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改革開放40週年,改革先鋒李東生人物事蹟介紹(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56W

改革開放40週年,改革先鋒李東生人物事蹟介紹(多篇)

不走尋常路,放棄“鐵飯碗” 篇一

“順勢”,是一種遠見,更是一種新作為。李東生82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無線電專業,畢業後本來可以與其他同學一樣進入政府機關或科研部門工作,而他卻主動要求到惠州第一家合資企業——TTK家庭電器有限公司工作。80年代的中國,工業落後,李東生認定科技是國家發展的唯一倚靠,只有去這家帶“電”的公司,才能發揮自己的所學專業,才能實現自己實業強國,知識報國的理想。

作為TTK這家磁帶公司裏唯一一名大學生,李東生很快就得到了重用,不到兩年後就當上了車間主任。當公司準備籌建第一個高技術項目——塗帶車間時,總經理問他:“小李,你敢不敢負責把塗帶車間搞起來?”李東生沒有多想,便大聲應道:有什麼不敢?於是,他帶領十幾個青年日夜攻關,終於把這個有技術含量的車間運作起來。1986年,TTK銷售收入達到了1100萬元,淨利潤達113萬元,成為當時惠州的工業支柱。事實證明,李東生當初的不走尋常路是正確的,他為自己的職業生涯選擇了一條康莊大道。

堅定國際化 ,百折不回頭 篇二

多年與外資企業打交道,使李東生很早就意識到,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是必由之路。2001年中國“入世”更加堅定了李東生“走出去”的決心。

2004年, TCL在越南市場成功的基礎上,一舉兼併法國湯姆遜彩電和阿爾卡特手機業務。中國家電企業首次兼併“世界500強”主流業務的消息震驚世界。但由於國際化管理能力一時跟不上,加上彩電技術快速轉型,公司遭遇鉅虧,李東生第一次摔了跟頭,一時內外充滿質疑、嘲笑之聲。重壓之下,他半年時間瘦了20多斤。此時,李東生連續發表了《鷹之重生》系列文章,對TCL文化進行深刻反思,並對併購業務進行傷筋動骨的重組,終於在兩年後扭虧為盈,涅槃重生。當2008年“TCL集團”摘掉“ST帽子”時,李東生激動地在員工大會上宣佈:“我們把‘ST帽子’扔到太平洋裏去了!”國際化併購得來的人才、專利及銷售渠道,則成為TCL日後佈局全球化的根基。

建華星光電 ,完善產業鏈

“順勢”需要謀略,更需要膽識。電視進入平板時代,面板資源長期被日韓企業所壟斷。對被別人“卡脖子”的局面,李東生用“寢食難安”形容自己的感受。李東生認為:“國內企業一定要有自己的液晶面板才不受制於人。”面對與外企在技術、人才的巨大差距,TCL要上馬動輒幾百億投資的面板項目是很多大陸廠商想都不敢想的事。2009年,李東生力排眾議,以建設華星光電再次“震驚業界”。華星光電成為第一家當年投產當年盈利的面板企業,也成為TCL利潤和專利“雙料奶牛”。

經過近十年的建設,TCL累計在半導體面板領域投資超過1500億元,成為全球第五大面板商,形成了大中小全尺寸面板的生產格局,並向印刷顯示工藝及顯示材料等產業鏈更上游、更前沿的方向邁進。

轉型變革、順勢而為是很多企業成功的祕訣。但李東生的順勢哲學是最簡單的道理,他應勢謀遠,以堅韌實幹精神,帶領TCL一步一步向努力創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目標邁進。

善於捕商機,成就“三冠王” 篇三

李東生往往能從微小的社會細節裏看到巨大的商業機會,並敢於在適當的時候出手。1985年,他發現國內通訊市場的巨大潛力,於是果斷向銀行借款50萬美元建設電話機廠,並任總經理。在80年代,TCL電話機一度佔據國內市場六成以上,獲得了“中國電話大王”的美譽。

90年代初,中國電視機市場被日本品牌主導,國產彩電企業也有五十幾家。李東生在這看似擁擠的市場中捕捉到了機會:外資彩電價格高企,國產廠商卻在中小尺寸上“打羣架”。在李東生的主導下,TCL以大屏幕彩電切入,通過自建銷售網絡,以速度、效率和成本的優勢,使“TCL王牌”一炮打響。李東生當時在媒體專訪時迴應:“小馬能夠拉大車,就是一匹寶馬。”如今,“小馬”已長成了“寶馬”,成為全球彩電前三。

1999年,李東生又瞅準了國內手機市場漸熱的苗頭,進入移動通信領域。僅用了3年,就躍為國產手機第一。當年TCL的“鑽石手機”曾經“一機難尋”,風靡國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