精練著稱,對話極為簡潔。有一次,記者問他:“你那簡潔的風格祕訣在哪裏?”海明威回答説:“站着寫。”海明威對自己的這種寫作習慣作了解釋:“我站着寫,而且用一隻腳站着。我採用這種姿勢,使我處於一種緊張狀態,迫使自己儘可能簡潔地表達我的思想。”

分析:海明威的成就來自於他平時對自己的嚴格要求,當這種嚴格的要求成為某種良好的習慣時,能使人更容易地走向成功。

適用話題:毅力、方法、壓力

篇七:偉人事蹟

梁實秋

機智的幽默

著名作家梁實秋擅長演講,他的演講獨具風采,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北師大任教期間,當時的校長劉真常請名人到校演講。有一次,主講人因故遲到,在座的師生都等得很不耐煩。於是,劉真便請在場的梁實秋上台給同學們講幾句話。梁實秋本不願充當這類主角,但校長有令,只好走上講台,掛着一副無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説;“過去演京戲,往往在正戲上演之前,找一個二三流的主角,上台來跳跳加官,以便讓後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時間準備。我此刻就是奉命出來跳加官的。”話不尋常,引起全場鬨堂大笑,驅散了師生們的不快。

分析:梁實秋從一次演講聯想到京劇,可見他的知識淵博;而他適時地調動氣氛的潛力,又見他為人的機智和幽默。

篇八:偉人事蹟

楊瀾

我沒有把她當敵人

1990年年初,中央電視台推出了一檔大型綜藝類節目,並向全國公開招聘女主持人。有兩名女孩子經過六次嚴格篩選,最終脱穎而出。緊之後,她們將要面臨的.是第七輪對決。

最後,勝出的就是之後為觀眾所熟知的——楊瀾。

有一次,導演辛少英談到了楊瀾勝出的祕密。當時製片方要找的是一位精通英語的主持人。因此,最後一輪的決賽題目是要求她們在門口準備五分鐘,然後用英語作自我介紹並談談對節目的想法。

辛導説,當自己進入面試辦公室正巧經過她們二人身邊時,發現另一個女孩子正在向楊瀾請教兩句英文的正確表述方式。在這樣一個勢均力敵的關鍵時刻,任何一個小的疏漏或者錯誤都能夠讓人前功盡棄。所以,對方在英文儲備上的小缺失,對楊瀾但是個好消息,她完全能夠在這時給那個女孩致命一擊。

但是,楊瀾沒有這麼做。她立即認真地給予對方相關提示。“我沒有把她當敵人,而是當作患難之交。”這才是楊瀾獲勝的法寶。

分析:真正的成功者不會把對手作為自己的敵人,而僅僅是對手,一個能夠相互促進、相互追趕、共同進步的對手。因為只有對手強大了,你才能被激勵,並不斷上升。

適用話題:競爭、自信、友善

篇九:偉人事蹟

南丁格爾

英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女人

1854年,英、俄在克里米亞開戰,南丁格爾親自奔赴前線。她替傷員清洗、清毒、包紮、按時換藥、改善伙食,還經常跪在地上擦洗地板,洗滌傷員帶血的衣褲。每一天晚上她都要提一盞燈,在4公里的巡診線上,挨個查看病情,給傷員唱歌,送去安撫和愛心,從無間斷。為此,她經常每一天工作20小時以上,累得頭掉光仍然堅持不懈。由於她的努力,傷員的死亡率從60%降為0·3%。之後,直到英、俄停戰,最後一名士兵離開戰場,她才回到家園。英國人民為她立起了手持油燈的巨型銅像,“提燈女郎”南丁格爾被稱為“英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女人”正是她對醫護工作的盡心盡職,才改變了整個世界對護士的看法。

分析:南丁格爾奉獻出了自己的時間與愛心,從而改變了整個世界對護士的看法。由此可見,個人的力量並不微小,關鍵看你願意付出多少。

適用話題:奉獻、堅持、敬業

篇十:偉人事蹟

特蕾莎

偉大的修女

18歲的特蕾莎離開家鄉來到愛爾蘭加入了勞來多修女會,之後主動到印度最破爛的貧民窟,在那裏用幾盧比租下一間房子,收容飢寒交迫的孩子。為了他們,她親自到街上乞討食物,幫他們清洗身體。房間裏沒有桌子、椅子、黑板,她就以地板為黑板,教孩子們認識孟加拉字母。一次,她遇見一個人身上全是膿包、傷口,膿包上盡是蠕動的蛆和蝨子,便到警察局請求他們撥一處地方,使她能夠接待這樣的無家可歸者。就這樣,她創辦了“死者之家”專門收容垂死的遊民。秉持同樣的信念,她還創辦了“棄嬰之家”和“麻風病之家”。1979年,她榮獲諾貝爾和平獎同年獲印度政府頒發的全國最高榮譽獎。

