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院士的事蹟材料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6W

院士的事蹟材料多篇

院士的事蹟材料篇1

12月5日,對年輕的南航乘務員朱靜怡來説是難忘的一天。在飛機上偶遇一名乘客後,她難掩激動給她寫了封信:您為這些女孩在荊棘重重的道路上開出了一片天,督促她們走向更高更遠的地方;您將愛給了山區的女孩子們,讓她們看到了更廣闊美麗的風景。我從心底敬佩您這樣的人,這樣的人生……

朱靜怡碰到的,正是張桂梅老師。她告訴記者:我在網上看過張老師的事蹟,感動到淚流滿面,所有褒獎詞語都不足以形容張老師萬一。收到信的張老師下飛機時給她一個擁抱,對聲音哽咽的靜怡説,“沒事的,沒事的”。

這就是張桂梅——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校長,點亮了一千八百多名大山裏女孩子的夢想,把她們送到“更高更遠的地方”,剛剛被中央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張桂梅贏得了全社會的尊重,影響也已超越國界。多少素昧平生的人瞭解她的事蹟後,把她作為“人生燈塔”。是什麼,賦予一位山區人民教師如此力量?

陳法羽一輩子也忘不了在華坪女子高中入學時那張貼在牀邊、寫着自己名字的小紙條。她是女高第二屆畢業生,如今是麗江市永勝縣一名民警。

20__年,陳法羽國中畢業,沒達到高中錄取線。父親對他説:“自費讀高中咱家供不起,要不你回家種地,過幾年找個好人家嫁了。”那一年,陳法羽十六歲,反覆咂麼父親的話,一個幾乎註定的命運將她籠罩,真是欲哭無淚。此時有人告訴她,華坪建了所免費女子高中,專門招貧困山區國中畢業的女孩,想讀高中可以去試試。這讓陳法羽抓住了救命稻草!

開學報到來到宿舍,牀已經鋪好了,嶄新的被褥整整齊齊,牀位邊貼着同學們的名字。陳法羽找到自己的名字,撫摸着那張字條,忍不住哭了。“這張小牀讓我感到安全和温暖;這張紙條為我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陳法羽説。

幾乎每個華坪女高畢業生,都有和陳法羽差不多的感慨,她們對張桂梅的敬重難以言表——有什麼比改變命運和點亮夢想更重要的?

“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張老師對學生的愛真摯熱烈,又一以貫之。她為了畢業班的孩子拖着病體上課不去住院;她把丈夫的遺物一件毛背心送給了生病學生;為了幫助山裏窮學生她節衣縮食捨不得吃肉;為了學生課堂興趣她常常唱首歌念幾句詩……至今,張老師還每天五點半就起牀,為女高學生開燈趕走路上小動物,怕孩子們膽小害怕。

泛愛眾,而親仁。對山區學生的愛也讓張老師深思:如何通過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女子高中的初心從此發生。

有人曾説,張老師快枯竭了,人的愛是有限的。張桂梅聽後説:不會的,因為有源源不斷的愛奔向我鼓勵着我!

1996年丈夫去世,對未來無望的張桂梅從大理調來華坪教書,後來自己又身染重病。華坪民族中學的老師們把她當家人:她不想吃藥,同事親屬煮好中藥勸她喝;老師們誰家做了好吃的,都不忘給她送去些;她病重,女老師晚上就到宿舍陪她休息;為讓她多些樂趣,大家找藉口約她去唱歌。

得知張老師生病,學生們上山給她採野核桃,剝了滿滿一大盆核桃仁,雙手黑乎乎的;有學生家長去山上採野靈芝,磨成粉讓她拌在飯裏吃。他們認為,吃這些能治病……

院士的事蹟材料篇2

大師隕落,全世界哀悼。他的去世是中國和世界科學界的巨大損失,也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損失。“國家的脊樑”將被我們永遠銘記。

傑出貢獻改變世界。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受人尊敬和愛戴的科學家。他是雜交水稻研究的先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將水稻的雜交優勢成功應用於生產的科學家。他發明了“三系”雜交秈稻,成功開發了“兩系”雜交水稻,建立了超級雜交水稻技術體系。幾十年來,他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和推廣,為中國的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應做出了巨大貢獻。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解決世界60%人口的吃飯問題,袁隆平的貢獻是顯著的,“雜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實。

