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元宵節為什麼又叫燈節【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01W

元宵節為什麼又叫燈節【精品多篇】

元宵節又叫燈節的原因 篇一

先講幾種有關的傳説:一説相傳漢武帝時,侍臣東方朔為幫助一個叫“元宵”的宮女能與家人團聚,裝扮成民間卜卦人,在長安行佔賣卦,乘機宣揚“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兇卦及“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六天火,焰紅宵夜”的讖語。朝野一片恐慌。漢武帝急召東方朔求消災良方。東方朔説,聽説天上火神最喜歡吃湯圓,可在十五晚上讓元宵做湯圓焚香上供,並傳諭宮內外臣民傾門而出,大街小巷掛燈、燃爆竹,好像滿城大火,使在上天觀察的天帝不致生疑。漢武帝一一照辦。是夜,萬人空巷,連皇帝也微服出宮與百姓消災同樂。宮女元宵得以乘機與家人團聚。由於照東方朔的辦法做了,長安城安然無恙,漢武帝大喜。從此,年年照樣辦理,把這一天叫元宵節。

類似的傳説還有《元宵節掛花燈》。天上把守天宮的神鵝飛到人間遊玩,被獵人射中亡命。玉皇大帝傳旨,要在正月十五這天派天兵天將到人間放火,替神鵝報仇。一位仙女聽到這消息,冒險下凡通報給世人。人們終於想出在正月十五前後三天,家家户户門前掛紅燈,同時燃放爆竹,裝出人間已經起火的樣子,以矇騙玉皇大帝。

農曆正月十五,是漢族民間傳統元宵節,又叫燈節。元宵期間,城市山鄉往往要舉行燈會,觀燈、賞燈賽燈之餘,還形成燈市,晝夜喧闐,熱鬧非常。宋代作家朱淑貞(一説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詞中就有“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之句。元宵花燈,品種繁多,造型奇特,巧奪天工。各地的花燈又風格各異,像北京的宮燈莊重大方,上海的彩燈秀麗玲瓏,廣州的花燈華麗美觀,蘇州的掛燈工巧優美,成都的花燈千姿百態,北國的冰燈如詩如夢。

元宵節歷史 篇二

元宵節也稱燈節,同時也是中國情人節之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裏、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約637~約689,字升之,范陽人)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