分析:特蕾莎修女是人類社會的福音,她與貧困中的人們融為一體,為他們帶去光明和愛。而特蕾莎修女這樣做,不為所圖,不求任何回報,純粹只是去幫忙那些受難的人民。

適用話題:善良、奉獻、愛心

篇十一:偉人事蹟

法拉第

“反過來試試看”的奇蹟

丹麥人奧斯特發現導線上通電流會使附近的磁針偏轉,法拉第由此想到磁鐵也能使通電導線移動,於是他發明了電動機。之後法拉第又想到,電能生磁,反過來呢?他立刻做實驗,最後最後發現磁也能生電,這一發現導致了發電機的誕生。法拉第的兩次“反過來試試看”使大規模生產和利用電能成為可能,引發了第三次產業革命。

分析:有些事情被我們的慣思維所禁錮,不妨反過來思考,或許會另有一番天地。

適用話題:角度、思維、創新

篇十二:偉人事蹟

哥白尼

充滿好奇心的童年

波蘭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小時候就十分喜歡問問題。他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經常纏着爸爸媽媽問這問那:太陽為什麼總是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麼多星星,為什麼到了白天卻無影無蹤?小雞為什麼從雞蛋裏出來,而不從母雞的肚子裏出來?……哥白尼之後對科學奧祕的不懈探求,正是從這些稀奇古怪的“為什麼”開始的。

分析:成功發端於好奇心,因為好奇,才會去探索,去探索就會發現別人沒發現的東西。能夠説,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徵。

適用話題:質疑、好奇、探索

篇十三:偉人事蹟

愛民的毛主席

1942年8月,一天下大雨,陝甘寧邊區政府小禮堂正在開徵糧會議。忽然一聲雷響,禮堂的一根木柱被劈斷了,出席會議的延川縣長李彩雲同志不幸觸電而死。這件事傳出後,有的羣眾説:為什麼雷沒有劈毛主席?這話傳到毛主席耳裏,毛主席沒有叫人去追查罵自己的人,更沒有去抓什麼“反革命”,而是向幹部瞭解“罵”的原因。

原先,邊區政府下達的徵糧任務重,羣眾有意見,便借劈雷一事發泄不滿。毛主席明白原委後,指示有關部門將徵收公糧任務從二十萬擔(每擔三百斤)減至十六萬擔。這件事的處理,使黨羣關係更加親近,毛主席在羣眾中的威信更加提高了。

篇十四:偉人事蹟

劉伯承

巧妙用兵

兩伏七亙村

1937年10月25日,時為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的劉伯承獲悉日軍二十師團的迂迴部隊向平定縣城開進,其運送軍械彈藥糧草的輜重部隊約千餘人在測魚鎮宿營。測魚鎮東部的七亙村一帶地形複雜,道路彎曲,正太公路由此透過。劉伯承決定,測魚鎮之敵第二天必定經七亙村向平定縣城運送軍用物資,即令三八六旅三營利用七亙村一帶的有利地形,力求打一次漂亮的伏擊戰,殲擊敵軍,奪其輜重,切斷二十師團的後方補給線。

國民黨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衞立煌,聽説八路軍要在七亙村伏擊裝備精良、不可一世的侵華日軍,十分懷疑。認為國民黨的數萬正規大軍都不能阻擋日軍入侵山西,八路軍又怎樣能與日軍相匹敵呢?劉伯承要用七亙村伏擊戰的勝利,治一治國民黨軍隊的“恐日症”。

10月26日拂曉,天剛矇矇亮,駐紮在測魚鎮的日軍輜重部隊,在200餘名步兵的掩護下,沿公路大搖大擺地向平定方向開進。9點鐘左右,日軍先頭部隊進入了三營的火力範圍,三營戰士把這股敵人放了過去,其他敵人看到先頭部隊部隊平安無事,即緊隨其向前運動。當敵輜重部隊進入三營的伏擊圈時,三營抓住戰機,向其發起突然攻擊,以猛烈的機槍、手榴彈火力超多殺傷敵人。頓時,槍炮聲、喊殺聲連成一片,直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暈頭轉向。隨即,八路軍戰士個個像猛虎下山,向敵羣衝擊,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使敵人的隊形大亂。敵人前後被三營的火力和衝入敵陣的戰士所截,左右被道路兩側的地形所阻,兵力無法展開,火力不能發揮,掩護部隊也發揮不了作用,被八路軍戰士打得死的死、傷的傷,完全失去了指揮和抵抗潛力。後尾掩護的少數兵力見大勢已去,懼怕被殲,丟下物資和其他人員,狼狽地向測魚鎮方向回竄。