學術態度影響深遠。袁隆平是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第一代大學生,飽受困難和挫折。無論什麼情況,他的身體裏總是流淌着祖國和世界的血液,他的青春散落在田野裏。他還在孜孜不倦的攀登超級雜交稻的巔峯。一路走來,袁隆平的科研有很多疑惑、失敗、挫折。他一直埋頭苦幹,不怕吃苦,闖出一片新天地。他的那句“科研怎麼會失敗?”一直激勵着無數科學家參與遊戲科學競賽;他的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熱諷,也不要怕別人説你不落俗套”一直激勵着青年學生勇闖創新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則是淡泊名利、踏實做人。他無數次拒絕了來自國外的高薪聘請,因為他知道他和雜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國。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終銘記投身科學研究的激情與夢想,始終銘記把雜交水稻不斷帶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對待成就,他極富人情味,常懷感恩心,把雜交水稻的功勞歸功黨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時尚的消費觀,也不把個人的財富看成是負擔,曾因為多看了幾眼豪車上新聞,卻依然選擇普通的車子下試驗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這就是他對待生活的態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熱愛的種子一樣,深埋在後人心間,令人從中汲取力量,傳承使命。種子優良了,水稻才能根深葉茂,碩果累累。“禾下乘涼”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兩個夢依然任重道遠,但有“雜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將激勵更多的人為科技興國而戰,未來可期。

院士的事蹟材料篇3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終於實現了畝產900公斤的目標。而在試驗田收割以後,種糧大户王化永告訴他第5號田599.1平米合0.897畝,毛重1172.5公斤,合1307公斤每畝。並要按通行的“七五折”來計算他的每畝淨產量時,袁隆平謙虛的説,我們不按七五折,我們按七二折算吧好不好?就這樣稻穀收穫後經烘乾、除雜後,按標準水分加權平均,七二摺合每畝片平均畝產926.6公斤。

田裏增產幾公斤水稻也許算不上什麼大事,但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來説可就意義非凡了。當年把雜交水稻的畝產量從600公斤提高到700公斤,袁隆平用去了4年時間。從700公斤攀上了800公斤,又耗去了4年心血。而現在從800公斤實現了畝產900公斤的目標,袁隆平整整摸爬滾打了7個年頭。可想而知,在這期間,每增加一公斤的產量都要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們付出數不清的心血。如果在這次驗收中,袁隆平只要稍微做點手腳,甚至只需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的1000公斤目標可能就會在現在同步實現了。然非但如此,袁隆平不僅在全程遠離驗收的專家組,更主動要求驗收專家組放棄通行的“七五折”,而用“七二折”的淨出率。這樣一改變,袁隆平的成績也超過了900公斤,但總成績卻也“打折”了。

我們中國人素來就有“好事可大不可小,壞事可小不可大”的“傳統”。對於一個人的成績,不但能“可大”,甚至還能“拔高”和“塑造”,就是“注點水”人們也能理解。因此不少英雄模範人物出現之初少有非議,而一經歷史檢驗便難掩瑕疵。特別是如今所謂的這獎那杯更是非議重重,其主要原因就是成績的內容並不是那麼實在。按照袁隆平的聲望和其貢獻。別説成績要“打折”,就是按照“毛重”1305公斤計入袁隆平的成績單,甚至國家就按照這樣一個成績單獎勵他,估計老百姓也很少有怨言。因為按照袁隆平的貢獻,他現在早已遠遠超出國家的獎勵界限了。

也正是袁隆平的這種對自己成績的“打折”,也才釀造出中國科學界獨具性格而又耀耀生輝的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國的科學家,按他對社會的貢獻和他得到的獎勵足夠他有晚年享受不盡的奢華,更用不着在奔波于田間地頭,但是我們看到雖然已經80出頭的袁隆平仍然額也不停留的忙碌在稻田裏,對奢華的生活更不屑一顧。他是中國最有錢的農民,但他也可能是世界上工作在最艱苦環境中的一流科學家。而袁隆平卻説,要那麼多錢做什麼,那是個大包袱,背來背去。我覺得這種生活很好,搞豪華車有什麼意思,穿着豪華的衣服還有什麼鱷魚的皮帶,兩千多塊錢我從來沒有,送給我,我不要。

事實上正是袁隆平的超然和灑脱,把一切看得都很淡然,才使他對成績和榮譽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解。人們常説,什麼都能忽悠,人的肚子不能忽悠,吃不飽就要捱餓。水稻每畝達到900公斤,就能解決全球5000萬人的吃飯問題,如果這個增產不是實打實的,就有可能還有幾千萬人捱餓。而袁隆平把這個成績“打折”,就意味着夯實了這個成績單,也就意味着不僅能保證5000萬人的吃飯問題不會“打折”,更能夠綽綽有餘。他不僅對自己要求這樣嚴格,同時也對自己所帶的研究生、博士生也有“特殊要求”:“你要把名利丟開一點,不怕困難,努力鑽研”。甚至提出:我培養研究生、博士生第一個條件你要下田,你怕下田,怕吃苦的,我就不接收你,我説電腦很重要,書本知識也很重要,都是基礎,但是電腦裏面,書本里面種不出水稻出來的。這樣一種認真求實的精神,足該成為中國科學家的“座右銘”。

院士的事蹟材料篇4

袁隆平生於1930年9月,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世界級農業科學家,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創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曾成功選育了第一個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的強化高產雜交水稻組合————南優2號;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國際上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為我國糧食生產和農業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此外,他還先後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糧農組織等多次國際獎勵。

他培育的雜交水稻被稱為“東方魔稻”,確保了我國以僅佔世界7%的土地養活佔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產的稻穀相當於每年解決6000萬人的吃飯問題。有人説,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礦,怎麼挖掘都有收穫,他還是一個多面體,每個側面都值得大家學習。是啊,如今,全國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學習,學習他為國為民為事業不畏艱難、勇於付出的獻身精神,學習他勇於追求真理、不迷信權威、不因循守舊、不斷探索的創新精神,學習他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學習他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作精神,學習他謙遜淳樸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些精神不是隨便説説的,翻開那本中國感動世界,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立體真切的展現在腦海裏的,就是真實的袁隆平。袁隆平早在考大學之前,他就立志做一個農業科學家,西南農學院正是我們這位現今的農業科學家的誕生之地。也許是童年及青少年時期經歷的戰火與生活的艱辛讓他能夠立下這樣的志向吧。大學畢業後,他響應國家的號召,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懷大志,目標堅定的人,才會不畏懼苦,不害怕難!在20世紀60年代,在那饑荒的年代裏,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慘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歷史成為袁隆平前進道路上的動力。從此,他立志使我國農民擺脱貧困,立志向飢餓挑戰。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可以説袁隆平在青年時期就知道了,這也成就他一生的大業,更造福了億萬的人民。

所以,要做怎樣的人?我想應該就是要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吧!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會有崇高的人格。所以,當我們今天學習袁隆平那麼的美好的品質的時候,我們知道,那個汗霜滿衣,皮膚黝黑,真像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泥腿子’的人,展示給我們的卻是人格的光芒。

七十幾歲高齡的袁老,他會告訴你:日思夜夢的東西變成現實是最高興的事。“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這是美國經濟學家布朗博士提出的質疑。袁隆平的頭腦中始終裝着一個堅定的答案:我們中國人自己養活自己。袁老還會告訴你他衷心希望雜交水稻這一成果不但能增強我們中國依靠自己力量解決吃飯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將為全人類戰勝飢餓做出更大的貢獻。在袁隆平的帶領下,通過大家努力,雜交水稻目前已在越南、印度大面積種植,增產十分明顯;在菲律賓、巴基斯坦等國的開發工作進展也很順利。

袁隆平的一生,始終淡泊名利,不居功自傲,不貪圖安逸,不向組織提任何個人的要求。他對“見利而拼命,幹事而惜身”的人很反感,很厭惡。他説:“要那麼多錢幹什麼?有些人連人格也不要了,人活着還有什麼意義!”

袁隆平現在一定很高興,因為他自青年時期的理想到現在的目標,不論多苦多難,都已經成為了現實!看完全部的袁隆平傳,我們知道他的高興,不是因為身上的各種光環,而是因為他給了中國人自己養活自己的夢。

學習袁隆平精神,就要作一個有價值的人!

院士的事蹟材料篇5

_年5月22日13:07,華夏大地萬户千家傳來米飯的香氣,一個聲音説到元老該走了,袁老説再給我點時間,等孩子們把午飯安心吃完在走吧,這是袁隆平院士去世消息時,一位網友的留言。

田地上有一個人,他時而觀望倒稱或拿個本子記錄着什麼烈日,下身穿一件寬鬆的白襯衣,一副老農民般的輝煌,面孔是飽經風霜的,臉上留下了一條條溝壑,在起伏間留下了風雨打鬥的痕跡。而這個人就是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院士通過研究,他發現了水稻可以雜交,他每年至少有300天是在稻田裏度過了,在1973年,他和助手終於培育出了雜交水稻,每畝水稻生產提高20%,每年可多收1億多千克的糧食,可多養活7,500萬人口。