這次戰鬥,激戰兩個多小時,斃敵300餘人,繳獲騾馬300多匹及大批軍用物資,取得了勝利。

敵運輸部隊被八路軍殲滅後,日軍運送軍用物資的計劃落空,前方急如星火,後方亦如熱鍋上的螞蟻。日軍依據用兵“不得遵常”的道理,認為八路軍伏擊勝利後,必須會轉移別處,絕不再再在七亙村設伏。所以,一面組織部隊到七亙村收集、搬運屍體,一面調整力量,準備繼續從七亙村一帶透過,向平定方向運送軍用物資。

劉伯承神機妙算,準確決定敵人運送軍用物資未成,前方彈藥糧草告急,必須會千方百計再次運送。且向平定前方機動沒有道路繞行,七亙村是再次運送物資的必經之路。另外,劉伯承抓住敵人用兵教條的心理,對“不得遵常”的用兵之道,反其道而用之,大膽決定再次在七亙村設伏。為了進一步迷惑日軍,誘騙其上當,劉伯承又使用了疑兵之計。當日軍派重兵來七亙村實施報復時,他讓第三八六旅主力佯裝慌忙敗退,製造八路軍已被驅走的假象。第三八六旅主力在附近山裏繞行一圈,乘夜又祕密回到到七亙村設置伏擊陣地,主攻任務仍由第三營擔負,但是伏擊地點由村東移到了村西。

28日上午,敵人由測魚鎮出動,沿原路向平定方向開進。這次,敵人吸取上次遭伏擊的教訓,以100餘名騎兵開道偵察,300餘名步兵殿後掩護,輜重部隊擺在中間,相信能夠萬無一失。敵先頭部隊接近七亙村後,其偵察分隊進行了嚴密搜索。三八六旅三營的戰士沉着鎮靜,嚴密偽裝不動聲色,以致敵人走到跟前都沒有被發現。在敵人確信沒有伏兵,其先頭部隊的騎兵才搖搖晃晃地透過八路軍的伏擊地區。待敵輜重部隊進入伏擊圈後,三營指揮員一聲令下,埋伏在七亙村西側的戰士,對敵發起了猛烈襲擊。隨後,戰士們又衝入敵羣,與敵人展開了應對面的搏鬥。激戰到黃昏,又斃敵100餘名,繳獲騾馬數十匹,餘敵向平定方向逃竄。

在短短的三天之內,劉伯承指揮八路軍部隊,採用“重疊的設伏”戰術,在七亙村連續兩次伏擊日軍的輜重部隊,斃敵400餘人,繳獲騾馬近400匹及大批軍用物資,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使侵華日軍嚐到了八路軍的厲害。

七亙村伏擊戰鬥結束後,劉伯承將繳獲的日軍戰馬、軍刀、大衣等戰利品,拿出一部分送給國民黨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衞立煌,讓他看看八路軍是怎樣戰勝侵華日軍的。衞立煌親自點驗過目,對劉伯承率領八路軍戰士對日軍作戰取得的輝煌戰績,敬佩不已,稱七亙村伏擊戰是大膽巧妙用兵的奇蹟,不得不承認:“還是八路軍的機動靈活的戰術好,接連打了好幾個大勝仗”。

篇十五:偉人事蹟

曹操

禮與不禮的代價

曹操在官渡之戰前各方面均處於劣勢地位。一天,聽説袁紹的謀士許攸來訪,他竟顧不得衣服,打着赤腳慌忙出門迎接,對許攸十分尊重。許攸被曹操的誠心感動,用心為曹操出謀劃策,幫了曹操大忙。然而,曹操也吃過不講禮節的虧。當他志得意滿、一帆風順時,西川的張鬆前來獻圖,曹操當時態度傲慢,給張鬆留下了“輕賢慢士”的壞印象。張鬆臨時改變主意,把本來要獻給曹操的西川地圖,轉而獻給了劉備。這對曹操來説,不能不算一大損失。

分析:曹操的故事,説明了以禮待人的重要性。不管對方是誰,都應以禮對待,這是對對方的尊重。只有你對待別人有禮、別人才會還同樣的禮貌。

適用話題:禮貌、人才、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