袁隆平院士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袁隆平院士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於研究,淡泊名利,一件農夫波法智慧,收穫富足。

袁隆平有兩個偉大的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第二個夢是雜交水稻顛覆蓋全球夢。袁隆平院士這兩個夢想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袁隆平院士逝世,試試這個消息一出我們舉國通悼。

衷心感謝您元爺爺您在農業領域裏的無私奉獻和付出才換來了我們今天衣食無憂的生活。

院士的事蹟材料篇6

無我之愛:“希望她們忘了我和女高”

千難萬難,最難得的是辦女子高中10多年來,張桂梅老師走過11萬公里的路去家訪,走進1300多名學生家。都是何等艱辛的山路啊!都是怎樣困難的家庭啊!包車司機不願去,懸崖峭壁正常人尚且心驚膽戰,爬山常常是幾個小時,張老師家訪中人生第一次騎馬出山,還曾摔斷兩根肋骨……

但小腦萎縮行動失衡的張桂梅來了。她握住家長黝黑皸裂的手,擦去她們臉上的淚水,“命令”隨行者捐錢,脱下外套塞給人家,自己凍成傷寒……她説,女高不是普通的學校,是黨委政府和山區貧困羣眾的橋樑。

各級黨委、政府對女高也是關愛有加,當地還解決了50個教師編制,教師工資和辦學經費均由縣財政全額撥款。張桂梅説:“女高能走到今天,離不開黨和政府作堅強後盾”。

在女高教學樓走廊牆上,掛着大大小小的綠牌子,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捐款記錄,堪稱“愛心長廊”。張桂梅説:“學生們每天經過‘愛心長廊’,會記住得到的幫助。”

經常會有一些人聯繫張老師,要給女高捐款,但條件是提供學生家庭地址和貧困照片,女高對此堅決不要!張桂梅要求對學生的信息保密,既維護學生的自尊,又保護她們的隱私。張桂梅説,給女高的孩子貼上“山區貧困女孩”的標籤也不合適。她對畢業生説,走出這裏,就忘了女高和我吧——她不想讓孩子們揹負精神負擔。

現在的張桂梅一無家庭,二無房產財產,三還沒有健康的身體。她甚至給縣領導反映:能否把自己的喪葬費預支出來,用到孩子們身上,自己火化後“骨灰撒到金沙江就行了”。有人問她:那樣我們想你了,去哪裏看你?張桂梅回答:你想我了,我就會來到你身邊。

如今女子高中的畢業生遍佈全國,她們把“艱苦樸素、發奮圖強、堅忍不拔、感恩回報”的女高品質帶出了大山,有的則又回到了山裏。

女高第一屆畢業生周雲麗,出生於貧困的山村家庭,苦日子讓她曾經夢想“賺大錢”。20__年以優異成績大學畢業的她,考上了寧蒗縣一中數學教師崗位。正當她準備上崗時,聽説母校緊缺數學老師,於是放棄“正式編制”,回到女高任代課教師……

陳法羽將第一個月的工資全部寄給了學校,之後每月拿出500元錢資助在校貧困學妹。她説:“女高改變了山裏女孩的人生,我們該把張老師的精神傳下去。”

院士的事蹟材料篇7

王紅旭同志,男,漢族,1986年年12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20__年8月參加工作,生前系大渡口區育才國小體育教師,入黨積極分子,一級教師。2020__年6月1日下午,在長江大渡口萬發碼頭段,兩名兒童溺水被衝入江水中。正在江邊遊玩的王紅旭同志,放下自己三歲的孩子,與其他市民義無反顧跳進江中奮力施救。第一個跳入水中的王紅旭同志先救起一名女孩,傳遞給江邊的接應市民,再次轉身遊向已被江水衝遠的另一名男孩,救起男孩迴游中,耗盡全力將小孩推向接應人員。最終,兩名小孩在其他市民幫助下成功上岸,王紅旭同志因體力嚴重透支,被捲入江中漩渦,他將生的希望留給了孩子,自己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年僅35歲。連日來,王紅旭同志的英雄義舉深深地感動着每一個人,他捨己救人的事蹟被廣大幹部羣眾廣為傳頌,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告別悼念活動中,數千名羣眾自發前往送別、悼念.6月3日,重慶市文明委追授王紅旭同志為“重慶好人”,6月4日,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追授王紅旭同志為“重慶市優秀教師”,號召全社會向他學習.

王紅旭同志在生死關頭,捨生忘死,挺身而出,用年輕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英雄讚歌,不愧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範代表,是新時代教師工作者的先進典型,是全區廣大黨員幹部羣眾的學習榜樣。他用自己的英雄行動傳承了中華民族“見義勇為”的優良傳統,詮釋了人民教師‘大愛無疆”的高尚品格,踐行了大渡口人“大義渡口”的博愛情懷,用生命書寫了“上善之地、大德之城”的城市精神。為貫徹落實關於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營造銘記英雄、崇尚英雄、學習英雄的濃厚氛圍,進一步發揚王紅旭同志不畏艱險、敢於擔當的英雄精神,我區在全區廣泛開展向王紅旭同志學習動。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要認真學習王紅旭同志先進事蹟,學習他臨危不懼、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學習他正直無私、助人為樂的優良品質,學習他舍已救人、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學習他樂於奉獻、敢於獻身的高尚情操。今後,在工作中,我要把學習英雄事蹟活動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與當前全黨深入開展學習教育結合起來,進一步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培養良好的社會風尚。

院士的事蹟材料篇8

在科學研究上,袁隆平是一個特別認真特別嚴謹的人,而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個豁達大度非常幽默的人。

人生苦短,活着就應該輕鬆一些,愉快一些,而幽默,就是輕鬆愉快的一劑良藥。富於幽默感的人大多思維敏捷,才華出眾,胸襟開闊,為人隨和。上世紀50年代中期,我與袁隆平在安江便認識,之後又寫過他不少作品,算是老朋友了。有次我與老伴到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去看望他,臨別時留影紀念,他是一位譽滿全球的大科學家,我自然讓他站在中間。他開玩笑地説:“這不是第三者插足嗎?”我和老伴不禁一笑。

袁隆平的幽默,是一以貫之的。

當年,他在安江農校當老師的時候,一時找不到抹布,就扯着衣袖擦黑板,這一舉動自然引起學生哈哈大笑。袁隆平正色地説:“笑什麼,愛因斯坦還拿美元支票當書籤呢?”

袁隆平喜歡自由,散漫的生活。衣服釦子掉了不補,皮鞋髒了不擦油,因此,有人給他取了渾名叫“油榨鬼”。油榨是湖南方言,不整潔的意思。這個渾名是一個叫李效牧的老師取的。李效牧是個快活鬼,那時候興學“蘇聯老大哥”,便給他取了個渾名叫“扁腦殼夫”。有位姓曾的老師寫文章愛帶之乎者也,袁隆平就給他取渾名叫“曾員外”,有位姓曹的老師愛哼京戲,便取渾名“曹孟德”。他們之間不稱呼姓名或某某老師,而是以渾名取樂。

袁隆平才華橫溢,愛好廣泛,拉小提琴、游泳、打排球、跳踢踏舞,還愛打麻將。打麻將不帶“彩”而是鑽桌子,袁隆平輸了照樣鑽。他有時手氣不好,連連失手,鑽了一次又一次。有人説,這回就免了吧!袁隆平不領情,照樣鑽,做為一個工程院院士、着名科學家,打麻將鑽桌子,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只是現在年歲老了,鑽桌子有困難,改為別的方式,再不鑽桌子了。

吸煙,是目前威脅着我國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據統計,全國煙民達三億。對此,袁隆平來個反話正説,總結了抽煙七大好處:友誼的橋樑(人與人交往的媒介);靈感的源泉(激活思維和靈感);寂寞的伴侶(抽煙排除寂寞);“非典”的剋星(煙中含有焦油);痴呆的良藥(煙中含有尼古丁);健康的象徵(如果抽煙的人不想抽煙説明身體不行了);納税的大户(國家一部分税收來自煙民)。袁隆平的一席話,讓人覺得他是在宣揚抽煙有益,錯了,這是他賣關子,最後的結論是:“弊大於益,我不吸煙。”

説起給孩子取名,袁隆平也與眾不同,袁隆平三弟兄,清一色的男子漢,他生了三個兒子,按他的説法是“單一品種”。大兒子小名叫“五一”,二兒子小名叫“五二”,三兒子小名叫“五三”,一、二、三、四,部隊行進的口號,只是老四缺席,到了“三”就劃了個句號。而到孫輩,名字也都是袁隆平取的,大孫女生下來前幾天接連下雨,生下的當天,雨過天晴,故取名“袁有晴”;第二個孫女是農曆“雨水”節那天生的,故取名“袁有清”。袁隆平得意地説:“晴是太陽,清是雨水,有太陽有雨水,萬物茁壯成長。”在給孩子取名上,他沒有忘記農業,也沒忘記“幽”一“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